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历史第三单元

2023-05-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七年级上历史第三单元

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复习课

教案

申晓州

一、导课

各位同学,大家先看这四幅图片,这都是什么?(秦始皇陵、秦陵地宫想象图、长城、兵马俑)你会联想到谁?-----秦始皇。再看这四幅图片,又是什么?(张骞出使西域图、丝绸之路图、霍去病墓、董仲舒像)你又会想到谁?-----汉武帝。

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第三单元“统一封建国家的建立”。

二、复习课

第10课、11课我们在期中考试时已经复习过,这节课我们再系统的看一下。

1、战国七雄都有谁?(齐楚燕韩赵魏秦)那么秦灭六国的顺序是什么?(喊赵薇去演戏)。什么时间(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定都咸阳。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看政治上: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在中央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设郡、县。那么它的意义是什么?(对以后的封建王朝影响深远,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再看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它的意义(有利于国家统一;从此汉字的结构基本定型)

思想上: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民族关系:北筑长城,抵御匈奴

同学们看万里长城图片: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抵御匈奴,安定北疆。南修灵渠(开发东南、岭南·加强中原和岭南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看这个灵渠的图片,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那么,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是什么?1.结束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局面,建立了第一个统 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2.为经济恢复发展、人民安定生活提供了条件。3.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

这个问题也可以这么问:(秦在中国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答案是一样的。

紧接着咱们来看------大一统的汉朝。(什么是大一统?)就是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军事 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具体看看汉武帝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政治上:削弱封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又叫“推恩令”

谁的建议(主父偃)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儒家学说成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文化教育上:在长安设立太学(古代最高学府)

经济上:统一铸币和盐铁官营(五铢钱)

第13课

军事上: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北部边境得到安宁,有利于中原文明的发展)

第14课 对外交往:汉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第15课

西域: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

张骞通西域的意义是什么?

1、沟通了西域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2、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3、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新疆地区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看西汉的疆域图: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新疆地区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再看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向西,经河西走廊,再经今新疆境内到西亚,再由西亚到欧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西亚-欧洲) 影响:1.丝绸之路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2.加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3.促成了东西方文明的相互渗透 有人说丝绸之路是陆上经济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为什么?

 经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转运到欧洲。  文化之路:佛教沿丝绸之路传到中国;

 科技交流之路:中国的造纸术等重大发明沿丝绸之路传到西亚和欧洲

评价一下汉武帝:评价人物要把握这三个原则:实事求是、一分为

二、特定环境。同时要注意称谓+事迹+影响。大家试一下„„(汉武帝雄才大略,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措施略;他统治期间,大一统的帝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三、课堂检测

咱们来一个竞赛,男生一组,女生一组。现场计分,输的组负责打扫今天的多媒体教室。回答对的加1分,回答错误的扣2分。会的你就站起来,以站起来的先后顺序作答。 规则明白了吧,好,准备„„

1、这个作为4个小问题,关于政治方面的,会的就站起来„„

政治: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削弱诸侯国王国的势力、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铸币盐铁官营、都有统一货币的措施

思想: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文化专制;但对待儒家学说态度相反;结果不同

军事: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对匈奴都是采取主动出击、维护北部边疆的安定

2、(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3)材料一中为了统一人民的思想加强中央集权;材料二的目的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3、(1)秦朝修筑长城,抵御匈奴,巩固边疆(2)西域都护的设置。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

4、秦朝

蔡伦

古代希腊

5、秦朝

小篆

圆形方孔钱

6、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郡县制度

西汉

汉武帝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7、西汉、汉朝西域都护、丝绸之路

8、B.秦始皇“焚书坑儒”

9、B、小篆

10、A.①②

11、A.分封制

12、D.焚书坑儒

13、A.秦---→西汉

14、B.国家一统,中央集权

15、C、公元前三世纪前期

16、A.①②③

17、D.削弱诸侯国力量

18、C.儒家思想

19、C.稳固大一统局面

20、B.西汉对今新疆地区的管辖

21、A.张骞通西域

22、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

23、B.西汉的长安

24、A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25、A.废除丞相

26、B、统一货币

27、A.推行郡县制

28、C、一统江山是秦朝

29、 D.②③④ 30、D.秦、汉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

31、D.统一度量衡

32、D.儒家思想问题

33、B.张骞通西域

34、C、促进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交流

35、A.汉通西域

四、小结。

第三单元是这册书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同学们在课下不要放松,要继续努力背诵。

第2篇: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复习课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一历史上第三单元复习课,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新课程的理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构思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单元介绍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第一次形成。主要介绍了秦汉时期的历史文化。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盈,在历史上曾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隆盛时代。秦汉的历史最重要,也是本册书的重点。

2、教材的重点、难点

重点: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汉武帝大一统

难点:对秦始皇和汉武帝的评价

、教法设计

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高效率地实现教学目标,我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在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指导下,运用多媒体,采用创设情景法,直观演示法、整体教学法,诱思导学法等教学方法。

