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中环路对区域产业空间布局的影响分析

2022-05-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来分析太原市中环路建设前后区域产业空间布局演变特征,进而分析第一、二、三产业在空间布局上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太原市产业比重表现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大但效益低,第二产业结构分布不合理,第三产业效率相对较高但所占份额不足。为了促进快速路对区域产业空间布局的影响,从而调整区域产业空间分布。通过分析城市快速路的建设布局和调整区域产业空间布局,从而实现太原市经济的飞跃式发展。

关键词:中环路;产业空间布局;演变分析;经济发展;

太原市辖6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占地面积为6 988 km2,但适宜城市建设规划的面积只有360 km2,仅占总面积的1/20。太原市西、北、东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河谷平原,整个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1],因此只有中、南部适宜开发建设。该市绝大多数的人口和工业都聚集在城市中心区,造成城市内部压力过大但周边用地荒芜的现象。全市现有的绝大多数土地基础设施不完善,发展强度不够,急需通过道路建设来扩大城市发展的边界。快速路作为城市发展的骨架,对产业布局产生了重大影响[2]。

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处理

1.1 研究区概况

2013年3月7日,太原市政府下发通知,建成长达46 km的快速交通网络,即北中、南中、东中、西中环路,截至2013年12月26日已实现全线通车。太原中环快速路为增强型城市主干道,是太原市区第一条环形快速路,且车流量大。中环路的辐射区域覆盖太原市核心城区,不仅舒缓了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还大大增强了外环路与现在环城的可达性,扩大了城市框架,释放了城市发展的新活力[3]。中环路的开通意味着太原有了建设东西方山地城市的坚实的道路基础,缓解了北方的老城区的交通压力,促进了南方的新城区和中心城区的发展提升。

1.2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过程

本研究数据来源为:太原市2013年、2019年市区无街道影像图;太原市2013年、2019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太原市地图;太原市行政区划图。本文根据街道影像图解译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将农用地、绿地划分为第一产业,将工矿仓储用地划分为第二产业,将住宅、商服、公共设施、交通用地归为第三产业,根据三大产业的空间分布、用地面积,计算三大产业的比重,从而确定中环路的建设对区域产业空间布局的影响[4]。

2 中环路建设对太原市区域产业空间布局的影响分析

2.1 太原市产业发展概况

2.1.1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从表1来看,截至2020年,三次产业均实现正向发展。就三大产业的增幅来看,第一产业增幅为13.5%,第二产业增幅为41.5%,第三产业增幅高达123.4%。可以看出第一产业不论是增加值还是增幅均处于劣势,第二产业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制约,发展情况不容乐观,第三产业突破了百分之百的发展,实现了质的提高[5]。

单位:亿元

2.1.2 第一产业发展平稳

近五年来第一产业产值处于稳步增长的状态,但所占比重在三大产业中较小,说明产业结构已不再是农业独大的局面,工业和服务业都有了极大的进步。第一产业的发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农业,在特色农产品方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不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促进了第一产业的发展。

2.1.3 工业发展较为滞缓

从表2来看,钢铁行业增加值率最高,达25%,其他产业均处于滞缓状态。第二产业正逐渐从资源型向技术型转变,因此各个行业都处于转型阶段。依靠自然资源发展的原煤行业、焦炭行业的生产总量大幅度下滑,如若不积极制定转型措施[6],太原市的工业行业岌岌可危,而且各个行业的增加值在全市规模以上的产业中所占比重仍然不足。

2.1.4 服务行业六大行业全面增长

从表3来看,第三产业中的六大行业增长态势良好。六大行业中在全市服务行业中占比超过20%的为营利性服务行业、金融业、批发、零售、住宿业以及环艺,均实现了500亿元的收入。非营利性服务业占比16.9%,但是增速最高达50%。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开拓促进了社会生产结构的改变,为第一、二产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综合经济效益创造了有利的条件[7]。

2.2 中环路建设前后太原市产业空间布局的演变

2.2.1 空间集中化或分散化趋势并不显著

2013年,第一产业主要集中在小店区和晋源区,农业主要分布在太原市南面。从第二产业分布来看,以尖草坪区、万柏林区为主,主要在太原市区北面。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迎泽区、小店区、杏花岭区、万柏林区,以太原市中心区分布为主。2019年的三大产业稍微从集中向边缘扩散,减弱了太原市单中心的产业格局,但是整体产业布局并没有改变。

2.2.2 第一产业分布增加,第二产业小幅上升,第三产业稳步上升

第一产业受中环路的影响分布在逐渐增加,带动了贫困山区的发展。从总体来看,第一产业在整个产业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很高,第三产业奋力追赶,第二产业略微增长[8]。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正是山西省的特殊产业政策和自身资源的特殊性,山西省逐步形成了以煤电为核心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产业发展迅速。随着工业的发展,它给环境、资源带来了一系列的危害,从而限制了工业的粗放型发展。太原市中环路自建成通车以来,推动了中环路沿线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商业、公共服务、房地产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从数据来看,从2013年的24.02%增长到2019年的49.68%,证明了太原市中环路的建设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呈正相关。

3 对策与建议

3.1 太原市产业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

3.1.1 第一产业地理环境欠佳,效率偏低

第一产业集中在太原东西部和南部,地理环境较差,可达性低,交通、信息等相对闭塞。在现如今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时代,简单的人力劳动已经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耕作率居高不下,但是农业收益率却难以增长,从而使农作物实现商品化经营的这一阶段任务无法完成,造成农民收入低、经济匮乏的现象[9]。

