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级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论文

2022-05-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我国的飞速发展,我国对政治、经济、科技等各项工作都予以重视,不断提升工作的标准和效果,以此推动我国继续进行发展。而预算管理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我国的财政建设工作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预算管理能够促使实际的财政工作发挥应有的效果,对于政府能力的体现有着很好的帮助效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区县级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区县级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论文 篇1: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的思考研究

摘 要:新时期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得以快速发展,面临新形势下的新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对自身做出了不断的改革与优化,完善自身管理措施的同时,也从自身实际出发建立了预算管理体系。本文重点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的措施做出研究,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执行

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下,对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部门预算能够清晰的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计划,对于单位资金使用的完善以及宏观调控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与执行工作中仍存在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没有实现全员参与等问题,影响到了部门预算效能的良好发挥,因此需要积极探讨出针对性的措施,确保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工作的实际开展质量。

一、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概述

部门预算编制是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政府预算编制的一种方法,具体的编制工作由各单位负责,能够清晰的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与支出情况,通过编制部门预算,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单位各项工作得以良好发展,部门预算编制后,需要严格按照编制的预算执行各项工作,而强化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能够有效防止单位内部存在徇私舞弊等不良问题。部门预算执行具体是在预算编制过后,需要经过法定程序的审查,批准后,在实际工作中具体落实部门预算计划。

二、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现状

(一)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在“编制项目库”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项目库与实际项目不符;项目库编制不及時、考虑不全面;编制项目库时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混乱;项目库编制时未按规定申报可行性论证,造成损失浪费。其次,在政府采购预算方面,业务科室没有与编制人员及时沟通,导致采购预算没有物化、细化,预算产出与采购服务等(编准、编细、编实等问题);同时没有优先采购节能环保产品,一味采购进口产品。最后,在“公用经费”预算方面,未按实际核减;特殊工种除外,如驾驶员、环用工人等,安排物业管理费预算的单位保安费用应在物业管理费中列支,而不应在公用经费中列支,以上问题的存在影响了预算的实际编制质量。

(二)没有实现全员参与

现阶段,相关部门制定出了较多政策法规,已经逐渐加大了对于预算编制等工作的约束力度,不过实际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并未将这些政策法规具体落实,在单位内部,除了相关部门会对预算编制与执行工作进行关注外,其他部门基本上不会关注预算编制与执行问题,预算编制与执行被默认为有预算部门专门负责的工作,并未形成合力,很难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影响带了预算编制与执行的整体提升。

(三)预算与工作目标关系模糊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并没有摆正预算与工作目标之间的关系,常常出现与工作目标想脱离的情况,缺乏对于工作目标的编排,未确定出短期与长期工作的重点,这种情况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算编制的最终质量,也不利于后期的具体执行。

(四)未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

通过预算工作,需要估算出部门下年度的收支情况,包括较多方面的内容,例如绩效考核、内部控制、预算编制以及预算执行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只是将重点放在了预算的编制上,缺乏对预算执行等工作的关注,并未获得较好的预算执行效果,未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严重影响了预算管理工作作用的发挥。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的措施

(一)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对于预算工作而言,预算编制不仅是一个工作环节,更是确保预算工作良好开展的重要基础,预算编制环节,行政事业单位应与自身发展目标相结合,从单位性质特征出发,依据现有预算标准,尽可能的细化预算经费用量以及使用方法,实现量入为出,支出与收入保持良好平衡。首先,应做好项目库编制工作,保证项目库与实际项目相符;及时进行项目库编制,做到统筹考虑,准确进行项目的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并且实际编制过程中,需要按规定申报可行性论证,以免造成损失浪费。其次,在政府采购预算方面,编制人员需要与业务科室保持良好沟通,掌握各项业务的具体情况,编制采购预算时,需要进行细化、物化,将预算产出与采购服务等内容编准、编细、编实;同时,不应一味采购进口产品,要支持国产品牌并优先采购节能环保产品,降低采购成本。最后,在“公用经费”预算方面,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核减,若存在特殊工种,确保经费列支准确,提升“公用经费”预算质量,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二)确保全员参与到预算编制与执行中