三、学法指导

根据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的实际情况,我让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法、发现法、历史联系法和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从材料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深化对教材的整体认识,把握本单元重点,并提倡学生与教师互动,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学而思,思而疑,疑后悟”的目的。

四、教学流程

1、设计理念

鉴于对《新课标》的理解,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我在教学中精选了教学内容,设计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通过历史学习,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2、教学过程

在整个新课教学中,我以“自主学习、实践、创新”为主线,对本课教学环节作如下构想和设计。

[

引入新课]

以秦始皇时期的4幅照片和汉武帝时期的4幅照片导入本单元。

[新课讲授]

(1)、串讲本单元

(2)、检测本单元,为了鼓励学生,调动积极性,分成两组,回答对的加一分,回答错的扣一分。报证正确率。共涉及了60到小题,涵盖面较全,题量较大。

[小

结]

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了各课之间的紧密联系,将教学回到整体,师生根据整课板书总结全文,构筑本课的主体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

第3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大一统秦汉帝国》测试A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选项填在后面的括号内。)

1.为秦朝“海内皆臣”格局最终形成奠定基础的关键战役是( ) A.城濮之战 B.长平之战 C.阪泉之战 D.邲之战 2.右面李白的诗反映的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楚汉战争 C.长平之战 D.秦完成统一 3.我国历史上第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 ) A.商朝 B.周朝 C.秦朝 D.汉朝 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者是 A B C D 5.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A.陈胜吴广起义B.国人暴动C.周武灭商D.商鞅变法 6.在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中,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是 A.丞相 B.太尉 C.郡守 D.县令 7.秦统一后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A.圆形方孔钱 B.蚁鼻钱 C.铲形币 D.刀形币 8.“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百家”指的是

A.道家、法家B.诸子百家C.道家、儒家D.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9.西汉出现政治、经济、思想、军事大一统的局面是在

A.汉高祖时期 B.汉文帝时期 C.汉武帝时期 D.汉元帝时期 10.“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诗中的“胡”是指 A.鲜卑 B.蒙古 C.匈奴 D.氐族

11.历史剧《汉武大帝》曾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我们知道,汉武帝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那么,下列哪项不是其大一统的措施呢?

A.平定“七国之乱” B.颁布“推恩令” C.统一铸币权 D.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2.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去实地探访古代“丝绸之路”,他们不应该去的省份是 A.四川 B.陕西 C.甘肃 D.x疆

13.2010年5月l7日,中央x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确保边疆长治久安。x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件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开辟丝绸之路C.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D.昭君出塞

14.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物种,哪一种不是从西域传入的

15.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的科学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九章算术》 C.《周髀算经》 D.《甘石星经》 16.关于造纸术的发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B.西汉前期就从“积漂絮成絮片”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纸。 C.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发明了“蔡侯纸”。 D.在秦始皇在位时期,纸的使用在我国已经相当普遍。 17.“仲景”商标入选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此商标是利用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的名字来命名,你知道下列哪部书是他写的

A.《九章算术》 B.《史记》 C.《伤寒杂病论》 D.《本草纲目》 18.“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被认为发源于青城山的中国本土宗教是 A.佛教 B.道教 C.回教 D.基督教

19.小明想利用暑假时间阅读《史记》,在书中他不可能读到的是 A.秦始皇 B.陈胜 C.班超 D.汉武帝 20.秦汉时期,雕塑艺术水平很高,其杰出代表是

A.秦陵兵马俑 B.佛塔 C.洛阳白马寺 D.青铜器铭文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10分)

(1)公元前221年,___________建立秦朝,定都____________,秦朝建立后,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 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 ,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在地方上推行 。

(2)公元前202年,___________建立汉朝,定都____________,历史上称为西汉。汉武帝时为加强思想控制.,推行______________的政策 是我国的最高学府。 (3)秦朝建立以后,为了抵御匈奴骚扰,修筑了闻名中外的_________;西汉时期,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汉武帝派遣__________出使两域。

三、组合列举题(8分)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请列举我国秦汉时期的4项科学技术成就。

(1)列举我国秦汉时期的4项科学技术成就,并逐项概括其历史地位。(8分)

四、判断改错题(本题6分,在题后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1).公元前211年秦朝统一后通行全国的文字是“隶书”。 【 】 改正:

(2).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东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 改正: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 改正:

五、辨析改错题(8分).以下是某同学所作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读书笔记,请指出其中的四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1.卫青出使西域,促成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交通线——丝绸之路的开通,从洛阳往西经河西走廊,出阳关西行,经x藏,越葱岭,至大月氏,再西行到安息和大秦,这就是横贯亚洲和非洲的“丝绸之路”。

(1)错误: 订正: (2)错误: 订正: (3)错误: 订正: (4)错误: 订正:

五、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两小题,共计19分,请你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惜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沁园春•雪》

材料二: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 册 材料三:

(1)“秦皇汉武”分别指的是哪一历史人物?(2分)

(2)秦皇、汉武在思想统治方面分别采取的措施是什么?(2分)

(3)材料二反映了汉初社会的哪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一措施解决这个问题?这一措施是谁建议的?(3分)

(4)据材料三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2分)

2..古代中国与世界的贸易交往与文化往来频繁,请读下图,探寻远去的历史。(10分)

⑴图中箭头所示路线即我国古代的“ ”,这条路线的起点是 即今天的 市,最远可到达 。(4分)

⑵这条路线最早开辟于 (朝代),对开通这条路线贡献最大的人物是 。(2分)

⑶公元前60年,为了管理我国西北部地区,西汉政府设置的机构是 。(1分) ⑷“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历史意义?

