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与农业信息化

2024-06-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网络传播与农业信息化(精选7篇)

网络传播与农业信息化 篇1

关键词:网络时代,农业信息传播,传媒生态,信息选择的或然率,舆论领袖

网络时代, 网络媒体以其即时、开放、互动、多媒体、海量信息等显著特征对传统媒介的生存市场形成迅猛冲击, 展示出信息传播的巨大优越性。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将网络入村到户的最后一公里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也正是对媒介环境正确认知的科学举措。网络传播成为我国农业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在积极推动农业信息网络传播的同时, 我们必须正视:在我国广阔的农村地区, 农民在媒介拥有、接触、使用上的差异性。就目前我国农民对农业信息的接受渠道看, 人际通道、电视媒体等传统媒介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但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深入, 它们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更加贴近农民需求、贴近农村需要、贴近农业发展。对于这些新特征的研究, 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知农业信息传播流程, 从而有效调动传播媒介实现媒介联动, 提高农业信息传播效果。

1 传统农业信息传播媒介的新特征

传统的农业信息传播媒介, 是相对于网络等新媒体而言的, 在这里我们将网络等新媒体出现之前的农业信息传播手段称为传统农业信息传播媒介, 比如“明白纸”、墙体广告、农民之间的人际传播、合作社内部社员的信息共享、村民大会、农业电视节目、农业广播节目、涉农报纸、农业杂志等, 它们伴随着农业的发展而发展, 并在农业信息传播的不同阶段增添新的内容、萌生新特征。在网络时代背景下, 传统媒介在以下三个方面的新特征尤为突出:

1.1 舆论领袖实战化

农业信息的传播并非是直接一步到位流向所有受众的, 在信息传达过程中同样存在着舆论领袖。在传播学中, 舆论领袖 (Opinion Leaders) , 又译作意见领袖, 是指在传播活动中表现活跃的一小部分人, 他们对某方面的事态发展比较关心, 比较了解, 因此能向他们身边那些广大的公众群体提供这方面的有关信息, 并对此做出相应的解释。一句话, 他们就是积极主动的向人们提供某方面的客观事实并加以主观评断的人。

近年来,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新农村建设逐步开展, 越来越多的新信息被带到了农民面前, 比如经济作物的种植信息、农产品的市场信息、无土栽培技术及大棚种植技术信息等都是农民从未接触过的新课题。要接受、利用这些新信息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 这种风险感知严重影响着农业信息的传播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 农民需要的不再单单是传话人、讲解员, 更重要的是一个农业信息的亲身实践者。如今活跃在农业信息传播第一线、被农民从心里接纳的“舆论领袖”正是利用农业信息先动起来先富起来的身边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缓解乡亲们对采用新信息可能会带来后果的紧张认知, 消除农民对新信息的抵触, 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激励着村民走上信息致富道路。

1.2 内容资源丰富化

首先是农业信息的扩容。目前传统媒介所传播的农业信息早已突破大田的耕作技术信息, 而是覆盖整个大农业, 涵盖农业生产销售经营管理全过程的涉农信息的大集锦, 更有立足三农现实, 服务于三农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全方位的间接地农业信息内容。

其次是媒介资源扩充。以电视媒体为例, 各级电视台纷纷开办农业专业频道, 比如CCTV7、山东电视台的农科频道、吉林电视台乡村频道等, 随着直播卫星的开通和“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逐步推进, 农业频道的覆盖率和入户率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农民能够在自家看到农业频道的节目。更为重要的是农业频道经营状况良好, 收视份额稳步提升, 打造出了一批知名度高、观众规模大、观众满意度高的品牌栏目。有了这样的专业载具, 农业信息的传播效果才更有保障。

1.3 信息解读多元化

农业信息传播实质就是一个编码解码的过程, 媒介传播者将农业信息进行编码后传递给农民, 是否接受、能接受多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民自身的解码能力。而农业信息的大多数受众文化程度不高, 对于农业信息的解读能力不强。为确保农业信息传播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传统媒介依托自身资源在既往传播经验上不断探索逐步总结出贴近农民话语、符合农民接受习惯的信息解读方式, 想农民之所想, 急农民之所急。

