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网络平台信息质量及传播力比较分析报告

2022-09-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网络科普是指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 以专业科普网站等为传播源, 以科学知识、科学原理、科学精神为主要传播内容, 以广大网民为传播对象的科学传播形态。它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人群广的特点, 是全民科普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一、科技传播方式变异

(一) 科技传播议程去中心化

在逐渐增长的网民基数下, 社会热点的传统议程, 即政府议程——媒介议程——公众议程产生变化, 大众媒介及社会公众均能针对社会热点内容进行传播, 反过来制约政府议程。在这种情况下, 科技传播呈现去中心化, 即科技热点不再仅由政府及科学机构设置, 而往往是由社会热点引发, 形成社会科技传播内容。

(二) 科技传播主体产生流变

随着网络科技产品在人们生活中的渗入, 微信、微博、QQ看点都成为了新闻报告及传播的主流载体, 微信、微博、QQ看点等这些微媒体作为广大网民的重要阅读点, 不仅成为各大媒体抢占新闻报道阵地, 也是网民们发表评价、看法的网络产所。公众不再仅从科普机构、科普杂志中接受科技传播内容, 而更多地从一些意见领袖 (媒体/自媒体) 渠道获取科学知识。并且, 当科技传播呈现凝滞, 内容获取缺乏即时性时, 公众更倾向自主收集、形塑相关科技信息内容进行传播, 成为科技传播的主体。

(三) 科技传播模式立体化

科技内容的传播形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 更多地是通过网络媒体, 例如柴静的“穹顶之下”事件, 就是因为各大网站对纪录片的转载以及播发, 引爆名人以及公众在微博、博客的热议, 从而在国内形成一股热议狂潮, 在最后传统媒体才进行了后续报道, 但多数的评价发表还是在网络媒体上。这也就能够看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博弈胜负, 信息时代的发展使得包括互联网、微博、微信、博客以及手机客户端在生活中日益普及, 从而拓展的科技传播通道以及提升了传播速度及关注度。此外, 科技传播中对于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的融合传播, 从也体现了科技传播群体的发展, 现代科技传播是大众关注的热点。

二、网络科普平台类型

现有的网络科技平台主要分为两大类型:注重社交关系的科普网络平台和不注重社交关系的科普网络平台。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 尼泊尔 (北纬28.2度, 东经84.7度) 发生8.1级地震, 震源深度20千米, 余震134次。因此本文也将从这两种类型出发, 选择地震话题, 对两种传播类型对话题内容的编排质量以及自身质量、内容互动质量、用户使用质量、资源利用质量、呈现质量等方面, 来对网络科普信息质量进行评估, 评估时间定位一星期。同时还对网络科普资源传播力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结合我国网络科普发展现状及国外网络科普发展经验, 为我国今后科普网络平台信息质量提出针对性建议。

三、网络科普资源质量评估

(一) 样本——6家代表性科普网络平台

本文从现代网络科普诸多发展平台中, 根据注重社交关系的科普网络平台和不注重社交关系科普网络平台的特点, 以网络人气体积浏览量还有访问人数为选取标准, 分别在两种类型平台中选出了三个平台, 分别为, 注重社交关系的科普网络平台:知乎、百度知道、新浪博客;不注重社交关系的网络科普平台:果壳网、腾讯科技、科学网。

(二) 网络科普资源质量评价体系

本文从各个网络科普资源构成因素入手, 进行评价标准的设置, 对两大类型网络平台, 设置了网络科普资源质量评分标准 (见表1) 。笔者针对“地震”这个话题, 以知乎, 百度知道, 新浪博客, 果壳网, 奇虎网, 科学网, 为评估对象, 选择2015年4月20日—4月27日为一周期, 进行数据评估。

1. 网络科普资源质量评价标准的构成 (见表1)

再者为了保证评估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全面性和操作性, 笔者邀请2名不同研究生 (一名理工类、一名人文社科类) 进行打分。打分标准, 网络科普资源质量评分标准的构成为李斯特5分制量表 (见表2) 。

2. 网络科普资源质量评分细则

根据搜索到关于“地震”的内容, 逐条按照网络科普资源质量评价的六项标准分别进行评分。采用德尔菲法, 根据网络平台在具体标准的表现, 网络科普资源质量评分标准为:1—5分, 得出每项标准的均分, 再乘以每项标准所占的百分比, 来比较不同平台之间资源质量的高低 (见表3) 。

