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检验工作总结

2022-10-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总结是当代年轻人的重要成长方式。根据自身的工作情况,编写详细的工作总结报告,可使我们在不断的反思、吸取教训、目标优化的过程中,对自身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改进自身的工作不足之处,从而得出有利于自己成长的宝贵经验。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特种设备检验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特种设备检验工作总结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在特种设备检验机构中的应用

[摘 要]特种设备检验机构主要对有关生命安全的压力管道、容器、电梯以及大型游乐设施方面进行检测。本文对特种设备检验机构中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检验机构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2.047

[

在当代很多企业中,都应用到了特种设备。特种设备在为企业带来巨大利润的同时,也有可能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因此,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问题十分重要。

1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特种设备有可能威胁到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要把企业和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有机结合,让他们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近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特种设备也根据工业化产业布局的调整而增加,并广泛应用到各个企业中,人们也就更加直接地面临着特种设备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要谨遵自己的使命,严格进行检验工作。企业作为被检验单位,要积极配合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检验,以诚恳的态度接受检验。特种设备存在的危险性因素主要是由内外两方面原因引起的。特种设备本身所存在的问题是设计不合理、产品质量把关不严、用料不佳等;外在原因是对设备的保养、操作不当,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有时还可能会发生违章作业现象。这些因素都成为特种设备的安全隐患。

2 特种设备监察部门应履行的职责

对特种设备的准入关率进行严格把关。对一些使用特种设备的企业,必须经过特种设备监察部门的安全许可。

对特种设备的审批严格把关。企业和安装部门必须要有政府所颁发的安装资质,并向上级申报。

对特种设备的检验关严格把关。安装单位对特种设备安装完之后要向检验机构报检,特种设备检验部门也要积极配合工作。

对特种设备操作的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在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后才能上岗,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企业安全生产的目的。

3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应为特种设备提供安全服务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一直忽视的环节就是安全服务。设备检验机构应主动为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服务。因此,作为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工作人员来说,要树立服务意识,积极为被检单位做好服务工作,强化学习观念,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责,做一名优秀的“检验员”。同时,还要树立为大局着想的意识,将一些存在危险性问题的企业及时上报,发扬求真务实精神。

4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

相关调查数据表明,兵团的特种设备仍有少数没有经过检验,这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相背离,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特种设备的安全问题没有引起企业相关部门的重视,企业对设备的安全管理认识不够,还有一些企业中的负责人法律意识淡薄,没有把安全隐患提升到法治的高度来看待,甚至对检验机构的检验也是消极应付。正因为这些设备问题的存在,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安全。

政府要时时刻刻的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措施进行落实,为提高特种设备的安全水平做出贡献。

5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对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应用

为推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企业要加强特种设备管理的安全意识。特种设备检验机构也要提高服务意识,对企业的特种设备进行检验和监督,重视安全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体系中做到以下要求:在企业建立安全生产体系,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企业应加大对特种设备的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完善设备设施,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治理;应对自己的员工进行安全教育知识的教育,让员工在操作机器的时候有较强的安全意识;企业在日常应对员工进行训练,演习紧急救援;企业对事故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失,应承担经济方面的责任。

6 结 语

只有落实安全监督和监管工作,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出一个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离不开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检验,因此作为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应加强自身的服务意识,为特种设备企业服务,积极检查和监督。作为拥有特种设备的企業,在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检验时应端正自己态度,积极配合检验工作,这不仅是对自身企业的负责,也是对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负责。只有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和企业做到和谐统一,才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主要参考文献

[1]谢浪涛.特种设备安全及检验工作管理平台开发应用[D].长春:吉林大学,2014.

[2]张浩.浅谈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方面的作用[J].四川建材,2008(2).

[3]杨胜州.特种设备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6.

[4]刘志刚.基于检测流程控制的特种设备管理系统开发[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3.

[5]汤倩.特种设备监督检验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重庆:重庆大学,2008.

[6]张厚勇.检验机构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科技创业家,2013(16).

作者:张硕

第2篇: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

摘要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一类特定设备,加强对特种设备的检验与安全管理,可以消除大量特种设备的事故隐患,是确保特种设备安全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分析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解决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的策略,旨在说明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以期为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特种设备;设备检验;安全管理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迅速,特种设备的数量和种类日益增多,特种设备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复杂,使得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检验检测面临着新的挑战。加强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有利于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实现安全生产。为避免由于特种设备引发的安全问题,加强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势在必行。如何进行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是当前特种设备管理关注的焦点。因此,探索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的方法和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对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1 概述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

随着特种设备的生产数量和使用规模越来越大,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事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的内涵及其基本要求如下:

1.1 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的内涵

特种设备本身就是一种涉及到人们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设备,检验的主要危险源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放射源、电接触、静电、登高作业、机械损伤、物体打击、挤压、剪切、跌绊、进入设备内窒息或火灾等,使得特种设备的检验本身就是一项高危工作。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为特种设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有利于消除特种设备本身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特种设备的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对于特种设备的检验与安全管理是保证特种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的一项重要措施。

1.2 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

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具体说来,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要把握好以下五点,一是严把特种设备的准入关。重点抓好特种设备的引进,使用特种设备的单位应首选国家知名产品;二是严把特种设备审批关。在特种设备管理中,关于特种设备的安装机制,安装单位必须具备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安装资质,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特种设备安装。三是严把特种设备检验关。对特种设备的安全檢验工作必不可少,安装单位安装项目完成以后,要进行特殊设备的验收检验工作。四是严把特种设备的人员培训关。特种设备人员素质也是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特种设备的维修、操作、指挥人员须经有关部门安全培训,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2 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特种设备检验中安全思想意识缺乏、安全法制管理薄弱、安全管理机构缺乏和安全检测手段落后四个方面,其具体内容如下:

2.1 安全思想意识缺乏

特种设备检验中安全思想意识缺乏,是当前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在特种设备检验中,一些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忽视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简单地把安全等同于不发生员工伤亡事故,在进行具体的设备检验过程中,往往存在着重效益和数量、轻安全的思想,这都是由于特种设备检验中缺乏安全思想意识造成的。

2.2 安全法治管理薄弱

安全法制管理薄弱,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一般来说,在安全法制管理方面,特种设备的检验和安全管理,由于安全法制管理薄弱,混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性质的现象较为普遍,安全生产法律责任不清的事件时有发生,这都是法制缺位的体现,因此,加强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的法制建设势在必行。

2.3 安全管理机构缺乏

在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中,安全管理机构缺乏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目前而言,在特种设备检验和安全管理中,内部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或空缺,使得特种设备检验安全责任制无法得到落实,尤其是检验安全应急处理预案和措施的缺失,一旦发生特种设备安全事故,无法及时处理。

2.4 安全检测手段落后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安全检测手段落后,使得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陷入困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特种设备领域,特种设备制造的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但大多数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安全检测手段还停留在传统的仪器检具上,不能满足特种设备发展的需要,加之进行特种设备检验的人员素质不高,也是当前特种设备检验和安全管理的瓶颈。

3 解决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问题的策略

为进一步提高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的管理水平,针对上述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问题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3.1 以先进理念统领安全

以先进理念统领安全,是解决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安全思想意识缺乏的关键。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要求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在思想意识方面以先进的理念统领安全,提高特种设备管理的安全意识,作为保障安全为己任、经济实力相对较强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应当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弘扬以人为本、重安全、知安全、会安全的特检文化,成为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模范。

3.2 以法制监督管住安全

以法制监督管住安全,也是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在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中,应营造安全发展的法制环境,以法制监督管住安全。对特种设备检验而言,检验机构必须适应全社会安全法制环境,以国家安全生产基本法律法规为准绳,以员工的综合性职业安全健康为目标,以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为手段,切实提升检验安全的工作水平。

3.3 以规范行为保障安全

以规范行为保障安全,就是要制定科学严谨的安全制度,确保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有章可循。在进行特种设备检验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国家有关管理机关应当将检验安全能否得到保证纳入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核准的基本条件,结合法律法规和其申请检验项目的特点,明确具体机构、人员、装备、经费等要求。要组织力量尽早制定通用及专项特种设备检验的安全规程,制定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主要危险源辨识、风险识别、风险控制技术标准,制定特种设备检验质量管理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两者缺一不可的体系建设导则,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和责任追究措施,实行特种设备检验职业安全健康统计分析公告。

3.4 以改革创新促进安全

以改革创新促进安全,也有利于推动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大力推进“科技兴检”,以改革创新促进安全,对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而言,特种设备检验机构长期积累的检验检测数据和经验是科学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的宝贵财富,要在分析特种设备安全状况、改进行政许可设定、完善安全技术规范、有效实施安全监察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充分履行技术保障的同时大力推进检验检测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此外,特种设备的制造技术日新月异,特种设备新工艺的出现,对特种设备管理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具备高素质的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人员,因此,积极开展对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的员工培训工作也必不可少。

4 结语

总之,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进行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应以先进理念统领安全、以法制监督管住安全、以规范行为保障安全、以改革创新促进安全,不断探索解决特种设备检验与安全管理问题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特种设备的使用安全。

参考文献

[1]刘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要点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9).

[2]韩磊,徐立兵,林树东.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的现状及展望[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09(09).

[3]陈丽芬.质量管理系统在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中的应用及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4]董建,王寶学,沈海燕.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所用仪器设备的检定与校准[J].中国计量. 2010(02).

[5]南光福.论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 2009(06).

[6]张领,施月涛,张健.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1(17).

[7]冯杰,罗云,曾珠,崔钢,黄强华,冷浩,罗伟坚.特种设备安全绩效与安全监管能力相关性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02).