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发展是关键, 在农业信息选择上增加经济视角, 在信息把关上强化责任意识, 针对农民信息接收、接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疑问、后顾之忧等提供多角度多侧面多主体的解读服务, 从相关农业政策、市场环境到经营管理理念, 从现象到问题症结到原因分解到解决方案, 搭建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2 网络在农业信息传播中的新问题

很多专家学者对农业信息化建设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非常关注, 不少地方把网络铺设情况当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业绩, 但是网络在农业信息传播中除了存在量的问题外, 更重要的是提供服务的质的问题, 而且质量问题会随着网络接触性的提高变得越发严峻。

加强农业网站内容建设, 提高信息质量。施拉姆曾提出信息选择的或然率=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 费力的程度“主要同可得性以及使用传播途径的难易程度相关”, 报偿的保证“主要同内容以及要满足当时感到的需求的可能性有关”。这一公式表明要提高信心选择的或然率, 既可以通过降低分母值 (降低受众获取信息的费力程度) 来实现, 也可以通过提高分子值 (尽力保证报偿, 信息获取的最大化) 来实现。

网络接入农户、各级别各类型农业网站的建设显然属于前者, 不可否认, 可以大大提高网络服务于农的可能性, 让更多农民走近新媒体, 享有更为主动的信息选择使用权利。但农业信息的传达更离不开信息内容的建设。不少农业网站形同虚设, 空有其名, 网站内信息陈旧, 有些甚至只有初创时期发布的几条信息, 后再无任何更新;有些更是沦为“面子工程”, 很多版块打开后一片空白, 无任何农业信息;有些农业科技服务平台上只有几位专家的照片挂着, 无咨询网页链接无联络电话。试想网络提供如此质量的农业信息, 即便户户通网络又能怎样, 只不过是多了几栋虚拟世界的“烂尾楼”而已。

3 提升素养, 整合传播

不论是传统的农业信息传播方式还是网络等新媒体, 它们在农业信息传播上的功能发挥都有赖于受众素养的提升。这里的素养既包括文化素养又包括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只有农民学会了以批判的意识接触媒介信息, 掌握了与媒介交往的方式, 懂得如何合理运用媒介完善自我, 服务自我, 各种农业信息传播方式才有更为广阔的用武之地, 农业信息也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 媒介的发展不是依次取代的过程, 而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过程。在农业信息传播中, 多种方式走向融合是必然的趋势。我国的农村, 情况复杂, 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社会文化条件存在差异, 对信息的需求不同、所处的媒介环境也不尽相同, 因此各地在农业信息传播方式的选择上, 应因地制宜, 积极寻求多种媒介的组合, 更有针对性地发挥媒介联动效应, 提高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彬, 《传播学引论》, 新华出版社, 1998.6, P98.

网络传播与农业信息化 篇2

搜索引擎是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进行搜集整理, 然后供互联网用户查询的系统。它包括信息搜集、信息整理和信息查询三部分。

搜索引擎本身也是网站, 只不过它是专门为用户提供信息检索服务的。搜索引擎公司通过特有的程序把互联网上所有的信息分类整理, 然后帮助用户在信息海洋中迅速的检索到自己需要的特定信息。目前全球的搜索引擎按其工作方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关键词的检索, 这种方式用户可以用逻辑组合方式在搜索引擎导航上输入各种关键词, 搜索引擎则根据这些关键词寻找用户所需资源的地址, 然后使用特定的技术将包含用户输入的关键词的所有网址以及指向这些网址的链接按照一定的次序呈现给用户, 目前百度就是使用的这种搜索方式。另外一种就是分类目录型检索。搜索引擎公司把互联网中的所有信息资源都收集起来, 根据提供的资源的类型不同而分成不同的目录, 再一层层的进行分类, 用户只需要按照搜索引擎的分类一层层的查找, 最后就可以找到自己所修要的信息。这种只适用于早期信息量还不是很大的时候, 是最原始的搜索引擎模式。现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搜索引擎开始利用其内部的一个名叫“spider” (蜘蛛) 的程序, 自动搜索网站每一页的开始, 并且把每一页上代表超链接的所有词汇放入一个数据库, 以供用户查询。

