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行为规范

2022-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勤俭节约行为规范

中小学生勤俭节约行为养成教育研究

摘 要: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以极为明显的速度得到提升,人们便逐渐忘记了“勤俭节约”的社会优良品德,说起节俭,人们头脑中浮起的词语就是“穷人”“吝啬”等。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帮助学生经历一个由知到行的过程,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意识,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使“勤俭节约”的意识深入学生生活的各个角落。

关键词:勤俭节约;中小学生;观念

勤俭节约理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经济水平提升,铺张浪费现象更为严重。中小学生的文化意识薄弱,是社会性与自我意识塑造的基础时期,在这个时期进行勤俭节约习惯养成,有助于我国发扬我国优秀文化传统,提升我国青少年基本素质,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在实践中,针对中小学生的勤俭节约行为养成,不仅要依靠学校教育,更是要求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同发展,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一、以榜样作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观、消费观

经济飞速发展,大部分家庭已经脱离贫困,迈向小康。而我国向来重视孩子的成长问题,家长更愿意在孩子身上花费大量的金钱等,给予孩子在能力范围内最好的。这导致部分中小学生盲目的追求大牌、消费购物冲动。尤其是受到现代透支理念的影响,大部分中小学生的消费水平往往超出了他们所能接受的层面,最后仍需要家长来买单。这种错误的消费观念不仅反映了他们精神世界的空虚,更体现了家庭教育的不足与学校教育的局限。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模仿能力很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世界的认识不足。教师要抓住这点“双面剑”从自身出发,以自身行为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引导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行为的模仿,加强学生的勤俭节约行为习惯养成。

同时,教师要重视从思想方面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精神洗涤,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意义的小故事、中华传统文化故事、以及生活周边的小事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二、以赏识教育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行为

赏识教育作为世界六大著名教育方法之一,其源于“爱和鼓励”,赏识教育教育过程中的“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说明了体现了无限的爱与包容。赏识教育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而是大方承认学生之间本就存在的差距,同时包容学生的错误,要求教师从多个角度看待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大胆创造。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给予学生爱和包容。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地方。这句话对于小学生同样适用,每一个孩童来到世界,不是为了接受嘲讽,而是为了迎接世界的美好和别人的赏识。在中小学教育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赏识、鼓励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行创造。教师可以在班级中针对勤俭节约行为的孩子提出表扬、或者设立专门的节约之星等奖励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勤俭节约行为。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贯彻使用赏识教育,给予孩子信任和支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激发孩子的潜能,提高孩子对于世界的认识。

同时,教师要针对生活中没有进行勤俭节约行为的孩子进行批评教育,以对比教育的方式加强学生对勤俭节约行为的认识,促进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进行勤俭节约行为。

三、在学科教育中融入勤俭节约行为理念

学校教育离不开学科教育。学科教师不仅是单科教育,更是迈向了现代教育融合的趋势,发挥了教育对人的思维、世界观、价值观的影响。在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文化意识薄弱,认识水平不高,这也是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勤俭节约行为习惯的原因之一。在实践教育中,教师通过将勤俭节约理念融入学科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形成勤俭节约行为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

例如在语文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下载一些有关勤俭节约的小故事穿插在课堂中,不仅提升了课堂氛围,更是加强了勤俭节约行为教育,有助于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中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心理教育,勤俭节约行为养成也要依赖心理教育,在实践中必然要通过进行心理引导加强学生的行为习惯。中小学可以通过班会、自习的形式促进勤俭节约理念的引导,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四、以家庭教育方式加强勤俭节约习惯引导

中小学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中小学生的行为塑造更是受到了来自家庭与学校的双重影响。在实践中,中小学学生的行为习惯受到家庭影响更大。“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这句话更充分说明了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行为养成的重要影响。家长面对勤俭节约理念的认识以及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

教师在实践中可以家长会的形式要求家长配合教师,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也可在班级群内对家长进行要求,分析溺爱对孩子成长的不良影响,并且说明勤俭节约行为与家长行为的关系,要求家长以自身作则,加强对学生的行为教育。家长要重视孩子的消费心理,并且了解孩子的消费过程,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同时,家长可以针对中小学学生进行理财意识以及理财行为培养,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提升学生的学习认识。

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是发扬与继承我国优良传统文化,更是符合新课改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要求的体现。在实践中,可以通过理论知识引导,正确行为榜样作用培养学生的勤俭节约习惯。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勤俭节约教育活动,如带领学生参加勤俭节约活动等加强对勤俭节约行为习惯的养成。

勤俭节约美德是我国传统美德,是巨大的精神财富,值得我国人民世代承袭。发扬勤俭节约美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家长与教师自身做起,为孩子这张白纸绘制美好底色,树立正确行为示范,促進孩子美德形成。

作者:杨辰耘

第2篇:消费者资源节约行为的影响因素

摘要:运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对消费者资源节约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口统计因素和心理意识因素对资源节约行为都存在显著影响;并且心理意识因素对资源节约行为的影响效应更大,而人口统计因素只有微弱的解释能力。进而对资源节约行为的三个维度(购买行为、使用行为和处理行为)以上结论仍成立。购买行为对购买后的使用行为和处理行为也存在显著影响。普及消费者的资源环境知识、增强消费者对资源环境问题的情感态度、培养消费者对资源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将成为未来政策的重点。

关键词:消费研究;消费引导;消费资源节约;适度消费

文献标志码:A

当前,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浪费问题日趋突出。加强对消费者的引导,促进其转向资源节约行为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主要探索影响消费者资源节约行为的内在因素,并考察哪些因素对资源节约行为更重要(影响更大),以及哪些因素的显著性并不可靠。最后提出若干重要政策启示。

一、文献述评

根据现有的研究文献,消费者资源节约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心理意识因素,另一类是人口统计因素。但不同学者的研究结论却存在较大的差异。

对于心理意识因素,多数研究表明,资源环境态度是影响资源节约行为的主要因素,亲资源环境的态度必然导致相应的亲资源环境行为(Pick-ett等,1995)。然而,也有学者认为,当资源环境态度被定义为一般态度或价值观导向时,资源环境态度同具体资源节约行为之间的关系相对较弱(黎建新,2007)。对此,有学者指出,不应把资源环境态度作为一个整体研究,而需要对资源环境态度进行细分,具体分析态度的各个维度对资源节约行为的影响(Bamberg,2003)。关于资源环境情感,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即资源环境情感和资源节约行为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Chan和Lau,2000)。关于资源环境知识,Synodinos(1990)等研究指出,资源环境知识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然而,也有学者研究认为,资源环境知识对资源节约行为并无显著影响(Pickett等,1995)。Holzer和Schahn(1990)提出,有必要区别“抽象”和“具体”的生态知识,因为只有后者才会对生态意识行为产生显著影响。Roberts(1996)对消费者感知效力进行研究后发现,消费者感知效力和消费者对他人效力的信心对于资源环境态度和个人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影响。关于社会责任意识,Webster(1975)研究指出,主动参加社区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的人很可能响应生态包装产品,前提是这一行为成为公认的规范。对于价值观,现有的研究普遍表明,价值观是资源节约行为的远端决定因素,它通过邻近的变量(如感知行为效力、态度等)发挥作用(Thogersen和Olander,2002)。而且一些学者认为,在具体的行为和事件方面,不是所有的价值观类型都发挥同样的指导和评价作用(黎建新,2007)。

对于人口统计变量,部分研究文献显示,关注资源环境的消费者往往是白种人、年龄较轻、接受过高级教育、收入水平较高、职业阶层较高的人(Pickett等,1995;Singh,2009)。但也有学者指出,上述因素都不能很好地解释资源环境关心程度的差异。虽然不同文献的分析结果不一致,但是多数文献研究揭示,人口统计因素的影响力不能和心理意识因素同日而语(Schwepker和Corn-well,1991;Pickett等。1995)。

从现有的研究文献看:(1)很多学者倾向于从整体上研究一般意义的资源意识行为。其研究变量的内涵较宽泛,不仅包括直接的消费行为,还包括消费者参加环保组织、响应环保投票等间接行为。(2)一些学者在研究消费者资源意识行为时要么仅仅关注购买行为,要么重点针对购买后行为,很少考察购买行为和购买后行为的交互影响。(3)关于消费者资源意识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学者的研究结论也并不完全一致,甚至完全相反。

在中国,也有不少学者或机构对消费者资源意识行为进行过调查研究(黎建新,2007;杨智、邢雪娜,2009)。但总的来说,这方面的研究还很零散,仍旧处于引进和探索的阶段。可见,对于消费者资源意识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效应,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二、数据来源

本研究假设心理意识因素和人口统计因素对资源节约行为存在显著影响。其中,资源节约行为包括购买、使用和处理三个维度。心理意识因素包括资源环境感知、资源环境情感、资源环境知识、社会责任意识、个人消费观念、感知个体效力六个变量。人口统计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家庭人口数、职业、个人收入、家庭人均收入七个变量。我们假设购买行为与购买后使用行为、处理行为是三个有区别的因子维度,以深入考察购买行为、使用行为和处理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假设购买行为对使用行为存在显著影响,购买行为和使用行为对处理行为存在显著影响。

本研究通过对城市消费者进行抽样调查获得第一手数据。为了设计问卷量表,笔者借鉴了国内外很多相关文献,并根据中国的文化背景和本文的研究目的进行了比较与修正。调查在杭州市展开。共获得有效样本1 392份。从有效样本的性别分布看,男性55.2%,女性44.6%;从年龄看,15-24周岁19.5%,25-34周岁31.0%,35-44周岁25.1%,45-54周岁16.2%,55周岁以上8.0%;从学历看,初中及以下13.9%,高中/中专32.8%,大专25.5%,本科23.6%,研究生及以上2.6%;从家庭人口看,1人占1.3%,2人占6.4%,3人占44.2%,4人占27.8%,5人以上占17.4%;从职业看,制造、运输工人、手艺人和相关人员9.2%,服务业员工、商业人员、销售人员26.1%,政府或企事业单位职员、管理者19.3%,各类专业技术、教育科研人员16.4%,个体经营者、老板、工商户等8.8%,其他职业20.3%;从个人月收入看,800元以下2.6%,801-1600元20.2%,1601-2400元18.2%。2401-3200元25.0%,3201-4000元14.6%,4001元以上11.8%。从家庭人均月收入看,低收入家庭(人均月收入600元左右)7.6%,中低收入家庭(800元左右)12.5%,中等收入家庭(1200元左右)19.0%,中高收入家庭(2000元左右)33.8%,高收入家庭(2500元以上)12.9%。本研究使用SPSSl1.5软件进行分析。

三、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取多元逐步回归筛选自变量,以剔

除对因变量不显著的自变量。先从整体上考察资源节约行为的影响因素。由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人口统计因素和心理意识因素对资源节约行为都有显著影响。且仅仅考虑人口统计因素时,性别、年龄、个人月收入对资源节约行为有显著影响;仅仅考虑心理意识因素时,资源环境感知、资源环境情感、资源环境知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对资源节约行为有显著影响;同时考虑心理意识和人口统计因素时,资源环境感知、资源环境情感、资源环境知识、社会责任意识和性别、年龄对资源节约行为有显著影响。进一步分析,仅仅考虑人口统计因素时,调整的R2,最小,仅为O.021;仅仅考虑心理意识因素时,调整的R2为0.372;同时考虑心理意识和人口统计因素时,调整的R2进一步提高为0.405。可见,人口统计因素对资源节约行为只有微弱的解释能力,心理意识因素对资源节约行为的影响效应更大。