六、活动与探究题 1.走进秦皇汉武(9分)

⑴图中两位皇帝分别是 和 。前者当政时,为了抵御匈奴南下,修建了著名的 。后者在位时,西汉达到鼎盛时期,于公元前119年派 和 北击匈奴。(5分)

⑵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前者接受李斯的建议,实行 。后者接受著名学者 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

⑶图中两位皇帝均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位,对其进行简要的评价。(字数不超过50字,2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C D A A A D C C A A C B B D C B C A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10分)

(1)秦始皇;咸阳;中央集权;皇帝;郡县制(2)刘邦;长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3)长城;张骞

三、组合列举题(8分)

(1)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纸。 (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3)东汉成书的《九章算术》,其中某些内容在当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4)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 是世界公认的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 (5)东汉华佗创制的“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6)东汉张仲景编写的《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答出其中4项即可,如答其他科技成就及历史地位,只要符合题目要求,同样正确)

四、判断改错题(本题6分,在题后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隶书改为小篆(2)×东汉末年改为西汉末年(3)√

五、辨析改错题(8分)

(1)卫青改为张骞(2)洛阳改为长安(3)x藏改为x疆(4)非洲改为欧洲

五、材料解析题

1. (1)秦始皇和汉武帝。(2分)

(2)“秦皇”:焚书坑儒;(1分)“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

(3)封国(诸侯、王国)势力过于强大;(1分)颁布“推恩令”;(1分)主父偃。(1分) (4)统一文字和货币。(2分)

2.(1)丝绸之路 长安 陕西西安 大秦(或古代罗马)(4分)

(2)西汉 张骞(2分)

(3)西域都护(1分)

(4)意义:丝绸之路在当时称为沟通中西交通的要道;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西域社会的进步;丰富了中国和中亚、西亚各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3分)

六、活动与探究题

1.⑴秦始皇;汉武帝;万里长城;卫青;霍去病(5分) ⑵焚书坑儒;董仲舒;独尊儒术(3分)

⑶学生可以简要概括地评价;也可以举例说明,如举例应不低于两例;初一的学生引导但在此不要求必须从正反两方面来评价历史人物。(2分)

第4篇:部编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

姓名 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衙门,分理天下庶务(政务)。”历史上开始设“丞相”与废除丞相制度的皇帝分别是(

) A.秦始皇、明太祖

B.汉武帝、明成祖 C.秦始皇、雍正帝

D.汉武帝、乾隆帝

2.科举制在我国延续了1 300多年,考核的科目和内容几经变革。考试内容仅限于四书五经始于(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3.毛佩琦在《百家讲坛》主讲的《明十七帝疑案之朱棣》引起了观众对朱棣的关注。下列与朱棣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设东厂

B.废丞相设三司

C.建立锦衣卫

D.设六部

4.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它常盛常新。在印度尼西亚某市有这样一副对联:“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此联称赞的是(

) A.张骞通西域

B.郑和下西洋

C.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5.连环画伴随着很多人的童年,是人们了解历史,汲取文化的重要途径。与右图连环画封面人物有关的事迹是(

) A.反击匈奴

B.大败金军 C.荡平倭寇

D.收复台湾

6.有这样一本神奇的书,法国著名的汉学教授儒莲称其为“技术百科全书”,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把它称为“中国的狄德罗”——宋应星所作的“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它是(

)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资治通鉴》

D.《天工开物》

7.清朝的时候,有位外国使节来到中国,他先声明自己不会向中国的皇帝下跪。但当他走到太和殿前时,这位使节“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他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我跪的是中国伟大的建筑。”此处“伟大的建筑”应指(

) A.紫禁城

B.圆明园

C.颐和园

D.天安门

8.宋朝时期,从越南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明朝时期,从外国引进了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这些举措产生的共同作用是(

) A.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B.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

C.加强了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D.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9.小明在暑假期间到北京旅游了一趟,回来后,爸爸考了他一个问题:今天我们看到的长城主要修筑于什么朝代(

) A.秦朝

B.汉朝

C.明朝

D.清朝 10.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关于这个王朝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由女真族建立的

B.前身是阿骨打建立的金 C.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D.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11.某同学在做历史课堂笔记时,整理出下边的大事年表。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应是清朝(

