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消费主义管理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消费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日渐加剧,市场经济和商业逻辑的支配影响着文化生产和消费活动,消费主义的观念也逐渐拓展到新闻传播领域中,形成了一种新的思潮——新闻消费主义。而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消费主义也衍生出了新的内涵,对新闻的生产运作带来了新的冲击与变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球化消费主义管理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全球化消费主义管理论文 篇1:

浅析默多克新闻集团的本土化战略

摘要:默多克新闻集团的子公司遍布五大洲,它的发展战略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全球战略本土经营,这体现在不同分支机构本土化的领导层和受众导向的媒介内容生产、制作等各个方面。新闻集团在全球范围的经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这和本土化战略的实施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对新闻集团的领导人默多克的经营方针和新闻集团在世界各地本土化策略的具体实施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默多克新闻集团 本土化战略 全球化 传媒消费主义

默多克新闻集团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综合性全球传媒集团之一,其发展历程、组织管理、发展战略、新闻报道特色等各个方面都深深地打上了其领导者鲁珀特·默多克的印迹。本文着眼于分析新闻集团本土化的发展战略,本土化是众多传媒集团在全球化发展中都比较注重的一个方面,足以凸显这一战略的重要性。本文从实施本土化战略的重要性、新闻集团本土化战略的具体实施、本土化战略的积极作用以及其中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如具有受众导向特点的传媒消费主义倾向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新闻集团本土化战略的实施是集团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对于跨国经营的新闻集团来说,全球化是在世界信息化和经济一体化时代求得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每个国家特有的政策环境、文化传统决定着集团跨国扩张时必须“入乡随俗”,采取本土化战略。

“本土化战略是指西方企业集团在某地区开展业务时,选择本土经营者作为合作伙伴,以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熟悉对方国家的人文环境,适应其经济运行模式,解决语言障碍问题,了解其市场需求,消费心理和水平等。”本土化战略有利于避开或化解所在国许多针对外国资本和经营者的限制性或歧视性法规和市场壁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所在国政府或同行业的戒备心理或敌意,还可以借助于区位优势使经营内容和手段适合当地人的接受心理。

默多克“支配一切”的抱负就是创立一个世界性的信息公司,在这个公司里软件和销售系统在世界各地的每个市场紧密结合。他对《纽约时报》说:“我们要把我们的节目打进世界各地,在全世界推销所有人的产品”。新闻集团这样界定自身的使命:“在全世界制作、传播高质量的新闻、体育和娱乐。要想把节目打进世界各地,这必然要求节目内容符合所在国的受众接受习惯。”“换言之,‘本土化内容’和‘全球化传播’相结合是新闻集团战略目标的核心。新闻集团希望用自己的渠道向世界的用户传播它所生产的精彩内容。全球规模和相应的在全球销售广告和产品的能力是新闻集团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战略。”

新闻集团将“本土化内容”和“全球化传播”相结合,足见新闻集团对本土化实施方式的重视,这一战略在新闻集团全球性的业务拓展中有很好的体现。

二、本土化战略的具体推行

新闻集团在拓展市场中通过让“利”分“利”,较好地推动了集团的本土化战略。在本土化的实践过程中,新闻集团无论是经济利益还是政治观点都可以与人分享,但是仍然把企业的产权和控制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本文主要从管理层的本土化和媒介产品的制作发布上来具体介绍本土化的推行。

1985年,新闻集团以25亿美元买进20世纪福克斯公司50%的股份后,以年薪300万美元聘请该公司原董事长巴西·迪乐担任要职。因为新闻集团看中的是他在美国好莱坞具有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卓越的管理才能。让巴西·迪乐打前锋,新闻集团顺利打入了美国市场。

