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专利申请

2024-07-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如何专利申请(精选8篇)

论如何专利申请 篇1

申请人在提交专利申请说明书时应当将实施的具体方案作充分的公开或者以实例的形式详细描述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为此,专利法实施细则第18条第八款明确规定说明书应当“详细描述申请人认为实现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最好方式,在适当的情况下,应当举例说明;有附图的,应当对照附图。”中国专利法实施十余年来,广大发明人基本上按照上述规定去做的,但是,也不难发现有许多化学申请案在这方面存在问题,即在撰写说明书时未能充分给出足够的具体的实施方案或者实施例,多半是出于保密考虑而不愿意公开全部的实施方案,同时又想谋求大范围的保护。然而,事与愿违,往往是由于公开的不充分而失去保护。翻阅中国专利局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复审决定第44-266号就会发现有近30件专利申请是引用了专利法第26条第三款等为依据而作出复审决定的。在驳回复审请求的专利申请中多数是公开的不清楚、不完整或者叫作不充分,没有给出完整的具体的实施方案或者实施例,这一事实充分告诫广大的发明人和代理人要特别给予重视。本文旨在对化学专利申请实施例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一.化学专利申请必须有实施例

实施例作为说明书的组成部分,在化学专利申请中显得尤为重要。化学是一门实性学科,与其它领域相比有许多特殊性,例如,有许多化学发明很难预测它的实施可能性和实施后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化学发明说明书都要记载实施例。例如,新化学物质发明要有制备方法的实施例,化学物质用途发明一定要有实施例,催化剂发明一定要有制备方法的实施例,等等。通过实施例的记载详细具体化地描述发明的构成和特点。二.实施例的作用

化学专利申请说明书记载了足够多的实施例,也就充分公开了发明和提供了发明可实施的证据,容易满足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四款的规定。特定实施例本身内容的详细描述也就使公众和审查员进一步理解发明的实质,就会充分满足对权利要求书的解释和澄清的需要,从而就容易获得专利授权而得到专利保护。实施例在化学专利申请中具有致关重要的作用。1.专利审查与实施例

在专利审查中,首先要对说明书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审查,进而依据专利法第22条对发明进行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评价。如果实施例记载的内容能较好地起到充分公开、理解和再现发明的重要作用,那么就能非常顺利地进入到专利性的审查阶段。说明书记述的内容是否真正支持和解释权利要求,既要看说明书描述部分的内容,非常重要的是审查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是否满足权利要求表述的范围。有许多发明专利申请由于因给出的实施例少最后不得不缩小保护范围 ,甚至有可能由于实施例记载的不当而造成提供的说明书不完备而导致被驳回。实践证明,较多的反映发明优良效果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充分地体现出发明的特点和进步,就会迅速地通过专利“三性”的审查而获得专利权的保护。申请号为91101933.2的农药发明专利申请,由于申请人提供了非常好的实施例和完备的申请文件,审查期间申请人没有进行任何答辩陈述和修改,该专利申请被直接授予专利权。2.专利复审与实施例

在专利复审中,无论是驳回申请复审或者是维持专利权的复审,如果在原说明书中记载了足够的实施例,因而也就有了较多的技术情报,申请人往往就会具有较大的主动权,通过修改申请文本克服存在的某些缺陷并且以事实为根据进一步陈述意见,往往就会取得专利复审的成功。例如,申请号为88106658、90104870的发明专利申请在复审过程中都引用了原说明书中给出的实施例,并且以实施例记载的事实为根据撤销了专利局驳回专利申请的决定,发回原审查部门继续进行审批程序(复审决定第384号、第364号)。与此相反,申请号为88103392、88102835的发明专利申请都是由于说明书中没有给出实施例而被专利复审委员会驳回复审请求,维持专利局驳回专利申请的决定(复审决定第205号、215号)。3.分案申请与实施例

化学发明专利申请需要进行分案的机会还是不少的,原始说明书中记载了足够多的不同类型的实施例,相应地也就具有了多种技术方案的储备,在遇到需要进行分案申请时申请人就会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实施例的记载包含了多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自然就容易满足分案申请的内容和分案申请权利要求书的要求,进而可取得分案申请的成功,使申请人的权益受到强有力的保护。例如,申请号为87104258.4的发明专利申请在审查过程中进行了分案,由于原说明书详细记载了不同类型的实施例,其中包括对比实施例, 申请人就非常容易地重写了分案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并且顺利地通过审查获得两项发明专利权。4.选择发明与实施例

在化学发明中选择发明是很常见的,无论是化学物质发明或者化学方法发明说明书中如果提供的实施例过少,也就不可避免的给那些勤奋工作的发明人留下提出选择发明专利申请的机会。在先发明专利申请提出之后,又在同样领域或同一主题提出一连串的选择发明,这无疑是对在先发明的保护提出了挑战。因此,在先的发明(特别是具有上位概念的化学物质发明)说明书中应当密集地记载实施例,防止他人再提出选择发明,加大保护力度。5.专利诉讼与实施例

实施例作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它的详尽的描述不但可以克服说明书描述部分的不足之处,同时起到对权利要求书的澄清解释和支持作用。正是由于这种澄清和解释的作用,在专利诉讼中会得到应用。在判断专利侵权时通常需要对权利要求包含的技术特征与侵权物的全部技术特征进行比较,而且往往需要对权利要求作出澄清和解释,专利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就可以作为澄清和解释的最基本的事实依据。如果侵权物的技术特征内容正好与实施例记载的具体内容相吻合就是侵权,云南酸枣汁专利侵权案就是依据实施例记载的内容对权利要求进行澄清和解释后作出裁决的,最后判定专利权人获胜。可见说明书实施例的记载对专利权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三.实施例的记述原则

从上述的讨论中可以看出实施例在化学专利申请中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对于化学领域的专利申请人来说,为了得到有效的专利保护,就必须提供满足形式上和实质性要求的实施例。化学专利申请中实施例的记述应当做到: 1.实施例要同权利要求的内容相对应,特别是与独立权利要求相对应,每一个必要的技术特征都要有足够数量的实施例相对应,要求保护的取值范围或者基团不能出现实施例的空白。这样做是为了保证说明书能清楚、完整、充分公开发明,支持和解释权利要求.2.列出的实施例应是发明人所知实现发明的最佳的实施方式,使公众理解发明和容易再现发明。

3.实施例描述的内容与发明主题相一致,保持说明书内容的整体一致性;实施例的记述不能代替说明书具体描述部分的内容,只有当发明技术方案非常简单时,实施例的内容可以与具体描述部分放在一起。

