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时间简史的感悟

2023-01-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读时间简史的感悟

漠河 北纬53º的时间简史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微历史”,而在空间与时间的转换中,旅行者最值得探索和把握的,不是浮云般的“最北方”,而是那些最本真的生活细节。

14:00,-30℃

烛光下的麻将

12月的漠河,下午2点,零下三十多摄氏度。一辆大巴停在满是白雪的路旁,司机拿着喷机对着油箱“开火”,看得我们心惊肉跳。司机却浑若无事,告诉我们说,不这样做的话,没法化开冻在油箱上的冰雪,若再不抓紧时间,三四点钟天就要黑了。

作为“金鸡之冠”、“天鹅之首”,漠河是全中国最冷的地方,雪早在中秋节前后便开始下了,冬天零下三四十摄氏度是常有的事,1969年曾创下-52.3℃的全国最低气温纪录。这里的车库通常是有供暖的,在室外开车,本地人会提醒你不要熄火太久,以免无法再启动。这里的天也黑得比别处都早,冬至时甚至只有三四个小时天亮。

特殊的地理位置,注定会给漠河人留下不一样的生活印记。漠河有着与众不同的时间观念和生活习惯,冬天尤其明显,一天只有几个小时天亮着,刚过下午三点便要往家里赶,若是碰上停电,点着蜡烛做事、吃饭是常有的事;卖冻鸡、冻鱼的完全不需要冰柜,往露天砧板上一搁就成;商店门口的纸箱子里摆放着二三十种冰棍、雪糕,有人在挑选冻柿子和黑乎乎的冻梨——晚上用水化开了,看电视时吃上一个,其享受丝毫不亚于喝下一碗用刚从江里捕到的胖头鱼做成的鲜美鱼汤。

1. 像“神州北极”这种标榜中国最北的石刻、招牌在此随处可见。(摄影:陈德成)

2. 对岸的俄罗斯有时候会放火烧山,让此岸的漠河人颇为不解。有人说是烧荒,有人说是为了扩大耕地,还有人说是为了积肥育林,大家莫衷一是。(摄影:陈德成)

3. 28站林场附近还能看到当年那场轰动全国的火灾留下的痕迹。(摄影:陈德成)

4. 黑龙江畔,有些界碑的国徽已经不知所踪。(摄影:孙志江)

5. 东北的树木生长得非常缓慢,好些上百年的松树一个小学生便能抱得过来。

“中国最北”的历史与浮云

冷酷的环境,丝毫没有削弱人们对漠河“极地风光”的向往之情,有人希望体验最冷的环境,有人期待撞见媒体所乐言的北极光,还有人一心想寻找“中国最北”——这是一个至今仍存在争议的话题。距离漠河县城83公里、紧挨着黑龙江的北极村,充斥着各种以“中国最北”冠名的景点,但是较真儿的人会说,再往东160多公里的乌苏里浅滩,纬度比北极村还要高出3分,按照国界线的划分,中国最北的地方应该在那里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据说刻着“中国最北点”几个大字的石碑最初便是树立在那一带,后来才搬往北极村。此外,离乌苏里浅滩不远的北红村,位于北极村向北5公里,那儿才是中国最北的村庄。

与漠河的旅游热不同,黑龙江对岸的俄罗斯村庄总是一副冷冷清清的样子。对于同样幅员广阔的俄罗斯来说,黑龙江并非国土的最南端,更多是一段沙文主义盛行时期的历史见证。遥想150多年前,黑龙江将军奕山若是再勇敢些,就不会出现恩格斯在《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一文中所说的那种情形:俄国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那么,今日“最北村庄”会在哪里恐怕还有待商榷。

但我们无法期待奕山,这位曾在1841年的鸦片战争中试图用民间马桶“以邪制邪”对抗英军大炮的皇室成员,在再次面临列强的武力威胁时,除了投降注定不会有更加高明的手段。对此早有心理准备的咸丰皇帝,在两年后批准了《中俄北京条约》,确认了奕山私自签署的《瑷珲条约》的合法性,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万平方公里领土连带乌苏里江以东的40万平方公里(包含库页岛)不再属于中国。大喜过望的沙俄把瑷珲对岸的海兰泡更名为“布拉戈维申斯克”,意为“报喜城”,征战有功的穆拉维约夫受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特别嘉奖,并被任命为阿穆尔(即黑龙江)斯基伯爵。

对“最北村庄”的争夺,在这段历史面前显得有些琐碎而渺小。

历史不能假设,更不可能推倒重来。在冻住的江面上,我们看到一些促狭鬼搞的把戏:他们把树立在江心的国界线警示牌拔出来,扛到更加靠近俄罗斯的位置,以此“光复”一部分领土。之后就像接力赛一样,还会有人再把它往对面挪挪,但始终没有把它扛到对岸去。还有一些兴致盎然的游客会把国界碑上的国徽抠下来,作为漠河“特产”带走。我们在黑龙江上游看到的137国界碑便是如此,据夏天去过乌苏里浅滩的朋友说,那儿的143国界碑也有过类似的遭遇。

相对于这段历史,漠河人更喜欢讲述的是1987年那场轰动全国的火灾,我们至今仍能在28站林场附近看到火灾遗留的伤痕。数次“预言”东北有灾的歌手费翔被漠河人在口头上封杀了,都说是他那年在春晚上唱了《冬天里的一把火》,大兴安岭才会罕见地在冬天起火,后来他又“预言”了东北会发大水、兴安岭会再着一次小火。跟这个笑谈一同流传下来的,还有县城的松苑公园和“四不烧”的说法——几处没有遭遇火灾的地方,经过当地文人的加工,成了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传说,最终以碑刻的方式在公园门口留存了下来。

不管有没有找着“北”,来漠河的人通常和本地居民一样,会有一种莫名的自豪感。但也有些游客对此完全不在意,他们来漠河,纯粹是为了猫冬。一家客栈的老板告诉我们,曾经有个北京人来到店里,包下其中一个房间,什么都不要,叮嘱说也不必叫他起来吃饭,足足地睡了两天,吃过一点东西之后又沉沉睡去,好像要把一年来所欠的觉全部补回来。睡了七天,这个神秘的客人结账走了,一点四处转转的意思都没有,却不停感慨说漠河真是个好地方。

探访北红村

漠河人有着东北式的热情,动辄称哥或姐,不管对方年纪大小,陈哥赵哥李哥王姐张姐刘姐既可以称呼别人,也可以称呼自己,接待我们的导游便毫不客气地自称东哥,自然也回称我们为哥。在漠河找一个“哥”当向导,可以在这片茫茫雪原少走许多弯路。

在东哥的带领下,我们顺利抵达北红村。村子很小,站在村口即可一眼望尽:几十座木刻楞房子的白色屋顶上冒着烟,一排电线杆子是这里最高的建筑物,一江之隔的俄罗斯也近在眼前,那边山上的红松林,在这个寒冷的黑白世界里格外显眼。

北红村距离漠河县城160多公里,就算没有大雪封山,也几乎与世隔绝。村里只有一辆通往外界的汽车,还是属于私人的,通常隔上几天才进一次乡里或县里,村民此时才有机会搭车同往,若赶上司机有事,只有继续等待。

北红村原名大草甸子。20世纪60年代,一些人看中了此间的偏僻,把一些下放到漠河县的老干部藏到这里。不想村民实在,革命洪流兴起的时候,这些老干部都没能躲过被批斗的命运,结结实实吃了不少苦。大草甸子后来干脆更名为北红村,寓指中国最北边的村子也是又红又专。

漠河人实在的性格在伙食里得到了充分体现。当地许多食品都是从外面运来的,大兴安岭地区两地间动辄上百公里的距离更加添了成本,东西难免贵一点儿,但份量绝对十足。曾经有四个上海人来漠河旅游,一口气点了八个菜,并对饭店老板的惊讶嗤之以鼻,觉得漠河人小气。结果上到第二个菜的时候,这些上海人不得不赶紧叫停,说:“拿(你们)一个菜在阿拉(我们)那儿通常会分成四份!”