预算编制与执行环节,需要提前制定出整体计划,行政事业单位所有人员均应足够了解预算单位的预算工作,从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发挥出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实现全员参与是预算编制与执行工作良好开展的关键前提。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需要明确各人员的职责与权力,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头上,提升预算编制工作实际开展效果的同时,形成合力,使整体人员共同参与预算编制及执行工作中。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与执行基本上都具备较强的公开性,可以有效发挥外部监管作用,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管的双重作用下,使财务工作更为透明,避免不良问题的出现。

(三)确定预算与目标工作间的关系

行政事业单位应清晰的认识到预算与工作目标间的关系,将工作目标作为主要依据,统筹规划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资源,确保工作目标的具体落实。单位应与自身情况相结合,编排出工作目标以及短、中、长期工作的重点,在此基础上细化各项工作目标,为预算方案执行提供有利条件。行政事业单位在建设预算编制项目库时需要与工作目标相结合,有效改变错误的资金申请模式,发挥出预算资金的真正价值。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应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强化全员参与意识及工作热情,使人员了解到预算工作的重要价值,提升预算编制与执行质量。

(四)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

整个预算年度都会涉及到预算的执行问题,所以,收到预算编制批复后,为确保预算执行任务的良好落实,还应加大预算管理力度,从实际出发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实际工作中,财政部门需要根据预算批复,向各单位下达相应指标,各单位收到预算指标额度后,要将具体的预算责任及相应的要求落实到各部门,同时确定出责任主体,从而有效实现预算的执行。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需要不断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形成可行性较高的财务制度,进一步约束经费的支出与使用。并且还应构建出相应的经费审批制度,确保经费报销审查程序更为严谨。要求单位各部门按照规定开展各项工作。严格根据规章制度要求适用各项经费,促进经费使用更具合理性。

除此之外,预算执行工作中,强化预算执行监督管理也尤为重要,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过程中,需要依法进行预算公开,首先,公开部门预算信息。部门预算编制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作为主要的编制主体,同时也是信息公开的责任主体,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按照同级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安排数,对本年度支出以及收入预算情况进行公开,并且,还应与单位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报告的形式对预算编制情况作出實际说明。其次,公开公用经费信息。通过公用经费信息公开,能够体现出行政事业单位本年度关于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因公出国(境)费用的预算安排书以及决算支出情况。公开公用经费信息时,需要对公用经费的预算上下年度安排数以及决算执行结果的差异做出横向和纵向对比,对增减变化原因加以说明。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行政事业单位已经认识到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工作的意义所在,也加大了对于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过实际开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为此,需要从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确保全员参与到预算编制与执行中、确定预算与目标工作间的关系、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等方面入手,确保部门预算工作作用得以真正发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璇.区县级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问题及建议[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 000(004):23-24.

[2]刘嘉慧.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问题探析[J].经济学,2020,3(4):132-133.

[3]张悦.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管理的问题和建议[J].预算管理与会计,2020, No.348(08):24-25+32.

[4]黄雨英.关于新时期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探讨[J].中国经贸,2020, 000(002):70-71.

作者:薛玲丽

区县级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论文 篇2:

浅谈预算管理在财政工作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我国的飞速发展,我国对政治、经济、科技等各项工作都予以重视,不断提升工作的标准和效果,以此推动我国继续进行发展。而预算管理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我国的财政建设工作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预算管理能够促使实际的财政工作发挥应有的效果,对于政府能力的体现有着很好的帮助效果。此外,由于当前市场经济和财政公开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开展财政工作时,相关预算管理朝着公开化、透明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大大提升财政工作的稳定性和人性化。但是,在实际预算管理工作中,还是不能够很好的在实际财政工作中进行体现,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对此,本文首先叙述财政预算管理的内容和特征,随后简要说明当前时代下预算管理在财政工作中的一些现状问题,最后对预算管理在财政工作中的应用策略进行详细阐释说明。以此来供相关专业人士交流思考。

关键词:预算管理 财政工作 运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和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和经济政策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加之,当前我国充分融入于世界经济发展浪潮之中,其经济竞争压力愈来愈大,促使政府自身的经济战略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基于这样的经济形势,我国相关部门开始对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完善和调整,而在此过程中预算管理是极为重要的内容,只有执行好预算管理工作,才能够实现财政工作建设的稳步发展。基于此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引起重视,不断提升预算管理在财政工作中的运用。

一、财政预算管理的内容和特征

(一)内容

财政工作是政府在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财政预算管理工作是进行财政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体现和反映政府对于我国财政活动的范围以及相关的财政政策和财政手段,是各个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结合自身职责进行财政管理和控制的工作。