(三) 两大平台信息质量评估得分状况及分析

通过本文所设定的评分体系, 通过百分比计算, 获得各样本网络科普资源质量整体得分, 分析如下 (见表4) 。

知乎 (2.661) :本部分以“知乎”为研究对象, 在“知乎”站内输入关键字“地震”, 从中选取了15篇以地震为话题的帖子, 作品评估样本。

首先, 在这六项评价标准中得分最高的内容自身质量评价, 为0.879, 知乎上的地震帖子内容设计许多方面, 除却基本的地震伤亡数据报告外、还有地震的实施追踪, 以尼泊尔地震为例, 有《尼泊尔8.1级地震, 预计将造成多大伤亡?》、40个小时过去, 尼泊尔地震震中有哪些消息?》, 通过解析发现, 在“尼泊尔8.1级地震, 预计将造成多大伤亡?”贴子中, 最为突出的内容并不是基本的文字表述, 而是通过现场图片与文字表述的交错结合, 利用谷歌高清卫星地图对尼泊尔城市地理概况截图, 真实化展现灾区情况, 也保证了内容的通俗性。六项评价标准中知乎在内容互动质量评价这一项中得分仅为0.221, 一方面是由于知乎的网络影响力不足, 使得互动时间差大, 互动过程的复杂性及实时性较低, 反馈信息较低, 从另一方面则是互动内容主要是纯文本形式, 没有采用动态多媒体, 所以分值较低。

百度知道:在十个网络平台中, 总得分百分比最低是2.584, 从使用质量上看, 0.588的分值还是比较高的。这是因为收集数据过程中伴随着时间的增长并没有出现计算机病毒、木马程序等情况, 目前主流的PC机上都能够实现稳定运行, 文本信息的展现正确。内容自身质量上主要是以地震发生的起因科学性解释知识为主, 多数是《地震怎么形成》、《为什么会有地震》、《地震前兆有哪些》此类的帖子, 内容方面时间涉及广泛, 从唐朝时期的记载《武则天时期有那些地震?》到建国以来的记载《中国建国以来最强的地震》以及现阶段尼泊尔地震的记载《尼泊尔地震为何损失惨重?》, 所以百度知道上的内容结构十分完善, 但由于网友主要是通过文字进行问题解释, 所以内容及反馈信息不够充足, 文字基本是流水形式, 比较冗长及枯燥, 缺乏趣味性, 所以内容编排质量得分仅为0.347。

新浪博客:总得分百分比为2.747, 所有网络平台中新浪博客的内容互动质量分数是最低的, 仅为0.101。虽然从点击率而言, 博文占一定的数量优势, 但互动次数却十分欠缺, 多数博文都没有复杂的互动过程, 很少会有文字留言或是回复, 所以博客得分分数低。但由于在资源利用方面博文可以脱离互联网, 博客可以获取媒体文件以及从作品夹中获取全部的媒体文件, 所以博客的适用性更强, 故而在资源利用质量评价方面得分较高。博客中作品素材的原创性较高, 博客内容是以博主自身的意见为主, 不需要转载以及转帖, 故而在原创性中得分较高为0.169, 不过也由于博客内容主要是博主自身见解, 所以内容编排方面对多媒体技术没有充分利用, 对科学原理的展示主要还是文字, 没有利用视频动画或者图文结合的形式来展现科学原理, 所以在知识点文字数量基本都超出了500字的限制, 导致媒体、音频等文件比例失调, 所以内容编排质量得分只有0.393。

果壳网:总得分百分比为3.217, 在所有六个网络平台排名第二。其中内容自身质量方面得分1.124在单项排名第二, 从内容的科学性, 完备性和通俗性的评价角度来讲, 科普资源作品内容主要是体现科学性, 果壳网在科学性及完备性的建设上十分突出, 关于地震的帖子科学科学技术含量很高, 最为突出的就是专门人士发表的原帖, 从而确保了帖子的权威性。再者就是果壳网的互动质量得分很高为0.333, 大部分的帖子都有网友文字回复, 贴主大部分也恢复了, 基本没有说教痕迹, 反馈信息价值高, 并且都没有原理主题。

