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保障服务职能

2022-11-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后期保障服务职能

关于保障房后期公共服务管理理论上的种种考量

〔摘要〕住房保障群体成规模地入住保障房小区(或楼栋、单元),既给保障房后期管理带来了新的情势与压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对此,各城镇针对保障房后期管理展开了新的探索,形成了众多模式及方法。而在现行体制和时代背景下,无论探索与推行哪一种模式或方法,都大有必要关注与理清基于社会保障、社会正义、和谐社会、系统管理、公共危机管理以及福利经济、需求层次等理论方面的问题及标准,并以此来考量保障房后期管理是否与多大程度上符合相关的管理价值标准。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房;公共服务管理;社会保障

随着保障房小区(或楼栋、单元)的陆续建成,各城镇已逐步容入了一定规模的保障群体。这部分群体成规模地聚居,在给本小区(楼栋、单元)、相关相邻社区及街道(甚至城市)等社会公共服务管理带来新的情势与压力的同时,也给我们既有的保障房后期管理目标选择、范围内容界定、制度(包括体制机制)设计、手段及方法运用等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

与此同时,在现行住房保障政策安排下,各城镇汲取传统公房管理的经验教训,并结合既有的体制机制、经济财政等资源条件,针对保障房后期管理展开了新的探索,形成了众多模式及方法。其中,部分城镇亦正在将保障房后期管理纳入至全社会公共服务管理体系之内,实施综合性的管理,形成了独有的保障房后期公共服务管理模式及方法。然而,考虑到当前住房制度转型、体制转轨,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多种因素,无论探索、选择与推行哪种模式及方法,首先大有必要关注与理清相关的理论问题,以考量其是否与多大程度上符合“服务保障群众”、“降低管理成本”等管理价值标准。

一、基于“社会保障理论”上的考量

当前,理论和实务界已达成了共识:“一方面市场经济是高效率经济,利润最大化原则对经济发展(包括房地产产业及其市场)产生了强大的动力;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又是高风险经济,风险造成的社会震荡又会成为经济发展(包括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解决)的强大阻力和干扰因素。”〔1〕故此,社会需要有一种稳定的机制来缓解、排除这种阻力和干扰,以保证社会和经济的正常运行。

住房保障直接目的在于解决低收入家庭的基本居住问题,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亦是市场经济的一种稳定机制,明显具有社会“减震器”和“安全网”的作用。然而,从住房保障的实际情况看,在我们欣慰地看到各地已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的同时,还应清楚地认识到,保障房建设仅为保障(或者直接说为社会“减震器”和“安全网”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可能及条件,其关键还在于建立起完整的后续管理体系,并让这一体系成为一种稳定机制和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我们不仅应当搞好保障房建设,更应当注重与做好其后期管理,才能真正确保保障对象获得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促进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进一步看,住房保障本属社会保障构成之一,理应与其他社会保障部分一样,受到相似相等的待遇,变权宜之计为常态化、长久化的制度管理。对此,大有必要着眼宏观与未来,视保障房后期管理不仅仅是“管房、管物业”,更是“管人、为人服务”的综合性社会服务管理。这就需要将住房保障尤其是保障房后期管理融入全社会的公共管理体系之内,努力在保障房后期管理的范围、内容、目标、制度、体制、机制、手段及方法等诸方面,作出相关的调整、改革与创新,使住房保障乃至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更趋完整完善。

二、基于“社会正义理论”上的考量

罗尔斯“社会正义”理论及原则,其第一层面是:最有效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结构必然是允许所有人享有和其他人同样的基本权利与自由的社会结构。这也是通常所谓的罗尔斯第一正义原则,即“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权利,拥有最广泛的、完整的、同等的基本自由体系,并且这一体系与所有人的类似自由体系是互相兼容的。”〔2〕其第二层面是:在第一层的基础之上,政府平衡“公平(即平等)——效率”关系的原则是:“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必须符合处于最不利地位的人的最大利益”。这也就是所谓的罗尔斯第二正义原则,亦即“差别原则”或“最小受惠者”原则。该原则表明:“将社会及经济的不平等加以特别安排,以便使处于劣势者能获得最大的利益,并且使所有的人能获得平等的机会。”〔3〕

基于此等理论及其原则,相关专家学者提出了:第一,凡是与保障公民平等权利及其有关的公共政策——至少包括社会保障和社会援助政策,政府最好把其视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公共物品,在任何财政条件下都应当承诺无条件地予以提供并保障落实。这也就是说,包括住房保障(尤其含保障房入住使用)在内的公共服务项目,都应是政府的天职,必须处处时时落到实处,且应当首先照顾到社会最底层群体。第二,其他类型的公共政策供求平衡问题则可以通过公共过程并通过市场原则加以处理。这实际为政府履职(包括在具体住房保障管理模式及方法等方面)丰富了内涵和扩展了空间,也为包括保障群体在内的其他社会成员获得“基本权利”与享有“自由的社会结构”,提供了可能与实现。换言之,这也就是说,在保障房后期管理资源的配置上,有可能和必要通过公共过程和市场原则,结合运用“政府”和“市场”两种配置手段及方法,实现保障房后期公共服务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内容的丰富化。

三、基于“和谐社会理论”上的考量

“和谐社会理论”是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现实成果。目前,尽管针对“和谐社会”有不同的解释和界定,但绝大多数基本认同:其蕴涵有“以人为本”以及人与自然(包括环境)、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等思想。中央高层领导曾多次提出,我们所建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因此,该理论实际所强调的是,在平常的现实生活中,亦或在各突发事件及危害来临之时,都应在理性的思考中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避免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减少或消弭各种灾害与危机。

无论从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结构看,保障房小区与其他居住小区、社区、街道乃至城市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并可能因此差异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问题或冲突及对抗。因此“和谐社会理论”对于保障性住房小区的建设与发展,对于保障对象与自然(环境)、与其他社会群体或个体的和谐相处,共建共享文明小区、社区、街道乃至城市等密切相关,也理应成为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之一。

四、基于“系统管理理论”上的考量

住房保障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这种系统工程既体现在运管主体的多元性和互补性方面,也体现在运管内容的丰富性和关联性,以及运管过程的连贯性和互动性等方方面面。因此,保障房后期管理实际亦是一个庞杂的系统管理体系,集中表现在:

第一,从专业系统管理的角度看,该系统明显具有时序和层级结构及其管理的特征,即该系统管理基本由早期的建设管理和后期的使用管理构成,并明显存在不同的时序管理特征。同时,保障房管理中通常所谓的“三分建、七分管”,这个“管”既包含对保障对象行为的规范、保障房的安全使用与监管,也包括对保障对象其他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而对保障对象基本生活需求的全方位保障才是重点和难点。

第二,从社会系统管理角度看,房管及住房保障机构的职责主要是“管房、管物业”,对于保障对象日常生活遇到的诸如“就业、教育、医疗、计生、保险等方面需求”,则有赖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群团组织依职权或功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大力开展综合性社会服务,而不应由房管部门“大包、小揽、全包揽”。否则就有“错位”和“越位”之嫌,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因此,住房保障不单是房产问题——即对“房”的管理问题,更是对“人”的服务管理问题,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社会管理工程。对此,必须对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实施必要的专业性和社会性系统管理,对管理主体内容和过程等进行系统化的安排、掌控与规范。

五、基于“公共危机管理理论”上的考量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是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的理论基础之一,也是社会管理以及保障房管理可以依凭的理论与方法。该理论首先认为,所谓危机就是由意外事件引发的危险和紧急状态,其一般具有意外性、紧急性、危险性和破坏性。所谓公共危机指的实际就是“没有预料到的、且对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形成重大威胁的事件”〔1〕。因此,公共危机管理实际就是指必须对公共危机予以提早和全面干预,并实施处理、识别、隔离、决策等有效管理。

