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消费调研报告

2022-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很多人对于写报告感到头疼,不了解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该怎么写出格式正确、内容合理的报告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中生消费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高中生消费调研报告

在杭高校学生消费能力与消费结构调研报告

摘 要: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惠及了诸多家庭。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我们选取了在杭高校学生这个群体,对其消费能力与消费结构进行调研。去了解这个群体在消费能力与消费结构方面所呈现的特征,发掘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帮助该群体提高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结构。

关键词:消费结构 消费能力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一、选题意义

(一)问题提出

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收入较以前有了显著增加。在所有消费群体中,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无疑是其中最具变化性和活跃性的一环。虽然大学生经济还不能完全独立,但其巨大的消费潜力是我们不容忽视的,最重要的是大学生消费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很容易养成不合理消费的习惯,产生不健康消费的行为。所以我们调查并分析学生消费能力与习惯,对高校学生消费改进得更加合理有重要意义。[1]

分析在杭高校学生的消费能力、消费行为等特点,对引导他们合理消费,提高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结构,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并且,这有利于营造一个文明、健康、良好的消费氛围。

(二)选题意义

在我国人民生活逐步富足的背景下,在校大学生有很大的比例理应可以不用过于顾及消费问题。但是总是我们总能够听到同学们说钱不够花,时常也能够在新闻中看到部分大学生不恰当使用校园贷引发的诸多问题。于是我们觉得大学生的消费能力有必要提高,结构有必要进行改善。本次调研,我们想要以杭州高校学生为调研对象,从其消费能力与消费结构入,目的在于了解同学们的消费能力并发掘同学们在消费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来帮助同学们改善自己经济状况。

(三)相关概念介绍

消费结构: 此处的消费结构特质私人消费结构,是区分于公共产品消费结构的。在当代社会,收入也是决定消费分层的最重要因素,低收入者只能满足基本消费需要,而高收入者基本上是满足丰裕消费需要。当代消费结构出现从基本消费到“丰裕消费”的转变特征。[2]我们这里把它理解为“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包括服务)之间的比例关系”。[3]

消费能力:此处的消费能力,我们把它理解为消费水平,从微观的角度去考察,是指单个消费者一定时期消费的商品和服务所达到的规模与水平。是个理解区别于宏观角度。

二、调研数据分析

(一)呈现特征

1.经济来源严重依赖父母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个家庭的经济实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提高,再加上我国坚持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使得绝大部分家庭中的孩子是独生子女。我们的父母辈大多品尝过上个年代物质贫乏的滋味,对自己的孩子都是疼爱有加,即使孩子成年了也心甘情愿为孩子的学费以及生活费买单。其中有99.26%的同学的经济来源是父母,既然个体的消费能力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建立在可支配收入上的,这样子的一个经济来源情况即经济来源严重依赖父母,使得同学们的消费能力的提高受限。

2.消费能力普遍呈常态分布

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在全国是处于领先地位的,而杭州市又是浙江省的省会城市,那么杭州的经济水平也是处于领先地位的。根据2016年的统计数据,杭州市2016年的人均GDP在12万人民币左右,排名浙江省第一。在杭读书的高校学生,从各大高校入学新生地域分布统计的数据可以得知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是杭州本地人,浙江人更是占了绝大多数。因此,大体上家庭条件都还是不错的, 33.33%的同学的生活费在1000-1500元,有40.74%的同学的生活费在1500-2000元,这是属于一个很正常的生活费水平。仅有2.96%的同学的生活费不足1000元,另有22.95%的同学的生活费在2000元以上,这类应该是属于家庭条件比较富足的一类了。

(二)原因分析

1.家庭生活富裕,孩子多為独生子女

在杭州的大学生们,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且社会经历也比较少,父母的宠爱以及旧的观念导致同学们在经济来源上过度依赖父母,很少有人愿意兼职打工。同时由于自身经历的不足,直接导致了同学们对“挣钱”这个概念不能够有深刻的理解与体会,从而进一步导致消费意识淡薄。而父母所给予的生活费一般能够满足同学们正常的消费需要,使得同学们感受不到经济方面的压力,这不利于同学们形成一个好的理财观念。

2.在人生观、价值观中自我要求低

同学们对享乐的追求以及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同学们的消费结构更加偏重于购物与娱乐。而当同学们进行一段时间的消费后,是没有一个记录自己消费行为的习惯的(如图所示),这使得同学们无法及时的意识到自己的消费结构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改进,也从某种程度上也可能会造成同学们消费自控力不足的问题。自律性不足也体现出了同学们对自我要求不高。

4.自控力不足,消费行为不够合理化

我们有设置一个“您认为您有哪些不必要的开支”的一个供同学们填空的问题。从同学们的回答来看,我们能够很的发现有两个让同学们觉得是没必要的支出项目,那就是“部门活动”与“零食”,我们统计了一下比例,均占回答数的20%左右。这说明,学生组织的某些活动以及同学们的自控能力会给同学们带来不必要的开支,也就是说这两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同学们的消费能力。

三、对策建议

(一)政府进行宣传引导

政府可以对广告进行调整,对播放一些引导正确消费的广告。然后对那些含有拜金主义的,个人享乐主义的广告进行一定量的限制。另外,多加强倡导学习对于人生的重要性,提醒同学们要抓紧学习的黄金时段,不要肆意荒废,比如播放一些鼓励人们学习的公益性广告。

(二)学校的部门组织的活动形式要进行改革

学校部门最常见的用于拉近同学之间关系的活动是进行部门间的聚餐,但是这个给许多同学带来了经济上的压力,使得事与愿违。那么,部门的领导者应该对部门的线下活动提出多种策划方案,然后由部员们投票决定。比如,可以大家一起去附近免费的公园玩,去敬老院做公益或者部门之间组织手机摄像比赛等等。这些都能够拉近同学们之间的关系,而且不需要过多的花费。

(三)社会给学生们提供体验社会的机会

社会上,比如各种商家或政府机构,提供一些体验性的工作岗位给学生,比如提供给学校一定的名额让学生们来做服务性行业的小时工。由学校进行对接,更加安全,同学们也更愿意参加。

(四)同学们要加强自身的理财能力

比如,我们可以多与父母进行交流,学习理财经验及方法。还要养成记录自己消费行为的良好习惯,即使对自己的消费结构进行调整。并加强自控能力,在大学生活缺乏监督,可以试着和身边的同学互相监督,互相做约定。另外,去做一些兼职,拓宽自身的经济来源渠道,也能够加强对赚钱的理解与体会。

参考文献:

[1]黄程.学生消费行为的现状及其与家庭理财教育方式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16

[2]曾晓玲. 当代中国消费结构的变迁及其对产业结构转型的意义[D]上海财经大学,2015

[3]尹世杰.当代消费经济学词典[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1

作者:舒云骁

第2篇:关于投资与消费关系的调研报告

最近,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赴安徽、河南两省就我国当前和长远面临需要解决的投资与消费关系问题进行了调研,召开了地方相关部门座谈会,实地走访了多家企业。现将主要情况和我们的建议报告如下:

一、两省投资和消费的变动特点

2008年,安徽、河南两省经济社会发展势头总体上是好的,经济增长速度虽比前几年有所回落,但均能达到10%以上,连续5年保持在两位数。从投资与消费对增长的贡献看,两省近年来均呈现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特征,投资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一)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

多年来,安徽、河南两省投资增长较快,2000—2007年,安徽省的投资率(资本形成率)从36%上升到46.4%,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33.7%提高到52.5%;河南省的投资率从41.6%上升到55.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33.6%上升到77.1%。2004年以来,两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消费,一直维持在50%以上。

与此同时,两省的消费率呈逐年回落的态势。2000—2007年,安徽省的消费率由64.1%下降到54.1%,2008年进一步下降到50%左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由65.1%下降到48.2%。河南省的消费率从2000年的54.3%下降到2007年的45.5%,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74.5%大幅下降到27.5%。虽然两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体上也保持了快速的增长,但相对投资而言,消费增速明显偏低,因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年下降。

(二)城镇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比重上升

安徽、河南两省的消费结构变动也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在最终消费中,居民消费比重持续下降,政府消费比重持续上升。在居民消费中,农村居民消费比重持续下降,城镇居民消费比重持续上升。

2000—2007年,在最终消费中,安徽省居民消费比重由82.9%下降到81%,政府消费比重由17.1%上升到19%;河南省居民消费比重由76.1%下降到70.6%,政府消费比重则由23.9%上升到29.4%。同期,居民消费中,安徽省农村居民消费比重由59.7%下降到33.9%,城镇居民消费比重由40.3%上升到66.1%;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比重由33%下降到29.2%,城镇居民消费比重由67%上升到70.8%。

(三)薄弱领域的投入相对不足

近年来,两省在保持投资高速增长的同时,在调整投资结构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但由于两省投资中的相当一部分来源于浙江、江苏等沿海省产业转移带来的资金,加上两省城镇化率相对较低,投资安排中重视工业、重视城市的倾向十分突出,一些薄弱环节的投入明显不足。由于对能源及原材料等传统加工工业投入较多,对高技术、农业、社会事业等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形成投资结构总体偏重,在2007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安徽、河南两省仅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等四个行业的投资就分别占到两省投资总额的62.8%和68.6%。由于城市投资增长迅速,农村投资比重下降较快,城乡投资差距持续扩大,2001—2008年,安徽省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20.2%下降到11.7%,河南省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31.6%降至16.9%。

(四)新一轮扩大投资对两省投资与消费的影响

2008年下半年开始,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效益下滑,投资意愿和能力减弱,沿海省市产业梯度转移的投资增幅也明显下降,两省投资增速均呈现高位回落的态势。第四季度,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以扩大投资为主的保增长措施,对两省投资和消费的影响将逐步显现。

由于投资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相对比较直接,扩大消费的政策和措施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难以评估,甚至有可能是对本区域以外的发展拉动作用更大,所以地方对增加投资的积极性更高,措施比较多、也比较具体。随着一大批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两省投资环比增幅迅速增大,进一步增加了调整投资与消费关系的难度。

