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安全技术

2024-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精选8篇)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 篇1

(一)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二)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三)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四)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

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五)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六)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 篇2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有关规定, 国家质检总局制定了《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导则》 (TSG Z0006-2009) 、《特种设备信息化工作管理规则》 (TSG Z0002-2009) 、《锅炉压力容器用钢板 (带) 制造许可规则》 (TSGZC001-2009) 、《锅炉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考核大纲》 (TSGG6001-2009) 、《气瓶附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RF001-2009) 等5个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 篇3

一、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自2003年6月1日实施,5年多来社会各方反映效果较好,为什么要作出修改?

答:《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是第一部关于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专门法规。这部条例规定了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检测全过程安全监察的基本制度。5年多来,这部条例对于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锅炉、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数量急速增长,其节能管理和安全管理问题日益突出。经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2008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十六条规定:“对高耗能的特种设备,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实行节能审查和监管”。同时,实践中特种设备事故的预防和调查处理与一般的生产安全事故差异较大,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对特种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主管部门和事故分类标准等作出专门规定。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特别重大事故以下等级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根据特种设备管理的实际情况和这两部法律、行政法规,有必要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进行修改,明确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的相关制度,落实并加强特种设备节能减排的措施和相关制度。

二、问:针对您刚才提到的问题,条例主要作了哪些修改?

答:一是根据节能减排的要求,增加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管理的规定;二是适应特种设备事故调查的实际需要,增加特种设备事故分级和调查的相关制度;三是按照行政许可便民高效的原则,将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行使的部分行政许可权下放给省、自治区、直辖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四是将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特种设备无损检测的安全监察明确纳入条例调整范围,鼓励实行特种设备责任保险;五是进一步完善法律责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三、问: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管理制度是这次条例修改的重要内容,我国特种设备耗能情况怎样?条例在这方面主要作了哪些规定?

答:特种设备节能减排空间巨大,据统计,2007年全国耗煤25.8亿吨,其中锅炉耗煤22亿吨,占85.3%。换热压力容器、电梯等特种设备也具有较大的节能空间。为了满足特种设备节能减排工作的实际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十六条的规定,条例在特种设备设计、制造、使用、检验检测等环节,增加了有关特种设备节能管理的规定:

一是,规定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节能责任制度。同时,明确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和节能全面负责。

二是,根据节能减排需要技术和资金支持的特点,明确提出国家鼓励特种设备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示范和推广,促进特种设备节能技术创新和应用,并规定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和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保证必要的安全和节能投入。

三是,从特种设备生产环节强化对特种设备能效的管理,规定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对其生产的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和能效指标负责,不得生产不符合能效指标的特种设备。

四是,从使用环节严格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和作业人员的管理,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节能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知识。锅炉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锅炉水(介)质处理,并接受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实施的水(介)质处理定期检验。从事锅炉清洗的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锅炉清洗,并接受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实施的锅炉清洗过程监督检验。

五是,加强对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和日常安全监察,规定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进行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发现能耗严重超标的,应当及时告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并立即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发现在用的特种设备不符合能效指标的,应当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责令使用单位及时予以纠正。

四、问:特种设备事故调查有什么特殊性?条例在特种设备事故分级和调查方面作了哪些规定?

答:特种设备,特别是电梯、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锅炉等广泛使用于公共场所和人员密集地区,一旦发生事故,往往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并会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需要加强预防和及时处理。考虑到特种设备事故预防和调查处理的专业性以及与一般生产安全事故的差异,条例总结实践中的成熟做法,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增设专章规定特种设备事故的预防和调查处理:

一是,根据特种设备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中断运行时间、受事故影响人数等情形,将特种设备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4级。

二是,根据特种设备事故的特点,规定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和事故分析及评估制度,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进行事故应急演练。同时,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发生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特种设备的管理和技术特点、事故情况对相关安全技术规范进行评估;需要制定或者修订的,应当及时予以制定或者修订。

三是,完善事故报告制度,规定县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应当尽快核实有关情况,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报告,并逐级上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四是,明确事故调查主体,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重大事故由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较大事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一般事故由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五是,规定事故调查报告应当由负责组织事故调查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所在地人民政府批复,并报上一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有关机关应当按照批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事故责任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处分。

五、问:条例在完善法律责任方面主要做了哪些修改?

答:根据特种设备行政处罚的实施情况,条例对有关法律责任主要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完善和修改:

一是强化特种设备行政许可证后监管.针对已经取得许可的单位或者人员的有关违法行为,增加了撤销其相应许可的行政处罚。

二是完善了与特种设备事故相关的法律责任,加大了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或者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的行政处罚。

三是,针对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擅自动用、调换、转移、损毁被查封、扣押的特种设备或者其主要部件的违法行为,增加了行政处罚。

四是,明确规定对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的单位生产的特种设备或者将非承压锅炉、非压力容器作为承压锅炉、压力容器(俗称“土锅炉”、“土压力容器”)使用的行为,予以没收使用设备并处罚款的行政处罚。

此外,条例还对新增的节能管理、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许可、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监察等规定,设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 篇4

吉林石化公司承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

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承压特种设备管理,依据国家相关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规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及公司所属各单位。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承压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

第四条 承压特种设备的设计、采购、安装应严格执行国家及公司有关规定。

第五条 承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取得相应作业资质证书,并在证书规定范围内操作承压特种设备。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六条 公司机动设备处是承压特种设备的主管处室,主要职责:

(一)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承压特种设备有关安全管理标准、法规;

(二)负责建立健全公司承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三)负责承压特种设备使用、检验、改造、维修、报废过程的监督管理;

(四)负责审批承压特种设备检验计划; JHBM104.010-2012

(五)负责组织开展承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取证;

(六)负责制定公司承压特种设备事故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

(七)负责组织、参加承压特种设备事故的救援、协助调查和善后处理。

第七条 公司生产技术处主要职责:

(一)负责组织编制承压类特种设备工艺操作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确保操作工艺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二)参与公司承压特种设备事故救援预案演练;

(三)参加承压特种设备事故的救援、协助调查。第八条 公司安全环保节能处主要职责:

(一)组织或参与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及演练工作;

(二)参与事故调查和处理。

第九条 公司科技与规划发展处主要职责:

负责组织技改和新建项目的承压类特种设备设计、选型等工作。

第十条 公司商务管理处主要职责:

