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政府的职能

2023-02-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服务型政府的职能

从政府职能的视角分析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摘要:在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中国政府职能模式将从管制型走向服务型。构建服务型政府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保障和改善民生。因此,必须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完善政府、社会组织与公众的互动,改善政府决策、监督机制。

关键词:政府职能 构建 服务型政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成熟和完善,中国政府职能在经历转型期后,将迈入政府职能的现代化阶段,在职能实现模式方面,将从管制型走向服务型。这就要求政府机构管理更加规范、透明、低成本、高效率,服务更加积极主动、便捷经济、公平公正,实现政府、社会和公众三方良性互动。

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我国学界对服务型政府的涵义尚在讨论之中,并且认识分歧较大。有学者认为,服务型政府,就是提供私人和社会无力或不愿提供的,又与其公共利益相关的非排他性服务的政府,我国著名学者张康之教授认为服务型政府是“把为公众服务作为政府存在运行和发展的根本宗旨的政府。”[1]综观理论界对服务型政府的界定,可概括以下几种观点。一是权力说。从政府权力来源的角度看,服务型政府是民主政府。即代表人民利益、以民为本的政府。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授予,人民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因此,法制化要求政府的行为必须法律化规范化,依法办事、公正执法。[2]二是职能权限说。从政府职能的权限看,服务型政府是有限政府,即由以往的“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根据法治之精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服务型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政府的权力主要集中在公共领域,政府的职能必须遵循于法律规制的范围和方式来行使,不能僭越法律造成对私域的侵害。[3] 三是职责效益说。服务型政府必须树立责任意识,忠实履行公民给予的责任和义务,对行政行为的后果负责,它应该是一个专注于公共服务的高效、灵活的政府。

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服务型政府应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社会本位、公民本位,遵守社会民主秩序,弘扬公平正义,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相应责任的政府。

二、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必然性

(一)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

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促使政府的经济职能从直接微观管理向间接宏观调控转变。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是“全能政府”。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对经济只是实施宏观调控,社会在法律规范下有相对独立的空间,政府行政机关承担的职责相对有限。政府不再过多地对市场进行不必要的干预,而是通过规范市场秩序来维护市场竞争活动的公开、公正,对市场实施有效、必要的宏观调控,让市场主体独立承担经济后果。通过为市场、企业和公民提供各种公共服务来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优化组合,这样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将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并且竞争日趋激烈。建设和谐社会,强劲的经济实力是基础。这就要求政府规范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能,从而吸引国际上的人才、资金、技术投入到中国市场,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国外发达国家都注重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制度,使公民平等地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如,丹麦、意大利、瑞典、英国等国大的医疗保险覆盖率已达100%,养老金基本上覆盖全体雇员。而我国各级政府的公共财政体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因此,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投入远不到位。我国政府用于经济建设的费用明显偏高,而用于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的费用明显偏低。[4]因此,为了参与国际竞争,我国政府必须加大公共服务力度。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随着社会进步,公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政治民主的推进,公民的社会意识、政治参与意识逐渐提高,公共需求尤其是数量庞大的弱势群体的基本生存、就业、医疗、教育等需求呈现快速增长。而满足这些公共需求的公共性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和公共服务不到位,并且我们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官本位”思想对现实中政府管理的影响依然存在,政府组织和政府官员存在滥用公共权力,进行权力“寻租”,大搞“政绩工程”等问题,忽视公民的公共需求,使社会公民很难从经济增长中分享福利。因此,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增强政府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的必然选择。

三、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一)提升服务水平,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共服务人才队伍

构建服务型政府,要优化服务人员。政府工作效率的高低,关键在于公务员的素质。各级政府都应加大对公务员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同时还应在控制公务员数量、优化公务员结构上狠下功夫。对公务员进行政治、理论、文化方面的培训学习。建立严格的公务员选拔制度,严把“入口”,确保选人用人的质量。还要建立和完善竞争择优的选拔机制、符合社会需要的培养机制、与贡献相适应的激励机制,积极推行辞职、退休制度,把公务员队伍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5]政府应该制定严厉的奖惩措施,对于表现好的人员,部门给予其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否则,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二)建立政府、社会组织与公众的互动机制

政府为社会提供的是公共服务,而社会的公共服务是多元的,就需要政府与社会组织和民众之间建立互动组织。如果没有社会组织和民众的参与,很可能导致公共服务的供需不平衡。政府应该打破垄断服务,倾听多种声音,让社会公众多方参与到政府的决策中。政府的公共服务应以公众的意志纳入到政府的决策系统。衡量公共服务的绩效也应以社会的评价为主,以服务对象的评价为主,才能促进政府公共服务质量的提高。政府通过民众的反馈,充分调研,制定行业服务规划政策、服务标准、质量要求和收费标准,并严格监督执行,并建立公共服务资格认证和登记制度。社会组织按照行业服务标准提供规范的公共服务,对服务性收费应当按照投入成本制定收费标准并对外公布,接受监督,属于营利性部门的应当作为企业形成政企关系。公众有权利在平等公正的基础上获得公共服务,了解公共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依据,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不应拒绝和隐瞒,同时对公共服务提供中的违规行为,有权利向政府部门提出控告,获得损失赔偿,政府承担监督责任。

(三)逐步建立政府建设的长效机制

政府建设机制主要包括决策、监督、问责和考评四个方面的机制。政府的公共服务应以公众的意志为基础,政府提供什么服务,怎样提供服务,应当事先听取公众的意见,让公众的意见纳入到政府决策系统。公众的意见包含了他们的需求,政府可以以民众的需求来提供相应的服务。达到让公众满足的目的。完善监督制度,扩大公众参与监督的渠道,没有监督,就没有压力和动力,公众参与监督,可以促使政府产生危机意识,政府才能最终从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出发来制定行政决策。只有人民群众参与政府管理,才能有效扼制行政腐败,最终才能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6]建立责任追究制度,集体决策要分清个人责任。这样无形中给政府工作人员以压力,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完成自己的使命。改进绩效考评制度,衡量公共服务的绩效也应以社会评价为主,以服务对象的评价为主,这样才能促进政府公共服务质量的提高。

十八大报告明确地提出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句话,体现了民生问题最重要的五个方面。民生问题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不及时解决,将会威胁到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实现。正如温总理在答记者问时所说:“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让你做在台上。”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一个关键棋子,给民生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希望。政府所做的公共服务关系到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如果政府能很好的落实这些服务,民生问题将会得到很大而改善。

作者:杨威

第2篇:政府职能转变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对策研究

[摘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服务型政府的内涵、意义和关键路径,以浙江省为例,借鉴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2006年度对浙江国际竞争力的测评分析,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浙江转变政府职能方面已有的实践探索和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浙江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服务型政府;对策研究

[

[文献标识码]A [

[作者简介]张奇,丽水学院科技处副处长,高等教育管理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与科技政策管理。(浙江丽水323000)

一、公共服务和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

1 公共服务的界定和分类。西方学者一般将公共服务(public service)看作是与公共权力机构相关的服务活动(陈文博,2007)。法国学者雅克·付尼叶认为公共服务涉及所有为大众利益服务的事务;德国学者迪特·格伦诺认为,公共服务就是公共部门以完成公共任务的理由提供特定的服务。马庆钰(2005)将国内学者对公共服务的认识归纳为“为人民服务”、国家公务人员的职责和工作的一般属性、政府为弥补市场不足和促进社会公平所做的所有工作。陈振明(2004)从公共管理和与公共政策视角,依据公共需求和政府产出属性,将公共服务定义为“政府运用其权威资源,根据特定的公共价值,通过公共政策回应社会需求,使最大多数人得到最大的福利。”

公共服务主要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大特点,即一旦提供则人人均能享用,且个人的消费和收益不会影响其他人。由此,公共服务又分为纯公共服务和混合型公共服务(陈文博,2007)。纯公共服务的边际生产成本和边际拥挤成本为零,主要包括制定的法律政策或满足公民最基本生存需要的服务,如国防外交、环境保护、卫生防疫等;混合型公共服务可能具有一定的特性和排他性,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

2 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及意义。服务型政府的理论起源于西方国家在政府再造运动中提出的建立顾客导向公共服务的公共部门观点(沈怀红,2007)。刘熙瑞(2002)认为服务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按照公民意愿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服务责任的政府。概括而言,服务型政府的治理理念是“人本政府”,行为准则是“法治政府”,运行方式是“透明政府”,问责机制是“责任政府”,绩效功能则是“有效政府”(刘金香,2008)。

服务型政府是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治理模式。政府职能向服务化转型,既是权利性社会的逻辑趋向,也是多元利益平衡和妥协的必然诉求,同时也是公共行政公共性的话语指向(林修果和黄东阳,2007)。建设服务型政府对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对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新要求,进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

二、改革开放30年浙江政府职能转变观察

改革开放30年,浙江政府职能转变经历了三大阶段:一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摸着石头过河”阶段;二是十四大以来的“市场经济体制取向”阶段;三是十六大以来的“科学发展观引领”阶段(房宁,2006;陈广胜,2007)。职能转变突出表现在其角色定位上,即: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者、民间自发自主创新的保护者和支持者、企业和公众所需公共服务的提供者、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者(徐邦友,2005)。

1 发挥体制机制优势,理顺政府、企业、市场关系。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加快进行与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相关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理顺政府与企业、市场的关系,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将政府角色从直接管理逐渐调整为以引导、规范和服务为主的间接管理。早在1979年8月,浙江省政府就颁发《关于发展城镇街道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规定》,允许个人合办城镇街道集体企业,允许个体进行经营;2005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在全省开展为企业服务活动的意见》,以进一步落实企业支持政策、服务企业创新和发展。与此同时,浙江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幅削减和调整审批事项,创新审批方式,推进依法审批。1999年,创建了全国第一家综合性行政审批服务中心;2001年,率先颁布《浙江省行政审批暂行规定》;2005年,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清理和规范行政许可项目的通知》,对全省各行政许可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和规范。目前,覆盖浙江全省县级以上部门的政府“服务网”已基本建立。