二、两省投资消费关系不合理的成因分析

通过调研,我们感到安徽、河南两省经济增长明显呈现以投资拉动为主的格局,并有随着近期宏观调控政策而持续强化的趋势。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既与两省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区域性特征密切相关,也与现行的体制机制有很大关系。

(一)高储蓄率导致高投资率

储蓄是投资的源泉,较高的储蓄率是维持较高投资率的重要条件。从国际比较看,我国的储蓄率是较高的,2000—2005年我国平均储蓄率排在全球第11位。而安徽、河南两省的储蓄率则比全国平均水平还要高。2000—2007年,两省投资率和储蓄率基本一致,差值都保持在0.5个百分点之内,考虑到两省都是内陆省份,外向型经济的成分不高,因此说明储蓄向投资转换得比较充分。一般而言,储蓄率上升一方面来自于家庭储蓄的增长;另一方面则来自于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储蓄的增长。调研发现,两省来自于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的储蓄率上升是导致总储蓄率上升的主要推动力。2000—2007年,安徽和河南省GDP增速都在两位数以上,可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则分别下降了9.61和19.35个百分点。与此对应,营业盈余占GDP的比重,分别上升了10.2和22.29个百分点。企业储蓄大幅增加的重要原因是投资回报极具吸引力。而投资回报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包括能源、公用事业、土地价格、污染控制在内的投入成本低,负外部性成本没有内化为企业成本等,扩大了企业的盈利空间,市场价格没有成为引导资源配置的正确信号,并持续激励企业减少红利分配,从而减少可支配收入向居民部门转移,进而提高了全社会的储蓄率。

(二)工业化城镇化推高了投资率

从国际经验看,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客观上要求较高的投资率作为支撑。目前,安徽和河南两省工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2007年,安徽省工业比重和城镇化率分别只有37.4%和38.7%,均比全国低6个百分点左右。河南省工业比重较高,2007年末达到57.1%,但城镇化率却仅有34.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客观上要求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和住宅投资的大幅增加,2008年安徽和河南省城镇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为88.3%和83.1%,且城镇投资增速分别高于本省农村投资增速10.6和5.3个百分点。安徽省预测,本省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带动GDP增长0.52个百分点。河南省预测,到2010年本省城镇化率将达到40%,城市人口增加1000万以上,能带动投资高达万亿元。近年来,两省投资率的迅速提高,与工业化和城镇化特征决定的投资为主的拉动模式有很大关系。

(三)产业梯度转移抬高了投资率

安徽和河南省都属于中部地区。按照产业梯度转移的理论和我国的国情,随着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升级,东部地区资金快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两省正越来越成为一些劳动密集的、消耗资源的、生产传统产品的产业转移的接受地,这些工业投资的大量进入,也使两省的投资率不断提高。近年来,两省利用省外资金的增速很快,2006年河南省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004亿元,比上年增长99.4%,省外资金占城镇投资比例高达28%。因此,安徽和河南两省的高投资率带有强烈的区域性特征,有其客观必然性。但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由于承接的还是以初级加工业为主,也承接了部分“两高一资”项目和落后生产能力的项目。因此导致经济增长主要还是以“量”的扩张为主,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据2007年统计,河南省90%以上工业企业是“零”专利,80%左右没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R&D投入占GDP比重仅为0.48%,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多种因素影响消费率的提高

首先,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抑制消费增长。2008年河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3231元和4454元,安徽省分别为12990元和4202元,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两省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也低于本省GDP增速。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都在40%以上,加上其他如交通通讯、衣着支出等刚性需求,城乡居民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十分有限,这极大制约了消费提高的能力。

其次,是消费信心不足抑制消费增长。这主要是因为体制机制不健全造成的,住房、医疗、养老保险及教育体制改革的滞后,使得居民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导致居民消费信心不足,消费减少,储蓄增加。

第三,是不完善的消费环境阻碍消费扩大。河南和安徽作为中部欠发达的省份,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交通、通讯、文化、旅游、卫生、金融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制约了消费需求的扩大。金融资本市场发育不足,信用消费比重太低(在我国消费总额中,消费信用所占比重不到1%,而西方发达国家这一比重通常都高于20%),限制了居民扩大消费的能力。特别是农村水、电、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加以政策引导不足,限制了农民对家电等耐用消费品的消费。如郑州三全食品公司为扩大农村市场销售,在县乡投放了一批冰箱专卖冷冻食品,每台冰箱年销售额达2万元,说明农村消费市场扩大的潜力还是很大的,但由于冰箱一次性大量投入的成本较高,投放的速度上不去,这种市场潜力的释放又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如果国家对此给予一定补贴,效果会比较好。

(五)不合理的体制机制加剧了失衡状况

在工业化城镇化初期,在政府的引导下,加大投资力度对破除基础设施瓶颈制约、拉动经济增长是非常重要的。安徽和河南省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地方政府普遍采取“赶超战略”,追求实现跨越式增长。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体制的和历史的原因,各地政府促进经济发展和解决财政问题的主要方式是投资建厂、发展工业和扩大城市规模,因此习惯于投资拉动的思维定式。结果是搞项目建设得心应手,扩大消费却显得力不从心,存在不同程度的过度投资、重复投资、低效投资的问题。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硬件”投入多,医疗、教育、社保等民生发展“软件”的投资少;见效快的投入多,管长远的投入少。由此导致投资率偏高和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全社会消费能力提高不足。而且,调研中还发现,各地政府对经济形势今年年内见底、明后年经济的高增长普遍充满信心,在这种氛围下,大干快上,继续加大投资的想法和做法比较普遍。

三、几点建议

我们认为,安徽和河南两省情况反映出的问题,在全国具有共性。我国经济运行中也存在着投资率持续走高、消费率持续下降的态势,继续发展下去,将会带来工业项目的重复建设,城镇化的蔓延式开发,最终导致投资效率的下降,出现产能过剩和资源环境的破坏,影响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大众福利的提高,形成“富裕中的贫困”现象。必须采取措施对不合理的投资消费关系进行调整,要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当前和“十二五”时期经济工作的着力点,逐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一)科学界定政府的投资领域

目前的积极财政政策和扩大政府投资的举措,是在我国已经形成巨大生产能力、一些行业存在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进行的,必须准确把握政策导向,切实优化投资结构。政府主导的公共投资要着眼改善民生、注重优化结构,进一步减少对一般竞争性行业的投入,加大对“三农”、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节能减排、自主创新、中小企业、重大改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提高公共投资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带动效应。

(二)注重运用经济手段调控投资方向

无论是政府投资还是民间投资,都要继续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投资,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扩张。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引导和调控。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发挥其对行业健康发展的导向作用。建立完善行业投资、生产与市场供求情况的信息发布制度,正确引导地方和企业投资方向。制定完善行业的环保、安全、能耗、技术、质量等准入标准,加强用地管理,严格市场准入条件。

(三)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

注重从源头上解决扩大消费不足的问题,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以增加就业为核心,实现收入增长,带动消费增长。在目前停产限产企业增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形势下,要大力鼓励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对微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实行“零税赋”,对个体经营户实行免注册设立,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安排就业给予适当补贴。继续提高农资直补、良种直补、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广辟农村剩余劳动力特别是返乡农民工的就近就业空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培育城镇消费热点

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和消费环境,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工程,建设农村连锁便民超市和配送中心。扩大家电下乡补贴范围,对速冻食品企业在农村超市投放冰箱设施等冷链物流投入给予适当补贴,以促进形成市场销售终端,拉动农村消费需求。对购置食品安全仪器设备给予适当补贴,以调动企业购置安全检测设备的积极性。城镇是消费需求的大头,要把扩大城镇消费作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重点,努力拓展消费空间。合理引导住房、汽车等消费,促进旅游、文化、休闲、健身和节假日等消费。不仅要注重需求引导,也要注重供给引导,通过供给创新带动需求创新,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服务性消费,积极发展网络、动漫等新型消费,开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兴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培育形成新的消费热点。

(五)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增强消费意愿

加快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居民扩大消费的后顾之忧。全面实施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积极探索与职工基本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衔接。提高失业保险统筹层次,逐步扩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探索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办法,全面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在有条件的地方加快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在尊重传统文化崇尚节俭和提倡“量入为出”的谨慎消费模式的同时,鼓励适度超前消费和信用消费。加快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发展消费信贷,引导银行加大住房按揭贷款、汽车消费贷款、教育助学贷款等多种消费贷款业务。引导农村金融机构扩大农村消费信贷业务,与时俱进地推出中高档耐用消费品、教育、医疗、现代农业机械、建房及住房装修等适销对路的特色消费信贷品种。

(调研组成员:田锦尘、陈亚军、许长旺、赵慧煜、陈雷、吴萨、梁义、周丹、彭木生、孙书一、孙大钟)

作者: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司调研组

第3篇:山东省农村电商发展和网络消费维权机制建设调研报告

为全面掌握我省农村电商发展和消费维权机制建设状况,促进农村电商的健康发展,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和精准扶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夯实农村电商维权机制和规范发展的基础,山东省消费者协会联合山东省民生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开展了山东省农村电商发展和网络消费维权机制建设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的形式与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实地考察,书面问卷、调查员随机拦截访问以及网上调查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向各市工商、商务、消协组织下发了调研通知,明确了调研内容和题目,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94份,调查员随机采访146人次;网上调查参与人员1350人次;召开座谈会12次;省消协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组成四个调研组,聘请有关专家,按东、中、西划分,实地考察了济南天桥区、青岛胶州市、潍坊高密市、滨州博兴县、泰安肥城市、菏泽曹县等六县(市、区),根据区域产业发展特色,每县选取2-3个电子商务示范村(淘宝村)作为调研对象,就农村电商经营现状、市场监管执法、诚信机制和维权机制建设情况等开展了调研、座谈讨论和问卷调查,并对各方面情况进行了统计、梳理、汇总、分析。