新闻集团控股的凤凰卫视、面向印度的娱乐频道ZeeTV以及面向印尼的体育频道(Star Sport)等,从节目到管理,从编辑到记者、主持人,从语言到风格都实行了“本土化”。1998年,默多克将亲自担任多年的中国香港卫视行政主席的宝座禅让给了中国人,彻底实现了“把亚洲的天空交还给亚洲人,使卫视本土化”的目标。管理人员的本土化主要是选用既熟悉当地状况又掌握多种语言的员工担当要职,因为他们了解本地市场及受众需求,熟悉本土管理制度和适应本土实情的市场拓展技巧,能使新闻集团的传播产品更切合当地受众口味。通过此举,新闻集团在管理上实现了本土化,同时,新闻集团在各地的分支机构往往具有独立的品牌,这些品牌也往往更具有进入国的特点,这一点与许多跨国公司在世界采用统一的品牌形象不同。

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新闻集团注重传播内容的本土化。传播内容历来是传媒吸引受众的核心所在,媒介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必须适应复杂多样的受众市场,因此必然要求媒介产品可以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要把生产的媒介产品成功地输送到各地,并为当地受众所喜爱,离不开信息的本土化。另外一种不可忽视的本土化的趋向是:“为了适合观众,媒体公司自觉地把媒体内容区域化和本土化,以防全球文化的趋同化”。默多克在开拓亚洲市场过程中认识到,在同一大陆的不同国家和地区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文化差异,因此,他要求管理人员不能有泛亚洲的意识,媒体中本土化的内容要达到70%。

默多克坦言其进人中国的法宝之一便是“以国际化视野做出地地道道的本土化节目”。“据统计,默多克旗下的星空卫视自制节目占其节目总量的60%,其他引进的节目占40%。60%的自制节目充分体现了星空卫视本土化的原则,节目往往在本地特征的内容之外,以国际化的视野看待与本地媒体共同关注的某个话题或事件,其中所包含的本地媒体所缺乏的国际信息会让本地观众感到十分新鲜。40%的引进节目一方面节省了一定成本,另一方面也彰显着国际化媒体最突出的优势,可以提供原汁原味的国外节目和资讯,媒体所做的就是按照本土化的原则对国外节目进行筛选。那些节目虽然是国外的,却依然符合本土口味。”

新闻集团从管理层到节目内容,包括编辑、主持人和语言风格等方面推向本土化战略,很好地达到了推广公司业务和满足各国受众需求的目的,但是正如有关学者研究发现,在全球化的文化进程中,媒体消费主义倾向日益凸显。作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综合性全球传媒集团之一,默多克新闻集团也出现传媒消费主义倾向,在以受众为导向的本土化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媒体消费主义的倾向必将愈演愈烈,并对进入国的受众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对受众至上的传媒消费主义倾向的深思

默多克通过商业化的运营方式,重视受众需求、以娱乐为本的传播实践和大量推行娱乐新闻等方式进行新闻集团的媒介消费主义的运作。传媒消费主义原本是西方消费社会特有的文化实践和文化现象,现今在其全球化的扩展中,通过本土化的加工,传媒消费主义披上了以输入国受众为导向的外衣,不断渗透进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也产生了较为不利的影响。

“所谓传媒消费主义,是指传媒着眼于创造公众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需求欲望的,为强调物的符号意义及其为营造‘消费社会’的氛围而进行的传播活动及相应的社会实践。它是消费文化、消费主义的集中表现,它对消费文化、消费主义的形成有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消费主义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的特点:市场入住传媒、商业逻辑支配媒体;受众至上、受众成为消费者;主张放松媒体管制。

媒体要超越娱乐和消费,媒介要为社会和公众服务,这种服务不能以媒介自己的利益为基础,而应从公众需要出发,但这并不是说顾客要什么就给什么。传媒消费主义的批评者认为商业利益、广告泛滥与公民社会的传播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市场入住传媒、商业逻辑支配媒体必然导致媒体过度关注经济效益而一定程度上忽略文化和社会效益。媒介消费主义是导致新闻精神衰落和节目商业化的主导性力量。同时,商业化的媒介释放和激励了观众追求感官满足的欲望,这种欲望会破坏维持社会秩序稳定所需要的文化权威、工作伦理和道德责任感,这才是媒体在本土化的发展过程中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

