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17课(精选10篇)
执教:郯城县第一实验小学 李冰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学生查找有关资料,对孔子和老子有初步了解。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以学定教。
1、谈话导入。
我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被尊称为“圣人”、“万世师表”。他是?
2、汇报交流背景资料。
课前已经布置同学们查找资料,你对孔子有哪些了解? 学生汇报交流。出示孔子简介。
孔子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位流芳百世的圣人,相信学完这篇课文你会有所启发。
3、板书课题,启发质疑。齐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快到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精讲点拨,随文得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又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得?
(1)生自读学习。(2)全班交流。
预设一:这篇文章写了孔子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老子为师。(3)教师总结:看来这篇文章一共有两个人物。但是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课文中出现了五个名字:孔子、孔丘、仲尼、老子、老聃。这是什么原因呢?
(4)讲解古代人名、字的区别。
大屏幕出示:古人在名、字的使用上,有一定的原则和习俗。名,是婴儿出生后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年举行冠礼,及女子十五岁举行笄礼时取的,是人的正式称谓。不论尊卑,自称通常用名,不能用字,以表示自己谦虚有礼;对别人则不能直呼其名,而以自字相称。
难怪文中,孔子自称自己的名孔丘,而老子称呼孔子的字仲尼。这都是谦虚有礼的表现。
预设二:这篇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写孔子为什么要拜师,然后写怎么去拜师,最后写见到老子拜师成功。
(5)教师总结学法: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就可以把一件事情讲明白。我们也可以学习这种写法。
2、孔子为什么要拜老子为师呢?默读课文,找一找相关的句子,并把它画下来。
(1)生自读学习。(2)全班交流。
预设一: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预设二: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
预设一:因为孔子觉得自己知识不够渊博,所以要去拜老子为师。预设二:因为孔子认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所以要去拜老子为师。预设三:因为孔子认为老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学问渊博,跟着他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所以要去拜老子为师。
(4)教师设疑:孔子的知识真得还不够渊博吗?到文中找答案。预设一:不是。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明明已经很有学问了,却仍要在三十岁的时候远离家乡去拜师求 学。从这里你感受到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预设二:好学。谦虚。
明明已经很有学问了,却仍然觉得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仍远离家乡拜师求学。你感受到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预设三:好学。谦虚。(5)教师板书:好学 谦虚 带着我们对孔子的崇敬之情再读。
3、文中还有哪些语句能够让你感受到孔子的谦虚好学?快速找一找,画下来。
(1)生自读学习。(2)汇报交流。
预设一: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重点词语讲解:这里出现了两个四字成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给“宿”扩词:
预设:住宿、宿舍、留宿、宿营„„
“宿”的意思是“住”。“露宿”就是?住在野外。“风餐露宿”就是?孔子一路上在野外吃,在野外住,很辛苦。
联系上下文,想想“日夜兼程”的意思? 预设:孔子不分白天黑夜拼命赶路。你还知道哪些包含“兼”的词语? 预设:风雨兼程、文武兼备、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形神兼备„„ 教师总结学法: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而理解了重点词语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也要学着用这种方法。
(4)出示地图,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没有马也没有车,只能凭借自己这双脚。
(5)创设情境想象说:“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是多么辛苦的旅途啊!
孔子也许从春暖花开的季节一直走到了炎炎夏日,烈日当头照着,他——一遍一遍地擦干额头上的汗珠。
孔子也许从大雁南飞的秋季一直走到了寒风刺骨的严冬,北风呼呼地吹着,他——一遍一遍地裹紧身上已经单薄的衣裳。
渴了,他就用手捧溪水来喝;饿了,他就啃已经发霉了的干粮;累了,他就坐在路边休息一会;跌倒了,他就拍拍身上的泥土继续赶路。白天黑夜都是如此。
谁能试着读出孔子拜师求学路上的艰辛? 生单读。一起读。
同学们,拜师求学之路这样艰辛,孔子为什么还要去呢? 预设:好学。对知识的追求、渴望。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文中还有一个词也让我们感受到求学路上的艰辛? 预设:终于。用我们刚才学过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终于”的意思是? 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经历这么多困难,终于走到了洛阳,终于成功抵达目的地。
让我们带着对孔子的敬仰再读这句话。
4、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对话,进一步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读到这里,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行已让我们敬仰万分。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孔子和老子的对话以及第三段,边读边感受,从这里你又读出他们两人怎样的品行,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试着运用我们刚刚学过的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解决。
(1)生小组学习。(2)汇报交流。
预设一:孔子非常懂礼貌、彬彬有礼 老师板书:有礼。从哪里看出孔子彬彬有礼?
预设一:动作上:上前行礼;面对夸奖再次行礼
预设二:对老子的称呼:请、老师、您、老聃先生,敬称,礼貌用语。
预设三:对自己的介绍:学生、孔丘。那老子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预设:老子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诲人不倦、慈祥、爱护年轻人、谦虚、乐教、有礼 出示:老子背景知识介绍。板书:乐教
教师总结学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可以让我们了解一个人的品行。这不仅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也提醒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3)重点词语讲解:
出示: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孔子说:“多谢老师等候。”
这两个词语有什么区别吗? 生谈理解。
迎候:在哪里等,对来的人很敬重,是等的人对客人说的。等候:不强调地点。这两个词语可以换位置吗? 生交流。
显然不能。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懂礼貌的人,十分注意说话时的敬语。
(4)师生合作读:老师读旁白,男生读好学的孔子,女生读乐教的老子,读出他们的谦虚有礼。
师生合作读。
因此,作者在最后这样说,齐读: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三、拓展阅读,学法迁移。
1、《论语》名言讲读:孔子的许多言行被他的弟子记录在《论语》 一书中。这本书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出示《论语》中的名言:
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通“悦”)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通“智”)也。老师领读。
谁来谈一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正如孔子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不是只有像老子那样学识渊博、年龄比我们大的人才能做我们的老师呢?
