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2023-01-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例谈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教学的优化策略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在编排上呈现出三大系统:多元的素材导引系统、隐含的习作技巧系统、适切的习作指导系统。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习作单元教学?笔者结合日常的教学经验做法,认为习作单元的教学应以习作为着力点和落脚点,准确定位目标,从学生习作的问题和需求出发,实现“生活”向“素材”的巧妙转化,促进“读文”与“习法”的相互融通,落实“习得”向“分享”的整体推进,最终实现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习作单元;整体推进;优化策略

一、习作单元编排特点分析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它由导语、两篇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两篇习作例文和习作六个部分组成。

上册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其中指向习作表达的要求是“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这是继三年级上册“观察”、三年级下册“想象”之后的第一次集中指向于“记事”的习作单元。新课标就第二学段习作方面的目标与内容指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统编教材中习作内容的编排呈现序列化,旨在使学生的习作能力螺旋上升。就第二学段“记事”而言,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就编排了“学习写日记”,这为学生后续“记事”搭设了素材积累的平台,习作本身就是学生用心与身边的人、事、物、景等之间的对话过程,关注生活积累,能让学生在写作时更有效地从生活素材中提取与习作要求相匹配的写作内容。后面的“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我有一个想法”“我的植物朋友”都是让学生留心观察,并试着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等用多种方法写下来。

就第二学段“写清楚”而言,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出现,通过几次习作内容的编排,我们发现,统编教材在“写清楚”上也给学生搭设了螺旋上升的支架,如三年级下册“写清楚”有明确的对象,一开始是写“植物朋友”,然后是写“图画”,接着是写“实验过程”,而到了四年级就是“写一件事”“记一次活动”,不难看出,和三年级下册相比,四年级更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材,习作内容更宽泛。

本单元的六个组成部分围绕着“把一件事情写清楚”这一个内核组成。这个内核使六个形式不同、内容不同的部分具有了一种向心力,呈现出一种整体的、系统的教学功能。

二、习作单元教学实施策略

习作单元的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收获单元学习成果。不同习作单元的习作能力应包括习作基本能力(选材组材、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和单元专项能力。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专项能力是“把事情写清楚”。从习作单元的功能出发,我们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把着力点和落脚点放在完成习作“生活万花筒”上,准确定位目标,从学生习作的问题或需求入手,找准指导方向,促使各个板块互相融合,带领学生在读中理解、领悟,在练习中矫正、习得,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步步推进,动态前行。基于这样的习作要求,笔者在执教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时,分成五步,一步一步,循序渐进指导学生完成习作目标。

(一)精读课文,习题找点,思维训练

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麻雀》和《爬天都峰》。《麻雀》一文是屠格涅夫的经典之作,位于习作单元首篇,本单元以培养习作能力为核心指向。因此,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不同于其他单元,是指向习作的阅读教学。本单元习作要求是“写一件事情,把事情写清楚”。我们要把《麻雀》当作写事的范文来教,《爬天都峰》亦如是。

1. 细读课后习题,找准训练重点

如何找到两篇精读课文与以往精读课文教学的不同之处,以便更好地为习作服务?笔者尝试着从课后习题入手。

《麻雀》课后习题。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2)课文是怎样把下面的内容写清楚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老麻雀的无畏

◇猎狗的攻击与退缩

《爬天都峰》课后习题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我”开始不敢爬,最后爬上去了。课文是怎么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综合以上两篇课文的课后习题,我们不难看出,两篇课文都指向同一个习作目标:“写一件事情,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2. 表格厘清框架,确定细节描写

根据习作要求,结合课后习题,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厘清两篇课文叙事的框架结构,把“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这一要求首先定位为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下表所示。

通过表格整理,笔者引导学生整理出写事情的一条主线:起因、经过、结果。理出主线后,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重点写了哪个部分?学生很容易判断出:想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就需要通过细节来对经过进行描写。课文《麻雀》中:“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课文《爬天都峰》中:“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这些句子都在告诉学生,运用细节描写,抓住动作来写,就能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因此,合理巧妙地用好精读课文的课后练习,对习作单元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是阅读迈向写作的第一步,是培养学生习作思维的练习。

(二)交流平台,方法概括,口头练习

本单元的交流平台中,教材展示了四位学生的交流对话。这四句,虽然简单,其实是由浅入深、由概括到具體的,分别指向本次习作的知识和方法。

例1:写一件事,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例2:时间、地点、人物要交代明白。

例3:写事情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如《爬天都峰》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的。

例4:《麻雀》的作者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了下来,活灵活现地展现了麻雀和猎狗相遇时的情形。

我们仔细分析,会发现这四个例子分为两个部分,例1和例2两个例子,指向概括总结本次习作的习作知识,写事情要写清楚起因、经过、结果、时间、地点、人物。例3和例4两个例子,指向具体文章的写作方法。针对《麻雀》《爬天都峰》两篇课文,做了细致的方法总结。

(三)初试身手,语言转换,片段练习

初试身手部分,是紧紧承接交流平台的。教材安排了两步走,一是说,二是写。这一部分脱离阅读,直接进入习作状态的“实践习作”,它的训练点具有明显的针对性,有的放矢,是一种单项训练。

本单元的初试身手部分,我们通过研究教材编排的两道题目,可以找到它的训练点:动态描写。

1. 说清楚静态图片,厘清楚动态过程

教材安排的第一题是:看图并发挥想象,把图片的内容说清楚。

笔者发现,图片虽然是静态的,但是图片内容却都是动态的。一幅是跑步,另一幅是吃饭。

“说清楚”是一个比较含糊的要求,怎样才算是说清楚了呢?基于年段和学情,以及本单元的习作目标,笔者认为,这里要说清楚“谁在干什么?怎么干的?”这两个要求。这两点说清楚了,后面的片段练习也就迎刃而解了。

两张图片虽然内容不同,但是主题一样,都是一件事情,一群人跑步和一群人吃饭。“干什么”“怎么干的”这两个要求,其实就是要抓住动作来进行语言描述,口头说清楚整个动态的过程。

2. 留心生活动态,练习描写动态

教材安排的第二题是:观察家人炒菜、擦玻璃或者做家务的过程,用一段话把这个过程写下来,注意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在这一题中,我们明确地看到了“观察”“注意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这样的要求,这些要求比较明白地指向本单元习作方法的指导。

从说到写,“初试身手”板块的这两步,完成了从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成果向习作迁移的过程。语言转换、说写结合,这样片段性的、有目标指向的尝试性练习,为把“动态”写清楚提供了非常有针对性的实践操作。

(四)习作例文,批注评价,逆向练习

1. 活学活用,懂得取舍

教材安排了两篇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和《小木船》,这是两篇写作内容和文章结构完全不一样的课文。《我家的杏熟了》讲述的是“我”家的杏熟了以后发生的故事,有明显的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小木船》围绕两个孩子与“小木船”发生的事情,着重描写事情的经过,详略得当,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非常出色。

编者为什么要安排两篇习作例文?笔者认为,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风格迥异的两篇文章,清晰地感受到,同样是要把一件事情写清楚,但是,当写作对象不同时,就要学会对写作知识和写作方法进行取舍,灵活运用。

2. 借助批注,逆向评价

就这两篇例文而言,批注的点各有四处,每一处都不尽相同。但是仔细阅读每一处批注,我们会惊喜地发现,批注的指向是比较集中的。比如,“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奶奶‘打杏’‘分杏’的动作语言写得很清楚”“友谊破裂的过程写得很清楚”……尽管批注的表述形式并不一样,但是重点还是在引导学生要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从批注中,学生颠覆了顺向的习作思路,他们开始拥有读者意识,他们开始反思,如何评价一篇习作,如何让习作知识真正落到实处。

(五)主题习作,全面经历,综合练习

习作单元经历了前面的四步走,真正走到“习作”板块,完成习作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教材编排“习作”板块,就是要让学生全面经历习作过程,进行一次综合性的习作练习。

1. 自由选材,空间巨大

本单元的主题是“生活万花筒”,从主题上研究,就知道选材的丰富多样性,第1、第2自然段就告诉学生: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是我们亲身经历的,有些是我们看到的,还有些是我们听说的。选一件你印象深刻的事,按一定的顺序把这件事情写清楚。

从习作提示看,我们能比较清晰地发现,习作单元的作文,比起其他单元,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巨大,“各种各样”“亲身经历”“看到的”“听说的”“选一件”这些词语无一不在告诉学生,习作材料丰富且多样,就像万花筒一样,五彩缤纷,千变万化,选择众多。

2. 题目参考,思维拓展

除了文字提示,教材还安排了习作题目做选材的参考:《捉蚊趣事》《一件烦心事》《她收到了礼物》《爷爷戒烟了》《照片里的温暖》《家庭风波》《教室里的掌声》《信不信由你》。这些题目粗略一看,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给学生选材提供一个参考,但细细研究,却可以发现,这些题目并非只是题目,对选材的方向、范围、主题思想,学生都可以通过题目来拓展思维。

