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反应听力教学初中英语论文

2022-05-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初中英语听说课是培养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关键,也是学生二语习得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笔者公开课课例,对基于主题意义开展英语“TOPIC”教学法进行了说明和解读,并提出了教师要解读听力文本,确定主题意义,制订教学目标,设计契合主题意义的关联探究活动。为基于主题意义开展的英语听说课提供一些参考。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全身反应听力教学初中英语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全身反应听力教学初中英语论文 篇1:

全身反应法在初中英语听力课的应用研究

摘要:如何提高初中英语听力的教学水平是每一个初中英语教师和教育工作研究者所关心的话题。本文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将全身反应法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应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分析,希望对英语教学法的理论发展尽微薄之力。

关键词:全身反应法;初中英语;听力教学

引言

随着英语这一国际语言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全球掀起了新一轮的英语学习浪潮。如何学好英语,在教育界可以说是百花争艳,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林林总总。但是,总结来看,语言的教学方法离不开对学生认知结构特点与规律的研究与分析。同样,语言的学习,也需要对语言的特点与形成规律进行一些常规的研究与思考。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英语教学呢?特别是如何更好地推进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让英语听力练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学习的乐园与天堂。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的英语教学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全身反应法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一 什么是全身反应法

全身反应法,单纯从字面上来理解,我们很容易将其理解为一种艺术课程,例如音乐、舞蹈之类的教学方法,实则不然。全身反应法是建立在科学的人脑认知结构等相关理论基础上的。它的发起人是来自美国加州的著名心理学教授詹姆士,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首先提出的。这一理论是引导语言的学习者将语言与肢体行为进行有机的联系,从而帮助语言学习者特别是第二语言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和驾驭语言。詹姆士在研究大脑的认知心理结构时发现:在人的大脑中,有两个半球,分别在人的认知领域扮演不同的角色。具体来说:人的左半球大脑主要分管人的逻辑方面的思维,人的右半球大脑,主要分管人的形象艺术方面的思维。但是两者之间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如果将两者进行有效地沟通与互动将会达到非常好的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法对语言情景的真实性进行了最大程度的模拟与加工。这种教学法在欧美国家的语言学习,特别是幼儿语言的学习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现状

笔者通过在辽宁锦州八中,实验等初级中学进行走访时发现:初中英语课堂虽然秩序井然,教学方法得当。但是,学生学习的精神面貌并不是一种焕发认知喜悦的青春活力。初级中学的学生应该是学生青春、热血的时候,可是在听了几节教学示范课后,我却感到了学生对学习的焦虑与压力,而不是对英语学习强烈的需求与渴望。抛开学生认知,特别是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谈,教师的教授方法缺乏教学的互动与活力应该是影响学生英语课堂学习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

我国著名教育学者叶澜教授曾经在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讨会上提出:要把课堂的生命力还给课堂,换句话说:英语课堂应该是一个语言习得的愉悦过程,最起码,对学生而言,不是一种负担与折磨。所以,如何激发学生英语听力练习的热情,提高英语听力的课堂教学效果,已经到了一个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三 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主战场。随着“向45分钟要效率”口号的提出,我们也应该从给学生减负的角度来重新思考英语听力教学改革的方向与思路。全身反应法,作为一种在海内外获得很大推广的教学方法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注意。

1 走出教学活动的误区,特别是在全身反应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特别是一些一线的英语教师,对于全身反应法存在某种误解或者歪解。他们认为:全身反应法就是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带领学生进行游戏、活动等等。这种缺乏理论指导的全身反应法会给教学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如果缺乏对全身反应法的理论基础的全面思考和认知,该教学法很容易流于形式,最后反而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2 全身反应法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与计划

