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

2022-12-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

例谈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教学的优化策略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在编排上呈现出三大系统:多元的素材导引系统、隐含的习作技巧系统、适切的习作指导系统。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习作单元教学?笔者结合日常的教学经验做法,认为习作单元的教学应以习作为着力点和落脚点,准确定位目标,从学生习作的问题和需求出发,实现“生活”向“素材”的巧妙转化,促进“读文”与“习法”的相互融通,落实“习得”向“分享”的整体推进,最终实现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习作单元;整体推进;优化策略

一、习作单元编排特点分析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它由导语、两篇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两篇习作例文和习作六个部分组成。

上册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其中指向习作表达的要求是“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这是继三年级上册“观察”、三年级下册“想象”之后的第一次集中指向于“记事”的习作单元。新课标就第二学段习作方面的目标与内容指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统编教材中习作内容的编排呈现序列化,旨在使学生的习作能力螺旋上升。就第二学段“记事”而言,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就编排了“学习写日记”,这为学生后续“记事”搭设了素材积累的平台,习作本身就是学生用心与身边的人、事、物、景等之间的对话过程,关注生活积累,能让学生在写作时更有效地从生活素材中提取与习作要求相匹配的写作内容。后面的“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我有一个想法”“我的植物朋友”都是让学生留心观察,并试着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等用多种方法写下来。

就第二学段“写清楚”而言,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出现,通过几次习作内容的编排,我们发现,统编教材在“写清楚”上也给学生搭设了螺旋上升的支架,如三年级下册“写清楚”有明确的对象,一开始是写“植物朋友”,然后是写“图画”,接着是写“实验过程”,而到了四年级就是“写一件事”“记一次活动”,不难看出,和三年级下册相比,四年级更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材,习作内容更宽泛。

本单元的六个组成部分围绕着“把一件事情写清楚”这一个内核组成。这个内核使六个形式不同、内容不同的部分具有了一种向心力,呈现出一种整体的、系统的教学功能。

二、习作单元教学实施策略

习作单元的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收获单元学习成果。不同习作单元的习作能力应包括习作基本能力(选材组材、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和单元专项能力。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专项能力是“把事情写清楚”。从习作单元的功能出发,我们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把着力点和落脚点放在完成习作“生活万花筒”上,准确定位目标,从学生习作的问题或需求入手,找准指导方向,促使各个板块互相融合,带领学生在读中理解、领悟,在练习中矫正、习得,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步步推进,动态前行。基于这样的习作要求,笔者在执教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时,分成五步,一步一步,循序渐进指导学生完成习作目标。

(一)精读课文,习题找点,思维训练

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麻雀》和《爬天都峰》。《麻雀》一文是屠格涅夫的经典之作,位于习作单元首篇,本单元以培养习作能力为核心指向。因此,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不同于其他单元,是指向习作的阅读教学。本单元习作要求是“写一件事情,把事情写清楚”。我们要把《麻雀》当作写事的范文来教,《爬天都峰》亦如是。

1. 细读课后习题,找准训练重点

如何找到两篇精读课文与以往精读课文教学的不同之处,以便更好地为习作服务?笔者尝试着从课后习题入手。

《麻雀》课后习题。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2)课文是怎样把下面的内容写清楚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老麻雀的无畏

◇猎狗的攻击与退缩

《爬天都峰》课后习题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我”开始不敢爬,最后爬上去了。课文是怎么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综合以上两篇课文的课后习题,我们不难看出,两篇课文都指向同一个习作目标:“写一件事情,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2. 表格厘清框架,确定细节描写

根据习作要求,结合课后习题,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厘清两篇课文叙事的框架结构,把“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这一要求首先定位为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下表所示。

通过表格整理,笔者引导学生整理出写事情的一条主线:起因、经过、结果。理出主线后,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重点写了哪个部分?学生很容易判断出:想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就需要通过细节来对经过进行描写。课文《麻雀》中:“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课文《爬天都峰》中:“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这些句子都在告诉学生,运用细节描写,抓住动作来写,就能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因此,合理巧妙地用好精读课文的课后练习,对习作单元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是阅读迈向写作的第一步,是培养学生习作思维的练习。

(二)交流平台,方法概括,口头练习

本单元的交流平台中,教材展示了四位学生的交流对话。这四句,虽然简单,其实是由浅入深、由概括到具體的,分别指向本次习作的知识和方法。

例1:写一件事,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例2:时间、地点、人物要交代明白。

例3:写事情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如《爬天都峰》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的。

例4:《麻雀》的作者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了下来,活灵活现地展现了麻雀和猎狗相遇时的情形。

我们仔细分析,会发现这四个例子分为两个部分,例1和例2两个例子,指向概括总结本次习作的习作知识,写事情要写清楚起因、经过、结果、时间、地点、人物。例3和例4两个例子,指向具体文章的写作方法。针对《麻雀》《爬天都峰》两篇课文,做了细致的方法总结。

(三)初试身手,语言转换,片段练习

初试身手部分,是紧紧承接交流平台的。教材安排了两步走,一是说,二是写。这一部分脱离阅读,直接进入习作状态的“实践习作”,它的训练点具有明显的针对性,有的放矢,是一种单项训练。

本单元的初试身手部分,我们通过研究教材编排的两道题目,可以找到它的训练点:动态描写。

1. 说清楚静态图片,厘清楚动态过程

教材安排的第一题是:看图并发挥想象,把图片的内容说清楚。

笔者发现,图片虽然是静态的,但是图片内容却都是动态的。一幅是跑步,另一幅是吃饭。

“说清楚”是一个比较含糊的要求,怎样才算是说清楚了呢?基于年段和学情,以及本单元的习作目标,笔者认为,这里要说清楚“谁在干什么?怎么干的?”这两个要求。这两点说清楚了,后面的片段练习也就迎刃而解了。

两张图片虽然内容不同,但是主题一样,都是一件事情,一群人跑步和一群人吃饭。“干什么”“怎么干的”这两个要求,其实就是要抓住动作来进行语言描述,口头说清楚整个动态的过程。

2. 留心生活动态,练习描写动态

教材安排的第二题是:观察家人炒菜、擦玻璃或者做家务的过程,用一段话把这个过程写下来,注意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在这一题中,我们明确地看到了“观察”“注意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这样的要求,这些要求比较明白地指向本单元习作方法的指导。

从说到写,“初试身手”板块的这两步,完成了从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成果向习作迁移的过程。语言转换、说写结合,这样片段性的、有目标指向的尝试性练习,为把“动态”写清楚提供了非常有针对性的实践操作。

(四)习作例文,批注评价,逆向练习

1. 活学活用,懂得取舍

教材安排了两篇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和《小木船》,这是两篇写作内容和文章结构完全不一样的课文。《我家的杏熟了》讲述的是“我”家的杏熟了以后发生的故事,有明显的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小木船》围绕两个孩子与“小木船”发生的事情,着重描写事情的经过,详略得当,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非常出色。

编者为什么要安排两篇习作例文?笔者认为,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风格迥异的两篇文章,清晰地感受到,同样是要把一件事情写清楚,但是,当写作对象不同时,就要学会对写作知识和写作方法进行取舍,灵活运用。

2. 借助批注,逆向评价

就这两篇例文而言,批注的点各有四处,每一处都不尽相同。但是仔细阅读每一处批注,我们会惊喜地发现,批注的指向是比较集中的。比如,“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奶奶‘打杏’‘分杏’的动作语言写得很清楚”“友谊破裂的过程写得很清楚”……尽管批注的表述形式并不一样,但是重点还是在引导学生要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从批注中,学生颠覆了顺向的习作思路,他们开始拥有读者意识,他们开始反思,如何评价一篇习作,如何让习作知识真正落到实处。

(五)主题习作,全面经历,综合练习

习作单元经历了前面的四步走,真正走到“习作”板块,完成习作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教材编排“习作”板块,就是要让学生全面经历习作过程,进行一次综合性的习作练习。

1. 自由选材,空间巨大

本单元的主题是“生活万花筒”,从主题上研究,就知道选材的丰富多样性,第1、第2自然段就告诉学生: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是我们亲身经历的,有些是我们看到的,还有些是我们听说的。选一件你印象深刻的事,按一定的顺序把这件事情写清楚。

从习作提示看,我们能比较清晰地发现,习作单元的作文,比起其他单元,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巨大,“各种各样”“亲身经历”“看到的”“听说的”“选一件”这些词语无一不在告诉学生,习作材料丰富且多样,就像万花筒一样,五彩缤纷,千变万化,选择众多。