保障对象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众,其大量聚居原本即存在不少的社会安全问题及隐患,一旦遭遇重大突发事件,不仅自身单独难以抵御危机和灾难,甚至还会由其演生或派生出更多更大的危机或灾难。另外,从“维稳”的角度看,提早做好保障房小区的“维稳”工作,即可对全社会的“维稳”工作,产生出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保障性住房小区更需提前做好各种预防及准备,增强危机管理(包括“维稳”)意识和基础,以确保一旦“危机”显现,则有必要的“一案三制”(即应急预案、应急体制、机制和法制)安排与应对。

六、基于“福利经济、需求层次理论”上的考量 福利经济学中的一大原理是,每个社会的目标都是追求其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而相伴的另一大原理是,社会福利首先取决于所有社会成员的个人福利(或者个人效用)的大小。因之,在保障房建设和后期管理过程中,确保每位保障对象的个人福利——满足其合理诉求,对于社会福利的增长,以至实现社会发展目标,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

与此同时,我们所熟悉的福利经济学中最重要的福利标准之一——帕累托标准也告诉人们,“如果从一种社会状态到另一种社会状态的变化,使至少一个人的福利增加,而同时又没有使任何一个人的福利减少,那么,这种变化就是好的,可取的,人们所希望的。”〔4〕该类标准即已表明,保障对象住房福利的获得,是不可能或不愿意以减少乃至放弃其他福利为代价的。因此,对于保障对象的服务管理应当适度考虑其既得的社会福利不至明显减少,并应在此基础上,平衡好各种福利水平。

另外,需求层次理论也告诉人们,人在获得基本生活需求(即衣、食、住等)满足的基础上,将更可能追求其他需求得以满足,如归属、认同(群体或社会认同)等需求的满足。同样,保障对象在获得基本居住满足的同时,也必然要追求其他需求的满足,如更想在小区或社区等环境中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让自己住得更有尊严和幸福感。对此,社会和政府就应为其创造一定的条件,提供大量方便。

〔参考文献〕

〔1〕禇超孚.城镇住房保障模式研究〔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4〕姚明霞.福利经济学〔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5.

〔3〕姚玲珍.中国公共住房政策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朱凤霞】

作者:田焱

第2篇:福建莆田:立足检察职能服务保障“仙作”民营经济

仙游古典工艺家具,简称“仙作”,与京作、苏作、广作并称为中国古典家具“四大流派”,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名录。2016年,仙游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设的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授予“世界中式古典家具之都”称号。近年来,受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仙游古典工艺家具行业的生产和销售相继受到明显的冲击,产量和销量均出现明显的下跌趋势。

“仙作”面临法律风险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仙游古典工艺家具行业民营经济发展主要存在以下法律风险:一是融资借贷法律风险。红木企业现有资产估值贬值,缺少可抵押的固定资产。一些企业家为他人经营背负巨额擔保债务,为获取融资贷款,编造贷款用途,挪用贷款资金,扰乱金融秩序。二是产品销售法律风险。红木品种繁多,不同产地的红木原料,外观特征相似,但价格差异甚大,个别不法商家以次充好、掺杂掺假,以赚取暴利,由此产生的红木木材买卖合同纠纷高发多发。三是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大多数红木生产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拘泥于老品类、老款式,模仿多、创新少,外观设计多模仿或抄袭他人设计成果,没有根据新消费形态进行产品升级和技术革新,不仅导致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也常面临败诉风险。

除了宏观经济环境和今年疫情影响之外,仙游古典工艺家具行业还面临红木生产原料短缺的问题。我国加入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先后将檀香紫檀、刺猬紫檀和16种黄檀属树种列入国际二级以上濒危保护,对国际贸易进行严格管制,导致红木进口门槛提高,部分来源渠道非法,原料数量短缺,价格不断上涨。

此外,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相当部分的古典工艺家具企业属于前店后厂、自产自销的作坊式、家庭式的小微企业,生产设备、生产流程、生产工艺没有及时更新升级,缺乏市场竞争力。

检察机关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

针对这些现状,福建省莆田市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推出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举措,服务保障民营经济经济发展。

一是发挥检察主导责任。张军检察长指出,要切实履行检察官在刑事诉讼中的主导责任。检察机关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应当充分发挥检察主导责任。1.准确把握刑事政策界限。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因企业经营困难引发的民刑关联情况比较普遍。检察机关要强化对涉民企侦查活动的法律监督,重点监督以刑事手段插手经济纠纷,严防将民事纠纷当作刑事案件来办。2.依法查办虚假诉讼案件。检察机关要重点关注大额借贷纠纷但无转账凭证、庭审虚化无对抗性且以简易程序调解结案的案件、大宗财产非对价转让等反常现象的案件,强化对虚假诉讼的打击力度。3.严格适用法定捕诉条件。要树立平等保护理念,正确适用逮捕起诉条件,杜绝“构罪即捕”“入罪即诉”现象,防止滥用刑事强制措施影响企业复工复产。

二是探索合规检察职能。开展刑事合规检察,是当前形势下检察职能拓展的重要领域,可以督促企业规范企业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有效预防刑事犯罪风险。1.针对产品质量问题,建议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按照《仙作古典家具标准》要求,尽快落实仙作产品RFID可追溯芯片制度,保证企业产品质量。建议引入第三方质量监测和认证机制,制定发布《仙作红木家具买卖合同范本》,规范买卖双方权利义务,探索消费先行赔付制度,健全红木家具消费纠纷化解机制。2.针对售后服务问题,建议推动建立统一售后服务体系,通过整合和共享现有企业的全国售后服务资源,推动建立“政府引导、协会牵头、企业负责”的仙作全国联合售后服务中心,落实终身可退货、可保养等措施。3.针对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建议知识产权保护部门对现存的民间红木家具图纸进行收集管理,鼓励企业、工艺美术大师积极申请专利,防范专利恶意抢注。

三是提升检察服务能力。1.结合办案深入剖析典型案件,精准分析民营企业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原因,提出检察建议帮助民营企业完善内部监督制约和管理机制,有效防控重大法律风险。2.根据企业特点和法律需求,提供个性化、可定制的法治宣传教育平台。通过开展案例咨询、法治宣讲、释法说理等工作,拓展司法工作对商会的覆盖面,帮助民营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依法维权。3.在民营企业集中区域,采取图文并茂方式对民营企业涉及刑事犯罪的罪名、构成要件等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典型案例等方式,对可能遇到的诉讼风险进行集中提示,提高抵御风险能力。

作者:莆田市检察院课题调研组

第3篇:深化改革转变职能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

根据中央和我省关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要求,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全面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积极优化人社公共服务,建立了全国人社系统首个省级政务综合服务大厅。自去年10月份正式投入运行以来,优化公共服务职能,再造公共服务流程,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初步实现了“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的目标,每天办理业务量在1000件左右,已累计办理15万件,服务230万人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和积极评价,提升了人社系统的良好形象,打造了一项为民、便民、利民、惠民的“民心工程”。