村子里十分安静,大部分人都躲在屋子里聊天、取暖。松木做成的栅栏清楚地隔开每一个院子、每一条道路,道旁的小拖拉机落满白雪,远处干涸的河床上站着几匹马,不时低下头去,似乎在雪地里寻找食物,又像是在窃窃私语。

游客的到来总会打破村子的宁静,当地的狗像是全自动的门铃,有陌生人走近的时候便开始大吠,引得附近几户人家的狗也跟着合唱起来。我想,若是晚间住在这里,应该有机会见识到“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景象吧。

身处特殊的生活环境,当地村民有着游牧民族一般的朴实、热情,见个人都格外高兴。挨着马路的几户人家挂着“客栈”的招牌,用树干支撑起来的土墙和屋内的简单物品告诉我们,这里的生活还十分原始。我们在店主家的饭桌上吃着饭,锅就在身后,转身便可以再添一碗。阳光像是一把把利剑,透过玻璃和钉在墙上的塑料薄膜,笔直地插入卧室里,上下飞舞的尘埃清晰可见。

北红村孩子不多,但建有一座小学,老师身兼好几个年级和科目的教学工作,附近边防哨所的卫兵有空的时候会过来支下教。村子里的生活平静而不失乐观,如果是夏天,家家户户的院子会种满蔬菜,角落里也不闲着,栽上几棵向日葵。

北极村人家

无论县城还是乡村,漠河家家户户的屋顶上都竖着好几根烟囱。北方大部分地区一年烧四五个月暖气,而漠河则要烧上足足的八个月——从9月到来年4月。如何在这冰雪世界里打发漫漫长夜,对漠河人来说无疑是个考验。

北极村300来户人家,有1/3开起了农家客栈,绝大多数处于二星级水平(至少它们的招牌是这么告诉我们的),集中分布在道路两侧。我们入住的客栈在厅里点着两根蜡烛,烛光穿过窗户上的玻璃和塑料布,映射在外面的道路上。最近因为线路整改,村子里不时停电,通常晚上7点到12点才有电。虽然很多客栈都设有WiFi,但没有电,信号自然也消失了。

短短几天,我们在客栈里见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式游客:有从广西桂林飞过来的白领,有从江苏开车过来的商人,有从河北坐火车过来的大学生。傍晚电还没来的时候,大伙儿就坐在映满烛光的客厅里聊天。女主人给客人们散着烟,然后给自己也点上一根。我在漠河的许多地方都看到这个现象,“姑娘叼烟袋”本就是“漠河三大怪”之一。据说造成这种怪现象的“罪魁祸首”正是冬夜始终如一的长与冷,时代变迁,改变的只是器具——烟袋变成了过滤嘴香烟。

一群人在客栈的厨房坐定,往桌上倒麻将,身后点上两根蜡烛。之所以选择厨房,是因为这里有煤炉子,最暖和。虽然屋外呵气成霜,一不留神眉毛、睫毛便挂满冰碴儿,但屋里十分暖和,除了自家烧的土暖气,许多屋子的炕火也烧得十分旺盛,女主人不时在各个屋子巡视一下,间或添一把柴火。再烧一阵子,火就可以熄了,关上灶口,炕会自己逐渐热起来,一会儿工夫,便可以躺在上面舒舒服服地睡觉了。

厨房里,正当所有人专注于三个已经听牌的人谁会先和时,现场忽然发出刺眼的光。电来了!我对此还有些不能适应,却见几个男人以令人咋舌的速度转身把烛火吹灭了,生怕浪费了一点点。显然,他们对这种事情已经十分有经验了。

2012→1964

极光照耀童年

很多人是从迟子建的散文开始认识漠河的。而北极村,原本叫做漠河村,正是因为她的散文名篇《北极村童话》才改了名。

迟子建,当代女作家,黑龙江省作协主席。为她赢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讲述的便是位于漠河县境内、黑龙江上游的鄂温克族人。在乌镇举行的颁奖典礼上,她曾动情地说:“我觉得跟我一起来到这个颁奖台的,还有我的故乡,有森林、河流、清风、明月,是那一片土地给我的文学世界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1964年,迟子建出生在北极村。1986年,发表追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北极村童话》,以儿童视角记述奇异的北极生活,文字温暖而略带忧伤。有游客说,当年正是看了迟子建的作品,才开始对这个边陲小镇有了美的认识,进而萌生出到此一游的冲动。

迟子建曾经说,十分恐惧那些她所熟悉的景色“会有一天远远脱离我的记忆,而真的成为我身后的背景,成为死灭的图案,成为没有声音的语言”。然而,几十年过去,那些景象和她的文字一样,平淡而又鲜活地存在着。

猛然间觉得天一下子变得暗红起来,太阳不见了,江水闪现着红铜色的金属般的光泽。姥姥吃惊了一下,然后她低声说:“来了极光了!”

60后的童年天空,从未远离

一位文学评论家曾经说,迟子建的文学观与审美观“浸透着传统的脐血”。在她的作品里,漠河童话般的形象被一再强化,有森林,有原野,有松鼠、野花、小鸟,以及用粗壮松木做成的木刻楞房屋,女性的细腻、敏感诉诸文字,为漠河增添了几分迷人色彩。

迟子建对漠河景色的描写,以“白夜”最为精彩:“夏至前后的夜晚生动得让人无法入睡。你在子夜时分才会感觉到天空的亮色变得稍稍迟钝一些,但只是一两个小时的迟钝,绝对不会超过三四个小时,黎明的鸡血红又热辣辣地在东方散发出奔放的晨光了。你完全可以在晚上八九点钟的时候去球场上打球,可以在菜园中精耕细作。”白天是如此漫长,以至于“始终被光明所拥有着”的她开始怀疑世界上是否还会有黑暗。

她讨厌下雨,因为这会使得极光出现的概率变低,但当极光真的不轻意出现时,她却吓坏了。“猛然间觉得天一下子变得暗红起来,太阳不见了,江水闪现着红铜色的金属般的光泽。姥姥吃惊了一下,然后她低声说:‘来了极光了!’”正在江边刷鞋子的迟子建跟姥姥一起跑上岸,但她不是去欣赏,而是钻进岸上的黄豆地里,“像一只红狐狸一样藏在里面”。她“听不见任何声音,所有的鸟似乎都消失了”,她们家的房屋在她遥远的视野中“变得像一头红象一样,好像这房屋将被上帝领走”。