负责组织承压类特种设备采购招标管理工作。第十一条 公司工程管理部主要职责

负责组织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承压类特种设备的安装、竣工验收、资料交接等工作。JHBM104.010-2012

第十二条 公司所属各单位主要职责:

(一)负责贯彻执行本办法及其它承压特种设备有关的安全技术规范;

(二)负责办理承压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建立特种设备技术档案;

(三)参与承压特种设备的设计、采购、安装、使用、改造、维修、报废等全过程管理;

(四)负责编制承压特种设备检验计划,报机动设备处审批,并组织计划实施;

(五)负责组织开展本单位承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教育培训;

(六)负责制定本单位承压特种设备事故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

(七)负责组织、参加本单位承压特种设备事故的救援、协助调查和善后处理。

第三章 锅炉安全技术管理

第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锅炉是指以下三种锅炉:

(一)承压的以水为介质的固定式蒸汽锅炉及锅炉所属管道;

(二)额定热功率大于等于0.1MW;额定出水压力大于等于0.1MPa的热水锅炉;

(三)有机热载体炉。JHBM104.010-2012

第十四条 锅炉设计、制造、安装单位须具备相应资质,安装单位应于安装前到设备所在地技术监督局办理安装告知手续。

第十五条 锅炉使用单位应于锅炉投入使用前搜集齐全锅炉制造、安装资料,并应于投入使用之日起30日内到技术监督局办理使用登记。

第十六条 锅炉使用单位应建立以下锅炉技术档案:

(一)质量证明书(复印件应注明原件存放地点)、竣工图、使用证;

(二)检验资料(上次内部检验报告;一个内部检验周期的外部检验报告;耐压试验报告);

(三)安全阀校验报告或延期校验审批报告(可单独装订成册);

(四)安装、修理、改造资料;

(五)有关事故的记录资料和处理报告。

锅炉使用单位定期进行更新补充完善锅炉技术档案,各项记录要及时准确。

第十七条 锅炉严禁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第十八条 锅炉运行中遇有下列情况之一,锅炉使用单位应立即停炉:

(一)锅炉水位低于水位表最低可见边缘,加大给水及采取其他措施,仍不能见到水位; JHBM104.010-2012

(二)锅炉水位超过最高可见水位(满水),且放水后仍不能见到最高可见水位标记;

(三)给水泵全部失效或给水系统故障导致锅炉不能进水;

(四)水位表或安全阀失效;

(五)设置在汽相空间的压力表全部失效;

(六)锅炉元件损坏且危及运行人员安全;

(七)燃烧设备损坏、炉墙倒塌或锅炉构架烧红等严重威胁锅炉安全运行的情形;

(八)出现其他异常情况危及锅炉安全运行。

第十九条 锅炉使用单位应执行《锅炉水处理管理规则》,并按操作规程定期排污。

第二十条 锅炉修理和改造单位须具备相应资质。第二十一条 锅炉重大修理,是指锅筒(锅壳)、炉胆、回燃室、封头、炉胆顶、管板、下脚圈、集箱的更换、挖补,主焊缝的补焊、管子胀接改焊接以及大量更换受热面管子等。

锅炉重大修理或改造,施工单位需编制施工方案,经车间、工厂机动科、工厂主管领导审核审批后,方可施工。

第二十二条 锅炉修理改造单位需到锅炉使用登记机关办理告知手续,重大修理或改造的施工过程,须具有相应资格的检验机构监督检验,监督检验不合格的锅炉不得投入使 JHBM104.010-2012

用。

修理改造单位应于验收后30日内,将有关技术资料移交使用单位,使用单位办理存档。

第二十三条 锅炉定期检验包括运行检验、内部检验和水压试验三种。

锅炉运行检验一般每年一次,内部检验一般每二年一次,水压试验一般每六年一次。

内部检验报告应保留至锅炉报废。

第二十四条 各单位于每年10月20日前编制锅炉年度检验计划,并通过压力容器安全管理系统上报机动设备处审批。

第二十五条 锅炉停用,锅炉使用单位填写《特种设备管理审批单》,经本单位主要领导审批后,同锅炉使用证一起交机动设备处备案,停用一年以上重新使用的锅炉需要内部检验。

停用(备用)锅炉须采取防腐措施。

第二十六条 锅炉使用单位应按照《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选用、安装、使用锅炉主要安全附件。

第二十七条 锅炉使用单位应对新安装锅炉和检修后锅炉的安全阀进行校验。

控制式安全阀应分别进行控制回路可靠性检验和开启性能试验。JHBM104.010-2012

在用锅炉的安全阀每年至少应较验一次。检验的项目为整定压力、回座压力和密封性等。

第二十八条 安全阀校验一般应在锅炉运行状态下进行。现场校验困难或安全阀修理后,可在安全阀校验台上进行整定压力调整和密封性试验。安全阀校验合格后加锁或铅封。

第二十九条 严禁用加重物、移动重锤、将阀瓣卡死等手段任意提高安全阀整定压力或使安全阀失效。锅炉运行中严禁解裂安全阀。

第三十条 存在严重缺陷没有修复价值的锅炉应予以报废。

锅炉报废后,使用单位填写《特种设备管理审批表》,经机动设备处审批后,到技术监督局备案注销,并删除压力容器安全管理系统相关数据。

第四章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管理

第三十一条 压力容器分为固定式压力容器、移动式压 力容器(罐车和气瓶)。

第一节 固定式压力容器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所称固定式压力容器(以下简称压力容器,超高压容器、非金属压力容器、简单压力容器除外)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JHBM104.010-2012

(一)最高工作压力Pw大于等于0.1MPa;

(二)工作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L;

(三)盛装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或最高工作温度高于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

第三十三条 超高压容器应执行《超高压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非金属压力容器应执行《非金属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简单压力容器应执行《简单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第三十四条 压力容器设计、制造、安装单位须具备相应资质。

盛装介质为液化石油气的储存压力容器及高强钢压力容器(指使用标准抗拉强度下限бb≥ 540 MPa 材料制造的压力容器),对有应力腐蚀倾向的腐蚀介质,应限定腐蚀介质含量,或增加防腐措施。

安装单位安装压力容器前到技术监督局办理安装告知手续,并申请安装监检。

第三十五条 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在压力容器投入使用前应搜集齐全制造、安装资料,并于投入使用后30日内到设备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办理使用登记。