关于英语听力教学,由于班级人数以及空间位置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和制约,很多具有一定规模的团体性活动是很难展开和进行的。因此,在全身反应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种方法背后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另外,所有的活动设计与安排要对教学效果进行提前的评估与调整,避免造成课堂教学资源的浪费。这种准备和计划还体现在教师对学生认知水平与认知心理的分析。只有建立在对学习者认知特点与规律的全盘考虑,才会在全身反应法的具体实践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全身反应法要注重多媒体教学的结合。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已经在日常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这种教学设施的变革,一方面,有助于提高语言教学点通过音频、视频等技术手段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吸收和理解。另一方面,全身反应法对教师自身的艺术修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是,如果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规避这一因教师自身能力欠缺给全身反应法的实施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多媒体教学在全身反应法的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度的把握,避免因多媒体的过度介入教学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对这种媒体教学产生过度依赖的现象。另一方面,要注重发挥教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只有把教师的聪明才智进行非常好的发挥和使用,全身反应法才会真正得到贯彻与推广。

4 全身反应法在初中英语听力课中的应用实例

在笔者日常的英语听力教学中,有一次比较成功的全身反应教学法在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的全身反应法的实施有所启发和裨益。

新课标初一第六单元是关于动物园的单词的认知,笔者准备了一些动物的图片和视频作为全身反应法的教学材料。具体实施如下:在通过课前一首歌热身过后,笔者打开已经准备好的动物的音频资料播放动物的叫声。比如,猫,狗,鸡,鸭,鹅,狮子,猴子,老虎,大象等等。学生通过动物的声音来判断动物的名称。通过这一练习,学生对于动物的声音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然后,我把各个动物的英语名称进行一一匹配,并引导学生进行听词与辨音的认知。通过这一阶段的认知后,学生对于动物的英语名称进行了一定基础的信息加工。为了帮其更好地建立认知结构。笔者引导学生做了一个“我来做,你来猜”的游戏,结果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好,教学目标也非常顺利的实现和完成了。

结语

全身反应法作为一种比较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日常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将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结合在一起。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的通过对学生身体的感官刺激和联系来实现认知的强化。另一方面,在学生的积极主动的练习和实践中可以不断培养自己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终实现独立自主学习的意志品质。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全身反应法的使用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对教师的活动组织能力,特别是艺术类活到的组织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样,在针对年龄比较小的学生来说,全身反应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教学方法,但对于具备一定逻辑思维能力的高年级学生,以及涉及比较抽象的理论与概念时,这种全身反应教学法并不能完全达到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彭晋祁. TPR教学技能特征及培养措施[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2] 黄亚楠,王晓为. 全身反应法在少儿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3] 郭小纯. TPR教学法与我国的英语教学[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1)

[4] 刘鑫. 基础英语教学中值得推广的一种新方法——“TPR”教学法[J]. 保山师专学报. 2007(03)

[5] 梁三云. 全身反应教学法介评[J].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05(02)

[6] 王春芬. 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初中英语中的运用[J].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1)

作者:王争

全身反应听力教学初中英语论文 篇2:

基于主题意义开展初中英语“TOPIC”听说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初中英语听说课是培养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关键,也是学生二语习得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笔者公开课课例,对基于主题意义开展英语“TOPIC”教学法进行了说明和解读,并提出了教师要解读听力文本,确定主题意义,制订教学目标,设计契合主题意义的关联探究活动。为基于主题意义开展的英语听说课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主题意义;TOPIC;听说课;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史敏华(1993.01-),女,汉族,浙江杭州人,浙江省杭州闻涛中学,中学二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外语教学。

一、引言

初中英语新课标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倡导教师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听说教学对中学生的语言技能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也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体现,更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在英语听说课中,“听”是输入的核心方面,“说”是输出的重要环节,听说课是英语教学输入与输出的体现,输出由输入的质量决定。本文笔者将从“TOPIC”教学法着手,探究基于主题情境下的听说教学,结合具体课例探讨如何有效开展主题意义探究的听说教学。

