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心理学的书籍推荐(共8篇)
1《少有人走的路》斯科特・派克
很多人跪拜的神作之一哦!温芒文章中一些话语就来自这本书。人生苦难重重,这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书中语录:
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从本质上讲,宽容是一种非常自私的行为,因为它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能够治疗自己内心的创伤。因此,宽容的第一受益者是宽容者自己,而不是宽容的对象。
承受痛苦是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任何人都不能回避。
自律,就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其中必然经历放弃的痛苦,其剧烈的程度,甚至如同面对死亡。但是,如同死亡的本质一样,旧的事物消失,新的事物才会诞生。
2.知心书系列
知心”系三联生活书店耗时两年精心编辑出版的一套有水准,有内容,有品质的心理通识书系,旨在帮助内心敏感、勇于自省和力图自救者,通过阅读这套专业心理医生创作的自助读本,学会观照自己情绪和内心的方法,帮助自己面对和走出心理困境。
四本书的作者均为法国专业精神科医师、心理医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厚实扎实的心理学科素养,保证了图书内容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图书共分为四册:《恰如其分的自尊》,《我们与生俱来的七情》,《无处不在的人格》,《太聪明所以不幸福》。
好书犹如在人们眼前铺开一帧帧画面,让人们从书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再以移情的笔触帮助人们认识到与他人、与世界的相处方式。
3《自卑与超越》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奥地利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自卑与超越》是阿德勒最为畅销的作品之一,阿德勒是与弗洛伊德齐名的心理学大师,但由于所处时代距离现在较早,不可否认他的书存在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但这本书很多观点在当时都是开创性的,也值得我们去学习。这本书探讨了人一生的经历以及意义,很多观点都很有启发性。
书中语录:
当一个人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却深信自己能够解决时就会表现出自卑情节。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
生活的不确定性正是我们希望的来源。
我们只要留心观察个人的行为举止就能了解这个人,行为举止是永远受到人生意义的制约的。
4《不要用爱控制我》 帕萃丝・埃文斯
超级控制者,男人女人都不少。这本书细致探讨了亲密关系中,一方是如何控制另一方的,特别是男性如何控制女性。
人人都希望别人同意自己的观点,人人都可能不由自主地对别人指手画脚、随意评价。有的人懂得校正自己的行为,适度控制,所以进退自如。有的人却不明白这种行为给别人带来的痛苦,结果导致失败的婚姻,以及紧张的人际关系。
如果有人经常强迫你做这做那,丝毫不顾及你的想法。或者你想知道自己是否有控制别人的倾向,以免伤害他人,这本书能帮助你顺利解决这些难题。
5《一念之转》 拜伦・凯蒂
著名心灵导师拜伦・凯蒂,曾受十余年忧虑症所苦,从沮丧、愤怒、绝望,最后陷入自杀倾向。一天早上,她突由狂喜状态清醒,了知自己的痛苦是“如何”结束的。自此,她一直活在了悟的自由中。她自创的“转念作业”被誉为简单且能有效破除小我的方法,它可协助人们检视头脑打结的问题,进一步改变信念,让我们从紧张、焦虑、不安、忌妒、痛苦的心境中得到解脱,使生命当下变得轻松自在,更具活力。
“转念作业”仅有四句问话,它教人们以全新眼光看待所有烦恼的问题。凯蒂常说:“造成我们痛苦的,并非问题本身,而是我们对问题的想法。”
人们一直想要放下痛苦的念头,却从未奏效。“转念作业”反其道而行,它让痛苦之念自动放下人们。
此书录下的个案,几乎囊括了人们所关切的主题,从一位招架不了先生性需求的妻子,到九一一浩劫侥存者的恐惧,一直到失去亲人……“转念作业”不仅帮他们走出问题的阴霾,还帮他们化解焦虑,重燃生命活力,勇敢地开创新生。
6《如何在爱中修行》 芭芭拉・安吉丽思
每个在爱中的人都绝望地发现自己深陷一个迷局:无论多么相爱,都无法避免伤痛、愤懑、恐惧和失望。即使费尽力气,也无法使自己在爱中处于主动地位。
本书指出了人们在爱中常常会犯的一些基本错误:不表达感情(怕被伤害或是怕失去),不表达需要(觉得说出自己的需求很丢脸,而且希望对方能够“猜中”自己的心思),其结果往往是让自己遭受加倍的伤害和误解。
本书的目的在于教导我们如何用爱来完善自己,成为更好的人,从而提升自己对爱的把控力。
7《爱是光着脚的哲学》 大卫・奥・康纳
斐德罗提出了爱情和死亡之间积极的联系:谁愿意为你而死?
那个爱着你的人。
然而,莎士比亚却探索了一种阴暗的可能性,一个用相同的答案也可以回答的问题:谁愿意杀了你?
那个爱着你的人。
我们自身的痛苦与欢乐、我们心上人的痛苦与欢乐,有时因为离得太近,反而不能看得仔细清楚,正如书本太靠近眼睛,字无法被看清一样。在我们这个时代,书本、电影、电视、歌剧讲述了太多的故事,它们如同老师,帮助我们更好地看清自己。
和伟大的人物一起,或悲,或喜,柏拉图和莎士比亚笔下的思想和故事,不断塑造着我们理解爱情的方式。他们赠予我们非常美好的礼物:纯粹的欢愉和喜悦――那是以更丰富、更深入的方式去理解生活而获得的。同时,他们也给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奏效的东西。在面对现代爱情的种种挑战中,伟大作家们所留下的古代智慧,扮演着顾问的角色,且有着强大的支撑力。每一个故事就是一面镜子,这比急切、枯燥的自我反省要好得多。
8《开阔的婚姻》唐纳德沃尔特斯
人们常把婚姻当做追求幸福的自然之道,却忘记了,婚姻是一种人为状态,你带进来多少,它便回馈给你多少。婚姻不应是美丽却静止的图画,而应该是一个继续成长与发展的机会。婚姻未必能实现浪漫主义者的瑰丽梦想,但它却可以提供一种深层次的满足。
本书是心灵导师沃尔特斯写给读者的一本婚姻指南,他将婚姻视为个人成长的途径,指出婚姻的“开阔性”需求,从两性思维差异、性、沟通、养育子女等婚姻生活的各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实现开阔的婚姻。
他教会人们的是一种方法,而非已经搭建好的模式体系。正如他常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9《爱的五种语言》盖瑞・查普曼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一段神魂颠倒的恋情,也就是激情,平均寿命是两年左右。一旦陶醉过去,进入到现实的婚姻中,个人真实的愿望、情绪和行为模式,就会现出原形。
爱情变味,是许多怨偶的困惑。在美国婚姻辅导专家盖瑞・查普曼博士看来,夫妻百年好合的境界,根本不能靠运气。掌握婚姻中沟通的技巧,最关键的,就是要了解love。每个人需要的爱的语言,都能归为5种:
肯定的言词
精心的时刻
接受礼物
服务的行动
身体的接触。
具体怎么做呢?看书,学习。总之,书看的越多,毫无疑问的,也越懂得如何去生活。温芒在此祝愿大家的婚姻生活,顺心,幸福!
