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突发事件危机减少损失论文

2022-05-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危机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高校危机管理体系和机制,已成为高校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文章在阐述高校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产生的背景、高校危机事件内涵、特征和范畴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高校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高校危机管理四大体系和应对危机事件三大机制的工作设想。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战胜突发事件危机减少损失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战胜突发事件危机减少损失论文 篇1:

金融危机背景下电视媒体的报道策略

去年下半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不仅给世界各国的经济秩序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冲击和挑战,同时也给电视媒体的宣传报道带来了全新的课题和考验。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电视媒体应该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和制定科学、有效的报道策略,主动出击,卓有成效地开展各种报道,为最终战胜危机、促进经济良性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

及时、科学、理性地报道国外金融危机的状况和根源。为各级政府和企业制定应对策略提供全面、准确、翔实的数据与资料。去年下半年,金融危机首先从美国爆发,进而席卷全球。它势头猛,发展速度快,波及范围广,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料。在这种形势下,电视媒体应该清醒头脑、迅速出击,全面介入金融危机的宣传报道。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客观、迅速、准确报道国外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发展的态势、造成的不利影响和各国采取的应对措施,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社会瞭望哨的作用,让各级政府和企业在近段时间内,认清形势,坚定信心,鼓足勇气,积极制定对策。例如:金融危机刚刚爆发时,香港凤凰卫视就加大了对突发事件直播报道的力度,2008年9月29日直播了美国众议院否决了美国政府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的会议情况,同一天,又直播了纽约股市道琼斯指数历史性地狂跌近800点的情况。两次直播让人们及时了解了金融危机的最新动态,认识到它的严重性和复杂性。除此之外,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也在最短时间内推出《直击华尔街风暴》、《第一时间》和《全球资讯榜》等最新节目,全面分析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影响。从10月11日起,经济频道在18:00时段增加了一档60分钟的《直击华尔街风暴》直播节目,这样,经济频道就在全天早、中、晚三个时段建构起递进报道、滚动播出的格局,增加了社会各界对这场金融危机的理性认识,详尽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引导大家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坚定发展经济的信心和勇气。

介绍和推广各地区和各领域应对金融危机的成功经验,给人以启发和鼓舞。金融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在困难面前,迷惑双跟,丧失斗志,无所作为。电视媒体在抗击金融危机风暴中,要充分发挥出新闻的指导性,积极介绍和推广各地区、各领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克服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从而给人们以启发和思考,鼓舞人们举一反三,开创本地区、本部门经济工作的新局面。例如:中央电视台从去年10月份开始,专门在《新闻联播》节目中开辟“坚定信心应对挑战”的小专栏,系统介绍这方面的典型和经验。12月16日该栏目播出:“整合:河北钢铁的突围之路”,详细介绍和分析河北省的几家骨干钢铁企业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走联合经营的道路,实现资源典享和优势互补,在逆境中遏制了生产滑坡,实现了效益的稳步增长。12月17日,该栏目又播出:“内蒙古崛起风力三峡”,系统介绍内蒙古在能源产品涨价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本地的风能资源,积极发展风电事业。此专栏自设立以来,共播出各类典型40多个,它们集中显示出各地区、各部门领导干部和普通群众的创造精神和聪明智慧,对最终战胜金融危机起到了榜样的示范引路作用。

此外,要把抗击金融危机的宣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宣传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要务,它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是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金融危机,不断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此,电视媒体就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原则,站在全局高度,全面报道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经济增长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对前一阶段改革的成果和改革的经验进行深刻的总结,让人从中找出好的办法和路子来应对金融危机。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突出人文关怀,重点报道党和政府下大力气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关注企业的生产和发展,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帮助群众解决生活难题,保持社会繁荣和稳定。通过报道,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体验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勇气。如: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节目中开辟“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栏,我们看到有这样的新闻:“国家下发100亿元补贴用于居民保障性住房建设”、“广东省首批147名科技特派员进驻140户企业依靠科技力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等,观众通过这些报道看到的是一个勤政、爱民、高效、危机面前能经得起考验的政府,进而更加自觉响应政府的各项号召,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这场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去。