) 1653年顺治册封“**喇嘛” 1690年康熙亲征击溃噶尔丹叛军 1727年雍正设立驻藏大臣 1762年乾隆设立伊犁将军

1792年乾隆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A.君主专制强化

B.边疆地区巩固

C.抗击外来侵略

D.盛世帝国危机

12.有“红毛城”之称的赤崁楼是我国台湾省高雄市最著名的古迹之一,右图为赤崁楼一侧表现郑成功当年接受荷兰人投降的雕塑。这一事件发生于哪一年(

)

A.1624年

B.1660年 C.1662年

D.1684年

13.清朝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的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形容的是当时思想界的沉闷气氛。回顾历史,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八股取士与文字狱

D.“闭关锁国”政策

14.戏曲艺术发展到明清时期,又有了新的发展——昆曲的出现。昆曲在明朝的代表人物是(

) A.孔尚任

B.马致远

C.洪昇

D.汤显祖

15.“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通过描写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封建家族的衰败历程来揭示中国近代前夜危机和封建社会没落的文学作品是(

) A.《窦娥冤》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西游记》

16.山西人擅长经商。有人说,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迹,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外蒙、俄国和日本。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晋商形成于明清时期

B.晋商资本雄厚,经营的物品齐全

C.晋商经商范围广泛,远至海外

D.“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

17.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在他的著作《论法的精神》中有关中国的论述:“中国式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变得更加凶暴。”这种凶暴达到顶峰的标志是(

) A.东厂的设置

B.丞相的废除

C.文字狱兴起

D.军机处的设置

18.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谈到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

) A.“重农主义”政策

B.汉化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休养生息政策

19.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留一地与外国通商。该地是(

) A.广州

B.上海

C.南京

D.武汉

20.有四位同学分别用一词组概括了1368~1840年的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总的历史特点。你认为哪一项概括的最准确(

) A.繁荣与开放并存

B.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C.繁盛与危机并存

D.政权的分立与民族汇聚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0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2分,共50分) 21.读图,回答问题。(14分)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有什么壮举?该壮举始于哪年?(3分)

(2)图一人物的壮举有什么重大意义?(4分)

(3)图

二、图三中的人物分别是谁?(2分)

(4)图

二、图三中的人物在反侵略方面有什么重大贡献?我们该如何评价这两个人物?(5分)

22.清朝前期,国力比较强盛,清朝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国家的统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康熙二十二年讨平之,改置台湾府,属福建省。 材料二:清军追至伊西洱库尔淖尔,将叛军围在山岭上,一面施放火器,一面大呼招降。叛军“降者蔽山而下,声如奔雷,小和卓木手刃之不能止也”。

材料三:五世**朝见顺治帝(右图)

(1)材料一中“康熙二十二年”是哪年?“讨平之”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

(2)材料二讲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之后,清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来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2分)

(3)材料三中,顺治帝赐予五世**什么封号?后来,清朝哪位皇帝册封五世**?封号是什么?(3分)

(4)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之后,“台独”势力有所抬头。面对分裂祖国的行径,你最想说什么?(3分)

2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灿烂辉煌。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古代中国灿烂的科技成就》为主题编辑一份历史手抄报,下面是他们设置的部分栏目和整理的图文材料。(14分) 【栏目一】杰出的古代工程建筑

①这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使四川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②这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③这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区别于由秦始皇所修筑的万里长城。

(1)栏目一的三段材料分别是介绍了我国古代哪三项建筑?(3分)

【栏目二】辉煌的文学艺术 它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盛衰过程为背景,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命运。 (2)“它”指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部小说,作者是谁?你对“它”作何评价?(4分)

【栏目三】光辉的科技巨著

(3)分别写出栏目三三幅图片中人物的代表性著作。(3分)

(4)综合上述三个栏目的内容及相关问题,你有何认识?(4分)

24.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秦朝,此后历朝历代不断强化。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空前加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明朝、清朝的建立者分别是谁?(2分)

(2)为进一步强化皇权,明朝废除哪个中央官职?清朝在中央增设什么机构?始于哪位皇帝?(3分)

(3)为加强思想控制,明朝、清朝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共同危害?(4分)

(4)明清时期,我国历史发展显著的社会特征是什么?(3分)

第5篇: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完整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40 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 分, 共40 分) A.夏朝

B.西周

C.秦朝

D.汉朝

A.公元前230 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230 年

D.公元221 年 3.“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唐· 李白。 此诗称颂的历史人物是 ( ) A.秦始皇

B.齐桓公

C.周武王

D.汉武帝

4.秦统一后, 为加强封建统治, 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秦始皇在中央设的官职是①太尉 ②丞相 ③御史大夫 ④郡守 ⑤县令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④⑤

D.③④⑤ A.黄帝时期

B.夏启时期

C.秦始皇时期

D.汉武帝时期 5.我国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称 “皇帝”, 这一称呼最早始于 ( )

6.为巩固统一, 加强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秦朝统一了文字。 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文字是 ( )

