低碳化农业机械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会议碳中和”正成为中国及国际众多形式的“碳中和”家族中新的一员。不断出现的会议“碳中和”事件,对展会实珊低碳化带来了新思考。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低碳化农业机械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低碳化农业机械论文 篇1:

农业低碳化: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的路径探索

摘要:当前农业低碳化发展存在着低碳科技投入有限、发展动力不足和高碳型生产方式惯性作用明显等问题,创新低碳农业的多种发展模式、技术支撑体系和产销双向机制是突破农业低碳化发展瓶颈的有效探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将以农业低碳化发展为研究视角,以桂林市低碳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和破解路径,探索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农业低碳化;农村治理体系;乡村振兴;绿色发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全面部署,为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鲜明方向和奋斗目标。加强农村治理体系建设必须紧扣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1 农业低碳化是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农业低碳化,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农业低碳化发展属于生态文明发展的范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推进生态治理体系和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得以实现的奋斗目标。农业低碳化发展,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健全源头预防的重要举措,是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1.1 农村生态发展与农业低碳化目标的一致性

农村是生态资源和生态服务功能集聚的区域,“绿色”不仅是乡村最富有的资源,更是乡村振兴永久的底色。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以“绿色”为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乡村绿色发展逐步形成了完整、系统的推进路径,为绿色发展打开了新的广阔空间,农业低碳化发展就是这个新空间的重要内容,农业生态发展与农业低碳化发展的目标是一致性的。首先,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农业发展领域的基本价值取向。坚持绿色农业发展理念,在推动农业产品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基础上提高生态农业的社会经济效益,将发展农业的资源优势纳入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素,进而有效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其次,低碳农业发展还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断保护和修复好受损的生态环境,努力实现农业增长和因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之间的分离,坚持走高效低耗和污染少、低排放的生态农业发展路子。因此,绿色发展与农业低碳化所追求的都是生态化和无污化,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与修复,追求的是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农村生态发展与农业低碳化发展要实现的目标是一致的。

1.2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农业低碳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生态宜居乡村是构建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按照2018年中央1号文件的乡村振兴规划,农村生态治理是乡村振兴首当其冲的核心内容,农村生态环境必须在乡村振兴的实施下得到明显好转。加强农村生态治理,提高农村生态系统、农业生产系统、农村人居环境系统的质量,不断提升乡村居民健康水平,这些战略的实施为农业低碳化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拓展空间。长期以来,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非常缺乏低碳意识,以桂林为例,在恭城、灵川等多地的农村,农民养牛和种植水果的积极性较高,但牛粪随意露天堆放,或直接堆放于村前屋后的果树边,对果树修剪的枝叶和树下野草,直接在原地晒干后焚烧,对大气和表层水源产生严重污染,也与乡村振兴战略下要实现的生态宜居要求相背离。此外,在农业生产中,农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和薄膜等,处理方式不当,进入土壤后難以在短时间内降解,形成大量导致土壤和大气碳化的温室气体。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农业生产由工业化发展模式转变到生态化发展模式上来,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走持续低碳化的路子,这是农业未来发展的必须趋势。

2 农业低碳化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纵观各地农业产业发展模式,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下面以桂林的实际情况加以论述。

2.1 低碳科技投入有限

近几年,桂林对低碳科技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全市农业科技性生产要素的提升速度非常缓慢。除了部分农村大型种植基地,如灵川镇万亩蔬菜种植基地、大圩提子种植基地得到涉农部门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在节水施肥上某些特定的种植环节实施低碳技术之外,全市各县区绝大多数农村的相关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现存的服务体系与低碳技术之间的衔接并不密切,加之农村低碳管理与服务的效率不高,国家对农业低碳生产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也严重滞后。2015年,桂林启动国家低碳城市试点示范项目建设,从政府层面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桂林市低碳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但这些试点项目建设除了低碳农业示范区外,还涉及到低碳居民小区、低碳公共建筑、低碳企业、低碳校园、低碳景区、低碳酒店、低碳医院等共8大类。低碳农业示范区项目在科技投入和资金扶持方面占比是相当有限的。除了投入不足,投入分散也是桂林低碳农业发展显著特点,近年来,各种农业项目数量越来越多,本来投入的资金就相当有限,随着项目增多,投放到每个项目的资金相对就变得有限起来,许多农业低碳化相关的科学技术,特别是农业低碳生产的关键技术和设备都无法及时有效投放到产区,使之有效开展低碳化生产,从而影响了全市农业低碳化发展水平。