一、创新工作理念,政务服务大厅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作为政府重要的民生服务保障部门,我们把建立健全省级政务综合服务大厅,作为贯彻落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公共服务”指示要求的重要举措,创新工作理念,再造工作流程,加强监督管理,积极推进省级政务综合服务大厅建设,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一)坚持一切方便群众的理念,搭建“一站式平台”。“一站式平台”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个服务台、两个服务中心、三大功能区、四项建设、五个全部”:“一个服务台”就是在服务大厅设置一个总服务台;“两个服务中心”就是服务大厅总体上分为办事服务中心和维权服务中心;“三大功能区”就是服务大厅具有业务办理、自助查询、自助服务三大功能区;“四项建设”就是通过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品牌建设、信息化建设,使服务大厅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五个全部”就是行政职责事项和管理服务事项全部进大厅、服务手段全部信息化、办理过程全记录、办理结果全程跟踪、就业社保维权全方位对接。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完善窗口设置。省级政务综合服务大厅在整合原有的社会保险服务大厅、人才服务大厅和职业介绍服务大厅的基础上,分为公共就业、人事管理、社会保险政策管理、社会保险业务经办四大板块,共设有64个窗口。其中,综合受理窗口1个,结果送达窗口1个,行政职责类窗口15个,公共服务类窗口47个,基本做到“一门受理、集中办理、一门送达”。二是加强信息化服务。根据厅领导建设“智慧化”服务大厅的理念,我们把信息化作为服务大厅建设的灵魂来抓,启用了网上办事服务大厅,外地调入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确认、外国人入境就业许可、博士后研究人员专业技术职称审定、设立技工学校审批等22个事项,开通了网上直接申请或办理,线上线下互联互补。三是整合维权途径。针对我厅群众信访投诉需求多和维权服务职能重叠、力量分散的实际,按照法定途径分类处理的原则,专门建立了维权服务中心,信访、监察、仲裁、行政复议、基金监督集中入驻,变单打独斗为五位一体、协调联动,合力联手处理群众维权投诉请求,查处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二)坚持一切流程再造的理念,梳理“一揽子清单”。根据省政府要求,组织服务对象、系统内业务专家、高校科研机构学者等代表参加的论证会,按照“三压三最三公开”原则,即“压缩事项、压缩程序、压缩时限,程序最简、时限最短、服务最好,公开承诺、公开流程、公开标准”,梳理出全厅应当进入服务大厅办理的行政职责和公共服务事项共计110项,全部进驻服务大厅办理,并进行流程再造,简化环节,优化流程,删减内部流转环节43个,办理时限压缩近40%。我们还针对每个事项逐项制作服务指南,明确事项名称、办理对象和条件、需提交的材料、办事程序、办理时限等内容,附上申请材料模板和办理流程图,并在服务大厅公开。由过去“办一事进多门”转变为“办多事进一门”,各类事项的现场办结率达到95%以上。

(三)坚持全过程监控的理念,实行“一体化服务”。一是组织30多个处室单位、130多名AB角工作人员进驻窗口工作,制定了《政务服务大厅管理制度(试行)》和首问负责制等5个方面、32项配套制度,细化了《着装及仪容仪表规范》《考勤细节规范》《桌面物品摆放规范》等规章制度,为大厅工作的稳定运转奠定了制度基础。每天4次刷脸考勤,工作人员实行挂牌上岗、文明服务,把困难和挑战留给自己,把方便快捷留给群众,政务服务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的轨道。二是按照“横向到边”的原则,将各项审批事项和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电子监察范围。开发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等,集流程监控、督察督办、预警纠错、投诉处理、统计分析、绩效评估等功能于一体,现阶段已实现将19个处室单位110项行政权力事项纳入监管。目前电子监察系统已进入内测阶段,计划在今年年底跨平台实现不同业务办理系统的数据抓取,实现全部业务事项智能督办、超期预警和全程监控。三是启用了行政职责事项办理信息系统。大力推行“外网申报、内网办理、外网反馈”的新型服务模式,开发建设了网上政务大厅系统,一门受理、网上流转,逐步实现全程网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提高了行政效能和服务效率。

二、积极深化改革,推进政务服务大厅建设再上台阶

下一步,我们将以贯彻落实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省政府决策部署为契机,按照人社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公共服务的意见》以及省编办和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的有关要求,全面深化人社领域改革,有效发挥政务服务大厅对人社事业改革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围绕服务抓改革,围绕效能抓创新,围绕素质抓队伍,积极推进政务服务大厅建设再上新台阶,努力打造依法行政、规范运行、勤政廉洁、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平台。重点是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处理好“前台”与“后台”的关系,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一要应进必进,确保进驻到位。各进驻单位所有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项目,不折不扣地全部进入服务大厅,原单位一律不再受理。进驻大厅的项目,按照“大厅围绕群众转,处室围绕大厅转,后台围绕前台转”的要求,加强规范管理。二要简政放权,确保授权到位。已进驻服务大厅的事项,各处室单位要进一步简化办事环节、优化办事流程、压缩办理时限,并授予前台工作人员足够的权限,确保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真正做到进驻无条件、审批无阻力、程序无障碍、服务零距离。三要加强督查,确保落实到位。对“体外循环”的管理服务事项开展专题监督和通报,确保职责权力在“前台”公开运行,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二)处理好“有形”与“无形”的关系,建设“智慧”服务大厅。按照省政府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部署要求,结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实际,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探索实行“互联网+服务”模式,开发建设网上政务服务大厅系统,构建实体大厅、网上办事大厅、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12333电话咨询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政务服务大平台。力争今年底实现网上办理事项达到全部事项的50%,明年底达到80%。因特殊原因暂不具备网上办理条件的事项,保证通过多种方式提供全程在线咨询服务,并确保其业务申报、资料预审等环节在网上运行。

(三)处理好“内功”与“外功”的关系,优化公共服务功能。一是改革创新,确保程序优化到位。聚焦简政放权、机制建设、流程再造三大重点,按照“环节少、时间短、流程优、服务佳”的要求,依据法定职责和程序,进行流程的梳理、优化和再造,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办事效率。二是完善制度,确保工作规范到位。建立体现政务服务特色的标准体系,将事项办理、窗口管理和日常事务处理纳入规范化管理,提升人员素质、工作规范和管理水平,实现“有人就有工作规范,有事就有质量规范,有物就有管理规范”的目标。三是加强监督,确保管理考核到位。以绩效考评为抓手,全面实行“周通报、月分析、季考评”的常态化综合考评,并强化考评结果的运用,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意见建议

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必然涉及体制机制、职能整合、机构调整等深层次问题,可以说,完善“三定”规定、优化机构编制、整合机构职责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工作的关键环节。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机构编制改革在适应转变政府职能改革需要时要把握一定的灵活性。可在总量控制的原则下,允许各级各部门挖掘内部编制潜力,根据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转变职能的总体要求,调整和整合内部机构编制与人员配置,经批准后可进行内部机构编制改革试点。同时,适当合理增减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的机构编制,重点向履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扶贫脱贫职责的部门单位以及基层倾斜。比如,人社等重点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部门,以及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等维护公平市场环境的领域等等。把握好了这样的原则性和灵活性,机构编制的改革创新将真正成为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转变职能的第一动力。

(二)统筹考虑省级公共服务机构和基层公共服务机构的实体化建设问题。有些重要的公共服务部门和公共服务领域,可以考虑其公共服务机构的实体化。比如,我厅政务综合服务大厅的窗口工作人员是从各处室单位在编人员中抽调的,实行轮换制和AB角工作制,由临时成立的政务服务大厅办公室统一管理,在日常管理、业务经办、考核奖惩诸多方面存在交叉和不便,影响了整体的效率。为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让老百姓能够就近就地享受到人社公共服务,我厅积极推进全省人社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于2014年主动将69项业务职能下放到街道、乡镇人社所站,其中约束性49项,选择性20项,受到系统内外一致好评。随着基层群众对人社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人社基层平台工作人员力量不足、流动性大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鉴于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强化,任务日益繁重,建议统筹考虑各级各有关部门公共服务机构的实体化建设问题,成立正式机构,明确相关职责,充实工作人员,确保政府公共服务“机构职责明确、管理服务规范、责任落实到位”,积极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关键词:人力资源 社会保障 公共服务 政务服务大厅

作者:刘杰

第4篇:强化反腐倡廉服务保障职能

烟台市局(公司)四个“进一步”强化反腐倡廉服务保障职能

为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切实为推动“十二五”发展上台阶、创一流提供有力保证,近日,烟台市局(公司)紧贴系统实际,扭住关键,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上水平。