作者:赵世良

第3篇:对我国特种设备检验监管的思索

摘要: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特种设备检验监管也逐步暴露出一些待改进之处,主要表现为政府、企业、检验机构的责任不够明确,区域覆盖原则存在执行缺失,法规标准关系不明晰,现行法规标准与市场经济、技术进步的要求存在差距等。文章认为新公共管理理论体现了特种设备检验监管的宗旨,丰富了特种设备检验监管的内容,为特种设备检验监管提供了发展动力。在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文章提出应建立特种设备分类监管体系,划清法定与非法定检验的界限,实施检验机构改革,开放社会化检验市场,理顺法规与标准关系,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与技术进步要求相一致的特种设备检验法规标准体系。

关键词: 特种设备;新公共管理;检验检测;法规标准

一、引言

现今,特种设备广泛运用于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已成为我国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产装置和生活设施。对特种设备的检验监管既关系到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又事关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国特种设备检验监管体系不断健全,但仍存在一些需改进的问题。特别是最近,频发的特种设备质量事故,让我国特种设备检验监管体系的改进具有了紧迫性。据国家质检总局统计,2013年4月份,全国共发生各类特种设备事故22起,其中锅炉事故2起,压力容器事故2起,气瓶事故1起,电梯事故4起,起重机械事故6起,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事故l起,大型游乐设施事故l起,房屋起重机械事故l起,其他相关事故4起,致死21人。与2012年同期相比,4月份发生的事故总起数增加3起,上升15.79%。

目前,对完善特种设备检验监管问题,已有不少学者展开研究。从现有的研究文献来看,研究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是从国内外比较的视角来研究对中国特种设备检验监管完善的启示,如楚琳(2008)就欧盟对特种设备监管方法的研究,提出我国特种设备检验监管法规体系中法规与标准的定位和相互关系;此外,陈钢、谢铁军、宋继红等(2007),对国内外特种设备标准法规进行了综合研究。二是针对具体区域和领域的特种设备检验监管进行研究,如杨伟忠、冯薇平(2009)以福建省泉州市探索特种设备监管模式的经验为例,提出特种设备检验监管,应落实企事业单位使用特种设备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并在落实中行使“一票否决”制;李党建、罗文斌(2011)以江西为例,提出特种设备检验监管应实施重点监管、分类监管和科学监管等;王丽波、刘琪芸(2013)通过对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进行分析,建议应建立特种设备的强制检验制度。三是对特种设备检验监管的职能和水平进行研究,如风丽、肖北雁、王文彬(2012)提出特种设备检验监管职能的实施应正确处理监管与服务关系;符栋良(2013)通过构建政府与企业的博弈模型,分析了政府与企业在特种设备检验监管与使用中的决策,从而对加强我国特种设备检验管理水平提出建议。

综上可看出,这些文献多立足于特种设备政府管理部门的单一视角,对特种设备检验监管的实践进行建言献策,缺乏对现行特种设备检验监管科学性的理论探讨。本文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特种设备检验监管进行理论分析,以期对我国特种设备检验监管的改进和完善提供有效的建议。文章的结构安排是:第一部分分析研究背景,并对已有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第二部分指出我国现行特种设备检验监管体系的不足;第三部分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特种设备检验监管进行理论分析;第四部分根据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特种设备检验监管质量的提升提出相关建议。

二、我国特种设备检验监管体系的不足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由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13年6月29日通过,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在该法正式实施前,特种设备领域的国家最高法规是国务院2003年颁布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该条例于2009年进行了小幅修改,至今已使用10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是指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适用本法的其他特种设备。特种设备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础设备、设施,其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运行安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特种设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越来越高。2006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向中央领导报送的专题报告指出,以特种设备为主要生产设备的行业的主营收入占GDP的64.13%。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的规定,我国对特种设备实施分类的、全过程的安全监督管理,涵盖生产(包括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经营、使用、检验、检测等各个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检验、检测环节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检验检测的正确实施,对于保证特种设备投用以后的安全至关重要。

我国当前的特种设备检验监管体系,其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区域覆盖、检验监察责任落实到位”。这一体系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对于保障特种设备安全和提高地方检验机构的工作积极性,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自主安全责任的不断落实,以及检验检测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也逐步暴露出一些待完善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使用单位和检验机构的检验责任关系不够明确

对于责任,当前正在实施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明确规定,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工作,县以上地方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实施安全监察;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节能责任制度,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和节能全面负责;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进行检验检测工作,对其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承担法律责任。这些规定,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对于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单位负安全主体责任,是第一责任,政府负监管责任,检验机构负检验责任。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存在明显偏差,主要表现为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过程中,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一些作法仍带有计划经济时期的色彩,在部分工作职能定位上尚不够清晰,在某些方面存在监管过宽、过细、过度的问题,既有越位、错位又有不到位。由于这些工作定位上的偏差,客观上形成了“保姆式”的全过程监管方法,使企业产生依赖思想,削弱了企业安全管理的能动性,模糊了安全责任界限,淡化乃至替代了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主体责任。在一些地方,个别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甚至存在特种设备安全就是政府的事,是检验机构的事,与自己无关的错误观念。

(二)市场配置检验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够

几年来,通过实施检验机构联合重组,在促进检验资源优化配置上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我国现行的特种设备检验管理体制仍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市场配置检验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够。一个区域内的全部特种设备采用划块的方式由一家或几家政府所属检验机构承包,一些地方检验工作量增加很快,系统内检验力量明显不足,发挥社会检验力量又不够,导致一部分设备难以检验到位,承担着不应由政府所属检验机构承担的连带责任。相比监管对象增长的幅度,安全监察人员和检验机构人员增长缓慢。从图2可以看到,2007-2012年,安全监察人员年平均增长率约为5.53%,检验机构人员年平均增长率约为6.12%,与图3现实的监管对象年平均约13.13%的增长相比,人力资源缺乏与工作量增加之间的矛盾仍较大。此外,还存在着一些检验机构的政府主管部门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检验收入作为检验机构考核目标,导致检验机构公益性质定位受到了严重影响。同时,特种设备检验作为一种对象差异化很大的技术性活动,由于检验市场的相对封闭,导致改革发展创新的压力和动力不足,尤其是技术进步的驱动力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特种设备检验行业整体的技术发展。

(三)安全技术规范与检验检测标准之间的关系不明晰

安全技术规范是由负责特种设备监督管理的部门为了履行职责,落实法律、法规的要求,制订的基本安全要求;标准是为了达到产品的统一,由各方面协商而做出的普遍性规定。安全技术规范应当以基本安全要求和管理要求为重点,不过多涉及具体的实现方式和技术方法,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了特种设备安全的基本要求。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在特种设备的检验技术领域,一直采用法规规定的形式,在技术标准领域基本是个空白,这就导致了法规对具体的技术活动规定过细,刚性过强,当外界条件变化时,无法同步更新,导致了一系列矛盾的出现。

以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检验为例,我国目前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定期检验技术规范,其基本技术路线是通过检查和检测发现缺陷,根据缺陷情况评定容器、管道的安全状况等级,根据安全状况等级确定容器、管线的定期检验周期。这一技术路线的形成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针对当时普遍存在的压力容器缺陷严重,制造质量“先天不足”这一现实,根据“合于使用”的原则对设备进行安全状况分级,将不能保证安全使用的设备报废淘汰,将虽有原始制造缺陷,但仍能安全使用的设备保留并加以分级管理。实践证明,当前的定期检验规范适用于量大面广的一般性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的定期检验,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的定期检验面临一些新的问题。一方面是承压类装置向大型化、高参数方向发展,运行风险和不可预见因素增加,检验难度越来越大,对很多新的技术问题,当前规范由于没有相应的技术标准和基础数据支撑,不能完全予以解决,例如我国很多炼油装置的原料近年来从低硫、低酸变为高硫、高酸,由于工况趋于恶劣,导致检验检测和结果判定的复杂程度大大增加,如果检验技术路线和相应的检验规范不以进行失效机理分析为前提,不以掌握设备的剩余寿命为核心,在检验方法的选取、检验周期的确定等方面,就必然存在较大的盲目性,长此以往,就可能导致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我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提出了装置长周期运行的客观需求,对于流程工业来讲,最有效的降低成本的办法之一就是延长成套装置的运行周期。与国外相比,我国成套装置的停产检修周期要短得多。考虑到单套装置停产对上、下游生产的影响,我国企业的运行成本在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有鉴于此,国内大型承压类成套装置的使用单位,均提出了延长装置检修周期的要求。但是,由于法规对检验周期的规定是刚性的,这就与长周期运行的要求相矛盾;同时长周期的首要前提就是安全,没有了安全,长周期也就失去了意义,传统的固定周期、固定检验方法、频繁停机的检验思路显然不能适应这一需求。

三、优化我国特种设备检验监管的理论基础——新公共管理理论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新公共管理理论兴盛于80年代的英、美等西方国家,是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它以现代经济学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等公共部门广泛采用企业等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强调文官对社会公众的影响力,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等人事行政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卓有成效的管理。

新公共管理理论针对传统行政理论中的政府和市场关系,进行了相应的批判。在传统行政理论中,政府和市场此消彼长,是一对矛盾关系。但新公共管理理论却认为,公共部门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并与市场机制适当融合,在对政府部门的核心功能进行准确定位的前提下寻求市场机制的扩张。该理论主张最大限度发挥市场功能,利用市场的竞争机制和效率机制来改善公共部门。这是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本价值取向。欧文·休斯在《公共管理导论》中也写道:“有大量的证据表明,私人市场要优于政府或政治市场。如果能够减少政府在提供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作用,整个经济将会从中受益。市场与无人负责的官僚制相比,具有更好的责任机制。”(欧文·休斯,2001)

著名学者奥斯本和盖布勒在《改革政府》中,提出了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内容,这一内容被各界广泛接受。其主要包括:1.政府应是“掌舵”人而不是“划桨”人。新公共管理理论赞成把政府的决策制定(掌舵)和决策执行(划桨)分离。为了实现两者分离,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主要集中于掌舵性职能即决策职能,如拟订法规政策、建立适当的激励约束机制、监督合同执行等。而对于公共服务的供给即执行职能,则可通过民营化的方式交由市场和社会来承接。2.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方法。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管理具有相通性。在公共部门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能够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如运用企业管理理念来构建公共部门的组织文化;在公共部门实施项目预算、业绩评估、顾客至上、产出控制、人力资源开发等私营部门的管理实践做法等。这都是政府改革内部工作最有效的方式。3.实施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通过对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成本和效率收益的考评,在既定公共服务绩效目标基础上,对公共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监测并做出系统的绩效评估。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主要是以“3E”为标准,即经济、效率和效益。4.引入竞争机制。新公共管理提倡通过竞争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其主张运用市场的力量改造政府,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各公共部门机构之间应充分展开竞争,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5.以顾客为中心。新公共管理认为,社会公众是政府的“顾客”,政府要以“顾客的满意”为宗旨。这就要求政府对顾客需求做出及时反应,提供顾客积极参与政府决策的机会,并把顾客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政府工作好坏的一个重要尺度。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体现了特种设备检验监管的宗旨