(二)特征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在国家积极重视下不断进行完善和调整,尤其是财政预算管理工作,更是进行巨大的改革工作。从而大大提升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为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而在此过程中财政预算管理呈现出几大特点:首先,具有较强的多元性。财政预算管理工作是为了更好的推动我国财政工作的进行,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人民,提升人民的利益。而多元化、异体化的各样需求,导致在进行实际预算管理工作时其工作主体更加多元化,才能够满足实际社会的发展需求。其次,具有较高的法律性。预算管理工作并不是无章可寻的,其主要是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相关规定之中有许多对财政预算工作的规范和指导,对我国的财政管理工作有着较为实际的影响效果,能够大大提升财政预算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最后,具有一定的公平公开性。

二、当前时代下预算管理在财政工作中的一些现状问题

(一)财政收入预算管理弱化

在当前的财政预算管理中,一般只注重于支出方面的预算管理,对于收入方面的管理较少,这对于实际开展财政预算管理工作极为不利。而造成这样的原因首先是由于体制管理制度的原因,其财政预算管理一般都交由财务部门进行管理,而相关的收入却是由税务部门进行负责,这样的分离式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势必会造成财政收入脱节的情况出现,而在实际进行预算管理时针对收入方面还需要联系相关的税务部门,造成实际管理工作的极大不便。其次,便是思想上的不重视,对于收入管理较为忽视,总是一味的向上级进行“跑要资金”,造成严重的依赖心理,极不利于财政收入预算的管理工作。

(二)财政预算工作队伍有待充实

在进行财政预算工作时,都是由财政、审计等相关专业人才以及人大、政协等领域的人员进行预算工作的。而这些成员自身隶属于政府机构,对于政府部门的职能以及实际的运行工作情况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因此其对于实际财政预算工作有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作用。这些人员虽然能够对政府财政预算有初步的认识,但是对于实际社会市场中的相关建设项目的认识不足。而财政预算工作小组虽然具备专家成员,但是其成员也有专业不对口的情况出现,这样的预算工作队伍不能够及时根据社会项目进行分析评估,极不利于实际财政预算工作的进行。

(三)预算项目公开评审机制有待健全

我国在进行财政预算工作时,逐渐重视预算项目的公开评审工作,但是这一工作流程在我国发展较晚,其公开评审机制还不够成熟,不能够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其财政预算评审工作体制还没有健全,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完善才能够达到标准。加之,我国在这一方面的财政工作经验较少,不能够对其有借鉴效果。其次,在实际的公开评审机制建设过程中,我國地方各个政府虽然积极进行将实际评审范围、评审内容都做了规范化的标准,但是还是有些地方区县级单位对于项目编制规范意识不强,缺乏统一标准,这对于实际预算项目公开评审机制的健全工作造成消极影响,而对于政府财政预算工作也有不利效果。

(四)预算反馈机制还需完善

预算工作是进行相关财政管理控制工作的核心和关键,对于国家、社会未来的经济发展和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效果。保证相关单位和部门能够根据预算情况,以及实际应用情况,从而更好的为后期的建设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和依据,从而更好的进行未来的经济战略制定和计划,推动社会、企业、政府等各个方面的经济提高。但是,在进行实际预算管理工作时,常常出现预算工作的后期反馈不到位,促使相关部门和政府单位在对未来的经济战略进行制定和安排时出现一定程度的障碍。而其预算反馈的相关数据常常不能够到相关部门的手中,这对于未来的财政支出等规划性战略的完成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会造成决策效果的滞后,不利于社会建设工作的进行。其次,在预算管理工作中,由于相关的财政单位和部门已经将相关的预算指标和预算报告同相关的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查看和分析,导致部门的相关领导对后期预算的反馈机制较为忽视,只顾着欣赏当前工作的表面富华,对于后期的经济发展和经济走势完全没有注意到,极不利于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形势,不能够达到和发挥预算管理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三、预算管理在财政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一)加强预算管理的前期基础工作