一是进一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紧紧围绕“上台阶、创一流”这一中心任务,着力转变发展方式,重点抓好对国家局、省局(公司)重要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品牌培育工程、零售户致富工程和固本强基工程”等重点工作推进情况的监督检查,通过查“不落实的事”、“不落实的人”,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二是进一步完善体系、提升水平。在廉洁从政、廉洁从业教育上求突破,以“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年”活动为载体,强化警示教育、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在制度创新、执行落实上求突破,以“两项工作”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完善“三重一大”决策、规范经营、财审管理、领导干部日常监督等一系列制度。在源头防腐、风险防控上求突破,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逐级签订防范责任书和承诺书,完善风险点监控链条,提升源头防控水平。

三是进一步扭住关键、突出重点。狠抓内部监管不放松,落实好业务部门控、专卖部门堵、内管部门查的机制,切实抓好对经营各环节的跟踪监控。切实抓好办事公开民主管理,严格执行党委(党支部)会议、办公会议、专题会议和“三项工作”、预算、薪酬三个专项委员会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突出抓好对“工程投资、物资采购”的监督。狠抓政风行风建设不放松,以“卷烟零售户致富工程”和“文明柔性执法”建设为突破口,切实解决卷烟经营和专卖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行业形象和行评位次。

四是进一步强基固本、凝聚合力。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自觉担负起反腐倡廉工作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强化“一把手”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能,班子成员做到管人与管事相统一,纪检监察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着力提升反腐倡廉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加强纪检监察人员队伍建设,着力构建一支政治坚强、公正清廉、业务精通的纪检队伍。

第5篇:履行纪检监察职能 服务保障转型升级

发布日期:2012-08-17

浏览次数: 284

字号:[ 大 中 小 ]

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泰州市推进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争创全省转型升级示范区行动纲要》,这是充分彰显泰州发展特色和优势的必然选择,对于泰州加快转型升级、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全面落实市委《行动纲要》是全市工作的大局。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把贯彻落实《行动纲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大力唱响“主动进位、积极作为”主旋律,全面履行纪检监察职能,为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保证。

强化大局意识,在推进转型升级中勇于担当。省委、省政府把泰州确定为全省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明确泰州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为我市更好更快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抢抓发展机遇,打赢转型升级攻坚战,争创全省转型升级示范区,在新一轮城市比拼中脱颖而出,闯出一条成功转型之路、特色发展之路,是事关泰州前途命运的根本性问题,需要全市上下共同为之努力。纪检监察工作是党委、政府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纪检监察工作的根本原则。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着眼全局谋纪检、紧贴中心抓纪检,自觉把纪检监察工作放在泰州转型升级的大局下来定位、思考和谋划,做到围绕中心不偏离、服务大局不犹豫、促进发展不动摇。要主动融入大局,坚持全局的重点在哪里,纪检监察工作的重心就跟进到哪里,真正做到纪检监察工作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始终同频共振、协调并进。要把握工作定位,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监督与保护、监督与协助、监督与促进等关系,正确履行监督检查职能,切实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要突出工作重点,以服务、保障、推动转型升级为目标,找准纪检监察工作与推进转型升级的最佳结合点和切入点,切实把工作的重点放到对《行动纲要》贯彻落实的监督检查上来,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提供纪律保证、优化发展环境上来,为泰州争创全省转型升级示范区凝聚合力、保驾护航。

强化效能建设,在推进转型升级中敢于碰硬。市委《行动纲要》明确了全市推进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争创全省转型升级示范区的总体要求和“153”主要目标,并提出了10项重点任务,这是泰州转型升级的作战图、计划书和任务单。现在,大政方针已定,目标任务也已明确,能否成功实现转型升级,重在执行、难在执行、关键也在执行。实施绩效管理是加强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提升机关部门执行力、推动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举措。从年初推行绩效管理以来,在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机关效能、推进重点工作落实等方面已初见成效。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实施绩效管理是泰州的一项创新性工作,在增强科学性和实效性上还有很大的空间。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绩效管理工作配套制度及管理办法,规范绩效管理工作程序,将工作的安排部署、推进落实、监督检查等环节有机衔接起来,不断推进绩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大督查工作机制,整合督查力量,加强对《行动纲要》各项工作任务落实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重点项目、重大任务效能监察系统等平台作用,定期不定期组织察访核验,特别是要结合半年绩效考评结果,对工作进度不快、完成质量不高、未达到要求的单位及时通报,限期整改。要进一步强化效能建设责任追究力度,对工作不力、作风不实甚至失职渎职影响《行动纲要》具体工作部署实施的,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切实做到有职必担责、失职必追究,以铁的纪律保证转型升级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强化能力提升,在推进转型升级中富于创新。争创全省转型升级示范区,是泰州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的自我加压、自我挑战、自我超越,风险和难度绝不能小视,需要有高超的转型升级胆识和毅力,需要有高超的转型升级智慧和本领。可以说,推进转型升级的难度大、要求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肩负着服务保障转型升级的重要职责,必须始终把提升服务发展大局、推进转型升级的能力水平放在突出位置,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能力大提升促进纪检监察工作转型升级,使纪检监察工作更加适应形势,更加有利发展,更加富有成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执纪理念,坚持严肃纪律与支持改革创新相统一,正确把握转型升级中失误与失职渎职的界限,正确处理好教育与监督、保护与惩处的关系,旗帜鲜明地鼓励改革创新者、支持转型升级者,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供更多更优的服务保障。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有效开展监督检查的新办法新途径,着力通过实施公开监察、菜单式督查、设立督查联系点、健全纪检监察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制度、开展明查暗访活动、组织定期巡查等方式,不断提高监督检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要加强组织协调,注重发挥纪委委员和机关部门(单位)纪检监察组织的积极作用,建立督查联席会议制度,密切协作配合,进一步增强监督检查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尤其对那些需要多部门共同承担、共同完成的转型升级工作,要通过强化协调,实施有效组织,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工作合力。

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 在推进转型升级中的服

务保障作用 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泰州市推进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争创全省转型升级示范区行动纲要》,这是充分彰显泰州发展特色和优势的必然选择,对于泰州加快转型升级、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全面落实市委《行动纲要》是全市工作的大局。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把贯彻落实《行动纲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大力唱响“主动进位、积极作为”主旋律,全面履行纪检监察职能,为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保证。

要强化大局意识,在推进转型升级中勇于担当。省委、省政府把泰州确定为全省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明确泰州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为我市更好更快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抢抓发展机遇,打赢转型升级攻坚战,争创全省转型升级示范区,在新一轮城市比拼中脱颖而出,闯出一条成功转型之路、特色发展之路,是事关泰州前途命运的根本性问题,需要全市上下共同为之努力。纪检监察工作是党委、政府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纪检监察工作的根本原则。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着眼全局谋纪检、紧贴中心抓纪检,自觉把纪检监察工作放在泰州转型升级的大局下来定位、思考和谋划,做到围绕中心不偏离、服务大局不犹豫、促进发展不动摇。要主动融入大局,坚持全局的重点在哪里,纪检监察工作的重心就跟进到哪里,真正做到纪检监察工作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始终同频共振、协调并进。要把握工作定位,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监督与保护、监督与协助、监督与促进等关系,正确履行监督检查职能,切实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要突出工作重点,以服务、保障、推动转型升级发展为目标,找准纪检监察工作与推进转型升级的最佳结合点和切入点,切实把工作的重点放到对《行动纲要》贯彻落实的监督检查上来,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提供纪律保证、优化发展环境上来,为泰州争创全省转型升级示范区凝聚合力、保驾护航。