新公共管理理论集中体现了特种设备检验监管的宗旨。正如有学者说“新公共管理主要关注的是效率,当问题是运用投入获得产出的时候,效率就是最需要考虑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考虑运用新公共管理,虽然无法保证它就是最佳的治理机制。”(简·莱恩,2004)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政府施政主要价值在于三个:经济、效率、效能。提出通过引进竞争机制,以市场为导向,改变政府运作模式,建设“企业家”型政府,从而实现政府效率、效能的提高,使有限的行政资源配置优化,从而获得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而特种设备检验监管是以追求行政活动的高效为目标的检验监管,其宗旨就是为实现“改善监管方式管理,提高监管效能”开展检验监管活动。可见两者在目标宗旨上趋同,这为新公共管理理论指导特种设备检验监管工作提供了可能。

(三)新公共管理理论丰富了特种设备检验监管的内涵

新公共管理改变了传统模式下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政府不再是发号施令的权威官僚机构,而是“以人为本”的服务提供者,政府公共行政不再是“管治行政”而是“服务行政”。公民是享受公共服务的“顾客”,政府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尊崇顾客主权,坚持服务取向。新公共管理关注政府项目实施的有效性,表现出一种目标导向的趋势,行政权力和行政行为从属和服务于“顾客”的满意度这一中心。在新公共管理看来,政府是负责任的“企业家”,而公民是其尊贵的“顾客”。特种设备安全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发展安全,特种设备检验监管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落实“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这就要求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高检验监管效率,“毫不利己、勤政为民”,同时充分考虑公务人员的能力、需要和愿望,将公务人员的行为纳入到合法、合理的范围,更好地塑造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形象。

(四)新公共管理理论为特种设备检验监管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新公共管理中的“改革政府”理论为特种设备检验监管的发展提供新动力。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的职能是“掌舵”而不是“划桨”,同时政府还应是具有“竞争力”政府,政府应合理划定管理对象和范围,合理设置组织机构,并且将竞争机制引入公共服务领域,使行政组织合理化、有序化并能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从而实现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行政效率,这些都为特种设备检验监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四、应用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升我国特种设备检验监管质量

针对特种设备检验监管领域中存在的政府、使用单位和检验机构的检验责任关系不够明确,市场配置检验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够,安全技术规范与检验检测标准之间关系不明晰的问题,本文认为,新公共管理理论能为这些实践中存在的紧迫问题提供具体的理论指导,明确改革方向,提升检验监管质量。

(一)实施分类监管,明确政府、使用单位和检验机构的责任

在新公共管理学者的设想中,政府应当放松管制,向市场和社会放权,在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上,除核心服务之外,政府应该将任何可能的公共服务交由市场参与者在竞争的基础上提供。这样由市场和社会竞争基础上提供的服务比政府单方面提供的服务效果要好,同时可以减轻政府负担,明确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责任。面对我国特种设备种类多、数量大、增长快的特征,就要实施分类监管,这样既有利于监管到位,又有利于提升效能。具体而言,一是对设备的分类监管,机电类设备不同于承压类设备,大型设备不同于小型设备,固定式设备不同于移动式设备,公共场所设备不同于一般的工矿企业设备,系统装置设备不同于孤立的单个设备等等,对不同设备,在监管上应当采取不同的方式,并以风险分析为基础提出科学的、规范的分类监管指导文件。二是对企业的分类监管,企业分类在理念上应该体现企业主体责任的导向,将企业根据管理水平进行分类,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监管。简单地说,就是,使用单位有能力管好自己的特种设备,承担好安全主体责任,就放手让使用单位自主管理,政府起监管职能,包括试行对于一些主体责任能力强的使用单位,采用由企业自行进行设备注册登记的方式;使用单位能力不足的,管不好的,或者由于种种原因没人去管的,政府要承担责任,把它管起来。

(二)理清检验属性,改革检验机构布局,实施政府法定检验和市场非法定检验的统一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在当代社会中与其他社会组织一样,发挥着重要功能,但政府不能成为全能政府,政府必须进行改革,成为“有效政府”,“政府要加强责任心,提高适应能力和自身的透明度建设”;同时,政府要在社会中保持“低姿态”,这并不是忽视和弱化政府职能,而是像奥斯本在《改革政府》一书中所指出的:“政府要在公共管理中扮演催化剂和促进者的角色”,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戴维·奥斯本等,2006)。也就是说,政府要从参办经济实体和社会团体的大量事务中解脱出来,将社会能管理好的事务尽量交给或归还给社会管理。

我国特种设备法定检验与非法定检验界限不清;属于行政许可范畴内、采用行政收费的检验项目与范畴属于技术服务的检验项目界限不清,导致检验机构的公益性形象受到损害,也直接影响了政府监管的威信。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新公共管理的理论,首先政府应当以监管检验机构的资质为主,而不应监管检验机构的检验任务,不应由政府按照区域分派检验任务。其次,要明确体现政府责任采用行政收费方式的强制性检验范围,不能随意扩大延伸,使其成为检验机构的盈利工具。本文认为,所谓法定检验,即强制性检验,应当是保证设备安全的最基本检验项目,其自由裁量空间是非常有限的,更多应属于监督抽查或者形式审查的范畴,代表的是政府的权威,而技术差异化很大、可以由社会机构从事的量大面广检验行为,应当市场化。当然,要划清这一界限,前提条件之一是要理顺强制性法规与技术标准的关系。

对于检验机构未来的改革,本文认为可以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政府保留一部分纯公益性检验机构,类似于政府实验室,或者目前安全监察机构的延伸,进行以监督抽查为主的强制性检验,检验行为采用政府付费的方式,机构不直接向受检单位收取费用,对于非强制检验,则完全市场化,由社会化的检验机构通过市场竞争来实施。第二种方式是所有的质检系统的检验机构全部转制为公益第三方机构。公益第三方机构是指涉及公共安全等领域,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在政府、社会、公众等之间传递信任,经过严格的合格评定程序由国家相关认可机构进行认可,并由政府组织相关利益方共同参与组成的监督管理委员会对其公益的第三方性质予以监督的非营利机构。其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第一,不能有投资方;第二,不能有分红;第三,不能上市;第四,不能从事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保养和销售等经营性活动。对于强制性检验,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检验机构实施,对于其它检验,由企业自主选择,机构平等竞争。无论从特种设备的安全属性、当前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体制现状,还是国内检验机构的基本情况和长期发展机制看,采用第二种方式,都更具有可操作性。与第一种方式相比,改革的成本更小,政府与社会的职责划分更加清晰,检验机构也更具有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理顺法规标准体系,体现法规的基本安全性和标准的技术性特征

新公共管理主要关注的是效率,当问题是运用投入获得产出的时候,效率就是最需要考虑的问题。政府的公共服务要考虑绩效和成本收益。同时,新公共管理认为,传统公共行政只注重提供服务而不注重预防,结果当问题变成危机时,再花大量的金钱、精力去进行治疗。新公共管理认为社会更需要预防,即解决问题而不是提供服务。为此,政府应该把更多的工作放在预防上。在法规和标准的关系上,由于安全技术规范是政府主管部门为了落实本部门的责任,依据法律、法规,对其提出的基本安全要求和管理要求,是实施法律、法规,所采取的具体要求和措施,是政府管理意志的体现,不过多涉及具体的实现方式和技术方法。安全技术规范可以引用技术标准,但只要能够满足安全的基本要求,任何的实现方式和技术方法都应当是可以接受的,否则将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准是产品或方法要求,标准指导产品的生产或技术方法的实现,侧重环节控制和质量要求(细节),是成熟技术或方法的体现,在满足安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适当考虑先进与实用、经济成本和各方利益。标准体现各方面的利益,以满足市场要求为主导,是安全技术规范的技术支撑,标准要清晰表述如何实现及满足基本安全要求,是达到基本要求的重要(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当更新、更高的技术出现时,标准要及时反映科学技术的进步。法规标准应当相互融合,协调发展,互不排斥,一起构成特种设备法规标准和谐统一的体系。这种关系落实到检验环节,应当是法规规定基本技术要求和必须进行的强制性检验项目,其他检验,按技术标准执行。技术标准的要求一方面要符合法规的基本安全要求;另一方面,也应当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不断更新;同时,标准应该以市场为基础,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反映市场需求。

以前文所述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定期检验为例,我国当前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范体系,从其建立的背景看,更多的是为了解决二十年前我国承压设备中普遍存在的制造质量“先天不足”的问题,是一种补救措施,而不是预防机制。如果说,这个体系已经基本解决了“生存”问题的话,那么,面对当前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客观要求,现在要进行的工作,更多是解决“发展”的问题,是“防患于未然”的工作。如果用“发现缺陷”——“治病”来概括当前的定期检验规范体系,那么未来的体系应当是“掌握机理”——“防病”。这实际上是一个转变行业现有定期检验观念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构建一个新的体系,这个体系包含两个模块。第一个模块适用于量大面广的一般性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基本沿用现行法规标准;第二个模块适用于有长周期运行需求的大型成套装置和工况特殊的重要压力容器,这一模块下的法规,仅规定最基本的检验安全技术要求,在此前提下,以充分体现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为原则,新建补充或者完善与国际技术发展同步的相应技术标准,形成新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定期检验模式。这种模式应当以风险评估和危险源辨识为前提,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检验计划,允许采用在线检测和合于使用评价,以设备的剩余寿命为检验核心,根据剩余寿命确定设备检验周期。这一模块包含的技术标准有:典型成套装置、典型设备的检验指导技术标准、风险评估标准、合于使用评价标准、在线检验检测标准等。