但是随着信息的海量增加, 互联网搜索引擎也开始出现越来越让人难受的服务。以“鲜花”为例, 只要搜索“鲜花”这个关键词, 就可能看到数以万计的网页, 用户根本无法从中找出自己真正需要的那一家服务提供商。这是由于搜索引擎通过网站的相关性来优化搜索结果, 但是这种相关性又是根据该关键词在网站的位置、标签、网站的名称甚至是网站支付给搜索引擎公司的服务费的多少等因素来决定的。这也就是搜索结果庞而杂的原因。由于更新的不及时, 搜索引擎中的数据库不可避免的包含了死链接。

2 搜索引擎的后台管理及存在的问题

自美国搜索引擎overtrue在2000年首次采用竞价排名以来 (该公司2003年7月已被雅虎收购) , 目前百度、一搜、雅虎等都采用的是竞价排名的方式, 所有的搜索引擎都必须采用相应的后台管理。而当前同搜索引擎相关的各种不利因素均同这个竞价排名相关。当然这个竞价排名也是搜索引擎行业的主要盈利模式。

作为一种由搜索引擎公司所推出的按使用效果付费时的网络推广方式, 竞价排名的所谓具体做法是用户在购买该项服务之后, 通过注册一定数量的关键词, 搜索引擎公司按照付费最高者排名靠前的原则, 将购买了同一关键词的网站按照前后顺序进行排名, 以这种方式将网站呈现在互联网用户的搜索结果中。

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按点击付费, 广告出现在搜索结果当中 (单次点击的费用越高, 网站的排名就越靠前) 。在同一关键词的网络推广中, 所有的排序按照付费额多少决定排名。由此就造成了这样一些问题:首先, 从法律的角度而言, 竞价排名属于新生事物, 因此没有现成的法律条文可以解决有关搜索引擎的诉讼, 包括《广告法》。在2007年的两大诉讼中, 法院的最终判决也没有对案件是否适用于《广告法》作出明确的界定。除此之外, 搜索引擎在法律上还涉及了商标和版权的侵权以及商标保护等问题, 其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同《反不正当竞争法》相抵触。

随着信息的海量增加, 搜索引擎在提供大量信息的同时, 虚假网络信息也大肆泛滥, 网民受到虚假信息的欺骗已经严重影响到他们对搜索引擎的正常使用。社会公众对搜索引擎的信任危机开始蔓延。

从国内几大主流搜索引擎的现状来看, 业内尚未形成统一的对商业推广链接和自然搜索结果形成统一的区分标准。例如, 雅虎中国、百度、搜狗等使用的是“网络推广”, Google使用的是“赞助商链接”, msn则使用的是“赞助站点”, 对名词的不同解释也会形成用户不同的认知。互联网行业内缺乏统一的标准。

监管和行业自律的程度不够、方式不好。另外, 新的竞价排名模式是否会伤害搜索引擎的公正性等问题的存在, 这种全新问题的存在以及不确定性也会影响互联网信息环境的健康发展。

尽管以上的缺点足以让搜索引擎公司和网络用户不胜其烦, 但是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新媒体, 搜索引擎的积极作用还是主要的。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搜索引擎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 它可以让人们非常便利的检索各类信息, 非常符合时代的要求, 也同时满足着人们的需求。作为一种技术, 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作为一个行业, 它是当今社会经济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对经济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3 如何平衡搜索引擎的责任和利益, 营造有利的信息环境

从本质上讲, 搜索引擎公司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商业利益, 那么它就必须承担起与收益相匹配的责任, 但是这个责任的尺度大小, 则会直接影响着该行业的发展以及网络用户的使用便利性。作为高新技术的集中体现, 国家工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截止2008年11月, 中国的网民人数已经达到了2.9亿人次。如此庞大的市场, 如果没有匹配的法规约束, 则会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