2、主题丛书阅读一:快速阅读语文主题丛书第一册第106页《孔子拜小孩为师》这篇文章,看一看孔子这次又是拜谁为师呢?记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把能够体现孔子品行的句子画下来。
(1)学生自读学习。(2)汇报交流。
预设一:孔子这次是拜一个名叫向橐的七岁小孩为师。向橐只是一个七岁的小孩子,孔子为什么要拜向橐为师呢? 预设:因为向橐很聪明,说出了孔子没有想到的道理,让孔子很佩服,所以孔子拜向橐为师。
从这个故事中你感受到孔子什么样的品行呢?说一说你找到的句子。
预设:谦虚:孔子想了想说:“好,我就叫你老师。”说着,走到 小孩面前,鞠躬施礼叫了一声“老师”。
孔子一听,恍然大悟,他既惭愧又敬佩,说:“我不如孺子矣。” “恍然大悟”什么意思?
联系上下文,孔子原来没想明白,听了向橐的话,就突然明白了。“孺子”的意思?小孩。
(3)师总结:看来不止是德高望重的老子,孔子还虚心向年幼的孩子请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大圣人孔子都这么勤学好问,我们普通人又该怎样做呢?
生谈感受。
是呀,学无止境,我们也要谦虚好学,活到老,学到老。板书:学无止境。
主题丛书阅读二: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主题丛书第三册第2页《杨万里拜儿童为师》这篇文章,运用我们刚刚学到的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了解人物品行的方法,看一看杨万里和文中的儿童又有怎样的品行呢?画一画相关的句子。
(1)生自读学习。(2)汇报交流。
预设一:杨万里虚心好学。
杨万里听了心悦诚服。
杨万里看了许久后,走上前去,说:“小哥,我拜你为师,你教给我诀窍,好吗?”
以后,杨万里常对朋友讲起这件事,说知识是无穷尽的,无论是谁都不能骄傲。
“心悦诚服”什么意思?
联系上下文,杨万里觉得牧童的话很有道理,心里诚心诚意地认可赞同。小孩也是谦虚好学。
出示:虚竹: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有虚心
教师总结:正如儿童所说,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赐予我们智慧,都可以做我们的老师呀!真是学无止境!
四、以点带面,开展综合性学习。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我们有伟大的文化名人,如孔子、老子;我们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我们有古老的民族艺术,如戏剧、国画;我们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我们准备开展“传统文化知多少”这一综合性学习,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课下请同学开动脑筋,集思广益,想想你喜欢用什么样的方式开展这次实践活动。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
17.孔子拜师 孔子
老子 好学
乐教
谦虚有礼
学无止境
1. 在自主整理的基础上, 分类复习易错生字词语, 做到读写正确。积累并在语境中运用ABB式、ABCC式、AABB式词语。
2.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 回顾课文内容, 体会童话故事的特点。
3. 重读单元习作中自己编写的童话, 进行片段修改, 提高自我修改能力。
【课前准备】
1. 学生自主完成第三单元自主复习单。
(自主复习单帮助学生整理容易出错的词语、梳理童话故事的人物和作者, 引导学生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喜欢童话人物的理由, 并生动地讲述童话故事)
2. 教师制作复习课件, 设计课堂复习单。
【教学过程】
一、梳理生字词语, 巩固字词练习
(一) 字词过关
1. 巩固本单元的易读错生字及易写错词语。
脸颊 铁锹 树杈 一副 彼此 拽住
隆冬 凝视 覆盖 冷酷 拆除 伐木 告示牌
草翠花开
(1) 读准生字, 读对词语。
(2) 提醒关键笔画并书空。
2. 完成复习单1、2小题 , 并校对。
(1)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打“√”。
(2) 看拼音, 写词语。
(设计意图:对接学生的复习起点, 了解学生本单元容易写错的字词, 以避免在课堂中出现“炒热饭”的现象, 可提高复习的效率。通过自主复习单的完成, 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复习的意识, 便于促进学生在复习阶段养成主动复习的良好习惯。)
(二) 词语运用
1. 聚焦盘点ABB、AABB、ABCC的词语。
火辣辣 笑嘻嘻 兴冲冲 毛茸茸 勤勤恳恳
蹦蹦跳跳 可怜巴巴
2. 联系童话人物, 用好这些词语。
3. 小结:用上这些词语可以使童话故事里的人物更生动、更形象。
4. 积累同一类型的词语, 并选择一个造句, 描写人物的特点。
慢吞吞——奶奶做起事来, 总是慢吞吞的。
乐滋滋——今天我考了一百分, 心里乐滋滋的。
认认真真——上课时, 我总是认认真真地听讲。
议论纷纷——老师在上面讲课时, 总有一些同学在下面议论纷纷。
5. 同桌互相评价, 推荐好句。
(设计意图:不同学段对于ABB等类型的词语的掌握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在已经积累的基础上, 能够创设语境, 学会运用是第二学段词语学习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童话故事中人物特点的描写, 灵活运用这些类型的词语, 可帮助提高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二、回顾课文, 理解童话特点
1. 围绕自主复习单, 小组交流最喜欢的童话人物, 并说说理由。
2. 教师小结:童话故事中的人物都有超常的魔力, 还能像人一样说话。
3. 围绕童话人物, 朗读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 体会童话语言的丰富性。
(1) 巨人行为前后变化的句子。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 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 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2) 小木偶诉说“脑袋疼”的句子。
小木偶突然觉得脑袋很疼, 只好抱着脑袋蹲下来。
“脑袋疼。”小木偶抬起头, 笑嘻嘻地回答。
“脑袋很疼。”小木偶还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
小木偶的头疼得越来越厉害了。现在, 他真希望自己还是一段没有脑袋的木头。
3. 小结:童话故事中的对话描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物的特点。
