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的服务职能

2022-11-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党组织的服务职能

从管理到服务:高校基层党组织职能实现路径的嬗变

摘要: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是我党提出的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础工程,而高校是全面落实科教兴国的重要力量,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对高校的内涵和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从目前情况来看,高校基层党组织存在着主客体双方双向沟通与交流的缺失、管理方式单一、管理目标缺乏与客体内在整合性等管理低效等问题,所以高校基层党组织如何实现由管理到服务的转变是建设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基层党组织应畅通大学师生诉求表达制度,树立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方式,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完善大学生民主决策机制,增强服务能力。

关键词:管理;服务;高校基层党组织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以服务群众、作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1]习近平总书记也做出指示:“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此来指导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如何按照十八大的部署和要求,结合高校的环境和特点,加快推进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服务水平,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

一、建设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内涵

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就是要以“全心全意为全校师生服务”为核心宗旨,以“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核心理念,以上级党委组织服务基层、党员和党组织服务全校师生、政党服务科学发展为党建模式,自觉主动优化执政环境和创造公共价值。此内涵与西方的新公共管理理念有着相通之处,西方的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在追求绩效的同时,要把公民视为“顾客”,以公民需求为导向,服务于公民,这是公共管理领域的一大进步。同样,作为公共管理的主体,高校基层党组织要直接面对大学师生党员这一管理的客体,按照十八大对服务基层党组织的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更应该把服务融入到工作中去,以大学师生需求为导向,为大学师生服务。

二、新时期高校基层党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基层党组织在管理中实行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是典型的科层制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存在这管理主客体双方沟通协商的缺失、管理方式单一和僵硬、管理目标与客体利益之间缺乏整合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1.管理主客体双方沟通协商的缺失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公民现代化程度的加深,公民与党组织之间的关系由原来的顺从到现在的平等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公民维护自身利益和权利行动日益频繁和加深,这就需要基层党组织以更加平等的姿态,更加积极主动地与群众进行沟通和交流,如果党组织还是以政府为中心不考虑群众的利益将会导致党群关系的紧张,最终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贵州瓮安、云南孟连和甘肃陇南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暴露了基层党组织由于没有服务和协商好党组织和群众之间的关系而导致党群关系的不和谐,基于这一时代背景,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在高校中也存在着高校基层党组织与学校师生沟通协商的缺失,具体表现在高校基层党组织不能将党的工作与高校的学科建设、教学研究、教育管理与社会服务结合起来,没有实现学校师生真正所需,因为沟通协商的缺失而导致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建设很难落到实处、收到时效。

2.管理方式单一,缺少多样性和灵活性

根据国外的管理的发展,政府管理方式由管制到管理再到服务这三个阶段。目前我国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和深水期,在管理领域管理理念也经历着由管理到服务的转变,但从整体上来看管理方式仍然沿袭旧的管理模式,管理以经验管理为主,管理目标主要是执行上级的行政命令,管理目标以任务分解的形式层层化解。高校党组织的组织机构设置仍按照韦伯的科层制来设置,实行下级对上级负责,上级对下级实行目标考核,这样就减少了基层党组织在工作中的自由裁量权,造成基层党组织在管理过程中缺少人性化,管理方式比较单一,缺少灵活性和多样性。

3.管理目标与客体利益缺乏内在整合

无论是在行政管理还是在党建管理中,效率和结果是评价党组织和政府合格的重要标准,党组织作为理性人,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很容易以牺牲党员对党组织的工作参与为代价。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管理目标以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为主,在管理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想当然地为大学师生服务、做出决策,认为群众是认可的,并没有充分考虑群众的意见,导致群众的意见得不到重视,服务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党组织作为一个封闭的组织机构并未将师生党员考虑进去,民主发展的不完善再加上民主制度的不健全,容易出现管理目标与管理客体利益相脱节,二者之间缺乏内在的整合。

三、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职能实现路径

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实现由管理到服务职能的转变,必须回应社会的需求和潮流,履行好服务高校师生的公共需求和责任,以大学师生需求为导向,从大学师生实际出发,真正做到为大学师生服务。做好服务这篇大文章,将“服务”两字贯穿于工作始终,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畅通大学师生诉求表达渠道,树立服务意识

服务是一种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不仅仅是主体对客体的作用,也有客体反作用于主体,畅通诉求表达制度是服务的客体反作用于主体的途径之一。美国学者登哈特夫妇在《新公共服务》中说到:政府应该是开放的并且可以接近的。[2]大学基层党组织若想达到开放和可以接近的状态的途径之一就是畅通大学师生诉求表达渠道。大学生具有内心情感丰富、心理承受能力弱的特点,高校党组织更要在学习、心理、生活和精神上开发多种渠道多倾听大学生的心声,对于青年教师多创造晋升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入职之初给予锻炼的机会并尽快熟悉工作岗位。

2.创新工作方式,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

高校基层党组织在高校师生中有着广泛的分布,是党员干部联系大学师生员工的桥梁和纽带,对校园文化及人文氛围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服务大学师生中不仅服务工作到位,也要服务力度到位,在以大学师生为本的原则下创新工作方式,以大学师生的需求为导向,可以通过开展党员的“微岗位”来服务大学师生,通过设立小岗位来体现党员的作用和价值,比如时政播报员、就业信息员、班风督查员等等,达到服务群众的目的,构建高校基层党组织服务网络,扩大服务覆盖面,形成一个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完善基层党组织服务大学师生、大学师生党员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

3.完善大学生民主决策机制,增强服务能力

朱光磊在《现代政府理论》中提到:一个成功的决策,是让许多人产生接近感,也即政治认同,这样的决策才会有群众基础,所以政党和政府方面要善于利用意见综合的机制,尽可能综合不同利益群体意见,使决策和立法有尽可能广泛的利益基础,也要善于综合意见,巧妙地把意见和权威结合,提高民主效率。[3]中央教育实践活动文件强调决策之前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了解什么才是老百姓最需要的。高校党组织直接面对大学生这一群体,作为信息时代的大学生,他们因为接收信息的手段和方式多种多样,自我意识非常强,所以党组织在做决策之前要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完善大学生民主决策机制,通过网络、手机和信箱等多种方式搭建大学师生自主决策的平台,尽可能搜集学校师生对管理决策的看法和意见,并积极整合他们的利益倾向,增强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v·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49—54

[3]朱光磊.现代政府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0—122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人文社科项目“高职艺术院校党建工作模式的创新研究”(14SKS56)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徐芸,女,(1969-),汉族,重庆人,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高级讲师,主要从事党建工作及语文研究。

作者:徐芸

第2篇:论商会组织服务民营经济的职能分析

【内容摘要】商会作为沟通政府、连接企业、服务地方政府是不可或缺的桥梁和纽带。但作为非营利性社团组织,其治理最基本特征表现为弱性治理且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使商会组织的职能充分发挥作用存在较大局限性。本文以武汉为例,剖析商会组织服务于民营经济充分体现的作用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探寻我国商会服务于民营经济的职能定位。