二、基于主题意义开展“TOPIC”听说教学实践策略

主题式教学的基本思路为:在真实情境中围绕主题开展教学;根据主题设计教学目标和讲具体教学要求,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设计教学活动。基于主题意义开展“TOPIC”听说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串联听力活动和教学活动,通过观察进行预测,通过呈现听力材料进行输入,通过模仿语音搭建支架,通过情境和所学进行巩固输出。在导入环节,教师创设真实主题情境,设置“诱饵”(Temptation),吸引学生注意,激活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原有认知,把学习兴趣引导到主题情境中。在预测阶段,学生进行“观察”(Observation),预测以减少听力障碍。听力环节,听对话完成相应任务是“呈现”新知的环节(Presentation);听力后的“模音”环节(Imitation),是语言输出前的铺垫,体现课标中对学生语音知识的目标。听后活动,即是语言运用“巩固”环节(Consolidation),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本节课的语言目标,进行创造性输出。基于主题意义,笔者对开展“TOPIC”听说教学法提出以下几点实践策略:

1.解读听力文本,确定主题意义。阅读需要文本解读,听说课的听力文本更需要进行文本解读。听力文本的教学价值,远远不止表面的语言知识,更多的是语言背后隐藏的功能、意图、逻辑等。解读、挖掘听力文本的内涵,包括其传达的基于细节的语言内容、基于该话题的主题语境、基于语法的语言结构、基于话轮的逻辑、基于说话者意图的语言特点等。听力文本的解读,包括对标题、指令、听力文本等的解读。

2.基于主题意义,制订教学目标。基于主题意义开展听说教学,教师应结合单元或模块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确立单元课时教学目标。在教学前,对学生关于该节课相关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当前学习情况开展预评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语言面貌,根据学生对该主题的理解,确定适合学生水平的主题意义。主题意义的确立,是教学目标定位的开始。教学目标包括基于该主题意义下的语言内容的理解、语言知识的习得、语言技能的掌握等。

3.契合主题意义,关联探究活动。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不是直线的,而是不断反复、螺旋上升的。在主题意义下开展的听说教学活动,环节之间不应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相互依托的。教师通过主题意义的引领,将听力文本与生活进行连结,将不同教学内容或板块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主题语境的体验中习得语言。从人教版英语教材中可以发现,每个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听说课,且一般由两个听力对话组成,第二个对话往往是第一个对话的延伸和拓展,是有梯度的两个任务链。教师要设计契合主题意义的关联活动,使两个听力对话真正做到在主题、内容乃至情境上有较高的关联度。在输出环节,教师要注意立足学生的真实体验,把握文本的主题价值和内涵,以说或写的方式回扣主题和解决问题,融入德育,将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为一体。

三、案例分析

以下课例是笔者在区级英语听说教学教研活动中开设的一堂公开课。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级上册Unit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中Section A的1a-2c部分。本单元的核心话题是食物的制作,语言功能是正确描述食物的制作步骤和遵循指令进行相应的操作。本节课出现了本单元的主要句型祈使句和按照顺序的食物制作步骤,以及食物单复数问题的复现。本节课的对话材料是两组同伴对话,第一个对话描述的是两个学生制作香蕉奶昔的步骤说明和操作;第二个对话描述的是询问制作水果沙拉用到的食材及数量的表达。两篇对话看似分裂开来,但蕴含了很强的语用功能,是学生学习本单元的语言结构的基本输入。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常识紧密联系,学生的理解難度并不大。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在主题情境下进行听前、听中、听后活动,听前活动主要包括导入和预测,听中活动主要包括听力的呈现、输入和语音的模仿;听后活动主要包括学生的思考讨论和创造性输出。根据主题情境,设计“TOPIC”听说教学法。

四、“TOPIC”听说教学法在本案例中的体现

1. 听前活动——设置情境,引入话题(Temptation)。在导入环节,教师采用全身反应法(TPR)让学生进行动作表演,其他学生来猜测英文表达。通过你画我猜的环节导入新课主题,拓展词汇,自然地呈现新知内容,直观地引入主题,清扫部分生词障碍,为听力训练做好准备。教师创设“爱心义卖”这一大主题背景,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且有价值观体现的主题探究情境,并且把听力文本中毫无关系的两个对话整合在同一主题情境下的活动,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激发学习的欲望。