1.书籍推荐
2.心理书籍推荐
3.热门书籍推荐
4.教育书籍推荐
5.育儿书籍推荐
6.管理书籍推荐
7.营养学书籍推荐
8.计算机书籍推荐
9.有关狗的书籍推荐
1、跨国婚姻与文化适应
研究者们以和韩国男性有婚姻关系的中国同胞女性与外国女性和国内流入了的外国移住工人和韩国人女性间的跨国婚姻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研究。李惠景通过采访指出跟中国侨胞女性和韩国男性的结婚很多是伪装结婚, 也可以通过跨国婚姻把握国家间的劳动移动的性格。
跨国婚姻家庭成员经受到的最大的困难是在自己陌生的新的文化中生活中出现的冲撞。他们的困难主要和周边的人一起生活在这种语言和文化环境中。他们要摆脱以前的生活环境并会在新的社会环境有一些冲突。这种对文化接触状况的适应问题的关心要以文化适应的概念来说明。进入20世纪后半期, 人们相互间文化的交流和接触迅速的增加, 文化的适应问题成为个人的和社会的问题。承认文化的多样性, 需要作出理解其他文化的姿势, 把握现在韩国的跨国婚姻家庭儿童的心理社会的适应状态。
2、心理社会的适应
在吴承欢的有关低收入阶中层青少年的心理社会的适应能力决定的主要原因的研究中调查了个人的特性、家族特性、学校特性、社会的支持特性给他们带来的影响, 调查报告结果是, 性、年龄、生活水平带给了他们内在化问题影响, 同时家族特性中表明家族缺损有无和父母的养育态度等也不会给他们的适应性带来影响;在学校特性中对待学校生活的态度教师的支持度都不会给他们带来影响。另一方面, 对校内恶行, 即外在行为的影响分析结果是, 教师的支持程度越高, 对学校生活就越会有积极的态度, 报告显示外在化的问题在减少。
同时在现在儿童, 青少年的不适应行为的分析研究中提出, 影响他们的危险因素, 并强调了可以缓解这些危险因素影响力的的保护要因。在早期研究中将危机儿童, 青少年的因素大致的分为学校, 同龄人, 家庭, 个人的程度四个方面。学校因素主要是, 学习成绩的下跌及落后, 对学校教育有较低的价值感, 对学校生活的不诚实的态度, 教师们的不关心乃至暴力等行为。同龄人的因素主要指的是, 超越了和他们相符合的文化上的差异的青少年不正当行为的危险因素。家庭因素指的是, 家庭的不良经历, 经济性缺损, 家庭不和, 家庭不完整等, 个人方面的因素指的是, 情绪化, 较强的冲动倾向, 问题行为, 由于年幼而导致的感情控制力较弱等方面。
在早期研究中已经清晰的分析出了多元化的危机因素与问题行为的关联, 研究结果表明, 危机因素越多, 问题行为发生的概率越高。因此, 为了有效预防问题行动的发生和介入战略, 首先应该把握住危险因素的相对影响力。察看已有的于现在儿童, 青少年的心理社会的适应有关的研究调查。通过参考已有的研究调查探索影响跨国婚姻家庭儿童的适应性的主要原因。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对象选定了在这个地区居住的跨国婚姻家庭的儿童, 通过京畿道教育厅提供的帮助, 将京畿道小学在校的1313名跨国婚姻家庭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2、测量工具
1) 危险要素的尺度。本次研究中使了李瑛珠制作的给跨国婚姻家庭儿童的心理社会的适应带来影响的危险原因的尺度。危险原因尺度的细节内容由30个问题项目。合计各问题项目的分数, 分数越高的就意味着危险因素越多。
2) 心理社会的适应尺度。为了测量跨国婚姻家庭儿童的心理社会的适应度在本次研究中利用了韩国版青少年自我行为评判的尺度 (K-YSR) , 在K-YSR中排除对儿童来讲很难理解和与他们不符合的问题项目, 选择了20个题目进行的测试。
3、资料分析
首先通过分析实验, 明确了原因的主要构成并根据各自尺度验证了构成概念的有效性;其次, 使用Cronbachα的参数验证了对可以检测出给跨国婚姻家庭儿童的心理社会适应的尺度的信赖度。最后, 多重回归分析确定保护因素在给跨国婚姻家庭儿童的心理社会适应的影响。
三、研究结果
1、跨国婚姻家庭儿童的危险原因的分析
通过因子分析试验确定导致韩国跨国婚姻家庭儿童在心理社会上很难适应的主要原因。
观察第1因子区域内的问题项目的内容, 总结得出这些内容:从妈妈帮助不足、家庭交流沟通困难、家庭间的矛盾。如果把握这些内容后面共通属性的话就是全部符合家庭关系这个主要原因。观察第2因子区域内的问题项目的内容, 可以总结得出这样的内容:自信不足和紧张状态。因此这种自信不足和紧张状态可以领会为是这些个人因素使在多种文化家庭的儿童难以适应心理社会, 这可以命名为个人因素。观察第3因子区域内的问题项目, 主要内容是:多文化家庭儿童由于在学校生活中学习成绩落后。因此在本研究中就可以命名为学校关联的因素了。在第4因子的问题项目中如果把握它们的共同属性的话可以归纳为:学校生活的兴趣不足和心理的丧失感。这些因素使生活在多重文化家庭的儿童与周围的人有了疏离感。因此我们可以命名为心理上的疏离感。参考第5个因子内的问题项目, 可归纳为:朋友们嘲弄和朋友关系困难这两个要素都来自朋友关系之中, 因此可以命名为朋友关系因子。最后由于第六个因子区域内的问题项目是他们的共通属性都是来自于作为外国人的父母方面, 在本研究中可以命名为文化异质感。
2、危机原因在心理社会适应中的影响
首先, 探寻影响跨国婚姻家庭儿童的内在化问题因素的相对影响力, 如表1。
观察以上影响跨国婚姻家庭儿童的心理社会的适应的内在化问题的各危险因素的相对影响力的大小表明影响力最大的是个人因素。其次是心理的疏远感、学习成绩落后及文化异质感带来的影响。另一面表明家庭关系和朋友关系没有给内在化问题带来影响。综上所述, 在内在化问题中个人的心理特性因素是最重要的。
再次, 以这六个因素作为对象, 采用多重回归分析法探寻影响外在化问题的危险要素的相对影响力, 如表2。
观察以上影响跨国婚姻家庭儿童的心理社会的适应的外在化问题的各危险因素的相对影响力的大小, 与内在化问题不同心理的疏远感因素的影响力最大。其次是学习成绩落后因素, 个人因素带来的影响。另一面, 家庭关系, 朋友关系以及给内在化问题带来影响的文化异质感因素都没有给外在化问题带来影响。综上所述, 和内在化问题一样, 在外在化问题中和家庭关系因素与朋友关系因素相比较, 最重要的仍是儿童的心理特性与个人特性更为重要。
最后, 以影响跨国婚姻家庭儿童的心理社会的适应的6个要素作为对象, 确认他们对心理社会的适应带来的相对影响力的大小, 进行了多重回归分析, 结果如表3。
上面对影响韩国跨国婚姻家庭儿童的社会适应的要素的相对影响力大小的多重回归分析的结果如下。与内在化问题一样, 影响性最大的是个人因素。其次是心理疏远感因素, 学习成绩落后因素带来的影响。由这样的分析结果可以揭示出, 作为影响韩国跨国婚姻家庭儿童心理社会适应的危机原因, 个人特性因素和心理特性因素的影响力更加重要。
四、结论
第一, 为明确影响跨国婚姻家庭儿童的心理社会的适应的主要危机原因是什么而进行了因素分析试验。分析结果是, 影响跨国婚姻家庭儿童的心理社会的适应的危机原因主要有六个, 家庭关系因素, 个人因素, 学校关系因素, 心理疏远感因素朋友关系因素及文化的异质感因素。第二, 研究显示, 家庭、朋友与文化的异质感关系因素对此的影响力很小。在影响心理社会适应的内在化问题中各因素影响力的顺序依次是:个人因素、心里疏离感因素、学校关系因素、文化异质感因素。总之, 影响韩国的跨国婚姻家庭儿童的心理社会适应的重要因素是个人因素。应该开发一套不仅针对跨国婚姻儿童的个人而且适用于跨国婚姻家庭构成员全体的教育项目, 并且希望能够实施以对跨国婚姻儿童心理援助及解决其心理上的问题为目标的教育计划。在后续研究中通过多个国家相同数量的儿童表决调查的方法进行的研究表明需要一个能够代表跨国婚姻家庭儿童的特性的研究。进而需要进行对跨国婚姻家庭儿童的全国性的实际调查, 在各级教育厅及人力资源部的协助下进行了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认证资源部:《多种文化家庭孩的子教育支援对策》, 2006, 1-29。
[2]、Maguin, E., &Loeber, R:《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delinquency》.In M.Tonry (Ed) , 《Crime and justice:A review of research》.20.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6, 145-164。