【关 键 词】商会 民营经济 职能

一、商会的性质定位

商会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必然结果,是政府和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由于商会没有普遍的定义,不同的时段、不同区域、不同语境下其含义各不相同,因此对于商会的性质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综合各方面的定义,可将商会性质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独立于政府。商会可被认为是独立于政府的民间社会组织。商会区别于国际系统中的政府机构,有其独特的特征:首先商会在决策体系方面区别于政府机构,它是独立于政府单独决策,自我管理的经济实体;其次从治理结构来说,商会直接面向于社會,有其公开民主性,再次,在运行机制方面,它属于服务性社团组织,具有非垄断性。

第二,独立于治理结构。商会在管理内部事务,做出重大决定时都不应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及政府、企业的干预。其完整的治理结构可以保证商会的正常运行。商会实行会员制,其最高权利机构为会员大会。理事会作为商会的决策机构,执行者为秘书长及其相关人员。监事会专门负责商会的日常监督工作。治理结构的完整和决策体系的独立都为商会的各种职能发挥提供了保障。

第三,非垄断性。由于商会会员具有自由选择权,可以自行决定加入或者退出某个商会,如果商会为会员提供的公共产品不足以吸引企业,他们就不会投入会费以节约成本。会员认为这些产品不能再满足其需求,也会主动退出该组织。尽管有相关“一业一会”的规定,但是经过长期的分化和整合,商会已不再具有明晰的界限。越来越多的商会具有同种性质,他们的区别仅在于名称不同而已。正如市场体系中的其他组织,商会之间也会有竞争,也符合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规律,商会组织管理不善也会被会员淘汰,被社会离弃。

第四,非营利性。商会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其经营活动不以私人利益为目的。但是,商会作为独立法人机构,其财政来源主要包括会员缴纳会费,私人捐助,政府财政补贴和服务性收入。商会区别于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主要体现在活动收入并非归商会成员所有。商会有自己独特性的社会使命。

第五,合法性。商会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程序成立,需要经过国家民间组织管理机关的登记和注册程序。我国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对会员数量、社会团体名称、规章和组织机构、固定场所、专职工作人员、活动资金、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商会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在不违背社会伦理道德的前提下从事其经济活动。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一方面民营经济的重要战略地位不断凸显,另一方面民营经济由于受到出口形势、盈利能力、资金缺口等一系列问题,其生存与发展受到了更大挑战。而作为自发形成的民间组织——商会更加成为了民营经济不可或缺的有力支撑,它代表民营经济发言的有力主体,根本服务于民营经济发展,有效减少民营经济的交易费用。

二、武汉商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职能显现

2008年武汉首次提出要打造“全民创业”之城的战略目标,武汉商会专门成立助推全民创业办公室,全面负责全市全民创业推进工作,一年后武汉民营企业新增了2.47万家,占所有新增企业的92.5%,日平均新增民营企业数为67.7家,每天比上年净增17.7家。可见,商会组织为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1.营造全民创业氛围,发挥商会宣传职能。武汉商会发挥人才荟萃的智力优势,成立专家咨询团,参与各区《创业手册》的编撰工作,组织专家、学者成立全民创业“导师团”,定期为创业者进行专业辅导。动员全市民营企业参与全民创业,为助推全民创业建言献策,宣传造势,与市主要媒体合作,推出创业咨询服务热线,营造全民创业舆论氛围。创办《创业与发展》简报,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为政府部门制定的扶持创业政策当好宣传员,为有创业意愿的人员重点是大学毕业生当好创业助推器。并且建立了武汉助推全民创业网站,定期发布助推全民创业的信息。

2.支持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发挥商会服务职能。商会组织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动员和组织民营企业参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积极扶持环保型企业做大做强,着立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扩产增效,协助有潜力的公司拓展国际市场,帮助这些公司与支柱行业,如钢铁、汽车等产业的国有大型企业开展合作,延长产业链,做大产业群,并且组织民营企业参与全市新兴产业振兴计划。联合市、区有关部门先后召开了数控机床、节能环保、现代物流等产业振兴工作动员会,并促成一批产业项目合作。邀请美国纳斯达克、长江证券等证券机构为民营企业进行上市辅导,引导民营企业抢抓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力促发展潜力大、成效好的优质科技型企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随时提供创业服务咨询,而且邀请市经信委、市工商局、市地税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中国银行武汉市分行等职能部门召开创业咨询会,积极协调和解决有关问题。

3.挖掘民营企业家优势,发挥商会组织职能。一方面带动有意向的创业者。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的经验、资金、市场、科技等优势,大力开展先富帮后富、先创业带新创业的一帮一带活动。举行了零元创业、全民创业比赛等活动,对乐于投身能力创业的行动者进行扶持,帮扶有创业意愿及能力的人低起点达到创业目的。另一方面带动大学生创业。先后组织孙文、刘国梁、曾文涛、陈纯星、王波、游林等多名武汉知名企业家到高校进行了创业辅导讲座,激发大家改变就业观念,积极投身创业。在高校大力举办创业方案设计大赛,成立大学生创业辅导站,聘请民营企业家为大学生创业辅导员,在民营企业建立创业实习基地。号召民营企业家慷慨捐资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对优秀创业项目进行奖励,举办武汉大学生创业设计和创业项目成果巡回展,对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评议推荐等方式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组织企业家与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对接,帮助大学生开拓市场,协调解决创业资金困难等问题。

三、武汉商会参与民营经济尚显不足原因分析

在武汉商会助推民营经济的发展虽然为武汉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但是从经济总量、GDP比重、纳税额等方面与一些同类城市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当前上看,整体实力较弱,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群度不高,单打独斗、各自为阵的现象较为普遍;长远上看,民营企业明显游离于武汉优势支柱产业外,参与或与之配套相形见绌,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商业贸易、饮食娱乐、简易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事新型行业比重偏低,新兴产业发展滞后。深究其原因,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

概括地讲,从全国来看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之所以比较普遍地存在着种种不规范不健康现象,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正处于特定的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经济实体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不断发展变化。具体表现为:一是管理体制不完善。首先是由于政府职能转变和政治体制改革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权力集中于部分人手中,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许多政府部门和官员控制的权力完全可以由市场机制来解决,致使政治与经济紊乱,一些民营企业主自然通过贿赂解决难题。二是法律不健全。由于我国法律体系不健全,针对商会这一块有很多空缺,一些执法人员也会公然执法犯法,利用权势接受贿赂,贪赃枉法,已颁布的法律法规很多时候得不到很好的执行。三是管理不到位。从管理体制上来看,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仍然是民营企业的直接上级,这种管理模式必须转变传统模式,由政府部门的直接管理转变为商会管理,使经济领域的管理模式规范化。四是社会环境有待优化。某些民营企业制假售假、走私等非法经营活动,但是却被政府忽视不见,不是他们不知道,而是因为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创造”政绩,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促使他们睁只眼闭只眼。这些外部因素的改变,不在乎一朝一夕,我们只能加快步伐,使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协调发展。俗话说:“术业有专攻”,商会的发展必须要跟上民营经济的发展脚步,才会跟上其前进的步伐。

