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婚姻和家庭

2022-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爱情婚姻和家庭

“谢大脚”:我的城市爱情和婚姻

4月上旬,继中央电视台一套之后,许多地方电视台都在热播电视剧《乡村爱情2》,剧中那些个性鲜明的普通人物成了观众们关注的焦点。而饰演淳朴村姑“谢大脚”的于月仙也一“脚”成名,她的许多“内幕”被报道出来。比如,她是赵本山的小姨子;她一直凭自己的实力艰苦地打拼,等等。可谁能想到,在现实生活中,于月仙不仅漂亮洋气,而且她和丈夫张学松的爱情颇具浪漫感和城市味呢!

多情学松:尼采说“我思故我在”,可我说“我爱故我在!”

于月仙出生在内蒙古赤峰市一个工人家庭,她是长女,家里还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她的大表姐、二表姐和表哥都能歌善舞。于月仙从小就希望能成为一名演员,却因为爸爸的反对而放弃梦想。1992年,在二表姐马丽娟和表姐夫赵本山的影响下,于月仙经过自学,考取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

开学不久,老师要求男女生各选出一个班长。结果,于月仙当选为女生班长,男生班长名叫张学松。其实,于月仙早就注意到张学松了,他阳光帅气,为人实在。

选举结束后,于月仙向他嫣然一笑,做了一个胜利的手势。张学松开心地对于月仙说:“看来我们不仅是同学,还是同事了。要不,我们去庆祝一下?我请客!”于月仙幽默地说:“好啊!本仙赏光!”

于是,两人一起去学校附近的小饭馆吃饭。聊到考试的经过时,于月仙泪光闪闪:“我能考上,真不容易。我虽然从小就爱好唱歌跳舞,但父亲坚决反对。小时候,我自作主张,偷偷跑去少年宫学跳舞。”张学松哈哈大笑:“看来你是个倔女孩啊!”

于月仙认真地说:“我还真是有点倔!后来报考中戏时,我工作的那所学校扣压了我的专业成绩通知书。领导说你要考试就去做门卫,我说我就做门卫!这事在学校引起轰动,我被戏称为‘美女门卫’。我每天收发报纸信件、烧开水送开水,完事后就复习文化课。一位领导发现后,气呼呼地把我的书摔在地上,我默默地将书捡起来。领导再一次把书摔在地上时,我忍着泪,将书拾起来。领导叹口气,转身走了……”说到这里,于月仙忍不住开心笑了起来。张学松敬佩地说:“你看起来柔弱,其实内心很顽强、上进!”

有一天,于月仙和张学松排演一个小品。于月仙饰演一位老奶奶,把她的动作、表情演得十分到位。在同学们的一片掌声中,张学松却对她说:“我觉得你还应该琢磨一下,你说话的语气没有什么特色,不鲜活,不会吸引人。你觉得呢?”

于月仙脸上闪过一丝尴尬,心里却不得不服:“他怎么就这么一针见血呢?看来他就是比我高啊!”

晚上,张学松约于月仙出去散步。在昏黄的路灯下,张学松低声问于月仙:“白天我给你泼了冷水,你没生气吧?”于月仙笑着说:“没有啊!我还要谢你呢!”

突然,张学松站住了,认真地说:“小仙!你闭上眼,我要送给你一件东西。你回去后再打开,好吗?”说着,张学松将一个小盒子塞进于月仙手中。

回到宿舍后,于月仙迫不及待地打开盒子,原来是一只精美的音乐盒,盒子旁边的一张彩纸上写着:“尼采说‘我思故我在’,可学松说‘我爱故我在’!音乐盒送给最美丽的仙女!请仔细聆听,那是学松的心声!”

随即,邓丽君的歌声婉约如天籁轻轻响起:“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于月仙立刻被张学松发出的丘比特之箭射中了,就这样沉浸于爱情的海洋。

温情婚后:丝瓜花赛过

玫瑰,立在桌上朝她笑

1996年,于月仙和张学松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为了能相守在一起,他们一起进了天津人民艺术剧院。2000年,他们好不容易攒下了5万元钱准备结婚。这时,于月仙的父母突然打电话给她:“你弟弟得了重病,需要钱治疗!”

张学松立即让于月仙带钱赶回家。幸好,一段时间后,于月仙的弟弟恢复了健康,不过他们的钱全部丢进了医院。于月仙过意不去地对张学松说:“结婚的事……”张学松紧紧地握住她的手说:“钱可以再挣,结婚也可以简单一点,但你弟弟的生命只有一次。”

2001年,他们简单地举行了婚礼。这一年,他们的事业发展也比较顺利。张学松主演了话剧《贵妇还乡》,经常到处演出。于月仙主演的《为你喝彩》也获得了很大成功。但由于有更高的追求,他们依然感到郁闷。有一天,张学松着急地给妻子出主意:“你姐夫不是在拍电视剧吗?要不,让他带带你?”

于月仙却摇摇头说:“我一定要自己干出点样子,让他觉得我不错,适合演他的戏才行。”张学松又一次对爱妻的倔强刮目相看:“我相信你一定有那一天!”

为了能推妻子一把,张学松有一天突发奇想地说:“我想办一家文化传播公司,从事与演艺有关的活动。一个朋友已经有剧本,是反映明星情感纠葛的电视剧,我当导演。我想请你演其中一个女主角。”于月仙高兴地搂住他的脖子转了起来:“老公,太好了!”

三个月后,张学松和几个朋友办起了文化传播公司,拍了电视剧《谁为我心动》。于月仙在里面饰演一个女主角。很快,电视剧就在多家电视台播出,获得好评,文化公司也因此得到快速发展。

两个人在外奔波,思念也随着长久的分别越来越强烈。有一次,他们有几个月都没有见面。于月仙好不容易休假回天津,张学松却正在北京出差。她正郁闷时,张学松打电话说自己已坐上北京开往天津的火车了:“小仙,我马上就可以看到你了!”

谁知电话刚一放下,于月仙就接到剧组通知,让她马上赶到北京拍戏。于月仙不忍心立刻把这个戏剧性消息告诉丈夫,直到上了火车才拨通他的电话。她还没说话,张学松就体贴地说:“你不用接我,我一会儿就到了。”

于月仙哽咽地说:“我又要拍戏去了……是去北京……”张学松在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才说:“那你注意身体吧,过几天我去看你。我想你!”

于月仙望着窗外默默无语。突然,对面一列从北京开往天津的火车呼啸而过。于月仙下意识地问张学松:“你到哪里了?”张学松说:“到杨村了!”

她再一看,自己坐的火车也正经过杨村!那一刻,于月仙知道,自己和丈夫正浪漫地擦肩而过……

尽管结婚多年,张学松对妻子的那份浪漫温情依然没变。2004年,于月仙在青海拍戏,想念妻子的张学松抽时间去探班。那天正好赶上妻子的生日,张学松想送花给她,可那里没有花卖。他想,那就做几个菜吧。他逛到一家菜市场,突然眼前一亮:那些刚从南方空运来的丝瓜,每一根头上都顶着一朵大大的美丽的黄花呢!花瓣上的露水似乎还没干。他买了十多根丝瓜,小心翼翼地举着它们回去。

到了住处,张学松将丝瓜一根根互靠着墙立起来放在桌上。于月仙一进屋,张学松得意地笑着说:“看看老公给你送的花,漂亮吗?它们还可以吃呢。祝你生日快乐!”于月仙惊喜得大叫一声:“天哪,你太有创意了!老有才了!”

真情互动:丈夫打手势,

陪她一起练哑语

经过几年的艰苦打拼,夫妻俩的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于月仙除了继续演话剧,还参与拍摄了电影《男婚女嫁》《小村无故事》,电视剧《豁口》《乱世有情天》等近50部影视剧。

由于生活富足了,夫妻俩便在北京买了一个带院子的房子。闲暇时,于月仙喜欢在院子里种花种草,让藤蔓一直爬上二楼。

张学松则喜欢拉妻子逛北京城,什么裤子胡同、帽儿胡同等等。那些胡同的门楣装饰特别具有民俗味道:要么是大红门,要么是小巧的雕梁畫栋。他们特别喜欢里面卖的笔墨纸砚、绣花小布鞋,清朝的衣饰、煤油灯、烟灯。他们还喜欢到一些并不知名却有文化内涵的地方探游,如国子监、恭王府、平西王府等等,从中了解许多历史人物和故事。

2007年初的一天,于月仙夫妻俩正在什刹海附近的胡同观光。这时,于月仙的手机响了,原来是赵本山打来的:“小仙,《马大帅2》里有一个哑巴的角色,戏份不多,不知道你愿不愿意演?”于月仙兴奋极了:“好啊,姐夫的戏我当然愿意演!”

原来,赵本山一直认为小姨子长得太洋气,不适合演农村人。直到2006年夏天,中央戏剧学院96届毕业生为了庆祝毕业10周年,排演了话剧《圣井》。演出那天,于月仙夫妻特地邀请赵本山来观看。演出快结束了,赵本山也没发现小姨子。张学松忍不住笑了:“那个一直在场上蹦跶的‘疯婆子’就是她啊!”赵本山想不到小姨子能把又老又丑的‘疯婆子’演得那么逼真,于是萌生了让她演哑女的想法。

张学松高兴地对妻子说:“你就好好演吧!这个角色有难度,姐夫是在考验你的演技呢。”他陪着妻子到聋哑学校体验生活,向老师学哑语。张学松还带上摄像机,拍下师生们的哑语动作,让于月仙在家里学习。张学松要求于月仙尽量少和自己说话,而是用哑语表达。有一次,于月仙用哑语和丈夫探讨剧中人物性格,由于不知该怎么表达,只好一个劲地打手势,嘴里“啊啊”个不停。看到于月仙的窘迫模样,张学松乐得捧腹大笑。

在张学松的帮助下,于月仙的哑语进步很快,适应了扮演哑巴的角色。尽管她在《马大帅2》中的戏份不多,却将哑女演得十分出彩。接着,她又在《马大帅3》中扮演了患有郁抑症的单身女人刘姐。两个反差很大的角色,让赵本山认可了于月仙的演技,他请小姨子在《乡村爱情2》中出演女主角之一“谢大脚”。

那段时间,张学松将公司事务交给助手处理,认真钻研剧本,帮助妻子分析谢大脚的性格、心理、气质和特点等等。他说:“这个女人在性格上很泼辣大胆,在外形上应该有点黑有点胖。”

为了让妻子靠近剧中的人物形象,张学松有空就给于月仙做好菜,“逼”着她吃饭。有时于月仙实在不想吃那些大鱼大肉,张学松笑道:“谢大脚哪里会像你那么秀气?瞧,你那杨柳细腰,演不像的,快给我乖乖地大块吃肉、大碗吃饭吧!长胖点才像泼辣能干的谢大脚呢!”

一个月后,于月仙长胖了10多斤。张学松又对她说:“现在,你还要学会说东北话才行。”于是,于月仙专程到拍摄地——辽宁省开原市象牙山附近的农村体验生活。

她坐在村头和村民们唠嗑、晒太阳,和村民们交朋友。谁家有喜事,于月仙也热情地帮忙张罗。不久,于月仙学会了一口东北话,还体验到东北农民的生活状态和善良淳朴的气质。等到正式开拍时,“谢大脚”已經满脸晒得黑红,人也像个胖大嫂了。

今年2月,《乡村爱情2》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居该频道的收视率冠军。而于月仙也受到广大观众喜欢,一“脚”成为知名演员。4月,于月仙正忙于《大镜门》《女人村庄》两部戏的拍摄,事业顺风顺水。但是,深爱丈夫的于月仙,依然把家庭放在第一位。

5月6日,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最晚40岁,我一定要孩子。为了孩子我可以考虑减少拍戏,甚至放弃事业,也算是对丈夫的报答吧!”