下面分别考察购买行为、使用行为和处理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分析结果看,所有模型都在统计上显著。这表明人口统计因素和心理意识因素都对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购买、使用、处理行为有显著影响。与上面的结果类似,相对于人口统计因素来说,心理意识因素的影响效应更大。具体来说,资源环境情感、资源环境知识、社会责任意识、个人消费观念、年龄五个变量对购买行为有显著影响。其中,资源环境情感的影响效应最大。对于使用行为来说,资源环境情感、资源环境知识、社会责任意识、个人消费观念、购买行为、年龄、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八个变量对使用行为有显著影响。其中,购买行为的影响效应最大。对于处理行为来说,资源环境感知、感知个体效力、社会责任意识、购买行为、使用行为、性别六个变量对处理行为有显著影响。其中,使用行为的影响效应最大。

需指出的是,对于资源节约行为的三因子维度来说,购买行为没有前置行为变量,使用行为和处理行为都有前置行为变量。影响使用行为的前置行为变量为购买行为,影响处理行为的前置行为变量为购买行为、使用行为。这一结果也证实了本研究提出的假设,即个体某一方面的特定行为还受到其相关方面特定行为的影响。具体来说,在购买过程中注重资源节约行为的消费者也会倾向于在使用、处理过程中注重资源节约行为。笔者以为,消费者购买时倾向于资源节约行为,这主要出于其内在的利他动机,而不是个人利益动机。由此,他们在购买后的使用、处理过程中也会出于这种利他动机而倾向于资源节约行为。但相反的路径却不能如此类推。

四、结论和建议

研究表明,人口统计因素和心理意识因素对资源节约行为都存在显著影响,且心理意识因素对资源节约行为的影响效应更大。具体来说:(1)消费者对资源环境问题的情感态度越强烈。越倾向于注重资源节约行为。当消费者对社会资源环境问题有了强烈的感情,势必会转化成保护资源环境的实际行为。(2)消费者的资源环境知识越丰富,资源节约行为倾向也越明显。可见,一些消费者不注重资源节约行为,这很可能因为他们缺少必要的资源环境知识。(3)消费者社会责任意识的差异,决定了他们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行为的差异。由此,通过增加消费者对资源环境问题的责任意识,这有利于促进消费者实行资源节约行为。(4)年龄较大的消费者相对更注重资源节约行为。此外,资源环境感知和性别对资源节约行为有一定影响,购买行为对购买后的使用行为和处理行为也存在显著影响(限于篇幅不再详述)。本文的实证研究对相关公共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具体地说,相关机构引导消费者转向资源节约行为可以遵循以下几条路径:

1.增强消费者对资源环境问题的情感态度。传统上,我们往往试图片面提高消费者对资源环境问题的认知或意识。这种填鸭式的认知或意识教育实际上存在相当大的缺陷。事实上,通过情感沟通提高消费者的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人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产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形成“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荣以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为耻”的健康个性与人格特征,这样才能更有效、更持久地引导消费者转向资源节约行为。

2.普及消费者的资源环境知识。调查表明,很多消费者还缺乏相应的资源环境知识,这制约了他们采取合宜的资源节约行为。因此,相关机构要运用各种载体(电视、报纸、广播、网络、户外媒体等),采取多种形式(如主题教育、知识竞赛、参观访问、课堂教育、社区咨询等)向消费者进行多方面的资源环境知识教育。

3.培养消费者对资源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长期以来,很多消费者倾向将资源环境保护视为政府的责任。不少消费者认为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是别人引起的问题,似乎自身总是没有责任。由此,相关机构应组织形式多样的传播沟通活动,使每个消费者明确意识到自己对社会资源环境问题的责任,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个人使命感。

4.政府相关部门在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行为模式时,应按照人口变量对消费者进行细分,并选择针对性的目标市场优先实施,这有助于降低政策实施的成本,提高政策实施的收益。因此,政策制定者应特别重视大学生和少年儿童这些年轻消费者群体。通过对年轻消费者的教育引导,从而逐步提高全社会的资源环境意识。

作者:王建明 郑冉冉

第3篇:食物节约立法中违法行为的类型探讨

摘要:科学划定食物浪费违法行为的类型,是食物节约立法的重中之重。划分食物浪费违法行为的类型,行为主体、行为模式和主观过错是三个核心的考量因素。从行为主体的视角,可以划分为消费者浪费食物的行为、餐饮经营者或者食堂管理者浪费食物的行为、超市经营者浪费食物的行为、食品生产者浪费食物的行为、食品运输者浪费食物的行为和其他需要法律规制的食物浪费行为;从行为模式的视角,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境划分为公共场合的浪费行为与私人场合的浪费行为,偶尔浪费的行为和多次浪费的行为,独自实施浪费的行为和组织他人群体实施浪费的行为;从主观过错的视角,可以划分为故意浪费食物的行为和过失浪费食物的行为。并非所有浪费食物的行为都应当纳入法律的调整范围,立法应当针对不同类型食物浪费的行为,合理确定认定违法行为的标准。

关键词:食物节约;违法行为;类型划分;违法性标准

食物是对人类生存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资源。人类如果缺乏食物,将会面临重大的生存危机。根据2020年7月14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显示,2019年全球饥饿人口高达6.9亿,其中亚洲占比最多,为3.81亿。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饥饿人口预计增长1.3亿,达到8.2亿[1]。在我国,有6亿人口平均月收入为1 000元,广大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居民收入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基本民生保障有待加强[2]。从上述数据中不难发现,国内外都有大量民众面临食物供应保障不理想的状况。即便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物质经济条件已经得到极大改善,也绝不可以忽视食物浪费带来的危害,更不能漠视粮食安全问题,“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甚至国际社会的稳定与发展”[3]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要求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4]。全国人大法工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成立工作专班,正式启动推进制止食物浪费的专项立法工作。

2021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以下简称《反食品浪费法》正式颁布施行,这对于防止食品浪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食物节约和高效利用意义重大。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反食品浪费法》,需要将该法的原则性条款进一步细化为可操作的具体法律规则,并由国务院适时出台《反食品浪费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在规则细化的过程中,合理界定食物浪费《反食品浪费法》主要规制的是食品浪费行为,为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本文认为有必要将反食品浪费拓展到反食物浪费,包括未经加工的天然食物也应当在食物节约立法中得到重视。的违法是一个关键环节。

一、在食物节约立法中界定违法行为类型的缘由

食物浪费行为对国计民生和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2018年发布的《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仅2015年,在我国城市餐饮业中的餐桌食物浪费量高达1 700万~1 800万吨,足以提供3 000万~5 000万人1年的伙食。更加令人担忧的是,如此惊人的浪费量还只是在“城市餐饮”这一个环节发生的[5]。当前,食物浪费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全球每年约1/3的粮食被浪费,经济损失近1万亿美元[6]。“消费”在外观上往往表现为个人行为,属于个人行为自由的范畴,是二战以来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因此,即便是出现了类似食物浪费这样的不当消费行为,其对于国计民生造成的负面影响或者是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的破坏往往被漠视。由于为了经济增长而不断刺激消费,不可避免地消耗大量资源,制造大量废物,消费问题已经成为环境危机的核心问题。以浪费食物为代表的不当消费行为更是成为导致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危机之根本性、深层性的原因[7]。每年因为食物浪费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8]。因此,加强食物节约立法,遏制食物浪费,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其中,科学合理地界定食物浪费违法行为的类型,既是食物节约立法的关键问题,也是食物节约立法的难点问题。

反对食物浪费,促进食物节约,是贯彻落实宪法和法律的内在要求。我国《宪法》第14条第二款规定:“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我国《民法典》第9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此外,我国《环境保护法》《循环经济促进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之中亦有呼应《宪法》第14条第二款精神的条款。尽管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有不少关于节约粮食的倡导性规定,但现行规定尚未明确规定浪费食物违法行为的具体类型,缺乏系统性和可执行性,难以对具体的食物浪费违法行为进行有针对性地惩戒[9]。正如全国人大代表李秀香教授所言,造成餐饮浪费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约束和惩戒机制的不足[10]。因此,只有明确规定食物浪费违法行为的类型,才能有效区分食物浪费违法行为与违反社会公德的食物浪费行为,从而实现对食物浪费违法行为的有效规制。

立法明确规定食物浪费违法行为的类型,不但可行而且必要。第一,有利于政府相关行政职能部门有效开展食物浪费行政执法工作。行政职权的行使应当有法律依据,行政行为均以行政职权为基础,无职权便无行政[11]。只有在立法中明确规定食物浪费的违法行为类型,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针对食物浪费行为的执法才具有合法性。第二,有利于相关主体预测自身行为的后果。食物浪费行为的主体,可能是普通消费者、餐饮单位、食品生产者、食品运输者、食品加工者、超市经营者等等。对食物浪费违法行为具体类型进行规定,可以使这些主体清楚认识到哪些浪费食物的行为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第三,有利于指引公众养成食物节约的好习惯。法律对于人们的行为具有指引作用,规定食物浪费违法行为的具体类型,可以指引公众反对食物浪费,养成食物节约的习惯。第四,有利于加强食物节约的宣传教育。将食物浪费违法行为的具体类型写入法条,有利于提升法治宣传的针对性,通过宣传和普及食物浪费违法行为的表现形式,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节约食物的良好氛围。第五,有利于进一步明确浪费食物的法律责任。规定食物浪费违法行为的具体类型是科學设置浪费食物法律责任的重要前提,违法行为的类型明确之后,相关的法律责任就可以进一步得以确立,这无疑可以大大提升食物节约法律规则的震慑力。

二、食物浪费违法行为类型划分的标准探讨

本文所探讨的食物浪费行为,限定在行政违法行为的范畴。一般来说,构成行政违法行为的要件是行为人有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行为人的行为具备社会危害性,且具有主观过错[12]。食物浪费违法行为的危害性需要从具体的行为模式上进行考察,不同的行为模式,其社会危害性并不相同。因此,有必要从行为主体、行为模式和主观过错三个视角探讨食物浪费违法行为的划分标准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法学专委会于2020年8月30日召开了“食物节约立法研讨会”,笔者应邀就制止餐饮浪费违法行为的立法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相关观点详见《自然资源学报》2020年第12期的专家笔谈文章《科学立法制止餐饮浪费的若干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食物浪费违法行为的法律规制,并对食物浪费违法行为类型划分的标准展开细化研讨。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讨论的“食物浪费违法行为”,并不局限于“餐饮浪费行为”。。

(一)行为主体的视角

食物浪费违法行为可能发生在食物生产、仓储、运输、消费等各个环节,因此构成食物浪费违法行为的主体类型较为广泛。普通民众、餐饮经营者、食堂管理者、超市经营者、食物运输者、食品加工者等均有可能从事食物浪费违法行为。

普通民众作为一般消费者,浪费食物的行为往往发生在外出就餐的过程当中,尤其是在宴请聚会当中,剩饭剩菜过多以及就餐结束后不打包的现象较为常见[13]。当然,在外出就餐之外的其他消费环节,普通民众也有可能出现食物浪费的违法行为。比如,超市大促销,普通民众超过自身需求量而大量购买食物,没能在保质期内食用完毕只能丢弃,这同样造成了浪费。此外,对于消费者在就餐过程中出现的铺张浪费现象,经营者(包括餐饮和超市)如果没有进行提醒,听之任之甚至推波助澜的话,也应当对食物浪费负责,同样可能构成食物浪费的违法行为。经营者除了应当在未尽到自身义务的情况下对消费者的食物浪费违法行为负责之外,自身也有可能直接从事食物浪费违法行为。比如,超市随意丢弃过期或者即将过期的食品造成浪费的情形。

食堂管理者是一类特殊的主体,食堂一般是满足本单位成员的就餐需求,相较于餐饮经营者,其食品价格更为低廉,供给更为充足,如果不对用餐者加以有效的行为规制,容易产生大量食物浪费。

食物的运输者和仓储管理者,同样具备成为食物浪费违法行为主体的可能性。运输过程当中可能因各种情形造成食物浪费,绕远运输而不是选择就近到达目的地就是一种典型的情形。比如,运输者仅考虑自身的收益最大化,在运输内蒙古的土豆时,不选择最近的路线运抵湖南而是先到江苏载上其他货物再绕道到湖南,从而导致食物因运输时间过长而变质。在这一过程中,绕远运输在使运输者取得最大收益的同时,也拉长了运输周期,使得食品腐败变质的几率增加。另外,运输过程中因为冷藏和包装技术的落后也会导致浪费。冷藏或者包装技术不到位,可能使食物在运输过程中就发生质量下降甚至达到完全无法食用的程度。