二、我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一)农村电商规模化水平不断提升

据商务部最新数据,2017年全国农村实现网络零售额1244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1%。其中,农村实物类产品网络零售额782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1%,占农村网络零售总额的62.9%;农村服务类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4622.2亿元,同比增长46.6%,占农村网络零售总额的37.1%。截至2017年底,农村网店达到985.6万家,较2016年增加169.3万家,同比增长20.7%,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800万人。从区域分布看,2017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农村分别实现网络零售额7904.5、2562.1、1700.5、28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4%、46.2%、55.4%、60.9%。其中,东部农村网络零售额占比达到63.5%,优势依然明显。中西部及东北农村网络零售额合计为454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4%,高出东部农村增速17个百分点。

山东省统计数据显示,全省农村电子商务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发展潜力逐渐释放,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全省共实现农村网络零售额541 9亿元,增长43.39%,较全国增幅高出4 29个百分点。全省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4193.15亿元,农村网络零售在全省占比为12.92%,较去年提升了0.36个百分点。全省各地依托当地资源和特色产业发展电子商务,网商数量快速增长。目前,农特产品在线经营企业和商户10万多家,全省电商平台达3000多个,阿里平台活跃用户2200多万,阿里零售平台上山东省农产品网商数量列全国第五位。

山东邮政的买卖惠平台自2013年立项以来,截至2016年,全省1 7地市共注册零售商9.6万户,供应商8181户,上线商品32万余种,交易额达14.24亿元,建设了124个县级电商运营中心、2000多个镇级电商服务中心和9万余个村级电商服务站,形成“县、乡、村”三级邮政农村电商运营体系。山东省淘宝村的数量由2015年的64个发展为2016年的108个。各地也建设了本地农村电商平台,例如,莘县农产品产销网平台、济南市章丘市的百农汇电商平台、泰安市肥城市的微农商、农拍拍、肥城原产汇等独具本地特色的自主电商平台。山东省电子商务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各地积极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园、创业园、孵化中心等各类园区建设,2016年山东省已建和在建园区达200多个,其中6个电商园区获得商务部认定的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称号。在寿光,依托于寿光软件园建立的寿光电子商务产业园已经入驻企业40多家。

本次实地调研的六个县(市、区)中,济南天桥区现有网络经营主体5811户,仅2017年前三季度全区的电商零售额就达到230亿;青岛胶州市比较活跃的网店卖家数量近2万家,2017年全市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约300亿元;潍坊高密市各类电商网店超过3000多家,电子商务年交易額实现190亿元以上,网络零售交易额达到24亿元,同比增长40%;滨州博兴县电商业户突破1.3万户,2017年农村电商交易额达20亿元,直接从业人员4万人,间接带动周边从业人员12]9-人;泰安肥城市2017年实现电子商务销售额60亿元,网络零售额20亿元,同比增长20%和25%,全市网商达到6000多家、网店15000多个、电商从业人员4万余人;菏泽曹县网店数1.8万余个,从业人员2.6万余人,带动近3.6万人就业,2015年就已实现销售额14余亿元,现电子商务销售额和网络零售额均有大幅增长。综合看,全省农村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农产品上行成为县域电商的着力点之一,电子商务已成为促成城乡发展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和实现精准扶贫的主要动力。

(二)农村电商战略效应更加凸显

电子商务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和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调研的整体情况看,多元化发展态势进一步放大了农村电商的战略效应。从市场主体看,除了部分本地农民变身网商“触网”外,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农民工等,投身电子商务,在当地农村电商发展中发挥了重要带动作用。一些传统的供销社、百货商场、连锁超市等零售业也在探索转型发展,逐步涉足电子商务,扩大产品销路。从交易内容看,除了农产品、手工艺品、工业产品等实物商品的网络交易外,一批具有电商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也为电商交易提供网站设计、运营、优化等服务。各地电商园区发展渐成规模,有力带动了当地农村电子商务集群发展,形成和带动设计、包装、物流、培训、餐饮、旅游等服务业共同发展,电商驱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良性产业生态初步形成。从电商发展模式看,各地均积极探索符合地方实际的电商发展模式,包括以独特的优势农产品要素驱动形成的资源带动型,如青岛胶州市的辣椒、滨州博兴县的草柳编、泰安肥城市的肥桃等;以原有产业集聚优化资源配置驱动形成的产业带动型,如济南天桥区的手机产业、潍坊高密市的劳保用品产业、菏泽曹县的演艺服装产业等;以电子商务服务商为基础平台驱动形成的服务带动型,如滨州博兴县的镀锌网络交易平台、厨具网络交易平台等。上述农村电商发展模式,正在拉动经济增长、促进转型升级、推动创业就业、助推精准扶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农村电商发展体系逐步完善

1.區域品牌特色更加鲜明

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了以示范城市、示范县、示范基地、示范企业为龙头的电子商务发展典型示范体系,品牌示范带动效应日益明显,农村电商发展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配置,县域内优势产业集聚,区域品牌培育和发展加速。淘宝村、淘宝镇、电商园区等,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经济合作组织为联盟,生态圈营造为重点,逐步向电商特色小镇、特色县(区)转变,初步形成小空间大集聚、轻资产高效益的电商发展格局,区域品牌特色更加鲜明。济南天桥区涉及规模较大的行业主要是手机、护肤品、服装等,仅山东…**公司一家,每天网上销存的手机近八千部,为全国最大的手机电商在线销售企业,全年交易额达18亿左右。青岛胶州市胶东于家村辣椒市场、胶东大店口罩村、胶西鲁戈庄手套村、洋河大相粉条村等专业村通过注册商标,依托特色口碑效应向网上经营延伸,实木家具行业也纷纷打造自主品牌,中国驰名商标企业联谊木业、省市著名商标企业宏洋木业和喜之林家具等都在电商平台占有一席之地。潍坊高密市已形成多个电子商务特色村,其中张鲁社区劳保鞋电商聚集区已经形成全国最大的劳保鞋电商聚集区,目前已发展劳保鞋网络卖家200多家,实现了传统销售向网络销售的转型,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滨州博兴县全县44个淘宝镇、22个淘宝村,以草柳编、老粗布、藤制木制家具、厨具为依托的四个特色淘宝村集群初步形成,成为全国重要的淘宝村集群和电商基地。泰安肥城市新城街道被评为中国“淘宝镇”,新城街道东尚里村、西尚里村、沙沟村、石横镇旅店村、仪阳街道刘容村、边院镇余村5个村被认定为中国“淘宝村”,富世康、益康肥桃合作社2家企业成功入选山东省重点培育的60家互联网品牌企业。菏泽曹县的大集镇常庙村、曹海村、大寺村和闫店楼镇杨双庙村、倪集办事处余楼村、庄寨镇冯寨村、古营集镇南李庄村、安蔡楼镇霍庄村等8个村达到中国淘宝村认定标准,演艺服装产业集群市场占有率长期稳定。

2.电商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当前,各地均把发展农村电商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作为促进全民创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政府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引导扶持政策,为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在此背景下,农村电商加快提质升级,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也在强力推进,物流等要素市场得到扶持,电商监管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各地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宽带普及率、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提高农村物流配送能力硬环境,通过加强政策扶持、人才培养、营造良好市场氛围优化软环境,农村电商正由“成长期”向“发展期”转变。济南天桥区推动建设山东黄台电子商务产业园,重点构建以B2B、B2C为核心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通过引进与电子商务发展有关联的配套设施和配套服务项目,促进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化发展。青岛胶州市政府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规划,提出以实施电子商务普及应用工程、电子商务集聚发展工程、跨境电商创新提升工程“三大工程”为举措的工作方案,安排专项扶持资金2000万元,切实推动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潍坊高密市依托高密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成熟的为农服务网络体系,推动建立了农村电商服务中心,通过引入“互联网+”理念,促进线下产业发展与线上电商交易平台的结合,依托全国供销合作社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供销e家”,实现了“实体+网络”的运营模式。滨州博兴县通过强化组织保障、要素保障、舆论宣传、资源对接等“四大支撑”,初步构建起“政府引导、部门联动、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科学管理、服务高效”的电商工作机制。泰安肥城市借助市、村公共服务中心,全面置入电商培训、农村电商物流配送、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电商集聚、农村电商宣传、电商精准扶贫6个平台建设,形成资源共享、开放接入、高效配置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菏泽曹县通过提供优质登记服务、扶持电商转型升级、引导电商注册商标品牌、开展网上创业培训等,推动农村电商经营主体做大做强。

三、我省农村电商诚信体系和维权机制建设情况

(一)信用监督体系不断完善

企业发展要以诚为本。诚信也是电商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全省工商系统以加强电商市场的监管和规范为切入点,积极探索网络监管的新方法新机制,信用监督体系日益完善。如:济南天桥区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和普法宣传,对辖区内入驻三个电商产业园的经营主体进行分批次的法律法规培训,提高经营主体守法经营意识和消费维权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同时,针对一些高发的投诉类型,进行专题的法律解析,帮助经营者厘清法律边界,避免经营活动走进法律禁区。青岛胶州市结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纪念活动,通过媒体宣传年主题的含义、工作目标,引导社会舆论关注网络消费热点问题,倡导网络经济诚信经营,推动网络经济诚信建设。号召社会各界对网络经济中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不诚信经营行为进行抵制,共同建设放心无忧网络消费环境。潍坊高密市积极督促电商业户亮证亮标,加强对网络经营主体的日常监管,督促已登记网站经营者按照规定公示营业执照信息,主动亮明身份,让消费者了解电商经营者的真实情况,提高网络交易的可信度,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滨州博兴县加强行业自律,倡导诚信经营,指导电商相继成立了全县电子商务协会、草柳编电子商务协会,引导芦苇种植户和淘宝业户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制定章程、组织培训、行业规范,实现行业自律、规范经营、抱团发展、防止恶性竞争,实现互利共赢。积极倡导文明经营、诚信经营,兴福黑白铁市场和顾家老粗布市场分别被评为全国诚信示范市场和山东省文明诚信市场。泰安肥城市突出重点行业和领域,结合区域特色,将桃木工艺品、家纺制品、服饰、肥城桃等特色农产品作为网络消费维权监管的重点,切实提升重点商品的质量和消费环境。同时完善电商信用信息公示,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东)”依法公示该市范围内所有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同时依托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信用信息互联共享,截至2017年12月20日累计共有27户电商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菏泽曹县倡导诚信兴商,在电商企业中广泛开展“守合同重信用”单位评选公示活动,重点培育扶持规模较大、市场占有率较高、品牌影响力强、合同履约状况好的电商经营户,推荐争创国家、省、市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同时实施信用监管,以省工商局“一网一平台”为基础,建立完善的全县电子商务主体动态监管档案,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完善奖惩机制,对诚实守信行为的企业免于定期检查,对失信企业和个人进行重点监管。