2. 题目参考,思维拓展

除了文字提示,教材还安排了习作题目做选材的参考:《捉蚊趣事》《一件烦心事》《她收到了礼物》《爷爷戒烟了》《照片里的温暖》《家庭风波》《教室里的掌声》《信不信由你》。这些题目粗略一看,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给学生选材提供一个参考,但细细研究,却可以发现,这些题目并非只是题目,对选材的方向、范围、主题思想,学生都可以通过题目来拓展思维。

这些题目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题目即事情:《捉蚊趣事》《她收到了礼物》《爷爷戒烟了》。从这些题目中,学生可以看到文章写的是什么事情。因为题目已经明确告知了。第二类,题目即中心:《一件烦心事》《照片里的温暖》。从这些题目看,具体文章写了什么事情难以确定,但是文章的中心思想非常清楚,有“烦心”,也有“温暖”。第三类,题目即想象:《家庭风波》《教室里的掌声》《信不信由你》。这些题目,即使仔细研读,也始终无法确定文章写的事情是什么,也无法揣测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但是,学生可以发挥各种想象。借助这样的题目进行参考,学生选材的多维度和新颖度,都将得到极大的拓展和提升。因此,从习作提示和提供的题目来看,我们可以感受到本次习作选材有很大的余地,有利于学生的自由发揮,从而完成“写什么事”的目标。

3. 表格填空,提纲启蒙

确定了写什么,自然要思考怎么写。教材安排了在写之前,完成表格的填写。

表格恰恰跟笔者在进行精读课文教学时运用的表格相反。前一张是从文章到表格,这一张是从表格到文章。前一张有文章内容可以整理,这一张没有文章内容,内容在心里,需要学生把思考的内容经过分析整理,并用简洁的文字记录下来。

从思维到文字,从无序到有序,难度提升,思路清晰,对完成习作是关键的一步。統编本教材学写提纲的内容被安排在五年级上册。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安排的表格整理,就是习作提纲的启蒙。这张表格很明显是为“把事情写清楚”做准备的。写清楚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就已经能把文章的顺序、脉络理清楚了,就差最后一步落笔成文了。

4. 多元评价,指向目标

统编教材的习作单元既强调通过习作来更好地沟通,也注重在交流中相互激发、主动反思以发展习作能力。

在习作评价方式上,我们也要打破单一评价的方式,实行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在习作的评价内容上,教师要突出重点:按一定顺序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在习作讲评中,教师要紧紧围绕“按一定顺序把一件事情写清楚”进行评价,适时引导学生回顾精读课文、初试身手、习作例文,明确可以通过“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可以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等,让评价有据可循。

当然,评价时以鼓励为先,评价形式要多元,可以自评、互评、小组评相结合。比如可以选择几篇达到要求的习作作为范例,引导学生重点关注,发现写作的优点。针对没有达到要求的习作,应当鼓励学生针对不足的地方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也可以把所有习作中出现的问题收集起来,从习作要求的维度归类梳理,聚焦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修改。还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本单元的评价重点,开展习作心得体会分享,明确习作好在哪里,怎样写更好。必要时还可以再次引入精读课文、习作例文中的典型语段,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实现二度修改。

在习作单元教学时,当以完成习作为终极目标进行整体推进,教师要因学情而用,顺学情而导,真正发挥课文、例文的功能,《交流平台》“提示”的功能,《初试身手》“练习”的功能,让学生在感知具体写法中,练习尝试,自我建构,最终实现习作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国平,许洪建.解读 洞察 落实——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J].辽宁教育,2020(01).

[2]蒋琳.素养为本的单元整体设计——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19(10).

[3]林瑜.主问题·支架·迁移——基于整体设计的三年级上册“预测单元”教学策略[J].新教师,2019(09).

作者:麦焕贤

第2篇: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

3.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4篇课文。其中《掌声》《一次成功的实验》《给予树》为精读课文,《好汉查理》为略读课文。课文围绕“爱的奉献”来组织单元。本单元的各个环节的教学都体现了爱的专题,都是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让学生能实实在在感受到这种感情。例如,导语告诉学生:爱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能献出自己的爱;所选课文都是发生在儿童之间的爱的故事;口语交际也是通过夸奖身边的同学来表达爱。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体现整合的教学思想,围绕专题组织教学活动。

单元教学目标:

1、会写41个生字、会认23个生字、正确读写50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3、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我们献出自己的爱,生活一定会变得更美好。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这是四个闪光的名字,也是四位享誉中外的名人。本组课文讲述的就是有关这些名人的故事。 本组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本组的四篇课文,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那些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与此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37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掌握词语表中的4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灰雀》、《小摄影师》、《我不能失信》中人物的对话。

3.在对课文阅读过程中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能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高尚、美好的品质。

4.学会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

5.把自己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讲故事时要讲得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故事时要认真。

6.背诵好词佳句,背诵“读读背背”中的名人名言,搜集更多的名人名言。 7.学会通过事情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本组以秋天为专题,由4篇课文组成。《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色描写出来,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第二,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第三,本组教材无论是导语、课文,还是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都是紧紧围绕有关秋天这个专题编排设计的,教学中要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连,紧密配合,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是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单元教学目标:

1、会写34个生字、会认20个生字、正确读写29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3、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 为专题,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组成。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孔子拜师》和《盘古开天地》是叙事性文章,《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说明性文章。课文中既有描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话故事;既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描述。使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本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来展开。这个活动既和单元的专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有关祖国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一起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身边的传统文化。这样做的目的是打通课内学习和课外生活,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和传承。教学这组时,在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的同时,要重点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的开始阶段,重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求如愿望,指导学生做好分工合作的准备工作,活动过程中, 要提醒学生适时交流活动进展,并在必要时调整活动方案;活动结束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活动成果。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的内容,都是紧紧围绕本组专题,从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所得的角度安排的,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平台和展示空间。学生可以用多种形式汇报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成果。

单元教学目标:

1、会写40个生字、会认36个生字、正确读写50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3、让学生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创造天地的一些神奇想象;让我们对古代文化的灿烂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拍案叫绝。

4、在“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中,让学生交流了解到的传统文化,在“习作”中写自己活动中最想写的内容。“日积月累”让学生借助生肖邮票,读背体现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在“展示台”中,引导学生用写春联、做风筝、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中华传统文化。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颁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反映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北国各个季节不同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展示现代都市风采的略读课文《“东方之珠”》。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在二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和二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将新旧两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其他三篇写景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单元教学目标:

1、会写31个生字、会认22个生字、正确读写36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3、“读读背背”古代大诗人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时留下的千古名句。

4、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

5、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以思想方法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有的讲述了将古代兵器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而发明了坦克的经过;有的记叙了外国的一位小朋友,小时候从家门口数了十步埋下的木匣,五年后只数了五步就挖出了木匣的故事,悟出了周围的一切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的道理;有的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人们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看问题要全面,物有长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这4篇课文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

在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内容也和本组的专题密切相关。在口语交际中尝试运用学到的思想方法去思考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习作中发挥想象写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刻舟求剑》讽刺了只会按老规矩办事,不知对变化了的情况应该作出相应变化的人和事。

单元教学目标:

1、会写41个生字、会认27个生字、正确读写44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3、指导学生学习本组课文,要边读边想,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继续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鲜花什么时间开放,蜜蜂有哪些奇特的飞行本领,玩耍却玩出了大名堂,怎样巧妙找到丢失的骆驼,这是多么有趣的内容啊。本组课文讲的就是这些内容。有的讲对植物有趣观察和发现;有的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有的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课文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全组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花钟》《蜜蜂》《玩出了名堂》,五篇略读课文《找骆驼》,且个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宽带网),内容丰富多彩。通过本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在教学本组教材时,要把握好编辑意图,加强整合的意识,落实教材要求。 单元教学目标:

1、会写40个生字、会认30个生字、正确读写56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3、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4、在“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

5、“习作”则让学生写一则观察日记。

第3篇: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计划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

一、教材分析:

这一组有4篇课文。课文从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有的描写了小学生欢乐幸福的学校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他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叙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

二、学生分析:

这一组课文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从理解上比较容易,学生读一遍课文就知道说了一件什么事,但课文中有些词语难度比较大,需要教师帮助理解。第一组教材是从低年级到中年级的第一组课文。首先要考虑衔接问题。通过本组学习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3.本单元的生字生词。

四、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读懂课文。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3.扩大对各民族的了解。

六、教学时间安排:

本单元可用11——13课时

我们的民族小学„„„„„„„„„„„„„„„„„„3课时 金色的草地„„„„„„„„„„„„„„„„„„„„3课时 爬天都峰„„„„„„„„„„„„„„„„„„„„„3课时 槐乡的孩子„„„„„„„„„„„„„„„„„„„„2课时 第二单元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的第二组课文,首先要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要通过本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重温低年级和中年级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求,通过前一组和本组的教学,逐步完成从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即在进一步巩固并扩大已有的识字写字教学成果的同时,加强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及习作兴趣,能不拘形式地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二、学生分析

1、经过两年的语文学习,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汉字基础,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如“增减偏旁”、“声旁归类”、“部件拆分与合并”、“偏旁置换”等方法。大部分学生有自主识字的能力,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但遗忘较快,形近字、同音字错误较多,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些朗读的形式,如:自由读、感情朗读、分角色读等,初步达到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初步学会略读、默读等读书方法,引导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把握各段的主要内容,并加强读书积累的指导。

3、能用普通话和他人交流,并逐步形成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有主动交际的欲望,但口语表达能力还有待于加强,本单元要学习讲述名人故事,情节要完整,内容较为具体。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提出的明确要求,结合本单元文本特点,我们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1.会认37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掌握词语表中的4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文中人物的对话,要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3.在对课文的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诵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能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高尚、美好的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4.学会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

5.把自己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讲故事时要讲得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故事时要认真。

6.背诵好词佳句,背诵“读读背背”中的名人名言,搜集更多的名人名言。 7.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想象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语言,对信息分类整理和概括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动作神态和对话来描写人物的能力,并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

四、时间安排;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语文园地 1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习作 3课时

第三单元

一、教材分析: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本组以秋天为专题,由4篇课文组成。《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

1、会认20个字,会写34个字。正确读写两篇精读课文中30组词语,积累 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3、积累好词佳句。

四、课时安排:

《古诗两首》 3课时 《风筝》 3课时 《秋天的雨》 3课时 《听听,秋的声音》 2课时

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介绍了:鲜花什么时间开放,蜜蜂有哪些奇特的飞行本领,玩耍却玩出了大名堂,怎样巧妙找到丢失的骆驼,这是多么有趣的内容啊。有的讲对植物有趣观察和发现;有的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有的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课文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全组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花钟》《蜜蜂》《玩出了名堂》, 学情分析

1、随着年纪的升高,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增强学生的识字乐趣 。

2、学生写话的愿望日益增强,应顺应学生心理发展的这一特点,以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练笔的机会。 教学目标:

1、 认识“怒、燥、暮、试、验、证、阅、固、调”等生字,会写“艳、 内、梦、论、试、验、堂、镜、闲”等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 芬芳迷人、苏醒、无论、试验、纸袋、名堂、浪费、镜片””等词语; 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3、 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5、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 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6、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7、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 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8、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9、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习中观察发现。

10、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11、通过“读读认认”,认识“肩、臂、瞠”等7个字。

1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 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2、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3、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4、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5、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语文园地 1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习作 3课时

第五单元

一、 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专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简短的“导语”点明专题之后,编排《孔子拜师》这篇精读课文,让学生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并在课文之后提出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开展“综合性学习”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59个生字、会写44个生字,掌握风尘仆仆、止境、奔流不息、滋润、双龙戏珠等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加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积累。

5、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去观察,去写作文。

6、学会运用宽带网进行资料的搜集。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

2、在精读讨论中,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的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评价。

3、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

4、发挥丰富的想象,复述故事。

5、了解赵州桥的建构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课时安排:

9、古诗两首 3课时

10、风筝 3课时

11、秋天的声音 2课时

12、听听,秋天的声音 1课时

语文园地 2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习作 3课时

第六单元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

二、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5、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6、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激发学生对网络和科技的兴趣。

7、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引起对机器人的兴趣,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8、关注科技发展,展开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乐于参与口语交际,交流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并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9、就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大胆想象,先说后写,与同学交流后再修改。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感情。

2、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魅力和富饶。

3、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学习抓住景物特点。

4、有感情地兰度课文。体会璀璨的名珠。

四、课时安排:

21、古诗两首 2课时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2课时

23、魅力的小兴安岭 2课时

24、香港,璀璨的明珠 2课时

语文园地六 1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习作 3课时

第七单元

一、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讲述了: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通常是想的不一样的,当然想法不一样,做法难免会有差异,最后的结果更是不尽相同。本组课文讲述了几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本组的4篇课文,其中三篇精读,《矛和盾的集合》、《科里亚的木匣》、《陶罐和铁罐》;一篇略读《狮子和鹿》。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9个字,会写41个字。正确读写两篇精读课文中30组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了解课文的所蕴含的哲理,用事实说明道理,正确看待人和物。

三、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蕴含的哲理。

2、让学生懂得周围一切都在变化,养成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3、学会从事件的过程与结果的练习中领悟寓意。

四、课时安排: 《矛和盾的集合》 2课时 《科里亚的木匣》 2课时 《陶罐和铁罐》 2课时

狮子和鹿》 1课时

语文园地 口语交际1+习作2+其他1=4课时

第八单元

一、教材解读

“第八组”教材单元主题是“献出我们的爱”。分别由29课《掌声》、30课《一次成功的实验》、31课《给予树》、32课《好汉查理》(略读课文)和《语文园地八》组成。单元导语是这样写的:爱是什么?爱是给公共汽车上的老奶奶让出自己的座位,爱是给下班的爸爸妈妈送上一杯茶,爱是向遇到困难的小伙伴伸出温暖的双手。爱,还可以怎么表达?本组课文会告诉我们怎样去爱别人。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世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人间爱的暖意。 3.掌握38个生字和49个词语。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人间爱的暖意。 2.体会爱无处不在,爱包含在生活的细节中。

3.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得到爱是幸福的,献出爱是快乐的。

四、课时安排:

1.《掌声》(2课时)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爱,就是鼓励和信任;爱,就在我们的掌声里。

2.《一次成功的实验》、《给予树》(5课时) 使孩子们感受到得到爱是幸福的,献出爱是快乐的。其中《一次成功的实验》在原有爱理解的基础上,让孩子们明白谦让是爱,服从指挥也是爱;《给予树》意在使学生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献出爱有时也需要我们牺牲一些东西。

3.《好汉查理》(1课时) 让孩子们明白生活中还有另一种爱——当你献出爱给别人时,你也得到很多很多:成长、快乐、幸福------。

4.语文园地八(4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这次活动围绕夸夸我的同学这一主题进行。活动目的不仅是练习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把生活中和同学一起的日子里的得到的各种爱一一进行盘点,明白生活在爱中是多么幸福。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读读记记、趣味语文(1课时)

第4篇:三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作文

第一单元

我的课余生活

我的课余生活有打球,跳绳,跑步,还有做游戏„„我最喜欢的还是跟小伙伴们玩游戏,尤其是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星期二,丁零零,下课了。我就兴奋地朝操场跑去,我找了几个人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我找到了一个又一个,一共找到了7个人。

这次是我当“老鹰”,我张开巨大的“翅膀”,猛地冲向“小鸡”。“母鸡”左护右护,拼命想保住自己的小鸡。“小鸡”也左躲右闪。忽然,“母鸡”感觉哪里有点痒,就去挠。我趁这个时机,开始冲向“小鸡”。“母鸡”措手不及,没护好,被我捉走了一只小鸡。哈哈,该换人了。正当我们玩的开心时,上课铃声响了。哎哟,快乐的课余生活被上课铃声打断了。课余生活太有趣了。

我的课余生活

我的课余生活像一座七彩桥,丰富多彩,下五子棋、打羽毛球、玩电脑、弹手风琴„„没有一样是我不喜欢的,但我还是喜欢看书。

每个星期天,妈妈都要带我到新华书让去看书,那里看书的人真多啊!有站着的,也有坐着的。我到那儿一看,啊,又没位置了,唉!只能又站着看了。我到书架上拿了一本童话书,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书中的《童话王国》让我觉得自己就好像是故事中的女人公。经过长时间的阅读和积累,我的收获很大。

我看书的内容很广,有日记、童话、寓言短篇小说,还有作文选。书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书让我深深地着了迷,书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书还让我的课余生活更加充实。

除了看书,我还每天坚持学画画。有时候画得很难看,我有些想放弃了,妈妈对我说:“要想做好一件事,就一定要坚持到底,决不轻易放弃,坚持就是胜利。”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坚持了下来。现在我的画画得科好啦。

这就是我的课余生活,怎么样,我的课余生活够丰富的吧?