2.2 低碳农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不足

根据桂林市农业部门相关资料介绍,桂林市对低碳农业的专款经费投入近几年才有所体现,桂林对低碳农业的重视和起步相对比较晚。目前全市只有桂林和记低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个别企业以低碳农业生产为主,而低碳农产品的交易市场在桂林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农业产品市场上的农产品标识还处在萌芽发展阶段。对于从事低碳农产品的生产者或者农业合作社等还不能依靠规模化的低碳农产品交易市场实现合理的价值利润。通过走访桂林辖区内的秀峰区、雁山区和灵川县、兴安县、恭城县、永福县等县区相关部门,这些县区均发映低碳农业生产遇到的最大困境是投入高、利润少,群众积极性低等问题,低碳技术和设备的高投入往往会使农户因为高度投资而降低了农业生产的利润,这种反差现象,导致了全市生产低碳农产品的动力严重不足,部分生产经营者在实际生产运营中出现的问题相对较多,如桂林和记低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反映,生产规模要进一步突破难度较大,低碳农业群众认可度还不是很高,市场推广和提升难度也很大。

2.3 高碳型生产方式惯性作用明显

一直以来,在传统农业影响下,桂林农业的生产方式一直沿用高碳型方式,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全市低碳农业的发展步伐。当前桂林多数农产品由于在种植管理等方式还比较落后,不仅影响了农作物种植成活率,降低农业用水的节水水平等,尤其是过度滥用农药和化肥,致使土壤污染无法修复,削弱了耕地肥力,这些都对农业低碳化造成严重影响。另外,由于当前多数农民收入水平还相对较低,加之传统消费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桂林还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低碳化的消费模式,由此可见,高碳型生产方式向低碳生产方式转变,从思想观念层面,需要一段时间宣传和培育。

3 创新农业低碳化发展,促进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3.1 创新低碳农业的多种发展模式,突出农业低碳化的减污功能

一要发展“可控环境农业”。“可控环境农业”也叫设施农业,主要是采取现代技术手段控制农业生产环境,使农作物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得以健康、高产、无污染生长。以桂林市为例,桂林市在蔬菜、葡萄等种植上推广比较多,比如灵川县的大棚蔬菜、兴安县的提子产业园均已大面积推广此种技术,取得较好效果。“可控环境农业”是现代农业生产的一种主要模式,也是国际上低碳农业的重要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不但高产无毒,不受季节气候影响,而且对生态环境影响非常小,这种模式既可推广于种植业上,也可推广于养殖上,是实施绿色理念下重点推广的农业生产方式。

二要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农业增产增收除了产品自身价值增收外,还可充分考虑其产品属性附带的衍生价值增收效能,比如利用农产品种养场所,优化自然风光,开展集观光、品尝、体验为一体的农业项目就是低碳农业增收提质的极好路径。近年来,桂林辖区内的灵川、兴安、平乐、荔浦、阳朔等县的乡村旅游得到了极大发展,乡村旅游收入在这几个县均占据旅游总收入的90%以上,这充分说明桂林周边的乡村旅游依托桂林旅游名城的辐射带动取得了极大的发展。走农业低碳化发展, 应紧紧抓住这种热潮,重点发展适应休闲度假模式的体验农业,在交通便利的乡村,特别是城市近郊,可以考虑把整块的土地多元化、多层次进行划分,分为观光农业区、体验自助种植区、常温大棚种植区、生态有机种植区等,进行多功能划区后,可以满足不同旅游群体和消费者的需求。另外,还可将这些多功能区的规划发展与农业科研机构相结合起来,突出功能区的环保性和低碳性,这样既有效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又符合低碳农业的发展要求。

三要发展“能量循环农业”。“能量循环农业”主要指种植业和养殖业之间的能量循环。桂林许多农村有养牛的习惯,特别是恭城、全州、灵川等乡村养牛业发展得比较好,畜禽粪便污染可以说是当前桂林乡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元凶。彻底降低畜禽养殖业所引起的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的污染,最有效的路径就是让养殖业产生的排泄物能够完全被种植业消化,也就是要重点发展种养可循环利用型农业。对于大型的养殖场,政府应对其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撑或者资金奖励等扶持,强力要求他们在养殖业集中的区域建立粪污无害化处理系统。与此同时要着力打造种植业与养殖业之间的能量循环链条,通过这种方式有效降低农业的环境污染,并且减少养殖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农业产业由高碳型向低碳型转变。

3.2 创新低碳农业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大对低碳农业的基础扶持

一要加大研发力度。对农业低碳技术研发的工作力度要进一步加强,政府为推进全市农业低碳化发展水平,应出台相应政策推动农业低碳技术研发工作往系统化和体系化方向发展。像桂林这样的城市,高校多、科研单位多,应充分借助这些属地科研单位的力量,与之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把科研放到乡村实践,通过部门协作结合不同县区乡镇和村落的特点,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农业低碳产业发展规划,并依据规划结合现代农业技术水平做好研发试验和推广。这种做法能有效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对农业低碳化发展模式进行调整和优化,使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得到不断的完善,从而逐步提升农业低碳化的发展动力。