物流的运营者同样可能存在浪费食物的行为。我国目前农产品运输和交易过程中存在着为数不少的中间商,而且这些中间商并不集中,往往部分农产品在各个中间商转运的过程中发生了浪费[14]。在运输仓储环节,食物浪费违法行为的主体包括农户、运输者(货运公司、个体货车司机、搬运工、快递公司等)、销售者等。除了运输、仓储、消费之外,食物浪费现象在食物加工环节同样十分严重。原农业部201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为加工过度损失的粮食数量在150亿斤以上[15]。可见,食品生产(加工)者也可能成为食物浪费违法行为的主体。

(二)行为模式的视角

浪费食物的行为模式在场合、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等方面各有不同,不是所有食物浪费行为都具备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危害性,不应将所有食物浪费行为均列为违法行为。一般来说,判断一个行为是否具备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危害性,需要考量的因素有:第一,行为的情节。其应当予以考量的情节有行为的次数、频率以及场合;第二,行为产生的后果。行为人实施行政违法行为之后对法律所保护利益造成的损害状况,具体包括人身和财产损失等[16]。在对食物浪费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进行评判的时候,应当将食物浪费的次数、频率、场合以及后果综合考量后作出判断。具体来说,浪费食物的行为有的发生在公共场合,有的发生在私人场合。私人场合,比如在家庭用餐当中发生的食物浪费,数量一般不大,影响范围也十分有限,一般来说不宜认定为违法行为。发生在公共场合(比如商场、超市、酒家餐馆等)的食物浪费行为,因浪费数量较大且影响面较为广泛,应当视情节轻重进一步确认是否可以认定为违法行为。从发生频率看,偶尔浪费者有之,屡教不改者有之。偶尔浪费者除非一次浪费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否则不宜认定为食物浪费违法行为。屡教不改者即便单次浪费数量有限,但经年累月数量就相当可观,宜认定为食物浪费违法行为。从影响范围来看,可以分为自己个体实施食物浪费的行为和组织他人共同实施食物浪费的行为。个体实施浪费行为如果数量不大、频率不高,不宜认定为食物浪费违法行为。组织他人共同实施食物浪费,影响范围广泛且破坏社会风气,宜认定为食物浪费违法行为。

(三)主观过错的视角

是否将主观过错作为判断一行为是否为行政违法行为的标准,学术界存在一定的争议。一般认为,行为的违法性、造成一定的损害后果、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和行为人的主观过错是一个违法行為承担行政责任的四大要件。如果行为人主观上不存在过错,即便客观上实施了违反行政法律秩序的行为,也欠缺给予行政处罚的主观要件[17]。 因此,在判断行为人浪费食物的行为是否属于食物浪费违法行为时,必须考虑行为人是否具有主观过错,即行为人实施行为时是否具备故意和过失的心理态度[18]。所谓的故意是指行为人对于浪费食物的结果持希望或者放任的态度,过失指的是行为人应当预见浪费食物的后果却因为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而没有预见。比如,宴请宾客时没有根据人数情况适当安排用餐而导致大量食物被浪费,宜认定为过失浪费食物的违法行为。如果行为人在主观上不具有故意和过失,即便客观上实施了浪费食物的行为,也不宜认定为食物浪费违法行为。

三、食物浪费违法行为类型划分的立法路线图

(一)食物浪费违法行为类型划分的指导思想

一是要坚持资源节约的理念。我国历来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早在2005年,党中央就提出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此后,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的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尽管如此,我国的单位GDP能耗、资源消耗量、水资源产出率等指标依然有较大的改善空间[19]。党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完整的、系统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就是要从生产到生活各个方面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0]。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倘若对资源取之无度,就无法与自然和谐相处。食物的浪费本质上来说就是资源的浪费,这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背道而驰。食物节约立法应当按照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总体要求,将资源节约作为立法理念并一以贯之。二是要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21]。贯彻绿色发展的理念,要求食物节约立法要与自然资源用途管制制度有效衔接起来。绿色发展理念要求处理好生产、生活、生态三者之间的关系,应当把自然资源用途管制制度作为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制度,在食物节约立法中加以重点考量[22]。三是要坚持资源社会性的立法理念。资源的利用应当以增进社会福利为目的,任何社会成员都有节约以及合理利用资源的义务,不具有浪费资源的权利[23]。在众多人口面临温饱问题的情况下,食物节约立法应当强调资源的社会性,反对铺张浪费,坚持节俭以及合理消费食物,着力保障尽可能多的人能够吃上营养安全的食物。

(二)食物浪费违法行为类型划分的基本原则

一是要界定公共利益领域与私人领域的食物浪费违法行为。食物节约立法以保护食品公共安全为出发点,应当着重调整公共领域的食物浪费行为,明文规定法律干预的公共利益领域,不得对私人领域的饮食行为规定不当干预措施[24]。二是要注重法律规则的可执行性。可执行性是立法质量重要的衡量标准。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强调的那样,要“保证通过的法律法规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既能有效解决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又易于操作,最大限度降低守法成本和执法成本”[25]。法律规范要具备可执行性,在立法时就必须广泛凝聚和体现社会共识,应当以“最低限度”原则配置权利义务,法律规则的语言表述要规范、简明、具体,法律条文的篇章结构和排列顺序要合乎逻辑,法律体系内部要自洽协调[26]。与此同时,食物节约立法应当建立有效的执法机制,将食物浪费执法作为自然资源浪费执法的类型之一,并逐步纳入自然资源领域的生态综合执法范围。自然资源领域的综合执法改革是生态综合执法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27] 。三是要坚持列举式与概括式条款相结合。对于行政机关而言,法无授权不可为,依照《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等法律的规定,何种食物浪费行为应当被视为违法行为并接受行政法律规制,应当由法律和行政法规进行明确规定,列明食物浪费违法行为的类型。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危害社会的行为类型出现在所难免,此时就需要行政机关发挥其积极性与主动性监视潜在威胁,预防损害发生[28]。当出现了新型的食物浪费行为,食物节约立法应当考虑到法律的滞后性,为行政机关规制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型食物浪费行为提供法律依据。因此,食物节约立法应当规定兜底性的条款,规定立法中未明确规定的食物浪费违法行为类型,只要其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且符合认定为食物浪费违法行为的基本条件,就可以追究行为人的违法责任。

(三)食物浪费违法行为类型划分的立法建议

食物浪费违法行为的主体包括但不限于消费者、餐饮经营者、超市经营者、食品生产(加工)者、食品运输者。每类主体都有可能从事食物浪费违法行为,在违法性的判断上应当把行为主体、行为模式和主观过错这三个因素有机统一起来综合考量,注重行为主体、行为模式、主观过错之间的逻辑联系。一般公众的违法行为类型划分分析详见图1。

图1 食物浪费认定的分析过程

如图1所示,对食物浪费违法行为的认定一般可遵循“行为主体适格—行为模式吻合—主观过错吻合”的逻辑进路。具体而言,认定食物浪费违法行为首先应当从行为主体适格的角度出发,只有行为主体适合承担食物浪费违法责任,才能根据行为模式的具体情形进行后续的违法性判断。在主观过错的认定上,原则上故意浪费食物都应当认定为食物浪费违法行为,但是如果是在私密场合或者是偶尔浪费食物,一般情况下社会危害性显著轻微,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没有必要认定为违法行为。如果是过失浪费食物的,除非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比如浪费了大量的食物,否则,由于缺乏需要法律规制的社会危害性,也没有必要认定为违法行为[29]。在食物浪费行为中没有过错的,依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应当一律认定为不属于食物浪费违法行为。过失浪费食物的,因为主观恶性较弱,仅在造成一定后果的时候才应当认定为违法行为。但是,如果过失为之的本身就是社会危害性显著轻微的行为(比如个人浪费食物、在私密场合或者是偶尔浪费食物),即便有一定后果也无必要视作违法行为处理。具体到各主体的各类型行为当中,关键点在于认定社会危害性的大小与行为人的过错程度。

1.一般公众(消费者)的食物浪费违法行为

一般公众的食物浪费违法行为包括个人浪费食物的行为和组织他人共同浪费食物的行为。典型的违法情形举例如下:(1)在公共场合随意丢弃食物的行为。公共场合不允许随地扔垃圾是社会共识,行为人随意丢弃食物具有主观故意,既浪费粮食又破坏环境,具备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宜认定为食物浪费违法行为。(2)将食物用于游戏等非食用用途的行为。食物不应当用于游戏、投射等非食用用途,故意将食物用于非食用用途导致食物浪费达到一定数量的,具备浪费食物的主观恶意,也在客观上浪费了食物并助长了奢靡浪费的风气,宜认定为食物浪费违法行为。(3)恶意囤积食物导致食物过期的行为。食物的保质期和人们自身消耗食物的能力都是确定的,远超自身需求购买并囤积食物导致大量食物过期浪费的,宜认定为食物浪费违法行为。(4)出外就餐时点餐量远超食用量且不愿打包或者随意丢弃食物的,宜认定为食物浪费违法行为[30]。当然,这里还是需要区分过失和故意。比如,三五人用餐,要求餐饮业者安排十人大宴属于主观故意,但是如果是因为没有确认宾客的忌口导致食物浪费的,宜认定为过失。

2.餐饮经营者或者食堂管理者

的食物浪费违法行为

餐饮经营者、食堂管理者的食物浪费违法行为主要表现为未采取措施防止或者减少食物浪费,有些情况下餐饮经营者或者食堂管理者的不作为甚至会助长食物浪费行为。典型的违法情形举例如下:(1)举办有奖竞吃活动,如在限定时间内吃完一定数量食物的消费者可以获得免单。这种鼓励消费者超量食用食物的营销手段实际上造成了食物的大量浪费,也破壞了勤俭节约的社会风气,宜认定为故意浪费食物的违法行为。

(2)餐饮经营者为了促销,推出消费满额度赠送礼品的活动,此种行为明知消费者可能浪费食物,却对过度消费持希望、放任的态度甚至推波助澜,宜认定为故意浪费食物的违法行为。(3)无限量提供某项食品的行为。比如,某些餐饮业者或者食堂管理者提供无限量自助取餐活动(米饭、水果、饮料等无限量供应)。无限量供应本身是一个中性行为,因为这种行为鼓励消费者按需取餐,但是如果无限量供应的同时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引导或者是采取实质上反对浪费的措施,那么,就有可能构成过失浪费食物的违法行为。

当然,如果餐饮经营者在推行某项食品无限量供应的同时,在醒目位置张贴按需取餐、节约粮食等标语之后,个别消费者仍然故意超量取餐浪费食物的,则可以赋予餐饮经营者采取措施加以制止的权利。比如,餐饮经营者可以对故意浪费的消费者加以劝告,并收取过度取餐的合理费用。这一做法已经在我国部分地区获得了法规授权,比如,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于2020年9月25日通过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就授权提供自助餐的餐饮经营者,在对顾客进行了必要的提示后,对剩餐超过合理限度的消费者可以收取费用[31]。

《反食品浪费法》第7条规定餐饮经营者可以在明示收费标准的前提下,对造成明显浪费的消费者收取处理厨余垃圾的费用。在制定《实施条例》时可将《反食品浪费法》第7条的相关规定进一步具体化,使之更具可操作性。当然,餐饮经营者如果听之任之,则在认定用餐者浪费粮食行为是违法行为的同时,宜认定餐饮经营者或者食堂管理者