这些题目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题目即事情:《捉蚊趣事》《她收到了礼物》《爷爷戒烟了》。从这些题目中,学生可以看到文章写的是什么事情。因为题目已经明确告知了。第二类,题目即中心:《一件烦心事》《照片里的温暖》。从这些题目看,具体文章写了什么事情难以确定,但是文章的中心思想非常清楚,有“烦心”,也有“温暖”。第三类,题目即想象:《家庭风波》《教室里的掌声》《信不信由你》。这些题目,即使仔细研读,也始终无法确定文章写的事情是什么,也无法揣测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但是,学生可以发挥各种想象。借助这样的题目进行参考,学生选材的多维度和新颖度,都将得到极大的拓展和提升。因此,从习作提示和提供的题目来看,我们可以感受到本次习作选材有很大的余地,有利于学生的自由发揮,从而完成“写什么事”的目标。

3. 表格填空,提纲启蒙

确定了写什么,自然要思考怎么写。教材安排了在写之前,完成表格的填写。

表格恰恰跟笔者在进行精读课文教学时运用的表格相反。前一张是从文章到表格,这一张是从表格到文章。前一张有文章内容可以整理,这一张没有文章内容,内容在心里,需要学生把思考的内容经过分析整理,并用简洁的文字记录下来。

从思维到文字,从无序到有序,难度提升,思路清晰,对完成习作是关键的一步。統编本教材学写提纲的内容被安排在五年级上册。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安排的表格整理,就是习作提纲的启蒙。这张表格很明显是为“把事情写清楚”做准备的。写清楚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就已经能把文章的顺序、脉络理清楚了,就差最后一步落笔成文了。

4. 多元评价,指向目标

统编教材的习作单元既强调通过习作来更好地沟通,也注重在交流中相互激发、主动反思以发展习作能力。

在习作评价方式上,我们也要打破单一评价的方式,实行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在习作的评价内容上,教师要突出重点:按一定顺序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在习作讲评中,教师要紧紧围绕“按一定顺序把一件事情写清楚”进行评价,适时引导学生回顾精读课文、初试身手、习作例文,明确可以通过“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可以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等,让评价有据可循。

当然,评价时以鼓励为先,评价形式要多元,可以自评、互评、小组评相结合。比如可以选择几篇达到要求的习作作为范例,引导学生重点关注,发现写作的优点。针对没有达到要求的习作,应当鼓励学生针对不足的地方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也可以把所有习作中出现的问题收集起来,从习作要求的维度归类梳理,聚焦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修改。还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本单元的评价重点,开展习作心得体会分享,明确习作好在哪里,怎样写更好。必要时还可以再次引入精读课文、习作例文中的典型语段,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实现二度修改。

在习作单元教学时,当以完成习作为终极目标进行整体推进,教师要因学情而用,顺学情而导,真正发挥课文、例文的功能,《交流平台》“提示”的功能,《初试身手》“练习”的功能,让学生在感知具体写法中,练习尝试,自我建构,最终实现习作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国平,许洪建.解读 洞察 落实——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J].辽宁教育,2020(01).

[2]蒋琳.素养为本的单元整体设计——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19(10).

[3]林瑜.主问题·支架·迁移——基于整体设计的三年级上册“预测单元”教学策略[J].新教师,2019(09).

作者:麦焕贤

第2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10、齐白石的画

教学要求:

1、学会12个字,认识10个字。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感受齐白石画中美好的世界。 教学重点: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理解一些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齐白石的画反映出来的美丽世界,感受齐白石对生活的热爱。 课前准备:了解齐白石,收集齐白石的作品图片,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学生介绍收集析资料与图片。

2、展示齐白石的画,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3、今天我们要共同去了解的就是齐白石的画。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把音读准,其他同学正音。

2、默读课文,如果在读中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记在书上。

3、学生通过读提出不懂的问题。

4、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们再来自由读课文,和小组同学讨论交流,我想大家一定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三、学习并书写生字。

学生自己观察字形及结构。

学生提醒大家哪个字的笔画需要注意。 书写汉字并给字组词。

第二课时

一、认读词语。

二、提出疑问,引领全文。

1、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有许多著名的画家,画画都有最拿手的,比如:徐悲鸿的画骏马闻名世界、戴嵩擅长画牛,郑板桥的竹子令人称绝„„那么齐白石擅长画什么呢?默读课文,找找答案。

2、全班交流,相机理解“微不足道”等词句。

3、小结:看来,齐白石的画与其他画家的画全然不同,他从“小”字着眼,从“微”字着手,使中国画表现出全新的风貌。他为什么会形成这亲独特的风格呢?让我们再细读课文,找找吧!

三、读懂课文,启发想象,练习写话。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象:齐白石都画了哪些画?你最喜欢哪能一幅呢?

2、学生简单交流:画了小鸡、蝌蚪、蝗虫和虾。并简单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画是哪个。

3、请同学们找到描写自己最喜欢的那幅画的句子,多读几遍,再想想为什么喜欢?

4、学生交流朗读以及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到是因为齐白石把都画活了,所以才这么吸引自己,而这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并有感情地朗。

第三课时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0 齐白石的画

小鸡

蝌蚪 取之不尽

蝗虫 用之不竭

虾 生动亲切

11、卢沟桥的狮子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字,认识8个字,正确读写“卢沟桥,拱桥,建筑,石柱,淘气清楚,难忘,抗日战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通过对卢沟桥和卢沟桥狮子的了解,激发起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的责任感。学习边观察、边想象的观察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会12个字,认识8个字。

2、通过对卢沟桥和卢沟桥狮子的了解,激发起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师:卢沟桥的狮子着重介绍了我国著名的建筑?卢沟桥上的狮子。卢沟桥上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多得数为清。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2、自读课文。把字音读准。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导学生上台说一说,这个字的读音及组词。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的!

2、教师重点指导难读的字。

三、精读第1自然段

1、观察图片,使学生全面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千姿百态。

2、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

3、你读懂了什么?

四、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第

2、3自然段。

1、议一议:

引导学生对第二自然段时进行朗读、品评。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想到的?

2、演一演

师:卢沟桥的狮子这么活泼、威武,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描述来演一演。

3、写一写

师:卢沟桥的狮子只有这些形态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卢沟桥的狮子确实是资态万千,各不相同。如果你是当时卢沟桥的设计者,你还会设计出怎样的石狮子?把你象到的写下来。

三、精读课文,第4自然段。

1、师:卢沟桥的出名不仅是因为石狮子多,各具情态,它还是一个重要原因,谁能把客观存在讲出来?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话,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

3、学生交流。

4、补充“七七事变”的历史,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意议,是我国人发反抗侵略者永不屈服的写照。

5、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话

四、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1卢沟桥的狮子 特点:多

形态各异

12、罗马速写

学习目标:

1、学会12个字,认识9个字。

2、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字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罗马的,感受罗马城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了解世界优秀文化的热情。 学习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罗马的感受罗马城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了解世界优秀文化的热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罗马的风光短片)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今天我们就同作者一起去参观罗马城。

3、板书读题。

4、你想想作者会写些罗马的什么呢?

5、请大家快速地看一遍课文,谁能最快发现?

6、文流:作者写了罗马的遗址、雕塑和喷泉。

二、读通课文、自学生字

1、认真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生字词多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小组学习字,互读互查。

4、师反馈检查。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教师读第一自然段。罗马的特别之处在哪?

2、比赛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小结本课所学并学习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自主选择,读懂课文。

学习课文的

二、

三、

四、五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这几段话,边读边想:罗马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2、同桌相互交流

3、全班交流

(1)遗址(

二、三段)引导学生了解:遗址基本在古城,历史悠久;其中最有名的是斗兽场,结合插图了解它的雄伟。

(2)雕塑多(四段)CAI课件,感受雕塑的多与精美。并进行朗读指导,读出美感。

(3)喷泉多(五段) 回答假设:

A说对喷泉的感受。 B想象喷泉的姿态,有的„„有的„„有的„„启发感悟其千姿百态,别具一格。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比比看谁读得好。

二、情景体验,拓展延伸。

1、招标导游:请你介绍罗马城的一个特点。

(1)一分钟介绍罗马一个特点,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当场答记者问,考查学生课外知识和课前搜集资料情况。

2、作业超市,任选一题。

(1)如果要拍一部罗马风光片,请你来写解说词

(2)收集资料,请你为大家推荐一篇写中外名胜古迹的美文,或一幅描绘中外名胜古迹的给绘画

第三课时

板书设计:

25

卢沟桥的狮子

举世闻名

大小不一

栩栩如生

形态各异

教学反思:

古诗诵读:舟夜书所见

教学要求:

1、读通诗句,理解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通过诗句展开想角。

3、背诵、默写诗文。

教学重点:根据诗句领略作者所描写的美丽景色。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多媒体课件出示几首古诗及所表现的画面并伴随舒缓的音乐。)师述: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古诗。大家知道,古代诗词是我国文化历史上一颗璀灿的明珠,诗人常常用短短的几句话、几十个字就把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一处处迷人的景致生动地再现于我们的眼前。随着诗人的笔,我们今天将进入一个什么样的情境呢?让我们来学习《舟夜书所见》。

2、出示课题,学生读题。

二、解题,简介作者。

1、你知道“舟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吗?为什么这样理解?(根据学生答强调“书”在这里是写、记的意思。)

2、你能为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作者吗?你怎样了解到的?

