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方法:我院从2015年1月开始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比实施前(2014年1月—2014年12月)与实施后(2015年1月—2015年12月)的护理管理质量情况。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论文 篇1: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评价

摘要:目的:探究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工作的46名护士纳入研究范围,对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前后的护理管理质量进行评估。结果:经研究,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后的病房管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和优质护理评分均显著优于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有利于提升护理管理质量。

关键词: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护理管理质量;病房管理质量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和医疗质量的不断提升,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医院各个科室的管理之中,该管理方式不仅能够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还能够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职能,有利于进行規范化、个性化及人性化的护理,提升护理的优质程度,应用效果显著,所以下文就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工作的46名护士纳入研究范围,所有护理人员均为女性护理人员,年龄为20-45岁,均值为(29.54±4.25)岁,其中包含十年及以上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6名,5-9年护理经验的12名,5年以下护理经验的28名,其中包含专科学历的护理人员11名,包含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护理人员35名。

1.2 方法

对所有护士均进行分层级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层级设置

根据所有护士的工作实际状况,对工作经验丰富、组织能力强的护士作为分层级管理的管理人员,其负责进行护士的日常管理,还需要完成自身的护理任务,进行护士的考察及考核等,相关护士管理人员需要根据科室的需求,采用小组责任制方式对护理质量进行调查,并于医院的各个科室内的病区进行分组管理,根据不同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职位和能力对其进行层级划分,主要包括护士长、小组组长、高初级责任护理人员[1],依照层级管理制度对护理工作进行安排,明确不同小组的工作内容。

1.2.2 职责划分

实行分层级管理模式,就必须对护士的工作职责进行确定,明确不同护士的工作权限,对不同层级的护士工作进行协调安排,以此提升护理质量。护士长的主要工作就是对所有护士的护理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对护士的护理质量进行测评,对小组内护士的绩效、实际工作情况和专业素养进行考核。小组长需要对各个科室内危重症患者进行护理,对组内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分配,对组内成员的工作时间和任务进行安排,并对组内的护士工作状况进行监督检查。责任护士需要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针对不同病症的患者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护理工作,以此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

1.2.3 护士培训与考核

为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进行分层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护士进行培训,并对护士的理论知识把握和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考核,以此提升护士工作质量,护士长需要定期组织护士培训活动,对于经验不足的责任护士,需要给予其更多的学习与实践机会,并根据实际护理工作,制定考核机制,对于考核成绩优秀的护士及时进行降价,对于成绩较差的护士进行惩罚,对于护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集思广益进行解答。

1.3 观察指标

采用医院自制的百分制调查问卷对实施前后的病房管理质量、优质护理质量和基础护理质量[2]进行评分,分数越高则证明护理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效果录入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检验行t,表示用( ±s),计数资料表示用百分比(%),检验行x2,P<0.05是统计学意义成立的依据。

2 结果

护理质量

经研究,实验组的护理质量主要包括病房管理质量、优质护理质量和基础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采用分层级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能够加强对护理工作的监督与管理,通过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之间协调工作,进行必要的绩效考核,有利于提升护理管理的质量,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从而减少医患纠纷,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应用效果显著。

研究表明,实验组的护理质量主要包括病房管理质量(96.56±2.15)分、优质护理质量(97.16±4.41)分和基础护理质量(99.41±2.18)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可见,采用封层级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有利于提升病房管理质量,优化优质护理服务和基础护理服务,应用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砚丽, 邢彩霞.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提高ICU护士心理状态和护理质量的实践效果[J]. 护理管理杂志, 2016, 16(10):752-754.

[2]陈丽燕, 王雪娇, 冯冰霞,等.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急诊科护士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 14(05):110-112.