4.实施例是一个完整的技术方案,它是用具体的数据和工艺参数(机械和物理领域中不必给出产品结构的具体尺寸)进行描述,而不能是笼统抽象地叙述技术方案,不允许使用含糊不清的语言, 其目的是使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较容易地不付出任何创造性的劳动重复实施该实施例。为此: 化学物质发明的实施例要记述化学名称或者化学结构式,记述该化学物质的鉴定方面的情报,例如元素分析、融点、沸点、红外、紫外、核磁等理化数据,同时记述制备方法和有关的用途,其中制备方法包括原料物质、反应条件(溶剂、温度、压力、时间和催化剂等)和手段(装置及设备)、反应步骤以及反应生成物(收率)等。化学方法发明(制备方法、使用方法、处理方法和分析方法等)的实施例要记述原料物质、工艺(反应)步骤和工艺(反应)条件等。

5.实施例描述的内容最终要落实到发明的有益效果,例如化合物的制备、结构鉴定、以及工业实用性等方面的效果,以此来体现发明的非显而易见的特点。

6.化学物质的制备所使用的初始原料相对于普通技术人员实施该发明不能轻易得到时,应当首先提供制备这些初始原料或者中间体的实施例,例如,1-环己基二丁基锡-1,2,4三氮唑是一个新化合物,制备它的原料是不易得到的二丁基环己基氯化锡,因此还要给出该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实施例;7.为了突出发明主题的显著特点和实质性的进步,除了给出实施发明主题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之外,还要给出与已有技术相比较的对比实施例,特别是对化学物质用途发明来说尤为如此。四.实施例的数量

专利法对专利申请说明书中实施例的具体数目没有作严格的规定。由于实施例是介绍和体现发明的各个技术特征实施结果的具体描述,因此,所提供的实施例数目应当依据是否能够足以理解发明的构成和能够以此内容判断所提出的专利保护的范围是否合理可行而定。

一般情况下,当一个实施例足以支持权利要求所概括的技术方案时,说明书中可以只给出一个实施例。当权利要求(尤其是独立权利要求)覆盖的保护范围较宽,其概括的特征不能从一个实施例中找到依据时,应当给出一个以上的不同实施例,以支持要求保护的范围,例如独立权利要求中使用“用硫氢化物吸收氯化氢”的描述语言,在说明书中应当分别列出使用硫氢化钠、硫氢化钾和硫氢化铵吸收氯化氢的实施例。

当权利要求提出保护以一通式为代表的一组新化合物时,其主要技术特征结构单元上所涉及的取代基(或叫母核上的取代基),例如烷基、烷氧基、芳基、胺基和卤素等,根据具体情况,在说明书中要过密地分别列出每一类取代基中的若干个化合物的实施例,就烷基来说要包括饱和、不饱和脂肪烃基和环烷基。对于那些取代基变化会引起化合物性能的突出改变的,应当逐个地列出实施例。非母核上的或者远离母核的取代基或者是非结构敏感的取代基的情况,只列出它们典型代表的化合物即可,就上述取代基而言,给出甲基、乙基、丙烯基、环己基、甲氧基、丙氧基、苯基、甲胺基、氯和溴的实施例就应当被允许。

当权利要求涉及较宽的数据范围时,应给出两端值附近的实施例和至少一个中间值的实施例。例如,权利要求保护的通式化合物为HO-[Si(CH3)2-O]n-H,n=3-51,在此给出n=6、9、27、48的实施例即可。化学发明所涉及的具体领域繁多,对实施例数目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但基本的原则是提供足够充分数量的有代表性的实施例。

总而言之,化学专利申请应当充分列举较多的体现出发明优良效果的实施例,使用具体的数据和事实进行记载描述,实施例既不能滥于充数,也不应当是照抄说明书描述部分的内容。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化学专利申请也不是一味追求每份申请都要提供过多的实施例,果真这样的话,发明人势必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之后才申请专利,这样就不利于保护在先发明。事实上,专利法的本意是鼓励人们有了发明之后尽快申请专利保护。因此,化学领域中的发明一旦完成,只要满足专利申请的条件,就立即申报专利,对于开拓性的发明来说尤为如此。倘若发明需要进一步完善,可以在申请专利之后利用本国优先权制度追加实施例,再提出专利申请。同样,申请人也可以在专利审查阶段向专利局提交补充实施例(不能超出原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阐明发明和提供发明的有益效果。虽然补充实施例的内容不能写入说明书中,而只能留在审查档案中并且不予公开发表,然而这种允许补充实施的做法无疑是方便了申请人和加速专利审查进程,有利于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作者:赵尊生

论如何专利申请 篇2

审查者要做的就是判断一份专利申请是否满足授权条件, 如果原始申请文件不符合, 需要哪些修改才能符合, 在确保无实质性缺陷的条件下, 保证申请人能够获得合理的保护范围、稳定的专利权。种种原因, 申请文件由于技术创新水平极低或是撰写失误、漏洞百出, 又或者是为获得大的保护范围囊括了大量的现有技术和公知常识, 但如果审查员能够及时发现, 并未对其授予专利权, 会致使申请人权利丧失, 但从社会和公众的角度, 也不会造成“问题专利”的产生, 所谓“问题专利 (questionable patent或problem patent) ”是指那些可能被无效或者其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可能过大的专利[2], 尽管专利实质审查只是审查的第一步, 后续还有许多救济程序, 但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如问题专利的竞争对手考虑挑战问题专利有效性的诉讼费用极高、耗时极长, 大大限制了本领域后续的创新。为了提高专利审查质量,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个人和机构共同严把质量关

上述对于“问题专利”的定义来源于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 实际上“专利权利要求范围过大”也是一种无效的理由, 也可能被无效, 笔者理解“问题专利”就是不应该被授权的专利, 目前我国采取“单一审查制”, 就是一件申请只会分配给一个审查员, 这就要求审查员提高对每一件专利申请的审查质量, 严把质量关。

一件发明专利申请是否可以被授予专利权应考察其具备哪些“实质缺陷”和“形式缺陷”;前者主要是考察发明内容是否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 说明书是否公开充分, 后者主要考虑授权范围是否能够得到说明书的支持, 保护范围是否清晰明确, 这也是审查过程中的常用法条。

“实用性”主要是考察技术方案本身, “新颖性、创造性”, 则需要审查员在充分检索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判断, 因此, 充分有效的检索是确保正确判断的基础;但由于个人知识结构和审查经验有限, 并不是每件案子都能够做到“不漏检”, 可能是最优证据甚至是能破坏新颖性的文件;

