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申请合作协议书

2022-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专利申请合作协议书

司法确认人民调解协议的单方申请问题

摘要:经司法确认的人民调解协议,其在外观上虽与人民法院出具的其他生效法律文书类似,但其效力却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物权法司法解释一》)明确的可以引致物权变动的生效法律文书具有显著区别,故而不能作为不动产登记中当事人单方申请的依据。欲通过分析司法确认制度的内涵和区分,将经司法确认的人民调解协议此类文书归属到申请型司法确认名下,并试图解释申请型司法确认文书的效力所在,申请强制执行由司法介入应是此类文书涉及不动产登记时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司法确认;人民调解协议;不动产登记;单方申请

实务中,有申请人持经人民法院以裁定书形式作出的针对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协议予以确认的生效法律文书单方申请不动产登记。即通常所称的经司法确认的调解协议,乍看之下,其满足生效法律文书之外观,符合《物权法》《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等可持生效法律文书直接单方申请登记的情形。但是就其性质和效力而言,其与法院作出的调解书或其他生效法律文书尚具有明显区别,在引致物权变动的效力上亦存在先天不足,故而不可由申请人持此类文书单方申请,在相对人一方不予配合的情形下,宜由当事人向法院申请协助执行,予以实现物权转移之目的。笔者就司法确认调解协议的内涵和区分,以及人民法院司法确认的效力等方面阐述不予受理其单方申请的理由。

1司法确认制度的内涵和区分

司法确认制度与人民调解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是在后者不断总结经验,深化发展的基础上总结延伸而来。2009年最高院发布的文件《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第20条规定,经行政机关、人民调解组织、商事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或者其他具有调解职能的组织调解达成的具有民事合同性质的协议,经调解组织和调解员签字盖章后,当事人可以申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确认其效力。当事人请求履行调解协议、请求变更、撤销调解协议或者请求确认调解协议无效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其中首次阐释了司法确认制度的概念。其后《人民调解法》又以立法形式对司法确认制度予以了明确,其中第33条第1款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30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應当及时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依法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从而使得司法确认制度正式成为国家的一项司法制度。

依据调解协议调解主体的不同,可将需司法确认的调解协议区分为经人民调解组织调解后达成的调解协议;行政机关调解后达成的协议;商事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等达成的调解协议。然而这其中也仅有人民调解委员会所作出的调解协议可以申请司法确认具有明确的立法依据,其明确以《人民调解法》的形式加以固定,而其他组织所为之调解,仅具有最高院的相关文件为依托。这似乎盖因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群众性和基层性等特征使其具备组织构成灵活、调解高效等特点所致,使得司法实践中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所达成的协议具有大量的适用空间,从而弱化和掩盖了其他调解组织的作用和功能。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194条规定,申请司法确认调解协议,由双方当事人依照人民调解法等法律,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30日内,共同向调解组织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可见其亦是仅提及《人民调解法》,但其以等字涵盖并预留其后可能通过立法形式建立的其他调解组织程序法之可能,同时其在调解协议前并未限定主体。故而可见,其他调解组织作出的调解协议依旧有适用的空间,且司法实践中,无论是人民调解委员会,亦或是其他行业调解协会或者行政调解组织,其组织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只要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便可以申请司法确认。

此外,依据司法确认的启动方式,可将其分为申请型司法确认、诉讼型司法确认及委托型司法确认。对于申请型司法确认,顾名思义,启动方式主要由当事人申请人提出,其依据《若干意见》和《人民调解法》而提出申请。而对于诉讼型司法确认,系司法机构在对于当事人诉讼请求进行审判过程中,基于审判需要而对相关调解协议所作出的确认,其系在诉讼程序中作出。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1条,当事人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对方当事人履行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这其中存在给付诉求与确认协议效力的内在关系问题。申请人请求对方履行协议义务,然而协议义务的给付基于合同法律关系的产生,只有确认了法律关系的有效性方能解决给付义务的合法性,合同效力即调解协议效力为前提条件。至于委托型司法确认,其基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条,根据《民事诉讼法》第87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可以邀请与当事人有特定关系或者与案件有一定联系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和具有专门知识、特定社会经验、与当事人有特定关系并有利于促成调解的个人协助调解工作。经各方当事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委托前款规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案件进行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确认。其系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委托特定的单位或个人进行调解,并最终以调解书的形式予以确认调解协议的过程。

2申请型司法确认的效力

申请型司法确认即为本文开头所提及的实务中所面对的情形。对于司法确认裁定的效力,除去确认其有效后的强制执行力外,其法律效力上尚存争议,且现有法律即相关司法解释均未予以明确。故而对于其效力之观点各异,有的将其效力等同于强制执行力,有的将其等同于法院判决、裁定和调解等生效文书,还有不承认司法确认裁定的完全既判力,将其与法院判决等文书相区分。笔者以为,在现有法律框架之下,在针对司法确认裁定文书效力尚未明确其法律效力的情形下,完全否定和肯定皆容易忽视或过分估计司法确认的价值功能。故而笔者赞同部分既判力的观点,司法确认裁定强调调解协议双方的合意,自其申请由双方申请,或一方申请,另一方同意便开始展现此种合意,确认过程充分体现了法院在协议双方之间的中立地位,其过程并不像普通诉讼程序那般严格和规范,对于双方当事人的约束亦并不严苛,故而在此种尊重合意和保持中立态势情形下所确认协议效力的文书,其既判力上显然要受到牵制和弱化。然而倘若不使得司法确认具有一定的既判力,当事人在确认程序后,依然可以就同一纠纷再行起诉,不仅会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而且会与调解制度的快捷、高效解决纠纷,发挥其替代纠纷解决机制的初衷背道而驰,使得当事人失去对司法确认的兴趣。综上可见,无论是哪一种观点,主要集中在强制执行力和既判力的有无之上,然而此种既判力多体现在对双方的约束力之上,既然约束双方,那么具体到执行阶段的不动产登记环节,势必应体现以双方申请为原则,特殊情形下单方申请为例外,而此种单方例外,除去依司法机构嘱托的登记外,只有明确具有引致登记簿记载物权变动效力的文书才可依单方申请登记。

具体到经司法确认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协议,其效力上不仅与法院诉讼调解具有本质区别,同时亦弱化于前文所述两种经非诉调解组织调解达成协议的司法确认。诉讼型司法确认,其协议虽同样由人民调解委员会等非诉机构作出,但是其却系法院在诉讼过程中作出的确认,其系经双方质证、辩论和法院的审查等过程而作出,同时其系以判决书的形式作出,在内容上凝聚了法院的实质审查和双方当事人的诉讼对抗。而委托型司法确认其虽系法院对特定单位和个人的委托,经受托单位或个人调解后经法院司法确认以调解书的形式确认效力。其应为诉讼过程中的某一特殊阶段,实质为诉讼调解的一种变通模式,在审查形式和方式上均要较之申请型司法确认严格。而申请型司法确认却仅具有双方当事人的申请,法院也仅审查其合法性和有效性,系为形式之审查。其文书类型系裁定书、决定书等程序性文书。我国台湾地区民事诉讼法规定和解成立后,和确定判决具有同一效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台湾法官在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时,所为乃是实体审查,与判决中所为调解书及其他文书并无以上之区别,这也体现了未经实质审查和诉辩对抗的申请型调解协议经司法确认后在效力方面的先天弱化。

而依据《物权法司法解释一》之规定,对于引致物权变动的法律文书类型,裁定书的类型仅以列举的方式,明确规定了两种类型,即执行程序中作出的拍卖成交裁定书和以物抵债裁定书,其二者具有引致物权变动的效力,而经司法确认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协议的裁定书便显然不具有引致物权变动的效力,那么依据其单方申请便明显失当。另外,依据《民诉法司法解释》第357条之规定,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调解协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一)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围的;(二)不属于收到申请的人民法院管辖的;(三)申請确认婚姻关系、亲子关系、收养关系等身份关系无效、有效或者解除的;(四)涉及适用其他特别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产程序审理的;(五)调解协议内容涉及物权、知识产权确权的。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发现有上述不予受理情形的,应当裁定驳回当事人的申请。可见,调解协议中若涉及物权确权,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而针对物权之归属是否无异议,双方协议之约定尚需对双方之意思予以再次确认,此为定纷止争之前提。登记机构于当事人申请时扮演的角色便为再次确认之角色,而在一方当事人不能到场的情形下,所涉物权归属是否无争议,登记机构便无从予以判断并扮演再次确认的角色。便当然不符合调解协议系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且对物权无争议,无需由定纷止争机构予以确认的前提条件。这便需发挥司法确认之主要效力的救济作用:强制执行。

3申请型司法确认文书强制执行为其主要效力体现

依据《人民调解法》第33条第2款规定,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民事诉讼法》第195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经审查,符合法律规定的,裁定调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裁定驳回申请,当事人可以通过调解方式变更原调解协议或者达成新的调解协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另依据《若干意见》第12条规定,经行政机关、人民调解组织、商事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或者其他具有调解职能的组织对民事纠纷调解后达成的具有给付内容的协议,当事人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的规定申请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债务人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文书的,债权人可以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可见,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其本身并不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纵使其经当事人双方申请司法确认,其也仅具有了类似经公证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调解协议以同等的地位,当事人一方在对方当事人无故不予配合的情形下,仍未获得可单方达成协议目的之“尚方宝剑”。如当事人持法院确认调解协议的裁定书申请登记的,其仅表明其协议在真实性和合法性上已经法院确认,登记机构无需就其真实性和合法性予以审核,但尚需双方当事人申请。若机械适用《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和《物权法》所规定的生效法律文书可单方申请情形,无疑不当扩大了当事人的权利,极易为不法之徒利用此漏洞谋取不当利益。因司法确认系为双方申请,在其文书中人民法院亦同时会依据《人民调解法》规定予以提醒,在一方不履行协议义务时,对方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登记机构不顾未到场之申请人之潜在抗辩,受理单方之申请显然风险极大。

故而,实务中,若登记机构面对申请人单方持经法院司法确认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协议的裁定书申请不动产登记的,应予以告知由双方申请或请求法院协助执行,这其中较为常见的涉及不动产登记的文书类型多为离婚调解协议和因继承而达成的调解协议。登记机构及其受理人员应将其与其他引致物权变动的生效法律文书明确予以区分。

作者:崔文强

第2篇: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协议的反垄断规制

摘 要:反向支付协议客观上具有维持药品价格超竞争水平的效果,极易构成以牺牲消费者利益为代价的横向垄断协议。我国横向垄断协议的规制原则不明确,援引至反向支付协议反垄断规制时存在重大分歧,而反向支付协议的特殊性使该问题进一步复杂化。比较法视野下,欧盟混合分析方法侧重于审查价值转移的合理性,其假定前提因未考虑基础专利的强阻碍作用而存有瑕疵。美国合理原则将专利诉讼的可能结果和反向支付的必要性作为考量因素,可有效弥补混合分析方法的缺陷。因此,对反向支付协议反垄断规制时,可将药品专利依据专利强度一分为二:基础专利和次级专利,结合我国反垄断法制度体系、实施体制和药品产业现状综合判断,分别借鉴美国合理原则和欧盟混合分析方法,以实现竞争利益的内部平衡。在外部平衡层面,缔约方可基于个案豁免原则适用比例原则限制下的公共政策抗辩。

关键词:反向支付;反垄断规制;混合分析方法;合理原则;基础专利

一、问题的提出

反向支付协议是在药品专利侵权诉讼过程中达成的特殊和解协议,通常表现为原研药企(原告)向仿制药企(被告)支付“费用”以换取仿制药企延迟入市的承诺。廉价仿制药的上市流通时间成为和解协议的交易对象,这极易造成以牺牲消费者利益为代价的垄断局面,背后折射出专利法和反垄断法的竞合关系。

反向支付协议作为《药品价格竞争与专利期补偿法》(Drug Price Competition and Patent Restoration Act,又称Hatch-Waxman法案)的天然副产品1,首次出现在美国,后逐步蔓延至欧盟乃至全球,并引起广泛关注。美国的反向支付问题由来已久,积累了大量的司法经验,Activas案2确立的合理原则更是引起热议;欧盟对反向支付协议的反垄断规制也进行了积极探索,GSK案3因是欧洲法院首次回应反向支付问题而意义重大。我国有关反向支付协议的执法与司法实践尚属空白,但存在催生反向支付协议的本土化制度因素。2017年,我国强调探索建立药品专利链接制度[1],制定了具体的药品专利链接操作规定[2],激励仿制药企挑战药品专利的有效性。2020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明确规定建立药品专利链接制度4。这一制度具备类似于美国Hatch-Waxman法案的制度激励功能,鼓励专利侵权纠纷在药品上市前尽早解决,但同时也可能滋生反向支付现象。药品事关全民健康发展以及国家医疗体系完善,如何规制反向支付协议是我国当前阶段不可回避的问题。

我国现有理论研究主要停留在对欧美相关法规和司法经验的介绍,没有深入剖析欧美反垄断规制原则的适用标准,缺乏对欧美不同制度结构下规制原则的横向比较,尤其是忽视涉案专利因种类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阻碍作用,导致对我国反向支付协议反垄断规制的启示意义有限。有鉴于此,本文从反向支付协议的特征出发,在理论层面上探讨我国反向支付协议反垄断规制面临的困境,继而聚焦于欧美不同制度结构下的反垄断规制原则,分析并总结其在规制涉及基础专利和次级专利5的反向支付协议的实际效果,并以此为逻辑起点,构建符合我国制度传统和药品产业特点的反垄断规制框架。

二、我国反向支付协议反垄断规制面临的困境

反向支付协议是药品市场的特殊产物。为进行有效的法律规制,需明确反向支付协议的基本特征。典型的反向支付协议具有“反向支付”和“延迟上市”两个要素。反向支付形式是否只局限于现金形式以及应扩展到何种程度有待进一步说明,而“延迟入市”这一孤立的相对概念不具有确定的含义,需将之放置于与特定对象的相互联系中确定。基础专利和次级专利的不同特点,亦会影响反向支付协议正当性的认定。反向支付协议试图划分仿制药的上市流通时间,极易构成以牺牲其他竞争者和消费者利益为代价的横向垄断协议,从而可将横向垄断协议的规制原则援引至反向支付协议的反垄断审查中。那么,反向支付协议与其他横向垄断协议的相似性及其特殊性便成为关注重点,凸显了反向支付协议反垄断规制问题的复杂性。