三、学习《舟夜书所见》。

过渡:诗人能将他在黑夜里见到景色写成一首小诗,这景色是否别有一番情趣呢?

1、读通全诗。(将读落到实处,让学有困难的学生获得帮助。) (1)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正音。

(3)请同学之间互相听读,指出对方的错误并帮助他(或她)改正。

2、在读的过程中,你有不懂的地方吗?如果有,看看这幅图能帮帮你吗?(多媒体课件出示画面)看图读诗,体会诗意。(展示诗人笔下的“情境”、形象对照诗文的“语境”,从而丰富学生的“心境”。)

3、小组研读,品味词句,感悟诗情。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调控,指导读懂诗意,读好诗句。重点扣住渔灯从“一点萤”到“满河星”的变化让学生领略诗中情境的美妙与神奇,体会诗人比喻之精妙。(这一环节重点把握在读中悟,在读中品。)

4、美读诗文。(多媒体课件出示动态画面伴随音乐。)

过渡:看到这样一幅绝妙的水上夜景图,我情不自禁地跟着诗人一起吟诵: (1)师范读。

(2)学生自由练读。 (3)指名读。(先由学生推荐班上读得最好的学生读,然后鼓励其余学生向他挑战,尽自己所能达到最优化,以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四、开拓思维,发展、积累语言。

过渡:古人尚且能够写出精妙的小诗,我们之中一定也不管文人大家,一定有人可以用自己的话把这样一幅水上夜景图描述得更美。 (1)指名说。

(2)师:给个机会让我也来说一说,好吗?(多媒体课件出示动态画面及音乐)我看到这如诗如画的江上晚景,不禁诗兴大发,赋上这样一首小诗。(师朗诵:江上晚景)(附诗词) (3)师:如果你喜欢我这首小诗,可以和我一起朗诵。(重复一遍)

(4)师:查慎行和你的同学还有我都描述了这水上的夜景,你最欣赏谁的描述,为什么? (5)给学生配上音乐,学生自由读或说。(选择《舟夜书所见》或《江上晚景》配乐读,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五、作业。

过渡:诗人笔下的景致是如此的具有诗情画意,(展示事先准备好的诗配画图片)遗憾的是,我这儿还有一幅画只有诗情,没有画意,试着为这幅画上《舟夜书所见》这首诗吧。 (1)要求学生试着默写诗文,忘记了可以看一看,不会默就认真地抄下来。师巡视、评价,挑选最好的作品剪贴后让大家欣赏,把画送给这个学生以示鼓励。 (2)提出课外作业要求。

夜里看长江,别有一番情趣。去看看现代的水上夜景,用你生花的笔写一写或画一画当时的景致,倘若你写的是诗,可以给它配上一幅画,倘若你画了一幅画,请为它题上一首诗。

板书设计:

舟夜书所见

渔灯

一点萤美妙

水上夜景图满河星神奇

教学反思:

语文乐园

(四) 教学目标:

1、学习部首字。

2、看图读词语。

3、写一写,背一背马克思名言。

4、读成语故事。

5、体会总起句的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

1、朗读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多种形式读每组字中的汉字。

3、观察、比较前一字与后一字的关系。

4、了解部首字的作用。

二、认一认

1、欣赏挂图。(可多展示一些)

2、说说画上的内容。

3、图文对照,自由朗读。

4、猜画的作者,理解词语。

5、多种形式读词。

三、写一写,背一背

1、多种形式读、悟。

2、写一写,提出写的要求。

3、课后收集类似名言。

第二课时

一、读成语故事。

1、自由朗读,读通短文。

2、同位互读,交流读懂了什么?

3、你想对这个人说些什么呢?

4、交流其他的成语故事。

二、读课文中的总起句

1、自由读句子。

2、看小伙伴的提示语,把句子放在课文中去读一读。

3、小组交流发现。

4、全班交流发现。

5、你还能想出别的这样的句子吗?

三、小结本课所学。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四:北京奥运会

教学目标:

通过话题的交流,让学生了解北京奥运会的有关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主动关心大事的热情,同时培养学生能清楚表达和认真倾听的习惯。 形式:师生互动,让学生充分“对话”,将倾听、表达、交流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语言发展。

准备:指导学生听广播,看电视,阅读书报、杂志,收集有关北京奥运会的文字和图片资。 过程:

一、创设情景,营造自主参与的交际氛围。

1、观看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领奖的照相片,说说你看到了这样的场面,你想到了什么?

2、观看国际奥运会投票决定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的记录片,激发学生交际的愿望。

二、小组交流,人人参与。

1、4人一组互相介绍。

2、交流后相互评价。

3、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和谐互动,反馈评价。

各组自愿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评评看谁介绍得最清楚、全最全面。

四、扩展延伸

以各种形式,分享对北京奥运会的了解,畅想北京奥运会的盛况,说说我们能为北京奥运会做点什么。

教学反思:

习作四:听来的故事

训练目的:训练学生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清楚地表达出来。 训练重难点:如何把听来的故事按一定顺序写具体。 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听听乐乐和文文的对话,他们在讨论什么?

2、我们从小都读过故事,你听过什么有意思的故事呢?

3、生交流。

二、听故事,了解写故事的一般要求。

1、听磁带讲故事,听的时候注意听仔细,边听边想边讨论。听清楚故事讲的谁?故事是怎样发生的,其中最有意思的是什么?最后结果又怎样。

2、生听完故事后把听到的和小组成员交流,没有听明白的地方要问清楚。

3、学生口述自己感兴趣的故事。

4、从刚才口头讲故事的过程中,你知道怎样把故事写好呢?

⑴、把故事的发生,最有意思的地方及结果写清楚。

⑵、要一段一段写。

⑶、每段开头空两格,每句话要加好标点。

三、选定写作材料。

1、看来写听来的故事并不难!同学们小组交流一下。

2、教师列举学生口述的几个故事,启发思考:故事都很有趣,该把它们写一写了。

3、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学生选定自己要写的材料。

第二课时

一、提笔写作。

1、根据自己口述开始写作,教师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2、写完后,自己读一读,看是否把故事怎样发生的,其中最有意思的是什么,最后结果又怎样写清楚。

二、互相诵读习作,共同分享写作的乐趣。

三、分小组交流习作,说说自己或别人作文的优点。

四、作文展示台:听来的故事。

教学反思:

第3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12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教学要求:

1.会认“暴、凑”等8个生字,会写“晒、洞、准”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准备、吃饱、晒太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想画面。 3.品味语言,感受故事独特的表达方式,并在反复朗读中预测将要发生的故事。并从课文中画出相关的依据。

教学重难点:

通过反复的朗读,找出依据,预测将要发生的故事。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揭题《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你见过一百多年的老屋吗?想象一下老屋的样子,怎么想都可以,读童话就要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引导学生想象老屋之“老”)今天,就让我们去课文中找一找老屋总也不倒的原因吧!

2.板书课题:“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3.教师配乐范读。

二、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座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相信同学们肯定知道其中的原因。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三、朗读练习。

1.开火车朗读,每人读一自然段。 2.指名分段朗读。

四、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暴、壁、晒”。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暴”是上下结构,注意“氺”不要写成“水”。

“壁”下面的“土”要写得宽一些,能托住“辟”,与它相近的字“劈”注意区分。

“晒”左右结构,左面的“日”字旁千万不要写成“目”字旁。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在老屋身上发生的事情有哪些呢?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

一、二自然段。

(1)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你能说说老屋是什么样子的吗?老屋为什么准备倒下去?

(2)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老屋存在的时间、老屋现在的样子、用途等方面想象、讲述。 (3)老屋已经这么老了,根据这一点,你能预测出什么结果?你的预测和课文中所描述的一样吗?在朗读这

一、二个自然段的时候,你觉得应该用什么语气来朗读呢?

(4)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好评点,然后练习练习。 (5)指名朗读,最好对学生的评价(注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 2.第

三、

四、五自然段。 (1)“等等,老屋!”这是谁在和老屋说话?他和老屋说了什么?老屋是怎么做的?

品读下列句子:

①“再过一个晚上,行吗?”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小猫有什么可以学习的品质?