2.听前准备——观察图片,预测信息(Observation)。基于主题意义开展听说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听力前已经完全沉浸在主题语境之中,并且能根据主题情境进行对听力的预测。两个听力前都设置观察活动,让学生根据图片(食物、工具),预测两位学生要做什么食物;不同的是,第一个听力前要对做食物的指令顺序进行预测,而第二个听力前则根据所给出的其中一个对话框,猜测话轮内容。两个听前准备活动用不同的问题使预测更加多元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听前预测能力,为听力做好充分铺垫。

3.听中环节——呈现新知,聚焦语言(Presentation)。听中环节,教师设置多元听力任务,包括排序、填空、填表等,使学生获取听力文本信息,形成听力微技能(听关键信息、听懂并执行指示语、确定事物发展顺序、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和态度等),促进学生对听力对话的理解。呈现新知的过程,也是学生聚焦语言、内化语言的过程。教师在听说教学活动中把语言知识的学习嵌入到对主题意义的探究中,有效搭建探究主题意义的语言支架,为主题意义的探究奠定语言基础。

4.听说呼应——模仿语音,储备语言(Imitation)。教师在听中设计了两个模音环节,第一部分的模音在第一个对话后,主要让学生关注意群的停顿,先让学生听和判断停顿,再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操练,是语言输出储备的一种形式,让学生在后续的语言输出时有意识地根据意群进行停顿。第二个模音环节是在第二个对话后,主要将一些比较地道的口语表达进行挖空,让学生听出并进行操练,让学生在听后输出活动中进行运用,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5.听后输出——搭建支架,巩固输出(Consolidation)。在输出环节设置了两个活动,第一个听后活动是较为简单的巩固和迁移,教师给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并给出图片,让学生根据听力中的目标语言进行输出操练;第二个听后活动是创造性输出环节,教师在主题情境下,给学生搭建了与文本主题相关的词汇、句型等语言支架后,设置与学生有关的情境活动,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体现了活动的真实性、开放性和挑战性,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再次体验“爱心义卖”主题,体现了输出环节的教育性和人文性。

五、结语

基于主题意义下的英语听说课,教师要充分解读听力文本,确定主题意义;基于主题意义,制订有综合而有侧重的教学目标;根据学情和听力文本,设计契合主题意义的相互整合关联的主题探究活动。“TOPIC”听说教学法,能让学生更好地沉浸在主题意义中,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进行探究活动,提升学科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听说课,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潜心研究学情和文本。充分解读剖析文本是进行情境创设的前提。教师要创设一个个富有真实性、逻辑性、趣味性的小情境,用主线将小情境进行有机串联,形成一节课的大主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能提高“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程晓堂.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語教学理念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10):1-7.

[2]段瑜金.基于主题意义探究下的问题推进式英语阅读教学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0(7):7-12.

[3]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张静.高中英语听说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0(12):30-35.

作者:史敏华

全身反应听力教学初中英语论文 篇3:

浅析全身反应法在大学英语课堂使用的现状及策略

【摘要】本文将从全身反应法的理论基础出发介绍全身反应法的教学现状,以此来分析出全身反应法的优点和局限性,探讨全身反应法在大学英语课堂的使用策略。

【关键词】全身反应法;教学;教学现状;教学策略;大学英语

【作者简介】李玲(1998-),女,汉族,四川巴中人,乐山师范学院,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一、全身反应法的理论基础

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TPR,是一种建立在语言和动作协调基础上的语言教学方法,它是由心理学教授詹姆斯·阿歇尔(James Asher)于六十年代初提出的,它借鉴了一些传统,包括发展心理学、学习理论、人文主义教育学。