4. 再次出示童话故事, 小组交流童话故事的启示。
5. 梳理故事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小结童话故事的特点:得到启示。
1鸟儿睁大眼睛, 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 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 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就飞走了。
2幸福要靠劳动, 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3老木匠说得没错, 笑是很重要的。不过, 要是只会笑, 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6. 小结童话的特点:想象力丰富、故事引人入胜、给人有所启示。
(设计意图:单元导读中要求学生要“了解童话的内容, 品味童话的语言, 体会童话的特点”, 而童话的特点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仍是个较为抽象的概念。结合课文内容, 以童话人物为线索, 进行小组合作, 运用“评价、朗读、说理”的学习方式自主梳理, 进而明晰童话的特点, 巩固对童话故事的理解。)
三、习作修改, 互相评价
1. 梳理自己写的童话内容, 填写表格。
2. 对照童话特点, 自我评价。
书写端正 ( ) 语句通顺 ( ) 好词佳句 ( )
想象丰富 ( ) 情节精彩 ( ) 有所启示 ( )
3. 修改自己编写的童话中的一个片段, 伙伴评价, 教师点评。
修改1 :童话故事中人物的对话
修改2 :童话故事中人物的想法
修改3 :童话故事中揭示的启发
1.孩子们j€"nng x€"nn( )地做着风筝,心中充满了憧憬和x€"n w€鄋g( )。
2.高尔基是世界zh€? m€韓g( )的文学家。
3.吃过晚饭,我们zh€#9n b€鑙( )去植物园s€鄋 b€? )。
4.hu€鄋:呼( ) 交( )
二、读一读,用“√”选出正确的答案。(4分)
1.“朝霞”的读音是:zh€"Do xi€幔? ) ch€醥 xi€幔? )
2.郊外(ji€"Do xi€鄌) 震惊(zh€鑞 zh€鑞g ) 依然(y€? y€"n )
3.(蜜 密)蜂 世(记 纪 ) (城 诚)实 (摩 磨)坊
三、给下面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意思。(5分)
1.待:①等待 ②打算 ③需要
(1)待要上来打招呼,又怕认错人。 ( )
(2)他迫不及待地把麦子吃了。 ( )
2.意思:①情趣;趣味 ②意义;含义 ③意见;愿望
(1)这座山就像一头大象,真有意思。 ( )
(2)大家的意思是一起去。 ( )
(3)这个加点的字是什么意思? ( )
四、把下面的事物和它的特点连一连。(3分)
沙漠 银光闪闪 白云 波光粼粼
湖泊 黑黝黝 麦子 随风飘扬
泥土 金光闪闪 湖面 金灿灿
五、根据要求写词句。(19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2分)
甜甜地( ) 悄悄地( ) 认真地( ) 拼命地( )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7分)
垂头 ( )气 大惊失 ( ) 欢蹦 ( )跳
阳光明( ) ( )( )飞舞 自( )自( )
(1)一阵风吹过,树叶在空中( )。
(2)他( )地说着什么,我听不见。
(3)雨后,( ),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空气里微微浸润着竹叶的清香。
3.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万里长城宛如
(2)西湖不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吗?(改为不带问号的句子,不改变句意。)
(3)课文中出现了不少带有“!”的句子,我也试着写一句。
(4)从下面几个词语中选择两三个写一句话。
可爱 聪明 礼貌 赞美
(5)请你写一句关于读书或勤奋学习方面的名言。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16分)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诗中的“ , ”一句,常被远离家乡的人所引用。《夜书所见》描写的是 季的景色。诗中描写儿童活动的诗句是: , 。
2.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它应该 。可它 ?(选自《奇怪的大石头》)
3.秋天的雨,藏着 。 香香的, 甜甜的,还有 、橘子,好多好多 ,都躲在 里呢!(选自《秋天的雨》)
七、下面句子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2分)
( )小河上横跨着一座小石桥。
( )不时有小船从桥洞中悄悄地摇过。
( )我的家乡有一条美丽的小河。
( )河水清澈见底,河面波光粼粼。
( )下面是个高高的半月形桥洞。
A.2 5 1 3 4 B.3 5 1 2 4 C.3 4 1 2 5
八、认真阅读下面的短文,细心答题。(20分)
(一)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6分)
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 拿)着,另一个人(牵着 拉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风筝》节选)
1.把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划去。(1分)
2.用波浪线画出风筝越飞越高的样子。(1分)
3.用“越……越……”写一句话。(2分)
4.这一段话主要写了 。(2分)
(二)阅读课外短文,回答问题。(14分)
蚂蚁和蜜蜂
人们都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画家画了许多采蜜图,诗人写了许多赞蜂诗,甚至连刚会说话的孩子也会哼唱:“小蜜蜂,小蜜蜂,嗡嗡嗡,飞到西,飞到东……”
蚂蚁很嫉妒蜜蜂,心里一直不服气:蜜蜂一早出工,我们也一早出工;蜜蜂天黑回窝,我们也天黑回窝。我们干的活也不比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奖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
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觅食,见到一只小蜜蜂“嗡嗡”地飞来采蜜,就抬头气呼呼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啥问题?你说吧!”小蜜蜂回答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和我们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当然勤劳啊!”