第三十六条 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应建立压力容器技术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质量证明书(复印件应注明原件存放地点)、竣 JHBM104.010-2012

工图、使用证;

(二)检验资料(上次全面检验报告;一个检验周期的年度检查报告;压力容器延期检验审批报告;耐压试验报告);

(三)安全阀校验报告或延期校验审批报告(可单独装订成册);

(四)安装、修理、改造资料;

(五)有关事故的记录资料和处理报告。

压力容器使用单位要定期更新完善压力容器台帐,记录要及时准确。

第三十七条 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应在工艺操作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中明确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要求,操作规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操作工艺参数(含工作压力、最高或最低工作温度);

(二)岗位操作方法(含开、停车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

(三)运行中重点检查项目和部位,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和防止措施,以及紧急情况处置和报告程序。

第三十八条 使用单位应对压力容器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附属仪器仪表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应当及时处理并且记录。JHBM104.010-2012

第三十九条使用单位至少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并进行记录,书面记录至少保存3年。

第四十条 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应实施压力容器年度检查,检查记录输入压力容器安全管理系统,并打印书面报告,经相关人员签字确认后存入压力容器技术档案。年度检查报告至少保留一个定期检验周期。

第四十一条 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应当及时消除年度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

第四十二条 压力容器已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或未规定设计使用年限但使用超过20年,使用单位拟继续使用,应委托具备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或安全评定,检验或安全评定合格,经使用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后方可继续使用。

第四十三条 压力容器停用,使用单位应当填写《特种设备管理审批表》经单位主要领导审批,同压力容器使用证一起交机动设备处备案,停用一年以上重新使用的压力容器需要检验。

第四十四条 使用以水为介质产生蒸汽的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应进行水质管理和监测,没有可靠的水处理措施的不得投入运行。

第四十五条 压力容器改造是指改变主要受压元件的结构或者改变压力容器运行参数、盛装介质、用途等;压力容器的重大维修是指主要受压元件的更换、矫形、挖补,以及 JHBM104.010-2012

对A、B类对接接头焊缝的补焊。

第四十六条 压力容器修理和改造单位须具备相应资质。

第四十七条 压力容器改造或者重大维修方案应当经过原设计单位或者具备相应资格的设计单位同意。

第四十八条 压力容器修理改造单位需要到设备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办理告知手续。

第四十九条 压力容器改造、重大维修的施工过程,必须经过具有相应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监督检验,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的压力容器不得投入使用。

第五十条 施工单位应于验收后30日内将有关技术资料移交使用单位存档。

第五十一条 定期检验是指在压力容器停机时进行的检验和安全状况等级评定。

新压力容器一般应于投用后3年内进行首次定期检验;使用标准抗拉强度下限бb≥ 540 MPa 材料制造的球形储罐,一般应于投用后1年内进行首次定期检验。下次的检验周期,由检验机构根据压力容器的安全状况等级确定。

定期检验报告应保留至设备报废。

第五十二条 压力容器使用单位每年10月20日前通过压力容器安全管理系统将压力容器定年度期检验计划报机动设备处审批。JHBM104.010-2012

根据生产实际情况临时需检验压力容器,各单位每月25日前通过压力容器安全管理系统将月份检验计划报机动设备处审批。

第五十三条 压力容器设计图样注明无法定期检验,使用单位应向机动设备处提交书面说明,报设备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

第五十四条 因特殊情况导致压力容器不能按期进行定期检验,使用单位填写《特种设备管理审批表》,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核并经原检验机构同意后,到机动设备处审批,并报设备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后可延期检验。

各单位应对延期检验的压力容器进行监控,做好记录,并制定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

第五十五条 存在严重缺陷没有修复价值的压力容器应予以报废。压力容器报废后,使用单位填写《特种设备管理审批表》,经机动设备处审批后到设备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办理注销,并删除压力容器安全管理系统相关数据。

第五十六条 选用、安装、使用压力容器安全附件应符合《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第五十七条 使用单位应定期校验安全阀。新安全阀安装前应进行校验;在用安全阀一般每年至少校验一次。

第五十八条 安全阀符合以下条件,可以适当延长校验 JHBM104.010-2012

周期:

(一)具有清晰的历史记录,能够说明被保护设备安全阀的可靠使用;

(二)被保护设备的运行工艺条件平稳;

(三)内件材料未被腐蚀;

(四)在线检查和在线检测均符合使用要求;

(五)具有完善的应急预案。

第五十九条 拟延期校验安全阀,使用单位在压力容器安全管理系统中完成网上审批流程,并打印《安全阀延期校验管理审批表》,经单位主管负责人批准后可延期校验。

第六十条 使用单位应在每年10月20日前通过压力容器安全管理系统完成安全阀年度定期检验计划的审批。

第六十一条 建修公司具备校验条件的安全阀,建修公司进行校验;建修公司不具备校验条件的,使用单位提出申请,经机动设备处同意后,委托具有相应资格的安全阀校验单位进行校验。

第六十二条 安全阀需现场校验(在线校验)和压力调整,使用单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安全阀校验人员应到现场,调校合格的安全阀应当加铅封,在校验和调整时,应当有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

第六十三条 安全阀校验报告、铅封、标牌应项目齐全,符合有关规程和规定。JHBM104.010-2012

第二节 罐 车

第六十四条 本办法所称罐车,是指运输最高工作压力大于等于0.1MPa、设计温度不高于30℃的液化气体、低温液体的钢制罐体罐车。

第六十五条 罐车使用单位应到罐车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办理移动式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证电子记录卡。

第六十六条 罐车检验单位应配备使用登记证电子记录卡的写卡装置。

第六十七条 罐车充装单位应执行《承压汽车罐车充装站专项整治标准》。

第六十八条 罐车充装单位须在充装罐车前确认罐车处于有效检验期内,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第六十九条 罐车充装单位每半年进行一次试验压力为1.5倍公称压力的装卸软管水压试验,形成书面记录,试验人员签字。

第七十条 液化气体铁路罐车内置式安全阀弹簧使用期限不得超过两年。

第三节 气 瓶

第七十一条 本办法所称气瓶,是指正常环境温度(-40~60℃)下使用的、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乘积大于或等于1.0MPa·L的盛装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低于60℃液体的气瓶(仅灭 JHBM104.010-2012