栏目管理、编辑/李贤平

E-mail:nclxp1111@163.com

作者:紫 晶

第2篇:东西方当代爱情婚姻观的差异

摘 要:爱情及其结晶——婚姻自古以来就是被人所乐道的主题之一。但在不同文化的熏陶及影响下,中西方所持的当代爱情婚姻观却大相径庭。本文拟对二者差异以及根本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和探讨,以期加深对两种文化及社会的认识。

关键词:中西方;当代爱情婚姻观;差异

爱情以及婚姻是人类社会生活最美丽的乐章之一。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当代人的生活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包括人们所持有的爱情婚姻观。在西方,10世纪开始“女权运动”以及后来的“性解放”运动,极大地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由此形成了男女比较平等的爱情婚姻观。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人民对爱情婚姻的态度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西方影响。但是,我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这导致东西方爱情婚姻观差异甚大。

一、处女情节

1.处女情节之于中国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它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思想源泉,也是中国人民生活行为的最高指导原则(贾剑秋.2003.63),从儒家文化形成那天起,就从方方面面影响和制约着我们。儒家文化在爱情方面强调“发乎情,止乎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女性的贞操观念。

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西方的思想文化也涌进国门,随即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浪潮。这些西方的文化思潮对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青年男女。据统计,当代中国青年尤其是城市年轻人口已不再遵循婚后才能发生性关系的老式传统,未领取结婚证就同居的青年男女并不鲜见,未婚男性在选择女朋友时“处女情节”也有所淡化。据2006年网络调查,约90%的中国男性具有不同程度的处女情节,2012的网络调查表明,仍有八成男性网友看重贞操。这些表明,尽管国民对“性”的态度已有所转变,但是大部分中国人依然保留着传统的贞操观。相反,社会对男性的要求没有那么高,甚至是没有要求。

2.处女情节之于西方

就深受基督文化影响的西方国度而言,在处女情节上与中国差异很大。基督教倡导婚姻应该建立在爱和顺服的基础上,注重男女平等,如《新约·以弗所》曾提及:“作妻子的,要服从自己的丈夫,如同服从主;丈夫也当照样爱自己的妻子,如同爱自己的身体;爱自己妻子的,便是爱自己了。”(《圣经·新约》)这比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一味倡导的只针对女性的“三从四德”、“夫为妻纲”要进步一些。加上女权运动影响,当代的西方在贞操观上要开放一些。

此外,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性解放运动也大大改变了西方女性的性观念。如在美国,1991年人口统计中心的资料显示,男性初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是15.7岁,女性初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是16.2岁。到18岁时,86%的男性、62%的女性已不再是童男处女(赵丽慧.2013.33)。因此,西方男性对妻子是不是处女不甚在意,对他们来讲,保持贞操绝对不是束缚个人自由的理由,男女同等地享受性爱带来的生理愉悦。与中国不同的是,到成年时若仍是处子之身,西方女性会招致朋友的嘲笑。

二、孩子在婚姻家庭中所起作用不同

1.孩子之于中国

《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不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由此可见,传统儒家文化认为男女结婚繁衍后代是根本目的,尤其是男性,娶妻就是要延续香火。

随着时代进步,现在的年轻人在婚前已不把生儿育女当作结婚的唯一目的。但是婚后,尤其是在双方父母的“逼迫”下,新婚夫妻不得不把生儿育女当作头等大事。虽然现在“丁克”以及把宠物当成自己孩子的家庭已算不上什么新奇事,但是这样情况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中国家庭都需要孩子。而且夫妻结婚时间久了,双方感情会越来越平淡,这时,孩子就成了维系家庭的纽带。在中国某些地方,“家庭”亦被称为“人家”,意思是人才有家,可见孩子在在家庭中的作用。此外,传统儒家文化倡导敬祖孝亲。大多父母老年时会选择跟子女生活在一起,而不会选择养老院,究其原因,与传统观念有关,正所谓“养儿防老”,若子女不孝顺,不赡养年迈父母,儿女面上无光,父母也会被周围人耻笑。

2.孩子之于西方

孩子对于西方民众而言,意义与中方不同。西方人更注重婚姻本身,即他们更注重个体幸福感。男女双方步入婚姻殿堂是为了延续纯真的爱情,而不会将生育孩子视为婚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更不会将其视作维系爱情或者婚姻的纽带。拿美国为例,丁克家族已超过家庭总数的一半;而欧洲近年来人口呈负增长,出生率降低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倡导独立的西方人更注重横向的人际关系,即“夫妻关系在所有的家庭关系中享有优先权”(郑国香.2012.47)。也就是说,在西方,很少出现因为父母方面的压力而生育小孩的情况。此外,孩子是爱情的结晶,但绝不会对婚姻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一是因为西方人推崇个人主义,他们认为婚姻只是两个人的事,所以在西方比较常见的是,父母是不会跟子女一起生活的,子女一旦成年后,一般会从原来父母的家庭中分离出去。二是因为西方经济发达,社保及养老制度相对完善,老年人有自己独立的房子或者他们会选择私立养老院,他们无须依靠子女养老尽孝。所以孩子在婚姻中所起的作用中西各异。

三、对离婚看法各不相同

1.离婚之于中国

传统儒家思想对女子要求极为苛刻,“烈女不侍二夫”,古往今来,贞节牌坊数不胜数。古时,男子妻妾成群属于正常,不能容忍丈夫纳妾的女子是为妒妇,而且只有男子才有休妻的权力。

现如今情况已经发生很大变化,若是夫妻感情不和,女性亦可主动提出解除婚姻关系。一般情况下,女性一般不会首先提出离婚,原因是:其一,因为离婚女性与离婚男性相比再婚较为困难,这可能与传统儒家文化长期的影响脱不了干系。其二,中国人对子女的责任感极强,对于已有小孩的父母而言,即使双方爱意已经荡然无存,他们也可能为了孩子而羁绊一生。其三,儒家文化对“礼”极为推崇,离婚就现在的中国而言不甚光彩,为了保全自己以及家人的脸面,已婚夫妻一般也不会踏上这一步。其四,男女双方结婚后财产共有,若是离婚,双方不得不面对财产分割面临的种种困难。

2.离婚之于西方

西方人崇尚个人主义,穷其一生追求个体幸福感。男女双方步入婚姻殿堂是为了延续爱情,而若是在婚后生活中爱情已经消逝不再,他们的婚姻也会随之走到尽头,他们不会为了孩子而勉强维持婚姻的。他们认为,正是因为他们懂得爱情的真谛,敢于追求爱情才选择离婚。例如,近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的离婚率一直保持在五成左右,远远高于中国,这与他们的婚姻观不无关系。另外,西方青年婚后的AA制理财方式,较为健全的教育、医疗制度以及超前消费的观念也影响着他们的婚姻。因此,离婚在西方更为普遍,也更为民众所接受。

四、对待同性恋的态度

1.同性恋之于中国

“龙阳”、“断袖”、“磨镜”等意为同性相恋。中国从古至今就不乏同性恋者,但是一直以来都被人们所诟病,迄今为止仍未被法律所承认。大部分民众仍然不能从心理上接受同性恋者,可谓谈之色变。所以同性恋者迄今为止在中国举步维艰,不仅与中国的传统观念有关,也与父母、亲朋好友难以接受有关。另外,法律的不认可也是关键因素。

2.同性恋之于西方

在历史上,基督教认为最严重的罪行就是同性恋,这不仅是因为教会所推行的禁欲主义,而且也是因为同性恋被认为是反自然、反上帝的,因此,同性恋被认为是邪恶之举。在历史上,同性恋是不被接受,在欧洲的中世纪,同性恋者曾受到严重的迫害,20世纪后期情况才稍稍好转。现如今,西方民众思想日益开放,对同性恋的态度较中方更为宽容。最近几年,美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英国等已立法成人同性恋者的合法身份,对同性恋婚姻将予以保护。在同性恋这一点上,东西方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综上所述,东西方对爱情婚姻所持观念差异甚大,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因文化差异所致,另一方面也与双方经济实力、医疗、教育、保险等各种制度有关。

参考文献:

〔1〕HOFSTEDE, GEERT. Culture’s Consequences: Comparing Values, Behaviors, 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 across Nations[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8.

〔2〕贾剑秋.文化与中国现代小说[M].四川:巴黎出版社,2003.63.

〔3〕圣经·新约[M].台湾:水流职事站,2003.314.

〔4〕赵丽慧.文化维度理论视角下的中美婚姻观差异[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5):33-34.

〔5〕郑国香.中美家庭价值观的跨文化对比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2):46-49. (责任编辑 姜黎梅)

作者:张霞霞

第3篇:和谐社会中的婚姻家庭制度研究

摘要: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而婚姻制度是家庭建立的制度基础。由于各种原因,未办理婚姻登记而以夫妻的名义在一起生活的现象,在我国社会中还一定范围内存在。我国现行的《婚姻法》对此问题没有规定,造成了许多纠纷的解决缺乏法律依据。文章在分析事实婚姻的形成原因、现状及其立法缺陷的基础上,对于加大法律保护事实婚姻的必要性及其具体立法构想作了粗浅探讨,旨在完善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婚姻家庭制度。

关键词:事实婚姻;结婚登记;和谐社会

作者简介:张丽,渤海大学政法系副教授,硕士,辽宁锦州 121013

文献标识码:A

未进行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事实婚姻在我国现实生活中是长期普遍存在、屡禁不止的现象。法律如何对待这种客观存在的婚姻方式,不仅涉及众多当事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切身利益,而且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建国以来,1950年和1980年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及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都回避了这一问题,只有最高人民法院的多次司法解释,曾经长期有条件地不同程度承认事实婚姻,但仍然不尽如人意。本文在分析事实婚姻的形成原因、现状及其立法缺陷的基础上,对于加大法律保护事实婚姻的必要性及其具体立法构想作了粗浅探讨,旨在完善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婚姻家庭制度。