“那人们为什么只夸奖你们,从来不称赞我们呢?”
小蜜蜂想了一会,笑着说:“是啊,为什么人们只夸奖我们而不称赞你们呢?这个问题嘛,我觉得不难回答。我想,那是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们的勤劳却是为了他人……”
蚂蚁听了,心服口服,从此再也不嫉妒蜜蜂了。
1.在文中找出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2分)
( ) ( )
2.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在文中的横线上补全对话。(2分)
3.读故事,填空。(4分)
蚂蚁嫉妒蜜蜂的是 ,蚂蚁想来想去也想不通的是 。蜜蜂勤劳为的是 ,而蚂蚁勤劳为的是 。
4.人们为什么只夸奖蜜蜂而不称赞蚂蚁?(3分)
5.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3分)
九、习作。(25分)
本课选自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
第十七课,属于
设计•应用
领域课程
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可利用会响的玩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门见山地导入教学。然后请学生带着问题有意识地探究玩具制作的方法、使用的材料、发声的原理等。再通过对其他会响的玩具的赏析来拓展思路,为学生接下来的设计与制作活动做好铺垫。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恰当的材料进行制作,重点放在会响的玩具制作上。制作出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后,再采用画、剪、贴等方法对其进行装饰美化。
学情分析:
玩具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在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会有各式各样的玩具。本课教学内容中,学生的学习将以手工制作和装饰美化为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尝试的学习习惯,并善于选用与别人不同的创意进行玩具的设计与制作。从生活中的游戏玩耍到课堂上自己设计玩具,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既充满挑战又十分有趣。教师要从美术造型的角度去引导学生了解玩具的特点,对找到的废旧材料进行创意想象,并运用画、剪、贴等造型方法,将这些材料设计制作成一个会响的玩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利用废旧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会响的玩具。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运用画、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装饰美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及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运用不同类型的材料制作会响的玩具。
教学难点:
运用画、剪、贴等方法,选择材料,设计制作,装饰美化玩具。
教学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各种绘画制作工具,示范作品,纸杯、彩纸、木棍、毛线、塑料吸管等材料。
学具:废旧材料、剪贴工具、绘画工具、彩泥等。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入
学生汇报课前预习题。
传统玩具多用什么材料制作?
传统玩具的装饰手法?
传统玩具的发声原理?
教师总结。
二、探究新知
1.分析自制玩具发声原理及主要材料。
小组讨论分析自制玩具的发声原理和所用材料。
说一说:我们组的玩具是(),它主要用()制作的,它是通过()原理发出响声的。
2.小组讨论分析自制玩具所用的装饰、固定工具。
3.想一想自己手中的材料适合制作哪一种会响的玩具?鼓
风铃
沙锤
手鼓
4.教师播放微课并实时讲解。
三、作业布置
选择合适的材料、工具制作一件会响的玩具。
比一比谁做的玩具响声好听,牢固美观。
注意事项:小心使用剪刀。保持环境卫生。
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
晒一晒,谁做的玩具最牢固、最会响、最漂亮。
祝同学们开心、幸福每一天!唱幸福拍手歌。
板书设计:
会响的玩具
发声原理:敲击拍打
摇晃摩擦
气流冲击
《会响的玩具》教学反思
黑龙江省穆棱市实验小学
王丹雪
本课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预习导入,从书中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课前学习从而了解玩具的发声原理,并能分辨出不同玩具有发声原理。
我在课前为每个小组分发了不同材料自制的玩具,课上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分析自制玩具的发声原理和所用主要材料、装饰材料、固定工具。学生通过想一想、看一看、拆一拆的方式有针对的进行分析从而了解玩具的制作和装饰技法。
在分析制作材料过程中我运用微课解决本课制作难点。
学生制作过程进行指导,帮助有制作困难的学生,并进行优秀作品展示,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
作品展示过程中晒一晒,谁做的玩具最牢固、最会响、最漂亮。引导学生为作品打分,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
最后学生在开心愉快的音乐声中玩着自制的玩具,结束了本课的学习。
本课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效果良好,但有些导语还待推敲、精简,个别问题的设计还需改进,拓展过程还要加强相关德育内容。
《会响的玩具》微课设计
黑龙江省穆棱市实验小学 王丹雪
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设计制作一个会响的玩具,并能运用绘画、剪贴等手法对玩具进行简单装饰,感受制作活动的乐趣。
本微课为课上实践操作型微课,主要解决课上学生设计制作难点,我运用电脑软件将录制好的十几分钟的制作方法缩短到2分钟,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更多制作方法,还节剩了更多时间让学生动手制作。
本微课还可以运用到课前、课后,起到预习和巩固的作用。
在上《孔子拜师》第一课时中,我通过出示孔子画像让学生齐声说出了孔子,紧接着我问学生对孔子有哪些了解,让学生回答之后,我再补充介绍了孔子,这对增加学生的背景知识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大有裨益的。
