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重庆市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推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本人从事中职教育工作的实际, 就当前我市中职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提出拙见, 以期我市中职教育能又好又快的发展。

1 当前我市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中职教育的业务主管部门有待统一

今年, 我市具有招生资格的中职学校179所, 包括公办、民办和社会力量办学, 这符合国家相关文件精神, 但举办单位和主管部门太多, 势必造成教育主管部门在履行管理职责的过程中, 政令不畅, 诸如办学机制、教材的选用、教学大纲的实施等方面都很难实现统一协调的有效管理, 势必造成职教资源的浪费和办学质量的参差不齐。

1.2 中职教育的办学观念有待更新

相对于发达地区, 我市中职学校的办学观念比较陈旧:一是认为中职学生是“次等人才”, 所以只注重简单专业技能的培养, 忽视文化素质的养成教育和学生个性潜质的发掘, 忽视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二是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没有体现时代性。在课程设置方面, 理论课与实习课、文化课与专业课的课时比例有待调整, 人文素质课和职业素养课有待加强, 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的融合性不高。

1.3 中职教育的招生秩序有待规范

近年来, 在受初中生源数量、地方保护政策、就业政策及中职教育自身信誉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下, 部分中职学校违背教育教学规律, 采取不正当手段虚假宣传招揽甚至买卖生源, 违背了“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宗旨, 损坏了我市中职教育的良好形象, 严重扰乱了中职教育的招生秩序。

1.4 中职教育的师资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我市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在编教师的数量不足;二是专业教师的专业技术等级和职业资格水平不高;三是教师结构不够合理;四是培训机制不健全;五是中职教师的待遇保障不力, 师资流失严重。

1.5 中职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有待提高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很多中职学校对加强教研教改、参与企业科技攻关和开展课题性研究的积极性不高, 忽视自身的社会服务功能, 认为只是为社会培养技术工人, 没有必要教研教改和参与科技攻关, 这造成中职学校人才和智力的浪费, 中职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没有真正体现。

1.6 中职教育的吸引力有待加强

中职学生也有理想和抱负, 但进校后, 由于缺乏专业教育和行业认识, 认为毕业后就是操作工人;同时, 受社会误导, 认为是否接受中职教育都一样可以就业;再加上中职升高职的渠道也不够畅通;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没有有效结合, 所以, 中职学生进校后对自己的前途没有信心, 缺乏学习的动力。所以, 对中职学生加强专业教育, 增强中职教育的吸引力显得尤为重要。

2 加快我市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对策

2.1 加强舆论引导, 提升中职教育的社会形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指出:“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 新闻媒体必须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引导社会正确、全面地审视职业教育, 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中职教师的福利待遇。

2.2 加强监督约束, 统一中职教育的业务主管部门

为了增强我市中职教育整体的办学实力, 必须统一业务主管部门并增强其权威性, 统一办学机制, 加强监督考核, 实行优胜劣汰;统一教学大纲、教材、人才评价体系、课程设置、专业建设、实习实训的开展和招生政策的制定实施;必须根据区域产业结构, 统一规划专业设置、师资配备和实训基地的投入。

2.3 调整办学理念, 增强中职教育的吸引力

《纲要》强调“要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这除了国家要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外, 更重要的是中职教育要树立现代人才观, 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职业素质;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迁徙能力;推进中职专业课程和职业标准的衔接;建立健全中职与高职的课程衔接体系和升学制度;推进中职教育与终身教育的衔接;在收入分配体系中体现技能人才的社会价值。

2.4 制订落实措施, 规范中职招生秩序

为了巩固我市职业教育良好的发展局面, 必须规范中职教育的招生秩序。一是全社会要统一思想, 充分认识其重要性;二是坚决治理虚假宣传;三是严厉打击买卖生源;四是打破地方封锁;五是兼并重组或集团化办学;六是健全举报、考核制度, 严厉打击扰乱招生秩序的单位和个人;七是加强宣传引导, 实行“阳光”招生。

2.5 加强校企合作, 锤炼师资队伍

《纲要》要求开展校企合作和中职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对教师而言, 有助于了解行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有助于拓展中职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有助于中职教师为企业提供培训和研发服务。对学校而言, 可根据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发展趋势来调整办学定位;可根据当前行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 为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提供可行依据;有利于共建实训基地和开展工学结合的培训模式。

2.6 围绕市场办学, 服务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纲要》指出“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所以, 中职学校必须抓住市场变化, 及时调整办学理念、专业设置及课程改革;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评价体系;及时确定重点专业及其发展方向, 为区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总之, 大力发展中职教育, 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让我们每一个职教人携起手来, 肩负使命, 努力让职业教育助推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摘要:近年来, 重庆市中职教育在国家配套政策的支持下, 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也存在一些诸如教育教学质量、办学理念、专业开设及课程设置等问题, 本文对此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仅供参考。

关键词:重庆市,中职教育,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向才毅.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能力构建与专业发展.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2] 重庆市教委.重庆市2011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指南.重庆.重庆出版社.2011

上一篇:网络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下一篇: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