A.大篆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A.西起临洮, 东到辽东

B.东起辽东, 西起临洮 C.东起鸭绿江, 西至嘉峪关

D.西起嘉峪关, 东至鸭绿江 7.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

11.秦朝末年, 民间流传着 “阿房, 阿房, 亡始皇” 的童谣。 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陈胜、 吴广起义 B.秦朝的暴政 C.修建阿房宫 D.项羽、 刘邦起义

A.陈胜、 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刘邦、 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13.西汉的建立者是 ( )

A.项羽

B.刘邦

C.刘秀

D.刘彻

A.汉文帝时期

B.汉景帝时期

C.汉武帝时期

D.汉元帝时期 14.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

15.为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在思想文化领域里采取的措施是 ( )

A.重视人才

B.“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C.设立太学 D.削弱封国势力 A.排斥诸子百家的学说

B.排斥儒家以外的各家学说 C.排斥法家和道家学说

D.排除法家以外的各家学说 A.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B.经过汉武帝的统治, 西汉国势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C.汉武帝时期, 政治清明、 社会安定, 史称“文景之治” D.汉武帝时期实现了政治、 经济、 军事、 思想文化的大一统局面 A.文帝、 景帝——— “文景之治” B.秦始皇———反击匈奴

C.汉武帝———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D.刘邦、 项羽———楚汉之争

A.耧车

B.二牛抬杠

C.水排

D.提花机 16.汉武帝的 “罢黜百家” 是指 ( )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

12

. 最后推翻秦朝的是

(

) 2.秦 始 皇 统 一 六 国 是 在

17.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

8.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开拓疆土, 加强集权,强化专制, 其中, 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的措施是 ( )

A.建立专制集权统治制度

B.统一文字、 货币、 度量衡 C.焚书坑儒

D.开灵渠, 修长城 A.秦末农民战争

B.楚汉之争

C.长平之战

D.秦统一六国

18.下列相对应的选项中, 错误的一项是 ( )

9.与中国象棋中的 “楚河汉界” 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

10.公元前207 年, 项羽以少胜多, 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 与这一史实有关的成语是 ( ) A.破釜沉舟

B.四面楚歌

C.项庄舞剑

D.三顾茅庐

第 1 页 共 4 页

19.两汉时期出现了许多提高生产效率的科技发明, 其中与冶炼有关的是 ( ) 20.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匈奴杰出首领是 A.冒顿单于 B.呼韩邪单于

C.成吉思汗

D.拓拔宏

21.为了阻止匈奴南下骚扰边境, 汉朝政府曾采取过两种不同的政策。 王昭君出塞属于 ( )

A.和亲政策

B.武力进攻

C.拉拢政策 D.妥协政策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A.汉武帝的大一统

B.张骞通西域

C.昭君出塞

D.卫青、 霍去病大破匈奴 ①建立了明确的人才举荐制度 ②创立了休养生息政策 ③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A.①③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⑤ A.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

B.今新疆地区 C.古长安以西

D.匈奴所在地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A.汉武帝

B.张骞

C.班超

D.甘英 22.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 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的是 ( ) 23.“昭君自有千秋在, 胡汉和亲识见高。” 此诗赞扬的历史事件是 ( ) 24.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 ( )

④颁布“推恩令”, 削弱封国势力 ⑤卫青、 霍去病大破匈奴 25.两汉时期, 西域指的是 ( )

D.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欧洲———中亚、 西亚 A.华佗

A.张衡

B.张仲景

C.蔡伦

D.张衡

31.著名的历史人物,他曾改进造纸术, 对世界文化作出重大贡献。 此人是 ( ) 32.地动仪能测定地震方向, 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它的制作者是 ( )

B.杜诗

C.张仲景

D.诸葛亮

33.下列说法中,不可能的是 ( ) A.西汉时期, 纸张的使用已相当普遍

B.东汉末年,一人突发疾病,医生给病人服下 “麻沸散”, 做了剖腹手术 C.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向汉武帝上的一个奏本,用了三千片竹简,需两个人才能抬动

D.公元183 年,地动仪朝西的龙嘴吐出铜球人们很快知道西部发生了地震 34.下面的著作中, 奠定了中医治疗学基础的著作是 ( )

A.《九章算术》

B.《周髀算经》

C.《伤寒杂病论》

D.《本草纲目》 35.佛教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它起源于古印度。 佛教传入我国是在 ( )

A.战国

B.西汉末年

C.东汉

D.三国

36.东汉时一位帝王迷恋于长生不老、 得道成仙,专门遣人炼制丹药, 供他服用。 这说明他 ( )

A.信奉佛教

B.信奉道教

C.信奉儒家思想

D.信奉基督教

37.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 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得到幸福。 宣扬这种说教的宗教是 ( )

A.佛教

A.长安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B.洛阳

C.成都

D.杭州

38.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

39.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被誉为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此部史学著作是

A.《史记》

B.《汉书》 A.陈胜、 吴广起义 C.张骞通西域

C.《论语》

D.《后汉书》

40.下列历史事件在 《史记》 中不可能记载的是 ( )