②老屋低下头,把老花的眼睛使劲往前凑:“哦,是小猫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个晚上。从加点的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如果你是老屋,你会怎么做?

3.第六自然段。

(1)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读完这句话,你觉得老屋能倒下吗?你猜测的依据是什么?

4.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要求:

(1)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第几自然段?用笔画一画。

(2)有哪些小动物遇到了困难,需要老屋帮助?他们分别遇到了什么困难? (3)老屋每一次都是怎么做的? (4)你觉得老屋能倒下吗?为什么?

5.如果你是老屋,帮助了那么多遇到困难的人,你的心里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去做?

三、分角色朗读,现身表演,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

选择一个学生演老屋,3个孩子演其他的小动物,其他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课堂上情景再现。

四、续写故事。

还有谁遇到了困难,需要老屋帮助?按照文章的写法,想一想,写一写。 板书设计: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小猫遇到了暴风雨 老母鸡孵小鸡 蜘蛛好饿助人为乐

13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教学要求:

1.借助阅读,在观察、想象、发现中,让学生享受阅读的情趣。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并学会有理有据的预测故事将要发生的事情。

3.合理地续编故事或创编故事。 教学重难点:

学会通过故事情节预测故事的发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有位特别的先生来到了我们的童话乐园里,他是谁呢?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在打开课文之前,让我们看看胡萝卜先生给我们布置了哪些任务? (1)自由读课文五分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真读课文,看看在胡萝卜先生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2.本课中出现了几个生字,谁能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读读看。 a.指名学生读。 b.加上拼音读。

c.让我们将词语送入句子读一读。

我们刚才不知不觉就完成了胡萝卜先生给我们的第一个任务,谁来完成第二个任务呢?能告诉我们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环节。

1.孩子们,胡萝卜先生匆匆忙忙刮了胡子,因为近视而漏刮了一根。这根胡子蘸到了甜甜的果酱疯长起来。你觉得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怎么样? 浓密的胡子令胡萝卜先生很发愁,但这根胡子在别人看来却有着另一种意想不到的用处。(大屏幕出示这段内容) a.读课文的时候根据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把自己当成其中的一份子,就能体会文章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自由练读) b.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对自己来说是烦恼,对别人来说呢? c.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帮助了小男孩解决了什么难题? d.帮助鸟太太解决了什么难题?

e.还有可能帮助谁解决什么样的难题?想一想,说一说。 所以说: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3.出示:“我的胡子真是太棒了。”谁来当胡萝卜先生夸夸自己的胡子? 4.设疑感悟: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真是太棒了,不仅帮助了自己更帮助了别人。可是,胡萝卜先生是那么喜欢自己的胡子,当他发现自己心爱的胡子被别人用掉的时候,他会生气吗?为什么?想一想。

小结:我明白了,胡萝卜先生不会生气还会很快乐,因为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快乐。可是假如有一天,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越来越少了,甚至用光了,没有了,他还会快乐吗?不管快乐还是不快乐,我们都能感觉胡萝卜先生有一课乐于助人的心。

四、创编故事,绘写结合。

(1)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真的很神奇啊,帮助了那么多人,让那么多人快乐。当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还会发生什么样神奇的故事呢?用你的画笔画下来并写一写你的故事吧。

(2)评价交流。 板书设计: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胡萝卜的长

胡子帮助了小男孩→替代风筝线 鸟太太→替代绳子晾尿布 ……帮助别人 快乐自己

14 不会叫的狗

教学要求:

1.熟读课文,认读课文中出现“吗、讨、厌、怒、批、访”等1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改编或续编故事,编排课本剧,培养学生的理解、想象创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及不幸,要学会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对小狗的遭遇产生同情心的同时,要正确认识自己。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请说说你最喜欢的是哪篇,并说明理由。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的名字叫“不会叫的狗”。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第14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划(边读边划出生字所在的词语) 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丢字,难读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看到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那么投入,我想你们一定掌握了不少知识,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你真了不起,只读了一遍就知道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词)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来拼读下面的生字。

干吗讨厌批评来访搞不清刀叉压根儿差不多

4.同学们读得真好听,下面我们男女同学比赛读,看看谁读的好。你们读得很棒,为自己掌声鼓励一下。

三、整体感知。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思考: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这只狗为什么要学叫?都向谁学了?

四、品评形象,深入理解。 1.想想文中一共出现几只小动物?

2.公鸡和杜鹃出于什么心理教这只狗叫的?教的时候表现怎么样?狗学的时候表现怎样?从文中找关键性的词语与句子。

(小鸡-同情、杜鹃-怜悯、狐狸-嘲笑) 3.狐狸为什么嘲笑它?从哪句话中你读出了这种嘲笑的。

4.面对这种嘲笑小狗有怎样的反应?(指导读出伤心的语气)从动作表现来看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狗呢?(师引导自尊心强并可怜的狗。)

五、探讨结局,挖掘内涵。

1.课文设计了三种结局,请速读并说说你比较喜欢哪一种结局,为什么? 2.你希望这只狗有怎样的结局?请为这只狗续写个结局。

六、联想续写,布置作业。

读童话需要一颗童心,还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用心地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这样真实的生活自然会从你的笔间流出。学完这篇童话相信你也会按捺不住写作的欲望,请你提起你手中的笔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为此文加上第四个结局,最好能像作者一样,在文中有一个关键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板书设计: 不会叫的狗 小公鸡同情 小狐狸嘲笑

杜鹃怜悯和善待人,互相尊重

口语交际4 名字里的故事

教学要求:

1.通过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的名字或他人的名字。 2.对名字进行详细的介绍,说清楚其中蕴含的意义。 3.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要勇于评价,学会评价。 教学重难点:

1.表达时要口齿清楚,思路清晰,讲清名字里蕴含的意义。 2.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要勇于评价,学会评价。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每一个名字往往都蕴含着父母对你们的期待与希望,你知道自己的名字里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请跟大家说一说!

二、小组合作,交流。

和同学说一说名字的含义或来历,可以是关于自己名字的,也可以是关于他人名字的。听同学讲的时候,如果有感兴趣的或不理解的内容,可以向同学提出来。

注意:要学会倾听,有不懂的地方,适时发问。别人讲话时,要有礼貌地回应。

通过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三、全班交流。

1.每一组挑选一名同学,与全班同学互相交流,讲明名字里蕴含的故事,说清父母对自己的期待或希望。注意:口齿清晰,讲述完整具体。

2.听了同学的发言,你有什么感受? 3.讲讲今后的打算。 4.师生共同点评 5.评比:谁讲得最好。

四、作业。

回家和家里人说一说,你从同学的讲述里发现了哪些有趣的事?

习作4续写故事

教学要求:

1.了解续写的相关知识;学习编写习作提纲;积累把一件事写清楚,写具体的方法。

2.通过思维训练、创设情景、自主构思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为学生理清思路,使学生明白怎么写,如何写好等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及思维方式。 教学重难点:

通过思维训练、创设情景、自主构思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为学生理清思路,使学生明白怎么写,如何写好等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学生——搜集习作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思维训练,认识“续写”。

1.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句子,请你们发挥想象,将句子补充完整。(出示扩句) (1)春天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啪”,花瓶打碎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春天的景物是什么样的?花瓶打碎和我有什么关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2.引导学生想象填充。

过渡:刚才我们是进行扩句训练,大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丰富的想象力把句子补充完整。今天咱们要完成的作文——续写形式跟扩句相似,不过有一定难度。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续写?(指名读) 出示:续写就是抓住“续”字,在原文的基础上想象和推测,接着原材料的故事情节延伸下去,直至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

二、提炼要点,明确要求。 1.出示习作要求: 第一幅图:

同学A:“我上个星期过生日,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大的生日蛋糕。” 同学B:“我也刚满九岁,全家人一起给我庆祝了生日。” 同学们围在一起议论起自己的生日。 第二幅图:

李晓明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心想:我的生日也快到了,可是…… 第三幅图:

同学A对同学B说:“李晓明的爸爸妈妈在外地,我们一起为他庆祝生日吧……”

第四幅图: 结果会是什么呢?

以上是这幅图中提炼到的信息,即:只讲了事情的开头,没有详细地讲述事情后来怎样了,结果又是怎样的。请你根据自己的想象,把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写清楚,写具体。

思考:从习作要求中你弄懂了什么? 2.教师引导归纳出示:

(1)范围:记事材料作文(给出开头,续写经过,结果)。 (2)顺序: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3)要求:展开想象;写清楚;写具体。

三、创设情景,师生续编故事。

1.谈话出示语言片断:(既然根据材料续编故事,那么我们就得弄清材料内容。) 下课了,同学们在一起谈论自己过生日的情况,可是李晓明的生日也快到了,但是他的爸爸妈妈在外地,我们应该怎么为他庆祝生日呢?……

2.研读材料:从这段话中,你了解了些什么?(四要素:时、地、人、事、起因)【板书:自己的生日】

同学们,想一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板书:准备生日】 结果又会怎样?【板书:庆祝生日】今天咱们一起把故事编下去。 小结:在续写之前我们首先要【板书:理清线索】 3.师生口头共同续编故事。

(1)出示:下课了,同学们在一起谈论自己过生日的情况,可是李晓明的生日也快到了,但是他的爸爸妈妈在外地,我们应该怎么为他庆祝生日呢?