对国家新近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和决定进行解读和剖析。为其推行和实施创造有利的舆论氛围。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为战胜危机、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决定,例如: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制定了“从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四个方面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今年年初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又颁布了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7项措施,去年年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作出下发100亿元中央补助资金用于居民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决定。这些政策、措施和决定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基层群众的无私关爱,是战胜困难、度过危机的有效保证。电视媒体要进行有力的舆论引导,对其作用、意义、必要性和实施效果进行科学分析和论证,把话说在群众的心坎上,以理服人,让群众自觉配合和执行。例如:今年2月17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60分》节日,有一条新闻专门介绍了杭州市政府发行1亿元消费债券拉动经济发展的做法,新闻既有对商家的采访,又有对消费者的采访,还有对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的采访,观点均衡,数字翔实,事例典型且有说服力,不仅让人看到持消费券打折购物的好处,也让人看到它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巨大作用,可谓一举两得,不失为一条应对危机的绝佳策略。该新闻极大促进了消费券的发行速度。同时也推进和影响了其他措施的陆续出台。而另一条新闻“中央财政补贴新能源汽车,四年内推广6万辆”,报道国家财政部、科技部等四部委在全国13个城市率先启动节能环保汽车使用试点方案,报道通过算账对比的办法,说明使用环保节能汽车给厢户带来的明显好处,从而推动节能环保汽车在公交、出租车行业中先行一步,有效破解了汽油不断涨价、用户难以承受的矛盾。

关注民生问题。增强服务意识,当好参谋和向导,目前,民生问题已成为立国之本的头等大事,民生问题能否解决好,关系到我们能不能顺利地走出金融危机的阴霾,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更关系到国家政体的安全。由于金融危机波及的范围广、影响时间长,造成的后果也是相当严峻的,股市低迷、企业倒闭、民工回流、就业压力加大等问题不断涌现,加大了人们的心理压力。在这种形势下,电视媒体就应该高度关注这些热点、难点问题,充分了解受众心理的新需求,对节目时段和栏目进行优化和调整,有的放矢地搞好民生报道,为百姓生活服务,帮助他们从容应对金融危机。例如:今年上半年,浙江电视台经济频道推出《新闻深呼吸》和《经视看地产》两档新闻栏目。《新闻深呼吸》邀请资深媒体人士、大学教授、研究人员、政府决策顾问为市民提供消费指南。上海电视台的《东方新闻》和《东方夜新闻》两档新闻栏目关心失业的农民工,多次报道农民工招聘会的信息,为他们再就业牵线搭桥。上海电视台的《今日期市》和《今日汇市》两档股票节目,充分利用自己与全球最大的财经电视媒体美国CNBC合作的资源优势,及时、全方位、多角度地报道国外股市的风云、国内股市受到的影响及股市的最新走势等,为国内股民提供了最快、最新、全面、权威的资讯,帮助他们规避风险、减少损失。中央电视台的《致富经》栏目突出报道农民工回乡转产致富的成功经验,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大量的农业政策信息、农资信息、农产品供求信息和农业科技信息等,以满足他们发展农业生产的迫切需求。

总之,妥善、科学地制定出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报道策略,是目前各级电视媒体面临的崭新课题。它既是时代的挑战,更是充实完善的考验,金融危机会让我们的能力更加娴熟,意识更加理性、品性更加坚强,它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大学文学院)

作者:李奇夫

战胜突发事件危机减少损失论文 篇2:

浅析高校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摘要】危机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高校危机管理体系和机制,已成为高校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文章在阐述高校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产生的背景、高校危机事件内涵、特征和范畴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高校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高校危机管理四大体系和应对危机事件三大机制的工作设想。

【关键词】高校 危机管理 对策

一、高校危机管理研究产生的背景

自古以来,危机与灾难就和人类如影随形。公元前430年,一场瘟疫席卷古希腊,夺走了1/4希腊城邦人的生命;1918年,西班牙爆发世界流性流感冒造成至少2000万人死亡;1965年11月9号晚上,美国发生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停电,遭受经济损失高达1亿美元;2001年美国“9·11”事件和2002年10月23日“莫斯科人质事件”震惊世界;2003年,一场突发的“SARS”危机给人类带来灾难……,这些,只是人类灾难与危机的冰山一角。人类应该如何有效地防范灾难与危机?怎样更好地认识和应对危机?怎样更好地管理危机?