B.鸿门宴

D.张衡发明地动仪能记记人的名 26.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 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 ( ) 27.对开通陆路丝绸之路贡献最大的是 ( )

28.甘肃天水的一座汉墓里, 出土了一张纸。据考证, 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它大约出现于 ( )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①葡萄 ②石榴 ③苜蓿 ④核桃 ⑤水稻 29.下列物产中, 有些是从西域传到内地的,它们是 (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③

A.长安———今新疆———中亚、 西亚———河西走廊———欧洲 B.长安———今新疆———河西走廊———中 亚、西亚———欧洲 C.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中 亚、西亚———欧洲

第 2 页 共 4 页 30.请你仔细观察 “丝绸之路示意图”。 丝绸之路的路线是 ( )

二、非选择题(题14分,42题16分,43题17分,44题13分,共计60分。)

41、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不管是民族之间,还是国与国之间,都把和平共处作为重要的原则之一。某同学准备策划一次这样的主题活动,设计了以下问题,请你帮助他完成。(14分)

(1) 爱好和平,反对战争。(4分)

③张骞通西域后,开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请写出丝绸之路的起止点。(3分)

42、(16分)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2)昭君出塞,三世无犬吠之警。

请回答:昭君出塞发生在西汉哪位皇帝在位期间?昭君出塞是因为当时谁向西汉王朝请求和亲?昭君出塞这件事有何重大历史意义?(4分)

(3)张骞通西域

①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

以西,今天的新疆地区及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2分)

②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哪一行政机构总管西域事务?(1分)

第 3 页 共 4 页

──董仲舒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一为秦统一货币图,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图二为秦统一文字图,秦始皇把

规范文字。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为加强思想控制,他采取了什么措施?(8分)

(2)根据材料二,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此外,汉武帝在经济上了什么措施?(6分)

(3)上述材料中涉及的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是(

)(2分) A.都是开国皇帝

B.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C.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

D.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4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的策略,发动秦

灭六国之战。先后于秦始皇十七年灭韩、十九年灭赵、二十二年灭魏、二十四年灭楚、二十五年灭燕、二十六年灭齐。

材料二:兵马俑的车兵、步兵、骑兵列成各种阵势。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

材料三:

(2)材料二:秦始皇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已经发掘的兵马俑排列整齐,而且都面向东方,这是什么原因呢?(2分)

(3)材料三所呈现的史实是什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反映的历史史实有何作用?(8分)

44.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据此回答以下问题(13分)

(1)列举初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我国取得的天文家成就。(4分)

(2)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的医学家及其成就。(4分)

(3)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在什么朝代?谁改进了造纸术?为了纪念他把改进后的纸叫做什么?(3)

(4)秦汉时期数学成就显著,这一时期反映数学成就的名著是________(1分)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谁的名言?列举他在史学方面的贡献。(3分)

秦末农民起义

(1)材料一展现了怎样的历史史实?出现这一历史史实的条件有哪些?(5分)

第 4 页 共 4 页

第6篇:七年级历史上重点材料分析题三、四单元

第三单元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1、战国末期,秦国进攻赵国。赵国老将廉颇坚守不出,双方长期相持。后秦军散布廉颇要降秦的谣言。赵王上当,派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的赵括代替廉颇。赵括冒险出击,结果赵国大败。 ①材料中讲的是哪一次战役?在哪一年?

长平之战

公元前260年

②这次战役在历史上有什么影响?

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了。 ③材料中赵括的失败对你有什么启示?

我们不能象赵括那样“纸上谈兵”,平时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能只啃书本,要结合实践,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真正学以致用。

2、“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 ①“秦王”指谁?

嬴政

②“六合”的含义是什么?

天地四方

③此话是什么意思?

秦王扫平了天下,虎视眈眈,何等雄武! ④秦统一有什么意义?

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春秋战国的分裂割据混战局面,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读图回答:

①图(1)中的人物是谁?如何评价他? 此人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秦始皇。评价:他是秦朝开国皇帝,是突出历史功绩: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②图(2)和图(3)反映了秦朝哪些方面的措施? 在文字和货币方面的改革。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又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

4、.材料一:丞相李斯曰:“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天人三策》 (1)材料一中李斯的建议被哪位皇帝接受?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秦始皇

焚书坑儒 .

(2)材料二中董仲舒的建议被哪位皇帝接受?他采取了什么措施?推行了哪家学说,汉武帝还设立了什么机构

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 太学 (3)两位皇帝采取的措施虽然不同,但其根本目的都是什么?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中央集权。

5、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他的书房门口上写上一副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上联写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人物?

巨鹿之战

项羽

(2)下联写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人物?

吴越争霸

越王勾践

(3)谈一谈,这副对联对你有什么启示?

我们要胸怀大志,做事要坚持不懈,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发奋努力,勇往直前。

6、“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①上述材料中的“骞”是谁?

张骞 ②他初行的具体时间、方向及目的是什么?

公元前138年

西域

目的是联络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 ③材料中哪些内容反映了这次出使的艰难?