科学网:总得分百分比为3.097, 在内容自身质量、内容编排质量和内容呈现质量得分都比较高, 这也是科学网的主要特点, 内容自身质量和内容编排质量还是六个网络平台中得分最高的, 分别为是1.125和0.487, 内容呈现质量排名第二为0.587。这是因为科学网在科研方面建设比较重视, 例如《关于嵇少丞的重大消息, 强赞!》嵇少臣教授、《芦山地震两周年:把教训转化为文明进步的动力》曹俊兴教授等, 这些都是比较优异的科研帖子, 这些帖子不仅语言准确、严谨, 而且权威性很强。内容编排质量上对图文、图形结合方式运用到位、短视频在短文章中的穿插也比较合理、科学原理的展现主要是利用动图等媒介技术, 所以文章中数据和主文章交错分布, 整体内容更加通俗易懂, 趣味性明显, 符合大众阅读水平。内容呈现质量凸出在于知识点的说明十分详细合理, 不仅有简单小标题, 界面布局细节处理也到位, 知识点都有对应的小视频说明, 界面上文字与背景的对比和谐, 字体、字号、颜色配置合理。

腾讯科技:总得分百分比为3.317总排名第一, 单项分数中的内容呈现质量、内容互动质量、用户使用质量三方面均分也都排名第一。内容呈现质量是0.644, 腾讯科技平台上的文章中科学知识点不仅有相应的图片、数据、视频进行补充说明, 而且数量与知识点也比较吻合, 复合指标规定范围。由于腾讯用户数量众多, 所以网友的点击率及留言率十分高, 基本上每篇文章都有上百条回复, 回复内容也否与地震相关, 没有明显的说教痕迹, 所以反馈信息较高。网友的留言内容涉及也比较广泛, 可以展现出网友对社会热点的态度, 所以内容互动质量得分为最高0.411。用户使用方面, 基本上时间浏览没有出现计算机病毒、木马等不良程序的入侵现象, 可以正确展示信息, 文章链接正常, 还可以开启读图模式辅助功能, 能够满足读者的阅读方式, 所以较其他五个网络平台来说得分最高为0.689。

四、网络科普资源传播力评估

(一) 网站类科普平台传播力评估

本部分选取三个网站类传播平台, 分别为:中国科学网、聚合类科普网站奇虎网、综合类科普网站腾讯科技网。评估时间为近30天 (见表5) 。

首先, 考察网站流量指标。通过ALEXA.com网站上搜寻人均访问页面数值的结果来比较。在三家网站中, 奇虎网的人均访问页面数值最高为1.9, 腾讯科技频道人均访问页面数值稍低为1.72, 中国科学网的人均访问页面数值最低为1.1。所以流量指标最高的为奇虎网。

第二, 综合考察用户指标来看。在ALEXA.com上搜寻人均日浏览量, 结果发现, 虽然腾讯科技频道人均日浏览量数值较前三个月相比下降了3.14%, 但在所有网站中仍为最高4.32。其中网页跳出率为34.10%, 人均日在线时间为5:42。中国科学网的人均日浏览量较前三个月相比上升了4.00%, 为3.68, 人均日在线时间为3:17, 网页跳出率为60.50%, 与前三个月相比上涨4.00%。其中人均日浏览量最低的为奇虎网1.34, 较前三个月上长3.00%, 网页跳出率为73.80%, 人均日在线时长较前三个月下降2%为1:29。所以用户数量指标最好的仍为腾讯科技频道。

第三, 我们考察网站的友好程度, 网络链接指标发现, 中国科学网链接其它网络平台数为23, 网站反向链接数为6;奇虎网链接其它网络平台数和网站反向链接数都为0;腾讯科技频道中链接其它网络平台数为44, 网站反向链接数为26。腾讯科技胜出。但总的来看, 大部分连接其他网络平台和反向链接的网站都为网络科普类平台。

最后, 本调查对网络可见度进行评估, 通过百度指数的检索来评估百度搜索量。中国科学网的百度搜索量中, 整体搜索指数为185, 移动搜索指数为64, 整体同比下降35%, 整体环比上升106%。奇虎网的百度搜索量中, 整体搜索指数为168, 移动搜索指数为64, 整体同比下降35%, 整体环比下降16%。腾讯科技频道百度搜索量中, 整体搜索指数为832, 整体同比上升15%, 整体环比上升4%。

