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职学生

2024-06-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职学生(精选4篇)

高中职学生 篇1

(一)研究动机

回顾中华民族教育发展史,我国最早的教育制度,似可揆诸于《尚书》〈舜典〉。舜典曰:“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五教”即指“父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王凤喈,1979,p.27),足见自古以来,我国即极为重视“道德教育”。而中华民族“新教育”(西式教育)之滥觞,可谓自清光绪28年(公元1902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新学制起,其时也规定不同教育阶段之各类“学堂”皆须修读具“道德”内涵的“修身”“伦理”等科目;民国元年,第一任教育总长蔡元培颁布“教育宗旨”,更揭橥:“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当时对“道德教育”之重视,可见一斑(王凤喈,1979);其后,因应社会变迁,经多次教育改革,国民中小学虽或以“生活与伦理”“道德与健康”“公民与道德”等不同科目名称呈现;然而,其对“道德”核心意涵之关注是一致的,足见“道德教育”一直为国人所重视,尤其国民中小学阶段(姜得胜,2003)。

回顾去年(2014)台湾主要热门社会新闻,继前年(2013年)台湾发生极严重的特级橄榄油违法添加铜叶绿素的“大统油品事件”后(刘时均,2014),去年九月初台湾暴发严重的“强冠公司馊水油(地沟油)事件”(杨欣洁,2014),十月上旬又接连发生“顶新集团以饲料用油混充为食用油案件”。当前台湾社会“道德沦落”问题,令人忧心。

惟有关人类个体道德之培育,宜从小幼苗扎根奠基,实为古今中外教育思想家所不能否认者。然而,台湾于公元2001学年度正式实施“九年一贯课程”,推动近百年的现代化新教育,国民中小学阶段原有“道德”相关正式课程内容被淡化,甚至被删除(如将国小的“道德与健康”乙科改为“健康与体育”、国中的“公民与道德”乙科改为“公民”)(姜得胜,2003);虽随后政府亡羊补牢,于2004年提出“品德教育促进方案”,积极投入大量经费,采取“道德议题”融入其它课程的方式以教学,期待提升国人的道德素养,惟从每天社会媒体所报导乱象观之,成效似乎很有限,甚至不彰!亟需深究,重新检视,图谋新政以因应。

学校为人类传递“合理性文化财”的神圣殿堂,主要教导下一代“认知”“技能”与“情意”,而其核心乃在于“伦理道德教育”。然而,台湾自2001学年度实施“九年一贯课程”后,近14年来,国民中小学的“道德教育”,藉由“主题融入其它课程”的方式教学,几乎完全欠缺系统性、连贯性、统整性、全面性的教学,有些、甚至许多老师因赶课程进度,根本未真正将“伦理道德”融入其课程,终致教学成效令人质疑。由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四维八德”可谓为推动“九年一贯课程”前,国高中生所耳熟能详者,且几乎含括了人类日常生活主要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之基本准则,正如古贤管仲所言:“国有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汤孝纯,1995);复加中华固有优质文化“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乃激发笔者以其做为“日常生活道德认知基本素养调查”之依据。而高中职阶段为国民中小学之延伸,国民中小学之教育成果显现于高中职,因应调查问卷开放式题型较不适合于国民中小学生,乃以高中职学生为样本取样的母群体,俾以合理性探索当前台湾中小学生,尤其高中职学生道德认知教育实况。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索台湾自2001学年度起推动“九年一贯课程”,删除其前国民中小学课程架构中的“道德教育”相关科目后,当前高中职学生的“日常生活道德认知基本素养”之表现,以资为提供家庭、学校、社会、政府此四层面之参考。

(三)名词界定

一些人对伦理、道德、品德之意涵常混淆,爰亟需厘清。据笔者钻研后,发现伦理、道德、品德等意涵,虽其表面文字有别,意义也有些微差异,但内在核心意涵实相通雷同,故于本研究中将此三个名词,因应文脉语气连贯以合理措辞灵活运用;至于由该类专有名词延伸之“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品德教育”等等 亦然 (高树藩 ,1977,2000; 姜得胜 ,2010,2011与2014a);鉴此,本研究仅界定伦理、道德、品德之意涵,其它随同衍生者,则据此以类推;此外,与本研究有关之其它关键词亦同步界定,俾利读者合理性统整理解,兹分别界定如下:

1.伦理:“伦”者,“类”也;“理”者,秩序也;统合两字为“伦理”,即指人际间相处之道德准则等各种规范,与“道德”之意涵相通,故一般常将“伦理”与道德”视为异词同义,于日常生活中,依讲话措辞或行文脉络之需以合理适当运用,有时甚至以迭词重复使用,强化其意涵,如“伦理道德”。

2.道德:“道”是指“个体所应当遵循之合理规范”,而“德”是指“个体所应当表现之正当行为”,统合“道德”一词,即指“个体所应当遵循与表现之合理性与正当性的行为规范”。至于“道德”之表现面向则包括道德“认知”(即“知识”)、“行为”与“情意”(含态度、意志、情感等)此三层面。

3.品德:“品德”之“品”,意指个体的行为、个性与特质,即指个体之言行举止态度;而“德”如前述,指“个体所应当表现之正当行为”;统合“品德”一词,则意指个体言行举止态度合乎当代“正当行为”规范之程度。

4.道德教育:盖言之,道德教育包括“认知”、“行为”与“情意”,惟本研究因限于篇幅与时间,仅探索“认知”层面,未触及行为与情意面向。

5.国民中小学:指台湾当前教育体制内,国民小学与国民中学之合称,简称国中小学或国中小,但不包括自2014学年度开始实施的“十二年国教”中学后段学制──高级中学与高级职业学校。

6.高中职学生:根据台湾2014年8月1日施行的“高级中等教育法”,将高级中等学校分为普通型、技术型、综合型、单科型此四类,为当前国民中学生毕业后所升学的学校,即俗称之“高中职”,而其学生即称为“高中职学生”,年龄约介于16~18岁间。

7.明星高中:意指于台湾所划分的国中生升学高中职之学区内,一般情况,该高中为该学区内国中毕业生升学之第一志愿;且该高中学生毕业后,大部份升学就读台湾较优质的大学。

(四)研究范围与限制

因篇幅限制,有关本研究之范围与限制,爰统合分别从下列四层面说明如下:

1.对象层面:本研究样本“教育阶段”取样范围,以台湾高中职学生为范围,不含括国中小与大学以上教育阶段学生;至于推论之限制,因国中小学生与高中职具有学习先后、智能发展衔接之既成事实,故本研究结果,可相当程度回溯国中小阶段之表现;但对后续尚未到来之大学层级,则不宜扩大过度推论。

2.区域层面:本研究样本“区域”取样范围,基于地缘之故,以台湾云嘉南地区(云林县、嘉义县、嘉义市、台南市)为范畴,未包含台湾其它县市;故研究发现之推论自亦限于台湾之云嘉南县市,对台湾其它县市,以及其它不同国家或地区,自然也不宜过度推论。

3.内容层面:本研究内容,以调查受测样本对中华民族固有优质文化“四维”与“八德”之名称与其意涵之“认知”为主(如附录),仅属初步基本调查;惟中华民族优质文化,除“四维八德”外,也可由其它角度切入;且“道德”之表现,除“认知”外,亦包括“行为”与“情意”面向;另外,其它复杂变项间(如性别、年级、学校类型等变项)之关系,也值得了解,凡此皆是重要研究课题;然而,因限于时间等因素,未列入本研究内容,故于推论诠释内涵时,不宜过度解读。

4.方法层面:本研究为达研究目的,采用“问卷调查法”,以了解高中职学生对中华民族核心伦理道德“四维八德”之基本素养,惟由于囿限于研究时程紧迫,乃仅做初阶量化统计,未进行复杂变项间(如性别、年级、学校类型等变项)相关问题之高阶统计分析,故对于其它变项间之关系,不宜过度推论。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对象与样本取样

作者冀期了解自2001学年度以后,当前台湾道德认知教育推动之成效,爰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探索,惟为求抽样样本数之广度与考虑施测时程及学校配合度等主客观因素,问卷内容乃采简答开放题方式,如同前述,此类题型较适合于高中职阶段,且高中职为国中小之延续,由高中职学生之道德素养,实可合理逆推国中小学生之表现,对整体中小学道德教育实况之理解是深具意义的,遂以“高中职”为母群体以探索之。