(一)反向支付协议的基本特征

反向支付协议是当事人在药品专利侵权诉讼中缔结的和解协议,因存在原告(原研药企)向被告(仿制药企)反向支付的特殊现象而受到广泛关注。反向支付协议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是反向支付。反向支付协议因存在反向支付而不同于普通的专利侵权纠纷和解协议。在专利侵权诉讼中,作为被告的仿制药企并未向原研药企支付费用以定纷止争,反而是作为原告的原研药企向仿制药企支付“费用”以达成和解。其中,“费用”形式不只限于现金形式,还包括共同促销、许可和分销协议等非现金价值转移形式6。这一特殊现象很可能是原研药企和仿制药企共谋垄断利润的结果。为了维持原研药的超竞争价格,原研药企有巨大动机向仿制药企支付“费用”以消除专利权无效的风险,而仿制药企因获得高于销售利潤的“报酬”而选择不上市,最终实现“双赢”局面。不可否认的是,反向支付还可能是专利权人为避免高昂诉讼成本的合理选择,或是风险厌恶型专利权人的自由选择。

二是限制竞争。首先,缔约方至少存在潜在的竞争关系。潜在竞争者的认定需考察企业是否具有进入相关市场的能力。根据欧美司法经验,仿制药企常被视为原研药企的潜在竞争者。其次,协议包含限制竞争条款。仿制药企在反向支付协议中常会承诺延迟仿制药的上市流通时间,不过,协议约定的时间一般早于专利权到期日。基于此,“延迟上市”并非是相对于专利权到期日的延迟结果,而是晚于专利诉讼的预期结果或无反向支付和解协议等其他替代方案可能的上市流通时间,“延迟上市”是否真实存在是一个有待证明的事实问题。

三是药品专利纠纷和解协议。反向支付协议是形成于药品专利侵权诉讼中的和解协议。药品专利一般是由药品活性物质(API,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和/或药品的制剂、异构体以及制备方法等属性组成。药品化合物专利因其保护对象是药品活性物质而成为基础专利[3]。为了延长药品市场独占保护期,原研药企通常围绕基础专利的制备方法、生物标靶等属性申请次级专利以建立专利丛林[4]。次级专利可能包括新多晶型专利、新配方专利以及代谢物专利等[5]。在专利侵权诉讼中,原研药企和仿制药企有权基于对诉讼结果的主观判断达成和解协议,但是主观判断和客观结果的严重偏离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事人事前行为的不正当性。多项研究表明[6-7],原研药企就基础专利胜诉的概率高于仿制药企,而仿制药企在次级专利侵权诉讼中占有优势地位7。那么,当仿制药企对专利有效性提出质疑时,双方就基础专利达成和解的动机很可能源于专利权的排他效力,而就次级专利达成和解则可能缘于反向支付。

(二)反向支付协议反垄断规制原则的援引问题

反向支付协议的反竞争效果既可能源于专利权的合法垄断,也可能源于反向支付,而专利权的存在不能使其免于反垄断审查。“滥用专利权,排除或者限制竞争,构成垄断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处理。”8反向支付协议是由具有竞争关系的企业所缔结的协议,客观上具有维持药品价格超竞争水平的效果,很可能构成横向垄断协议[8]。在理论层面上探讨反向支付协议反垄断规制问题时,一方面可基于反向支付协议与其他横向垄断协议的相似性,借鉴其他横向垄断协议的规制经验;另一方面还需要考察反向支付協议的特殊性。

1.反垄断规制原则存在分歧:原则性禁止和合理原则式禁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反垄断法》)第13条和第15条对横向垄断协议作出“禁止+豁免”规定,实际是以《欧洲联盟运行条约》(TFEU)第101条第1款和第3款的规定为立法蓝本,整体上构成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的双层平衡模式[9]。在禁止层面,《反垄断法》未明确规定横向垄断协议的规制原则,实务界存在两种做法[10]:一是采用原则性禁止原则,直接适用第13条推定涉案协议具有严重的反竞争效果,而不以实际产生的反竞争效果为依据[11];二是适用合理原则,需个案评估涉案协议的实际竞争效果9。那么,将上述实践经验援引至反向支付协议反垄断规制时亦存在重大分歧。当适用原则性禁止原则时,法院可基于第13条推定反向支付协议“排除或限制竞争”,而无需认定涉案协议的实际效果。当采用合理原则时,法院需综合考察多种因素对反向支付协议进行个案合法性评估,以权衡涉案协议的促进竞争效果和反竞争效果。在豁免层面,当事人可在个案豁免原则下进行自证,否则将因违反《反垄断法》而受到处罚。知识产权领域的豁免事由具体体现为促进创新和提高效率[12],这意味着缔约方可通过证明涉案协议具有促进创新、提高效率的积极效果而获得豁免。

2.反垄断规制受制于反向支付协议的特殊性

反向支付协议是形成于专利侵权诉讼中的特殊和解协议,其特殊性主要体现为原告(原研药企)向被告(仿制药企)进行价值转移。由于协议约定的仿制药上市时间通常落入专利权法定期限,反向支付有可能是原研药企节省诉讼成本的合理选择。实践中专利诉讼通常面临“时间长、举证难、成本高、赔偿低” 等困境[13],这将促使反向支付协议的产生。我国初见端倪的反向支付协议虽未达成,但仿制药企的胜诉是以延误9年的上市时间为代价[14]。那么,基于避免高成本诉讼或者提高交易效率的强烈动机,我国仿制药企接受反向支付的可能性将会显著增加。此外,基于缔约方对专利诉讼结果的主观判断,协议约定仿制药在专利有效期内上市流通很可能是提前上市的安排,主观判断和客观结果的出入不能否定事前行为的正当性。但是,缔约方的主观判断不得严重偏离实践经验,否则反向支付将成为原研药企规避专利权无效风险的手段。因此,诉讼成本和专利诉讼的可能结果都会影响反向支付协议反竞争效果的评估。

三、比较法视野下反向支付协议的反垄断规制

欧美法院对反向支付协议的竞争效果进行了全面分析但结论不同,欧盟法院10贯彻单一的审查标准[15],即混合分析方法11,而美国法院历经本身违法原则、专利权独占范围原则12以及快速审查原则13之争后,回归合理原则。不过,欧美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均未区分不同种类的专利而做出“一刀切”式判决。

(一)欧盟反向支付协议的反垄断规制

1.欧盟贯彻单一的分析方法:混合分析方法

灵北案是欧盟法院就反向支付协议作出裁决的第一起案件。普通法院支持了欧盟委员会(CEC)采用混合分析方法14进行反垄断审查的决定,认定涉案协议构成“目的限制竞争”,其认定标准是:第一,原研药企与仿制药企至少构成潜在竞争15;第二,仿制药企承诺协议有效期内不进入相关市场,是为了反向支付的经济回报而不是基于专利权有效性的合理考量16;第三,评估协议目的时还需考察协议所处的经济和法律背景(the economic and legal context)以及相关考量因素17;第四,反向支付的规模可能构成专利权强弱的指标。原研药企主观判断专利权无效风险越高,则为避免这种风险而愿意向仿制药企支付的金额可能会越高18。施维雅案在沿用该认定标准的基础上,详细阐释了所需考量因素的具体适用问题。反向支付本身不足以认定涉案协议具有限制竞争之目的,还需考察:(1)支付的性质;(2)支付的正当性;(3)支付是否仅覆盖诉讼成本19。至于反向支付的形式,除现金形式外,还包括附属协议(side deal)20以及部分许可协议等非现金形式。

欧洲法院在GSK案中继续沿用了先前所采用的严格审查标准,侧重于审查价值转移的合理性。首先,原研药企与仿制药企至少构成潜在竞争。潜在竞争者的认定取决于缺乏和解协议时仿制药企是否具有进入市场的现实可能性,在具体评估时,不可脱离市场结构以及市场运作所处的经济和法律环境。在反向支付案件中,仿制药企在一定期限内被排除在相关市场之外,这一事实因素可有力地表明原研药企与仿制药企之间存在竞争关系21。其次,目的限制竞争的认定。欧洲法院细化了反向支付协议的性质,指出不能理所当然地将其视为限制竞争协议。反向支付本身不足以认定涉案协议构成“目的限制竞争”,除非这些价值转移只是基于原研药企与仿制药企之间的商业利益考量22。最后,法律和经济背景因素分析可质疑涉案协议反竞争目的的推定。如果涉案协议具有促进竞争的效果,则可以考虑这些效果,但前提是促进竞争效果足够明显,以致于有充分理由推翻其反竞争目的23。反向支付协议仅能使药品价格小幅降低,促进竞争效果较小且不确定,不足以推翻涉案协议的反竞争目的。

2.混合分析方法的适用对象:次级专利

在欧盟竞争法分析框架下,既限制仿制药企进入市场又存在价值转移的协议(B2类),受到竞争法审查的可能性最高[16]。欧盟现有反向支付案件中,“仿制药在专利到期前不上市”24、“专利到期前协议期间内不上市”25以及“专利到期前协议有效期内限制销售数量”26条款被视为限制竞争条款,这一事实因素可有力地表明缔约方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进而通过证明存在“巨额且基于商业利益考量”的反向支付推定涉案协议具有反竞争效果。而药品价格的小幅下降不具有明显的促进竞争作用,无法推翻涉案协议的反竞争目的,故构成“目的限制竞争”。不过,现有案件仅涉及有关药物制备方法或新多晶型的次级专利27,欧盟法院侧重于价值转移的合理性审查,而忽视了基础专利和次级专利间的区别。

混合分析方法的前提假设是反向支付存在时,协议约定的仿制药上市流通时间即使在药品专利有效期内也被认为是推迟的结果,晚于专利诉讼或无反向支付和解协议等其他替代方案可能的上市流通时间。这一假定前提因未区分不同种类的专利而存在瑕疵,即次级专利的稳定性弱于基础专利28。仿制药企在次级专利侵权诉讼中占有优势地位,正常诉讼下预期时间很可能早于专利到期日。基于此主观判断,原研药企有巨大动机向仿制药企反向支付以推迟仿制药的上市流通时间,混合分析方法的前提假设成立。但是,当涉案专利是基础专利时,原研药企很可能在专利侵权诉讼中胜诉,協议约定的仿制药上市流通时间很可能更早,此时,“延迟上市”是否真实存在还是一个有待证明的事实问题。那么,反向支付便无法准确识别和解协议的反竞争效果,混合分析方法的前提假设则被推翻。

(二)美国反向支付协议的反垄断规制

1.美国法院存在意见分歧:回归合理原则

在反向支付协议的反垄断规制初期,反向支付协议受到严格的反垄断审查。本身违法原则首次形成于Andrx v. Biovail案29并在Cardizem CD案30中得以确立,哥伦比亚特区巡回上诉法院和第六巡回上诉法院拒绝将专利权的合法垄断等同于通过反向支付维持市场垄断的反竞争效果,最终认定涉案协议实质是一项非法限制竞争的横向垄断协议。后来美国法院认为专利权的合法垄断可以为反向支付协议提供反垄断“豁免权”。第十一巡回上诉法院在Vally Drug案31中首次适用专利权独占范围原则,强调和解协议的限制竞争效果来自于专利权的合法垄断而不是反向支付,并在“Schering-Plough”案32和“Arkansas”案33等案中继续贯彻了这一规制原则。专利权独占范围原则的拥护者还包括第二巡回上诉法院和联邦巡回上诉法院34。这一割裂专利法与反垄断法的做法受到质疑。第三巡回上诉法院在 K-Dur案中主张适用快速审查原则,并强调专利权独占范围原则实质是赋予专利权人在潜在专利诉讼中获得胜诉的实质性权利,这与专利权可能被无效或未被侵犯的实际情况不相符35。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简称美国最高院)在Actavis案中拒绝适用巡回上诉法院提出的所有分析方法,而主张适用合理原则。虽然反向支付协议的反竞争效果可能源自专利权的排他效力,但这不能使反向支付协议免于反垄断审查36。在判定专利和解协议是否应接受反垄断审查时,可考量五项因素:一是和解协议中限制竞争措施可能对竞争产生的实质不利影响;二是限制竞争的后果有时至少会被证明是不合理的;三是反向支付协议的反竞争效果可能源于专利权的排他效力;四是反垄断审查在行政上可能比下级法院所认为的更可行;五是“额且无正当理由”的反向支付可能会引起反垄断审查,但这不代表诉讼当事人不能和解37。在适用合理原则对反向支付协议进行个案合法性评估时,可考量如下因素:一是反向支付的数额,如果数额巨大且无正当理由,则很可能具有反竞争效果;二是反向支付的正当性;三是支付方是否有源于涉案专利的市场支配力;四是法院通过审查支付的数额,很可能在不裁决专利权效力的情况下,评估其可能的反竞争效果;五是反向支付协议以外是否存在其他方式来达成和解38。至于上述考量因素权重的确定问题,美国最高院并未作答,而是将该难题留给下级法院。Actavis案之后,下级法院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反向支付是否仅限于现金形式。多数法院给出否定答案,主张反向支付不只限于现金形式,还包括不授权品牌仿制药协议以及共同促销、许可和分销协议等其他有价值的非现金价值转移形式39。

2.合理原则的适用对象:基础专利和次级专利

Actavis案因是美国最高院对反向支付问题的首次回应而意义非凡,指导下级法院适用合理原则处理反向支付问题。然而,这一判决没有考虑药品活性成分已进入公共领域的特点,未区分不同种类专利“一刀切”式适用合理原则。Actavis案之后,无论涉案专利是基础专利40还是次级专利41,下级法院审查反向支付协议时均适用合理原则。其中,部分法院明确将“延迟上市”是否真实存在作为一个有待证明的事实问题,其衡量标准包括两个:一是专利诉讼的可能结果42;二是无反向支付的替代性和解协议可能的上市流通时间43。

在合理原则分析框架下,“巨额且无正当理由”的反向支付可能产生反竞争效果,但实质性反竞争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证明。美国最高院拒绝适用快速审查原则,取而代之合理原则。“反向支付产生反竞争效果的可能性取决于其规模,其规模与付款人预期的未来诉讼费用有关,而独立于其他可能代表付款的服务,并且缺乏其他令人信服的理由。”44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巨额且无正当理由”的反向支付构成识别反竞争效果的替代要素,否则将与美国最高院对快速审查原则的否定态度相悖。在Actavis案之后,一些下级法院要求将专利诉讼的可能结果作为考量因素,主张专利权可能会影响反向支付和限制竞争之间的因果关系45。原告(私人主体)46需提供涉案专利权无效或不被侵权的“一些证据”,以证明仿制药企可能胜诉(could have won),而不用证明其本可赢得诉讼(would have won)47。这意味着专利权的稳定性被纳入考量范围,专利权的强阻碍作用构成抗辩理由。至于原告主张替代性和解协议的仿制药上市时间更早的观点,下级法院认为原告不能通过证明其可能达成无反向支付的和解协议来履行其证明责任48,而应证明反向支付不是实现涉案协议合法目的的必要性手段[17]。因此,原告证明反向支付协议的反竞争效果时,除证明“巨额且无正当理由”的反向支付存在外,还需将专利诉讼的可能结果以及反向支付的必要性纳入考量范围。

