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患者心理护理分析论文

2022-05-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观察脑室出血患者临床护理过程,分析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3~10月收治的45例脑室出血病例进行研究。结果45例临床患者采用科学有效的护理后,38例患者未见并发症,临床症状好转,4例患者并发肩手综合征,3例患者死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脑血管病患者心理护理分析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脑血管病患者心理护理分析论文 篇1:

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

【摘 要】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变化,提出护理措施。方法:结合患者的文化背景、性格特点、观察其心理变化,分成不同类型,采取针对性的实施心理护理,同时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解除了患者对疾病的恐惧依赖感及消极自卑感,使其主动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和护理,早日康复。结论:在护理工作中,应重视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解除其思想压力,以增强治疗效果。

【关键词】脑血管;心理分析;护理体会

随着社会向老龄化发展,脑血管病已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老年人的各种生理和机能衰退,脑血管硬化,病后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反应。诸如:焦虑不安、悲观失望、恐惧感、固执己见等,直接影响疾病治疗及康复。临床工作中我们针对患者不同类型的心理障碍进行观察分析,同时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使患者配合治疗,取得很满意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12月,本院内科共收治不同类型的脑血管病患者52例,其中脑梗塞32例,脑出血20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40~81岁,70岁以上有26例,50~69岁21例,49岁以下5例。治愈23例,好转20例,未愈7例。除死亡2例外,其余50例在综合治疗期间都存在不同程度病态心理,护理工作应针对不同类型患者,结合不同心理障碍、文化背景,性格特点,通过系统的分析,运用心理学知识给予正确讲解诱导。

2 心理分析

2.1 焦虑不安型:部分病人因患急性脑血管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病情刚稳定就考虑事业和前途,家庭经济及子女就业安排等,心理负担过重,因而产生焦虑不安,忧心忡忡等情绪。

2.2 消极自卑型:部分患者病情较重,恢复期延长,家庭不但要承担一定的医疗费用,还要安排人员陪护来料理其衣食起居,影响子女的工作和生活,患者常常很消极,很自卑,自己将来能否重新说话,重新活动自如,每想起这些会暗自垂泪或沉默不语,内心极度消沉,悲观,不愿积极配合治疗。

2.3恐惧依赖型:部分知识分子或稍懂医道的人本身症状不很重,听到或看到同病室中和自己疾病相同的病友病情加重或死亡,就以已比人,思想上产生恐惧感,不愿从事任何活动,产生一切信赖医务人员或家人的心理,有时甚至连力所能及的翻身、洗脸、进食也要别人照顾,时间长了,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恐惧害怕心理愈加明显。

2.4 固执己见、情绪暴躁型:脑血管病患者,尤其年老体弱,病情较重,脑功能受损,性格情态方面发生改变,变得易激惹,固执己见,性格暴躁,常常会无名发火,甚至喊叫吵闹,拒绝治疗。

3 护理体会

3.1心理护理是康复护理中的一项主要内容,对于焦虑不安型患者我们针对病情和具体情况予以引导,讲清疾病恢复需要一定的过程,恢复期间,焦虑不安,忧心忡忡只能使病情加重或康复时间延长,帮助他们认识到心理因素可以影响到疾病的转归和痊愈,要正确对待疾病,打消各种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稳定的情绪,有利于早日康复。

3.2对于消极自卑型患者,医务人员态度应格外亲切,不能有丝毫的怕麻烦或嫌弃之意,安慰鼓励他们要有生活的信心,告知他们消极的情绪使人的生理活动失去平衡。相反,愉快的情绪对生命活动产生良好的作用,要用稳定、温和、接受的态度,良好的情绪去感染他们,帮助病人消除悲观消极情绪,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3.3对于恐惧依赖型患者应实事求是向患者讲清病情易加重,复发的诱因,防治手段、讲清不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不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不但不利于疾病恢复,而且原有的功能也会逐渐衰失,鼓励病人适时、适当地进行功能锻炼,并在活动方式和活动量上给予指导。病人活动时医护人员要亲临现场,使病人在活动中有安全感,逐步消除恐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