(二)网络消费维权机制更加健全

互聯网不是法外之地,在监管工作中,全省工商系统立足职能,锁定重点领域,紧盯关键环节,为促进网络消费维权机制进一步完善,合力逐步形成。济南天桥区根据行业特点,提高处理消费投诉举报工作的专业化,通过专业分会的权重提高消费投诉办结效率和质量。同时,在黄台电商产业园进行探索试点,利用云视频会议系统建立了远程视频调解室,对处理纠纷过程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及时进行沟通,为创建大消保、大维权的社会共治格局实现再助力。青岛胶州市重视消费者教育引导工作,通过联合胶州电视台等各类媒体发布消费提示、编发消费维权知识手册等途径,向消费者提供必要的消费知识、法律常识,提醒注意理性消费、防范消费陷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潍坊高密市工商局、消费者协会与市人民法院联合成立高密市消费维权纠纷调解中心,对消费纠纷实施行政、社团和司法“三合一”集中调解,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拓宽消费争议解决途径,提高消费争议解决效率,消协大力推行消费者协会投诉和解联络单位建设,目前,全市已有20家投诉和解联络单位。滨州博兴县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组织大型宣传活动,通过电视、广播、行风热线等形式深入宣传“七天无理由退货”“欺诈行为惩罚性赔偿”等涉网消费维权常识,提醒消费者防范网购风险。充分利用12315、12365投诉举报平台受理消费投诉。通过梳理投诉举报线索,发现涉网行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约谈、指导等形式规范经营行为,规避经营风险。泰安肥城市通过完善投诉调解对接机制、组织消费维权网络,建立联动机制,推动网络维权便利化;突出重点行业和领域、加强联动和部门协作、推动电商信用信息公示,完善信用监督体系,形成网络维权监管合力;依托电商协会加强对电商经营者的自律监督、深入推进12315“五进”活动、充分发挥媒体舆论宣传监督作用,借助社会力量,推动网络维权社会化。菏泽曹县在淘宝村以及电商企业建立消费维权联络站,规范电子商务售后服务行为,及时处理网络消费申诉举报,以方便快捷的消费维权渠道促使经营者诚信经营。2017年以来,共受理涉及网络的消费咨询200余件、申诉(举报)20件,调处纠纷16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0余万元。

四、调研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电商发展要素仍需加大供给

部分农村电商经营资金、人才、场地等关键要素缺位。主要表现为:一是融资存在困难。由于缺少可抵押物、不动产和资产担保,农村电商企业很难享受国家有关扶持政策,融资难以成为制约其规模扩张的瓶颈;二是人才存在断层。网站设计、网络营销、平台管理等具有快速适应行业背景、视野与敏感度的复合型人才短缺,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电商市场,不能最大限度提升产品价值和企业运转水平;三是空间存在限制。农村电商企业所在单个村往往非农用地指标稀缺,受限于土地政策,电商发展面临生产、仓储条件的约束。另外,农村物流体系仍有盲区,末端物流配送网络不够健全,物流成本相对较高、覆盖面和配送效率有待提升,普遍且长期存在的冷链物流供给能力不足问题,与农产品季节性、易腐性、品类多、成熟度不一等特点仍不相适应,由此导致的物流成本和损耗成本畸高问题亟待关注。

(二)电商法律法规相对滞后需加快完善

电子商务相较于传统业态,仍是新生事物,有关电商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尚不完善,对电子商务贸易买卖双方及第三方平台的权责无清晰划分。由此造成的情况如下,一是从卖方市场看,在此不明朗的时期内,部分电商业户借机钻空子,谋取不当利益,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从买方市场看,个别“职业索赔人”瞄准商机,以“消费者”为幌子,大肆敲诈敛财,部分电商企业声誉无故受损,修复成本较高;二是从交易平台看,当买卖双方发生纠纷,部分第三方电商交易平台以无相关规定为由,推卸责任,对买卖双方的相关利益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三是由于法律法规的滞后给监管部门执法带来了现实困难,虽然新修订的《消法》和《网络交易管理办法》都明显对平台加大了责任和义务要求,但是实施细则和行政处罚标准、方式不够明确。

(三)农村电商业主职业素养仍需进一步提升

伴随着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对相关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农村电商持续发展的内部管控仍需强化。一是个别电商从业者法律意识较为淡薄。一方面部分电商企业过于追求快速发展和获取利益,忽略了守法、诚信经营的底线,图片抄袭、产品雷同、标识不规范、夸大宣传、普通商品宣传医疗功能、虚假宣传、冒充注册商标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另一方面,大部分电商企业缺乏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研究,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运营风险增大。本次调研过程中,调研组共向农村电商从业人员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4份。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10.8%的农村电商从业人员未注册登记,16%的农村电商从业人员未注册商标,且仍有9.6%的农村电商从业人员未主动制定商品质量保障有关制度。二是对消费投诉的处理方法仍需改进。根据调查数据分析,仅86.2%的调查对象建有消费者投诉调解机构,对消费投诉态度方面,完全依法依规处理的仅占71%,按消费者要求处理的电商从业者占14%,抱着息事宁人、不影响经营者信誉的原则处理的占15%。三是视野仍需拓展。部分农村电商发展中紧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缺乏与同行业同区域电商的有效交流,未形成发展合力,个体业务拓展和抗风险能力较弱,影响了区域内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和运营效率。

(四)农村电商标准化体系建设仍需加强

目前农村电商市场已从“蓝海”转向“红海”,标准化体系建设亟需跟进,推动行业规范健康发展。一方面,部分地区农村电商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经营主体数量少、规模小、经营散,不乏家庭式、作坊式经营,普遍存在产业链条短、深加工不足等问题,且没有统一标准,缺乏管控措施,品质参差不齐,质量得不到稳定保障,信誉度不高。另一方面,进入“红海”后,因农村电商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包装、配送、验收、质量等标准体系不健全,品牌意识不强,使农产品等生产销售过程出现无标可依或有标不依的情况,质量和公信力受到影响。山东省地域品牌特色农产品很多,例如烟台苹果,只要是烟台地区生产的苹果都可以称烟台苹果,缺乏相应的产品标准规范,不仅造成同一种商品质量差别可能很大,也不利于品牌的保护,外地苹果运到烟台后也可以冒充烟台苹果销售,影响了品牌的长远发展。再加上无底线的价格战、假冒伪劣等愈演愈烈,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发展趋势,一定程度上影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农产品电商同质化竞争激烈

由于電商准入门槛相对较低,趋同投资、重复建设非常普遍,农村电商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尤其在淘宝村,在产业集聚效应下,同一村镇内的网店大多经营种类和品质相似的商品。同质化必然会导致以低价为主要竞争手段的无序竞争,部分农村电商网店亏损经营。例如曹县大集镇淘宝村从2015年的17个到2016年8月底的27个,而其产业主要以演出服装和节日特色服装为主,在本次调研中,淘宝村网商普遍反映存在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利润下降等问题。加之政府“多头”推动和市场“扭曲”混战,缺乏良性互动和差异化经营,疲劳促销使得营销环境变得恶劣,优质农产品不能优价或者卖不出去,资源浪费严重。

(六)农村电商行业监管水平仍需提升

电子商务交易相较于传统市场交易,虚拟性和即时性特点突出,目前的行业监管手段和机制,与电商发展速度和水平表现出不相适应的局面。监管存在现实困难,主要体现在:一是主体资格难以确认。大部分电子商务网站都允许个人自由地开设网店,无需提供任何经营资格证明,基层工商部门很难确认经营主体的真实身份。二是监管模式滞后。各级工商部门已探索建立了网络交易监管平台,但受普及面的影响,对电商市场的监管模式整体相对较落后,尤其是在农村基层工商所,硬件环境和技术手段远不能满足监管需要。三是违法事实取证困难。电子商务交易全程都是在网上进行,交易过程中所形成的记录都是网络数据,网络数据变化快,具有实效性,且可后期修改,目前缺乏有效的数据保存手段。四是管理体制存在一定弊端。承担农村电子商务监管职责的有工商所、食药所、派出所、通信等部门,由于各部门间分工界限模糊,重叠与疏漏并存,部门之间协调难度大。

五、意见建议

当前,我省正以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为重要抓手和牵引,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中明确提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一方面,农村电商作为助力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引擎,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重要措施;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对农村电商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农村电商在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着力在提升农村电商服务环境、延伸产业拓展链、线上线下融合等方面下功夫。工商领域立足职能,着力规划布局。从短期规划来看,2018年起,我省全面启动“放心消费在山东”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提出用三年时间,切实解决日用品、食品等12个消费领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创建2万家放心消费示范单位。上述组合叠加的政策环境优化,为电商企业发展提供新机遇的同时,也提出新的要求。我省电商企业,尤其是农村电商企业,以此为契机,通过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健全完善服务机制来提升整体竞争力,将大有可为。

为更好服务我省新旧动能转换战略布局,推动我省农村电商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快解决农村电商发展要素短缺问题

一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进入农村电商领域,探索开通绿色通道,提供符合网商特点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二是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建立农村电商人才孵化机制,依托各类院校、培训机构、电商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电商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培养一批农村电商带头人,逐步解决人才匮乏问题,提升电子商务运营能力和网络营销水平。三是加大用地政策支持力度,统筹安排用地指标,优先保障当地重点电子商务项目用地,为农村电商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经营场所。四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物流快递、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建设以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为支撑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着重探讨解决补齐冷链物流短板。