(三)欧美反向支付协议的反垄断规制原则比较

1.适用混合分析方法和合理原则的制度背景不同

欧美司法机构对反向支付协议的反垄断审查持有不同的法律态度。欧盟委员会所采用的混合分析方法强调,“巨额且基于商业利益考量”的反向支付可推定涉案协议构成“目的限制竞争”,而其促进竞争效果明显较小尚不足以推翻涉案协议的反竞争目的。缔约方可在欧盟个案豁免原则下进行自证。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主张适用快速审查原则,将反向支付和限制竞争条款作为不合理限制贸易的初步证据,缔约方可提出豁免抗辩。由此可知,欧盟委员会和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立场相近,不过,欧洲法院支持了欧盟委员会所主张的混合分析方法,而美国最高院拒绝适用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分析路径,二者的不同选择可部分归因于竞争法文本和实施体制的不同。

《欧洲联盟运行条约》第101条构建了兼具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的双层平衡结构模式[9],旨在实现保护市场竞争、促进消费者福利等多元化目的[8]。然而,美国反托拉斯法总体上坚持唯经济效率论的单层平衡模式。基于此,局限于经济效率分析的合理原则便成为美国反托拉斯法的应然产物。而且美国以司法为中心的实施体制,有利于以多种经济方法为基础的合理原则的适用[10]。欧盟竞争法实施体制以行政救济为主,高度形式化的目的限制方法成为欧盟反垄断规制的首要选择。混合分析方法既可以提高法律的确定性,也能够对变化的经济环境作出反应,从而增强目的判断的准确性,故而成为欧盟法院当前最为推崇的一种分析方法[15]。因此,欧美司法机构选择适用不同的反垄断规制原则具有逻辑的必然性。

2.混合分析方法和合理原则的适用对象不同

欧盟对反向支付协议反垄断规制时,反向支付成为识别反竞争效果的替代要素。仿制药企在次级专利侵权诉讼中占有优势地位,“巨额且基于商业利益考量”的反向支付很可能是原研药企规避败诉风险的手段。那么,将反向支付作为识别反竞争效果的替代要素,可在实现法律确定性的同时确保准确性。然而,基础专利稳定性较强,反向支付协议的反竞争效果很可能来源于专利权的排他效力,反向支付的规模已无法准确识别协议的反竞争效果。因此,混合分析方法只适用于涉及次级专利的反向支付协议。

合理原则强调综合考察多种因素个案评估反竞争效果,除证明“巨额且无正当理由”的反向支付存在外,还需考量反向支付的必要性和专利诉讼的可能结果。这样一来,“延迟上市”是否真实存在可被有效证明,而且专利权的阻碍作用被纳入考量范围,有利于准确识别协议的反竞争效果的来源,有助于实现法律的准确性,但也导致诉讼成本激增。那么,涉及基础专利的反向支付协议应适用合理原则,综合考察支付的规模与目的、支付的必要性以及专利诉讼的可能结果等多种因素,权衡涉案协议的促进竞争效果和反竞争效果,从而有效弥补混合分析方法的缺陷。至于稳定性较弱的次级专利,相关的反向支付协议更危险,同样采用合理原则将会不合理地增加法律适用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社会成本。而且,对其进行反垄断规制时需符合药品产业发展的需求。从规制原则的宽严程度上看,混合分析方法明显严苛于合理原则,缔约方承担涉案协议净反竞争效果的证明责任,这将不利于反向支付协议的产生。那么,原研药企对仿制药市场的不合理干涉将会被有效制止,从而塑造倾向仿制药企的制度背景。这将符合以仿为主的药品市场发展的需求,而合理原则将更适合创新药主导的药品市场。

四、我国反向支付协议反垄断规制框架的具体构建

我国有关反向支付协议的实践经验尚屬空白,但是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建立,为反向支付问题的产生提供制度土壤。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标准的推行[18], 以及“专利悬崖”效应的叠加,跨国药企和国内仿制药企缔结反向支付协议的动机更加强烈,对此类行为的反垄断规制缺位将会严重影响我国药品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有效规制反向支付协议,欧美法院分别采用了混合分析方法和合理原则。两种分析方法孰优孰劣,需结合我国制度传统、实施体制以及药品产业现状等因素综合判断。不过,欧美法院未区分不同种类的专利而作出的“一刀切”式判决是不合理的。基于此,在我国“禁止+豁免”双层平衡模式下,涉案专利可依据专利强度一分为二,基础专利和次级专利,分别探讨相关的反向支付协议可适用的禁止性规则,同时,缔约方可在个案豁免原则下进行自证。

(一)反垄断规制框架构建考察因素

“反垄断法分析模式是在制度传统、机构能力以及经济分析的供给状况等因素的交互影响下形成。”[10]我国在选择反垄断法规制原则时,不能直接移植欧美的司法实践经验,还需放置于本国制度体系、实施体制、药品产业现状以及专利保护体系的整体架构下综合考察。

我国《反垄断法》对横向垄断协议作出“禁止+豁免”规定,整体上承载着公平竞争、经济效率以及经济发展等多元价值目标49。这与欧盟的制度规则和立法目的高度契合,故而欧盟反向支付协议的反垄断规制经验对我国更具有启示意义。此外,反向支付协议的反垄断规制应根植于我国药品产业现状,选择最佳规制原则以引导我国药品产业健康发展。我国药品市场规模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绝大多数本土企业从事仿制药的生产销售。在我国多项政策措施的鼓励下,我国创新药发展迎来黄金时代[19]。但是,较于发达国家,我国新药研发能力仍然比较薄弱[20],创新药市场几乎被跨国药企所占据[21]。那么,在仿制为主、外企主导创新这一产业现状下,倾向仿制药企的混合分析方法应是我国现阶段的最佳选择。但是,“一刀切”式反对反向支付协议,将会引导双方诉诸于高成本的专利诉讼,这很可能导致仿制药企因受困于诉讼而延误仿制药上市流通时间[14]。

现行专利法制度下,药品专利包括基础专利和次级专利两类专利。欧盟混合分析方法因未考察基础专利的强阻碍作用而存有瑕疵。相对于次级专利,基础专利的稳定性较强,无效的可能性相对较低,即使执法机关秉持绝不预判侵权的观点,也不能忽视基础专利的强阻碍作用,故应采用合理原则在审查价值转移合理性的同时综合考察专利诉讼的可能结果以及其他因素。

(二)反垄断规制框架构建具体路径

我国《反垄断法》对横向垄断协议的规制采用“禁止+豁免”模式。在禁止层面,第13条主要规定了六类横向垄断协议50。反向支付协议的反竞争效果受制于专利权的合法垄断,这不同于前五种典型的横向垄断协议。基于《关于滥用知识产权的反垄断执法指南》规定的不质疑条款协议以及限制利用知识产权提供的商品数量、销售或传播渠道等其他限制协议[12],反向支付协议可能产生排除、限制竞争的效果,从而落入“其他垄断协议”的范畴。在豁免层面,当事人可基于第15条豁免性条款进行公共政策抗辩,否则将因违反第13条而受到处罚。

1.禁止规则:竞争利益的内部平衡

在禁止层面,混合分析方法更适宜规制涉及次级专利的反向支付协议,即基于第13条推定反向支付协议具有限制竞争的目的,尽管考虑涉案协议的法律和经济背景,但是其促进竞争效果较小,不足以推翻协议的反竞争目的,整体上秉持“原则性禁止”的法律态度。至于稳定性较强的基础专利,应采用合理原则综合考察多种因素对反向支付协议进行个案合法性评估。

(1)次级专利:原则性禁止

涉及次级专利的反向支付协议通常具有明显的反竞争效果,可借鉴欧盟混合分析方法51,秉持“原则性禁止”的法律态度。第一,原研药企和仿制药企至少构成潜在竞争者。潜在竞争者具有进入市场的坚定意图和固有能力,并且没有遇到不可逾越的市场进入壁垒52。其中,次级专利的稳定性较弱,不构成难以逾越的市场进入壁垒。第二,涉案协议是否包含限制竞争条款。反向支付协议中限制仿制药上市的客观事实,可有力地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因此,对涉案协议的反垄断审查可优先于对当事人竞争关系的判断。第三,涉案协议是否存在反向支付,以及反向支付的目的是否为了诱使对方接受限制竞争条款。反向支付本身不足以推定涉案协议构成横向垄断协议,还需考察支付的性质、目的以及支付数额是否仅覆盖专利诉讼成本,或者反向支付是否足以构成仿制药企接受限制竞争条款的诱因。第四,涉案协议的法律和经济背景因素分析能够质疑限制竞争目的的法律推定,但是反向支付协议给消费者带来的好处较小,尚不足以推翻涉案协议的反竞争目的。

(2)基础专利:合理原则式禁止

反向支付协议因涉及基础专利而极其复杂,凸显了专利法和反垄断法的紧张关系。我国反垄断法的实施主要包括公共实施和私人实施两个基本的实施机制[22]。在公共实施机制方面,反垄断执法机关应适用合理原则,综合考察反向支付协议中支付的规模、支付的目的、支付的必要性以及专利诉讼的可能结果等多种因素,个案评估涉案协议是否构成横向垄断协议。在私人反垄断民事诉讼中,法院需适用合理原则对反向支付协议进行评估。首先,原告(私人主体)53需证明涉案协议具有实质的反竞争效果。“巨额且无正当理由”的反向支付无法准确识别反竞争效果的存在,还需结合专利诉讼的可能结果等因素来证明“延迟上市”。其次,当原告已完成上述证明,被告(缔约方)54可通过证明反向支付数额未超过诉讼成本,或者反向支付是其提供服务的对价等合理理由予以抗辩,亦可证明涉案协议具有其他促进竞争的效果,比如明确专利权到期前仿制药企进入市场的日期,有助于消除仿制药企是否以及何时进入相关市场的不确定性。再次,原告需证明上述限制行为并非实现被告目的的适当手段,或者存在其他限制较小的替代选择。最后,法院需权衡涉案协议的促进竞争效果和反竞争效果。

2.豁免規则:竞争利益与非竞争利益的外部平衡

我国《反垄断法》第15条规定的豁免理由包括经济效率、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国家政策等多种豁免类型55,这些豁免理由的目的在于协调竞争利益和非竞争利益的外部平衡[9]。对反向支付协议反垄断规制时,缔约方可运用比例原则限制下的公共政策抗辩。首先是适当性,缔约方需证明涉案协议是实现合法目的的必要手段。所谓合法目的可能包括促进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促进技术的传播利用等[12]。其次是必要性,即除限制竞争行为外不存在其他限制竞争效果较小的方式。具体而言,无反向支付的和解协议或者专利侵权诉讼能够实现合法目的时,反向支付协议便不符合必要性要求。最后是均衡性,即要求涉案协议所带来的公共政策利益能够抵消其反竞争效果。换言之,消费者的处境不会因此变得更糟。此时,法院需对限制竞争行为的适当性、必要性等进行判断。

结 语

反向支付协议是药品市场的特殊产物,背后折射出反垄断法和专利法的竞合关系。反向支付问题应考虑传统的反垄断法因素,但不可忽视专利权的排他效力。欧盟混合分析方法假设仿制药企将会胜诉或者无反向支付时,协议约定的仿制药上市流通时间更早,从而将反向支付作为识别反竞争效果的替代要素,这可能出现否定基础专利的强阻碍作用的不合理结果。而合理原则认为专利权可能会干扰反向支付和限制竞争之间的因果关系,将专利诉讼的可能结果和反向支付的必要性纳入考量范围,但导致诉讼成本激增,增加法律适用的不确定性。法律的确定性和准确性理论相伴相随,法律研究旨在寻求法律的准确性和确定性价值导向的最佳平衡点。基于我国制度传统、实施体制和药品产业现状的整体架构,欧盟混合分析方法是我国反向支付协议反垄断规制的最佳选择,整体上秉持“原则性禁止”的法律态度。但是,当涉案专利的强阻碍作用不容忽视时,价值导向的最佳平衡点将向准确性一端偏移,故需适用合理原则综合考察反向支付的规模与目的、支付的必要性以及专利诉讼的可能结果等因素。因此,对反向支付协议进行反垄断规制时,最简单且有效的方法是将涉案专利依据专利强度一分为二:基础专利和次级专利,分别借鉴美国合理原则和欧盟混合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Z/OL].(2017-10-08)[2021-03-08]. http://www.gov.cn/zhengce/2017-10/08/content_5230105.htm.

[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保护创新者权益的相关政策(征求意见稿)[Z/OL].(2017-05-12)[2021-03-08]. http://www.gov.cn/xinwen/2017-05/12/content_5193269.htm.

[3] Carlos M Correa. Guidelines for the examination of pharmaceutical patent: developing a public health perspective[R]. ICTSD, 2007:6.

[4] 李蓓,易继明.药品专利常青化策略及应对之探讨[J].科技与法律,2019(1): 1-10.

[5] Gaurav Dwivedi, Sharanabasava Hallihosur, Latha Rangan. Evergreening: A deceptive device in patent rights [J]. Technology in Society, 2010(4): 324-330.

[6] Hemphill C S, Sampat B. Drug Patents at the Supreme Court[J]. Science, 2013(6126):1386-1387.

[7] European Commission. Pharmaceutical Sector Inquiry Preliminary Report[R]. DG Competition, 2008:189.

[8] 万江.中国反垄断法(第二版)[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46-64.

[9] 兰磊.论我国垄断协议规制模式的双层平衡模式[J].清华法学,2017(5):164-189.

[10] 叶卫平.反垄断法分析模式的中国选择[J].中国社会科学,2017(3):96-115.

[11] 吴东美.纵向价格垄断协议的法律规制探析[J].中国价格监督检查,2014(1):42-44.

[12]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局.2019年反垄断规章和指南汇编[M].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20:31-35.

[13] 陈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情况的报告[R/OL].(2014-06-23)[2021-03-08]. http://www.npc.gov.cn/wxzl/gongbao/2014-08/22/content_1879714.htm.

[14] 苏华,韩伟.药业反向支付协议反垄断规制的最新发展——兼评Actavis案及Lundbeck案[J].工商行政管理,2013(16):38-41.

[15] 徐骁枫.欧盟目的限制竞争协议认定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20(2):7-123.

[16] European Commission. 8th Report on the Monitoring of Patent Settlements [R]. DG Competition, 2018:4.