突如其来的“SARS”,也一度威胁高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严重影响高校的正常教学科研秩序,给高校的管理工作带来巨大冲击。在“SARS”逐渐得到有效遏制之后,越来越多的高校管理者逐渐认识到,危机管理不仅是政府、社会和企业的事,也是高校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崭新课题。危机管理起源于军界,发展于商业企业界,成熟于公共管理界。

近年来走入高校管理的趋势不断明朗。高校危机管理,是社会危机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政府危机管理的有效延伸。基于上述认识,本文将原本属于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的危机管理概念,引入高校管理之中,并将其列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高校危机管理体系与机制,已成为高校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

从高校主体的特殊背景看高校危机管理的必然性:

1、高校主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是危机易发场所

高校人群的主体——大学生具有三方面鲜明特点:

第一、人群密集,价值取向高度一致。20岁左右年轻人在学习、生活、娱乐活动方式和内容上高度的统一性,使他们有着相同的利益需求,很容易在短的时间内达成一致。

第二、大学生热情高,对新生事物接受快,关注社会事务,但容易冲动,短时间内会形成集体行为。

第三、就业、家庭贫困等原因使一部分学生心理压力过大,郁闷情绪积累,关键时刻往往寻求宣泄。

2、社会问题折射到学校易诱发危机

社会转型期,各种纷纭复杂的社会矛盾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到学生,学生心理出现浮躁现象。比如家庭成员下岗、物价上涨以及贫困等看似属于社会问题,但这些问题可能通过学生家庭传递给学生,学生则可能因为某一件事情引发对这些问题的不满,继而为引发危机埋下伏笔。

3、校园文化的影响和管理不到位使危机产生概率增加

高校扩招使在校大学生激增,学生管理和教育很难与快速发展的形势同步,教学条件、学习生活环境也难以及时改善,校外租房生也越来越多。校园文化对他们的影响和管理不到位,使校园突发事件急剧增加,如自杀、校园暴力、集体中毒等。一向温馨而宁静的校园,常因一个危机处理失当,而使整个校园变成媒体关注的焦点。

4、高校可能面临的其他危机

如基于自然因素的破坏性地震;基于社会因素的恐怖袭击、大规模学潮;基于自然和社会因素交互影响导致的重大火灾、传染病流行等。这些危机的共同特点是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深,导致教学科研中断,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有的香港学者将其概括为“威胁到学校运作”。

这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高校公共安全危机管理范畴。它与高校其它危机,如心理健康危机、伤亡个案等有着本质的区别。后者对高校的影响可能是局部的、暂时的,一般不会导致教学科研活动中断,一旦发生,少数部门出面处理即可。

二、高校危机管理的内涵、特征及分类

1、危机及危机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关于危机的概念,英文韦伯辞典定义为“有可能变好或变坏的转折点,或关键时刻”。而汉语“危机”这个词本身就是危险与机遇并存。罗森塔尔(Rosenthal)等对“危机”的定义代表了学术观点的定义,他认为:“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这一定义更为准确地反映了危机概念的内涵。

“危机管理”则是指针对可能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危机进行事先预测防范、事中控制处理、事后妥善解决的一种战略管理手段。危机管理的目的和任务,就是提高对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和危机发生后的救治能力,控制事态发展,及时处理危机,把危机事件的损失控制在最低范围,迅速恢复正常秩序。

从危机定义中可以看出,高校危机事件具有以下典型特征。

突发性和紧急性、高度的不确定性、严重的危害性等一般危机的共同特性,但又具有高校群体特点赋予的独有特性,如社会敏感性、主体活跃性等。

前者是指高校师生作为高知识、高素质群体,始终倍受政府、公众和媒体的重视与关注。这种“公共性”使得高校危机更易引起社会反响,更易与某些外在因素产生互动,产生危机的“放大”或“辐射”效应。后者是指作为高校主体的大学生具有活跃性、敢为性、群体性等特性。在危机管理中,如果能正确引导,往往能够有效地抑制危机,反之,极易导致危机的恶化。这些特点,无疑增加了高校危机管理的复杂性和紧迫性。

2、高校危机事件的分类

根据高校可能发生公共危机事件的范畴,高校危机事件可分为以下四类:

(1)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主要指有爆發倾向的传染性急病、食物(饮水)中毒等。

(2)影响校园稳定的政治敏感性事件

主要是面对国际国内政治性事件或校内的突发事件做出的特殊反应,出现标语性口号、群体性聚集或游行示威等。

(3)影响校园稳定的治安事件

主要是指学生之间或校园周边及校外人员发生争斗引起校内学生参与的重大群体性伤害事件,以及重特大火灾事故等。

(4)自然灾害事件

主要是指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

危机事件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根据危机的发展过程,可将危机管理分为三个阶段:危机防范阶段、危机处

理阶段和危机总结评估阶段。

三、高校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国以来,高校在危机管理,在应对各种突发性危机事件中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但是从整体上看,特别是与反危机先进国家高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1、危机管理意识亟待增强