我的课余生活

我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有踢球、游泳、跑步以及骑车等各种运动。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羽毛球,因为打羽毛球不仅能锻炼我的体力,而且能增强我的视力。

打羽毛球的时候,我跑,我跳,我蹲,我蹦,浑身上下每一个部分都在运动,一刻都不停!自从开始练习打羽毛球以后,我的进步可快啦,我现在的程度,就连妈妈也不一定能轻松地击败我呢!如果大家也和我一样天天打羽毛球的话,你们也会跟我一样强壮的!

我有一个当世界冠军的梦想,我一定会继续努力,一步一步的来,我相信自己有一天总有一天,也会站在奥运会最高的领奖台上,对着五星红旗唱着国歌,让这个隐藏了多年的梦想释放出来,变成现实!

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长得很漂亮,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金黄色的头发长长的还打着卷,身材不胖也不瘦,总是带着一副黑眼镜,看起来特别有学问。

我的妈妈很勤劳,每天都把家里收拾的一尘不染。妈妈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洗脸刷牙后就开始给爸爸﹑弟弟和我做饭。六点半的时候,才喊我们起床﹑帮我们穿衣服,等到我们收拾好了,吃完饭赶紧刷碗。然后急忙去上班。中午下班回来,顾不上休息就开始做饭,等到大家吃完饭,才歇了一会儿。晚上我在奶奶家吃完饭后妈妈才回来,有时候不吃饭就开始辅导我和弟弟的学习。妈妈真忙呀!

我妈妈对我和弟弟的学习要求很严格,她要求我们写字既快又漂亮。有一次,我写作业边玩边写,写得特别慢,也不工整。妈妈气极了,将我写了一半的作业撕掉了。妈妈生气的说:“写作业就好好写,玩就痛痛快快的玩,不要在学习的时候玩,听到没有?”我点了点头,心里后悔极了,要是我第一次就写好,妈妈就不会生气了。

等到星期天的时候,我的妈妈会带我和弟弟去看书﹑逛街,闲着的时候,会打扫打扫卫生,也会去街上跳广场舞。你别说,我妈妈跳舞可是一流的,姿势优美,特别好看! 妈妈不仅漂亮,还这么勤劳能干,做什么事都追求完美,我为我有这样的好妈妈而感到骄傲!

我的姐姐

我有一个好姐姐,她虽然长得不是很漂亮,但是我喜欢她。

有一次,我来到姐姐家,姐姐正在客厅里看电视。我看见了一个水晶苹果,就拿出来捧在手里看了好久。可不小心一滑,水晶苹果“砰”的一声掉在了地上,苹果把被摔断了。完了,完了,姐姐会怎么责怪我呢?

这时,姐姐进来了,问:“怎么了?”我低着头说:“姐姐,对不起!”她把地上的水晶苹果拾了起来。我赶紧说:“姐姐,对不起,我真的不是故意的,你不会打我吧?”姐姐见我这副模样,搭着我的肩膀,笑了起来:“没关系,你不要怕,我不会怪你的。水晶苹果摔坏了可以再买,可是友情如果断裂了,就再也买不回来了!”听了姐姐的话,我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从姐姐那儿,我学到了宽容。

我最喜欢的老师

我现在读到三年级了,教过我的老师有几个,我最喜欢的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她高高的个儿,留着一头乌黑的长发,看起来很精神。她喜欢穿漂亮的裙子,人也长得漂亮,我们大家都很喜欢她。

语文老师上的语文课活跃、风趣,我们都很喜欢听。她活泼的语气,动人的语言,可爱的表情,不时惹得我们哄堂大笑。老师喜欢在课堂上给我们进行比赛,谁做得好就表扬或者奖励他。我们最喜欢的是听老师朗读课文,她不仅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而且她每次读课文都有声有色,让我们听得很入迷。

老师还经常抽空给我们讲故事,老师讲的一个个故事,使我们感染着读书的快乐,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愉快的阅读世界。老师讲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了很多知识以及做人的道理。老师对我们的学习要求很严格,每天都布置一些作业给我们做,她还要求我们多读一些课外书,每天练习写日记,提高我们的作文水平。

语文老师不但课上得好,而且很关心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我们全班同学都喜欢她。

美丽的秋天

秋天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展现在我的眼前…… 天空中,一群群大雁一会儿排成“一”字形,一会儿排成“人”字形,好像在说:“再见了,明年我们还会回来。”

公园里,菊花开了。有红的、黄的、紫的、还有白的……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美丽极了。红的像一簇簇火苗,黄的像金黄的稻谷,紫的像水灵灵的葡萄,白的像云一样洁白、美丽。桂花可香了,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果园里,石榴咧开嘴笑了,红红的山楂熟了,黄澄澄的梨也熟了,葡萄像一串串紫水晶,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枝头。

树林里,黄黄的落叶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又像一只金黄的小鸟在跳舞歌唱。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它乘着风,飘到动物们的家门口,告诉它们要做好过冬的准备。

秋天多美啊,我爱美丽的秋天。

秋天的图画

秋天悄悄来了。你看,到处是丰收的景象,田野里,稻子一片金黄,麦子笑弯了腰,红红的高梁沉甸甸地挂在枝头上,青菜一片绿油油!

果园里更是热闹非凡,柿子红了,桔子黄了,一串串水晶似的葡萄挂满了枝头,一阵阵微风吹来,真有点儿摇摇欲坠呢!兴奋的人们正忙着采摘这丰收的果实,脸上满是笑意。是呀,辛苦了半年,终于有了这丰收果实,谁不为了这劳动的甘甜而感到快乐呢?

今天,老师带着同学们来到果园里参加劳动。你看,老师和几个同学在远处忙着摘苹果,小华看见满树的苹果像一个个红灯笼似的,高兴极了,他伸手把最大的一个苹果摘了下来。

小英今天穿得最漂亮,她头上扎着一只大大的蝴蝶。小英看见满地的落叶非常漂亮,就想捡回去做树叶标本。小平也见到了一张,在那边大声喊着:“小英,这里有一张更漂亮的。”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我们爱秋天!

秋天的美景

告别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迎来了凉爽的秋天。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也是个丰收的季节。

秋天的天空格外的高,格外的蓝。天上的白云十分调皮,一会儿变成小狗,一会变成小羊……一群群大雁排着队伍往南飞。

秋天来到森林里,把梧桐树的叶子变黄了,像一只只黄蝴蝶轻轻地落到地上。地上已经积起了一层厚厚的地毯,像给大地穿上了件黄棉袄。枫叶也被秋风姐姐吹红了…… 秋天来到田野,吹红了高粱,吹黄了稻谷。稻子一个个被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 秋天来到公园,吹开了菊花。美丽的菊花在秋天里绽开笑脸。

秋天来到果园里,红彤彤的柿子挂满枝头,黄澄澄的鸭梨随风飘动,裂开嘴的石榴被农民伯伯装进了竹筐里。 啊!秋天真美啊,我爱秋天,更爱秋天的景色!

美丽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平南县上渡镇,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家乡最美的是西江,滔滔不绝的西江水日夜不停地流着。雄伟的西江大桥横跨东西两岸,桥上人来人往,车辆川流不息;桥下大大小小的船只穿梭而过,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春天,西江水特别碧绿,江河两岸钻出嫩绿的小草,田野上绿油油的庄稼,把家乡打扮得多美啊!果园里,荔枝花开了,龙眼花也开了,一束束淡黄淡黄的小花像一粒粒小米粒。引来了一群群蜜蜂在花丛中,忙碌地工作。

夏天,要是你到满是果树林的山上来,一定会看到山上火红火红一片。那是一个个红通通的荔枝,真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树上。当你走到树下,就忍不住摘一颗立刻品尝,那味道香甜可口。

秋天,田野里金黄金黄的稻子熟了,一望无际的稻子就像金色的海洋,一阵秋风吹来,金黄的稻田就像波浪翻滚,稻田里一架架收割机发出“轰隆隆”的声音,好像在唱着一曲丰收的歌。

冬天,橘子林的橘子,成熟了,大的,小的,个个杏黄杏黄的,把橘子树压弯了腰。 我的家乡多美啊,我爱我的家乡!

美丽的学校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西江南岸的一个村子里。学校虽然不算很大,但校园很美丽。

走进校门,就是宽阔的操场,操场的四周都种上了绿油油的小树。操场上有两个篮球场,课余的时候,我们每天在这里做操,打球,玩游戏,可开心啦!