要强化效能建设,在推进转型升级中敢于碰硬。市委《行动纲要》明确了全市推进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争创全省转型升级示范区的总体要求和“153”主要目标,并提出了10项重点任务,这是泰州转型升级的作战图、计划书和任务单。现在,大政方针已定,目标任务也已明确,能否成功实现转型升级,重在执行、难在执行、关键也在执行。实施绩效管理是加强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提升机关部门执行力、推动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举措。从年初推行绩效管理以来,在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机关效能、推进重点工作落实等方面已初见成效。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实施绩效管理是泰州的一项创新性工作,在增强科学性和实效性上还有很大的空间。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绩效管理工作配套制度及管理办法,规范绩效管理工作程序,将工作的安排部署、推进落实、监督检查等环节有机衔接起来,不断推进绩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大督查工作机制,整合督查力量,加强对《行动纲要》各项工作任务落实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重点项目、重大任务效能监察系统等平台作用,定期不定期组织察访核验,特别是要结合半年绩效考评结果,对工作进度不快、完成质量不高、未达到要求的单位及时通报,限期整改。要进一步强化效能建设责任追究力度,对工作不力、作风不实甚至失职渎职影响《行动纲要》具体工作部署实施的,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切实做到有职必担责、失职必追究,以铁的纪律保证转型升级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要强化能力提升,在推进转型升级中富于创新。争创全省转型升级示范区,是泰州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的自我加压、自我挑战、自我超越,风险和难度绝不能小视,需要有高超的转型升级胆识和毅力,需要有高超的转型升级智慧和本领。可以说,推进转型升级的难度大、要求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肩负着服务保障转型升级的重要职责,必须始终把提升服务发展、推进转型升级的能力水平放在突出位置,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能力大提升促进纪检监察工作转型升级,使纪检监察工作更加适应形势,更加有利发展,更加富有成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执纪理念,坚持严肃纪律与支持改革创新相统一,正确把握转型升级中失误与失职渎职的界限,正确处理好教育与监督、保护与惩处的关系,旗帜鲜明地鼓励改革创新者、支持转型升级者,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供更多更优的服务保障。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有效开展监督检查的新办法新途径,着力通过实施公开监察、菜单式督查、设立督查联系点、健全纪检监察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制度、开展明查暗访活动、组织定期巡查等方式,不断提高监督检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要加强组织协调,注重发挥纪委委员和机关部门(单位)纪检监察组织的积极作用,建立督查联席会议制度,密切协作配合,进一步增强监督检查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尤其对那些需要多部门共同承担、共同完成的转型升级工作,要通过强化协调,实施有效组织,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工作合力。

清风凝正气 勤廉促发展??昆山创新纪检监察工作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发展

年末岁初,正阔步走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道路上的昆山市捷报频传:今年全市新增到账外资17.5亿美元,注册内资240亿元;完成生产性投入370亿元,其中新兴产业投资增长25%,服务业投资增长40%;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2900亿元、新兴产业产值超2100亿元,分别增长19%和22%,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40%和29%。

今年以来,面对宏观经济的新情况新挑战,面临转型升级的新任务新要求,全市上下突出转型升级主线,统筹推进了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市纪检监察部门紧紧围绕全力增创转型升级等七大领先优势的目标任务,创新纪检监察工作,推进效能建设,优化政务环境,切实推动了全市经济转型发展、率先发展和科学发展,为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创新工作理念 唱响服务发展主旋律

今年,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凝聚了新共识、确立了新目标,对全市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和战略举措作了全面部署??大力弘扬“敢于争第

一、勇于创唯一”的新昆山精神,全力当好“两个率先”、科学发展、改革开放“三个排头兵”,全力打造国际现代产业、中国和谐幸福、江南人文宜居“三大名城”,全力增创转型升级等七大领先优势。其中,把增创转型升级领先优势提高到事关昆山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事关昆山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的前途,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如何落实好这些战略和目标,确保纪检监察工作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创转型升级领先优势同步推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和纪律保证?市纪委、监察局在第一时间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最新决策部署上来,创新工作思路,把纪检监察工作全面融入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

8月份,市纪委、监察局谋划开展“充分履行纪检监察职能,全力保障转型升级、率先发展”活动。活动中,围绕全市转型升级11项重点工作、服务民生改善、支持企业发展等多个方面的活动主题,明确了开展监督检查的组织机制和考核评估机制,从制度上保障活动顺利开展。

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是纪检监察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直接体现。根据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关于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的意见精神,市纪委、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又及时调整和完善了我市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10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内容,并进一步明确了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的责任,确保监督检查工作落到实处。

全市各区镇、各部门的纪检监察组织认真贯彻落实纪委精神,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一场转变作风、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纪检监察工作在昆山全面推开。花桥开发区纪工委立足商务城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的实际,监督检查帮扶现代服务业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督促有关部门加强对形势的跟踪研究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的比较研究;完善了四项服务机制,促使服务业项目早注册、早开工、早见效,全力服务保障商务城转型升级发展。 “昆山纪委突出创新纪检监察工作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一系列举措,起步早,措施实,探索了纪检监察工作服务发展的新途径。”省委常委、纪委书记弘强对我市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改进效能作风 打好服务发展主动战

今年年初,昆山海关将辖区内四海电子(昆山)有限公司的1万多种进出口商品图片等资料全部录入电脑,建立了全国海关第一个电子商品库。海关审单只需重点审核新、难商品,不再对每个零部件都审核归类、申报验放,在确保监管到位的同时又有效提高了审单速度。

效能就是竞争力。围绕转型发展、率先发展,我市以行政服务提速增效为工作突破口,以效能评估为切入点,做到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从粗放服务向精细服务转变,从传统服务向智慧服务转变,营造出规范有序、服务高效的良好政务环境。

针对行政审批难这一突出问题,今年以来我市在向上争取审批权限下放的同时,抓好行政审批、三级便民服务和客商服务中心等审批和服务职能的资源整合,在精简审批项目、规范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上制定了有效管用的办法措施。近年来,我市行政效能以每年10%的幅度提速。截至目前,全市70多家单位参与创建机关服务品牌,其中18家为星级服务品牌单位,全力打响了“昆山服务”品牌。今年昆山连续第三年被台湾电电公会评选为大陆地区综合实力“极力推荐城市”第一名。“高效的服务已经是昆山政府文化的重要部分。”美国商业杂志《BizTimes》中国商业财经专栏作者艾那·唐根说。

拆迁工作一直是基层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今年5月底,周市东方村举办了一场特别的讲座,内容是“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上课”的不是外聘的专家,而是由镇党委书记史红亮领衔的镇班子成员。讲座上,镇领导、拆迁工作人员和拆迁户面对面,一边耐心倾听一边细心讲解。经过政策宣讲、解疑释惑,不少拆迁户甚至有的“钉子户”当场就表达了拆迁意愿。

史红亮介绍,党员干部与拆迁户面对面,是周市镇深入开展“党政领导七联系”和“民情台帐”两大品牌工程活动的具体体现。“深入群众、直面矛盾,零距离倾听民生、破解难题、服务发展,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今年,周市镇共计走访群众6642户,收集意见2102条,已解决问题1909个。周市镇的做法是我市加强和改进作风服务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昆山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我市各区镇各部门积极转变工作作风,不断促进机关及工作人员廉政、勤政、优政。通过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六查六促”等活动,“为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追求高效服务、规范服务”,正成为我市机关干部的共识。

完善体制机制 筑牢服务发展保障线

今年,发改委根据阶段性工作安排及工作任务调整变化,按照单位、科室、岗位三个层次,适时组织开展了岗位风险、设权风险、制度机制风险等七类廉政风险的深入排查,机关共查找出各级廉政风险点124个。对排查出来的主要风险点按级别在业务流程图中用红、黄、兰三色标明,并通过重点科室、重点人员签订《廉政风险防控承诺书》,形成“知风险、会防控、守承诺”的廉政风险预防机制。