的行为也构成食物浪费违法行为。

3.超市经营者的食物浪费违法行为

超市经营者常见的食物浪费违法行为既有自己从事食物浪费的违法行为,也有组织他人浪费食物的违法行为。典型的违法情形举例如下:(1)随意丢弃过期或者即将过期食品的行为。过期或者即将过期的食品,有严格的处置方法,超市应当依法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超市因不采取有效措施而导致大量食物浪费的,宜认定为故意浪费食物的违法行为。比如,法国2016年出台了《反食物浪费法》,规定禁止超市扔掉或销毁未售出的食物。假如超市食物有剩余,须将其捐赠给慈善机构[32]。(2)恶意采取饥饿销售刺激食物消费的行为。比如,人为制造某种紧俏食品断货的现象,抬高价格之后再大量放出货源引诱消费者大量购买。此种情形之下,超市经营者对于消费者大量甚至是超量购买完全是积极追求的态度,极易诱导消费者超量囤积食物从而导致浪费。因此,超市经营者的行为应当认定为故意浪费食物的违法行为。(3)倡导无节制消费的宣传行为。比如,打出“买买买使人快乐”等鼓吹超量购买食物的宣传标语。无节制消费的宣传鼓动容易导致食物浪费成为一种不良社会风气,超市经营者通过宣传鼓动公众从事无节制食品消费的行为,宜认定为故意浪费食物的违法行为。

4.食品生产(加工)者的食物浪费违法行为

食品生产(加工)者是食品生产的重要主体,是食物节约立法应当着重规制的主体之一。典型的违法情形举例如下:(1)无节制生产导致供大于求的行为。比如,无节制生产某种食品导致供大于求,引发大量食物过期、腐坏的情形。(2)保质期偏短却大量生产的行为。比如,蛋糕、水果沙拉这些保质期较短的食品,除非需求量特别集中,否则一旦大量生产,就会导致大量浪费。(3)储藏条件简陋导致食物发霉变质的行为。食品存放地点应当符合食品保存的条件,不能有漏水渗水现象,存放肉制品的仓库要保持恒定的低温等。如果不具备食物保存的基本条件而大量生产食品的,宜认定为食物浪费违法行为。在这种情形之下,行为人既可能是过失,也可能是故意。比如,因为停电未及时发现导致冷库里的鲜活食物变质的,宜认定为过失;不安装合格的保质设备并对食物浪费持一种放任的态度,这种情况应当认定为故意浪费食物的违法行为。(4)过度加工导致食物浪费的行为。过度加工是由于加工者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导致,其对于浪费食物的结果持放任的态度,应当认定为故意浪费食物的违法行为。

5.食品运输者的食物浪费违法行为

食品运输环节也可能产生大量的食物浪费,立法应当重视对食品运输者的食物浪费行为加以规制。典型的违法情形举例如下:(1)没有采取必要的保质措施导致食物变质的行为。比如,运送水果或者蔬菜的货车没有配备冷链、冷链不达标或者是冷链系统中途出现故障未及时发现导致水果蔬菜变质。没有配备冷链、冷链不达标就是放任食物浪费,应当认定为故意违法。冷链系统出现故障未及时发现导致食物浪费则是属于过失违法。(2)保全措施不到位导致不必要的运输损耗的行为。比如,运送成箱饼干的时候没有固定好,在货车急转弯时,成箱的饼干从车上被甩出导致浪费。此类行为一般来说是由于行为人疏忽大意所致,属于过失,只有造成严重的食物浪费或者屡错不改,才能认定为食物浪费违法行为。(3)因为绕远运输导致的浪费。绕远运输加长了食物运抵目的地的时间,自然也就增加了食物因为变质而被浪费的风险。绕远运输是为了避免空车返回故意绕路,放任食物变质风险增大,可以作为食物浪费的违法行为类型之一加以规制,但应当视情节轻重以及造成食物变质的严重程度来认定是否需要追究行政法律责任。

6.其他需要法律规制的食物浪费违法行为

浪费食物的主体及其行为表现形式远远不止前文所述,立法应当对食物浪费违法行为的类型进行兜底性的规定。只要是社会危害性较大且存在主观恶意的食物浪费行为,应当视情节轻重纳入食物节约立法进行规制。实践中,需要立法规制的典型情形举例如下:(1)举办大胃王娱乐节目的行为。各大视频网站和直播平台都有大胃王节目,但其实那些播主并不能吃下那么多食物,很多食物都被浪费,而且这些节目会引起人们的模仿,导致更多的浪费[33]。大胃王节目公然宣扬过量进食并以此博取关注度牟利,可以视为一种故意组织他人浪费食物的违法行为。(2)百家宴、千家宴、万家宴等超大规模聚餐活动中的食物浪费。百家宴、千家宴、万家宴,是指居住在一个社区或者小区的所有居民每家每户做几道菜肴,在居住地的空旷地带聚餐,一同庆祝节日的活动。这样的聚餐活动,参与人员众多,食物数量非常可观,如果控制不好,浪费数量将相当惊人。超大规模聚餐活动产生的食物浪费可能是故意违法,也有可能过失违法,还有可能是意外事件。如果组织者事先没有做预案预防食物浪费,可以认为对食物浪费持放任的态度,那毫无疑问是故意违法。如果做了预案因为执行不到位导致浪费,应当认定为过失违法。如果是遭遇了不可抗力导致浪费,则不宜一刀切地认定为食物浪费违法行为。比如,在空旷场地举办聚餐突降暴雨导致食物浪费的,不宜认定为食物浪费违法行为。(3)食品流通环节导致的食物浪费行为。食品流通环节有很多中间商且分布稀疏,这就使食品常常需要在多个地方进行转运,加大了食品尤其是生鲜食品因为腐败变质浪费的可能性。中间商如果没有妥善保存和运输食物,很有可能导致食物的变质或者出现不必要的耗损。此时,可根据中间商的行为所造成的社会危害性和主观过错程度,综合判断是否构成食物浪费违法行为。如果中间商按照运输合同约定及时转运货物,并善尽保存义务,其自身没有浪费食物的行为,且不存在主观过错的,不宜认定为食物浪费违法行为。为尽量减少物流环节造成的食物浪费,食物节约立法应当推动政府加强食品流通环节的综合治理,明确政府在食物流转环节的监管责任,尽量降低食品因流通环节过多而导致浪费的可能性。

四、余论

对食物浪费违法行为进行类型划分,是食物节约立法中的一个环节,但绝不代表食物节约立法的大功告成。尽管《反食品浪费法》已经规定了警告、罚款、停业整顿等处罚措施,但距离全面且有效规制食物浪费违法行为尚有一定的差距。立法要起到预防和惩治食物浪费违法行为的作用,应当在对违法行为类型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食物浪费违法行为的惩戒机制,明确规定每一种违法行为类型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为食物节约立法装上牙齿[34]。这就需要科学确定每一种类型的食物浪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做到过罚相当。食物浪费违法行为的类型多样,不可能每种类型的违法行为惩戒力度都完全相同,即便是同种类型的违法行为,也需要在考虑社会危害性大小的基础上设置不同层级的惩戒措施。

对食物浪费违法行为进行惩戒,并不是单纯为了惩戒而惩戒,而是要使行为人意识到自己违法行为的错误性,并给其他社会成员以教育和指引,以达到预防食物浪费违法行为的目的。因此,在设计食物浪费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时,要充分考虑到教育和惩戒相结合,在惩戒行为人的同时教育行为人和其他社会成员。为实现行政目的,行政活动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多样化,不只限于行政行为[35]。因此,除了《行政处罚法》设置的警告、罚款、拘留、没收、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执照等行政处罚外,还可以设置非行政处罚的惩戒措施。对于情节较为轻微的违法行为,不宜采用行政处罚的方式加以惩戒的,给予口头告诫并劝导其去社区或者学校进行食物节约宣传即可。对于情节较重的违法行为,比如,消费者外出就餐过度消费且随意丢弃食物的,除了给予警告、罚款之外,同时可以要求行为人进行一定时长的食物节约宣传。对于更加严重的违法行为,比如,超市长期随意丢弃即将过期的食物导致大量浪费的,对责任人可以予以行政拘留的处罚,或者强制要求违法行为人进行食物节约宣传并用食物节约宣传的时长折抵拘留的期限。此外,可以考虑设置食物浪费违法黑名单制度,建立健全“黑名单+直接惩戒型”“黑名单+间接惩戒型”“黑名单+联合惩戒型”等惩戒机制[36],并将其纳入个人信用记录,从个人征信的视角对食物浪费违法行为加强制约。对于超市经营者、餐饮经营者、食品生产(加工)者、网络直播(视频)平台等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违法主体,立法可以考虑适当提高这些主体的违法成本,设置惩罚性赔偿机制,并设置最低罚款数额,以充分发挥惩戒机制的震慑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网.联合国报告:预计2020年底新增饥饿人数超过1.3亿人[EB/OL].(2020-07-14)[2020-09-20].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2186106188476665&wfr=spider&for=pc.

[2]光明网.“6亿人月入千元”,保民生任重道远[EB/OL].(2020-05-30)[2020-09-20]. http://guancha.gmw.cn/2020-05/29/content_33872530.htm.

[3]张炳生,乔宜梦.论粮农植物遗传资源保护困境与出路[J].法治研究,2020(3):97-105.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习近平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EB/OL].(2020-08-11) [2020-09-20]. http://www.gov.cn/xinwen/2020-08/11/content_5534026.htm?gxj.

[5]杜铭.《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发布:食物浪费严重危害自然资源[N].经济日报,2018-04-09(14).

[6]安德魯·斯蒂尔.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意义重大[N].人民日报,2020-08-27(03).

[7]秦鹏.生态消费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6-8.

[8]安德鲁·斯蒂尔.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意义重大[N].人民日报,2020-08-27(03).

[9]成升魁,黄锡生,胡德胜,等.科学立法制止餐饮浪费的若干问题:“食物节约立法”专家笔谈[J].自然资源学报,2020(12):2821-2830.

[10]蒲晓磊.如何以法律手段约束餐饮浪费[N].法治日报,2020-08-25(06).

[11]杨建顺.行政法总论 [M].第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25.

[12]姜明安.行政违法行为与行政处罚[J].中国法学,1992(6):42-43.

[13]张盼盼,王灵恩,白军飞,等.旅游城市餐饮消费者浪费食物行为研究[J].资源科学,2018(6):1192.

[14]宝斯琴塔娜.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浪费分析与精益化发展思路[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7(2):38-39.

[15]宋晓东,周楠,王建,等.加工过度,100斤稻有的只出30多斤精米[N].新华每日电讯,2020-08-28(05).

[16]章剑生.现代行政法专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227-235.

[17]张青波.论应受行政处罚行为的主观要素[J].法学,2020(10):82-92.

[18]江必新.论应受行政处罚行为的构成要件[J].法律适用,1996(6):3-6.

[19]姜大明.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N].人民日报,2015-12-08(07).

[20]黄茂兴,叶琪.生态文明制度创新与美丽中国的福建实践[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23-30.

[21]习近平.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J].求是,2019(10):4-16.

[22]施志源.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的自然资源用途管制制度建设[J].中国软科学,2020(3):1-9.

[23]黄锡生,峥嵘.论资源社会性理念及其立法实现[J].法学评论,2011(3):87-93.

[24]李蕊.规制食品浪费的法治进路[J].人民论坛,2021(4):92-94.

[25]中国政府网.第十九次全国地方立法研讨会16日在西安召开[EB/OL].(2013-11-16) [2020-09-28].http://www.gov.cn/jrzg/2013-11/16/content_2528791.htm.

[26]武志.法律规范可执行性的理论诠释和实现路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22-27.

[27]施志源.自然资源领域生态综合执法的改革路径及其制度完善[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0(3):88-96.

[28]熊樟林.行政处罚种类的多元化及其防控:兼论我国《行政处罚法》第8条的修改方案[J].政治与法律,2020(3):77-93.

[29]周海源.危害性评价应纳入行政处罚制度的基本范畴[J].法学,2020(6):63-75.