二要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是低碳农业技术创新的核心保障,发展低碳农业除了不断加强技术研究与开发外,还需要专技人员及时有效地把新技术推广到农户中,普及到生产基地上。当前,基层农技服务人员素质相对偏低,专业技术人员也严重不足。特别是一些边远县区的乡镇,如桂林下属的龙胜、资源等县,因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等部门属于事业单位性质,乡镇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福利水平不高,这些边远县所属的大部分乡镇都在山区里,工作环境和交通条件差,很难招到专业对口的农业技术人才,没有人才就难以对技术进行研发和推广,解决低碳化农业发展的瓶颈,关键是要用活政策,要将相关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引进和培养上,在提高边远乡村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待遇的基础上,使其安心做好农技服务工作。同时,可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农艺师作为乡镇农技站的指导员,提供技术服务,培养出一支专业高效的低碳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三要强化补贴政策。发展低碳农业,离不开政策和资金的激励和扶持,要从低碳农业补贴的范围和力度入手,扩大补贴范围,加大补贴力度。为有效推进农业低碳化发展水平,对实施低碳化种养的农户和产业合作社的用地、用水和种苗等补贴政策必须要健全。同时,政府还要在加大资金补贴力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资金在整合现有农业低碳技术中的导向作用,用政府的推动力量来引导企业和市场加快研发低碳技术,从而激发群众从事农业低碳化种养的积极性,有效消解全市低碳农业发展的瓶颈。

3.3 创新低碳农业的产销双向机制,推进农业低碳化科学发展

一要推进土地流转步伐,增加低碳农业的规模效应。当前,土地经营分散是制约农村农业效益的主要障碍之一,尤其是化肥、农药和农业机械等投入的使用效率受到严重制约,高能源消耗、高碳排放的农业机械重复投入成为这种分散经营模式的突出问题,这不仅加大了农业生产成本的投入,又使得节能减排难度变得越来越大,严重影响农业的机械化和科学化发展水平。因此,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要尽快完善好农村土地流转相关工作,深入整合农村土地资源,促进低碳农业规模化发展。

二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挥低碳农业示范性作用。要有效提升低碳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最重要的就是要大力培育具有创新性低碳农业的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融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去,就可以让单打独斗的农户集体面对市场,有效增强了农户的风险抵抗能力和应对市场价格波动的能力,使农民和专业合作社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双赢。通过这种双赢,使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低碳农业上产生示范效应,这样就可以有效引导弱质农业经营者自愿进行低碳农业生产,从而提升低碳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三要规范销售管理渠道,扩大绿色农产品市场需求。在绿色发展理念下,农业低碳化发展的路径除了在生产环节上要按低碳化生产要求进行创新外,还要有销售上体现绿色发展理念,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出口”所帶来的高碳排放。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加大管理和监测力度,要在借鉴其他有效经验的过程中加大绿色农业示范基地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力度。尤其是要对相关法律体系进行完善,加强对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进行全面监管。比如,可以建立绿色农产品标识制度与产地可追溯制度,保证农产品的投入与产出都能够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降低绿色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风险。扩大绿色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应立足于强化相关农业生产与销售监管各部门之间的协作,积极打造绿色农产品连锁销售渠道,在农业销售市场上拓展全新的农业低碳化路径。

作者简介:莫桂烈,青少年培训部主任,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作者:莫桂烈

低碳化农业机械论文 篇2:

“碳中和”将成发展低碳展会新路径

“会议碳中和”正成为中国及国际众多形式的“碳中和”家族中新的一员。不断出现的会议“碳中和”事件,对展会实珊低碳化带来了新思考。会议上倡导碳中和,未来的前景如何?为实现低碳办展,国家会否将来出台展会碳排放强制性标准?

近日,全国林业厅局长会宣布会议要实现“碳中和”,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出资11250元在陕西省延安市开建“碳中和”林,在未来10年内将本次会议造成的49.84吨碳排放全部吸收。

2010年底,在由中国贸促会贸易推广交流中心承办的第三届“中国生态文明与绿色竞争力国际论坛”上,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出资在内蒙多伦县植树造林,将本届论坛产生碳排放在未来5年内全部吸收,实现本届论坛“碳中和”的目标。这是该基金会实施的继联合国气候变化天津会议“碳中和”后又两次“碳中和”公益活动。在此之前,联合国气候变化天津会议5000亩“碳中和”林已在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营造完毕。

继低碳之后,“碳中和”又一次成为热门词汇。碳中和是指采取各种措施和方式去抵消个人或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会议碳中和”正成为中国及国际众多形式的“碳中和”家族中新的一员。不断出现的会议“碳中和”事件,对展会实现低碳化带来了新思考。会议上倡导碳中和,未来的前景如何?为实现低碳办展,国家会否将来出台展会碳排放强制性标准?本刊记者为此专访了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李育材。

中国对外贸易:请问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在会议上倡导碳中和,您认为未来的前景如何?

