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教师教学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以高标准、严规格的赛项考验和锻炼参赛团队的整体水平,不仅是对学生学以致用的检验,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准的考核,更是对学校职业院校教学体系的衡量。文章以楼宇优质特色专业建设为例着力探讨了职业技能大赛的举办对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教材开发、实训条件建设、校企融合、师资队伍培养以及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的培养等方面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电气工程教师教学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电气工程教师教学论文 篇1:

“双高计划”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

摘 要 打造高水平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引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随着职业教育双师队伍建设各项新政的相继落地,特别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及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开展,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成为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当前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存在团队发展目标不明确、团队结构不合理、团队成员凝聚力不强、团队培训体系不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不到位等问题。淄博职业学院结合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领域)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实际,着力于打造高水平结构化“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教师个体发展培养培训体系,优化创新团队绩效激励机制,全面提升了团队成员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国际化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 双高计划;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教学改革;团队建设;体制保障

打造高水平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引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着重要求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计划”)和《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更对教学创新团队教师能力、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和成果推广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因此,在“双高计划”背景下重新思考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对更好地分工协作实施模块化教学,更有效地在1+X证书制度下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及进行课程体系开发,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双高计划”将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列为十大改革发展任务之一,明确提出“培育引进一批行业有权威、国际有影响的专业群建设带头人,着力培养一批能够改进企业产品工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骨干教师,合力培育一批具有绝技绝艺的技术技能大师”,以打造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队伍。2019年7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公示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涉及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Web前端开发、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等14个战略性重点产业领域和民生紧缺领域的120个团队获批立项建设单位,另有2个团队获批培育建设单位。这标志着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国家队”已然诞生,旨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的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已经全面铺开。结合相关理论分析和实践发现,当前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团队发展目标不明确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团队成员大多以独立完成教学工作为主,在社会服务、技术技能创新、专业发展研究等方面的作用不明显。教师团队建设仍以“教师岗位”为核心开展,未能有效开展分类分层次培育。教研活动往往以申报教改课题或发表相关论文为目标,缺乏统筹安排,部分双师型教师缺少实际项目经验,专业知识停留在理论阶段,不能有效开展企业技术服务。团队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不完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指向不明晰。

(二)團队结构不合理

高职院校教师团队以学校教师为主,在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兼职教师比例结构等方面存在不合理之处。受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制约,企业的能工巧匠和工匠大师很难真正引入到教学团队中,即使引进来,兼职教师由于在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和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再加上培训工作和监督考核跟不上,相应的待遇报酬不能及时兑现,难以保证兼职教师在授课时的教学质量。此外,教学团队的带头人往往身兼数职,在团队建设方面不能完全参与,“头雁”效应作用不能很好发挥。

(三)团队成员凝聚力不强

目前的教师团队往往是因为建设专业群的需要硬性凑合在一起,没有进行充分地研究论证,未能对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资源进行有效融合。团队成员一般承担各自的授课任务,成员间在专业方面深层次交流合作较少。团队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过于依赖部分骨干教师的情况,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成员团队认同感与归属感差,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团队培训体系不完善

各个院校虽然制定了一些教师培训的相关制度和规定,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和办法,想方设法鼓励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和参加各类培训项目,以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在实施过程中,学校的顶层设计缺失或者不够完善,甚至缺少过程监控和有效评价,致使很多相关培训以及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对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和实践操作水平提升没有明显帮助,达不到预期效果。

(五)考核激励机制不到位

教师团队的考核周期短,缺少长期的团队成长规划评价,很多学校考核时以量化的教学类成果指标为主,难以体现教师在实践教学、社会服务、专业研究等方面的过程性作用,尤其是一些隐性的劳动付出没有很好体现。另外,教学团队不是行政部门,能支配的资源非常有限,如果考核激励形式单一,根本无法保障团队成员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回报,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

二、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路径

淄博职业学院2019年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学校建设单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成为国家“双高计划”重点建设专业群。同时,电气自动化技术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也入选国家级职业教育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领域)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学校以国家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统领,围绕如何打造高水平团队、如何实施“三教”改革、如何进行团队评价与激励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形成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大师引领与国际化赋能,打造高水平结构化双师型教师队伍