万事开头难,预算管理是实际财政工作的重要内容,只有将预算管理工作落实到位,才能够促使财政管理工作的稳步进行。基于此,预算管理工作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相关专业人士和部门应该引起重视,不断完善和落实预算管理工作,将预算管理工作的前期准备阶段进行到位。对预算工作前的各项数据收集目标都认识到位,相关的部门分工也能够有序进行,积极进行搭配工作,从而实现预算管理工作的稳步开展。其次,还应该联系相关的单位领导,让领导层也融入于预算管理的工作中,促使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体现,能够得到相关决策层和领导层面的注重和关注。最后,在进行预算管理工作时,还应该让相关的专业人员,具备一定专业素养和能力的人才参与到预算管理工作中,从而更好的推进财政工作的进行,提升预算管理的管理质量和标准。

(二)完善预算工作中的监督机制

在进行预算管理工作中时,一定要加强对预算管理工作的监督,以此来提高工作的控制强度和管理强度,保证在参与预算工作中的相关部门和人员都能够认识到自身的权利和义务,从而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对于实际预算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效果。基于这样的优势,一定要做好监督机制构建工作。首先,在进行监督机制构建时,不能够仅仅只是将预算管理工作中的资金管理进行监督,对于其资金的使用方面、后期的收益方面、以及投入资金的价值方面都需要对其进行监督。其次,对于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监督,还应该建立相应的外部监督机构。利用当前的互联网电子平台,向社会各界和群众进行数据公开,以此来让社会各界人士对政府的财政预算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并且,这一监督平台的构建,也方便群众和社会人员对财政管理进行交流、讨论,以此来提高管理效果,推动预算管理工作的进行。

(三)完善相应的预算编制管理体系

首先,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应该提前预算编制时间,从而为后期的预算资料收集工作以及数据采集工作留有充分的时间,而时间充裕就可以更为精细化的完成相关工作,从而提高实际预算编制工作的准确性,对于我国财政预算工作有着积极影响。其次,还应该增强法律对于该项工作的限制功能,确保相关预算编制工作能够在这样的规范环境之下进行,促使实际预算编制工作能够达到预期的标准。此外,还可以出台相关的惩戒措施和方案,对于预算编制工作不达标就对其工作单位和工作人员予以一定的警告甚至处罚,从而推动给我国预算编制管理工作的稳步进行,提升预算编制效果。

(四)注重工作的激励效益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需要有一定的激励效益,这样才能够激发出工作的热情和工作的信心,从而更好的开展实际的工作。而预算工作也是如此,相关单位和部门应该积极重视预算工作的开展,并将预算工作开展的好坏同激励效益结合起来。这样的激励模式,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人们的精神动力,其次对于人们工作的能力也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成长,实现工作、个人价值能力的双赢。基于此,相关单位和部门应该予以重视,对于在预算工作做得较好的单位部门,应该予以一定的奖励,并积极进行宣传,鼓励其他单位部门加强工作质量,为以后的预算工作提供更为明显的动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隨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当前预算工作对于我国经济建设有着明显的帮助作用和积极作用,是我国政府进行财政管理,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经济过程。基于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予以重视,不断提高预算管理在实际财政工作中的价值,不断完善预算管理中的工作环节,促使预算管理达到预期的工作标准,从而推动我国财政管理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书清.浅谈财政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情,2017(43):181.

[2]刘霞.浅谈财政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18(9):67-68.

[3]张秋萸.浅谈财政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论,2019(24):27-28,共2页.

[4]朱仕武.浅谈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后中央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J].交通财会,2019(01):25-27.

作者单位:泗水县财政局

作者:赵金平

区县级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论文 篇3:

发展农村教育 促进教育均衡

根据地域特点,西安市一贯重视农村教育,特别是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和新《义务教育法》颁布以后,我市认真落实各项教育政策法规,进一步确立了农村教育在整个教育工作中“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在农村教育发展和管理中,我们始终围绕“实现一个目标,促进两个转变,发挥三个作用,坚持四个统一,突出五个重点”的思路:即实现农村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促进教育管理理念、方式和教育行政部门职能转变;发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育行政部门科学高效管理和社会各方面广泛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坚持质量、结构、规模和效益的统一;重点突出规划管理、经费管理、课程管理、职能建设和督导评估工作,努力提高農村教育质量和水平,促进全市教育健康协调持续发展。