(二)加快促进电商法律和政策体系建设

一是结合目前电子商务发展实际,在已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完善,特别是针对农村电子商务监管,进一步明确网络平台提供商、交易双方的主体责任与义务,以及查处网络违法案件的流程和限制,为执法部门规范执法提供有利依据。二是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标准体系。组织和支持行业协会、企业、科研机构研究制定各类电子商务技术标准、经营管理和服务规范,建立健全电子商务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体系。三是加强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群众监督相结合,推动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商务信用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实现信用数据的动态采集、处理和交换,形成有效的企业与个人信用监督约束机制。

(三)加快推动农村电商主体提档升级

一是引导电商企业强化经营管理。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创新产品设计,拓展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对于网销地方特色产品,以协会或合作社名义统一制定指导价格,细化产品标准体系,改进产品包装,加强质量控制,防止低价无序竞争。二是促进农村电商主体提高商标软实力。通过全面宣贯、定向指导等,加大对农村电商主体在商标确权、维权和运用等方面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有效提升企业法律意识和商业敏感度,降低企业触碰红线风险。三是加强对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农业信息管理和服务人员的培养,积极扶持组建各类农产品经纪人协会,通过培训,逐步强化电商从业人员的信息意识与能力,提升电商的文化素养和科技接纳、运用水平。

(四)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

品牌化是现代农业的核心标志,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农产品品牌化和标准化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必要条件。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培育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制定一项山东农产品品牌目录制度,建立一套实体店与网店相结合的山东品牌农产品营销体系。二是强化农产品品牌保护和监管。加强“三品一标”认证管理,健全认证机构,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三品一标”包装标识;研究制定山东农产品整体品牌使用的授权和监管办法,对认证和授权的品牌产品实行动态监管,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三是完善各类农产品标准建设。根据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生产需要,修改、完善、提升现有各类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等地方标准;加快制定完善农产品分等分级、质量追溯、贮藏运输、包装标识等方面的标准。四是探索建立标准化生产补贴机制,强化标准的实施与示范。推动建立健全农产品优质优价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杆杠作用,拉动农产品标准化发展。支持家庭农场、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整合当地品牌、营销等资源,推动农产品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五)加快完善机制提升农村电商监管水平

一是加强系统内部沟通协作,提升专业素质,实现线上线下监管业务的覆盖融合,采用“双随机”的方式,对网络经营主体进行监督和抽查,提高数据库数据的准确性。二是建立与商务、财政、金融、农业、人社、公安、交通等部门信息共享、联合惩戒的工作机制,结合行政执法、信用监管等手段,将监查结果与公安、街道、社区网格员对接,形成协同监管格局,规范网络市场秩序。三是严格落实农村电子商务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等制度,持续开展农村网络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着力解决事关农村电商行业健康发展和消费者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营造公平竞争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四是“以网管网”提高网络市场监管效能。依托中消协电商消费维权直通车(绿色通道)平台或参照该平台模式,引导网商入驻,在原有投诉与咨询系统基础上,增设电商企业(平台)处理投诉链接通道,方便消费者就近维权,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

作者:王云鹏 于店刚 王庆敏 李强

第4篇:高中生绿色消费情况结题报告

中学生的消费结构已不是单一型的了,而是向享受型,高档型,以至于向多元化的消费方向发展.尽管由于年龄,思维能力,社会经历的原因,其表现出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免不了有不合理的成分,所以当今中学生这种自成一派的消费心理形成的原因很值得探究一番.而我们这次的调查课题旨在了解学生的消费问题,来了解中学生在学习,饮食,娱乐和其他各方面的消费行为,消费观念以及消费心理,从而对次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学生这一社会群体的消费观.从而初步反映当代中学生的消费问题. 一,金钱的价值观

当今社会金钱的价值观可浓缩为一句话"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却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似乎已经成为许多人奉引的信条.它说明了,人没有钱不能生存,但并不是为了钱而生存的.金钱是有两面性的.首先,从物质交换的角度看,金钱的的确确是万能的,它能买到你需要的一切物质方面的东西,但是统观人类活动的全部,可以发现金钱是很大的局限性.有了钱,固然可以获得物质上的满足,但未必能获得精神上的富裕, 例如知识,能力,亲情等等,都难以用金钱买到.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物质生活的富裕,但也给人们带来了价值观念的改变.从前,有不少人谈钱色变.可如今,却在金钱的魔刀下面动摇了,不但理直气壮地谈钱,并且千方百计地挣钱,人们都尽情享受着金钱带来的快乐.诚然,靠勤劳致富的人们赚了钱以后,"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也是无可非议,但令人担忧的是,作为社会成员一部分的青少年,也从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大众传播媒介中受到不良影响,慢慢滋生了金钱崇拜的心理.因此,金钱与消费在他们纯洁的心灵上产生了猛烈的撞击. 二,近朱者赤,过墨者黑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对金钱的认识也往往受大人的影响.在波涛汹涌的经商大潮中,那些腰缠万贯的大款们在还青少年的心目中占据地位越来越突出,"有钱就可以得到一切","有钱就不会被人看不起"的金钱价值观正在日趋形成,它们侵蚀着还需少年纯洁的心灵.金钱至上的观念在朦胧中被他们所接受,使他们的社会主义的责任心,义务感和社会道德观念日趋淡化. 三,羡慕与攀比

羡慕,是一种往上看的感觉.当一个人拥有了你一直想拥有却没能拥有的东西时,你理所当然的会羡慕.别人有了私家车,你会羡慕;别人有了自己的房你会羡慕;别人的车子比你的档次高,你也会羡慕;别人的驻扎比你的豪华,你还会羡慕.这是一种抬头仰视的感觉.这种仰视会给我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带来打击.

攀比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可以这样说,攀比心理人人都有,只不过每一个人攀比的对象各有不同,攀比的内容五花八门罢了.但不管怎样的攀比,其结果却很有限:一是把攀比变成一种发奋图强的动因,进而赶上和超过攀比对象;二是把攀比变成不满和牢骚,自惭形秽,怨天尤人;三是把攀比变成不切实际的想象,空中建楼阁,想入非非;四是把攀比变成诋毁别人的理由,无中生有,以求心理平衡; 五是把攀比变成自我解脱的理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人不如人,不如不比人;六是把攀比变成对亲人的一种伤害,别人能怎样,你却不如何;七是把攀比变成劝进的一种方法,人家有作为,你也能成才; 八是把攀比变成一把双刃剑,欺己损人,把自己的不如意归咎于环境或者是别人的无能; 九是把攀比变成依附于人的偏见,摇尾乞怜; 十是把攀比变成诱发兽性的因素,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等等. 五,反思后的疏导

面对中学生形形色色的消费心理,如果不认真疏导,必将成为中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顽症.因此,学校的老师,学生家长包括中学生自己都应该深刻地反思,充分认识到,这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滋生出来的金钱主义思想是不容忽视的,理应为学样工作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对广大中学生进行金钱价值观的教育应提到日程上来,并且家长也应该注意对孩子进行教育,严格要

求孩子,让他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培养孩子艰苦奋斗的精神.1, 完全决策权:指中学生能完全支配所占有的金钱,如买书,光碟,衣服,体育用品,卫生用品,零食,小型电子产品等金额较小又与家庭其他成员关系不大的商品时所拥有的决策权.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中学生才是完全的商品消费者,一般所指对中学生的消费分析也即指对拥有完全决策权的中学生的消费分析. 2, 参与决策权利:关于这一部分的消费可能与家庭其他成员关系不大,但所涉及金额较高,使个体的消费决策权降低,家庭的权力开始增加.比如购买电脑及其他贵重电子产品,个人旅游,出国留学等情况.此时中学生个体的决策权力下降,最终决定将受家庭影响,但我们看到整个家庭的消费决策仍然以中学生为中心.因而纵使我们不能把此时的中学生作为完整的消费客体研究,但还是该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 3, 决策参考权:很多时候,当家庭一些消费决策与中学生个体关系虽然不大,但所涉及金额较大时,家长仍会征求子女意见,在减少决策风险的同时,也在寻求家庭成员的广泛支持,如买房,买车,购买高档家电……,在中学生所能参与的经济活动中,决策参考权最不具有决定权,除农村市场以外,这一层面中学生参与的消费活动一般不会引起商家的注意.

一,当代学生消费新概念: 1.理性消费是主流

2.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二,当代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为了进一步了解调查,我们小组制定出调查问卷专门针对我校的高一学生对于消费观的看法进行调查,针对中学生的日常生活的消费,支配金钱的方法,生活的基本费用进行调查. 在这过程中,我们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有分组讨论法,问卷调查法,查阅,查寻资料法,总结分析法.并且,我们小组在研究时有明确的分工,以方便调查. 我们按照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 (1)确定课题——设计研究方案——作开题报告——探索研究——报告研究成果. (2)进行分工 (3)确定研究方法

(4)进行问卷制作及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5)对问卷进行统计并针对某些问题分析 (6)进入活动后期的整理分析及总结 一,结题感受

通过这次研究活动,培养了我们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我们群体协作的精神,坚定了我们行动的信心;通过研究性学习,也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社交能力,口才能力,对于消费方面的相关知识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探索,使我们对原有知识有了更透彻的理解;通过研究性学习,使我们懂得了对问题研究的方法,步骤和实施手段. 我们这次研究性学习的成功进行,得到了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和师生们的共同协作是分不开的.所以说,这次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是我们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更体现出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二,对同学们的建议

中学生应正确消费观念,它的确立需要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消费心态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情操.提高中学生理财能力应得到我们的高度重视,让我们

成为金钱的主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培养自己对金钱的管理能力 .不要盲目的去追求品牌,盲目的攀比,不要挥霍无度.要有目的的,有限度的消费,毕竟我们还是学生衣食住行靠的都是父母……现在花的钱都是父母血汗钱,更应该节制,当用则用,当省则省. 小 组 分 工 姓名