李育材: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是中国首家以增汇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碳汇基金会为企业和公众搭建了一个通过林业措施“储存碳信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四位一体的公益平台。碳汇基金会已经建立了一套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规则接轨的包括碳汇生产、计量、监测、核证、注册的标准体系。企业和个人均可捐资到本基金会,实施碳汇造林、森林经营、森林保护等项目。林木所吸收的二氧化碳记入企业和个人碳汇账户并在网上公示。碳汇账户上的每一吨二氧化碳都有一片相对应的树林。这片树林除了吸收二氧化碳外,还具有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等多重效益。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推动大型会议的“碳中和”公益活动主要目的是为了传播绿色、低碳理念,唤起公众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引导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来,为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做贡献。通过植树造林实现国际会议的“碳中和”目标,是当今国际会议的流行做法。我们认为开展会议的“碳中和”公益活动具有光明的前景。在这方面可能存在的一个障碍是资金问题,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和会议主办方给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捐款开展这类公益活动。

中国对外贸易:为唤起社会各界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将从今年开始,以捐资开展碳汇造林的方式,将每年的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办成“碳中和”会议。关于计算会议中的碳排放,碳汇基金会如何保证结果的客观和可信?

李育材: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对会议造成的碳排放进行科学计量,计量结果要经过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的审核,保证计量结果的客观和可信。

比如全国林业厅局长是经北京凯来美气候技术咨询有限公司计量、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审核,会议的碳排放共计49.84吨二氧化碳当量。碳中和林除了实现会议“碳中和”目标外,还将发挥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增加农民收入等多重效益。

中国对外贸易:您是否希望将会议碳中和的公益活动推广到展会上?

李育材:根据章程,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希望将“碳中和”公益活动推广到展会中。如果展会主办方或企业愿意捐资,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很乐意通过植树造林的方式组织实施展会的“碳中和”活动。

中国对外贸易:今后让展会的组织者实行低碳办展,您认为是否有可能国家将来出台关于展会碳排放的强制性标准?

李育材:开展低碳办展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有利于树立展会的绿色形象。低碳办展,顺应时代需求,意义重大,值得提倡。但由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目前不承担《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强制减限排指标。所以,我个人认为国家近期还不会出台关于展会碳排放的强制性标准。

中国对外贸易:各种会议往往伴随着一定规模的人员流动和消费,与会者吃、往、行都要消耗许多的资源,产生大量的碳排放。让会议低碳化,或者用植树造林的方式中和掉会议所排放的碳,有人说应该成为会议的组织者和参会者的一种责任与义务。虽然“会议碳中和”目前还未实现从前卫到普遍的转换,但有朝一日可能会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展会行业是碳汇的潜在买家,您认为他们目前购买动力不足的原因是什么?

李育材:如果这种减碳、消碳趋势向着包括“两会”在内的各种大大小小会议蔓延,将不仅能够唤起社会各界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还将为实践低碳会展提供一种新路径。

为开展展会的“碳中和”活动,展会行业可能购买林业碳汇,成为碳汇的潜在买家。目前,他们的购买动力不足,我认为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国家对展会业还没有相关的政策要求,有效需求不足;另一方面是展会业对全球气候变化、碳汇等相关知识了解不到位,对“碳中和”活动的重要宣传价值认识也不到位。

中国对外贸易:“会议碳中和”是碳汇基金会超前的做法,顺应了低碳的潮流,您认为要实现从前卫到普遍实施的转变,还有哪些工作要做?就碳汇基金会来说,未来会做哪些工作来进一步推动“会议碳中和”?

李育材:我认为,“会议碳中和”要实现从前卫到普遍实施的转换,还需要加强相关政策的研制工作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来说,今后将从两个方面推动“会议碳中和”,一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和借助电视、网络、广播、报纸、杂志等各种媒体的力量,加强全球气候变化相关知识以及开展“会议碳中和”活动的重要意义的宣传普及工作;二是积极倡导企业、会议主办方捐资开展一系列有影响力国际、国内会议的“碳中和”活动。

湖南

林业工作会议实现“碳中和”

1月21日,湖南省林业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省林业厅党组倡议与会代表自觉捐资1.8万元,在革命圣地韶山营造碳中和林15亩,把本次会议造成的碳排放吸收,实现本次会议二氧化碳的“零”排放,使此次会议成为全省首个名副其实的“诋碳会议”。