[17] Saul P. Morgenstern, Adam M. Pergament. Commentary: Applying the Rule of Reason in the Post-Actavis World[J]. Colum. Bus. L. Rev,2018(1):45-69.

[18] 國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Z/OL].(2016-03-05)[2021-03-08].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3/05/content_5049364.htm.

[19] 《环球》杂志.中国创新药行业迎来黄金时代[DB/OL]. (2021-03-02) [2021-03-08]. http://www.xinhuanet.com/globe/2021-03/02/c_139777846.htm.

[20] 赵娜娜,孙利华.中国医药产业新药研发能力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8 (9):1321-1326.

[21] 观研天下.2019年中国创新药行业市场前景:未来产业转型升级是必然发展态势[DB/OL].(2019-03-21)[2021-03-08].http://free.chinabaogao.com/yiyao/201903/032140A3 H019.html.

[22] 王先林.我国反垄断法实施的基本机制及其效果——兼论以垄断行业作为我国反垄断法实施的突破口[J].法学评论,2012(5):96-103.

Antitrust Regulation on Reverse-payments of Pharmaceutical Patent

—— Experience and Implications from EU and USA

Gao Jiajia

(Law School,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Key words: reverse-payment; antitrust regulation; hybrid approach; rule of reason; primary patent

作者:高佳佳

第3篇:比较视角下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和解协议违法性的认定研究

摘 要:2021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专利法》第76条设置了药品专利链接制度。而为实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2021年7月4日,国家药监局与国家知识产权局,最高人民法院分别发布了《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实施办法(试行)》《关于审理申请注册的药品相关的专利权纠纷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可是,在实践中,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和解协议将维持原研药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不利于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实施及其目标的实现。故,我国应确立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和解协议违法性的认定标准。欧盟和美国均已确立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和解协议违法性的认定标准。本文结合典型案件,并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应采取的认定反向支付和解协议违法的标准。

关键词:反向支付;药品专利和解协议;违法性

图书分类号:D 923 文章标识码:A

引 言

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和解协议是指,由作为专利权人的原研药企业向仿制药企业支付金钱或授予其他利益而达成。由于反向支付和解协议往往要求接受支付的一方禁止从事某些特定的竞争行为[1]。故,反向支付和解协议具有限制、排除市场竞争的作用,将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原研药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延迟仿制药上市,降低药品可及性,抑制医药创新,妨碍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目标的实现。为规制非法的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和解协议,欧盟和美国均确立了此类协议违法性的认定标准。而为实现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目标,我国宜应确立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和解协议违法性的认定标准。

一、欧盟委员会确立的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和解协议的违法性认定标准

不同于美国,欧盟没有类似于“Hatch-Waxman”法案的条例,故,原研药企业和仿制药企业之间专利纠纷的解决缺乏统一的规则。另,专利诉讼的周期长、成本高。在欧盟,原研药企业更倾向于与仿制药企业达成和解协议,以避免诉讼的不确定性[2]。在2000-2007年统计的372个已结案件中,223件案件和解结案,占已结案件量的60%[3]。

2008年1月,欧盟委员会发起了一项针对医药行业的调查,聚焦原研药企业和仿制药企业之间的竞争,尤其是影响或者延迟仿制药上市的行为,包括和解协议。2009年7月8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最终的调查结果。在该调查报告中,欧盟委员会就专利和解协议违法性的认定提供了指引,特别是反向支付和解协议。专利和解协议是解决事实上的和潜在的专利相关纠纷的商业协议,如专利侵权或专利的有效性[4]。欧盟委员会以仿制药上市是否受限及原研药企业是否向仿制药企业进行价值转移作为标准,将专利和解协议区分为四种类型(如图1)。

欧盟委员会认为,一般情形下,A类及B.Ⅰ类和解协议违反《欧盟竞争法》(European competition law )的可能性较低,因两类和解协议均不存在原研药企业向仿制药企业的价值转移行为,且A类和解协议不限制或禁止仿制药企业进入市场(其中,B.Ⅰ类和解协议存在例外情形,若和解协议超出了所涉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或和解协议所涉专利不符合授权标准,则违反《欧盟竞争法》的可能性较大)。而欧盟委员会认为,B.II类和解协议极有可能存在问题,特别是如果仿制药企业同意限制进入市场以获取自原研药企业转移的价值。需要注意的是,欧盟委员会对“限制上市”和“价值转移”采取了广义的解释。

(一)限制仿制药企业进入市场

诚然,原研药企业对仿制药企业进入市场的限制方式有多种。最为直接的方式就是在和解协议中明确约定,仿制药企业不挑战原研药企业专利的有效性(“不挑战条款”),并承诺在专利有效期届满之前不进入市场(“不竞争条款”)。即使原研药企业给予仿制药企业以特定药品的专利许可,允许仿制药企业进入市场,该和解协议仍应被归类为限制仿制药企业进入市场的协议。原因在于仿制药企业自有的药品不能上市销售或不能自由地决定其产品市场化的条件,除非与原研药企业达成协议。换言之,仿制药企业能否进入市场部分或全部受控于原研药企业[5]。和解协议约定仿制药企业作为原研药企业的药品分销商,或自原研药企业购买药物活性成分同样构成对仿制药企业的限制。质言之,和解协议含有限制条款(包括直接限制和间接限制条款)与否作为其是否存在限制行为的认定标准之一。

(二)向仿制藥企业转移价值

专利和解协议中约定的向仿制药企业转移价值的方式有多种。最为常见的方式就是直接向仿制药企业支付金钱。依据和解协议,金钱支付的目的包括向仿制药企业购买资产(如仿制药企业的库存产品),还包括向仿制药企业支付其延迟药品上市销售或不再提起专利无效之诉的补偿;其他方式的价值转移包括:分销协议,即仿制药企业成为原研药企业的分销商,或单边协议,即原研药企业给予仿制药企业商业利益,如,许可仿制药企业在药品专利期满前进入另一个地域的市场;价值转移的方式还包括授予仿制药企业专利许可。尽管依专利许可协议仿制药企业能进入市场,可仿制药企业的商业自由受到了许可合同条款的限制。所列价值转移的可能方式并未穷尽[4]。简言之,虽然价值转移的形式多样,但究其实质即为向仿制药企业授予了利益。

此外,欧盟委员会认为以下和解协议存在潜在问题:(1)和解协议限制仿制药企业进入市场,而对仿制药企业施加的限制超出了相关药品专利的保护范围;(2)和解协议限制仿制药企业进入市场,而专利权人知晓获得授权的专利不符合专利授权标准,如,专利的授权是基于错误的、误导性的或不完整的信息[5]。质言之,尽管专利权是合法的垄断,但权利的行使不应超出法定的范围,且权利的取得应符合法律规定,不能作为利用和解协议实施限制竞争行为的工具。

综上,欧盟委员会主要以和解协议是否限制仿制药企业进入市场,以及原研药企业是否向仿制药企业转移价值作为违反欧盟竞争法与否的认定标准。两个标准须同时满足。另,由上可知,欧盟委员会对于限制进入和转移价值均做出了广义解释。广义解释本身除具有灵活性之外,亦存模糊性,需要通过具体适用予以明确。

二、欧盟委员会对于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和解协议违法性认定标准的适用

2013年6月,欧盟委员会针对3个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和解协议,相继公布了其认定的结果。3个决定无一例外地适用了欧盟委员会确立的违法性认定标准,但并非仅适用上述两个标准。

(一)Lundbeck与仿制药企业达成的反向支付和解协议

Lundbeck是药品citalopram及其制造方法的专利权人。早在2000年Lundbeck就开始生产citalopram,并以Celexa 和Cipramil的名称销售。2002年,药品citalopram的专利保护期届满。部分仿制药企业准备向市场销售citalopram的仿制药。Lundbeck随即向仿制药企业提起了侵权之诉,主张仿制药企业侵犯了citalopram制造方法的专利权。当事方最终于2002年达成了和解协议,由Lundbeck向仿制药企业付款,同意购买仿制药企业的库存药品,并通过分销协议承诺向仿制药企业进行利润分成。作为交换,仿制药企业承诺不向市场销售药品citalopram的仿制药。

欧盟委员会认为,当某项和解协议约定仿制药企业退出或在特定期间内不进入市场,而原研药企业向仿制药企业支付大量金钱时,此协议不论是否为专利和解协议,都应依据竞争法进行审查。在决定中,欧盟委员会认定,Lundbeck与仿制药企业之间的和解协议被推定违法(目的具有限制竞争性),故其并未评估协议本身是否具有不正当竞争效果。欧盟委员会主要基于如下理由做出决定:(1)Lundbeck和仿制药企业至少在达成和解协议时,存在潜在的竞争关系;(2)依据和解协议,原研药企业向仿制药企业进行了大量的价值转移;(3)价值转移和仿制药企业承诺特定时间内不与Lundbeck在欧盟市场竞争存在关联。2013年6月,欧盟委员会认定,Lundbeck就其药品citalopram达成的和解协议违反了《欧盟运行条约》第101条1,并对Lundbeck处以9 380万欧元的罚款,对4家仿制药企业共处以5 220万欧元的罚款[2]。

(二)Janssen-Cilag与Sandoz达成的反向支付和解协议

Janssen-Cilag是Johnson & Johnson (J&J)的荷兰子公司。Johnson & Johnson (J&J)是止痛药fentanyl的专利权人。Sandoz公司是一家仿制药企业(Novartis的荷兰子公司),也是J&J公司在荷兰市场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之一。2005年,J&J 公司就fentanyl在荷兰享有的专利保护期届满。同时,Sandoz公司准备在荷兰市场销售fentanyl的仿制药,且已生产了必要的包装材料。然而,2005年7月,Janssen-Cilag公司与Sandoz公司签订了一份共同推广协议。据此协议,Sandoz公司不向市场销售fentanyl的仿制药。作为回报,Janssen-Cilag公司同意按月向Sandoz付款。事实上,Janssen-Cilag公司每月支付的金额超出了Sandoz公司销售fentanyl仿制药的预期利润。该协议于2006年12月终止,因当时第三方准备上市销售fentanyl的仿制药。

欧盟委员会认为,该合作推广协议以限制竞争为目的。原因在于原研药企业Janssen-Cilag公司向其主要的竞争对手Sandoz公司转移价值,以使得Sandoz公司不向市场销售fentanyl的仿制药。同时,欧盟委员会注意到Janssen-Cilag公司向Sandoz公司支付的金额超出了Sandoz公司销售fentanyl仿制药的预期利润。故,合作推广协议本质上属于反向支付和解协议。该协议延迟仿制药上市达17个月之久,人为导致了fentanyl在荷兰以高价销售,损害了患者和纳税人的权益。2013年12月,欧盟委员会认定,Janssen-Cilag公司与Sandoz公司签订的协议违反了《欧盟运行条约》第101条,并向Johnson & Johnson和Janssen-Cilag公司处以1 079.8万欧元的罚款,对Sandoz 和 Novartis公司处以549.3万欧元的罚款[6]。

(三)Servier与仿制药企业达成的反向支付和解协议

Servier是法国的原研药企业,也是药品perindopril 的专利权人。该专利的有效期于2003年届满。Perindopril 的仿制药企业准备进入市场。然而,Servier公司拥有perindopril制造方法的绝大多数专利,并在2004年购买了一项较为先进的perindopril的制造方法專利,迫使仿制药企业不得不停止perindopril仿制药的上市。为此,部分仿制药企业决定提起专利无效之诉。2005至2007年间,每当仿制药企业接近进入市场时,Servier公司就与该仿制药企业达成和解协议。Servier公司先后与5家仿制药企业Niche/Unichem, Matrix (today Mylan Laboratories Limited), Teva, Krka and Lupin达成了和解协议。依据协议,Servier公司向仿制药企业支付大量金钱,仿制药企业同意不进入市场,从而避免与Servier公司竞争。

欧盟委员会认为,Servier公司与其存在竞争的仿制药企业达成了就药品perindopril限制竞争的合意。而作为策略的一部分,Servier公司获得了与其存在竞争关系的企业所有的perindopril的制造方法专利。上述行为旨在使得Servier公司就专利保护期届满的药品perindopril保有市场支配地位。此外,欧盟委员会专门就Servier公司的以下行为提出了反对意见并认定为非法:第一,Servier公司获得了为数不多的perindopril的制造方法,致使仿制药企业更难进入市场或延迟进入市场;第二,Servier公司通过诱使存在竞争关系的仿制药企业与其签订专利和解协议,不当地维持其市场独占地位。上述行为违反了《欧盟运行条约》第101条及102条2之规定。2014年7月,欧盟委员会认定,Servier公司与仿制药企业Niche/Unichem, Matrix (today Mylan Laboratories Limited), Teva, Krka and Lupin签订的和解协议违反了欧盟的反垄断规则,并向Servier公司和仿制药企业共处以4.277亿欧元的罚款[7]。

总之,欧盟委员会在认定专利反向支付和解协议是否违法时,将原研药企业是否限制仿制药企业进入市场及是否向仿制药企业转移价值为依据,两者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需要注意的是,价值转移的程度应符合特定要求。上述事例中,原研药企业均向仿制药企业进行了大量的价值转移(其中,欧盟委员会以仿制药企业在仿制药上市销售时的预期利润为参照)。而美国最高法院在Actavis推论中提出了构成反向支付的一个标准,即“数额巨大且沒有合理解释”[8]。概言之,欧盟和美国均要求价值转移达到一定程度。

不仅如此,欧盟委员会注重协议是否以限制竞争为目的,其主要从协议的内容、当事方的市场地位和协议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判定。所不同的是,在第1个决定中,欧盟委员会推定协议具有限制竞争目的;在第2个和第3个决定中,欧盟委员会基于协议签订后的效果认定协议具有限制竞争目的。总之,尽管存在差异,但欧盟委员会在认定专利反向支付和解协议是否违法时,均以协议的目的、是否限制仿制药企业进入市场和是否向仿制药企业转移价值为判断因素。而在适用中,欧盟委员会基于客观因素判定协议目的,并对价值转移的程度提出了要求。

三、欧盟普通法院对于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和解协议违法性的判定因素

2013年8月28日,Lundbeck公司与作为和解协议当事方的所有的仿制药企业就欧盟委员会做出的决定分别向欧盟普通法院提起上诉。上诉的仿制药企业包括Ranbaxy Laboratories 公司和Ranbaxy (UK)公司。( Ranbaxy Laboratories Ltd 于2015年3月25日与Sun Pharmaceuticals Industries Ltd合并,合并为Sun Pharmaceuticals Industries Ltd; Ranbaxy (UK) Ltd原为 Ranbaxy Laboratories Ltd的子公司,在 Ranbaxy Laboratories 公司与 Sun Pharmaceuticals Industries公司合并后,成为Sun Pharmaceuticals Industries的子公司。)上诉理由有4项:第一,案涉协议不具有限制竞争的目的;第二,欧盟委员会对于潜在竞争关系的认定存在错误;第三,欧盟委员会对于案涉协议的解释存在明显错误;第四,罚款是不正当的且比例失衡。可见,上诉理由的重点即为上诉人之间签订的专利反向支付和解协议并不违法。