作者:王娟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论文 篇2: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方法:我院从2015年1月开始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比实施前(2014年1月—2014年12月)与实施后(2015年1月—2015年12月)的护理管理质量情况。结果:与实施前对比,实施后护理文件、基础护理、病室护理以及整体护理质量评分更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显著,可推广。

关键词: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效果

医疗服务中,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生命安全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院形象[1]。近年来,大部分医院在护理管理过程中采用了分层管理模式,充分结合了岗位职责、护理技术要求[2]。经多数临床实践显示,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利于对各层次护理人员的工作潜能进行有效激发,将其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进而达到全面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3]。本研究主要针对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进行探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从2015年1月开始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前后均为同一批护理人员,且均为女性,共20名,年龄在18岁—46岁之间,平均年龄(28.96±6.26)岁;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分别有10名、5名、3名、2名;学历为中专、大专、本科的工作人员分别有8例、7例、5例。

1.2方法

我院从2015年1月开始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1)构建层级管理组织机构:由经验丰富、组织能力强的护士长组建层级管理组织机构,负责对全院护理人员技术培训计划进行制定,加强护士分层级培训,严格按照护理管理工作规范,开展护士分层考核、选拔等。(2)合理设置护士层级:将护士能力作为重要依据,对各科护士层级进行合理设置,可形成阶梯式护理人才队伍,确保能最大程度上将不同患者的需求充分满足,提高护理质量。严格按照护士个人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工作经验以及学历,对其层级进行划分,最高层级为护士长,其次为组长、高级责任护士,最后为初级责任护士,具体明确各层级工作职责,科学合理的分工合作,建立起层级护士岗位职责制度,确保能够持续改进护理质量。(3)分工:护士长的主要职责在于对科室护理管理工作负责,并且做好协调工作,对护理质量进行监督;护理小组则主要带领高级与初级责任护士对疑难病例进行处理,做好护理会诊、查房等工作,同时要负责护理计划的制定,对难度较大的护理操作进行执行,并做好检查工作,对下级护士工作进行科学指导;高级责任护士的主要工作职责在于全面评估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时的具体状况,并将患者实际病情、具体需求作为依据,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监督初级责任护士各项护理工作的执行情况。初级责任护士主要负责执行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全面、全程护理服务。(4)培训与考核:经护士分层级管理体系建构好之后,各科护士长要将实际情况作为依据,制定护士培训与考核计划,严格按照计划将各项内容具体落实,在护士个人技术档案资料中放入考核结果。(5)排班模式:将专业技术以及护理工作量作为依据,采用弹性排班模式,将夜班、高峰工作时段的护士数量增加,将反复交接班环节减少,促使护理差错发生率降低。

1.3 观察指标

对比实施前(2014年1月—2014年12月)与实施后(2015年1月—2015年12月)的护理管理质量情况,评价项目包括护理文件、基础护理、病室护理以及整体护理质量,各项总评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该项护理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处理数据,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行t检验,以(`x±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与实施前对比,实施后护理文件、基础护理、病室护理以及整体护理质量评分更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1:

3.讨论

分层管理属于一种新型护理管理模式,该模式对护士岗位职责进行了明确,并且严格按照每名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学历等设置为不同层级,逐级实施护理管理,能将护理人员的进取精神充分激发起来,提高工作积极性,对其工作能力进行锻炼,将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与综合素质提高[4-5]。本研究中,与实施前对比,实施后护理文件、基础护理、病室护理以及整体护理质量评分更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可见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实施利于提高护理质量。究其原因,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具有以下優势:(1)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的各种护理需求。与此同时,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对不同患者护理需求差异性进行了充分考虑,能为其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2)促使人力资源得到优化: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实施利于形成一种激励机制,促使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对其创造潜能进行激发。(3)通过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确保各项护理工作均具体落实到人,利于将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增强,最大程度上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

综上所述,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显著,推广推广。

参考文献:

[1]姚红娣. 护理层级管理在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2(18):495-495.

[2]曹红军,易正金,何俊琴. 分层管理模式在护理工作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6):230-232.

[3]朱娜,马洪,詹旭蕾. 层级质量控制在外科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医院管理,2016,36(10):71-72.

[4]王晓春,卢明. 分层级目标培训对不同技术职称护理人员心理资本的影响研究[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6,36(5):698-701.

[5]盛传玲.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8):123-125.