“重危机处理,轻危机管理”。过去,有的单位一般是在发生危机事件后才成立一个临时机构来处理危机,在日常管理中,如何牢固树立危机管理意识、进行危机管理、建立一套有效的危机管理体系还很不够。高校管理者必须居安思危,从保持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危机管理的重大意义,做好对抗困难境地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避免那些可能发生的危机,才能在危机发生时“打有准备之仗”,战胜那些无法回避的危机。

2、危机应对能力亟待提高

实践证明,要有效的防止危机,就必须理性地认识危机,并研究其处理办法。为提高危机时刻的应对能力,必须做好危机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工作,这些预案应依据性质不同,由不同部门制定,学校最高决策机构研究发布。预案制定后,还应适时组织演练,发现问题,不断修正完善,确保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一旦危机来临,则立即启动预案,保证各项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提高应对危机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

3、常规危机管理亟待完善

大量事例表明,加强危机的日常管理,可以削减或避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达到“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最佳效果。这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一是从组织角度入手,优化组织结构设计,明确各部门职责与分工,避免因责权不明、互相推诿等因素造成的人为性危机;

二是从沟通角度入手,保证信息畅通,一旦有危机萌芽,可快速反映到管理层决策,将危机处理在初始阶段;

三是从环境角度入手,保持与社会各界的良好联系,提高利用外部资源应对校内危机的能力,减少危机发生时来自外界的、可能的放大或冲击效应。

4、危机教育力度亟待加强

“SARS”突然侵袭时许多大学生的恐慌行为说明,对师生尤其是广大学生补上危机教育这一课,势在必行。高校应加强日常性危机管理的宣传教育活动,如防火、治安防范、交通安全、传染性疾病预防以及防地震等知识的教育,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危机意识,提高他们面对危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危机发生之际,使广大师生员工自觉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同心同德,共度难关。

四、进一步完善高校危机管理

1、建立高校危机管理四大体系

(1)建立坚强有力的危机管理指挥系统

危机一旦爆发,往往给高校的正常运转带来较大影响,甚至会导致管理的瘫痪。在这种情况下,应迅速启动平时制定的应急预案,并结合危机的具体情况建立一套打破常规的、“垂直型”的危机管理指挥系统,下设实体化办公室,抽调专人专职工作,把所有复杂、紧迫的日常工作统一归并,同时,成立综合协调、信息发布、后勤保障等若干个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实践证明,这种“垂直型”的“组织到末梢、指挥到终端”的组织架构,既能保证危机指挥体系的管理权威,缩短“管理距离”,提高管理效率,又能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实现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整体提高学校应对危机的能力。

(2)建立科学有效的危机处理信息系统

危机爆发伊始,往往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甚至“谣言满天飞”的现象,这不仅不利于危机管理工作的开展,有时甚至会导致危机升级,带来更大恐慌。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危机处理信息系统,一方面可以全面、准确地收集有关信息,随时掌握危机发展势态,为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及时、准确的信息发布,稳定师生情绪。

(3)建立及时沟通情况和鼓舞士气的宣传舆论系统

知情权是师生的一项基本权利。应高度重视舆论宣传工作,要通过新闻发布会、简报、广播、校园网等媒体向全校师生通报事态发生的原因、背景、发展经过、员工现状和发展趋势,宣布学校已经采取和将要采取的措施和对策,以消除师生的不安和恐慌情绪。

(4)建立权威的规章支持系统

建立一套完备的危机管理规章是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如处置危机事件组织管理体系的职能地位、权限责任、协调配合等都应有相关规章的明确规定,以维护其在处置危机中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一个完备的危机管理体系应当由五大系统构成,即指挥决策机构、职能组织体系、信息参谋咨询体系、综合协调部门和辅助部门。当危机事件发生时,必须以权威的规章为依据,使应急行动权责分明、应急计划有章可循。危机一旦发生,由于其自身的紧迫性、不确定性,如果指挥组织体系不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后果很难设想。因此,建立权威的规章支持系统,对于提高危机紧急状态下危机管理的效率乃至成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完善高校危机事件三大应对机制

预警机制、快速反应机制及总结评价机制是处理公共紧急状态下危机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

