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带给我们的思考

2022-09-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灾难带给我们的思考

关于香港城市交通带给我们的几点思考

为进一步提高荆门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水平,打造畅通荆门,根据城建重点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安排,近日,荆门市住建委、规划局、交警支队及华科大、武汉市政设计院联合组团赴香港进行了为期4天的学习考察。主要就港岛、九龙有关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等问题,分别到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香港城市大学学习与交流,并到实地考察学习。香港这颗东方之珠繁忙而有序的交通现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启发了我们对于城市交通的深层思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信香港城市交通宝贵的经验和做法,能带给我市崭新的交通理念。

一、香港城市交通现状

香港特别行政区土地面积为1104平方公里,其中,24%为楼宇密集区,人口逾700万,香港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港和辐射大陆的铁路和公路网,具有国际一流的新机场,使香港的对外交通方便、快捷。香港由维多利亚港分隔,但三条跨海地铁、三条跨海隧道,将港岛和九龙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香港土地资源稀缺,道路狭窄,但交通方式科学,公共交通发达,交通管理到位,慢行通道布局合理,交通管理法规到位,交通参与者素质高。香港是世界上道路交通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每公里道路约有306辆领有牌照的车辆在行驶;香港道路网络的安全程度居世界最高水平,每千人意外死亡率为0.023;香港又是世界上道路交通最繁忙的城市之一。总体上,香港交通显得畅通、有序、高效、便捷。

多年来,香港交通警察坚持与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代表的合作,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和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既促进了广大市民遵章交通法规意识的养成,又加深了警察与民众的理解和沟通。通过加强交通法规宣传向市区渗透,提高交通法规的普及率;强化宣传教育标记,聘请影视明星为交通安全大使,提高交通安全宣传的影响力;建立道路交通安全资讯站,利用电车宣传、展览,派发传单和纪念品等,吸引公众对交通安全的关注;组织孩子参观交通安全城,提高他们学习交通法律的兴趣,从小掌握正确的交通安全知识等。活动中有许多宣传标语散发出浓厚的人文关怀气息,更容易让人产生认同感,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借鉴和思考

这次考察,耳闻目睹香港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令人感受颇深、耳目一新。通过学习、比较,借鉴香港的先进经验,开拓了我市今后发展城市交通的新思路。

(一)强化规划引领,构建高位框架。

香港道路狭窄,但通行便捷。最根本的原因是城市总体规划超前性、科学性、法定性,城市控规合理性、适时性及城市规划执法的严肃性、权威性。香港城市规划分全港发展策略、法定图则、部门内部图则及《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四个层面,相适应于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专项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具体做法为专项规划未被审批前,一律不审批建设项目。借鉴香港经验,建议尽快修编审批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高起点编制漳河新区的分区规划,为城市交通专项规划奠定坚实基础,谋划好新区路网骨架。

(二)坚持因地制宜,完善路网体系。

香港道路狭窄,但是网络密度大,道路网建设很好地考虑了地形地貌和建筑,很好地贯彻了因地制宜的思想。香港建筑物密集,但由于管理到位,4000多条街道都能通行机动车,狭窄而密集的道路为组织单向交通提供了很好的道路条件。为保证港岛、新界、九龙等组团的快速联系,共建设了3条海底隧道和快速干线,并利用山坡地势,设计了大量立交和高架道路,为快速交通提供了道路基础。

荆门老城区被东宝山以及铁路分隔,与香港多山隔海的用地条件有相似之处。荆门老城区已经形成,主干路初步形成网络,但是支路及其缺乏,断头路多,老城区道路网络建议分两步走,第一步,延伸泉口路至东外环,象山二路跨铁路接大桥巷,象山一路向西延伸至漳河新区,打通天鹅路、海慧路(长宁大道-白云大道路段),建设象山一路等道路交通拥挤路段的高架道路,构建老城区较为健全的干路网;加强老城区支路以及巷道的管理,彻底取缔占路经营等行为,保证7米以上道路实现车辆通行;第二步,荆门市城市总体规划已经编制完毕,应在新一轮的总规指导下的老城区各地块控规编制工作中,应注意支路网的加密,保证支路道路间距在200~300米范围内,为下一轮的旧城更新改造做好规划基础并控制好用地。

漳河新区是荆门未来10到20年重点发展区域,应高起点打造道路网络。荆门市综合交通规划中,漳河新区规划了“四横六纵”的干路网;在路幅宽度和道路间距上,优于香港干线公路;但是,支路网络较稀,支路间距大;建议在该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或者项目修建性规划中,应加密支路,借鉴香港经验,采用两栋建筑物间距作为公共通行支路或公共消防通道,支路间距应控制在200米左右,处理好地块内部支路与干路网的关系。

加强漳河新区与老城区以及铁路南侧的联系,是漳河新区路网建设的重中之重。香港快速干线基本实现了重要路口立交,道路沿线开口管理严格;建议首先启动老城区与漳河新区联系通道的建设,对双喜大道、天鹅路、荆山大道、尉迟恭路这些重要联系通道的重要节点,建设立交,严控道路沿线开口,保证交通的快捷。一是结合新区建设、老区改造,建立健全无障碍配套设施,科学合理设置地下人行通道;二是严格方案、施工图审查。要以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标准为依据,高标准建设漳河大道、双喜大道等道路绿道,逐步形成绿道系统网。

香港立交、高架桥与地形地貌甚至道路沿线建筑物结合紧密,基本上实现了桥、山、建筑物混为一体。荆门地势较平,在处理节点时,应贯彻香港的因地制宜的思想,考虑相交道路的高差、节点周边地貌、建筑物、维护成本、建设成本,处理好节点形式。建议城市核心区和中心区,需分离的节点主要以地下下穿为主,其余区域,如无地形地貌约束,以高架桥为主。

强化中心城区道路与外围道路的对接和联系。重点处理好襄荆高速东西两部分路网的对接,中心城区跨襄荆高速公路的道路规划预留接口,以带动襄荆高速公路以东区域的发展。

(三)坚持公交优先,打造畅通城市。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可削减车辆运行总量,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提高车辆和道路的利用率。对荆门市来说,建议当前注意解决以下五方面问题:一是科学编制中心城区公共交通规划,从规划层次明确公共交通的发展方向、公交建设项目、发展时序;二是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基础上,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合理调整公交运营线路,适当增加运营车辆。在主要繁忙营运线路采用大型车辆,在支线采用小型车辆,提高车辆运营效率,减少空载率。三结合漳河新区的建设,打造公交专用道。四是推进公交换乘枢纽建设。在整合、搬迁老城区万里客运站等工作的同时,应考虑整合交通用地,适时将万里客运站等对外长途客运用地转变成公交枢纽用地;结合漳河新区铁路客运站以及蒙西铁路客运站、长途汽车客运站的建设,配套建设一批与之衔接的公交枢纽,加强各种客运方式的换乘衔接,通过均衡线网、合理站点、完善换乘等措施,形成科学合理的公共网线新格局,提高公共交通的整体服务水平。

(四)坚持科学规划,健全停车系统。

香港停车问题的解决建立在以下几个基础上,一是公交发达,二是政府建设一批公共停车楼,能部分解决社会需求,三是合理利用路边停车位,在此基础上,进行严格的停车管理,较好地解决了停车问题。