作者:郭姗姗 盛文霞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论文 篇3: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

【摘要】目的:研究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我科护理人员9人,于2019年1月开始,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管理质量水平。结果:实施后的護理管理质量评分,健康教育(97.08±2.52)分、护理文件(97.23±2.36)分、基础护理(96.58±2.34)分、病房管理(96.16±3.22)分、整体护理(95.19±3.08)分,分别高于实施前的(86.38±1.23)分、(87.64±2.74)分、(85.15±1.82)分、(86.19±2.13)分、(84.16±1.54)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护理人员管理当中,采取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能够实现各个方面护理管理质量的全面提升,为临床护理提供更大的支持与保障,让患者能够更为满意,因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护理管理质量

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日益提升,对于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护理是医疗服务当中的重要内容,护理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疾病治疗及恢复效果。因此,为了有效提升护理质量,需要加强护理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效[1]。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护士的不同能力水平划分级别,分别开展不同的工作和管理内容,以提高临床护理效率。基于此,本文选取我科护理人员9人,于2019年1月开始,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并研究了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护理人员9人,于2019年1月开始,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所选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6-50岁,平均年龄(36.5±3.4)岁;学历方面,中专学历2人、本科学历3人、大专学历4人;工龄方面,不足5年的2人、5-10年的4人、10-20年的1人、20年以上的2人;其中,有中级职称的3人。

1.2方法

对层级管理机构进行构建,由3名中级职称护理人员负责,主要包括技术培训计划、内容、注意事项等,开展分层级培训,根据管理工作规范,进行护士分层级选拔考核。设置具体层级,形成阶梯式护理队伍,根据不同的个人能力、专业技术、工作经验、学历水平进行划分,分别设置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均由护士长领导。明确各个层级的职责和分工,并对具体的岗位内容、流程、程序进行确定。护士长的任务,是对整个科室护理管理进行负责,对护理质量进行协调与监督。组长的任务,是协助护士长进行管理,带领高级和初级责任护士,对疑难病例进行护理,同时组织护理计划、护理会诊、护理查房等工作,对较大技术难度的护理操作亲自负责,同时对下级护士工作情况进行检查与指导。高级责任护士的任务,是在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期间,全面评估与总结患者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同时对初级责任护士的工作开展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初级责任护士的任务,是在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期间,全面负责对患者的护理服务,如健康教育、康复训练、心理护理、治疗护理、基础护理、病情观察、生活照料等。

1.3评价指标

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管理质量水平。指标包括健康教育、护理文件、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整体护理,各项总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护理管理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均数±标准差和数或率的形式代表,用t和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后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健康教育(97.08±2.52)分、护理文件(97.23±2.36)分、基础护理(96.58±2.34)分、病房管理(96.16±3.22)分、整体护理(95.19±3.08)分,分别高于实施前的(86.38±1.23)分、(87.64±2.74)分、(85.15±1.82)分、(86.19±2.13)分、(84.16±1.54)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与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相比,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在以往的工作中,对护理人员缺少科学的划分,各班的护士仅完成自己的工作,各班之间对于患者的整体性、延续性护理有所不足[2]。同时护理人员配置不平衡,各个班次之间的总体护理能力水平存在差异。而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根据护士的协调、沟通、技能、资历、职称等综合因素进行岗位配置,能够使护士的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在有限的护理资源基础上,让患者和医生的需求都能够得到更好的满足。此外,护理人员可以更好的开展分工合作,护理团队凝聚力能得到较大的提升,各项护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也能得到加强[3]。因此,这种护理管理模式,对于护理管理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强化了各个层级的监督管理,为护理质量提供了更大保障。

综上所述,在护理人员管理当中,采取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能够实现各个方面护理管理质量的全面提升,为临床护理提供更大的支持与保障,让患者能够更为满意,因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晓春,卢明.分层级目标培训对不同技术职称护理人员心理资本的影响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6,36(5):698-701.

[2]黄玉贤,申敏.基于专业能力进阶制度的护理人员优化层级管理模式初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9,18(5):510-514.

[3]胡世俊,楼海英,沈秋燕.层级管理模式对临床护理质量影响[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9,26(4):71-72.

作者:李桂花

上一篇:企业员工述职报告(3篇)下一篇:语音实验室科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