武汉市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不规范现象,与其内部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内部因素主要体现在:首先是企业自身做大做强意识不强。成就大事业气魄不足,合作意识不强,竞争拼搏的谋略与手段不多,打造核心品牌的知名度不高。其次是产业布局不合理。从事劳动密集型,特别是从事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和租赁商务服务业的企业占到了全市民营企业总数的50.82%;从事科技密集型行业偏少,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新兴行业仅占到全市民营企业总数的5.21%;企业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再次是自主创新驱动力不足。人才、技术短缺,产学研磨合时间长、合作层次不高,缺乏长效稳定利益机制。第四是融资难“瓶颈”依然存在。缺乏制度保证和正常运行机制,地方财政扶持引导资金有限;政策性担保公司数量少,资金不足,未形成广泛覆盖体系;企业需求不对称、融资渠道窄小、金融品种单一,银行贷款担保条件高、手续复杂、周期长,难以满足企业对金融资金的需求;金融服务信息与企业自身在担保、融资、风险投资等方面管理不完善,信誉度较差,导致融资难。最后是总体发展环境有待改善。虽然近年来武汉掀起了“治庸问责”风暴,但在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思路和举措上亦步亦趋,缺乏积极探索的精神和实践,政策创新缺乏突破,地方特色不足、引爆能力不强,未能很好地研究和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从领导协调机制上看:领导协调机制乏力,缺乏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统一、权威、高效、连续的领导协调机制。如武汉市在1993年开始就设立了个私经济发展领导小组,运作模式是以某一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旨在形成服务合力,但到目前为止,民营经济的这一服务机构先后由工商局、工商联、原体改委、政府办公厅、经信委等几个部门牵过头,工作的延续性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体权威和效率。对民营经济的宏观调控、监管服务力度不够大,没有将民营经济发展纳入市有关部门的绩效考核目标,缺乏系统科学的统计指标和考察评价体系。从公共服务体系上看:已经建立了公共普惠性的社会化中小民营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但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还需要下大力气解决。

四、增强商会服务民营经济的职能定位

一是正确树立商会的市场地位。商会是依法成立的社会自治组织,具有独立的团体法人资格,可以獨立自主地开展范围内的活动。各个城市的商会发展不一,这和每个地方的政权特点是息息相关的。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应该适时地选择放权,让商会参与解决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政府要做的是完善行业协会,引导行业组织进行自我教育,完成促进自身发展的任务,并由行业协会负责其会员企业的产品责任问题。政府的放权会增加行业协会的作用,增加其在行业市场的管理中的作用。通过自主管理,增加这些商会的治理能力,并且不断完善其功能。商会在接受这些权利的同时,也应该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使自己不断成熟起来,进而可以将政府转移出去的职能发挥得游刃有余,也可以提升商会在市场经济中的有利地位。

二是加强民间商会的规范管理。政府逐步放权增强民间商会治理能力,并不意味着政府彻底放手,盲目放权,应该是在适当范围内给予其自主治理的职能权限。很多商会具有一定的“草根性”,这种“草根性”既表示其生命力顽强,也意味着其不规范不受拘束的一面。要使其彻底担负起地方治理的责任,对其规范管理是志在必行的,科学的管理体制是商会所必需的,同时要有规范的行为方式。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强商会的服务意识。新形势下商会的主要职责就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其次要明确职责,创造商会规范化发展的良好环境。从杭州、温州等商会较为发达的地区来看,正是因为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大胆解放思想,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才有了民营经济辉煌发展的今天,同时也使商会有了崭新的局面。所以政府应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实行“不看性质、看贡献”、“只设路标,不设路障”政策,做到思路上“放胆”、机制上“放活”、政策上“放宽”。社会组织及有关单位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发展商会的各项方针政策,使社会各界达成共识,在武汉市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商会发展的舆论氛围。三是要加强商会组织建设,不断激发工作活力。商会要完善建设,就要发挥其优势,整合内部资源,加强组织发展建设,形成市区、街道乡镇基层商会组织广泛建立、行业商会迅速发展,覆盖面宽广,工作基础坚实的组织工作体系。

三是赋予商会应有的治理功能。商会的治理功能要靠自身民主治理机制体现出来。由于商会具有特殊治理结构,会员大会是商会的最高权力机关,会长负责商会的日常管理,但是由于会员不参与日常管理,其在日常生活中也不会提出有建议性的意见。实际上,随着商会成员的增多,商会规模增加,其所从事活动也变得更加复杂,会长的个人能力已达不到管理大规模会员的要求。商会资源分配不均,利益倾向都难免会有所发生。实现民主有效的治理模式会使商会受到更多会员的推崇。法律与道德约束是提高商会组织成员能力与素质的双重保障,这就需要有专门的约束组织成员行为立法,并且要建立约束组织成员行为的伦理规范的规章制度,同时自我评估制度可以有效激励组织成员行为的规范。从外部环境来讲,使社会充分意识到这些社会组织存在的必要以及他们处理问题的合理公平,就要尽量使组织服务与资金运作透明化。政府也应该协助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并定期开展针对工作人员的道德教育,提高这些成员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名.民间组织的发展及通向公民社会的道路,中国民间组织三十年:走向公民社会[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王玉珍.商会的生成机制及有效性理论综述[J].南开经济研究,2005(5).

[3]郁建兴.民间商会与地方政府:基于浙江温州市的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4]黄孟复.中国商会发展报告No.2[M].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5]张捷,徐林清.商会治理与市场经济——经济转型期中国产业中间组织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第3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转移,社会组织如何承接

【摘要】随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和社会治理的变革,政府职能转移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社会组织的迅速发展为政府转移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了基础条件,社会组织有效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将有力破解政府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中面临的困境。

【关键词】社会组织 政府职能 公共服务

政府职能转移关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功与否,是实现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主要内容的行政体制改革和以构建“小政府、大社会”为目标的社会体制改革深入推动和发展,探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管理的呼声愈发高涨。由于社会组织具有公益性质和公共特点,在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公共性是政府与社会组织职能的交集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核心和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探索和找到政府职能转移的合适承接对象和承接方式是推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

政府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是政府为了满足基本的经济生产需求、社会运行需求和居民生活需求而向社会提供服务的职能。除了一般的维护性公共服务职能(如交通、警察、通信等),其它公共服务(诸如教育、养老、医疗、环保等)都可以进行转移,此类公共服务职能涉及的是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发展需求,具有较高的公共价值和社会属性。

社会组织能够承担公共利益,具有公益性。社会组织的成立一般是基于某种社会公益事业(比如环保),其组织目标一般是基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考虑。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社会公共利益不断受到冲击和损坏的背景下,社会组织由于其志愿性特征和草根属性,能够起到社会矛盾解压阀和缓冲剂的作用,能有效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社会组织能够提供公共服务,具有公共性。作为政府、市场之外的第三方力量,社会组织服务范围涵盖教育、医疗、环保等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极大地改进了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降低了国家行政成本。

公共服务职能转移承接中的机遇和挑战

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是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吸收西方国家优秀的公共服务经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管理方法之后,我国政府职能转型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政府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中依然面临一些困境。

一是公共服务需求呈现快速、多元化发展态势。首先,我国公民的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增速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以教育为例,2005年我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0.8万亿元,2016年我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9万亿元,增长了近5倍。其次,我国公民的公共服务需求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公民对于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性需求增长较快,公民的需求层次稳步提升,需求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二是供给主体单一,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我国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居于主体地位,供给模式较为单一,这与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存在一定矛盾,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看病难、上学贵、高房价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三是公共服务供给成本高、效率低。面临快速增长、日益多元化的公共服务发展需求,为了实现公共利益,政府往往采取增设管理机构和人员的方式,造成行政管理成本增加。同时,由于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上的垄断地位、缺乏竞争机制,加之行政管理程序的复杂性,造成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低下。