总的来说,默多克新闻集团的本土化是集团业务扩展和经营管理中必然要实施的一个战略,它符合跨国公司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但是西方的传媒消费主义倾向向发展中国家的不断涌入,需要发展中国家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不应该单纯地看重经济效益,同时应该注意媒介产品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它其中蕴含的意识形态的东西会对受众有重大的影响。

作者:蔡文婷

全球化消费主义管理论文 篇2: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消费主义倾向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消费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日渐加剧,市场经济和商业逻辑的支配影响着文化生产和消费活动,消费主义的观念也逐渐拓展到新闻传播领域中,形成了一种新的思潮——新闻消费主义。而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消费主义也衍生出了新的内涵,对新闻的生产运作带来了新的冲击与变化。本文从新闻消费主义的来源出发,结合新媒体时代背景,深入探析新闻消费主义的内涵表现及影响变化,尝试对新闻消费主义的相关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消费主义;新闻消费主义;新媒体

一、新闻消费主义溯源

(一)消费主义的产生

18世纪工业革命爆发前,西方社会已经开始酝酿一场“消费革命”,殖民掠夺而来的咖啡、茶叶、丝绸等各种新商品受到贵族阶层的喜爱和追捧,一种追求奢侈消费的社会风气从上层社会向其它阶层蔓延,人们对于“消费”的认识以及消费内容与习惯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也为消费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欧美国家进入工业化社会,进入20世纪以后,福特主义这种流水线生产模式的广泛采用使得大批量的生产成为现实,洗衣机、电冰箱、吸尘器等这些被视为奢饰品的商品在工薪阶层扩散,大众消费模式到来,西方资本主义开始从以生产为中心的社會转变成以消费为中心的社会[1]。

而消费主义真正成为一种主导的意识形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战后的欧美国家迅速恢复并提高生产力水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产品的同质化促使人们开始寻求个性化的消费和需求。同时,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让资本主义国家认识到鼓励消费和投资是解决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本途径。故鼓励消费的凯恩斯主义成为了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西方国家纷纷从“成熟阶段”跨入“高消费”阶段[2]。在民众需求、国家政策以及媒体宣传的推动下,消费主义便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在西方社会中占据支配地位,并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消费主义文化的浪潮在全球兴起。

在这样一种思潮的影响下,大众传媒不断放大商品中的符号消费,通过信息传播潜移默化地传递一种符号化的生活方式,把民众的认知浸染在对符号的盲目崇拜中。消费主义的影响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大众传媒与社会公众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变化,消费主义文化作为新的“文化霸权”使所有文化体验卷入商品化的漩涡中。

(二)新闻消费主义的兴起

在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下,市场经济和商业逻辑也日渐渗透到大众传媒领域,一方面大众传媒本身作为社会的传播者和反映者,对消费主义价值观念进行传播,其传播内容由意义追寻向娱乐消遣转移,不断创造、激发公众物质消费及精神消费的需求;另一方面,社会和媒体转型,媒体的收入来源多元化,大众传媒意识到消费主义不仅可以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还可以制造更大的欲望来刺激受众产生需求,大众传媒自身的消费主义使得其在经营运作上出现拜金主义特征,追求商业利益。因此大众传媒逐渐成为消费主义的践行者和消费文化的典型化身[3]。

作为消费主义思潮投射到传媒活动领域的具体表现,新闻消费主义奉行受众至上的新闻理念,一切以受众的欲望为目的,新闻媒体成为信息产品的推销者,一时间新闻的可消费性成为新闻传播的根本标准[4]。同时,新闻有意无意宣扬消费主义,强调对物质和消费文化的重视,而受众本身也被新闻消费,成为新闻主要的扮演者和参与者,媒介利用自己所占有的受众资源策划新闻的繁盛。

在新闻消费主义倾向下,新闻中的商品属性和趣味性不断放大,这种倾向伴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将受众困在符号游戏中,改变着民众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媒介的社会责任与专业性受到冲击,社会异化的现象更加严重。从本质上来说,新闻消费主义倾向是一种消费意识形态的控制,以市场为指向的商业逻辑成为新闻传播活动的内在驱动力[5],消费主义和新闻生产制作的碰撞,使得新闻传播这种精神生产与经济物质生产相互渗透与交叉。