“公开不充分”法条最能够体现“公开换取保护”的专利本质, 从这个角度看, 审查者和使用者对于“高质量专利”的界定从一定程度来看是相互矛盾的, 审查者要求说明书清楚、完整的公开发明的内容, 必须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说明书的记载无需创造性劳动就能够实施或再现, 使用者出于种种目的如刻意的隐瞒或有意模糊核心内容打“擦边球”希望通过最小程度的公开换取最大范围的保护, 但在某些领域这个“度”是很难把握的, 如化学领域自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不可预期性, 在审查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如辉瑞制药的“万艾可”案件, 由于涉及重大经济利益, 此案被称为“中美知识产权领域的经典案例”, 其中的争议焦点问题涉及的法条就是“公开不充分”, 该法条是重点也是难点;

权利要求书“得不到说明书的支持”是对授权文本范围的约束, 前述“问题专利”的定义明确提到包括“权利要求范围可能过大的专利”, 在“问题专利”相关领域, 为了避开该专利, 后续发明人通常采用“绕路”的方式, 如化学领域的“马库什”通式化合物, 通常允许在实施例化合物的基础上加以合理的概括, 但申请人撰写的权利要求中往往覆盖了极大的保护范围, 如专利号为2011101043570的专利申请, 原始文件权利要求1记载的通式结构为, 每个变量下又限定了多种取代基团, 说明书记载的用途是该类化合物可以用于治疗癌症, 但制备例和效果例的化合物又非常有限, 如果审查员直接进行授权, 显然范围过大, 后续发明人如果不想通过无效或诉讼的方式, 就需要避开该通式范围, 严重阻碍后续创新;权利要求书保护范围不清楚是指存在“大约”、“基本上”等含义模糊的词语或是引用关系不明确等等造成的保护范围的不清晰, 对于这两个法条的审查, 笔者认为根据领域特点, 不支持、不清楚的情况往往有共性, 如前述马库什化合物通常保护范围较宽, 审查员对易导致保护范围不清楚的词语也往往比较敏感, 如果不是因为不严谨、不认真等态度问题, 通常都能够指出授权文本的上述缺陷, 但是, 目前审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不是“漏评”, 而是“过度质疑”, 或是评述理由无实质内容, 空话套话堆砌, 使申请人无从修改或是根本得不到应该得到的保护范围。

因此, “单一制审查”中, 由于审查员个人知识结构、审查经验的差异, 审查进度、任务量等标准的严格要求下, 某些申请就可能存在上述若干缺陷, 造成“问题专利”的产生, 对社会和公众也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影响, 对此, 专利局从上到下也采取了多项措施, 如在检索方面, 强调专利审查宗旨要“以三性评判为主线”, 在室级层面成立检索互助小组、各部门各单位进行“检索横向交流”等, 这就要求审查员个人如果通过全面检索并未得到合适对比文件的情况下, 主动提交该案件, 进行必要的检索互助, 避免造成“漏检”;对于案情较复杂或已经前置、复审撤驳的申请, 还需提交层层会审, 此外, 还专门成立“质量保障组”和“业务指导组”形成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 上述方式方法都是将疑难或是争议案件从“单一审查”过度到“合议审查”, 力求做到严格把关避免“问题专利”的产生。

2 后续司法程序的反馈

对于一件发明专利, 实质审查后还有多种救济途径, 如被驳回, 可以通过复审、诉讼的方式再次争取权利, 我国目前的复审是采用三人或五人“合议审查”的方式, 通常都是由审查经验十分丰富的审查员组成, 因此审查过程和得出的结论相对更加客观专业, 因此, 应当加强实审部门和复审部门的交流;如案件走向诉讼, 还要通过法院的判定, 法院对于法律原则和法条清楚的理解也会体现在判决中, 作为在后程序, 法院的判决对专利审查质量也具有检验和指导作用, 通过研究这些案例, 可以发现基本的司法原则及其对专利法、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理解和运用、法院与实质审查员之间存在的差异, 并提出一些在实质审查过程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和对法条理解有差异的问题, 进而提出恰当的审查策略与方法, 促进专利审查质量的提高。

3 设立审查责任机制

目前的实质审查制度中问责机制并不十分完善。结案分为三种类型, 授权、驳回或视为撤回, 对于驳回案件, 如果申请人不服从实审部门的决定可以提出复审请求, 对于该类案件会回到原审查部门进行再次审查, 如果是由于审查员自身的审查失误或审查错误造成的驳回决定错误, 相应的会影响审查员的个人评价;但对于授权案件, 目前只有授权文本形式问题的更正回案, 此类案件的缺陷多为并不影响实质保护范围的形式缺陷, 还有某些错误原因是由于说明书的瑕疵导致, 还有一些无需修改, 该项制度只是在形式上完善授权文本, 但却并无授权技术方案的实质反馈, 如成果利用、是否被无效等, 也就是说如果驳回一件申请可能会有后续的问责, 但如果授权, 基本不会有相应的问责措施, 而该专利是否就是“问题专利”, 审查员也不得而知, 因此应当建立专利合理性和稳定性指标, 评价标准侧重于外部反馈, 如侵权诉讼案件的终审判决、无效案件的审查过程和终审判决, 是否有外部投诉和公众意见, 将外部质量反馈迅速、畅通的返回实审部门, 有助于实审部门进行总结, 是审查员本身的问题还是审查标准的问题, 是否需要调整审查策略以进一步指导类似案件的后续审查。

4小结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把知识产权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 “纲要”纳入“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 但在数量进一步提升的基础上, 加快“强国”的建设, 更加需要“质”的保障和提高, 我局也提出“提升审查能力助推强国建设”的目标, 各审查协作中心、各审查部门均提出了提升审查能力的各项措施, 相信在各级机构、各部门、以及审查员个人的努力下, 一定会提高审查质量, 进一步提升专利质量, 为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雪忠, 万晓丽.竞争力视角下的专利质量界定[J].知识产权, 2009 (4) :7-14.

[2]黎运智, 孟奇勋.问题专利的产生及其控制[J].科学学研究, 2009, 5, 27 (5) :660-665.