相敬如宾、白头偕老的夫妻往往令人羡慕。不管有多少模范夫妻,他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犹豫”与“不后悔”。
“不犹豫”就是能够充分认识到世界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合适。一时碰上最合适的人选,就毫不犹豫地选择。既然毫不犹豫地选择,就会认真地对待。犹如柏拉图在半路上摘取认可的麦穗,再也不往前选取。
“不后悔”则是尊重自己的选择,既然已经把握住上帝赋予的抉择机会,就不应该推翻。在美好的婚姻里,不后悔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因为不后悔,才能有通情达理、才能有正确的表达与准确的理解,才能做到体谅与宽恕。好夫妻也许什么都能够没有,但是,“不犹豫”与“不后悔”是决不能缺乏的。
夫妻携手“一条道走到底”是一種难能可贵的坚持。就像人在路上行走,一旁的诱惑太多了,不远处的飞瀑流泉,云深之处的杏花村落,山林间的鸟语花香,美丽的世界太过缤纷多姿,我们面临的各种诱惑也太多。有谁能够做到心无旁骛、目不斜视,一心只朝前方走呢?尤其是当我们的脚下并不顺畅的时候,难免受到别处风景的诱惑,很想换一条路去试试。不少人的婚姻之旅为什么会半途而废?常常就是因为内心纷繁的欲望阻断了前行的勇气,总想着换一条路可能不会这么艰难。但是,很多时候换一条路不一定好走。倒是顺着原先的路走,走过一段最艰难的山路,前面豁然开朗了。正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其实,人生之路总是千回百转的,遇到困境是正常现象,所以,不要轻易放弃自己坚持的道路。
(广东 章睿齐)
1、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而言,计划生育就是在全国或整个地区范围内,对人口发展
进行有计划的调节,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对一个汉族家庭或一对汉族育龄夫妇而言,则是有计划的安排生育子女。
2、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计划生育对人口的出生增长实行计划调节和控制,以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①一个家庭或一对育龄夫妇有计划地安排生育孩子的时间和数目,以适应家庭和社会的需要;②在一定社会范围内(如国家或地区)有计划地安排人口出生的数量和确定生育对象,即对人口发展进行有计划的调节,使人口发展同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实行计划生育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资料生产与人类自身再生产应该相适应的原理,结合当时我国国情而制定的决策。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1978年以后计划生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5条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宪法》49条规定:“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同时《婚姻法》也规定,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生育政策:推行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下列特殊情况之一者,由夫妻双方共同申请,经县级(含县级市、区,下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批,可按人口计划及间隔期规定安排再生育一个子女:(一)经市(不含县级市)以上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织鉴定,独生子女患非遗传性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为的;(二)再婚夫妻,一方生育过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过的;或再婚前双方各生育过一个子女,离婚时依法判决或离婚协议确定子女随前配偶,新组合家庭无子女的;(三)婚后五年以上不孕,经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鉴定患不孕症,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又怀孕的;(四)独生子与独生女结婚的;(五)夫妻中一方在矿山井下、海洋深水下的工作岗位作业连续五年以上,现仍从事该项工作的;(六)夫妻双方均属农业人口,第一个子女是女孩的。文章简介:《计划生育情况证明表格》
证明用途
1、办理户口、收养
2、办理证照
3、组织、人事、劳动事项
4、其它申领人姓名性别&n
《计划生育情况证明表格》
这篇文章《计划生育情况证明表格》正文开始>>-
证明
用途
1、办理户口、收养
2、办理证照
3、组织、人事、劳动事项
4、其它
申领人姓名
性
别
年
龄
身份证号码
已婚者加填以下内容
配偶
姓名
年
龄
结婚
时间
年月日
住址或单位
现有
子女数
男(个),女(个)
违反计生情况
1、超生;
2、不够间隔生育;
3、非婚生育;
4、违法收养
何时落实何种节育
措施
征收社会抚养费情况
村
(居)
会或单位调查意见
调查人:
年月日
镇(街道)计生办审核意见
经办人:
年月日
区计生局审批意见
经办人:
年月日
丧服制度:简称服制,它是以服制的不同来表示亲属的亲疏近远的。丧服制度始创于礼,后入于律,服制的效力不仅及于亲属关系,还及于其他诸多领域。婚姻的成立:亦称结婚,是婚姻法律关系借以发生的法律事实。婚姻的法律效力:婚姻成立后在相关领域导致一系列重要的法律后果,这种法律效力可以分为及于夫妻双方的直接效力和及于第三者的间接效力。掠夺婚:亦称抢婚,指男子以暴力抢夺女子为妻,这种结婚方式大致出现于对偶制向一夫一妻制过渡的时期。互易婚:亦称换婚,指双方父母互换其女为子妇,或男子互换其姐妹为妻。劳役婚:指男方须为女方家庭服一定时期的劳役,以此作为与女方成婚的代价。买卖婚:指男方向女方家庭给付金钱或其他等价物(中国古代通称为财货),以此作为与女方成婚的代价。赠与婚:指有主婚权的父母、尊长将女赠与他人为妻,并不索取代价。它不同于买卖婚,但女子仍处于赠与标的物的地下地位。聘娶婚: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结婚方式,盛行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在两三千年中历久不衰。男家娶妇须向女家依礼聘娶。所谓“六礼”,便是聘娶婚中的婚嫁程序。(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共诺婚:亦称合意婚,依男女双方的合意而成立,一般采取民事婚的方式。选择民事婚:指依宗教的方式结婚还是依民事的方式结婚,可由当事人自行选择。结婚合意:系指结婚当事人对婚姻成立的意思表示完全一致。当事人须有结婚合意,是婚姻自由原则的必然要求。