主要负责事项 孔令书

设计问卷,分发问卷,总结论文 黄惠斌

分发问卷,整理,分析问卷结果 黄智强

设计问卷,查找资料,总结论文 陈文海

分发问卷,整理分析问卷结果 杨效伟

分发问卷,查找资料,整理分析问卷结果 范史飞

设计问卷,分发问卷,查找资料 崔任 孟震

分发问卷,总结论文,整理活动记录 课题由来 (研究背景) 中学生的消费结构已不是单一型的了,而是向享受型,高档型,以至于向多元化的消费方向发展.尽管由于年龄,思维能力,社会经历的原因,其表现出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免不了有不合理的成分,但是当今中学生这种自有一派的消费心理形成的原因很值得探究一番. 研究方法

分组讨论法,问卷调查法,查阅查询资料法,总结分析法 备用课题

高中生恋爱问题 研究阶段 收集资料 汇总资料

分析数据,得到相关结论 形成论文 所需时间 2~3周 预期成果

分析中学生消费情况,引导中学生绿色消费 指导教师 建议和意见

下面是我们小组对中学生消费倾向的调查问卷,参与人员包括:高中生初中生. 中学生消费问卷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您经常吃零食吗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2.您经常购买辅导书吗 A.经常 B.一般 C.偶尔; 3.您买东西时讨价还价吗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4.您经常购买一次性用品吗 A.经常 B.一般 C.偶尔; 5.您经常光临路边摊吗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6.您购买衣服时抱着什么心态 A.喜欢就买 B.必要才买 C.合适就买; 7.您的消费理念是什么 A.做好消费计划 B.肆意挥霍 C.能省就省; 8.您在花钱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A.什么都不想 B.不花白不花 C.该花就花; 9.同学过生日,您会如何选择礼物 A.自己动手制作 B.去商店买便宜实惠的 C.越贵越好; 10.您选购时一定要名牌吗 A.一定要 B.无所谓; 11.商店搞促销时,您怎样看待 A.便宜就买 B.实用就买; 12.您每天做公交车还是出租车上学 A.公交车 B.出租车; 13.您过生日会讲究排场吗 A.会 B.不会; 14.您住学校宿舍还是自己在校外租住豪华房间 A.学校宿舍 B.豪华房间; 15.您自带塑料袋去超市购物还是在超市买塑料袋 A.自己带去 B.在超市买. 调查结果

高中生 初中生 A B C A B C

1.65% 33% 2% 80% 19% 1% 2.55% 35% 10% 67% 30% 3% 3.29% 20% 61% 19% 11% 70% 4.64% 23% 27% 65% 26% 9% 5.50% 48% 2% 60% 33% 7% 6.55% 33% 12% 46% 19% 35% 7.37% 23% 40% 36% 15% 49% 8.46% 34% 20% 37% 24% 39% 9.7% 66% 27% 12% 58% 30% 10.32% 68% 37% 63% 11.54% 46% 47% 53% 12.88% 12% 97% 3% 13.38% 62% 24% 76% 14.89% 11% 96% 4% 15.3% 97% 8% 92% 问卷分析

大多数中学生会按照自己的喜好买东西,根据以上数据看重实用的比例大于注重品牌,但也只有百分之十二的人会在购买前考虑到自己的实际经济情况.有少部分人对自己的花费作了一个计划,并坚持到现在.这是一个很好的理财习惯,但很多中学生还在盲目的消费. 心得体会

付出才会有收获

——研究中学生消费心理的心得体会

作为本次活动的组长,我觉得我自己还是很负责的.几分耕耘,几分收获,研究性学习结束了,我们的汗水也付出了,接下来就是慢慢的收获了吧...

是的!我觉得我有了很大的收获,越是困难,越要坚强向前.我们小组就是本着这种精神才能够取得这次活动的成功.在活动组织方面,我的组织能力的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动手动脑方面,我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也都有了很大进步.在这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经验.在面对困难时,我想我已有了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在困难中变得坚强. 当然,这次活动的成功也要归功于我的组员们,虽然组长这一职务是"主心骨",可是如果没有我这些任劳任怨的组员们的帮助,我想我们这次活动也不会那么顺利的完成.就算在这过程中有些小小的失误,但是我们还是成功的挺过来了,不是么

总之,努力付出了才会收获到丰硕的果实,大家在一起团结,一起面对困难,才能够让困难迎刃而解! 相信我们,我们是最棒的团体!

第5篇:高中生消费状况调查结题报告

一、确立研究方案人员:

在老师的指导下,先确立研究方法及步骤,指定活动计划,确立开展的活动。

二、工作分工:

王皓,王亦爽设计调查问卷,并发给各年级的学生。王浩宇上网查找资料,主要在网易、新浪、搜狐、百度等网站搜索有关资料,进行下载和整理,钟诗媛负责上图书馆翻阅查找。杨芃文统计调查问卷,并做出分析。江欢,写调研报告,并记录每次活动过程。罗颖制作电子课件并在全班做结果展示。

三、摘要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金钱观.价值观.消费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而在现实生活中,在校高中生几乎是纯粹的消费者,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消费。同时也形成了初步的消费观。作为一名高中生,该怎样合理的消费成了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

在我们获得的50份有效问卷中,获得了一下信息:

在高中生中,每月零用钱在50元一下的约占30%,50-100元的约占20%,101-150元的约占30%,150元以上的约占20%。可见高中生零用钱的数目多少不等,在不同的金额中所占的比例均比较接近,没有特别的集中的数目段。

同时对于高中生的零花钱来源进行了调查,一中来自父母的约占80%,来自亲戚的约占18%,而其他渠道的仅占2%上下。可见现在的高中生还是比较依赖父母。现在的高中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她们的疼爱亦是捧在心窝上,零用钱便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

部分。

在消费的观念上,有75%的同学认为钱该花就花;6%的同学认为应尽量节约,省钱;只有7%的同学是“小光族”(校光族)。在个人消费上,有80%的同学以经济实惠为主要标准。这些数据反应了受访同学大部分的消费习惯.前提。

对于消费的因素,有66%的同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有30%的非独生子女表示受家庭经济影响最大,而这一比例在独生子女中仅为%,这说明在一自己实际情况为主导的消费前提下,非独生子女表现出比独生子女更强的家庭观。

就理财能力而言,有50%的同学能节制地使用零花钱,有%的同学对人用零花钱有一定的计划,其中有%的同学可以坚持计划。以上数据表明同学们的理财能力较高,普遍能较好的使用自己的零花钱,也能对零花钱的使用进行一定程度的计划与节制。

在零花钱的用途方面除日常饮食。42%的同学将钱花在零食,16%的同学花在衣着服饰上,22%用在学习方面,15%花在娱乐休闲方面。这反应了食品开销仍在高中生消费中占主要地位,而学习开销在当中也占有较大比重,说明高中生还是比较注重知识与课外知识方面的消费。

四、高中生研究性学习问卷

独生子女是()否()

1. 每个月可以自由支配的零用钱(四星期)

A 50以下 B 51-100 C 101-150 D150以上

2. 你的零花钱的主要来源( )

A来自父母 B来自亲戚 C其他________

3 你的消费观念( )

A有钱尽管花 B该花就花 C自己实际需要

4 影响你的消费的最大因素

A家庭经济状况 B父母消费观

念 C 自己实际需要

5 你对零花钱的使用

A有计划并坚持 B有计划但很难按计划实施 C无节制

第6篇:高中生消费市场调查报告

从我们有生命之时起,人们就开始有了消费,消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方式越来越多。高中生作为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笔财富——零花钱,同时也形成了初步的消费观。作为一名现代高中生,该怎样合理消费成了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当前中学生的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水平相对较高。学生在消费中很大程度上是根据自己的喜欢,兴趣进行的,以致于某一项或是几项的支持超出限额,影响其他的正常消费,我们调查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1.学校有30%的学生拥有手机,话费超过60元的找了61%,而且将15%以上的零花钱用于上网的学生也近3成。学生主要的消费内容为饮食,服饰和娱乐,而对书籍的消费相对较少。

2.鞋类消费注重品牌的现象也日趋严重,当前买品牌的前两个原因:自己喜欢(88.9%)和受社会潮流影响(5.1%),有49,7%的学生购鞋的价位在100~300元之间,300元以上的占4.5%,100元以下的占45.8%;有50.8%的学生在买鞋的时候首选专卖店,74.2%的学生购买过名牌鞋。

二、高中生和初中生的消费结构有明显差异,男生和女生的消费结构也大有不同。

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把零花钱用于买报刊杂志的人数多12%,用于娱乐的占9%;而用于购买文具的人数少15个百分点,用于购买体育用品的少11个百分点。在对名牌的态度上,热衷于追求名牌的中学生并不多,但关注名牌的高中生比例高于23%,对名牌“十分关注”的学生有15%。

男生和女生相比,消费结构也有一些明显差异。把零用钱用于“体育用品”的男生比女生多19%,用于“娱乐”的多18%,用于购买报刊杂志的多11%,女生只是用于购买书籍的人数比男生多8%。总体来说,男生的消费愿望显然强于女生。

三、研究成果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发现,现在大部分高中生在消费方面都存在着种种问题,这些可能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中大部分同学表示现在很多中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在购物中也存在着不正常的消费心理,没有做到合理消费。

消费结构反映着人的文明程度,在衣食不愁的基础上,高中生的消费正在向多方面发展的层次迈进。过去人们说“清贫之志不能忘”,今天,我们仍有提倡勤劳简朴的生活观。从消费行为上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为未来面对社会做好充足的准备。

第7篇:高中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

如今,生活中离不开消费,经济中离不开消费,而我们的生活更与消费密切相关。高中生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形成了属于高中生这一个群体的独特的消费关。如何合理消费成为我们的重要生活组成部分。

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层出不穷的各种品牌,千变万化的流行信息,我们怎样用手中有限的零花钱来消费呢,现在高中生又是否有一个成型的消费计划呢?对此,我们进行了调查。

一 高中生主要存在哪些方面的资金来源。

通过调查可知,消费资金主要来源与家里。可见现在的高中生生活还是比较依赖于家中。

现在的高中生大多数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在如此良好的物质生活环境,零用钱也就成了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是如何处理这些消费资源的呢?

