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实践活动报告

2023-01-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很多人对于写报告感到头疼,不了解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该怎么写出格式正确、内容合理的报告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三下乡实践活动报告》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1篇:三下乡实践活动报告

医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研究

摘 要 当今社会,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已经成为各大高校锻炼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一种常规性活动,也是衡量学生综合水平的重要指标。文章结合医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分析了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及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 医学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

現如今,社会对于当代大学生的要求并不仅仅只是饱读诗书,而是侧重于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走出校门、了解社会、增长才干、积累经验的重要渠道,合理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对于医学在校生而言,社会实践更是整个求医之路的重要踏脚板。近年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形形色色,其中,暑期“三下乡”活动备受各大高校的青睐。

1 “三下乡”的含义及其发展现状

简而言之,“三下乡”即文化、科技、卫生下乡,它是一个以促进农村文化建设、改善社会风气为目的的项目。“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课堂和大学生紧密地连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呈现出其社会性、渗透性和体验性。[1]20世纪80年代初,团中央首次号召全国大学生在暑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1996年12月,为深入贯彻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央宣传部、国家科委、农业部、文化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1997年5月26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三下乡”活动正式在全国全面实施。此后,独具特色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相继在全国各大高校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2016年年底,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等12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2017年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2 医学生暑期“三下乡”的主要活动形式

2.1 社区义诊

在一些偏远地区的贫困乡村,由于经济和文化的落后,所获得的医疗资源也相对缺乏,而义诊无疑是给他们提供了免费的医疗救助与卫生服务。同时,义诊也是医学生参加临床实践,提高自身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方式。义诊的内容多种多样,包括常规体检、健康咨询、血压和血糖的测量、按摩保健等,或者由“三下乡”团队的带队老师或者相关专家进行疾病的免费诊治并给病人免费发放药物。在义诊活动中,医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临床知识,在给老百姓送去温暖的同时也体现了“医者仁心”的本色。

2.2 宣传医疗卫生保健常识

日常生活中,很多疾病的发生是可以避免的,但是由于缺乏卫生保健意识,导致疾病在人群中肆虐。医学生积极发放相关宣传资料,向老百姓讲解常见疾病的预防控制方法,可以加深老百姓对疾病的认识,减少不必要的健康危害。以高血压为例,2017年8月10日,王增武医师在中国心脏大会上公布了“十二五”期间高血压抽样调查的最新结果,我国约有2.5亿高血压患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数据显示,相比2002年至2015年,高血压的知晓率从30.2%上升到42.7%,控制率也由6.1%上升至14.5%。2014年修订的《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中明确指出,限盐、限酒、减轻体重可以有效地控制高血压,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预防高血压的根本途径。由此可见,在人群中普及医疗卫生保健知识以及加强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2.3 走访基层、发放调查问卷

一方面,医学生可以通过走访的方式深入基层,了解贫苦人民的健康状况以及农村的医疗卫生情况,以提供正确的医疗帮助。另一方面,在相关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调查问卷,并选择一定范围的人群进行发放,从而收集疾病的流行病学情况或者其他相关的研究数据,便于更进一步的科学研究。

2.4 开展医疗知识专题讲座

农村的医疗技术水平低下与当地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者的专业程度息息相关,没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就无法真正做到治病救人。由团队随行的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向当地医疗机构人员传授专业知识,从而指导正确的医疗卫生服务工作。针对普通人群,可以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以增强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

3 医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存在的问题

3.1 学生对 “三下乡”缺乏正确理解,活动参与度不高

现在的社会群体,大致分为两种,城镇家庭与农村家庭。一部分城镇家庭的学生自幼娇生惯养,怕苦怕累,自然不愿意下到农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部分农村家庭的学生则认为自己本身就是来自贫苦家庭,没有必要再去乡下体验生活。甚至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参加“三下乡”活动只是一个获得社会实践分数的手段,即使参加了活动也是敷衍了事,达不到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社会实践能力的目的。再者,部分高校每年的暑期“三下乡”活动策划工作选在期末临近放假时进行,而这些时候大部分学生都忙于复习期末考试,根本无心准备“三下乡”活动的策划案,最终导致写出来的项目内容老套、活动不新颖。久而久之,学生对于暑期“三下乡”活动失去兴趣,学校要想将活动办得有声有色更是难上加难。

3.2 学校对暑期“三下乡”活动的管理存在缺陷

长期以来,大部分高校对“三下乡”社会实践的考评流于形式,在考评时重定性评价,轻定量评价 ;重成绩总结,轻纠错评价 ;重实践成果展示,轻经验总结与提升。[2]这容易导致老师和学生在“三下乡”活动中投机取巧,只注重于表面工作而忽略了活动开展的真正意义。部分带队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缺乏责任心,只管负责团队学生安全而不管活动进行的情况,不能指导活动的正确工作。而几乎所有的“三下乡”活动项目,均由学校团委、学生会以及各大社团申请开展,团队成员也仅限于由学生干部或部分有能力的同学组成,致使一部分人想参加却没有机会。

3.3 家长、社会对暑期“三下乡”活动的不支持

很多家长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不是参加学校活动,他们不能正确认识到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从而错失了让子女得到锻炼和成长的机会。当然,也有部分家长对子女过度宠爱,表示不愿意让他们到贫困山村吃苦受累。在社会层面,由于医学在校生的专业知识不够牢固,缺乏社会经验,部分地方对医学生“三下乡”团队避而远之。没有当地卫生部门的支持,不管是活动场所还是活动资金,都会成为阻碍活动进行的大难题,以至于活动时间大大缩短,活动流于形式而毫无意义。

4 医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的意义

4.1 全面宣扬国家的惠农政策,提高基层的医疗卫生保健水平

相比城镇而言,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比较欠缺,且农村居民的医疗相关知识普遍缺乏。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看不起病或因病致贫的农村人口不在少数,甚至一些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民病死家中。为进一步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国家出台了多项惠农医疗政策。2001年5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务院体改办等部门《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实行多种形式的农民健康保障办法,视做好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卫生工作”。2002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正式颁布实施,文件中强调农村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地区,要逐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了2017年,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人均补助标准已达到450元。然而,由于通讯技术的落后,国家的各项政策并不能为每家每户所知晓。通过“三下乡”活动,医学生将国策民情带到田间地头,从而减轻贫困人民对就医的恐惧,使疾病得到“早发現、早诊断、早治疗”,降低农村居民的因病死亡率。同时,医学生把先进的医疗技术引进农村,丰富农村的医疗资源,提高基层人民的健康水平。