禁婚亲:指禁止一定范围的血亲结婚,反映了自然选择规律的要求,具有优生学、遗传学上的根据。人类生活的长期实践表明,血缘关系过近的亲属通婚,往往会将生理上、精神上的疾病、缺陷遗传给子女后代(这是相同病态基因起作用的结果),以至影响人口的素质和民族的健康。婚约:是男女双方以将来结婚为目的而作的事先约定。双方当事人成立婚约称为订婚或定婚。事实婚约:是法律婚姻的对称。它是不符合婚姻成立的形式要件的,以夫妻关系相对待的两性结合。夫妻:是男女双方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依法结合的伴侣。夫妻一体主义:亦称夫妻同体主义。即夫妻因婚姻成立而合为一体,双方的人格相互吸收。夫妻别体主义:亦称夫妻分离主义。即指夫妻婚后仍各是独立的主体,各有独立的人格。婚姻住所决定权:是指选择、决定夫妻婚后共同生活住所的权利。夫妻同居义务:指男女双方婚后以配偶身份共同生活的义务。夫妻忠实义务:主要指贞操义务,即专一的夫妻性生活。广义的解释还包括不得恶意遗弃配偶,以及不得为第三人的利益而损害或牺牲配偶他方的利益。夫妻日常家事代理权:亦称夫妻相互代理权,指夫妻因日常家庭生活事务与第三人为一定法律行为时互为代理的权利。即夫妻于日常家庭事务范围内互为代理人,互为代理权。夫妻财产制:亦称婚姻财产制,是指规定夫妻财产关系的法律制度。法定财产制:它指在夫妻婚前或婚后均未就夫妻财产关系作出约定,或所作约定无效时,依法律规定而直接适用的夫妻财产制。约定财产制:相对于法定财产制而言,指由婚姻当事人以约定的方式,选择决定夫妻财产制形式的法律制度。许多国家的立法都规定了约定财产制,他具有优先于法定财产制适用的效力。普通财产制:指在通常的情况下,依婚姻当事人双方的约定或依法律的直接规定而适用的财产制,包括约定财产制和法定财产制。非常财产制:相对于普通财产制而言,指在特殊情况下,出现法定事由时,依据法定的规定或经夫妻一方的申请由法院宣告,撤销依法定或约定设立的共同财产制,改为分别财产制。共同财产制:指婚后除特有财产外,夫妻的全部财产或部分财产归双方的共同所有。依共有的范围不同,又分为一般共同制、动产及所得共同制、所得共同制、劳动所得共同制等形式。一般共同制:是指夫妻婚前婚后的一切财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均为夫妻共有的财产制。动产及所得共同制:指夫妻婚前的动产和婚后所得的财产为夫妻共有的财产制度。所得共同制:指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为夫妻共有的财产制度。劳动所得共同制:指夫妻婚后的劳动所得为夫妻共有,非劳动所得的财产,如继承、受赠所得等,则归各自所有的财产制。分别财产制:指夫妻婚前婚后的财产均归各自所有,各自独立行使管理、使用、收益和处分权;但不排斥妻以契约形式将其个人财产的管理权交付丈夫行使,也不排斥双方拥有一部分共同财产。剩余共同财产制:指夫妻对于自己的婚前财产及婚后所得财产,各自保留其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收益权及有限制的处分权,夫妻财产制终止时,以夫妻双方增值财产的差额为剩余财产,归夫妻双方分享。统一财产制:指婚后除特有财产外,将妻婚前财产估定价额,转归丈夫所有,妻则保留在婚姻关系终止时,对此项财产原物或价金的返还请求权。联合财产制:亦称管理共同制,指婚后的夫妻婚前财产和婚后所得财产仍归各自所有,但除特有财产外,将夫妻财产联合在一起,由夫管理。夫妻共同财产:指夫妻双方或一方在婚姻关系续存期间所得的,除另有约定的或法定夫妻个人特有财产以外的共有财产。夫妻一方财产:夫妻特有财产,指夫妻在婚后实行共同财产制时,依据法律的规定或夫妻双方的约定,夫妻保有个人财产所有权的财产。法定的夫妻特有财产:指夫妻一方婚前个人享有所有权的财产和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并依法应当归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亲子关系:即父母子女关系,在法律上是指父母和子女之间权利、义务上的关系。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基于子女出生的法律事实而发生的,其中包括父母和婚生子女的关系、生父母和非婚生子女的关系。其特点为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以血缘为纽带,只能依法送养子女或父母子女一方死亡的原因而终止。拟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基于收养或再婚的法律行为以及事实上抚养关系的形成,由法律认可而人为设定的。包括养父母和养子女关系、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关系。其特点为拟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因法律行为或法定的扶养事实而成立,可因收养的解除或继父母与生父母离婚及相互抚养的关系变化而终止。亲权:是指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身份上的和财产上的监督和保护为内容的权利和义务的总称。亲权行使障碍:指使父母不能行使亲权的原因和情形,可以产生于事实,也可以产生于法律。在父母一方死亡时,由生存一方独自行使对子女的亲权。婚生子女的推定:指子女婚生性的法律强制规定,即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妻子受胎所生的子女,推定为婚生子女。子女婚生性的否认:指丈夫证明在受胎期间内,未与妻子有同居行为,依法否认子女是自己的亲生子女的制定,即当事人依法享有否认婚生子女是自己亲生子女的诉讼请求权的制度。抚养:指父母在经济上对子女的供养和在生活上对子女的照料。教育:指父母在思想品德、学业上对子女的关怀和培养。保护:指父母应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防止和排除来自自然界的损害以及他人的非法侵害。赡养:指子女对父母的供养,即在物质上和精神上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扶助:指子女对父母在精神上和生活上的关心、帮助和照料。继承权:指继承人依法享有的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非婚生子女:指没有婚姻关系的男女所生的子女。自愿认领:亦称任意认领,指生父母承认该非婚生子女是自己所生,并自愿承担抚养责任,无需他人或法律的强制。强制认领:指当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母不主动地自愿认领时,由有关当事人诉请法院予以判决强制认领的方式。非婚生子女的准正:指因生父母结婚或司法宣告使非婚生子女取得婚生子女资格的制度。继子女:指夫与前妻或妻与前夫所生的子女。
继父母:指父之后妻或母之后夫。人工生育子女:指根据生物遗传工程理论,采用人工方法取出精子或卵子,然后人工方法将精子或受精卵胚胎注入妇女子宫内,使其受孕所生育的子女。同质人工授精:指采用不同形式使丈夫的精子和妻子的卵子经医疗技术手段,实施人工授精,由妻子怀孕分娩生育子女。异质人工授精:用丈夫以外的第三人提供的精子(供精)与妻子的卵子,或用丈夫的精子和妻子以外的第三人提供的卵子(供卵),或同时使用供精和供卵实施人工授精,由妻子怀孕分娩生育子女。代孕母亲:指用现代医疗技术将丈夫的精子注入自愿代替妻子怀孕者的体内受精,或将人工授精培育成功的受精卵或胚胎植入自愿代替妻子怀孕者的体内怀孕,等生育后由妻子以母亲的身份抚养子女。收养:是拟制血亲的亲子关系借以发生的法定途径。寄养:指父母出于某些特殊情形,不能与子女共同生活,无法直接履行抚养义务,因而委托他人代其抚养子女。收养法的平等自愿原则: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准则之一是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地位平等,自由表达其真实意思。收养协议:是收养关系当事人之间,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订立的,关于同意成立收养关系的协议。收养公证:是根据收养关系当事人各方或一方的要求由公证机关对其订立的收养协议依法作出的公证证明。收养的拟制效力:指收养依法创设新的亲属关系及其权利义务的效力,故不妨称其为收养的积极效力。收养的解销效力:指收养依法终止原有的亲属关系及其权利义务的效力,故不妨称其为收养的消极效力。