[30]薛姣.域外制止餐饮浪费的法律及特点[N].人民法院报,2020-08-28(08).

[31]王传国.以更大力度推进两个“关键小事”:聚焦《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再修改[J].北京人大,2020(10):21-22.

[32]冯添.立法,迈出制止餐饮浪费的关键一步[J].中国人大,2020(18):29-30.

[33]央视新闻客户端.假吃+催吐 伤身又浪费的大胃王吃播之路[EB/OL].(2020-08-30) [2020-09-30].http://www.ce.cn/xwzx/shgj/gdxw/202008/30/t20200830_35631458.shtml.

[34]曹晓昌,张盼盼,刘晓洁,等.事件性消费的食物浪费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婚宴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20(9):1565-1575.

[35]杨建顺.行政规制与权利保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18.

[36]白云锋.论行政黑名单制度的法律属性及其可诉性:基于规范结构的实证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50.1023.C.20200615.0932.002.html.

Discussion on the types of illegal acts in food conservation legislation

SHI Zhiyuana, JI Shengjub

(a. Law School; b. School of Marxism,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117, P. R. China)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ask to scientifically define the types of illegal acts of food waste in food conservation legislation. To classify the types of illegal acts of food waste, behavior subject, behavior mode and subjective fault are the three core fact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ehavior subject, it can be divided into consumers’ behavior of wasting food, restaurant operators’ or canteen managers’ behavior of wasting food, supermarket operators’ behavior of wasting food, food producers’ behavior of wasting food, food transporters’ behavior of wasting food and other food waste behaviors that need legal regu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ehavior patterns, illegal acts of food waste can be divided into public and private behavior, occasional waste behavior and multiple waste behavior, waste behavior alone and organizing others to implement waste behavi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bjective fault, it can be divided into intentional food waste behavior and negligent food waste behavior. Not all food waste behaviors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regulation scope of law. The legislation should reasonably determine the standards for identifying illegal behaviors.

Key words: food conservation; illegal activities; classification of types; illegality standard

(責任编辑 胡志平)

作者:施志源 纪圣驹

第4篇: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厉行勤俭节约”工作方案

【篇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重要指示精神,坚决制止浪费粮食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浓厚氛围,省商务厅、省直机关工委、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妇联、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发出如下倡议:

一、弘扬传统美德,厉行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目前,“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时有发生。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尊重劳动、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做到科学饮食、文明就餐,理性消费,将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要从我做起,积极参与“光盘行动”,自觉使用公筷公勺,共同抵制浪费粮食、非理性消费、婚丧喜庆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人人争做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

二、加强食堂管理,开展养成教育。

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指示精神,以节约型公共机构创建和绿色食堂建设为抓手,加强食堂用餐节约,做好食品采购、储存和加工等工作,按需按量供给。推行浪费行为约谈训诫制度。省直机关要发挥好带头示范作用。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学生勤俭节约养成教育,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引导学生适量点餐、适量取食,不挑食、不剩饭、不倒饭,自觉抵制铺张浪费行为。

三、转变经营理念,引导理性消费。

各类酒店、餐饮企业要引导消费者文明就餐、理性消费,适量点餐、节俭就餐;积极推出半份菜和小份菜,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选择,试行半份半价、小份适价;要创新服务方式,积极推行“分餐制、公筷制、双筷制”;要在醒目位置设置不剩饭、不剩菜标识,推行打包服务;要制定成本控制办法,自觉将厉行节约的理念纳入餐饮生产、加工、服务的全过程。餐饮行业、协会要积极引导餐饮企业采取返利、折扣等方式鼓励消费者节约行为,培育餐饮新风。

四、注重家风传承,倡导勤俭持家。

每个家庭要传承勤俭节约的良好家风,从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做起,教育引导子女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自觉养成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家长要以身作则、带头示范,精打细算、勤俭持家,倡导绿色消费健康生活模式,教育引导子女合理饮食,不偏食挑食、不暴食暴饮、不铺张浪费。要适当适量采购食物食品,重视做好科学储存、精细加工等环节,减少案板浪费、冰箱浪费。

五、强化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要在公共区域和就餐场所张贴宣传标语,播放公益广告,宣传健康文明的餐饮消费方式。传统媒体、新媒体要广泛宣传勤俭节约先进典型,及时曝光浪费粮食的不良行为、典型案例和推进工作不力的单位。各类餐饮企业、食堂要在显著位置张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光盘行动”“文明用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提示牌,在全社会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氛围。

民以食为天,食以俭养德。节约是行动,节约是习惯,节约更是美德。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挥带头表率作用,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自觉养成文明节俭的消费理念和生活习惯,争当爱粮节粮模范。全社会都要积极行动起来,与文明行为握手,向浪费陋习告别,珍惜粮食、杜绝浪费,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成为新时代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成为新的时尚风向标。

【篇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重要指示精神,坚决制止浪费粮食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浓厚氛围,省商务厅、省直机关工委、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妇联、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发出如下倡议:

一、弘扬传统美德,厉行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目前,“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时有发生。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尊重劳动、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做到科学饮食、文明就餐,理性消费,将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要从我做起,积极参与“光盘行动”,自觉使用公筷公勺,共同抵制浪费粮食、非理性消费、婚丧喜庆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人人争做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

二、加强食堂管理,开展养成教育。

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指示精神,以节约型公共机构创建和绿色食堂建设为抓手,加强食堂用餐节约,做好食品采购、储存和加工等工作,按需按量供给。推行浪费行为约谈训诫制度。省直机关要发挥好带头示范作用。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学生勤俭节约养成教育,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引导学生适量点餐、适量取食,不挑食、不剩饭、不倒饭,自觉抵制铺张浪费行为。

三、转变经营理念,引导理性消费。

各类酒店、餐饮企业要引导消费者文明就餐、理性消费,适量点餐、节俭就餐;积极推出半份菜和小份菜,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选择,试行半份半价、小份适价;要创新服务方式,积极推行“分餐制、公筷制、双筷制”;要在醒目位置设置不剩饭、不剩菜标识,推行打包服务;要制定成本控制办法,自觉将厉行节约的理念纳入餐饮生产、加工、服务的全过程。餐饮行业、协会要积极引导餐饮企业采取返利、折扣等方式鼓励消费者节约行为,培育餐饮新风。

四、注重家风传承,倡导勤俭持家。

每个家庭要传承勤俭节约的良好家风,从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做起,教育引导子女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自觉养成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家长要以身作则、带头示范,精打细算、勤俭持家,倡导绿色消费健康生活模式,教育引导子女合理饮食,不偏食挑食、不暴食暴饮、不铺张浪费。要适当适量采购食物食品,重视做好科学储存、精细加工等环节,减少案板浪费、冰箱浪费。

五、强化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要在公共区域和就餐场所张贴宣传标语,播放公益广告,宣传健康文明的餐饮消费方式。传统媒体、新媒体要广泛宣传勤俭节约先进典型,及时曝光浪费粮食的不良行为、典型案例和推进工作不力的单位。各类餐饮企业、食堂要在显著位置张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光盘行动”“文明用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提示牌,在全社会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氛围。

民以食为天,食以俭养德。节约是行动,节约是习惯,节约更是美德。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挥带头表率作用,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自觉养成文明节俭的消费理念和生活习惯,争当爱粮节粮模范。全社会都要积极行动起来,与文明行为握手,向浪费陋习告别,珍惜粮食、杜绝浪费,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成为新时代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成为新的时尚风向标。

【篇三】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以“触目惊心、令人痛心”鲜明指出了餐饮浪费的严重性、珍惜粮食的必要性。为开展“光盘行动”,杜绝“舌尖上的浪费”,特向全体干部职工发出倡议:

一、树立节俭观念。

勤俭节约、珍惜粮食、尊重劳动成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全院干部职工要牢固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参与到制止餐饮浪费行动中来。

二、倡导文明用餐。

自觉遵守和维护用餐秩序,按规定程序、时间用餐,不提前、不拖沓;倡导“光盘”行动,使用“公筷公勺”,不剩饭、不剩菜,从点滴中彰显单位文明形象。鼓励干部职工及服务人员对不文明现象进行监督和适当提示。

三、讲究科学饮食。

树立科学的饮食养生新观念,杜绝不健康的饮食方式,改变大吃大喝、暴饮暴食等不良陋习,养成健康的饮食理念和理性的生活方式。

四、培养品行习惯。

自觉遵守公共道德规范,注重餐桌礼仪,不大声喧哗,不乱扔垃圾,及时清理餐具及食物残渣,将食物残渣倒入指定残食桶内,并将餐具放到指定位置。餐前餐后洗手,注意节约用水,节约使用纸巾。

五、坚持低碳环保。

倡导绿色餐饮行为,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不食用野生动物食品,保护环境整洁卫生,不污染用餐环境,营造文明节约的良好风尚。

厉行粮食节约,反对餐桌浪费。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从餐饮开始,从点滴做起,树立“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文明理念;让我们身体力行,与文明握手,与陋习告别,共同做文明用餐、节约用餐、健康用餐的宣传者、倡导者、实践者,以实际行动做制止餐饮浪费的模范。

篇4

办公室的电灯开关处,有一张节约用电、关门断电的小纸条;盥洗间内,“节约用水”的提示随处可见;电梯旁的提示中倡导步行更健康。

小到家庭,中到单位,大到国家,经济方面无论是处于困难时期,还是在富裕无忧的条件下,都应该崇尚节俭,反对浪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作为家庭,应该崇尚节俭。一个家庭的富裕充盈,多是先辈通过聪明才智和勤劳致富。如果晚辈只求享受快乐,不求创业艰辛,只求挥霍潇洒,不求节俭从紧,须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由此下去,败家也就是迟早的事。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作为单位,应该崇尚节俭。即使在办公经费保障相对充足,也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把资金用在刀刃上。既要深入调研、科学统筹,集中资金解决影响单位发展和前途的重大问题;又要精打细算、精细管理,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入手,养成节约办公的好习惯。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作为国家,应该崇尚节俭。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国民经济的高速持续健康发展,同样需要节俭。李克强总理在两会闭幕式上说到:“我们还要用简朴的政府来取信于民,造福于民,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

“节俭是穷人的财富,节俭是富人的智慧。”节俭,对一个家庭而言是美德,对一个单位意味着效益,对一个国家则是前途。

长期以来,我们对很多浪费的现象习以为常,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妥。但是此刻,在全国上下都在厉行节俭的时候,我们加入光盘行动,拒绝舌尖上的浪费,我们可以让电视、空调、电脑不待机,盥洗的时候,我们还可以让水龙头的水不要流的那样猛烈和肆意……选择简朴的生活方式,从自己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有广阔的空间可以做的更好.