关于北极光,迟子建和许多村民一样,“长这么大只遇见过一次”。不过,即便没有极光,漠河在两至时节也很漂亮,傍晚时瑰丽、炫目的彩霞,每年都吸引着不少天文爱好者前来观赏。我们抵达漠河的那天,飞机降落时不过下午三点多,太阳却早已偏西,整个天空像一枚巨大的荷包蛋,白的是正下着雪的天空,黄的是夕阳。在漠河的几天,常看到太阳和月亮同时挂在天上,之后大约半个小时,太阳西沉,远处的地平线像是着了火,散发出均匀而灿烂的霞光。

不被标签束缚的生活,朴素而长久

王翠兰曾与迟子建一同长大,是当年村中仅有的三个孩子之一。十多年前提前退休后,她承包下村里最北边的旅店,也就是现在的“中国最北一家”,另外还开了一家用自己名字命名的酒店。据她回忆,童年时的游戏并不多,冬天不是早早睡觉,就是玩“嘎拉哈”(一种以猪或羊的膝盖骨为道具的游戏,有的地方叫“羊拐”)。

在《北极村童话》里,“我”经常是自己一个人玩,有时在河边沙滩上挥舞着柳条棍,有时捅下马蜂窝,下雨后就在姥姥家房后的小洼兜里捏泥人,还偷来姥爷的西瓜子,给泥人当眼睛,又把小姨的胭脂膏子拿来,抹在小泥人的嘴巴上⋯⋯这与另一个东北女作家——《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何其神似,无怪乎提到乡土意识时,人们总喜欢拿她俩做比较。

在北极村寻找迟子建故居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并不是因为老房子都已经被拆了,而是我们一连问了好几个当地人,他们都一头雾水地表示不知道这是谁家的闺女或小伙子,并诚恳地反问我们是不是他们家亲戚。

与这些村民几步之隔的学校里,却布满了迟子建的名字。这所北极村唯一的学校里设有以她名字命名的文学社和书吧,走廊里挂满了她的写作心得和师生们根据她作品创作的各种剪纸、版画,据说大兴安岭地区还成立了迟子建作品研究学会。在另一些当地人眼中,这位唯一三获鲁迅文学家的女作家,是一个跟“中国最北”一样有旅游号召力的符号。

漠河的风光跟迟子建的文字一样,是朴素、明快的。喜爱她文字的人,到漠河后会发现许多场景是那么熟悉,好像几十年不曾改变一样。雪花还是喜欢在夜晚袭击人间,人们还是喜欢在冬天里串门,然后一起窝在厨房里聊天,住在江边的人依旧去江上下网。一到春夏季节,山林里依然满是野草和蓝莓的身影,好像日益发达的旅游业并未对它们造成多大的影响。

我们不必遗憾于没能赶上“棒打狍子瓢舀鱼”的好时代,成群的狍子从树林里穿过,绝对是一个恐怖的景象,而在江边随便舀一勺便能打捞到活蹦乱跳的鱼,这种事情迟子建也坦言从未遇见过。但当我们亲眼看着一条长约80公分、重达5斤的大鱼被捕获时,还是感受到了迟子建在冬季渔汛时的那种快乐。

赶雪撬的人带我们前往附近的工地上看东北特有的地窨(yìn)子,发现住在里面的看守员换了人。得知对方来自山东潍坊,这位脸膛发红的村民兴奋地说自己祖上也是潍坊的,并邀请对方晚上一起到另一个山东老乡家中坐坐。他们的热情让我想起了迟子建另一部作品《向着白夜航行》中那个健谈的八十七岁老人。

我想,十年二十年后再去漠河,可能会发现,有些景象依然平淡而又鲜活地存在着,如同生活的本质。

33站

回望消逝的淘金年代

清初雅克萨战争期间,康熙下令在墨尔根(今嫩江县城)与前线之间修建了25个有军事用途的驿站。200多年后,李金镛往漠河、老金沟等地又增设了8站,共有33站,建成名声卓著的“黄金之路”。

看过连续剧《闯关东》的人恐怕对朱家掘到第一块黄金的场景印象深刻。其实,漠河便是闯关东、淘金梦的一个缩影。

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月,吉林候补知府李金镛率500名精兵和千余名被充军发配的罪犯,在20名鄂伦春马兵的引导下,取道嫩江,奔赴漠河的老金沟。他的身份是新开办的漠河矿务总局的督办,此次前来是为了规范此处的采金工作,同时驱逐外国淘金者,尤其是长期觊觎中国领土的俄国人,以达到李鸿章所说的“兴利实边”的双重目的。此前,他已经来漠河做了一番详尽考察。次年一月,矿务局便正式祭山采金了。

老金沟原是额木尔河一条不知名的支流,1877年有个鄂伦春老人在此掘穴葬马时无意中发现大量金沙,之后,淘金者蜂拥而来,每年采走数万两黄金,老金沟由此得名。成千上万的淘金者中不乏从阿穆尔、西伯利亚长途跋涉过来的俄国人,也闪动着德国人、波兰人、朝鲜人的身影,但更多的还是闯关东后定居在附近的老百姓,其中大多是山东、河北、河南的逃荒者。

今天,北极村里许多人还能清晰地讲述他们的祖辈是怎么搬迁至此的。经营农家客栈的王姐,本是山东人,爷爷带着家人先是闯关到了哈尔滨,再到黑河,最后溯江而上来到漠河。自然,她爷爷那一辈已经是闯关东的后来者了。如今,村里人虽然会不时蹦出几句东北话,但更多的还是关内口音,姓氏也是李、王、张、陈这些汉族常见的大姓。

那是老金沟最为繁荣的时期,淘金者建了700多间房屋、500多个窑洞,以及大小商号150余家,人口最多时曾达到3万,其中光妓女便有上千人。老金沟有一个别名叫做胭脂沟,传说便是缘于妓女晨起梳洗时胭脂浮满河面。时至今日,金沟林场附近还有一片荒冢被当地人呼做妓女坟。那并不是一段光鲜的回忆,比如曾有淘金者嫖妓嫖到自己妹妹的故事——妓女也多是逃荒至此的穷苦人,但漠河人对待这段历史的态度让人佩服,不掩饰,不夸张。

另外几个关于“胭脂沟”的传说,与慈禧有关。李金镛到此采金,除了上缴国库、给工人分红之外,还剩了一部分,于是让人送往皇宫,途中每经过一道关卡,便被盘剥一层,到达慈禧手中时已经所剩无多。据说慈禧被李金镛的真诚打动,感慨李金镛在那么远的地方,吃了那么多的苦,才挖出这么点金子,还想着孝敬她老人家,就留在后宫买胭脂吧,于是给老金沟赐名“胭脂沟”。还有一个说法,是慈禧收到大量印有“漠矿”字样的黄金后满心喜悦,感慨皇宫买胭脂的钱有了。