4.2 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为从事医疗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医学生作为未来医疗行业的后备军,肩负着救死扶伤的伟大使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医学生走进农村、走向基层,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以义诊的形式在农村开展“三下乡”活动,不仅可以让医学生近距离地接触临床,提高临床操作技能,还可以增加他们的临床经验,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在学校,医学生们习惯了舒适安逸的校园生活,而“三下乡”活动则为所有在校生提供了一个体验乡土民情、培养艰苦奋斗精神的平台,使医学生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活动过程中,医学生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不但提高了他们的应变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此外,医学生通过与村民的沟通交流,提高了自身的语言技巧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有利于日后快速地融入工作环境。

4.3 充分展现良好的职业素质,营造和谐医患关系

在我国,医务工作者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不容乐观,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给医疗卫生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2000年8月,湖北省武汉市第六医院的一名医务科人员惨遭患者泼硫酸毁容。自此,医患纠纷事件频频发生。由于新闻媒体不够详实的报道,促使医患之间缺乏理解与信任,从而造成错误的社会舆论导向,外界对医护人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误会与偏见。暑期“三下乡”活动让医学生下到乡野村庄与乡民互动沟通,耐心地为其解答疾病健康问题,以真诚的态度服务基层、服务人民。活动期间,医学生们要时刻谨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恪守医德,勤劳努力,向老百姓展示“大医精诚”的医者风范,让他们明白医生并不是只会赚钱而不救人。“三下乡”团队与当地居民同吃同住,拉近了医疗卫生服务者与基层百姓之间的关系,从而消除隔阂,构建一个和谐的医患相处氛围。

5 结语

医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已经成为各大医学院校培养精于医术、诚于人品的优秀医学人才的主要途径。医学生应该时刻谨记医学生誓言,永保初心,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医疗知识送到乡下,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水平。同时,更应该利用好“三下乡”提供的平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努力成为人间大医。

参考文献

[1] 叶雪琳,卢咏.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10):216-217.

[2] 简添,李健,张峻瑜,等.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组织管理工作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2):245-246.

作者:陈燕媚 黄锁义

第2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活动机制思考

摘要高校教师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组织的,以真正实现“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宗旨的全国性活动之一。本文对高校教师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在高校院系层面的活动机制做出一定剖析,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高校教师 社会实践 活动机制

一、高校教师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意义

社会实践是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高校教师了解社会、明晰责任,增长才干、进一步教书育人奉献社会的重要渠道。高校教师暑期社会实践是高等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它与自我学习相辅相成,共同完成提高教师实践经验的目标,实现高校教师全面发展的目的。新世纪的高校教师肩负着培育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我们必须根据新时代的要求和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加强对高校教师的全面综合教育,使广大高校教师可以成为对国家和社会的完美园丁。

二、 “三下乡”社会实践面临的问题

(一)学校、社会支持力度欠缺。

暑期社会实践是一项走向社会的活动,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很难实现,需要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关注与支持。然而,在高校与社会的接触中,很多单位疲于对本单位工作的处理,无暇顾及高校教师暑期社会实践这一于己无关的事,很多学校产生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错误观念。很多暑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依靠老师人际关系,使社会实践成为老师的一种负担。

当前,一些走在前沿的高校虽然已经把暑期社会实践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中,但是还是存在着个别高校不重视暑期社会实践,把暑期社会实践作为一项高校教师第二课堂活动来抓。很多高校对于暑期社会实践的配套经费不及时,资金无法满足社会实践开支,致使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大大缩水,搞起形式主义。

(二)活动形式单一,缺乏科技性、趣味性。

虽然团中央每年根据社会热点,突出重点确定一些主题,但是各高校在社会实践开展中,很难完全与自身结合,大多数高校依然认为暑期社会实践是高校青年教师个别行为,因而很难控制高校青年教师所开展的暑期社会实践所涉及的方向,除高校团委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可以贯彻实施团中央精神,个人暑期社会实践很难联系社会热点,且形式大都局限在参观、调查、访谈等。从而造成暑期社会实践效果不理想,缺乏创新性。

高校团委组建的暑期社会实践团虽然可以紧密围绕团中央文件精神开展活动,但是基本上以团委青年老师为主,缺乏专业技术支持,形成了送知识下乡高校教师自己并不精通的现象。没有真正的把文化科技卫生送下乡,且活动每年形式基本相同,参与者存在厌倦情绪。

(三)高校教师缺乏意识教育,对社会实践必要性认识不足。

如今大部分高校注重高校教师的文化课教育,忽视对高校教师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把知识停留在纯理论上,对高校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缺乏一个测评标准,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社会实践的必要性,对高校教师社会实践工作采取放任不管的方式予以对待。大部分高校教师也没有意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他们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上,却忽视了社会实践这堂必修课,由此引发了诸多问题,如高校教师处理事情的能力匮乏,人际关系处理不够妥当。

三、对暑期社会实践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切实加强对高校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重视程度。

暑期社会实践是走向社会的活动,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无法完成。政府领导必须重视起来,将高校教师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放入地区发展规划中,积极配合高校开展活动,为暑期社会实践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大宣传力度,让高校教师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切实有效的在社会上开展,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各高校更应该将暑期社会实践纳入学校发展纲要,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在人力物力上予以支持,抓好关系高校教师综合素质的社会实践能力。

(二)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提升高校教师就业、创业能力,加大对科技的重视。

鼓励高校教师选准项目,根据地方需求,将创业项目带出校门、带进企业、带向市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结合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需求,借助暑期实践平台,拓展高校教师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组织高校教师深入见习基地,展开见习实习、挂职锻炼等活动,引导高校教师进一步了解就业形势,把握就业方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同时,要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和课程设置,了解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找出差距,认清不足,以此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鼓励将社会实践与高校教师的专业学习、科研立项和科技创新项目等相结合,支持高校教师带科研课题到农村、下基层、入企业、进社区,开展实地社会调查研究,增加实践的学术、科研含量,提升高校教师科技创新能力。要鼓励高校教师参与专业教师的科研课题,支持专业教师吸收并带领高校教师进行科研课题建设。

(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加强高校教师意识教育,提高高校教师主观能动性。

坚持一体化分层次教育思路,有的放矢地安排不同年级高校教师参加不同项目活动。对于没有接触到专业课的低年级高校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社会考察,志愿服务活动,高年级高校教师可以开展社会调查,科技文化服务活动。如此安排更具人性化,更具合理性。

完善教师社会实践考评体系,纳入教师综合素质测评,通过创新学分等形式激励高校教师参与到暑期社会实践中来,对于出色完成暑期社会实践任务的高校教师采取认定创新学分的策略予以肯定。大力倡导高校教师组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加大表彰力度,对优秀调研报告、成果编印成集,树立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典型,隐射全体高校教师。

参考文献:

[1]零耀受.高校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职业圈,2007,(15).