2 服务经济建设、加强市场监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大力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和企业服务平台,同时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努力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在硬环境建设方面,深入实施“五大百亿工程”、交通“六大工程”、“百亿水资源保障工程”、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等重大工程,以改善生态环境,推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在软环境建设方面,服务和监管并举。一方面,积极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实施"958"行业龙头企业技术赶超计划和技术改造“双千”工程,狠抓“六个一批”创新载体建设,加快构筑公共科技基础平台和行业、区域创新平台。另一方面,依法对市场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建设诚信社会。2005年9月,浙江省信用建设第一部立法《浙江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发布管理办法》的正式实施,标志着浙江信用建设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3 注重公共服务、发展社会事业,改善民生福利。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浙江在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建设、城乡均衡发展和维护公共安全等领域均做出了不懈努力。就业再就业援助方面,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从2004年末的4.1%下降至2007年末的3.27%;社会保障方面,在全国率先实行覆盖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最早将乡镇企业职工全面纳入基本养老金覆盖范围;医疗卫生事业方面,率先建立省、市、县三级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和疾病防御体系;基础教育方面,注重城乡均衡发展,2006年秋起已实现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免学杂费;公共安全方面,自2004年建设“平安浙江”的以来,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逐渐建立,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

三、当前浙江建设服务型政府面临的主要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社会对政府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浙江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国内领先地位,导致各种社会、经济矛盾比国内其他地区得到更早、更充分的暴露,并使浙江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1 服务意识和依法行政观念淡薄,影响和谐社会建设。政府服务意识和依法行政观念淡薄问题,是当前影响浙江和谐社会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浙江省涉及政府各级行政机关的民事、商市、行政诉讼案件逐渐增

多。尤其是在行政诉讼案件的土地、劳动与社会保障、房屋登记、工商、基层政府等方面,政府服务的“缺位”、“失位”、“错位”和“越位”问题仍较严重,这对政府公信力和社会公平和谐产生不利影响。IMD(2006)的评价结果也显示,浙江的“商业立法”子类指标排名偏低(第45位);“政府管制是否抑止了企业竞争力”、“政策不稳定性的风险”和“政府政策导向的连续性”三个具体指标的得分均较偏低(分别为4.59、4.90和4.24)。

2 服务功能不健全,制约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发展过度依赖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因而市场竞争手段单一、人才和技术资源稀缺、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成长、技术创新和竞争力提升,并最终制约了浙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IMD(2006)的评价结果显示。在61个国家(地区)中,浙江的“按国际标准大企业的效率”、“胜任的高级管理人员的获得性”、“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国际经验”、“风险投资的可获得性”、“企业获得银行贷款便利度”、“知识产权是否得到足够保护”等具体指标均排名靠后。上述现象突现出政府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方面的服务功能仍不健全。在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与供给、创新激励和创业扶持、产业整体升级、市场环境培育等方面,急需政府提供更好的服务,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则更是政府的天职。

3 社会性服务不足,阻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目前,浙江省内不少地方政府依然热衷追求GDP等经济增长指标,对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投入,并导致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这一问题在医疗卫生和教育方面最为突出。IMD(2006)的评价结果显示,浙江的“环境和健康”子类指标已连续3年排名偏低。其中“健康基础设施是否满足社会需要”具体指标得分仅为3.88(满分10分),且有一定下滑。显示浙江在健康和医疗卫生方面的公共服务投入,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卫生需求尚有较大差距。浙江的“教育”子类指标也始终处于较低的位置。其中“称职工程技术人员获得性”和“信息技术人才的可获得性”两个具体指标排名倒数第一;“公众的经济知识水平如何”具体指标得分偏低(4.00)。显示浙江在教育类公共服务提供方面,未能紧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4 服务覆盖面偏窄,影响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和许多国家和地区一样,在现代化进程中,浙江也出现了结构性失衡问题。浙江虽然是国内城乡、区域发展最均衡的省份之一,但内部问题依然突出。从城乡比较看,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从1985年的1:1.65扩大到2005年的1:2.45;从区域比较来看,2006年人均GDP最高的市(51871元)是最低地区(14019元)的3.7倍。这些差距既表现在收入水平,也表现在公共服务的供给上。一方面,收入水平差距所导致的农村或不发达地区地方政府财力不足,严重影响了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均等化;另一方面,公共服务的不均等阻碍了当地居民综合素质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进一步扩大了城乡、区域发展差距。

四、浙江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对策建议

为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小康社会。浙江应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先发优势,及政府职能转变中的已有基础,在政府服务绩效评估、公共服务投入、服务供给模式和服务法治化等领域,继续强化和完善政府的经济、社会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1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改革绩效评估体系。首先要转变浙江当前由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尽快把工作重心从直接干预或主导市场经济和经济建设,转变到进一步健全服务功能,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区域发展环境上。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降低垄断行业市场准入门槛,推进要素市场和资源性产品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同时积极发挥政府在弥补市场失灵、维护公共利益等方面的经济职能,推动浙江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改革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环节之一。长期以来,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中,过度偏重经济发展、注重短期效应和局部利益。

2 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公共财政的实质是实现非公共性向公共性的转变,即通过为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提供财力,以弥补市场缺陷,消除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实现“阳光普照”。浙江经济较为发达,民间资本和政府财政实力较强,同时国有经济所占比重较小。有条件首先从当前我国以生产投资型财政为主的财政体制中走出来,在全国率先进行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探索,为浙江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重要保障。

具体而言,浙江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公共服务投入:一是支持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并积极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财税扶持政策,以及社会保障筹资机制和失地农民、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政策;二是实施农村高标准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三是率先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保障体系;四是完善财政扶贫机制,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劳动力培训。

3 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创新服务供给模式。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在不断增加公共服务总量的同时,逐步健全公共服务的体系结构、创新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首先,要在科学界定各级政府的职权基础上,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公平化。并根据浙江实际,适当调整和提高公共服务的最低标准,合理、公平地分配公共资源,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逐步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公共服务差距。其次,要积极稳妥推进公共服务主体的多元化和公共服务方式的市场化。对部分具有非强制性、可选择性、可替代性的公共服务,应适时引入市场机制,调节供需,以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再次,要提高公共服务的透明化和强制服务的无偿化。应加大对公共服务的监督力度,严格禁止和杜绝公共服务提供中的乱收费、乱涨价现象,保证公共服务的质量。对部分具有强制性、不可选择性的“约束性”公共服务(如行政许可等)应该无偿服务。以免产生“权力产业化”等问题。

4 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服务法治化。要依法界定和规范政府职能,实现政府公共服务全面法治化。从浙江的实际来看,一是依法提供合法服务,即政府公共服务必须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进行,不得随意做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权益的决定;二是程序正当服务,即政府提供具有强制性的管理服务时,应注意听取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意见,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相对人、厉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三是权责统一服务,即政府依法履行经济、社会等管理职责时,要由法律、法规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手段,如政府违法或不当行使职权,应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四是诚实守信服务,即政府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五是高效便民服务,即政府公共服务应遵守法定时限,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

作者:张 奇

第3篇: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构建服务型政府

摘 要: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我党针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所提出的目标和要求,这也是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对于我国政府参与全球经济竞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各级政府极其公务人员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都具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

2004年2月21日,温家宝总理在关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正确地履行政府职能。”并指出,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也是温家宝总理第一次正式提出服务型政府的改革目标。此后,国内一些地区进行了创建服务型政府的实践探索,取得了有益的经验,构建服务型政府也逐渐在全国形成了共识,并成为政府行政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1 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及特征

我国服务型政府的研究与实践是建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的逻辑基础之上的,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必须植根于现有的治理结构。

(1)服务型政府的涵义。服务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权利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实现服务职能并承担服务责任的政府。

(2)服务型政府的特征。

①服务型政府是为民政府。“为民”是服务型政府的前提和逻辑基础。服务型政府构建于现代民主、法治理论基础之上,并直接借鉴了现代公共行政学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强调“公民本位、社会本位、权利本位”,强调必须用一种基于公民权、民主和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新公共服务模式来代替当前的那些基于经济理论和自我利益的主导模式,强调为市场主体服务、为社会服务,最终是为人民服务。

②服务型政府是有限政府。有限政府是指政府仅拥有有限管理社会的权利、对经济社会管理负有限责任,通过向市场主体提供公共服务等方式,实现政府对市场主体互动式管理,其目标并非要在个人选择的驱动下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而是要创造共享利益和共同责任。政府由控制者,转变为服务者,使施政目标从由机关和专家决定到由民众和期待决定,政府从以控制管理为要务转变为以传输服务为要务,管理目标由经济领域转移到公共服务领域。

③服务型政府是法治政府。法治政府是指受到法律约束,依法行使权力的政府,是权力受制约和监督的政府。法治之下的政府在权力、职能、规模上皆受法律的明文限制,政府应该提供哪些服务、如何服务,取决于法律、法规的授权。同时政府行使权力的过程还必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提供规范化、高效率的服务。

④服务型政府是有效政府。有效政府是指政府对自身的管理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有效。一个政府自我内部管理有效是一个有效政府存在的基本前提,也是一个有限政府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它必然具备较为科学的人事、财政、决策、咨询、评估等制度,它应该尽可能采用最先进的组织技术,吸收高级人才,并汲取更多的财力。当外界环境发生变迁时,政府要对社会公众的需求作出回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公正有效地实现公众的需求和利益。

⑤服务型政府是责任政府。责任政府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种基本理念,它伴随民主政治的发展而产生。政府只有履行其责任时才是合法的。民主的政府必须是责任政府。也就是说,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是法定权力,也是神圣的职责。不仅政府行使的每一项权力都连带责任,而且拒绝行使法定的权力也要承担責任。政府的服务是否达到人民的期望值,人民有权评判,对于政府违法服务、过失服务造成的后果,人民有权追究。