漠河县许多由驿站转化过来的地名,据说是慈禧留给漠河的另一项文化遗产。她出行东北的时候,每到一地便设一个休息的驿站,从出发地墨尔根(今嫩江县城)算起,经漠河乡,到额尔古纳河,沿途共有33站,至今仍有二十二站、二十八站这些地名在。这个帝国统治者是否真的会巡游到漠河,令人怀疑。有据可查的是,清初雅克萨战争期间,康熙曾下令在墨尔根与前线之间修建了25个具有军事用途的驿站。李金镛到漠河上任后,重修了这条始建于200多年前的驿道,并往漠河、老金沟、额尔古纳河码头增设了8站,建成了日后名声卓著的“黄金之路”。今日重访老金沟,走的也是这条路。

李金镛在本地的名声颇佳,文献记载都是对他的溢美之辞。这可能跟他对矿工实行四六分成的激励办法有关:矿工淘到黄金,个人可以分得六成,这激发了工人的积极性,漠河金矿第一年产金量便达到了一万八千余两,吉林机器局为此专门给漠河金矿制造了两艘小轮船,以供水上运输黄金之用。

随后,李金镛又设了奇乾河金厂、洛古河金厂两个金矿,年产金量逐渐攀升,很快就能还清黑龙江帮助筹办金矿的官款和李鸿章垫付的十万两银子了。这里的矿藏成了李鸿章兴办实业中最有成效的一项,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牛贯杰在《原来李鸿章》一书中对此有详尽的论述。

三年后,李金镛因积劳成疾咳血而亡,朝廷同意了地方为李金镛建筑祠堂的申请。后来许多淘金者为求得好运,会先到祠堂中祭拜一番,李金镛成了漠河版的关公。

漠矿的黄金时间只持续了几十年,民初的混乱、日本的侵略以及金沙的减少,让这个繁华的边陲小镇迅速衰败。1979年组建武警黄金部队之后,私人淘金被明令禁止,漠河淘金梦至此告一段落,遗留下来的只有金沟林场这个还沾有历史气息的新名词。据说,北极村、北红村的老人,早些年都练就了一手淘金的好本领,遇到对历史感兴趣的来客,他们有时候会讲上一段属于漠河的旧日繁华梦。

摩擦系数0.1

随职业车手漂移白水黑山

东北大地素以“白山黑水”著称,而冬天的漠河,完全是一幅白水黑山的景象:山上的叶子早就掉光了,露出了黑黝黝的树干和山丘;河流一律冻结,河床上覆满了白雪。在飞机上看著名的九曲十八弯,会有惊艳之感:上面满是冰雪的白,在灰暗大地的映衬下十分壮观,蜿蜒的河道酷似苍茫大地上的一条白练,被某种神力尽情挥舞着。

冬日漠河,对自驾一族有着特别的诱惑—冬天,玩的不就是冰雪吗?王安石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入冬以后,从哈尔滨到漠河,沿途的公路有不少被冰雪覆盖,对车的性能以及驾驶技术都是一种考验,在这样的路面上开车,可以体会到和在柏油马路上截然不同的驾驭感,况且有美景当前,那种自心底升腾起的“无限风光尽被占”的豪情,足以告慰一切辛劳。最刺激的是在冰冻住的黑龙江江面体验极限漂移,冰雪上的摩擦系数小,通常只有0.1,漂移的时候往往能滑开很远。黑龙江就像是一个天然的冰雪试车场,漠河每年三月初还会在冰冻的江面上举行汽车拉力赛,这是全国唯一在界河上进行的比赛,吸引了不少职业车手,80后作家兼车手韩寒也是漠河的常客。

国内知名职业车手刘韬曾到过漠河三次,分别是夏秋冬三个季节,而冬季沿途所见的风景最为壮观。像九曲十八弯,夏天看主要是树,水虽然也在流动,但不怎么显眼;冬天树叶落尽,河道才真正成了主角。龙江第一湾冬日也像一条静静躺卧在黑土地上的玉龙。

这个冬天,让我们跟随职业车手的指引踏上漠河冰雪之路,体验不一样的漂移快感。

准备出发

最佳时机:通常是11月或来年3月。早了,怕雪还没开始下,像今年便是暖冬,气候像是被整体推迟了一个月,12月去更合适。3月到漠河是比较保险的时间,此时气温通常保持在-20℃左右,比较适宜,基本的风光都还能看到。

首选车型:最好是四驱车,配上雪地胎,普通的公路胎在冰雪路面上可不管事。出发前要备齐防冻油、刹车油、转向油、防冻液、电池电解液,最重要的是机油,也要使用冬季专用的。最好几台车搭伴同行,单车上路比较危险。出发前可以先在北京或哈尔滨周边的冰雪路面适应一下,找找感觉。

特别装备:车上必须配备GPS和纸质地图,如果在漠河周边玩,更要准备好纸质地图,有些路段是没有信号的。如果是多台车一起走,最好每台车都配有通讯工具,车台、手台均可。备一副墨镜,避免漫天白雪引起的视觉疲惫。

服装,起码要有一身羽绒服加冲锋衣,里面最好也穿上棉衣棉裤或带绒毛的衣服;鞋子要挑里面带绒毛、外面防水的那种。随身带些暖宝宝、感冒药、止泻药,以应不时之需。饮食要当心,比如不要轻易吃凉菜,万一拉肚子会很麻烦。

实用技巧

漠河冬日自驾,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冰雪路面摩擦系数小,二是从黑河到漠河路段弯道比较多。开车时要学会读取路面情况,碰到大拐弯或冰雪路面一定要提前减速,不要大意或心存侥幸;拐弯时一定要慢,不要猛打方向或猛踩刹车,也不能猛加油,总之,一个字:轻。

拐弯时尽量用挡位来控制。即使是自动挡的车也要调成手动挡,把挡位减下来,用发动机的阻力来加大保险系数。在直线的冰雪路面上可以保持六七十公里的时速,拐弯时时速最好控制在三四十公里以内,拐弯的方向也是越小越保险。万一碰到车不受控制的情况(主要是进弯太快引起的车头打滑),不要试图刹车,急刹反而可能翻车。要先松开油门,方向往车头打滑的方向拐一点点,让前轮恢复转动,再打回方向盘,轻加油门,尽量往边上有柏油路面、土路面的地方开。若是车尾打滑或四轮打滑,处理方法差不多,就是绝对不要踩刹车,而是顺着滑的方位打方向盘,让它停止打滑、恢复控制,再慢慢加油门。

和前车保持足够的距离。平时在城市里开车,车距有个二三十米就够了,但在冰雪路面上就要多留出100米。除了路滑不受力之外,前车扬起的雪和雾也会影响视线。看到前车尾灯一亮,就要开始减速;前方突然出现冰块(这种情况很多,沿线有许多路段没人打扫),也要提前减速,绝对不要心存侥幸。

学会点刹。刹车时,踩一下,松一下,再踩一下,让车一点点慢下来,不要一脚踩到底。停车时,一定不要用手刹,否则很快就会被冻住。另外,尽量把车停在平稳的路面上,不要停在坡上,否则再启动时会出现轮胎不受力的情况,原地打滑。万一碰到这种情况,可以在轮胎前面放些纸板、树枝,加大阻力。