作者:陈 丽

第3篇:浅谈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摘要】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增长见识、锻炼成材的有效途径,是学生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的必由之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广素质拓展,使“三下乡”活动已成为广大学校学生素质教育的试验田。

【关键词】“三下乡”;社会实践;现状;对策

一、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现状

1、“三下乡”活动形式大于内容,专业性、针对性不强

大部分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在暑期的开始,持续时间仅10天左右,除去往返以及安顿时间,实际上留给学生下到基层真正体验社会实践的时间少的可怜。实践时间的不足,容易造成学生只追求表面的工作而无法深入到调研的实际问题中去,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也就相应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另外,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形式比较单一,内容还停留在粗放型的初级阶段,大学生暑期实践往往局限于社会调查、政策宣传、参观访问、文艺演出等形式,与大学自我专业学习结合不紧,想要输出文化知识却又忽略了基层的真实需要,科技下乡服务三农却又受制于自身科技水平不高的限制。大学生真正参与了解社会的面还是较窄,缺乏对一些实际问题研究和分析,更谈不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社会实践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不紧,已成为学生“业余”活动的代名词,成为高校学生工作部门和共青团专门负责的工作,这样就使社会实践既没有健全的制度保证,又处于不科学、不规范的状况。活动本身的出发点是考虑自身的因素,缺乏对基层情况的深思熟虑和身临其境,实践的实际效用大,脱离基层群众的需要。

2、“三下乡”活动流动性大,实践基地建设不健全

实践活动的基地建设欠缺,“三下乡”活动的依然带有一种流动性和临时性。每年学校统一组织活动的地点都不相同,造成人力、物力上的不必要浪费重叠,活动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三下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让大学生体验民情、国情,培育爱乡、爱国的情操,但是很多学校缺乏有效制度化的保障机制来保证三下乡活动达到预期的目标。很多学校只是当暑假假期快要来临时,校团委和学生工作部门才草草印发个通知、进行简单的宣传就了事,造成广大同学对活动茫然不知或是一知半解,不了解实践的目的和意义所在。学校安排好单位和部分找到实践单位的同学,由于缺乏专业指导老师的指引和帮助,到了实践地点后对实践活动也是一头雾水。

3、“三下乡活动经费得不到保障

资金短缺是制约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三下乡”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经费保障才能得以顺利组织和实施,大学生深入基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所需的交通、食宿等费用一般超出他们在校学习期间的消费,尽管高校每年都要划出一定的专项经费,但对于参加人数多、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来说是杯水车薪。由于从学校得到的经费极其有限,必然造成学生需要承担部分活动费用的支出,加大了学生的经济压力,也损伤了学生的积极性。资金的限制造成很多学生无法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也影响了整个社会实践的实际效果。地方政府对大学生“三下乡”实践活动的资金投入极其有限,所以每年的“三下乡”活动都需要学生自己去找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资助或是拉外联,才能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部分地方政府和基层也无心去支持高校的“三下乡”实践活动,或者只是口头上的言语支持,接受大学生来实践的单位也只是临时抽调几个工作人员敷衍了事,具体的工作全部推给学生自己解决。

二、加强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对策

1、运筹帷幄,全面部署,细化责任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充分的前期准备和实践期间的认真落实。实践活动开展前期一个月,学院领导、带队老师与负责人需要组织选拔考核优秀队员,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积极召开会议认真学习团中央有关三下乡实践活动的精神,制定活动策划书,按照实践活动需要将整个服务团分成了授课、文艺、调研、宣传、后勤等组;准对各个小组进行责任分工,设计调查问卷,准备授课讲义和多种应急方案等。运筹帷幄,充分准备,全面部署,细化责任,将前期工作落实完备,确保了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

2、突出主题,投身实践,服务群众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应契合社会热点和国家发展需求,结合实践服务地区贫困落后、教育条件差的基本情况,广泛开展支农慰问,社会调研,家电维修,惠农宣传等活动,向基层进军,了解农村真实情况,倾听农民的声音与想法,了解当地的教育建设情况,向农户宣传国家民心工程,慰问当地敬老院老人,为当地农民做实事,做好事,解决实际问题。实践服务团要做到既把握核心,突出主题,又特色鲜明,形式多样,促进学生价值观的树立和发展。

3、加强宣传、扩大影响,总结经验

三下乡活动期间,社会实践服务团队的宣传组成员可利用新媒体积极对外发表新闻,及时的向外报道活动进展情况,营造了舆论氛围,扩大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在活动结束后,各志愿者要认真总结服务团的好的经验,以及不足之处,并为不足之处作了深刻的分析和讨论。每一次实践,都是一本很好的教材,无论好的经验还是不足之处,都将对以后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三、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1、大学生方面

对大学生而言,通过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使得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具体化,教育内容全面而丰富。有助于激发大学生成长进步、奋发进取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激发爱国注意情操,充分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历史重任,更加自觉地投身到为人员服务的社会实践中去,为实现全面建设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同时也拓宽了视野,丰富了阅历,学会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更坚定了自己潜心求知的信念,明确了奋发前进的方向,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而且在实践活动中青年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以活动为载体,提供了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2、实践服务地区方面

对实践服务地区而言,大学生的帮扶行动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希望和帮助。大学生的帮扶使得当地人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怀与帮助,同时大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普及有利于提高当地人民对于现今社会的了解度和关注度。尤其是当地的孩子,不仅帮助孩子缓解学习上的困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有关基础知识,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帮助他们培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回报社会的思想和意识。

3、全社会方面

对全社会而言,大学生在开展实践活动的同时也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对该活动该地区进行了宣传报道,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社會对基层教育和贫困地区的关注度,呼吁更多的社会力量的参与帮助,共同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有利于提高人民大众的社会使命感和历史使命感,呼唤社会正能量,引领正确的社会思想。

总之,大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参加社会实践。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在服务社会、亲近基层的同时,树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了理想信念和远大梦想,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参考文献】

[1] 关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若干思考[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7).

[2] 代浩云. “三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及反思[J].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09(5).