无效收养行为:欠缺收养成立的法定要件的收养行为,这里所说的要件,包括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这种行为不具有收养的法律效力,是一种无效民事行为。婚姻终止:指合法有效的婚姻关系因发生一定的法律事实而归于消灭。别居:亦称分居,指通过司法裁判或当事人协议的方式解除夫妻双方的同居义务,因婚姻所生的其他夫妻权利义务亦有所变更,但婚姻关系仍然存续的法律制度。离婚制度:一定社会有关解除婚姻关系的原则、条件和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是人类婚姻家庭制度发展到一定阶级的产物。禁止离婚主义:指夫妻在生存期间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均不得离婚。许可离婚主义:指允许夫妻基于法定事由,解除婚姻关系的立法主张。专权离婚主义:指夫家或夫本人单方面享有较多的离婚权,而妻本人或者没有离婚权或者离婚权受到极为严格的限制,故又称男子专权离婚主义。限制离婚主义:指夫妻双方均享有离婚请求权,但法律对离婚条件严加限制的离婚主张。即法律明确规定离婚的理由,只有符合法律规定的离婚理由,始许离婚,故又称“有因离婚”。自由离婚主义:根据夫妻双方或一方当事人请求离婚的意愿,无论当事人有无过错,只要婚姻关系破裂的,均准予离婚的立法主张。七出:亦称“七弃”指礼法规定的丈夫“出妻”、夫家“出妇”的七条理由。它起源于我国奴隶社会末期,起初为礼制的内容,以后由封建统治阶级以法律的形式加以固定。
和离:即协议弃妻,在现代称两愿离婚,类似当今的协议离婚,是我国古代一种通过协议允许夫妻离异的离婚方式。
义绝: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强制离婚方式。它是指如果夫妻之间或夫妻一方与他方的亲属间或双方的亲属间出现了一定的事件,经官司处断后,便认为夫妇之义当断,强迫离异,若不离异要受到法律制裁。
呈诉离婚:亦称官府判离。即夫妻一方基于法定的理由,向官府提出离婚之诉,由官府判离的离婚方式。
两愿离婚:夫妻两愿离婚者,得自行离婚。但未成年人应得法定代理人之同意。
判决离婚:判决离婚的法定理由采取列举主义,即无法定原因之一方得向有法定原因之他方提出离婚。
登记离婚:指夫妻双方自愿离婚,并就离婚的法律后果达成协议,经过婚姻登记机关认可即可解除婚姻关系的一种离婚方式。在我国又习惯称为协议离婚、两愿离婚,合意离婚。
虚假离婚:亦称假离婚,指夫妻一方或双方本无离婚的真实意思而受对方欺诈或者双方通谋作出离婚的意思表示。
通谋离婚:是指婚姻当事人为了共同的或者各自的目的,串通暂时离婚,等目的达到后再复婚的离婚行为。
欺诈离婚:指一方当事人为了达到离婚的真正目的,采取欺诈手段向对方许诺先离婚再复婚,以骗取对方同意暂时离婚的行为。诉讼离婚:亦称裁判离婚,是指夫妻一方基于法定离婚原因,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依法通过调解或判决解除当事人间的婚姻关系的一种离婚方式。
诉讼外调解:指由婚姻当事人所在的单位、群众团体、居民或村民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部门主持,在自愿合法的基础上,当事人就保持或解除婚姻关系及其连带的法律问题达成协议的纠纷解决方式。
夫妻感情:指夫妻双方相互关切、爱慕之情。
婚姻基础:指男女双方建立婚姻关系时的思想感情状况和相互了解的程度。
婚后感情:指男女双方结婚以后的相互关切、忠诚、敬重、喜爱之情。
离婚原因:指引起离婚最根本的因素,亦即引起夫妻纠纷的主要矛盾或夫妻双方争执的焦点与核心问题。
重婚:指有配偶与他人再结婚的行为或虽无配偶但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
采访对象:
李明。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耶鲁大学访问学者。任教于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兼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督导、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生态与环境分委会副秘书长。著有《叙事心理治疗》《叙事疗法工作地图》等多部专著。
心理标签:
婚姻是一个心理成长的道场,我们要了解彼此的生命故事,各自修炼一颗主动维护的心。
当众多心理流派聚焦如何解决“问题”时,却有一个心理流派把注意力都放在“人”的身上,通过让每个人讲出自己的生命故事,来看到自己的不容易,看到自己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从而做自己生活的主人,活出自己的承?Z,这就是叙事疗法。16年来,李明博士一直致力于叙事心理治疗的研究和推广。那么,从叙事的角度,我们要如何走出困境,更好地经营婚姻呢?我们来听听他怎么说。
以一个“人”的方式,对待你的伴侣
李明说,婚姻是一个心理成长的道场,它首先考验的是我们能不能以一个“人”的方式去对待伴侣。“人”的方式,意思是放下社会话语中对“性别”“角色”等的要求和限制,把伴侣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包容和理解。
恋爱时,我们是去“选”对象,不满意就分手。但是,结婚的仪式感会让我们认为,自己和伴侣是一体的,迫切地想要改造对方。所以,权力争夺已经成为中国婚姻中的主要矛盾。很多夫妻吵架,都会说类似这样的话:“你作为一个太太,难道不应该做家务吗?”“你作为一个男人,难道不应该上进吗?”言下之意,你是谁我不管,反正只要和我结婚,你就必须符合我对“先生(男人)/太太(女人)”的要求。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就是一种吞噬。而当你侵犯伴侣的边界时,必然会引起对方的防御和攻击。
李明曾经接待过一对夫妻,先生理直气壮地对太太说:“结婚后,女人必须在婆家过年!”太太也很生气:“凭什么啊?我也想回娘家陪父母过年!”因为这个分歧,夫妻俩年年吵架,吵到要离婚的地步。
叙事心理学认为,这些“应该”“必须”,并不一定是天经地义的“真理”。它们往往有一个产生的过程,会随着情境、年龄、经历等变化而不断地改变,不同的人还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可以看看这些观念究竟是怎么产生的,然后去松动、拆解、去除它们的束缚,这样我们就多了一个选择的机会,这个过程就是解构。
李明建议这位女士和先生心平气和地沟通。第一步是晓之以理,让他看看“女人必须在婆家过年”的观念形成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比如,在古代,太太在经济上依附于先生,被认为是婆家的财产,所以“女人在婆家过年”成为社会共识。但是现在,夫妻双方的经济地位是平等的,还能把女人当成是婆家的财产吗?既然社会环境已经改变了,再坚持原来的结论就是有问题的。第二步是动之以情,先请先生想象一下,如果他不回老家过年,他的父母是一种什么感受?然后,再请他设身处地地想象一下,如果太太不回娘家过年,她的父母又会是一种什么感受?这可以帮助他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第三步是诱之以利,太太可以承诺,如果先生同意她回娘家过年,他可以拥有什么VIP待遇。第四步是挟之以威,如果各种方法都不奏效,那么太太可以选择独自回娘家过年,让他自己去承受后果。在李明的帮助下,这位先生僵化的观念终于松动了,答应太太一年去婆家一年回娘家轮换着过年。
李明还接待过一对夫妻。先生出生在乡村,由寡母含辛茹苦地抚养大。结婚后,他坚持要把母亲接到北京同住。太太不计较钱,但不愿意与老人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刚结婚时,婆婆曾来北京住过两个月,让她很不适应。
这个话题根本无法沟通,只要一提他就急:“你既然嫁给我,就要和我一起孝顺我妈!如果不和我妈同住,那就是不孝!”