关于事实婚姻的定义,目前法学界有各种各样的表述,其中意见相对集中的有几种表述。第一种:“事实婚姻是指没有配偶的男女,未经结婚登记,便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他们是夫妻的两性结合。”1(1190)第二种:“所谓事实婚姻是指具备结婚实质要件或欠缺结婚实质要件的男女双方未经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群众亦认其为夫妻关系的客观事实。”2(P851)第三种:“事实婚姻是指符合婚姻成立实质要件的男女双方未经登记,以夫妻关系长久、持续地同居生活的一种婚姻形式。”3第四种:“事实婚姻通常是指没有配偶的男女,未经结婚登记,而公开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亦认为其是夫妻关系的,被有条件地确认为事实婚姻。”4(P134)上述表述都程度不同地体现了事实婚姻的某些特征,但都有欠恰当之处,最重要的不妥之处是忽略了事实婚姻的法律特征。因为,在我国事实婚姻虽然属于违法婚姻,但与合法婚姻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因而事实婚姻是具有特定内涵的法律概念,而非社会概念。虽然我国两部婚姻法和多次出台的司法解释都没有对事实婚姻的定义专门作出完整精辟的表述,但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对事实婚姻的构成要件却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如《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1989年11月21日)规定:“1.1986年3月15日《婚姻登记办法》施行之前,未办结婚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如起诉时双方均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可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如起诉时一方或双方不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应认定为非法同居关系。2.1986年3月15日《婚姻登记办法》施行之后,未办结婚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如同居时双方均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可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如同居时一方或双方不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应认定为非法同居关系。3.自民政部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施行之日起,未办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按非法同居关系对待。”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2001年12月24日)里规定:“一、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二、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可见,依据上述司法解释,事实婚姻在我国是有严格法律意义的概念,并非所有“没有配偶的男女,未经结婚登记,便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他们是夫妻的两性结合”都属于事实婚姻,只有既符合结婚实质要件,又被当时的法律所确认的上述情况,才属于事实婚姻。而目前法学界对事实婚姻相对集中的上述四种表述方法,其共同之处都强调事实婚姻当事人须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其夫妻关系须为公众所认同,但都程度不同地忽略了必须具备结婚实质要件和必须得到当时法律的确认这两项关键性的条件。就结婚实质要件而言,只有第三种表述把具备结婚的实质要件作为事实婚姻构成的要件之一,而第一种和第四种观点认为事实婚姻的主体只是没有配偶的男女,没有附加其他法定实质条件(即男女双方完全自愿、达到法定婚龄、没有禁止结婚的血亲关系和没有禁止结婚的疾病),明显欠妥。须知,事实婚姻是相对于登记婚姻而言的,凡是登记结婚必需的法定实质要件,事实婚姻必须具备。即便是已经登记的婚姻如果欠缺实质要件,也还会产生无效婚姻或可撤销婚姻的法律后果,如果未登记的欠缺其他实质要件的两性结合可以成为事实婚姻的话,岂不是有胜者为寇、败者为王之嫌?第二种观点对事实婚姻的主体未加任何条件,即所有具备和不具备结婚实质要件的主体都可以成为事实婚姻的当事人,则更无法理可言。就被当时的法律确认这一要件而言,须知,确立婚姻关系既是公民个人的私事,也是关系到国家与社会的公事,因此,任何国家对于婚姻的成立都必然要介入公权力进行管理和干涉。在我国,确立合法有效的婚姻关系的唯一法定途径是依法进行结婚登记,才会发生法律效力,受到国家和法律的保护。更何况未进行结婚登记的这种“婚姻关系”具有法律上的瑕疵,即使当事人完全具备结婚的实质要件,也当然不能自行成为事实婚姻,如同无效婚姻只有在依法被宣告无效时才自始无效一样,事实婚姻只能经过法定途径依法确认方可有效。换言之,并非所有具备结婚实质要件的未登记的“婚姻形式”都可以当然的自行成为事实婚姻,在法治条件下的中国,经过法定途径依法确认理应成为同居关系转化为事实婚姻的唯一程序。但在上述表述中,前三种表述只字未提此要件,实不可取,只有第四种表述认为“被有条件地确认为事实婚姻”,而到底应该由什么来确认则没有下文,因此也略有不当。综上所述,事实婚姻的概念应该表述为:事实婚姻通常是指符合婚姻成立实质要件的男女,未经结婚登记,而公开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亦认为其是夫妻关系的,依法被有条件地确认为婚姻的结合。

事实婚姻的特征具体为:第一,事实婚姻的主

体具备婚姻成立的实质要件,这是与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区别之一;第二,男女双方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并被群众公认为夫妻关系,即有公开的夫妻身份,这是与恋爱、通奸的区别;第三,未履行结婚登记,这是与法律婚姻的区别;第四,经法定程序依法被有条件地确认为婚姻关系,这是与同居关系的区别。

科学地确定事实婚姻的概念以及准确地界定其特征,对于正确分析事实婚姻产生的原因以及在我国现阶段存在的状态、探讨恰当的法律对策,使得法律发挥营造和谐社会的作用,都具有意义。

我国法律、政策对事实婚姻历来采取比较慎重的态度,对待事实婚姻的法律效力大致经历了从肯定态度到否定态度、从承认到不承认、从注重婚姻的实质到注重婚姻的形式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从建国到1984年8月30日以前,是承认事实婚姻法律效力时期。当时由于建国以来事实婚姻大量存在的特定历史环境,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将事实婚姻纠纷按照离婚案件处理,承认事实婚姻关系的法律效力。1979年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的意见》中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这类案件,要坚持结婚必须进行登记的规定,不登记是不合法的,要进行批评教育。处理具体案件要根据党的政策和婚姻法的有关规定,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双方或一方不满婚姻法结婚年龄的婚姻纠纷,如未生育子女,在做好工作的基础上,应解除其非法的婚姻关系……对双方已满婚姻法结婚年龄的事实婚姻纠纷,应按一般的婚姻案件处理。”可见,在该时期对只欠缺结婚形式要件的两性结合是一律承认其效力的。

从1984年8月30日到1994年2月1日,是限制承认事实婚姻法律效力时期。1984年8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首次对事实婚姻的认定标准在时间上作了限制性的解释:“对起诉时双方都已达到婚姻法规定的婚龄和符合结婚的其他条件的”,可按离婚处理,而将那些虽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起诉时双方或一方不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的,排除在事实婚姻关系以外,作为非法同居关系处理,至此我国开始了限制性的承认事实婚姻关系。1989年1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在认定的时间上进一步追溯到同居时,明确规定:在1986年3月15日以后“未办结婚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如同居时双方均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可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如同居时一方或双方不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应认定为非法同居关系”。可见,从1984年8月30日到1994年2月1日期间,虽然都是限制承认事实婚姻法律效力时期,但认定事实婚姻的标准以1986年3月15日为界,此前以起诉时、此后以同居时是否符合结婚的实质要件作为认定的标准。

从1994年2月1日至今,为不承认事实婚姻法律效力时期。1994年2月1日民政部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第24条规定:“未到结婚年龄的公民以夫妻名义同居的,或符合结婚条件的当事人未经登记以夫妻名义同居的,其婚姻关系无效,不受法律保护。”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的通知》中进一步明确指出:“自1994年2月1日起,没有配偶的男女,未办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按非法同居关系处理。”从此,我国不再有条件地承认事实婚姻法律效力。但必须明确,这只是从原则上规定凡是发生在1994年2月1日以后的同居行为不再有条件地承认事实婚姻,而实际上从2001年4月28日婚姻法修正案公布实施开始,对于1994年2月1日前后的同居行为均采取了较之以前更为宽容的态度:2001年4月28日修正后的《婚姻法》第8条规定:“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2001年12月24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4条进一步规定:“男女双方根据婚姻法第八条规定补办结婚登记的,婚姻关系的效力从双方均符合婚姻法所规定的结婚的实质要件时起算。”即补办具有溯及力。对于未补办结婚登记的,上述司法解释以1994年2月1日为界予以区别对待,第5条规定:“未按婚姻法第八条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离婚的,应当区别对待:(一)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二)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这里对事实婚的政策较之以前有两大变化:一是对于1994年2月1日前形成的事实婚姻,不但继续有条件地承认,而且放宽了确认事实婚姻法律效力的条件,即对于1986年3月15日后形成的事实婚姻,不再追溯到同居时,只要1994年2月1日前符合结婚实质要件,一律认定为事实婚姻;二是对于1994年2月1日后形成的事实婚姻,虽然继续采取不承认政策,但即使到了法院之后仍然给当事人以补办结婚登记的机会,而此前一律以同居关系对待。可见,前一个变化在现实中具有实际意义,后一个变化实际意义不大,对于多数人而言,真正补办的机率很小。一方面,专门为解除关系而先办理缔结关系的手续,这对于当事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另一方面,能闹到法院的婚姻纠纷,一般情况下当事人之间本已存在比较严重的矛盾与冲突,而是否补办结婚登记,则必然关系到双方当事人切身利益,从而增加了新的利益之争,双方很难达成补办的共识,但依法结婚登记需双方完全自愿并双方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据此,补办在多数情况下成为不可能,使此项宽容政策虽然体现立法者良苦用心但却形同虚设,难以实现其立法本意。

我国法律、政策以时间为序,对较早时期形成的无配偶者以夫妻名义同居现象从宽,对近年形成的无配偶者以夫妻名义同居现象从严,这就注定要把1994年2月1日以后形成的所有同居现象即使是具备结婚的实质要件,只要没有补办结婚登记,一律作为非法同居关系处理,这显然是不妥当的,应善待其当事人,对于1994年2月1日以后形成的同居关系亦应有条件地承认事实婚姻。

首先,有条件地承认事实婚姻符合我国的国情,也是社会和谐稳定之需求。未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现象的长期普遍存在,是我国国情的必然产物。我国历史上长期实行仪式婚制,受此习俗的影响,几千年来流传下的通过举行婚礼便得到承认的结婚习惯在我国至今仍然普遍存在,许多人对举行婚礼情有独钟,而对结婚登记不屑一顾,致使未登记即同居现象在我国长期大量存在,特别是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更为严重,而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些

未登记便以夫妻名义同居的当事人,其婚姻关系和夫妻身份在现实生活中被广泛认同;我国幅员辽阔,对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的地区,进行结婚登记困难较多;登记制度不健全,如一些单位以提倡晚婚为由,不给当事人出具未婚证明,婚姻登记机关也有以未到晚婚年龄不给登记的情况;还有的地方借结婚登记之机收取各种费用,如计划生育押金、土地承包费、养老保险金等,一些地区收费项目高达三四十项;近年来随着人们观念的开放,离异再婚和丧偶老年人再婚现象日趋普遍,但他们出于避免财产纠纷和儿女反对等顾虑大多选择避免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这样,未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现象在我国不但过去而且将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大量存在。立法者希望通过法律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彻底地改变人们的观念,这是困难和不现实的。如果法律漠视社会现实和漠不关心当事人的利益,必然产生负面的社会效果,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其次,有条件地承认事实婚姻不见得产生负面社会效果;相反却能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这里我们必须先明确:符合实质要件的当事人未登记以夫妻名义同居行为本身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而不是严重违法行为,虽然由于脱离了国家的指导和监督也会产生超生等消极后果,但基本上不危害社会和他人利益,法律理应对公民一般性违法、并未因此危害社会和他人利益时所发生的身份事实给予宽容和人文关怀。也许有人担心有条件地承认事实婚姻会冲击登记制度,不利于社会的文明与进步,而实际上法律的作用是有限的,特别在婚姻家庭领域里,道德、宗教、习俗等的作用并不低于法律。建国以来的两部婚姻法和有关法律文件一再强调登记是婚姻成立的唯一法定途径,而50多年来未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现象却屡禁不止,不见减少,这正是法律作用的有限性和习俗作用不可低估的明证。而法律对社会习俗的尊重与有目的的引导,则对该习俗的进化常常是功不可没,这已经被人类的法律文明的历史一再证明。可见,我国在此背景下有条件地承认事实婚姻不仅有利于保护众多当事人的利益,也有利于婚姻家庭以及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最后,有条件地承认事实婚姻有利于防止道德败坏之徒利用法律空白玩弄他人感情。由于我国现行婚姻法对于1994年2月1日以后形成的无配偶者未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关系一律不承认为事实婚姻,其直接后果不但使众多当事人的利益不能得到保护,有失法律保护弱者的立法价值,而且使道德败坏之徒利用法律空白玩弄他人感情有机可乘。道理很简单,不承认事实婚姻就意味着当然免除了当事人为人之夫妻的一切权利和义务,同理,也当然免除了违反夫妻间权利义务的法律后果,无耻之徒即使无休止地更换同居对象,玩弄他人感情,也根本不必担心承担任何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但如果法律有条件地承认事实婚姻,则意味着当事人之间事实上已经存在的关系被确认为夫妻关系,具有夫妻间的权利和义务,如果违背夫妻间的权利和义务,如发生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虐待、遗弃等行为必然承担相应的民事和刑事责任,这对于防止道德败坏之徒利用法律空白玩弄他人感情将起到积极作用。