3.1.2 第二产业影响环境,布局混乱

太原市是以工业立城的城市,包括北郊国防工业区、城北钢铁机械工业区、河西北部机械工业区、河西南部纺织工业区、河西南部化工工业区、西山煤矿及建材工业区。工业区的发展为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独特的产业形态、基于资源开发的产业结构,以及三面环山的地形条件,也导致太原城区大气污染非常严重[10]。

3.1.3 第三产业过于集中,无法辐射

随着中环路的建设,第三产业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集中于中环路沿线,对边缘地区的辐射能力较弱。对比2013年和2019年的产业分布,能够看出2019年的第三产业的分布比2013年更靠近边缘地区,但是仍然没有达到带动边缘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虽然城市快速路带动了城市中心区的发展,但是所带来的单中心效应也值得反思。城市中心只有依靠交通的发展带动周围地区,才能缓解单中心的尴尬处境[11]。

3.2 太原市产业空间布局的优化对策

3.2.1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第一产业不再是依赖劳力和时间的产业,更注重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影响。针对第一产业出现的现象和问题,要加大对第一产业的调整力度,发展新型农业,建立各种农业科技园区,走商业化、专业化、工业化的现代化农业道路。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农业发展不再受限于自然资源,使得生产力发展适应自然环境的转变。同时农业自身在发展中也要调整内部结构,推动农、林、牧、渔业更好地协调发展。

3.2.2 推动产业转移,调整工业的生存发展

太原市产业结构从资源型产业占主导地位向加工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占主导地位转型,即实现产业高技术化、高层次化、高加工化、高集约化和高开放化。太原市的战略目标也要实现从“建设能源重化工基地”向“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转变,既要巩固能源产业的地位,又要更加注重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规模。

保留中心城市的优势地位,城市核心区域保留技术含量高、无污染、高产值的产业,通过核心与边缘的模式,将相对低层次的产业向边缘地区转移。由于工业发展的需要,太原工业已经开始了产业的转移。例如,太原焦化集团和太原钢铁集团在各地建立了相当可观的生产基地,总部经济已开始在一些行业出现。

3.2.3 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增强产业支撑力

太原市规模达到一定水平后,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影响越来越大。中心城市通过产业空间重组,疏散部分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这种疏散保证了城市本身的规模和产业结构的优化,逐步形成了城市中心区。城市中心区域通过内部优化和外部拓展,促进区域优势的增长,形成区域竞争优势、产业导向优势和地理优势。

太原市第三产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比重逐年上升,但与全球平均水平和世界产业结构总体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山西要继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要为旅游业、文化产业、信息产业、社区服务业、会展业等行业和产业的合理发展制定政策和措施。

4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太原市产业要得以发展必须结合城市快速路的建设布局。城市快速路的建设增大了产业发展空间,构建市区与郊区的连锁效应,形成一心多链的发展模式。这一发展模式的实施,不仅减轻了市区的负荷,还可以带动周边市区的发展,贯彻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策略。

4.1 太原市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太原市依靠自身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重视工业发展和生产,但却忽略了第一、三产业的协同发展,导致城市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农业发展长期处于较低水平,第三产业长期发展不足,无论是规模还是结构都不能满足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客观需要。

4.2 城市快速路对城市规模的扩大效应

城市快速路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轴,成为联系各区域的廊道,同时也带动了区域发展。城市快速路的建设缩短了居民的通勤时间,越来越多的居住区及其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开始向郊区扩散,扩大了城市发展空间。

4.3 产业分布随着中环路的建设发生改变

第一产业的分布范围越来越广泛,这得益于城市快速路的通达性,解决了制约农业发展的交通问题;第二产业集中分布在尖草坪区、万柏林区、迎泽区及周边的县域,城市快速路的建设降低了能源消耗,提高了交通物资运输效率,同时市中心的重污染企业开始逐渐向郊区转移,中心—外围格局逐渐凸显;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再局限于城市中心区,中环路沿线的商业、房地产、服务行业等迎来了经济发展的巅峰期,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一路飙升。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太原市产业要得以发展必须结合城市快速路建设布局。城市快速路的建设为增大产业发展空间,构建市区与郊区的连锁效应,形成一心多链的发展模式提供了保障。这一发展模式的实施,不仅能够减轻市区的负荷,还可以带动周边市区的发展,贯彻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策略。但本文对太原市中环路的布局和三大产业发展的研究过于表面,没有涉及城市快速路建设过程中对区域产业空间布局的影响,同时在研究理论方法上也比较欠缺,还有许多专业性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讨论。

参考文献

[1]武二丽.太原市农村金融市场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

[2] 肖燕,叶劲枫.基于城市肌理的再缝合理念探究立交公园设计:以东圃立交上盖公园项目为例[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4):1324-1325.

[3] 张小辉.县域中心城市快速路网布局规划研究: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J].交通企业管理,2020,35(03):77-79.

[4] 劳承玉.区域经济理论创新:重大建设项目的区域经济影响评价[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8(01):27-31.

[5]张勤康,官淑琪.多中心视角下武汉市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0(10):17-19.

[6]姬溶婧.浅析河南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8(04):78-79.

[7]金世珍.上海市马陆镇第三产业的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9.

[8]孙闻.滨州市工业结构调整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11):62.

[9]雷元彬.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探讨[J].南方农业,2018,12(06):119-120.

[10] 王显政.坚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行业转型升级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J].中国煤炭工业,2017(10):4-9.

[11]周健,张桂文.经济增长与第三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动态关系:国际比较及启示[J].重庆社会科学,2019(03):64-78.

上一篇: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方法下一篇:基于改进社会力模型的行人流微观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