3.4 对于固执己见、情绪暴躁型的患者,我们要主动、热情和蔼可亲地与他们交往,要谅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態度平和,不要与病人计较,要宽容大度,循循诱导,因势利导。以熟练的护理技巧,热情的工作态度,良好的文化素养取得病人的信任,使他们的情绪稳定,得到早日康复。

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反应,对疾病的转归有明显的影响,不同的心理变化所产生的情绪对疾病的预防和康复效果也有不同。患者在发病早期,由于突然偏瘫失语等障碍,常产生悲观和急躁情绪,但要求康复欲望很强,我们要抓住这一心理特点,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总之通过认真细致地临床观察,及时恰当地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地消除脑血管病患者的多种不良心理反应,使患者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和护理 ,达到早日康复的效果。

作者:范美玲 张秀萍 邬红美

脑血管病患者心理护理分析论文 篇2:

脑室出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分析

[摘要] 目的 观察脑室出血患者临床护理过程,分析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护理措施。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3~10月收治的45例脑室出血病例进行研究。 结果 45例临床患者采用科学有效的护理后,38例患者未见并发症,临床症状好转,4例患者并发肩手综合征,3例患者死亡。 结论 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显著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而且不同时期要采用相应的护理方法效果更好。

[关键词] 脑室出血;观察;护理方法

脑出血是一种较严重的急性脑血管病,本病发病急、致死率较高,尤其是中老年人是本病发生的主要群体[1]。主要原因是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一些原因引起脑血管的相应病变以及硬化,进而诱发脑出血。而脑室出血是脑出血继发性出血状态,是一种严重的脑外急重症状,临床伴有意识障碍,并出现相应病变区的肢体瘫痪症状,致残率较高,而且由于本病发病急,并发症较多,疾病的发展较快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以及生活质量。临床探索有效的护理方法,以及科学的康复模式对本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1年3~10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患者共有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34~71岁,平均(51.0±2.4)岁。

1.2?病情观察

1.2.1?意识的观察?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意识状态密切相关,对患者记忆力、分辨能力、逻辑计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的了解可以准确评估意识清醒患者的病情。患者出现视物不清,头痛呕吐等症状时病情一般加重,而意识障碍是患者多根据其对痛觉刺激的反应来评估其病情轻重。并且要动态分析患者病情,一般昏迷患者出现吞咽反射,是患者病情好转的迹象。而患者突然由躁动转为安静,提示病情在恶化。

1.2.2?瞳孔的观察?瞳孔的改变与患者病情的变化相关联,临床要了解瞳孔改变的临床意义及发展的过程,正确评价瞳孔改变与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改变的相关性。急性期患者如果出现一侧已过性缩小后一侧或全部进行性散大,然后对光反射消失,患者多并发脑疝。随时观察患者意识状态,肢体动作等[2],配合医生做好急救准备。

1.2.3?生命体征的观察?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心律等生命体征要密切注意观察,颅内压的变化可以通过生命体征反映出来。

2?护理

2.1?一般护理

保持病房的安静,及时准确记录患者24 h的出入量,观察瞳孔的变化状态及意识状态,保持床位的干净整洁,患者低流量氧气吸入。对血压平稳的患者采用头高脚低体位,床头抬高15°~30°,有利于血液回流,同时让患者头偏向健侧,避免气管吸入异物产生并发症。对患者呼吸道护理要及时吸痰,为减少肺部感染可以雾化吸入。昏迷患者可以预留尿管[3]。

2.2?口腔护理

脑出血患者口腔的微生物环境,由于抗菌药物的使用以及禁食等因素影响改变,较容易出现感染及并发症[4]。合理的口腔护理显得更加重要。每天对患者口腔擦洗2次,对于佩戴假牙患者要将假牙取下保存,擦洗时为防止引起患者呛咳要注意棉球不能过湿。如果患者口腔出现破溃,及时采用1%龙胆紫擦拭。