五、结论

特种设备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础设备、设施,其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运行安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自主安全责任的不断落实,检验检测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也逐步暴露出一些待改进之处,主要表现为政府、企业、检验机构的责任不够明确,区域覆盖原则存在执行缺失,法规标准关系不明晰,现行法规标准与市场经济、技术进步的要求存在差距等。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视角,本文认为政府应当放松管制,向市场和社会放权,在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上,除核心服务之外,政府应该将任何可能的公共服务交由市场参与者;政府的职能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政府应是具有“竞争力”的政府,应合理划定管理对象和范围;政府应考虑效率的问题,应把时间和精力更多放在预防上。在此基础上,应建立特种设备分类监管体系,按照检验行为性质分类管理,划清法定与非法定检验的界限,开放技术类检验检测市场,理顺法规与标准关系,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与技术进步要求相一致的特种设备检验法规标准体系等,最终目标是为了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落实“以人为本”、“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核心理念。

参考文献:

[1]欧文·休斯,2001:《公共管理导论》,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简·莱恩,2004:《新公共管理》,中译本,中国青年出版社。

[3]丹尼斯·缪勒,1992:《公共选择》,中译本,商务印书馆。

[4]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2006:《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共部门》,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

[5]程虹,2009:《宏观质量管理》,湖北人民出版社。

[6]陈钢等编著,2007:《21世纪特种设备安全科技发展战略》,国防工业出版社。

[7]陈钢等主编,2007:《国内外特种设备标准法规综论》,中国标准出版社。

[8]Kettl,D.F.,1993,Sharing Power:Public Governance and Private Markets,Washington D.C.Brookings Institution.

[9]Salamon,L.M.,1989,Beyond Privatization the Tools of Government Action,Washington D.C.Urban Institute Press.

作者:贾国栋

第4篇:特种设备检验个人工作总结

2我从事特种设备检验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深入学习两会精神,主动关注两会动态发展,认真收听两会相关报道,认真阅读各代表团的各项提案,并不断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根据自己身处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进行思考,积极参加单位和社区组织的各项党员活动,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业务能力方面

当今社会处于一个以信息作为重要生产力的时代,谁掌握的知识,谁就拥有了进步的阶梯。因此,我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在电梯检验领域的精深程度,争取做到独当一面,保证高效率地完成任务。我还及时认真地为自己充电,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框架,把最前沿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使自己不会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落伍,以便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更大的潜能,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完)

第5篇:特种设备检验前准备工作要求

一、锅炉定期检验

1、锅炉内部检验

1.1准备好有关的技术资料,包括锅炉制造和安装的技术资料、锅炉使用登记资料、锅炉运行记录、水质化验报告或记录、修理和改造记录、事故记录及历次检验报告、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作业人员证书等;

1.2提前停炉,放净锅炉内的水,打开锅炉上的人孔、头孔、检查孔和灰门等一切门孔装置,使锅炉内部得到充分冷却,通风换气;

1.3采取可靠措施隔断受检锅炉与热力系统相连的蒸汽、给水、排污等管道并切断电源,对于燃油、燃气的锅炉还须可靠的隔断油、气来源并进行通风转换; 1.4清理锅炉内的垢渣、炉渣、烟灰等污物;

1.5拆除妨碍检查的汽水档板、分离装置、给水、排污装置等锅筒内件,并准备好用于照明的安全电源;

1.6对需要登高检验的(离地面3m以上)部位,应搭设牢固的脚手架; 1.7企业要有专人配合检验。

2、锅炉外部检验

2.1准备好锅炉的技术档案资料,包括锅炉制造和安装的技术资料、锅炉使用登记资料、锅炉运行记录、水质化验报告或记录、修理和改造记录、事故记录及历次检验报告、管理制度、作业人员证书等; 2.2对锅炉外部进行清理;

2.3使用单位管理人员和司炉班长到场配合检验。

二、压力容器全面检验

1、准备好压力容器的管理技术档案。包括图纸、质证书、安全使用说明书、历次(和全面)检验报告、运行记录、使用登记资料、修理改造资料、作业人员证书、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设备台帐、安全附件台帐、设备位置图等;

2、应对影响内外部检验的附设部件或其它物体予以拆除;

3、对于需要登高检验的(离地面3m以上)部位,应搭脚手架,且安全牢固;

4、检验前必须切断与压力容器有关的电源,拆除保险丝,并设明显标志;

5、必须将内部介质排除干净,用肓板隔断所有液体、气体或蒸汽来源,设置明显的隔离标志;

6、具有易燃、助燃、毒性或窒息性介质的,必须进行置换、中和、消毒、清洗,并取样分析,分析结果应达到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取样分析的时间,应在使用单位的有关制度中作出具体规定;

7、压力容器内部空间的气体含氧量应在18-23%(体积比)之间,必要时配备通风、安全救护措施;

8、能够转动的或其中有可动部件的压力容器,应锁住开关,固定牢固;

9、需要进行检验的表面,特别是腐蚀部位和可能产生裂纹性缺陷部位,应彻底清扫干净;

10、检验用的灯具和工具的电源电压,应符合GB3805的规定;

11、内部检验时,应有专人监护,并有可靠的联络措施;

12、企业要有专人配合检验。

三、压力管道定期检验

1、准备好压力管道的管理技术档案。包括图纸、安装质量证明书、历次检验报告、运行记录、使用登记资料、管道单线图等;

2、应对影响检验的附设部件(如保温等)予以拆除;

3、对于需要登高检验的(离地面3m以上)部位,应搭脚手架,且安全牢固;

4、需要进行检验的表面,特别是腐蚀部位和可能产生裂纹性缺陷部位,应彻底清扫干净;

5、企业要有专人配合检验。

四、电梯定期检验

1、现场准备

1.1使用单位通知维保单位的维保人员到达检验现场,配合检验;

1.2使用单位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应到现场配合、协助检验工作,负责现场安全监护; 1.3检验现场应当具备以下检验条件:

1.3.1机房或者机器设备间的空气温度保持在5~40℃之间;

1.3.2电网输入正常,电压波动在额定电压值±7%的范围内;

1.3.3环境空气中没有腐蚀性和易燃性气体及导电尘埃;

1.3.4检验现场清洁,没有与电梯工作无关的物品和设备,相关现场放置表明正在进行检验的警示牌。

2、资料准备

2.1电梯安全技术档案(产品合格证、安装技术文件和图纸资料等); 2.2注册登记表;

2.3上一的检验报告书; 2.4电梯全年的维护保养记录; 2.5维保单位自检报告;

2.6在有效期内的电梯维护保养合同; 2.7《电梯维保备案表》;

2.8所有电梯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证件;

2.9电梯管理台帐和作业人员台帐及安全附件台帐;

2.10电梯安全管理制度(电梯钥匙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乘客须知、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电梯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等)。

五、电梯安装监督检验

1、现场准备:

1.1准备好电梯额定载荷的125%的载荷砝码(轿厢面积超标的准备额定载荷的150%);

1.2使用单位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应到现场配合、协助检验工作,负责现场安全监护; 1.3安装单位安排相关的专业人员配合进行现场检验; 1.4检验现场应当具备以下检验条件:

1.4.1机房或者机器设备间的空气温度保持在5~40℃之间; 1.4.2电网输入正常,电压波动在额定电压值±7%的范围内; 1.4.3环境空气中没有腐蚀性和易燃性气体及导电尘埃;

1.4.4检验现场清洁,没有与电梯工作无关的物品和设备,相关现场放置表明正在进行检验的警示牌。 1.4.5对井道进行了必要的封闭。

2、资料准备 2. 1制造资料

2.1.1电梯整机型式试验合格证书或者报告书; 2.1.2产品质量证明文件;

2.1.3门锁装置、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含有电子元件的安全电路(如果有)、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控制柜、驱动主机等安全保护装置的型式试验合格证,限速器和渐进式安全钳的调试证书; 2.1.4机房或者机器设备间及井道布置图; 2.1.5电气原理图,包括动力电路和连接电气安全装置的电路; 2.1.6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

2.1.7对于轿厢面积超标的载货电梯,还应当提供符合相关规定的设计计算书。 注:上述文件如为复印件则必须经电梯整机制造单位加盖公章或者检验合格章。 2. 2安装资料

2.2.1安装许可证和安装告知书;

2.2.2施工方案,审批手续, 施工现场作业人员持有的电梯作业人员证; 2.2.3施工过程记录和自检报告;

2.2.4变更设计证明文件(如安装中变更设计时),履行了由使用单位提出、经整机制造单位同意的程序;

2.2.5施工过程中质量或者人身伤亡事故记录与处理报告(如发生相应事故); 2.2.6安装质量证明文件;

注:上述文件如为复印件则必须经安装单位加盖公章或者检验合格章。 2.3使用单位资料

2.3.1使用登记资料,内容与实物相符;

2.3.2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电梯运行管理规章制度; 2.3.3与取得相应资格单位签订的日常维护保养合同;

2.3.4按照规定配备的电梯安全管理和作业人员的电梯作业人员证。

六、电梯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

1、现场准备

1.1改造、重大维修的电梯必要时,准备好电梯额定载荷的125%的载荷砝码(轿厢面积超标的准备额定载荷的150%);

1.2使用单位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应到现场配合、协助检验工作,负责现场安全监护; 1.3改造、重大维修单位安排相关的专业人员配合进行现场检验; 1.4检验现场应当具备以下检验条件:

1.4.1机房或者机器设备间的空气温度保持在5~40℃之间;

1.4.2电网输入正常,电压波动在额定电压值±7%的范围内; 1.4.3环境空气中没有腐蚀性和易燃性气体及导电尘埃;

1.4.4检验现场清洁,相关现场放置表明正在进行检验的警示牌。

2、资料准备 2.1施工单位资料

2.1.1改造或者维修许可证和改造或者重大维修告知书;

2.1.2改造或者重大维修的清单、改造的相关图样和计算资料以及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审批手续; 2.1.3所更换的安全保护装置或者主要部件产品合格证、型式试验合格证书;限速5和渐进式安全钳的调试证书(如发生更换);