[3] 陈旭华.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瓶颈与对策[J].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6).

作者:张琼燕 喻正红

第4篇: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报告

2009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为积极响应中宣部、团中央的号召,并根据学院有关的会议精神和部署要求,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法政系学生工作组组织了一支服务队伍到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通衢镇,进行支教、调研、宣传法律知识等服务活动。

我一直都想参加三下乡活动,这次正好是个绝佳的机会,因此就参加了此次下乡的面试,竟然被选中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队伍通过深入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宣讲和开展亚运知识的宣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调研;义务支教等服务活动,切实将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奉献乡村教育事业和成长成才的强烈愿望转化为具体的实践,忠实践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整个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乐于奉献、甘于吃苦、求真务实的大学生本色,活动受到了当地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群众的热烈欢迎,并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现将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报告如下:

学子不怕下乡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一、前期准备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地相互认识,为了加强队伍的团队意识,为了下乡活动能够更好地进行,所以法政系赴龙川通衢镇三下乡服务队从2009年7月9日就开始进行集训,集训结束日期是2009年7月15日。集训的内容主要是早上的团队培训和各个小组下乡前前期筹备工作。

(一)团队培训

团队培训的具体时间是从早上7:00开始,大约持续2个小时,队伍里面的队员都需要分批次担任培训的负责人。

我是2009年7月9日20:40左右知道自己是2009年7月10日(即是第一天的团队培训)早上团队培训的负责人之一的。虽然总负责人认为是很简单的任务,因为当中需要的素材上网就可以找到了,但是我还是觉得有点紧张。因为是第一天团队培训,所以在模式上没有任何的参照性,而且反而对今后几天的培训模式会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有点压力。

在集训活动的游戏选择方面,考虑到大家都还不太认识,所以就选择了一个基本的记住名字的游戏和一个考验团队合作的游戏,同时还准备了一个小组竞赛

第1页

游戏作为后备选择,预防前面两个游戏结束时候还剩余有大量的时间或者某个游戏突然间不能进行下去。咨询了一下其他负责人的意见,也认为可以进行。

第一天的团队培训完成后,发现还是不错的。大家基本上对彼此有了初步的印象,而且队友都反应说挺好的,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只是在游戏与游戏之间的衔接进行得不好,有待改进,主要是准备不充分的原因,以后要注意。

(二)调研组活动

除去早上的团队培训的时间,其他时间基本上是由各个小组自由支配。我是调研组的组员,我们调研小组的主要任务是确立一个适合龙川通衢镇的课题并在下乡期间对针对课题进行一些较简单的调研活动。

前期的准备过程真的是很艰辛的,而且是一波三折。无论是课题的确定还是接下来的问卷的修改等,都是让人倍感痛苦的。

在学校期末考试时间紧迫的时候,我们调研组就已经召开过小组会议讨论并确立课题了。我们对组员所提出的每个课题都仔细地讨论、发表意见或建议,然后再针对课题本身的价值性进行投票集体决定。最后确定的课题是调查龙川县通衢镇的养老保险问题。

其实,在确定课题前,我们调研组在考试期间已经召开过一次全体会议,会议的内容是决定是否和另外一个下乡服务队的调研组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一个关于家电下乡的课题。如果最后决定要合作,我们调研组就要踢掉几名组员,然后才能和那边的进行合作。其实也挺痛苦的,毕竟我们自己这边现在连下乡地点都还没有最终确定,更不要说课题了,合作确实是很有诱惑力;但是因为相互之间已经是认识了,要踢掉组员是件很困难的事情。最后,我们终于全票通过决定我们要搞自己的课题,我们调研组是一个集体,我们不能也不会放弃任何一个组员。即使我们可能会做得没有那么好,但是没有试过谁又能知道呢?

因为开始的时候没有对龙川县通衢镇进行过考察就匆忙地确定课题进行问卷设计等工作,缺少这个必须的步骤,所以调研的前期筹备工作真的是不堪回忆的。第一次全面修改课题是在了解到龙川县当地并没有实行过新型养老保险,这是在我们预料之内事情。但是为了保险起见,我们还是打电话和在龙川县居住的一个师兄进行联系,询问当地是否有实行过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我们就一心一意地对已经有大概框架的调查问卷和访谈稿进行修改。

可能是大家多少有点急于求成的心理和对师兄所了解掌握情况的过分信任或者其他因素,我们就没有趁此机会马上与当地政府机关进行联系,了解当地的一些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情况,想当然地就认为当地是有实行过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只是新旧的问题。基于此项失误,致使我们根本没有掌握到当地没有实行过养老保险政策这一基本情况,然后又直接导致了下次课题的全面修改。因为经过第一次全面修改后,我们的调研包括调查问卷以及采访稿,都是针对旧的养老保险进行设置的,而在2009年7月14日,即离下乡还有两天的时候,当我们拨通龙川县社会保障局的电话进行基本情况了解并试图寻求当地政府一定的帮助的时候,我们惊愕地听到当地是没有实行过农村养老保险的,无论是新的还是旧的。目前我们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放弃这个课题另选一个,另外一种是选择是大规模修改问卷和采访稿。但无论选择哪一个,工作量都是相当庞大的,真的是会让人崩溃的过程。但是事情是要一步一步地做的,我们既然不能放弃调研,就要进行选择,然后抓紧时间工作。最后,在经过小组讨论和咨询老师的意见之后,我们没有放弃这个课题,选择了修改课题,即针对当地实行农村养老保险可行性进行分析。经过奋战,我们终于完成了修改工作。

(三)文娱组活动

除了调研组外,我还是文娱组的负责人之一。虽然说是负责人,但是我一点也不会文娱方面的东西,都不知道应该帮些什么。不过,无论怎么样,既然已经是事实就决定尽量做好这份工作。其实,我也没有做过很多事情,基本上的事情都是另外一个师兄在做,因为他自己就是艺术团的团长,比较了解这方面的东西。我负责的手语节目训练的进度是比较慢的,因为我自己也是不会手语的,只能是和另外一个节目负责人边学边教,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效率,惭愧。

困难险阻不畏惧,只求调研走下去

在下乡时期,我们调研组主要是负责调研活动。因为调研活动的成败是关系着我们队伍回校后能否评上优秀队伍的重要因素,所以压力还是很大的。

每天的问卷要定量完成,这是一个很痛苦的任务。虽然没有定量完成也是没有惩罚的,但是基于团队精神之上自我的谴责会让人更加难受,所以每次总是尽量地多做几分问卷。其实我们调研组的时间有很多是要花在路途中的。因为我们的驻地比较偏僻,这边的村落也比较分散,而下乡的资金又不够,所以我们是不