火时承受压力、储存时不承受压力的灭火用气瓶除外)。

第七十二条 气瓶使用单位应建立气瓶领换台账和气瓶使用安全管理要求。

第七十三条 使用单位在领用气瓶前应办理领用手续。第七十四条 使用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气瓶使用与管理,使用前应进行安全状态检查,对盛装气体进行确认,不符合安全技术要求的气瓶严禁入库和使用。

第七十五条 气瓶在使用中发生故障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停止使用,并联系相关单位进行处理。

第七十六条 气瓶充装单位可按计划进行采购和复验。气瓶的设计、制造、检验单位必须取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许可。

第七十七条 气瓶充装单位应建立气瓶档案。气瓶档案至少包括:气瓶台账、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气瓶复验报告、充装前气瓶检验记录、气瓶充装记录、气瓶领换记录、气瓶检验报告、气瓶判废通知书等;气瓶档案应保存到气瓶报废为止。

第七十八条 气瓶充装单位必须取得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气瓶充装许可证》,并严格按照许可的范围进行充装工作。

第七十九条 充装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并定期接受培训和考核。JHBM104.010-2012

第八十条 充装单位应建立充装安全操作规程、气瓶检查制度,充装间应有注意事项或安全制度的醒目标识牌。

第八十一条 充装站内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消防设施。

第八十二条 气瓶必须专用,只允许充装与钢印标记一致的介质,不得改装使用。

第八十三条 气瓶充装单位应建立气瓶充装记录,充装前应有专人对气瓶进行检查,严禁充装以下工业气瓶:

(一)无制造许可证单位制造的;(二)超过检验期未检验的;(三)不满足充装要求的。

第八十四条 气瓶充装单位严格按《气瓶警示标签》的要求粘贴警示标签和充装标签。

第八十五条 充装必须实行重量复验制,严禁充装过量,充装的称量衡器应在有效期内。

第八十六条 充装后逐瓶检查,如有泄漏或其它异常应按相应操作规程处理。

第八十七条 应有超装报警和自动切断气源的设施。第八十八条 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应严格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铺设导电橡胶板,站内设备必须有防雷、防静电接地,室内通风良好,并安装可燃气报警器。

第八十九条 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内不准存放充装后的气 JHBM104.010-2012

瓶和槽车。

第九十条 气瓶充装单位每年编写检验、使用汇总材料。内容包括:气瓶种类、数量、检验数量、检验结果(报废数量、合格数量)等。

第九十一条 气瓶的检验根据气瓶充装介质的不同,依据相关的法规规定实施定期检验。一般每三年检验一次,盛装惰性气体气瓶一般每五年检验一次。停用超过两年,经重新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第九十二条 气瓶检验单位应符合国家标准《气瓶定期检验站技术条件》的规定,取得相应资质后才能进行气瓶检验工作。

第九十三条 各充装单位应按《气瓶安全监察规程》中规定的检验周期对气瓶送检。气瓶应逐只进行检验,检验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第九十四条 承担气瓶检验的单位在气瓶检验前,应对盛装不同介质的气瓶制定安全、合理的处理措施,检验完毕后出具检验报告,按规定打检验钢印,挂检验标牌,涂检验色标。并负责对损坏的附件进行更换,对报废的气瓶进行破坏处理。

第九十五条 运输、装卸及储存气瓶的单位应有专人负责气瓶管理工作,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并负责定期对气瓶运输(含装卸及驾驶)、装卸和储存 JHBM104.010-2012

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第九十六条 运输、装卸及储存气瓶应严格遵守《气瓶安全监察规程》中相关规定要求。气瓶应放置于专用仓库储存,气瓶仓库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规定。

第五章 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管理

第九十七条 本办法所称压力管道,是指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工艺装置、辅助装置以及界区内公用工程所属的工业管道:

(一)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

(二)公称直径大于25mm;

(三)输送介质为气体、蒸汽、液化气体、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其标准沸点的液体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液体。

第九十八条 压力管道设计、制造、安装单位须具备相应资质。安装压力管道前,安装单位需到压力管道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办理安装告知手续。

第九十九条 管道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管道安全技术档案,技术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管道元件产品质量证明、管道设计文件(包括平面布置图、轴测图等图纸)、管道安装质量证明、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安装质量监督检验证书、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

(二)管道定期检验检验和日常检查记录; JHBM104.010-2012

(三)管道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四)管道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以及相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五)管道运行故障和事故的记录。

第一百条 管道使用单位应在工艺操作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中,明确提出管道安全操作要求。管道安全操作要求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管道操作工艺指标,包括最高工作压力、最高工作温度或者最低工作温度;

(二)管道操作方法,包括开、停车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管道运行中重点检查的项目和部位,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和防止措施,以及紧急情况的处理和报告程序。

第一百零一条 管道使用单位应日常维护保养管道,并做记录存入管道技术档案。

第一百零二条 使用单位应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压力管道安全检查,作出书面记录,并至少保存3年。

第一百零三条 使用单位应对压力管道进行日常维护和安全检查时,发现异常情况应当及时处理。

第一百零四条 管道维修分为一般维修和重大维修。

JHBM104.010-2012

重大维修是指对管道不可机械拆卸部分受压元件的维修,以及采用焊接方法更换管段及阀门、管子矫形、受压元件挖补、带压密封堵漏等。

重大维修外的其它维修为一般维修。

第一百零五条 管道重大维修应由具有资格的安装单位施工。安装单位施工前制定重大维修方案,报使用单位主管领导批准。

GC1级管道采用焊接方法更换管段与阀门,安装单位应在施工前书面告知管道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并向监督检验机构申请监督检验。

第一百零六条 管道重大维修施工结束后,安装单位应向使用单位提供施工质量证明文件,监督检验机构在监督检验后,应提供监督检验报告。

第一百零七条 管道改造是指改变管道受压部分结构(如改变受压元件的规格、材质、改变管道的结构布置,改变支吊架位置等),致使管道性能参数或者管道特性发生变更的活动。

第一百零八条 管道改造应当由具备相应资质的管道设计单位和安装单位进行设计和施工。

第一百零九条 使用单位拟不改变受压元件结构而改变管道的设计压力、设计温度和介质,经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 20 JHBM104.010-2012