2 构建服务型政府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越位、缺位和错位的问题同时存在。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一直是强政府、弱社会, 人们过多地依赖于政府的局面。政府长期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并把发展经济作为唯一的核心职能,直接地、微观地管理经济。

(2)政府公共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能力不强。由于缺乏对政府工作人员有效的教育引导,个别政府工作人员认为为民服务不是他们的天职,而是风格,是境界,是对人民“施恩”,高高在上,衙门作风十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3)政府公共服务制度不健全,缺乏维护性职能。有的政府对实行何种服务、服务效果如何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同级政府部门之间,上下级政府之间,责任机制不健全,争功推过。重大决策论证和专家咨询制度以及听证制度均不完善。政府和公务员的绩效考评机制不健全,不科学,评估方法不尽合理。同时,政府政策频繁变动,政府领导人直接干预设会经济活动,政府监管职能缺位导致了经济秩序的混乱。

3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方法及策略

加快构建服务型政府最根本的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准确把握新的历史条件下政府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深刻认识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构建服务型政府,就是要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和高效政府。具体来说,政府职能要实现四个转变:

(1)从“全能政府”、“无限政府”向“责任政府”、“有限政府”转变。

“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是服务型政府的发展目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现代政府不再是无所不能的“全能政府”和无所不敢做的“无限政府”,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有限型政府”和“责任政府”。从“全能政府”、“无限政府”向“责任政府”、“有限政府”转变,就是要履行公共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

(2)从审批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加快构建服务型政府,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在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政府要将抓经济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把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制度,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加快构建服务型政府,必须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要正确地运用行政权力,有效地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程度和信任程度,提高政府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

(3)从人治政府向法治政府转变。

加快构建服务型政府,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夯实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政府施政必须以法律规定为准绳,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必须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切实将政府管理经济社会行为纳入依法运转的轨道;进一步明确行政执法权限,减少行政执法层级,完善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健全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行政复议、行政赔偿制度;加大行政综合执法改革力度,加快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改革工作,坚决克服多头执法、执法不公,甚至执法违法等现象 

(4)从高成本政府向高效率政府转变。

我国各级政府长期以来,人浮于事、冗员过多,导致行政效率低下,行政成本居高不下。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年来我国行政公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高达42%,公共服务所占比率仅为25%左右。而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行政公务支出在3%~15%之间,70%以上的财政预算用于公共服务。仅2004 年,全国公款吃喝、公车消费、通讯话费、公款旅游、公款读书、文山会海、公款送礼等各项支出,大约在1.1万亿元以上,是当年财政增收的近两倍。这样高成本的政府消耗掉了国民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严重助长政府腐败的滋生。因此,要求我们必须从建设服务型政府——“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基本准则出发,由高成本政府转变为高效率的政府。

参考文献

[1]刘熙瑞.我国政府职能研究的新视角[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2,(3).

[2]刁田丁.中国机构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3]张尚任、郑楚宣.政府机构改革性思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4).

[4]刘熙瑞.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2,(7).

[5]魏娜,吴爱明.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6]温家宝.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实现政府管理创新[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4, (1): 1-4.

作者:崔晓惠

第4篇: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3.1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教学目标】

1、 内容标准:

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评议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说明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2、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政府职能,明确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

3、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提高学生归纳与分析能力;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能够学会用唯物辨证的思维来观察问题、认识问题。

4、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并以此激发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

【教学重点】政府的主要职能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

【教研课题】新课程下如何使政治教学回归社会生活 【教学方法】典型事例法、搜集资料法、情境体验法 【教 具】教学课件及无线话筒等多媒体教具 【教学过程】

1、 主持节目,导入新课教学。《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这一课的内容相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比较理论化和抽象化。所以首先,我考虑要用一种新颖的形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关注,调动学生积极性。在准备公开课、收集资料时,受到电视访谈节目的启发,我决定把这一节课以主持节目的形式进行讲授,设置“我看政府”栏目;在形式基本确定之后,选择怎样的话题导入新课、贯穿全课就显得相当重要了。通过与教研组其他老师的反复讨论,我最终选定了今年元宵期间“福州市南后街灯展”这一话题。

2、 讨论“灯会”,学习政府职能。以福州市南后街灯展的事例导入新课、引出话题,通过分析花灯展的组织者是谁,以及从四个方面(经济、政治、文化、公共服务)分析组织者(即:福州市政府)为灯展所做的工作,从中看出政府的职能及发挥的作用,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在一个案例中,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政府的职能,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辨证思考的能力。

3、 学生活动,展示研究成果。以开展“寻找身边的职能政府”这一活动来检验学生对政府主要职能的了解情况。具体做法: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身边发生的、看到听到的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实例,并将材料带进课堂进行展示和分析,这材料可以是一张照片、一段录像、一则新闻、一张报纸„学生通过自我动手,搜集资料以及课堂讲解,能够巩固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此环节目的在于贯彻新课改精神,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培养学生学会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深对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的体会。

4、 阶段小结,明确职能范围。通过对灯展和学生调查活动的分析之后,我让学生总结归纳出政府职能主要是体现在哪两个方面(管理与服务)。最后设置问题——“入党应该找谁” “小区公共设施由谁提供”“法律由何部门制定并通过”,从不同事例、不同角度使学生明确“政府虽承担着重要的职能,却并不意味着政府是包办一切的。有些事情政府办不了,也不该办。”;从而也使学生明白公民能否正确寻求政府帮助,是公民意识、政治素养的体现。设置这一环节,是对本课内容教授的补充说明的需要,是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共管理的需要。

5.评议政府,回归社会生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考虑到课堂时间的分配,我设置了课后评议环节,以福州“禁摩听证会”为例,要求学生与家人朋友一起,对政府履行职能的表现进行评议。“禁摩听证会”也是近期以来福州市民关心的热门问题,设置该评议话题,旨在体现“德育回归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让政治教学回归社会生活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一课时)课堂实录

背景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是高中必修二人教版教材第二单元第三课,以学生参与社会公共管理为主题,以感受政府和评议政府的作为为途径,引导学生了解政府的职能和性质、明确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体现了“德育回归生活”的课程理念。

【导入新课教学】

(教师在课前打出字幕:今天我们模拟一期知识类节目.-----“我看政府”) 师:欢迎大家今天和我一起探讨“我看政府”。

我有这么一个感觉,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大家的生活真是越来越丰富了。 象不久前在古朴的南后街举办的花灯展就吸引了大批市民参观,当时的场面真可谓热闹非凡。我想在座有不少同学肯定都观赏过这次的灯展。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当时灯展的情景。

(师演绎课件,用多媒体播放:”南后街灯展” 视频实录,生认真观看。) 师: 从录象中可以看出, 这次的灯会办的十分成功. 在欣赏之余, 大家有沒想过, 灯会是由谁组织的呢?我想问问在场的观众朋友们,你们知道不知道?(师拿话筒采访走动) 生齐答:福州市政府„„

师:对,这次的灯会是由福州市政府负责组织的。为了营造安全舒心的环境,使得市民能更好的赏灯,市政府这次非常用心地做了许多工作以确保灯会顺利举办,那么你们知道在灯展期间政府都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呢?(边问边走下讲台问生) (生开始讨论。)

生1: 当时好像汽车什么的是不能进入场地的,必须绕行。 生2:现场有停车场,而且还停着消防车! 生3:还有移动的信号车。

师:大家说的很好,其实除了这些,政府还开设了医疗站点;还有,这次的灯展是免费入场的,赏灯不用钱;还派来了武警卫队执勤维护秩序等等。

刚才大家所谈的这些实际上都体现了政府在履行它的职能。什么叫职能呢?简单的来说,就是职责和功能。政府的职能也就是政府所能发挥的作用。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就是这个话题——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师打出字幕,导入新课)

【讨论“灯会”,学习政府职能】

师:下面我想问问在座的观众:政府组织这次灯会是出于什么目的? 生(抢答):为了丰富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加节日气氛,满足市民的娱乐需要„„

师:事先有让大家熟悉教材,现在问问你们:这是政府在履行什么职能? 生:政府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师:看来大家一致认同这是政府在履行文化职能。是的,这就是政府文化建设职能的体现。(师演绎课件)

大家都知道冰心老人吗?我们福建籍著名的文学家。她就曾回忆说:“我们老家福州南后街,那条街从来都是灯市。灯市之前,就已是‘花市灯如昼’了,灯月交辉,街上的人流彻夜不绝。”(师打出字幕)从中可以了解到,闹花灯是我们福州自古以来就有的习俗。在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政府举办这样的传统文化活动有什么文化意义呢?它展示出了三坊七巷的文化底蕴、福州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有助于增强公众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也有利于振兴民族的传统文化。

师:刚才说了举办灯会的文化意义,现在我们换一个侧面来看。刚才我们说道,这次的灯展是免费的,看上去政府好像没有赚钱,但是我们知道,元宵节時买花灯馈赠亲友是我们福州的传统习俗,可见,举办灯会有利于促进本地花灯业的自主发展。

另外,灯会的举办,也有利于推动其他产业比如福州传统小吃业、传统饮食业以及福州传统手工业的发展。大家知不知道,三坊七巷之一的塔巷有什么著名的小吃?

生(兴奋地抢答):鱼丸„„

师:有报道称,灯会期间,塔巷口鱼丸店的生意好得不得了!最高记录是一天卖出了1万碗鱼丸! (生惊讶)再比如,大家赏灯时兴致都很高,往往会顺手买几样传统手工艺品带回去做个纪念。看来,政府搞的这个灯会,使得南后街和三坊七巷都热闹起来了,本地传统的民俗产业和相关产业也红火起来了。这也更加坚定了市政府改造三坊七巷、发展民俗旅游业的信心。相信这势必也将带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

因此,从以上我们的分析来看,这是政府在履行什么职能? 生:经济建设职能。 师:是的。(师演绎课件)

师:刚才我们分析了灯展的文化和经济意义,接下来我们再来分析一下。

为什么灯展那天实行交通管制?(走到一生面前)这位同学我想问问你,你知道吗?能不能说说看?