国外专利申请如何尽快被授权 篇3

PPH是指申请人提交首次申请的专利局(OFF)认为该申请的至少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可授权,只要相关后续申请满足一定条件,如OFF工作结果可被后续申请的专利局(OSF) 获得等,申请人即可以OFF的工作结果为基础,请求OSF加快审查后续申请。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与日本、韩国、德国及美国专利审查机构正式启动了PPH试点。

进入PPH的申请会得到优先处理,减少了申请人答复通知书次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审查结果的可预见性,从而为中国申请人在上述四国快速获取专利权提供一条便捷的通道。

既然PPH有这么多的好处,那么什么样的专利可以进入PPH?程序上又该如何操作?以中日PPH为例,申请PPH需要具备如下条件:

1.日本申请与中国申请有一定关联,如,日本申请是要求一件或多件中国申请优先权的巴黎公约申请;

2.中国申请中至少有一项权利要求被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SIPO)认定为可授权,日本申请的所有权利要求与中国申请中可授权的权利要求充分对应,或经修改后充分对应;

3. 所需文件清单:a.中国申请中可授权的权利要求的副本及其日文或英文译文;b.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所有审查意见通知书的副本及其日文或英文译文;c.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员所有引用文献的副本(专利文献可省略提交);d.权利要求对应表。

同时,申请PPH还应注意以下事项:1.目前,申请人只能通过中国专利电子申请系统客户端(CPC)向专利局受理处提出PPH请求,与之相应的中国专利申请也必须为电子形式。2.申请人提出PPH请求,不需要缴纳PPH请求费。3.目前,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上述几个国家的PPH处于试点期,与德国试点时间为两年,与其他三国的试点时间为一年。

专利申请说明书如何写 篇4

发明人:

第一发明人的联系方式(手机)、身份证号码:

说明书具体内容:

1、技术领域:一般用一句话说明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所属的技术领域或所应用的技术领域。

2、背景技术:就申请人所知,写明对其发明或实用新型的理解、检索、审查有用的背景技术,并引证反映这些背景技术的文件。客观地指出背景技术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3、发明内容:首先写明发明或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也就是发明的目的;接着进一步阐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该技术方案,并能用该方案解决所提出的技术问题;最后说明该发明创造与背景技术相比所获得的有益效果。这可以从性能、成本、效率、使用寿命以及安全可靠等方面进行比较。评价应当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这部分内容是说明书的核心部分。

4、附图说明:发明专利申请不一定有附图,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一定要有附图。有附图的对附图的名称、零部件名称作简要说明。

计算机软件如何申请专利 篇5

国家和国际层面上就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例如,欧盟(EU)正在讨论一项《由计算机执行的发明的专利性指令》草案,以统一各国对与计算计软件相关的发明(包括籍由计算机执行的商业方法)的专利性要求的解释。这些讨论反映了欧洲各利益相关者的不同观点。此外,互联网也引发了与专利执法相关的各种复杂问题,因为专利保护是以国家为基础的,而每一个国家的专利法仅在各自国境内有效。

本文并不试图明确所有与软件专利相关的问题和疑虑,而是提供了在研究用专利保护与软件相关的发明时应考虑的5条提示或建议。

提示1:您是否真的需要为您的与软件相关的发明申请专利?撰写专利申请前请三思。

许多国家用版权来保护计算机程序(无论是源代码还是结果代码)。版权保护的最大好处在于其简便性。版权保护不需在《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的151个成员国中履行任何正规手续(如登记或保存副本)。这就意味着,国际版权保护是自动生效的---作品一诞生即享有版权保护。而且,版权所有人所享有的保护期也相对较长,通常为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后50年,某些国家则为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后70年。

相反,原则上,您必须在您希望获得专利保护的每一个国家进行专利申请。为了获得专利保护,专利申请书必须符合形式和实质要求,并且专利发明也应向公众公布。这些要求不论从法律上还是从技术上都是非常复杂的,要符合这些要求通常需要求助法律专家。与版权保护相比,专利保护的期限短得多,通常为自申请提交日起20年。

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寻求以专利来保护自己的与软件相关的发明呢?答案多种多样。但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版权保护仅适用于表达,而不适用于想法、程序、操作方法和数学概念等。虽然版权保护计算机程序的“文学表达”,但是它并不保护计算计程序背后所隐藏的“点子”,而这种点子往往具有可观的商业价值。

尽管如此,由于专利注册的复杂要求,获得和实施专利的成本非常高昂。除非您拥有丰厚的财力,否则您就值得考虑,为您的与软件相关的创新申请专利是否是保护产品的最佳方式。您还可以考虑,使用其他种类的知识产权(如商标、工业品外观设计以及商业方法保护)是否可能和可行。

提示2:您要防止您的竞争对手获得什么东西?确定什么是您的创新的核心部分。

软件可能会被安装于计算机或设备中,如家用电器或汽车。但是,这种软件通常是借助独立于硬件的媒体(如软盘、光盘或在线网络)进行编写、复制和分发的。软件可发挥技术功能,如控制机器或调节房间温度。它还可用于监控通讯网络系统或为计算机程序和人类提供交流界面。或者还可用于处理科学、金融、经济或社会数据,以用于探索科学新理论或寻求投资的最佳回报等目的。

由于软件与硬件配套使用方式的不同,您所希望防止您的竞争对手剽窃的东西也可能有所不同。与软件相关的创新的核心部分可能是一套设备、一个系统、一种算法、一个网络、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或软件本身。如提示3所分析的那样,这种思量可帮您估测您的创新获得专利保护的可能性。

提示3:您的创新是否具有专利性?并非所有与软件相关的创新都能享受专利保护。为获得专利保护,发明必须符合若干标准。其中有5项是确定专利性最重要的标准:

(1)发明必须包含可获得专利的主题;(2)发明必须具有工业实用性(或,在某些国家,必须具有实用性);(3)必须具有新颖性;(4)必须具有发明性(非显而易见性),并且(5)专利申请中对发明的公开必须符合特定形式和实质标准。由于专利法一视同仁地适用于所有技术领域的发明,为具有专利性,与软件和商业方法相关的发明也必须符合上述要求。说到与软件相关的创新,我们还需强调与可获得专利的主题及发明性(非显而易见性)相关的几项要求。首先,专利授权的是一项“发明”,通常来说,发明是指对某技术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迄今为止,对“专利”一词尚无国际定义,而且事实上,各国法律对哪些主题属于可获得专利的“发明”这一问题作出不同的规定。很多国家要求“发明”具有技术特征,或需提供一种利用自然法则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单纯的经济理论、商业方法、数学方法或计算计程序之类的“发明”不具专利性。正如提示4所将解释的那样,由于这一要求在各国互不相同,您须格外注意,您的与软件相关的创新是否属于相关专利法规定的可获得专利的主题的范畴。