(1)有效预警机制

预警是指以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对危机风险源、危机征兆进行监测,对危机的发生及态势进行有效动态监测,做出前瞻性的分析和判断,并给出参考性的对策建议,提高应急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危机预警系统是指为了能在危机来临前能尽早发现危机,建立一套能感应危机信号的系统。预警的任务是监测收集信息,处理分析、及时进行信息传递,达到预警系统临界值则及时准确的发出预警报告。完善危机预警机制应当做好信息监测,将危机监测常规化,纳入日常危机管理之中。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可以大大提升学校应对危机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减少危机事件造成的损失,保护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行。

(2)快速反应机制

快速启动预案,落实各项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危机当前,危机管理指挥系统必须果断启动危机管理预案,尽快落实各项措施,迅速进入应对危机的“战时状态”。应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必须根据危机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针对性措施,不可贻误战机。

第二,必须全面动员、全面排查、全面防范。特别是在危机爆发之初,往往原因不明,走向不清,有的措施也还未得到有效验证,除了全面彻底的防范,別无选择。

第三、鉴于高校管理的复杂性,为实现有效管理,还应按照“指挥到终端、落实到末梢”的要求,狠抓基层,狠抓落实。必要时还要进行工作督导,促进落实。

第四,要实现应对危机快速反应的效率,还必须有一个危机管理的综合协调部门。

如前所述,应对公共安全危机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通力协调配合。因此,应当强化危机事件应急处置的统一指挥、综合协调。综合协调是提升学校应对危机事件效率的关键。

(3)总结评价机制

随着危机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和善后处理,学校工作重心也应逐步转移,由危机管理向常态管理转化,逐步恢复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同时,“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应及时进行危机事件的总结评价。在对危机发生的原因、危机预警、应急反应、处置过程深刻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危机管理体系、制度和措施。对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要总结完善,对一些应急措施要适时调整,对一些过度做法要及时纠正。

同时,还要注意做好信息收集和档案保存工作,建立起完备的危机处理档案。这样做既可以为学校今后应对其他危机积累完整的历史资料和全面的工作经验,也有助于提高高校应对危机的能力,促使高校的危机管理日益成熟,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计卫舸:高等院校危机管理有关问题之探讨[J],理论前沿,2005(17).

[2]薛谰: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纪宝成:从“非典”防控看高校的危机管理[J],中国高教研究,2003(8).

[4]曹丽:危机管理应急机制问题探讨[J],商业时代,2006(11).

作者:刘天荣 胡时金

战胜突发事件危机减少损失论文 篇3:

在突发性事件中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近几年来,我国突发事件频繁发生,“非典”、南方雪灾、“SARS”和禽流感、5·12汶川地震等,严重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生活。而思想政治工作在突发性事件中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突发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及损失,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谐,保证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及时性是应对突发事件的“稳压器”。突发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而引起的在很短的时间内突然发生的各类紧急事件。由于其突然发生、猝不及防、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因而在短时间里很快成为全社会密切关注的热点、焦点,在社会上产生巨大的震憾和影响。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造成重大威胁,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影响。在突发事件中,思想政治工作把维护社会和群众的稳定当作重中之重,在维护稳定方面具有其它工作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展开要快速高效,尽量将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低和减少到最低程度。在事件发生初始阶段,以抓新闻的敏感性和速度抓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加大舆论宣传,利用各种信息渠道,以最快的方式掌握最广泛的情况,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及时传播有效真实的信息,阻断谣言的传播,消除因为真实信息的匮乏而引起的人们的恐慌。并迅速向群众讲清突发事件的真相,做好解释工作,帮助群众认清突发事件的性质和危害,加强自救,减少损失和危害;对少数不明真相的人,要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帮助其认清事件的本质,消除其误解和抵制情绪;对个别借机闹事的人员要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防止事态的扩大和恶化;对可能发生的不稳定因素要进行严格的排查,防止发生新的不稳定事件,做到尽快恢复和保持社会的稳定。同时,对一些受害较大的群众在进行物质补偿外,要做好思想上的教育和帮助,说服其恢复稳定的情绪;努力引导群众认识到全体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在危机时刻,个人利益更要服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不要因为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的损失,而引起社会的动荡,加剧社会危机的蔓延。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定心丸”。突发事件由于其突然性、危害性、持续性、客观性,造成了人民生命及财产无可挽回的损失,也极有可能出现群众对相关职能部门的责问和发生群众之间的纠纷等问题。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我们做好突发事件中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而要处理好突发事件中牵涉到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必须坚持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坚持以人为本,将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牢固树立“生命第一”的原则,把挽救人民生命和保障人们的基本生存条件作为处理突发事件和开展救援工作的首要任务:即确保人的生命价值不受损害,始终把突发事件对人们的影响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保护好公民的生命权。同时,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同心理安抚结合起来,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心理疏导是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它运用心理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对教育对象存在的心理失衡、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予以调整,使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进行。心理疏导具有调节功能,引导公众进行心理的自我调适,提高人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人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它具有激励功能,有效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疏导、诊治人们的心理创伤,消除人们的心理恐慌,实施心理救治,消除突发事件带来的忧郁、孤独和恐惧,缓解群众的心理压力,促进群众的心理健康,实现群众的心理和谐,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增添克服困难的勇气;它具有预防功能,关注公民的心理变化,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心理干预,引导人们正确对待突发事件,加强自我的个性修养,掌握心理调控的主动权,预防卷入灾难事件所留下的心理阴影。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带着真情来处理问题、用真情化解矛盾、用真情来消除误会,努力协调和处理群众的各种利益关系,并同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尽心竭力的帮助他们解难事、排忧愁;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们办好事、实事;努力解决群众最为关心、最为现实的和最为直接的现实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检验一切突发事件处置成效的最高标准和根本尺度。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动力源”。思想政治工作在突发事件中对人民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能坚定人民群众战胜突发事件的信心。做好重大突发事件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切实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引导群众的舆论、安抚群众情绪,及时把群众的思想情绪稳定下来,使他们较快恢复事前心态,进而促进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的恢复;要把初步掌握的突发事件包括起因、经过、危害程度等,在第一时间通报群众,提出相应的防范要求,引导群众迅速投入到应对突发事件中去。其次,要用科学知识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用大量的科学实验、科学数据、科学经验取代单纯的说教和肤浅的解释,坚定群众最终战胜突发事件的信心和决心。再次,要注重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手段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网络、广播、电视等现代信息传播手段群众面广、时效性强等优势,及时宣传党和政府的救援行动,传播处理突发事件取得的最新进展,传播科学抗击突发事件的方式方法。进而聚集人心,激活人气,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力处理好突发事件。要抓住群众在突发事件中的积极作用,进行正面的、正确的导向,强化突发事件的积极方面,努力化解消极方面,进而促进群众思想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在抗击“5.12”地震灾害中,光是来自社会的救灾捐赠资金就达到440多亿元,就是很好的例子。思想政治工作在突发事件中的凝聚力功能,为成功处理突发事件提供了根本保障。

四、思想政治工作的先进性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加油站”。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是我党动员人们群众和各种社会组织参与革命和社会建设的重要法宝。在危机状态,人们群众出于本能的需要,往往有逃避危机的心理,给处理突发事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应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广泛地开展社会动员,激发广大群众的斗志,最大限度地动员群众自觉地参与到突发事件当中。一是思想鼓动法:针对长时间抢险救灾中易出现的疲劳、烦躁等情绪,要不失时机地对干部群众进行动员、打气、加油;在抢险救灾进入攻坚阶段后,各级领导干部应深入救灾一线看望鼓励干部群众,给干部群众加油鼓劲,鼓舞士气。二是行为鼓动法:引导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线的共产党员,始终站在最前面,冲在最前面,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解人民群众之所难,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哪里危险就冲向哪里,表现出无私无畏的牺牲奉献精神,从而让群众发自内心地感觉到有了党组织,我们就有了主心骨,只要有党员在,我们就有了依靠。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突发事件,只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核心力量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战胜不了的灾害。三是宣传鼓动法:在抢险救灾中,政工部门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宣传手段的作用,强化宣传鼓动工作,积极组织驻地各类新闻媒体记者,深入抢险救灾一线,对涌现的大量先进事迹和人物准确快捷的给予宣传报道。以先进典型的事迹来感染和鼓舞群众,引领社会风气、鼓舞干部群众斗志,弘扬社会正气。四是环境鼓动法:政工部门应制作宣传鼓动标语,如“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跟我来,看我的”、“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同夺取抗灾的胜利”等等,在指挥车上、供水点、救灾区域等悬挂,强化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表率意识和为民意识,引导他们做一名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险时刻冲得上去的优秀共产党员,鼓励和激发群众积极应对突发事件的热情和动力。

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地位,不仅是正常秩序下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同样也是人们应对突发事件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我们党克敌制胜、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法宝,同样也是战胜突发事件、保证社会安定团结的法宝。

(作者单位: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杨昂宇

上一篇:农信社优质服务方案下一篇:汽修流程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