生(思考后答):是为了确保交通顺畅。

师:为什麽要封锁人行天桥?游客为什么要分批进入展区呢?(走到另一生前)这位同学你来说说看?

生:因为当时人很多,要维持公共秩序,就规定了游客必须分批进入。 师:其实刚才我们也说了,灯展现场还设有专门的停车场和医疗卫生站,还有配备齐全的消防设施,这些都是为了保障公众的公共利益、公共安全,为了维持灯会现场的公共秩序,为了给广大市民提供一个良好有序的赏灯环境,以防一些意外事件的发生,比如拥堵踩踏、一哄而入、游客突然晕倒等等,这都是说明政府在发挥什么作用? 生(齐答):公共服务„„

师(高兴):是的,这也就是政府在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能。(师演绎课件,打出字幕)那么大家有没注意到,灯展期间还派来了公安民警值勤?(师用多媒体展示灯会现场民警执勤的图片)为什么要派来这些护花使者呢? 生(齐答):为了维护治安、保障群众安全„„

师:哦,派来这些护花使者,就是防止趁乱打劫、趁乱盗窃等的犯罪现象和恐怖事件的发生,禁止携带危险物品进入,这就保障了公民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不受侵犯,所以,这就是政府在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生恍然大悟) 师: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发现,政府的职能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的。我们要善于从多角度去分析问题。 【学生活动,展示研究成果】

师(过渡):刚才我们通过对灯展的分析,看到了政府为灯展所做的努力,看到了政府所担负的四项主要职能。但是我们光是靠嘴上说、靠翻翻书不行,要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自己体会才最深刻。前些天我们以“寻找身边的政府”为题搞了个调查活动,征集大家找寻的资料。今天请大家把寻找的资料拿来参与我们的讨论。要发言的各位注意,请遵照这么一个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也就是说先讲述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案例,然后谈谈为什么政府要这么做,这是政府什么职能的表现,最后可以对政府这么做的效果做些简短的评议。

(师用多媒体字幕打出:“寻找身边的职能政府——你了解政府吗?”) 那么,谁来打头炮呢?(师环视课堂,生1主动上台演讲)很好,大家掌声鼓励!(生鼓掌)

生1(播放所拍摄的DV资料:格致校园+协和医院+省图书馆+省体育馆+省科技馆):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我们美丽的校园。我们每天都在教室里上课,在实验室里做试验,在篮球场上打篮球,这些大家应该感到很亲切吧;(台下生兴奋) 这里是我们学校旁边的协和医院,这一栋栋门诊大楼和住院部大楼都为我们看病就医提供了方便;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省图,一些同学应该去过吧,我们可以在那里借到想看的书,还可以安静地自习;

再来这是„„(台下生抢答:“省体”„„),是的,这是省体育中心,我们每年就是在那儿开运动会的,还有游泳馆、网球馆等;

最后这是五一广场旁边的省科技馆。有同学放学就会经过那里吧,我曾经去参观过里面的科技展,可好玩了。以上我认为是政府在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是履行文化职能的体现。那么我就说这些吧。(生鼓掌)

师(点评):刚才这位同学主要是从发展科教文卫事业、提高人民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方面来说明政府的文化职能。确实,我们的政府也是投入了巨资,对科教文卫事业非常重视。但是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们明亮的教室、气派的大楼、安静的读者自修室等,这些都是政府提供的公共设施,都为公众带来了便利,所以从这个方面也能说明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

下面我们欢迎其他同学上台吧。(生2在掌声中上台)

生2:我来说说房价问题吧!我相信很多福州人都在为买房的问题发愁。是啊,要买房的人那么多,而房子的价格又总是居高不下,这就不只是一个经济现象,而成为了重要的民生问题。而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中央及时地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比如加强土地调控,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比如加强货币信贷管理,两次上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还加强了财政、税收对经济运行的调节等。这就是经济建设职能的体现。

师(点评):这位同学分析的相当的好!他所说的这个“房价”问题确实也是个焦点问题。他材料中所说的“严格土地审批”“开设绿色通道”等举措都是说明政府在实行市场的监管;而“上调贷款利率”(其实存款利率也有上调)这些则是政府在对经济进行的调节。那么市场监管、经济调节、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这些都是政府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我们的政府向来很重视经济建设。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是GDP增长8%左右,为实现这个目标,政府要加强改善宏观调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还有没有其他同学来发言呢?(生3举手)

生3:据我整理的资料,我知道中央政府也很关心群众的医疗卫生问题。我想问问大家,以前我们小时候打疫苗要不要钱? 生答:要„„

生3:现在开始,一些疫苗针就不用花钱了!中央扩大了免疫的规划范围,将甲肝、流脑等15种传染病纳入其规划。中央还扩大了免费救治病种,免费救治艾滋病、血吸虫病等传染病患者,减轻他们的医疗负担和痛苦。为此,中央财政专门增加支出28亿元!(生惊讶)

师点评:这位同学还关注到了“医改”的问题,这同样是一个焦点问题。她能够对材料中的事例进行几个角度的分析,这很好。首先,她说政府关注医改,出台了多项政策,这是政府在发展卫生事业,也就是文化职能;另外,医改、提高医疗卫生水平这一问题牵涉到广大公众的公共利益,所以这又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2006年,我国政府在全国上下也是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打击非法行医”的专项治理整顿活动。(比如“欣弗”事件)卫生部部长高强就指出:“打击非法行医,就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那说到医疗卫生安全,我还想起了涉及民生的食品卫生安全。不知道大家有没这种感觉:现在似乎吃什么东西都不安全、都不放心了,有没人能谈谈他的亲身体会?

生4(举手发言):我来! 我说说我印象很深的几个事件吧。曾经震撼一时的“毒奶粉”事件让多少家庭担惊受怕,而除了“毒奶粉”之外,又出现了“苏丹红”事件、“毒大米”事件、“有毒多宝鱼”等事件。甚至,连我们爱吃的冰淇淋哈根达斯都是地下手工坊生产的,“光明”出现了返厂奶,街头各小吃店的水煮鱼是用地沟油烹饪的!这实在是触目惊心!还好我们的有关部门及时对此进行了治理。我认为这是政府在履行经济建设职能中的市场监管职能。 师(点评):是的,出现了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的有毒食品,我们的政府当然不能坐视不管,政府出动了相关部门(比如工商部门、质监部门等)对这些有毒食品进行查处。这就反映出了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同时,监管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切身利益,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定稳定。

好了,刚才我们谈了吃的、住的,现在让我们将视线拉回我们身边吧。当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的时候,大家有没想想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呢?当然了,政府也不忘发展教育,政府已经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并出台了很多相关的举措。有没有同学有查过相关的资料?

生5:嗯,我知道现在中央全免了西部地区和部分中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5200万名学生的学杂费,还为大批寄宿学生补助了生活费。而今年要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这不就是政府在发展教育事业方面所作的努力吗?我认为这属于文化建设职能。

师(点评):是的,政府为了让所有孩子都能上的起学,都能上的好学,今年还继续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并且,在教育部直属的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的免费教育,以后你们考上北师大、华师大的师范类专业都是不用交学费的。(台下生惊讶、高兴)

【阶段小结,明确职能范围】

师(过渡):通过DV的展示和在座观众的踊跃配合,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政府的主要职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时刻感受到政府在切实履行着自己的职能,也就是政府在发挥自己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具体地可以表现为两方面。像:刚才灯展中政府对交通进行管制、生活中政府有关部门对市场进行监管、查处有毒食品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什么?(师环顾课堂) 生:政府对公共生活的管理。

师:是的,这就是政府履行职能的表现的第一方面(师打出字幕)

再比如:举办灯展让市民享受节日,兴办学校让大家学习知识,兴建广场、公园让市民节假日有好去处。这些都体现了什么呢? 生: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师:这就是政府履行职能的表现的第二个方面。

这就切合了我们今天谈的主题: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说到这,大家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我们的政府吗?

生(抢答):我们的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

师(过渡):很好,政府做的这么多工作确实都体现了为民服务的宗旨。政府确实能够为我们办很多的事情。那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找政府?比方说我现在想入党,是不是也要找政府帮我实现?(走下台,询问生) 生1:当然不能,这又不是政府该管的。 生2:我想这应该找所在单位的党组织吧?

师:哦,对了。原来入党问题是不能找政府解决的呀,想入党,就必须找我们的党组织。(走到另一生面前)对了,这位同学,我到你家家访过,你家住在融桥景江。那里的绿化不错,小区里有游泳池、健身馆什么的。我想问你:这些是不是政府出资兴建的?