法律应该顺应中国传统的婚姻习俗,继续有条件地承认事实婚姻,使其具有合法婚姻同等的法律效力,以实现现代社会保护弱者利益的法律制度价值。其具体办法可以放宽对事实婚姻承认的条件。

首先,从时间上来说,应以2003年10月1日新的《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前后为界区分事实婚姻和同居关系,即未按《婚姻法》第8条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离婚的,应当区别对待。2003年10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条例》公布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2003年10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条例》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这是因为,我国未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现象大多发生在广大农村,特别是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而2003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婚姻登记条例》为了方便这些地区公民的婚姻登记,已经明确规定:内地居民办理婚姻登记的机关是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按照便民原则确定农村居民办理婚姻登记的具体机关。这就为婚姻登记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而此前因登记不便等原因形成的同居现象理应得到有条件的承认,这是于法有据的。

其次,事实上已经存在婚姻的内核和形式,但有瑕疵的登记婚姻亦应有条件地承认其法律效力。不可否认,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已经履行行政登记手续的婚姻中有相当数量的登记是存在各种瑕疵的,其瑕疵包括违背实质要件和违背程序要件两种,对于违背实质要件的,如未达法定婚龄的、有法律禁止结婚的血亲关系的、有法律禁止结婚疾病的、有配偶的、胁迫结婚的等情形。2001年修正后的婚姻法已经明确规定可以导致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而对于违背程序要件的,如一方或双方弄虚作假、骗取结婚登记的、一方或双方未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登记的等情形如何处理,现行婚姻法以及两个司法解释都没有任何规定,2003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婚姻登记条例》只规定了对婚姻登记机关的工作人员“为不符合婚姻登记条件的当事人办理婚姻登记的”给予行政处分,而对于已经登记的程序上有瑕疵的婚姻如何处理则没有下文,只有1994年2月1日开始实施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申请婚姻登记的当事人弄虚作假、骗取婚姻登记的,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应当撤销婚姻登记。”但根据2003年10月1日新的《婚姻登记条例》22条的规定:本条例实施之日起,1994年2月1日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同时废止。这样,违背程序要件有瑕疵的登记婚姻如何处理,没有任何法律依据,而在司法实践中,这种情况既不能认定为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也因存在明显程序违法不能确认为合法婚姻,大多有瑕疵的登记被当作没有登记处理——不存在婚姻关系。对于那些已经有婚姻事实、符合结婚实质要件、当事人没有异议、发生在2003年10月1日前的有瑕疵的登记婚姻,应该以司法解释的形式有条件地承认其法律效力,至于确认的具体细节,应由司法解释详细规定。

最后,当形式与实质冲突时,应采取重实质的态度。在千姿百态的现实生活中,有时会发生形式与实质的冲突,但法律没有就此问题作出明确选择,司法实践中只能依赖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如65岁的丧偶女士刘某与73岁的老红军张某于1993年1月1日登记再婚,由于刘张二人因老年再婚而羞于自己公开出面张罗婚事,因此一切委托张某的侄儿张强出面办妥,张强持刘某与张某的户口本、身份证,以及从别处开来的刘张二人的无配偶证明,到刘某与张某户口所在地以外的婚姻登记

机关办理了结婚登记。此后,刘张二人恩爱有加,共同生活10年后张某病逝,张留下遗嘱将自己婚前的3室住房留给妻子刘某。但张某的子女以刘张不存在婚姻关系为由反对刘某继承遗产,刘某诉至法院要求继承,但法院以结婚登记严重程序违法为由认定刘张之间不存在婚姻关系,从而使遗嘱作废,刘某败诉。本案中,刘张的婚姻关系存在形式和实质的双重条件,从形式上来说,他们进行了结婚登记;从实质上来说,他们的同居发生在1986年3月15日以后,同居时具备结婚的实质要件,在当时属于事实婚姻。但形式与实质存在着冲突,即形式上因严重程序违法存在着瑕疵,依当时正在适用的1994年2月1日开始实施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25条的规定是应该被婚姻登记机关撤销的婚姻,而实质上他们又是合格的事实婚姻,具有婚姻关系的法律效力,但法院采取重形式、轻实质的态度,竟然将一对明明完全可以确认为事实婚姻的夫妻关系判决为同居关系,使七旬老太作为妻子的权利尽失,哭告无门。如果没有那个有瑕疵的登记,他们就是堂堂正正的事实婚姻,而多了一个有瑕疵的登记,反而诋毁了合格的事实婚姻。笔者认为,法律应该就婚姻效力面临形式与实质冲突情况下的取与舍作出明确的重实质的选择,这样才能体现法律保护弱者的价值取向,才能有利于婚姻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之,如何对待事实婚姻是摆在法律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并且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这不仅是一种社会的需求,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个反映和调整;如果仅仅靠道德等其他社会规范来调整、规范是不足以达到稳定社会关系、建立健康和谐的社会秩序的目的的;同时,也会使相当多的当事人的利益受到损害或者是缺失。这对树立法律的权威性是十分不利的,甚至有“见急不救”之嫌。法律应该将维护社会的稳定视为己任,对事实婚姻问题不应该采取回避的态度,而应该积极地加以调整,这是我国目前建立和谐社会之需要。

参考文献

[1]夏吟兰,婚姻家庭继承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

版社,2004.

[2]马俊驹,余延满,民法原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8.

[3]林中驹,论事实婚姻的法律保护[EB/OL].大河法律

网,2005—08—13.

[4]巫昌祯,婚姻与继承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

社,2001.

[5]张希坡,中国婚姻立法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6]李文海,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婚姻家庭卷[M].福

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戴庆瑄]

作者:张 丽

第4篇:婚姻、爱情、家庭与法

侗族的婚姻

婚姻从其原始状态起便是世界上最动人的故事之一,侗族的婚姻也不例外。侗族婚姻在择偶范围、求爱艺术、定婚情趣、婚礼仪式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特点,形成独特的婚姻文化。

一、从婚姻制度看,侗族婚姻系一夫一妻制 这一制度的确立经过了漫长的过程。 在进入氏族社会后,形成了许多以姓氏为标志的固定婚姻集团。这些集团即使迁徙远离,也要遵守互相间形成的婚姻关系,不得中断。这样便给后代婚姻带来桎梏,束缚了氏族内人口日益增长的需要,于是不得不改变原来的婚姻关系,在姓氏或者说氏族内“破姓开亲”,分裂为彼此互为婚姻的婚姻集团,建立新的婚姻关系,这种新型的婚姻关系使得同一氏族内远隔数代、年龄相当、不同辈份的人可以成婚,扩大了通婚范围。

二、从择偶的角度看,侗族婚姻一般以自愿为基础,但解放前由于受汉族封建习俗的影响,包办婚姻逐渐增多。

除接近汉族地区的地方比较讲究“年庚八字”外,大多数地方都不讲究年庚八字,对财产、门第、贞操等也不看重,考虑较多的是勤劳与否,有无亲族等情况。通常只要彼此情投意合,同一辈份,或远隔二三代的不同辈份,不同氏族,均可为婚,但除有“破姓开亲”的外,一般同宗不婚,姨表兄弟姊妹被视为同胞共同的兄弟姐妹,不能通婚。

三、从恋爱的方式看,侗族男女青年都有自由恋爱的权利,他们的恋爱也是自由的。 在南部方言区,平日里,青年的社交活动一般是通过“行歌坐夜”方式互相了解,建立感情。行歌坐夜,就是通过互唱情歌来谈情说爱。行歌坐夜的地点大体有两种,一是女家的木楼,二是侗家村寨的公用木楼,即“月堂”。在姑娘家木楼上行歌坐夜,为黔东南和与湖南省毗连地区风俗,称为“行歌坐月”。这些地区的侗族男女年到十一二岁以后,即在少年时期,便开始分别聚于某家或月堂,由老人为之教歌、学唱,进行恋爱前的训练。女孩长到十五六岁,即可与族内或邻居的姊妹、姑娘结成同伴,于晚间聚集在某家或月堂,一边从事针线或其他手工活路,一边等待外寨或外民族的小伙子来谈情说爱。每当夜幕降临,小伙子便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弹着琵琶到外寨、外氏族去寻找自己心爱的姑娘。届时大家同聚一堂,分别围坐于“火塘”旁边或长廊下,男的弹起琵琶,女的边做手工,边吟歌相合,或谈情说爱,或以对歌为乐。若双方情投意合,感情深厚,男方则集资买糖或鸭子,女方则凑糯米,合煮稀饭,同食夜宵,借以表示情深意浓。若其中某女与某男情投意合,难舍难分,则互换信物,表示定下终身。随后男方可告知父母,请媒人到女方家撮合,若遭到女方父母阻拦,可双方约逃,私奔男家。

私奔成婚是紧张的,男方要请众家族商议,作好一切应变措施。私奔前,男方通知女方作好准备和具体时间。届时,男方带两名聪明能干的伙伴一同前往。鸡叫三更,女方在家人不发觉的时候,由两位知心姐妹送到路口,就跟着男方走了。到男方家后,众家族紧急商议,先把男女双方转移隐藏,防止女方家族来人抢回。而后在家族中选择一位德高望众、能言善辩的人,赶到女家去报信,并对女家父母陪礼道歉,说尽好话,以求谅解。若女家没有什么意见,就可以讲定认亲日期和彩礼等事。男方家去认亲时,要备足彩礼。去时,要六个男的挑彩礼,六个女的陪同新娘回家,但必须在鸡叫前赶回。认亲以后,便可在娘家一住三年,逢年过节和农忙季节,男方派人去接回,直到女方怀孕后才到男方家定居。

如果引婚不能取得女方父母及众家族的同意,报信后,女方家族要到男方家来追回姑娘。这时,男女双方回避,由父母及众家族出面,热情招待,说尽好话。若女方家此次追不回姑娘,下次就不会再来。男家为了建立好关系,还派人多次去女家说情,同意后,即可认亲,否则,从此不允许姑娘回家。有的直至生一二个小孩后,再派人到女方家说情,女方家同意后,方可往来。也有的从此断绝关系,永不往来。

四、从婚姻的缔结方式看,实行结婚自愿原则。

说亲:今称“求婚”,实则为男方托媒人带礼物(糖果)到女方家求亲。若女方家同意就收下礼物,若不同意则婉言谢绝。如果家中不答应,而女方和男方生死在一起,男方家会亲媒人第二次到女方家说亲;女子主动请支持她的族里人去跟父母做工作。女子当面接糖果交给父母,大部分父母只好依从。这样,说亲就算成功了。

相亲:又称“看屋”。婚姻是人一辈子的终身大事,马虎不得。特别是女方,为防止男方花言巧语的诱惑而上当受骗,要对男方进行全面查访、衡量门户、比较人品,落实言行是否一致。女方在姑嫂和婶婶的陪同下到男方家走一趟以探虚实,国为她们有眼力和经验。此行极为关键,弄不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男方早有思想准备,多方迎合,家里扫得干干净净,并设宴款侍。女方通过亲眼察看,便与姑嫂和婶婶商量,思想统一后,如女方满意便入席吃饭,并接受男女的馈赠。不满意,无论路程多远,滴水不喝即转身回程。

煮小篮子:相亲后,男方这时要准备一桌酒菜和礼物,由媒人、家族长辈和兄弟一起去女方认亲。妇方把很亲近的叔叔、伯伯、堂兄、堂妹请来,双方介绍相认,说明来意,得到女方家人的认可,称“开口礼”。同时征求女方父母意见确定煮大篮子的日期。