随着我出示一幅孔子向老子行礼的画,学生便能异口同声地说出课文题目《孔子拜师》。围绕课文题目,我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反应积极,思维敏捷。我相信善于提问是促进学习的有效手段,一个爱提问的学生也肯定是一个爱思考的学生。
提问后,我让学生按照我的要求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同时思考能解决刚才问题中的哪几个。在讲字词中,我通过分组的形式将17个词语分成了三组,并启发学生去思考其规律,这样就较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认读了这17个词语,我再提出了本课要求会写的12个字,让学生来回答哪些字是前鼻音,哪些字是后鼻音,哪些字是翘舌音。在字词学习中,我这样的呈现方式不是太科学,应该先讲字再讲词。并且我也没讲字形,对难写的字或学生觉得难写的字应该全班一起跟着我写一下。对于这些生字的掌握也应该让学生组词,这样能有效地记住这些生字。
扫清了字词关,我又让学生自读了一次课文,然后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这里,我对学生的自读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自读也就没有目的性了。学生在读课文时,我提出了朗读的要求,但在具体指导中还不够及时有效。我应该让学生把读错的词语或句子再读一遍,直至完全正确为止。在指导第二段朗读中,我指出了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并范读了一遍,但学生有没有真正理解,能不能改掉之前朗读中的问题就不得而知了。我应该让学生再读一遍,看他有没有领悟要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我的朗读指导和范读能真真正正地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那么我的朗读指导才算有效。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我通过提出问题“孔子为什么拜师”和“孔子是不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让学生掌握了第一自然段的大意。学生在回答这两个问题时反应积极、回答准确。但是我未能趁着这样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去理解“渊博、远近闻名”等关键词语的意思。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抓住上下文,让学生学会自己去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前,我的过渡还不够自然,语言组织能力还亟待提高。在让学生想象孔子一路上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及孔子如何克服这些困难时,我的学生的时间有点少了,自己讲得有点多了,导致学生没有真正地理解,在做“小练笔”中,个别填空就做得不理想,也没有运用好“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关键词。这归因于我在课堂教学中没有领带学生去深刻理解这两个成语的意思,而且,还没有清楚地考虑到学生是否真正地理解了。
总之,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的教学流程较为流畅,教学重点突出,教态自然。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归纳起来有:教学语言不够儿童化,语言组织还不够自然,个别过渡语言比较生硬;板书的字不够端正,应该侧面写,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笔画;师生互动还不够到位,以自己为主了;课堂上对所要掌握的知识点还不够明确地提出。
(第二课时)
海潮小学袁海滨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间对话所处的情境。
2、在反复朗读中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学会人物间对话的描写。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谈好对话;正确理解“石头书”。
难点:指导学生感悟课文语境色彩,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情感。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比赛法。
教学准备:相关课本图片。
教学内容: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本课的第1—11自然段。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叫什么名字啊?(石头书)看到这个题目——石头书,大家肯定会有疑惑:石头怎么能做书吗?石头书有多重啊?石头书的作者是谁?石头书上有什么内容?石头书有什么作用啊?好的,带着这些疑惑,我们来共同学习这篇课文来一探究竟。(板书:17 石头书)
二、上课。
(一)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通过让学生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一方面是检查学生
对课文的熟悉程度,让学生体会人物对话所处的情境,从中学会对话的描写;另一方面,在朗读分组比赛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协作力和荣誉感。
(二)学生按教师要求,将课文分成三个段落。
教师相机指导分段。板书主要段落大意,学生在此基
础上分段。
①(___—___)引出石头像书。
②(___—___)解释石头像书。
③(___—___)总结。
学生根据提示迅速阅读全文,分段落。
(三)细分解第一部分(1-5)引出石头像书。
第1自然段讲述人物(川川、磊磊、勘探队员即下
文的叔叔)、时间(一天)、地点(山上)、事件(研
究石头)。
指出勘探队员工作的聚精会神,近义词为全神贯注、专心致志等。
第2—5自然主要是写川川、磊磊和勘探队员三人之间的对话。
联想,第4自然段的光秃秃为ABB式。此类词有本学期已学过的沉甸甸、黑黝黝。
川川、磊磊提出问题:叔叔在看什么;什么是石头书? 叔叔解答他们的疑惑。
在第5自然段中“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为反问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将其改为陈述句。反问句是加强语气,就是肯定、确定石头就是书。(陈述句:这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四)细读第二部分(6-11)解释石头像书。
解释石头书里和我们所拿的书一样,也有文字和图画。第6自然段,川川提出疑问:这书上有字吗?