2016年9月8日,欧盟普通法院就Sun Pharmaceuticals Industries Ltd, Ranbaxy (UK) Ltd诉欧盟委员会一案作出了判决。欧盟普通法院基于上诉人的主张、被上诉人(欧盟委员会)的抗辩,以及双方提供的证据,逐一审查了四个上诉理由,并最终对诉争和解协议是否违法作出了判定。

(一)案涉协议是否具有限制竞争的目的

欧盟普通法院结合《欧盟运行条约》第101(1)条3之规定,相关判例(judgment in CB v Commission, judgments of 30 June 1966 in LTM,and and 14 March 2013 in Allianz Hungária Biztosító and Others),以及案件事实和证据对协议的目的作出了认定。

欧盟普通法院认为,如果特定类型的合作协议明显损及竞争,就没有必要评估协议的影响。基于相关判例查明的事实,特定类型的协议本身就损及正当竞争的正常功能。故此,特定的共谋行为,如,导致横向价格固定的卡特尔或将部分竞争者排挤出市场,将极有可能被视为具有不利影响,尤其是对价格、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或质量而言,故,依据《欧盟运行条约》第101(1)条的适用目标,再行证明其对于市场的实际影响,就显得多余。结合既有判例,上述行为将导致生产的减少和价格的上涨、不利于资源的分配,尤其不利于消费者的权益[9]。质言之,欧盟普通法院认定,若协议本身明显地损及正当竞争,则无需证实协议的实际影响。可见,欧盟普通法院支持在特定情形下推定协议违法。

为证成协议具有限制竞争性,以及构成《欧盟运行条约》第101(1)条规定的限制竞争目的,应考量协议条款内容、协议目标,及其签订的经济和法律背景。其中,受影响的货物、服务的性质,以及市场结构和功能的实际情况均为应予以考虑的必要内容。另,尽管当事方的目的并非确定协议是否具有限制竞争性的必要因素,但并未禁止竞争主管部门、成员国的法院或欧盟法院考虑该因素[9]。至此,欧盟普通法院提出了认定协议是否具有限制竞争性的判断因素,并说明了将当事方签订协议的目的作为判断因素的理由。

诚然,并非所有的专利和解协议均存在竞争法方面的问题,但要求作为潜在竞争对手的另一当事方在特定期间内不进入市场,并由专利权人向被诉侵权的仿制药企业转移价值的协议是存在问题的(即反向支付和解协议)。即使诉争的和解协议约定的限制是在Lundbeck就药品citalopram 所享有的专利权保护范围内,协议依然具有限制竞争的目的,特别是其防止了专利无效之诉的提起,或使得在成员国法院对于Lundbeck提起的专利无效之诉失去意义。案涉和解协议使得诉讼结果的不确定性转变为仿制药企业不进入市场的确定性[9]。换言之,欧盟普通法院认为,专利反向支付和解协议的目的独立于专利的保护范围,专利权不能作为协议限制竞争目的的豁免事由。就本案而言,欧盟普通法院认定案涉和解协议具有限制竞争的目的。

(二)Lundbeck公司与仿制药企业之间是否具有潜在的竞争关系

上诉人主张彼此之间不是潜在的竞争对手,其旨在排除《欧盟运行条约》第101(1)条的适用,进而否认协议具有限制竞争目的。欧盟普通法院认为,为确定企业之间是否为市场上的潜在竞争对手,欧盟委员会应确认如果不存在诉争的专利反向支付和解协议,本案的仿制药企业是否有机会进入市场,并与现有企业相竞争。以上事实不能仅仅基于假设,应当基于相关的证据或对于相关市场的结构分析。当然,尽管企业进入市场的目的也是认定其是否为市场潜在竞争者的因素之一,但确定其是否为市场的潜在竞争者的关键因素仍为其是否有能力进入该市场。

结合欧盟委员会提交的证据及抗辩,能证实上诉人拥有未侵犯Lundbeck公司专利药品citalopram的生产方法,具备年产4.5吨citalopram仿制药的能力,且已向德国、英国的相关部门提出了上市申请;而Lundbeck公司知晓该生产方法;上诉人准备和Lundbeck公司达成和解协议。基于上述事实,欧盟普通法院支持了欧盟委员会的结论,在案涉协议签订时,上诉人已处于与Lundbeck公司进行潜在競争的地位[9]。

(三)欧盟委员会对于案涉协议的解释是否存在错误

上诉人主张,欧盟委员会对于案涉协议的解释过于宽泛,即和解协议使得Lundbeck公司通过支付大量的金钱,能获得比实施citalopram生产方法专利更多的利益。而依据和解协议第1.1条4约定的义务,协议使得Lundbeck公司与通过向上诉人提起专利侵权之诉,并且胜诉获得的结果相同。另协议约定了准据法,即瑞典的法律,而欧盟委员会并未予以说明瑞典法律规定的合同解释原则。显然,上诉人最终目的是否认和解协议的违法性,认为和解协议约定的内容是在Lundbeck公司享有的专利权保护范围之内。

根据瑞典的相关法律规定,合同解释应当先从协议的文本出发,并结合订立背景及当事人的缔约目的。欧盟普通法院认为,协议文本中使用了“任何…方法”的表述,基于此,方法不仅包括在案涉协议签订时上诉人已经使用的生产方法,还包括上诉人后续可能研发出的其他生产方法。如果协议的当事人旨在限制上诉人就citalopram生产方法申请专利的范围,那么当事人会运用更为适当的表述,而非宽泛的表述。案涉协议签订的背景印证了上述解释。依现有证据,实质上,Lundbeck公司旨在延误citalopram的仿制药上市销售,以为其新药Cipralex的上市销售营造良好的条件。事实上,如果Lundbeck公司并未确定在协议有效期内上诉人不会上市销售citalopram的仿制药,Lundbeck公司就不会与上诉人签订成本如此高昂的协议[9]。由此,欧盟普通法院认为,欧盟委员会对于协议的解释并无不当,并强调了案涉协议的限制竞争目的。

(四)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Actavis”案确立的合理原则是否适用

上诉人主张在“Actavis”案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认定专利反向支付和解协议本身不违反美国的反垄断法,其违法性的认定应当遵循合理原则5。而专利反向支付和解协议本身不违法与不违反《欧盟运行条约》第101(1)规定的限制性目的相对应。易言之,上诉人主张欧盟委员会在认定反向支付和解协议是否违法时,应适用“Actavis”案确立的原则。

欧盟普通法院认为,即使上诉人援引了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判例“Actavi”s案,欧盟委员会作出的诉争决定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不同是完全正当的。原因在于, “Atlantic Container Line and Others v Commission”案确立了一项原则,即“根据美国法采信的主张不能优先于根据欧盟法采信的主张”。[10]另,在“Actavis案”中,基于多数法官的意见,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明确提出,协议落入专利保护范围的事实不能使其豁免于反垄断诉讼。

此外,美国相关立法中并没有限制性目的的概念,且限制性目的不可等同于本身违法。原因在于《欧盟运行条约》第101(3)6条为限制性目的规定了例外情形,将美国法律中的“合理原则”等同于《欧盟运行条约》第101(1)条规定的“影响”标准明显失当。另,诉争决定的作出并非基于假设,而是通过分析协议(如,协议的内容和缔约背景)得出了案涉协议具有限制竞争目的的结论[9]。显然,欧盟普通法院不认同适用美国“Actavis”案所确立的原则,认为案涉协议是否具有限制竞争目的,应基于对协议本身的分析。

(五)专利权能否为协议的限制竞争目的提供豁免

美国的司法实践确立了“专利保护范围”作为判断专利反向支付和解协议是否违反反垄断法的标准。范围标准最早可以追溯到联邦第6巡回法院在“In re Cardizem CD Antitrust Litigation”[11]案的判决。本案中,联邦第六巡回法院判处的惩罚措施只针对超出专利保护范围的行为。在“Valley Drug Co. v. Geneva Pharmaceuticals, Inc”[12]案中,联邦第11巡回法院推翻了地区法院的判决(地区法院认定涉及抗压药品的专利反向支付和解协议本身违法),要求“考虑专利的独占范围、协议条款超出专利独占范围的程度,以及协议的限制竞争效果。”7在“In re Tamoxifen CitrateA ntitrust Litigation”[13]案中,联邦第2巡回法院判定,只要“专利诉讼既不是虚假的,也并非缺乏基础”或没有超出专利权的范围,专利权人能够通过达成和解协议的方式保护其已获得的权利——即对专利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合法垄断[14]。在“FTC v. Watson Pharmaceuticals”[15]案中,联邦第11巡回法院提出,“专利权人和任何挑战者不能达成排除竞争程度超出专利权所允许范围的协议。”[15]质言之,上述的判例中,专利权的独占范围成为了专利反向支付和解协议的避风港。无一例外,上述判例中,主审的联邦法院均假定药品专利权是有效的。诚然,当药品专利权无效时,独占范围便不复存在。该标准的适用便缺乏基础。此外,上述法院忽略了专利确权和侵权的区别。专利确权与侵权的根本区别在于举证责任的承担,在专利侵权案件中,专利权人应当举证证明侵权行为的存在[16]。

而在“FTC v. Actavis, Inc”案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基于多数法官的意见否定了第11巡回法院的认定标准,即协议只要在专利权的独占范围之内,就被视为合法[17]。联邦最高法院也否定了其他更为严苛的规则,如第6巡回法院在“Cardizem CD Antitrust Litig”8案中确立的本身违法原则,以及联邦贸易委员会主张的快速审查原则[18]。最终,联邦最高法院基于多数法官的意见,裁定反向支付和解协议虽然本身并不违法,但不能豁免于反垄断审查,受理该类案件的各级法院应当适用反垄断法,并依据“合理原则”进行反垄断分析后再作出判决[19]。

欧盟普通法院提出,尽管成员国依法授予的专利权不受《欧盟运行条约》第101条的影响,但专利权的实施应当符合该条款规定的条件。毋庸置疑,专利权的实施离不开市场行为。同样地,欧盟法院在“ Windsurfing International v Commission”案中判定,尽管欧盟委员会无权决定专利权的范围,但当专利权的范围与确定协议目的是否违反《欧盟运行条约》第101及第102条相关时,欧盟委员会有权采取必要措施[20]。进言之,欧盟普通法院认定,根据以上判例所确立的原则,专利权有效的假设不能等同于专利权人主张侵犯其专利权的上市仿制药品被推定违法。相应地,本案中Lundbeck公司应当举证证明上市的仿制药品侵犯了其方法专利,仿制药企业进入市场本身并不违法[9]。

从中不难看出,欧盟普通法院严格地区分了专利法和《欧盟运行条约》的适用情形,并未将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作为免于适用《欧盟运行条约》的事由。进言之,欧盟普通法院强调专利权有效的假设不能等同于推定侵犯专利权。

总之,在“Ranbaxy Labs. & Ranbaxy (UK) v. Comm’n”案中,欧盟普通法院认定案涉反向支付和解协议是否违法时并未采用本身违法原则,而是采用合理原则,即从协议本身的目的出发,并结合欧盟委员会确立的两个因素(原研药企业是否限制仿制药企业进入市场、是否向仿制药企业转移价值)予以认定。而对协议本身是否具有限制竞争目的,欧盟普通法院主张结合协议条款内容、协议目标,及其签订的经济、法律背景加以判定。

四、对我国的启示

自2021年6月1日起,第四次修改后的我国《专利法》正式施行。其中,第76条规定了药品专利链接制度。而为实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2021年7月4日,国家药监局与国家知识产权局,最高人民法院分别发布了《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实施办法(试行)》《关于审理申请注册的药品相关的专利权纠纷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至此,基于药品专利链接制度配套法规的颁行,我国的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初步建立。

如前所述,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和解协议有碍于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实施。故,我国应明确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和解协议违法与否的认定标准。毋庸置疑,认定标准不应过低,也不应过高。标准过低可能导致将原本合法的和解协议被视为非法,不利于以非诉方式解决专利纠纷;标准过高可能导致将原本非法的和解协议视为合法,不利于规制药品市场的垄断行为。

(一)不应采取本身违法原则

本身违法原则是指反垄断执法部门只要有證据证明市场竞争者之间存在排除或限制竞争的协议或协同行为,就可以认定市场竞争者的行为违反了反垄断法,在反垄断诉讼中,法院也无需考虑被告的抗辩理由[21]。据此原则,只要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和解协议存在排除或限制竞争的效果,就属违法。法院不需要考虑被告的抗辩事由或其他因素。

显然,本身违法原则的标准过低,也有违程序正义。进言之,尽管该原则给法官审理案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因标准的不明确,它使“逃避法律规制”和“枉受法律制裁”两种现象都无法避免,使得划分合法与违法的界限模糊不清[22]。此外,本身违法原则也容易产生较大社会成本,很可能遏制生机勃勃的竞争过程,否定新的商业组织方式和经营策略[23]。

虽然美国在司法实践中最早采用了本身违法原则,但是美国联邦法院逐步摈弃了本身违法原则。欧盟则根本没有采用本身违法原则。基于上述分析,我国对于专利反向支付和解协议是否违反《反垄断法》不应采取本身违法原则。

(二)区分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和反向支付和解协议的违法性

周知,专利权是合法的垄断,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是法定的。专利权的享有和行使不能超出法定的范围。然而,反向支付和解协议违法性认定涉及的是《反垄断法》。顾名思义,《专利法》与《反垄断法》分属不同的部门法。当然,各自的立法目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等均存在差异。申言之,原研药企业享有专利权并不能作为专利反向支付和解协议合法化的事由。但需要注意的是,专利权属于私权,且专利权人享有法定的独占权,其本身就具有限制市场竞争的效果。

因此,原研药企业依法行使专利权的行为不受《反垄断法》的调整。可是,如果原研药企业超出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滥用专利权,通过达成协议或其他方式排除或限制市场竞争,就将受到《反垄断法》的调整9。显然,超出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并不是违反《反垄断法》的充分必要条件。在FTC v. Actavis, Inc案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就否定了联邦第11巡回法院采取的认定标准,即协议只要在专利权的独占范围之内,就被视为合法。原因在于虽然反向支付和解协议在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之内,但是专利可能被无效。欧盟也未采用以是否超出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作为反向支付和解协议违法与否的标准。

(三)应采用合理原则

合理原则是指某些行为虽然具有限制竞争的后果,但却具有其他有利的方面或者该行为是否具有限制竞争的效果需要考虑其他因素才能进行判断,不能一概认定为非法[24]。较之于本身违法原则,合理原则在适用时考量的因素更加全面,有利于实现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平衡。

故,在判定专利反向支付和解协议是否违反《反垄断法》时,应综合主、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主要是指协议的目的,是否以排除或限制竞争为目的。诚然,对于协议目的的判断应当结合多种因素,如当事方的市场地位、协议的内容,协议签订的背景等。客观因素指的是协议的效果,即协议是否排除或限制了竞争,以及原研药企业是否向仿制药企业转移了利益(包括转移利益的大小,利益转移的次数和持续时间等)。

综上所述,我国有必要对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和解协议进行规制,而在认定反向支付和解协议是否违反《反垄断法》时应当采用合理原则,即具体规定认定反向支付和解协议违法的主、客观因素。必须注意的是,即使对于作为主观因素的“协议目的”,也应通过相关的客观因素进行分析。

结 语

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和解协议违法性标准的确立有利于区分合法与非法的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和解协议,有益于规制非法的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和解协议,进而规范药品市场的竞争秩序,确保药品的可获及性和保障公共健康;同时,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和解协议违法性标准的确立有助于维护合法的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和解协议,进而有利于专利纠纷的及时和有效解决、降低纠纷解决成本,并减少专利诉讼的不确定性。综上,我国应确立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和解协议的违法认定标准,以规制通过达成反向支付和解协议实施的垄断行为,以确保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目标的实现。而在确立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和解协议的违法认定标准时,我国应采用合理原则,并应明确认定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和解协议违法的主、客观因素。

参考文献:

[1]宋建宝.专利诉讼反向支付和解协议的反垄断审查:美国的规则与实践 [J].知识产权,2014(2):91-97.