煮大篮子:叫“讨八字”,又叫“定婚”。这天可热闹了。一般男方要杀一头猪(备八桌酒菜的肉)、一担酒、两斗米、一担“家媒酒菜”、一担开礼的肉和糖、鞭炮等,还要送去4至8件衣料,同时备有一份“鸾书”,“鸾书”上写有男方年庚,到了女方寨子开始放鞭炮,要让全寨的人都知道今天某家女孩定婚。这时,女方的家族老少、亲戚朋友,早已在家门口迎候,放炮迎接。开始操办酒席。酒席过后,男方拿出“鸾书”,文房四宝,放在桌子上,请女方哥哥或弟弟,堂兄提笔,把女方的年庚写在“鸾书”上,男为乾、女为坤。这叫“合八字”、也叫“发八字”,写完,兄弟还要讲几句吉语祝贺。男方叩头拜谢用茶盘接过“鸾书”。从此定为亲家,女方就是男方的人了。第二天或第三天酒醉饭饱回家,相互来往也慢慢的多起不。

报日子:煮大篮子定亲后,男方拿着双方的年庚八字找预测先生择定结婚日子。由媒人拿着结婚吉日“课单”(上面写有成亲日子时辰)和礼物到女方家通知成亲的具体日期,同时把“花园酒钱”交给女方的父母,叫“报日子”。

哭嫁:侗族婚礼隆重而有特色,当成亲吉日选定后,姑娘在出嫁前就开始“哭嫁”。一到晚上,寨上姑娘们就去陪嫁,互相用歌倾诉情怀。嫁娘唱的多是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和兄弟姐妹离别之情,姑娘们唱的多是对嫁娘的祝福和思念。嫁歌音调低沉,如诉如泣,情真意切,动人心弦,感人肺腑,在场的人们也难免要流下串串热泪。尤其是屈从父母的嫁娘,心想要与心上人永远离别,歌词更加辈切,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哭嫁人。如果恋人在场,但家里人必加提防,不使意外发生。男方在婚前几天就要作好新房布置及洒席等准备。

出嫁:嫁娘出嫁当天,新郎家要派出十多人的迎亲队伍(称“官亲郎”)到新娘家接亲。女方待迎亲对伍到达屋边时。便将大门掩上,以歌盘问。如“官亲郎”对答不出,就不得从大门而入,但迎亲人员中都有熟练的歌手,是不会被拦住的。进到新娘家后,便享受丰盛的酒肉款待。当晚,举行歌会,称“嫁歌”,伴嫁的男女青年可以嬉戏“官亲郎”,用锅底灰拌水抹“官亲郎”的脸等,以试探其机敏和歌才。嫁歌往往都是一唱一和,对答如流。“嫦娥奔月”唱到“昭君出塞”,歌声不断到通宵达旦。明天。一般嫁娘于“卯”时出门。新娘在“官亲郎”和“皇客”的簇拥下,穿着“露水衣”,顶着布伞(也有坐轿者)上路。出大门时,由其兄弟背过门槛或背上花轿。“女官亲”提着火把或马灯走在前面,唢呐在后,紧跟着新娘和皇客,后有嫁奁,一路上吹吹打打,迎亲对伍十分状观。

躲喜:当迎亲对伍行至新郎家门时,男方全家都要回避,叫“躲喜”。此俗风趣而又诙谐,平谈而又奇巧。在新娘进门时刻,作为亲郎家的亲人却悄悄的躲藏起来。这个神秘而隐蔽的地方谁也找不到,只有主婚人心中明白。按照侗家婚俗,男方的父母和新郎是不能过早的各新娘见面的。侗家人认为,新人过门时年青气盛。如果过早见面,一来冲了喜气,对新人不利,二来新人与公婆过早见面,以后公媳、婆媳之间会经常发生口角,伤一家和气。新郎和新娘过早见面,会感情平淡、阴阳相冲。只要躲过一阵喜气临门的高潮,就会化解矛盾,洪福齐天。

接亲:迎亲对伍来到新郎大门前,由接亲婆上前收合布伞或启开轿门,将新娘和皇客迎进中堂或火铺上,打出一盆热水(内掺有甜酒汁,含甜密之意)给新娘洗脸。换上男方备好的新装,待皇客吃完甜酒各油茶后,迎新娘和女皇客进洞房挂帐子,取出娘家送的被子铺床。还要讲吉语祝福“天长地久,早生贵子”。挂帐毕,全家人便和新娘皇客见面。拜堂(也有不拜堂的),尔后新娘进入洞房。当晚,大摆宴席款待宾客,酒歌唱到天明。男家众亲一般要设宴三天,第一天为“迎亲下马酒”,第二天为“家族迎亲酒”,第三天为“皇客上马酒”。三天酒宴新郎新娘不能同房,新娘由女皇相陪。宴毕,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俗称“转脚”,在娘家住一宿,第二天回到婆家,炖一个猪肚子共餐,叫“合肚”,象征全家和睦团结。新娘回门后,新婚夫妻才可入洞房、共度蜜月。

五、从解除婚约和离婚的方式看,实行自愿原则。解除婚约大多因男女双方小时候由父母包办婚姻,长大后,自觉不当而解除。女方不愿意,只要将原来男方包来的茶叶、盐巴一包退回男方家,就算是解除婚约;男方不愿意,亲自到女方家说明就算完事。不管谁先提出,只能说自己不配对方,不能说别人的短处。离婚方式同样实行自愿原则,若男女双方婚后感情破裂,一方不同意,经双方家族长者调处,由提出方补偿另一方资金和物资,达成协议,就算是离婚。达不成协议的由寨老裁决,寨老决不了的,移交法院裁决。

综上所述,侗族的婚姻制度在经历了远古时代的掠夺婚后又进入包办和自主婚姻并存的发展阶段,这体现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婚姻制度在不断完善并实现了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这种“不落夫家”的婚姻习俗,是新嫁娘对做闺女时娘家生活的深沉的流连忘返,是远古母系社会尊重母系亲情的古风的回响,也是现代社会对已提上日程的维护妇女权益的呼吁。

第5篇:对爱情婚姻家庭问题的反思

爱情的来源:动物为了物种延续的交配,只是生理上的本能反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化,人拥有了精神世界,才诞生了爱情。爱情从开始简单的生理之爱,发展到现代复杂的精神之爱。

爱情包括生理之爱和精神之爱:先有生理上的喜欢,才有精神上的爱情。 爱情的产生有三种型式:主动型,被动型,互动型。主动型会是去追的人比较辛苦,被动型则是被追的人往往不珍惜,互动型的发展和结果最好。

人的初恋基本都是失败的:年轻时,思想的不成熟,带来的是行为的不成熟。但是,初恋是最纯洁的。

人为什么要结婚成家:爱情具有强烈的独占性和排他(她)性,婚姻是爱情占有的具体表现形式。

婚姻是对家庭责任的承诺:你得到了完整人生,但你失去了某些自由。要找对伴侣:为了结婚而去凑合,到头来只能是害了自己。志同道合是成功婚姻的重要基础。如果你找的伴侣本质上就对婚姻和家庭没有责任感,如喜新厌旧,水性杨花,那你得到的爱情只能是短暂的,你的婚姻和家庭迟早会出现问题。找对了伴侣,会给你带来一生的生活美满和事业帮助,反之,将会给你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所以,找一个什么样的伴侣,就是你人生要走一条什么样的路。

婚姻是赌博:从根本上讲,让两个有着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成长经历,不同思想观念,不同脾气秉性,不同习惯爱好的人天天在一起,是危险的尝试。约会时恋爱双方都是把自己最美好的方面呈现给对方,因此他(她)们对婚后的生活一定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婚后必然呈现出的性格上和习惯上的差异,以及油盐酱醋柴家庭琐事和子女养育教育带来的烦恼,则需要夫妻双方长时间的痛苦磨合。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说:天下没有不吵架的夫妻。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要能够检讨自己:婚姻的失败往往就是看不到自己的缺点,男人不像男人,女人不像女人。别问对方为什么不爱我,要问对方为什么会爱我。这个问题想清楚了,你的婚姻就会成功一多半。

结婚证并不是婚姻的保证书:婚后夫妻双方对爱情婚姻家庭的理解和态度,会随着其在事业,经济等方面的变化而变化。中国夫妻是可以一起吃苦创业,而不能一起过好日子享福。在人的思想普遍较乱的当今中国社会里基本上是:人有了钱就变坏。但也有例外,那就是本质好的人。

别让婚姻成为爱情的坟墓:夫妻长时间相处,难免会产生厌倦感,这就需要为夫妻关系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创造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话题,共同的消遣而带给对方不断的意外惊喜,会是最好的爱情加油站。

婚姻中的男女之情和夫妻之情:男女之情就是男女性生活的愉悦之情。如果婚姻是建立在男女之情之上,一旦一方难以得到性的满足,那婚姻也就会出问题了。夫妻之情是婚姻的完美表现,是两个人的相互理解,相互扶持,相互包容,是两个人在肉体和精神上的彻底结合。

处理好家庭关系是一门复杂的艺术:人并不只拥有爱情,还拥有亲情和友情。在婚姻中,如何处理好亲友的亲情和朋友的友情与自己家庭的关系,往往被人忽略。亲友的亲情和朋友的友情绝对不能凌驾于自己的家庭之上。这是因为,夫妻之间的关系是最脆弱的,爱你时可以为你献身,恨你时可以要你性命。亲友的亲情,由于有血脉的联系,是永远打不散的。朋友的友情,如果是真正的友情,则不应该对你的家庭造成伤害。所以,如何处理好亲友的亲情和朋友的友情与自己家庭的关系,确是一门复杂的艺术。不幸的是,许多本来和谐的家庭在父母兄弟姐妹或朋友的干扰下而解体。

不能轻易要孩子:在要孩子之前,夫妻双方要认真想清楚对孩子的责任。因为如果离婚,孩子将受到巨大伤害。离婚:是双方的错误,起码你没找对人。与其在一起痛苦,不如离婚分开而解脱。离婚是人生的一次新生。

再婚:若有孩子,最好不要再婚,避免孩子受到第二次伤害的可能。再婚有可能会再重复第一次婚姻的悲剧。

关于现代爱情与婚姻模式的思考

摘要:《傲慢与偏见》一书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用行动告诉世人:不能为了金钱、地位、财产而结婚;但结婚不考虑这些因素也是不行的。她在任何时候都坚持自己的主张,坚持做自己,因而能够化被动为主动,收获美满的婚姻。她的婚姻观不仅引起了当时人们的注意,也足以警示现代人:什么是爱情,什么是正确的婚姻观,什么是应该借鉴的?