在这个行业中, 为了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其实最关键的还是行业自律。要使这个新的行业在没有暂行的法律可依的情况下, 能够凭借常识和良知运作, 最大程度的维护消费者的正当合法权益。互联网的发展, 不管是网络营销还是搜索引擎, 都是基于一些新的技术平台, 而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 如果完全要靠法律去约束、控制、监管, 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因为法律、监管等跟技术的发展速度相比, 永远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所以行业自律才会显得如此重要, 只有当我们的网络先驱先达成一些有利于行业发展并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自律规则, 从业人员提高了自律的水平之后, 才能更好的推动行业发展。

等这个行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 社会对这个行业有了深刻的认知, 相应的法律法规才能跟的上, 这个时候的有法可依和政府监管才是真正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我们国家的互联网发展正进入到这一阶段, 行业自律不够, 政府监管不到位, 已经致使中国的信息环境开始紊乱, 当前的关键就是根据目前互联网行业内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 并且要对各种相关的法律进行明确的界定, 只有明晰的条文才能有利于解决问题。

但是在制定各种法律法规的时候, 必须要以建设性的眼光来看待它的是非, 要给予这个行业改正错误和完善自己的时间, 不能因为有问题而全盘否定本土搜索引擎的重要意义。

事实上, 作为全球最尖端的技术之一, 搜索引擎成为了世界各大国竞相角逐的领域。有资料显示, 当今世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搜索引擎的不过是美国、中国、俄罗斯、韩国四个国家。互联网是中国的一次极其重要的发展机会。我们错过了两次工业革命, 终于赶上了第三次浪潮。目前解决搜索引擎现存问题的最佳方法就是在既有的盈利模式下, 根据技术的进步, 维护消费者的最大权益, 在行业、社会以及公民之间寻找合理的支点。

参考文献

[1]张兵武.品牌营销大未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2]林景新.媒体关系:引导而不随波逐流[J].国际公关, 2006.

[3]李东进.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4]乔治.贝尔奇.广告与促销——整合营销传播视角[N].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5]姜虹.净化互联网需全社会共管[M].中国工商时报, 2009-01-08.

[6]董焦.专家认为搜索引擎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EB/OL].新华网, 2009-01-08.

网络传播与农业信息化 篇3

摘 要 作为中国第一产业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总值的增长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农业信息化是农业建设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而农业信息的传播途径决定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基于此,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特点出发,研究分析媒介融合在农业信息传播上的应用。

关键词 传统媒体;新媒体;融合;农业信息传播

中图分类号:F323.3;G20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4--02

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农业信息化的水平已经逐日提升,作为我国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以互联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为进一步增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融合,已成为科技进步的必然产物,因此在农业信息的传播中,应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相互融合,将是发展农业信息化的有利途径。

1 传统媒体与农业信息传播

1.1 传统媒体的特点

传统媒体主要包括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在运行模式上拥有强大的人力及物力资源,但较之新媒体,传统媒体的一些不足之处也就随之突显。

1.1.1 版面有限

在传统媒体中,以文字为主要传播形式的报纸,由于版面的容量有限,只能选取最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进行刊登,导致报纸内容因缺乏个性化而无法满足不同读者需求的现象。

1.1.2 不易保存

广播被称为是有声语言,然而对于稍纵即逝的声音,相对于其它媒体而言,不便于保存和记忆。另外,广播没有影音图像做支撑,在视觉效果上缺少即视觉感,不便于人们的理解。

1.1.3 时间固定

与广播相同,电视传播的记忆性和存储性差。同时,电视节目的播出有固定的时间段,相对于更加自由的网络媒体而言,缺少时间上的可塑性,给受众接受信息的时间上造成了限制,影响传播效果。

1.2 传统媒体在农业信息传播上的应用

一直以来,作为传统媒体的报刊、杂志、广播与电视在农业信息传播上保持着自己的特点。长期以来,农业期刊是人们了解农业相关知识、进行农业技术研究的主要途径之一。据统计,我国目前各类的农业期刊有近9 000多种,如《中国农业信息》《中国农机化学报》等这类的国家级农业期刊在研究深度上比较透彻,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成为许多人学习与应用农业技术的首选对象。在广播和电视方面,也有相关农业类的节目播出,但数量较少,形式单一,受关注程度并没有杂志期刊高。