如前述,基于地缘,爰以作者较熟悉之台湾云嘉南县市为抽测县市,且因三年级升学压力很大,未列入施测样本,仅以随机抽测之六所高中职一、二年级为施测样本,配合受测学校主客观环境以施测相关班级;然而,为顾虑抽测之实质意义,样本学校有“智能不足”之特殊班级者,该班级不列入抽测范围;抽测时程于2014年6月至9月(7月与8月为台湾的暑假无法施测)积极进行,总共取样154班,总共抽样6244份,无效样本578份,有效样本5666份,进行初步统计,以了解高中职学生对中华民族核心伦理道德“四维八德”认知之基本素养。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以自编问卷为工具(如附录),调查了解高中职学生对中华民族核心伦理道德“四维八德”认知之基本素养;进而,提供家庭、学校、社会、政府此四层面未来研拟合理性因应策略之参考。

(三)研究工具

作者为达研究目的,乃自编问卷(如附录),而以“四维八德”为问卷内容,其缘由已如前述;另外,为期广度了解学生之道德认知基本素养,兼顾受测学校主客观环境与学生填答意愿,乃采开放简答题方式,且只分为两大题,施测时间为20分钟。

为确保施测周全与成效,采“专家内容效度”,询问6位学者专家,兼顾学术伦理与政府个人数据保护法,乃仅列出其姓氏,惟因职称攸关其对本问卷之专业素养,遂并同列出以验证,其中包括大学教师共2位(许教授与余助理教授)、高中职校长共2位(高中的郭校长与高职的林校长)、高职学务主任1位(陈主任)、高职公民老师1位(王老师),咨询其对本问卷施测内容之观点,以及分别对“四维”与“八德”名称、意涵之“对”或“错”判断规准的意见,因限于篇幅,细节不予赘述,统合修订成现在之问卷内容与判断规准。

至于问卷内容,因篇幅限制,第一题详如“附录”所示,而解题之“对”或“错”,其判断规准有三:

1.“四维”的名称:必须全部写出“礼、义、廉、耻”四个字,才算“对”。

2.“四维”的意涵:由于自2001学年度以来,“道德”领域未列入国民中小学正式课程,对“四维”意涵之理解,乃采取较广义宽松之“合理性核心意涵”为认定原则,而不限于传统性所谓“礼就是规规矩矩的态度、义就是正正当当的行为、廉就是清清楚楚的辨别、耻就是切切实实的觉悟”之“标准答案”;亦即只要能分别写出正向合理性有关该四个字之个别又合乎“四维”整体合理性语词或诠释意涵者即算“对”(如“礼”写“礼貌”或“见到同学会打招呼”等皆算对,但写“婚礼”算错,因不合乎“四维”之整体合理性意旨),未以传统所类似诠释者为唯一规准,但也必须该四个字之意涵全部皆正确才算“对”。

3.字体从宽认定:不论“四维”之名称或其意涵,因虑及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索学生之“道德认知基本素养”,而不在于测验其“精确语文学术能力”,且当前高中职学生多用计算机选字等等因素,故只要能写出该四个字名称或其相符应合理性诠释语词意涵之“字形”,即使写简体字或笔划有些微瑕疵,也算“对”;但如明显写错别字则算“错”,因错别字之意涵可谓完全不同矣。

本研究问卷之第二题亦如“附录”所述,其“对”或“错”之判断规准也有三:

1.“八德”的名称:必须全部写出“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此八个字始算“对”。

2.“八德”的意涵:亦采取较广义宽松之“合理性核心意涵”为认定原则,而不限于传统性所谓如“忠就是忠于国家、孝就是孝顺、仁就是慈悲心、爱就是关怀、信就是信用、义就是正义、和就是和气、平就是公平”之类似“答案”;亦即只要能分别写出正向合理性有关该八个字之个别又合乎整体合理性语词或诠释者即算“对”(如“爱”写“爱心”算对,但写“爱情”算错,因不合乎“八德”之整体合理性意旨),未以传统所类似诠释者为唯一规准,但也必须该八个字之意涵全部皆正确才算“对”。