能够坐车的,所有的路程都只能靠走路。除去前面两天在我们的驻地附近做问卷,好像其他时候每天要走一个多钟到镇上,然后再从镇上走到各个村,每次都是出发前了解清楚大概方向,然后边问边走。其艰辛就可想而知了。龙川的太阳实在是很晒,我们每天虽然都有擦防晒霜,但是没有什么效果,还是变得很黑。为了节省时间,再加上现在是农忙时间,中午午饭和午休时间是我们做问卷的最佳时间段,因此我们中午就不回驻地,而是选择在调研地点那边继续做问卷,直到完成一定的数量。午饭则是每人两个绿豆饼,直接就在某处树荫下解决了。

有些当地人对有贯保险两个字的事物又具有很强烈的反感情绪,根本不管农村养老保险是否是属于社保范围之内,因为他们大部分人连社保是什么都不知道,因此导致工作有时候很难开展。有时候真的是有点会受不了的,但是又不想放弃做完一半的问卷,不想增加无效问卷的数量,也不想让这些村民对这些政策一直都是这么模糊反感,只能是一直坚持地向受调查对象解释,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解释,有时候做一份问卷竟然要花上半个多钟。还有人认为我们这些人是搞形式主义的,对我们连爱理不理都说不上,直接就是根本不理睬人甚至是见到我们就直接关门。我想我们的调研也许真的对他们帮助不大,是有点形式主义,但是一想到我们是而且是尽量想做到帮助他们,不要搞形式主义,自费而且是满怀热忱地想向他们宣传一些政府政策及其他东西,而他们却是这种态度,心里有时候真的会有点失落。下乡前还以为大家都会热烈欢迎,现在不要说欢迎,连基本的理睬都没有,落差真的很大。不过多数人还是对我们表示欢迎的,他们在了解到政策的具体内容后,对我们都表示感谢。

后期数据多又繁,终得调研报告交

2009年7月日24日,我们就告别龙川县通衢镇返回学校了,回到学校已经是晚上8点多了。第二天早上,我们调研组就召开会议,讨论撰写调研报告初稿的日程安排和具体工作安排。下乡带回来的问卷有300多份,要逐一输入到电脑中进行分析。最痛苦的是由于问卷数量太大,电脑不能对所有问卷进行交叉分析。而且有一道排序题没有办法在问卷星生成题目,只能是人工统计。工作量真的是很大,30日前要上交初稿,没办法,只能是赶。进行部分的分工合作后,繁杂的事务逐渐明朗起来,事情也不会像刚刚开始那样繁杂。虽然中间也出现过一些小波折,但是我们终究在规定日期前完成了初稿。

报告交后难回家,心知总结少不了

经过了这次三下乡,有很多的心得体会值得回忆,也有很多的经验教训值得学习:

(一)前期准备的重要性

前期准备不仅仅是包括物质上的准备还要包括心理上的准备。在物质上,一定要有一个完整的计划,在前期要按照计划踏踏实实地进行各项必备的工作,要按照步骤一步一步地完成。在心理上,要尽可能地全面地考虑到各种可能遇到的困难情形,然后设想面对这些情况的方法,以求在真正遇到这些事情的时候会反映出一个最完美的解决方案。

(二)学会适应环境

环境是恶劣,但是我们要学会适应它。看看下乡时候靠豆腐乳、榨菜、冬瓜和最受欢迎的生抽酱油过日子就可以让人感叹环境的恶劣;但是调研组每天都是整天在外走路做调研,连午餐也是每人两个绿豆饼解决的,所以要学会适应环境。

(三)团队意识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团队一起下乡,团队精神和意识是很重要的。队员之间要相互谅解,相互包容;团队里面合作和相互帮助也是必不可少的;队员之间不能相互比较谁做的工作轻松,谁做的工作脏累差等等

(四)要有效地利用资源

我所认为的资源,不仅仅是物资上的,还有人。人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这里所说的利用并不带有贬义,只是类似于人和人之间的帮助。我们不仅要学会如何帮助别人,还要学会如何让别人帮助自己,寻求到最有用的帮助才是重要的。就像是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所遇到瓶颈的时候,就要好好地利用老师这个资源。

虽然下乡活动已经结束了,但是下乡过程中的教训和经验是永远都不会结束它们的价值的,下乡过程中队友之间产生的感情也不是普通活动所能形成的,我相信这种感情将会持续很久,这些都是09年暑期社会实践下乡活动所收获的最宝贵的东西。

第5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三下乡实践报告

2010年8月18日到8月26日,为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加深自己对社会的了解,我作为华南师范大学自强社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名成员,跟随服务队在XX市XX县上坪中学进行了为期七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三下乡。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于下:

我们此次三下乡活动的队伍叫——“自强之花”!活动时间是在2010年8月18日-8月26日,地点是XX省XX市XX县上坪中学,参加的人数有23人,我们的活动板块:支教板块、调研板块、宣传板块、心理咨询和其它特色文娱系列活动 我们的主题是:协爱出行,彩绘人生。

七天的时间里,我们开办的课程和活动有:趣味数学、趣味物理、特色英语、礼仪、网络点拨、卫生保健、心理教育、大型团队培训、第二课堂,此外还组织了学生看电影和举办了学生篮球赛,在镇里进行了日常生活知识的宣传。

在实习中,我的角色是特色英语和军体拳的老师,也是临时的宿舍长。实习期间我能够遵守团队纪律,下乡期间,我能够遵守团队纪律,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负责人交办的工作,有责任心,有集体荣誉感,团结队友,关心他人,礼貌待人,认真备课、上课,下课后能积极主动了解学生需求和学生心理动态,关心学生,认真评改学生作业,我也常去听其他老师的课······得到老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当然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各类知识的匮乏,例如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我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比如说怎样教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更好更快地接受,怎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和“活到老学到老”的含义,这才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尺度。

对于出现的问题,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信念,积极迅速地解决。每天我们都会开会,就当天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解决,安排第二天工作,努力备课,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和日记······ 经过这样的锻炼,我觉得自己受益匪浅。

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我明白大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向工农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意志和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

七天的社会实践三下乡,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

愿我与这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全体同学共勉!