社会组织发展迅速为政府转移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了基础条件。转移政府公共服务职能,首先要找到合适的承接载体。近年来,我国社会组织发展迅速,职能日益凸显,加上政府的政策扶持,日益成为重要的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已经基本具备了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能力。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以及政府失灵现象的客观存在,要求我们转变发展思路,尽快实现政府与社会关系向“小政府、大社会”管理格局的转变,实行社会职能社会化、社会事务社会办。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与政府职能转變两者互为前提、相辅相成、良性互动。

相关政策的出台为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提供了政策保障。作为一种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公共责任的担当者,社会组织在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党和政府对社会组织日益重视,出台多项扶持政策。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对政府购买服务的购买机制、购买内容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说明,要求逐步扩大在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文化体育及残疾人服务等公共服务领域购买服务的力度。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就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

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两种方式

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政府的大部分基本公共服务职能(诸如教育、养老、医疗、环保等)都可以进行转承,这不仅可以大大减轻政府的负担,还会极大提升群众的满意度。以广东省为例,截至2016年,广东省已经有将近四分之一的社会组织开始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社会反应良好。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转承的方式有很多种,根据转承的程度区分,可分为替代式承接型、委托承接型。

一是替代式承接型。替代式承接型指的是在进行职能转承时,社会组织完全承接了转移职能所包含的权力与职责。在这种承接方式中,社会组织与政府完全脱钩,社会组织能够独自胜任该项公共服务职能的供给工作,而不需要政府的补贴性帮助。该项转承方式对社会组织独立性和专业化要求极高,是公民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目前多见于发达国家。当前,我国的公民社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社会组织还不能摆脱“官办”或“半官办”的标签,因此,替代式承接型转承方式在我国并不多见,这是我们今后进行社会改革需要努力的方向。

二是委托承接型。委托承接型又称契约式承接型或合同式承接型,也即不完全的承接。这种承接方式对于社会组织是有一定的条件设置和任务要求,即社会组织按照合同要求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特定公共服务的供给,主要的方式是契约、购买、委托、指定等。合同式承接型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各级政府购买诸如垃圾收集、救护服务、咨询服务、路灯维修、街道维护等面向公众的服务项目。而在我国,主要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也就是所谓的“服务外包”,这在很多地方得到了推行,所涉及的公共服务项目包括环境、医疗、社保、房屋和道路建设、交通和通信等领域,甚至连监狱管理等国家传统的职能方面,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委托承接的主要做法是:首先,政府将原先处于垄断地位的公共服务供给权限以公开招标的方式向社会组织发布信息,符合资质的社会组织通过公开投标获得该项公共服务的供给权限;其次,政府相关部门与中标社会组织签订服务合同;最后,根据双方合同规定,社会组织提供相应公共产品,政府进行审查并向社会组织支付合同资金。

委托承接型转承方式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在我国目前应用较为广泛,采用这种方式,不仅有效降低了政府的管理成本、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而且对于社会组织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符合我国当前的社会现状和基本国情,是应当大力提倡的一种公共服务转承方式。

(作者单位:铁道警察学院)

【注:本文系2016年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与管理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6240041045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何剑锋:《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地方治理研究》,2016年第2期。

责编/陈楠 孙娜 美编/于珊

作者:陈亚蕾

第4篇:供销社论文:合作经济组织职能转型服务

【提示】本文仅提供摘要、关键词、篇名、目录等题录内容。为中国学术资源库知识代理,不涉版权。作者如有疑义,请联系版权单位或学校。

【摘要】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根本问题。多年来,供销合作社在为农服务、促进城乡物资交流、保障市场供给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实践证明,农业和农村是供销合作社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供销合作社是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力量。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供销合作社开始出现体制不顺、缺乏经营活力、服务工作削弱、基层社经营严重困难、功能定位模糊,供销合作社经营地位下降,为“三农”服务的方法有限,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产权制度改革和基层供销社的发展都分别存在着许多问题,供销合作社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并逐渐成为一个“边缘化”的弱势部门。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对供销合作社性质和地位的认识有分歧、供销社的职能与作用弹性大,缺少协调部门工作的权威以及供销社的生存空间受挤压等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并不断向纵深推进,国务院做出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化肥、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供销合作社开始全面走向市场,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也日益凸现出来。本文以吉林省供销合作社为例,利用内部期刊,报告资料,电子文献及网站等,对国内外对供销合作社和合作经济组织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充分了解此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多年从事本项工作,对供销合作社和合作经济组织的研究,并通过对本单位系统内的合作经济组织进行调研,掌握一手材料,从不同角度系统地分析研究了新形势下供销

合作社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本人的工作提供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设措施。对新时期供销合作社职能转型的内涵、必要性及转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明确新时期供销合作社的服务职能,以服务带动“三农”的发展,以服务谋求自身的发展。新时期供销合作社应当是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服务的对象既包括三农,也要包括城镇消费者;服务的范围也应多全方位。,如信息、融资、流通、培训、指导、营销等等),体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体现合作价值和原则参加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体现农民和社员根本利益及时向党和政府反映社情民意,体现加强党和政府与农民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并以“服务三农”和“服务城镇消费者”为主旨,提出了新时期供销合作社职能转型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供销社;合作经济组织;职能转型;服务;

【篇名】新时期供销合作社职能转型研究

【目录】新时期供销合作社职能转型研究

4-5Abstract5目录7-8摘要引言8-1

212-1

5一、

(一) 新时期供销合作社职能转型的内涵、方向与意义

新时期供销合作社职能转型的内涵1

2社职能转型的方向

的意义13-1512-1

3(二) 新时期供销合作

(三) 新时期供销合作社职能转型

二、 供销合作社发展历史回顾15-19

(二) 20 世纪 80、

(一) 20 世纪 50 年代的辉煌阶段1

590 年代的艰难探索阶段15-16

(三) 进入新世纪后的改革转

型和发展阶段16-19

问题19-

21三、 供销合作社职能转型中存在的主要

(一) 在传统体制下形成了观念陈旧,重计划、

(二) 监督、指挥等职能,使供销合作社宗旨不能充分体现19

合作经济理念的缺乏和信心不足是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思想障碍19-20

(三) 供销合作社开始出现体制不顺,缺乏经营活力,服务工作削弱,基层社经营严重困难,功能定位模糊,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20-

21展的具体思路与措施

21-2

323-28

四、 供销合作社践行服务职能、谋求自身发21-28

(一) 践行服务职能的具体思路

(二) 践行服务职能,更好的为“三农”服务的措施结语28-29参考文献29-30后记30

第5篇:发挥监督管理职能服务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是村级组织和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开展活动的主要阵地,也是为村民提供文化教育等公益性服务的必要设施。近年来,云梦县全面落实全省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开展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先后完成省计划项目及改扩建项目村113个,得到了省、市主管部门的好评。在农村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中,云梦县村级场所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统筹,强化保障,真正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了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考虑到建设资金有限的实际,云梦县村级场所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从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的规划设计、工程发包等环节入手,加强源头控制,有效降低建设成本。