生2:那也不是政府管的吧。那是我们那的物业搞的。 师:实际上,小区内设施的建设是由业主出资兴建、开发商承办的。

我想再问下大家,前不久通过了一部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生(齐答):《物权法》„„

师问大家:法律是不是由政府制定并通过的? 生1:应该不是的。

生2:我记得老师说过是由立法机关制定通过的。

师:是的,生2说对了,《物权法》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通过的。这些问题我们在后面的学习中会给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看来政府并不是事事都管。

政府不是包办一切的。有些事情政府办不了,也不该办。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政府只有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做到“不失位”(也就是管该管的)、“不越位”(不去管不该管的)、“不错位”(不能什么都管),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更好的为民服务。从公民的角度来说,遇到事情会不会找政府,知不知道找哪个政府部门,则是政治素养的体现。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个小游戏,在38页有一张图表,我们来一起填一填。 比如,路灯坏了应该找哪个部门? 生:市政部门。

师:买到假货应该找哪儿? 生:工商部门。 师:对了。

【评议政府,回归社会生活】

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探讨了政府的主要职能,也懂得了政府不是包办一切的。我们从中了解和明确了很多道理。看大家的样子,讨论了这么久,似乎还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样吧,我这儿还有一个话题,大家一起带回家和家人一起探讨如何? 生:好。

师:很简单,就是对我们市政府的相关部门履行职能的表现进行一下评议。可以具体的谈谈这些职能部门是不是依法办事?是不是符合有关规定?履行职能的最后效果如何?这问题我们下一次来讨论。 (下课铃声响起)好,这期节目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教学反思

课题研究方向是:新课程下如何使政治教学回归社会生活。课后本人进行了反思,认为本节课在如何解决预设的问题方面还是有一定的亮点和创新点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 这节课教学设计的亮点、创新点在于:

a) 设计了较新颖的形式。在教学设计中,本人考虑用一种较为新颖的形式——主持访谈节目的形式导入新课,设置“我看政府”栏目,以引起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兴趣;并且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录象、视频等资料。 b) 设计了生活化的话题。在一整节课的教授过程中,选择怎样的话题导入新课、如何使话题贯穿全课是相当重要的。本人最终选定今年元宵期间“福州市南后街灯展”这一话题,因为此次灯展影响力较大,学生参与人数较多,时间也不远,贴近生活。

c) 设计了交流互动环节。设计了“寻找身边的职能政府”的学生活动来检验学生对政府主要职能的了解情况: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所知道的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实例,并将材料带进课堂与师生进行互动、展示和分析。

二、 通过本节课教学,较成功地解决了一些问题、较成功地实现了预设的一些亮点及创新点:

在形式实施方面,学生较为接受这么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开始上课时,当我宣布今天来模拟一次电视访谈节目时,学生都感觉比较新鲜;当我拿着话筒走近他们时,很多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发言欲望;

在话题讨论方面,学生对灯展这一贴近生活的、刚刚发生的事情比较感兴趣。许多学生都比较兴奋地回忆起当时场面,该情景创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话题的深入,学生基本都能推出将要学习的结论,较好地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

在交流互动方面,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展示。学生用DV拍摄了校园、用幻灯片展示了最近资讯、用语言描述了最新报道,以此来说明政府的职能,加深了对新学知识的理解。避免了“一言堂”现象,真正实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形成了师生交往、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

三、由于经验不足和准备不够充分,本节课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 对时间的把握不够充分。对于教师导入和教师讲解的部分,语速稍显偏快,用时较短,原来预设为15分钟的环节只用了10分钟,导致在所有原定环节进行完之后还留有5分钟的空余时间,这5分钟虽被处理为课堂讨论,但显得整节课有些不连贯。

2、 没有给学生充分的留白和等待的时间。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要注意细节,抛出问题之后要善于等待,要善于给学生留白。在这节课中,由于太急于进行自己预设的环节,所以对学生的反应关注不够、灵活性不够。

3、 板书问题。因为此次授课是采取主持节目的形式,所以没有设计板书。但是教学毕竟是教学,在课改阶段的尝试中也要注意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

第5篇:怎样理解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建设服务型政府Word 文档

一、我国政府职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我国政府职能一直存在越位、缺位和错位的问题。越位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事务中不仅是裁判员,也是运动员;缺位是指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没有很好的发挥,把有权有利的部分抓得很紧,而服务职能却注意得不够;错位是指政府的职能不仅涉及宏观调控,而且还包括企业内部事务,导致政企不分、影响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益。

第二,政府职能不能适应中国加入WTO的需要。WTO规则要求政府加快改革,转变职能。我国加入WTO时的政府承诺,政府都必须履行,政府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来行使其管理职能。

第三,我国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政府机关的行政执法能力还不够强,法律体系不够透明、公正,“官本位”思想意识严重。

第四,我国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不强。如公共医疗卫生和健康等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等。

二、影响与制约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因素

1.社会环境的变迁。社会环境变迁是决定政府职能转变的外在动因。

2.公共行政的科学化。公共行政的科学化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动力。要按照统

一、精简、高效的原则大力精简机构和人员;要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合理划分和界定各级各部门的事权和职能分工。

3.技术手段的创新。技术手段的创新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保障。举例:政府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工具可以间接、宏观地对市场进行调控;政治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使政府的机构设置和组织运作更加合理有效。

4.传统行政文化的影响。传统行政文化是影响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因素。如何吸收精华、剔除糟粕,克服传统行政文化不良因素所带来的惰性和惯性,是政府职能能否发生实质性转变的重要因素。

三、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

政府职能转变,不仅包括政府职能内容的转变,还包括政府行政职能方式的转变、政府职能的重新配置以及相应政府机构的调整和改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政府职能的外部转移。指政府将不属于自己的职能还给企业以及社会中介组织,防止政府职能的“越位”,将属于政府自己的职能收回,防止政府职能的“缺位”。

2.政府职能的系统转移。在纵向层级之间要按照必要的集中与适当的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职能范围,明确各自的权力和责任;在横向部门之间要按照相同或相近的职能由一个部门承担的原则,合理配置和划分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要在管理运行上按封闭原则进行分类。

3.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行政管理方式,即政府行使能的方式,包括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运行程序等,管理手段的转变,就是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一行政手段,转向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四、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是实现政企分开

1.政企分开的主要内容:政府与企业社会职能的分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开;政府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与行政职能的分开。

政府不应直接管理企业,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随意截留企业的权利,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

2.政企分开的主要措施:解除政府主管部门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直属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大量裁减专业经济部门和各种行政性公司,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加强和改善国有企业的监管方式。作为过渡性措施,要保留部分专业部门,主要职能为制定行业规划和引导行业产品结构的调整。

五、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途径

建设服务型政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政府管理理念、管理职能、管理方式方法等方面,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基础是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突破口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要进一步合理界定和调整政府职能,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社分开,坚决把不该由政府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要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取消妨碍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以及实际上难以发挥作用的审批事项。

2.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执政之要在于为民,行政之要在于依法。坚持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根本要求,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由之路。各级政府机关都要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善于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和其他行政事务。要以强化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重点,加强行政立法,提高行政立法水平。要改善行政执法,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要继续坚持各种行之有效的民主监督制度,确保公共行政权力的公正、有效运行。要强化政府机关问责制,树立责任政府形象,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3.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把生产投资型财政转变为公共服务型财政,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根本基础。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公益性、基础性领域的投入。建立严格、高效的财政支出管理体系,建立政府统一预算,增

强预算的透明度和约束力。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合理界定政府投资主体和投资领域。规范政府收支管理。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政府资助体制,提高政府资助的公开性、公正性和经济社会效益。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完善社会保障特别是社会救济、社会福利机制。

4.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进行政质量,是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目标。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使其成为各级行政机关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贯穿行政权力运行的全过程。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改善政府管理结构和方式,重塑政府业务流程,构建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政府组织形态。要建立高效政务服务体系,继续完善各级政府及部门的“政务大厅”,推行“一站式服务”,在基层建立“政务超市”。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更加重视行政规划、行政指导和行政合同在政府管理中的作用,探索政府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新途径。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社会组织、企业和公民更广泛地参与公共事务管理。

第6篇: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新要求——从政府职能建设到基本公共

服务体系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就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发表讲话,就政府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为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发表了系统性意见。自党的十六大后开创政治局集体学习传统以来,这是政治局首次以政府建设和行政体制改革作为专题学习的内容,也是胡锦涛总书记首次就政府工作发表系统的讲话。

政府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明显进展

政府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领域,政府改革是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包含的一系列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想和方针,只有转化成为政府政策,融入政务流程,体现到公务员行为中,才能真正将执政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体现好。

自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央做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来,政府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一系列改革政府自身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也有了明显进展,主要包括:

(1)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更加突出社会转型期的公众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现实诉求。所谓“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政府职能十六字方针,其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上述“三公共一公众”的内容,鲜明地展示了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核心内容的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

(2)推动政府法治建设。2004年4月,国务院制定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确立了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2005年2月,国务院对《国务院工作规则》进行了修订;2005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处理经济社会事务,按照“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和“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的要求约束和监督政府行为,公务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高。

(3)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2003年8月,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加快投资体制改革,全方位清理、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五年来,国务院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692项。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通过使行政审批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

(4)加强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建设。完善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决策责任制度。

(5)多种方式和渠道推动政务信息公开。推动监察、审计部门依法独立履行监督职责与人大、政协、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舆论的监督相结合,塑造阳光政府、透明政府。2007年4月,国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开通了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和地方政府门户网站,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及时公布政务信息。地方政府和各部委按照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发布政务消息或回应社会质询。

(6)推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纳入民生问题解决的渠道。在继续解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的同时,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力气,在解决教育、医疗、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上取得新进展。

(7)建立全国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体系,健全了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保障制度。吸取非典危机管理的经验教训,2005年8月,我国先后建立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案体系》,形成了从国家总体预案到专项预案,从国家部门预案到地方预案的预案体系。2005年7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就提高国家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等进行部署,各级政府成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今年年初的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斗争,是对我国初步建立的应急预案体系的一次实战检验,也对近年来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应急管理机制的完善,提出紧迫的新要求。政府建设和改革的三大成效

党的十六大以来,政府自身建设和改革表现出三方面成效:一是政府工作重心开始转变。以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为重心,以推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为标准,实现政府由计划管制型到服务型的转变。二是政府工作机制与民生难题的对接更加密切。政府财政增加了社会发展事业的投入,政府加强了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公共安全、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民生问题改革的调研,政府各部门、社会各阶层对民生领域的体制改革的各种意见得以掌握,深化民生改革的意愿进一步加强。三是政府法治化、透明化建设框架初步建立,政府内部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政府行为约束机制初显端倪,政府与社会公众参与相结合的社会治理新关系初步建立。