2.3?引流管的护理

脑室内用引流管能够将出血性脑脊液引出,避免颅内压过高引起脑疝。引流管要高于头位10~15 cm。引流管要保持通畅,观察里面的液体波动,发现波动不明显引流管出现通常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处理。给患者护理过程中要防止引流管脱落受压。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液体,1 d大约分泌500 mL左右,注意观察其颜色性质,如果出现颜色加深提示有出血发生,如果流出液体有絮状物伴混浊提示可能并发颅内感染。引流管要固定好尤其是伴有烦躁及意识障碍是患者。

2.4?搬运过程护理

在患者转运时要密切注意生命体征、意识以及瞳孔变化,患者稳定时方可进行相应的处理。主要护理措施如下:(1)心电监护:对患者持续心电监护,采用除颤监护仪以及胸部导联实现。(2)给氧:注意观察患者氧疗过程呼吸的变化,包括呼吸频率以及幅度。并且观察患者有无强迫体位,口唇有无紫绀,末梢循环有无障碍等。(3)呼吸:脑缺氧的主要原因是呼吸道不通畅,因此要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本病患者多由于颅内压增高引起呼吸道梗阻,因此要及时清除口腔异物,必要时可用吸痰器。

2.5?急性期护理

患者急性期为防止出血症状的加重,要让患者卧床休息并且保持安静。为防止急性期患者由于呕吐物返流至气管引起的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对昏迷患者要在24~48 h内禁食。同时为防止患者大脑缺氧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气道内异物。急性期患者口腔护理也很重要,合理的口腔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口腔细菌感染及并发症。为预防褥疮的发生要定时给患者翻身,保持患者皮肤与床铺的干燥清洁。留置导尿管并且防止泌尿系感染。有便秘患者,采用开塞露等药物协助排便。为减轻大脑水肿给予患者合理吸氧,并且用冰袋降低头部的温度,使组织多缺氧的耐受性增高。

2.6?心理护理

本病由于病情较急,变化较快,致残率较高等因素,患者及其家属会出现恐惧心理,表现出抑郁悲观等情绪。护理人员保持高度的责任感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对患者心理状况深入了解,并且与患者交流让患者了解本病的相关知识,疏导患者心理恐惧情绪,鼓励患者树立信心战胜疾病,对本病的康复和愈后有很好的作用。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对待患者要热情,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能够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及时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其次重视家庭与社会的支持,家人的支持与关心对患者的情绪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让患者多于家人沟通减少孤独感,日常生活安排合理让患者心理上有勇气战胜疾病[5]。

3?结果

45例临床患者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后,其中有38例患者未见并发症,临床症状好转,4例患者并发肩手综合征,3例患者死亡,应用合理的护理方法,如卧床休息采取特殊体位、口腔护理、搬运过程护理、心理护理、急性期护理等可以明显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本病的发生较快,预后不良,因此正确合理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治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临床要高度重视。通过合理有效的沟通,使患者和家属能够配合相关护理措施,细心照料指导患者的生活、心理、功能康复锻炼等方面,尽可能的恢复患者生理功能,帮助患者减轻疾病引起的心理恐惧及创伤。

[参考文献]

[1] 陈升芝.急性脑出血患者住院治疗期临床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6):36-37.

[2] 唐秀纯.微创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观察与护理[J].新乡医院学报,2009,26(4):418.

[3] 罗云冰,梁福泉.76例急性脑出血的观察及护理体会[J].黑龙江医药,2010,23(4):678-680.

[4] 俞小蔚.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2,8(1):60.

[5] 李馨蓉,李艳霞.脑室出血的观察及护理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1,29(13):250.