[2] Michael Clancy,Damien Geradi,Andrew Lazerow. Reverse-payment patent settlements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n analysis of U.S. antitrust law and EU competition law [J].The Antitrust Bulletin,2014,59(1) :153-172.

[3] 邱福恩.药品专利“反向支付和解协议”反垄断规制的国际比较研究 [J].电子知识产权,2019(6):75-84.

[4] EUROPEAN COMMISSION,2nd Report on the Monitoring of Patent Settlements[R].https://ec.europa.eu/competition/sectors/pharmaceuticals/archive/patent_settlements_report2. pdf,2011.

[5] European Commission,4th Report on the Monitoring of Patent Settlements [R].https://ec.europa.eu/competition/sectors/pharmaceuticals/archive/patent_settlements_report4_en.pdf,2013.

[6] COMP/AT 39685, Commission decision of 12 October 2013 (Fentanyl), https://ec.europa.eu/commission /presscorner/detail/en/IP_13_1233.

[7] COMP/AT.39612, Commission decision of 9 July 2014 (Perindopril (Servier)), https://ec.europa.eu/commission/presscorner/detail/en/IP_12_835.

[8] 相靖.美國药品专利反向支付问题的反垄断法规制研究 [J].知识产权,2019(11):87-96.

[9] Case No. T-460/13, Ranbaxy Labs. & Ranbaxy (UK) v. Comm’n,https://curia.europa.eu/.

[10] Atlantic Container Line and Others v Commission, T-191/98 and T-212/98 to T-214/98, ECR, EU:T,245, 1407:2003.

[11] 332 F.3d 896 (6th Cir. 2003).

[12] 344 F.3d 1294 (1lth Cir. 2003).

[13] 466 F.3d 187 (2d Cir. 2006).

[14] Schering-Plough Corp. v. FTC, 402 F.3d 1056, 1066 (11th Cir. 2005).

[15] 677 F.3d 1298 (11th Cir. 2012).

[16] Michael A. Carrier. Why The "Scope of the Patent" Test Cannot Solve the Drug Patent Settlement Problem[J]. STAN. TECH. L. REv,2012,16(1):1-8.

[17] FTC v. Actavis, 133 S. Ct.. 2223 (2013).

[18] Daniel A. Crane.Actavis, the Reverse Payment Fallacy, and the Continuing Need for Regulatory Solutions[J]. Minn. J.L. Sci. & Tech,2014,15:51-59.

[19] 刘立春.从 FTC v. Actavis 案看美国“反向支付和解协议的反垄断法律适用”的争议 [J].电子知识产权,2019(9):64-73.

[20] Windsurfing International v Commission, 193/83, ECR, EU:C:1986.

[21] 宋建寶.专利诉讼反向支付和解协议的反垄断审查:美国的规则与实践 [J].知识产权,2014(2):91-97.

[22] 陈兵.本身违法原则的早期特征对我国反垄断立法的启示[J].法学杂志,2006(2):137-139.

[23] 万政伟.反垄断法本身违法原则与合理分析原则比较研究[J].商业时代,2012(28):95-97.

[24] 胡光志,黄秋娜,范卫红.我国《反垄断法》转售价格维持协议规制原则的时代选择 ——从自身违法到合理原则的转变[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5(4):93-100.

Judgment for the Illegality of Pharmaceutical Patent Reverse Payment Settlement Agreements from the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Jiao Haiyang

(1.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and Research Center of Chongqing, Chongqing 400067, China;

2. School of Law and Sociology,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67, China)

Key words: reverse payment; pharmaceutical patent settlement agreements; illegality

作者:焦海洋

第4篇:专利申报合作协议

甲方:

乙方:四川********律师事务所

甲、乙双方经共同协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代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订立本协议,以资共同遵守。

第一条合作内容

甲方不具备专利代理资格,不能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乙方是具有专利代理资格的律师事务所。因此甲方委托乙方将甲方客户的拟申请的专利以乙方的名义和乙方的网上系统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

第二条费用及其支付

1、 乙方向甲方收取提交申请的劳务费用,该费用按照发明专利元,实用新型专利元,外观涉及专利元收取。

2、乙方向甲方邮寄专利申请通知以及证书的费用和由甲方负担。

3、甲乙双方按季度结算劳务费用。

第三条甲方权利义务

1、甲方负责与其客户签订专利代理合同,并收取代理费和相关费用,甲方应当向客户说明通过乙方系统申报专利。

2、甲方根据客户提交的相关材料按照专利申请的格式撰写专利申请文件,并在专利电子申请系统(CPC系统)上编辑好后打包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发送给乙方。

3、甲方负责专利申请相关费用的缴纳以及对审查意见的答复等事务。

4、如甲方客户就申请专利的情况与乙方发生争执,由甲方负责向其客户沟通和承担责任。

5、甲方负责留存申请专利的原始文件和申请相关文件。

第四条乙方权利义务

1、乙方只负责将甲方打包发送给乙方的专利申请文件签名后发送给国家知识产权局并将相应的通知和证书通过邮件或邮寄转发给甲方。

2、对于甲方提交的申请文件不符合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的,乙方有权要求甲方

提供符合要求的申请文件,否则乙方有权拒绝提交。若乙方认为在甲方提交的文件中有明显错误或不符合规定格式的,乙方有权在不通知甲方的情况下予以修改后提交,但甲方不应当将乙方的修改权利理解成是乙方的义务。

3、乙方不负责审查甲方提交的申请文件以及中间文件。但乙方有权随时查看或审查乙方提交的文件,甲方也不应当将该权利理解成是乙方的义务。

4、乙方认为甲方提交的申请文件和中间文件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可能会导致乙方受到专利代理人协会或国家知识产权局处罚或惩戒的,乙方有权拒绝提交。 国家知识产权局对专利申请审查后发出相关通知的,乙方负责转给甲方。

第五条 责任承担

甲方应当仔细审查申请文件,不得提供虚假申请,若甲方的提供的专利申请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或者专利代理人协会规定导致乙方受到处罚或惩戒,由甲方承担责任。属于乙方自己的责任的,由乙方承担责任。

第六条 附则

1、甲乙双方提供专用的邮箱传递相关文件和通知,文件和通知发送到相应邮箱即视为送达,任一方变更邮箱时应当提前通知。

甲方邮箱:

乙方邮箱:******@163.com

2、本合同自双方签字之日起(以后签字日为准)生效。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签章):乙方(签章):

2012年月日

第5篇:发明专利实施合作协议书

1 发明专利实施合作协议书 甲方 地址 法定代表人 联系电话 乙方 地址 法定代表人 联系电话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本合同项目名称为三维永磁推斥动力专利合作建设发电工程 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 申请日申请号 专利号专利有效期限 本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甲方之专利技术作价 人民币元入股与乙方合作建设新型能源发电厂甲方专利占第一期工程总投资的25。乙方资产占总投资的75。工程盈亏双方均按该比例执行。 工程一期投资总额为 人民币元 本合同生效后如发生专利权被宣告无效的情况合同随之解除。在专利无效宣告确定之前乙方已经支付的有关费用乙方不得请求甲方返还。

4、甲方的主要义务 承担支付专利年费的义务 应在合同生效后天内向乙方提供下列技术资料 应向乙方提供下列技术指导。 4保证本专利能够形成成熟生产工艺保证按期生产出符合合同目的和相关标准的样机。 甲方承诺对本专利技术的下列技术性能和指标承担保证义务每台样机每小时生产 度电量�6�7�6�7 当本专利技术在实施中达不到约定的技术指标时甲方应赔偿乙方由此而花费的所有费用。 5保证本工程在国家发改委立项获得支持。 6在第三方提存10万元风险保证金。 7保证本专利在山东区域、10年之内仅用于本工程项目。 8保证在本合同订立时本专利权不存在如下缺陷 ①该专利权受物权或抵押权的约束 ②本专利权的实施受到另一个现有的专利权限制 ③有专利先用权的存在 2 ④有强制许可证的存在 ⑤有被政府采取“计划推广许可”的情况 ⑥本专利权项下的发明属非法所得。 在本合同订立时甲方如果不如实向乙方告知上述权利缺陷甲方应赔偿乙方支付的所有费用。 9在本合同履行过程中如发生第三方提出侵权的控诉应由甲方到庭应诉并承担法律责任 乙方的主要义务 向甲方提供生产样机的配件 承担甲方生产样机的有关费用 3提供工程所需用地 4负责电力销售 5保证本专利技术相关的秘密不予泄露。 6按照约定向甲方报送账目支付红利。 6甲方不对实施本专利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如利润、产值、销售额等承担保证义务。 7甲方的违约责任 由于甲方未交专利年费而导致专利权失效应向甲方支付数额为的违约金。 甲方逾期两个月未交付技术资料和提供技术指导乙方有权解除合同。甲方应当支付数额为的违约金。 甲方在山东区域以外就本专利与他人订立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应当停止实施行为支付数额为的违约金。 8乙方的违约责任 乙方逾期两个月提供生产所需材料、费用的甲方有权解除合同。乙方应当支付数额为的违约金。 乙方未经甲方许可擅自与他人订立本专利许可合同应当终止相关行为支付数额为的违约金。 9后续改进的分享办法 双方当事人各自在本专利技术基础上做出的新的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权归做出发明创造的一方所有但另一方有权优先有偿受让和使用该技术成果。 10专利产品的质量验收办法由国家相关部门按照国家标准验收。 11本合同争议的解决办法由乙方所在地法院受理。 本合同自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一式二份双方个持一份效力相同。 甲方负责人或授权代表 乙方负责人或授权代表 3 签名盖章 签名 盖章 签字时间 签字时间 签字地点 签字地点 开户银行 开户银行 户名 户名 帐号 帐号

第6篇:担保公司与银行合作申请书及合作协议

我公司系年月日成立,注册资本万元,目前在保余额万元,代偿率为,分与银行、银行、银行......建立了银担合作关系,目前合计授信金额亿,实现利润万元。我司慕名贵行在市网点遍布、实力雄厚,业绩有目共睹,因此我司希望与贵行在银担合作方面有发展的空间,我们坚信通过此合作,必将实现贵行与我司双

赢局面,为贯彻中央支持小微企业,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再就业,做出应有的贡献,衷心感谢贵行对我司的大力支持。

此致! 市担保有限公司

年月日

(附合作协议书) 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协议书

甲方:银行

乙方:担保公司

为切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缓解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难、担保难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法律法规,甲乙双方本着诚实守信、互惠互利的原则,经友好协商,特签订本协议。

第一条乙方一般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借款人提供有偿担保服务。在本合作期限内,乙方为借款人在甲方所辖支行、营业部等分支机构内的借款提供担保时,适用本协议。

第二条乙方注册资金万元,在本合作期内(含本合作期前已发生但未清偿的担保余额),乙方对外担保总余额不得超过其注册资金的倍,其中在甲方所辖分支机构的对外担保总余额不得超过风险保证金余额的倍;乙方在甲方所辖分支机构内提供的单户担保余额,不得超过乙方在甲方存入的风险保证金余额的%。

第三条乙方同意在甲方下属风和支行开立基本结算帐户用于日常经营活动。

第四条合作期间,双方各司其职,甲方有权决定每笔借款贷与不贷,乙方有权决定是否为借款人提供担保。双方互不干涉,但双方应保持通畅的沟通。

第五条为减轻涉农客户经济负担,由乙方提供担保的贷款利率执行担保当期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

第六条乙方承诺

(一)、每月10日前向甲方提供上一月度全部对外担保明细、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所有开户银行帐号等财务资料; (二)、接受甲方对其经营、财务情况的检查监督; (三)、发生下列事项时,应在三个工作日书面告知甲方 1.法定代表人、住所地、经营场所的变更; 2.乙方自身在其他金融机构增加或减少贷款; 3.乙方股份结构或资产状况发生变化,包括但不限于股份制改造、分立合并、股份转让、资产出售等; 4.对外投资; 5.乙方作为被告的仲裁、诉讼; 6.其他经营、财务、管理中的重大事项。

(四)、乙方必须按照《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77号)的规定足额计提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按当年担保费的50%提取)和风险准备金(按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的1%提取)。

第七条乙方提供担保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借款本金、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甲方为实现债权所支付的诉讼费、仲裁费、律师代理费、差旅费、调查费、评估费、拍卖费等费用。 第八条乙方提供的担保均为连带(或一般保证)责任担保。若同时存在借款人抵押担保的情形时,乙方同意在甲方实现担保债权时,放弃抵押物权先予清偿的抗辩权,即乙方对全额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甲方有权选择要求乙方同时或先于抵押人承担担保债务。