单位设计验证合格,出具书面文件,且经具备相应资质的检验机构全面检验合格后,方可改变。

第一百一十条 安装单位应在施工前将拟改造情况书面告知技术监督局。

第一百一十一条 改造施工结束后,安装单位应向使用单位提供施工质量证明文件。改造GC1级管道或者长度大于500m的管道,应实施监督检验,检验机构应提供监督检验报告。

第一百一十二条 使用单位应严格控制带压堵漏技术使用频次,每条管道带压堵漏部位不得超过两处。管道停机检修时,应拆除带压堵漏卡具,必要时重新维修。

第一百一十三条 管道定期检验分在线检验和全面检验。

在线检验是在运行条件下对在用管道进行的检验,每年至少1次(称为年度检验)。

全面检验是按一定检验周期在管道停车期间进行的较全面的检验。

第一百一十四条 GC1、GC2级压力管道全面检验周期一般不超过6年或基于风险检验(RBI)结果确定的全面检验周期一般不超过9年。

GC3级压力管道全面检验周期一般不超过9年。

JHBM104.010-2012

新投用GC1、GC2级压力管道首次检验周期一般不超过3年。

第一百一十五条 在线检验报告应至少保存一个全面检验周期,全面检验报告应保存至管道报废。

第一百一十六条 每年10月20日前,管道使用单位通过压力管道安全管理系统将压力管道年度全面检验计划上报机动设备处审批。

根据生产实际情况临时需要检验的,各单位于每月25日前通过压力管道安全管理系统上报机动设备处审批。

第一百一十七条 因特殊情况导致压力管道不能按期进行定期检验,使用单位填写《特种设备管理审批表》,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核并经原检验机构同意后,到机动设备处审批,并报设备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后可延期检验。

各单位应对延期检验的压力管道进行监控,做好记录(附录2),并制定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

第一百一十八条 选用、安装、使用压力管道安全保护装置应符合《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第六章 违规责任

第一百一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司追究相关责任人员责任:

(一)未及时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的;

(二)未按时组织特种设备检验,造成设备超过检验周期的;

(三)未取得特种设备作业资格证书从事特种设备作业 JHBM104.010-2012 的;

(四)特种设备延期检验、停用、报废未办理相关手续的。

第七章 附 则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 篇5

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

Basic Requirements for Special Equipment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on Manufacture, Installation, Alterration and Repair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

2007年 8 月 8 日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Z0004-2007

前 言

2006年4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局)向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中心(以上简称中国特检中心)下达起草任务。中国特检测中心成立了起草组,在总结近几年特种设备许可鉴定评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草案。2006年11月,在北京召开了起草工作会议,对草案进行了研讨,形成征求意见稿。2006年12月,特种设备局以质检特函〔2006〕69号文征求基层、有关部门、单位和专家及公民的意见,并同时提交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审议。起草组根据社会征求到的意见及安全技术委员会专家的审议意见,进行了修改形成了报批稿。2007年8月8日,由国家质检总局批准颁布。

本要求规范了特种设备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明确了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要素和内容,建立规范、科学的具有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特点的质量保证体系。

本要求主要起草单位和人员如下: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中心 张 军、沈 勇、吴综述、马殿国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田 锋 黑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所 张建华 北京石化建压力管道安装评审中心 张西庚 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中心 陈 勇 中国化工装备协会 祖瑞先 上海交通大学 张晓峰 大连冰山集团金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 刘 静 北京燕山石化建安公司 赵 棣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Z0004-2007

目 录

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1

附件 特种设备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素...............................................3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Z0004-2007

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

第一条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的规定,为规范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以下简称“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确实保证特种设备安全性能得到有效控制,制定本要求。

第二条 本要求适用于特种设备(包括原材料、部件、安全附件及安全保护装置)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和实施。

第三条 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应当结合许可项目特性和本单位实际情况,按以下原则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并且得到有效地实施:

(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相应标准;(二)能够对特种设备安全性能实施有效控制;(三)目质量方针、质量目标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四)质量保证体系组织能够独立行使职责;

(五)质量保证体系责任人员(质量保证工程师和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的职责、权限及各质量控制系统的工作接口明确;

(六)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素设置合理;(七)编制质量保证体系文件规范、系统、齐全;

(八)满足特种设备许可制度的规定。

第四条 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质量保证体系责任人员的要求如下:

(一)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代理人)是承担安全质量责任的第一责任人,应当在管理层中任命1名质量保证工程师,协助最高管理者对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负责,任命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对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负责;

(二)质量保证工程师和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应当是行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聘用的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其任职条件应当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并与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但是不得同时受聘于两个以上单位;

(三)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最多只能兼任两个管理职责不相关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

第五条 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应当编制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包括质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Z0004-2007 附件

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素 管理职责

1.1 质量方针和目标

质量方针和目标应当经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批准,形成正式文件。质量方针和目标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许可项目范围、特性,突出特种设备安全性能要求;(2)质量方针体现了对特种设备安全性能及其质量持续改进的承诺,指明本单位的质量方向和所追求的目标;

(3)质量目标进行量化和分解,落实到各质量控制系统及其相关的部门和责任人员,并且定期对质量目标进行考核。

1.2 质量保证体系组织

根据许可项目特性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独立行使特种设备安全性能管理职责的质量保证体系组织。

1.3 职责、权限

规定法定代表人对特种设备安全质量负责,任命质量保证工程师和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质量保证工程师应为管理层成员且具有与所许可项目专业相关的知识,具有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的管理职责和权限。

任命质量控制系统(如设计、材料、工艺、焊接、机械加工、金属结构制作、电控系统制作、热处理、无损检测、检验与试验、安装调试、其他主要过程控制系统等)责任人员,规定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以及需要独立行使与保证特种设备安全性能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各质量控制系统之间、质量保证工程师与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之间、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之间的工作接口控制和协调措施。

1.4 管理评审

每年至少应当对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进行一次管理评审,确保质量保证体系的适应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满足质量方针和目标,并保存管理评审记录。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包括质量保证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作业(工艺)文件(如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Z0004-2007(4)文件的保管方式、保管设施、保存期限及其销毁的规定。3.2 记录的控制

记录控制范围、程序内容如下:

(1)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过程形成的记录的填写、确认、收集、归档、贮存等;

(2)记录的保管和保存期限等;

(3)质量保证体系实施部门、人员及场所使用相关受控记录表格为有效版本的规定。合同控制

合同控制的范围、程序内容如下:

(1)合同评审的范围、内容,包括执行的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及技术条件等,形成评审记录并且有效保存的规定;

(2)合同签订、修改会签程序等。设计控制

设计控制的范围、程序、内容如下:

(1)设计输入的内容包括依据的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及技术条件等,形成设计输入文件(如设计任务书等);

(2)设计输出,应当形成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书、设计计算书、设计图样等),设计文件应当满足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及技术条件等要求;

(3)按照相关规定需要设计验证的,制定设计验证的规定;(4)设计文件修改的规定;

(5)设计文件由外单位提供时,对外来设计文件控制的规定;

(6)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对设计许可、设计文件鉴定、产品形式试验有规定时,应当制定相关规定。材料、零部件控制

材料、零部件(包括配套设备,下同)控制的范围、程序、内容如下:

(1)材料、零部件的采购(包括采购计划和采购合同),明确对分供方实施质量控制的方式和内容,包括对分供方进行评价、选择、重新评价,并编制分供方评价报告,建立合格供方名录等,对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有行政许可规定的分供方,应当对分供方许可资格进行确认;

(2)材料、零部件验收(复验)控制,包括未经验收(复验)或者不合格的材料、零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Z0004-2007 测方法、焊接试板和试样不合格的处理、试样的保存等。热处理控制

结合许可项目特性和本单位实际情况,依据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制定热处理控制的范围、程序、内容如下:

(1)热处理工艺基本要求;

(2)热处理控制,包括所用的热处理设备、测温装置、温度自动记录装置、热处理记录(注明热处理炉号、工件号/产品编号、热处理日期、热处理操作工签字、热处理责任人签字等)和报告的填写、审核确认等;

(3)热处理由分包方承担时,对分包方热处理质量控制,包括对分包方的评价、选择和重新评价,分包方热处理工艺控制,分包方热处理报告、记录(注明热处理炉号、工件号/产品编号、热处理日期、热处理操作工签字、热处理责任人签字等)和报告的审查确认等。无损检测控制

结合许可项目特性和本单位实际情况,依据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制定无损检测控制的范围、程序、内容如下:

(1)无损检测人员的管理规定,包括无损检测人员的培训、考核,资格证书,持证项目的管理,无损检测人员的职责、权限等;

(2)无损检测通用工艺文件、专用工艺文件基本要求,包括无损检测方法,依据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等;

(3)无损检测过程控制,包括无损检测方法、数量、比例,不合格部位的检测、扩探比例,评定标准等;

(4)无损检测记录、报告控制,包括无损检测记录、报告的填写、审核、复评、发放,RT底片的保管,UT试块的保管等;

(5)无损检测设备及器材控制;

(6)无损检测工作由分包方承担时,对分包方无损检测质量控制,包括对分包方资格、范围及人员资格的确认,对分包方的评价、选择、重新评价并且形成评价报告,对分包方无损检测工艺、无损检测记录、无损检测记录和报告的审查确认等。理化检验控制

理化检验控制的范围、程序、内容如下:(1)理化检验人员培训上岗;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Z0004-2007 不合格品(项)控制

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不合格品(项)控制的范围、程序、内容如下:(1)不合格品(项)记录、标识、存放、隔离等;(2)不合格品(项)原因分析、处置及处置后的检验等;

(3)对不合格品(项)所采取纠正措施的制定、审核、批准、实施及其跟踪验证等。质量改进与服务

质量改进与服务的范围、程序、内容如下:

(1)质量信息控制,包括内、外部质量信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监督检验机构提出的质量问题,质量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反馈、处理等;

(2)规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完整的内部审核,对审核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并跟踪验证其有效性;

(3)对产品一次合格率和返修率进行定期统计、分析,提出具体预防措施等;(4)用户服务,包括服务计划、实施、验证和报告,以及相关人员职责等。人员培训、考核及其管理

人员培训、考核及其管理的范围、程序、内容如下:(1)人员培训要求、内容、计划和实施等;

(2)特种设备许可所要求的相关人员的培训、考核档案;

(3)特种设备许可要求的相关人员的管理,包括聘用、借调、调出的管理。其他过程控制

结合许可项目特性,应当将其他过程控制单独编制为控制要素,控制的范围、程序、内容如下:

(1)明确对特种设备安全性能有重要影响的其他过程;(2)任命其他过程责任人员,明确其职责、权限;

(3)其他过程控制实施中的特殊控制要求、过程记录、检验与试验项目、检验与试验记录和报告。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 篇6

仙质监﹝2012﹞号

仙游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关于立即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及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

局机关各股(室)、各质监站:

根据上级指示,经研究决定,从即日起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切实解决特种设备安全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使用特种设备的行为,着力消除重大安全隐患,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制和安全长效机制,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提高特种设备安全保障水平,坚决遏制重特大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全县

特种设备安全形势稳定。

二、组织形式

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和”一岗双责”要求,在县政府安委会和县质监局统一部署下,各基层质监工作站结合各自工作实际,采取企业自查与质监站抽查、综合执法和专项督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职责分工

(一)组织领导机构

为了切实做好全县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经研究决定,成立仙游县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这项工作,有关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蔡振峰(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曹金中(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杨光洪(局长助理)

成员:陈建明、林志群、林立忠、林维华、林泓、宋梓剑

下设办公室,挂靠县局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林立忠(兼)

联系电话:8599582

(二)工作分工

1、县局特安窗口负责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检查工作。

2、各基层质监工作站负责本辖区内的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3、县局特安窗口要积极参与全县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及隐患

排查治理工作,加大对全县特种设备重大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5、办公室负责后勤保障,联系协调新闻单位,进行宣传报道活动。

四、重点范围

督促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管理及其设备安全状况,重点是使用单位、重点工程项目、重要场所(尤其是公共场所)的特种设备、非煤矿山桅杆起重机、冶金起重机以及危化品行业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别是继续深化制冷企业特种设备和流动式起重机专项整治以及电梯的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监管工作。结合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活动,积极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强化源头治理。

五、主要内容

1、使用的特种设备是否经过制造监督检验和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并检验合格。

2、气体充装、检验单位是否按规定进行充装、检验。

3、电梯安装、维保过程是否存在施工安全质量问题;电梯使用单位是否制定电梯管理办法和三角钥匙管理制度。

4、使用单位安全责任制、教育培训、操作规程和事故报告、处理、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5、使用单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作业人员档案的建立和管理情况。