第7自然段,叔叔指出石头上的文字:雨痕(强调“痕”的拼音)、波痕、矿物。
第8自然段,磊磊提出问题这石头书上有图画吗? 第9自然段,叔叔回答图画就是树叶、贝壳、小鱼等化石。
第10自然段,提出化石能说明的问题。
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跟石头一样的化石。简单来说化石就是石头,只不过这种石头里面有树、鸟、贝壳等尸体。
第11自然段,化石的所起的作用,可以用来研究地壳变化。
课后小结:相机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表扬两个小孩刨根问底的精神。
课后作业;完成基础训练39页
板书设计:
17石头书
一、(_1_—_5)引出石头像书。
二、(_6__—_11_)解释石头像书。字;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文本。而批注式阅读是指学生在阅读时,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感知,对文章的内容、思想感情、语言特点、重点语句等,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记,划出或写出自己见解的个性化内容,是学生在自主状态下用恰当的文字与文本进行的一种创造性对话,是学生阅读过程与体验的一种呈现。
本案例中所教学的《好汉查理》是一篇略读课文。写的是自称好汉的调皮孩子查理,在帮助一个残疾女孩的同时,也得到女孩的理解和尊重,在两个人的友好帮助中,查理也改变了自身弱点的故事。课文中,查理和杰西两个人物形象真实。查理既调度又善良,喜欢帮助人,举止言行有“好汉”的做派;作为残疾人的杰西心态非常健康,她没有自艾自怨,真诚又热情、对生活充满希望,在她的理解、尊重中,查理改正了缺点。如何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人物内心、人物特质呢?这就需要学生细细品读文章,让学生走进文字与文章对话、与人物对话,批注式阅读就十分适宜本篇文章的学习。
二、案例描述
(1)初解“好汉”,导入课题。在你心目中,你认为怎样的人才能称得上好汉呢?(如行侠仗义、抱打不平、见义勇为、为朋友两肋插刀等)【板书:好汉】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自称好汉的孩子,他的名字叫查理。课题质疑,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一些浅显的问题,引导学生相机解决。再从学生的提问中,提炼出本文的主要问题。1一开始,查理是个好汉吗?2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查理是个好汉?3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读一读课前导读,说说学习方法。请生说。【想想课文中的小男孩发生了什么变化;和同学交流对课文中的人物的看法;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
(2)初读课文,感知大意。那就让我们走进文章去认识认识这个好汉查理吧。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词,读通课文。再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检查生字词。课件出示生字词语,自由读,小老师读,齐读。师:你发现彬彬有礼、恋恋不舍有什么特点?(AABC的词语。)师:你积累过这样的词吗?请生说。师补充【依依不舍、惺惺相惜、津津有味、夸夸其谈】3整体感知。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品读体会,圈圈点点。△学习第1自然段。查理一开始是好汉吗?师:查理开始也说自己是好汉,是个怎样的好汉?自己读读这段话(课件出示第一节课文),你读懂了什么?指生交流。【板书:调皮、爱搞恶作剧、没人喜欢】镇上的人会怎么叫他呢?那些大人可能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什么?所以查理有没有朋友,只好搞恶作剧自娱自乐。【板书:好汉】这样就可以了吗?(加上“”,是冒牌的好汉。)△品读3———13自然段,学写批注。读悟交流:后来查理发生了什么变化?【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查理是个好汉?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一画,并写上自己的感受———批注。】生默读课文画句子写批注并交流。【教师示范批注】生:“不,好汉查理从来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不是自己的东西不随意乱拿)。说声:“谢谢!”查理显得彬彬有礼。(你真礼貌)。生:“好吧。”查理恋恋不舍地把刀挂回墙上。(心地善良)师:查理喜欢这把刀吗?从哪里看出来。(恋恋不舍)你们有过“恋恋不舍”的经历吗?既然这么喜欢,那就继续玩吧,别管杰西的请求了。但是他这么做了吗? 生:“当然可以。”(爽快,乐意助人)。生:查理虽然调皮,但说话是算数的。整整一个暑假,他每天都陪杰西在草地上玩。(守信,有爱心,时间长)。师:杰西快乐吗?是谁带给她的?查理快乐吗?是谁带给他的?总结查理的改变(读板书批注)(彬彬有礼、遵守诺言、诚实自信、有爱心的查理)师:现在他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好汉了。【板书:好汉】我们为查理的改变而高兴,一起再读读13自然段。△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查理有了如此大的变化呢?
小结学习方法:刚才我们是怎么学习的呢?【提出问题,品读句子,交流感想,写上批注】。那我们也用这个方法来找找查理变化的原因。
师相机引导:1杰西怎么称呼查理的?查理听到杰西叫他好汉查理,心里会怎么想?2杰西又是怎么对待这个不速之客———坏小子查理的?用横线画一画句子写批注。指生朗读杰西的话,想象杰西说话时的神态、语气、内心活动。读读有关杰西的内容,想想是什么使查理发生了变化?(杰西的尊重、理解、信任)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罗伯特先生的夸奖)
(4)交流想法,定义“好汉”。学到这儿,请同学们再来谈谈你对“好汉”的理解,你认为查理是一个真正的好汉吗?假如现在你是这个镇上的人,你会怎么评价查理呢?