经湖南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计量,2011年的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与会代表共300人、160台车辆往返和会议用电等消耗,共排放二氧化碳28.12吨。通过专家参考湖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六次核查一生物量调查数据以及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严密计

算,需营造针阔混交林15亩,才能实现会议的“碳中和”。这15亩针阔混交的“碳中和”林,可在未来10年内吸收本次会议排放的二氧化碳,达到“低碳会议”的目标。

湖南省林业厅厅长邓三龙表示,为传播低碳绿色理念,唤起社会各界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湖南省林业会议将从今年开始,以捐资营造碳汇林的方式,将每年的林业工作会议开成“碳中和”会议。“碳中和”林除了实现会议“碳中和”目标外,还将发挥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增加农民收入等多重效益。同时,也为建设绿色湖南、推进富民强省开创新形式。

展会推荐

第14届海博会

展会时间:2011年4月18日-21日

展会地点:福建石狮

承办单位:泉州市人民政府 石狮市人民政府

推荐理由:该展已成为国内规模大、规格高、富有影响力的纺织服装专业盛会,本届海博会将延续“两岸、规模、专业、休闲、时尚”的主题并将呈现四个亮点:一、两岸携手合作,深化产业对接。二、汇集创意资源,引领时尚潮流。三、延伸展会时空,凸显闽派特色。四、强化产销对接,本届海博会将充分发挥石狮作为中国服装跨国采购基地的优势,重点打造两个对接活动:一是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纺织企业家联合会组织约50家中国上市、重点纺织企业与台湾业界进行交流对接;二是由中国服装协会组织近100家中国优秀服装采购买手与当地服装企业、协会的产销对接。

联系人:高培榕、纪雅辉、邱安妮

电话:+86-595-88703999

2011年汉诺威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

展会时间:2011年11月13日到19日(两年一届)

展会地点:汉诺威展览中心

主办单位:德国农业协会DLG e.V.

中国组团代理: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展览中心

推荐理由:汉诺威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是全世界最大的专业针对应用于农业领域的机械、设备的国际性展览。在所有的参观者中,商业农场主超过了一半,另外还有将近3万名农机经销商,2.6万名农机制造商和2.3万名中间商。来自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北欧及东欧地区的外商也纷纷参展和拜访此展览会。作为全球范围内领先的农机大展,德国汉诺威农机展为来自全球的供应商,经销代理商,用户及行业专家提供了业务洽谈、项目投资、技术合作、学术讨论的理想平台。专业观众尤其感兴趣的有拖拉机,运输工具,土壤耕作机械和收获机械及水泵阀类产品。对于灌溉,植保,割草,施肥零配件产品也是关注亮点。

联系人:王兰荣 闰桂强

电话:010-58280g33 58280915 13601234850

E-Mail:wanglanrong@cccme.org.cn orjennywlr@hotmail.com

2011日本电子、机械零配件及材料博览会

展会时间:2011年7月20日-22日(一年一届)

展会地点:日本东京国际展示场(Tokyo Big Sight)

主办单位:日本能率协会(JMA)

推荐理由:TECHNO-FRONTIER是日本最大的各类零配件专业展览会,该展会包括十一个部分,其中的电机技术部分作为展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功的举办了28届;电源系统部分、EMC噪声对策技术部分也都有着连续20年以上成功举办的历史。在TECHNO-FRONTIER上,还举办供参展商与观众进行交流的论坛,供世界各地的参展商与买家交流最新的行业信息。在2010年的展会上,共有456家参展企业参展,展会吸引了众多的国际专业参观者。展会的中国参展商目前有来自山东、广东、浙江、香港、四川、天津等地的二十多家企业,中国参展商对此展会的兴趣呈不断上升趋势。

联系人:王兰荣 刘凯

电话:010-58280933 58280940 13601234850

E-majl:jennywlr@hotma.com

作者:赵爱玲

低碳化农业机械论文 篇3:

低碳经济视阈下我国农业低碳化路径探究

[摘 要]近年来,全球气温变暖的趋势有增无减,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受此影响,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向低碳产业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在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存在低碳化立法理念缺失、能源消耗持续快速增长、碳排放总量突出等现实问题。应当从低碳经济视角着手,就产业结构的优化、新兴产业的发展、能源效率的提升等进行大幅度调整。文章结合低碳经济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的必要性,就我国农业低碳化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展开探讨,并结合实际提出了针对性改革路径。