第6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三下乡实践报告

2010年8月18日到8月26日,为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加深自己对社会的了解,我作为华南师范大学自强社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名成员,跟随服务队在河源市连平县上坪中学进行了为期七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三下乡。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于下:

我们此次三下乡活动的队伍叫——“自强之花”!活动时间是在2010年8月18日-8月26日,地点是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上坪中学,参加的人数有23人,我们的活动板块:支教板块(重点)、调研板块、宣传板块、心理咨询和其它特色文娱系列活动

我们的主题是:协爱出行,彩绘人生。

七天的时间里,我们开办的课程和活动有:趣味数学、趣味物理、特色英语、礼仪、网络点拨、卫生保健、心理教育、大型团队培训、第二课堂(军体拳、手语、健美操),此外还组织了学生看电影和举办了学生篮球赛,在镇里进行了日常生活知识的宣传。

在实习中,我的角色是特色英语和军体拳的老师,也是临时的宿舍长。实习期间我能够遵守团队纪律,下乡期间,我能够遵守团队纪律,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负责人交办的工作,有责任心,有集体荣誉感,团结队友,关心他人,礼貌待人,认真备课、上课,下课后能积极主动了解学生需求和学生心理动态,关心学生,认真评改学生作业,我也常去听其他老师的课······得到老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当然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各类知识的匮乏,例如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我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比如说怎样教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更好更快地接受,怎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和“活到老学到老”的含义,这才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尺度。

对于出现的问题,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信念,积极迅速地解决。每天我们都会开会,就当天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解决,安排第二天工作,努力备课,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和日记······

经过这样的锻炼,我觉得自己受益匪浅。

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我明白大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向工农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意志和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

七天的社会实践三下乡,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

愿我与这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全体同学共勉!

第7篇:2010暑假“三下乡”活动实践报告

——农民价值观念如何转变

活动内容:

2010年7月7~12日,由吉林大学法学院组织,08级和09级两个年级共20名同学在07级辅导员王瑀老师、08级辅导员刘培强老师和09级辅导员高岩老师的带领下,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进行了为期5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 这次活动中,同学们在几位老师的带领下,走访了通榆县人民法院、检察院,了解了基层司法机关的工作流程,对通榆县双岗镇的部分村庄的法治现状做了一些调查,并参观了向海自然保护区。

实践报告

内容摘要:

价值观念代表着人们共同的一种价值取向,决定着在由相应人群组成的社会中真正起到规范作用的是哪一种秩序规范。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道德一直凌驾于法律之上,牢牢占据着人们思想的制高点。以至于在国家竭力推行社会主义法治的今天,很多人仍以道德为自己最重要乃至唯一的行为规范,对于法律却知之甚少。在这群人中,尤以农民为主体。

不能否认,推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卓有成效,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极大完善,司法资源比较充足。可是,我国的法律至今尚不能为全体国民所了解,特别是农民,当法律与道德相冲突时,相当多的人选择了道德,还有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还有法律可供选择。 我国有九亿农民,占了总人口数的近四分之

三。农民的价值观念能否转变极大影响着整个国民价值观念的转变,也影响着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

关键词:价值观念法律意识转变

正文:

一、农民价值观念现状

我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造就了深远灿烂的文化,也使几千年间逐渐形成的传统观念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特别是在广大农村,由于城乡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与日新月异的城市相比,农村的经济水平提高缓慢,相应的,农民在观念上的转变也十分滞后。

在广大农村,存在着一套留存多年的社会秩序规范,没有明文规定,却是世代相传。我国自建立新中国之后,就一直在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而努力,然而,短短几十年时间毕竟抵不过千百年间的积淀,法律意识在传统观念面前往往会败下阵来。

㈠、轻法重俗——“猪进地,打死不论”

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具有最大的权威和最高的效力,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服从法律,严格依法办事。然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法律却没有处于至上的位置。人们不了解也不愿意了解法律,依然倾向于用非法律方式解决问题,。

“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可是所不同的并不是说乡土社会是‘无法无天’,或者说‘无需规律’。”【1】例如“猪进地,打死不论”,这是一句及其通俗易懂的话,其意为:只要猪脱离控制,跑进了别人家的田地中,即使没有造成损失,田地的主人也可以将猪打死而不用赔偿。这在很多人,尤其是法学专业的人看来是十分荒唐而不合理的——猪的主人自然要对毁坏的庄稼进行赔偿,却也有权要求田地主人赔偿自己的猪。此乃物 1

权排他性是也。然而,在通榆县当地农村,这句话却可以称之为“民谚”,起到乡约民规的作用,在很多年间是不容辩驳的。

㈡、轻法重人——呼唤青天

渴盼清官是中国农民在几千年吏治压迫下养成的习性,迄今仍然根深蒂固。我国历史上,有过几位著名的“青天大老爷”:包拯、海瑞、施世纶。无论这些青天姓甚名谁,他们有以下共同的特点:惩恶扬善,不畏权势,明辨忠奸。

有一部分人将农民视为愚昧甚至麻木的,恰恰相反,农民是最爱憎分明的。只是千年以来,由于其经济能力差、社会地位低,经常会受到不公正待遇而又无力改变,因而不得不“认命”。也正因为如此,一旦出现一位“青天”,农民便会将其看成神一般的存在。前文提到的几位便是被民间“神化”的典型。凝聚了老百姓对于不畏强权、主持正义的清官的美好的期盼和向往。

然而,青天现象却反映了这样一个问题:人们往往将期望寄托于某个人身上,却很少对制度提出异议。也就是说,个人对善恶的评判十分重要,法律规范的标准却被忽略了,或者说,是不被相信的。事实上,历代对明君贤臣的歌颂,归根到底,都是对制度的否定;历来老百姓对“清官”的期盼,实际上都透着浓浓的对法律不信任的情绪。

我在与双岗镇常青村新建屯农民交流时,曾有过如下对话:

我:您平时收看法律节目吗?

农民:看,经常看。

我:那您觉得法官判的怎么样?

农民:有的判的挺好,有的咋能那么判呢?

我:您觉得哪件案子判的不好?能举个例子吗?