对于本条款的情形,双方可以按以下方式使甲方债权得以清偿

1.由乙方按被保证人所欠的债务金额向甲方缴纳保证金,乙方足额缴纳保证金后,可以要求甲方对被保证人提起诉讼。乙方提出要求的,甲方应提起诉讼。并主张抵押权,经诉讼后按获得清偿的债权金额向乙方返回保证金,甲方的诉讼费用由乙方承担。

2.由甲方将乙方所担保的该项债权转让给乙方,乙方按债权金额等额支付转让金。债权转让时,抵押权一并转让。

第九条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满之日起二年。在保证期间内,只要不增加乙方的担保金额,主债务双方在履行过程中有关对主合同条款约定事项的变更,乙方不再签章,但仍对乙方具有约束力,乙方放弃不承担担保责任之抗辩。

第十条由乙方提供担保的借款归还后,甲方应及时告知乙方;如逾期未归还的,甲方应及时提醒乙方积极催促,逾期15日后,乙方依约代偿。乙方在行使追偿权时,甲方应当积极配合。

第十一条乙方已在甲方下属保证金专户存入担保风险保证金人民币万元,以及乙方因业务发展需要增加的担保风险保证金,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档次一年期单位定期存款利率计算利息,该款在全部担保借款清偿完毕前不得支取。该款项进帐单在开具后作为存款凭证即时质押给甲方,作为乙方为借款人向甲方下属分支机构借款提供担保的方式之一。双方在此确认,该质押担保与今后乙方提供的每笔保证担保同时存在、互不排斥,即乙方为借款人提供担保时,每笔借款均由乙方提供保证担保和质押担保,保证担保在乙方与甲方分支机构签订的单笔保证借款合同中进一步确认 ,质押担保则在本协议中约定,今后每笔担保合同中不再另行作出书面确认。乙方需对合作期间发生的在甲方分支机构处的担保承担担保责任时,甲方或甲方分支机构可以扣划乙方其他帐户中的资金,也可以在本保证金金额中扣收相应担保金额。基于乙方在本协议签订前已为一些借款人在甲方分支机构处的借款提供了保证担保,乙方同意本质押担保的范围同时涵盖该些已发生

但尚未清偿的每一笔担保借款。

第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时,甲方有权解除合同,提前收回已发放的贷款本息并要求乙方承担相应担保责任: (一)、借款人未按期足额支付贷款利息,乙方不按协议规定的期限内代偿的; (二)、乙方因债务纠纷被诉至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涉案金额达到其注册资本20%以上或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 (三)、乙方在浙江富阳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已有到期借款不能按期还本付息,或不能按期支付利息,或不履行担保责任的; 甲方依据上述约定行使合同解除权或提前收回贷款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诉讼方式通知借款人和乙方。

第十三条合作期间除乙方与甲方分支机构签订的单笔保证借款合同中特别约定不适用本协议某条款外,本协议效力当然及于该单笔保证借款合同。

第十四条本协议设立的系独立的、不可撤销之担保,故在各方签名或盖章后,不论何种原因导致本合同担保无效或未生效时,乙方均同意对每笔主债务承担全额连带赔偿责任。

第十五条协议合作期限年,自年月日至年月日止,到期后如双方同意,再继续签订协议。本协议由甲、乙双方有权签字人签字盖章后生效。协议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二份。| 甲方法人代表或有权签字人

签字并盖章

乙方法人代表或有权签字人 签字并盖章

年月日

第7篇:汽车消费贷款合作协议时指贷款购车人向银行申请汽车贷款业务

汽车消费贷款合作协议时指贷款购车人向银行申请汽车贷款业务,由银行制定的办理汽车贷款业务的汽车金融公司提供担保,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合作办理汽车消费贷款的一种贷款方式。

汽车金融公司为借款人提供保证担保,协同借款人办理交纳车辆购置附加费、领取牌照等手续,并在15个工作日内将汽车发票、缴费凭证、行车证(复印件)提交银行,银行根据汽车金融公司提供的资料发放贷款。在贷款人申请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之后,银行和其指定的汽车金融公司需要填写一份《汽车消费贷款合作协议书》,以共同满足贷款购车人的贷款需求。

汽车消费贷款合作协议书

甲方:银行

联系电话:

地址:

乙方: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地址:

为促进汽车消费需求,推动汽车工业的发展,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根据《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经友好协商,就汽车消费贷款的合作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指定乙方为开展汽车消费贷款业务的特约经销商,积极配合乙方开展汽车销售工作,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二、乙方在甲方开立结算账户,营销资金通过甲方结算。

三、乙方同意为购车人提供保证担保,乙方可以要求购车人提供必要的反担保。

四、对同意发放汽车消费贷款的借款人,甲方应当向乙方出具同意《汽车消费贷款通知书》。

五、乙方收到《汽车消费贷款通知书》后,应当协同借款人办理交纳车辆购置附加费、领取牌照等手续,并在15个工作日内将汽车发票、缴费凭证、行车证(复印件)提交甲方。对于逾期未提供上述资料的,甲方有权取消对借款人的贷款承诺,后果由乙方承担。

六、乙方应当保证提供给甲方的上述资料真实无误,否则由此导致甲方不能追偿贷款而产生的损失由乙方负责,本协议期限届满不影响甲方继续对乙方行使追索权。

七、甲方在收到乙方所提交的材料后,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将相应的购车款划转给乙方。

八、甲方的贷款条件若发生变化应当及时通知乙方,并可应乙方的要求提供利率政策等有关信息。乙方应当定期向甲方反馈汽车销售的政策、价格等市场信息。

九、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协商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十、双方发生纠纷时,首先由当事人各方协商解决,协商无效时应当向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一、本协议经双方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理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后生效,有效期l年,到期后经双方协商可续签合作协议。

十二、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签章)

法定代表人或

授权代理人(签章)

年月日

乙方:(签章)

法定代表人或

授权代理人(签章)

年月日

第8篇:专利合作合同

专利合作和专利引用作为重要的知识流动途径,可以帮助创新主体获取外部知识,降低自身创新的投入和风险,对创新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专利合作合同你了解多少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专利合作合同范文,感谢您的阅读。

专利合作合同范文1

甲方: 乙方:

法定住址: 法定住址: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职务: 职务:

委托代理人: 委托代理人:

身份证号码: 身份证号码:

通讯地址: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

联系人: 联系人

电话: 电话:

传真: 传真:

帐号: 帐号:

电子信箱: 电子信箱:

为了规范合伙企业的行为,保护合伙企业及其合伙的合法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甲、乙双方本着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签订本协议。

第一条 合伙宗旨

甲、乙双方本着互利互惠、共同劳动、共同经营、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经营新型插座事务。

第二条 专利技术的权属状况:

⑴ 专利技术名称: 。

⑵ 发明人/设计人: 。

⑶ 专利权人: 。

⑷ 专利授权日: 。

⑸ 专利号: 。

⑹ 专利有效期限: 。

⑺ 专利年费已交至 。

第三条 合伙企业概况

企业名称:

经营场所:

经营范围:

经营方式:

第四条 为保证甲方的有效权益,乙方负责提供以下技术资料:

1.乙方应向甲方提供如下实施该专利技术所需的技术情报和资料:(包括商标、工艺设计、技术报告、工艺配方、文件图纸等有关内容,双方可以约定提交有关资料的清单和份数,以便于双方共同监督、检查)

2.乙方提交的上述技术情报和资料应是能够体现该专利技术的技术指标、参数及技术水平、性能的资料,以及有关的辅助性材料。

3.甲乙双方应明确约定有关技术情报和资料提交的具体时间、地点和提交方式,具体交付方式和地点为: (明确甲方提交资料的方式和地点)

4.乙方应向甲方保证交付的技术情报和资料,应当是完整的、清楚的。图纸资料的规格及绘制符合国家的 标准(或 规定)。

5.甲方收到乙方交付的全部技术资料后,应对资料予以认真的检查与核对,如发现有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应在收到技术资料后的日内向乙方发出通知,乙方应在收到如上通知后的 日内予以说明、补充或更换;技术资料符合要求后,甲方应在 日内向乙方签发技术情报和资料验收合格确认书。

6.与实施该专利技术有关的技术秘密的名称或代号为: (写明属于技术的秘密的技术名称或代号),记载上述技术秘密的资料为:(写明技术秘密的载体)。

7.甲方应保证不得泄露上述的技术秘密。

第五条 乙方向甲方保证:在本协议订立时,本专利权不存在如下缺陷:

1.该专利权受物权或抵押权的约束;

2.本专利权的实施受到另一个现有的专利权限制;

3.有专利先用权的存在;

4.有强制许可证的存在;

5.有被政府采取“计划推广许可”的情况;

6.本专利权项下的发明属非法所得。

在本协议订立时,乙方如果不如实向甲方告知上述权利缺陷,甲方有权拒绝出资,并要求乙方补偿由此而支付的额外开支。

第六条

根据专利法第五十条,在本协议成立后,乙方的专利权被撤销或被宣告无效时,如无明显违反公平原则,且乙方无恶意给甲方造成损失,则乙方不向甲方返还前期投入费用,甲方也不返还全部资料。如果本协议的签订明显违反公平原则,或乙方有意给甲方造成损失的,乙方应返还前期投入费用。

他人向专利局提出请求撤销专利权,或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对该专利权宣告无效或对复审委员会的决定(对发明专利)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在本协议成立后,由甲方负责答辩,并承担由此发生的请求或诉讼费用。

第七条 出资方式

1.乙方负责专利产品的宣传工作(包括电视媒体、报纸、网络等),宣传费用由 方承担。

2.乙方负责专利技术的发明创造及后续改进

3.甲方负责支付因本专利前期开发产生的债务 元。

4.甲方负责支付本专利的3C认证费 元。

5.甲方负责支付本专利的模具修改费用 元、开发费用 元。

6.甲方负责本专利产品的销售(包括销售费用)。

本合伙出资共计人民币 元。甲方占注册资本的 %,乙方占注册资本的%。合伙期间各合伙人的出资仍为共有财产,不得随意请求分割。合伙终止后,各合伙人的出资仍为个人所有,届时予以返还。合伙企业存续期间,合伙人的出资和所有以合伙企业名义取得的收益均为合伙企业的财产,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八条 出资期限

各合伙人的出资,于 年 月 日以前交齐。逾期不交或未交齐的,应对应交未交金额数计付银行利息并赔偿由此造成的损失。

第九条 出资评估

用实物(或者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出资,应当经有企业法人资格的评估机构评估作价,在公司注册资本验证后天内,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并在申请公司设立登记时向公司登记机关提交有关证明。

第十条 合伙企业登记

全体合伙人同意指定为代表或者共同委托的代理人(指具有代理业务的公司派员或者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作为申请人,向登记机关申请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登记和设立登记。申请人应保证向登记机关提交的文件、证件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合法性,并承担责任。

第十一条 财务

合伙企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财政部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建立本合伙企业的财产、会计制度。

第十二条 盈余分配

1.甲、乙方共同经营、共同劳动,共担风险,共负盈亏。

2.盈余分配按本专利产品销售后产生的税后利润为依据进行分配,以每年的12月31日进行核算,按比例分配。合伙企业分配当年的税后利润(亏损),按下列顺序进行;

(1)提取法定公积金10%;

(2)提取法定公益金5-10%;

(3)剩余利润(亏损)按合伙人出资比例分配(分担)。

3.合伙企业的利益分配、亏损,如另有变动的,其具体方案由全体合伙人协商决定。

第十三条 债务承担

1.合伙企业债务由合伙企业财产偿还。

2.合伙企业财产不够偿还时,由合伙人按各自出资的比例承担债务。

3.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如另有变动的,其具体方案由全体合伙人协商决定。

4.由一名或者数名合伙人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应当依照约定向其他不参加执行事务的合伙人报告事务执行情况以及合伙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其执行合伙企业事务所产生的收益归全体合伙人,所产生的亏损或者民事责任,由全体合伙人承担。

第十四条 企业事务的决定

企业下列事务必须经全体合伙人同意:

1.处分合伙企业不动产;

2.改变合伙企业名称;

3.转让或者处分合伙企业的知识产权和其他财产权利;

4.向企业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5.以合伙企业名义为他人提供担保;

6.聘任合伙人以外的人担任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

7.新合伙人入伙及合伙人的退伙;

8.合伙人与本合伙企业进行交易;

9.合伙人增加对合伙企业的出资,用于扩大经营规模或弥补亏损;

10.依照合伙协议约定的有关事项。

第十五条 禁止行为

合伙人在合伙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必须禁止:

1.禁止合伙人自营或者同他人合作经营与本合伙企业相竞争的业务;

2.未经全体合伙人同意,禁止任何合伙人私自以合伙企业名义进行业务活动;

3.除全体合伙人同意外,禁止合伙人与本合伙企业进行交易;

4.禁止合伙人从事损害本合伙企业利益的活动。

如合伙人违反上述各条,其业务获得的利益归本合伙企业,造成损失按实际损失赔偿。劝阻不听者,可由其他合伙人决定除名。

第十六条 可以退伙的情形

(一)合伙协议约定合伙企业的经营期限的,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合伙人可以退伙:

1.合伙协议约定的退伙事由出现;

2.经全体合伙人同意退伙;

3.发生合伙人难于继续参加合伙企业的事由;

4.其他合伙人严重违反合伙协议约定的义务。

(二)合伙协议未约定合伙企业的经营期限的,合伙人在不给合伙企业事务执行造成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可以退伙,但应当提前三十日通知其他合伙人。

第十七条 当然退伙的情形

合伙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然退伙:

1.死亡或者被依法宣告死亡;

2.被依法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3.个人丧失偿债能力;

4.被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在合伙企业中的全部财产份额。

第十八条 退伙程序

合伙人退伙时按下列顺序进行:

1.退伙需提前30日通知其他合伙人,经全体合伙人同意退伙,并签订书面协议;

2.合伙人退伙,其它合伙人应当与该退伙人按照退伙时的合伙企业财产状况进行结算,退还退伙人的财产份额;退伙人对其退伙前已发生的合伙企业亏损或债务按出资比例承担责任;

3.退伙人有未了结的合伙企业事务的,待了结后进行结算;

4.退伙人不论何种方式出资,均按企业的实际情况,由全体合伙人决定,退还货币或实物;

5.退伙人对其退伙前已发生的合伙企业债务,与其他合伙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十九条 出资的转让

合伙人出资转让的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合伙人转让出资需经全体合伙人同意;

2.合伙人依法转让出资时,在同等条件下,其他合伙人有优先受让的权利;

3.转让本企业合伙人以外的第三人,按入伙对待;

4.合伙人依法转让出资的,受让人经修改合伙协议即成为企业的合伙人,依照修改后的合伙协议享有权利、承担责任;