(收稿日期:2012-04-26)

作者:陈兴丽

脑血管病患者心理护理分析论文 篇3:

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其吞咽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的促进作用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其吞咽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的促进作用。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62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均为2019年1月至2020年 10月期间收治,分组方式为病区分组法,在病区 A 组的患者为对照组(31例 )、在病区 B 组的患者为观察组(31例 )。在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观察组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吞咽困难分级及护理前后的Fugl-Meyer 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t,FMA)、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结果:观察组患者吞咽困难Ⅰ级明显多于对照组,Ⅴ级明显少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 FAM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 FAM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开展优质护理,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吞咽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高血压;脑梗死;优质护理;吞咽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能力

高血压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近年来临床研究显示该病在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高于其他群体。该病致死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随着社会压力增大,该病在年轻群体中发病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且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因此该病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也对其家庭造成了负面影响。脑梗死是高血压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病变原因主要与脑局部供血不足有关。由于该类患者在病变期间会出现语言、肢体功能障碍等状况。因而为了减少脑梗死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的不便,需要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通过护理干预的方式促进其语言、肢体功能的恢复[1]。以往的护理干预多以常规护理为主,该护理内容侧重于环境、用药以及健康宣教等方面,虽然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但无法促进患者语言、肢体功能的恢复,导致护理效果达不到预期。优质护理是一种围绕患者需求提供针对性护理的新型护理方案,其要求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以促进患者的良好康复[2-3],优质护理模式能为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提供全程化、全面化和专业化的服务,予以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双重保障。本文将对优质护理在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中的实施效果展开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62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均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分组方式为病区分组法,在病区A 组的患者为为对照组(31例 )、在病区 B 组的患者为观察组(31例 )。对照组男女比例20:11,年龄56~83岁,均值(67.54±3.21)岁,高血压病程1~16年,均值(8.14±0.36)年;观察组男女比例19:12,年龄56~84岁,均值(67.62±3.14)岁,高血压病程1~17年,均值(8.31±0.15)年。两组以上资料无显著差异存在(P>0.05),可对比。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均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经 MRI、CT 检查确诊为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患者有稳定的生命体征,神志清楚;患者无交流障碍;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发病至入院时间>48 h 者;双侧脑梗死患者;有抵触情绪,不配合治疗的患者;重要器官受损的患者;存在意识障碍或患有精神病的患者;有脑手术病史的患者。

1.2方法为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干预,其中包括开展环境、用药、健康宣教等方面的护理,单纯的配合技术操作、每天按时给病人进行血压和各种指标的测量、以及配合输液,必要时协助患者进行 CT 检查、MRI 检查、脑血管检查以及各项必要指标检查。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方法:(1)吞咽肌群运动训练,20 min/次,2~3次 /d。①颈部活动:前后左右屈伸颈部,活动颈部机肌肉群,调节吞咽反射能力;②口唇闭合训练:采用指尖和冰块,从患者的口唇外侧逐渐向中间叩打;③吸指训练:让患者使用肥皂进行七步洗手法对手指进行消毒,让其将手指放入口中,通过嘴唇闭合的方式吸允手指;④舌肌训练:让患者向不同方向伸缩舌头;⑤空吞咽训练:使用冰棉签对患者的软腭、咽后壁、舌根进行刺激,并让其空吞咽。⑥摄食训练:让患者通过空吞咽及交互吞咽的方式进食,即每次进食时,需在反复进行空吞咽,确保可全部吞咽后再进食,此外还需指导患者进行侧放吞咽和点头吞咽练习,确保患者完全吞咽食物残渣。在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咽部刺激和吞咽训练的基础上,还要根据患者的恢复状况适当逐渐加大吞咽的力度,从一开始全部给予流质饮食慢慢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再逐渐改变饮食状态,但整个过程要根据患者的吞咽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避免过早给予半流质饮食对患者造成呛咳,同时要注意做好口腔卫生工作,保持患者口腔清洁,防止引起不适或其他并发症。(2)肢体锻炼。①按摩:每日对患者的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在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腕横纹上2寸)、双侧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中指處)、风池穴(位于颈项部,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处)以及肩井穴(位于大椎穴与肩峰之间连线的中点处)等穴位进行按摩,10~15 min/次;②常规训练:从患者训练当日开始,护理人员及家属需要共同协作对患者的肢体关节进行适当活动放松,但如果病人出现疼痛感或不适感,需要立即停止活动;多帮助病人变换体位,不可让病人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不变;坐位训练一般应该在脑血管病治疗的5 日之后进行,且进行训练前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不可大幅度改变坐位,必要时还应观察患者的血压是否有不良变化,防止意外发生。③康复训练:针对无法下床活动的患者,可指导其在床上进行伸肘、关节屈伸以及直臂上抬等康复训练;针对可下床活动的患者,协助其进行下床训练,其中包括缓慢行走、扶床站立等。以患者耐受成年度决定训练时间与训练量。(3)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潜能进行评估后,根据评估结果对其开展行走、穿衣、用食等训练,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帮助逐渐转为独立进行,20 min/次,2~3次 /d。(4)心理疏导:由于心理健康直接影响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因此进行心理健康护理能间接促进患者生理恢复,有利于缩短康复周期。患有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患者多数年龄较大,对病情的了解减少,因此容易产生各种猜疑,以至于出现焦虑不安、甚至害怕情绪。护理人员在生理护理的同时还应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恐惧,消除各种不确定的猜疑,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专心、认真的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多采纳康复良好患者的病例鼓励患者要对治疗充满信心,同时护理人员要时刻观察着患者的动态,以便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舒适感,给予相应的护理工作。对情绪浮动明显的患者进行话语上的鼓励,态度和蔼、亲切,进行护理工作时动作温柔,适当播放舒缓的音乐分散其注意力,以此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恐惧同时有效改善医患关系。