二 高中生主要存在哪些方面的消费。

消费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学生消费的日益提高,使得我们消费方式的多种多样。通过调查可知,主要存在买衣服、伙食费、手机费、娱乐等各方面消费。

三 高中生存在如何的消费意识。

如图可知,高中生存在以下几种消费意识:

1>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2>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调查显示,多数中学生能做到理性的消费。适度消费并不是要求我们过分节省,而是要我们有节制的花钱,不该花钱的地方就不要浪费,毕竟父母挣钱是不易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零用钱的数目和实际需求制定一个消费计划,同时在消费时注意理性的选择,即使是一分钱也不能随意挥霍,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消费。

四 高中生存在如何的消费心理。

我认为网上高中的消费心理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一,适可而止型.此类中学生占大多数,他们崇尚将享受生活与勤俭节约结合起来.他们认为,做任何事都需要有一个适当的限度,享受生活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只要尺度把握得当,并与适度的节俭相结合,花些钱来享受生活是一件很不错的事。

二,过度节俭型.此类中学生为数不多,他们认为,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除衣食住行等必要花费外,不应该将钱乱花在其他与消遣娱乐有关的方面.另外,对于那些必要花费也必须能省则省,买名牌,到高消费餐厅就餐是极为奢侈浪费的行为。

三,奢侈炫耀型.此类中学生占少数,他们普遍存在着相互攀比的心理.他们认为,买名牌,住名店,到高消费场所消费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要买就买名牌,要去就去名店,要不就显示不出自己是个有钱人。

五 高中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总结。

在此次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现今高中生的日常消费活动中,多数同学都可以进行合理的消费。但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还应该在消费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使消费资金得到合理的利用;并且要注意花钱不要大手大脚,花钱如流水,

而是应该做到适度消费,能省就省;最后要将绿色消费的理念贯彻在我们的消费中,为环保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我们课题小组向所有高中生提出倡议:让我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一名理性的消费者。

高一8

任悦许莎

第8篇:高中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总结 高

一、1班调查组(一组)

为了研究和分析中学生的消费情况,我们从零用钱的分配和利用状况,购物心态,父母对子女消费的态度展开调查。做出公布,使学生认知自己的行为的对错,提高意识且提出适应的政策。

另外我们也对中学生消费的状况以及心理因素作了相应的调查,并针对消费经济来源做了分析,并从社会原因分析了中学生消费的外在因素。最后,由于中学生属于心理,生理,社会经验的转型期,正确引导他们的消费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文的调查分析,我们希望能给广大的中学生消费者提供有意义的帮助和指导。

消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花钱买东西。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使消费成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社会现象,随着人们的收入越来越高时,我们中学生的消费也越来越大。高消费意识在学生中广泛流传。然而,学校及社会尚未对“消费”这一活动进行研究,也未对中学生的广泛流传的猎奇心理加以改正。学生在消费中还有许多有待规范。

为此,我们通过调查了50位同学,来探讨中学生消费观念。中学生每个月都会有零用钱,每天都会用钱,

我们现在的每个家庭几乎都市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是避不了的。因此,父母都顺着子女的意愿,以至于造成中学生心中的满足感和强烈的欲望。中学生避不了的挥霍如土,把钱用在不该用的地方,为了出风头,就会不惜千金买名牌,为了更了解中学生消费的内容,这儿我们列举了一个表格,即中学生消费的内容。

我们也还调查了中学生的零用钱是否足够。按理说,中学生的零用钱应是绰绰有余,但调查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父母给子女零用钱。理所当然,也应过问子女的消费情况,但事实正好相反。请看下面的数据。

由图表可知,父母关心子女的消费情况只占20%,而父母很少问子女的消费情况要占70%,不过问子女消费情况的也要占10%。这就表明:导致学生的猎奇心理有一半是父母的缘故,父母对子女消费情况的不闻不问,导致了中学生的高消费理念的蔓延,使中学生拥有强烈的满足感,觉得钱是很容易得来的,以至中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活在暂时的满足感中,这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纠正它,不能让它蔓延。 我们调查学生是否管理每年的压岁钱,结果有100%的人都是自己管理的。我觉得这是造成学生的满足感的因素之一,促使他们追求高消费。

通过分析以上的情况,我们向广大学生,家长及校方,提出以下几点:

加强宣传的力度,利用学校和班级的墙报大力宣传要合理利用零用钱,使中学生认识到,钱来之不易,让他们懂得要勤俭。

学校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对错。

组织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体会劳动的艰辛,深刻的认识到钱来之不易。 父母不应给学生太多的零用钱,应教育他们,让他们走出误区。父母也应多关心子女消费的情况,促使他们不要乱花钱

高中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总结 高

一、1班调查组(二组)

伴随着革命开放和市场经济深入,中学生的零花钱越来越多,消费水平也越来越多,学生之间有攀比现象。很多家长都疼爱自己的孩子,因此满足孩子的要求。中学生的开销结果∶

一、中学生的零花钱一般很大程度都是自主开销,尤其能够体现他们的消费意愿和倾向。调查结果显示,他们的零花钱开销结构有三个最为显著的方面∶一是食品这是开销最主要的部分;二是购买手机娱乐方面高科技产品,如网络流量、电子游戏软件,手机资费;三是购买零食/饮料(累计占48%,排第三位);四是学习资料。

二、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中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中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中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拿手机产品来说,目前,有手机的中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三、中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继续使用下去。

四、中学生更侧重时尚性消费

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中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0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500元或多于8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20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

2.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中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中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

3.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4.“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中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调查中占30%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都是150元——200元之高。这是当代中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五、提出的有关建议

(一) 中学生的消费,应该相应地做出一定的消费指导,才能更有助于他们的学习和以后的生活。要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家庭要建立健康的消费文化环境。家长的消费及消费观都能在孩子身上有形或无形地反映出来。给予他们一定的消费自主的同时注意家庭教育,对消费要求有意识地给予区分,还可以安排一定的家务劳动,加强劳动教育,促成勤俭节约消费观。

(二)给学校的有关建议:

(1)加强对中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在思想理论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

(2)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情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3)中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中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中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建议把中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人才。

通过这一次的研究性学习,我们深刻地理解了学生理财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己也得到了这方面的许多知识。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在人们的行为中慢慢改变,而行为又会反过来影响人们的观念。消费正是这样的,它既受内在因素的影响,也受外来事物的影响,我们应该用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勤俭节约和储蓄行为是个良好现象,家长应对此加以鼓励和正确引导,使孩子从小养成善理财的好习惯。加强宣传的力度,利用学校和班级的墙报大力宣传要合理利用零用钱,使中学生认识到,钱来之不易,让他们懂得要勤俭。

第9篇:关于高中生消费状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09年4月调查对象:新桥中学学生

共分发问卷数:100收回问卷数:100

小组负责人:蔡朵朵

小组成员:张丽、张娟、梅柯、王城、钱程、方文娇、闵智健、赵洁、吴婷、王磊、 张强

一、内容提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高中学生的消费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许多问题,如追求名牌、盲目攀比、铺张浪费、买奢侈品、花钱大手大脚等问题层出不穷,为此,我们做了一次高中在校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分析高中学生现在消费观的弊端及原因并提出正确的消费观念。

二、研究背景

现在高中学生生活在信息通讯、科学技术比较发达的时代,他们的视野可能比长辈们还要广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也有放松的现象:独生子女比较多,改善生活、穿戴好点不足为怪,给学生数额不等的零花钱也是正常的事情。因此,高中学生的消费市场成为商家掘金的必争之地。有的中学生能正确利用好手上的钱,但是有的人却出现盲目消费的现象。为了更深入的了解中学生消费状况,揭露这一现象,警示有这种行为的人,并建议正确的消费途径,所以我们选择了这个课题。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健康、合理、文明的生活消费,既关系到社会和集体的利益,又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新的社会需求的改造,以及新的市场的开拓,所以高中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更要正确认识当前中学生在消费中所存在的问题。同时这次调查研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课外实践能力,而且可以增广学生见闻,可以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四、研究的过程

1、与指导老师共同探讨,确定研究课题。

2、再确定问卷调查表的问题。有自家月收入、主要的消费、每月的零花钱多少、一天大概消费多少、平均每月花在衣着上是多少、买东西时是不是倾向于名牌、买东西较注重什么、拥有那些物品、每月的手机费用、装饰品购买、化妆品购买、是否有计划的消费等问题。

问卷如下:

1):你是 A:男生 B:女生

2):每月可供自由支配的RMB有

A:不到200 B:200-400C:401-600 D:601-800 E:801以上

3):你认为每月的钱 A:完全够用,还有节余 B:勉强够用,每月无剩余 C: 经常不够用

4):你大部分钱会花在 A:饮食 B:书籍杂志 C:服饰 D:玩 E:其他

5):你认为高中生消费名牌 A:条件允许的话,无可厚非 B:纯属浪费 C:没什么感觉

6):每当有消费欲望时,你会

A:坚决消费 B:克制,放弃 C: 想克制,但做不到 D:三思而行,看自己是否真的需

3、调查完之后,将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调查情况写一篇调查报告总结。

五、分析结论

经调查所得,70%的学生家庭收入都是一般,10%的家庭收入较差,20%家庭收入较高。10%学生月消费在200-300元之间,70%的学生月消费在300—400元之间,10%的学生月消费在500—700元之间。大部分学生一天的消费都是10元以下,高中生主要的消费是服饰、零食、话费等消费。30%的学生经常买名牌鞋和化妆品。80%的同学认为买衣服时应注重款式。现在不少学生有手机、名牌自行车或电动车、MP机等物品。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做到有计划的消费,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则存在乱消费的现象。引起学生乱消费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青少年自尊心强.主要表现在:注重外表,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现在许多学生穿的都是名牌的衣服、裤子、鞋子,甚至袜子都要名牌,平时用的,吃的,喝的都要买好的,原因就是名牌的更漂亮,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想别人都尊重自己,这样很容易在同学之间形成攀比的风气,这样,乱消费的现象更加严重。 高中学生对新产品、新技术十分敏感,加上青少年的好奇心强,很容易把钱花在这上面。如手机、MP机、名牌衣服、名牌鞋。在学生中,有的人在不允许的情况下私自购买了手机和MP机等,其实这样做是很不理智的,而且是很浪费的,但是这种情况却又屡禁不改。