荆门市“停车难”已经成为困扰千家万户的事情,考虑并逐步解决停车问题,已经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工作。一是尽快编制中心城区停车发展规划。进一步做好各个停车场选址规划,从规划层次做好停车发展部署工作,提前控制停车用地。二是尽快建设一批公共停车场。建议采取商业运作的方法,充分利用绿化、广场、学校操场、车站等用地地下空间,建设一批公共停车场,缓解停车需求。三是合理设置路内停车泊位。合理利用道路资源,在不妨碍交通通行的情况下,适度施画路内停车泊位,建议在老城区采用咪表进行路内停车管理。四是严格建筑物停车配建指标。在项目修建性详规阶段,严格停车位的配建。同时,在城市中心区适度控制停车泊位供给量,提高收费标准,适度限制私家车发展,营造公共交通运行环境。五是严格管理。建议成立荆门市停车管理公司,负责所有停车设施的运营、维护等工作,实现停车产业化;制定严格的停车管理政策,严格的收费政策等,规范停车行为。

(五)坚持综合治理,提高管理水平。

香港交通管理给我们留下的是交通立体化、管理高效化、处罚严格化、公交优先化、科技水平高、部门协调好、宣传重实效的良好印象。我们荆门市作为中部省份一座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日益进步的中等城市,近年来交通管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新形势下,如何让交通管理工作更好的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需求此次香港学习考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近几年来,我市在科技强警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为改善城市交通秩序和提高交通管理效率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坚持优先发展、注重实效的原则,大力加强交通管理科技建设:一是要加快科技设备的应用步伐,继续扩大路口“电子警察”覆盖面,在新建路段增装交通违章自动抓拍仪,遏制机动车闯信号、乱停放、占道行驶和逆向超车等违章,弥补警力不足的矛盾。二是实行交通诱导,合理引导道路交通流量和流向。对各种信息,包括各种交通管理规定、举措及违章情况、事故统计、分析,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电子诱导屏、及互联网等媒介发布,使广大交通参与者及时了解交通信息,选择最佳出行方式和出行路线,减少无效交通,达到均衡交通流的目的。三是进一步提升交通指挥中心的作用和功能,使得各种科技手段相互配套和资源整合,发挥整体效果。四是科学合理规划交通设施建设且具有前瞻性。

(六)坚持优化结构,完善交通设施。

针对城市交通管理现状,我们一方面将集中组织人员对中心城区特别是白云大道、象山大道、象山一路、海慧路等易堵路段的交通状况开展调研,研究治理方案,对于因道路问题引起的拥堵,建议有关部门加快道路改造;因交通流饱和产生的拥堵,采取布控措施,进行分流疏导;因交通设施配置不合理导致交通不畅,重新进行科学论证,合理配置交通设施,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行全警上路,加强对路面控制,务必使交通拥堵点变得畅通,有序。另一方面在经过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优化信号配时,实施物体隔离,以及完善人行横道灯等科技设等手段,并在路口施划车辆行驶轨迹线等交通标线等措施,形成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的时空分离,减少混行交通干扰,提高城区道路通行能力。再就是进一步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实现公共交通优先,削减交通总量,减少道路资源占用,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状况。

(七)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宜居荆门。

香港步行廊道系统四通八达,沿街的许多高层建筑之间都建设了人行过街天桥,通过持续不懈的建设,香港建设了1,184条行人天桥和行人隧道,减少了行人与机动车的交通冲突,增加了行人通行的安全系数。借鉴香港经验,建议结合漳河新区建设、老城区改造,建立健全无障碍配套设施,科学合理设置地下人行通道,同时以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标准为依据,高标准建设漳河大道、双喜大道等道路绿道,逐步形成绿道系统网,建设宜居荆门。

香港在城市交通建设管理方面成绩斐然、效果显著,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管理思路和管理措施。当然,无论就城市实力、交通状况,我们荆门市都无法完全照搬照抄香港的城市交通建设管理经验,因此,我想借鉴香港的经验的关键在于:要有一个统一、协调的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政府行政机制;建立相应的完善的法法律法规体系并真正依法行政;广泛听取市民的意见,鼓励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香港的城市交通系统是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建设和完善才达至今天这种高效率的,且还在不断调整、适应。我们学习香港经验重要的是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认识到差距、发现问题、明确目标,创造具有我们荆门地方特色的良好的城市交通环境和较高的城市交通管理效率,为促进荆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作者系湖北省荆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总工程师)

作者:双晖

第2篇:“酒驾”带给我们的反思

摘 要:“酒驾”现象屡禁不绝说明公民法律意识的淡薄,重视和加强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已刻不容缓。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有利于其健康成长,也有利于法治社会的建设。法律意识的培养要防止片面性、注重基础性和差异性、方法应灵活多样。

关键词:青少年; 法律意识; 培养

最近,各地媒体相继报道了成都、南京两地法院对孙伟铭、张明宝因酒后驾车所造成的严重交通事故案件的判决,社会反响十分强烈。自此案件发生以来,全社会对酒后驾车关注的力度前所未有,公安部于去年8月15日開始,在全国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打击酒后驾车专项行动,查处力度也前所未有,即便如此,仍然有人顶风作案,酒后驾车频有发生。对于“酒驾”的违法性、危害性人所共知,但为什么屡禁不止,几乎成为社会公害?《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1792人进行的调查显示,对于其原因,近7成人认为是源于违法成本过低,而近6成人表示,公众普遍缺乏对生命尊重的责任意识。社会舆论及一些专家均认为应加大惩处力度,目前的法律法规不足以震慑违法者。严刑峻法并非灵丹妙药,“运动战”也只能治标不能治本,笔者认为归根到底,是由于法律意识淡薄,规则意识不强,以至有禁不止,有法不依。

法律意识的培养需要长期的规范的法律教育。检视、反思我们的法律教育,全国性的社会普法教育已历经第五个五年规划,但实际效果不明显,知晓法律不等于信仰法律,公民的法律意识并没有切实加强;学校对青少年的法律教育没有系统的计划,只零星散见于个别年级的个别学期中,依照目前的学校法律教育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那是奢望。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及价值观形成的黄金时期,法治社会的未来需要青少年去建设,“酒驾”屡禁不绝的严峻事实警示我们,重视学校的法律教育,加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法律意识培养的意义

法律意识属于法律文化范畴,它是人类法律实践活动的精神成果,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它表现为对现行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法、法律制度的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以及对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等等。

1.法律意识培养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的身体和心理迅速成长的关键时期,身体发育逐渐成熟,但心理还比较幼稚,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他们对大千世界充满好奇、新鲜感,渴望融入这个世界,充满青春的躁动和思想的波动,而大千世界是纷繁复杂的,美丽的外表下往往涌动着暗流,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中形形色色良莠掺杂的现象无时不刻影响着他们,多元化的价值观常使他们无所适从。因此,我们要规范和引导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一方面,培养青少年高尚的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他们的成长指引正确的方向;另一方面,要通过有计划的法律教育,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法律具有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作用,法律能够指引青少年的行为,知道自己享有哪些权利,需要履行哪些义务,可以预测自己与他人的行为合法与否,同时能够对他人的行为用法律的标准作出评价,自觉地通过社会上发生的一些法律现象达到自我教育。通过法律意识的培养,让他们学会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近几年,青少年违法犯罪在社会总体违法犯罪人数中的比例,已明显上升,这除了青少年受社会中不良思潮的影响,新形势下青少年价值观、人生观错乱迷惘的原因外,法律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也是青少年误入违法犯罪歧途的一个重要原因。司法实践中,青少年对自己的行为已构成违法犯罪认识不清,甚至不知晓者大有人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触犯法律,由此产生的法盲悲剧不断上演,这再次警示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加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培养应是我们认真对待的一个严峻课题。