关键词:婚姻模式;现代爱情;傲慢与偏见;婚姻观;价值启示

伊丽莎白是小说《傲慢与偏见》的女主人公,她是一个活泼开朗、机智果断、自尊自信而又尊重他人,有着独立人格的女性。小说出自于18世纪末19 世纪初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之手。这部小说再现了当时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婚姻问题。书中男女主人公因傲慢与偏见而分离,最后又不计前嫌而结合,他们的爱情耐人寻味。小说所引发的对爱情、对婚姻等问题的思考启迪着人们,特别是现代女性。

婚姻是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大多数人都会经历。作者的观念通过对主人公婚姻的描述清楚地展现:不能为了金钱、地位、财产而结合;但结婚不考虑这些因素也是不行的。

一、伊丽莎白婚姻观

伊丽莎白并没有什么惊世骇俗的伟大壮举,她没有与家庭决裂,也同姐妹们一样参加家宴、舞会、走亲访友。她的视野不够开阔,没有想经济独立自谋职业,她也摆脱不了婚姻。但我们却要说,这样的她是聪明的。她不是战士,她无法摧毁不合理的一切。她只是用自己的言行告诉世人她的思想、行为和选择。她维护了自己的主张,把坏影响降到最低。伊丽莎白追求有爱的婚姻,要求婚姻双方互相尊重和理解,因此她拒绝了柯林斯的求婚,最后和达西化解了所有偏见与误会,成为幸福的一对。

如果伊丽莎白对婚姻和家庭的看法同当时人一样的话,她是无法描画出她的美好前景的。对于自身婚姻的坚持与追求,让她得到最终幸福美满的婚姻。她让我们明白:婚姻不光需要金钱、地位、财产,更需要爱情。

二、伊丽莎白婚姻观的现代思考

现代人不相信爱情。现代人的思想观念随着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其中对婚姻看法的转变突然的令人不可置信。在现代男女的观念里,爱情几乎被排在了最后,首先考虑的是身份、地位、家境、学历、收入、性格、相貌……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行的,但金钱并不是万能的。

作者在《傲慢与偏见》中主要描写了四段婚姻,有现实婚姻(卢卡斯与柯林斯),有冲动婚姻(莉迪亚与威克姆),有完满婚姻(简与宾利),有理想的婚姻(伊丽莎白与达西)。在现实的生活中不冲动,直面一切反对力量,捍卫爱情,坚持爱情是成就理想婚姻的基础,为了物质而结合的婚姻是无法天长地久的。

于丹曾说:“好婚姻没有固定模式。但进入一段好的婚姻之前,一定要先了解自我。要选择最合适自己的,而不是最好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二百多年过去了,伊丽莎白对自我幸福婚姻的见解与坚持并没有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消除误会彼此欣赏,心灵相惜才最纯美。伊丽莎白教现代人认清自我、坚持自我,面对婚姻选择自己真正想要的。

三、伊丽莎白婚姻观的价值启示

19 世纪的英国,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属品,不懂得该如何掌握自己的人生。例如,丽迪雅,伊丽莎白的妹妹,漂亮、热情,却轻浮又虚荣,头脑简单,社交是她最热衷的,以与驻扎在麦里屯的军官往来为荣,并与之私奔。丽迪雅对威克汉姆是怀着爱情的,但这一见钟情的爱情,不足两个礼拜,没有深思熟虑。她不了解威克汉姆的为人,就草率地决定了自己的婚姻,以为自己深爱着对方而对方也一样。这样的婚姻当然是不“理智”的,是不能长久的。丽迪雅与威克汉姆的结合纯属“生理需要”层次的冲动,并不是掌握住了自己的命运。不理智的冲动行为带给自己的是不幸。“这个社会,凭理智来领会,是个喜剧;凭感情来领会,是个悲剧。”(沃尔波尔)如上所说,丽迪雅是感情的代表,伊丽莎白是理智的代表。她用理智告诉自己也告诉我们:爱情不是冲动,而是需要理智。

没有什么是比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更重要的事情,人必须对自己负责。伊丽莎白不是盲目的按照自己的脾气想法随意的行动,而是用理智作为前提,然后坚持主见、以自己的聪慧、机敏来使事情达到最圆满的结果。作为现代女性,有更多的机会与权力来掌握自己的人生,从这一方面来说是幸运的。但太多人容易在现实面前低头,家庭、工作、地位、金钱等,伊丽莎白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似乎离人们越来越遥远。

每一个人都有他存在的价值,在这个方面伟大的英雄和渺小的平民都是平等的,单从一个人自身的角度来衡量,是不论长相、不论门第的。伊丽莎白对自身价值的肯定最终使她获得了幸福。她的家庭地位远远比不上达西,但这并不能使她感到自卑,也不妄自菲薄,而这更不能使她在达西面前胆怯,她可以毫不掩饰的用俏皮话讥讽达西表示对达西的不满。伊丽莎白对于自身是自信与尊重的。她虽然有时不齿于母亲、妹妹的某些做法,但是她对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出身却从没有抱怨过。达西的姨妈咖苔琳夫人来到班府,要求她不能答应达西的求婚时,她大胆地向她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没有被贵夫人的气势和社会地位吓倒:“只是我已打定主意,我觉得怎么样能给我带来幸福,我就怎么办,我才不理会您呢,任何与我毫无关系的人我都一概不予理会。”这就是伊丽莎白,坚持主见、聪慧、机敏、漂亮的女孩儿,在她面前,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伊丽莎白不仅善于观察,精于判断,她还是一个思想独立的女性。她并不美貌出众,却征服了傲慢的贵族青年达西。“我一直在默默深思,玩味着一个漂亮女人脸上的一双美丽眼睛所给予的巨大快乐。”这是达西对她的评价。令达西折服的正是伊丽莎白那独特的人格魅力。

那个时代的妇女以伊丽莎白为榜样,现代女性也可以。曾经火透大江南北的《蜗居》,让不少男男女女不相信爱情,让许多女性以金钱为重。面对婚姻与爱情,人们应如何去做?伊丽莎白给了最好的回答:“只是我已打定主意,我觉得怎么样能给我带来幸福,我就怎么办,我才不理会您呢,任何与我毫无关系的人我都一概不予理会。” 中国古代婚姻与现代婚姻的比较

中国人说起婚姻总是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常冠之以婚姻大事的名号。我不以为然。我与朋友谈及婚姻时,保守者说我太西化,西化者又说我太保守。看来我是界于两者之间的。我对婚姻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1婚姻大事的说法不对。婚姻者,只能为小事。2我力主男女平等,男女平等首先必须体现为婚姻上的平等。3我原则上不反对一夫一妻制,但我反对将一夫一妻制作为唯一的婚姻制度,禁止了婚姻多元的道路。我还反对将一夫一妻制作为婚姻制度发展的终点,以为除此外,人类的婚姻无可进步。4 爱情可能是一时冲动的产物,但婚姻却是精确计算的结果。

为什么我对婚姻会有这四种看法呢?在传统中国社会,婚姻确实是大事,因为他不仅关乎两个人,而且关系到两个家族。难怪是大事了。而在我的眼中,婚姻是两个人的事,而非两个家族。婚姻如果是两个人的事,那么两个人的乐哀与国家的兴衰相比,怎么能算是大事?即使婚姻为两个家族的事,也不算大事。许多会反驳说,我的婚姻对别人来说,固然不算大事,但对自己而言,却是最大的事。有人视其为一生幸福之所系。持这种观点的人我对他只有一个评价,那就是缺乏国家意识。眼睛只看到自己的幸福。在一个国家里,这种人越多就越糟糕,国家就越容易分裂。

中国传统社会实施的一夫一妻制就是为了男女平等。不但如此,中国讲究门当户对,这就从技术上保证了男女平等的可能。中国的婚姻是两个家族的婚姻。如果男方出现欺负女方的可能,那么他必要考虑到对方家族的势力。结婚的时候,男方需要开出聘礼,女方需回应嫁妆,完全对等。不像现在这样,男女平等不过一句口号,在文化上没有相应配套的保障机制。在中国传统社会,女人一般是不出来赚钱的,也就是经济上都依靠男人。作为补偿,女人一般都算男人家的人。也就是说,女方嫁过来之后就成为男人家的人。这是古代买卖婚姻的一种蜕变,女人有义务在男人在世时保持性忠诚。

在传统婚姻里,真正不平等的是丈夫与妾的关系。但丈夫与妾的不平等并不是男女不平等。一般来说,纳妾的人与做小妾者家族势力远不对等。卖身为妾者,不排除与丈夫可能会有感情,但妾与妻的地位终究是不同的。这种不平等关系是两个家族势力不对等所造成的,而不是男女不平等。如同现在的二奶与包养二奶者经济力量完全不对等一样。古代的男人纳妾,许多人归之于男人好色与男尊女卑所致。但无法解释,在中国古代,许多男人是在女人的逼迫下纳妾的。古代上了年纪的人纳妾多为现实所迫。一是古代没有护士。上了年纪的男人生病许多护士照顾,如擦拭身体等。但自己的妻子同样上了年纪,无法服侍。其他女人因为习俗也无法介入,如果纳妾就没有了这个避讳了。苏东坡的纳妾就属于这个类型。另外一种是妻子不育者,如果妻子无法怀孕,通常都会逼迫丈夫纳妾,以做传宗接代使用,这种现象在古代非常普遍。

也许许多人认为,自从一夫一妻制实施以来,中国的婚姻制度算是进步了。在婚姻法里还搞了个什么重婚罪。而现实里中国人现在的婚姻远不如以前那么优越,在传统社会里,女人经济上依靠男人,作为补偿,女人必须是男方的人,而且有生育的义务,男人则可以纳妾。不像现在许多女人,结婚时向男人要房子、要车子,到头来还可以享受一夫一妻制的待遇。对于这种结构的婚姻,我建议国家可以试行纳妾制度。对于经济上完全对等的夫妻结合则实行一夫一妻制。 在现代社会中,男女双方如有一方性功能出现问题,而双方又不想离婚的话,那简直无可解决。古代的纳妾制度可以轻易解决这个问题。当然这里的妾也包括男宠。妾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经济结构不平衡的产物。经济力量强大的一方可以纳不强大的一方为妾。不论男女。

以上说法就是为什么我持有多元婚姻的观点的看法,因为一夫一妻制本是种理想的状态,非所有人能达到。古代的婚姻为利益计算下的结果自不必说。因为结婚的双方乃是由于父母所约定,这种约定常为利益博奕下的结果。而现在流行自由恋爱,许多人以为恋爱结婚并不是利益的结合,而是感情的结合。是又不然。 许多对利益有误解,以为金钱才是利益。不知感情也是利益。结婚本质上来说乃是一种交换,这种交换是市场上买鸡买鸭并无本质的区别。其本质都是要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所不同的是婚姻而言,乃在于感情利益的交换,只能用感情换感情,以真诚对真诚。金钱买不到感情。但金钱与感情都属利益。许多人为了婚姻放弃事业,许多人为了事业放弃婚姻。前者并非道德高尚,后者也非见利忘义。也就是说,婚姻并非道德行为,而是利益行为。当感情利益大于物质利益,人们会选择前者,当物质利益大于感情利益,人们选择后者,再正常不过了。 一位朋友谈到她的感动,她的丈夫为了与她在同一个城市生活,放弃大好的前途。我对她说,她为了你放弃了那么多利益,是因为你在他心中比那些大好前程的吸引力更大。这是一种利益行为,而非道德行为。但是现实中,金钱利益具有感情利益所无法具备的优势,那就是金钱利益可以计算,感情利益却不能。一个人在婚姻里投入了多少感情,全在乎他的心理状态,外人无法探知。因此,当你买了假冒产品,你可以拨打315,你的感情遭受损失却无法有效维护。一位妓女曾把自己的初夜交给一个嫖客,她因此而获得8000元。这8000元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但许多少女将自己的初夜交给自己的心爱的情人。但交了之后才发现对方并没有付出感情,到头来什么也没有得到。许多绝望的女人只能以身体换金钱,许多绝望的男人也只能以金钱换身体。

任何情况下的交换,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都只能完全分开,无法兑换。这是上帝赐给人类婚姻中最公平、最平等的一项福利。

第6篇:爱与爱情、婚姻与家庭问题的初探

我们经常听人们说:“爱你没商量”、“我爱你”、“我爱怎么着就怎么着”……这并不奇怪,因为爱是人的原始心态的一种表现,是每一个人自己在某个时空里所拥有心理状态。爱是不需要理由的,因为爱就是喜欢。个人的爱好是无须别人是否认可的客观事实,爱就如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口味一样,有人喜欢咸的、有人喜欢酸的,有人喜欢甜的,有人喜欢辣的,这是不用任何人去干涉的。所以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