1.引聘专家学者和技能大师,提升教师教学管理和科研能力

落实“引才引智、校企共育、进阶培养、双优评价”四项行动计划,柔性引进专业内知名院士,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发挥其在专业领域的高端引领作用,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开展技术服务,促进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聘请国家著名职教专家、行业企业领军人物等从事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指导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发挥院士团队领衔、“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示范带动作用,以技能大师、首席技师、现代工匠等为核心组建结构化团队,承担政府部门、协会、行业企业及职业院校的技能革新、技术协作、技能研修等项目,实施技术改革,解决技术难题,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

2.国际化赋能,提升教师育人能力

引入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聘请境外专家担任客座教授,指导专业群建设。搭建教师到境外访学研修、学术交流和培训桥梁,培养双语化师资队伍,助力专业群开展国际合作,培养具有先进职业教育理念,通晓国际规则,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际水准教师队伍,为“一带一路”走出去企业服务,为学生境外实习、就业服务,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

3.校企双元育人,打造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师队伍

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采取“全员轮训”“进企入厂”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师实践技能培训提升,培育国家级技术技能大师、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双带头人。落实“百名企业家、百名工匠(大师)进校园”行动计划,从行业企业选聘优秀企业家、大师工匠担任学院产业教授、客座教授。聘请“中华技能大师”“全国技术能手”“金牌工匠”等领军型高技能人才,具有绝技绝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高技能人才技术特派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激发行业企业人员参与教育教学的积极性,打好“组合拳”,形成“战斗力”,校企双方互惠双赢,实现人才共享、资源共享,共同促进专业建设。

近年来,团队成员承接地方、企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4项,到账金额1000余万元;师资团队成员获得专利65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现成果转化2项;10余名成员被企业聘为技术指导专家,打造了一支梯队合理、专业能力突出的优秀师资团队。

(二)“五阶”培养与“四维”培训,构建教师个体发展培养培训体系

1.实施“五阶”培养

依托教师发展中心的数据管理和评测分析,按照新任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领军人物五阶段,构建全程化、进阶式教师职业发展培养体系。通过职前教师资格培养、入职职业素养培训、在职参加高级研修班能力提升、下企业实践锻炼等形式,重点在师德师风、教科研能力、创新创业、信息化技术应用、实践能力提升等方面为教师提供分阶段、立体化、渐进式培训,建成大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搭建技能传承技艺平台,培养一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打造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2.强化“四维”培训

制订教师能力提升计划,立足学生成长成才,从教学能力、科研与技术服务能力、学生教育管理能力、实践能力四个维度,全方位开展培养培训。实施教师培养“双导师”制,依托企业产业教授、工匠(大师)及专业群教授对青年教师进行“二对一”分类指导,开展“讲好1门课、指导1项创新创业(技能)大赛、主持1项课题、对接1个企业、结对1名工匠大师”活动,提升教师的学生教育管理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通過国内外访学研修、示范课、公开课、技能比武、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多种方式,强化教师岗前培训、岗中实践、岗后提升,发挥团队带头人领航者的辐射带动作用,组织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实训条件标准,做到共同备课、切磋经验、观摩研讨,从而产生协同效应,促进教师个人成长,团队成员专业水平整体提升。

通过对团队教师的分层培养,教学团队成员主持完成省级教学改革项目7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2项,入选全国优秀教育教学改革案例1个,全面提升了团队教师专业能力和发展水平。

(三)制度先行与指标引领,优化绩效激励机制

1.完善团队建设制度体系

一是进一步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职教教师专业标准体系,明确新时代“双师型”教师要求。二是地方政府应进一步明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改革思路。三是围绕团队建设建立完整的制度体系,学校应从团队的目标任务、准入标准、遴选机制、主要职责、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界定,对团队建设实行过程监控及目标管理,实现团队合作效益的最大化。