一是在规划上控制。在全面启动前,组织专班深入全县288个村(社区),真实掌握情况。对符合开展场所建设条件的村,结合实际,采取新建一批,改造一批,转化利用一批的办法进行分类规划,有效利用各类资产,节约成本。

二是在设计上控制。在确保经济实用的前提下,坚持从长计议,把为农民群众提供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科技教育等服务功能结合起来,统筹考虑,一并安排。新建房屋建筑原则上按省发改委统一设计的建设图纸施工。需要变更的项目,可由各村根据村情和财力进行灵活选择。

三是在政策上倾斜。通过积极沟通,在国家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对建设过程中涉及的税务、城建、审计、国土等部门的税费,实行能减则减,能免则免。

二、整合力量,加强资金投入,在“筹钱”上下功夫

一、加强控制,降低建设成本,在“省钱”上下功夫

云梦县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共需建设资金500余万元,中央和省财政共约补助302.8万元,存在较大缺口,怎样在不增加村级负债,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落实好建设资金,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为此,县村级场所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发挥参谋,协调作用,采取地方财政补一点,村级组织筹一点,驻村部门帮一点等办法,多渠道进行筹资,有效确保建设资金不留缺口。

一是县级配套。县财政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的覆盖和倾斜力度,充分发挥财政投入主渠道作用,累计配套资金65.1万元。

二是项目捆绑。积极与卫生、扶贫、农业等部门沟通协商,将这些部门投放到新农村的有关项目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建设,捆绑使用资金。

三是部门帮扶。组织开展部门驻村结对帮扶等活动,充分利用结对单位优势给予物力、财力等多方面帮助。同时,各乡镇也积极给予支持,共配套资金100余万元。

为保证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坚持把建设资金统一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实行专

三、严格程序,提高使用绩效,在“管钱”上下功夫

款专用。云梦县委下发了《云梦县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建设资金管理办法,拨付方式,并落实责任领导。财政局也安排了一名专门工作人员对此项资金进行专账管理。所有建设资金采取统一分配,分批拨款,先建后拨的形式,严格按照“申请验收报批拨付”的程序,由财政局直接拨付到项目施工单位,保证专款专用,提高了资金使用绩效。

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云梦县村级场所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从实际看,此次开展村级场所建设的村,大都是村级财力薄弱的村,虽然社会各界给予了大力支持,但也只能满足基本工程建设的需要,要进一步提高配套水平,确保正常办公活动。还有一定缺口。因此,继续加大筹资力度,确保场所发挥作用,是当前和今后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作者系云梦县财政监督局局长)

第6篇:银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省分行女职工组织职能作用

##银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省分行女职工组织职能作用

我省分行下辖9个市分行(含省分行营业部)、20个县支行,目前,省、市、县三级行均建立了女职工组织。截止##年末,在职女职工334人,占职工总数的 37.8 %,是农发行改革发展事业中的主力军。为发挥好女职工 “半边天”作用,分行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在省分行党委和工会的领导下,在总行女职工委员会的指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针对女职工心理和生理特点,坚持女职工思想素质教育,引领女职工岗位建功立业,开展符合女职工特色的各类活动,服务女职工的特殊需求,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开展积极有效的工作。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教育先行,提高素质

培养和造就一支符合农发行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女职工队伍,既是女职工自身进步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工会女职工组织的主要职责。我省分行坚持以提高女职工综合素质作为切入点,全面提升女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

首先,坚持用正确的世界观和先进的思想理念提升女职工的思想素质。几年来,针对女职工由于特殊心理而容易产生的“自我束缚、自卑自闭、不思进取、容易满足”等问题,适时对女职工进行思想引导,帮助女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女职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着力提高女职工“四种意识”。一是良好的职业形象意识。每逢“三八”纪念日,我们就聘请专家教授举办以提升职业女性礼仪修养为主题的讲座。如举办了以职业礼仪为内容的《职业女性礼仪》、《如何成为一个新时代受欢迎的职业女性》;以家庭婚姻为内容的《婚姻关系和女性发展》;以女性成长为内容的《如何做一名现代智慧女性》以及心理方面的《女性心理健康》等讲座。二是高尚的职业道德意识。通过演讲、知识竞赛、劳动竞赛、先进事迹报告会、表彰先进等活动,引导她们深入学习农发行核心理念,教育女职工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努力实现岗位立业,岗位建功。三是投身农发行改革发展的参与意识。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女行长座谈会、主题征文以及提合理化建议活动等,组织女职工建言献策。另外,我们还在省分行“工会网站”开设“女职工心声”栏目,为女职工建言献策提供平台。四是严谨的法律意识。组织女职工学习《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等,组织女职工参加当地工会举办的“两法一纲要”知识讲座和知识竞赛,教育女职工知法、守法,学会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依据法律维护女职工的权益和特殊利益。

其次,以“女职工成才自我达标”活动为载体,提升女职工文化素质和业务技能。为丰富“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的内容,我省分行开展了“女职工成才自我达标”活动(以下简称“活动”),活动是以“学政治、学科学、学文化、学管理、学业务技术、学实用技能”为主要内容,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采取女职工个人“自定目标、自我承诺、自加压力、自学成才”的方式,通过女职工参加学历教育、岗位培训等,促使女职工队伍的文化、业务素质有较大的提高。在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三性”原则。一是活动范围的广泛性。##年,省分行工会女职工委员会成立之初,就向全省系统女职工发出了“创先进,比贡献,立足本职建新功”的倡议书,要求全省系统女职工全员参与率100%;二是活动内容的针对性。省分行下发了《关于开展女职工成才自我达标活动的通知》,明确活动的意义、目标、方法、步骤等,要求女职工要针对本岗位工作,根据个人文化程度和实际学习能力,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逐人建立学习档案,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定期进行检查。三是活动时间的连续性。要求基层行及时总结交流活动经验,表彰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女职工。##年,省分行又下发指导性意见,进一步明确活动的形式、具体目标和有关措施。活动开展以来,我省分行女职工的学历水平和业务技能逐年提高,一批优秀女职工、女干部成为业务骨干,走上领导岗位。

二、搭建平台,建功立业

充分调动女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女职工为农发行的改革发展建功立业,是工会女职工组织的重要职责。几年来,我省分行坚持把为女职工建功立业搭建平台作为工作的支撑点,充分展示女职工智慧和才能。

第一,以创建活动为平台,展示女职工“半边天”作用。我省分行大力开展“女职工文明示范岗”、“女职工标兵岗”等创建活动,在活动中坚持做到“三个突出”。一是突出中心。即创建工作要紧紧围绕业务工作中心,要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二是突出特色。即创建活动的主题、目标、措施等要符合本单位实际,要有特点。三是突出业绩。即把创建单位的工作业绩作为评价标准的主要指标,以此衡量创建单位的先进性。省分行在指导创建工作中,一方面检查与指导相结合,利用下基层检查调研工作的机会,同基层共同研究创建工作的具体措施,及时纠正创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另一方面,通过省分行工会网站,交流创建单位好的经验和做法,促进全省系统创建工作上水平,有效地促进了各项工作。##年末,我省分行有6个创建集体受到总行、省分行、##省总工会的表彰。省分行营业部财务会计部是总行表彰的“女职工文明示范岗”,她们坚持“至诚服务、提高素质”的创建主题,将服务理念贯穿到工作中,各项工作名列全省系统前茅,曾8次受到省分行表彰、2次受到总行表彰。