1.3观察指标①在护理后3个月,以洼田饮水试验作为测评标准[4],分别对两组吞咽功能障碍分级进行测评,Ⅰ级:可在不呛咳的情况下,一次性饮下30 mL 温水;Ⅱ级:可在不呛咳的情况下,分两次饮下30 mL 温水;Ⅲ:可在出现呛咳的情况下,一次性饮下30 mL 温水;Ⅳ级:可在出现呛咳的情况下,分两次饮下30 mL 温水;Ⅴ级:持续出现呛咳,无法完全饮下30 mL 温水。②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3个月后的肢体远动能力以Fugl-Meyer 远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FMA)为评估工具[5],分值为100分,分数与肢体远动能力呈正比。96~100分(表示轻度运动功能障碍);85~95 分(表示中度运动功能障碍);50~84分(表示明显运动功能障碍);96~100分(表示轻度运动功能障碍);0~49分(表示严重运动功能障碍);(3)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daily living, ADL)为评估工具[6],测评维度主要包括进食、行走以及梳洗等,总分值为100分,临界值为70分,分数越高表明日常生活能力越高。100分 (评定为优,表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良好,不需要依赖他人);60~100分(评定为良 , 表示有轻度功能障碍 , 但日常基本生活基本自理);41~60分(评定为中,表示有中度功能障碍 ,日常生活需要一定的帮助);21~40分(评定为差,表示有重度功能障碍 ,日常生活明显需要依赖他人);0~20分(表示完全残疾 , 日常生活完全依赖他人)。

1.4统计学分析采用 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此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使用 t 检验计量资料、x ±s 表达,若检验结果为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吞咽困难分级观察组吞咽困难Ⅰ级例数较对照组多,Ⅴ级较对照组少(P<0.05),像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 FAM 评分护理前,两组 FAM 评分较为接近(P>0.05);护理后,两组 FAM 评分较护理前高,且观察组 FAM 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详见表2。

2.3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 ADL 评分护理前,两组 ADL 评分较为接近(P>0.05);护理后,两组ADL 评分较护理前高,且观察组 ADL 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详见表3。

3 讨论

单纯患有高血压或脑梗死对很多患者来说都会严重威胁身心健康,一般来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是相对更为严重的一种情况[7]。两种病症之间往往有一定联系,高血压作为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之一,长期慢性发展会导致脑梗死。脑梗死是一种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致残率、致死率高和预后效果差的特点,一旦患病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会引起语言功能失调、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等,甚至直接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患有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患者容易出现偏瘫、肢体活动和感觉异常、饮水呛咳等后遗症,从而影响到正常生活质量。往常临床多是通过常规护理的方式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这种护理干预难以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不能同时满足患者对肢体功能、吞咽功能以及日常生活功能恢复的需求,虽然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常规护理未根据患者的真正需求展开护理,所取得的护理效果与预期效果存在一定偏差[8]。