可以说,五年来围绕政府职能转变,政府管理的服务型理念、政府管理的公共性理念、政府与民众合作管理的社会治理理念逐步融入各级政府官员的头脑,企业和各类社会组织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积极参与政府决策和社会管理的态势日渐清晰。五年来以政府职能转变为重心的政府改革,在执政文化层面,为形成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管理体制,奠定了广泛的思想理论和社会舆论基础。由中央政府推动、蕴涵于政府职能转变的诸方面基础工作的政府行政文化的这种观念启蒙,对进一步深化政府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构想

胡锦涛总书记在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对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构想 包含三个层次:(1)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应依据经济发展程度和水平,逐步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惠及全民和公平公正,但建设步骤要把握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长远目标,也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价值追求,但也需要逐步实现。应围绕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协调处理好公共服务的覆盖面、保障和供给水平、政府财政能力三者间关系。(3)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是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形成公共服务供给的社会和市场参与机制。通过公共财政、社会组织、企业与家庭的合作,发挥和体现财政资金的公益性价值,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益。

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指出了服务型政府建设必须逐步转入新阶段。政府建设提速应表现在公共服务职能的理性认识与公共服务体系的实践构建互动和协同推进上。若仅仅停留于政府职能的自我宣示和自我清理这类基础性工作,缺乏包含公共服务体制、公共服务方式、公共设施在内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这类体制性、实体性建设,服务型政府仍然难以达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要求。

在十七届二中全会讨论通过《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草案)》和全国“两会”召开之际,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讲话,必将对新一届政府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动建立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对实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总目标,产生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第7篇: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2

摘要

服务型政府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推行和逐步建立,已是一种大趋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新情况,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4年2月21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正式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2004年3月8日在参加全国人大陕西代表团讨论时又予以重申,至此,构建服务型政府在全国形成了共识,人们普遍认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行政改革的必然趋势。特别是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的要求,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政府自身改革的力度。因此,研究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以及结合中国政府改革的现实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的中心意旨是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政府建设理论的介绍和研究,对中国政府改革的现实情况做一个较为全面的现实回顾,由此提出我国当前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实践操作框架,以期能够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立提供一定的支持。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

政府职能

建设服务型政府

目录

摘要...................................................2

1、政府职能转变的社会经济背景..........................4 1.1为什么一定要转变政府职能...........................4

2、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定义、特征、意义.....................5 2.1什么样的政府才是公共服务型政府.....................5 2.2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特征...............................6 2.3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提出的意义.......................8

3、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职能和任务.......................9 3.1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职能..........................10

4、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10 4.1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思路..........................10 4.2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途径..........................11 参考文献..............................................13

2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经济改革的重点是政府改革。必须搞好职能分离和转变,把政府职能集中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1、政府职能转变的社会经济背景

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中,政府行为,如政府的越位、缺位、错位和补位所引发的社会、经济问题已经引起重视,在经济改革如火如荼之际,政府的改革也急需要提上日程,以跟上并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科学院国情中心胡鞍钢提出,中国目前正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和“一个最不公平的时代”;中国需要社会进步就必须改革,不仅是经济改革,还需要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中国的改革与进步有赖于政府的改革与进步。

1.1为什么一定要转变政府职能

1.1.1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客观需要

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经济竞争更加激烈。哪里政府管理规范,投资成本低,办事效率高,服务环境好,哪里就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实现大的发展。这就要求政府部门精简机构,转变管理方式,实现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加快从“越位”的地方“退位”,在“缺位”的地方“补位”,严格按照规则办事。多年来,一些政府部门习惯于审批盖章、决策处分,权力高度集中,在管理理念、职能配置、政策法规、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与世贸组织规则和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必须搞好职能分离和转变,把政府职能集中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1.1.2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无所不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只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市场环境的监管者,而无论规则制定还是市场监管,都是为市场、企业、公民提供服务的。政府的职能范围是有限的,管理方式必须由指挥经济变为服务经济,管理目的在于纠正“市场失灵”,弥补“市场缺陷”。只有这样,才会有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经济改革的重点是政府改革。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林凌教授认为,改革推进年之后,大量容易改革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旧体制的遗留问题和新体制形成的矛盾集中起来。过去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企业,目前的改革已经聚焦到政府。很多问题如果不从政府改革开始,就解决不了问题。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企业,政府不应当也不可能再充当经济建设的主体力 3

量。从政府主导型经济向市场主导型经济转变,是市场化改革的必然趋势。 1.1.3社会转型和社会发展失衡要求政府转型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严重失衡,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副主席邵秉仁将之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城乡失衡:突出地表现在农村人口比重过大,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日益严重。地区失衡:我国东中西地区经济发展渐次落后。产业失衡:我国第三产业一直比较落后。贫富失衡:城乡、地区、行业和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财产的集中度提高。 1.1.4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竞争意识和参政意识不断增强,对政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长期的惯性影响,无论政府机关还是公务员,在履行职能过程中都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推诿扯皮,效率低下以及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现象屡禁不止等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人民群众就不会满意,政令就不能畅通,也就无法实现民富国强。

2、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定义、特征、意义

2.1什么样的政府才是公共服务型政府

温家宝总理指出:“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这是对政府公共服务范围的新概括,是对建设服务型政府内涵的新界定。我们要把政府办成一个服务型的政府,为市场主体服务,为社会服务,最终是为人民服务。”

建立一个公共服务型的政府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人们普遍认为,政府必须透明、公平、公正、廉洁、高效。余晖认为,更关键的是,一个服务型政府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是一个无私的政府,是一个没有私人利益的政府。如果一个政府有私人利益,属于公器私用,就不是一个公共型的政府。公器私用的渠道很多,第一个渠道开办大量的国有企业,大量地进入竞争性的产业,与民争利。

第二,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是一个最小化的政府。政府最小化有经济学道理。首先,政府提供服务是要有税收的,即有税收成本的。其次,政府官员不承担管理失败的风险。这跟企业不一样。企业经营亏损了,企业老板必须自己承担后果,政府官 4

员就不承担这个责任。所以,政府的规模越大,意味着损失越大。企业、市场,还有非政府组织,甚至社区,都是可以来替代政府的。所以政府应该是最小化的,它应该在市场、企业、社区、非政府组织干不了的情况下才介入。如维护产权、巩固国防、裁决,除此之外政府不应该介入其它领域。

第三,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是一个民主的政府。以民为本还不够,应该强调主权在民。

2.2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特征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特征归纳起来,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2.1民本性

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所谓民本就是要以民为本,真正做到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具体来说:一是服务群众。政府应当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最具体的事做起,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二是装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切实对群众负责。三是深入群众,时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 2.2.2责任性

责任即份内应该做的事,没有做好份内应做的事,因而应当承担的过失。公共行政系统中,政府是主体,它和其他公共机构直接或间接地共同行使社会公共权力,提供公共服务;同时也要承担应付的责任。政府不是全部公共行政机构,其责任和权力也不是无限的。通过分权、放权、授权,处理好政企关系、政事关系、政社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并处理好权力与责任的关系。 2.2.3调控性

宏观调控是国家主动积极地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宏观经济计划的要求,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计划、政策及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运行的调节和控制过程。具体来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是调节而不是管理,要从对经济的直接的微观干预跳出来,变为对经济的宏观调节。 2.2.4法治性

公共行政权力来源于人民,受人民监督。政府在行使公共行政权力的过程中,必须规范行为,依法行政。“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这是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法治政府执政的新理念。所谓有权必有责,就是从权力、责任对等的原则来说,享有什么样的权力,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用权受监督,就是要建立与服务型政府相适应的行政审批制度,提高审批工作的透明度,切实加强纪律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 2.2.5透明性

5

所谓透明,就是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建设“阳光政府”。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特别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行政事项,除涉及国家机密、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以外,都应向社会公开,给人民群众以更多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增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只有建立起政务公开的制度,才能把政府和政府官员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 2.2.6务实性

务实就是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踏踏实实学习,扎扎实实工作,老老实实做人。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都落到实处。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影响当地发展和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上。 2.2.7绩效性

绩效即政府的业绩和效率。公共行政成本立于公共财力。也就是说,公共行政依靠公共税收支撑,就必须核算行政成本,讲究行政投入、行政产出、行政绩效。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科学规范部门职能,合理设置机构,优化人员结构,实现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健全行政管理法规和日常工作制度。加快推进政府信息化。 2.2.8廉洁性

廉洁即清廉,清白;不损公肥私,不贪污。廉洁从政,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加强廉政建设,杜绝腐败现象,做到用权为公、执政为民,决不能以权谋私、化公为私。从机制制度上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蔓延,树立廉洁型政府形象。

总之,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一种全新的政府职能模式,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涉及理念、作风、机制、体制的变革与完善,是一项深层次、全方位的工程。把这项工作做好,不但需要明确目标和任务,更需要把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和细化,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措施,一一加以落实,这不仅是改革和发展的必须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2.3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提出的意义

方栓喜在“以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为重点的下一步改革”的文章中提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提出,是现代经济社会政府观念认识的一个质的飞跃,具有丰富的而深刻的内涵。

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树立了最终模式,正确界定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即市场主导资源配置,政府只纠正“市场失灵”,提供市场无法有效解决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政府必须是“有限政府”或“小政府”,必须根据人民群众的需要确定其规模,严格限定治理成本和提高治理效率。

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与中国的执政党和政府宗旨相一致的政府模式,是法治政府,严格依照宪法赋予的有限权力进行治理,所谓“有限权力”,就是政府的权力必须严 6