操场的正面,耸立着一栋新的教学楼,教学楼显得那样雄伟壮观,楼顶上方“珊顿综合教学楼”几个大字金光闪闪,非常威武。教学楼有三层,除了二楼的左边有一间教师办公室,其余共有十一间教室,清晨,你会听到从这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同学们每天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文化,接受知识。

操场的右边,升旗台上的红旗在高高飘扬。升旗台旁边,是一栋旧的教学楼,也有三层,主要是办公室和综合实验室。操场的左边是教师宿舍区,是一排小平房,中午老师们都在那里休息。 校园里最美的一角,莫过于旧教学楼后面的果园。这里长满了密密麻麻的龙眼树,春天一到,满园都是龙眼花,惹得蜜蜂嗡嗡嗡不停地忙着采花蜜。校园里还有绿化带,有冬青,有桂花树,有玉兰花,一年四季整个校园里都弥漫着花香。就是这些漂亮的花草树木把我们的校园打扮得像花园一样美丽。 我爱我的学校,更爱辛勤哺育我们的园丁们。

小老鼠过河

冬天快到了,小老鼠要过河找食物。可是水很深,小老鼠过不去,它就停下来想办法。

突然,小老鼠看见一棵柳树,它想:我可以利用柳枝像荡秋千一样荡过去呀。小老鼠去试了一下,它拉住柳树枝,可一下子就断了。小老鼠掉到地上滑倒了,它低头一看原来是地上有一块西瓜皮。小老鼠闪闪它的小眼睛,又想了个办法。它找来树枝做成桨,然后把西瓜皮推到河里当小船用,它跳到小船上。

小老鼠一边划一边唱歌,真高兴呀!小蜻蜓飞来了,说:“小老鼠你真聪明!”毛毛虫爬到它的耳朵上,说:“小老鼠,你真行!”小老鼠听了,更高兴了。

青蛙跳出井以后

青蛙在小鸟的劝说下,真的跳出井口。青蛙一看惊呆了。哇,这个世界原来真的这么大啊!天是一望无际的,地是宽广辽阔的,还有美丽的山川、田野、城市和村庄。高楼大厦数不胜数,柏油马路纵横交错,人来人往,非常热闹。真的不是自己在井底所看能到的。青蛙低下头,红着脸不好意思地对小鸟说:“对不起,我错怪你了,是我的目光短浅。天空无边无际,世界真是多姿多彩。”小鸟说:“这也不能全怪你。你应该经常出来走走看看。回去也告诉你的朋友,请他们也多出来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吧!”

青蛙笑了,说:“我一定会的,我回去就告诉大家。”

蜜蜂和蝴蝶的故事

美丽的春天来了,在温暖的阳光下,小蜜蜂们“嗡嗡”地在唱歌,飞到花园里,停在花蕊上,忙碌地采起蜜来。不远处飞来一群蝴蝶,她们穿着各种各样的花边裙,在花从中翩翩起舞。

“蝴蝶姐姐,快来采蜜呀!”小蜜蜂们亲切地说。 “小傻瓜,这么好的阳光,整天采蜜,多没意思呀!还不如抓紧时间玩个痛快。”说完,她们就跳起舞来。

在一旁的柳树爷爷听见了,说:“蝴蝶姑娘们,小蜜蜂说得对,你们还是快去劳动吧!以免冬天挨饿。”

可是,蝴蝶们连理都不理,继续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她们一会儿躲在树叶下面,一会儿躲在树后面,玩得非常开心。

温暖的春天过去了,炎热的夏天又过去了,凉爽的秋天来临了。小蜜蜂们更加紧准备过冬的食物。

花蝴蝶们却仍然寻求快乐。

冬天来临了,小蜜蜂们在温暖的蜂房里舒服地过冬,而花蝴蝶做的茧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聪明的公鸡

狗和公鸡是一对好朋友。一天,他们结伴一起去森林里找食物。到了晚上,公鸡跳到树上休息,狗在下面的树洞里过夜。

第二天清早,公鸡站在树枝上,抬起头,伸长脖子”喔喔喔“地叫起来。旁边树洞里的狐狸听见,想:对呀!我还没有吃早饭呢,正好有这头鸡,我可以饱餐一顿啦!

狐狸马上跑树洞旁边,抬起头说:“公鸡,你累了吗?快下来休息一下吧。”公鸡说:“那你把树洞看门的狗叫出来,否则我怎么下来呀?”

于是狐狸去树洞敲门,结果出来了一条狗,向狐狸扑了过去。狐狸只好跑,狗一直追着狐狸。到了最后,狐狸被狗吃掉了。从此,其他狐狸再也不敢欺负小动物了。

第5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宁波市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练习

姓名得分

1、我们学校就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2、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一、读拼音,写词语。(10分)

biàn dìxiānɡ fãnɡpīn mìnɡmî fánɡxī wànɡ ()()()()() liánɡ shuǎnɡyïu piàoliánɡ shibēn pǎoshàn zi ()()()()()

二、圈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括号里。(5分)

1、我们大京失色,千乎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2、果园里,犁香香的,波罗甜甜的。()()()

三、仿写词语。(6分) 蓝: 天蓝宝蓝碧蓝

黄:绿:

四、填上合适的词语。(9分)

一()邮票炎热的()精心地() 一()钥匙热闹的()拼命地() 一()颜料香甜的()好奇地()

五、给句子画线部分换成一个合适的词语。(3分)

1、红红考试没考好,一路上低着头,情绪低落,失望极了。()

2、广场上的气球颜色很多,非常好看。()

3、冬天快到了,小青蛙加快速度,赶紧挖洞。()

六、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填上序号。(5分)

1、“知有儿童挑.促织。” ()①捉②把东西放在肩膀上

2、“独.在异乡为异客。”()①单独②唯独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①回想②思念③记得

4、“弟弟才.3岁就会看妈妈的脸色。”()①能力②刚刚③只有

5、“他俩把倒下的旗杆直.起来了。”()①不弯曲②竖③不断地

七、判断比喻句,是的打“√”,不是的打“×”。(5分)

)

3、他长得太像他爸爸了。()

4、天花板上有无数盏电灯,像满天的星星。()

5、奶奶心里就像喝了蜂蜜一样甜。()

八、按要求写句子。(6分)

1、动人的情景吸引了我。改成“被”字句:

2、这有什么好奇怪的?改成陈述句:

3、风筝在空中飘。把句子写得更具体些:

九、把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5分)

()王爷爷急忙跑过去,把小林扶了起来。小林的脸红了。 ()他俩越吵越厉害,小林抓起一把沙子就扬。 ()小林一见扬错了人,拔腿就跑,一下子摔倒了。 ()有一次,小林和小力在一个沙堆旁吵了起来。 ()这时,爷爷正好走出大门,沙子扬到了王爷爷身上。

十、按课文内容填空。(9分)

1、天对(),雨对(),大陆对(),()对海树,赤日对()。

2、秋天的雨,是一把()。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秋天的雨吹起了()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秋天的雨,带给大地一曲()的歌。

3、“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句话对应的诗句是(),()。这首诗的题目是《》,作者是()。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千古名句是(),()。这首诗的作者是()朝的诗人()。全诗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十一、阅读。(18分)

(一)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的、()的、()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1、在括号里填上表示颜色的词语。(2分)

2、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1分)

3、用波浪线画出拟人句。(1分)

4、用横线画出一句的打比方的句子。(1分)

(二)

你瞧,果园里那一大片栗(lì)子树。金黄色的叶子,秋风一吹,像无数金黄 色的蝴蝶飘落下来,投入大地的怀抱。栗子树上结满里棕(zōnɡ)褐(hâ)色的果子, 像一个个小刺球挂在树上,有的昂着头,有的裂(liâ)开了笑脸。风一吹,红褐色 的栗子就跌落下来。农民们有的爬到树上去打栗子,有的忙着在地上捡栗子,到处 是一片丰收的景象。

栗树林左边是橘子园。黄澄澄的橘子像小灯笼似的挂满了枝头,有的高昂着头; 有的两三个挤在一起,仿佛在说悄悄话;有的躲在绿色的叶丛中,像一个羞答答的少 女„„秋风徐徐,满树沉甸甸的橘子娃娃竟玩起了“碰碰车”的游戏,空气中飘着阵 阵橘香,沁(qìn)人心脾(pí)。

栗树林的右边是一片豆子地。豆荚(jiá)鼓鼓的,太阳一晒,豆荚便“噼里啪啦” 摇铃般地响。那晶莹的豆宝宝便从豆荚中欢快地蹦出来。

1、用波浪线画出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比作。(2分)

2、找出五个写栗子动作的词:(2.5分)

3、找出五个描写颜色的词:(2.5分)