6、特种设备的使用是否按行政许可要求进行使用登记,并在检验有效期内。

7、使用单位设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聘用专(兼)职管理人员情况;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是否经过安全教育培训,是否按规定持有有效证件。

8、生产使用单位是否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是否具备应急救援能力,是否按预案要求进行演练,对应急救援装备和急救物品的配备、存放、检查维护是否符合要求。

9、特种设备的维护是否经过正常的维护保养,是否有日常维护保养记录,对维护保养中发现的问题是否得到及时、合理的处置。

10、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和安全保护装置是否按规定进行检验(校验),是否能有效工作。

11、特种设备的运行是否按要求有真实的运行记录,是否在规定参数范围内运行。

12、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使用是否存在事故隐患;常压锅炉是否承压使用,小型汽水两用炉是否超压使用,是否存在非法改造行为;非煤矿山是否使用土制桅杆起重机;冶金企业是否存在用普通起重机吊运熔融金属行为。

13、对租赁、承包经营的大型游乐设施和旅游景区厂(场)内专用机动车辆,场地提供单位和旅游景区是否已进行统一管理,是否已落实设备运营者的安全责任。

14、使用单位隐患治理、监控情况。

六、检查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安全大检查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各单位应当充分认识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要把安全大检查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与当前开展“安全生产年”、安全生产“三年行动”、“责任落实年”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回头看”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重点、步骤、要求和保障措施;要认真落实单位负责人负责制,— 4 —

明确层层分解任务,责任落实到人;采取有效措施,将安排部署落实到每个基层单位、每个岗位和每个人员,并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把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工作作为当前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实抓好。

2、广泛宣传,营造安全大检查及隐患排查治理舆论氛围 应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的宣传舆论导向作用,加大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可采取在我县主要媒体上开辟专栏、免费举办企业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和送安全法规知识进企业、进园区、进学校、进社区的“四进”活动等措施,广泛宣传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重要性,普及特种设备安全常识,提高全社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自我保护的能力,让全社会共同参与开展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确保我县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3、突出重点,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对重点监控单位、重点工程项目、重要场所的特种设备,要督促使用单位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认真开展自查,全面排查治理特种设备隐患,确保重点设备安全运行。要针对本辖区特种设备的特点、今年以来特种设备出现的新情况以及事故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督促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全面深入排查治理隐患,全力防范事故。

4、强化监督,集中开展安全大检查及隐患排查治理督促检查 各质监站要按照本《通知》的要求,深入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督促检查工作,对本辖区各类特种设备安全在企业自查的基础上开展全面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隐患,要及时下达安全监察指令书,督促企业整改,能立即整改的要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企业要制

订隐患监控措施,限期整改到位。对限期整改不到位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对严重事故隐患拒不整改的单位,要及时上报县局。

5、强化服务,确保安全大检查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效 各质监站在开展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及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要注重将提供优质服务和排查治理、日常监管有机结合起来。组织人员深入企业特别是一些重点企业或项目帮助指导开展隐患排查工作,要求做到细致、认真,力求不漏一处隐患。同时,对排查出的隐患,要从技术、人员等方面帮助指导企业做好整改工作,努力消除各类隐患,确保企业安全发展。

各质监站应按照县局制定的本通知开展工作,并及时将安全大检查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总结及时上报县局特安窗口,以便汇总上报县政府和市局。

二○一二年五月十五日

主题词:特种设备安全 检查 通知 抄送:市质监局、县安办。仙游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办公室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 篇7

特种设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一方面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也会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这就需要将企业和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进行有效的结合, 进而使其能够共同发展、相互促进。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促进下, 特种设备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 人们对它的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要认识到自身所担负的使命和责任, 做好本职工作。接受检验的企业也要有一个良好的态度, 积极配合, 认真听取检验意见, 并加以改正。

特种设备之所以危险, 主要是内外因的双重作用的结果。内因主要针对设备自身而言的, 设计上的缺陷、劣质材料都有可能造成一定的危险。外因往往表现在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保养不当, 安全装置失效、操作人员缺乏起码的安全意识等。想要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 达到企业的安全生产, 就要充分发挥特种设备监察部门和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职能, 具体阐述如下。 (1) 做好特种设备的准入关。使用特种设备的单位要特别注意设备的购买来源, 尽量选择质量好、信誉高的制造单位, 其要具备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部门许可的资质。 (2) 做好特种设备审批关。特种设备的安装单位必须具备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安装资质。并将安装项目向质量技术监督局监察部门申报。 (3) 做好特种设备检验关。安装单位安装完特种设备后要向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报检。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要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检验。 (4) 做好人员培训关。从事特种设备任何岗位的工作人员都要有相关部门的培训, 培训合格才能上岗。经过了以上的种种措施, 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杜绝掉来自特种设备内部和外部的危险因素, 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 使特种设备检验与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能够达到和谐统一。

2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要树立为特种设备安全服务的理念

受到综合因素的影响,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服务意识普遍不高,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检验机构的良性发展, 检验机构要变被动为主动, 树立为特种设备安全服务的理念。根据有关的规定,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所出具的检验报告除了要做出特种设备的检验结论, 还要同时指出特种设备存在的不安全隐患, 并提出整改措施。在整改措施上,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人员要树立为被检单位服务的观念, 具体措施如下。 (1) 增强学习意识, 做好被检单位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 (2) 增强责任意识, 做好特种设备的检验工作, 并做到科学公正。 (3) 增强宗旨意识, 做好相关业务的服务工作, 并做到主动细致。 (4) 增强安全意识, 对设备中存在的各种隐患要进行认真检查。 (5) 增强大局意识, 做好向监察部门报告的工作, 并做到准确及时。做到了以上这些, 特种设备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安全运行, 企业也能够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还能促进检验检测工作的更好发展。