(过渡)在续写过程中,除了理清线索之外还要对发生的事情进行合理想象。 回过头来看,在叙述同学们打算为李晓明庆祝生日时,应该怎么对他说,又会怎么做呢?李晓明有什么反应?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2)出示:我们为李晓明的生日做了哪些准备?是靠自己还是在朋友及老师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我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其他同学呢?

(3)在续写时我们还要注意过渡和前后照应,使文章过渡就是紧扣前文的最后一句话,很自然地接上去。【板书:语意连贯】

(4)出示:常用的过渡方法有: a.用一个句子过渡;

b.用表示时间或空间的词语过渡; c.用提示语过渡。

(5)对于这件事,我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6)试着给这个故事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

过渡:刚才我们共同续编了一个故事,这只是一种情况,可能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请大家充分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根据材料内容展开合理想象。

四、各抒己见,发散思维。 1.出示讨论提示:

(1)我们为什么打算为李晓明庆祝生日。 (2)我们为李晓明的生日做了哪些准备。

(3)李晓明当时有什么反应?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4)结局如何。

(5)我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2.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续写指导 理清线索 语意连贯 合理想象

如需参考范文请点击:部编本三上《习作4续写故事》范文:过生日

第四单元习作指导

续写故事

写作思路:

1.审阅题目:看课本插图的内容,我们可以将本次习作的题目定为“过生日”。

2.选定内容:(1)写同学们课间讨论自己的生日怎样过。(2)写李晓明为自己的生日发愁。(3)写同学们打算为李晓明过生日。(4)同学们为李晓明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日会,李晓明感动得哭了。

3.表达方式:记叙、描写。 4.表现手法:开门设疑。

5.结构顺序:先写同学们课间讨论自己的生日怎样过,接着写李晓明伤心的原因,然后写同学们打算为李晓明过生日。最后同学们为李晓明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日会,李晓明感动得哭了。

下水文:

过生日

铃铃铃,下课了,同学们都跑到李梅和王明的座位旁聊天。有同学问:“你们的生日是怎么过的?”李梅开心地说:“我上个星期过生日,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大的蛋糕。”王明也抢着说:“我也刚满九岁,全家人一起给我庆祝生日。”刘东问:“李晓明的生日到了吗?”

李晓明听了李东的话默默地回到自己座位上。他看着窗外,心里想:我也快生日了,但是……想着想着就流出了眼泪。 李梅看见了李晓明哭了,就问“他怎么哭了?刚才还好好的呢?我记得过几天就是他生日了,应该高兴啊。”王明说:“李晓明的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我们一起为他庆祝生日吧,怎么样?”李梅立刻赞同。

到了李晓明的生日那天,当他走到教室门口,发现教室的门关着,窗帘也拉下来了,教室黑黑的。他一边嘀咕:“同学们在搞什么鬼?难道同学忘记上学了?”一边推开门。这时候,他惊呆了:他看到了李梅和王明笑眯眯地捧着点燃了生日蜡烛的生日蛋糕向他走来,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唱着“祝你生日快乐……”。他激动得流下眼泪,说:“谢谢大家……”李晓明在同学的祝福声度过一个幸福快乐的生日。

提出问题,激起读者读下去的欲望。 心理描写,写出当时李晓明的想法。

结尾恰到好处地点明中心,语言朴实而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我也能找个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来续写。

语文园地四

教学要求:

1.会用查字典的方式认生字。 2.学会用预测的方法理解文章意思。

3.掌握“假、几”等多音字,积累四字词语,熟悉引号的用法。 4.积累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预测的方法理解文章意思。

2.掌握“假、几”等多音字,积累四字词语,熟悉引号的用法。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觉得预测有什么好处? (1)组内交流。 (2)同学之间说一说。

2.为了更好地做出正确的预测,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二、识字加油站。

1.同学们先用字典查“典、基”等生字。 2.同桌间相互检查、互相指正。

三、词句段运用。 1.读准加点的字音。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行四个词语中的加点字。

(2)小组交流:组内同学互相读一读。 (3)指名朗读,注意正音,齐读巩固。 (4)全班交流。

(5)教师引导小结:这四行词语,每一行带点的都是多音字。 (6)拓展练习。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字?你能举个例子吗? 2.下列成语有什么特点?你还能说出这样的成语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列三个成语的特点。 (2)小组交流:看看自己的发现是否和其他同学一样。 (3)指名朗读。 (4)全班交流。

(5)教师引导小结:这三列成语,都是含有数字的成语。 (6)拓展练习。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成语?你能举个例子吗? 3.读句子,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句子。 (2)小组交流: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 (3)全班交流。

(4)教师引导小结:对于人物的语言描写,有的提示语在前,有的提示语在后,有的提示语在中间。

(5)拓展练习。 你能举个例子吗?

四、日积月累。

1.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先在组内朗读,相互正音,再交流自己的收获,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

2.小组朗读。 3.师生对读,齐读。 4.看谁最先背下来。 5.背诵比赛。

第4篇: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试卷

双基加油站一、读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写规范哟!

pútáo chúnpǔ jièshào xīnkǔ xióngwěi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密( ) 桃( ) 植( ) 岭( )

蜜( ) 跳( ) 置( ) 冷( )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读一读吧!

五()十() 千()万() 不()()主

目()暇() ()山()岭 热 情()()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相信它会更精彩!

静悄悄的( ) 白茫茫的( ) 红彤彤的( )

火辣辣的( ) 水灵灵的( ) 冷冰冰的( )

读写训练场

一、选词填空,可要认真分辨哟!

必须 必需

1、开学前,我准备好了学习上( )用品。

2、这件事,你( )得做。

严肃 严重

1、奶奶的病情越来越( )。

2、老师保持着他那惯有的( )的态度。

二、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然后仿写句子,你也写得不错的!

1、禾苗低下了头,小草弯下了腰,鸟儿不再鸣唱,花儿不再欢笑。

2、两条恶龙在潭底翻滚起几丈高的浪花,一会儿腾空而起,一会儿又沉到水里。

三、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加上标点。

1、 真吸引人

2、热情好客的老乡

3、花园里的花开了,有 、 、 、 ,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4、喜讯好像 飞遍四面八方

实践小天地

一、相信你的阅读能力一定是最棒的!

榆 树

我喜爱花草树木,但在众多的花草树木里,我更爱榆树

每当春暖花开的时候,那满山遍野的榆树,就好像与鲜艳的桃杏争艳竞美似的,柔软碧绿的枝条上挂满了微红的小骨朵,在春风的吹拂下,骨朵中间吐出嫩嫩的、圆圆的,惹人喜爱的小榆树英。

榆树的生命力是很强的。人们捋完它的叶,扒光它的皮,你认为它再也不能活了吗?不,榆树只要有根,就能战胜死亡,倔强地生长。

榆树从不夸耀自己。在百花争艳的公园里,它并不招引游客,但它像哨兵一样,往往生长在公园四周,似乎在为百花挡风,驱赶寒冷。

榆树在不见人烟、一望无际的沙丘上,也能顽强地生长。它经得起寒冷、暑热和干旱,能在那里愉快地安家落户。

榆树的品格勇敢、坚强,我赞美榆树!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顽强—( ) 愉快—( ) 夸耀—( ) 品格—( )

2、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各写一句话。

(1)榆树只要有根,就能战胜死亡,倔强地生长。

(2)在百花争艳的公园里,它并不招引游客,但它像哨兵一样,往往生长在公园四周。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榆树的生命力是很强的?用“ ”在短文中画出来。

4、这篇短文赞美了榆树_____________的品格。

5、你最喜欢什么树?为什么?

二、根据你搜集、采访的资料,写写自己的家乡,相信你一定会妙笔生花!