2.1.4施工现场作业人员持有的电梯作业人员证;

2.1.5施工过程记录和自检报告,包括承重梁、导轨支架等隐蔽工程的见证材料; 2.1.6施工过程中质量或者人身伤亡事故记录与处理报告(如发生相应事故); 2.1.7对改造项目,提供改造后的整梯合格证;

2.1.8对重大维修项目,提供重大维修质量证明文件;

注:上述文件如为复印件则必须经改造或者重大维修单位加盖公章或检验合格章。 2.2使用单位资料 2.2.1使用登记资料,内容与实物相符;

2.2.2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电梯运行管理规章制度; 2.2.3与取得相应资格单位签订的日常维护保养合同;

2.2.4按照规定配备的电梯安全管理和作业人员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七、起重机械定期检验

1、使用单位现场准备

1.1现场检验时,使用单位的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应到场配合、协助检验工作,负责现场安全监护。

1.2拆卸制动器、联轴器、电动机等妨碍检验的防护罩、防雨罩部件或者其他物品。

1.3将起重机械主要受力部件、主要焊缝的严重腐蚀部位,以及检验人员指定部位和部件清理干净,露出金属表面。

1.4高于地面或固定平面3m以上的需进行检验的部位,应采取可靠安全的登高措施。

1.5提供满足检验和安全需要的安全照明、工作电源,以及必要的检验辅助工具或者器械。 1.6需要固定后方可进行检验的可转动部件(包括可动结构),固定牢靠。 1.7载荷试验

1.7.1首次定检时,使用单位应准备相应的额定载荷、1.1倍额定载荷、1.25倍额定载荷、1.5倍额定载荷(仅限于电动葫芦)、相应幅度下的最大额定载荷(小车变幅、动臂变幅等起重机械);

1.7.2首检或首次定检后,每隔一个检验周期准备相应的额定载荷,相应幅度下的最大额定载荷(小车变幅、动臂变幅等起重机械);

1.7.3提供、安排移动重物的设备和人员。

1.8现场的环境和场地条件符合检验要求,没有影响检验的物品、设施,并且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 1.9需要进行现场射线检测时,隔离出透照区,设置安全标志。

1.10防爆设备现场,具有良好的通风,确保环境空气中的爆炸性气体或者可燃性粉尘物质浓度低于爆炸下限的相应规定。

2、使用单位准备资料

2.1产品技术文件,包括设计文件(包括总图、主要受力结构件图、机械传动图和电气、液压系统原理图)、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使用维修说明等; 2.2制造许可证或者型式试验备案许可证明。 2.3产品监督检验证明(实施监督检验的)。 2.4《特种设备使用注册登记表》; 2.5 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台账和证书;

2.6起重机械上一周期的定期检验报告(首检除外)

2.7 存在雷击可能的起重机械有避雷系统有效的证明(首检除外)。

八、起重机械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

1、施工单位现场准备

1.1施工单位应当设专人配合开展监检工作,及时提供相关资料,为监检人员的监检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根据施工监检工作情况,需要在现场设立固定办公场所的,应当为监检机构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

1.2对A类监检方式的项目,监检人员需要到现场的,施工单位应当提前通知监检人员,并且约定监检时间。对A类项目,未经监检确认或者监检确认不合格,施工不得转入下道工序。

1.3施工单位应准备满足额定载荷、1.1倍额定载荷、1.25倍额定载荷(起重机械移装除外)及相应幅度下的最大额定载荷(小车变幅、动臂变幅等起重机械)。提供、安排移动重物的设备和人员。

2、施工单位资料准备

2.1施工单位质量保证手册和相关的程序文件(管理制度)、施工作业(工艺)文件以及相应的施工设计文件。

2.2 现场施工组织机构、质量保证机构和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的任命文件,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名单和现场安装改造维修作业人员的资格证件。

2.3 产品设计文件(包括总图、主要受力结构件图、机械传动图和电气、液压系统原理图);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其使用维护说明;型式试验合格证明(按覆盖原则);制造监督检验证书(纳入监检范围的)(仅适用于安装监检)。

2.4改造、重大维修的施工设计文件;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安装改造重大维修告知书; 2.5施工分包方目录与分包方评价资料(施工分包应当符合安装许可条件要求)。

2.6施工过程的各种检查记录、验收资料。包括:施工单位盖章确认的安装基础验收合格证明;在施工监检的过程中,及时提供大车轨道、桥架、小车 、司机室、电气装置等安装和调试记录和自检合格证明。桥架需要现场组装的还应提供组装记录及自检合格证明。

九、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定期检验

1、使用单位提供相关资料。包括出厂资料、使用登记资料、上次检验报告、管理制度、作业人员证书等;

2、检验现场应清洁,不得有影响检验的物品和设施;

3、安排专人现场配合检验。

第6篇:特种设备检验

一、事项类型:

行政许可项目

二、设定事项的法律依据: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三、承诺时限:

10个工作日

四、事项办理条件和申请材料:

办理条件:

1、生产企业应当取得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且在有效期内;

2、安装改造维修施工已经按照规定进行了施工告知;

3、安装的设备是取得制造许可证的制造单位的产品,并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4、所改造维修的设备已经办理了使用登记手续;

5、生产质量管理体系运转正常;

6、有与生产范围相适应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具体条件和要求见有关监督检验规则等安全技术规范。

五、办事流程:

1、申请: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按照使用生产情况和设备的定期检验周期,做好检验计划安排,并填写申报表,申报表同时报送设备的登记机关。见附件:检验申请表

2、受理:经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受理,安排检验工作,并通知申请单位;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3、定期检验现场检验时,使用单位应当配备人员进行监护和配合,并准备以下资料:

(1)设备档案;(2)设备运行、维修等记录。安排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检测人员进行定期检验。定期检验按照相应的特种设备定期检验规则进行。

4、出具检验报告:经过检验,对设备安全性能做出评价,出具相应的检验报告或者合格证书;经检验,发现存在隐患需要整改、判废的,应当报告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六、事项申请受理部门、受理人姓名和电话:

受理部门:红河州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

受理人:一楼接检服务中心

电话:0873-3856100

办公地点:州质监局一楼大厅

七、事项收费及依据:

收费依据:云价收费〔2013〕94号

收费标准:详见附件

附件【094压力容器定期检验申报表.doc】

附件【096压力管道定期检验申报表.doc】

附件【097压力管道安装监检竣工资料明细表.doc】

附件【098压力管道安装监督检验申报表.doc】

附件【099特种设备复检申请表.doc】

附件【101起重机械检验申报表.doc】

附件【102锅炉室定期检验报检表.doc】

附件【103锅炉安装监督检验申报表.doc】

附件【104电梯检验申报表.doc】

附件【105厂内车辆检验申报表.doc】

附件【106安全阀报检单.doc】

附件【云价收费〔2013〕94号.zip】

第7篇:特种设备监督检验知识

谢龙根

2005年9月23日

一、锅炉

(一)锅炉的基本知识

锅炉,是指利用各种燃料、电或者其他能源,将所盛装的液体加热到一定参数,并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

锅炉主要由锅和炉两部分组成。锅,指锅炉中盛装液体的密闭受压部分;炉,指燃料燃烧产生热源的部分。

锅炉通常分为蒸汽锅炉、热水锅炉和有机热载体锅炉这么三类。蒸汽锅炉就是用于加热水使之转变为蒸汽的锅炉;热水锅炉就是加热水使之提高温度转变为热水的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就是用于加热有机热载体的锅炉。有机热载体实际上是一种油,因为我们知道油的沸点要比水高,有些油可以达到300℃还不会沸腾产生,而水在常压下100℃就要沸腾了。如果水要达到300℃需要很高的压力,而油在常压下就可以达到这么高的温度。这可以说是有机热载体炉的优点之一吧。这些加热过的油和水就可以供生产生活上使用了。

锅炉一般有三大安全附件:安全阀、压力表和水位表。锅炉主要是通过这三大安全附件来保证安全运行的。安全阀的作用非常重要,打个比方,就相当于汽车的刹车。一旦锅炉超过规定压力,安全阀启动泄压。每台锅炉都有一个额定压力,超过这个压力锅炉就有可能发生爆炸事故。所以安全技术规范规定,安全阀每年至少检验一次。我们特种所提供安全阀校验服务。压力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大安全附件,因为锅炉是承受压力的密闭设备,一台锅炉在运行的时候究竟承受了多大的压力,这主要通过压力表反映出来。压力表也要定期校验,压力表由计量所校验,有效期也是由计量所来定。第三大安全附件是水位表了,水位表一般用在蒸汽锅炉上,通过观察水位表的水位,我们就可以知道锅炉的水位在什么地方了。锅炉有一个正常的水位范围,超过这个范围锅炉都不能正常工作,甚至酿成严重事故。确保水位表正常工作主要是通过司炉工每班的水位表冲洗来保证。

锅炉还有三大参数,出力、压力和温度。这好比是一个人的身高、体重和腰围,虽然我们没见过这个人,但通过这三个参数的了解,这个人在我们头脑中一定会有一个大致的印象。锅炉也一样。锅炉出力有两个单位,如果是蒸汽锅炉的话,单位是吨/小时,它是表示锅炉每小时所产生的蒸汽数量。如果不是从事我们这一行的同志这里可能会有一些误解,我们平时经常说这锅炉是多少吨,这里多少吨不是指锅炉有多重,而是指锅炉每小时所能产生的蒸汽数量。另一个单位是兆瓦,主要用在热水锅炉和有机热载体锅炉上面,因为这两种锅炉不产生蒸汽。第二个参数是压力,单位是兆帕。还一个口语叫公斤。1兆帕近似等于10公斤。一般情况下,只要锅炉不超过它的额定压力都能保证安全。第三个是温度,温度主要用于热水锅炉和有机热载体锅炉上面。蒸汽锅炉不要标明温度主要是因为在饱和状态下蒸汽的温度和压力是一一对应的,知道了压力就知道了温度。温度一般用摄氏度来表示。因为这三大参数非常重要,所以安全技术规范规定在每台锅炉的铭牌上必须标明这三大参数。