3 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随着特种设备使用率越来越高, 我国也加大了监督管理力度, 有相关的调查显示,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特种设备已经得到了有效的监督管理, 但是还有一些没有进行检验,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 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 (1) 有的企业领导安全意识不强。有的企业领导安全意识不高, 所以从思想上就没有认识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安全责任也就没有进行有效落实。 (2) 有的企业领导没有一定的法律观念, 就不能将特种设备的安全工作提到一定的议事日程上, 认识性也不强。进而很容易对特种设备的检验工作产生负面情绪, 增加了特种设备的不安全性。 (3) 租赁的特种设备往往只重视使用而不忽略保养, 企业都想以小投入来换取大产出, 这样产生了只是使用设备, 逃避检验的行为。这些行为要是没有进行有效的控制, 那么很可能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完成。那么怎样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呢?不仅仅要各级政府的重视, 还要发挥全社会的积极力量。我国各届领导人历来重视安全工作, 始终以安全第一的原则来指导各项事业的逐步推进和发展。这也是严格要求各级政府工作的集中体现, 这也意味着特种设备监察部门、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需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责任。站在新的发展阶段, 我们要继续秉承着前辈严谨的工作作风, 进一步推动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体系建设。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督促企业落实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上, 这是保证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中最基础、最关键的内容。在具体的工作中不但要有监督的意识, 还要具有服务理念, 运用主动告知、加强指导和监督的方式, 使企业更加重视相关的法律法规, 重视安全责任, 落实有效措施, 使特种设备能够实现安全运行。要与被监管企业签定责任书, 明确企业的安全主体责任。 (1) 安全管理责任, 以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来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2) 安全投入责任, 必须要有一定的投入, 这是为了将设备设施进行良好的完善, 并对隐患进行治理。 (3) 安全培训教育责任, 不仅要参加特种设备作业培训, 还要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 (4) 事故应急救援责任, 做好应急预案工作, 还要组织演习, 使其具有事故自救能力。 (5) 事故风险责任, 在发生了安全事故后, 企业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6) 企业领导的责任, 企业领导因为监管不力, 而造成的失职失责等。同时特种设备的监管部门和检验机构还要督促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做到落实管理机构、管理人员、规章制度。

4 结束语

在文章的分析下, 我们对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正因为特种设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才突显出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存在的重要意义。作为检验人员要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责任, 本着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相信在检验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关于特种设备的检验工作将更加完善, 进而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人民群众也能生活在安全和谐的环境中。

参考文献

[1]贾国栋.对我国特种设备检验监管的思索——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视角[J].宏观质量研究, 2013 (2) .

[2]景战军, 张明扬.论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核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四合一”管理体系的整合建立[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 2015 (3) .

[3]谢常欢.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如何建立同时满足核准与认证、认可的质量管理体系[A].2008远东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8.

浙江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条例 篇8

第一条 为了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的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下同)、销售、使用、检验检测和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包括特种设备附属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和与安全保护装置相关的设施。

军事装备、核设施、航空航天器、铁路机车、海上设施和船舶以及矿山井下使用的特种设备、民用机场的专用设备的安全管理,房屋建筑工地和市政工程工地用起重机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安装、使用的监督管理,压力管道设计、安装、使用的安全监督管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督促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履行职责,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必需的经费,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及时予以协调、解决。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合、协助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是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建设、财政、价格、工商行政、监察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有关行业协会应当加强对本行业内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自律管理,配合、协助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特种设备的生产单位,应当依法报经国务院或者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依法向设区的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登记;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机构,应当依法报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检验检测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检验检测人员证书。

第七条 特种设备的生产、使用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生产、使用,保证特种设备的产品质量和安全使用。

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依法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

提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办理第三者责任保险。

第八条 特种设备的销售者应当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特种设备出厂时应当附有的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

第九条 销售、转让二手特种设备,应当向设区的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登记。

二手特种设备在销售、转让前,应当经检验检测机构检验检测或者安全技术鉴定合格,符合安全使用要求。

使用二手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在二手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向设区的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登记。

鼓励二手特种设备进入特种设备专业市场进行交易。

第十条 禁止销售、转让、出租、出借和使用下列特种设备:

(一)非法生产的特种设备;

(二)未附有本条例第八条规定相关文件的特种设备;

(三)未附有本条例第九条第二款规定相关文件的二手特种设备;

(四)国家明令淘汰的特种设备;

(五)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报废的特种设备。

第十一条 气瓶充装单位、瓶装气体销售者在气体充装、销售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对气瓶进行安全检查。

禁止使用下列气瓶充装、销售气体:

(一)没有检验检测标识的;

(二)超过定期检验周期的;

(三)经检验检测不合格的;

(四)超过安全使用年限的。

气瓶充装单位、瓶装气体销售者发现有前款第(一)、(二)项规定的气瓶,应当按规定送检验检测机构检验检测;发现有前款第(三)、(四)项规定的气瓶,应当作出回收处理。

气瓶的回收处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二条 锅炉房的建造设计方案,应当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依法不需要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领施工许可证的小型锅炉房建筑工程,其锅炉房的建造设计方案应当报经市、县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后,方可施工。

锅炉房的竣工验收报告及标明与相邻建筑距离的图纸,应当在锅炉安装前报市、县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锅炉用水的水质、锅炉的化学清洗和停炉保养,应当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锅炉停用一年以上重新启用的,应当经检验检测机构检验检测合格。

第十四条 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履行法定的检验检测义务时,有权自主选择委托有资质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有关部门不得对其选择委托权进行限定。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在十日内将法定的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报县(市、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进行检验检测,应当客观、公正,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依法对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承担法律责任。

第十六条 禁止伪造、冒用、转让、出租和出借下列证书、文件或者标识:

(一)特种设备生产许可证书、使用登记证书、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证书;

(二)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检验检测人员证书;

(三)检验检测机构的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检验检测标识。

第十七条 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用油桶等容器改装或者采用其他类似材质卷制、焊接的可以输出蒸汽、产生压力的简易设备。

第十八条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执法责任等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执法队伍建设,切实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第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已经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一、三款、第十一条第一、三款、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违法销售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销售的特种设备,并处特种设备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二)违法转让、出租、出借、使用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转让、出租、出借、使用的特种设备,并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气瓶充装单位、瓶装气体销售者的气瓶,并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一)、(三)项规定的,由县级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二)项规定的,由县级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违法生产、销售简易设备的,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简易设备,可以并处简易设备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或者二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二)违法使用简易设备的,责令停止使用,限期拆除、销毁;逾期未拆除、销毁的,予以没收,并处二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依法追究行政、刑事等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 本条例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上一篇:唐山市房地产市场调研下一篇:化工厂DCS与PLC的Modbus通讯应用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