爱也是自私的,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很难割舍。有时为了自己所爱,甚至于不惜牺牲一切代价。有人爱财,一部分人是严格按照“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原则,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换来的。另有一部分人便要图财害命,便要贪污、盗窃,便要不择手段地干那些欺、蒙、拐、骗的勾当……

有人爱花,可以去买来自己喜欢的花,也可以去栽种自己喜欢的花。可是就有那么一种人非要去摘采别人种的花……

人类之间更有爱,父母之间、父母与儿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亲朋好友之间、同事之间……尤其是成熟男女之间。但是各种各样的爱都有着不同的品位和涵义,又都是有界限和分寸的。这所有的“爱”,是无须任何回报的,因为这种爱全都是各自独立的行为,谁都不可能强加给任何人的。

人对人的爱是更为特殊的心理状态,当这种爱在没有互相沟通时,只能是各自的喜爱,如果是长辈儿对小辈儿的爱,则是关心和疼爱;小辈儿对长辈儿的爱则是敬爱和孝顺……而男人和女人之间的爱,在没有“性”的心理状态时,则是兄妹姐弟、亲朋好友之间的“亲爱”“敬爱”和“友爱”。如果这种爱带有“性”的心理状态,但是在没有达到相互沟通时,只能把对方当作自己爱慕的偶像,或是梦中的情人,这就是一种“性爱”、“暗恋”或是“单相思”的表现。如果把这种“性爱”强加给别人,就是“调戏”、“猥亵”、“强暴”!是触犯法律的行为。

人与人之间的爱,进一步发展将会是双方互相沟通的感情发生。由于不同的人与人的沟通,则会有不同的感情结果产生。除了成熟男女之间的“爱情”以外,还有“亲情”和“友情”的存在与发展。

只有“情感”上的需要,而没有“性”的要求,双方互相的沟通则会产生的是“亲情”和“友情”。

既有“情感”上的需要又有“性”的要求,双方的相互沟通就会产生“爱情”了。

只有“性”上的需要,而没有“情感”上的需要,那也不会产生“爱情”,双方的相互沟通只会产生“性欲”或是“性爱”的满足而已。

“爱” 与“爱情”(“亲情”、“友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虽然“爱”是个体的行为,但是男女之间的“爱”却是“爱情”的基础。“爱情”的另一个基础是“性”的成熟,“爱情”是成熟的男女之间 “性”与“情”的需要,是成熟的男女俩人之间的共同感触。双方都在“性”的需求上相互爱慕,并在情感上产生了相互交融,因而双方就产生了爱情。然而只有这基础,却不一定都能发展成为两人之间感情的融合而产生的“爱情”。男女之间的相互爱慕,没有达到情感的融合与交往,只能是各自的爱,只能称之为暗恋,或是单相思,而不能说是“爱情”。一些过来人,在年轻时怕是都有过自己暗恋、或是单相思的情人。

真正的“爱情”是需要理由和条件的。它的理由就是男女双方都有“性”与“情”的需要,条件则是在男女双方个人喜爱的基础上,达到了相互认可的情况下才能产生的。影响“爱情”产生的条件是相当多的,有人着重于年龄、有人着重于身材、有人着重于相貌、有人着重于“门当户对”、有人着重于金钱和地位……只有一方对另一方的爱,还没有完全被另一方所接受,那还不能说是什么“爱情”,只能是单相思。如果俩人已经有了沟通,这只能说他们在“谈恋爱”、“谈对象”。只有当他们之间已经有了彼此的了解,在彼此的考验中,又产生了相互爱慕和信任,这时才能说明他们之间有了爱情。

男女双方只是为了一时的“性”的满足,而互相喜爱也不是真正的“爱情”。

有人说;爱情是毒品,婚姻是枷锁,家庭是牢笼。从一定意义上看,上面的形容是有道理的。

产生了爱情的男女,已经把对方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之中,就会对对方无微不至的关怀、精心细致的呵护、“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般的思念……处理得好,“爱情”就是动力,生活就会美满。处理不好就会使自己神魂颠倒乃至丧失理智,以至耽误了学业、影响了工作、一些人就是这样进入了“婚外恋”或是“第三者”的角色,或是为了自己的“爱”而走上了“强暴”、“情杀”的违法之路……在后悔莫及之时,才更能体会到——“爱情是毒品”的深刻涵义。

“喜新厌旧”是人们普遍的心理状态,“婚姻”和“家庭”就会成为没有牢固爱情而建立起“家庭”的人们的“枷锁”和“牢笼”。虽然可以“离婚”,可那就会造成好多的不良的后果,更会对自己的孩子造成无谓的牺牲。所以要警告相爱的人们,在没有完全了解对方,没有完全达到俩人知心相爱时,还是不要急于“结婚”。

一般来说,成熟的男女之间有了“爱情”就会希望相互的“性”结合。比较理智、崇尚法制的人们就会选择建立家庭的形式来实现这一美好的愿望。而建立家庭是通过婚姻的形式来完成的,那么“婚姻”就应该是爱情崇高境界的表现,是法制社会所公认的合法的“性”与“情”的组合。它的基础是对对方深刻的爱,是互相的了解与信任、是相互的爱慕、是相互的依赖、是相互的寄托的结果。这是对爱情负责任的表现。

“婚姻”是“枷锁”,的确如此。结了婚的人就要对社会、家庭、自己的爱人和爱人的亲属有了更深一层的责任。不再是单身时的那么自由了,所以说结了婚的人就好比是骡、马上了套,就担负起了拉车的职责。把这看成是人生应该对社会的贡献时,就不会有“枷锁”的感觉。如果把这看成是自己喜新厌旧的障碍、把这看成是自己的额外负担,那么这“婚姻”肯定就是你的“枷锁”。

“家庭”依然是组成社会的最为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各国的法律所公认的繁衍后代的单位。家庭应该是爱情的延续,家庭是恩爱夫妻的乐园,它的基础是相互的责任、相互的包容、相互的维护和感情的不断更新。尤其是有了爱情的结晶——自己的儿女,不但有了生活的乐趣,还更增加了抚育、培养、教育的职责。

喜新厌旧、见异思迁、对爱情和家庭不负责任的人,肯定会把家庭看成是限制自己自由的“牢笼”。

虽然,当今社会上依然有些家庭是没有爱情为基础的组成。由于种种原因,比如包办的婚姻;买卖的婚姻;暴力的婚姻等等。他们虽然也组成了家庭,却不一定是幸福的家庭。

对于旧社会的包办婚姻,还有一些“速成婚姻”(由于年龄和其他一些原因,经过好心人的介绍,而促成的婚姻),也有好多成功的组成了幸福的家庭。那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是先结婚而后恋爱的结果。已经成为“夫妻”的男女双方,经过一段的接触与融合,互相产生了感情,产生了相互的信任和责任感,也就有了爱情。除此之外,更有旧的传统礼教的约束,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什么“三从四德”、什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等等,使得很多“家庭”成为了没有“爱情”,没有幸福的人类繁衍的机器。

第7篇:关于爱情和婚姻

他是两个人的事,谁说了都不算。因为人具有双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以关爱情的讨论,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展开。

从自然地角度来讲,基因决定我会爱上你,天生就很默契,不需要做什么努力,爱你,出于本能。

从社会的角度来讲,你是我的爱人,所以我关心,尊重、了解你,对于你和我们的家庭,我有一份责任这么做而且必须这么做。

但这两方面又是息息相关的,也许刚见面,我单纯出于好奇,想要了解你,可是最后出于本能地爱上你。或许我们一见钟情,后来啊,我想要和地久天长,所以不自觉的有了一份担当。

为什么人类需要爱情呢?就我个人那点心思,爱情它绝对是一种奢侈品,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韩剧是白看不厌,剧情都能背下来,可爱情始终没有答案。眼见着就摸着了,走过去,总是差了那么一点,就这样,一直在追寻,一直在等待,一晃一天一晃一年,而爱情依然是个传说。

爱情的美,好像是空中楼阁。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显珍贵,越觉得神圣。因为他非必需品,所以即便得不到,我们依然可以很好活着去追寻她的身影。

怎样去拥有一份爱情。虽然单身很长时间了,有点害臊。不是有句话说的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得道之人,有出家的吧,也有名家,共同点就是他们都不识人间烟火的,也只有我们这种愚不可及的人,还执迷不悟,追寻着一个也许终生不可触及的梦想。 那么渺小的我们,想让人看我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况我们处的地方灯火阑珊呢,眼神也不好使,腿脚也不那么灵活了。 太年轻的时候遇见,也会是个问题,你会成为那个教会我爱的人,而非陪伴我走完一生的人。

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爱情与性密不可分,并不等同,谁能说柏拉图式的爱情不是爱情呢,谁又能说冲动过后,就一定是爱情,不是还有冲动的惩罚吗。

爱情走向结合,但并不是所有的结合都是因为爱,所有的分离都不爱,我也曾听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贵,二者皆可抛。

一见钟情可以是一种爱,但感觉这中东西,说没就没了,再美的风景,如果没有后期精细化的管理,终究会成为摆设,或者历史。

爱情同友情的最明显的区别是性,很多的时候在一个度,量变会促成质变,很早就学过的。而亲情是更加无私的,在爱情里,你很难去讨论谁付出得多,谁付出得少,谁更爱谁,这一类的问题,如果彼此相爱,那么给的同时也是得,如果单方的付出,对于彼此都是一种负担,无论是受与施。

爱情的附属品可以功利,出发点却不能这样,是为了得到某个东西。和你在一起,我可以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就像重新活了一次,我的人生变得更加精彩更有价值了,这样子的想法也不能有,给他太大的负担,没有必要让他担负起属于你自己的人生。我不必可以为你做点什么,我一直在寻求做更好的自己,你刚好在我身边,所以你也得到了好处。

最后说谁婚姻吧,我现在对于婚姻只有一点,自由。我不会渴望从某人那里得到多大的幸福,我和他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我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来满足我对于婚姻和家庭的好奇,如果需要一个时间的限定,那么我希望是三年,那是对我个人能力一个的评估。当然,这是最坏的结果,如果可以……

第8篇:对爱情和婚姻的感悟

爱情的升化,为感情,最后,走入婚姻的殿堂。婚姻再升化,只能是婚姻。爱情是两个人相恋的过程。婚姻是两个人相恋的结果。这篇帖子,希望能给男士或者女士起警戒作用。别一头雾水扎下去而迷失方向,成为爱情的失败者再回头,那时,你已经受伤。

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爱情与婚姻也可转变成爱和恨。爱若需要厮守,恨更需要自由.爱与恨纠缠不休.当爱覆水,谁能把爱保佑.心愿为谁等待,情能见血封喉,让爱永不朽.若无爱并是恋爱的爱情,分手,则,无需理由。因为,爱是凭相互有无感觉为基础。情网是软绵绵的床,情话是甜蜜蜜的糖. 所以,你的判断力很重要。不要因为迷失方向而受影响,从此茫然。不要,当爱失去了,才感到惋惜。既然,已经结合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来面对一切的风雨或者彩虹,也体现在逆境中,共同进或退。关于,恋爱时产生的爱情承诺,它,涉及个人的诚信问题,为激情。并不受法律所保护。