(二)特种所开展的锅炉方面工作

我们所对锅炉的检验包括监督检验、定期检验和水处理检验这三个方面。我们检验的依据是国务院、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条例、法规、规范、规程和相关标准。包括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有机热载体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锅炉定期检验规则、小型和常压热水锅炉安全监察规定、锅炉水处理监督管理规则、锅炉化学清洗规则、锅炉安装监督检验规则、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等。

1、锅炉的监督检验。监督检验包括制造厂锅炉产品出厂的监督检验和锅炉现场安装的监督检验。监检的依据是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有机热载体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现行的相关标准、技术条件及设计文件。目前,我们松江有两个锅炉厂需要我们派检验员驻厂监督检验,上海松塔锅炉制造有限公司和上海海虹热管锅炉厂。我们的监督检验是对特种设备监察条例范围内的锅炉实施逐台监检。监检是在受检企业质量检验(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对锅炉产品安全性能进行的监督验证。监检工作包括两个方面:锅炉制造过程中涉及安全性能的项目进行监检和对受检企业锅炉制造质量体系运转情况的监督检查。 1 监检项目共40项,分为A类项目和B类项目监检,对A类项目,监检员必须到场进行监检,并在受检企业提供的相应见证文件上签字确认;未经监检确认,不得流转至下一道工序。对B类项目,监检员可以到场进行监检,如不能到场监检,可在受检企业自检后,对受检企业提供的相应见证文件进行审查并签字确认。40个监检项目里有6个A类项目,分别是设计图样审批手续、原材料入库、产品焊接试板性能报告、水压试验、出厂技术资料和铭牌;其余是34个B类监检项目。我们松江两个锅炉厂都有监检联络员,需要监检员到场监检的项目,受检企业会提前通知监检员,使监检员能按时到场监检。安装监检是指锅炉安装过程中,在安装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由检验所对安装过程进行的强制性、验证性的法定检验。安装监检工作的依据是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有机热载体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以及其他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内容跟锅炉产品出厂监检一样,包括锅炉安装监督检验规则规定的A类和B类项目以及安装过程中质量管理体系运转情况的监督检查。安装监检的程序是这样的,安装单位在安装施工前到特种设备监察科办理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告知书,然后再向我们检验所申请检验,并附告知书等资料。我们所接到申请后,制定监检方案,安排监检员并告知安装单位。监检员根据安全技术规范进行监督检验,之后由我们检验所出具锅炉安装监督检验证书及锅炉安装监督检验报告。

2、锅炉的定期检验。定期检验包括内部检验、外部检验和水压试验三种。定期检验的依据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及锅炉定期检验规则。内部检验是指锅炉在停炉状态下对锅炉的安全状况进行的检验。内部检验,我们上海地区是一年一次,条例是规定使用单位在使用有效期满前一个月向检验机构申请检验,现在可能是人们的法律意识还不是很强吧,很多单位还需要我们所发催检通知才来申请检验,所以我们现在是提前一个月发通知要求使用单位申请检验。因为定期检验是停炉状态下的检验,对使用单位的生产会有影响,所以需要我们检验所和使用单位双方约定好检验时间。约定好了时间之后,使用单位到时候做好检验准备工作,我们所派检验员到现场检验。我们内部检验主要包括对锅炉运行记录、水质化验记录、修理改造记录、事故记录及历次检验资料的检查,对锅炉承压部件的水垢、腐蚀、泄漏、变形、裂纹及过热等缺陷的检查。因为是内部检验,所以我们检验员还要穿工作服钻到锅炉内部去检验,工作是相当辛苦的。检验好了之后,合格的我们出具锅炉内部检验报告。不合格的我们出具意见书上交监察。外部检验是指锅炉在运行状态下对锅炉安全状况进行的检验。外部检验一般一年一次。外部检验包括锅炉管理检查、锅炉本体检验、安全附件、自控调节及保护装置检验、水质管理和水处理设备检验等方面,以宏观检验为主,配合对一些安全装置、设备的功能确认。检验工作完成后,检验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出具检验报告。水压试验是指锅炉以水为介质,以规定的试验压力对锅炉受压部件强度和严密性进行检验。锅炉水压试验一般每六年进行一次,对无法进行内部检验的锅炉,应每三年进行一次水压试验。水压试验完成后,由检验员根据实际情况出具检验报告。锅炉只有在内部检验、外部检验和水压试验均在合格有效期才能投入运行。

3、锅炉的水处理检验。水处理检验工作的依据是锅炉水处理监督管理规则、锅炉化学清洗规则及GB1576-2001(工业锅炉水质)。根据规定,我们所每半年到锅炉使用单位抽样化验锅炉水质一次并出具检验报告。水处理对于蒸汽锅炉和热水来说非常重要,水处理工作如果没做好会引起锅炉结垢、腐蚀,从而影响锅炉的使用寿命甚至引发锅炉事故。用一句话来概括水处理检验工作就是,督促使用单位采取有效水处理措施,使锅炉用水符合GB1576-2001的要求,确保锅炉安全、经济运行。

二、压力容器

(一)压力容器的知识

压力容器既是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重要设备,同时也是一种比较容易发生事故的特殊设备。特别是石油化工行业的压力容器,往往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性较强的介质,一旦发生事故,将直接威胁到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因此,保证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必须强化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安全操作和定期检验。压力容器作为具有潜在爆炸危险的特殊的承压设备,需要专业的安全技术和专业的安全管理。压力容器的安全技术,包括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检验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包括国家安全监察机构和行政管理部门及使用单位制定的压力容器 2 安全监察法规、规程、条例和安全管理的制度。

1、压力容器的特点。压力容器与一般设备相比,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量大面广。压力容器不仅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化工、医药、冶金、机械、商场、采矿、电力、航天航空、交通运输、军事等各个领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日益广泛的使用,尤其在石油化学工业和化学制药中应用最为普遍。压力容器可以是简单盛装容器,用于储存工作介质。也可以作为化工生产的设备,特别是在石油化工行业和化学制药中,大多数的化工生产的过程是在容器设备中进行物理反应或化学反应的。随着我国工业的飞速发展,压力容器的数量还在不断的增加,要保证安全运行,必须要有一整套严格和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和制度。(2)操作条件复杂。压力容器不但使用的范围量大面广,且使用操作条件十分复杂,特别是石油化工和化学制药生产中使用的压力容器,大多是盛装易然,易爆、有毒或剧毒、腐蚀性强等危险性较大的介质。同时,压力容器还要承受各种苛刻的压力载荷和温度环境。压力容器在承受各种静载荷、动载荷或交变载荷,还有附加的机械或温度载荷和腐蚀介质的作用,有些反应过程要求的工艺条件很苛刻,控制上稍有偏差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3)安全要求高。压力容器不但数量巨大,使用范围极广,而且使用操作条件又十分复杂,一旦使用操作失误容器发生爆炸破裂,容器内易爆、易燃、有毒的介质将向外泄漏,势必造成极具灾难性的后面。根据有关的统计,因违章作业和误操作等使用管理不善是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对国内压力容器爆炸事故分析表明:因违章作业和误操作等使用管理不善(含安全附件失灵,维修不当)为58.1%,制造质量不良(焊接缺陷)、设计用材不合理占29.6%。为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防止压力容器泄漏、爆炸等事故造成环境污染,确保人身安全与健康,为此对压力容器安全可靠性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即一方面对压力容器的设计、选材,制造,检验和使用维护等各个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对压力容器的管理、使用操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技术和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国和许多主要的工业国家都设有专门的机构,对压力容器实行国家安全监察和安全管理。目前,我国已经逐步建立了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和安全管理制度,有了比较健全的压力容器法规体系;健全了安全管理体制;对压力容器实施了从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七个环节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即通过实行对压力容器设计的监督管理,保证了设计的压力容器产品符合安全质量标准;通过对压力容器实施驻厂监督检验制度、做到了不合格的产品不准出厂;通过使用环节的监督检查和压力容器使用登记制度,使不符合安全质量的压力容器不能投入使用;通过定期检验制度,有效地发现和消除在用压力容器存在的事故隐患,确保压力容器安全、稳定、持久、可靠地运行。

1、压力容器的分类。压力容器的型式很多,按不同的需要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但是,从压力容器的使用管理和安全监察的角度,我国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以下简称〈容规〉)将压力容器按下面几种方法进行分类:

按使用的位置分类。按压力容器的位置分类,〈容规〉将压力容器分为固定式压力容器和移动式压力容器两大类。固定式压力容器是指固定安装在使用单位地点不能移动使用的压力容器。其特点是有固定的使用和安装地点,工艺操作条件和操作人员比较固定。移动式压力容器是指无固定的安装和使用地点,可以移动使用的压力容器.包括各类气瓶、罐车(汽车罐车、铁路)等。移动式压力容器的特点是无固定的使用地点,流动范围大,环境变化大,往往没有固定操作人员,管理比较复杂,容易发生碰撞和火灾危险等事故,事故的危害性也较严重。

按安全监察管理分类。我国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根据压力容器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按压力容器工作的介质、压力大小、介质危害程度、容器的容积、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事故的严重性进行分类。将其监察范围内的压力容器分为三类,即一类容器、二类容器和三类容器。其中三类容器为最重要的压力容器。

2、压力容器安全管理的法规依据

1982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为我国建立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制度提供了法规性依据,确定了我国安全监察工作的性质、内容、方针、方法,明确了安全监察机构的职权,为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工作逐步正规化奠定了牢固的基础。2003年,国务院颁布《特征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替代了《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目前,我过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在国务院的安全法令下,由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资格考核规则、监督管理规定组成的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法规体系。

3 压力容器安全管理的规章、规范大致按其性质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压力容器法规性的规定,另一类是压力容器安全技术性标准。