李明问他:“必须和母亲同住,你是从什么时候有这种感觉的?”把根深蒂固的观念命名为“这种感觉”,这是叙事中的“外化”技术,帮来访者把“人”和“问题”分开。这位先生回答说,他们老家都是这样的,从小他听过很多娶了媳妇忘了娘的不孝故事,不孝的具体表现就是把母亲扔在乡下独住。
“你认为娶了媳妇忘了娘是不好的,那在这个故事里,记着妈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对她好,让她舒服、幸福、高兴啊。”
李明接着问:“你觉得,妈妈和你们同住的那两个月,她感觉幸福吗?”这位先生一下愣住了,久久思索后才回答:“不幸福。”
老太太其实很不适应北京的生活。她说着一口方言,出门买个菜都困难,在这里也没有朋友,儿子和儿媳上班后,在家里闷得慌。老家山清水秀环境好,自己种菜,吃得又健康;北京车多人多很嘈杂,吃得不安全还有雾霾。但是,她害怕儿子不管她,更担心如果自己不来北京“享福”,会让儿子没法做人。对老人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道德绑架呢?
观念松动后,这位先生不那么坚持了。因为老家距离北京只有4个小时的车程,夫妻俩达成一个约定:每隔两三个月,就回老家看望母亲。他们每次进村都带着满车的礼物,热情地请亲戚和乡邻们吃饭、送礼,感谢他们帮助照顾母亲,这个举动赢得大家的交口称赞。
老太太感觉自己被儿子关注,特别有面子,住着也舒服;儿子和儿媳也很开心,感情更加亲密。最有意思的是,他们的努力还丰富了当地人对“享福”和“孝顺”的理解:原来,能在村里和老伙伴们舒服自在地过日子,也是享福;孩子们能经常回家看看,同样是孝顺。
“当我们正视伴侣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不再用尺子去衡量对方,不再把他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这个婚姻才是稳定的。”李明如是说。
心怀善意,去寻找伴侣身上的那些担当
在西方神话里有这样一个故事:骑士要娶女巫。女巫每天一半的时间是美女,一半的时间是丑陋的巫婆。女巫让骑士选择:“你是想让我白天做美女,晚上做巫婆;还是白天做巫婆,晚上做美女呢?”
在李明看来,这个故事有着深刻的寓意:我们每个人都是多面的,都是不完美的。但是,我们要了解伴侣的生命故事,心怀善意地去寻找他为了维护婚姻所做的那些担当。
有位太太向李明抱怨:“我先生下班回家就往沙发上一躺,总说自己累,完全不管孩子!”李明问她:“我能理解你心中的愤怒和委屈。但是,你的先生为了维护你们的婚姻,是不是也做了一些担当呢?”在他耐心引导下,这位太太发现,先生虽然不照顾孩子,但是,他工作非常努力,经常加班。而且,他的大部分工资都用来支付孩子的教育费用。但是,她一直对先生在经济方面的担当视而不见,完全不尊重他的付出。
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后,太太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不再抱怨先生,而是在他回家后,热情地打招呼:“你累了一天啦,快来吃饭吧!”真诚地肯定他:“要是没有你的努力工作,咱们家哪能过得这么好?还能让孩子上那么贵的学校?”而且更加体贴:“你已经很辛苦了,不用去带孩子了,歇歇吧!”一段?r间后,先生反而来劲儿了,他开始反思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晚上不加班的时候,会主动辅导孩子功课,周末还带孩子去爬山、踢球。
这位女士跑来问李明:“好神奇啊!我没有期待他去带孩子呀,他怎么反而主动去带了呢?”李明告诉她:“因为被你尊重和肯定后,他感觉自己很好,就想让自己做得更好,于是,父性也被激发出来了。如果你不尊重他的担当,他就会用‘累’来展示自己为家庭已经做了很多。如果,你对他的累也视而不见,他就会对你进行防御性攻击―我带不了孩子,我已经很累了!你越抱怨他,他就越觉得自己不好,最后破罐子破摔,什么也不做!”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位女士是在看到先生的担当后,尊重和理解了他,所以,她对先生的心疼和肯定都是真诚的,没有私心。如果抱着“我对你甜言蜜语,你去给我带孩子做家务”的心态去和伴侣说这些话,那么,伴侣会清楚地感觉到,这是一场交易。他的感受肯定不会好,主动性也不会被激发出来。同样的事情,如果抱着不同的心态来做,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很多男人也是如此,太太回家后累得一动都不想动,他却觉得她哪有那么累,还要求太太去做饭、照顾孩子,搞得夫妻关系紧张。除了“太太(女人)就应该做家务”的刻板认知之外,也可能是因为不了解导致的。有的公司很聪明,会邀请家属来观看员工的工作状态。比如,国内有一家酒店,每年都会组织一次联谊会,邀请家属观看员工的工作录像。看了之后,家属们都是既感动,又心疼:“我老公工作的时候真帅,但是,他这样站一天真的好辛苦!”“我都不知道太太工作这么辛苦,要端这么多盘子和碗!堆得跟小山似的!”还有些人虽然不做体力活儿,但是要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心会非常累。所以,我们真的要对他们多一些理解。
有的人为婚姻所做的担当,可能隐藏得很深,更容易被伴侣误解。有一对夫妻找到李明,太太生气地说:“李老师,我要离婚!我们一有矛盾,他就摔门而去。他连吵架都懒得跟我吵,你说这日子我怎么过?”先生数次欲言又止。在李明的鼓励下,他才磕磕巴巴地说:“我不是懒得理她,我是怕伤到她啊!”