科技局则将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局党组重要工作议程,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科技科普工作紧密结合。今年配全配强了监察审计室工作人员,建设启用科技项目网上申报系统和网上实时监察平台,制定印发了《关于深化效能建设,加强内部管理的意见》、《科技系统内部管理有关规定》等制度文件,从风险防控源头防腐、建章立制完善监督等方面构建完善的科技系统惩防体系框架,为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和组织保障。今年,科技部门向上争取省级以上项目108项,获得上级各类科技扶持资金超过2.3亿元,连续第十年在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考核中排名第一。

完善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是纪检监察工作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筑牢服务发展保障线的根基。我市按照机构设置更合理、资源配置更优化、组织效能更明显的目标,对完善纪检监察体制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特别是加强了对廉政风险防控标准化机制的完善及在实践中的运用。

针对转型升级、率先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的廉政风险点,我市各区镇、各相关部门从职能定位、工作流程、内控制度等方面入手进行深入排查,重点从环境风险、体制交替风险、权力风险、管理风险、人员素质风险、政策风险等七个方面,找准、找全、找深各单位和个人履行职责的各类廉政风险。在此基础上,对各类廉政风险源进行梳理分析,选取相应的节点,制定完善防控措施,完善业务程序,严格界定职权,将制度的执行融于对权力运行的流程控制和实时监督之中,形成以各项权力为点、以具体业务流程为线、以制度建设为面的廉政风险防控模式,最大程度地消除了风险。结合正在开展的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全市各区镇“阳光拆迁”等工作,我市还完善了综合行政电子监察平台等科技手段,以制度+科技的手段,形成在内控中规范、在阳光下运行、在网络上监督的“三位一体”预防腐败工作机制。

第6篇:充分发挥税收职能 保障民生 服务民生 改善民生

国之税收,民惟邦本。民生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重点。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2008年两会期间,涉及民生的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收入、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与民生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国税部门要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

一、依法科学组织税收收入,筹集财政资金,夯实民生之基

税收作为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最主要、最规范的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点,筹集财政收入稳定可靠。:一是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制止和防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既不人为调节收入进度违规批准缓税,也不寅吃卯粮收过头税。二是要深入开展税收分析,掌握各税种增减变化的原因,研究揭示税收与经济的内在关系,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三是强化对重点税源和纳税大户的监控,及时掌握企业产、供、销及价格等变动情况,增强组织收入的预见性。经常深入企业,全面了解和掌握企业经营情况、资金流向、产销变化、发展趋势等动态信息,加强重点部位和环节的跟踪管理和动态监控,结合计算机静动态数据,全面掌握税源增减变化情况。四是要充分发挥税务稽查的震慑职能,进一步规范税收秩序。深入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和日常检查,严厉打击各种偷、抗、骗税行为,堵塞税收漏洞,确保税款按时足额入库。

二、发挥税收职能,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社会要和谐,民生要改善,首先要发展,重点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税部门要通过税收政策的约束和激励等调节手段,努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税收经济观,服务和服从经济发展大局,努力使经济发展创造的税源尽可能多的转化为税收,实现经济发展与税收发展的良性互动。其次,发挥国税部门处于经济活动前沿的优势,增强服务政府宏观决策的意识,积极协助地方政府选择好产业,实现从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第三,要落实好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等税收政策,实现资源的循环和可持续利用,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第四,要落实好鼓励技术进步和国产设备代替进口设备等税收政策,调整经济结构,实现产业升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第五,要落实好西部大开发、资源综合利用、废旧物资经营、农副产品加工等税收优惠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用足用活税收政策,积极为企业筹划,支持大企业做大做强,扶持个体经济和民营企业快速成长。通过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发展积累资金。对于减免税的应用,采取跟踪服务的方式,积极督促企业利用优惠资金进行技术改造、环境治理和长远发展。

三、坚持执法为民,情系民生,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一是提高认识,深入学习,广泛宣传,切实将税收政策贯彻执行好,充分发挥税收调节分配的作用,依法对高收入行业和高收入群体进行税收调节,依法取缔非法收入,扶持低收入群体,调节收入差距,缓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落实好个人经营者增值税起征点调高政策,使广大纳税人和社会弱势群体真正享受到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给他们带来的实惠。二是积极落实好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涉农、惠农税收政策,服务“三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三是服务就业再就业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充分落实好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军队转业干部、城镇退役士兵、高校毕业生就业等税收优惠政策,维护社会稳定。四是对下岗、残疾人员免费办理税务登记,减免税手续,免收工本费。另外,还要积极参与社会福利事业和社会公益活动,组织为希望工程、为残疾人、为下岗职工、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献爱心送温暖。同时,关心和帮助系统内生活困难职工以及离退休干部的生活,让他们感受到国税大家庭的温暖。

四、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征纳关系 一是牢固树立依法治税是对纳税人最好的服务的理念,依法向纳税人提供服务、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切实做到想纳税人之所想,急纳税人之所急。对重大项目建设的涉税事项,要特事特办,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办税效率,着力减轻办税负担,降低办税成本,为创业者营造优质的税收环境。对纳税人要求办理的事宜,只要是符合规定的,要以最快的速度、最优的质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办结,坚决杜绝推诿扯皮、敷衍应付、该办不办、久拖不办的情况。对新实行的税收政策,要建立跟踪问效和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税法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做法和建议,做到信息传达畅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是牢固树立“服务让纳税人满意”的理念,按照办税服务“零距离”、办税质量“零差错”、办税对象“零投诉”、办税程序“零障碍”的服务标准,着力构建规范的税收服务机制,完善包括政策咨询、申报纳税、法律救济等内容的纳税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化限时服务、首问责任制、一站式服务,深入搞好申报纳税“一窗式”管理,不断加强税务网站建设,充分发挥12366纳税服务热线的功能,拓宽服务范围,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三是围绕和贴近发展项目开展服务,不断创新服务手段,拓展服务领域,体现服务特色。定期到企业了解生产经营情况,为企业加强管理谋求发展提供信息、牵线搭桥、提合理化建议。四是营造公平公开的办税环境。把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税收政策法规、工作规程、税务违章处罚标准、税务廉洁自律规定、责任追究办法、服务承诺、个体工商业户税负等内容全部通过公告公示栏、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等媒介予以公开,使税务机关的执法依据和执法行为都置于广大群众和纳税人的监督之下,让纳税人缴明白税,缴放心税,营造良好的诚信纳税氛围。

第7篇:建筑设计后期服务协议

技术服务协议书

委托方(以下称甲方):

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

服务方(以下称乙方):

身份证号:

甲乙双方为携手合作,促进发展,满足利益,明确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之相关规定,本着诚实信用、互惠互利原则,结合双方实际,协商一致,特签订本协议,以求共同恪守:

第一条 项目名称、地点

第二条 服务内容、方式和要求

1.服务内容:该项目的所有现场验收及建设单位要求的现场技术服务。

2.方式: 亲临项目所在地的施工现场。

3.要求:按时、专业、提供优质服务。

第三条 报酬及其支付方式:

1.本项目报酬(服务费):元。按乙方50次亲临现场提供技术服务计,不

足50次按50次计,超过50次后,按每次 元额外支付。

注:解决技术问题需要的食宿、交通及通讯经费,由乙方负担。

2.支付方式:

(1)合同生效后五个工作日内,向乙方支付人民币元作为定金;

(2)基础全部验收完毕后五个工作日内,向乙方支付人民币元。

(3)主体全部验收完毕后五个工作日内,向乙方支付人民币元。

(4)单体全部竣工验收完毕后五个工作日内,向乙方支付人民币元。

(5)单体全部节能验收结束后五个工作日内,向乙方支付余款。

第四条 甲方的主要责任与义务

1.在合同生效后十个日内向乙方提供该项目的设计文件(电子版)

2.按约定向乙方支付报酬,乙方开户银行帐户为 :3.协助乙方完成下列配合事项:

A.现场有技术服务需求时应及时通知乙方。

B.积极配合乙方解决图纸上的技术问题及现场需要的设计变更。

第五条 乙方的主要责任与义务

1.根据现场的工程进度完成技术服务工作。

2.积极按时根据建设单位要求参加现场的验收及现场技术问题的解决。

3.以专业工程师身份给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提供优质服务。

4.应对甲方交给的技术资料、样品等妥善保管;工作完成后应归还上述技术资

料、样品,不得擅自存留复制品。

5. 加强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不得违章驾驶车辆及不采取安全设施进入工

地现场。

第六条 保密条款

双方保证对从另一方取得且无法自公开渠道获得的商业秘密(技术信息、经营信息及其他商业秘密)予以保密。未经该商业秘密的原提供方同意,一方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泄露该商业秘密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保密期限为五年。一方违反上述保密义务的,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并赔偿由此造成的损失。

第七条 双方违约责任

1.甲方擅自不履行合同,迟延支付报酬,应当支付数额为报酬总额2%的违约

金,逾期二个月不支付报酬或者违约金的,乙方有权终止服务,甲方应当交

补交报酬,并支付数额为报酬总额5%的违约金。

2.乙方未按约定的时间按质按量完成工作的,应支付数额为报酬总额2%的违

约金。

3.乙方在工作期间,因乙方原因或建设单位不满意而终止未完成工作的,甲方

按乙方已提供的服务的次数支付服务费用(元/次)。如果给甲方造成损

失的,乙方应赔偿损失。

4.违反合同约定、擅自将有关技术资料、数据、样品或工作成果引用,发表或

提供给第三人,应支付数额为报酬总额5%的违约金。

第八条 补充

本协议未尽事宜,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甲乙双方可以达成书面补充协议。本协议的附件和补充协议均为本合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本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十九条 合同效力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

乙方:签订日期:2013年6月5日

第8篇:劳动保障局职能

(一)局机关

一、办公室

办公室的主要职能是:

1.协助局领导组织协调机关日常工作,负责机关文秘、信息、宣传、档案、保密、机要、对外联络、接待、车辆管理、安全、保卫、督察、提案办理、会议组织、后勤服务等工作。

2.草拟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险政策措施和规范性文件。

3.草拟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险政策服务咨询机构的管理办法。

4.负责劳动和社会保险法规的宣传和普及工作。编制本局管理的各项经费预、决算并监督实施,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险机构经费的运营,对局属单位的财务和资产管理实施监督检查。

5.承办劳动和社会保险的行政复议、应诉等事项。

二、人事教育科

人事教育科的主要职能是:

1.负责本科全面工作,制定本科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负责局机关党建、人事、工资、职称、妇女、计生等管理工作。

3.负责全局纪检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4.负责思想教育宣传工作。

5.承办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工伤医疗科

工伤医疗科的主要职能是:

1.负责全市医疗、工伤保险的综合管理工作,草拟改革方案和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2.草拟医疗、工伤保险基金征缴办法,监督保险基金的征缴政策与管理。

3.草拟保险费社会统筹办法、个人帐户管理办法并监督实施。

4.草拟补充保险管理办法和政策规定。

5.组织拟定基本医疗保险、工伤医疗的药品、诊疗和医疗服务设施的目录及支付标准。

6.草拟工伤保险行业差别费率。

7.组织拟定定点医院、药店的管理办法及费用结算办法。

8.组织实施工伤认定工作。

9.草拟城镇企业职工工伤停工治疗期间的待遇政策及标准。

10.承办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四、培训就业科

培训就业科的主要职能是:

1.组织实施国家职业分类、职业技能标准和相关的行业标准,草拟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的规定和办法,审查认定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资格。

2.拟定劳动预备制度实施办法,草拟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表彰、奖励和职业技能竞赛的规则、办法和措施。

3.草拟全市技工学校以及就业训练中心、社会力量举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发展规划和管理办法,指导全市技工学校招生和就业工作,指导技工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师资队伍建设,组织、指导技工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教学研究、教材建设和评估认定工作。

4.负责职业资格证书核发、管理工作。

5.贯彻国家有关劳动就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研究拟定城乡就业措施并监督实施。

五、劳动工资科

劳动工资科的主要职能是:

1.编制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险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2.承担全市劳动保障统计信息工作,发布统计公报及发展预测报告。

3.草拟全市劳动关系调整的有关规则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制度的实施办法。

4.负责政策性安置和调配工作。

5.承办市级企业劳动模范评定和省级、国家级企业劳动模范推荐工作。

6.综合管理外商投资企业的劳动保障工作。

7.组织实施企业职工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制度和女工、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政策,指导企业工资管理和内部分配。

8.草拟企业工资指导线、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方案,草拟行业工资收入调节措施和国有企业经营者工资收入措施,审核市属企业的工资总额和主要负责人的工资标准。

9.承办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六、劳动争议处理科

劳动争议处理科的主要职能是:

1.劳动合同鉴证。

2.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备案。

3.劳动仲裁。

七、监察监督科

监察监督科的主要职能是:

1.草拟全市劳动监察的有关规范性文件并组织实施。

2.监督检查劳动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执行情况。

3.依法行使劳动监督检查权。

4.制定劳动监督检查规范。

5.指导和监督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监督检查工作。

6.拟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办法。

7.拟定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制度。

8.建立健全全市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网络。

9.组织监督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情况。

10.组织实施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举报系统。

11.受理投诉举报。

12.查处基金管理的重大违纪案件。

13.资机构运营社会保险基金的资格。

14.关机构承办的补充养老保险。

15.医疗保险业务资格并对其承办的补充保险基金实施监督。

16.动和社会保险信访工作。

(二)企业养老保险事业处

企业养老保险事业处的主要职能是:

1.负责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管理与支付工作,承办个人帐户管理运营和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工作。

2.承办企业退休手续的核准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3. 负责城镇各类企业及其职工纳入养老保险范围和社会保险登记工作。

(三)机关养老保险事业处

机关养老保险事业处的主要职能是:

1.负责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管理与支付。

2.负责离退休人员及遗属待遇的审核。

3.承办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与服务工作。

4.负责社会保险档案的记载与管理工作。

5.依法对缴纳社会保险费和领取社会保险待遇的情况进行社会保险稽查。

6.对县区机关事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业务指导。

(四)医疗保险事业处

医疗保险事业处的主要职能是:

1.负责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

2.负责与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签订基本医疗保险服务合同,并对其履行情况进行监督。

3.负责基本医疗保险费的结算和支付;编制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预算、决算。

4.行政主管部门赋予的其他职责。

(五)工伤保险事业处

工伤保险事业处的主要职能是:

1.拟定经办工伤保险事务的流程。

2.负责办理市直单位工伤保险关系建立、中断、转移、接续、终止。

3.市直单位工伤保险基金的收缴、管理,拨付工伤保险待遇;确定定点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及对其进行管理。

4.指导企业职工工伤保险经办事务的管理工作。

5.参与我市工伤保险制度改革政策的制定与修改,组织工伤保险办法的实施等工作,并对各县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进行业务指导。

(六)农村保险事业处

农村保险事业处的主要职能是:

1.负责农保工作的规划和方案制定。

2.负责起草制定全市农保工作的规定,办法和管理制度。

3.负责指导全市农保的投保交费工作。

4.负责指导、监督全市农保基金的运营,退转、支付等管理工作。

5.指导和检查全市农保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

(七)劳动就业办公室

劳动就业办公室的主要职能是:

1.贯彻执行有关劳动就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统筹管理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劳动就业。根据《山东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开展职业介绍,组织劳务输出,维护劳动力市场用工秩序,促进城镇失业人员充分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推进农村劳动力跨区域就业有序流动。负责办理失业登记,就业登记,录用和终止、解除劳动关系备案等项事务。审批开办职业介绍机构及对其开展年度审验工作。