(1)压力容器的法规性规定。压力容器的法规性规定是政府有关管理部门颁发的强制性规范,包括安全监察、定期检验、使用登记、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资格考核和事故处理等各个方面。这些规范和法规是压力容器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等各个环节所必须遵循的,也是安全监察机构实施监督检查和检验人员从事检验检查的法律依据。该类压力容器法规性的规范主要是有:(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3年2月13日国务院颁发,2003年6月1日实施。代替原《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国务院1982年2也6日颁发,1982年7月1日开始执行)。(2)《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2003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3)《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办法》2003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4)《锅炉压力容器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规则》2004年1月实施,国家质检总局;(5)《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年6月 国家质检总局 ;(6)《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单位监督管理办法》2001.10,国家质检总局;(7)《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理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2001.10,国家质检总局;(8)《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及特种设备检验人员资格考核规则》,2002年11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9)《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单位资格许可与管理规则》,2002年11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10)国务院第302号令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追究的规定》,2001年4月21日;(1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第14号令《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行政处罚规定》2001.12;

(2)压力容器安全技术性标准。压力容器安全技术性标准是压力容器设计、制造、检验、质量控制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标准,是衡量压力容器产品质量的一个尺度。这类标准是压力容器产品质量特性中的一系列技术参数和产品质量要求的技术文件。国外相应的压力容器技术标准:美国-----ASME,日本-----JIS,英国------BS,德国------AD等。

3、压力容器安全监察

我国的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是由国务院授权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对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和改造等各环节实施监督检查,并负责实施进出口压力容器的安全性能监督检查。我国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实行国务院授权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实施监察,设立专门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机构。主管全国的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工作。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质量技术监督局均设立特种设备监察处。各地、市设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工业发达的县级市设安全监察股。

从广义上定义,凡承受压力的密闭容器都属于压力容器的范围。但实际上只有其中的一部分相对比较容易发生事故,而且事故的危害性较大容器,作为一种特殊设备,设立专门机构进行安全监督,并按规定的技术管理法规进行设计、制造、和使用管理。习惯上我们所说的压力容器,就是指这些作为特殊设备的容器。

目前,按照国务院在2003年颁发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1)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 Mpa(表压) ,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2)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器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1.0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0℃液体的气瓶;(3)氧舱等。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年颁布,2000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的监察范围,只有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的压力容器才属于压力容器的监察范围:最高工作压力大于等于0.1Mpa(不包括液体静压力);内直径大于等于150mm,且容器大于等于0.025M3;盛装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或最高工作温度高于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

4、压力容器的使用登记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有关规定,我国对压力容器实行使用登记管理制度。根据《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办法》规定,每台压力容器在投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日内,使用单位应当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申请办理使用登记,领取使用登记证。使用单位使用租赁的压力容器,由产权单位向使用地的登记机构办理使用登记证,交使用单位随设备使用。

5、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

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检查监督制度和检查方法进行的强制性的法定检验。所有的在用压力容器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由取得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批准的有检验资格的检验单位和由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考核合格的持证检验员对压力容器的各个承压部件和安全附件进行检验。

我国在用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按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颁布的《压力容器安全技监察规程》、《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办法》等规范进行。现有的在用压力容器,均应按照国家安全监察机构颁布的《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定期检验,检验后按照《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和《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对检验后的在用容器评定安全状况等级,并对压力容器进行使用登记。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包括:检验、全面检验和耐压试验。(1)检验。压力容器的检验包括使用单位压力容器安全管理检查、压力容器本体及运行状况检查和压力容器安全附件检查等内容。检验的方法以宏观检查为主,必要时进行测厚、壁温检查和腐蚀介质含量测定、真空度测试等。检验工作完成后,检验人员应根据实际检验情况出具检验报告,并做出以下结论;允许运行、监督运行、暂停运行、停止运行。(2)全面检验。压力容器的全面检验应以宏观检查、壁厚测定、表面无损检测为主,必要时可采用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涡流检测、声发射检测、硬度检测、金相检验、化学成分或光谱分析、强度校核或应力测定、气密性试或其他方法。耐压试验。耐压试验是指压力容器全面检验检验合格后进行的超过最高工作压力的液压试验或气压试验。

6、事故处理

发生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安全事故之后,应立即按我国《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对事故进行处理。

事故分类。(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死亡30人(含30人)以上,或者受伤(包括急性中毒、下同)100人(含10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含1000万元)以上的设备事故。(2)特大事故,是指造成死亡10-29人,或者受伤50-99人,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含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设备事故。(3)重大事故,是指造成死亡3-9人,或者受伤20-49人,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设备事故。(4)严重事故,是指造成死亡1-2人,或者受伤19人(含19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以及无人员伤亡的设备爆炸事故。(5)一般事故,是指无人员伤亡,设备损坏不能正常运行,且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下的设备事故。

事故报告。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特大事故、重大事故和严重事故后,事故发生单位或者业主必须立即报告主管部门和当地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然后逐级上报,直至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生特别重大事故或者特大事故后,事故发生单位或业主还应当直接报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生一般事故后,事故发生单位或者业主应当立即向设备使用注册登记机构报告。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事故发生单位(或业主)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事故发生地点;事故发生时间;事故设备名称;事故类别;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及事故概况。

事故调查。如果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应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组织成立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组,国家质检总局参加。特大事故则由国家质监总局会同事故发生地的省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成立特大事故调查组,省级质监行政部门参加。重大事故由省级质监行政部门会同事故发生地的市(地、州)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成立重大事故调查组,市(地、州)质监行政部门参加。严重事故由市(地、州)质监行政部门会同事故发生地的县(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县(市、区)质监行政部门参加。一般事故由事故发生单位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事故调查组需要聘请有关专家时,参加调查组的专家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具有事故调查所需的相关专业知识;

(二)与事故发生单位及相关人员不存在任何利益或者利害关系。

三、机电类特种设备

(一)电梯

1、电梯是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它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度 5 的刚性导轨之间。

电梯的基本规格由七个参数组成:

(1)电梯的用途:可分为乘客电梯、载货电梯、客货两用梯、病床电梯、住宅电梯、杂物梯、观光梯等。

(2)额定载重量:指制造和设计规定的电梯载重量。它是设计制造和选用和使用电梯的主要依据。一般有630、800、1000、1250、1600、2000kg等。

(3)定速度:指制造和设计规定的电梯运行速度(m/s)。它也是设计制造和用户选用电梯的主要依据。1m/s及以下的为低速梯,大于1m/s而小于等于2m/s的为快速梯,2~3m/s的为高速梯,3m/s及以上的为超高速梯。

(4)拖动方式:指电梯采用的动力种类。可分为交流电力拖动、直流电力拖动、液压拖动等。

(5)方式:指对电梯运行实行操纵的方式。一般有手动控制、按钮控制、信号控制、集选控制、并联控制、梯群控制等。

(6)厢尺寸:指轿厢的内部尺寸和外廓尺寸,以深×宽表示。主要由梯种和额定载重量决定。

(7)型式:指电梯门的结构型式。可分为中分式门、旁开式门、直分式门等。

2、电梯是机、电、电子技术一体化的产品。其机械部分好比是人的躯体,电气部分相当于人的神经、微机控制部分相当于人的大脑。

电梯的总体结构如下:

(1)曳引系统:由曳引机、钢丝绳、导向轮等组成。

(2)导向系统:包括轿厢、对重的导轨及其导轨架。

(3)轿厢:由轿厢架和轿厢体组成。

(4)门系统:由轿厢门、层门、开关门机构和门锁等组成。

(5)对重平衡系统:包括对重和重量补偿装置等。

(6)电力拖动系统:由曳引电动机、供电系统、速度反馈和电动机调速装置等组成。

(7)电气控制系统:由操纵装置、位置显示装置、控制屏、平层装置和选层器等组成。

(8)安全保护系统:由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和端站保护装置、超速保护装置、供电系统断错相保护、超越上下工作位置的保护装置、层门锁与轿门电气联锁装置等组成。

3、电梯的工作条件

为了电梯的正常运行,国家标准规定了电梯运行的条件如下:

(1)海拔不超过1000米;

(2)机房内的空气温度保持在摄氏5~40度之间;

(3)运行地点的最湿月,月平均最高相对湿度为90%,同时该月月平均最低温度不高于摄氏25度;

(4)供电电压相对于额定电压的波动应在±7%的范围内;

(5)环境空气中不应有含有腐蚀性和易燃性气体及导电性尘埃存在。

4、电梯的报警和救援装置

电梯发生困人故障时,通过报警或通讯装置应能将情况及时通知管理人员并通过救援装置将人员安 全救出轿厢。

(1)报警装置:电梯轿厢内必须安装应急照明和报警装置,并由应急电源供电。在外部电源断开的情况下,该应急电源应能保证至少一个小时的供电。应急照明必须有适当的亮度,在紧急情况时,能看清报警装置和有关的文字说明。报警装置应保证建筑物内的组织机构能有效地应答紧急呼救,同时轿厢内必须有清楚易懂的使用说明,告诉乘员如何使用报警装置。

(2)救援装置:电梯困人的救援不提倡乘员从轿内自救,以免发生意外事故。特别是现在的电梯从设计上就决定了救援必须从外部进行。救援装置包括曳引机的手动操作装置和层门的人工开锁装置。机房内的紧急手动操作装置,应放在拿取方便的地方,盘车手轮应漆成黄色,开闸扳手应漆成红色。为使操作时知道轿厢的位置,机房内必须有层站指示。机房内应贴有发生困人故障时,救援步骤、方法和轿厢移动装置使用的详细说明。

5、其他。(1)电梯应由有证单位进行日常维护保养。电梯从业人员应取得《电梯作业人员证》方可从事电梯操作。(2)电梯未经有关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并取得合格证不得使用。(3)在用电梯的定期检验周期为一年。

(二)起重机械

起重机是以间歇、重复的工作方式,通过起重吊钩或其他吊具起升、下降,或升降与运移物料的机械设备。

1、起重机械按其功能和构造特点

可分为三类:(1)轻小型起重设备:特点是轻便,构造紧凑,动作简单,作业范围以点线为主。如千斤顶、电动葫芦等。(2)起重机:特点是可以使吊物在空间上实现垂直升降和水平运移。如桥式起重机、门座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等。(3)升降机:特点是吊物只能沿轨道升降。如施工升降机等。