2.法律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法治社会的建设

1999年春天,“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国家治国方略正式载入宪法,这意味着中国国家治理方式发生根本变化,即从人治走向法治。法治社会需要树立法律至上、权利平等、权力制约及权利本位的思想观念,它需要社会成员法律意识的培养,特别是宪法、法律至上观念的培养,这是推进依法治国的观念先导和基础。由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广大社会成员法治观念淡薄,已成为推进法治进程的观念障碍。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我国虽然已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但要真正实现法治社会,必须“已制定得良好的法律获得大家的服从”。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社会的未来,法治社会需要他们去建设,因此,要重视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从小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并转化为自己自觉的行动,才能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

二、法律意识培养的方法

1.思想上要重视,防止片面性

社会、学校、家庭都非常关注和重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但其重心往往侧重于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品质,期望人人都能成为“高尚的人”,这是很难做到,也不现实的,只能是美好的愿望。我们的教育不可能做到个个成才,但要使人人成“人”,成为合格的公民。一个合格的公民必须具有法律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上重视对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使之头脑中形成作为一个公民的权利义务观念。法律意识的培养非一朝一夕,应列入教育教学计划,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其次,对青少年的法律教育,要防止片面性。目前,社会、学校、家庭都存在这样的观点,认为对青少年的法律教育就是为了追求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的犯罪,错误地以为只要能确保青少年不违法犯罪,其法律教育就是成功的,为此,常常围绕这个中心开展法律教育活动,有关部门也时常把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图片展搬进校园,聘请的法制副校长开设的讲座往往谈的也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案件,针对青少年编写的案例选编基本是刑法方面的内容,为了增加法律教育的效果,有的学校还组织部分学生到劳教所或监狱亲身感受等等。以刑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教育工作,尽管能让青少年了解法律的权威性,尤其是刑罚的震慑力和惩罚性,使之在犯罪面前畏而怯步,但遵守法律却不是单纯地依靠“畏惧”就可以取得的,它更加需要的是对法律的信仰,是对法律的敬畏和信赖,而这一切必须源于法律意识的提高和法治理念的培养。

2.法律教育注重基础性和差异性

对青少年的法律教育要注重基础性,因为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培养法律专业人才,而是通过法律教育使之成为一个具有法律意识的公民,因此内容只能涉及一些基本的权利义务,同时,还要有差异性,针对各个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理解能力,对学生法律教育内容宜作区别。

小学阶段的学生属于无行为能力,应主要进行权利意识的培养。我们的社会正从义务社会向权利社会过渡,社会的进步需要唤醒人们的权利意识。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权利主体,享有法律所赋予的作为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如人身权、受教育权、通信自由和秘密权、受抚养权等等;另一方面,小学生的权利也最容易受到侵害,通过法律教育要让他们懂得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如何获得救济,学会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此外,小学生缺乏履行义务的能力,,也不宜进行法律义务的教育。当然,一些涉及公共利益的法律法规应当有所了解,从小培养公共秩序观念,譬如交通法规等。

初中学生属于限制行为能力阶段,是心智快速发展时期,是人生道路的关键环节,也是青少年犯罪的易发阶段。他们已具有一定的履行法律义务的能力,因此,除了继续进行权利意识的培养,应重视义务意识的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所应当履行的法律义务,作为一个公民所应当担负起的法律责任,自觉用法律来指引规范自己的行为,知道哪些行为是法律所禁止的,如违法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法律教育的内容应以宪法中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为内容,如基本政治自由、信仰自由、人身自由、人格尊严、通信自由和秘密、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休息权等,此外可适当进行刑事法律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教育,知道哪些行为是不可为的。

高中学生正走向成熟,即将或已具有完全行为能力,他们将逐步走向社会,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员,承担起更多的法律义务。通过法律教育使他们认识到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逐步形成权利义务统一的观念,自覺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内容可涉及婚姻家庭法、民商法、经济法、劳动法、环保法等。“每一条法律条文的背后都站着一个法理”,可适当进行法律理论教育,提高法律素养,使其能够不但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3.法律教育方式讲究灵活多样

法律是人们对长期以来社会规范的总结和提炼,必须与丰富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才具有生命。在法律教育中,切忌板着面孔,将青少年仅仅看成容器进行灌输,进行简单枯燥的法律条文学习,而要将他们作为教育主体,充分发挥青少年的主观能动性,将教学内容演化为一个个生动的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剖析,使之融入其中,潜移默化,形成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的眼光面对生活。可聘请法律界和教育界人士,针对青少年各个阶段特点编写适合他们阅读的法律教材,并将法律课程纳入每学期的教学计划,保证课时,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教学。教学形式可多种多样,可采用案例探讨、正反辩论、庭审观摩、课本剧表演、橱窗展示等,还可以聘请法律界人士开展讲座,因为他们既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南京有学校就聘请律师为学生上课,很受学生欢迎。

法律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长期学习和自觉培养的结果。反思目前的法律教育现状,重视和加强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已刻不容缓。“法律需要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只有持续不断地法律熏陶,才能形成对法律的信仰,遵纪守法才能成为青少年自觉的行为,法治社会的理想才会真正实现,才能避免“酒驾”之类的现象一次又一次重演。

作者:杨才宝

第3篇:汶川地震带给我们的启示

摘 要: 通过对汶川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坏情况的分析,探讨地震对建筑物作用的规律,以及建筑抗震设计中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关键词: 纹川地震;启示;有“选择”的破坏作用;建筑抗震;概念设计

文献标识码:B

1前言

5·12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房屋跨塌,大家无不为此感到痛心,作为一个结构设计工作者,倍感肩上担子的沉重。应《中外建筑》杂志社邀请,笔者有幸前往四川地震灾区一趟,在紧张的三天行程里,到了北川县城、绵竹汉旺镇、都江堰市三个地震重灾区。目睹灾区建筑的破坏情况,心情非常沉痛,一路上,我一直在思索,大自然的力量如此强大而无情,作为一个结构人,我们该做点什么呢?我们又该担起怎样的责任、从中吸取什么教训?此次灾害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2地震作用是否有规律可循、地震灾难和损失可否减少

2.1地震作用的特点

地震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是不确定的、随机的;地震作用是短时间的动力作用,一般来说,一次地震的持续时间在1min左右,持续时间长的也就是3min左右。地震对建筑物产生的是动力作用,地震发生时,结构的加速度和惯性力的方向和大小不断变化,作用力的大小与地震动和结构本身的动力特性有关。