3.字体从宽认定:不论“八德”之名称或其意涵,因虑及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索学生之“道德认知基本素养”,而不在于测验其“精确语文学术能力”,且当前高中职学生多用计算机选字等等因素,故只要能写出该八个字的名称或其相符应合理性诠释语词意涵之“字形”,即使写简体字或笔划有些微瑕疵,也算“对”;但如明显写错别字则算“错”,因错别字之意涵可谓完全不同矣。

(四)数据处理与研究伦理

本研究自去年(2014)6月启动,施测时间需配合受测学校主客观环境;且作者希望以较多样本为依据,让“数字说话”,根据事实以探索当前台湾“道德认知教育问题”之实况,乃与抽测学校研商,尽可能取得较多受测样本,且兼顾有高中和高职,也包括“明星高中”,而不完全以高职为样本,以力求多元且广度之探索;尤其对明星高中之了解。

如同前述,最后总共抽样6244份;其中有些问卷未缴回或缴回但未填写基本数据与作答者,视为无效问卷;惟有缴回问卷且有填写基本数据者,虽未作答,仍视为有效问卷。经审视统计无效样本有578份、有效样本有5666份;进而根据前述“研究工具”之“对”或“错”判断规准,对有效样本逐一进行合理性专业判断与初步统计,俾以初步了解当前台湾“道德教育认知问题”之真正实况。

同时,基于“学术研究伦理”,对于协助受测学校与其班级名称,不以原真实名称呈现,“学校”以甲、乙、丙、……等顺序代称之,而“班级”则以1、2、3、4、5、……等顺序代称之,因篇幅限制,本文无法详列。

三、当前台湾高中职道德认知教育的危机

根据前述研究设计与实施等流程,统计结果发现受测学生之总体表现极为不佳,于5666份有效样本中,有2609人(46.05%)不知道“四维”的名称是指“礼、义、廉、耻”,而其核心意涵则高达5040人(88.95%)不知道;至于有关“八德”的名称,亦有3067人(54.13%)不知其包括“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而其核心意涵更高达5322人(93.93%)不知其意义;进而言之,于本研究有效样本中,有近约九成学生不知道“四维”的核心意涵、超过九成学生不知道“八德”之核心意旨;整体受测样本之道德认知素养可谓极为低落;甚至连学术能力极强的明星高中有效样本672份中,也分别有253人、292人不知“四维”、“八德”之名称;一叶知秋,足见当前台湾学校“道德认知教育”之危机。

“数字会说话”,如此较大量样本所显现的结果,如果政府还“装聋作哑“”文过饰非”,虽暂不致于如管仲所言“: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之立即危险,但对人民之生活、社会之生存、国家之发展,一定将产生直接间接、有形无形之重大危机,则属不能否认之事实。

如果一个人连很基本的“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之道,都无法理解,面对人生价值观重大矛盾、冲突、困惑与抉择时,极易顿失所依,茫然不知所措;鉴此,由本研究发现,实可略窥当前台湾中小学,尤其高中职学生“道德教育”之严重危机,政府教育政策如不知尽快修正、亡羊补牢,则社会大众、政府的许多努力与投资是会被抵消的!

适如前述,十几年前,有些人对于中华民族“新教育”颁布“钦定学堂章程”之新学制起,以迄2001学年度正式推动“九年一贯课程”,认为中华民族“道德教育”推行近百年来,教导许多道德“知识”(知),却不见得“实践”(行),真正实质成效有限;遂主张有“法律”就好,不需要“道德”;就在当时主政者“不关心”,甚至“漠视忽略”的似是而非氛围中,国民中小学“道德教育”被默默地舍弃于正式课程之外,而改采“道德议题融入相关课程”的方式以推动。