2.收缴、管理和发放失业保险金,确保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根据《失业保险条例》(国务院令[1998]258号),办理失业保险费的征收,核定失业保险待遇,按时发放失业保险金,并开展对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人员的认定工作。建立失业预警制度,对失业人员进行登记、调查、统计、分析,为失业人员提供免费咨询服务等。

3.认定和发展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制定劳服企业的地区发展规划。根据《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管理规定》(国务院令[1990]66号),组织和指导劳服企业开展产品创优、企业升级、新产品鉴定。对劳服企业进行认定、年检、协调管理,落实国家税收减免扶持政策。组织生产自救,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和富余职工。

4.全方位开展就业训练工作,提高求职人员的就业能力。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就业训练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发[1994]35号),实施“先培训、后就业”制度,建

立、认定培训机构,指导、开展城乡劳动力就业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免费培训工作。

5.提供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服务,为自谋职业人员和无主管部门企业职工、破产企业职工代存代管档案,代缴社会保险,提供劳资代理服务,协助到达退休年龄的失业人员办理退休手续等,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和流动就业、自主创业人员各种社会保险的后续问题,促进企业改制和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

6、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对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免费核发《再就业优惠证》,作为享受扶持政策的凭证;对享受优惠政策的各类服务型、商贸型、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企业开展认定及年检工作;落实再就业资金,制定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有关扶持政策,使各项政策尽快落实到位;负责向省、市提报就业经费和就业资金扶持方案,争取省级就业扶持资金。

(八)职业介绍中心

职业介绍中心的主要职能是:

1.贯彻执行国家劳动就业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双向选择、平等竞争的原则,组织职业介绍工作。

2.制定劳动力市场发展规划和管理规定,对劳动力市场运行进行综合管理。

3.统一管理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及时发布劳动力需求信息,综合分析劳动力需求信息,为领导决策服务,逐步建立起省、市、县(区)信息微机联网。

4.审查各类所有制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部队以及民营工商企业和居民招工简章,并监督各用人单位招工,为各类求职人员,下岗、失业职工以及不包分配的各类毕业生、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和符合就业条件的外国人办理求职登记手续,发放有关证件,定期组织用工洽谈会,组织招聘工作。

5.指导各县、区职业介绍工作,在全市形成职业介绍网络。

6.开展劳资代办业务,为自谋职业、无主管部门企业职工代办劳资业务、代存职工档案。

7.监督检查有关劳动力市场法律、法规的实施,及时查处纠正违法行为。

8.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9.承办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九)劳动监察支队

劳动监察支队的主要职能是:

1.宣传、贯彻执行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2.监督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

3.受理对违反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行为的检举和控告。

4.依法纠正和查处违反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行为。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监察职责。

(十)技能鉴定中心

技能鉴定中心的主要职能是:

1.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市职业分类、职业技能考核鉴定、职业技能竞赛的实施。

2.开展职业技能考核鉴定、职业技能竞赛等有关问题的研究和咨询服务。

3.负责对申请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所的单位进行资格审查,并组织实施对全市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的年检及业务指导。

4.负责对考评员的资格培训、资格考核、聘用、管理和年度考核。

5.参与本市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有关政策的研究拟定工作。

6.负责组织编印国家或省暂未建立和颁布职业技能鉴定题库的职业工种试题,并报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审定备案。

7.负责制定全市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工作计划,安排鉴定公告的发布,审查、汇总鉴定的有

关材料。

8.负责全市职业技能考核鉴定考务管理工作和组织评阅试卷。

9.受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委托,组织全市职业技能考核鉴定质量督导工作的实施。

10.参与全市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监督检查工作。

11.负责办理职业资格证书,编制全市通用工种证书统一编号,以及证书的购置和管理。

12.负责全市职业技能考核鉴定信息统计报表及备案工作。

13.负责全市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和企业在职职工培训所用教材、资料的征订发行工作。

14.承办领导及培训就业科委托的其它工作。

(十一)劳动能力鉴定办公室

劳动能力鉴定办公室的主要职能是:

1.承办劳动能力鉴定的日常工作;

2.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授权,对劳动能力鉴定专家和劳动能力鉴定医疗机构进行管理、考核和监督;

3.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文书、档案、印鉴;

4.劳动能力鉴定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宣传和咨询服务;

5.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授权或交办的其他事项。

(十二)信息网络服务中心

信息网络服务中心的主要职能:

1.金保工程的规划、实施、管理、应用和维护工作。

2.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规划、计划,负责系统设计工作。

3.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标准和工作制度、技术规范并组织实施。

4.全市数据库的建设和系统维护工作(会同有关单位进行)。

5.全市劳动保障业务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推广、技术管理服务工作。

6.县区劳动保障部门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

7.12333及视频会议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8.领导交办的其它事项。

第9篇:网站建设应重视后期的服务和维护

文章来源:商渡网 商小编(编辑)2013-07-2

3企业网站建设好后,仅仅只是企业应用互联网的开始。要真正得到收效,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在后面的网站推广、网上营销以及对客户的网络应用知识的培训上。事实证明,仅仅做好网站并能访问,都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网站建设和网上营销是一个持续的工作,因此售后服务非常重要。网站建设完成以后,还需要一个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今天我们来系统的说明一下网站建设售后服务都包括哪些方面:

一、域名维护

域名一般很少出问题,但不排除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所以说域名维护还是有必要的,域名维护主要指当域名出现故障时要及时提供备用解决方案,让网站能够临时正常访问,另外要尽快解决域名故障,恢复域名的正常使用和访问。

二、空间维护

空间维护是网站售后服务的重点,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提供空间服务在一年内不出现任何问题,网络的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是公认的,除了黑客攻击外,诸如电信机房网络线路故障、电脑系统软件故障、电脑硬件等,另外还有一些政策原因,例如在2009年之前,网站备案不备案完全属于自愿,不影响任何使用。但在2009年下半年,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中心(CNNIC)突然严打未备案的网站,国内被关闭的网站比比皆是,先不说小型企业网站,大型网站都曾被强制性关闭。

而且,自2009年底一直到现在,国家备案政策不断的在改变,起初是必须提交资料;然后发展到必须快递公司营业执照或负责人证件;后来又发展到电话审核,如果发现备案信息资料不真实甚至电话不能拨通,那么对不起,备案取消,网站关闭;部分地区有文件下达,备案需要按手印。

众多不可控因素,使得网站不太可能365天每天正常,那么网站被关闭后,还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网站“死里逃生”呢?答案是有的。解决方法如下:

方法

1、如果您的网站是.COM/.NET/ORG等类的域名,则可以购买国外的网站空间,把网站数据放到国外网站空间上,网站即可正常访问;然后还有及时的解决域名备案(网站空间备案)的问题;找到备案被取消的原因,第一时间解决。

方法

2、如果不巧您是域名是.CN的域名,可能就无法使用方法1的方式来解决,有时CN域名被取消备案可能域名就无法继续使用了(有的还可以正常解析)。这样只能重新购买新的域名,购买新的国外网站空间,然后按照方法1来解决。

三、网站系统维护

网站系统维护主要是当网站被误操作(如误删除)时,如何恢复到正常状态;以及有些地方可能随着企业的发展需要局部地方小修改一下,这一点不同的网站建设公司有不同的服务标准,多数情况下我公司为客户免费服务。

四、顾问式服务

互联网发展和更新换代速度异常的快,很多时候企业并不能第一时间发现最新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出现,作为一家以顾问式营销服务为主的网站建设公司,我们会在不定期回访客户的同时,给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希望能为与我们合作的公司带来更多有价值的增值服务。您的认可是我们进步的动力。

上一篇:健康知识问卷调查总结下一篇:创建文明城市的三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