一、加强规划管理,提高办学效益。

针对我市农村地区学生数量逐年减少、学校办学效益相对较低、城区基础教育设施已不能完全满足现实需要的实际情况,我们切实加强了教育规划和学校布局调整工作。

为了切实改变过去学校建设和发展缺乏全面规划的弊端,市教育局与市规划局合作编制全市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和教育用地规划,同时组织区县修订和完善辖区内基础教育发展规划。根据生源增减和分布情况,通过修编,全市农村义务教育段学校总数调整为621所,其中初中148所、小学463所、9年一贯制10所,逐步撤并了规模小、条件差的小学校和教学点。

2009年,我市农村地区启动了“西安市农村乡(镇、街办)中心幼儿园建设规划”工作,利用中小学合校并点后的闲置校舍,根据国家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标准进行规划。全市146个农村乡(镇、街办)规划146所乡镇中心幼儿园,除已建成的12所外,拟规划建设132所幼儿园,其中新建32所、改扩建100所,新建面积22.99万平方米,改造面积7.43万平方米,计划投资3亿元,分3年建设完成,实现乡(镇、街办)中心幼儿园全面覆盖。

2008年,我市制订了《西安市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总体规划及“十一五”期间项目建设方案》,计划完成周至、蓝田县2所特殊教育学校新建任务;完成临潼、户县2所特殊教育学校扩建任务;完成西安市启智学校建设任务。目前,周至县特殊教育学校已主体封顶,西安市启智学校工程已开工。

另外,为了实现特殊教育学校全覆盖,我们计划在目前人口不足30万、尚无特殊教育学校的阎良、高陵县规划建设特殊教育学校,使残疾儿童少年能够就近进入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教育。

组织有关区县根据全市中小学布局规划和统一部署,将接收的116所企办中小学校,一并纳入调整范围。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现已基本完成对这些学校的资源整合和布局调整。

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骨架的迅速拉大,为了保障城市新区建设和插建居民小区过程中基础教育设施能同步配套建设,市政府出台了《加强城区义务教育设施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规划和建审程序,保障和强化了存量教育用地。

二、加强财力统筹,促进均衡发展。

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努力确保教育经费的不断增长。特别是对一些财政困难区县,每年在安排财政预算时,首先保证教育经费,切实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和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十五”期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119.7亿元,年均递增14.58%,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占教育总投入的一半以上。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中,将范围扩大到城市学校中具有农村户籍的学生,2006年和2007年,各级财政投入农村新机制资金约3.36亿元。

2004年至2006年市级财政投入专项资金2亿元,用于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危改清欠、布局调整、寄宿制学校改造、远程教育等。此外,还将农村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50%以上用于农村教育。

西安市是一个教育大市,又是一个经济总量相对较小、正处于发展中的城市。要尽快改变农村教育相对落后的现状,就必须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统筹安排财力,集中建设,严格实行项目管理和预算管理,以规划定项目,以项目定投入,“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规划跟着教育事业走”,克服了过去校舍建设盲目、低效重复的弊端。

我市涉山地区6个区县有学校367所,在校生4.5万人,这些地区经济条件落后、办学点分散、学校基础设施不完善。为此,市政府着手推进山区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计划于2008年至2010年投资4亿多元建设山区寄宿制学校40所,涉及蓝田、长安、户县、临潼、周至等县区,规划新建校舍23万平方米,加固改建校舍6.7万平方米,办学规模超过3万人,覆盖山区人口32万。建设中实行一次集中投资,校舍建设及教育教学设施配备一次全部到位。

“十五”期间,西安市用于危改工程总投资高达7亿多元,改造项目有1954个,改造面积有188万多平方米。2006年至2007年,各级财政安排1.08亿元专款改造137所中小学危房,同时,市财政安排9000万元偿还2001年至2002年危改欠账。

从2001年开始,我市每年至少安排500万元专款,用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装备。2005年投资5053万元启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全市10个区县1784所学校配备了远程教育设施。2007年又投入1573万元在9个区县的405所学校进行了远程教育工程建设。目前我市“农远工程”已覆盖到了所有农村中小学。

西安市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或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按照分步实施,逐校一次投入到位的办法对薄弱学校实施标准化改造和建设,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十一五”期间,全市计划重点治理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80所(其中农村学校56所)。近两年来,我市已投资4500万元完成了21所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的治理任务。