篇5

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被一些人淡忘了。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虽然现在我国经济总量扩大了,物质条件也比过去改善了,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简难”。党中央近期发出了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号召。这一号召顺应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呼声和愿望,同时也表明了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狠刹不良歪风、倡导文明新风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我们广大党员干部都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要切实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的要求,身体力行,牢固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从自身做起,用实际行动宣明自己的立场。

一是党员干部要比一般干部更严格要求自己,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要做党性的干部,时时处处讲党性、讲原则,用过硬的党性来指挥自己的大脑,坚持走群众路线,与群众保持紧密的联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提醒身边的干部要牢记要求,不玩虚的,说话明明白白,办事实实在在。党员干部下乡,认真听民意,吃饭不挑拣,说话不含糊,工作不回避。党员干部不摆架子,不讲官话,不显摆,不折腾。党员干部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强自身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自觉性,旗帜鲜明地反对铺张浪费,凡是中央、省委、市委、区委要求做到的坚持执行;凡是中央、省委、市委、区委要求不做的坚决不做。

二是党员干部要倡导理性消费,杜绝公务招待浪费。

严格执行招待费开支范围、开支标准等有关规定,不搞超规格接待。坚决杜绝工作日午间饮酒、私客公请和各类公款馈赠等行为。不借学习、考察之机互相吃请;要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文明用餐进机关、进农村(社区)、进学校,全面开展“光盘行动”。

三是党员干部要倡导简朴办文办会,杜绝日常办公及会务活动浪费。

日常工作中坚持发短文,减少文印材料,提倡无纸化办公。节约用电,做到出门随手关灯,杜绝“白昼灯”等能耗空放现象;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电器设备不使用时要及时关机,下班前切断电源开关;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防止跑冒滴漏,避免“长流水”现象。提倡开短会、发短文,提高效率。严格执行会议开支范围、开支标准,节约会议开支。严禁组织与会议无关的参观游览活动。

四是党员干部要倡导健康出行,杜绝公车交通浪费。

公务活动尽量统一乘车,短途尽量步行、骑车或乘公交车,出差尽可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以任何理由私自借用企业事业单位的车辆;不用公车参与婚丧喜庆、外出旅游、休闲、接送子女上学等活动,降低公车消耗,倡导健康出行,少开车、多步行,节约油耗,提倡环保,强健身体,杜绝交通出行上的浪费。

五是党员干部要模范带头,杜绝个人生活浪费。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贵在平时,重在坚持。不管到了何种场合,党员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则,带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带头抵制不良习性,对其他人的“好意”要敢于指出,甚至提出批评,不要因为“拉不下面子”而损毁了党员干部的形象

总之,广大党员干部惟有牢固树立节俭的意识,积极将勤俭节约的理念切实贯彻到日常工作生活的点滴中,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好相关条例,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为全面推进深化改革贡献力量。

附党员第四季度思想汇报1篇(供参考)

敬爱的党组织:

一年的预备考察期就快要结束了,这一年的生活、工作、学习使我感触良多,我由学校这座象牙塔走进了社会的大舞台,结束了漫长的学习生涯进入了新的生活。起初我有过迷惘、有过焦虑,还有过忘我的忙碌与奔波,这种忙忙碌碌的工作生活让我越发不知所措,甚至和我之前的憧憬背道而驰。但也就是这样的工作生活让我接触到了更多的人和事,让我见识到了形形色色人,让我更加懂得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以及父母养我育我的艰辛,同时我也学会了正确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每一个来到这个世界,都希望在人生的道路上一路阳光、满地鲜花,但这只不过是一种理想而己,现实告诉我们,这种理想是不符合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无论愿意与否,挫折都会不时地光顾我们。我们能做的不是消极等待、坐以待毙,而是要积极应对挫折,迅速走出困境。任何事物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相信“好事多磨”的道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正如邓亚萍所说,“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经历逆境对一个人来讲是很有帮助的,意义在于精神层面,经历逆境能够造就一个人超强的抗压能力和超强的心理素质,有利于日后挑战储备充足的精神资源。”任何事物都是相生相克的,幸福的甜总是和生活的苦相伴而生。幸福的圆满总是和社会的缺陷形影不离。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门罗曾经在《幸福过了头》中指出: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佛家也没有把享受等同为享福,而是解释为“享同样的福,受同样的罪”。这说明,人生中的苦难挫折和生活中的遗憾缺失必然存在,要想体悟幸福,点亮幸福,实现幸福,就必须克服苦难,笑对挫折,正视问题。个人如此,社会和国家亦是如此。

首先,要正视苦难。我们的国家、社会和个人,唯有不畏艰难、矢志奋斗,才能建立信仰、知足常乐,方能稳中求进、赢得未来、体悟幸福。其次,要笑对挫折,用伟大梦想点亮幸福。泰戈尔曾经讲过,负担将变成礼物,受的苦难将照亮你的路。积极乐观,怀揣梦想是面对各种挑战,迎接幸福的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最后,要直面问题,追求幸福。唯有直面矛盾,才有可能化险为夷。不日新者必日退。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人生免不了挫折,挫折是人生的常态,这些经历都将成为我们日后弥足珍贵的人生财富。当挫折到来之后,战胜挫折的力量主要来自自己的心灵。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百万大军,只要指挥得当,它将摧城拔寨、所向披靡。要坚信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打垮你,真正打垮你的是你自己。

此致

敬礼!

汇报人:x

x年x月x日

第5篇: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厉行勤俭节约倡议书3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重要指示精神,坚决制止浪费粮食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浓厚氛围,x发出如下倡议:

一、弘扬传统美德,厉行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目前,“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时有发生。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尊重劳动、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做到科学饮食、文明就餐,理性消费,将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要从我做起,积极参与“光盘行动”,自觉使用公筷公勺,共同抵制浪费粮食、非理性消费、婚丧喜庆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人人争做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

二、转变经营理念,引导理性消费。

各类酒店、餐饮企业要引导消费者文明就餐、理性消费,适量点餐、节俭就餐;积极推出半份菜和小份菜,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选择,试行半份半价、小份适价;要创新服务方式,积极推行“分餐制、公筷制、双筷制”;要在醒目位置设置不剩饭、不剩菜标识,推行打包服务;要制定成本控制办法,自觉将厉行节约的理念纳入餐饮生产、加工、服务的全过程。餐饮行业、协会要积极引导餐饮企业采取返利、折扣等方式鼓励消费者节约行为,培育餐饮新风。

三、加强食堂管理,开展养成教育。

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指示精神,以节约型公共机构创建和绿色食堂建设为抓手,加强食堂用餐节约,做好食品采购、储存和加工等工作,按需按量供给。推行浪费行为约谈训诫制度。省直机关要发挥好带头示范作用。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学生勤俭节约养成教育,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引导学生适量点餐、适量取食,不挑食、不剩饭、不倒饭,自觉抵制铺张浪费行为。

四、强化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要在公共区域和就餐场所张贴宣传标语,播放公益广告,宣传健康文明的餐饮消费方式。传统媒体、新媒体要广泛宣传勤俭节约先进典型,及时曝光浪费粮食的不良行为、典型案例和推进工作不力的单位。各类餐饮企业、食堂要在显著位置张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光盘行动”“文明用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提示牌,在全社会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氛围。

五、注重家风传承,倡导勤俭持家。

每个家庭要传承勤俭节约的良好家风,从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做起,教育引导子女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自觉养成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家长要以身作则、带头示范,精打细算、勤俭持家,倡导绿色消费健康生活模式,教育引导子女合理饮食,不偏食挑食、不暴食暴饮、不铺张浪费。要适当适量采购食物食品,重视做好科学储存、精细加工等环节,减少案板浪费、冰箱浪费。

民以食为天,食以俭养德。节约是行动,节约是习惯,节约更是美德。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挥带头表率作用,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自觉养成文明节俭的消费理念和生活习惯,争当爱粮节粮模范。全社会都要积极行动起来,与文明行为握手,向浪费陋习告别,珍惜粮食、杜绝浪费,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成为新时代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成为新的时尚风向标。

第6篇: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演讲稿:勤俭节约 刻不容缓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勤俭节约刻不容缓”。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近日xxxxx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总书记用“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强调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引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道出每一粒粮食来之艰辛。

有这样一组数据: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接近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2017年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上食物浪费量就高达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这是多么可怕的一组数据!勤俭节约刻不容缓!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从一粒饱满的种子,到郁郁葱葱的稻田,再到秋收时节满地金黄,变身亮白如玉的大米,走上亿万百姓的餐桌,全天候最快全程,也需要约3072小时。勤俭节约、杜绝浪费是对劳动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只有了解“一粒米千滴汗”的辛劳,才能感恩大自然的馈赠和劳动者的付出;只有懂得“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道理,才能尽己所能减少浪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我出生在贫瘠的黄土高原,“靠天吃饭”“十年九旱”是哪的真实写照,现在想来,那些年,生活的艰辛一直写满父辈的脸庞。大家可能在电视上看到过这样的画面,一群人用水桶摆着长长的队,守着碗口大的泉水,一瓢…一瓢…取水的景象。可能有些人会认为不可能,有点夸张,但今天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这是真实的,而且在上世纪80年代末的西北某些地区,情况比想象的还要糟。洗脸一家人围成圈用一碗水逐个淋着洗,洗完菜的水洗锅,洗完锅的水喂牲口,夏天接雨水、冬天消雪水,有时为了找水父母常常凌晨1、2点起床,挑着水桶、拿着手电,走上4、5公里的山路,有的老人为了省水甚至一个月一个月不洗脸,哪是常有的事。

因为经历了那个年月,所以我平时对浪费特别敏感,大学时因为舍友浪费水还打过架。环顾身边,我们在工作生活中,是否注意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往往是我们在不经意中就造成了诸多浪费。只写了几个字就扔进废纸篓的纸张;下班后处于待机状态的电脑;楼道的长明灯;卫生间的长流水;餐桌上的剩菜米粒,等等。其实,这些问题大吗?不大。这些事情难做吗?不难。只要我们稍加注意,举手之间,我们便可以做得更好,但往往我们却忽视了这些细节。我想,关键是我们没有将节约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没有将节约形成一种良好的理念。

“尽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古人在崇尚节俭方面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句句格言在今听来依然犹如警钟在耳边敲响。如今,尽管我们的物质资源极大丰富,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勤俭节约的观念和习惯绝未过时,也绝不能丢!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粮食安全造成的冲击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勤俭节约,是一种生活习惯,更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对家庭幸福的盘算,更是一份社会义务的担当,是一种远见、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智慧。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繁荣昌盛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社会是难以长治久安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正如xxxxx所说:“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刻不容缓!人人可为,时时可为,人人必为,时时必为!只要社会各界形成共识,齐心发力,勤俭节约必定会蔚然成风。浪费不以量小而为之,节约不以微小而不为。今天,我们应该大声倡议: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让节约成为习惯”“让节约成为生活方式”,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争做“勤俭节约”的实践者、传播者、示范者和引领者,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米,以勤养志,以俭修德,真正让“克勤克俭,戒奢以俭”深入人心,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成为风尚,让我们的地球家园永远美丽富足!

第7篇:信阳师范学院大学生节约意识、节约行为状况调查报告

为了全面了解我院大学生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校园”的认识情况,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信阳师范学院院长办公室、宣传部、学生处、团委联合开展了“引导大学生树立节约意识,养成节约习惯”的大型问卷调查活动,此次调查涉及全校16个系、4个年级、35个本科专业的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13份,其中有效问卷282份,回收有效率90.10%。其中性别抽样分布为:男29.43%,女70.57%;生源结构中小城市、城镇的占29.79% ,农村的占70.21%。家庭月平均总收入500元以下学生35.81%,500--1000元36.17%,1000-2000元17.3%,2000元以上占10.64%。从我校实际在校学生的看,被调查的学生在性别、城乡分布方面与我校学生总体分布比例基本相符。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校学生节约意识、节约行为总体状况

(一)积极方面

1、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校园”宣传到位,受到了大学生的广泛赞同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建立节约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会议精神等问题有着一致的认同。在回答“您是否了解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建立节约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会议精神”时,选择“很了解”和“较为了解”占93.61%。分别有31.56%和35.11%的同学认为创建节约型校园活动是“文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个人文明修养的重要体现”。对“我国淡水资源缺乏的现状”很了解和较为了解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95.03%。87.23%的同学认为“建设节约型校园,提倡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永远不会过时。这说明我校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校园”宣传到位,学生普遍具有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责任意识。

2、合理消费和注重节约是我校大学生的主流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同学能够合理消费、讲求实际、注重节约。调查显示,80%同学的消费习惯是“量入而出,能省则省”。在个人消费方面,有13.47%、42.9%、36.17%的同学认为自己“很节约”、“节约”、“不节约也不浪费”。在处理旧书本时,选择送人或买掉的占学生总数的96.78%。81.56%的同学对平时看完的报纸和喝完的饮料瓶会统一收集后卖掉,其他没有这样做的同学多数是“碍于脸面”。46%的同学消费时所顾虑的是“心疼父母的血汗钱”,另有22%的同学会顾虑到“钱不够用”。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要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67.42%的同学在购物时会选择特价商品。