这位先生讲了一个故事,把太太感动坏了。原来,他的父亲有家庭暴力,夫妻一吵架,就会动手打人,有一次甚至把玻璃灯罩摔碎,扔到他的母亲身上。母亲被碎玻璃扎得遍体鳞伤,浑身是血,这一幕让他的精神受到很大刺激。当他结婚后,发现太太说话的语气和唠叨的内容很像母亲时,他的手就情不自禁地发抖,想要抓一件东西冲她扔过去!所以,他拼命地用手掐自己的大腿,迅速离开。因为太紧张,关门的力气总是很大。他的“摔门而去”不是伤害太太,而是为了保护太太。
李明问:“除了在这个场合下,你为了不伤害别人去难为自己,以前还在别的地方有过这样的做法吗?”这是叙事中的改写技术,目的是从例外事件出发,帮助来访者重新建构自己的生活故事。这位先生回忆说:“我在单位里也这样,有时候宁肯自己吃亏,也不去伤害别人。因为,我从小就给自己一个承诺:绝对不做像爸爸那样的人……”为此,他压抑自己的愤怒。但是,当他用叙事的方法说出来之后,他的所有压抑都有了一份正向的意义:虽然很难,但是我的所有付出都是有意义的,这是我的承诺,这是我的主动选择,这是我的担当。
在叙事里,“痛”有时候不一定要哭,“创”有时候不一定会伤。比如,这位先生把自己掐得满腿青紫,就是他担当的证据。意识到这一点后,他找回了自己的力量,慢慢地活出了一个和父亲不一样的人生。而太太对先生也更加理解,彼此的爱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在婚姻中,每个人多多少少都在担当一些东西。这些担当,可能会让伴侣看上去暴躁、愤怒,甚至以某种症状来呈现。但是,它们的背后很可能是一种好意―我希望婚姻可以延续,我希望可以和你白头偕老,否则早就一拍两散了。所以,我们要心怀善意,尽可能去寻找对方为了维护婚姻所做的那些担当,而不是老想着、看着伴侣暂时没做到的地方。
婚姻是一个道场,我们要各自修炼主动维护的心
除了寻找伴侣为婚姻维护所做的那些担当外,李明认为,我们自己也要对自己的承诺更有担当,修炼出一颗主动维护婚姻的心。主动维护的心,具体来说,就是开放、觉察和参与的心态。
开放,是把婚姻当成一条缓缓流动的长河,期待两岸各种风景的变化。很多人都对婚姻有一种刻板印象,觉得婚姻必须是什么样子的。比如,有的人认为,婚姻就应该永远保持激情的状态。事实上,没有任何婚姻能够永远保持激情的状态。婚姻可以有激情、爱情、友情、亲情的不同形态和阶段。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甜蜜很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相伴也动人。有的人对婚姻的期待特别高,觉得别人的婚姻才幸福,自己的婚姻是一地鸡毛。如果了解别人的故事就会发现,每段婚姻的背后,都有一把辛酸泪,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如果我们能够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允许婚姻中存在各种形态和变化,才可能享受婚姻,发现出乎意料的美好。
觉察,是把心放在婚姻上,觉察婚姻是不是已经发生变化,在往哪个方向变。比如,你们是不是说话越来越少?他的经济状况、人际关系是不是有变化?他最近是不是不高兴?很多女性忙着孩子和工作,心没在婚姻上,自然觉察不到婚姻的变化。有的女性觉察到了,但是没有放在心上。比如,有的太太在先生出轨后做咨询,可以把他的变化过程一点点地全说出来。但是,她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因为她没把对方的变化当回事儿。
李明建议,除非不想要这个人了,否则一旦觉察到婚姻的变化,就要立刻采取行动,防微杜渐。如果彼此的话越来越少,可以问问伴侣成长经历中快乐的事情。问的时候,要学会问细节:表情、人物、时间、地点、天气、场景、感受等。他感到高兴的事情,你越问他越高兴,沟通的渠道就打开了。如果太太能够不厌其烦地问先生感到高兴、幸福或者有荣耀感的事情,那么先生一定会爱死太太了!
再比如,有的先生应付太太,太太问他喜欢什么颜色的衬衫,他回答“随便”。太太这时候就会很愤怒:“随便是什么意思啊?你还能不能好好说话?”然后,引发一场冲突。其实,太太可以给他举反例:“行,那我给你买一件粉色的衬衫吧!这是你定的,你要负责哦!”讨厌粉色的先生就会马上反驳:“不行不行!”“那你要什么颜色?”“蓝色好啦!”就像逗小孩一样,多一些耐心和策略,夫妻的互动就有了。
参与,是共同参与,夫妻一起做,一起想。不是必须发展共同爱好,很多女人就是不喜欢陪先生看球,一看就困;很多男人就是不喜欢陪太太逛街,一逛就头疼,强扭的瓜不甜。
最好的共同参与方式,是夫妻一起做家务。你做饭,我择菜,你拖地,我擦桌子,顺便一起聊聊天。也可以一起做家庭决策,比如买房。哪怕暂时没钱买,夫妻俩也可以一起琢磨,房子在哪里买,买多大的,怎么装修,怎么布置……这是对未来的共同畅想,一起想得多了,心就在一起了。另外,最好多一些夫妻独处时光,聊一些只有两个人知道的私密话题,有一点儿互相逗着玩儿的游戏精神。这样,夫妻之间的交流多了,感情更亲密。否则,夫妻做久了,就容易变成同学。
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应从儿童抓起。好的儿童书籍可以是形象鲜明、色彩生动、充满童趣、积极向上的 , 这符合儿童心理需求, 对幼儿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在设计中应掌握更多的有关儿童心理需求和审美特点的理论知识 , 站在儿童心理学角度投其所好 , 让儿童在开心玩乐的同时, 学习文化知识, 获得美的教育, 茁壮成长。
二、现代书籍设计的现状
在现代市场上的许多儿童书中, 有许多不良的因素影响着儿童的教育质量, 这些因素已经或大或小的影响了少儿教育质量, 因此, 借助优秀的儿童读物来引导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是紧迫的。这也就对儿童读物的生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因此就会要求设计者设计出优秀的书籍设计, 提供给儿童一个广阔的平台。现在市场上的儿童书籍有很多问题:类似于《三字经》之类的启蒙读物, 如果通篇文字, 没有图像辅助, 缺乏趣味性, 只有文字没有图像的图书是吸引不到儿童的, 想让他们学习知识是很难很抵触的;装帧精美、造价昂贵的书, 会给家长带来沉重的负担。
三、解决方法
(一) 提高设计师政治素质。作为一名设计学者, 应该掌握我国历史久远的文化, 充分利用和发挥我国的深厚的文化底蕴, 去做出适应儿童阅读的书籍。因此, 在我们平时的学习工作中, 借鉴国内外设计师的设计精华, 提升自身素质, 切实联系儿童心理审美, 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事业。
(二) 提高设计师文化素质。在当今社会, 随着时代进步, 我们的读者群的心理、审美已大大不同于以往。以前的旧的东西已经满足不了现代人们的生活需求, 面对如此状况, 我们需要不断给自己“充电”, 学习, 提高自己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对于儿童书籍来说, 就要尽量使书籍设计的表达富于童真、童趣, 把它转化为儿童市场所能接受的形式。