2 新媒体与农业信息传播

2.1 新媒体的特点

互联网的产生被视为是继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之后新兴媒体的开端,在这之后,手机电视、网络广播和数字报纸等种类的新媒体形式也相继产生。至此,新媒体相较传统媒体而言,显现出来的特点也尤为明显。

2.1.1 即时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可以实现信息的即时传播。受众可以将自己的所见、所感随时传播到网络上[1]。同时,受众可以掌握传播信息的时间、地点、主题、内容,并且,可以与网络后台进行反馈与交流。

2.1.2 交互性

新媒体使受众从简单的单向接受者转向了多向的互动传播者,在新媒体中,受众不再只是信息的接受者,而是可以在网络中发布信息和言论,这为“无权发言”的受众提供了交互式的网络平台。

2.1.3 分众性

在网络信息的传播平台中,受众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手机、电脑等各类形式选择不同的互动平台与不同的人群进行共同的话题讨论。这种分众化的特点抓住了特定群体的消费心理,以丰富的网络内容,满足受众不同的消费需求。

2.2 新媒体在农业信息传播上的应用

新媒体的出现使广大受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样,在农业信息传播领域,因新媒体而发生的改变也受到更多人的关注。随着手机与互联网的大范围普及,一些偏远山区也可以接收到外界传来的信息,尤其在农业上,对他们产生的影响更加深远。

QQ群、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帐号等新媒体形式为农民朋友提供了随时交流农业心得的平台,尤其是QQ群的建立,使更多农民用户参与其中,除了可以聊天交友外,还可以进行农业信息的交流与沟通,QQ的在线客服功能也为广大受众提供农业相关的帮助。

官方微博与微信平台集合了博客、社交网络以及手机通讯等社交形式的多种特征,使受众能够采用文字、图片、视音频等形式进行信息交流。同时,可以通过此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平台了解在农业方面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为用户提供最快速且直接的帮助。至此,新媒体的优势在农业信息传播上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 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融合与农业信息传播

3.1 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融合

多年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都在进行着发展与改革。传统媒体较新媒体而言,其在实际发展中的优势已不及新媒体明显[2]。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已不再适合目前社会中各个领域的生产方式,网络的产生与快续发展已经改变了许多人的生产及生活方式,新媒体的迅猛发展致使了传统媒体的市场在逐渐萎缩,因此,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融合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

3.2 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融合在农业信息传播上的应用

作为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融合在农业信息传播方面将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2.1 新旧媒体相结合,做一体化网络杂志

在媒介融合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应保持自身优势,取长补短,相互结合,打造成合二为一的媒体形式。在农业信息传播上,传统的农业类期刊应继续刊登优秀的文章,做有深度、有水平的科学研究,广播、电视节目也应进行创新与改革,打造内容丰富、具有传播价值的农业类节目。同时,农业网站应更加注重信息的更新换代,第一时间将传统媒体中的先进技术与有建设性的观点在网络上发布,做到新旧媒体的信息实时互动一体化,打造一个农业期刊与网络平台相融一体化的网络杂志,为广大受众提供更加全面、及时的农业信息[3]。

3.2.2 建立农业公益性网上服务平台

在以往的传播媒介中,与农业信息咨询相关的服务比较少见,仅有的栏目也因为版面、时间、资费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而不能很好地为受众服务。在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建立农业公益性的服务平台,具备一定的有利条件和可操作性。

采用新旧媒体相融合,建立农业公益性的网上服务平台,为受众提供完全免费的知识普及和技术支持,采取政府扶持、市场运作、专业管理的运行办法,使广大用户受到最实惠、可靠的服务。

4 结语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大力发展农业产业是一条长久的奋斗之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在农业信息传播中的应用,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起到了引导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白玉宝.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融合在农业信息服务上的应用[J].农业网络信息,2014(11).