地震是由不同周期的振动频率组成的,它的破坏作用也是有“选择”的;短周期的振动衰减快,传播的距离短,长周期的振动衰减慢,传播的距离远;硬土中长周期的振动衰减快,短周期的振动成分多,软土中短周期的振动衰减快,长周期的振动成分多。当建筑结构的自振频率与地震的主振频率相近时,就可能产生共振而造成破坏甚至倒塌。震中附近,硬土上层数少的建筑物破坏严重,距震中远,软土上层数多的建筑物破坏严重,这就是地震有“选择”的破坏作用。

此次四川汶川地震,震中附近多层建筑物破坏严重,倒塌较多;距震中约40km的都江堰市和距震中约90km的成都市的高层建筑损坏较轻,而距震中500km西安市的高层建筑比成都的高层建筑损坏更重,西安的一座100多m高钢筋混凝土烟囱垮了一半,距震中几千公里远的上海的高层建筑震感强烈。由上可见,近震受高频振动影响,对多层建筑物破坏作用大,远震受低频振动影响,对高层建筑物破坏作用大。图1为都江堰市的一栋高层建筑震后的现场照片,该建筑只有下部楼层的部分填充墙破坏,部分梁端部局部出现裂缝,建筑底层的商场还在营业。

图2、图3为北川县城几栋受损较轻建筑的照片,这些建筑集中在一起,建造于不同年代,结构形式各异,在遭受烈度为10度的地震作用下,它们还能保持基本完好。从它们所处的场地来看,估计填土较深、软土场地的可能性较大。由此可见,地震对建筑物的作用,受场地、地基的影响很大,这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北川中学地震后的破坏情况非常特殊,学校中部的两栋教学楼完全倒塌,而右边的一栋六层住宅基本完好,左边的一栋上世纪六十年代建的两层小楼也破坏较轻,由于倒塌的两栋教学楼已成一堆瓦砾,其破坏原因无从考证,暂且称它为“地震有选择的破坏作用”吧。图4为北川中学地震后的现场照片:

2.2城市和建筑选址的重要性

城市和建筑选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避免自然灾害的关键,因此,加强对全国各地区地质构造的勘察研究,特别是对地震断裂带和因地震而带来的次生灾害的灾害性评估工作尤为重要,这需要地震和地质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当然地球太大、很复杂,以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对它的认知程度有限。但我们可以就目前已掌握的资料,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避免在大的地震断裂带附近建立大、中城市,避免过多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地震断裂带附近。这次四川汶川地震所处的龙门山断裂带,处于我国的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涉及地区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属于地震密集带,每隔三、四十年左右就会发生一次7级以上大地震,我们应该对之予以重视。

北川县城的毁灭性破坏是个沉痛的教训,图5为北川县城震后的现场照片,地震引起的山体滑坡淹埋了北川县城的半个老城区;

图6为巨石滚进了建筑物中,对摇摇欲坠的建筑更是“雪上加霜”。

建筑选址同样重要,图7为北川县城毛家坝中学震后的现场照片,地震引起的山体滑坡淹埋了整个学校,我们看到的只有一个孤零零的篮球架和一堆乱石。

2.3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是否需要普遍提高

汶川地震造成了大量的建筑垮塌和人员伤亡,大家在问,我国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是否该提高呢?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实力来综合考虑,一味地提高抗震设防标准不科学;因为地震具有偶然性,它也许在建筑的使用寿命期内不发生,普遍提高设防标准需要一定的经济承受力。

下面是绵竹汉旺镇震后垮塌建筑的情况统计:汉旺镇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此次遭受的地震烈度>9度;该镇1980年以前修建的房屋,包括50年代修建的砖木结构及未经抗震设计建造的民房几乎全部倒塌;80~90年间修建的房屋约有40~50%整体倒塌,其余为局部倒塌加严重破坏;90~2000年间修建的房屋,按《89版规范》进行设计,因抗震设防标准有一定提高,该时期修建的房屋未出现整体倒塌,一般为严重破坏或局部倒塌加严重破坏;2000年以后修建的房屋,按现行《2001版规范》进行设计,因抗震设防概念明确,抗震构造措施要求严格,该时期修建的房屋,即使烈度为9~10度,一般也未出现整体倒塌或局部倒塌,仅为严重破坏。从汉旺镇震后垮塌建筑的情况统计可以看到,80年代以前的建筑未设防,80~90年代的建筑设防标准偏低,难以抵抗“大震”,2000年以后修建的房屋,基本可以达到“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图8为汉旺镇一栋经抗震加固的房屋震后的现场照片,震后房屋受损较轻。

成都市距此次地震震中约80~90km,它处于四川盆地,地质条件较好,此次遭受的地震烈度目前还没有正式的官方资料,估计为6~7度左右,成都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遭受此次地震后,建筑物损坏较轻,人员伤亡也很少,基本达到我国规范要求的“中震可修”的设防目标。

要减少地震带来的灾害损失,主要是科学合理地确定全国各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唐山市地震前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而遭受的地震烈度大于9度;这次汶川地震的部分重灾区如德阳的抗震设防烈度也为6度,而遭受的地震烈度大于9度,因此,加强对全国各地区地质构造的勘察研究、科学合理地确定各地的抗震设防烈度特别重要,地震过后再提高该区抗震设防烈度已于事无补。

但是有针对性地提高某类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是有必要的,这里我们可以借鉴日本,日本是一个多地震国家,他们把学校和一些公共设施的抗震设防标准提高,平时用来储存救灾物资,地震时作为人员避难所。中、小学及幼儿园的建筑,有大量的师生、人员相对密集,而且是一些自救能力较差的孩子;如遭遇地震,他们的逃生能力有限,因此提高学校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很有必要。

3概念设计是建筑抗震设计的根本

由于地震作用的不确定性、随机性,地震的强度是不可知的,地震对建筑物作用也是多变的,因此建筑抗震概念设计尤为重要。结构抗震设计时,要以承载力、刚度、延性为主导来构思结构方案,让结构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合理的传力途径,多道抗震防线;结构抗震设计就是要让结构具有足够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以下就汶川地震中各种结构的表现情况来谈一谈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北川县城的建筑不高,大多数为六、七层,结构类型主要为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此次地震后,大部分建筑垮塌,六、七层的建筑留下来的大多为三、四层的废墟。从现场可以看到,框架结构的破坏形态主要为下部楼层的柱上、下端断裂而垮塌。

汶川地震的震中烈度为11度,目前虽没有公布此次地震的烈度区划,估计北川县城的地震烈度约10度左右,而北川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第三设防水准“大震不倒”的设防烈度为8度强。此次建筑遭受的地震作用已大大超过结构的抗震承载力,这是建筑物垮塌的主要原因。但以下几个问题也应引起我们设计人的重视和引以为戒。

3.1框架结构“强柱弱梁”的延性破坏机制为何难以实现

我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一、二、三级框架节点的“强柱弱梁”设计有以下要求:∑Mc=η∑Mb,∑Mc——节点上下柱端同向弯矩之和,∑Mc——节点左右梁端同向弯矩之和,η——柱弯矩増大系数,7度区的多层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η=1.1,但这仅针对于小震弹性设计;当建筑遭受“中震”、“大震”时,由于地震作用,框架梁、柱的弯矩增大很多,而框架梁端弯矩为竖向荷载和地震作用产生的弯矩之和,其增大比例相对柱要小很多,由于钢筋的超强效应过大,因而造成框架节点处梁受弯承载力大于相对应柱正截面承载力而出现柱铰。这样一来,抗震设计中要求∑Mc=η∑Mb的目的“强柱弱梁”还能实现吗?另外,当结构采用现浇板时,结构分析计算时考虑板的作用而加大梁刚度,梁设计配筋时却没有考虑板钢筋的作用,再者设计人员人为加大梁配筋,这对于框架节点无疑是雪上加霜,因而框架结构“弱柱强梁”的破坏形态就产生了。