(三) 提高设计师审美素质。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单纯从审美角度来讲,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美好的、买好看的衣服, 饰品, 好看的家具, 好看的书籍。对于书籍设计者来说, 审美素质需要体现在图书的装帧设计上。多看、多观察、多积累, 努力地去发现美, 接触美, 了解美、学习优秀的装帧, 提升自己审美修养。这一点对儿童书籍的设计者来说尤其重要。儿童书籍对封面、内容排版的要求很高。想要自己的设计在琳琅满目的书籍里脱颖而出, “秒杀”读者眼球, 需要我们具有深厚的审美功底和与时俱进的审美素质。
三、儿童情感在书籍装帧中的表现
做儿童喜欢的书籍装帧设计 , 离不开儿童审美心理的研究。儿童喜欢鲜艳亮快、纯度明度高的颜色。儿童的思维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能根据一个形象而联想到很多事物。我们在做儿童书籍装帧设计时, 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 鲜艳的色彩。少儿特别喜欢强烈、张扬和艳丽的色彩 , 因为这些色彩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这也是有人体工程学依据的。因此 , 在儿童书籍设计上 , 色彩丰富、有强烈对比的颜色可以用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儿童虽然喜爱鲜艳的色彩 , 但是长时间注视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这就要求在色彩设计中, 不仅只去要求色彩的鲜艳, 还要注意色彩的协调和节奏感, 可以结合书籍所讲的内容, 运用协调的同类颜色去进行色彩的调和。
(二) 生动的形象。少儿喜欢新奇的事物, 喜欢在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 , 在进行儿童书籍装帧设计时 , 可以插入生动可爱的形象 , 调动儿童的视觉和想象空间。儿童的认知活动要从平面走向立体 , 例如我们过年的时候的立体贺卡。对于设计者来说, 这就要求我们站在审美趣味上尽可能地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口味, 接受一些看起来并不合逻辑的东西, 这就是孩子们心中简单的世界。
(三) 真挚的情感。书籍装帧设计要求设计者要对书籍设计的内容进行解读和阐释。在对书籍内容充分理解的基础上 , 冲破固有的思维模式 , 怀着充满童趣的心态 , 体验儿童心理感受和审美心理特点, 有时会觉得自己都年轻许多。儿童与成人的审美喜好不同 , 优秀设计师要学会营造书籍的整体氛围, 让儿童沉浸到书中, 去体验和想象书籍内容。
对儿童书籍设计, 我会将对儿童的教育放在首位, 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玩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以这点作为设计原则去设计,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国的少儿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家长选择优秀的儿童读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筛选平台。
摘要:书籍是人类进行思想交流、传播知识、积累文化的重要手段。儿童时期是尤其重要的, 因为这个时期是人一生中不可忽视的“塑形”阶段, 如何从儿童的审美心理出发, 设计出丰富多彩、富有特色新意的儿童读物,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从儿童的审美心理角度入手, 结合他们的审美喜好分析如何来进行书籍装帧设计, 在玩中学习, 满足孩子的需要是本论文要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儿童,审美心理,书籍装帧
参考文献
[1]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彭正梅, 彭莉莉译, 儿童的人格教育[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2]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人在成年之后,与父母之间仍或多或少有些残存的心理情结。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在婚姻中,表面上我们是在与配偶相处,其实是不断重新经历自己过去与父母的关系。很多与父母间未得到解决的心理问题,也常被带入婚姻之中。
心理情结会恶性循环
一个人不论到了何处,与何人结婚,心中的新旧“情结”永远会跟着他。这些情结若得不到解决,同样的错误可能一犯再犯。也就是说,尚未解决的、被带进婚姻中的残余情结愈多,要渡过婚姻之河的危险性也就愈高。
在婚姻中,我们常会莫名其妙地被配偶“激怒”。有时我们对配偶的某个表情、某个动作或某部分性情都觉得特别忍无可忍。更为不幸的是,这种不检讨自己的心理情结就好像一个程序,只怪别人按了自己的按钮,使自己生气的现象,在婚姻中比比皆是。婚前与父母间的旧情结尚未解决,现在又与配偶彼此伤害,制造新情结,使冲突愈演愈烈。新仇加上旧恨,严重破坏夫妻之间的感情。
自我觉察心理情结的存在
其实,人心中的这些“心理程式”或“心理情结”都是可以改变的。要改变这个程式的第一步,就是警觉到它的存在。需要明白,我们之所以会生气,其实是与自己相关,别人只不过是按了按钮。那些残存的心理情结就好似在成长过程中被设定在自己心板上的“心理程式”,别人按了某个特定的“按钮”,说了某句话或做了某件事时,经过了自己心中程式的解释与处理,就产生了某些情绪或行为反应。或者更确切的说,使我们产生不快反应的,是自己心中的“情结”与“程式”,以及我们自己所戴的有色眼镜。而这一部分,就是我们自己该负起责任改变的。
改变了思想,就可以改变情绪反应。人永远无法控制他人的言行,不能强求别人不按心理按钮来激怒自己,要使自己快乐的惟一方法是使自己变得更健全、更快乐。
自己先成为合适的伴侣
我们常说,没有希望就没有失望。婚姻中不能期待值过高,更不能存“寻找救主”的心态。很多人期望着世上某处会有一个人,是自己“完美的另一半”,而只要找到那人,自己就马上脱胎换骨,各种问题与重担全消,立即可以变得快乐。实际上,婚姻解体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自身不成熟,又对伴侣期望太高。双方都期望从对方身上得到爱,得到安全感,而自己却没有能力给予对方也渴求的爱与安全感。自己不能给予,却一厢情愿地把对方视为完美,期望对方以完美的行为来对待自己。这是自私的想法,也是对伴侣残酷的要求。
【婚姻心理学的书籍推荐】推荐阅读:
婚姻与爱情的美文09-30
祝福婚姻的美好句子10-25
婚姻幸福的影响因素11-06
冬天祝福婚姻的诗句11-13
中国传统婚姻的特点12-07
精选关于婚姻的励志名言06-01
读《幸福的婚姻》有感800字06-28
婚姻法解释三的解读11-29
婚姻家庭法的名词解释10-03
犯罪心理学书籍推荐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