第二,以主题活动为平台,展示女职工才华。几年来,女职工委员会协助工会开展了“我与农发行”、“我为党旗增光辉”等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开展了“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暨业务综合知识竞赛”、“金融法律法规知识竞赛”等活动,开展了健身操、乒乓球、登山等有益于女职工身心健康的活动。还举办了2届“职工摄影展”、4届“职工文艺汇演”等,主题活动促使女职工出色的才能得以展示,体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省分行营业部和宁德分行女职工还分别代表省分行参加##省银行业文艺汇演,受到观众的好评,树立了我省农发行良好的社会形象。

第三,以宣扬典型为平台,展示女职工奉献精神。几年来,我们认真总结经验、及时发现典型,通过评先表彰、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组织巡讲团等方式,大力宣传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业务技能优秀、自学成才中表现突出的女职工。如南平市分行计划信贷科##同志,1977年参加工作以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坚持自学,写下了3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成为电脑工作岗位上的技术能手,被总行表彰为先进女职工,参加了省分行组织的先进典型事迹报告团,到全省系统进行巡回演讲。又如平和县支行行长##,坚持自学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年,从漳州市分行调到工作条件相对艰苦的平和县支行时,女儿才8岁,一家三口分在三个地方。任职8年多来,她“舍小家、顾大家”,尽心尽责、务实创新、勇于开拓,使一个业务落后的山区行成为各项工作名列前茅的先进行,她本人也曾多次受到表彰,##年被省分行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作为女职工的先进代表,在全省系统纪念建党87周年大会上作先进事迹报告。

三、着力维护,凝聚队伍

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是女职工组织的基本职责。我省分行坚持将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作为工作的落脚点,重点在女职工劳动保护和帮扶困难女职工等方面抓好“三个落实”。一是落实女职工劳动保护。##年,率先在全国农发行系统制定下发了《##省分行女职工劳动保护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明确了女职工劳动保护的责任人是各级女职工组织,提出了女职工“四期”保护的主要内容、具体措施等。《规定》的出台,使我省分行女职工特殊权益保障工作得以落实,也为基层开展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提供了依据。二是落实女职工体检工作。省分行将女职工体检工作列入女职工工作规范,并定期进行检查。要求各级女职工组织每年要组织女职工进行体检,发现问题及治疗。三是落实对困难女职工的帮扶工作。女职工组织定期了解困难女职工的情况,多渠道筹集资金,为困难女职工办实事、解难事,使一些困难女职工摆脱了困境。如##市分行女职工##,##年,她儿子患白血病随后不幸去世,欠下了18万元的债务,刚满2周岁的女儿又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给女儿治病,夫妻俩不得不卖掉唯一值钱的老宅。工会女职工组织给予她极大的关注和关心,号召全省系统职工为##同志捐款,工会每年都给予一定的困难补助,还为她申请了总行困难救助金,帮助她渡过难关。

四、组织保障,创新发展

加强工会女职工组织自身建设,实现女职工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是开展女职工工作的重要保障。我省分行始终把女职工组织自身建设作为工作的基本点,在组织建设、规范工作、严格考核、加强工作交流等方面,坚持做到“七个到位”。

一是组织机构到位。目前全省系统建立的工会女职工组织有38个,全部配齐兼职干部,市分行兼职干部由同级行领导兼任,基层兼职干部由中层干部兼任。女职工组织的换届或者调整与工会组织同步。二是职能到位。我们将女职工组织职能列入工会工作要点纳入省分行规范化管理,并将各项职能进行分解,分工到人。三是工作考核到位。省分行制定下发了工会共青团工作考核办法,将女职工工作纳入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工会工作同指导、同检查、同考核。四是经费到位。每年从工会经费中拨出一定的额度,用于支持女职工组织开展活动,奖励被省分行表彰的“女职工文明示范岗”。五是调研到位。省分行工会下基层调研时,要同时了解女职工工作情况。六是宣传到位。省分行通过工会网站,及时报道全省系统各级女职工组织的活动情况,基层女职工组织也可在网上随时查阅省分行关于女职工工作的文件、规定和管理办法,为省分行与基层女职工组织的沟通提供方便。此外,我们还加强与省总工会女职工部的联系,通过每年两次的联席会议,交流和学习我省其他金融机构的先进经验,不断改进工作。

总之,几年来,我省分行女职工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兄弟行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今后,我们将在女职工工作的实践中,不断虚心向兄弟行学习,促进女职工工作跨上新的水平。

第7篇:切实履行好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的职能职责

切实履行好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的职能职责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切实履行好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的职能职责2010-06-29 18:27:35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切实履行好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的职能职责切实履行好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的职能职责(2)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切实履行好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的职能职责

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有三个有名的自我反思问题:我能认识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我可以期望什么?后来又加上一个问题:人是什么?

对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以下简称机关基层党组织)自身而言,也应该有三个自我反思的问题:机关基层党组织是什

么?机关基层党组织应该做什么?机关基层党组织可以期望什么?这三个问题直接关系着机关基层党组织的职能职责履行好坏和使命的完成质量以及可能的创新发展空间。

市直机关业务工作多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紧密相关,这必然奠定其机关党建工作特殊的存在价值。但是,在机关基层党组织实际开展工作过程中,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提拔奖励不要”。有的机关基层党组织负责同志感叹“为什么执政党的机关党员干部不愿从事党务工作?为什么党务干部表面重要实际地位不重要?”。有的同志直接触及到问题的实质,“在领导层面首先应该解决机关党委是什么?干什么的问题。创造科学、规范、高效、负有责任的工作环境。机关党委应抓‘主业’,绝不是行政办公室的‘干事’。机关党委疲于应付方方面面的繁事,改革、创新便无从谈起。机关党建工作也应遵循科学发展的轨迹”。

任何一个组织的存在与发展,必须要有现实的需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如果组织自身连自己是什么是干什么的都模糊不清,必然无法厘清工作的空间和边界,必然无法突出主业与优化职能职责,甚至会萎缩虚化可有可无。

一、机关基层党组织是什么

(一)机关基层党组织是执政安邦的机关组织细胞。执政党的主体是千千万万普通党员,直接与党员发生政治联系的是党的基层党组织。党章第二十九条规定,“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机关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机关的一举一动都与百姓的生活、利益休戚相关,因此机关基层党组织应该在如何保证“立党为公、执

政为民”上下大功夫。有观点认为,市直机关党员素质高、觉悟一流,党的建设在机关只能做点陪衬,不能当真,因此机关党委(总支或支部)的领导职位是个闲职,主要用来养老和整理材料应付上级党组织检查。人性本恶,腐败滋生、不作为、乱作为等,与党员素质觉悟没有必然联系。如果机关基层党组织真正虚无化,如果机关党组织自身建设缺失,如果潜规则盛行而使制度约束与程序设计成为摆设,如果机关基层党组织无力无法监督机关党员领导干部而让老百姓千夫所指,我们应该汗颜甚至脊背发凉。