[关键词]低碳经济;农业低碳化;能源短缺

[DOI]10.13939/j.cnki.zgsc.2019.27.058

人类的工业化进程引致全球气候恶化,导致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低碳经济”理念在这一现实背景下的出现,迅速得到了全球性共识,各国也因此在清洁能源开发、节能材料研发上倾注了巨大资金与人力资源。特别是我国的现实条件,如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等实际,已经毫无疑问地成为高碳气体排放的大国。虽然低碳生活方式不断被倡导,但真正的实施上仍然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变,如住宅碳排放、汽车购买量、购物垃圾袋、生活垃圾等问题只增不减。这就在无形中阻碍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确立。在受影响的众多产业中,农业所占的高碳量排放位居前列,资源的持续减少与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加,促使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建立。只有以低碳经济为指引,以生物与环境间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为主要特征,以技术创新为重要手段,支持与发展低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低碳农业发展模式,才能使我国的农业低碳化道路走得更稳、更远。因此,有必要就低碳经济视阈下我国农业低碳化发展道路的可行性及其具体方案进行探究,寻找到创新的、高效的低碳农业发展战略。

1 低碳经济概述

人类从原始社会农业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的过渡,其标志就是核能、化石能、地热能、水能、太阳能、风能等的开发利用。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会造成环境问题的能源的不断使用,从而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低碳经济正是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被提出的。2003 年,英国政府发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之后在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更将“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作为该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旨在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优化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那么,到底何为低碳经济呢?简而言之,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其所追求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以应对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低碳能源的结构需要快速转变,由“高碳”到“低碳”,坚持低碳排放、低污染、低能耗、高能效,而这就要依靠低碳技术。低碳技术的实施,可以最大化地提高能源效率、优化能源结构,保障社会低碳、低碳能源和低碳产出的实现。低碳产业恰恰是低碳经济下的一种现象,普遍有着低排放、低能耗的特点,可以根据不同的产业结构与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耗的关系构建出低碳产业链,实现产业结构低碳化的发展。

2 低碳经济视阈下的低碳农业特点

2008年,《中国农业信息》(第8期)上的《低碳农业经济略论》一文便是“低碳农业”产生的源头。此外,也有其他文章对低碳农业进行过简单的概述与总结,认为低碳农业的研究已经初具规模。综合来看,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衍生产物,即在农业生产运行的过程中,借助多样化高端技术,实现能源、不可再生资源的耗损量的降低,从而实现低能损、低物耗、低污染、高效率。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低碳农业单一指代立体、生态、绿色、循环、休闲观光、生态高值农业模式,还提倡构建“资源节约型”农业体系,提高农产品安全性能,为农民创造更大的经济利润,使人体的健康水平与素养水平得到提升。

3 推进低碳农业经济的现实意义

3.1 发展低碳农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领域

从经济发展现状看,农业作为一大类别,是我国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时候,农业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远远大于工业,从农民的生活、生产用能到农业加工业用能,这些方面都是温室气体重要的组成部分。想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解决农业污染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其根源便是发展低碳农业。

3.2 发展低碳农业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有效路径

淘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落后技术,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规模化生产,是目前减轻农业资源与环境压力的重要路径。想要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理想目标,必须充分进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研发,结合相关的风能、地热能等低碳能源的合理研发,进一步做大低碳农业。

3.3 发展低碳农业是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现实需求

过快的人口增长和土地资源的稀缺一直是阻碍农业集约化发展的根源所在。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之快,已经给农业跨越式发展带来很大的现实阻力,即便实现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也会在过量化肥与廉价劳动力的双重作用下,破坏自然与社会环境。因此,发展低碳农业毫无疑问地成为协调人与自然矛盾的必然之选。

3.4 发展低碳农业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形成一种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模式。低碳农业的发展就是基于这一目的,进一步强化和谐、生机、修复能力,找出一条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的竞争力,同时保证农业节能减排的良性发展的可持续道路。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低碳农业进行大范围的推广。

4 我国推行低碳農业经济所存在的问题

全球经济发展不均衡,是当前全球低碳农业发展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低碳农业较其他发达国家而言,一直处于开发的初期阶段,必须借助技术的革新、能源的利用,创造更大的提升空间,实现良好的发展。然而,我国人口众多,农民的总体素质偏低,加之土地的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备受打击等现实困境的存在,给低碳农业的推行造成了现实阻力。深入剖析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找出问题根源和有效的解决措施十分关键。从实际来看,我国推行低碳农业经济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4.1 农业基础薄弱,资源较为分散

人地矛盾的长期存在,给了低碳农业以阻力。在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但人均可耕地面积却不及世界人均可耕地面积。与此同时,我国的农业资源较为分散和孤立,也使得农业生产难以有效实施,突出表现在大多数属于粗放型的农业发展形式。想要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规模化发展、集约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实现低碳农业的发展目标,必须以技术创新和农产品的循环利用为前提,对当前的农业生产结构进行调整。