图10为框架节点震后破坏的现场照片: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框架结构的“大震”设计有以下要求:抗震设防烈度为7~9度时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0.5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应进行罕遇地震(即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实际上大多数工程并未做这部分工作,如果6度及以上抗震设防区的框架结构都要求进行弹塑性设计,那么,我们就能及早发现在大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塑性铰出现在何处,如有问题,及时修改,“弱柱强梁”的破坏形态就不容易产生了。

3.2减少框架填充墙的不利作用、避免框架结构的“底框效用”

北川县某局办公楼为七层框架结构,震后还剩下三层,图11为该办公楼震后的现场照片。

根据当地人员的介绍,该楼下部两层为大空间商业用房,几乎没有内隔墙,上部为局办公用房,内隔墙较多,且均采用180或240厚粘土砖墙。由于填充墙的不利作用,结构实际上变成了底部两层框架的底框结构,由此结构的刚度与原框架结构比较增大很多,因此其承受的地震作用相应增大很多,而结构底部又无抗震墙来作为其第一道抗震防线,且未按底框结构进行抗震设防,因而造成框架柱承载力不足而破坏。由此可见,我们在抗震设计中,不仅要做好主体结构的抗震设计,也要对非结构构件的不利影响予应重视。

3.3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砌体是一种脆性材料,它的受拉、受剪性能较差,因此砌体结构的延性较差,但这并不是说砌体结构没有抗震能力。此次地震灾区之行,我们也看到了砌体结构的不错表现。图12为多层砌体结构震后破坏的现场照片:

从现场照片可以看出,未作抗震设防的砌体结构房屋,由于砌体结构的延性差,因而抗震性能很差;但进行了抗震设防的砌体结构,设置了构造柱和圈梁,加之又有了层数和高度的限制,其抗震性能和安全度都不错。砌体结构遭受较大的地震作用时,砌体墙作为第一道防线,承受地震对建筑产生的水平作用而开裂,但由于有了构造柱和圈梁的约束,开裂的墙体不会垮塔,因而房屋不倒。如果我们的砌体结构房屋采用现浇楼板,结构的整体性会更好,因此,砌体结构房屋采取合理的抗震设防措施,基本可以达到“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3.4学校建筑的抗震设防

大多数中小学教学楼为多层建筑,其结构类型一般为砖混结构或框架结构,这些结构大多存在“先天不足”。当建筑采用砖混结构时,建筑的横墙间距大,而且纵墙开洞较多;当建筑采用框架结构时,大多为单跨框架,而且外挑走廊;这样的结构在抗震性能上存在缺陷,因此学校建筑的设防需要从建筑抗震概念设计开始。我国的《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将小学、幼儿园的低矮建筑(砖混结构教室)定为乙类,对其抗震设防标准已有所提高。然而规范不是万能的,它不能涵盖不同工程的情况变化,这就需要我们设计人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针对不同的工程,采取不同设计方法和抗震措施,来保证工程结构的抗震能力。

此次我们去的聚源中学,有两栋教学楼垮塌,但学校东南角两栋教学楼的震害情况值得我们深思。其中一栋为2004年新建的四层教学楼,为初一年级的教室,它的结构类型为砖混结构,教室两头的横墙为砌体结构,设置了圈梁和构造柱,教室中部采用两榀钢筋混凝土框架支承楼、屋面板,而且纵墙开洞较少,给框架柱留了一定宽度的翼墙,此次地震后建筑基本完好。图13为该教学楼震后的现场照片:

而与之对面的另一栋三层教学楼,建于上世纪80年代,其结构类型也为砖混结构,只是教室中部的两根钢筋混凝土梁支承于砖柱,教室两头的横墙未设置圈梁和构造柱,地震后,梁下的支承砖柱和墙体已破坏,建筑也成了危房。图14为该教学楼震后的现场照片:

由上可见,学校建筑的结构虽然存在不足,但并非没有抗大震的能力,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进行抗震设防,采取合理的抗震措施。

此次四川之行,收获颇多、感触颇多,汶川地震的教训是残酷的,值得我们每个建设者的深思。地震是偶然的,其大小也是不确定的,而且对建筑的作用是多变的;在这么多“未知”的情况下,建筑如何进行抗震设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课题,建筑抗震概念设计尤为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地球的认知程度的提高,我们的抗震设计方法也在不断地进步,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的应用,减震、隔震技术的开发,建筑结构的抗震设防将会更加科学合理。愿建筑的抗震性能更加可靠,能真正做到“大震不倒”、和“特大震缓倒”,愿我们生活的家园少一些天灾,平安每一天。

作者:王四清

第4篇:灾难带给我们的感动

灾难总是不期而至,从2008年一场猝不及防的汶川地震到2011年日本海啸,击打着每一个人的心灵。我们一次次经受着考验,却又一次次在感动中重生。

我想,那感动如细沙,如流水,不仅传遍了神州大地的每个角落,更深深渗入了这个叫“人类”的种群。

感动是血浓于水的同胞情。我想你不会忘记警花蒋敏,那个在地震中失去了女儿和母亲的女警察,她坚持在一线,用自己的乳汁喂养着别人的孩子。尽管那不是她自己的孩子,尽管痛苦已让她再也说不出什么,她还

是用大爱谱写出汶川地震中感人的一幕。也许你总觉得感动这一刻来得太晚,但我只想说:我们没有一刻停止过大爱,没有一刻忘记我们心手相连的同胞。

感动是生死不离的承诺,是巨大痛苦中的理性。白岩松说:“在灾难面前,如果能给理性一点空间,也许我们的损失会更少。”当我们听到汶川的消息,我们也如同受难,歌星、社会人士纷纷捐款,唱出那句“不管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还有那句“痛苦被十三亿人分担,就会变得很小很小”。温总理看到废墟中孩子们的书包时,哽咽着指挥部署救援工

作„„是的,灾难太突然,突然得让我们不知所措,但感动来得太及时,让我们由衷地感到博爱的内涵。

同胞有难,便成国殇。但你可否知道,人类是一个强大的种群,在灾难面前,也许你忘记了国籍的隔阂,忘记了曾经战争的伤痛,在自然地考验面前,人类势必是一个团结的集体。

感动是打破国界地域的爱。日本在遭受海啸后,社会上立即掀起讨论热潮。有人说,日本活该。但一段时间后,理性的声音逐渐多了起来。历史已既成历史,而日本和中国也还是要往前走,难道拍手叫好就是复仇

吗?我看到中国政府还是毅然地给日本无偿地捐助,我们还是希望日本政府能渡过难关。我想起白求恩,即便中国战争时期环境恶劣,他还是来到中国救死扶伤,这便是打破国界的爱。一个人也许很渺小,但全世界的人站在一起,便又会有奇迹发生。

心无陌路,大爱无疆。灾难无情人有情。日本一位诗人曾这样写给汶川:“蚂蚁因为小而没有受伤,蝴蝶因为轻而安然无恙,也许爱的语言能停止地震,但我们还是将心中沉默的金,献给废墟下的人们吧!”