事实上,如果因为道德之“知”不一定“行”,而将“道德教育”从正式课程中删除,这于“逻辑”与“现实”皆不通。因若据此准则以推论,则是否也要将“交通规则”予以废除,因“知道”交通规则而“不遵守”者太多了;同理,是否也要将“刑法与民法”废除,因学过刑法与民法而犯法者也太多了;足证因道德之“知”不一定“行”,而将“道德”从正式课程删除,殊属不智。至于或谓有“法律”就好,不需要“道德”,实乃不知两者之“规范本质”、“规范内涵”、“规范制裁”与“规范价值”等层面是不同的(姜得胜,2014b),足见此论调亦犯“逻辑”与“现实”推论之谬误。

近百年来,政府推动道德教育,虽未尽善尽美,惟亦不能谓徒劳无功;事实上,社会现实情境所展现:有道德者比缺德者、遵守交通规则者比违规者、守法者比违法者,皆相对较多;虽这些事实,不能完全归功于“道德教育”之成效,但“道德教育”之推动有助于人类遵守交通规则与法律,实为无人会否认者;尽管个体对道德素养之“知”不一定会“行”,但“知”有助于行,且可避免盲行、愚行、乱行与狂行,则属事实;否则,就等同于否定了人类所有的教育实践与价值。

鉴此,面对当前台湾“道德教育”推动之困境,解决之道,当全方位统整检讨,强化家庭、学校、社会、政府此四层面之功能,以提出合理性因应策略;尤其对“学校教育”,主要当改善者应是反省其教育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评量方式,而非完全废除于正式课程之外,唯有如此,方为正本清源之道。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长期以来,“道德教育”最受人诟病者,就是人类“知”与“行”不一致的问题,遂直接、间接否定了“道德教育”的知识价值,而认为有关“伦理道德”的知识不重要;且有“法律”规范即可,毋庸“道德”;举凡此类论调,正如前述,于逻辑与现实是不通的。因事实上,“知”可能“行”,也可能“未行”“;未知”可能“行”,也可能“未行”“;知”只具有“行”的可能性,而没有必然性。“知”而“未行”之原因,可能由于“未真知”等其它复杂因素;至于“不知”而“行”,则易导致“盲行“”愚行“”乱行”与“狂行”,乃属常见现象。简言之,虽“知”不一定会“行”,但“知”有助于“行”,且有利于个体分辨是非善恶对错以利“正行”,此为无人会否定的。

研究结果发现,受测学生表现极为不佳,于有效样本中,有2609人(46.05%)不知“四维”的名称,有5040人(88.95%)不知“四维”的意涵;至于“八德”则有3067人 (54.13%) 不知其名称,有5322人(93.93%)不知其意义;当前台湾高中职学生道德认知教育之危机,由此可略窥端倪,亟需台湾各界共同关心且图谋因应具体策略。

(二)建议

本研究因论文篇幅限制,只探究当前台湾高中职道德认知教育的危机;事实上,家庭、学校、社会与政府此四层面对此危机之“因应策略”也深值后续研究;此外,笔者也根据前述研究流程与结论,进一步提出合理性建议,以资为未来相关研究之参考:

1.对象层面:本研究施测对象,只限于台湾高中职学生,未调查其它教育阶段学生,虽如前述,可相当程度逆推回国中小阶段,但仍会有些许误差,亦即于母群体教育阶段之推论有其限制;而事实上,其它教育阶段学生亦具有研究价值,值得后续探究。

2.区域层面:本研究样本取样,仅限于台湾的云嘉南县市,故于母群体区域之推论亦随之受限;然而,事实上,台湾其它县市之类似问题,也值得进一步研究。

3.内容层面:因限于篇幅与时间等主客观因素,本研究内容主要探究学生道德“认知”面向之表现,惟如前述,其它有关道德“行为”与“情意”面向、本研究相关复杂变项间之关系、“知”与“行”之关系等等之探索,也深值后续研究。

4.方法层面:本研究因应研究目的,采用“量化研究”,且因受限于时程紧迫,仅进行初阶统计分析;但事实上,其它与本研究相关复杂变项间之高阶统计分析、不同研究内容面向之“质化研究”,亦颇值后续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凤喈(1979)(编著).中国教育史.台北:国立编译馆.姜得胜(2003).教育问题的哲学思索.新北市(旧台北县):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2] .姜得胜(2010).道德力:重建台湾核心价值,再现台湾生命力.新北市(旧台北县):群英出版社.