[2]任雪萍.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融合中在农业信息传播上的应用[J].新闻研究导刊,2015(8).

[3]王序勉.关于新媒体视域下农业信息的传播[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3.

信息研究与网络广告传播分析 篇4

对于信息的传播有几个层面的观照。首先,从技术信息论的角度来看,指将通讯系统传输信息能力和可靠性进行研究的观点用于描述、解释社会信息传播中的某些现象的观点。其基本原理是:信源(广告主)---发射器(网络和网络形式的广告)---接收器(人体的感觉器官)---信宿(分析、记忆、加工和存储),包括噪音,即施控者(网络环境、网站环境),外部干扰。不仅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信息传播效果,而且信息来源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以及传播技巧等,也影响信息的接受程度。其次,从语义信息论的角度来看,指研究信息交流中被传输的符号怎样准确地运载欲表达的意义的理论。任何载体所发出的讯息必须具有一定的意义。即广告主如何通过网络形式的广告把要传递的信息有效地传递给网民。最后,从效用信息论的角度来看,研究信源所发出的信息被信宿收到后起的效果和作用的理论。信源发出信息后,对不同的接受者其价值是不同的;就是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其价值也会不同。即网络广告的信息需要网民根据自己的经验结构去解读。

1、信息传播的物质载体和要素系统。

信息的传播依赖物质,信息的贮存也只有借助与物质才能实现。网络媒介是负载和传递信息的物质实体,没有网络媒介,信息无法对网民进行传播。但是,信息所要表征的不是它的网络物质载体的属性,而是被反映物的属性,即通过网络技术手段传递企业或产品的信息;信息需要以网络这个物质为载体,以文字符号、颜色符号和图象符号来表现。符号是信息的感性袒露和外在表征,是传递信息、指示和称谓事物及其关系的代码。这些符号是表达特定广告信息的方式或形构,网络媒介或网络技术手段是传播或负载这些符号的物质实体,而网络广告信息则是广告主与网民通过符号和网络媒介相互交换的特殊内容,

对于同一个广告信息,广告主可以用各种符号来表现。另一方面,信息是由要素组成的,这里我们讲一下网络广告信息是由哪些要素组成的符号系统。网络广告讯息是指由一系列有序性符号组成的表达特定广告信息的符号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信息和符号两个部分。传者――广告主传出广告讯息,并不意味着网民就一定收到广告讯息;网民收到广告讯息不能保证翻译成广告主要表达的那种信息。一致来自相同等级的符号和经验系统,有利于广告主与网民达成一致的意见,避免信息传递的偏离。网络广告是一组文字、颜色、符号、图象的组合,企业的网络广告所传递的信息一般包括企业名称、网站和文字说明。

2.信息的编码与译码以及传播效果

农业科技信息网络系统设计与构建 篇5

1 农业科技信息网络系统设计与构建的意义和现状

1.1 设计与构建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解决“三农”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国面临的重大挑战。近来来, 随着社会信息化和新农村建设, 农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 特别是农业的信息化将会对农村农业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农业信息化, 是指通过设计与构建农业科技信息网络系统, 促进农业方面的信息交流, 为农业发展提供先进的科技知识等。这样一来, 可以有效加强农业科研和生产活动的信息沟通, 使得农民们对科技支农产生更多的认识。同时, 随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农民们以后在家中便可以通过网络与技术人员进行交流, 学习各种农业知识。总之, 农业科技信息网络系统的设计与构建, 对我国新农村农业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2 设计与构建的现状

据相关数据表明, 截至2005年, 全国97%的地市级和80%以上的县级农业部门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机构, 发展农村信息员22万人, 建成涉农网站17000多个。近年来, 这种趋势有增无减, 各农业部门相继建立局域网等, 为广大农民提供农业科技信息, 农业信息化已经发展到如火如荼的地步。此外, 随着我国电子办公系统的应用, 农业电子政务、商务已在某些地区的农业部门进行试点。