4.2 劳动力短缺,总体素质不高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农村的青壮年外出务工,只留下老人孩子在家,这就使得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难以实现低碳农业的推广。另外,从整体素质看,农村的人口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虽然在普及义务教育、推行职业技术教育后,其文化水平有所提升,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文化水平。长期缺乏低碳农业发展意识,对农业的开发与改造形成了局限,严重影响了低碳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3 支持力度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鉴于我国各级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大,财力水平也不均衡,我国农村现有的农业基础设施普遍较差,有的甚至存在缺失现象。这些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可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加之现有的基础设施功能老化,整体的节能、节水与减排等举措无法有效地施行。综合来看,如果不加大支持力度,任由基础设施的缺口逐渐增大,根本无法实现低碳农业经济的推进与实施。

5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低碳农业发展战略

现今,低碳经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可和推广,而建立在低碳经济基础之上的低碳农业产业也因此得到了各国的重视。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推行低碳农业经济同样应引起重视,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战略内容。结合以上分析的推进低碳农业经济的现实意义,以及我国推行低碳农业经济所存在的问题,下面主要就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低碳农业发展战略进行探究。

5.1 明确目标,坚持低碳农业的发展理念

低碳农业的发展,必须依赖切实可行的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目标及规划,所以从目前来看,以我国的国情为基础,从循环农业经济发展规划着手,不断延伸、扩展,进而明确各个不同时期我国低碳农业经济的具体发展目标以及保障措施,重点突出发展低碳农业的各具体指标,以各个不同阶段的低碳农业经济发展需要的投入总需求以及有关的组成深入探究保障低碳农业经济发展之所需。首先,始终坚持低碳农业的发展理念,坚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农业的发展先要在理念上进行转变和普及。政府或相关部门要做好指导和宣传工作,多举办技术解说交谈或者高碳农业对生态破坏的负面效应的相关会议,鼓励农民参与其中,借助农业生产中新型的技术或设备帮助农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低碳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其次,从实际出发,解决低碳农业的发展瓶颈。政府或相关部门要从当地的农业发展状况分析,结合实际制定符合该地区低碳农业发展的战略决断,既要对违反低碳农业发展的行为进行严肃的处理或警告,又要对提倡绿色环保农业的行为进行表扬和嘉奖。面对非法垦荒等行为,要加大监督力度,不定期走入到地方中去,从源头治理,狠抓落实,促使该地区农业经济在低碳理念的作用下稳步提升。

5.2 增加投入,制定刺激低碳农业发展政策

仅有观念的坚持和现实的突破,是不能很好地刺激低碳农业发展,还需要得到政府的积极支持。与此同时,农业低碳化发展的实现并不是短时期就能完成的,如果缺少政府的干预与支持,仅靠农民自觉来完成,也是不现实的。凡此种种,皆显示出制定刺激低碳农业发展政策的必要性。对此,各级政府必须从实际着手,就低碳农业的转型给出自己的态度和決断。首先,为低碳农业的大力发展创设更加宽松的环境。政府部门应从当前农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分析,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让农民在推进低碳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看到未来的希望,从而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低碳农业的发展中来。其次,增加低碳农业的经济扶植力度。加大对其资金、技术的支持是更加有效地开发与利用农业资源以及获得长远发展的有效保证。因此,政府部门要积极给当地的农业低碳化发展筹集所需资金,给农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保障。最后,真正发挥生态县、生态村的积极示范作用。从目前来看,已经确定的多个生态农业试点县给了低碳经济视阈下低碳生态农业建设的经验和参考,这就是示范的作用,不仅使得自身更加完善,还给了周边地区的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以正确的发展方向,带动了其他县市的低碳生态农业建设。

5.3 坚持创新,调整农业经济的生产结构

低碳经济作用下的农业发展应当致力于提升生物的多样性,以丰富的植物类别和更高经济效益的农业作物为制胜法宝,同时辅以新型农作物,并保持高产量、高效益。简单而言,就是调整我国农业经济的生产结构,创新农业生产方式,从而真正实现农业产业布局的合理化。首先,充分利用我国的农业土地资源。从现实情况看,结合实际调研,运用科技手段,对我国的农业土地资源进行更加合理的规划与分配,是加快农村中的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真正实现农业产业布局的基础条件。其次,改变单一化农业生产模式。鼓励农民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多建设一些生态化绿色的采摘园等生态农业基地,并对此进行大力宣传,促使城市居民来农村游玩和观光,这种方式的转变不仅可以快速提升当地的经济发展,还能为绿色农业做好宣传,实现更大意义上的社会价值,有利于农业、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5.4 深入内部,探索农业低碳化生产路径