(二)机关基层党组织是机关业务工作的力量之源。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旺盛生命力保障,是联系群众,推动发展的攻坚力量及力量源泉。党章第三十一条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机关基层党组织是党员之家、干部之家、维权之家和服务之家。机关基层党组织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单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人心齐泰山移。机关党的作风与正气能影响单位干部职工的精神风貌、作风风格,能形成一定时期内稳定的在特定领域从事政务的无形力量;党内的关怀激励机制能改善干部的工作方法,强化工作绩效,激发干事业的热情和能量。

(三)机关基层党组织是党内民主的改革探索阵地。在目前中国发展阶段所具备的发展水平上,党内民主在基层党组织中正逐步得以有效推行。民主是一个历史性和时代性很强的范畴,在古希腊由抽签决定谁当城邦“市长”是原生态式的民主,民主的形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进,但是“选举”始终是民主永恒的主题。党章第二十九条规定,“基层委员会由党员大会或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总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提出委员候选人要

广泛征求党员和群众的意见”。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是一个渐进的改革过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之一就是要改革不适应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政治体制机制必须关注民主的生长程度和民主的生长土壤,民主推进过程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党内民主的探索使命应该落在基层党组织身上。机关基层党组织实际上处在政治体制改革前沿,以推行党内民主为基础的方方面面改革在机关基层党组织中应该得到有效的探索与推广。

二、机关基层党组织应该做什么

(一)机关基层党组织工作主业的内容

机关基层党组织工作主业的内容有两个方面十大内

第8篇:切实履行好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的职能职责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切实履行好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的职能职责

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有三个有名的自我反思问题:我能认识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我可以期望什么?后来又加上一个问题:人是什么?

对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以下简称机关基层党组织)自身而言,也应该有三个自我反思的问题:机关基

层党组织是什么?机关基层党组织应该做什么?机关基层党组织可以期望什么?这三个问题直接关系着机关基层党组织的职能职责履行好坏和使命的完成质量以及可能的创新发展空间。

市直机关业务工作多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紧密相关,这必然奠定其机关党建工作特殊的存在价值。但是,在机关基层党组织实际开展工作过程中,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提拔奖励不要”。有的机关基层党组织负责同志感叹“为什么执政党的机关党员干部不愿从事党务工作?为什么党务干部表面重要实际地位不重要?”。有的同志直接触及到问题的实质,“在领导层面首先应该解决机关党委是什么?干什么的问题。创造科学、规范、高效、负有责任的工作环境。机关党委应抓‘主业’,绝不是行政办公室的‘干事’。机关党委疲于应付方方面面的繁事,改革、创新便无从谈起。机关党建工作也应遵循科学发展的轨迹”。

任何一个组织的存在与发展,必须要有现实的需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如果组织自身连自己是什么是干什么的都模糊不清,必然无法厘清工作的空间和边界,必然无法突出主业与优化职能职责,甚至会萎缩虚化可有可无。

一、机关基层党组织是什么

(一)机关基层党组织是执政安邦的机关组织细胞。执政党的主体是千千万万普通党员,直接与党员发生政治联系的是党的基层党组织。党章第二十九条规定,“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机关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机关的一举一动都与百姓的生活、利益休戚相关,因此机关基层党组织应该在如何保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下大功夫。有观点认为,市直机关党员素质高、觉悟一流,党的建设在机关只能做点陪衬,不能当真,因此机关党委(总支或支部)的领导职位是个闲职,主要用来养老和整理材料应付上级党组织检查。人性本恶,腐败滋生、不作为、乱作为等,与党员素质觉悟没有必然联系。如果机关基层党组织真正虚无化,如果机关党组织自身建设缺失,如果潜规则盛行而使制度约束与程序设计成为摆设,如果机关基层党组织无力无法监督机关党员领导干部而让老百姓千夫所指,我们应该汗颜甚至脊背发凉。

(二)机关基层党组织是机关业务工作的力量之源。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旺盛生命力保障,是联系群众,推动发展的攻坚力量及力量源泉。党章第三十一条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机关基层党组织是党员之家、干部之家、维权之家和服务之家。机关基层党组织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单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人心齐泰山移。机关党的作风与正气能影响单位干部职工的精神风貌、作风风格,能形成一定时期内稳定的在特定领域从事政务的无形力量;党内的关怀激励机制能改善干部的工作方法,强化工作绩效,激发干事业的热情和能量。

(三)机关基层党组织是党内民主的改革探索阵地。在目前中国发展阶段所具备的发展水平上,党内民主在基层党组织中正逐步得以有效推行。民主是一个历史性和时代性很强的范畴,在古希腊由抽签决定谁当城邦“市长”是原生态式的民主,民主的形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进,但是“选举”始终是民主永恒的主题。党章第二十九条规定,“基层委员会由党员大会或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总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提出委员候选人要广泛征求党员和群众的意见”。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是一个渐进的改革过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之一就是要改革不适应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政治体制机制必须关注民主的生长程度和民主的生长土壤,民主推进过程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党内民主的探索使命应该落在基层党组织身上。机关基层党组织实际上处在政治体制改革前沿,以推行党内民主为基础的方方面面改革在机关基层党组织中应该得到有效的探索与推广。

二、机关基层党组织应该做什么

(一)机关基层党组织工作主业的内容

机关基层党组织工作主业的内容有两个方面十大内

容,涉及除业务领导之外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

一方面,机关基层党组织与党的其他基层党组织一样,主要承担着党自身建设的基本任务。党章第三十一条规定了党的基层组织的八大基本任务,笔者把它概括为以下八大内容:一是宣传执行和团结协作任务;二是不断学习培训任务;三是管党员开展活动任务;四是联系群众任务;五是选贤举

能任务;六是发展党员任务;七是党要管党监督党员干部任务;八是树正气任务等。

另一方面,机关基层党组织作为机关内部一级党的组织,工作主业除了八大内容以外,还有其自身特殊职能具备特殊的另外两大内容。党章第三十二条规定,“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中党的基层组织,协助行政负责人完成任务,改进工作,对包括行政负责人在内的每个党员进行监督,不领导本单位的业务工作”。由上述规定可知,机关基层党组织的特殊职能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协助职能。机关的领导形式主要是行政首长负责制和相应的问责制,机关基层党组织要协助行政负责人完成单位的中心工作和业务工作,协助行政负责人改善工作和推进工作,实际上是要求机关基层党组织的每名党员讲大局、守纪律,各司其职、共同参与,全力以赴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协助职能的另外一层含义就是“不领导”,不领导单位的业务工作,既参与其中又超然于外。二是监督职能。这种监督不是机关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对党组成员的监督,而是组织对党组成员个体进行有效的监督,组织对全体单个党员干部进行充分实在的监督。

机关工作对上为上级组织负责,下对黎民百姓负责,如果把党的领导干部和机关所拥有的权力比作披荆斩棘改革攻坚的利剑,那么机关基层党组织工作主业就是要使这把利剑永远指向正义的方向。

(二)机关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的方式

机关基层党组织是什么和干什么的问题最终的落脚点是怎么干的问题。机关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的方式不是书记或者副书记对党组或对党员“点对点”的方式,而是组织对个人“面对点”的关系,书记或副书记只是组织党员形成组织的力量而开展工作。