二、 新闻消费主义的特征变化

在新闻消费主义的具体表现中,从媒介主体形象、媒介的传播内容等是新闻消费主义最典型的特征。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媒体转型,新闻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变化,在新媒体时代,消费主义在新闻生产与运作中产生了新的碰撞,新闻消费主义在原来的特征基础上,也增加了新的特征体现。

(一)新闻消费主义的典型特征

1.媒介主体形象:从“生产偶像”到“消费偶像”

在以往的生产社会中,媒介所塑造的主体形象大多源于“英雄人物”,如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一系列先进英雄人物,这些人物形象通过媒体的塑造和宣传,以此鼓励人们艰苦奋斗、拼搏进取,起到对公民的教育感化作用。而当消费成为日常生活的中心时,各种影视明星、体育明星等逐渐取代原来的“英雄人物”,受众也更热衷了解公众人物背后的家庭、爱情等私生活的内容,这些内容带给他们一种感官审美的愉悦和“八卦”心理的满足,于是媒介更加注重挖掘那些备受人们喜爱的偶像的私生活。因此在消费主义的环境中,“英雄教化读者”转变成“偶像被读者消费”,媒体报道这些偶像的过程转变成了对他们自我形象、个人生活的消费,实现精神的狂欢。

2.传播内容:内容“亲民”

受到新闻消费主义的影响,新闻媒介的传播内容更加“亲民”,主要表现为报道话题的多元化、写作的故事化、新闻的娱乐化。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媒介报道的内容不再局限于严肃的政治报道,而是把传播重点从生产方式向生活方式转变,休闲娱乐、购物旅行等内容逐渐增多,以此来刺激消费者的欲望,推动消费;同时,新闻写作开始追求故事化和感染性,强化悬念或煽情,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设置新闻“卖点”,新闻成为了一种情感消费;媒介本身为了迎合受众需求,报道偏向娱乐化,甚至恶搞经典文化,把原来的“高台教化”转变为娱乐大众的传播语态,为了服务受众的感官享受,大量的娱乐新闻和节目出现,供观众消遣享受,呈现出明显的媒介、文化娱乐化倾向[6]。

(二)新闻消费主义在新媒体时代的特征

1.新闻消费的专业化

在新闻消费主义倾向中,新闻的可消费性是最根本的标准,而在新媒体时代,新闻消费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常态。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下降,媒介经营利润下滑,入不敷出,新闻传媒行业的发展受到冲击。但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新闻的表现手法更加多样,传统媒体在转型融合中不断创新新闻生产手段,付费新闻、H5新闻等新闻形式的出现,使得更多的新闻产品出现,新闻本身真正成为一种可以生产经济价值的产品,出现在公众视野,成为了一种日常消费品。

2.内容生产的新问题

新媒体给新闻生产带来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我国的新闻传媒受报道面的限制,同时又面临自媒体的强大冲击,独家报道难上加难;再加上新闻稿件的著作权难以维护,洗稿、抄袭等行为比比皆是,为了追求流量,“标题党”的现象屡禁不止;利用人们的猎奇心理,把标题改写得天花乱坠,标题和内容完全不相关。同时,媒体对热点事件的畸形追逐也是新闻消费主义的具体表现,在所谓的后真相时代, 微博、微信的信息传播大多碎片化,对于热点事件的真相众说纷纭,为了保证独家新闻,媒体对于热点的追求“无所不用其极”,热点事件新闻的传播呈现一片混乱的状态。

3.受众的双重身份

新闻消费主义尊崇“受众至上”的理念,以受众的需求为前提,受众是作为新闻的消费者[7],而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受众不仅是消费者,也是产品的制作者和参与者。因为在“人人都是记者”的环境中,受众可以通过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直播的方式生产、传播新闻,成为新闻的制作者;同时众筹新闻的出现、体验式新闻的发展让受众成为新闻产品的参与者,享受生产新闻的过程,参与新闻报道和新闻生产的流程,此时的受众便具有了双重身份。