我想,这金,便是祈祷、祝福和感动。

第5篇:灾难带给我们的启示

摘要:生命的价值历来面对灾害时都是最重要的。只有经历过了灾难,人们对于生命的关怀的强度才会比以往更加凸显出来,才会将“人”的生命的意义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让生命所具有的至高性的价值更加深入人心。人类虽然有许多不同的价值和选择需要平衡,但人的生命的价值的意义更加重要。珍惜生命不是恐惧和逃避,而是让生命的价值得到更高的凸显和展开,让个体生命的价值被所有的其他的生命所守候,这正是人类超越自然的高度所在。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生命 国家领导人 媒体 珍惜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斯为浩劫,诚为国殇。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0秒,一场突袭巴蜀的7.8级大地震,撼动了大半个中国,牵动了整个神州。“5•12”,像一块突如其来的黑纱,系在我们每个人的左臂。

汶川地震,牵动着千万人的心,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揪心的场景,让人不由得潸然泪下。一切都好像是发生在梦里,我们都不敢相信,只是一瞬间的震荡而已,可就是这一瞬间,无数的兄弟姐妹们失去了家园;曾经繁荣美好的城市,转眼沦为废墟……上万个美好的生命,就在这个突如其来的灾难中,永远告别了和风阳光雨露,还有人间的欢笑泪水,永久沉睡在了众人撕心裂肺的泪水中……

在巨大的灾害面前,无数个你我,虽不曾相识,却有着相同的信念,一个简单的理由,让我们手牵手,不惧艰难危险,把步子迈向了泪水满地的四川,即使身在远方无法前行,依然用着其他方式尽自己的一份力,为那些哭泣的面孔送去自己的祝福。

生命和死亡似乎就隔了那么薄薄的一扇门,推开死亡的门,就再也回不到生了,生命就是如此脆弱和无常。

其实,每一次的灾难都告诉我们一个事实:看似强大的生命,其实很脆弱。一个转瞬,也许就会是永恒的离别。

是啊,生命看起来是那么脆弱,大地震来临,覆巢之下,必无完卵。生命的脆弱是绝对的,而生命的顽强是相对的。但往往相对的顽强却更能让人动容,让人尊重,体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人生必须首先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才会活得更加美好,更加有意义。年轻人有时处于大好时光,但为了一些事一时想不开,就要拿生命去殉葬,这会是多么可怕的事,正因为生命是脆弱而短暂的,生命才变得更加宝贵。只有在保有生命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建树生命的全部意义。灾难下的生命,说去就去,但我们自己,怎么也不能草率对待,只有足够尊重它,它给我们呈现出的才会是阳光的一面。朋友,要像埋在虚墟之下十数天却依然

不灭生存信念的灾民一样,学会善待自己的生命和人生。

人活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得到才会真正的充满感恩。在未震之前,许多人对生活有太多的不满意,或许,很容易看到阴暗的或不足的一面,往往不满足。知足常乐,其实,不是我们拥有的过少,而只是因为我们老是和别人相比,与自己活得更好的人相比,我们总是渴望得到更多,有时,却不想付出相应的努力。即使我们得到再多,都不满足,都常抱怨。但震灾让我们看到了比我们的命运更加凄惨的,这种惨又与我们每个中国人血脉相连、感同身受的生命体验,让我们觉得远离震灾的我们,活得多么奢侈。所以当震灾发生,那样多的人慷慨解囊,是因为许多人认识到了,我们无论怎样做,相比受灾的同胞,都算不了什么,我们已经拥有的够多的了。

在太平盛世,我们对金钱和房子多么地看重,有时为了金钱和房子,弄得亲人反目、朋友成仇。而当地震来临,山崩海倾,刚才还繁华一片,马上就满目苍夷,血腥一片。看看在震灾废墟下求生的同胞们,喝自己的尿,吃泥巴,吃纸,喝墨水,看看那些震灾中让人异常感动又极富启示的情感故事,难道我们不觉得活着就是美好的、有信念的人生就会充满阳光、有亲情环绕的人生就是温馨的、活在大家庭的关爱中就是幸福的吗?

也许,只有惨烈的震灾才这样无可逃避地击溃了我们的情感之堤,让我们在物质化生存中真正回首,激起我们灵魂中对生命本真的反省和再认识,我们才会更清楚的认识生命的本质。

我还记得在地震发生两个小时后,总理温家宝就紧急赶赴灾区。到了晚上8点钟,总理已经坐在地震重灾区都江堰的抗震棚里指挥、布臵抗震救灾工作。晚上10点到12点,总理来到都江堰几处倒塌的建筑前察看灾情并指挥救援。13号,总理继续在都江堰察看受灾情况,然后驱车180公里之外的绵阳察看灾情慰问灾民。14号一早便赶到遭受重大损失的北川察看灾情,14日下午,总理乘军用直升机前往已经断路的汶川县映秀镇察看灾情,看望受灾群众。在这堪比黄金的72小时中,66岁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辗转9次视察7地灾情,召开6次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他用高效、迅速、果断的72小时为中国赢得了强震下拯危救困的宝贵时间。“超人”一般的中国领导人的身体力行带给中国人民无尽的希望和力量,使巨大的国家似乎第一次实现了13亿人的团结一致。英国《泰晤士报》评价:“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中国的领导人的反应速度和关注堪称楷模,动员全国救援幸存者,预防疾病的爆发,没有比这种更鲜明的对比了。”

在巨大的灾难面前和特殊情况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传统媒体的第一时间的跟进报道,让人们通过主流媒介得到了来自权威渠道的信息,而迅速得到可以信

赖的消息,这就足以让多数公众避免恐慌,也使得流言难以风传,使得救灾的全国动员能够迅速展开,也推动了公众对于救灾行动的全民参与。互联网和短信等新媒体更将直接的关怀和信息传达给个人,让我们得到更加直接的、具体可感的信息,也为传统媒体提供了丰富的新闻资源。媒体的真实的、充分的报道既让中国人在灾难面前凝聚在一起,也让世界知道中国面对灾难的真实的状况;说明了中国在面临考验和挑战时刻对于人的生命的至高意义的无限的关怀,让世界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国。

这次的震灾带来的不光是不幸和痛苦,也带来了我们的灵魂的升华,三十年来发展所积累的综合实力也为救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自然灾害是人类从远古以来都会面对的挑战,地震灾害是典型的传统灾害,它所造成的毁坏和损失也有时确实超出了人类现实的预测的能力,但人类也正是在这样的挑战中更加坚强,不断前进的。在这次应对灾难中,政府、公众、媒体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方法和能力方面都显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动员能力和应对能力,显示了中国的发展不仅仅带来了财富的积累,也带来了人们对于生命的关怀和对于社会责任的理解的深化。这次面对灾难中国所表现的能力和决心,所表现的精神的凝聚和价值的认同都会永载史册,而世界对于救灾的支援和同情,对于中国的救灾行动的支持和理解都体现了人类对于生命的价值的关怀是超越国界、超越一切的。全球的华人和世界的各个国家的人民和政府对于救灾的热情和对于中国的支持都让我们领悟到人类的共同的价值的意义,而人的生命所具有的意义在这里更是超越了具体的限制。 没有人会忘记,也无法忘记那个灾难来临的日子,它触及到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更震撼了整个民族。四川大地震,使我们深刻体会到人在自然面前的脆弱与无力,也见证了人在自然面前那份深藏的伟大的力量。我们也在巨大的灾难和悲痛中触摸到了有血有肉的生存过程,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力量。这次地震留给我们除了痛苦的回忆意外,还有更多铁的教训,对于教训,我们应当时刻铭记于心,这样,我们在下次灾难再一次来临时,才不会慌了手脚。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学会面对不可预期的事件,都应相信“灾难如同激励”。不论是天灾还是人祸,长远来看,说不定就是生活对我们的启迪、规劝、引导、督促或奖赏。请珍惜困难带给我们的洗礼,同样也要珍惜灾难赐予我们重生的机缘。