2.健全教师考核评价制度

实施项目绩效评价管理,开发基于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关键绩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常态化、可持续发展的绩效评估、诊断改进、考核评价和激励奖惩机制。坚持公平公开原则,从教学、科研、生产、实训、创新五个方面实施考核,重点考核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教学建设、技术开发、工艺革新、科技成果转化等,引导教师找准自身优势和发展方向,提高考核评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行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企业评价等全方位、多形式综合评价模式,激发教师工作动力,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3.优化绩效激励机制

通过薪酬制度重大改革,构建差异化考核评价体系。对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技能大赛、社会服务等重大质量工程项目中作出特殊贡献的人员,加大职称评审等权重。制定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紧缺人才薪酬管理制度,完善高水平成果奖励办法,积极探索构建以岗位绩效工资制为主体,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等多种薪酬方式相结合的多元化薪酬体系,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利用各类激励措施,电气自动化技术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培育“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名,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教书育人楷模1人、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1人、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2人,对团队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引领和促进作用。

三、小结

建设高水平教师教学团队是“双高计划”背景下职业院校建设的首要任务和关键措施,也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根本保障。在团队建设过程中,标准化、层次化、模板化设计是非常关键的要素。要进行顶层设计、科学规划、有效监控,全面提升团队成员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国际化交流等方面的能力,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Z].教职成[2019]5号,2019-04-01.

[2]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的通知[Z].教师函[2019]4号,2019-05-13.

[3]陈培红,孙自力.“4+0”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团队建设[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113-115.

[4]隋秀梅,高芳,唐敏.“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5):93-96.

[5]郭天平,陈友力.“双高计划”建设视域下高水平教师队伍分类管理培育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9(8):66-70.

[6]林青红.“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9(4):39-44.

[7]陈兰云,郑朝灿,邵建东.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团队构建与管理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8):103-106.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Innovation Tea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high Plan”

Zeng Zhaoxiang, Li Liangming

Key words double-high plan;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innovation team; teaching reform; team building; system guarantee

Author Zeng Zhaoxiang, professor of Zibo Vocational College (Zibo 255314)

Corresponding author Li Liangming, professor of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of Zibo Vocational College (Zibo 255314)

作者簡介

曾照香(1963- ),女,淄博职业学院副院长,教授(二级)(淄博,255314)

通讯作者

李良明(1977- ),男,淄博职业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工学博士(淄博,255314)

基金项目

教育部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重点课题“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领域团队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ZD2020010201),主持人:曾照香

作者:曾照香 李良明

电气工程教师教学论文 篇2:

基于楼宇专业建设谈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摘 要: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以高标准、严规格的赛项考验和锻炼参赛团队的整体水平,不仅是对学生学以致用的检验,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准的考核,更是对学校职业院校教学体系的衡量。文章以楼宇优质特色专业建设为例着力探讨了职业技能大赛的举办对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教材开发、实训条件建设、校企融合、师资队伍培养以及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的培养等方面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楼宇;专业建设;师资培养

“大赛点亮人生,技能改变命运”。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推进器,引领着职业教育的院校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以及人才培养。大赛传递着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信息和方向。

一、职业技能竞赛助推专业建设,促进课程体系改革

由于高职高专学生技能竞赛主旨与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内在的紧密联系,因而高职院校应积极参加各专业技能竞赛,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企业调研、专家咨询,进一步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适合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技能竞赛涵盖了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起到了引领示范的作用,展示了最先进的职业技能要求、工艺要求,也赋予了专业教学的新内涵。因此,应以技能竞赛为依托进行专业课程改革,牢固树立严谨治学、规范操作的教学理念,通过分解技能竞赛任务和标准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序化、整合,转化为教学项目,不断补充和完善项目课程教学,推进竞赛项目的普及化教育,将大赛转化为教学成果资源共享。此外,高职院校还应以技能竞赛为契机,促进课程开发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应从以往院校为主体转变为院校、行业、企业共同开发,让行业、企业专家直接参与专业教学进程表的制定,并确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评价标准。以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大赛包含门禁对讲及室内安防、火灾报警联动、视频监控及周边安防、综合布线和DDC监控室内楼道照明五个项目,楼宇课程体系中设置了《安防设计与施工》、《消防系统设计施工》、《综合布线》和《建筑设备控制系统施工》均有与之对应的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并以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课程改革,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教学实施,在项目教学中融入了大赛内容,收到良好效果。