为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从2008年开始,我市采取以区县财政投入为主,市级财政补贴的方式,集中进行区域内义务教育基础设施整体规划和建设。2008年市、区财政一期投资1.4亿元进行未央区义务教育基础设施整体规划、集中建设试点,以此带动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设施的整体建设和发展。未央区的做法为:随着西安城市重心北移步伐的不断加快,该区进入“全面聚集优势、实现跨越发展”的新阶段。他们以“力争使辖区基础教育设施达到‘数量满足、布局合理、质量达标,形成完善的基础教育设施体系’”为目标,根据城市发展水平的预测及城市远期的用地规划,对辖区学区进行了重新划分。在确保形成覆盖全区学校网点、保证学生就近入学的同时,把高标准改造升级教育设施以及配备教学设备作为加快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重点,按照“适当超前,科学布局”,“均衡发展,全面提高”,“统一标准,规范建设”,“加大投入,综合配套”的原则,提出基础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全面启动了基础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工程,力求全面实现全区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网络化、智能化、园林化、生态化”的发展目标。

总之,在中央、省、市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在各区县的积极努力配合下,我市不同区域的发展建设形势喜人,诸如阎良区创建教育强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莲湖区民族教育建设项目;灞桥纺织城地区基础教育整合资源建设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区域均衡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市领导高瞻远瞩,着眼于下一代健康成长和整体提高民族素质这个大局,市政府先后多次出台文件,并投入巨额资金逐步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实施“蛋奶工程”,使每个学生每天能吃上一个鸡蛋,喝上一袋牛奶(或羊奶、豆奶)。我市实施的“蛋奶工程”无论是进度还是力度都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三、加大改革力度,推进素质教育。

在不断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同时,我们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着力点,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近年来,我市坚持“面上推广”与“点上深化”相结合的方針,突出规划、实施、评估和推广环节,重点在校本培训、校本教研、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上取得了一些新进展,努力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体系。户县积极挖掘当地课程资源,努力完善国家、地方、学校课程改革体系,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素质教育模式。

我市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为宗旨,积极探索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的新途径。全市中小学主动适应新课程要求,在积极推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改革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教育评价制度。蓝田县为改变农村教育落后面貌,进行的“梯次发展管理评价”的有益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由此形成的“蓝田经验”在教育行业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反响,因此值得肯定和推广。2008年4月下旬在西安召开“全国农村教育发展与管理研讨会”之后,全国各地教育界同仁,一批又一批地到蓝田考察学习,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也是我市教育工作的一大亮点。

去年年初,阎良区召开动员大会,提出创建教育强区目标。一年多来,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多次深入基层,调研指导教育创强工作。经过全区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创强“六大任务”稳步推进,成效喜人。

2007年全市以区县为单位认真实施区域内教师转任交流工作,同时选派211名城市教师到农村转任交流,确定100所城市学校对口支援农村学校,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利用“农远工程”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全市教师互动交流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在评定职称、评选先进时,对农村教师实行政策倾斜,近几年,农村先进教师占全市先进教师总数一半以上,每个表彰年全市评选的4名全国模范教师中至少会有一位是农村教师。

四、加强职能建设,健全管理体系。

根据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我市进一步转变教育行政部门职能,调整和完善行业管理机构,搭建教育发展支持体系,理顺权责关系,创新管理机制。

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我市强化和落实区县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办学责任,形成了适应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要求的管理与发展新机制,完善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教师全部归口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实现了管人与管事相统一。

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适应教育事业的新要求,通过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及时调整、强化和落实各项职能,使职能发挥不缺失、有作为。近两年,市教育局调整内设机构,完善管理职能,单设了发展规划处、资金管理处,增设了安全保卫处,同时,区县教育局也对内设机构做了相应调整,提高了行政机关的工作效能。

市教育局对现有事业单位进行调整和整合,先后成立了学校后勤服务管理中心、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捐资助学指导中心、教育宣传办公室等,进一步理顺了管理体制,强化了工作职能。

市、区县政府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时,把农村教育作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解决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教育督导部门把农村义务教育工作作为重点,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督导与评估相结合,全面落实教育法规政策。

我们积极主动地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争取从政策上倾斜、资金上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建立与民主党派、新闻媒体的对口联系制度,坚持每季度召开民主党派对口联系会议和新闻发布会,主动向社会各界通报教育工作动态,让社会进一步了解教育、支持教育。

(责任编辑任小艾)

作者:张建国

上一篇:成长的理想演讲稿下一篇:信息技术整合计算机基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