提防有涵洞的地方。大兴安岭林区的山上有不少泉眼,水顺着山谷向下流淌,穿过道路底下的涵洞,或者在山坳处形成一个大水泡子。涵洞一旦冻住,这些水就会不断上漫并结冰,最终在路面上形成一个层层累积的大冰块,甚至是几米高的冰丘。有些司机试图开到里面相对平坦的冰面上,绕开冰丘,结果因为冰层脆弱(有些冰块是中空的),反而掉进了水泡子里。有经验的司机会准备斧子或铁枪,在冰上凿出两道沟,然后顺着这两道沟驶过去。

选择有暖库的酒店。住宿时不仅要考虑人的舒适,更要考虑车的需求。挑选酒店时要先问清楚是否有暖库,漠河最冷的两三个月,气温在零下三四十度是常有的事,晚上车一定要停在暖库里,否则第二天就会打不着。车在室外停放的时间不要超过四五个小时,否则也有可能被冻住。一旦冻住,不要反复启动,以免淹缸,最好找当地修理工人帮忙清缸。

经典路线

前往漠河

北京—哈尔滨—五大连池—黑河—塔河—漠河,2600公里

比较好走的一条路线,沿线的住宿条件也比较有保证。五大连池冬天虽然会封山,但只要有人来就会开放。时间充裕的话,可以去看一下牡丹江的雪乡,那边的雪最厚也最美。到漠河后如果游兴未尽,还可以取道加格达奇、呼伦贝尔,前往满洲里,看冰雪皑皑的大草原,与夏天相比,那是另一种辽阔的美,还能见识到不少充满俄式风情的民居。不过,过了黑河之后最好提前联系好当地的救援卡车,以备不时之需。

漠河周边

1.漠河县城—观音山、胭脂沟—北极村,90公里

推荐胭脂沟里的李金镛祠堂;到北极村后,一定要到江面上体验一下漂移,车友较多,可以互相切磋。

2.漠河县城—九曲十八弯—图强镇—28站林场—龙江第一湾—乌苏里浅滩,200公里

自然风光最漂亮的一条路线,也是目前开发比较成熟的一条商业自驾路线。

旅行攻略

行程规划

到漠河旅游,最好搭乘飞机,不过目前只有从北京、黑河或哈尔滨出发的航班,其他地方的旅客可以考虑到哈尔滨换乘。若是坐火车,则有大连、哈尔滨、齐齐哈尔、加格达奇四个始发站,因为会有许多沿线居民上车,车上通常比较拥挤,所以最好提前订好票。

如果自驾游,可以顺便看一下五大连池和中俄杂处的黑河市,东南边的塔河县、西边的满洲里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也值得一去。夏天也有不少人从北京骑行到漠河。

到漠河后,可以先在县城稍事停留,补充一下必要的装备,再去北极村或图强镇。游漠河至少要有两天时间,一天走大兴安岭林区,欣赏林海雪原和九曲十八弯的壮丽风光,看看龙江第一湾和有着“中国最北村庄”之称的北红村;一天在北极村里游玩,那里充斥着以“中国最北”冠名的各种景点,除了看江上捕鱼、坐马拉雪撬之外,可以去村里的邮局给亲朋好友捎去一份来自北国的问候。还有闲暇,不妨去看下龙江源头第一村,爬爬观音山和老金沟。

漠河县有许多旅游节庆,如每年夏至前后的北极光节(又称夏至节)、冬至前后的冰雪节、三月初的冰雪汽车赛,可以作为出行时的参考。

随身装备

漠河在每年中秋节前后便开始下雪,冬天零下三四十度是常有的事,加上室外风大,最好备有防风防水的雪地靴、滑雪服或冲锋衣裤,保暖的手套与帽子也必不可少。

随身携带唇膏、防晒霜和感冒药。漠河的自然环境非常好,加上纬度高,冬天天气晴朗的时候阳光紫外线比较强,防寒的同时要注意防晒。

相机最好多准备一块备用电池,电池在低温的情况下极易放电。手机也不要放在最外面容易受冻的地方。必要时可以参考雾凇摄影爱好者的做法,给相机买一件“小棉袄”。

最好多带一些现金,漠河只有县城和北极村有取款机。

基本费用

到漠河旅游,主要的花费是车钱。北极村的门票是60元/人;从县城包车过去,通常是300元/辆,找人拼车的话通常是80~100元/人;县城有直达北极村的汽车,15元/人。若是包车前往龙江第一湾和乌苏里浅滩,最好找越野车,费用约为500元/天。

到了北极村,可以考虑雇辆马车玩雪地穿越,费用通常是300元/次,每次能带2个人。县城有“五·六火灾纪念馆”,门票为10元/人。

特产

漠河位于大兴安岭地区,盛产松子、榛子、木耳及猴头蘑、毛尖蘑等各种菌类,有些地方有可供泡茶、泡酒的灵芝出售。

此间最负盛名的是蓝莓。夏秋两季,这种别称都柿的野果遍布大兴安岭,若是赶上8、9月间的采摘季节,还可以上山体验一把收获之乐。经过加工的蓝莓主要有蓝莓干、蓝莓糖、蓝莓饮料,售价从10元一包到200多元一包不等,建议去县城离北极星广场不远的菜市场购买,价格比北极村便宜百分之六七十。

本地的另一项“特产”是最北邮局的产品:你可以在此给家人寄张贺卡(每张10元)或明信片(一套10张,30元),也可以在此购买到各国有关圣诞题材的邮票。

食宿

漠河县城和北极村的住宿选择都比较多,从40元一位的农家炕到服务优良的四星级酒店都有。当地的司机或导游通常会带你到他所熟悉的宾馆或农家客栈,价位通常比较适中。住所通常会提供早餐,农家客栈的收费标准是10元/人。

漠河饭菜和东北其他地方区别不大,像小鸡炖蘑菇、东北酱骨头、地三鲜这些东北菜都有。有时南北掺杂,在炖菜、炒菜中加点辣椒也是常有的事,推荐尝一下干煸蚕蛹这种独具风味的地方菜。相比之下,北极村的价格会贵一些,县城和图强镇比较实惠。遇到冷水鱼、鲟鱼这些水产类食品,价格普遍偏高,消费前最好先问清楚;品质基本可以放心,这里紧挨黑龙江,水产丰富,还没听说有谁耐心地修建过人工养鱼场。

到后不妨品尝一下当地颇具特色的冻梨(表皮发黑,但品质无碍)和冻柿子,据说啤酒也可以在雪里冻过之后再喝。冬天的漠河就是一个天然大冰柜,当街出售的各种雪糕和冻鸡、冻鱼是一道特殊的风景线。若是感觉口渴,不妨试着吃根儿雪糕,效果可能比喝水还要好。

作者:陈赐贵

第2篇:读时间简史的感悟

自人类诞生以来,我们从未放弃过对于宇宙的思考。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康德也说,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让我敬畏,一个是我头顶的灿烂星空,一个是我心中永恒的道德法则。当我们仰望天空,白云之上是我们对于神秘宇宙的无限渴求。

时间简史,它从我们的宇宙图像出发,从基础的地球是圆的问题开始,带我们去寻找消解内心疑惑的一些可能答案。其间包含宇宙的奇点、空间与时间、不确定性原理、基本粒子和自然的力、黑洞、虫洞和时间旅行等诸多有趣的内容探讨。在短短的一书里,涉及了诸如相对论、量子力学等的相关知识,让我深切感到宇宙的深奥与人类的智慧。