3、对公共资源大部分同学能注意节约

大部分同学能从点滴做起、身体力行,为建设“节约型校园”做贡献。调查显示,有68.43%的同学认为“我校大学生的节约意识整体水平”较高。对于公共财物,有86.52%的学生会“考虑到节约”。有84.4%的同学会在“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时,发现教室里的灯是开着” 时主动把灯关掉。当发现公共卫生间有水龙头在不停地流水(水龙头可能坏了)时,有76.78%的同学会“通知相关管理人员”或“想方没法止住流水”。

4、总体消费水平偏低,部分同学过分节俭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我校学生月平均消费水平较低,80%的学生每月消费总额在200-400元之间,还有8%的学生月消费在100元以下。消费中绝大多数用于饮食和日常必需品。在自己过生日,从没有为自己花钱的学生占到20.21%,从不去聚餐或请朋友吃饭的占到1

3.8%,每月购买日常用品在15元以下的占30.14%,这与一些媒体调查的北京、武汉等城市大学生个人月平均消费400-600元相比,有一定差距。我校特困学生的生活状况需要更多的关注。

(二)消极方面

1、饮食浪费、穿戴浪费依然存在

调查显示,经常剩饭菜的同学占调查人数的9.22%,偶尔剩饭菜的同学占调查人数的62.06%。10.6%的同学有“定期出去聚餐的习惯或请朋友吃饭的行为”。17.02%的同学外出吃饭时“从未对未吃完的饭菜打包”。有35.35%的同学在衣服过时时选择“将衣服丢掉或搁置起来”而不是选择“继续穿”、“捐赠”或“送人”。

2、公共资源、教育资源浪费问题依然存在

有超过38.72%的同学“晚上去教室自修发现教室空无一人,灯也关着”时会打开超过一半的灯而不是只打开自己座位旁边的灯。而这么做的原因大多因为一个太暗,觉得周围暗着不舒服。52.36%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节约用水。56%的同学认为“校园里(如教学楼、宿舍楼等)有„长明灯‟现象”。“经常去图书馆,利用图书馆资源学习”的同学占被调查人数的49.27%,而35.46%的同学只是偶尔去图书馆看看休闲杂志,打发时间,甚至有1.42%的同学从不去图书馆。

3、休闲消费、通讯消费、情感消费问题较突出

据调查,我校36.52%的学生有手机, 11.42%学生每月电话费在50元以上,有46.1%的同学认为手机短信聊天有何看法是“与同学,朋友联系的必要”,有6.7%的同学为支持“超级女生”这一类型的娱乐活动而不停的发短信。10.31%的同学每月上网费用超过50元,有4.65%的同学每周上网超过30小时,同时通过走访了解到学生上网以通常聊天、打游戏、看电影为主要内容。9.91%同学每月因恋爱的花费在50元以上。18.8%的同学表示,在“手头紧时,还愿意情感投资(请客、生日送礼、恋爱消费、娱乐)”。有15.54%的同学在生活中消费观念为“追求品牌,注重品位,追逐超流”、“只要自己高兴、满足,想尽一切办法也要达到目的”、“重视他人的评价,即使借点钱也没什么”。有13.8的同学主张生日或重大节日请客,人为多花点无所谓,最近一次生日请客花费在100元以上的占10.91%。此外,75.18%的同学穿名牌衣服的目的在于“名牌就是质量好、耐穿、同时也有面子”、“跟社会潮流”、“给同学看,以免被人瞧不起”。虽然这些消费在学生群体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因青年大学生是消费欲望是强烈的,个别高消费学生会对其他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冲击力,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非常大。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赶潮消费、媚俗性消费、“面子”消费、超前消费等不良消费行为极容易在大学生中蔓延。

4、节约认知与节约行为脱节

有14.87%的同学“能充分认识到节约的重要性,也能说出许多道理,但对自己要求不严,自己做不到”。对于“做不到节约习惯的原因”,37.23%的同学选择“自我要求不严,坚持不了”,48.23%的同学认为“周围没有形成节约的氛围。在一日三餐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只占被调查人数的4.6%,然而意识到“使用一次性筷子是一种对森林资源的浪费,但不用没有替代品”的占81.56%。有47.17% 的同学在生活中长期使用一次性电池,并且对于废旧电池的处理方面,只有54.96%的同学把废旧电池扔到专设的废电池回收处,而另一部分同学则是“随意扔掉”或“和垃圾一起倒掉”。

二、原因分析

1、社会消费热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档次逐步拉开, 部分家庭已经先富起来了,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受到了强烈的的冲击,高消费、超前消费现象通过社会各种传播媒介作用,如电影、电视、报刊及各种人际交往等传入高校。受庸俗关系学的诱惑,一些大学生家庭并不富裕,手头也不宽裕,花钱大手大脚为了拉关系、交朋友,不会吸烟学会吸烟,不会喝酒学会喝酒,在一定程度上是受社会庸俗关系学的影响。

2 、家庭的影响

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从小把自己的孩子视为家庭的重点照顾对象,对自己子女的消费基本上实行满足供应的政策,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尤其是子女上大学后,宁可自

己在家省吃俭用,也不能在外“苦”了孩子。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为大学生的高消费提供了经济基础,创造各方面的条件,使他们有优越感,他们的高消费在一定程度上给同学起到误导的作用。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经济上也得到了保证。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往往借钱也要满足自己子女的需要。

3、大学生自身的或心理的原因

大学生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缺乏理财教育和理财经验,到大学后远离家长进行独立生活,不会有计划地开支。大学生相互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虚荣心理比较强,有人宁可在饮食上节省,牺牲教育、健康或一些应有的社会责任,也要在消费水平上不断升级。情绪化消费也在大学生消费中常见的。调查显示,当被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是十分强烈的,消费期望较高。

4、教育薄弱、管理工作不到位

有的报刊、电影和电视进行错误的报道,片面报道一些高消费和享受的主题,给大学生做出了错误的消费导向。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虽然也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光荣传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消费观,但碰到问题没有强有力的方法和措施,对有的问题没有及时有效的引导。有关部门对学校周边环境缺乏管理。学校内和周边地区开设的众多餐厅、歌舞厅、咖啡馆、游戏机室和桌球室等吸引着大学生的消费,对大学生消费产生不良诱导。

三、对加强和改进节约意识、节约行为的思考

建设节约型校园需要各方面人员的参与和共同行动,在校园每个角落体现,需要广大师生形成自觉风气,使每个师生养成了合理利用资源,节约使用资源的良好习惯。

1、 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的美德,优化校园风气,让节约成为一种 “时尚”

学校要要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条件,营造参与厉行节约的良好社会风尚,宣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意义,帮助大学生认清高消费高浪费并不符合中国国情,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大力表扬集体和个人节约的先进事迹,帮助大学生认识到厉行节约不只是个人节约开支,而且是节约地球资源和节约社会财富的问题。学校把节约问题引入相关课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从科学方法和日常生活的结合上开展节约教育。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形成以勤俭节约为荣、铺张浪费可耻的良好风气。学校要营造平等、和平、合作、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氛围,高校应该是社会公平的高端平台,大学生应该是追求社会公平的先行者。校园生活和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成长有深远的影响, 要教育大学生要克服消费上的虚荣心和攀比心,一些学生的浪费不仅会助长享乐主义败坏校园风气,而且会伤害同学的自尊心,疏远同学关系。合理消费、适度消费不仅有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营造校园平等气氛,促进同学平等交往,优化校园风气。

2、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具有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责任意识

思想道德是大学生成才的核心,是大学生应具备的首要素质,它包括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节约型社会需要有大局意识、民族意识、国情意识的人才,能够正确对待自我,对待他人,对待社会,对待自然的人才,归根到底是需要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的人才。节约型社会是一种良性的价值诉求,也是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的必然逻辑,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人格品质以及审美情趣的综合反映。我国的自然资源拥有量名列世界前茅,但是人均拥有量十分落后。大学生要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在学习和工作中,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节约资源。节约体现了求真务实的品德,要从节约入手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大学生坚持不懈地做好节约小事,不仅展示了一个人认真做事的态度,而且孕育着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

3、加强大学生的消费教育,树立绿色消费、文明消费和节约消费的观念

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大学生具有与节约型社会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引导大学生做有经济头脑的消费者,指导大学生确立合理的消费期望。在大学生中倡导节约型消费观,弘扬艰苦朴素、勤俭建国、勤俭持家的好传统、好风气,树立绿色消费、文明消费和理性消费的观念。大学生的消费教育应该包括以下的内容:(1)消费基本理论与消费常识教育,主要为消费观念、消费计划、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心理、消费市场和消费营销、消费品的选择、评价、鉴赏、使用、维修与保护等。(2) 消费生态意识教育,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消费与社会持续的发展、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关系,深刻认识生态需要的极端重要性,从而关注社会消费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3)消费文明教育,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消费是两个文明的结合点,它对大学生的消费伦理、消费质量、精神文化消费的提高,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4)消费者权益与保护教育,主要是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懂得如何运用自己的权利以及如何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抗逆能力,熟悉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消费者保护组织、消费者保护法规等。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大众传播工具,如校园网、广播电视台、校报、团讯、专刊专栏等传播媒介进行直观形象的消费教育,引导消费舆论。

4、扎实开展节约活动,培养厉行节约的习惯

学校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节约活动,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如开展节约用电,人离灯熄;节约用水,点滴做起;珍惜粮食,健康饮食;节约用纸,有效使用;合理消费,切忌铺张;反对占座,分享资源;二手物品,循环使用等活动。不把节约当口号,厉行节约见行动,鼓励大学生做勤俭节约风尚的传播者、实践者、示范者,使全校师生员工养成自觉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爱护学校公共财物的良好习惯,将节约行动与健康饮食、有效使用、合理消费、分享资源联系起来,从小事中见出节约的生活哲理、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用一种强烈的方向性和荣誉感引导学生,形成“节约资源,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把崇尚节约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5、学校要提高科技水平和加强科学管理

建设节约型社会不仅在人们的意识形态领域要得以重视,而且利用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服务。加强科学管理,着重培养大学生具有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要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业务能力,发动广大师生开发研究节能产品,给学生机会和平台实现自我创新,使开展节约型社会的理念走进学生的特色活动,融入大学生文化生活。通过多种形式的节能科技创新活动,增强师生业务学习的积极性,在提高节约、节能活动的知识含量同时服务于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完善硬件和软件,为学生节约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在信息技术普及的有利条件下,学校可以利用网络传递文本,探索无纸化的教学互动,避免作业、论文和毕业论文打印上的严重浪费;提供设施在学校里推行垃圾分类管理,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节约要成为一种自觉行动还需要制度来约束,制度是规范人们行为最客观最坚固的手段,通过建立一种限制规范或设立一种激励机制,诱使行为体的行为受限制,或受良好的引导。学校可以推行用电、用水经费承包的管理制度,从利益上明确节约和浪费的后果。食堂盛饭打菜不要“一刀切”,允许女同学打半份,减少饭菜浪费。

院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

学生工作(部)处团 委

二○○五年十二月二十日

第8篇:厉行节约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工作方案

按照《关于厉行节约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为全面推进我镇厉行节约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近日对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落实好市委市政府要求,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全面加强监督管理,全面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在全镇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浓厚氛围。

二、工作目标

(一)营造厉行节约良好社会氛围。

持续开展国情省情市情、中华美德、优良传统等宣传教育,广泛传播爱惜粮食、健康生活、文明用餐等观念,牢固树立“粮食是一种紧缺资源”的节粮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二)加强餐饮日常监督管理。

加大对餐饮行业浪费行为的日常监督管理力度,加强联合整治,及时处理和纠正存在问题并限期整改到位。

(三)强化各单位用餐接待管理。

进一步加强全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务接待、会议、培训等公务活动用餐管理,严格用餐标准,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超标准安排用餐;加强机关食堂管理,坚决杜绝浪费行为。