农民:那可记不清了。不好也没办法啊,人家法律就那么定的,是国家给撑腰的。反正不应该那么判。

(很遗憾这位农民大伯不能举出具体事例,本来我还想给他解释一下,打消一下疑惑。)

这段对话,尤其是“撑腰”二字,让我们读出了法律在一部分农民心目中的形象——国家公权力用以压制人民的工具。

㈢、厌诉重情

农民轻易是不打官司的。在基层法院工作多年的罗庭长这样告诉我。

“知足者长乐,能忍者自安”是我国广大农民的生活格言。在他们看来,遭遇不幸怨不得别人,而是自己的命苦。诉讼是道德败坏的表现,为好人所不耻。

被告就不用说了,被人告到法庭上,这人一定不是好人,不光他不是好人,“子不教,父之过”、“上梁不正下梁歪”,这一家子都有问题。于是,谁成了被告,一家人在村里都抬不起头来。

原告?也不行,乡里乡亲的,怎么好意思把人家告了,大庭广众的弄得人家没面子。而且有的时候是自己理亏在先,即使自己没犯法,在别人眼里,也是自己恶人先告状。以后在这一方土地上如何自处?即使是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损害,他们也会采用“和为贵、忍为上”的方式来处理,宁可委曲求全,也不愿走向法庭,更不会主动自觉地寻求法律的保护。

证人就更不行了。农村成员仍旧生活在熟人社会中,更注重亲情、乡情,而排斥、逃避国家法律。他们“习惯于用情感化、伦理化与道德化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对于伦理道德以外的通过法去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的做法不屑一顾。”【2】在通榆县每年发生在农民身上的刑事案件中,证人出庭率尚

不足5%。在农民的意识中,证人觉得:这事跟我没有利害关系,怎么能当面说人是非呢?被告觉得:乡里乡亲的,我跟你无怨无仇,你干嘛跑到法庭上作证害我。一旦出庭,两家人就此结怨甚至结仇。

二、如何转变

法律并不是机械的工具,其存在和实施都离不开民众对法律的共同信仰。正如社会法学派所强调的,“从更广阔的背景看,法律的渊源不仅包括立法者的意志,而且也包括公众的理性和良心。”【3】因此,要转变农民观念,增强其法律意识,一定要建立起农民对法律的信仰。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发展市场经济,将“生人社会”渗透到广大农村,使法律成为农民生活的必需品。市场经济的突出特点是,独立的个人或利益集团得依市场、靠契约关系进行活动,市场、契约关系促使个人主体化、社会关系复杂化。而“生人社会”又淡化了“熟人社会”中乡情、伦理对人的影响。

这从两方面对培育农民的法律意识给予支持:一是市场经济打破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制,断绝了传统宗法习俗对人们道德观念的束缚,为人们的精神解放创设了社会条件。二是“生人社会”使人们陷入复杂的社会交往中,迫使人们不得不时刻考虑维护自己的权利,从而自觉提高权利意识。

基于此,只要我们建立起健全、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系,使其成为农村的主导性经济模式,也就具备了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社会基础。同时,让更多农民走出世代生活的狭小空间,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发展,也就具备了另一个提高农民法律意识、迫使农民转变观念的社会条件。

(二)增强法律的“乡土性”,使法律与传统更加协调。农民的法律意识,决不是靠法律的严酷与冷峻,也不是靠外力的强迫、压制与威胁———它们只能使村民产生敬畏感,关键是我们的农村、农业立法要体现农民的情感,维护农民的利益。“法律只要不以民情为基础,就总要处于不稳定的状态。”【4】这就要求我们的立法工作,在指导思想上一定要树立起农民权利保护意识;在立法过程中要深入群众,让立法走向民间,走入民众;在立法技术上,必须考虑我国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薄弱的法治传统,注意国家法是否适合民众的习惯心理和行为。唯此,才能有效地反映农民的呼声。可以想见,一旦法律成为农民利益的象征和保护神,不待国家通过强制的力量去普及,也会成为农民努力学习、自觉应用、严格遵守、虔诚信仰的对象。

(三)执法、司法的公正和体制的完善。法律生活中对农民影响最为深刻的,莫过于国家机关的执法、司法状况。农民的法律认知、观念、情感最直接地来自于执法、司法机关的具体行为。可以说,农村基层的执法、司法关系着千家万户,反过来,千家万户都会通过它的状况来认识我国的法和法治。

我们在走访农户时,曾经遇到这样一户人家:弟弟刚刚六七岁,还没上学。姐姐十七岁,初中毕业就开始打工了。本来只是问一些简单的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的问题,可是话没说几句,村里的领导就来了。之后的问题都被这位领导抢先回答,姐姐几乎没敢再说话。可见,一些地方法律实施成效不大,重要原因也许并不在于农民不知法、不懂法,而是政府管理不得法。一些时候,农民们不是不重视和运用国家法来解决纠纷,而更多的是“担心官官相护,法律不公正,讲关系,讲势力”。因此,必须要下决心解决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权力运用”的合法性问题。只有改善目前农村执法、司法的状况,才能在农民心中树立起良好的法律形象。

(四)法律意识的启蒙与教育。“送法下乡”不是简单的给每个村庄送几本法

律读物,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要想看懂法学专业的学生尚且觉得晦涩难懂难以操作的法律条文谈何容易。所以,在国家“送法下乡”的过程中,重要的是送思想,送观念,而不仅仅是送制度和送规范。在教育、启蒙农民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吸取以往普法的经验教训,必须要把真正的法律精神和现代法律意识告诉农民,努力培育他们具有现代法律所必须具备的“平等意识”、“公民意识”和“权利意识”。 在农村具体的普法过程中,我们不一定要让每个农民懂得法律的具体规则、规定是什么,但一定要让农民懂得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是什么,权利受到侵犯后,救济的办法和保障在哪里,法律的权威和地位有多高。现在一些地方电视台开设了农民频道,播放一些与农村有关的法制节目,如短剧、访谈等。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式。也可以经常组织法官下乡走访,解答疑难,或是定期组织法律讲座,针对在农村多发的问题进行法律常识的讲解。

参考资料

【1】费孝通《乡土中国》

【2】范进学:《论法律信仰危机与中国法治化》,《法商研究》1997年第2期,第33页。

【3】【美】伯尔曼:《法律与革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10 页。

【4】【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315 页。

吉林大学法学院08级9班王昊宇

第8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系部名称:外国语学院

专业:英语年级:2011级班级:汉本二班姓名:XXX学号:XXXXXXXXXXX 实践地点:呼和浩特市铁路小区

实践时间:2012年8月1日至2012年8月30日

实践内容:基层政府实践

参加活动:探访退休老党员、退役军人,慰问贫困低保户老人、社区卫生治安大检查、社区义工服务周之社区卫生清洁、江门市评文明城市之社区宣传、国民素质抽检的筹备、育德社区老党员,退役军人的聚会、育德社区资料文件整理等。