第5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鲍家小学 王沛传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介绍了:鲜花什么时间开放,蜜蜂有哪些奇特的飞行本领,玩耍却玩出了大名堂,怎样巧妙找到丢失的骆驼,这是多么有趣的内容啊。有的讲对植物有趣观察和发现;有的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有的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全组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花钟》《蜜蜂》《玩出了名堂》,1篇略读课文《找骆驼》,1个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宽带网),内容丰富多彩。

本组教材体现了以专题组织内容、加强整合的编写指导思想。比如,专题是“细心观察”,在教材导语中提示了本专题,又提示学生留心观察,在《花钟》后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还建议写观察日记。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练笔“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口语交际”让学生说说最近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习作” 则让学生写一则观察日记。在“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而“宽带网”则引导学生去搜集和阅读更多的观察与发现的故事。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 1 后面有拓展、交流从中可以出看各种活动之间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

学情分析

1、随着年纪的升高,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增强学生的识字乐趣 。

2、学生写话的愿望日益增强,应顺应学生心理发展的这一特点,以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练笔的机会。

教学目标:

1、 认识“怒、燥、暮、试、验、证、阅、固、调”等生字,会写“艳、内、梦、论、试、验、堂、镜、闲”等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无论、试验、纸袋、名堂、浪费、镜片””等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3、 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5、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6、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7、通过“读读认认”,认识“肩、臂、瞠”等7个字。

8、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2、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3、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4、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中要加强整合的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2、“口语交际”要求学生结合本组综合性学习说说发生在课余生活中有趣的事,把话说通顺、完整,态度自然大方,口齿清晰,声音响亮。“学习”要求能用自己的话,表达一个较完整的意思就可以。

3、“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展示台”要求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积累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单元课时安排

3

13、花钟 2课时

14、蜜蜂 2课时

15、玩出了名堂 2课时

16、找骆驼 1课时 语文园地四 3课时

13花钟

【教材简析】

《花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是不同的。并形象例举了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与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奇妙。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湿度、密切、关系、娇嫩、适宜、适应、昆虫、传播、植物学家、陆续、大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教学重点: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法、提问法 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钟”,你都见过什么钟?

2、今天给大家带来了花钟,想去看看吗?课件出示:瑞士大花钟图片

(出示日内瓦大花钟)这就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最著名的日内瓦大花钟,

面各色鲜艳的花,争奇斗艳,芬芳迷人。它座落于瑞士这个“花园之国”。这个花钟不仅美观,而且能够报时,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题目就叫花钟。

5 文中的花钟是什么样的?它是怎样报时的呢?让我们赶快来读读课文吧。

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二)、学习生字,扫除学文障碍。

1、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来读这些词、抢读、开火车读。

2、请同学们在观察这些生字,你觉得哪个生字难写,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着重知道左右结构的字,例如:“湿、娇”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醒、致”左右宽窄差不多。

3、要求在字贴上每个字描两遍。

(三)、再读课文,学习写作方法。

1、看来生字同学们都学会了,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变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课文写了许多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

2、那课文中都写了那些花,他们都是在什么时间开放的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画一画,读一读。

(1)找一找花钟里藏着哪些花?

6 (2)看图,认识花,感知花的美丽。

一起说花的名字,相应出示花的图片。这么多美丽的鲜花,同学们想欣赏一下吗?

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鲜花朵朵、争奇斗艳,好看,美丽等等)

(3)默读课文,想想这些花是怎么开放的?(出示课后题)填空

(4)你喜欢哪个句子就读给同学听听,相机指导朗读。 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做动作,指导朗读。 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为什么喜欢?带着表情,指导朗读。 还有哪种花笑了?(昙花)

昙花含笑一现,从含笑一现中你知道了什么?这么美的顷刻间,我们多想留住它啊!指导读。

这两种花的笑是我们看得到的,有一种花是在心里笑呢。齐读。

欣然是愉快的意思? “怒”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出示解释),你们觉得是哪一种? 齐读出花开的气势

睡莲从梦中醒来 指导读。还有哪种花也是刚刚醒来?(烟草花)指导读。

月光花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7 请大家做一下舒展的动作谁再读读这句话。

6、再来读这一段,下面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些花儿的美丽吧。师生接读。

7、比较“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和书上的写法,哪种写法好,为什么?

小结: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可是呈现的语言效果却大相径庭,往往同一个意思是可以用同义词或不同句式描述的。

例如说:牵牛花是从形状、颜色上进行描述的;而“昙花、睡莲、烟草花”是着眼于开放的时间;“月光花”是从姿态上进行叙述的,这些花它们各有各的长相,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性情,从多种角度进行的描写,会受到意想不到的语言效果。

(四)、课外延伸,培养写作能力。

1、同学们看这段话最后,还有一个特殊的标点,是什么号?他告诉我们什么?

你们在课下搜集了哪些花开放的时间呢?请你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并试着用书上的语言来形容一下。看哪一组的语言最美。

可以仿照书中第一段来写。

第二课时

一、回忆引导生疑

8 1.复习第1自然段,引导生疑:出示各种花开放的时间,引导学生回忆诵读课文第1自然段。

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植物学家进行了研究,有什么发现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默读第二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联系课文,你能猜测“夜来香为什么在晚上八点左右开放”吗?为什么大多数花在白天开放?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聪明的植物学家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的像钟面一样,就是我们看到的花钟。(出示)

2、比较句子: “我看到什么花开了,就知道是几点了”这句话对吗? 文中用语言怎么叙述的?

课件出现句子:齐读“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刚刚”可以去掉吗?为什么?“大致”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3、是啊,作者用词非常准确,这个看似用来表达模糊意思的词语,实际反映了客观事物真实的状况,反映了科学家遵循客观事实的态度,文中还有几个这样的词语,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找一找。

课件出现词语:大概 左右 往往 有……的危险

4、体会朗读第三段。

四、再读全文,总结拓展

1、再一次有感情朗读全文,找出你喜欢的好词佳句

2、师总结:作者之所以能写出这么精彩的文章,是他留心观察,不断探索的结果。我们也要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发现探索美丽的大自然。

五、作业 :

1、观察一种事物,把观察发现记录下来。

2、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花钟”(在钟面上写上花朵的名字)。

板书: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植物学家进行了研究,有什么发现

课后小结:

14、蜜蜂

【教材简析】:

这篇略读课文真实的地记录了作者为证实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进行的一次实验过程,表明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本课按作者的思考,实验以及实验所得的顺序来写。作者先写思考——蜜蜂究竟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然后写了

10 解这个问题而做实验——作者捉了自家花园的40只蜜蜂,分别作了记号。然后到野外放飞20只,最后所得——17只先后飞回,从而证实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 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法、讲解法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搜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回忆旧知

11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2.导入新课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循序渐进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不认识或不懂的字或词语想办法读对、弄懂。

2.互帮互助学生字。

(1)出示生词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2)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3)指名读、开火车读。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订正、强调字音,如:“阻”、“测”时平舌音,不是翘舌音,“尽管”的“尽”读三声。

4、默读课文呢,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导学生归纳主要内容。(可以用问题引导学生:这次试验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作者得出什么结论?)

三、指导写字

1、下面看看同学们字写得怎么样。

12 (1)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减……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指导写字:课件演示,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书写,然后,教师用投影展示,集体评议学生写的字。

2.抄写词语。

四、作业设计

练习默读课文,勾画并读熟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呢?(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板书:听说) “听说”是什么意思?(不一定真实可靠)

2、法布尔在听说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说明他不盲信,讲究事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三、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

1、那么他是怎么做试验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笔画一画他所做的事。

2、抽生汇报他所做的事,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吗?再给你的同桌说一说吧!(板书:捉蜜蜂做记号 叫女儿等 走两里多路 放飞蜜蜂)

3、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去掉文中的一个步骤行吗?再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然后全班汇报。

4、读到这里你想对法布尔说些什么?(严谨的科学态度)

5、放飞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 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6、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 想用什么词来形容?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表达他们的心情。(指生读,大家评议。再读)

7、已经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结论呢?为什么?

8、那作者最后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呢?请大家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能说明结论的句子,勾画下来。

9、谁来读一读这一句。并请说一说你这样读的原因。(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 “准确无误、确确实实”的意思。) (行动结果完全符合预期效果)(真实可靠)

10、二十只蜜蜂中有十七只飞回来了,能说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了吗?还有三只蜜蜂去哪了呢?

四、反复朗读第一段。

1、出示第一段:同学们,读到这里,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还是听说的吗?那么法布尔可以肯定地说 (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此时他的心情多么地激动,他兴奋地对人们说: (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他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 :(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五、学习最后一段。

1、除此之外,法布尔还得出了什么结论。(齐读最后一段)

2、在这个结论中,可以肯定的是(蜜蜂辨认方向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无法解释的是(能辨认方向的本能。)

3、对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4、根据学生的提问,着重理解“本能”的意思。并举例说明。(本能是人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性能,如:出生的婴儿会哭会喝奶;蜂酿蜜等)

5、自由读读资料袋里的内容,里面说的蜜蜂会跳舞,它们就是这样认路的吗?