2 构建的主要内容

农业科技信息网络系统设计与构建的主要内容包括局域网与广域网建设、数据库建设、电子管理系统建设、农业信息资源数字化和农业远程培训系统等几个方面。一是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建设, 首先各地的农业部门应该建立该地区的局域网, 然后通过网络加强各地区的联系。二是数据库的建设, 农业信息化需要有一定的数据资料作为基础, 例如近年来的农业成果数据、农业的相关影像资料等。三是电子管理系统的建设, 要保证农业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需要有相关的管理部门进行网络管理、信息发布等工作。四是农业资源数字化, 指对我国图书馆农业资资料、农业市场、农业相关法律以及农业生产等技术等方面的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五是农业远程培训系统的建设, 通过该系统农民可以与农业技术员、农科院校等部门进行远程联系, 可以更加快捷的交流, 并获得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

3 农业科技信息网络系统设计与构建

3.1 网络系统结构的设计和构建

网络系统结构的设计和构建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 涉及到设备的选择以及软件的应用等。首先, 主干采用高交换量的快速以太网组网模式, 网络中心交换机为三层交换机, 由交换机、网桥、集线器、服务器、客户机组成星型拓扑结构。其次, 系统应用Browser、Intranet、Client等技术, 以满足快速处理信息的要求, 并且系统应支持Internet直接连接, 并满足WWW、Office等服务软件的运行。此外, 通讯出口线路可使用宽带专线通过中国公用计算机换联网接入。

3.2 网站和网页的设计

农业科技信息网络系统的设计与构建, 必然离不开网站和网页的设计。对用户来说, 获取资源的直接途径便是进入网页进行浏览, 所以在网站和网页的设计方面相关工作者应该结合用户的需求来进行。首先, 网站需要有导航栏, 顾名思义, 导航栏的作用便是为用户指明方向, 方面用户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例如导航栏可以分为法律法规、专家论坛、名优特产、农业在线等, 每个方面可以再设立相应分支。其次, 为了便于网站信息资源的管理和维护, 对整个网站采用功能模块和数据库结构及数据库技术进行管理, 授权用户通过计算机进行网络后台理, 实现远程信息的实时添加、更新、删除、修改。此外, 可以在网页的下方为用户提供一些和农业有关的网上链接, 如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世界农业统计资料、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国家统计局及国家专利局信息等, 方便用户查阅。

3.3 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

网络信息资源需要相关农业部门与图书馆以及一些资源库等单位进行联系, 建立丰富的资源库。例如中国农业文献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分析数据库、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库、中国科技成果库、全国科技成果交易数据库、中国社科报刊篇名库等, 用户可以通过网络, 在这些数据库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数据资源。此外, 相关单位还应该开展数字图书馆基础建设, 馆藏特色资源的网络化、数字化改造, 建设馆藏图书和期刊目录数据库等, 使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结构更趋合理, 更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3.4 相关安全措施

目前, 我国已经逐渐步入信息化社会, 但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便是信息安全问题。我国网络安全问题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农业科技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也很可能受到威胁, 因此必须采取相关安全措施进行保护。首先, 这需要网站的构建者对系统进行深入研究, 尽量减少系统的漏洞;其次, 相关部门成立专门的小组进行网站的日常维护和审查工作;此外, 还可以对用户进行权限设置, 使用户只有在进行相关认证之后才可以获取信息资源。

4 结束语

农业科技信息网络系统的设计与构建, 需要各地农业部门结合各地实际的情况进行。目前, 我国很多地区在该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这需要我们不断去改进。

参考文献

[1]杜青林.农业信息化是构建现代农业的绿色通道[J].人民论坛, 2005 (10) .

[2]黄振文.农业信息系统的构建[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8 (10) .