2、起重机械的主要组成。(1)工作机构:它是起重机械的执行机构,其作用是使被吊运的物品获得必要的升降和水平移动,从而实现物品装卸、转载、运输、安装等作业要求。起重机上常用的工作机构有起升机构、运行机构、变幅机构和回转机构。(2)金属结构:它是起重机械的骨架,决定了起重机械的结构造型,它用来支承工作机构、物品的重力和自身重力以及外部载荷等,并将这些重力和载荷传递给起重机械的支承基础。(3)动力设备:它为起重机械提供工作动力、控制、照明、联络等。

3、起重机械的安全装置。(1)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一般由起升传动系统分出一个运动动作去触发一个电气开关,造成起升机构停止工作,从而起到保护作用。(2)运行极限位置限制器:其作用是防止起重机失控撞向缓冲器和止挡前停止运行机构工作的一个保护装置。由一个动作机构和一个电气开关组成。(3)缓冲器:在起重机械失控撞向止挡或其他同一轨道上的起重机前起缓冲作用。(4)锚定装置和夹轨器:露天工作在轨道上的起重机,在静止状态下为了防止由于大风的作用使起重机自行滑行,从而失控造成脱轨甚至倾翻事故而设计的一个保护装置。(5)起重量限制器:防止起重机械超载从而引发设备损坏、人员伤亡而设计的一个安全装置。它能停止起重机向不安全方向的继续动作,而允许起重机向安全方向动作。一般在大吨位起重机上使用。

4、其他。(1)起重机械应由有证单单位进行制造、安装和维修。起重机从业人员应取得《起重机作业人员证》方能从事相应的工作。(2)起重机械应经有关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取得安全检验合格标志,方可投入使用。(3)在用起重机械的定期检验周期为二年。

(三)厂内机动车辆

厂内机动车辆是指在机关、团体、厂矿、学校、码头、货场等生产作业区、施工现场范围内行驶的各种机动车辆.属于特种作业管理.厂内机动车辆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汽车、叉车、搬运车、装载机、推土机和挖掘机等。

1、厂内机动车辆的总体构造。(1)动力装置,作用是发出动力。(2)底盘,作用是接受动力装置发出的动力,使车辆产生运动.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组成。(3)车身,用来安置驾驶员、乘员或货物。(4)电气设备,作用是保证动力装置正常工作,保证车辆正常行驶。它由电源、起动机、点火系以及照明、信号装置等组成。(5)工作装置,用来完成各种专项作业。如叉车的货叉、装载机的铲斗等。

2、厂内机动车辆的安全装置。(1)运行制动器,又称脚制动或脚刹车,用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制动,使车辆减速或停车。(2)停车制动器,又称手制动,用于车辆处于停车状态的制动,以防止车辆自行滑溜。(3)倒车报警装置,为了弥补驾驶员观察的缺陷以及对周围人员预先警示而安装的一个保护装置。

3、其他。(1)完好的车辆,是搞好安全行驶、安全作业的基本条件。特别是车辆的转向器、制动装置、前桥、车轮、轮胎、照明、灯光、信号、喇叭等技术状况,必须完好,才能确保安全。(2)为了确保安全,对厂内机动车辆的车速也作了规定:汽车速度≤10公里/小时;叉车、电瓶车等其他车辆≤5公里/小时。(3)根据《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规定,从事厂内机动车辆的作业人员,必须经专业机构考核,取得《厂内机动车辆作业人员证》,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4)在用厂内机动车辆定期检验周期为一年。定期检验不合格或安全检验合格标志超过有效期的不得使用。

第8篇:特种设备管理和办理检验工作流程

三公司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程序

一、新安装的特种设备报检程序(使用单位主责):

1、安装单位到大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办理特种设备新装告知手续(所持资料如下:安装资质、安装合同、安装专项方案、安装人员资格证;设备的生产厂家资质、产品合格证、监检证、购销合同或发票及技术资料)。

2、安装单位在安装后,必须出具两份合格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质量证明书(可到大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协会购置)。

3、使用单位将特种设备新装告知手续和质量证明书及技术资料报到公司设备管理部,由公司向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报检,使用单位接到通知后,做好一切准备工作(索具及试块、司操人员、起重人员等)。

4、公司取证后,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并将证件发到使用单位,真正做到证随设备走。设备交接时,技术资料和各种证件必须同设备一起交接,并有交接手续。

二、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报检程序(使用单位主责):

1、使用单位在下次检验日期前30日将特种设备的检验证书和特种设备注册登记表交到公司设备管理部,由公司向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报检,使用单位接到通知后,做好一切准备工作(索具及试块、司操人员、起重人员等)。

2、公司取证后,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并将证件发到使

用单位,真正做到证随设备走。设备交接时,技术资料和各种证件必须同设备一起交接,并有交接手续。

三、特种设备的技术资料由设备的保有单位保管,必须建立设备的资料目录。使用单位可以借用,必须办理借阅手续。设备交接时,技术资料和各种证件必须同设备一起交接,并有交接手续。

四、特种设备拆装前必须提前7天以书面形式报公司设备管理部备案。

五、特种设备的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必须持之以恒并留有记录,不能有丝毫马虎大意。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上报并积极整改,确保设备无隐患运行。

设备管理部

2009年4月9日

起重机、压力容器办理检验工作流程

一、起重设备检验流程:

1、带上次检验安全合格证、检验报告单。

2、特种设备注册登记表。

3、机电类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

带以上3种材料到春柳:大连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大厅,办理检验手续、交检验费,与对方约好时间接检验员到设备现场检验。检验时准备好设备技术资料、维修记录单,索具及试块、司操人员。

二、压力容器检验流程:

1、带上次检验报告;使用登记证;出厂技术资料,图纸;到八一路《大连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研究所》二楼办理检验手续。

2、与检验所检验员约好时间接检验员到设备现场检验。

3、检验完等对方通知交检验费,取检验报告单。

大连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负责容器检验联系人:

谷工:电话:82489078

三、新安装起重设备检验流程:

1、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原件。(安装厂家提供)

2、安装告知书(一式三份、盖公章),安装单位、使用单位、监督机构三方盖章。告知书现场作业人员持证情况,按照所提供的安装人员资格证书填写。

3、安装人员资格证原件,(资格证应与所安装的设备名称相一致:分为塔式、桥门式、流动式)。

4、产品出厂合格证。

5、设备出厂当地监督检验机构所发的:监督检验证书。

6、出厂资料(说明书和图纸)。

7、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复印件(盖制造厂家公章)。

8、安装施工方案盖安装单位公章,编制、审核、批准签字。

9、安装合同或提供购买合同、购买发票。

10、安装厂家人员带以上资料到质量技术监督局办理安装告知书。

11、特种设备注册登记表三份(盖使用单位公章)。

12、办完安装告知书后到(春柳)特种设备检验所办理检验手续,交检验费――取受理检验通知单――定好日期检验所安排检验员到设备现场检验(首次检验准备吊码)--取检验报告和安全合格证。

13、带检验报告、设备出厂合格证、监检证、安装改造维修质量证明书、注册登记表、到中南路行政大厅(二楼)质量监督局窗口办理机电类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场内车辆在大厅办理使用牌照)。

四、特种设备报停,报废办理流程:

1、带报废(报停)申请单(3份)盖公章。一份存三八质监局;一份送春柳特种设备检验所;一份送公司设备管理部备案。

以后启用该设备,需质量技术监督局盖章、批准后才能到春柳办理检验手续,经春柳检验所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带机电类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

3、带特种设备注册登记表。

4、有效期(上次)检验安全合格证、检验报告。

五、办公联系人:

春柳特种设备检验所联系人:臧工电话:84411194 大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地址:三八广场家乐福对面

锅炉负责人:王铮82750585

压力容器负责人:孙福涛82750589

起重机负责人:郭云志82750586

电梯负责人:王社光82750586

压力管道负责人:李明镐82750583

考核上报材料负责人:李日麟83033038

传真: 82750588

附表:特种设备安装、维修、改造、移装告知书

附表:特种设备注册登记表

附表:压力容器注册登记表

设备管理部

2009年4月8日

第9篇: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申报制度

1、目的

为贯彻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压力管道管理与监察规定》,做好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申报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及其附属的安全阀、压力表、安全保护装置等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申报工作。

3、责任部门与准备工作

3.1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申报工作由生产设备部负责。

3.2应提前一个月与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预约检验时间,确保特种设备在下次检验日期到期之前检验完毕。

3.3特种设备检验前,由生产设备部和其它相关部门按规定做好 特种设备检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清洁、清洗、检修以及为安全检验而必须采取的安全措施等。

3.4特种设备检验时,生产设备部和其它相关部门应在场配合检 验单位做好检验工作。

3.5特种设备检验后,由生产设备部办理领取检验报告的各项手 续。

3.6对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应停止使用并按照检验不合格报告 的要求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再报检验机构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 后才能投入使用。

3.7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3.8特种设备因故停用半年以上,应当向原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启用已停用的特种设备,应当到原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重新办理登记手续;启用已停用一年以

上的特种设备,还应当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报检验。 3.9 检验报告应该及时交由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归 纳存档,由生产设备部负责铲车、起重机械检验合格标签的更换。

4、检验周期

4.1压力容器: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外部检查;每三至六年进行一 次内外部检验;每两次内外部检验期间内至少进行一次耐压试验。 4.2起重机械:定期检验周期最长不超过二年。 4.3厂内机动车辆: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验。

4.4安全阀每年至少校验一次;压力表(强检)按规定进行校验,一般每6个月校验一次,其他的一般仪器仪表一年一次。

4.5压力管道:在运行条件下进行在线检验,每年一次。在停产条件下进行全面检验,安全状况等级为 1 级的,其检验周期一般不超过 6 年。安全状况等级为 3 级的,其检验周期一般不超过 3 年。经全面检验的管道一般应进行压力试验。经重大改造、使用条件变更、停用 2 年以上需重新投用的管道应进行压力试验。

上一篇:狗狗宠物医院下一篇:指导新教师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