二、职业技能竞赛促进校企融合,加强实训条件提升

由于职业技能竞赛成果得到企业认可,因此用人单位在人力资源招聘中,会优先选择参赛选手、获奖学生,特别是技能紧缺型专业人才。有些用人单位除了参加技能竞赛专场招聘会,还会主动联系高职院校,制定定向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岗位需求,企业和院校共同设置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利用院校优质教学资源平台,完成理论教学。企业也会参与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满足技能训练和技能鉴定。双方签订合作协议,企业提供校外实训基地,保障了院校实施半年至一年的顶岗实习,同时为就业打下基础。

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可以为企业提供社会培训鉴定取证,提供优质的技术培训服务,实现校企共赢。实训室引进行业大赛设备,都有源于一线生产、且高于一线生产的实训教学目标,这对巩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就业质量,提供了很好的校企合作培养保障。

结合“十二五天津市提升办学水平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优质特色专业项目”的建设,学院积极参与天津市乃至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促进了校企合作,加快了实训基地的建设。将校内实训基地11个实训室进行完善,包括电工实训室、电子实训室、电气工程安装综合实训室、智能楼宇化综合实训室、安防实训室、建筑消防实训室、综合布线实训室、可编程控制器实训室、卫星电视及广播系统实训室、内线安装与值班电工实训室和维修电工实训室,所有技能训练课均在此实施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并且,新建楼宇智能实训室5个,包括楼宇智能化大赛实训室、物联网及DDC监控实训室、建筑设备控制综合实训室、电气自动化大赛综合实训室和过程控制综合实训区。实训室建设除了为理实一体课提供保障,还为楼宇管理师、维修电工等职业资格证的培训提供支持,并为学院参加楼宇、电梯、自动化生产线、电子产品设计、物联网等职业技能大赛创造条件。

三、以技能竞赛为切入点,推动与行业对接的理实一体教材建设

高职院校应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教学内容和实训内容必须紧贴行业和企业生产实际,而加强高职实用型教材建设就变得十分重要和关键。目前,高职很多教材的内容和编写体例都和本科相似,没有与行业和企业实践靠拢,更多还是基础理论占据大部分篇幅。通过参与职业技能竞赛,很多院校学生都感觉到所学知识与生产实际要求相脱节。因此,高职院校应与企业相关部门共同研究编写出体现未来岗位实际需求的理实一体教材。例如,楼宇专业开始尝试和探索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结合为目标,编写出《安防设计与施工》、《消防系统设计施工》、《综合布线》、《建筑设备控制系统施工》和《卫星电视及广播系统》等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系列教材。

四、以技能竞赛为动力,助推双师素质队伍建设

(一)技能竞赛对教师教学理念的影响

以往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是被动,教师的教学模式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而在职业技能竞赛中,是用岗位任务完成情况来衡量专业能力,是以学生的综合实力来作为主要评价标准,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更加着重培养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教师通过指导技能竞赛,深刻认识到职业技能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技术技能人才,需要学生具备创新创业精神,从而更新了职教理念,自觉地更新适应企业实际的教学内容。备战期间,通过研究大赛相关文件和任务书样题,前往企业观摩学习大赛任务和工艺标准等,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来指导现场,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这也让教师明白了在教学改革中如何更新专业知识点和专业能力点,以及所需技能的深入和广度,同时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与生产脱节的原因,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二)技能竞赛对教师专业技能的影响