[3] .姜得胜(2011).“道德”意涵浅论.台湾教育双月刊,669,30~33.

[4] .姜得胜(2014a).品格、道德、品德、伦理意涵之厘清.师友月刊,563 ,50~53.

[5] .姜得胜(2014b).人类社会最主要的规范:“道德”与“法律”之辩证研究.台湾教育双月刊,686,52~54.

[6] .高树藩(编纂)(1977).正中形音义综合大字典(增订第二版).台北:正中书局.国语日报出版中心(2000).新编国语日报辞典.台北:国语日报社.

[7] .汤孝纯(1995).新译管子读本(上).台北:三民书局.

[8] .黄诗凯(2014年9月16日).政院食安会议,闭门4小时,没进度:提高刑责,一罪两罚,食安修法“不急”[J].联合报,第A2版.

[9] .杨欣洁(2014年9月9日).检验粗糙:忙三天换心安?别馊了专业.联合报,第A3版.

高中职学生 篇2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普职融通模式研究”表明,在国家政策的提倡与鼓励下,我国各地结合实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普职融通,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无论是在普职融通的推广范围还是普职融通的程度上,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不少差距。这就要求从国家到地方到学校,从政策到制度到操作建议,从普职沟通模式、课程到教师再到管理和评价等都需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调整和变革。首先,加强顶层设计,整体统筹高中阶段教育普职沟通的宏观走向。一是积极做好国家层面的课程规划。二是配套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三是尽快出台具体的指导意见。其次,搭建教育“立交桥”,切实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一是适度提高普通高等院校招收中职毕业生的比例,拓宽高等职业学校招收中等职毕业生、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通道,拓展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空间。二是创新职业教育体系,延伸和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三是打通中职直升应用本科的升学通道。第三,提倡资源共享,形成合作培养人才新机制。一是高中阶段教育普职校际间的合作,加强学校之间尤其是普高与中职学校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实现彼此优势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建议以县域为单位,将地域邻近、师资互补、资源共享的普高与中职学校结成互助伙伴关系,互选课程、互认学分、互聘教师、共用教学设施场地、有序学籍转换等。二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具体包括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共同开发职业课程、共同建立多元教学机制、共同对学生进行有关职业技能方面的考试和等级鉴定等,形成校企一体化育人模式。三是高中学校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包括推进中等和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的有效衔接和资源共享;支持有条件的高中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和试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鼓励高等学校对高中的课程下移和学分认可;倡导高校到相应的特色高中建立教学、招生与指导基地,以真正形成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校与社会、学校与企业行业、学校与科研机构等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模式。

高中职学生 篇3

她们都是冷门教育——技职训练计划——培养出来的。

技职教育在美国一向不受重视,因为美国人大多反对学生太早选定职业,认为该给学生更多尝试的机会。这些年来。尽管技职教育已经换了个新名称,改叫“职涯教育”(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CTE),但多数的中学生还是没什么兴趣,都抢着去念大学。

不过,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已经预测,雇主对于两年制技术学院毕业生的需求成长速度,将比4年制大学毕业生来得快。而且包括州政府、智库机构与地方领袖在内,美国各地也陆续有支持职涯教育的声音出现,强调这种教育能帮助美国人提高薪资、增加国际竞争力。

职涯教育的做法。是让学生拥有上大学、接受职业训练,或直接就业的多重选择。例如,威斯康星州州长杜尔就扩大举办该州的“青年学徒计划”,让莎拉与艾希莉这样的高中生在受训后,都能找到工作。

目前为止,最成功的职涯教育模式,首推职业学院(career academy),这种小型学院结合了学科与技术两方面的课程,同时还提供学生职场工作经验,做得好的话,往往能带来惊人成效。已有研究指出,职业学院让学生的平均收入增加了11%;男生的收入增加得更多,达17%。

去年,奥巴马曾经要求每个美国人,至少花一年时间接受训练,无论是“小区学院、4年大学、职业学校或当学徒”都好。但他的政府依旧偏重学科能力,教育部长的教改计划里,几乎不提职涯教育。