(5)交流经历,凸显主题。这是一个关于爱心的故事,当我们献出爱心,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同时,我们也会像查理一样得到快乐。现在让我们跟同学分享一下自己生活中这样的经历。生交流。
三、案例思考
对于像《好汉查理》这种独立阅读课文,在教学中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
在本案例中,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从文章语句中感受查理的变化,然后重点去研读杰西的话语,从中体会人物形象,让学生学会写感想做批注的学习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开始的导题让学生理解好汉形象,从生活入手,调动学生的情绪,为学习课文进行情感铺垫。教授写批注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3-13自然段,找找查理是好汉的证据(即杰西相信查理的凭据),并写上批注,从而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这样有效促进了语言的内化,升华了情感。最后再回到课题“好汉”,怎么样的人才是好汉。通过交流生活经验,感悟文章主题。最后作业关注文章分行式写法,让学生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学准备:录音带(适合做朗读背景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题:
1、师: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录音响起)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音乐中师范读全诗)
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生:秋天的声音很美。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请学生读课题,读得美一点。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
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回答
4、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是否可以小组合作学习)
(其中的哪一种因学生说了拿来体验感悟)(朗读和想象、说话结合)
(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看课件)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
”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2)“蠷蠷”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看课件)
蟋蟀在唱着“
”朗读指导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课件)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朗读表现。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
”的声音,(课件)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
果园里
……人们的心里
你能用朗读表现么?
配乐朗读1----4节。
三、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
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出示:听听,秋的声音
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
师小结: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多么——()
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吧!
感情朗读。
扩展,可以欣赏一首写秋的诗歌,送给大家作为礼物。布置作业。
1、为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搜集有关秋的诗歌,画面,歌等
3、感受秋天写诗:看看,秋的色彩——————
闻闻,秋的味道———— 板书:
12、听听,秋的声音
1、认识5个生字,会写出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四点:
兴趣点:列宁生平的搜集。
困惑点:引导学生学会用语言、神态领会人物的心理。
兴奋点:引导耐心、得体的劝孩子放回灰雀。
发展点:教育学生保护鸟类等动物。年个
准备:
挂图
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实话实说,兴趣导入:
同学们,如果你做错了什么事,家长会怎么对你呢?请大家实话实说,畅所欲言。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讲的是伟大领袖列宁和一个男孩的故事。通过学习课文,看看名人是怎么处理生活中的平凡小事的,你从他们身上能感受到怎样的不平凡。
二、导学: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2-10)那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一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巧妙结尾,设置悬念
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要写的字中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说目标
《花钟》这篇课文是一篇带有浓厚科学性的阅读文章,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植物学家有意把不同时间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人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真是奇妙啊!可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是难以理解的,其主要学科是语文,还涉及到历史、地理、美术、环保、社会、自然等方面的学科知识。在教学中推崇创造性学习,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快快乐乐地获取新知,从而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拿到教材后,我把握编辑意图,加强整合的意识,落实教材要求。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对课文中不同的表达方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这是学生理解与教学上的难点,教学时我通过让学生读书说体会,个性化的演读等阅读实践,来降低教学难度,突破教学难点搭设梯子,通过迁移拓展运用,让学生确确实实地学习运用语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怒、暮、燥、雅”等8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并用欣赏的心情朗读和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特点。
3、情感目标:激发观察的兴趣,初步养成留心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二、说大纲,说理念
“新大纲”指出:小学语文应当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因此,让学生在在合作中探究,在想像中创新,在朗读中悟情,在感悟中积累,关注动态生成的课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就成了我这堂课的设计依据。一是合理运用和整合语文课程资源。我们知道,语文课程资源相当丰富,它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在教学《花钟》时,学生除了从教材上获取信息之外,我还有意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了有关花钟和有关各种花的信息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体验、感悟教学内容,使课内外相结合,使语文学习走向生活,另外,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阅读期待,从最有趣的段落学起,打破了顺序式的教学模式,并对文中的内容进行了取舍,突出了重点段——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二是突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能力,因此,我在进行《花钟》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比较、理解、感受多样的句子表达方式,更是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让学生学习运用形象、生动、具体的描写方法,让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在理解、朗读、感悟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独特感受,教师只是在阅读实践中,让 学生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三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效的接受性学习有机结合。我们牢固树立学生是阅读教学主体的思想是对的,但是,教师在关键处引导、点拨和示范、讲解都是必要的,因此,在《花钟》第一段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读好这段,我进行了示范朗读。
三、说教法,说学法
首先尝试进行巧妙的学科融合,让师生、生生在简单的对话中,数学、常识、语文三门学科的知识都有巧妙的融合、重组:让学生学会看钟,是早上几点,下午几点,还是晚上几点,这是数学方面的知识技能;而让学生知道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了解什么花大致是几点开,这又是常识知识;“万寿菊开了,大致是下午三时。蔷薇开了,大致是凌晨五点。”这又是用“大致”进行了说话训练,接着找“也许、左右、大概、大约”等词来替换,不仅加深了对“大致”的理解,更是一种词语的活用,词语的内化。实现一举多得。
其次注重愉悦的情感流淌通过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在知识环境中寻求人的“适意安居”。淡化了教学行为,淡化了僵硬的学习,而学生却学得那样轻松自然,愉快充实。让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课堂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去感受,去发现。欣赏了花钟画面,让学生感受到了花钟的美,科学家做法的奇妙,并通过两个句子的比较,让学生通过读、辨,感受到了平常说的口头语,是那样单调、枯燥,更为重要的是激起了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美的愿望。尊重学生经历了可贵的情感体验。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展示了学生心灵成长的过程,是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课上,始终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如:在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时,说“欣赏了这么美的句子,看到了这么美的花,老师也禁不住想放声朗读,同学们愿意给我一个展示的机会吗?就这样,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熏陶、感染、升华,从而更加产生了对花钟、对各种花的喜爱,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充分的语言实践。国家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课堂教学应是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主战场,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注重语言的积累运用,注重朗读、默读等综合感知的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四、说教学程序,说设计意图
一、谈话质疑,激趣导入
板书“钟”,说说钟是干什么用的呢?(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吗?)再板书“花”,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心情读一读“花钟”呢?(自由读一读)读到“花钟”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想问的呢?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从课文找一句话说说什么叫花钟。
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太不可思议了。你们瞧!(出示日内瓦大花钟)这就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最著名的日内瓦大花钟,它座落于瑞士这个“花园之国”。瑞士又称“钟表之乡”,瑞士的能工巧匠别出心裁地创造出了“花钟”。
2、那“花钟”里都种了哪些花呢,接下来欧阳老师想带大家一起走入花的世界,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吧!(欣赏各种各样的花,伴着音乐解说)欣赏完这些花,你们有什么感受想说说吗?老师也想用一句话表达一下我的感受,能给我这个机会吗: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课件出示)愿意读读这句话吗?(用欣赏的语气读)
3、自由读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摇头晃脑地读,也可以小组、同桌一起读,同学互读,爱怎么读就怎么读。带上老师的小要求:(1)读通课文,课文中难读的、你认为精彩的地方多读几遍;2)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宝宝,把它们读准确3)你认为课文哪部分让你很感兴趣?多读几遍,想一想该怎么读才好?)