三、理性认识新闻消费主义

(一)新闻消费主义的负面效应

1.弱化媒体责任,导致舆论监督缺失

在新闻消费主义影响下,软新闻、民生新闻的比例增加,媒介为了追求受众的需求,忽略了有关社会公共安全、环境监测、舆论监督的内容,新闻传播的社会公器功能面临挑战,媒体本应承担的社会监测功能缺失,从而导致媒体逃避应有的社会责任,背离新闻专业主义。从根本上说,由于新闻消费主义以商业逻辑为驱动力,商业逻辑支配媒体的运作,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媒介成为受众口味的追逐者,新闻变成了迎合受众的商品,进而使媒介本身的权威性和公共性瓦解,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受到挑战,媒体的公信力丧失。

2.消解社会理性,庸俗文化泛滥

在大众传媒对消费主义的过度宣传中,营造着“消费至上”的氛围,媒介对于消费的吹捧不断膨胀着人们对于符号的欲望,使得人们陷入一种对虚假需求无休止的渴望过程[8],渐渐丧失了批判和辨别能力,导致公众对感性价值的追求胜过对理性价值的思考。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新闻消费主义现象最突出的表现是把刺激性新闻、暴力事件、花边新闻等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这表现出追求低级趣味的文化取向。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新闻消费主义的泛滥会导致庸俗文化的泛滥,催生不稳定因素,助长粗鄙低俗之风气,让受众在消费着传媒的同时消费自我,丧失精神层面的追求。

(二)正确引领新闻消费主义的发展

1.强调受众本位,实现文化民主

作为全球化进程的一种产物,新闻消费主义的到来我们无法阻挡,如何有效管理和引导才是问题的关键。新闻消费主义中强调对受众的尊重,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对受众足够重视,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因此媒体要更加注重如何做好新闻,赢得更多的受众,在这个意义上,新闻消费主义会推动媒介的发展;“受众本位”的理念也体现了文化上的民主,新闻消费主义强调受众的参与,等于给予普通民众一个参与社会的机会,受众的本性欲望得到舒展的机会,对于不同的文化需求有了更大的包容性,社会文化更加自由民主。

2.促进技术变革,推动社会进程

正如消费主义在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推动经济的作用,新闻消费主义对于新闻生产技术的变革也将发挥积极的效应。为了更好地吸引读者,赢得目标受众,满足受众对未来新闻生产制作的需求,新闻消费主义使媒介主动迎接新媒体时代的挑战,积极进行转型融合,适应时代变化,创新新闻生产的技术变革,以更好的新闻产品增强自身竞争力。因此,对于新闻消费主义的合理引导和有效管理将会促进新闻生产技术的变革,进而成为社会发展的文化动力。

参考文献:

[1]杨志平,扶黄思宇.新闻专业主义视域下的新闻消费主义研究[J].兰州学刊,2014(9):202-208.

[2]吕鹏.新闻消费主义:概念界定、历史脉络与电视新闻生产表现[J].新闻记者,2013(4):75-79.

[3]邹晓晓,何川.新闻消费主义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消解[J].中国传媒科技,2012(12):217-219.

[4]張圣洁.法兰克福学派消费文化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1.

[5]宋方方.警惕新闻消费主义倾向[J].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8(11):114-115.

[6]王帅人.新闻专业主义与消费主义的博弈[J].青年记者,2008(14):6.

[7]李蓉.论大众传媒中的新闻消费主义倾向[J].兰州大学学报,2006(3):102-105.

[8]徐小立.1990年代以来中国传媒消费主义文化研究[D].武汉大学,2006.