5.转让出资后的企业合伙人必须符合《合伙企业法》规定的法定人数。

第二十条 企业的解散

企业有下列情况之一时,给予解散:

1.合伙期届满,合伙人不愿继续经营的;

2.合伙协议约定的解散事项出现;

3.全体合伙人决定解散;

4.合伙人已不具备法定人数;

5.合伙目的已经实现或无法实现;

6.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7.出现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合伙企业解散的其他原因。

第二十一条 清算的顺序

1.清算由全体合伙人担任,并确定一名清算负责人或者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清算人;

2.企业清算时,应通知和公告债权人;

3.清理企业财产,分别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

4.处理与清算有关的合伙企业未了结的事务;

5.清算后的盈余,在支付清算费用和共益债务后,按员工工资(包括医疗、伤残补助和抚恤金等费用)、税款、普通债权的顺序清偿,如仍有剩余,按照出资比例返回出资;

6.清算后如亏损或企业无能力偿还债务,不论合伙人出资多少,先以企业共有财产偿还,合伙财产不足清偿的部分,由合伙人按出资比例承担;

7.清算结束后,应当编制清算报告。经全体合伙人签名、盖章后,在15日内向企业登记机关报送清算报告,办理合伙企业注销登记。

第二十二条 违约责任

1.合伙人未经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而转让其财产份额的,如果他合伙人不愿接纳受让人为新的合伙人,可按退伙处理,转让人应赔偿其他合伙人因此而造成的损失。

2.合伙人私自以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出质的,其行为无效,或者作为退伙处理;由此给其他合伙人造成损失的,承担赔偿责任。

3.合伙人严重违反本协议、或因重大过失或违反《合伙企业法》而导致合伙企业解散的,应当对其他合伙人承担赔偿责任。

4.合伙人违反本合同关于禁止行为规定的,应按合伙实际损失赔偿,劝阻不听者可由全体合伙人决定除名。

第二十三条 声明和保证

本协议签署各方作出如下声明和保证:

1.合伙人各方均为具有独立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并拥有合法的权利或授权签订本协议。

2.合伙人各方投入本公司的资金,均为各合伙人所拥有的合法财产。

3.合伙人各方向本公司提交的文件、资料等均是真实、准确和有效的。

第二十四条 保密

合同各方保证对在讨论、签订、执行本协议过程中所获悉的属于其他方的且无法自公开渠道获得的文件及资料(包括商业秘密、公司计划、运营活动、财务信息、技术信息、经营信息及其他商业秘密)予以保密。未经该资料和文件的原提供方同意,其他方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泄露该商业秘密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各方另有约定的除外。保密期限为年。

第二十五条 通知

1.根据本合同需要一方向另一方发出的全部通知以及各方的文件往来及与本合同有关的通知和要求等,必须用书面形式,可采用(书信、传真、电报、当面送交等)方式传递。以上方式无法送达的,方可采取公告送达的方式。

2.各方通讯地址如下: 。

3.一方变更通知或通讯地址,应自变更之日起 日内,以书面形式通知其他方;否则,由未通知方承担由此而引起的相关责任。

第二十六条 合同的变更

本合同履行期间,发生特殊情况时,甲、乙任何一方需变更本合同的,要求变更一方应及时书面通知其另一方,征得另一方同意后,各方在规定的时限内(书面通知发出天内)签订书面变更协议,该协议将成为合同不可分割的部分。未经各方签署书面文件,任何一方无权变更本合同,否则,由此造成对方的经济损失,由责任方承担。

第二十七条 争议的解决

因履行本合同所发生的争议,甲、乙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向所管辖的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八条 不可抗力

1.如果本合同任何一方因受不可抗力事件影响而未能履行其在本合同下的全部或部分义务,该义务的履行在不可抗力事件妨碍其履行期间应予中止。

2.声称受到不可抗力事件影响的一方应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书面形式将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通知另一方,并在该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日内向另一方提供关于此种不可抗力事件及其持续时间的适当证据及合同不能履行或者需要延期履行的书面资料。声称不可抗力事件导致其对本合同的履行在客观上成为不可能或不实际的一方,有责任尽一切合理的努力消除或减轻此等不可抗力事件的影响。

3.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各方应立即通过友好协商决定如何执行本合同。不可抗力事件或其影响终止或消除后,各方须立即恢复履行各自在本合同项下的各项义务。如不可抗力及其影响无法终止或消除而致使合同任何一方丧失继续履行合同的能力,则各方可协商解除合同或暂时延迟合同的履行,且遭遇不可抗力一方无须为此承担责任。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

4.本合同所称“不可抗力”是指受影响一方不能合理控制的,无法预料或即使可预料到也不可避免且无法克服,并于本合同签订日之后出现的,使该方对本合同全部或部分的履行在客观上成为不可能或不实际的任何事件。此等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如水灾、火灾、旱灾、台风、地震,以及社会事件如战争(不论曾否宣战)、**、罢工,政府行为或法律规定等。

第二十九条 合同的解释

本合同未尽事宜或条款内容不明确,合同各方当事人可以根据本合同的原则、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及关联条款的内容,按照通常理解对本合同作出合理解释。该解释具有约束力,除非解释与法律或本合同相抵触。

第三十条 补充与附件

本合同未尽事宜,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甲、乙双方可以达成书面补充合同。本合同的附件和补充合同均为本合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本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三十一条 合同的效力

1.本合同由甲、乙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或合同专用章之日起生效。

2.本协议一式 份,甲方、乙方各 份,公证处留存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3.本合同的附件和补充合同均为本合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本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甲方(公章):_________        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专利合作合同范文2

甲方: 身份证号:

乙方: 身份证号:

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经充分协商,就合作开办 一环保节能公司(公司名称待定)事宜、明确合作双方的权利与责任,特订立以下协议条款供共同执行。

一、合作方式:

双方合作成立的公司注册资金万元,甲方以厂房及资金出资,其中厂房作价70%;乙方以专利技术作价出资,作价30%。

二、合作项目:

热水空调、空调热水机核心转换器。

专利号:

三.合作时间

合作时间为永久,自本合同签字生效之日算起。

四.合作分工:

1. 乙方负责该项目技术开发,生产培训,生产监控,产品品管。其它由甲方负责(包括设备投资,物料采购,产品销售,产品配送,财务管理等)。

2.各方保留每月审核该项目财务运营的权力,如对财务收支,损益有疑问,有权提出查证原始单据核对帐目。帐目可疑且当事人不能提出合理解释的,项目合作各方有权追究当事人的经济,法律责任。涉及该项目的支出、收入等一切帐目的各项原始收支单据须经双方签字认可,交财务管理员做帐。

五.技术,市场保密:

合作期内未经项目合作双方同意,任何人不得将技术及市场内容转让,不得与项目合作双方以外的合作方进行合作或为他人人谋取利益,不得将技术泄密。违者项目合作方有权没收责任方相关收益,并追究责任方的经济法律责任。

六.收益分配:

该项目所得利润按合作方所占的不同股权比例按股分成,其中甲方占股权分成70%,乙方占股权分成30%。在保证项目正常运作的情况下,每年进行年终分红一次(每年元月对上一红利进行分成)。扩大业务运营如需要提留利润时,必须经过双方认可,该提留按双所占股权比例计为各方的的股本金投入。

七.合作保障措施

1.在合作期内,项目合作双方中任一方未经其对方协商认可擅自退出该合作项目,责任方同时赔偿被侵害方的投入损失及其他合作期内应得收益(具体为:按合作之日起至产生变故时为止的被侵害方应得的收益平均值计算,责任方赔付被侵害方剩余合同期的总收益)。并且必须遵守技术,市场保密条款,并不得在当地使用或经营本项目的同类技术内容及市场内容。否则项目合作各方有权追究违约方的一切经济,法律责任。

2. 在合作期内因战争,灾害,疾病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项目合作解散或合作期满各合作方不再合作,该项目技术所有人经双方协商确定。

3.公司成立后,乙方的专利技术产权转属为公司所述,乙方享有署名权。

八.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一份。

九.其它未尽事宜经双方共同协商后作补充,补充条款同具本合同法律效力。 因本合同发生的争议,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

十、本合同自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公章):_________        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专利合作合同范文3

甲方:

乙方:

鉴于乙方拥有鉴于甲方对技术的了解,愿意实施甲方的技术及专有技术,并且具备实施该这些技术的物质条件、法人资格和必要的资金,双方经过充分协商,本着平等自愿、互利有偿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签订本合同,共同遵照履行。

一、合作内容概述:由乙方负责提供技术及完备的各型号的工业设计技术文件,由甲方负责提供专利相关的物质,人才,法人资格和必要资金支持,专利完成后,甲方享有专利权。

二、合作方式:乙方按照本协议约提供符合要求的技术以及相关的技术咨询服务,甲、乙双方应就本协议的技术所生产的产品的成本、效益、利润设立单独的账目,由双方派人共同监管。

在条件成熟时,由甲方或甲、乙双方设立该技术生产项目公司。

三、双方权利和义务:

1、甲方为法人资格方,按项目总投资额%的比例以厂房、设备、资质及基本流动资金的形式参与合作,全面负责协议项目的生产组织、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事宜,乙方派代表与公司全面管理。

2、乙方按项目总投资额%的比例以及 专利技术参与合作,行驶产品研发设计和专利技术的提供等职责,保证餐品的国内先进行。

3、甲乙双方应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对经营出现重大问题进行协调解决。

四、利益分配:

1、权益分配:甲方:乙方=:

2、销售提成:每销售一台产品乙方提供 %

3、甲乙双方原则上在每年的 月底和 月底进行项目利润的分配,有关分配方案双方另行协商制定。

五、合作期满财产处理

2、合同期满或因其他原因导致合同无法进行时,与合作项目有关所有专利归乙方所有。

六、保密条款:

1、甲、乙双方均遵守保密条款,履行保密责任和义务;

2、双方中任何一方向另一方提供的产品实物或样品、文字、图像、音像、存储信息等为载体的文件、数据、资料及公司所以专利产品的一切言行均包括在保密范围内;

3、保密期限同合同期限;

4、保密条款适合双方所有涉及到公司所有专利产品的人员及各方由于其他原因了解或知情此专利的信息的一切人员。

七、违约责任:

1、甲、乙双方中任何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均视为违约:未履行出资义务;因故意或重大过失给其他两方造成损失;执行共同事务时有不当行为。

2、未经双方同意,任何一方都不得以公司生产经营范围内任一项目与任何第三方合作(包括技术转让、产品的加工销售等一切与公司经营范围有关的内容),否则违约方向另一方赔偿其投资比例倍的损失;

3、任何一方均不得在合作公司以外私自制造和销售与合作公司相同或相似的产品,否则违约方向另一方赔偿 万元、台的损失;

4、任何一方擅自退出时,应当赔偿由此给另一方造成的损失;

5、任何一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企业法》第六十八条相关规定的,给本公司或另一方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八、合作期限:年

月 日 至 年月 日

九、后续改进的提供与分享:甲、乙方商定在生产过程中对现有技术的改良或革新以及由此技术而得到的其他技术,所有权仍然归一方所有,但甲方在合作期限内有权免费继续使用。

十、其他约定:乙方在与甲方就该技术进行合作时,并不限制乙方和其他有条件实施该技术的企业或个人进行合作。

十一、争议的解决办法:甲乙双方就本协议所产生的任何争议都应该进行友好协商,协商解决不成的一致同意提交技术提供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

十二、本协议自双方签章之日起即具有法律效力,一式二份,双方各持一份。

十三、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可进一步协商后立补充协议或变更本协议内容,补充协议或变更内容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公章):_________        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专利合作合同范文3篇

第9篇:校企合作协议书-校企合作协议书

甲方: 沭阳中等专业学校

乙方:

为了充分发挥职校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功能,加强职校教学、技术人才培养工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同时借助于地方和企业的优势,为校企合作提供更大空间,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沭阳中等专业学校与

在平等自愿、友好协商的基础上,同意建立合作关系,并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原则

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

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甲乙双方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二、甲方的责任与义务

1.根据乙方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甲方应为乙方优先推荐相关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应乙方要求,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人力资源方面的支持。

2.应乙方要求,甲方选派优秀教师和业务骨干承担或参与乙方科研项目开发、技术改造、技术援助和学术研讨,科研产权归双方共同所有,双方可另签具体的合作协议。甲方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向乙方转让。

3.乙方若有要求,可在甲方挂牌设立“人力资源培训基地”、“校企合作实验室”、“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车间”等,甲方为乙方提供技术讲座、员工职业技能培训、考证、资料翻译、产品研发及生产等方面的服务,双方可另签具体的合作协议。

4.乙方有对甲方的“订单式人才培

养”或“企业员工培训”等培养方案提出改进意见的权利。甲方以产学结合、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企业人才规格要求设置、开发课程、组织教学,保证乙方人才培养质量。

5.甲方在组织教师和学生参与科研合作、专业实习、人员培训等活动的过程中,严格遵守乙方的相关规章制度及其他合理要求,严守企业的商业秘密。

三、 乙方的责任与义务

1.根据甲方的教学需要,可在乙方挂牌设立“沭阳中等专业学校校外实训基地、就业基地或产学研合作基地”,乙方为甲方相关专业学生的见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及社会实践等活动提供必要的协助。

2.乙方应优先满足甲方学生在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就业等方面的需求。及时向甲方提供人力资源需求方面的信息,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优先录用甲方的毕业生。校企合作协议书

3.应甲方教学改革需要,乙方在

条件许可的前提下,选派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专业带头人或兼职教师,参与甲方人才培养过程;参与甲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改革、教材编写等工作,成果归双方共同所有。

4.应甲方科学研究需要,乙方选派工程技术人员和业务骨干参与甲方科研项目开发、技术援助和学术研讨,科研成果产权归双方共同所有,双方可另签具体的合作协议。

5.乙方应根据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对甲方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提供建议和咨询。

6.甲方定期派遣一定数量的专业骨干教师到乙方及其下属相关企业实习锻炼,培养“双师”队伍。实习期间乙方提供相关食宿条件和工作岗位,保证实习效果。校企合作协议书

四、附则

1.为加强沟通和联系,甲、乙双方应明确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并通过不定期的会面研究解决合作过程中的问

题。

2.双方的具体合作项目可在本协议的基础上另签协议;双方合作过程中因实习、培训、技术开发和咨询、生活安排、劳务等发生的费用,由双方本着“平等协商,互惠互利”的原则加以解决。

3.本协议有效期 3 年,协议期满可根据双方需要确定是否续签。

4.本协议履行中出现纠纷,双方应尽力协商解决。

5.本协议一式三份,甲方二份,乙方一份,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生效。

上一篇:护送及搬运危重病人下一篇:1中医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