三、重点工作任务

(一)深入推进宣传教育。

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为主题,开展多形式、多渠道、高频率的宣传引导,广泛传播爱惜粮食、健康生活、文明用餐等观念,大力破除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社会风气,引导社会公众深化对粮食安全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生活幸福的认识。

(二)积极倡导全民节约。

推动全民节约进家庭、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学校、进医院、进网络,把节俭美德理念融入日常管理中、融入实际工作中和融入社会治理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崇尚节俭、反对浪费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开展各类厉行节约杜绝浪费行为专项宣教行动;在全镇餐饮行业深化开展文明餐桌行动和光盘行动;建立健全机关、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等食堂节约用餐制度。

(三)全面开展文明实践。

将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融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结合培育选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最美人物等,及时总结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发掘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深入开展有针对性的精神文明教育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倡导文明就餐方式,引导社会公众自觉养成节俭美德。

(四)积极推动行业自律。

督促指导餐饮业(含网络餐饮业)

通过倡导“餐前适度点餐、餐后主动打包”的用餐文化,有效引导顾客适度合理点餐取餐。严格按要求督促全镇餐饮行业经营服务规范;积极推广环保餐具;督促餐饮企业诚信经营、依法经菅,明码标价,明示菜品份,禁止设置最低消费,规范服务行为。

(五)大力推动产业升级。

积极引导全镇餐饮业转变经营理念,优化经营方式,调整经营策略;支持餐饮企业发展中央厨房、集约化配送中心,鼓励连锁经营,提升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引导餐饮业在服务民生、促进文明消费方面发挥更大积极作用。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乐平镇厉行节约坚决制止浪费行为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镇领导任副组长,镇直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统筹协调推进全镇厉行节约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工作。全镇各单位、各行政村(社区)要高度重视,确保厉行节约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制定有效措施。

全镇各单位、各行政村(社区)要结合实际,严格落实好党委政府制定的工作措施,也可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有针对性个性措施,督促和引导本单位本村极主动做好厉行节约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各项工作。

(三)强化督促落实。

镇纪委采取明察暗访,加大对镇机关食堂就餐接待和各单位、各村(社区)厉行节约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工作的监督督查,对工作落实不力,措施落实不到位的,要坚决追责问责。

(四)建立长效机制。

厉行节约、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是一项长期任务、持久工程。各单位、各村(社区)要始终保持抓具体抓深入的韧劲和定力,牢固树立持续改进、长期改进的思想,在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上下功夫,切忌一阵风、走过场、搞形式主义,

要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巩固和深化践行节约、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成效。

对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自查报告

为坚持厉行节约,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认真落实总书记关于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的重要指示,X市场监督管理局履职尽责,加强宣传,努力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氛围。

一、如何落实

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把制止餐饮浪费与市场监管部门日常监督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加强对餐饮单位倡导节俭行为的监督,强化对餐饮消费者的宣传引导,积极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社会氛围。

二、取得成效

结合文明城镇创建、食品安全检查,深入推进制止餐饮浪费工作。

(一)开展2020年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严格执行量化分级评定标准。

符合量化分级评定要求的389家,量化分级率100%;评定为A级的39家,A级比例10.02%;评定为B级的213家,B级比例55%,评定为C级的137家,C级比例35.2%。

(二)树立先进典型、加强行业自律。

以“文明城市创建”“卫生城市创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工作为契机,积极推广将“五化”管理模式,不断打造先进管理模式餐饮单位,现已培养先进管理模式(4D)餐饮单位5家,“五化”管理模式示范街1条。

(三)强餐饮单位检查力度,扩大禁止餐饮浪费宣传力度。

陆续开展重点领域、重点时段食品安全隐患整治工作,陆续开展了元旦、春节、“五一”、10桌以上集体用餐单位、养老机构食堂、隔离点食堂、职工食堂等重点时段、重点领域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626人次,检查餐饮单位1968家次,发放《XX文明餐桌行动倡议书》1000余份,制作《文明餐桌桌签》200余个;

举办大中型餐饮单位食品安全集中约谈2次,参加人员达300人次;举办大中型餐饮单位“禁止浪费

光盘行动”推进会1次,参加人员达50人次;开展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食品安全培训暨禁止餐饮浪费培训1次,约谈3次。督促餐饮服务经营者认真落实社会责任,建立消费提醒、提示制度,在醒目位置张贴节约标识、贯彻节约用餐、文明用餐标准。引导和鼓励餐饮服务经营者发展可选套餐,提供小份菜、半份菜。

三、存在问题

近年来,通过文明用餐引导、倡导‘光盘行动’等举措,消费者文明用餐意识有所提高,但餐桌上的浪费依然存在。通过结合日常检查及走访调查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一)好面子、讲排场。

消费者请客的时候,生怕菜点少了显得自己不够客气和热情,于是请客时不顾实际地多点菜,加剧了餐饮业的浪费现象。

(二)钱袋子鼓了,节约意识少了。

现在老百姓钱袋子鼓了,但节约意识没并有随收入增长而提高,没有形成良好的餐饮消费理念。

(三)宣传引导,强制手段不足。

餐饮浪费教育引导不够,餐厅缺乏对顾客浪费行为的有效约束手段,只能靠顾客自觉,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不仅仅需要餐饮单位努力,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今后打算

(一)鼓励餐饮服务经营者落实社会责任。

督促餐饮服务经营者认真做好制止浪费的细化工作,建立消费提醒、提示制度,在醒目位置张贴节约标识、贯彻节约用餐、文明用餐标准。

(二)鼓励餐饮服务单位创新经营方式、拓展经营品种。

积极引导和鼓励餐饮服务经营者发展特色餐饮、快餐、早餐、团餐、送餐等大众化餐饮,提供标准化菜品,方便消费者自主调味,发展可选套餐,提供小份菜、半份菜。

(三)继续推进“光盘行动”。

倡导餐饮单位特别是学校食堂积极推行师生不多点、食堂不多打、厨房不多做的良好餐饮行为,力求吃光喝尽不剩饭。

(四)提倡餐饮单位提供免费打包等服务。

积极倡导文明点餐,鼓励顾客把没吃完的剩菜打包带走,免费提供餐盒或食品袋。并对节约用餐的顾客进行鼓励性价格优惠或发放优惠券。

(五)破除集中用餐浪费陋习。

针对婚宴、生日宴、年夜饭等集中用餐消费相互攀比、浪费严重的现象,提倡勤俭办席,节约用餐。

(六)加强网络餐饮监管。

鼓励美团、饿了么等订餐平台规范商户订餐设置,合理设置菜品及菜量,为消费者按需配餐、按量点餐提供便利,引导消费者节约点餐、杜绝浪费。

(七)充分发挥餐饮行业协会在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中的积极作用。

督促餐饮行业协会加大对餐饮浪费行为的规范,完善烹饪量化标准,以标准引领节约消费观念的转变。制定制止餐饮浪费的行业公约,开展餐饮行业制止餐饮浪费承诺活动。

(八)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加大对餐饮单位的抽查检查力度,督促餐饮单位厉行节约,对餐饮浪费严重的餐饮单位要进行批评教育、约谈处理等。

(九)建立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部门间联动监督制度,对餐饮浪费行为进行联合惩戒、共同打击。要建立约谈制度,对餐饮浪费严重的餐饮企业和单位食堂的负责人进行约谈。

第9篇:规范养殖业用地秩序 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近几年来,农民发展畜禽养殖业的积极性日益高涨,畜牧业已成为农村的一大支柱产业。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农民的饲养方式和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畜禽养殖也由庭院分散养殖逐步向规模化养殖发展。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给国土资源执法带来了难题:

一是信访量比较大,养殖业用地信访案件呈上升趋势;二是镇村两级缺乏监管,处于无序状态;三是超标准建设永久性建筑物;四是规划滞后,搞围村战略;五是随意改变土地用途,用于居住、加工、经营等;六是土地浪费现象严重,占地多、规模小;七是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养殖业擅自占用基本农田等。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农村干部群众的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意识还比较淡薄,尤其对人多地少的国情和18亿亩耕地红线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二是疏于管理,乡(镇)村两级干部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职责还没有真正到位;三是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相关的法律知识普及还不够全面;四是规划还不尽科学合理,使养殖业用地无法选址;五是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体制制约,有的农民想发展养殖业村集体无法调整土地,只有占用耕地或基本农田;六是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属农业结构调整范畴,使界定和执行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政策出现了偏差等等。

针对当前农村养殖业用地中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各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规范养殖业用地秩序,促进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建议如下:

一、加强对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采取多种形式,深入持久地开展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广泛普及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知识,切实增强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忧患意识和自觉性。

二、统筹规划畜禽养殖用地。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把畜禽养殖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规划控制,尽量利用废弃地和未利用地发展养殖业,不占或少占耕地,严禁占用基本农田或借机圈占土地进行其它非农业建设,严格控制畜禽用地乱扩张、乱用地、无序发展的格局,实现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严格合同管理。养殖业项目建设开工前,养殖业户必须先与所在村村委会签订用地复耕合同。合同上除约定用地位置、面积、范围外,还要明确土地使用条件、建设标准、使用期限、复耕时间、复耕标准和违约责任等。对违反合同管理规定的,一定要追究其违约责任,以维护合同的严肃性。

四、明确监管责任。要把养殖业用地管理情况纳入乡(镇)村两级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明确乡(镇)村两级干部是第一责任人的土地监管责任,实行属地管理。建立和完善上下联动、分级负责、齐抓共管的土地管理长效机制,对出现违法违规问题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真正使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到实处。

五、按程序办理养殖业用地。兴办规模化养殖的单位和个人应向所在村村委会书面提出养殖用地申请,由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审查同意,报乡(镇)规划建设部门审查是否符合乡(镇)、村庄规划,再到乡(镇)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查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后,报乡(镇)政府审核,由县级畜牧主管部门进行

1 项目审核备案,然后到县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用地备案申请,最后到乡(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落实项目用地选址。

六、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部门要加强动态巡查,将养殖用地作为重点巡查内容,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报告、早查处。对占用基本农田进行规模化畜禽养殖的要坚决拆除并责令恢复耕种,对因经营不善停业、倒闭的养殖棚舍要及时拆除并复垦。对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造成耕地破坏的行为要及时制止,限期改正,并按照既处理事、又处理人的原则严肃查处到位。

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4号文和国土资源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20号文

一、规模化养殖业用地,必须到我局办理备案手续。

二、使用养殖业用地,鼓励利用废弃地等未利用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

三、办理备案手续需要提交的材料:

1、用地户提出的用地申请

2、用地户与被占地人的占地协议及村委会意见

3、畜牧局规模化养殖及备案证明

4、乡(镇)人民政府意见

5、基层中心所选址意见

6、环保局环境评价报告

7、发改委备案证明

四、我局进行用地预审,审查其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符合规划的实行一事一议,进行用地论证工作,论证其是否可以占用土地。

五、占用耕地的养殖户应签订复垦保证书,原则上不缴纳复垦保证金。(根据土地被破坏的面积和程度,按每平方米五元至二十元收取复垦保证金)养殖户不再从事养殖时,应进行土地复

2 垦,经我局验收复垦合格后,将复垦保证金退还给养殖户。如不能复垦或复垦验收不合格的,我局将不退还复垦保证金,用复垦保证金来实施复垦。

六、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扶持政策。

(一)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所需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作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用地,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二)其他企业和个人兴办或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联合兴办规模化养殖所需用地,按照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管理和生活用房、疾病防控设施、饲料储藏用房、硬化道路等附属设施,属于永久性建(构)筑物,其用地比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需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办理农用地及未利用地转用需向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进行报批。建设永久性建筑物未办理农用地或未利用地转用审批的,不得申请用地。

七、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确定后,国土资源局中心所严格批后监 管,严禁占地户将用地改变为非农业建设用途,防止借规模化养殖之机圈占土地进行其他非农业建设。

上一篇:管理者必须具备的素质下一篇:财务内部审计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