其次,为获得专利,发明不应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所显而易见。提出权利要求的发明具有新颖性(即该发明不同于现有技术)是不够的。对于提出权利要求的发明而言,其与现有技术之间的差异才应是重要和关键的。因此,如果与软件相关的创新利用软件和计算机、通过同样的方法而简单地替代已有技术和物理解决方案,而且这种替代对于相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具有显而易见性,那么这一创新极有可能无法获得专利。这些解释听起来是否很复杂呢?的确,要想满足获得专利的所有必须要求,不论从法律上还是从技术上,都是非常复杂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建议您联系一名既熟悉技术又熟悉法律的知识产权专家,提示5将就此作进一步分析。

提示4:您是否需要在海外保护您的创新?专利性要求并非各国均同。

如果您希望在海外保护您的创新,原则上,您根据每一个希望获得保护的国家的法律,在各个国家分别获得专利。在X国授权的专利仅可在X国实施,您不可能阻止您的竞争对手在其他国家使用您的发明。在一些地区,地区专利局(如欧洲专利局)受理地区专利申请或授予专利,该申请或专利的效力与在该地区各成员国所提交的申请或所得到的专利具有同样效力。当您在海外申请专利时可能遇见的最大难题是,各国/地区的法律和实践互不相同。

一个例子就是关于可获得专利的主题的要求。在欧洲,《欧洲专利公约》(EPC)明确规定,“计算机程序程序本身”和“商业方法本身”不具专利性。虽然《欧洲专利公约》并未对“发明”一词作出定义,但是人们通常认为专利法所规定的发明应具有技术特征。例如,控制某工业生产过程的方法、处理代表物理实体(温度、体积及形状等)的数据的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本身的内部功能都被认为具有技术特征。如果金融领域使用的计算机系统以与计算机运行方式(如提高安全)相关的技术考虑为基础,而不是以纯粹的金融系统运作原理为基础,则该系统具有技术特征。

不同的是,美国(USA)并未专门规定软件和商业方法不具专利性。美国法律规定,可获得专利的主题必须是实用的方法、机器、物质的产品或合成物。根据美国最高法院要求,国会计划将“阳光之下任何人造之物”均列入法定可获得专利的主题范围内,但是自然法则、自然现象和抽象想法这三个特殊领域不具专利性。例如,联邦巡回法院上诉法庭(CAF

C)认为,能够在示波镜上平稳显示数字数据的软件发明(数学运算法则)是一种可获得专利的主题,因为提出权利要求的发明作为一个整体是对一种抽象想法的实际运用,产生了“实用、具体和有形的结果”。因此,某些与软件相关的创新在美国被视为可获得专利的主题,而同样的创新在欧洲和日本就可能被认为不是 可获得专利的主题。

为了促进国际范围内专利的申请,专利合作条约(PCT)规定了一套国际申请体系,根据该体系,申请人可提交一份国际专利申请,其效力等同于在PCT各缔约国分别提交国家申请。虽然PCT体系中的申请程序已经统一,但是每一个国家仍有权决定是否向国际申请中所要求的发明授予本国专利。尽管如此,PCT制度还是简化了程序,降低了在海外获得专利的成本。如欲了解更多关于PCT的信息(包括费用),请浏览WIPO网站。

提示5:向熟悉相关国家法律和实践的知识产权专家咨询意见

设计出一项好的发明是一回事,撰写一份好的专利申请书则又另当别论。一开始就写出一份好的专利申请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申请书一旦提交,对其进行修改的可能性就很有限了。申请书中“权利要求”的撰写尤为重要,因为权利要求确定了申请所寻求的专利

保护的主题。一旦被授予专利,专利所赋予的独占权仅限于权利要求中所确定的发明范围。因此,除非您既熟悉技术又熟悉知识产权法律,否则最好请知识产权专家帮您一份起草符合相关国家专利法要求的专利申请书。

尤其是对与软件相关的创新而言,正确撰写的权利要求可避免专利申请被驳回。例如,在一些国家,如果权利要求描述的是计算机程序本身,或是包含于计算机可读媒体(软盘或光盘)内的计算机程序,则该权利要求可被受理。这是因为软件产品通常独立于计算机硬件,以计算机可读媒体形式销售,或直接在互联网上销售。为了防止有人未经授权对这类软件产品进行商业化,一些国家允许就软件本身提出权利要求,或就存有执行提出权利要求的功能的软件的机器可读媒体提出权利要求。但是其他国家则不接受这种权利要求。在那些国家,您必须谨慎撰写权利要求,例如,如以设备、方法或软件后藏有功能性设想的系统(但仍能涵盖发明的关键部分)的形式。

除撰写专利申请书外,知识产权专家还比您更善于处理一些形式和实质要求。虽然聘请专家无疑需要支付费用,但是与您在寻求专利保护的过程通过专业帮助所取得的好处相比,这种花销是物有所值的。事实上,有时一个简单的失误可能会导致您无可弥补地丧失获得专利的权利,并因此使您的竞争对手得以搭便车利用您的发明。

更多链接和阅读材料

“互联网上的知识产权问题调查”。(WIPO)

http:// 《由计算机执行的发明的专利性指令草案》相关信息(欧洲委员会)

ftp://ftp.cordis.lu/pub/innovation-smes/docs/brochure_ipr_software_protection_en.pdf

“您的软件以及如何保护它”

Daniel J.M.Arridge, “挑战权利要求!在欧洲和美国为计算机程序申请专利”,知识产权季刊,No.1 [2001], 第22页至35页

Daehwan Koo, “计算机程序的专利和版权保护”,知识产权季刊, No.2 [2002], 第188页至211页

论如何专利申请 篇6

清华MBA申请短文:请讲述你的一次失败经历。从中学到了什么?(500字以内)(请写出背景、经过、你的决策过程、作出的行动、结果和影响。)

【解析】本篇短文要求清华MBA申请人通过一次失败经历的客观描述来评估申请人的主要缺点及相关管理者综合素质。

进一步地,本题不仅要求申请人对自己的失败经历作出客观描述,还要求写出自己从失败经历中所获得的启示或经验教训。因此,考生应当充分认识到,清华经管 学院在其MBA申请材料中设置这样一篇短文的用意远不仅仅在于想要了解申请人的一次失败经历的相关事实,更重要的还在于深入了解申请人作为一名具备出众管 理潜质的企业管理者能否从失败经历中总结出深刻的管理问题以及对管理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和心理素质等诸多方面。

【写作指导】在撰写本篇申请短文的过程中,建议申请人按照以下写作结构来组织文章:

首先,简要描述自己的失败经历,阐明失败经历的原委,并体现出足够的失败性,切忌选择不疼不痒的经历。关于这一点,作为清华经管学院,希望看到MBA申 请人明显的失败经历,并进而看到申请人的相关管理能力,因而从清华MBA申请人的角度来讲,通常不必担心阐述自己的重大失败经历会暴露

自己的过多缺点而裹足不前。在清华MBA面试考官看来,每一位企业管理者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都不可避免地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关键还在于总结教训,在失 败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企业家综合素质。关于这部分内容的撰写,建议字数不要过多,只要说明失败经历的内容即可,通常大致占据本篇短文的三分 之一的字数即可。圆梦名校MBA

其次,对失败原因加以深入剖析。在本篇短文的撰写中,很多清华MBA申请人容易进入的一个误区是,误以为本篇短文的侧 重点在于描述失败经历本身,把主要笔墨用于撰写自己的一次失败经历。但实际上,考生应当充分认识到,从考官的角度出发,关注的重点并非失败经历本身,失败 经历是否严重、是否造成了重大损失或影响都与考生本身的管理者综合素质没有直接的联系。换言之,失败经历只是给考官评估提供背景信息,更为关键的还在于考 生能否站在管理者的高度,对自己的以往失败经历的原因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是否具备足够的管理高度和管理分析能力,并能否进而总结经验、教训,具备管理 者的自我提升能力。

最后,阐述从失败经历中获得的教训和启示,以及对未来管理工作的指导意义。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失败的经历本身并不 可怕,关键在于从失败经历中总结出经验教训,成为未来企业管理工作的一份宝贵财富。考生在本篇短文的撰写中应当阐明自己的管理者感悟和对自己未来管理工作 的启示意义。

综上所述,考生通过撰写本篇短文,应当体现出一名优秀管理者在遇到失败时应有的理性,进而体现出优秀管理者所应具备的管理分析能力和迎接挑战、勇于承担责任、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的综合能力。

上述两部分是考官评估考生管理者综合素质的重点内容,因而建议清华MBA申请人适当拿出较多的笔墨精心撰写,一般占据本篇短文总字数的三分之二左右的篇幅。

参考范文1:

在投资顾问公司工作期间,我所在的部门承担了一家丹麦企业——丹佛斯公司的投资咨询项目。在组建项目团队过程中,我急于向公司高层证明自己的工作能力,主动向上级提出负责丹佛斯项目的法律风险和财务风险的评估工作。在进入项目的具体咨询阶段以后,我逐渐发现自己对欧洲企业的财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并不熟 悉,对客户的实际需求也不能准确把握。这一方面是由于自己的专业知识背景尚有待完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自己的资历尚浅,不能与丹佛斯的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 沟通,全面了解客户企业的咨询需求。由于上述原因,我做出的研究报告缺乏翔实的依据,选取的金融分析模型也不符合客户公司的实际情况。对于我向客户提交的 研究报告,客户公司非常不满意。公司领导不得不委派另一位资历较深的经理重新完成我的工作,拖延了咨询项目的进度。

通过这次失败的经历,我认识到,在工作中要对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有一个客观的评估,不能不切实际地盲目接受自己无法承担的挑战,而需要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并且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曰常工作中不断锻炼自己,使自己真正能够胜任较为复杂的投资咨询项目。圆梦名校MBA

参考范文2:

按照工作流程,我每日日终要给各个托管行和管理人发送资金流量表。那日,由于交易较多,工作量骤增,当我开始制作报表时,距离约定的发送时点只剩不到 10分钟的时间了。我以最快的速度做好报表,并在约定时点到来的那一瞬间,按下“发送”键。我本以为有惊无险地过了这一关,在回家的路上,却接到对方的电 话,被告知发送的报表有误。我只好回到办公室,重新制作报表。这次事件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也没有造成任何的损失,但却引起我的深刻反思。

反思与收获:

第一,细节决定成败。银行是以信誉为生的企业,百分之一的错误,无论大小,都有可能将几十年积累下来的企业声誉毁于一旦。所以银行工作以“严谨”为第一 要务。只有将每一个细小的工作都当成大事来做,树立“银行业务无小事”的工作态度,才能保证安全运营,从而保护银行信誉。

第二,完善风险控制体系。风险控制是银行内部控制的核心。随着金融产品越加灵活性,操作流程越加复杂,风险控制难度系数也随之升高。不断健全和完善风控体系,做到“产品开发,风控先行”,才能使银行在发展与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

第三,强化执行能力。随着业务发展逐渐成熟,我们拥有严谨的规章制度,完善的管理体系,却独缺精益求精、不折不扣的执行力。若能在工作中按操作规程百分百执行,很多错误都可以避免,减少损失,提高效率。

参考范文3:

忽视流程正义 忽略风险防控 导致深刻教训

2008年年底,一笔由我负责的订单出港始运预计二十多天后到港。按照流程等客户结清余款我便会指示货代放行货物。然而客户迟迟没有付款,直到货物到港前一天才与我取得联系,对没有及时付款做出解释,恳求我当天指示货代放货以免产生滞港费并承诺当天结清尾款。

外贸流程以及公司规定均要求见尾款放货,但由于之前该客户付款信用良好,加之我担心如果不及时放货产生滞留港口费会给客户造成损失,便在未确认尾款到账的情况下放行了货物。但客户在提货后并没有如约付款,而是找各种借口拒不付款,造成了至今都无法追回的损失。

作为责任人我承担了全部损失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是没有遵守流程以及风险防控意识薄弱造成了这次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失败。尊重流程正义要求一切按规章圆梦名校MBA 制度办事,排除个人主观感情因素,而个人主观如果凌驾于流程正义之上,必然会导致风险防控意识减弱。

经过此事,我以自己为例,组织团队学习并明确相关流程,强化尊重流程和风险防控意识,并根据行业自身特点共同探讨总结出一系列内部操作规范用于指导实际工作,保障了公司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

清华MBA申请短文三a:请描述你的一次面临两难选择的管理工作经历,请介绍当时的情境和你做出选择的过程和理由。

【解析】本篇短文通过两难经历的抉择来考查申请人的判断能力和管理决策能力,进而考查申请人的管理者综合素质。本篇短文明确要求申请人描述一次管理工作经历,因而申请人应当选择自己以往管理工作中的一次具有明显两难性质的事例并加以分析,而不应当选取生活中事例。

【写作指导】申请人在撰写本篇短文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首先,要体现出“两难”情境。这里的所谓“两难”,通常是指面临两种选择且各有利弊,选择哪种途径都有一定道理,同时也会带来一定弊端,短期内做出抉择存在很大困难。反之,如果申请人在短文中给出的情境利弊明显,很容易做出抉择,则显然不符合本篇短文的写作要求。