[责任编辑:杨楚珺]

作者:蔺梦璇

全球化消费主义管理论文 篇3:

新闻传媒的消费主义文化变异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经济社会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传媒市场面临巨大的冲击,人们思想的多元化给消费主义提供了更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主义价值观念。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新闻传媒的消费主义也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传媒事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从而确保新闻传媒的各种活动有效开展。本文对新闻传媒的消费主义变异进行重点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新闻传媒;消费主义;文化变异;市场经济;主流文化

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行各业都在面临转型和改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众传媒消费主义文化很快将取代传统消费主义文化。

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经济能力均不高,人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差,思想观念比较保守,全国人民都在提倡节俭的传统美德,消费多比较传统。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年上升,因此大众传媒消费主义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接受和欢迎。而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很多先进的消费理念逐渐深入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中,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这种理念的改变,从而形成了消费文化的改变[1]。

一、新闻传媒消费主义文化变异分析

(一)消费主义文化

在认识消费主义文化前,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何为消费、何为消费主义、消费主义为何会形成一种文化这几个问题。

先来说消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消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人们通过消耗各种社会产品满足自己的欲望需求的过程便是消费。消费理论最初来自马歇尔的需求理论,凯恩斯经济学理论的出现将消费问题顺利引入宏观领域,进一步丰富了消费理论的内容,后续更多消费理论的出现,如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消费理论等,最终促进了消费主义的诞生。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消费主义的本质是社交,人类的各种社交行为均离不开消费,即使是工作社交,也需要依靠消费来支持,如工作需要的着装、出行等都需要消费[1]。在资本主义运转过程中,消费是其中的核心动力,只有不断激发民众的消费欲望,不断消耗产品,才能促进资本主义良性运作,这是消费主义的根源所在。

在中国,“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口号的提出,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当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改善,豪车、豪宅、名表等溢价商品开始成为大部分人追求的新目标,这就是消费主义的起源。而最终消费主义演变为一种文化倾向,是商家共同营造的一种“陷阱”,他们将商品与抽象的“潮流”“时尚”“品位”“个性”绑定在一起进行营销,使消费不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产品消耗”行为,而是一种对价值观念、文化思想的认同。例如,“钻石”本身只是一种碳物质,实用价值并不高,但商人通过垄断钻石生产渠道,并通过长时间大范围的营销将钻石与爱情划为等号,从而成功制造了一种文化认同感,改变了人们对钻石消费的价值观念,因此很多人会不惜花大价钱购买钻石,这便是对消费主义文化的一种认同感,同时也是消费主义文化的具体呈现的一种典型案例。

(二)大众传媒消费主义文化

相较于消费主义文化,大众传媒消费主义文化是一种依托于现代新闻传媒发展而来的消费文化理念。它的本质便是通过大众传媒手段,将一个又一个媒介符号意义根植于人们的心中,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并在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不仅如此,通过大众传媒宣传,还能够逐渐弱化人们对商品实际价值的认知,直接诱导人们将商品购买与美好生活、美好理想直接等同起来,比如当下的很多传媒广告无不在向人们灌输“购买了这种产品,你就是万众瞩目的焦点、就获得了快乐、获得了认可、更加时尚美丽等”,这些大众传媒的最终目的都是引导大众消费。大众传媒消费主义文化与上文叙述的消费主义文化本质是一致的,都是通过将商品消费与人们的精神生活满足连接在一起,只不过大众传媒消费主义文化依托于新闻传播媒介,在消费主义文化传播方面更具特色,它能够通过不同媒介无形之中引导大众,改变大众的消费观念,引导大众认同一些新出现的消费文化理念。比如可以通过一些时尚杂志、电商平台、电梯广告、电视广告以及其他各种载体形式的广告、电视选秀娱乐节目等多种途径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宣扬消费主义文化。这是新闻传媒生存的根本,只有不断宣传消费文化,新闻媒体才能受到更多广告商的青睐,获得更多资金赞助支持。在具体的大众新闻媒介消费主义文化传播方面,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手段:一是有选择性地报道一些“拜金化新闻”;二是与商家合作进行新闻策划宣传,一些传统媒体通过联合一些商圈进行商业宣传,借助大众新闻传播媒介的影响力带动一场新的商业营销活动,将商品消费与“感恩文化”联系在一起,引导广大消费者消费,上述案例便是大众传媒消费主义文化的具体呈现[2]。