(2)父母对儿女的溺爱。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十分疼爱,很容易使他们养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诸如这些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钱用光了,又向父母要,父母不给,便发脾气„„如此下去,轻则更加助长了他们乱消费的风气,重则使他们变得自以为是,一意孤行,不考虑别人处境。

(3)还有很多其他的原因,这里不一一列举。

六、建议

既然外界的环境不易改变,那么要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只有从自身做起:有零用钱是正常的,但数额一定要合理;要合理地使用零用钱,不大手大脚,应用则用,不要用在一些既昂贵,又不实用的东西上。如购买衣服鞋袜时,不必追求名牌,应学会购买物美价廉的;当自己买的东西不如别人好的时候,不必理会别人是怎样看你的,只要自己坚信这样做是对的;自己更加要多从父母的角度出发,懂得钱是得来不易的,我们应该学会节俭,用得合理,这样才会使父母感到放心。

七、感受和体验

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我们逐步学会了与陌生人的沟通,怎样对不认识的人进行调查访问,自己的交际能力和观察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勤俭节约的意识有所增强。这次的活动让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在调查过程中也得到了教育,也让我们改掉了不好的消费习惯。

1、对学校学生消费行为的了解:

学校中有许多学生是很节俭的。据了解,一般一顿饭超过2元的比较少,大部分是1块五毛。家庭富裕的学生消费相对比较大,比如手机消费、服装消费等。学生之间消费差异比较大,由于家庭经济差别的现状存在,所以这种差异也比较合理,而学生应结合家庭经济状况进行合理消费,因为学生是依靠家庭经济的消费者,自己并不能赚钱供自己花。

2、对于上网消费:

关于上网消费,假如是上网学习电脑等知识,查阅资料,搜索与学习有关的

知识等,是很正常的消费,而且也不需浪费很多钱和时间,是比较合理、适度的消费。但是,少数学生沉溺于网吧,玩游戏、聊天、上一些不良网站等,浪费了时间、精力、金钱,这是不好的现象,应该坚决反对。

3、对于手机消费:

学校是持反对态度的,因为学校的宿舍都有电话,学生与家长或朋友联系,也是比较方便的,不必再用手机。用手机,许多学生会把精力花在手机上(如发短信),有时也分散学习注意力等,而且也需要交手机费,增加家庭经济负担,这是很不好的。

4、学校中也出现了部分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很好的学生,仍不切合实际,爱攀比,摆阔气,有时借钱,超支消费等极不良的现象,同学中也有一些爱穿奇装异服,标新立异,过于追求与众不同的我们也是不提倡的。

5、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①在这方面学校对学生的引导力度还待加强,现在主要靠政治课上老师给学生讲解相关消费知识的内容,让学生多了解有关正确消费的知识。

②同学之间的消费观相互影响的作用是很大的。如果周围的同学都比较节俭的话,那么这位花钱比较大手大脚的同学很容易受到影响,慢慢改掉乱花钱的习惯。③家庭因素对学生的消费观的影响尤其重要。家庭可以采取相对的措施,对学生进行教育,也可以适当减少他们的零花钱,切实地控制学生的消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6、对于学生开Party聚会等:

学生生日聚会现在也有少数搞得轰轰烈烈,如赠贵重礼物、开Party大幅度的消费其实是没有意义的。互送礼物是友谊的表现,其实真正的友谊应体现在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关心、体谅上,而不是看礼物是否贵重。

7、对于开庆功会,请客的问题:

为了庆祝某位同学的成功,让同学们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庆祝会和请客也是有一定意义的。但是铺张浪费是不行的,应该采取适当的方式。举例:××同学获得歌手赛奖项后,买了苹果请客。苹果价格不太高,是比较合适的方式。有时学生中也有互请饮料或其他的现象。由于一些风俗习惯,这样的现象基本上是正常的。

8、谈谈当时在读书时的消费:

过去经济落后,处于中国经济建设刚刚起步,人们收入水平不高,消费品及消费内容不丰富,使消费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当时消费是很俭朴。现在经济发展了,收入水平提高了,消费品种类也越来越丰富,许多学生也跟上了时代的步伐,现在就算最低的消费也比以前增高不少。要现在的学生学习当时那样每一分每一厘都精打细算是不可能的,但是,节俭的思想仍然要学习,我们要学习适度消费,在这样的前提下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合理地消费。我们也学到了合理消费的四个原则,应该努力去做好它。

高一《九》班同学心声

1、当班长说自己买沙袋后没有再用时,一位男生也表示有过如此类似的经历,说自己买的时候心血来潮,没有多加考虑。

2、一半以上的同学表示自己家里有许多买后用了不久便不再用的东西,部分同学表示会想办法去利用这些不再用的东西。

3、对于大手大脚花钱的看法:潇洒后的狼狈。

4、许多同学表示对自己花钱的方式觉得不太浪费,而且,几乎全班同学都会在买东西时讨价还价。

5、大家都认为以后买东西时,应参考价钱再作决定,若真的很需要,就必须自己有能力去买才行,而且最好不要向别人借,一天之内不要消费太多(同学中赞成居多,说以后能够做到的却很少)。

6、10位左右的同学对自己的钱进行合理的计划。

7、买东西的经历:买书时,也是不加考虑,买了又没看。很多的同学也表示曾经买东西时很多时候都不加考虑。

8、一位同学的消费经历:买衣服买鞋,货比三家,觉得款式心仪再讨价还价

9、对于手机、随身听,有同学表示不羡慕拥有这些东西,因为买了以后用处不大,没必要去追求时尚。而许多同学表示有机会还是会买的。

10、许多同学都曾经在假期出外打工,看看他们的经历如何:

⑴暑假到外面打工,母亲对她说:“要是不自己赚钱交学费,你也就不用上学了。”结果这位女生便更加辛苦地学习、工作,最终回家时只赚了200元,深感惭愧。她的母亲却表示钱赚得多不多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打工告诉她钱来之不易,以改变大手大脚地挥霍钱的习惯。

⑵以前花钱不多加考虑,现在通过打工才知道每一分钱都是汗水与苦力换来的,来之不易,所以如今花钱节约了许多。

⑶打了两个月工,每天很晚才下班,才感到学习才是在享受,同时也珍惜起钱来,现在减少了消费。

⑷打工太辛苦了。曾经出去闯荡不久便“混”不下去,才知道该好好读书,以后才可以找到好一点的工作,不会太辛苦。她曾经也买了许多书,现在没有看了,但以后仍会抽时间看。

⑸起初认为打工很好玩,读书无味,暑假便出去打工。但是由于自己的工作没能得到肯定,全都不及格,哭闹着想回家。现在,才真正懂得该珍惜钱,因为赚钱很辛苦。

⑹向父母拿钱确实很心疼。现在自己已有200元,打算在假期学做些生意,赚些钱帮父母分担一些负担。

11、同学们都表示以后花钱将适当节俭一些。

12、老师以前的一些消费经历:

⑴有零花钱买书,但是一学期下来,许多书都没有真正去看过,浪费了许多。通常都是心血来潮买了以后又冷淡下来,没有兴趣,所以以后同学们在买书时应多加考虑,适当选择,不能“三心二意”。

⑵对学生们的建议:节俭但不要过于苟刻,特别是饮食方面。同学们在消费时要顾及家庭收入,应该“量力而为”,家庭收入高的可以去多购置学习资料,但都不能去进行一些不良的消费作为,如吸烟、酗洒、沉迷网吧等等。

——2009年6月13日

采访家长一:

问:您认为中学生如何消费才是合理的呢?

答:哦!我认为就是说必要的衣服、工具,课外书以及吃的东西就必须买的,特别是吃的,不能饿肚子。

问:如果您的孩子乱花钱,您如何教育他?

答:首先,我觉得作为父母应该以身作则,自己先勤俭自持。第二,告诉他钱很难赚,要养成好的消费习惯。第三,减少给他的零用钱,总之,我认为中学生已经是懂得思考的人了,应该自己管好自己,合理消费,尽量减轻父母的负担。 访后感想:中学生已经是有自己主见的人了,什么是该买的,什么是不该买的,自己心里要清楚,作为父母,他们是绝对相信我们的,所以我们要更合理消费,勤俭节约,不让他们失望。

采访家长二:

问:您每个星期会给您的女儿多少生活费呢?您觉得这样的生活费算不算多? 答:每个星期大概150元吧,150元的生活费也不算多少,要节俭一点才能够用。 问:如果您的女儿花钱很浪费,您会怎么做呢?

答:首先我会跟她谈谈,告诉她家里的经济也不是那么好,有时候花钱应该节俭点,不要见什么就买什么。另外,如果她总是不明原因地总来拿钱,我会问她钱到底花在哪里,好让她有所改变。

问:那您认为如何花钱才是正确的呢?

答:学生花的钱当然没有我们这些大人多了,他们还是比较俭朴的。我也不是希望儿女很节俭地花钱,特别是需要钱时,千万不能节俭,比如买一些学习用品,吃饭,还有有时病了也要花钱,这些必需花钱的地方都不要太吝啬,偶尔买点其它的她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也不反对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跟别人比,花钱不要太大手大脚了。

访后感想: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过得好,我们学习了如何正确去消费后,就应该运用所学知识适度消费,尽量减轻父母的负担。还有,多跟父母交流,能增长彼此的感情接受对方的意见,可以相处得更融洽。

上一篇: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下一篇:辩证唯物论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