“去十三岁”说明时间长;“唯二人得还”表明艰难。 ④他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要学习他百折不挠,勇于克服困难,不畏艰险的大无畏精神。

7、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后来,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来往使团、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沿着这条道路,千余年间,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汉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1)材料中“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哪位皇帝执政时期?他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皇帝:汉武帝。 目的: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 (2)材料中“这条道路”指的是什么?其大致路线是怎样的?

道路:丝绸之路。

大致路线:长安

河西走廊

今新疆地区

西亚

欧洲大秦。 (3)读了上述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和认识?

①张骞对开辟丝绸之路做出了重大贡献;

②今新疆地区早在西汉(汉朝)时期就归属中央政权;

③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亚欧(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桥梁); ④丝绸之路是佛教和佛教艺术等传入中国的通道; ⑤佛教在两汉之际(汉朝时)传入中国;

⑥丝织品(丝绸)是中国古代手工艺品的代表。(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4)今新疆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于汉宣帝时期。其标志是什么?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8、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以上两图反映的是什么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汉武帝

张骞出使西域

(2)这一历史事件在的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沟通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打通了“丝绸之路”,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3)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官职?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9、公元1世纪,古罗马的执政者恺撒曾穿着丝袍出现在剧场中,轰动一时。后来,穿着中国的锦衣绣服,成为罗马上层社会的风尚。

①材料中提到的时间在中国是什么朝代?

西汉

②中国的“丝袍”是通过什么通道转运到欧洲的?欧洲人当时把中国称为什么?

丝绸之路、丝国

10、材料一“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 ——《汉书》

材料二: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①“汉与匈奴合为一家”指历史上是什么事件?

昭君出塞

②它发生在哪个朝代的哪位皇帝在位时期? 昭君嫁给了哪个少数民族的首领?叫什么?

西汉、

汉元帝

匈奴

呼韩邪单于 ③ 这件事体现了统治者的什么政策?

和亲政策 ④ 和亲政策昭君出塞有什么意义?

为汉匈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

⑤从上述史实中可以看出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我国民族关系友好交流占主导,民族融合是主流。

11、 “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王莽篡位……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匈奴敛税重苛,诸国不堪命,建武中,皆谴使求内属,愿请都护。……永平中,北虏乃胁诸侯共寇河西,郡县城门昼闭。十六年,明乃命将帅,北征匈奴……西域自绝六十五载,乃复通焉。……

(1)文中“西域”指的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指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文中“武帝”、“北虏”各指谁?

“武帝”指 汉武帝

“北虏”指 匈奴

(3)“宣帝改曰都护”是指哪件事?有何意义?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意义: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2、“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兼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①文中的“伦”是指谁?他生活在什么时代

蔡伦、东汉 ②根据材料看他是怎样改进造纸术的?世界意义如何?

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为原料,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13、“„„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剖开)破腹背,抽割积聚(肿块)。若在肠胃,则截湔(洗涤)洗,除去疾秽(病变污秽的部位),既而缝合,傅(敷)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

①材料中提到的是我国古代医学史的哪一项科技成就?什么朝代的谁发明的?

麻沸散;东汉、华佗。

②这个人在历史上还有什么贡献?

编了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 ③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位医学家是谁?他有什么成就?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医圣”。

14、材料一: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

材料二:“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①材料一是鲁迅对哪部书的评价?该书描写了哪一历史时期的史事?鲁迅为什么赞誉此书?

《史记》

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②材料二是什么意思?是谁说的? 他生活在哪一位帝王生活时期?如何评价他?

人当然都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却死得比鸿毛还轻。 司马迁 西汉武帝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 ③结合实例,谈谈这一名言对你的启迪?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不同。像刘胡兰、雷锋、孔繁森等成千上万个为国家、为人民而牺牲的人们,他们的死都比泰山还重,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学习他们,当祖国和人民需要时,挺身而出,献出自己的一切。要死得有意义、有价值。(可自己发挥)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5、材料:“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此诗的作者是谁?生活在哪个时期?

曹操

东汉 (2)他的“壮心”是什么?

统一全国

(3)请写出与他相关的两次著名战役的名称。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4)此人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他为什么能有此作为?

统一北方,结束北方军阀混战的局面。他能统一北方,是因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招贤纳士、重视人才,在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在军事上,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从而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16、南阳武侯祠联: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庙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圭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杜甫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① 右图中人物是谁?

他辅佐谁建立政权?建立的政权历史上称作什么?

诸葛亮

刘备

“蜀”或“汉”

② 材料中“取西蜀”“东和北拒”“水面偏能用火攻” 分别指什么?

“取西蜀”是指赤壁之战后,协助刘备进占四川; “东和北拒”是指确定联孙抗曹的战略;

“水面偏能用火攻”是指赤壁之战,火烧敌军。 ③ 材料中最能高度概括他的功劳的是哪一句?

功盖三分国

④ 请列举和他有关的一个成语。

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草船借箭 …

17、识读下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回答:

(1)从什么时候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举出迁入中原的三个少数民族名称。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发生什么时候?