六、拓展延伸: 自然界的确有无数解不开的奥秘。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肯定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在几十年后,有一种研究结论,你们听听

15 有没有道理。(教师讲述奥地利生物学家费里希的研究成果)如果同学们对蜜蜂的知识感兴趣,可以去查查资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

七、作业布置:

1、把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下来。

2、课外阅读:《昆虫记》《木木的昆虫日记》 板书设计: 14蜜蜂 听说 做试验 得出结论 仔细观察 善于思考

15 玩出了名堂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喜欢玩镜片的荷兰人列文虎克在工作闲暇时打磨镜片,发明了放大镜,后来又将两片放大镜进行组装发明了显微镜,用显微镜最早发现了微生物,从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而一举成名的事。课文的

3、4自然段是重点段,这一部分详细讲述了列文虎克发明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的过程。全文贯穿一个“玩”字,透视出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课文紧扣单元专题,目的是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玩耍、 16 游戏中,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把自己的观察所得记录下来,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2.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法、 【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搜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懂课文大意,弄清列文虎克是怎样玩的。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2.学生交流。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4.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5.理解“名堂”。教师同时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谁玩出了名堂?他玩的是什么?他玩出什么名堂?

【这是一个比较干净利落的揭题设计。揭题过程既为学生的阅读扫清了一个障碍──理解了“名堂”一词的意思,又让学生紧扣文眼“玩”,有目的地走进文本。】

二、初读感知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18 (1)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2)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2.学生自主读书。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2)出示新词,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 (3)小老师教生字,开火车熟悉生字。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领悟玩法 1.多遍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2.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3.学生交流想象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

4.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发现该用什么语气朗读这一自然段。(赞赏的语气)

四、课堂练习,当堂展评 1.练习写生字。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3.当堂展评。

五、课后作业

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文中引号的用法。

2.细细品读课文,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3.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流程

一、复习回顾 1. 听写生字词。

2. 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玩镜片的。

二、继续读书,了解玩出的名堂

1.教师引言:列文虎克就这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们继续学习、研究。

2.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1)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

(2)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

3.交流讨论。

20 (1)有新的想法: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2)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可以随意调节。

(3)有新的发现:看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小人国”世界。

4.转换角色想象。

组内交流: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心里会怎样想?

5.朗读体会感情。 6.表达感悟。

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发现以后,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可多人次谈,学生交流时教师要画龙点睛地点拨、肯定)

三、欣赏玩出的名堂

1.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国”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2.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

3.交流讨论:“小人国”指的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怎样的大名堂?

4.指名朗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议议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21 5. 再次品读:对这一段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新的发现?(着重体会引号的用法)

四、交流玩中收获

1.教师引述。同学们平常都爱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也得到不少的乐趣。下面交流一下我们玩中的收获,好吗?

2、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一名同学到台前介绍。

3、把自己的玩法和收获写下,准备在“玩法大比拼”的故事会上讲一讲。

【语文课堂应该回归生活,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生活中主体内化、主体自悟,真正实现对学生生命的唤醒、点拨与鼓舞,并促进学生主体的终身发展。】

五、替换朗读、理解引号

课文中对小人国、居民、玩具三个词语加了引号,你认为这是为什么?

1.引导学生说说“小人国、居民、玩具”在课文中分别是指什么?(微观世界、微生物、显微镜)

2.让学生把“微观世界、微生物、显微镜”和文中的“小人国、居民、玩具”进行替换,朗读。

六、教师总结

小结:课文虽然讲的是列文虎克的玩耍,而实质是讲观察、好奇心和求知欲,它们是科学创造和发明的出发点和原

22 动力。如富兰克林就是由于好奇心而揭开雷电之谜的。还有爱迪生,他小时候常常对人类的各种奇异的创造惊喜万状。他曾悄悄把家里的钟表偷出来,一件件拆开,然后再装上,一心要了解它的秘密,相信同学们会对这些事例有所了解,可以交流交流。

七、作业设计 小练笔:

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但要注意这是小练笔,不能拔高要求。

板书:小人国、居民、玩具

16、找骆驼

【教材简析】:

这个故事改编自阿拉伯民间故事。人物有两个:商人和老人。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使商人终于找到了骆驼。老人的观察、分析、判断,对人很有启发,令人拍案叫绝。

课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进行叙述,起因、经过、结果十分清楚。在叙述中巧设悬念,引人人胜。文章开头并不急于讲明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特点的,而是讲老人十分详尽地描述骆驼的特征,激起读者往下读的欲望。

23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是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教学难点是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 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 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样发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

弄清老人为什么能帮助商人找回骆驼。 【教学方法】:讲解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题

(一)猜谜语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动物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猜猜它的名字。(出示谜面)同学们都很聪明。

二、谈话揭题,整体感知

24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这是一则读后会让人变得更聪明的故事。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2、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前面作了提示,指名学生朗读

4、学习提示让我们思考什么问题?

5、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来研究课文。

三、根据学习提示 ,自学课文

1、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老人和商人谈骆驼特点的对话勾画出来,边读边想: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请标上记号。(生自读并标注)

2、全班交流:老人说出了走失骆驼的几个特点?分角色读读商人和老人的对话。

3、细读老人的话。

4、听了老人的话,商人忿忿地说:“别哄我了,一定是你把我的骆驼藏起来的。”这里的“忿忿地”是什么意思?老人怎么回答的?从“不紧不慢”种体会到了什么?(很冷静,胸有成竹)

5、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再读课文 老人看见了什么?用“---”画出来,老人看见了这些现象,他又知道了什么?用“~~~~~”画出来。

25 师:我想要知道你们画得对不对,该怎么办?请两人分读“看见”的内容, “知道”的内容。(男生、女生分别读课文)

6、句式训练

1.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是因为( )。 2.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是因为( )。 3.老人说骆驼缺了一颗牙齿,是因为( )。 根据老人这一串的推测,最后总结出:应该顺着 ( )去找,才能找到骆驼,后来,商人果然( )

四、说话

假如你是一个旁观者,看到找骆驼这一幕,你想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

五、总结

遇到问题,不能光着急;要冷静,要动脑筋思考 板书 课后小结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留心观察生活,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同学的发现,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6 2.习作练习:写一则观察日记,写出自己观察中最感兴趣`自己最想写的。做到格式正确,内容有新鲜感,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3.自主发现:能主动发现形近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4.日积月累:读读背背一首农谚歌谣,读读认认关于人体器官的三行词语。

5.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鲁班的故事,也可以到图书馆`上网等收集更多的资料。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激趣导入

观察中的发现

同学们,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有的作者留意了鲜花的开放,有的作者注意了蜜蜂的飞行,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发现。

这段时间,你都作了哪些观察?有哪些新的发现?把你观察中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其他同学的发现。如果对谁的发现感兴趣,可以和他一起探讨。

2.小组交流

27 前后两方的同学组成四人小组,相互交流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共同分享发现的快乐,探讨自然的奥秘。交流时可以互相问答,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a.我观察了夜晚的天空,认识了北斗七星…… b.我发现鱼睡觉时是睁着眼睛的……

c.我发现只要一碰到含羞草,它就把叶子闭拢了……

…… 3.全班交流

每组推荐出介绍得好的`大家都感兴趣的到班上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

4.小结延伸

同学们的发现真神奇,真美妙!看来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就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同学们,神奇美妙的大自然等着你们去探索,希望你们处处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写一则观察日记

1.前几天,有些孩子把观察到的事物写进了日记里,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也交流了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孩子们的 28 发现真是神奇美妙。下面就让我们先来交流一下我们写好的日记,听听同学的意见。

学生交流,评议,学习别人的优点。

2.在口语交际中,在同学的日记里,我们发现好多同学在观察中都有新发现。也许你有更多的发现要想说,今天我们就选择你最感兴趣,最想写的内容,再写一则观察日记。

学生讨论交流: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准备写哪些内容?

提示:可以是可爱的小动物,可以是有趣的植物,美丽的风景,也可以是你心爱的物品……可以说它的形状`颜色,也可以说它的动作`姿态……

把你准备介绍的事物描述给同学听。 3.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4.放声朗读,检查修改。读读句子是否通顺,词语是否恰当,标点是否正确。

5.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议。

6.全班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7.再次修改,大声读读。

8.誊写作文,注意格式,字迹工整。

第三课时

自主探索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29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行三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 组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3. 指名朗读,注意正音,齐读巩固。 4. 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5. 教师引导`小结:这四行词语,每一行带点的都是形近字,其中有些音同,有些音近,有些音异。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别,进行扩词练习。

6. 拓展练习:形近字组词。 二.读读背背

1. 导入:不同的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你只要看到什么花刚刚开放

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我们在《花钟》一课中,了解了鲜花开放的规律,其实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将要学的一首农谚歌谣就揭示了瓜果蔬菜在十二个月中不同的生长特点,下面就让我们去读一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儿歌,带有音节的字拼读拼读,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先在组内朗读,相互正音,再交流自己的收获,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

4.抽小组朗读,全班交流。

30 5.师生对读,齐读。 6. 看谁最先背下来。 8. 背诵比赛。

9. 拓展延伸:你能说出在十二个月中不同月份开放的花朵吗?你还能说出哪些植物的生长跟时间有关吗?你能试着编一编歌谣吗?