结合机关党建工作实际,笔者认为,机关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主要有以下十种方式。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贯彻执行中央和市委重大党内举措和会议精神。二是定时召开支部组织生活会讨论单位发展重大问题和交流沟通或相互学习,对干部中的不良苗头及时提醒进行事前监督。三是组织中心组学习会领会党的上级组织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精神,研究一段时间的发展规划等。四是组织班子民主生活会认真研究班子及成员的日常工作不足和改进措施。五是组织党员大会选举委员或审议单位重大事项或听取党组成员述职;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行使党员建议权和审核权,对行政行为和领导干部个人进行监督。六是指导并支持群团组织“动”起来,积极开展有益于干部职工身心的文体活动。七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使机关党建工作真正为干部职工服好务,创造优美舒适、颐养身心的软硬环境。八是大力开展党员培训教育工作,广开渠道进行业务培训。九是逐步规范干部人事工作与机关党建工作的结合机制。十是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等,真正体现机关党组织的温暖与关爱。

三、机关基层党组织可以期望什么

所有期望的指向都是未来,所有未来的标准都要符合时代和历史的价值观,所有价值观都要归结到现实生活中人的生存与发展。机关基层党组织期望的根本立足点就是现实中必须以人为本,使机关党员和老百姓的生存与生活得以根本好转,使人的发展更加自由和全面。要使机关基层党组织的职能职责有效发挥、使命任务有效完成,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完善和改进。

(一)机关党建工作保障措施的落实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党建工作者自身和公众对机关党建工作重要性认识上存在偏差等原因,致使从事机关党建工作的干部职数、人员素质、经费保障等方面的问题长期不能很好地得以解决,机关基层党组织自身难以有效开展工作和行使职能职责。一是领导职数少兼职干部多。目前,在市级部门中,专职的机关党委书记没有编制部门的明文配置,同时,无法推广机关党委设立办事机构(党办)的好做法,机关纪委书记、机关工会主席等职位基本上由一人一肩挑。要切实推进机关党建工作不断发展,应该学习贵州、四川、安徽等省份,机关党委设专职书记(副厅局级),根据机关实际需要配够编制数与领导职数,党员100人以上的设立党办等。二是经费没有单列。机关基层党组织要开展活动没有适当的经费就好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机关党建工作经费在行政经费中列支而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经费的筹措应该多种渠道,但主要应该依靠财政拨款专款专用。

(二)机关党建工作体制机制的完善

目前,机关基层党组织面临几大党内关系,关系不顺就会导致体制机制不顺,理顺关系才能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

一是与党组的关系。相关党内文件明确规定部门党组对机关基层党组织是指导关系,但由于缺乏具体“指导”的内容、方式、程序和配套设施,实际上机关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不能较好地组织机关党员形成“工作面”,使机关基层党组织职能职责难以有效发挥。党组对机关基层党组织的指导主要应该是一种支持和党建政治方向上的指引。机关基层党组织要充分运用适合自身的工作方式切实履行职能职责,对党组成员进行“面对点”的监督与管理,对党组工作进行“面对面”的协助。

二是与部门纪检组关系。党章规定机关基层党组织行使对党员个体进行监督,但由于纪检组代表纪委对党组进行监督,监督的对象和侧重点理论上并不相同,但实际上却是大家监督异化为都不监督、监督混乱或者无法监督。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明确划分监督的对象和监督的方式与分工。机关基层党组织应该监督包括党组成员、纪检组成员在内的全体党员,开展监督工作的方式主要用支部生活会、民主生活会、党员大会形成组织力量进行组织对个体的监督态势;纪检组主要代表市纪委对党组的执政理念、执政方法、执政效果等进行组织对组织的监督,对违纪干部个体则应按照管理权限由纪检组与机关纪委分工进行处理。

三是与机关工委的关系。机关工委是机关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机关,但由于机关工委所“领导”的面宽线长,待遇职级由单位自身说了算,领导关系异化为一种松散关系,大量的机关党建工作领导行为缩小为换届选举的象征性审批、材料报送、会议贯彻和工委职能部门走马观花般的年终检查等“领导”方式。机关工委应该根据党章和近期中央相关文件,对机关基层党组织的支部组织生活会、中心组学习会、民主生活会和党员大会等用组织方式行使职能进行切实的领导,运用多种载体全面推进机关党的五大建设,打造活力机关党建,服务重庆科学发展。

四是与其他机关基层党组织关系。机关基层党组织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相对处在一个封闭的工作环境。市直机关工委创造性地推广了“协作组”形式,搭建了市级部门机关基层党组织之间、区县工委之间的交流平台。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主要以会议交流为主,真正好的机关党建工作经验并未真正形成和有效交流。在城乡共建大背景下,应进一步推进市级机关基层党组织与乡镇和村基层党组织真正有效结对共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在重庆建设中国内陆开放高地,全面实现“314”总体部署过程中,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应该学习先进发达地区机关党建工作的新鲜经验,大胆走出去,拿过来,用科学发展观最新成果作指导,以开放的理念和创新的精神,全面反思自身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方式,采取实在的举措,切实履行好自身的职能职责。

第9篇:推进我国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转变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行政法律法规体系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公共服务市场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取得了显著成果。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现有行政体制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必须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和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相适应的政府治理模式,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建设现代化中国的必然要求。

公共服务型政府主要职责在于服务,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同时政府必须动员社会一切力量监督自己,将政府的公共服务活动在阳光下进行。这要求一方面必须加强行政法律法规以及制度建设,另一方面将公共服务市场化,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健全和完善行政法律法规体系,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规范透明、灵活高效、廉洁自律的公共服务型政府。不断健全和完善行政法律法规体系,坚持依法行政,规范和限制行政权力,使权力在法律的笼子里运行使用;使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能有法可依。强化约束机制,把依法行政落实到实处。建立公开、透明的制度,将政府的公共服务置于全社会和老百姓的监督之下,避免官员暗箱操作徇私舞弊等行为。在进行重大公共决策和重大事项时,提高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建立和完善在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基础上的政策听证制度。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就是使行政服务便利化,提高行政服务效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行政审批数量,规范行政审批程序,优化行政程序,缩短行政审批时限,提高工作效率。使行政机关规范化、高效化、科学化以及制度化。建设电子政务也是政务便捷化的有效途径。

加强公共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将全能管理型的“无限政府”向服务型的“有限政府“转变。政府应该公共服务范围有所收缩,保留基本的公共服务职能,将一些具有竞争性、盈利性的公共服务业大量的交给市场和社会,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有针对性的基础公共服务中去。打破垄断,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支持鼓励国企、集体企业、私企以及私人参与公共事业经营,实现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化,实现公共资源最优配置以及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加强法制建设,强化政府对公共事业的监管和宏观调节。实现公共服务市场化,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健全公共服务市场化制度,为参与公共事业的私营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政府应制定一系列支持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政策,加强政策上的宏观调控,减少微观干预。同时要对市场加强监管,使公共事业宽进严管;建立合理的价格机制,保证公共事业投资者和用户各方的利益,保证公共事业健康发展。

通过健全和完善行政法律法规体系、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规范透明、廉洁自律、灵活高效的公共服务型政府;通过公共服务市场和社会化,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作用,优化公共服务质量。建设现代化公共服务型政府,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上一篇: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方案下一篇:浅谈计算机网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