第6篇:灾难带给我们的感动_作文

身边的感动

在一个越来越人情浇漓、越来越物质崇拜的年代,感动似乎变得越来越昂贵。然而,当我们经历了近年来大大小小的事件,事实证明,我们一次次地被感动了,从2008年一场猝不及防的汶川地震到2011年日本海啸,从奥运精神昂扬的大国尊严到神七升空、飞天梦圆的民族自豪,无一不让我们在深刻的记忆里,体味到或震撼或感动或惊喜或痛怆。击打着每一个人的心灵。我们一次次经受着考验,却又一次次在感动中重生。我想,那感动如细沙,如流水,不仅传遍了神州大地的每个角落,更深深渗入了这个叫“人类”的种群。有人说,英雄离我们太远,而事实上,英雄就在我们身边。在平常的日子里,他们就是平凡的人,普通的人,或者说,他们只是大家眼中的一个好人。但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折射出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把我们一次又一次感动。

感动是血浓于水的同胞情。我想你不会忘记警花蒋敏,那个在地震中失去了女儿和母亲的女警察,她坚持在一线,用自己的乳汁喂养着别人的孩子。尽管那不是她自己的孩子,尽管痛苦已让她再也说不出什么,她还是用大爱谱写出汶川地震中感人的一幕。也许你总觉得感动这一刻来得太晚,但我只想说:我们没有一刻停止过大爱,没有一刻忘记我们心手相连的同胞。感动是生死不离的承诺,是巨大痛苦中的理性。当我们听到汶川的消息,我们也如同受难,歌星、社会人士纷纷捐款,唱出那句“不管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还有那句“痛苦被十三亿人分担,就会变得很小很小”。温总理看到废墟中孩

子们的书包时,哽咽着指挥部署救援工作„„是的,灾难太突然,突然得让我们不知所措,但感动来得太及时,让我们由衷地感到博爱的内涵。感动是打破国界地域的爱。日本在遭受海啸后,社会上立即掀起讨论热潮。有人说,日本活该。但一段时间后,理性的声音逐渐多了起来。历史已既成历史,而日本和中国也还是要往前走,难道拍手叫好就是复仇吗?我看到中国政府还是毅然地给日本无偿地捐助,我们还是希望日本政府能渡过难关。

让我们感动吧!无论是你去感动别人还是被感动,怀着一颗没有麻木的心去感受去品味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拿出勇气去追求你原本想要追求的一切,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体会到远比想象要多的酸甜苦辣,那才是有血有肉的你,在真正生活而不仅仅在生存的你!

指导老师:幸洁

伊宁市第六中学七(7)班

桂雨雯

第7篇:员工离职带给我们的思考

时间:2010-08-19 14:47来源:未知 作者:网络

内容导读:我们有理由相信,但企业和员工处在一个平等地位的时候,企业将为员工谋取更多的福利,给予员工更多的发展机会,而员工也将更加忠诚于企业,真正从内心的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来爱护. 尽管员工离职已经引起了企业领导人的重视,并开始着手对于员工离

(本论文仅供参考,如需转载本文,请务必注明原作者以及转载来源:论文图书馆 ) 内容导读:我们有理由相信,但企业和员工处在一个平等地位的时候,企业将为员工谋取更多的福利,给予员工更多的发展机会,而员工也将更加忠诚于企业,真正从内心的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来爱护.

尽管员工离职已经引起了企业领导人的重视,并开始着手对于员工离职原因进行调查,也采取一定的措施,但效果却更加令人难堪……或发现的问题不对路,或采取的方式不恰当, -------员工流动这个问题至今仍然困扰着我们的企业经理们。

员工的离职虽然存在一些冲动性离职,但是更多的是员工经过深思熟虑忍痛割爱所做出来的行为。一项针对14000多名在职员工进行的调查显示,员工离职原因主要突出的表现在待遇的不满、工作环境的不满、公司激励措施的不满等八个方面。问题已经很清晰的摆在我们的面前,我相信当我们的经理人真正意识到这些问题,并开始着手改善的时候,这个问题变得似乎并不是那样的困难。

员工价值VS公司薪酬

管理界一直流行着一个误区,企业是因"利润"而存在,因此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成功的标准也变成了赤裸裸的利润高低,而以"利润"为企业终极目标的企业自然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把提高利润放在第一位,这就使得企业在面对员工薪酬问题的时候,总是首先考虑的是企业的成本,而非员工价值;因此在面对员工调薪问题的时候,企业总是刻意的回避,以各种理由搪塞员工……而这就是企业与员工矛盾的一个根本点。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国内、国际很多的成功企业在这里都给我们树立了典范。他们通常都有一个很完善的薪酬福利体系,这个体系通过特定方式显示,员工工作的业绩以及员工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与个人回报成正比;明确规定了随着员工职位的提升,员工的薪水将有一个什么样的提升,相对于传统"利润型"导向的公司,他们明白在理想状态下(其他条件均等)薪酬高低是决定员工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他们的做法是制定在业内有竞争力的薪酬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而更多的"利润型"导向的公司则总是喜欢把薪酬定在一个中等甚至偏下的水平以节约公司的运营成本,这就给员工与企业制造了矛盾点----员工的薪酬期望出现落差。即公司不是以满足员工薪酬为出发点来处理企业日常工作,而是以企业成本核算为出发点。

这样所导致的结果,一方面员工对于薪酬待遇越来越不满,工作效率越来越低,不满积累到一定程度员工就会逐步流动到薪酬待遇相对高的企业;另一方面企业由于员工工作效率降低给企业带来可预见以及不可遇见的损失,当员工出现流动的时候,企业又不得不为新来的员工重新付出培训、训练的成本。

在面临处理员工与企业的薪酬矛盾上,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质疑传统的"利润"导向的正确性,因为那样使得企业更加的短视,尤其是在面对企业与员工的问题上;而重新审视企业"责任价值观",深入的思考企业组织的生存之道,你就会发现"责任价值观"才是管理的真谛。现代企业组织管理中,无论是"岗位与岗位"之间的关系,还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都是互为"责任"的关系。如果企业里人与人的关系被设定为责任关系,那么,一种基于责任关系的"责任链"就会诞生,在处理员工薪酬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的时候,企业管理者将更乐意倾听员工心声、识别团队成员的特定角色;以保持评估的一致性;企业管理者将更加认同个体贡献,培养团队精神;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更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员工的个人价值得以实现和提升的过程中,企业的整体价值也得到了提升……