三.读读认认

1.读一读这儿的三行词语,想想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都是指的人体的器官,这些字都带有“月”字,从而得出结论:带有“月”的字都与人的某些器官有关。

3. 这7个字扩词。

4. 说出你了解的带有“月”的生字,并组词语。 四.宽带网

1.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其实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请把你课前收集到的这方面的资料跟同学交流交流,并说出你资料的来源。

2. 读课文中列举的例子,读后谈谈自己的体会。 小结激励: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勇于探索,练就了一双慧眼,也许你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发明家!

31

第6篇: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我的角色与责任

第一课 我是谁

一、教学目标:

1、体验不同场合下的角色变化,观察、思考不同的角色应有的不同社会表现和应承担的责任。

2、增强责任意识,知道自己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应出承担的责任。

3、体验承担某项任务,感受认真履行职责并完成任务后的愉悦。

4、知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维护集体荣誉是作为集体一员应尽的责任,愿意承担和认真完在集体的任务。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体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并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的角色。

2、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对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三、课前准:

课件、相片、调查报告

四、 教学过程:

(一) 识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角色。

1、教师以自己为例问学生:“我是谁?”

学生回答后,出示教师自己在不同场合的照片,如商店里、家里、旅游景区里,让学生感受到在不同的场合下,人的角色是不一样的。

2、设置场景,让学生说说“我是谁?”

(1)在学校里。

(2)在商场里。

(3)在家里。

(4)在公共汽车上。

3、身边的人是谁?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班上交流。

(二) 认识不同的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

引入: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同的场合担当不同的角色。

1、学生讨论你认为怎样的老师才是一名好的老师?

2、小组讨论:怎样做才是一名好学生?

3、小组表演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担当不同的角色,那应该怎样做才能当好这些不同的角色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表演、讨论。

学生上台抽取题目根据教师提供的场景进行表演。

表演场景:

(1)秋游动物公园。

(2)到图书馆借阅图书。

(3)乘车去清晖园。

(4)去超市购物。

课题在电脑出现

图片:教师自己在不同场合的照片

在各种地点的图片

声音:背景音乐

文本:各种场景

各种地点的图片

(5)去剧院看电影。

(6)奶奶生病了,你回家该怎么办?

4、师生合演

表演的场景是文具店里,教师是售货员,学生是顾客。表演后,学生评价。

5、角色互换

(1)假如你是老师,你会怎样对待学习上的后进生、顽皮生、家庭困难生等。

(2)假如你是家长,谈谈你对孩子的希望是什么?如果孩子顽皮,学习退步,你会怎样做呢?

(三)小结

师:同学们能干,评价很到位!在生活中由于场景不同,参照对象不同,我们所承担的角色是不一样的。在家里我们是父母的儿女,在学校我们是学生,在商店我们是一个小顾客,在车上我们是一个小乘客„„根据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参照对象,我们要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每一种角色都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当好生活中各种不同的角色。

板书设计:

1、我是谁 在汽车上 乘客 在商店 顾客 在学校 学生

执笔教师:孟明丽

年11月15日

201

2第二课 我的责任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形成责任意识,知道自己的事情能做的应该自己做,作为家庭、社会的一员还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2、体验不同的角色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3、知道自己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

4、自己的事情,能做的应该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

二、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增强责任意识,热心参与家务劳动和学校的活动,并能主动承担一项任务。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承担的不同责任。

四、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多媒体出示课文63页的插图。

2、讨论:这些事情该由谁来做?

3、分析图中的事情,哪些是自己会做的?哪些是自己不会做的?

4、说一说,议一议:对于自己会做的事情,自己是否做了?

(二)板书课题:我的责任

(三)探讨明责任

1、让学生进一步回忆,自己家中每天都有哪些家务事,这些事都由谁来做的。

2、启发学生讨论:这些事情当中,有哪些是自己可以做的?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写出自己在家中能够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并进一步思考:我能为学校为班级做些什么?

4、教师在收集学生的答案后,给予肯定。并完成表格的填写。

5、齐读句子:自己的事情,能耐做的应该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家中、学校、社区的事情大家都来做。

(四)提出建议

1、观察第64页的插图,看看说了什么事情。

2、让学生谈谈有没有与教材第64页中的同学类似的情况。以小组为单位,大家想一想,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3、各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给予点拨。

4、各小组选出代表,以表演的方式,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好办法。

(五)品质升华

1、观察第65页的插图,看看他们给自己找了什么岗位?

2、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我给自己找岗位。

(1)在教师的帮助下,大家将班里的事情分分工,每人承担一件具体的事情(可以多人承担相同的事情)。

(2)在家里,请学生与家长商量,给自己找一件具体的事情做(例如扫地、洗碗等)

3、做这些事之后,大家先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做好?一星期后,在班会上交流做这些事的感受。

板书设计:

2、我的责任

明白责任

自己会做的事应该做

我的责任 该做什么 自己不会的事学着做 找找岗位

执笔教师:王琴

2012年11月20日

第三课我能做好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对于自己承担的事情要认真负责地完成。

2.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感受着集体的温暖,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3.热心于集体和公益活动,并从中感到快乐。

二、教学重点:

知道自己承担的事情要认真负责地完成。热心于集体和公益活动,并从中感到快乐。

三、教学难点:

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感受着集体的温暖,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四、教学关键:

知道自己承担的事情要认真负责地完成。

五、教学准备:

搜集学生的有关情况。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家务事怎样做

1、结合教材中的两个小同学“当家”的情况,议议谁能做得好,为什么?

2、如果是你,你打算怎样比他们做得更好,做给爸爸妈妈看。

3、结合学生的情况,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二)、学校的事怎样做做做游戏想一想:

1、游戏:五个人绑腿游戏

2、做完讨论

(1)5个人怎样才能顺利到达终点取得胜利。(2)如果一个同学不好好走行不行?

(3)如果大家各有各的想法,不想往同一个方向走行不行?(4)在集体生活中,做集体的事,大家该怎么做?说说我们班:

1、我们班开展过哪些活动?取得了哪些荣誉?

2、回忆当时的情况。看看每位同学在活动中发挥了什么作用,这些荣誉是怎样取得的?

(三)、家庭周围的事怎样对待

1、出示图,我们的小虎队在干什么?

2、通过第71的图,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四)、全课总结

1、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2、今后你要怎么做?

板书设计:

3、我能做好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集体的事情大家做

执笔教师:孟明丽 2012年11月28日

第7篇:八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三)》第三课时

八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神州音韵

(三)》

第三课时《跳月歌》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喜欢我国西南地区彝族的歌舞,乐于主动了解彝族的民俗风情,并积极参与表现活动。

2.能安静地欣赏乐曲,感受音乐的舞蹈节奏,学习“跳月”的基本舞步。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乐曲的风格特点。 2.舞蹈动作与音乐的节拍相一致。

三、教材分析

《跳月歌》是流行于云南弥勒西山阿细人之中的一首舞歌。每到节日盛事或农闲的月夜,阿细人在山谷空旷的草坪上或松林中,点起一堆堆篝火,并围在旁边踏着特别的5/8拍舞步,尽情唱歌,阿细人的月光聚会就被称作“跳月”。曲调多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采用5/8节拍。全曲以第一小节为主题,每个乐句只有细小的变化。旋律活泼、跳跃、生动,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四、教学过程 ㈠导入

1.教师提问:我国土地辽阔,人口众多,共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学生回答。

2.教师介绍乐曲相关内容

(1)教师:今天我们将随着音乐去走访少数民族。(出示彝族人民生活图片)你们认识这是哪个少数民族吗?

学生回答。

(2)介绍彝族的风土人情:彝族主要居住在我国云南、四川等省,有十几个支系。阿细是居住在云南弥勒县西山镇可邑村的彝族支系。火把节是彝族(西南少数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火把节传说动画)

(3)介绍“跳月”的故事:跳月是彝阿细人的一种歌舞形式。他们常常聚集在空旷的草坪上和树林里举行民族传统舞会。参加舞会的大都是男女青年,手持高、低音笛,大小三弦等乐器,边演奏边跳舞.在跳到兴高采烈之时,还常常唱起跳月歌。

- 17.随音乐与老师一起舞蹈,或分小组表演不同场景的舞蹈。 ㈢拓展学习

1.欣赏《跳月歌》(吕薇演唱),了解同一音乐作品可以有不同音乐表现形式。 2.欣赏《彝族舞曲》和《北京喜讯到边寨》,了解不同内容的彝族音乐。 ㈣课堂小结

音乐是人们认识一个民族文化的窗口。“跳月”是阿细人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天,我们也正是随着《跳月歌》走进了彝族山寨,现在就让我们加入到他们欢快的舞蹈行列中一起跳起来吧!师生一起随着音乐“跳月”,在欢快的歌舞中结束课。

上一篇:以奋斗为主题的演讲稿下一篇:大课间跑操新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