首先给我巨大冲击的是时间与空间的定义。时间相对于空间是完全分开并且独立的,这是我们大部分人的常识观点。然而,这个常识在处理以光速或接近光速运动的物体时却根本无效。光以有限但非常高的速度传播。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相对论一个卓越的成果是,它变革了我们对空间和时间的观念。在牛顿理论中,如果有一光脉冲从一处发到另一处,(由于时间是绝对的)不同的观测者对这个过程所花的时间不会有异议,但是他们不会在光走的距离这一点上取得一致的意见(因为空间不是绝对的)。另一方面,在相对论中,所有的观察者必须在光是以多快的速度运动上取得一致意见,然而,他们在光走过多远的距离上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相对论终结了绝对时间的观

1 念。我们通常的经验是可以用三个数或坐标去描述空间中的一点的位置。比如人们可以用纬度、经度和海拔来指定一个地点。事实上,我们可以用一族互相交迭的坐标碎片来描写整个宇宙。一个事件是发生在特定时刻和空间中特定的一点的某种东西。在相对论中,时间和空间坐标没有真正的差别。从一个事件散开的光在四维的时空里形成了一个三维的圆锥,称为事件的未来光锥。与此对应的还有过去光锥。而不处于P的未来和P的过去的事件称之为处于P的他处。这些对于我来说崭新的观点让我对绝对将来、现在、绝对过去产生了深刻的遐想,也开始学着像霍金一样思考时空这个问题。虽然最后没有得到好的结论,但这个过程还是让我受益匪浅。

我们始终对于宇宙的开端与终结怀有深深的兴趣。正如人类执着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往哪里去”这三个哲学问题。直到1924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证明了我们的星系不是唯一的星系,我们才真正开始打开眼睛。事实上,还存在许多其他的星系,在它们之间是巨大的空虚的太空。哈勃发现大部分星系是红移的,而且红移的大小与星系离开我们的距离成正比。这表明宇宙不可能像原先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处于静态,而是在膨胀,不同星系之间的距离一直在增加着。宇宙膨胀的发现是20世纪最伟大的智慧革命之一。其实人们早在

19、18甚至17世纪晚期就能够从牛顿的引力论预言出宇宙的这个行为。然而,静态宇宙的信念是如此之强,以至于一直维持到了20世纪的早期。甚至爱因斯坦于1915年发表其广义相对论时,还如此之肯定宇宙是静态的。他们想方设法避免广义相对论的非静态宇宙

2 的预言。这不得不让我们惋惜,人类的进步历史总是曲折的,一方面有着无知反派对于科学真理的扼杀,如教皇对于伽利略等人的迫害;另一方面,哪怕是伟大的学者,也会故步自封由于一些认知观的局限而固步自封,就像伟大的牛顿,发表了运动学三大定律,却在晚年沉溺于教皇的上帝论中。不过还好,依旧有无数的科学巨人,前赴后继,始终处于观察、思考、实验、探求的第一线上。从在大尺度上宇宙是各向同性的,到弗利德曼模型,再到霍金和彭罗斯通过论文指出过去必须有一大爆炸奇点,一切总是在向前发展。

对于不确定性原理,让我很有感触。尽管世界上有很多不确定性存在,但我们总是相信,如果我们知道的足够多,那么我们可以明确下一时刻发生的事情。科学理论,特别是牛顿引力论的成功,使得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侯爵在19世纪初论断,宇宙是完全被决定的。他认为存在一组科学定律,只要我们完全知道宇宙在某一时刻的状态,我们便能依据此预言宇宙中将会发生的任一事件。例如,假定我们知道某一时刻的太阳和行星的位置和速度,则可用牛顿定律计算出在任何其他时刻的太阳系的状态。这看上去是很合理的。然而,当英国科学家瑞利勋爵和詹姆斯通过计算指出,一个热的物体——例如恒星——必须以无限大的速率辐射出能量,这种观念才开始面对挑战。直到1926年德国科学家海森堡提出著名的不确定性原理,一切才显得豁然开朗。为了预言一个粒子未来的位置和速度,人们必须能准确地测量它现在的位置和速度。现在,由普朗克的量子假设,人们不能用任意少的光的数量,至少要用一个光量子。这量子会扰动这粒子,并一

3 种不能预见的方式改变粒子的速度。而且,位置测量得越准确,所需的波长就越短,单独量子的能量就越大,这样粒子的速度就被扰动得越厉害。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是世界的一个基本的不可回避的性质。他对我们的世界观有非常深远的影响。由于不可避免的偶然性,我们无法明确下一刻的事件,即我们无法准确的预见未来。其实,换一个思路,在这个时代,我们唯一可以确定不变的是变化将会不断发生。当然,人类、自然、宇宙、文化的基本框架不会产生大的迁移,所以我们也不会为之手无足措,但也唯有认清环境并抓住机遇的人,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基本粒子,从最初认为原子是不可分割的最小微粒,到原子核是由电子、中子、质子组成的。再到更小的粒子——夸克。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宇宙间所有已知的粒子可以分成两组:组成宇宙中的物质的自旋为1/2的粒子;在物质粒子之间引起力的自旋为0、

1、2的粒子。物质粒子服从所谓的泡利不相容原理。两个类似的粒子不能存在于同一个态中,即是说,在不确定性原理给出的限制内,他们不能同时具有相同的位置和速度。它解释了为何物质粒子在自旋为0、1和2的粒子产生的力的影响下不会坍缩成密度非常之高的状态的原因。现在我们知道,任何粒子都会有和它相湮灭的反粒子,对于携带力的粒子,反粒子为其自身。在这里,一正一反,一黑一白,犹如太极一般,很有趣味。携带力的粒子按照其携带力的强度以及与其相互作用的粒子可以分成四种。第一种力是引力,每一粒子都因它的质量或能量而感受到引力。另一种力是电磁力,它作用于带电荷的粒子之间。第三种

4 力称为 弱核力,它制约着放射性现象。第四种力是强作用力,它将质子和中子中的夸克束缚在一起,并将原子中的质子和中子束缚在一起。而在非常高的叫做大统一能量的能量下,后面三种力都有同样的强度,可看成一个单独的力的不同方面。尽管我们无法在实验室里直接证实大统一理论,然而我们可以检测它在低能量下的推论。就像伽利略通过斜面模拟自由落体运动,很多时候,我们必须放开想象的翅膀,用手边能够得到的微小的支持去获得巨大的发现。科学上很多著名定理、理论都是先提出来而后得以证实的,所以我们要发散思维,勇于创新,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黑洞是霍金的一个重要研究项目。从一个恒星的生命周期,到宇宙的诞生,从中子星、白矮星再到黑洞,我不得不说,由于缺乏科学积累,读到这里,有些深奥和难懂。存在一个事件的集合或空间——时间区域,光或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从该区域逃逸而到达远处的观察者。这个区域就是黑洞。黑洞不是这么黑的,它可以“辐射”出热量,有些黑洞温度甚至极高。关于宇宙的起源和命运,在书中也有精彩的描述。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本身预言了:时空在大爆炸奇点处或在黑洞中的一个奇点结束。后面霍金的关于虫洞和时间旅行的话题也让人新奇不已。很多幻想中的东西也许在不久的未来就能够得以实现。