(二) 博客类科普平台传播力评估

本部分以政府组织博客 (科学博客圈) 和民间组织博客 (科学松鼠会) 为考察对象, 分别对不同级别指标进行分析。

1. 受众接触度

从科学博客圈和科学松鼠会选取主页博文的博主来比较评估一级受众接触指标。科学博客圈中选取博主“renfuw”, 他的博客访问总量为22, 273次, 博客中每篇博文的平均访问量为633次。科学松鼠会中选取博主“圆儿”, 他的博客总访问量为82036次, 平均每篇博文访问量为1209次。

2. 日志活跃度

在日志活跃度评估中, 从科学博客圈和科学松鼠会中选取其各自网络平台中博客总量排名靠前的博主分别为“李建国”博主和“云无心”博主。评估周期从3月—4月。期间, 科学博客圈中“李建国”博主更新了:4月27日《研讨会的报告越多越好?》、4月27日《中国需要文化创新》、4月23日《中国幼儿教育与西方的差别》等9篇博客;

科学松鼠会中“云无心”博主更新了:4月27日《茶氨酸, 从树叶到工厂》、4月17日《双黄蛋是激素催出来的吗?》3月30日《让家长色变的“激素食品”》等6篇博客。科学松鼠会的博主“云无心”日志总量为765, 其中“朝花夕拾”类11篇, “案头之山水”类176篇, “茶余饭后”类91篇等;科学博客圈博主“李建国”日志总量为64篇, 其中“学术视野”类23篇, “世间时政类7篇等。

3. 博主权威性

选取科学博客圈中“科学佛尘”和科学松鼠会中“奥卡姆剃刀”为评估对象, 因为这两个博主分别在科学博客圈和科学松鼠会上通过了身份实名认证, 具有很强的真实性。“科学佛尘”博主认证身份为中科院心理所博士, 研究领域设计生命科学, 心理学, 神经科学, 于2009年5月4日开通博客, 并发布了多篇专业性较强的文章;科学松鼠会博主“奥卡姆剃刀”认证身份为通信专业教师科学松鼠会会员, 研究领域通信专业, 于2010年2月28日开通博客, 发布了多篇与通信专业相关的文章。

4. 博主互动性

评估对象分别选取了科学博客圈中的博主“YC2011”和科学松鼠会的博主“ZY1980”。这两位博主都发布过大量的博文, 所以从其博客中选取了日志评论量最高的文章, 分别名为:博主“YC2011”的2012年8月23日名为《我的NSFC》的博客, 有96个评论, 其中以单个回复框为一楼层进行文字回复;博主“ZY1980”2014年4月24日名为《生活大科普》的博客, 有26个评论, 也是已单个回复框为一楼层进行文字回复。

五、网络科普平台的特点与问题

(一) 网络科普平台的整体特点

1. 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互联网本身就是科普资源存储与传播的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内容包罗万象。例如百度知道的15个样本中, 对于“地震”相关的话题从地质学到物理学再到气象学的跨学科解释, 在解释的形式上包括了文本、图像、影音、软件、数据库等。在其数量上, 网络科普资源不断上涨, 网络上, 在收集分析样本的过程每天都有不断增长的科普网页, 数据库的更新也是加速度的。

2. 开放性强, 使用方便

网络科普资源在分布上及其广泛, 打破了科普资源分布的时空阻碍, 使得网络科普资源呈现全球化的分布结构。互联网特有超文本链接方式, 使得内容之间又有很强的关联程度, 例如:点击果壳网的“读图模式”, 方便读者跳过繁杂无味的文字, 直接转跳到图片解读模式。

3. 时效性强、传输速度快

网络科普资源更新及传输迅速, 能够根据实施情况进行内容的快速更新, 加之互联网的覆盖范围光, 信息传输渠道高速, 所以不仅可以即时进行科普资源的传递, 还可以将科普资源便捷应用于各个领域。

4. 交互共享程度高

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 时间和空间的范围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延伸和扩展。网络科普资源可以同时提供给多个用户使用, 并且使用过程中不会因此而有数量上的损失。网页上的科普知识可以让用户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随时登陆访问, 和传统的科普资源比较, 少了时间、场所等的限制。在互联网上, 交互性是网络科普传播的一大特点, 信息的发布者和信息的使用者可以自由的沟通交流, 且可以角色转换, 用户既是科普资源的使用者, 同时也是科普资源的生产者。