东汉末年;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五个中任意三个

西晋后期。

(2)什么原因导致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北方战乱。

(3)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生有何影响?

影响: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4)想一想,人口迁徙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积极影响: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等。

18、材料一 “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

材料二 “江南地广,或(有的地区)火耕水耨(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汉书》

材料三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

(1)材料

一、二反映了江南地区怎样的经济状况?你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生产水平较低,经济远远落后于北方,人民的生活有了衣食保障,但没有很富裕的人。 原因:汉代江南地区还没有得到开发。

(2)材料三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魏晋南北朝以来,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经济都得到了很大发展,成为全国繁荣昌盛的地方。 变化原因:江南地区有优越的发展经济的自然条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人民的辛勤劳动;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政策。(答出三点即可) (3)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有何历史影响?

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4)从江南变化原因中,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西部大开发有哪些好的建议?

引进技术等开发大西北的建议:国家稳定;政府实行经济奖励政策;民族关系融洽;提供技术、资金、人才等支持;利用丝绸之路的资源。

19、“西晋统一了南北,结束了三国纷争的局面,似乎很兴盛,但是个短命王朝。”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①西晋是谁建立的?建立于什么时间?统一时间?西晋何时灭亡?被哪个民族所灭?

司马炎、266年建立、280年统

一、316年灭亡、匈奴 ②想一想,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第二代皇帝晋惠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皇族成员为争夺皇位,混战十几年,耗尽了西晋国力;实行民族压迫,引起反抗,被匈奴兵灭亡

20、材料一

关中良相惟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

材料二

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风晋军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兵,顾谓融日:“此亦劲敌,何谓弱也!”

①材料一中的王猛是哪一个政权中的人物?该政权是哪一个民族建立的?时间? 前秦,氐族,4世纪后期

②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件大事?发生在哪一年?结果如何?

淝水之战,383年,东晋大败前秦

③由材料二中产生出来了哪一个成语?

草木皆兵

(1)根据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你认为魏主是指谁?他提出的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孝文帝

目的: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2)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魏主的改革在当时的作用和影响?

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22、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材料二: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1)两则材料各自提出中心问题是什么?

材料一:迁都洛阳;

材料二:学说汉语,禁用鲜卑语

(2)材料中的“平城”是今天哪个城市?“魏主”是谁?他决定将都城迁到哪里?

今山西大同

“魏主”是北魏孝文帝

洛阳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迁都的原因是什么?

那里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平成的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4)说明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

“北语”指鲜卑语。“正音”指汉语。

23、民族大融合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两大显著特征之一,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1)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等

(2)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在社会生活方面凝结下来的成果非常突出。请举出其中最为生动的三个事例。

“胡人汉服”、“汉人胡食”、汉族改变席地而坐的习俗。 (3)魏晋南北朝时期另一大显著特征是什么?

政权的分立;江南地区开发。 (4)你从孝文帝身上学到了什么?

学习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坚持改革、积极进取、拥有智慧、以身作则的进取精神和优秀品质。(答出三点即可)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三国两晋南北朝歌诀》:黄巾起事东汉瘫,群雄割据起战乱。三国鼎立魏

21、材料一:(魏主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引自《魏书》

蜀吴,分裂国家六十年。西晋代魏灭蜀吴,统一时间太短暂。东晋偏安于江南,十六国家乱中原。宋齐梁陈称南朝,三魏齐周北半边。分裂二百七十载,统一江山隋朝建。

(1)请写出三国鼎立时各国的建立者、时间和都城。

魏:曹丕,220年、洛阳;

蜀:刘备,221年、成都;

吴:孙权,222年、建业。

(2)三国中最先被灭亡的是哪个政权?灭掉它的是哪一个政权?

魏 (3)“西晋代魏”发生在哪一年?何时灭掉吴国?

266年

280年 (4)“统一时间太短暂”西晋何时统一全国?何时灭亡?280年

316年 (5)“三魏齐周北半边”中的“三魏”指哪些政权?“齐周”指哪些政权?

“三魏”指北魏,东魏,西魏。

“齐周”指北齐,北周。

25、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水经注》 (1)《水经注》的作者是谁?生活在什么时期?

郦道元;

北魏。

(2)引文是《水经注》对什么地方的描写?

三峡

(3)《水经注》的性质是什么。

《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4)《水经注》的文字特色如何?

这部书文字优美,对景物的描写如诗如画。

26、我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农学家,他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他写的一部农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 (1)这位农学家是谁?什么时期人?

贾思勰;

北朝。

(2)如何评价这位农学家?

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 (3)他的著作是什么?有何重要价值?

《齐民要术》。价值是:《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7、集书法之大成,其字端秀清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①材料中反映的是何时谁的艺术成就?

东晋,王羲之 ②他的代表作是什么?有何美誉?

《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③后人尊称他为什么?

书圣

3

上一篇:酒店洗衣房设备清单下一篇:十佳少年的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