然而,婚姻除爱情外,还有责任、承诺和奉献。合法的婚姻受法律所保护。若无爱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好象做爱情的傀儡.心理若扭曲而迷失双眼及走极端,把自己领入险境中,就象站在悬崖边。至少是无知。面对轰轰烈烈的爱情,好象昙花一现.只有平淡朴实的婚姻才是真.应咀嚼生活点滴,品尝婚姻酸甜,才能回味人生百态.但,无爱的婚姻也有其存在的理由和空间及特殊性。虽然,强扭的瓜不甜,象如履薄冰样 危险。但,为避免引起"离婚灾难"的降临等一系列问题.而选择沉默,其实,这是一种态度。其特征为在沉默中爆发,或者,在沉重中灭亡。

至于,曾经的光辉,已经是历史。难道可幸福永远?难道,由于无奈,可以无知吗?有此想法可以,但,这个看法是否正确呢?关于,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之说。我认为:不尽然。幸福的婚姻,是以有爱的爱情为基础,可,丰富多采。当升化为感情,步入婚姻的殿堂。从此,小心翼翼的共同经营和呵护。

婚姻是一种和谐,也是一种精神.婚姻不比爱情,可用有爱和无爱作为参照物来衡量.虽然爱情是芯,婚姻是壳,二者若能结合那很完美.但,婚姻有责任保护里面的芯,不受污染。而里面的芯,也有种责任保护壳。它们是彼此关联的,只有相辅相成而共创未来,才能美好。好象相濡以沫,才能走到最后。当然除,非能力所及。婚姻岂能视儿戏.婚姻里面包含爱情,在体现"以人为本"人性化的理念中。有钱能使鬼推磨,将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也不能替代一切.当然,金钱是解决矛盾的基础.但,决不是万能的.金钱只是一种工 具,是一种物质.成为生活的调味品有广泛的领域和空间。

爱情存在两个人感觉的问题。当爱已消耗殆尽而荡然无存时,作为婚姻,这里面就有一个责任问题了,而不能一味的放手。在感情问题上,假如,重爱情的人,不一定失去亲情。假如,重亲情的人,就一定失去爱情。要注意的就是:在婚姻问题上,应端正位置,亲戚关系,不能和亲人关系扯在一起。做成一件多数人认为对的事,若,不容易,必须有"凤凰涅磐"的精神,才能成功。但,不能有“深闭固拒”思想。对什么事,更不可“杯弓蛇影”,这可是大忌讳啊!个性决定命运,命运取决于态度。所以说:态度可决定一切(命运).总之,爱情与婚姻,好象天空。但有共同点,就是必须面对可能是晴空,也可能是乌云。

第9篇:花甲年华回望爱情和婚姻

----写给网友“莫扎特音乐”

无意中拜访了一个网名为“莫扎特音乐”的空间,主人是男的,照片年轻英俊,写了许多“爱情”为内容的文章。 先看他的最近一篇:

痛. 我的心好痛 真的好痛..不知道多少次在屏幕前痛的流泪..我不知道我能撑多久 不知道我的心脏能撑多久.救救我... 求你救... 再看他充满黑色幽默的“简介”:

本人承接以下业务:苦力搬运,Vb,C++,.NET,C#,PC&手机游戏开发,网络维护管理,3 维建模,照片上色,平面设计,建筑效果图,flash 动画,四六级替考,有意者请来电咨询.价钱好说

可见,他是个有才华且情感丰富也会一点幽默的青年。无奈,他正陷于生死抉择的苦恋之中。

于是,我回了以下的话,说说爱情和婚姻。

爱情说白了就是男人和女人的“缘分”:连到一起的是夫妻,凑到一起的是恋人, 混到一起的是情人,摔在一起的是仇人。

也许另一种表述更贴切:连到一起的是夫妻,凑到一起的是密友,混到一起的是性伴,摔在一起的是冤家。 下文叙述之前,需要特别提示:爱与不爱其实是很难定义的,要不,何来“爱之深恨之切”的说辞。人的情感是复杂的,往往无法用文字来表述。因此下面的文字中提及的“爱”与“不爱”的措词,在于行文表达的方便,切莫误读,尤其是我的“不爱”的妻子、“我爱”和“爱我”的女人,你们是我一辈子的亲人、朋友和牵挂。

我是过来人,走过的岁月里有过三个有代表性的女人。 一个她爱我,我不爱她,那是同学,她比我早结婚,过着富足却些许忧虑的生活, 感情丰富,却坚守婚姻;

一个我爱她,她不爱我,那是我婚后的同事,她是带剌的玫瑰,像鲜花盛开,且善于交际,招人喜爱,也坚守婚姻;

一个我不爱她,她也不爱我,那是我的结发妻子,介绍人把我们连到一起,没有恋爱便结了婚,善良、勤俭、美丽的她却厮守在我的身边三十六年又三百三十六天,彼此成了家庭的坚定守望者。

三个女人是我的三个故事,展开来叙述需要桶装的墨水(用电脑了,形容而巳)和无际的时间。现在我还不想写,也许会珍藏在心底或浸润到晚年再“磨”的回忆录中。

我有三点想写给这位青年。

一、 爱情是过程。 爱我的女人在同学面前能将我写给她的23 封信倒背如流,缘于我的任何文字她都当爱去解读,可以反衬我的被爱和付出。她把她的追随者告诉我,我给她操心出主意。她在外地工作,我帮她照看她的家人。我们仍然来往,仍然没有性,因为对不爱的女人,性会成为你的被动。

我爱的女人我为她曾在她的楼下盯着她的窗户彻夜守望,无奈无望无休止地吟唱《昨夜星辰》: “.....那份爱換来的是寂寞”、“.......那份情深深地埋在心窝”。几度酷暑,几度寒冬。我包揽了她的全部工作,那两三年我的世界没了其他女人。我们至今保持着联系,也依然没有性,因为你越爱的女人,你会越对她尊重。

互相不爱而又爱的我和我的女人经风沫雨,险象环生,但儿子第一,对方第一,我俩互相包容,共担责任,共同经营着一个感觉还好的家庭。

爱、被爱和拒绝爱是男人和女人作为个体都拥有的权力,同时也会有不爱、不被爱和爱被拒绝的无奈。

无论多么壮美,多么惨烈,多么撕心裂肺,多么刻骨铭心,都是一个过程。一切都会过去的,即使反复重演,也终究会过去,世上没有不谢幕的舞台。

经历的过程,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金钱买不来的体验。

经历了这些,你就感受了爱情,享受了人生。 没有永恒的爱情,唯有“爱”才是永恒的。只要你怀着感恩的心,去爱自然,爱父母,爱朋友,爱同事,爱身边所有的人(包括伤害过你但已住手的人,如果对过去的伤害有悔过之意更好),爱那些在你的地位或生活状态之下弱势贫穷的人,说句关切,施以援手,你会换来快乐的。

二、 婚姻是责任。

当你和她一起感受到相互的责任、责任的重要、责任的真谛、责任的共担时,你们才会真正地将身心连在一起,溶为一体,才会真正体会“我有你的一半,你有我的一半”,才会成为一辈子的相依相守。

这责任,既神圣又现实。男人要挣钱养家,撑起门户。女人要料理家务,生育子女。夫妇双方都负有共建家园的责任,力求家庭成员的生活好一些再好一起。有些分工可以互换,而责任却是同等的。不能设想,一个对家庭(对方和子女)都不负任的人,会对他人、工作、社会负责任。历史和现实中有舍小家为大家的人,那是顶级的崇高者。常人会敬仰他们,而常人也犯不着都去效仿他们。常人有常人的生活,常人有常人的责任。一个个家庭的平安幸福,构筑了一个个社区、一个个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和谐安宁。我们常说,我爱我的祖国----中国,缘于你的家(你的根)在中国,这里有你的另一半,还有孩子和亲人。喊口号是没用的,爱国爱家是一体,好好经营自己的家。

三、 第三者是替身

婚姻是两个人的事,这话是从法律的层面定义的,源于汉民族的世俗传统和社会规范。而在另一些民族却奉行一夫多妻制,亦非大逆不道。

人类社会普遍崇尚一夫一妻,且把这种婚姻模式的美好演绎得淋漓尽致。东方的《梁山泊与祝英台》,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便是经典。还有现代版的“爱情天梯”。

在爱情和婚姻的悲喜剧中,总会呈现“三角恋”的场景, 规律性地成为了作家文章的抢眼和影视媒体的卖点。缘于爱的复杂和多元。于是千古传颂的“梁祝”也有马文才的身影。 第三者客观存在,在爱的演绎中若隐若现,在现实生活中更是堂而皇之。其实,鄙视咒骂第三者是徒劳的。如果改变思考的角度和方式,你会发现:第三者不是邪恶魔鬼,而是竞争同仁,不是砒霜毒药,而是胡椒味精。在很多情况下,第三者乃是你的替身。进一步推断,你也是,或也可能成为第三者。第三者乃相对而言,或自觉或不自觉,或藏匿或公开,有人成了别人眼中的第三者,自己还沉醉在云遮雾罩中。

先说恋爱阶段。一见钟情的几率是极低的。初恋中的男女也未必双方都是初恋(甚至对方是否已婚?)。在择偶过程中,选择和判断都需要时间,被选者不可能是单一的(除非生活在仅有一男一女的孤岛上),当多角色竞争时,你方唱罢我登场,文武大戏,各显其能。在角色各自的眼里别人都是第三者。互为第三者的竞争中,你的对象在观察鉴别,最终胜出的是她(他)眼中的佼佼者。可以说,第三者是择偶的“参照物”,是情爱的“催化剂”,是射在靶心外围的“丘比特之箭”。

婚姻阶段亦是如此。新婚的喜悦过后,浪漫渐渐消退,而繁复的家庭琐事,对方亲人朋友的关系,工作的压力和社会的影响都会接撞而来,其中不泛第三者。有种说法,苍蝇不盯无缝的蛋,其实无缝的蛋也会有苍蝇盯的,缘于社会太复杂,“性解放”很诱人,缘于男方太优秀或女方太漂亮。当第三者介入,婚姻面对危机时,夫妻俩需要的,不是责怪、怨恨和破摔,而是理解、信任和包容。你的丈夫有人爱,你的妻子有人追,你应当高兴才是,却不可得意忘形,更加优化自身,从容应对挑战。只要夫妻共同努力,经历风和雨,彩虹更美丽。到了如此境地,第三者便成了婚姻生活中的“胡椒味精”。运气好的话,第三者会成为你婚姻中持久的“加油站”和“永动机”。

打铁先得自身硬。成龙在功夫片中从不用替身,缘于他的功夫好、不怕死。那怕伤痕累累,时常疼痛,从不后悔,从不言弃。在爱情婚姻的角逐中,不妨学学成龙,不用“替身”,自己也不做别人的“替身”。像成龙一样演好自己的角色,便无人可以替代你。

笔者的“替身论”仅此而已。那些腐败官员包二奶的丑行另当别论。

我在此妄谈爱情,其实说得再多,对年青人也是没有用的。因为年青人还在“经历”中,这种经历是必须的,不可回避的,也是大有好处的。

于是,我不想阻止你的苦恋,反倒支持你我行我素,勇往直前,疯狂地去追求,尽情地去感受,快乐并痛苦着。既便头破血流,既便一败涂地。头破血流了,你的爱算是到“家”了,一败涂地了你的爱算是到“头”了。本该结束的和本不该结束的都结束了,而这一路行程将深烙在你的记忆里,曾经天真地爱过、被爱过,曾经疯狂地为爱快乐过、痛苦过,曾经无奈地被爱拒绝过、抛弃过,那滋味够你回味和享用一生。

同时,建议年青人在“经历”前行的同时,读读《围城》,唱唱《昨夜星辰》。

就写到这儿罢,也许哪天心血来潮,我会像《再说长江》一样,来个《再说爱情》。

上一篇:写景的作文600字初中下一篇:微笑服务培训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