高中职学生 篇4

【关键词】职业院校 大学生 创业意识 创业教育

前言

现阶段,我国职业院校的诸多大学毕业生在不断实践“中国梦”的过程中,也在暗暗咀嚼着“毕业即失业”的辛酸。尽管中共十八大与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就业与创业的春风劲吹,但传统的观念与现实竞争的残酷却依然制约着大学生的创业热情。由此,进一步探讨职院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有关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职院大学生自觉增强创业意识的必要性

1. 创业政策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强调指出:要“实行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在此,职院大学生理应清楚地看到宽松的创业就业政策环境,务必要高瞻远瞩地增强正确的创业意识、把握创业时机。

2. 职院大学生自身价值的实现。置身当今市场经济浪潮与更加注重个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帮助职院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创业意识、鼓励其积极创业,既有助于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人才、带动着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也有助于职院大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和极大地实现其个体的社会价值。

3. 职院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剧。工人招聘网2013年的报道石破天惊:“明年高校毕业生总量将再创历史高峰,未来几年人数还会继续攀升。将今年定义为‘史上最难就业季还为时过早。”可见,未来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职院大学生怎能安寝?

二、职院大学生创业的现存问题与成因分析

受自身创业能力与心理品质等限制以及客观因素的制约,职院大学生在毕业后最终能真正走上创业之路的人数比例很少。

1. 自身素质的制约。传统教育体制的残留影响还在或大或小地影响着职院创业教育的正常运行、钳制着大学生自主创造性的正常发挥,从而导致职院大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低下与综合素质很难提升:创业的经验缺少与胆识不足、创业中的经营管理能力不强、创业中的市场竞争意识欠缺。

2. 职院创业教育中的失误。职院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大学生创业的服务教育培训体系不够完善、创业教育课程资源缺少且师资力量不足、创业教育理论水平高且创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双重型人才”缺少。

3. 家庭与社会对创业教育的影响。大多的家庭和社会诸部门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劳动观或创业观教育;大多父母不重视孩子创新精神的培养;社会职能部门支持创业的政策力度不够,诸如企业注册资金的门槛虽已降低、但企业的启动资金仍然借贷困难,用于企业注册的合适的商业用房难以寻觅等。

三、现阶段大学生创业中现存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

1. 把握创业时机,用好创业政策。我们的高等职院与社会职能部门务必要把党和国家创业政策落实到实处,用足用好政策。要切实解决好职院大学生创业中的困难问题;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大力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大力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大力培养大学生实用的创业技能。

2. 增强创业教育,强化创业能力。高等职院务必要加强创业教育,增强大学生创业必不可少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操与实践能力;注重把创业教育有效的转化为学生实实在在的创业能力,逐步形成“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三位一体的新型创业教育模式;尽快建立起适合高等职院校情的创业教育体系,开设创业教育的必修和选修课程,开设创业心理辅导课程、设立电子商务课程、讲授企业运作方法、传授理财技巧等,开展创业讲座与竞赛活动,拓宽创业教育领域、促进创业教育途径的多元化,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同时,加强创业教学设备的投入;建设“知识+技能”的现代实用型教师队伍。

3. 不断改革创新,全程服务创业。行政职能部门务必要努力健全和完善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体制机制,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设立创业基金、发放创业贷款;落实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包括降低准入门槛、减免税收、贷款免息、产品签约销售等方式;建立和完善职院创业教育的综合评价体系与保障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与大学生创业所涉单位,诸如工商、税务、房屋租赁管理中心、民政、人社局、教育、文化、经信局、银行、街道办、创业培训机构以及其他相关企业等部门的组织领导与沟通协调。

4. 加强家校联系,支持创业就业。父母作为孩子终身的教师,理应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发育、学业与创业,并及时地与孩子进行沟通与交流、与大学老师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家庭教育也是高等职院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础,父母理应为孩子的创业做出新的奉献。

结束语

面对着市场经济竞争的加剧与国内就业形势的严峻,我们高等职院的教育理应服务于莘莘学子的未来生存与创业发展需要,我们的社会职能部门理应千方百计地保障大学生创业的有序与可持续发展,我们的职院大学生更需全面提升自身创业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上一篇:野生浆果资源下一篇:实现自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