(二) 网络科普平台的不足

1. 整体科普网络传播平台影响力响力较小。

2013年ALEXA国内排名基本保持在1000名以内的科普网站只有果壳网、中国数字科技馆、中国科普博览, 在两万名以内的仅有科学网、科学松鼠会、科技日报等20家左右。而腾讯网 (综合门户) 、淘宝网 (电子商务) 、新华网 (时政资讯) 、4399 (休闲游戏) 等网站的ALEXA国内排名均长期保持在前10名以内, 日均点击量往往是科普网站的几十倍, 在公众中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在全国648个科普网站中, 多数都是非专业网站科普频道 (栏目) , 科普内容陈旧, 缺乏原创, 更新速度慢, 有些甚至已处于半瘫痪状态, 而专业性的科普网站仅占27%, 比例较低。

2. 科普网站整体上竞争力较弱

(1) 内容趣味性不强, 缺乏原创。大多数科普网站的内容表现形式仍以图文信息为主, 形式单一, 主题陈旧, 同质化严重, 尤其是优质科普内容原创不足, 内容雷同, 缺乏趣味性。

(2) 形式单一, 目前在科普网站中有视频栏目的还不到40%, 有视频内容的约占50%, 其中57%的科普网站视频数量在10个以下, 视频数量在50个以上的科普网站只占17%。

(3) 互动性不够, 科普网站还缺乏高质量的线上线下互动内容的整合, 寓科普于游戏、体验、互动的平台建设也较为匮乏。目前微信和微博的注册用户规模已超过5亿, 而在全国达标的100余家科技馆中, 仅26家科技馆开设了官方微博, 粉丝数超过5000人的只有7家, 能够在网上进行互动的科普内容欠缺。

(三) 促进网络科普平台发展的对策

1. 将建设优质的网络科学传播资源平台作为我国网络科普工作的重心。

公众寻找科学知识常借助于搜索引擎, 而并非登陆特定的科学网站。因此, 网络科普工作的重点在于提供一个优质的、权威的网络资源平台, 让公众通过检索, 便捷地寻找所需要的科学信息。当前, 我国已有一批以中国数字科技馆为代表的优秀网络科普资源, 需要将这些资源进行遴选和有效整合, 以提供给广大公众。

2. 大力促进学校科学课程与网络科普资源的相互匹配。

青少年是网络科普的主要对象。当前青少年面临的学业压力较大, 而目前网络科普资源与学校科学课程内容的匹配度不高, 对青少年的吸引力不大。因此, 倡导科普网络资源与科学课程进行有机结合, 增强内容匹配度。科学教师应该成为青少年合理利用网络科普资源的向导, 引导青少年充分利用网络学习, 提升对科学的兴趣。向导, 引导青少年充分利用网络学习, 提升对科学的兴趣。

3. 提倡寓教于乐的网络科学传播形式, 充分发挥网络科普的互动功能。

建议在网络科普中充分利用Web2.0技术, 使网络科普的形式更加丰富, 特别是促进科学和艺术的交融, 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传播理念为调动公众的积极主动性提供了条件, 科学网站应充分关注公众需求, 重新审视公众在网络科学传播中的角色定位, 让公众真正成为网络科学传播的参与者。

4. 加强政府引导、发动社会力量。

科学资源不仅需要政府的资助实现网站或是科学渠道的开拓, 还需要实现商业或是非商业网络通信平台构建, 非营利性网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基于非盈利性网站的数量少、影响力弱, 所以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在对其他网络平台进行支持的同时, 帮助非营利性科学网站的建设, 充分提升非营利性网站的网络效应, 拓展其影响力。

5. 建立网站合作与网络科普资源共享。

加强科学网站之间的协调合作, 提高资源共享程度, 也是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方式。每个网站都可以在展现自身特点的同时, 减免重复性的开发工作与科普网站合作, 从而展现自身优势避免特点损失。所以利用互联网本身的开放性优势, 通过网站之间的合作, 实现科普资源共享, 进而实现网站之间的优势互补, 避免重复性资源的浪费。

摘要: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网络科普成为新时代知识传播的新型产物, 网络科普作为互联网技术建设出的科学知识、科学原理的传播平台,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将让广大网民及时汲取科学知识, 也是目前现代化社会网络发展的重要建设点。本文将从科技传播的方式及现状入手, 分析科普网络平台信息质量及传播力。

关键词:科普网络,平台,信息质量,传播力

上一篇:国土资源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新思维下一篇:公安院校艺术教育的内涵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