(三)传媒消费主义文化

相较于大众传媒消费主义文化而言,传媒消费主义文化可以说是一种广义的消费主义文化,这种文化不再局限于大眾新闻传播媒介,而是涵盖了所有的新闻传播媒介,涉及的领域更为广阔。传媒消费主义文化也是通过将实物商品进行符号化,掩盖商品的实用价值,不断通过媒介宣传体现商品背后蕴藏的精神需求价值,使当下的消费者在进行商品消费时,不再将“商品的实用性”放在第一位,而是将商品赋予自身“个性”“品位”放在第一位。人们购买某种商品和服务,主要不是为它的使用价值,而是为了寻找某种感觉、体验某种意境,而这种符号的生产和营销绝对离不开媒体的参与,或者本身便是传媒作用的结果[3]。

二、新闻传媒消费主义文化发展建议

(一)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整体技术水平

对于目前的新闻传播来说,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了新闻传播的运作过程,因此,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技术水平十分重要。我国对新闻传媒技术人员的要求非常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作为一名新闻传媒工作者,主要工作就是传播新闻内容,在传播新闻资讯时,新闻工作者应该熟练掌握新闻专业知识,准确应用与新闻相关的专业术语。其次,根据不同新闻工作者的特点和优势,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应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术业有专攻,更有利于展现新闻工作者的价值。最后,在实际工作中,应当结合新闻工作者的人生阅历以及生活经历,充分发挥专业知识水平高的人员的作用,提升新闻传播质量,促进新闻行业发展。

(二)完善新闻传媒消费主义文化的管理体系

受到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要想提高新闻传媒的信息质量,就必须加深新闻工者对消费主义文化的理解,结合我国的市场经济,优化新闻传媒消费主义的管理体系,在保证新闻传媒质量的基础上,提升人们的消费水平,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对于新闻传媒消费主义文化的优化,主要是对新闻传播人员传播的题材内容进行筛选,传播的新闻内容应该具有新鲜感,能够吸引受众的关注,并且在传播新近发生的新闻的过程中,应当了解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并且在语言表达和描述事件的过程中,语言要严谨,确保传播的新闻内容符合实际情况,杜绝语言的夸张处理,从而误导受众,并且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应该选择运用简练的语言,使受众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事件的真相[4]。

(三)明确新闻传媒消费主义文化的运作方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传播新闻信息的过程中,形成信息商品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新闻传媒是受众了解社会的主要渠道之一,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因此如何正确对待消费主义文化是目前新闻传媒工作者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提高新闻传媒的信息质量需要所有新闻工作者共同努力,通过严格要求自己来提高新闻传媒的信息质量,从而使新闻传媒消费主义文化在新闻传媒行业起到促进作用。

三、结语

消费主义文化的发展包括消费主义文化、大众传媒消费主义文化、传媒消费主义文化,应结合不同时期的消费主义文化的变化过程从而正确地看待消费主义文化。通过不断提高新闻传媒人员的技术水平,优化新闻传媒消费主义文化的管理体系,从而提高新闻内容的质量。在新闻传媒消费主义文化中结合地方特色,找到新闻传媒消费主义文化的运作方向。在传播新闻内容的同时,促进传媒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而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楚君.消费主义文化下的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研究——以《东京女子图鉴》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9(16):59-63.

[2] 张宁,唐嘉仪.商业逻辑与青年亚文化生产:网综节目的批判话语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2):138-142.

[3] 胡遵程.消费主义文化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0):190.

[4] 熊江武,鞠惠冰.网红产品背后的消费文化解读——以星巴克“猫爪杯”为例[J].传媒观察,2019(5):28-33.

作者簡介:沈汉炎(1984—),男,广东东莞人,本科,记者,研究方向:传媒、文学。

作者:沈汉炎

上一篇:专项检查工作报告优选3篇下一篇:党员思想工作总结3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