其次,要通过对两难情境的抉择体现出对管理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还可以体现出良好的职业发展倾向和个人的性格特质等。

最后,通过撰写本篇短文,考生应当体现出一名优秀企业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应有的综合素质,如敢于应对挑战、善于分析、具有全局战略规划能力或深入的管理分析能力等。

对于本篇短文的撰写,建议按照以下两部分加以阐述:第一部分,具体、清晰描述自己所面临的两难情境具体情况,以及两种选择所对应的优势和弊端,充分体现出两难困境,为后面的深入分析和抉择提供背景信息;第二部分,解释如何做出抉择以及做出抉择所基于的主要考虑。

申请人需要注意的是,在本篇短文中,考官关注的核心内容是申请人对两难情境的分析和做出最终决策所考虑的主要方面,因而申请人也要充分突出这部分内容,切忌只是描述两难情境,然后直接写出最终的抉择,缺乏上述核心内容的深入分析和陈述。

参考范文1: 圆梦名校MBA

2010年初,我国CFA考生出现了迅猛增长,存在巨大的市场机遇。如果此时投身于CFA培训项目,将能够把握难得的市场机遇,获得极佳的发展机会,且 我本身也具备了从事该项目的相关能力。但是,在向公司高层提出离职申请后,公司高管仍极力挽留,并指出,以往的工作业绩已充分证明了我的管理能力,在以后 的几年内,我将获得进一步的晋升。显然,如果辞去现有的工作,则意味着放弃了原先优厚的待遇和难得的晋升机会,要付出很高的机会成本。

在经过慎重的分析和权衡后,我最终还是选择从事CFA培训项目。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主要是基于以下理由:首先,这一决定是基于我对自身能力的判断。我 是一名创新型人才,适合于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在创新中施展自己的才华,CFA培训项目正好为我提供了充分发挥自己才干的舞台。其次,这一决定基于我对未来 CFA培训市场发展的信心。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必将需要大批高端金融专业人才,而我国目前尚没有形成有规模的相关培训企业,国外 CFA培训企业也刚开始在我国开展业务,此时进入这一市场,将会获得非常有利的竞争地位。再次,我具有多年的项目管理和团队领导经验,并且已系统掌握了 CFA考试的全部知识内容,具备了运作CFA培训项目的各项能力。最后,如果选择继续留在原岗位,尽管待遇优厚且可以获得晋升,但职业发展空间毕竟有限,而选择CFA培训项目,则有利于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范文2:

2011年2月,银行领导征询我的意见,希望我到新成立的私人银行业务部门工作。当时,我已在公司客户部门工作一段时间并且有过一定基层支行任职经历,进入私人银行业务部门意味着放弃之前的业务领域,进入全新的业务部门。

经过深入的分析后,我最终还是接受了领导的建议,进入私人银行业务部门工作。当时,我考虑到:首先,中国高净值人群急剧增长,我国家庭财富的积累已经引 起国际金融界的瞩目,但截至目前,我国家庭财富理财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随着理财意识的增强,个人银行业将成为行业的增长点,也是我行未来业务发展的重要 战略领域和利润增长点,在这一领域工作将获得很大的职业发展机遇。其次,我具备多年的金融理财产品管理和营销经验,对主要理财产品、高端客户的理财需求和 未来个人理财市场的发展趋势有较为深入的把握,进入私人银行业务部门将充分发挥我的金融理财领域的专业才能和管理组织才干。再次,私人银行业务领域需要很 强的创新能力,需要结合市场的发展趋势和高端理财客户的需求进行不断的产品创新,作为一名创新型人才,私人银行业务部门给我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可以为 各类不同的高端理财客户量身制定有效的理财产品和理财计划,实现部门市场份额的增长,为中信银行在私人银行业务领域的长期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圆梦名校MBA

两年多的私人银行部门的发展经历,我参与了部门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与部门同事开辟了私人银行业务的全新业务模式,充分证明了我当时选择的正确性。下面给广大的MBA考友提供一些福利:下载“博雅汇APP”,免费观看面试、笔试课程,更有名师在线一对一面试、笔试答疑!

浅论失去专利申请权的失效专利 篇7

关键词:专利,失效专利,专利申请权

1 何谓专利申请权

对于失效专利的界定, 有一种定义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同, 即:“因为各种原因失去专利权及专利申请权的专利为失效专利”。该定义的主要观点是失效专利不仅包括失去专利权的专利还包括失去了专利申请权的专利。要理解这一定义首先是要理解和认识专利申请权。

有人望文生义地将专利申请权解释为发明人对其发明创造享有的申请专利的权利。这种理解其实是有问题的。专利申请权和申请专利的权利是专利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两种性质不同的权利。但是, 在人们的观念中却往往把两者视为同一种权利。专利申请权是指从专利申请日至专利授权日期间的权利;申请专利的权利是指从发明创造完成日至专利申请日期间的权利。有无专利的申请号是区分两者最为明显的外在标志。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申请权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权利状态。在拥有申请专利的权利阶段, 发明创造的完成人对其发明创造拥有技术秘密权, 一般也会将其发明创造作为一种技术秘密加以保护, 该项发明创造的知识产权表现为使用权和转让权。这是债权性质的权利, 只发生在特定的法律主体之间, 对不特定主体没有约束力。而在专利申请权阶段, 专利申请权作为一项独立的权能, 专利申请权人依法对其享有转让权、在先申请权、要求优先权和临时保护权等多项权能。

2 失去专利申请权的原因

专利申请人可能由于以下三种原因而失去专利申请权:

第一种, 是申请人主动撤回。为使公众可以及早自由阅读和索取有关文献, 有利于公众对专利申请审批进行监督和协助, 也有利于最新技术的迅速传播和利用, 我国对发明专利实行的是“早期公开、延迟审查”的专利审批制度。国家专利局对受理的发明专利进行初步审查后, 除予以驳回的外, 自申请日起满18个月即行公布, 公布后的专利申请一般才有进入实质审查程序的可能。“失去申请权的专利”与专利申请的公开关系极为重要。按照发明专利申请和审批的程序, 专利申请人提交申请后在被授予专利权之前可随时撤回其专利申请。但是, 撤回专利申请的声明如果在专利局作好公布专利申请文件的印刷准备工作后提出的, 申请文件仍予公布。只要是申请文件被公布但又得不到专利授权就等于申请人无偿向社会奉献了一份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所处的权利状态和失去专利权的技术权利状态一样, 这是将其称为“失效专利”的缘由。