4、果园里,先描写,再描写,最后描写,表现出

的景象。(4分)

5、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描写了橘子的和。(2分) 十

二、习作。(19分)

内容:请你写写金秋时节你做过的事情,并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要求:写一件完整的事,并写出秋天的特色。

附加题。(10分)

写出这些神奇的风,并把写秋天的风的词语用“——”划出来。 ()风送爽()风细雨()风拂面()风呼呼 ()风刺骨()风习习()风化雨()风暴雨

第6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卷分析

一、考试成绩及试卷分析

1、试卷分析及存在问题:

本张试卷共有九道大题,用不同形式考察了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卷面来看,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好。

第一题为看拼音写汉字,总的来说比上单元做的好一些,但是,对于每天都听写的一些字词,有些学生记得还是不够准确,多笔少笔的现象仍然存在。

第二题为选择正确的读音,考察的是对多音字不同字音用法的区别,因为练习册上做过这几个题,所以,除两名学生出错外,其他同学全部正确。

第三题为补充成语并选择填空。这些成语都要求学生会背会默写,可是学生完成的不好,大部分写不上或是写的错别字。另外有一小半的同学没能理解并选择填空的意思,做题时没选择给出的成语,而是自己根据句子意思随便填的词语。

第四题为把错别字圈出来并改正,每句话里都有多个错别字,学生全部是找出一个或两个,都没有找全。

第五题为按要求写句子,掌握情况良好。

第六题为按课文填空,失分原因和原来一样,不是不会背就是会背不会写,或是同音字乱用。

第七题为课外阅读。由于看过的原因大多数学生都对,只有平时不认真看的,现在就不会做。

第九题为习作。要求的练笔内容是课堂中进行过的,但大部分同学并没有按着作文本上修改过的写,而是又另写的,与作文本上写的有着很大的差距,可以看出学生还不习惯试卷上的练笔,还需要多多练习。

二、提高改进措施

1、基础知识比前两单元有了进步,但还不扎实,需要继续加强巩固。

2、加强背诵和默写的练习,天天检查,让学生没有应付的机会。

3、继续进行阅读练习,通过练习拓展学生思维,提高理解感悟能力,在培养学生积累习惯的同时,更要注重发展实际运用的能力。

4、本次卷面的整洁度比前两次有了些进步,但还不理想,所以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上还要加大力度。

第7篇: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第八单元

主备人:朱理华

教材分析:

本单元选取了两个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底蕴的故事,每篇故事的背后都透露出一个浓浓的爱字。《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对亲人、故乡的爱,《孙中山破陋习》是对封建礼教压迫下妇女姐妹的爱。在每篇故事的叙述过程中清晰地显示出“起因——经过——结果”的脉络,是学生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范例。

单元学情分析:

1.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识字、朗读能力,能通过课文后的生字表或查字典自主初读课文。文中出现了较多的成语,学生在理解积累上会出现困难。

2.本单元选取的是几篇人物故事,情节比较生动,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让他们自读自悟。文中出现的很多内容年代比较久远,反映的是我国的一些传统文化,学生缺乏感性的认识,可能会引起他们的好奇,也可能因不熟悉而生厌。

3.按“起因——经过——结果”布局谋篇是本单元的写作特点,文章反映得非常清楚,但三年级还处在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把握领会时不会很深刻。

单元教学建议:

1.要充分利用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搜集文中人物的相关故事,通过看、讲、演等丰富的形式,让他们积累、感悟,学习故事中人物的思想品质,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认识不良陋习对社会的危害。

2.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分析各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逐渐掌握“起因——经过——结果”布局谋篇的方法,并在实际的运用中加深巩固。

3.通过对比朗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句子的含义,掌握成语的用法。

23 每逢佳节倍思亲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兴高采烈”造句。

3.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及诗的含义。 2.体会诗人王维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

能体会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感情调动,导入课题:

1.板书“佳节”

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

2.师: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不过,唐朝有位诗人(课件诗人背影)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每逢佳节倍思亲”)熟悉吗?哪儿见过?(课件古诗)

二、初读古诗。

1.想读吗?那就大声地读吧!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顺。

2.生自由读。

3.指名读,正音。

4.还想怎么读?(按学生设想读)

5.同学们真不错,字音读得准,诗句也读顺了。这首诗读了这么多遍,你读明白了什么吗?

6.生交流。(茱萸介绍)茱萸是一种有着强烈香气的植物。古人重阳节登高,把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辟邪。

7.明明是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叹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会有新的感受。

三、初读课文。

⒈自学生字词。

⑴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轻声读课文。读通顺语句,画出不认识的不理解的词语。

⑵会写会读生字。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兄弟 异乡 思念 无限 深情

情景 佳节 登高 兴高采烈 ⒉检查自学情况。 ⒊各人试读课文。

⒋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

五、布置作业:

⒈朗读课文。

⒉读抄词语。 教后感:这是一篇以“文包诗”特殊形式出现的文章。在课文中不仅呈现了王维的旷世之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而且通过一个故事的形式来形象地解释王维的这首诗,故事融入了作者年少离乡,适逢重阳,遥想亲人的深深情思。文章以脍炙人口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透出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课文情感真挚,有相依相伴的故乡情,有血浓于水的亲情,读起来饶有趣味。在教学中,我围绕“思亲”这条主线设计了两个问题:“王维为什么思亲?又是怎样思亲的?”,引导学生从文与诗的融合上着眼,学文,以诗为线索,学诗,以文为参照,将诗文有效结合,在感悟古诗的时候,不仅仅停留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是还体会了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同时通过诵读文本和诗句,理解并体会诗人王维的思乡情感,使学生展开与文本的对话,将思维的触角深入文本,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种味。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新课,读文悟情。

1.生读文,师巡视。

2.读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生交流,师相机板书。

3.你们都有了自己的感受,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给了你这样的感受,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这些句子,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

4.交流:谁想第一个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2.(谈不出)你有没有离开过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

(谈得出)是啊!王维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到外求学(板书华山东边是家乡,西边是长安)他的家乡在华山以东的蒲州,长安在华山以西,他这一别就有两年了。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而王维是整整两年没有与亲人相见啊!你还想再读读这句话吗?相信你现在一定能读出自己的感受。(指名读)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1.这样的情景,你有过类似的印象吗?扶老携幼、兴高采烈,能和你身边的同学配合着演演吗?

2.我看到你们兴高采烈的模样了,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热闹呀,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

3.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诗人看到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课件句子)带着你的这种感受,来读这句话。

(如果不动情)结合生活实际调动情感再读。

5.此时的王维真是触景生情啊!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1.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会是怎样的呢?(学生想象)

2.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欢度节日的场面?(指名读) 3.(课件出示句子)扶老携幼、兴高采烈,能和你身边的同学配合着演演吗?

4.我看到你们兴高采烈的模样了,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热闹呀,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

5.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诗人看到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6.(课件句子)带着你的这种感受,来读这句话。

(如果不动情)结合生活实际调动情感再读。 7.此时的王维真是触景生情啊!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1.从这段中,你感受到的什么?

2.课件出示句子还有同学想读这段话吗?

3.(读得不好)读这段时你想到了什么?

(读得好)(课件欢快音乐)是啊!重阳佳节,王维和兄弟们登高远眺,是多么开心啊!看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交流)

4.从你们的言语和神态中我已经感受到了这份喜悦!来,咱们再来读读这段。(生齐读)

5.(切换音乐思念)欢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指板书)而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家在山的那头;身在山的这一边,而心却早已飞到山的那一边了,(课件出示句子)王维的这种思乡之情,你能体会到吗?想读这句话吗?(指名读)

6.你是这样读的:……天各一方……;省略号停了一下;……一定也在……

你想表达什么呢?

7.他表达出了自己的感受,有哪位同学也能像他这样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指名读)

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1.以前王维和兄弟们是怎样过重阳节的呢?

2.(用自己的话说)你说的正是这样的一种情景(课件出示句子)你愿意读读吗?(用书上句子)回到上段。

三、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1.师导: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重阳佳节这天,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想起了在家乡时和兄弟们欢聚的情景,思乡之情愈发浓了,思绪万千之时,就将这浓浓的思念融进了四行诗句中……(课件出示古诗,教师范读整首诗)

2.刚才,老师在诵读这首诗时,把自己当作了王维,借这首诗来表达我对家乡的思念,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也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那就来吟诵这首诗吧!