从我院多位教师指导学生参赛的经验可以看出,带队参赛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有明显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基础教学课和专业课的理论课时和技能训练课时的比例高于1:1,有些院校实训室和实训设备落后,即使有实训教学也只能借助多媒体进行虚拟教学或模拟实训,与生产实际脱节,而职业技能竞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促进教师技能的提高。例如我院之前有些课程实训涉及到设备接线时,采用的端子排引出,学生只需用跳线连接即可,对于线缆预留、线头处理和布线工艺等都得不到锻炼,通过大赛,学院引进工程型实训设备,尽可能贴近生产实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技能水平。如果想在大赛中获得奖项,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将大赛内容融入到教学改革,利用教学设备开发实训项目,自身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并给学生示范操作,将知识点在技能训练中加深理解。通过教师大赛和学生大赛,促使教师全面掌握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和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手段,从而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三)技能竞赛对教师技能的要求

技能竞赛对职业院校教师双师素质教师水平要求很高。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培养出一批企业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但学生受众面不大,不是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参赛的训练强度和深度,这也反映出职业院校技能型教师的缺乏,大多数教师不能通过平时教学传授生产实际所需的专业技能。目前,技能竞赛赛项种类繁多,即便只是楼宇专业的学生就可参加多种赛项,除了可以参加楼宇智能化大赛,还可参加电梯、自动化生产线、电子产品设计、物联网大赛等。但如果想要取得好的成绩必须要有创新精神。作为创新型教师,要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善于探索求新;要有钻研精神,对调试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要有攻坚克难的决心,不断尝试验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要随时关注微信相关公众号,第一时间了解大赛进展动态和相关行业企业发展的技术更新,及时分解并传递给学生;要求学生定期汇报阶段性成果和疑难问题,给予正面的肯定,并提示引导学生独立实践探索,最终解决问题。我院通过参加天津市教委组织的物联网创新与工程应用设计大赛,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表现了教师不断探索创造性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

五、以技能竞赛为平台,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一)技能竞赛提升学生职业素质

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定位,目标非常清晰,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工作目标是高质高效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而且具备相应的综合素质。职业素质所需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企业管理理念与创新精神等在大赛项目中得以充分体现,团队间只有彼此配合默契、个人专业技能娴熟,才能做好工作,完成任务。技能大赛所涉及的各个专业范围都融入了国内外先进的培养教育理念,在保证学生知识理论够用的前提下,采用最新教法、练法,由知识组合型学习逐步转向专业、企业文化渗透性的学习,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到主动学习。进而,在职业规划上确定自身目标,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会整合及利用各种社会学习资源,尤其是提高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具备查找、筛选最新技术技能并快速掌握的能力。

(二)技能竞赛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技能竞赛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职业竞争意识。只有具备扎实的技能水平、稳定的心理素质和高效的团队协作能力才能取得好成绩,参赛学生亲身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也认识到技能的关键性、理论知识的必要性和细节处理的决定性。比赛过程要认真完成每个任务,操作沉稳而有序,遇到故障保持冷静,合理安排时间,把握好节奏,不受外界干扰,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坚持到最后一刻,决不轻言放弃。既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又造就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只要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的学生,都是用人单位高薪聘请的一线高技能专业人才,就业质量相当高。我院学生在全国楼宇自动化安装与调试大赛中获全国二等奖,获得免试升本的资格,并被中交一航局录用,得到了企业的极大认可。

根据本院参赛经验得出:参赛选手本是学院推荐学习优秀、技能过硬、素质极高的学生,经过教师的悉心指导,企业一线能工巧匠的经验点拨,通过强化训练,不仅扎实了理论功底,又增添了新的技能技巧,增强了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再经过天津乃至全国大赛,和兄弟院校选手较量切磋、取长补短、交流学习,他们的水平和没有参加大赛的同学已经有了天壤之别。这些参赛的学生更加受到实习企业的青睐,往往供不应求。

六、小结

在楼宇专业建设项目中,通过技能大赛明确了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的培养,从而带动了实训室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校企融合,可见,职业技能大赛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今后职业院校应进一步完善技能竞赛激励机制和长效机制、营造校园育人文化、提升教师技能水平和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未来,我国职业技能大赛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并为其指明方向,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真正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作者单位: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明宇,刘柏霞.基于职业技能大赛视角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8).