工作时间VS娱乐时间论文下载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励,职场员工的压力在逐渐的增大,突出的表现在工作时间的不断增加与娱乐时间的不断减少。 而必要的社会交往以及社会、家庭责任又要求我们必须抽出一定的责任来尽一个公民的责任、一个父亲的责任、一个朋友的责任、一个晚辈的责任;我们还需要抽出时间来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例如唱歌、打保龄球等等来舒缓我们紧张的神经……而另一方面为了企业的利益,很多经理人要求员工加班加点做工作,要以厂为家,"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 公司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等等。"我们不想让工作成为自己的全部啊,可是没有办法,我们的任务太重、压力太大了,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想别的,更不用说做别的事情,有时候做梦都是在处理工作上的麻烦……一个职场中的人士如是说。

员工的娱乐时间得不到保障,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效率,甚至因为工作危机他们的身体健康、夫妻之间的关系、社会关系等,使得他们成为了一个不健全的"社会人".而这又使得员工把不满的情绪带到工作当中,影响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公司运营的隐形成本。

工作时间过长,员工的自我时间没有达到保障,已经引起了很多员工的消极抵抗,也成为了他们离职的一个重要原因。

公司激励VS员工需求

员工激励是指指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的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员工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核心内容,而目前因激励不当引起的员工离职已不再是一个个别的现象。从以上激励的概念上来看包含以下几个核心内容(1)、激励是建立在满足员工需求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公司想当然的激励办法,通过系统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来满足企业员工的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需要;(2)、员工激励包括正面激励和负面激励,从具体的激励形式上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物质+精神激励、工作设计激励和管理程序激励;(3)、员工激励的目的是调动员工积极性,以促进员工绩效及组织绩效的整体改进。

但很多经理人并未真正掌握激励的真正内涵,结果导致企业激励制度失效,甚至起到反作用。一些企业发现,在建立起激励机制以后,员工不但没有受到激励,努力水平反而下降了。某企业推出"年终奖"的计划,本意是希望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但是却因为没有辅以系统科学的评估标准,最终导致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平均主义",打击了贡献大的员工的积极性。奖金本来是激励因素,可在实现过程中出现了偏差,使组织成员产生不满情绪,导致抑制和消减了员工的努力程度。 (责任编辑:论文图书馆编辑04) {本文仅供参考,如需定制或指导原创论文,请联系论文图书馆客服!}

员工离职带给我们的思考(2)

时间:2010-08-19 14:47来源:未知 作者:网络

为了避免以上问题的产生,我们的经理人在进行员工激励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个问题:首先,激励措施应该根据不同员工、不同时间的需求进行激励,不要再员工需要事物的时候,用水来激励员工;摒弃错误的单

一、固定

(本论文仅供参考,如需转载本文,请务必注明原作者以及转载来源:论文图书馆 )为了避免以上问题的产生,我们的经理人在进行员工激励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个问题:首先,激励措施应该根据不同员工、不同时间的需求进行激励,不要再员工需要事物的时候,用水来激励员工;摒弃错误的单

一、固定激励方式,根据员工需求从物质、精神、管理制度、工作程序设定等多方面开展全方位激励;其次,于员工的激励一定要讲求公平,不公平的激励不仅导致我们的激励失效,甚至会出现很多的负面效果。因此在进行激励的时候一定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既要顾及团队激励,又要杜绝平均主义大锅饭。 最后,在激励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通过合适的沟通策略,运用合适的沟通渠道和方式,向相应的员工进行沟通,这样能让员工真正地感知到公司在这方面的努力将有助于提高激励实施的最终效果。

公司愿景VS员工成长

现在的员工在工作当中越来越更加追求一种满足感,一种目标实现的过程。随着市场竞争体制的成熟,能否把公司愿景清楚的展示给员工,并将愿景与员工的个人成长有效链接,成为了企业成就卓越的必要条件。

在市场竞争加剧的今天,职场员工在选择职位的时候已经把公司的发展前景以及个人在公司的发展前景列为了选择工作的首先考虑的问题。作为企业经理人,一方面要根据现代员工的需求,积极向员工展示公司美好愿景,并与员工的成长有效连接,最终达成公司的共同愿景;让员工能清晰的了解到共同愿景是什么以及在实现公司愿景的过程中员工能得到什么样的好处、获得怎么样的成长;另一方面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意识到员工的成长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多一点理解、尊重和爱护,通过激励、培训等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他们就会爆发出惊人的潜力,为公司创造更多的财富。

第8篇:雾霾天气带给我们的思考

近段雾霾天气,地下水污染,由重金悬赏环保局长下河游泳和癌症村引发的讨论,不断出现在各大煤体。我们不仅要想,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环境中,我们的生存环境是否已对我们正常的生活构成了威胁。

胡主席在党的十八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和政府已经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面对环境日益恶化的严峻形势,社会各界、广大群众应积极响应起来保护我们的环境。

树立低碳、节约、环保的生活理念。环境问题是一个公共问题,它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每一个人都要树立公心,珍惜公共资源,爱护公共环境倡,导低碳生活方式,降低生活成本。提倡节约,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绿色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和各种公务用车,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步行;爱护环境,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垃圾分类处理等环保生活理念。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做环

保志愿者,这样天蓝水清就不再成为奢望.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协调发展,降低发展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中国,有些地方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不注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存在比较严重的高消耗、低效率、重污染的问题。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为此付出了十分昂贵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这样的发展是不合算的、不可持续的。以科技创新为牵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协调发展,降低发展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已刻不容缓。

完善环保机制,发挥各种社会组织,团体的作用。建立健全,简单,有效的环保机制,对我们的环境能有效治理,对各种存在的污染行为和现象能够有效的遏制,低碳、环保、节约的理念得到大力宣扬,让群众享受到碧水蓝天。各大煤体,都有责任宣扬低碳、环保、节约生活理念。支持引导成立各种公益性组织,成立环境保护协会,发展更多人的成为环保志愿者,让低碳、环保、节约的理念深入人心,充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让各种破坏环境、污染环境、铺张浪费的行为无处藏身。

第9篇:汶川大地震带给我们的思考

作 文 教 案

——关于汶川大地震事件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与此次地震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乐善好施的民族品格。

2、通过学习,树立学生的忧患意识,掌握一些基本的防震自救的知识。

3、使学生能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有关灾后感受的作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向学生简介有关汶川大地震的相关资料。

1、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规模、范围,以及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相关情况。

2、党中央、国务院对此次灾害的高度重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行动、工作的开展的一些相关故事。

3、人民解放军及武警官兵在此次救灾行动中的表现。

4、各人民团体、各地志愿者在救灾行动中的具体表现。

5、灾区人民的自救。

6、社会各界人士及普通民众为灾区捐款捐物的相关情况。

7、此次抗震救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一些可歌可泣的小故事。

二、 学生补充自己所知道的相关资料。

三、 向学生介绍一些防震救灾的相关知识。

四、 我们学校师生在此次抗震救灾活动中的表现。

五、 请同学谈谈自己的切身感受。

六、 作文练习:请同学将此次事件中的感受或思考写下来。

上一篇:七月的天空音乐伴奏下一篇:孩子顶撞父母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