三、生字过关,感悟文意
1、接下来欧阳老师要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2、这些生字宝宝你认识吗?(说说哪个生字只记起来有困难,大家讨论讨论)指名读
3、这些生字宝宝脱了帽子你认识吗?小组开火车读。
4、这些生字宝宝回家了,你还能认出它吗?分组开火车读。(文稿演示,结合课文解词)
四、入境入情、自悟自得
1、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是有哪些花呢,课文是怎么介绍的呢?同桌合作,你读我找。
2、出示并欣赏照片,说出花的名字。
3、这么多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请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说一说(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读书,告诉另一人花儿开放的时间)。
A、读读这些句描写花开放的句子。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 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B、出示句子进行比较。(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老师读,自己读读,你觉得怎样?)
C、带着独特的体验朗有个性的朗读。(你觉得啊句写得最好,最喜欢哪句,就读哪句,带上自己的感受和动作,引导解词——我们想记住哪一个生词,把这个词放在句子里,我读几遍,一定会记得挺牢)
D、演示钟面引导学习1)、下面,老师和同学们配合来读一读,咱们一起去探寻这座花钟里的奥秘。(老师说什么时间,你们说什么花开;说什么花开,能对出时间来吗?)师生配合读(它们各有各的长相,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性情,就像你们一样可爱,看来花的开放不止一种说法,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一个意思,这篇课文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例子)、2)、同桌读、考考大家数学学得怎么样?(问答、抢答)
3)、引导摆“花钟”,黑板上的这座花钟,我想请两名同学来帮我修建,谁来?
4)、当小小讲解员,介绍奇妙的“花钟“。同学们,我们来挑战一下自己的记忆力,能背诵的就记下来,不能背的可以看“花钟”,也可以看书。这么美的文字,你想把它记下来,有什么好办法?
4、省略号告诉我们什么?你们还知道哪些花开放的时间?(补充展示,引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_____点,__ __花_____ __。)
(自豪地夸夸咱们修建的这座花钟——读“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是不是很有趣?”)
五、习写生字。
作者经过留心观察,发现花儿在不同的时间开放,老师相信你们也能像作者一样,留心观察我们要写的生字,相信你们也能写好。
1.出示生字:艳、内、梦、醒、苏。
2.学生留心观察并书写。
3.师范写“醒”字。
4.学生练写“醒”。
总结延伸:
用花的开放,就可以表示时间,这才是真正的——《花钟》。
学习了《花钟》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很多关于花的知识,其实,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的奥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老师相信,大自然还有许多的奥秘等着大家去发现,有了新的发现别忘了告诉同学们和老师哦!看花钟,其它时刻用什么花来表示,这就需要你们,到书中、到大自然中去寻找了!
拓展作业:留心观察学校里的花、家里的花,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把它写下来。
五、结束语
总的说来,这节课我依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采用自主探究,协同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即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语言运用能力,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在语言,力求让学生在文字工具掌握的过程中,塑造一颗颗鲜活的个性化的童心。
教后反思
一、教学过程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因此,我在课的各个环节,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无论是初读时认读生字,还是认识九种花,了解花儿开放的时间,以及体会课文中鲜花开放的多种说法,我能够以学生的需求为根基,由浅到深,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学习。
二、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的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导入时介绍瑞士的“大花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识字环节中通过指名读,小组开火车读,小组赛读等形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而对于鲜花开放的不同表达方法,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学时采用以读为主线,在个性化的读书实践中突破难点,在朗朗的读书实践中积累语言。
三、营造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努力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三年级语文上册17课】推荐阅读: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过关课教学反思01-09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教案09-07
三年级上册语文作文06-02
三年级语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11-17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12-22
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计划05-27
三年级语文上册比喻句07-10
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三07-25
三年级语文上册总目标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