格限定在为人民服务的范围之内,除此之外,政府没有其它任何特权和私利。因此这种政府是“阳光政府”,必须实行政务公开,接受人民监督。

从社会学意义上说,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先决条件,由于摆脱了经济上的利益之争,才可以处于客观公正的立场上,不仅保护精英阶层的利益,更强调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从哲学意义上来说,公共服务型政府承认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将人民群众作为真正的建设者,为其提供便利条件。政府的本质不在于如何指挥和命令老百姓怎么做,而是老百姓怎么做决定政府如何做好配套服务。“公共服务型政府”对应的社会结构是是“大社会”、“小政府”。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提出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改革的关键时期,从解决中国突出的经济社会矛盾出发,为政府转型提出了一个清晰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理论界一直认为政府改革重要,但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在认识上没有突破,所以政府改革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公共服务型政府基本上确认了我国政府改革的起点和终点,并为寻求改革路径提供了可能性,可以说是一个观念上的突破。

而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则是一场深刻的政府革命。是在新的政府理念指导下,对政府的再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够真正实现。不仅包括对政治体制的上端,在执政党的理念和组织形式,人大政协等层面进行改革,还包括对政治体制的下端,对政府的行政管理模式进行重新优化组合。

3、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职能和任务

3.1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职能

政府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才能称为公共服务型政府?这一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3.1.1制度供给服务

作为秩序化的代表的政府,必须为人们和社会提供社会秩序的制度供给,也就是要为社会制定一个权威的人人必须遵守的制度框架或者制度模式。政府根据人类最基本、最具有普适性的价值如自由、平等、公正、安全、公平、繁荣等来向社会提供制度、执行制度和纠正已经过时的制度。政府还应该根据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变化,不断的推进制度创新。制度供给的内容非常的多。如法律制度、政治制度、财产权制度、财政制度、市场经济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等。政府提供了良好的制度服务,人民的生活和工作就有了保障。服务型政府最好和最大的服务就是良好的制度供给。

7

3.1.2提供良好的公共政策服务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了解决和处理公共问题,达成公共利益或公共目标,经过政治过程,所发展出来的原则、方针、策略、措施和办法。服务型政府制定公共政策要从公共性的角度出发,为解决社会稳定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制定政策。如环境保护、社会保障、义务教育政策、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等。政府在基本制度已经确立以后,其主要的服务就是提供良好的公共政策服务。 3.1.3提供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是与私人产品相对而言的,它指的是可以被社会公众共同享用的产品。如国防、公安、司法等。还有一种准公共产品,它是介于社会公共需要和个人需要之间的产品。如教育、社会保险等。从理论上讲,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决定了不能通过市场进行分配,而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准公共产品的提供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尽可能在政府支持的情况下,让社会组织来提供,但是政府要做好组织工作。 3.1.4提供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是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公共产品时的劳务行为的总称。实际上,它是解决政府如何提供制度供给,如何采取和制定公共政策以及如何提供公共产品的问题。涉及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提供公共服务时的程序、态度、方式和方法等。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服务行政理念的指导下,在服务程序、态度、效率等方面为当事人提供热情、快捷和周到的服务,而不是冷漠的官僚主义者。

3.2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主要任务

简单地说,政府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人民服务。具体从我国目前的政治体制改革来讲,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需要完成的,包括以下几个任务:

确立社会目标优先于经济目标的原则,加快完善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为社会提供足够的公共产品。薄贵利认为,必须把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作为地方各级政府的核心职能。只要各级政府从竞争性市场中退出来,优质高效地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就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4、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

如何适应目前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既是完善市场经济体系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目前中国改革中遇到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许多国家在对政府的建设方面有成功 8

经验,但中国的政府职能转变却不是简单地改革,就象迟福林所说,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不仅在于实现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更重要的在于要实现政府治理方式的转变;不仅在于政府应当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更重要的在于政府要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有效的公共服务;不仅涉及政府机构的调整,更在于实现“政府再造”和推进政府“自身革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不是简单地对现有政府管理体制的修修补补,不是单纯地对现有行政管理体制的增增减减,也不是一般性地政府职能调整,而是建立一个与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相适应的,以人为本的现代政府模式。

4.1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并重、借鉴与创新结合,大力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加快政府转型步伐,努力建设现代高效的服务型政府。这一思路包括以下要点:

行为规范。所有行政机关都应依法行政,一切政府行为都应纳入法制化轨道,包括政府的职能配置、机构设立、编制管理、公务员队伍建设,公共政策的制定,行政决策、执行、监督,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办事。加强法制建设,规范政府行为,首先是加快行政立法,健全和完善行政法律法规体系,使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有法可依;其次是增强公务员的法律素质,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再次是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监督约束,把依法行政落到实处。

运转协调。所谓运转协调,就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政府与所属部门之间政令畅通,政府各部门之间协调一致,整个行政体系目标统

一、运转有序。这就要求政府职能界定科学清晰,机构设置合理精干,分工明确,职权责相一致。

公正透明。所谓公正,就是政府应努力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公正。政府应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使社会分配公平合理,防止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建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各类经济主体一视同仁;扶持困难群体,维护社会正义;搞好社会保障,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所谓透明,就是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建设“阳光政府”。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特别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行政事项,除涉及国家机密、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以外,都应向社会公开,给人民群众以更多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增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廉洁高效。政府应廉洁从政,高效行政。廉洁从政,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加强廉政建设,杜绝腐败现象,做到用权为公、执政为民,决不能以权谋私、化公为私。高效行政,就是政府运转速度快,办事效率高,行政成本低,管理效益好。各级政府 9

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增强成本意识、效率意识,把成本管理、效率管理纳入政府管理之中。

4.2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途径

从我国国情出发,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是专家的共识。大家认为:

一是要建立符合本国、本区域特点的公共服务模式。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各地发展水平的差异,公共服务的模式选择也不一样。比如,同样是经济发达的欧洲国家,德国采用的是强调社会保障制度中权利和义务对等性的俾斯麦模式,英国采用的是强调机会平等、鼓励个人自助的贝弗里奇模式,瑞典、芬兰、挪威等北欧国家采用的是强调全面公平的斯堪的纳维亚模式。中欧公共行政合作项目欧方负责人李斯特教授提出忠告,世界上没有最好的公共服务模式,中国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创造适合自己国情的公共服务体系。

二是要根据我国国情,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共服务体系。要根据中国目前城乡之间、地域之间存在的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来确定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标准。当前,不仅要加强城镇的公共服务建设,更要加强广大农村的公共服务建设,要把农村的义务教育、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劳动力转移、公共设施建设等纳入公共服务的范围;不仅要加强东部发达地区公共服务建设,更要加强中西部地区公共服务建设。

三是要探索不同公共服务领域的体制创新。公共服务方式创新是世纪年代以来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一项核心内容,也是中国政府公共服务创新的重要环节。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法治化,正在成为公共服务方式创新的发展方向。

四是公共服务的市场化问题。市场化改革要求在公共部门中引入市场机制,要通过招投标、合同承包、特许经营等市场运作方式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要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公共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五是公共服务的社会化问题。社会化就是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动社会力量改善公共服务,鼓励各种民间组织参与兴办公益事业和社会服务。要根据不同公共服务项目的性质和特点,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和供给方式的多样化。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各种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

六是公共服务的法治化问题。应大力推进公共服务的法治化建设,要在国家相关立法中进一步明确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责。要通过一系列的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建构,为公共服务提供制度性的保障。要进一步加强对公共服务的规范和监督,强化政府责任意识。

10

综上所述: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经济改革的重点是政府改革。必须搞好职能分离和转变,把政府职能集中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11

参考文献

1 刘熙瑞:《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载《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7期。

2 迟福林:《论“公共服务型政府”》,载《理论参考》2006年第6期。 3 迟福林:《全面理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涵义》,载《人民论坛》2006年5月。

4 魏爱云:《服务型政府: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专访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谢庆奎》,载《人民论坛》2006年5期。

5 参阅权茹《对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思考》,载《理论学刊》2006年第2期。 6 参阅颜玉华《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反腐败的必然要求》,载《公民与法治》2008年第6期。

7 参阅张勤《提高执政能力与推进政府公共服务创新》,载《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第12期。

8 参阅刘厚金《我国政府转型中的公共服务》,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第32页。

9 参阅张康之《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10 表格引自刘祖云《历史与逻辑视野中的“服务型政府”——基于张康之教授社会治理模式分析框架的思考》,载《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9期。

11 王浦劬、燕继荣主编:《政治学原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64页。

12 刘祖云:《历史与逻辑视野中的“服务型政府”——基于张康之教授社会治理模式分析框架的思考》,见《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9期。

13 杜学中:《政府的市场化》,载《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刘祖云:《生态型政府:形式与内容的三众统合》,《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14 顾建光:《公共行政转型及其动因分析》,载《决策借鉴》2001年第5期。 15 李传军:《管理主义政府模式的终结》,2003年4月,第61页。

16 参阅燕继荣《文明社会的文明治理:公共管理的制度选择》载《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2期。

第8篇:论政府职能的社会化之公共服务购买

2011年10月13日,广东省社会工作委员会发布了广东省加强社会建设的7个配套文件,明确了广东在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加强社会人才建设、加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措施和要求。其中,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扶持社会组织发展被放在重要位置。专家表示,这一做法对于促进广东政府部分职能的社会化具有重要意义。

其实,政府职能社会化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随着我国政治职能的转变公民政治素养的提高,政府职能社会化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政府职能社会化,指的是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改变传统的由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将一些政府职能通过向社会转移或委托代理等方式转移出政府,以达到提高行政效率、节约财政开支的目的。目的是引入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机制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不断推动公共管理的自我创新和服务水平。由此不难看出,实现政府职能社会化,取消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性,可以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参加公共服务的供给,通过这种方式将竞争机制引入到政府公共管理中来,从而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从规范意义上来讲,公开招标的“阳光操作”,可以形成制度化、科学化、民主化的决策程序,弱化官员的自由裁量权,减少权钱交易的机会,可以避免重大决策往往由“家长”说了算的制度困境。