人类进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和探索的过程,迄今为止,人类的智慧也在诸多方面得以体现。然而,很多未知的事物仍旧摆在我们的面前,等待我们去探索。浩瀚的星空,深邃的宇宙,蓝色的海洋,浓厚的火山,世界是如此广大,如此奇妙,如此诱人。也许我终究不

5 能像牛顿、爱因斯坦、霍金等伟人一般,得出诸如运动三大定律、相对论这样科学的定律,收获伟大的丰碑。但我一样可以思考,想象,探索,收获知识,收获喜悦,收获精彩。

6

第3篇:读《时间简史》有感

佚名

好书不仅能教人以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能让读者有所思、有所感,而《时间简史》这本书正是其中之一。该书作者斯蒂芬·霍金,不仅人格魅力无限,而且生平极富传奇,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贡献对于宏观物理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霍金教授在孩提时代就已智商过人,对于研究事物常表现出超乎常人的专注程度,其破解难题的能力,更是令许多在大学时代就结识他的教授自愧不如。然而才华出众的霍金教授又是何等地不幸,21岁时就被确诊为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医生说他至多只能活两年半。这种打击之大可想而知!身体的不幸让霍金体会到了地狱般的煎熬,然而他却以孜孜不倦的科学精神在自己的地域中缔造了人类的天堂。不幸中的大幸,正如霍金本人自述:“幸亏我选择了理论物理学,因为研究它用头脑足矣。”不知他又是如何把这本书完成的,仅能活动的两根手指,需要敲打多少次才能完成这样的巨著?显然霍金已经成为一种精神,象征着在人类认知道路上不服输的精神,这种精神会引领我们不断进步,探求真理。同时也暗示着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早发掘自己的兴趣所在和潜能优势,从而正确定位人生方向以及尽快明确奋斗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少走弯路并快乐地历练成功,最终无悔人生。

该书不仅能使人励志,还是一本专业的科普性读物,谁若能够读懂全书的每一句话,他就已经够格攻读引力物理博士学位了。阅读此书,时时令人脑洞大开,思想无边无际,读后使人心胸豁然开朗。组成我们身体内的每一个原子至少也有60亿年的历史。所有在我们周围不断循环着的粒子都源自大爆炸,并且此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只是置入别的结构中去了。所以说在共同的物质基础的轮转中,今天的我,也许就是明天的你,来日化作山川草木风雷云雨也未可知。某种程度上,一个人就是他身边所有事物的总和,他的成长生活、言行处事,都深刻地受到身边的人和所处环境的影响,所以一个人应当关爱身边的人,为这个普遍相联系的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世界予我、我予世界。

我们看到的太陽光,实际上是8分钟以前的光。而我们在夜空中看到的那些闪烁着光芒的星星,或许早在几十亿年前就已经陨落了。看不见的,不等于不存在;看见的,或许早就不存在了。所以我们的感官感知,有着些许真实感却又伴随着极大的欺骗性,所以真正认识世界最终靠的还是心智。宇宙大爆炸之前又是什么?有学者猜测大爆炸是由数个宇宙之间的碰撞而产生的。如果真的存在着其他平行宇宙的话,那么在这多维空间当中,也许我的身边就存在着未来的

- 23 -

第4篇:读《时间简史》有感

充满奥秘的世界,浩瀚无垠的太空,给予人类无尽的幻想。世界之外,未来之变,如此神奇美妙!——题记

有一个人,他战胜了疾病,创造了奇迹,他证明了残疾并非是成功的障碍,他用他生命践行他的诺言,他为他所热爱的科学事业而奋斗终生。他,就是《时间简史》的作者,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

捧着这本沉甸甸的书,我仔细端详着它的封面,一个大大的钟表首先映入眼帘,这个钟表十分抽象,椭圆形的表盘,中间深深地凹了下去。我想它代表的是浩瀚的宇宙,代表着时间没有尽头。钟表上面是四个金色的大字“时间简史”。我慢慢翻开书本,陶醉在书海中。在我没有读这本书前,我一直以为它是一部专业性极强的科学巨着,读起来肯定会枯燥乏味,甚至有些吃力,但是我现在不得不改变我的观点了。霍金先生用非常幽默的语言,生动诠释了一些天文学的专业知识,他把膨胀的宇宙比喻成不断进食的孩子,把恒星比喻成吃的盐,一个个生动的例子不仅能让你快速理解宇宙的知识,还能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读来生动有趣,让人不禁想赶快通读全书,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

霍金有一句名言,我深深地记在心里,“身体和精神是不能同时残废的”。虽然,他的身体一刻也没有离开过轮椅,但是,它的思维却飞出了地球,飞出了太阳系,飞出了银河系,飞到了上百亿光年外的宇宙深处。我十分佩服他对科学的热诚,他认真思索并巧妙解释了科学理论的本性,即任何物理理论都只不过是一个假设,在这个意义上,理论只是暂时的,而我们永远不能证明它。他还致力于研究量子引力。在他生病期间,他不仅没有得到多余的休息,反而利用仅有的休息时间更加刻苦地研究,废寝忘食,终于得出了量子引力论。

他不仅对量子引力有独到的见解,对宇宙黑洞的研究更是透彻,可以说霍金与黑洞齐名。他首先发现并证实了黑洞有温度有辐射,黑洞在逐渐缩小的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辐射不断增强,直至最后变为一个奇点,然后再逐渐增大,以此循环。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地爱上了宇宙,仿佛置身于浩瀚的太空,探索着宇宙未知的秘密。我更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高尔基曾说:“充分热爱科学,因为人类没有什么力量比科学更强大!”的确如此,科学就是力量。21世纪的今天,我们靠什么来增强国力、发展经济、让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答案只有科学。

初二:厉功卿

第5篇:作文 读《时间简史》有感

充满奥秘的世界,浩瀚无垠的太空,给予人类无尽的幻想,作文 读《时间简史》有感。世界之外,未来之变,如此神奇美妙!——题记

有一个人,他战胜了疾病,创造了奇迹,他证明了残疾并非是成功的障碍,他用他生命践行他的诺言,他为他所热爱的科学事业而奋斗终生。他,就是《时间简史》的作者,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

捧着这本沉甸甸的书,我仔细端详着它的封面,一个大大的钟表首先映入眼帘,这个钟表十分抽象,椭圆形的表盘,中间深深地凹了下去。我想它代表的是浩瀚的宇宙,代表着时间没有尽头。钟表上面是四个金色的大字“时间简史”。我慢慢翻开书本,陶醉在书海中。在我没有读这本书前,我一直以为它是一部专业性极强的科学巨着,读起来肯定会枯燥乏味,甚至有些吃力,但是我现在不得不改变我的观点了。霍金先生用非常幽默的语言,生动诠释了一些天文学的专业知识,他把膨胀的宇宙比喻成不断进食的孩子,把恒星比喻成吃的盐,一个个生动的例子不仅能让你快速理解宇宙的知识,还能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读来生动有趣,让人不禁想赶快通读全书,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读后感《作文 读《时间简史》有感》。