[2]薛志红.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J].课程教育研究,2014,(3).

[3]刘焰.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力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3).

[4]曹庆旭,王贵生,吴文勇.关于职业技能大赛对课程改革的影响[J].职教论坛,2011,(23).

[5]杨建良.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

作者:张晶莹

电气工程教师教学论文 篇3:

卓越工程师师资队伍工程能力提升的机制研究

【摘 要】 一支具有工程背景的高素质教师教学团队的培养和建立是工程教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高水平应用型本科教育工程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保证毕业生毕业即能与社会最短距离接触的重要因素。论文研究如何建立一支具有工程背景的高素质师资团队,具体内容包括:研究建立现有教师的工程能力的持续提升和工程能力不间断学习途径如何实现;兼职的社会力量(如承担教学任务的企业工程师)应具备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与资质能力的途径和方法;高校师资与社会力量在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的协调;师资建设效益最大化的发挥问题研究。

【关键词】 工程背景;师资团队;工程教学能力;卓越工程师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improving the engineering capability of the Faculty of excellent engineers

QIAO Yinhu , LI SHuangxi, CHEN Jieping, ZHANG Chunyu, ZHANG Chunyan

(Mechanical Engineering,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Fengyang 233100, China)

1.现状与背景分析

培养许多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强、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工程人才是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l0-2020年)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袁贵仁曾强调: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1]。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迈入“内涵发展,质量立校”的新阶段[2],卓越工程师计划对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推动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

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层次化的特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应运而生,高水平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已成为普通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趋势。

因此如何建立一支具有工程背景的高素质教师教学团队,是工程教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高水平应用型本科教育、工程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保证毕业生毕业即与社会就有最短距离接触的重要因素。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具有工程能力和素质要求的教师队伍,卓越工程师教育和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就没有坚强的保证。因此,这样的师资队伍建设包括了三个核心方面:

一是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建设与实施卓越计划的教师必须具有相当的工程背景。这就需要解决以下问题:现有教师如何获得工程师素质的提升与强化,全面获得工程背景,现有教师的工程能力的持续提升和工程能力不间断学习途径如何实现;

二是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建设与实施卓越计划兼职的社会力量(如承担教学任务的企业工程师)应具备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与资质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以便高校满足学生工程教育指导具有工程实际的社会力量如何有效持续拓展,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是满足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建设与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师资与社会力量的在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的协调,师资建设效益最大化的发挥问题研究。

工程能力是指他们在质的方面的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总和,是个体人的体质、品质、气质、能力、知识等各种要素的综合,它反映的是工程师的政治、心理和生理以及智能和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综合特征。主要体现在知识的获取、运用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工程师的专业发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大学里基本的培训阶段;初入职的培训与练习阶段(即进入岗位独立开始自身的专业发展);专业能力获得阶段;继续专业发展阶段。

以安徽科技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施高水平应用本科教育和“卓越计划”为实例,研究专业教师取得工程经历的途径、专业教师工程能力不间断提升与强化的方法与管理措施。研究具有工程背景的社会力量的来源调研与效益的发挥,为学校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提供咨询依据,从而达到建设高水平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类专业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的目的。

工业化国家在工程能力培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德国的“双元制”、加拿大的CBE/DACUM和目前实施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都较好地解决了学校和企业双方面的工程教育师资问题。哈佛案例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便于以学习小组形式组织教学,协同解决任务;培养教师综合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基本形成了高等工程教育的教授在企业兼职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工程教育的完善的机制。