信息网络传播权分析论文 篇6

一、关于网络的规定

网络转载是一种重要的使用作品的形式,是作者的一项重要的权利。但是,这项本来专属作者行使的权利,却由于1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44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受到不合法、不适当的限制。该“解释”第三条规定“已在报刊上刊登或者网络上传播的作品,除著作权人声明或者上载该作品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受著作权人的委托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以外,网站予以转载、摘编并按有关规定支付报酬、注明出处的,不构成侵权。但网站转载、摘编作品超过有关报刊转载作品范围的,应当认定为侵权。”该“解释”超出了我国《著作权法》第32条中关于转载仅限于(传统媒介的)报纸、期刊的范围,没有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的上述“解释”或许是考虑了网络公司的发展,其用意或许不坏,但是,它却忘记了司法机关在履行其职能时必须“依法办事”、“维护法制统一”、“不得越权解释”等基本司法原则,而且,网络公司的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作者利益为代价。最高人民法院的上述“解释”内容在全球建立了保护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国家中也难以找出先例。该“解释”实施几年来的后果是,一些网络公司大肆转载有版权作品,却拒绝向权利人支付报酬,而权利人也难以依《著作权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所以,最高人民法院的这个“解释”必须尽早废除或者改正。为此,我建议将来在制订“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时,有针对性地对网络转载做出规定,对最高人民法院的“越权解释”予以纠正。具体建议是在“条例”中明确如下内容:

已在报刊上刊登或者网络上发表的作品,著作权人有权决定是否许可其他网站进行转载、摘编;未经权利人许可,擅自通过网络转载已在报刊上刊登或者网络上发表的作品的.网络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二、关于要求购买侵权产品者承担连带法律责任的规定

针对现实当中一些网络产品的使用单位、个人,明知网络公司或网络经营者所销售的电子产品、电子数据库等包含侵权内容,仍执意购买、传播的行为,应当在制订“条例”时,增加要求购买侵权产品者承担连带法律责任的规定。具体建议如下:

购买、使用、传播明知包含侵权内容的电子产品、电子数据库的单位、个人,应当承担连带侵权责任。

三、关于要求网络公司提供有关经营信息的义务的规定

在最近的多起针对网络公司的维权诉讼案件中,权利人取证面临

诸多困难,而网络公司在被起诉后,对有关在网络上的侵权证据进行修改、删除、隐藏等行为多有发生。针对这些情况,我建议,在制订有关“条例”时,应当增加要求网络公司或者网络经营者提供有关经营信息的义务的规定。具体建议如下:

权利人可以为诉讼或者申请临时措施目的,申请人民法院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其与诉讼有关的自权利人提出保全证据请求之日起前6个月内的全部经网络传播的信息,以及提供其他有关信息。网络服务提供者无正当理由而拒绝向人民法院提供或者虚假提供有关信息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责令其提供,并要求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农业传播与沟通试题 篇7

本科为开卷考试 以下题纲仅供答题时参考 切勿与本题纲完全一致 否则不得分

1.比较网络新闻媒体和传统新闻媒体的异同点。

(1)网络新闻媒体比传统新闻媒体更具开放性

(2)网络新闻媒体采取“文责自负” 传统新闻媒体实行“编辑 审查 终审”三级负

责制

(3)网络新闻媒体更加全面真实,传统新闻媒体受人为影响因素较多

2.试以“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为例,阐述如何运用群体规范、意见领袖、个体自觉和参与式发展等理论来在某一地区开展技术推广工作。

(1)保证产地生态环境质量

(2)科学使用化学农药

(3)实用生活垃圾,污水沉淀污泥充当肥料

(4)选择优秀示范户

(5)使个体自觉加入

(6)形成群体规范和价值取向

3.试谈谈“对牛弹琴”的成因,试分析其对农业传播工作的启示。

(1)表示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

(2)在农业传播中存在沟通障碍

(3)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采用科学方法进行传播工作

4.在农村发展实践中,如何提高人际沟通的技能水平。

(1)实现信息的准确传递

(2)人际关系之不受损害

(3)将解决问题作为过沟通的首要目的5.在现代农业推广中如何应用网络技术。

(1)建立国民经济电子化的现代化农业技术推广系统

(2)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改善技术,建立当地农业推广技术服务网络

(3)增强基层推广站的科技和经济实力

(4)建立多媒体农业知识库,让农民通俗易懂

(5)通过网络向农民提供市场信息

上一篇:中国形象下一篇:苗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