霍金有一句名言,我深深地记在心里,“身体和精神是不能同时残废的”。虽然,他的身体一刻也没有离开过轮椅,但是,它的思维却飞出了地球,飞出了太阳系,飞出了银河系,飞到了上百亿光年外的宇宙深处。我十分佩服他对科学的热诚,他认真思索并巧妙解释了科学理论的本性,即任何物理理论都只不过是一个假设,在这个意义上,理论只是暂时的,而我们永远不能证明它。他还致力于研究量子引力。在他生病期间,他不仅没有得到多余的休息,反而利用仅有的休息时间更加刻苦地研究,废寝忘食,终于得出了量子引力论。

他不仅对量子引力有独到的见解,对宇宙黑洞的研究更是透彻,可以说霍金与黑洞齐名。他首先发现并证实了黑洞有温度有辐射,黑洞在逐渐缩小的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辐射不断增强,直至最后变为一个奇点,然后再逐渐增大,以此循环。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地爱上了宇宙,仿佛置身于浩瀚的太空,探索着宇宙未知的秘密。我更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高尔基曾说:“充分热爱科学,因为人类没有什么力量比科学更强大!”的确如此,科学就是力量。21世纪的今天,我们靠什么来增强国力、发展经济、让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答案只有科学。

初二:厉功卿

第6篇:读霍金《时间简史》有感

初次听说时间简史这个词还是在初一下半学期的时候。那时候对于宇宙的认识不过是来自于儿时看的《十万个为什么》和课本上粗浅的关于宇宙的描述。

中国古代的诗词中对于宇宙的认识也不过是一些先驱的冥想以及猜测,带着浓重的神话色彩。《庄子·齐物论》中最早提到宇宙二字,“宇”的含义包括各个方向,如东西南北的一切地点;“宙”包括过去、现在、白天、黑夜,即一切不同的具体时间。最美好不过是“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那般的缠绵悱恻。

而随着青春期对于一些科幻小说的熟知,渐渐地让我认识到了宇宙的深度。在那多的《铁牛重临》中曾提到过霍金的《时间简史》,其中通过都江堰的铁牛,发现另一个平行世界,就是用霍金在《时间简史》中提到的超弦原理来解释平行空间的存在。那是对于那多的满腔热情也就飞快的转移到了时间简史上。而在那个时候,粗浅鄙陋的我对于科学的了解是薄弱的,对于文中提到的一些专有名词往往是一问三不知,因此那个时候的我并没有如何深读霍金的著作,逐渐地考试的压力也让我将时间简史搁置一旁。

而大学选择财经类专业的我也就是这辈子无缘从事于科学,我能做的就是走马观花地不求甚解地拜读一些名家著作。而时间简史则是一本比较具有科普性质的读物,对于一个读完高中物理化学的人来说,读这本书不算十分困难。

开篇霍金就明确告诉我们,摈弃思维中所有关于经典力学的规则,忘记引力是力,三维空间,绝对时间,因为“我们凭什么自以为了解的更好呢,暂时忘记你知道的,或者认为你所知道的关于空间的知识不存在任何先入为主的观念,腾空你的大脑,他现在是一张白纸,然后根据作者的阐述,在白纸上涂鸦。”

没错就是这样的异想天开,就是这样的天马行空。我们的不敢想才是我们和那些伟人最致命的区别。

我们从来不敢想,宇宙就像一个不断被吹涨的气球,更不敢想皮球未吹前和吹涨后各是什么样。我们不敢想宇宙是十维的,就像小提琴的十根弦一般,更不敢想除了我们生活的三维空间以外的几弦各是什么。我们不敢想黑洞是如何形成的,更不敢想去计算黑洞的面积。我们眼里的异想天开,就是霍金脑海里的奇思妙想。

看了霍金的书后,使我对于整个宇宙的基本组合有了最基本的认识,从开始的人类对于宇宙的看法的几个观点改变,证明了我们文明在不段地进步。由托勒密的地心说到哥白尼的日心说,到卢瑟福的原子构造图,再到爱恩斯坦的虫洞等都是由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这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他教会了我们如何正确地看待世界以及我们周围的许许多多的奇异的事情,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一定的依据的,它让我们学会了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事物,而不是遇到难懂的事物就盲目的相信迷信之类的歪理邪说。

去年风靡亚洲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最后结尾也是用虫洞这个十分奥秘的理论来解释都敏俊的回归。这样的科学理论是结局变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些原理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可见这些高等原理的普及以及人类汲汲的求知欲。

在《时间简史》中,霍金先生正是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为我们将一个个深奥难懂的原理娓娓道来,将科学知识普及大众,造福人类。此等深厚的学术造诣,使我们这些门外汉也能了解什么是超弦,什么是奇点,真是令人佩服不已。

“任何物理理论总是临时性的:你永远不可能将它证明。不管多少回实验的结果和某一理论相一致,你永远不可能断定下一次结果不会和它矛盾。”也正是这样的怀疑精神激励着他向着更高更险峻的科学高峰攀登,一路勇往直前。想到此处不禁感到惭愧,作为中国应试教育下的产物,自身最大的缺点就是接受,接受来自于课本的点点滴滴,丝毫不曾质疑过书本的正确性,能做的就是接受接受再接受。相信这本书籍带给我的,不光光是科学上的启蒙,更多的是对于个人发展的启迪。

第7篇:时间简史有感

《时间简史》读后感

《时间简史》是霍金写的一本科普性读物,向人们介绍了什么是宇宙论,以及宇宙论最新的发展状况。由于针对的是非专业读者,为了不至于吓倒他们,通篇只放了一个数学公式,就是著名的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霍金谈论了他对宇宙外星生命问题的最新思考。他认为外星生命几乎肯定存在于宇宙的许多其他地方——不仅是活在行星 之上,甚至还可能存在于恒星中心,甚或是漂浮于行星间的广阔宇宙。《时间简史》这本书阐述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从大爆炸到黑洞。让我们从身边的琐碎小事一下进入到浩瀚的宇宙世界,让狭小的心胸变的宽广。

这本书的很多理论只是一种假说,不是严格的观测结果,而是某一日的突发奇想,经过不断推敲不断完善的猜测他教会了我们如何正确地看待世界以及我们周围的许许多多的奇异的事情,让我们学会了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事物,而不是盲目推崇所谓的常识。这本书重要的不仅仅是理论,书中所充斥的不断地思考,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在我看来,是更加宝贵的,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一个卢伽雷氏症患者,霍金能取得如此成就尤为不易,可能就像他所说的一般“当你面临着夭折的可能性,你就会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你有大量的事情要做”,“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身追求的理想,我有爱和爱我的亲人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霍金不仅以他的成就征服了科学界,也以他顽强搏斗的精神征服了世界。

每每想到霍金的轮椅上歪斜的身体,就不禁想到他的另一本名著《果壳中的宇宙》,他残疾的身体就像是果壳一般将他睿智的思维舒服起来,但是这里保存一个更趋近完美的宇宙,不知他是如何把这本书完成的,仅能使用的两根手指需要敲打多少次才能完成这样的名著?霍金已经成为一种精神,象征着在人类认知道路上不服输的精神,这种精神会引领我们不断进步,探求真理。

上一篇:环境工程生产实习收获下一篇:公司业务招待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