我国工程教育同样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有些院校要求新进入担任专业教育教学的教师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年或半年的工程实践,或通过某一方面的实践培训或简单的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获得一定的工程背景知识。这一短期行为难以真正满足现有教师得到工程能力的提升和持续强化的需求,与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和卓越计划的实施存在明显的差距。文献[4]提出通过教师经常参加各种专业培训以提升教师创新能力。同时,在科技创新训练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文献[5]构建了反映团队整体综合能力指标体系和基于CMM原理的教学团队能力成熟度等级模型TT-CMM。文献[6]提出从企业等聘请人员长期担任兼职教师,且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有利于增强教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献[7]提出鼓励教师开展应用科学研究,以科研促教学。文献[8]提出了构建一支专兼职教学团队。因此各高校至今尚未形成完整的教师获得工程背景的体制和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是一个现实的重要问题。另一方面作为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和卓越计划,企业阶段的教学运行和教学效果在很大的程度中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成败。实际情况是于任何一个企业的合作和工程人员能力对人才培养的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一定的工程项目的实际经验不容易获得,难以适应市场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需求。高校具有行业系统性特点,所以高素质工程实践指导队伍的建设与长效更新、补充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师资队伍工程教学能力提升的目标和实现途径的关键点

2.1工程教学能力提升的目标

继安徽科技学院第一批“卓越计划”试点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先后有车辆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进行卓越计划立项。以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信息工程领域专业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与相应的卓越人才计划相适应教师队伍工程能力的强化提升,具有可操作性强,示范性突出。形成的成果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文章主要的研究目标是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通过产学研合作、引导科技竞赛等形式实现高校教师工程能力强化的途径与实施办法,工程经验持续积累,工程背景持续增强的长效机制与制度保障建设是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与卓越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重要支撑。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一是高校教师工程能力强化的途径与实施办法,工程经验持续积累,工程背景持续增强的长效机制与制度保障建设;二是研究适应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与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聘请企业兼职教师的具体办法,探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服务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与卓越工程师计划人才培养所需的教师角色的转变与兼职人才高效利用的措施;三是研究校企合作,教师增强社会服务功能,积极参与工程市场以及工程项目建设,工程师与教师双师融合化等。

2.2工程教学能力提升实现的关键点

着力解决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师资队伍工程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及机制你解决以下关键问题:一是“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与卓越人才计划”相适应的教师工程能力的强化的途径;二是“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与卓越人才计划”相适应的教师工程能力的评价体系;三是“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与卓越人才计划”相适应的企业聘任工程人员工程能力的质量分析与聘任标准;四是“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与卓越人才计划”新教师获取工程经历和背景的评价体系;五是“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与卓越人才计划”教师与工程师双师融合度评价体系。

建设符合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与“卓越计划”要求具有浓厚工程背景的教师队伍,那么建立一支具有工程背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工程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否则,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和卓越工程师项目就犹如泡沫。为现有四个途径实现:一、定期派教师到企业训练;二、加强从企业引进高级工程技术专家;三、积极引导教师指导学生与专业相关的综合学科竞赛,培养教师综合工程能力;四、通过产学研合作,鼓励教师业开展横向科学研究,使教师获得实际工程训练。教师工程能力的强化途径的拓展研究具有现实的意义。

3.结论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主要研究的方法与途径、制度保障与实施措施,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与卓越工程师项目推进提供师资建设的依据。建立具有安徽科技学院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与“卓越计划”具有工程背景的师资标准。确立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师工程能力强化方法与途径,有效的制度保障与实施办法,同时逐步实现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师工程能力强化的长效机制与教师工程能力持续提升的途径,并探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服务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与卓越工程师计划人才培养所需的教师角色的转变与兼职人才高效利用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魏莹莹,罗秋兰,韦娇艳.着力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省级教学培训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28):123-125.

[2]尉峰.注重内涵发展,坚持质量立校,努力构建和谐校园[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5:56-60.

[3]吴美华.技术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3.05.

[4]李婷,关岩,李志辉等.实验教师素质要求[J].中国冶金教育.2013年增刊:90-92.

[5]江林,胡志刚,杨柳.面向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教学团队能力评估与持续改进方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6:31-37.

[6]朱永跃,马志强.创业型大学视野下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新探[J].中国科技论坛.2010,1:116-121.

[7]张泊平,李国庆.地方本科院校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许昌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6:26-28.

[8]胡小莉.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思考与实践[J].巢湖学院学报.2013,15(5):153-156.

作者:乔印虎 李双喜 陈杰平 张春雨 张春燕

上一篇:购房后续协议下一篇:装饰装修合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