3.指名读。两名学生读后,对比评价,体现个性化朗读。

请同学们也像这两位同学一样,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指名读)

四、情感延伸,课外拓展: 1.“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人呢?我国历代就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师从其中选取了隋代诗人薛道衡和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文给大家赏读,请同学们根据注释来读读诗,体会同样的思乡之情,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读给大家听。

2.学生自由练读《入日思归》、《泊船瓜洲》。

3.指名读。

五、情感升华,再次吟诵。

1.在这饱含浓浓思乡情的乐曲声中,我们也即将结束这堂课了,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

2.配乐齐诵诗文。

附作业:

一、听写。

兄弟 异乡 思念 兴高采烈 佳节 欢聚 回忆 扶老携幼

二、比一比组词。

忆( )住( )倍( )根( ) 异( )佳( )陪( )限( )

三、照样子,写词语。

家家户户--------、----------、---------- 一年一度--------、----------、----------

四、造句。

1、思念 -----

2、 兴高采烈------

五、默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并填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后感:

一、诗文对照,品读感悟

“每逢佳节倍思亲”可以说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灵魂,教学中,我扣住“思亲”引导学生读文,扣住“思亲”引导学生品词、品句、品读,使他们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抓住“15岁”和“已经两年了” ,引导学生感受王维年幼离家身为异乡客的那种孤独;抓“倍”这个字,引导学生从“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重阳节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这句话,扣住“更加”一词,理解“倍”字,初步感受王维无法和家长团聚的遗憾以及对亲人深深的思念;通过“如今天各一方,不能相会”和文中那个省略号,去感受王维无法和家人团聚的遗憾以及对亲人深深的思念,将“文意”与“诗境”对应起来,引导学生披文入境,自读自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入境”“妙悟”,升华内心的情感。

二、吟诗抒情,品味诗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对中华古文化的兴趣,通过诵读和积累,让精美的语言和古人质朴的情怀在孩子们的心中积淀起来,陶冶其性情,提升其文化素养。中国的文化是非常丰厚的,要让我们的孩子觉得语文有吸引力的,那首先应该设计好教学语言。整堂课,我的语言也尽可能体现语文味,以此来吸引学生。通过诗文结合,并充分、熟练地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平台,引领学生出入于古诗词与现代文两个不同的文化殿堂,同时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诵读,如:播放一首《思乡曲》,我进行示范读,感染学生,诱发学生的情感,引生入境。再引导学生把自己假想成某一兴趣的角色,“现在,你就是王维,又会怎样吟诵这首诗呢?”这样,伴着《思乡曲》,学生有着很强的角色表演热情,加上有学文时丰富的情感积淀,学生的动情诵读水到渠成,朗读成了他们表达情感的内心需要,从而使学生一步步品出了诗韵。

三、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学完课文,我扣住“思亲”引导学生拓展,积累思乡的诗句。 “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人又何止王维一人!我国从古至今有许多漂泊在外的游子时刻思念家乡和亲人。我及时引领学生思考:“如果你也思念家乡和亲人,又会吟诵哪些思乡、思亲的诗呢?”学生听后自由吟诵古诗,我再出示李白的《静夜思》、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和张籍的《秋思》中思乡的名句。学生自由朗读,体会作者思乡之情,最后齐读,达到情感共鸣。以一思乡主题,引出一组思乡古诗,让学生在学习一文时,认识更多的同类古诗。

四、存在不足,有待磨练

虽然一节课我准备了很长时间,但是也留下了许多不足。如:走进文本的时间少了,学生自由读的机会少了,诗文结合还不够到位,课堂上的生成资源未能及时利用(我在问:“从这个省略号,你读出了什么?”有一个学生说到:“王维还有许多话要说。”如果我追问一句:“王维会说什么呢?”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想象王维内心的世界),诗题没有理解,重阳节的习俗未能在教学中有机渗透等等。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意识到只有抓住文章里 “血浓于水的亲情,相依相伴的故乡情” 那根情感线,引导学生对文本作深入研读,使学生的心与作者的心交融,引领学生在精心创设的“语文”环境里,进行语言文字的揣摩和品味,这样才能扎扎实实地上好一节课。

24 孙中山破陋习

教学目标: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学会默读,讲述故事。 ⒊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具准备:

孙中山挂图、插图、投影片、词卡。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孙中山先生吗?他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从小就反对封建习惯势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他的这方面的故事的。

二、揭示课题:

⒈板书课题:24 孙中山破陋习

⒉解释课题:

⑴出示孙中山先生像。

⑵简介孙中山。

⑶陋习:指不好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俗。

三、初读指导

⒈学习生字词。

⑴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⑵会读生字。

⑶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空闲 废除 缠足 痛苦

⒉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词语。

孙中山 挑柴 罪 缠足 空闲

⑵指名读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⑶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缠足 废除

⑷读生字词。

四、写字指导:

⒈指导要点:

孙:偏旁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

闲:外部的"门"各笔之间均不连笔。

缠:右部上端不能少写一"点"。

⒉各人用钢笔描红。

五、布置作业:

⒈读、抄词语。

⒉练读课文。

⒊思考: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用那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试着从事前、事件经过、事后这三方面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教后感:本文讲述了革命先驱孙中山小时候目睹姐姐被迫缠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文章通过对姐姐缠足所受的痛苦,强烈地控诉了辛亥革命前缠足陋习对中国妇女的残害,字里行间讴歌了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从小就具有凡事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反抗封建陋习的独立人格,坚决与封建势力作斗争的革命精神。

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孙中山姐姐缠足前的活泼能干,缠足时和缠足后肉体及心灵上的痛苦,在教学时,我也是紧紧围绕文本的意图展开的:孙中山为什么喜欢自己的姐姐?让学生从“洗衣、烧饭、插秧、挑柴,样样活儿都干”体会姐姐的能干,从“空闲时,姐姐就陪孙中山一起玩”、“孙中山最爱听姐姐唱歌,姐姐也经常唱给他听”体会姐姐的活泼,从而明白姐姐是那样能干、活泼,所以孙中山喜欢自己的姐姐。接着话锋一转:那么,这个活泼能干的姐姐后来变成了什么样呢?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学习课文:

⒈指名读课文。

⒉指名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⒊分部分讲读。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你们看,孙中山的姐姐事怎样的一个女孩儿?(能干、活泼的女孩子)

⑶小结:

第一部分主要讲孙中山有一个能干、活泼的姐姐。

⑷齐读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七个自然段讲的事一件什么事?(讲的是孙中山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的事)

⑶这件事事怎么发生的?齐读第二自然段。(板书:痛苦、流泪)想象一下当时的境界。

为什么姐姐这么痛苦、流泪?请比较下面两句话。

出示:妈妈正用一根布条,给姐姐缠足。

妈妈正用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给姐姐缠足。

比较:这两句意思有什么不同?那一句好,为什么?

⑷出示投影片,指导看图。

①分析图片。

画面上哪两个人?屋子里坐着是什么人?她正在干什么?屋子外面站着的是什么人?他的神情态度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

②小结图意。

⑸孙中山看到姐姐缠足痛苦流泪,感觉怎样?他向妈妈提出什么意见,妈妈是怎么说的?请齐读第

3、4自然段。

①从第三自然段看,孙中山反对给姐姐缠足的理由是什么?(姐姐受罪、不能干活)

②他向妈妈提出反对意见,妈妈是怎么说的?

③妈妈为什么叹气?可是妈妈又不能不这么做,为什么?说明了什么?

⑹孙中山听了妈妈的话以后又是这么同妈妈争辩的?有用吗?

齐读第

5、

6、7三个自然段。

⑺孙中山同妈妈争辩没有用?那么结果怎么样?这件事使孙中山感到怎么样?请齐读第8自然段。

结果姐姐变得这么样了?

⑻小结:

这一部分讲的是孙中山反对给姐姐缠足的事。

⑼齐读第二部分。

三、布置作业:

⒈读课文,练习讲述整个故事。

⒉复习。

一、讲述课文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

⒈指名读。

⒉"辛亥革命成功"是这么回事?(教师介绍:辛亥革命)

⒊"首先废除"缠足陋习,表现了孙中山怎么样的精神?这件事有什么重大意义?