面对社会竞争形式的日趋激烈,就业环境的不容乐观,我也像大多数大学生一样感到忧虑和压力,所以就有了像我一样的在校大学生选择了参加社会实践工作。尽管社会实践很短,但是在每一次社会实践里,我都可以体会到工作的辛苦,从而锻炼了我的意志品质,同时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这些经验是我所拥有的“无形资产”,我想今后走出校园,它们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

古人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短暂又难忘的实习旅程就像白驹过隙般,飞速而逝,而这其间的感受也像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一应俱全,在每日紧张充实的工作环境中不觉间已经走过了实习期,回首在育德社区这一段时间里,内心充满着激动,也让我有着无限的感慨,同时更加认识了这个社会。

而作为一名还未走出校园的学生,我深知自己要学的东西有很多很多,对即将踏入的工作岗位又有着太多的陌生和神秘,在这种矛盾心理的促使下,我满怀着信心和期待去迎接它。初来育德社区我就感到这样的基层社区工作应该很轻松,社区里一共有八个工作人员,全部都是在一个大堂里办公,环境很好,他们也很自由。慢慢地就发现原来在基层都是直接面对群众,每天都有很多人来投诉,还要经常上门去处理各个事务,可以说他们就每天就像个管家婆一样什么都要过问,还要被人问。真的要有高的毅力才能应付。在育德社区,我没有什么具体的工作,平时都是他们有什么急需要做的事就交给我。但很多时候有些东西很难,我发现自己并没有太多的优势,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现实还有很大的差距,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学习摸索,为此我经常碰壁,经常弄错,还好社区工作人员都很好,

都会很耐心地教我。在工作中,虽然我只是充当一名辅助的角色,但这也使我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工作,面对了各种各样的事。我发现要能做好一项工作,无论工作是繁重、繁忙还是清闲,要用积极的态度去完成我们的每一份工作,而不是因为工作量比例的大小而去抱怨,因为抱怨是没有用的。我们更要做的是不要把事情想的太糟糕,而是要保持好的心态面队每一天。因为快乐的心态会使我们不觉的工作的疲惫与乏味。

我觉得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需要参加社会实践。因为我清醒得知道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生要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因为知识要转化成真正的能力要依靠实践的经验和锻炼。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新月异的社会,我觉得大学生应该转变观念,不要简单地把暑期打工作为挣钱或者是积累社会经验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借机培养自己的创业和社会实践能力。

现在的招聘单位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作为一名大学生,只要是自己所能承受的,就应该把握所有的机会,正确衡量自己,充分发挥所长,以便进入社会后可以尽快走上轨道。

通过这次实践,我认识到原来作为一个社区工作者都是非常不简单,他们要直接面对上万人,从他们的怀孕生子一直到乐归西天都要管。而且要有非常好的耐心非常好的脾气,还要有非常好的说话技巧。还有这次我了解到一个社区工作是怎么展开的,也了解到作为一个社区工作人员要做的是什么,怎么做。还有就是明白为什么社会上为什么很多人会怀疑国家很多什么什么的统计数据的正确性,还有很多很现实的东西。

这次的认识实践是短暂的,也是永恒的,它又将永久的留在我的记忆里。今天它走到终点了,但也是我的一个新的起点,我相信这个起点将会促使我逐步走向社会,慢慢走向成熟。

第9篇:爱心服务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报告

下乡三部曲:宣传-支教-义诊

7月6日早上8点,来自xx医学院的下乡队伍——爱心服务队开展了此次下乡的第一天的工作。

黎明的日出揭开了在xx乡为期7天下乡工作的序幕,整理好行装,收拾好心情,怀揣着对此次下乡美好的希冀,爱心服务队的队员按照预定计划奔赴各自的岗位。今天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支教和义诊。我们的队伍分成两拨,一拨留在学校进行宣传支教,另一拨则奔赴xx乡一村进行今日的义诊活动。为了方便我们接下来活动的顺利开展,宣传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今天恰逢是xx小学发放通知书的日子,上午8点刚过,便陆续有家长领着小孩前来领取通知书,队员们按照既定计划给到来的小学生发放印有健康生活小知识的《告小朋友的一封信》以及给家长派发日常生活安全常识的宣传单。活动一开展便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我们向小学生普及健康知识的同时,接连不断有村民跑来向我们进行咨询。可爱的孩子,淳朴的乡民构成了xx小学里亮丽的一景,我们上午的宣传工作取得了满意效果。

我们的另一拨队伍,下乡医疗组的人员则到xx乡一村进行义诊。

辗转走了很多山路终于到了一村村委会,让我们感动的是,那里已经有很多村民在等着我们。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老人还有中年妇女,经过简单的准备后我们就开始给大家做身体检查,比如量血压,听心跳,同时了解他们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告诉他们哪些不好的习惯需要改正,大家都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而且,他们也向我们询问了一些自己身体情况方面的问题,我们的队员都会尽自己的所能耐心地给他们讲解。在给他们做检查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对于医疗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由于当地的医疗卫生条件很简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几乎都没有做过全面的身体检查。此外,因为出山的路途遥远,导致很多村民有病不得及时就医。我们对这些问题做了详细的记录。检查完最后一位村民已经是中午了,谢别了村长后,我们顶着烈日返回。

下午2:30,爱心服务队支教组全体队员按最初分配开展支教活动,首先由部分队员引导广大学生入座教室,按照流程讲解此次支教意义及目的,随后支教人员通过提问来了解同学们的具体情况,并分配各任务及选举班长,纪律委员等代表,宣读完具体上课要求后,便迎来今日的第一课——答疑。

烈日当空,正如爱心服务队队员那颗炙热的心。为进一步了解各位同学的情况,我们开展了有问必答课程,由于支教人员在下乡之前的充分准备,因此同学们在纷纷提出自己的疑惑后,支教人员能在第一时间解答,整个课堂沸沸扬扬,同学积极提问,老师耐心讲解,通过此次答疑,我们从侧面了解同学们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他们的思想动态,并通过解答的方式,一方面解决他们内心的疑问,与此同时引导他们朝着更高的人生目标奋斗。教学过程是一个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持续不断的活动。那动人的画面不得不让人无限的畅想着未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答疑课已近尾声。为培养同学们对美的鉴赏,接下来迎来的是我们专业吉他手带来的音乐课程,此门课程首先由教师讲解完基础理论知识后,便开始付诸实践,在吉他奏出的柔美乐曲中,下乡第一天的工作顺利结束。

下乡很辛苦,可收获颇丰

上一篇:2019年党支部书记述职下一篇:二审行政判决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