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专利申请在没有被授权前不会被公开, 因而, 基于专利审批的公开程序而存在的失去申请权的专利不会是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第二种, 是申请人的专利申请被视为撤回。自申请日起三年内, 发明专利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请求专利局对其申请进行实质审查的, 该申请视为撤回。据估计, 一项发明创造如果从申请之日起两年内还未付诸商业上的实施, 那么它今后在商业上应用的机会就只有5%。所以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那些没有价值的申请进行实质审查。申请人提出申请后若发现了该申请无市场价值, 也就可以通过不请求实质审查的做法放弃申请从而免缴一份费用。此外, 发明专利申请人请求实质审查的时候, 应当向专利局提交有关的参考资料或相关材料而未提交的;申请人对专利局陈述意见或者进行修改的要求无正当理由逾期不答复的也属于视为撤回的情形。尽管视为撤回的理由不尽相同, 但其结局和主动撤回都一样, 那就是申请文件被公开了, 但权利并没有得到。

第三种, 是申请人的专利申请被专利局驳回。如果专利申请在初步审查时被驳回了, 虽然这对申请人来讲失去了专利申请权, 但并不存在前面提到的申请文件被公开了但权利并没有得到的后果发生。因为通常情况下, 申请人自己不会主动公开申请。只要专利申请文件仍处于社会公众从公开渠道无法知悉的状态, 其专利申请就不应落入该定义所指的失效专利的范围。如果专利申请是在实质审查阶段被驳回的, 专利申请人不仅失去了专利申请权, 而且此时的专利申请也是处于公开的状态, 这就使其进入失效专利的范围。显然, 这也只是对发明专利而言。

3 失去专利申请权的失效专利的法律含义

“失去专利申请权的专利”的表述在逻辑上似乎是有障碍的。这种所谓的“专利”从未以专利的形式存在过, 因而称其为失效专利有名实不符之嫌。既然如此, 为什么一个从未成为专利保护“对象”的申请会被称为“失效专利”呢?前文已述, 专利申请权也是一种具有实体内容的权利, 这恰似著作权中的相关权 (也称著作邻接权) , 专利申请权也可认为是专利领域的相关权, 只不过著作相关权在著作权之后产生, 而专利申请权在专利权之前存在。两相比较, 仿效著作权理论将专利申请权纳入广义的专利权也未尝不可。这样将失去专利申请权的专利称为失效专利也就顺理成章了。即使此种观点难以得到认同, 从专利文献或专利技术的视角对其进行解读也不存在所谓的逻辑障碍。无论是失去专利申请权还是专利权, 其共同之处是记载于专利文献的技术内容处于相同的状态, 即“公开且不受保护”, 由于专利文献也可被称为专利, 失去专利申请权的专利属于失效专利自然言之有据。

由此可见, 只要我们能够从专利文献的视角审视失去专利申请权的专利, 就不难把握它属于失效专利的根据。研究失效专利的最终目的在于无偿利用, 而利用的对象是专利技术, 所要参照的是已经公开的专利文献。基于此, 本文更加认同对失效专利给出的这样的定义:“失效专利是指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技术属于不享有或不再享有专利权的发明创造”。失去专利权的专利属于“不再享有”的情形, 而失去专利申请权的专利是更为直接的“不享有”的情形。

专利制度实际上是发明人与社会间订立的一种契约。按照这种契约。发明人以公开其发明创造作为对价, 来换取社会对其专利权的承认。公开是受保护的前提, 没有公开的技术是不可能受到专利法保护的。但已经公开了的技术未必就能受到法律的保护, 申请专利申请权是专利便属于此种情况。失去专利申请权的专利虽然还没有得到“以法律的手段实现对技术实施的垄断”, 但令申请人遗憾的是已经实现了“以书面的方式实现对技术信息的公开”。

综上所述, 按照只要是专利文献上所公开的技术, 在不享有专利权的情况下都属于失效专利的基本思路, 失去专利申请权的失效专利可由这样三种情况而产生:一是, 公开后的发明专利申请因撤回而失效的;二是, 公开后的发明专利申请因视为撤回而失效的;三是, 公开后的发明专利申请因驳回而失效的。弄清这类失效专利的含义、探究其产生的原因不仅会使我们加深对失效专利的认识, 而且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专利制度的本质, 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人们对失效专利的开发利用。这是因为, 失效专利产生的原因不同, 其技术价值和市场价值会各异, 而且对其开发利用时所遇到的法律风险也会不同, 在开发利用失效专利时了解清楚这些内容, 就为有效预测和防范各种风险奠定了基础。S

参考文献

[1]韩兵兵.失效专利应用研究[D].江苏:江苏大学, 2010:16-20.

[2]张玲.专利法的若干问题及其立法建议[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1) :62.

专利被申请无效该如何应对? 篇8

某研究所通过自主研发,申请了一项清洗剂配方的发明专利,于2013年5月获得了授权。2015年底,该研究所发现某企业销售的清洗剂与自己专利产品的相同,遂购买其产品进行分析,认为该企业清洗剂的配方与自己的专利配方相同,于2016年1月该研究所向人民法院起诉该企业侵犯其专利权。

2016年3月该研究所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转送的专利无效受理通知书和该企业提起的宣告涉案专利无效的相关证据。

该研究所认为,自己的专利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并没有对无效宣告进行答复。在口头审理中,该研究所也无法给出有力的抗辩。最终,专利复审委认定涉案专利不具有创造性,宣告该专利全部无效。

最终,由于涉案专利被全部无效,该研究所被迫撤诉。

法律规定:

根据《专利法》第四十五条规定,自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公告授予专利权之日起,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认为该专利权的授予不符合本法有关规定的,可以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该专利权无效。

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六十九条规定,在无效宣告请求的审查过程中,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专利权人可以修改其权利要求书,但是不得扩大原专利的保护范围。

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专利权人不得修改专利说明书和附图,外观设计专利的专利权人不得修改图片、照片和简要说明。

律师提示:

1、专利权人收到专利复审委员会转送的专利无效请求书后,应仔细研读请求书并根据其内容制定详细的应对策略。

2、专利权人也可与经验丰富的专利律师或专利代理人沟通,积极应对,如针对请求人提出的证据的质证、针对无效理由提出反证或针对权利要求书的修改等。

3、专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无效后,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无效宣告决定。

北京宣言律师事务所 叶勇律师

上一篇:朝花夕拾心得体会下一篇:浅谈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