农业低碳化生产路径的探索始终与实际生产中的农业机械密切相关,所以在进一步深化低碳农业的背景下,低碳农业机械化与农业机械低碳化成为必然。首先,生态设计和绿色制造。鉴于农机制造涉及化工、电子、机械等行业,当前的农机市场竞争中总是更多地关注农机的性能和价格方面,对低碳化性能存在相当程度的忽略,只有对其进行资源效率和环境影响的平衡,减少农机制造和使用的过程产生的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规避不必要的风险,才能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仿生设计和仿生制造。仿生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其对农机耕作部件的仿生降阻机理以及对土壤洞穴动物降阻机理的处理,轻松实现了在不同的土地情况应用不同的机型,结合实际耕作的理想目标,推进了农业低碳化的实施。最后,农机化清洁生产。在对农机进行低碳化设计、制造和使用的过程中,农机化清洁生产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持续性、高效性、环保性,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极大的便利条件。因此,对农机进行低碳化设计、制造和使用,创新耕作方式,开发新型能源十分关键,决定着农业生产的顺利程度,影响着农业低碳化的发展,只有对其做好清洁生产,循环利用有效资源,才能更好地将农业低碳化发展落到实处。

5.5 多方指导,切实提升广大农民的素质

农业低碳化的直接受众是人,所以农民群体的素质在这一过程中至关重要。首先,从农民群体的生态环保意识入手。目前,农民群体的生态保护意识比较缺乏,在实际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并没有形成具体、完整的保护意识,这使得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水资源的紧缺又更加激化了耕地面积的持续缩小,对此,我们必须从小抓起,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群体环保意识方面的教育,将保护环境的意识能够纳入到素质教育体系之中,从点滴之处改变当前现实存在的诸多问题。其次,对农民群体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农业低碳化有赖于先进技术的作用,因此在农产品耕种操作过程中,可以邀请专家团队到来,给农民进行专业化的指导,以最新的农业生产技术武装农民的大脑,大力提升农民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一来,低碳农业的最新技术手段便能在农民群体中得到更好地推广与掌握,促使农业低碳化发展获得更为有效与快速的推进。比如,节约型农业耕作、农业播种、农业施肥等专业技术的宣传与指导,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与减少农业废弃物之生成,为农业科技成果全民共享助力。

6 结 论

在全球追求循环经济的当下,以可持续发展为重心,不断推进低碳农业的推行与发展,不仅能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农业产品需求,还关系着农业领域的基础化、长远化发展。低碳农业的推行与发展必须建立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同时从实际出发,以理论为支撑,以方法求发展,以素质促效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中国低碳经济的根本转变,走出一条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均衡化的可持续增长之路。

参考文献:

[1]赵晓航.低碳经济视阈下乡村旅游低碳化研究——以广西青狮潭镇为例[J]. 经济研究导刊, 2014(25):234-235.

[2]蒲昌伟.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能源低碳化立法问题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1(24):228-230.

[3]李军. 低碳农业机械化与农业机械低碳化探究[J]. 农业工程技术, 2017, 37(14):40.

[4]周润杰. 低碳农业经济发展路径探究[J]. 企业导报, 2015(18):29.

[5]文龙光, 易伟义. 低碳产业链与我国低碳经济推进路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28(14):70-73.

[6]陈驹. 低碳经济低碳农业与低碳作物生产探讨[J]. 农业与技术, 2016, 36(20):156.

[7]胡小武, 吴聪萍. 过程低碳化:低碳经济之路的创新战略[J]. 科技与经济, 2011, 24(3):91-95.

[8]韦献斌.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低碳农业发展战略浅述[J]. 现代经济信息, 2016(1):373.

[9]杨惟舒. 浅析低碳经济下我国经济结构调整[J].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理论版), 2011:90.

[10]張丽. 低碳经济下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J]. 网友世界, 2013(4):49.

[11]张燕.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产业结构调整路径探究[J]. 财经界, 2015(11):50.

[12]邹仲海. 刍议低碳的内涵及低碳经济实现路径[J]. 商业经济研究, 2011(34):18-19.

[13]郑林坚, 陈少婷, 陈雪燕. 我国农村低碳经济建设路径的探究[J].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39(13): 211-213.

[14]李赶顺, 李富军. 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的优化路径探讨[J]. 商业经济研究, 2011(28):113-114.

[15]尹帅. 我国低碳农业发展政策研究[J]. 上海农村经济, 2013(8):50-51.

[16]田金云,杨旭,刘忠超.基于工程化的PLC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4(33):69-71.

[17]邓丽萍.面向地方: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实用型人才[J].教育现代化,2017,4(9):9-10.

作者:陈瑞萍

上一篇:公司副总经理工作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项目工作经验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