⒋看书上的插图。

教师讲述:孙中山先生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功劳伟大。人民为了纪念他为他立了铜像。

⒌小结。

这一部分讲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了缠足陋习。

⒍齐读第3部分。

二、总结:

这篇文章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看到姐姐被缠足带来的痛苦,在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了缠足陋习的事,表现了他对封建势力的痛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三、作业:

⒈默读全文:练习讲说这个故事。

⒉指名说这个故事,师生评议。

⒊同座二人练习。 附作业:

一、听写。

插秧 空闲 祖宗 废除 痛苦 挑柴 缠足 眼泪

二、比一比,组词。

宗( ) 组( )通( )柴( ) 踪( ) 祖( )痛( )些( )

三、 选字填空。 既 即 1.( )使天下大雨,我们也要坚持上学。 2.( )然知道缠足不好,就不该去做。 3.小明说他立( )赶到。 疼 痛

1.姐姐( )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 2.孙中山见了,又是生气,又是心( )。 3.我( )恨那些不文明的行为。

四、把句子写具体。

1.妈妈( )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2.小女孩( )摘下一片花瓣。 3.孙中山的姐姐是个( )姑娘。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后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当了--------------,他----------------的就是这个残害中国妇女------------陋习。”这句话体现出孙中山---------的决心。 教后感:

教学中的长处:

整个环节一气呵成,从开头的对比,把学生引入文本,到后来的感情升华,都是那么水到渠成。课堂气氛活跃而不失秩序,感性和理性并存,很多问题孩子们回答的即生动活泼又出乎我的意料,课堂生成丰富多彩。 不足之处:

1、由于时间关系,本来安排的介绍“辛亥革命”和孙中山两个环节皆未达到预设目的。

2、在课堂生成出乎意料之时,我未能圆满地解决。当有学生回答:“孙中山破了缠足陋习,那他姐姐就不用再缠足了”时,我应该更深入地引导:“这时孙中山的姐姐已经被缠了足,他为什么还要破除这个陋习呢?”,这样的引导会让孩子们对孙中山破陋习的初衷进行更深地理解:他是为了中国千千万万个被这个陋习残害的妇女们,是对封建陋习的一种挑战,表现了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解放自己的姐姐。从这里也透出了我教育机智的缺乏。

习作8 教学目标:

⒈认真阅读古诗句,能了解其出处、作者、意思等。

⒉会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写出来,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写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

难点:用查阅资料的方法,研究古诗句,深刻理解其含义。

课前准备:

⒈提供《唐诗三百首》一本。 ⒉抄写课文中的五句诗。

⒊研究结果汇报表一份。

教学过程:

一、以诗导入,激发兴趣

⒈同学们喜欢读古诗吗?你最喜欢读谁的作品?

⒉开火车背古诗。

⒊老师这儿也有几句诗(出示),谁来读一读?

二、小组学习,研究古诗

这些诗句,有的比较深奥,要到四五年级才能学到。这堂课,教师让你们自己研究、学习,你们有信心吗?

⒈小组同学共同合作,找出你不太明白的诗句进行研究。

研究指导:诗的出处、作者、意思等,都可作为研究的内容。

研究方法:可查阅资料,提供《唐诗三百首》。

⒉小组同学相互探究,进行热烈的讨论。

⒊整理研究结果,填写研究结果汇报表。

三、集体交流,汇报结果

汇报:通过这次研究,我又知道了些什么?

讨论: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参加班级讨论。

教师可补充介绍诗作的背景,从而更有利于理解诗句的含义。

四、例文指导,学习写作。

⒈指名读屈美生同学的《关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研究报告》。

⒉这份报告中讲到了些什么?(诗句的出处、全诗的内容、诗句的含义)

⒊你打算怎样写自己的研究报告?你还想研究些什么吗?

五、撰写研究报告

⒈把你的研究成果写成一篇研究报告。

要求: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⒉学生各自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⒊修改评议。 教后感:本次习作是让学生对教材提供的诗句进行探索性学习,同时练习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材摘引了五组诗句,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探究的内容。学生对诗句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亲和力和感悟能力。 教材还为学生提供了自学诗句的一般方法:即了解诗句的出处,诗的作者,时代背景及诗句的意思,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新增的实践活动形式。屈美生同学的例文为学生学写研究报告提供了一定的格式,要引导学生从范例中领悟。在指导过程中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初步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即提出问题、查找资料、研究资料、解决问题和写研究报告。完成研究报告后,学生在课堂里可以互相交流,分享各自在学习中的体验和快乐,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和积极性。

练习8 教学目标:

1.以跟岳飞墓有关的内容进行学用字词句的练习。

2.读读背背成语和古诗。

3.写好全包围、半包围结构的字钢笔字。

4.说说写写——请假条。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钩”。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⒈教学第一部分。

(1)出示图片:岳飞墓和对联。 (2)板书:辜 铸 佞

(3)观察,交流:要知道这几个字的读音和意思,可以用什么查字法查字典?

(4)学生查字典。

(5)指名说所查找的答案。

⒉教学第二部分。

⑴说说查找到的资料的内容及是通过何种方式获取的。

⑵再指名读对联,讲解对联的意思,说说感受。

(3)练习朗读对联。

二、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⒈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⒉教学第一部分。

⑴学生自由读八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⑵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⑶小组合作学习,大体了解八条成语的意思。

⑷练习:自由朗读,同桌练习背诵。

⑸反馈:集体齐背,指名读。

⒊教学第二部分。

⑴请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

⑵指名试读,教师正音。

⑶教师范读,请学生边听边想诗意。

⑷教师结合插图说:古诗《梅花》生动地描写了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里独自开放的情景,赞扬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坚强品质。

⑸练习:学生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境,边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练习背诵。

⒋反馈。

⑴小组检查朗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并有一定的语调,读出古诗的韵味,注意停顿和节奏。读得不正确随时纠正,好的予以表扬。

⑵小组汇报朗读。

⑶自由熟读,背诵。

⑷指名背诵,表扬当堂背诵的学生。

教后感:教学中,成语理解后,可让学生反复诵读,熟记于心。比一比:谁记得多,记得快。如有条件,可以让学生练习说话。古诗也可让学生反复诵读,加以体会,并且能把诗背诵下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⒈认识要写的字。

⒉提问:它们分别是什么结构的字?

⒊如何才能写好它们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小建议”吧:包围的外框不要写得太满。

⒋指导观察: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强调:里面部分不要写得太大或太小。左右的空间、上下的空间要基本相等)

⒌学生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笔方法和坐姿,巡视指导。

⒍展示写得好的字,并指出描、临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及时进行矫正性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⒈刚刚练写了钢笔字,我们再来学写毛笔字。今天我们学习“钩”的写法。指导:钩有“横钩”和“竖钩”。

⒉教师书写横钩,指导运笔方法:左低右高宜稍长,至“钩”处向左下钩出。

学生练习书写横钩。

⒊教师书写竖钩,指导运笔方法。

在竖中线居高处起笔,运笔方法同“竖”,下行至“钩”处微向左下挫笔,再提笔锋向上缩笔,得势后快速向左上钩出,出钩宜短。

学生练习书写竖钩。

教后感:练好字非一日之功,需要常抓不懈。在学生姿势和练写笔画上下功夫。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说说写写

⒈审题

⑴揭示说说写写的题目:请假条。

⑵帮助学生弄懂本次说说写写的要求:学写请假条,知道请假条的格式,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写请假条。

⒉指导。

⑴请学生默读课本上的要关内容,边读边想谢哲平在什么情况下写了请假条。

⑵齐读请假条,与前面学过的留言条比较,说说其格式上的异同,讨论后指名说。

⑶归纳出请假条的格式。

小组合作学习:自学谢哲平写的请假条。

⑷汇报,教师总结。

写请假条要注意格式规范。

⑸想想在生活中还有什么情形需要写请假条。

⒊练习。

⑴出示练习内容:王明昨晚睡觉着了凉,早上起床觉得头疼得厉害,想请爸爸带他去医院看看,给刘老师打电话没有打通,他写了一张请假条乘邻居红红带给刘老师,他是这样写的:

(2)请学生练写。

(3)学生写,教师巡视,注意指导。

(4)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习作展出,请学生相互评价,提出修改意见,进一步熟悉请假条的格式和写法。

二、总结。 附作业:

一、把成语补充完整。

学海无( ) 沧海一( ) 九( )一( )

天( )一方 全力以( ) ( )( )以求

二、照样子,写词语。

气势汹汹、------------、---------------、-------------- 痛痛快快、------------、----------------、---------------

三、扩写句子。

1.小稻秧跳起舞来。 2.车灯川流不息。

四、诵读积累。

1.独在---------------------,------------------倍思亲。 2.墙角数枝梅,----------------------------。

教后感:教学中要求学生学写请假条,知道请假条的格式,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写请假条。再讲清请假条的要求,让学生练写,写完后,可把部分有代表性的习作登出,学生可互相评价,提出修改意见,进一步熟悉请假条的格式和写法。

上一篇:党委中心组学习资料下一篇:健康管理团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