优质护理主要根据患者自身的需求,为其提供连续性、全面性的护理干预,旨在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质量。通过吞咽肌群运动训练的方式,指导患者进行颈部活动、口唇闭合以及空吞咽等训练,调节舌肌吞咽肌群的运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进食状态,为吞咽功能的恢复创造有利条件。如此次研究接过显示:观察组患者吞咽困难Ⅰ级明显多于对照组,Ⅴ级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开展优质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9-10]。常规的护理模式是对患者实施住院人员最常规的服务,只能维持患者生命体征正常,对患者病情的好转不能起到显著的效果。优质化护理通过按摩的方式改善患者病情,护理人员选取正确穴位,并经头功点穴,往往能达到安神镇静、醒脑开窍以及舒筋活血的作用,对患者的足三里穴进行刺激能够通经活络、疏风化湿;对患者的内关穴进行刺激能达到寬胸理气、行气止痛、和胃降逆、化浊止呕、醒神开窍的效果;对肩井穴进行刺激具有疏风清热、活血化瘀等作用;对风池穴进行刺激能够改善头痛、头晕等症状,且有疏通筋络的功效。因此,通过每日对相关穴位按摩避免长期卧床的患者出现压疮或下肢静脉血栓的状况。此外,通过康复训练的方式,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的伸肘、关节屈伸以及行走等康复训练内容,有助于增强肌肉组织的灵活性,提升患者肢体运动功能[11-12]。如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 FAM 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由此可见,利用优质护理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开展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提升自身的肢体运动能力,改善其肢体运动障碍的状况。通过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的方式,指导患者每日反复进行行走、穿衣、用食等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加深患者的肌肉记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13-14]。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 ADL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开展优质护理干预,可促进其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综上,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开展优质护理,能提高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吞咽能力、日常生活水平,同时还能改善其肢体运动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琳 , 徐萍.优质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治疗围术期的应用效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 2020, 17(6):848-850.

[2]赵秋娥 , 卢振产 , 沈轶倩 , 等.循证护理对急性脑梗死并发高血压患者神经功能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 , 2020, 18(11):176-179.

[3]支建梅 ,卜秀焕 , 刘更 , 等.舌針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吞咽功能及肢体功能影响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 , 2019, 35(9):12-16.

[4] 徐萍. 目标性功能训练对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 2019, 16(18):177-180.

[5]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的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 , 2019, 48(9):1116-1120.

[6] 吴艳 , 朱莉萍 , 徐思念 , 等.延续性护理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肢体运动功能与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 , 2020, 20(7):1213-1215.

[7]崔英姬.康复护理对84例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 2019,42(3):50-51.

[8] 金蕾蕾.对脑血栓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对其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当代医药论丛 , 2017, 15(24):239-240.

[9] 侯荣枝.优质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2020, 23(8):81-84.

[10]徐莉.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对其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 , 2018, 16(18):259-260.

[11]任菊敏.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 , 2020, 27(3):153.

[12]吴春妍 , 谭玲 , 赖春燕.时间康复护理方案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 , 2019, 26(11):1585-1586.

[13]贺菲菲 , 李丰芹 , 任燕燕 , 等.延续性护理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与生活能力的影响[J].实用医药杂志 , 2021, 38(3):264-266

[14]钟欣怡.延续性护理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J].中国农村卫生 , 2021, 13(9):66-67

作者简介:麦玉芳(1979.06-),女,广东东莞人,大学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研究方向:内科护理学。

(收稿日期:2021-6-25 接受日期:2021-8-12)

作者:麦玉芳 陈辉香 陈丽冰 赵敏 邓欣仪

上一篇:地方生育关怀行动方案下一篇:智能化作用下企业员工管理论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