全身反应法包含四个理论基础二语习得理论,结构主义语言学,左右脑分工理论以及心理学理论。从二语习得理论语言学和结构主义意义上讲,Usher认为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成功是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一个整体过程。Usher 也强调情感因素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在语言产生方面不受约束的方法包括类似游戏的动作,可以减少学习者的压力,并使学习者产生叛逆情绪,这有助于学习。从心理学意义上讲这样可以降低学生的紧张情绪,激发学生的二语学习动力。全身反应法倡导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身体动作教授外语。根据左右脑分工理论全身反应法主要是结合大脑两半球的不同的功能,右脑主要是形象思维,左脑主要是逻辑思维,强调要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的发展。因此它强调要在真正的情景里面来进行教学。

二、我国全身反应法的教学现状

1.大学英语课堂使用全身教学法的原则。首先全身反应法强调听力大于口语。根据学语言本身的规律,首先是要学习听的能力,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发展成说的能力,再发展成读和写的能力。强调首先培养学生听的能力,要大量听一段时间以后,听到一定的基础了,到学生愿意说了,就水到渠成地开始说了。

其次,动作反应是发展理解能力的关键。全身反应法鼓励学生通过身体对语言的反应动作来提高理解力。这种身体反应应该由教师用有计划的指令来控制。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从而感知并理解掌握语言。

最后,全身反应法强调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降低学习焦虑。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避免不良因素的干扰。

2.全身反应法在我国的现状。全身反应法于二十世纪末传入中国,并在当时就应用于英语教学,全身反应教学法能帮助学生在自如的学习环境中掌握初步的听、说能力。虽然我国教师经常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使用该法,且该法自身也有局限,但经过一定的任务设置以及在有经验教师的合理操作下,对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而言,同样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全身反应法在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教学质量也会或多或少的使用全身反应法来进行英语教学,并得到了较好的反馈。

三、辩证的看待全身反应法

1.全身反应法的优点。全身反应法采用先肢体后语言的方式,便于学生学习和记忆,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对教学理念的理解,符合学生的生理学规律。其次全身反应法强调听是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先导者,先学会听,有助于后三项技能的培养。并且全身反应法能降低学生语言学习的焦虑感,增加趣味性。

2.全身反应法的缺点。首先这一教学法缺乏系统的课程教学大纲及教材,不利于教师进行系统的教学。其次训练的语言形式有限,多集中于祈使句,而且重听说而轻读写,适用于简单内容的教学,不适用深入的教学。再者,全身反应法对教师要求高,要求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以及具备极高的课堂掌控能力,教师肢体语言不恰当容易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而且适用的词汇量少。

四、大学英语课堂使用全身反应法的策略

在具备英语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即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教师通过英语情景导人(可以是历史、习俗、个人生活经历等),营造与其语言认知水平相当的語境,在情景中引导学生使用英语进行思考、联系等思维活动,促进学生英语思维的形成。

五、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化,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课堂活动是为了将语言用到鲜活的生活中,强化语言的实际意义,是为教学服务。对于具备一定英语基础知识的大学学生,可以使用影视配音,课本话剧展示,情景对话等方式。这些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但他们都是大学生,他们的关注点更加社会化,视野更加开阔,因此课堂活动要短小精悍,收放自如。其次活动的设计要巩固学生的知识,促进其语言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课堂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六、结束语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沟通方式,在生物或心理层面上反映人类高度演化的心智能力,在社会文化层面上反映人类文明进步,语言的教学是对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全身反应法在大学课堂中的运用,为语言的教学提供了不少的便利,我们要继续发掘全身反应法的教学价值,以此促进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金凤.加拿大TPR在大学语音教学的运用研究与借鉴[J].当代教育科学,2013(15):60-61,64.

[2]张景霞.探究全身反应法(TPR)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合理应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8):439.

[3]杨丽.浅谈“全身反应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3):15.

作者:李玲

上一篇:课堂生活化教学中初中化学论文下一篇:家庭教育视角下幼儿园教育论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