我国政府职能社会化的历程也可谓曲折。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了全能性的政府,政府几乎垄断了政治、经济、社会职能。政府干预一切、包揽一切的模式使得政府的负担越来越大,而效率却越来越低。同时也使得社会的自治能力和自律水平得不到锻炼提高,抑制了社会的自我发展,社会力量极为薄弱。到了改革开放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多次改革,社会力量猜得到相当程度的发育,政府与社会二元分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政府已把很大部分属于社会的职能归还社会。伴随着政府职能社 会化在我国的发展,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概念也被更多的人所接受,被各级政府所逐渐采用。

所谓公共服务购买,本质上是一种财政性资金的转移支付方式,即政府对于某些设立的特定的公共服务目标,不是自己使用财政资金运作完成,而是通过各种模式建立契约关系,由非营利组织或者营利组织等其他主体来提供公共服务,而政府支付相应资金的模式。简言之,即使用财政资金、社会组织承包服务。合同关系实现特定公共服务目标的机制。它的核心是公共服务实现机制中政府与民间的契约关系。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其直接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对公共服务的需要,同时,对于政府自身的改革和职能转变,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政府从难以估计的一些公共服务领域“抽身”出来,也让社会组织有效地将公共服务“接手”过去。政府部门得到“减负”,社会组织泽获得更大的发挥空间,真可谓一举两得。

2 0世纪90年代,英国率先提出公私伙伴关系的概念,继而在美、德、日等国得到广泛响应。在我国,香港在购买公共服务方面做得尤为突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内地大量民众移居香港,福利需求急剧增加,促使香港政府于1 95 8年把原属于政府华民政务司的社会局成立为独立的部门一一社会福利署,负责制定及推行社会福利服务。香港社会福利的经常性开支,由1 9 9 2—1 99 3的70.7亿元增至2003年32 2.9亿元,占政府总开支的1 5.7%,仅次于教育和卫生。这些经费中的三分之二都用于资助民间服务机构。2 00 3年,共有1 8 o多个民间组织经营3 0 0 0多个服务单位,聘用员工31 000人。200 8至2 0 09,预算资助NPO的约2 669个服务协议单位的资助额是8 0 3 6 8亿元.而在我国内地,从2 00 3年以来,上海、北京、无锡、浙江、广东等各地方政府向民间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探索不断增多,形式也比较多样。购买的领域涉及教育、公共卫生和艾滋病防治、扶贫、养老、残疾人服务、社区发展、社区矫正、文化、城市规划、公民教育、环保、政策咨询等谙多方面。许多地方那个政府也大胆地进行创新并取得优异的成效。以深圳市西乡为例,在政府公共物品的供给方面,西乡街道办大胆尝试,通过合同外包的形式,将公共物品生产过程承包给物业公司,在这个过程中,物业公司开办了一个非营利组织“人生驿站”,并在民政局注册,用来提供专门性社会救助。企业注册非营利组织,承接政府的社会性救助服务,既是西乡街道办将公共物品外包过程中探索的结果,更是公共服务提供的创新。

虽然在部分地区,公共服务购买取得了可喜的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正视的是,整体而言,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仍然处在初级阶段,存在诸多不足,许多政府部门尚未意识到公共服务购买的意义,市场发育也不完善。但是公众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却日益增加,可见,加快促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工作的开展十分必要。不论是政府、民间组织还是社会公众面都应该为公共服务购买的发展出力。

购买公共服务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想“小政府,大社会”方向转变,增进社会服务均等。因此,政府应当不遗余力地促进公共服务购买的发展。首先,树立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正确认识到政府的有限性和民间组织的优越性。同时,不要把传统的行政思维用在政府购买之间,要从法律和协议平等双方的角度来重新认识自身角色和地位。其次,完善法律制度。没有制度的保障,都将使工作的开展陷入无序与紊乱。为了满足公众的公共诉求,政府通过一定的选择程序,向民间组织购买公共服务,并签订协议。民间组织履行协议,政府对这个过程进行监管,并通过绩效评估的手段来判断与该组织的协议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最后,建立多元专业的监督机制。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离不开监督,监督管理是购买公共服务的制度保障。严格的评估监督机制不仅包括对民间组织服务质量的评估和监督,同时也包括对政府的监督。作为购买协议的双方,权利和义务都是对等的,政府不能利用强大的行政力量规避自身的法律责任和接受监督的义务。只有建立了一套严格和完善的评估监督机制,政府与民间 组织的合作关系才能持久。否则,对任何一方评估的缺失都破坏了持续的购买关系,也是对公众的不负责任。

在民间组织方面,应该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并加强服务能力。丧失独立性,不仅不理与组织的发展也会对公共服务公平有效的提供带来危害。保持独立性,最重要的是要坚持组织的宗旨目标和专业化要求,而在现阶段,主要表现为民间组织的负责人能够坚守组织的专业化发展,有坚定的组织自主意识。民间组织既然承包了政府的公共服务项目,为了更好地提供服务,提高服务能力是必须的。

民众虽然是公共服务的享有者,但同样也能成为公共服务购买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公众应该积极地进行反馈,提出自己的需求,为政府和民间组织提供更好地服务提供方向和建议。另外,公众也充分实行自己的监督权,积极发言,监督政府与民间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的表现,保证工作的高效与高质。

政府职能社会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公共服务购买发展的过程。通过个方面的努力,相信我国将在政府公共服务购买方面取得瞩目的成绩,加快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化,为广大的公众提供更全面、更便捷、更公平的服务。

第9篇: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打造服务型乡镇政府

市编办 孙大庆

乡镇作为我国最基层的一级政府组织,其职能定位准确与否,履行职责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的“三农”政策能否在基层农村得到贯彻落实,直接关系到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能否得到改善,亿万农民能否早日致富奔小康。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准确把握乡镇职能定位,打造服务型基层政府是做好乡镇机构改革的基本点和出发点,也是各级政府,特别是从事机构编制工作同志亟待破解的难题之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今年印发的《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首次清晰地表述了乡镇的四项职能: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这为我们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一、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要尊重客观规律

滁州市地处江淮之间丘陵地带,10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自然环境和条件各有不同,比如按地理条件不同可分为丘陵区、岗地区和平原区三大类型;按地理位置可分为近郊型、偏远型;按照产业不同可分为资源占有型、生产经营型,其中生产经营型还可再分为农业主导型和工业商贸型等等,这就要求乡镇政府在准确把握职能定位的同时,根据乡情、镇情转变职能,积极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或产业集群,尊重客观规律,做到有的放矢,不可千篇一律。根据中央精神,目前乡镇政府应该具有以下基本职能:

第一、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好、执行好党的各项惠农政策,稳定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切实维护好广大农民的主体地位和合法权益。

第二、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一是要遵循经济和市场规律,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人文优势、传统产业优势,明确发展方向,制定合理的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从直接的经济干预中退出来,把发展经济的职能交给社会和群众、交给市场经济中的经营主体,同时加强市场监管,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二是加强信息服务,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业生产的效益。三是按照农业、农村工作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不断培育农村经济的增长点,及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拓宽

二、三产业的发展渠道,用服务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用服务优化

一、

二、三产业的比例结构,努力实现乡镇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农民增收的目标。

第三、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农村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一是着力加强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在争取上级政府的项目、资金支持下,做好基础项目建设中土地征用、关系协调等相关配套服务工作。二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建立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建立健全矛盾排查调处机制等综合治理手段,为农民建立一种农村治安机制,让农民在安全、祥和的环境中生产与生活。三是增加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服务和社会保障的投入,进一步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稳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卫生医疗网络,完善农村养老、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和特困户的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加强农村计划生育的宣传和服务,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和质量,四是要发挥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引导、规范和服务功能,积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以实现乡风文明。

二、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要理顺县乡之间关系

合理界定县乡政府的事权划分,处理好乡镇政府与上级政府的关系,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是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重要条件。随着我市“东向发展、工业强市和城镇化”三大战略的实施,农村小城镇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功能不断完善,乡镇政府将面临新的问题和新的矛盾。

第一,随着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已建成集镇的房产、土地升值潜力加大,集聚效应凸显,农民建房热情空前高涨,伴随而来的违法占地、违章建筑现象屡屡出现,而相关的诸如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建设监察等法律、法规的实施主体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乡镇政府无权处罚,尽管镇政府成立了执法队伍,也只能是延续传统的说教式思想政治工作,牵扯大量的人力,效能低下,一旦工作做不下去,只得“进城搬兵”,请县级执法队伍处罚,工作周期长、行政成本高。解决类似问题,一是县级政府将有关执法权力向乡镇政府授权或委托执法,健全乡镇执法队伍,确保乡镇执法队伍的职责合法性,二是维持现有体制,壮大县一级的执法队伍。要合理界定县乡政府的事权划分,处理好乡镇政府与上级政府的关系,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从效能的角度看,前一种做法比较可行。

第二,随着集镇面积的扩大,工业化程度提高,乡镇政府还承担着日益繁重的市政设施维护、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以及社会治安维护等职责,与县级政府掌握的财力、人力相比,显得权责不对称,必须依靠上级政府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加以解决。

三、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要加强自身建设

第一,要加强队伍建设,保证乡镇机构高效运转。在行政编制允许的范围内,保持现有人员总量不增的前提下,逐年适当为乡镇机关补充录用公务员,以改善乡镇机关人员结构,同时,乡镇要着力加强人力资源的整合,需要一方面提高人员素质,加强效能建设,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上级相关政策,发挥在乡镇“三支一扶”优秀大学生的作用,为他们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第二,要完善工作制度,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用制度管人、管事、管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提高乡镇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宗旨意识;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充分调动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减少“看得见管不着、管得着看不见”的现象发生;加强对社区和村民委员会工作的指导,严格遵守党务、村务公开制度,完善居民、村民自治。与此同时,要创新工作机制,建立与上级有关部门信息通报机制;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制定重大灾情、疫情预防、处置等应急机制,提高乡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建立社情民意互动机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拓宽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渠道,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和政情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使政府的决策、行政更加民主化、科学化,有效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上一篇:公司安全例会制度下一篇:创先争优双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