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学期末考试试题

2022-12-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保险学期末考试试题

《保险合同法》期末考试

摘要:由于目前立法对保险人说明义务的范围太过狭窄,说明义务趋于程序化而非真正使保险消费者获得与其订立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信息,使得保险人说明义务面临被法院滥用的困局。因此,笔者提出应借鉴日本对保险人说明义务范围的界定,提出在人身保险公司经营互联网保险时应该从实质出发,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运用网络技术让投保人知悉与其相关的“重要事项”。

关键词:保险人说明义务;重要事项;投保人;互联网

我国保险人明确说明义务的发展历程

明确说明作为保险人的一项法定义务,可追溯至1983年颁布的《财产保险合同条例》,该条例第7条第一款规定:“在订立保险合同时,保险方应当将办理保险的有关事项告知投保方。”这个时候保险人的告知范围是很广泛的的,只要是与办理保险的有关事项均需要告知投保方。但是对保险人未履行该义务并没有规定相应的后果。2002年修订《保险法》时对上述条款未做修改。2009年修订的《保险法》将上述二条并为一条。第十七条规定:“订立保险合同,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的,保险人向投保人提供的投保单应当附格式条款,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合同的内容。对保险合同中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在投保单、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对该条款的内容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确说明;未作提示或者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可以看出2009年的新《保险法》对保险人的说明义务的有了前提条件——“订立保险合同,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的”。对于保险人明确说明义务的范围也有了扩张——“保险合同中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均需明确说明,但对未明确说明的法律后果依然没有改变,依然是“该条款不产生效力”。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9条规定:“保险人提供的格式合同文本中的责任免除条款、免赔额、免赔率、比例赔付或者给付等免除或者减轻保险人责任的条款,可以认定为保险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司法解释(二)进一步扩大了保险人明确说明义务的范围,可以看出不仅规定了完全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需要说明,对于减轻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保险人也需要明确说明。综上,到目前为止我国保险人的说明义务范围限于保险合同条款,而明确说明义务的条款仅仅限于免除或者减轻保险人责任的条款。对未明确说明的法律后果也是单一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然而在实践中,由于保险人明确说明义务范围的狭窄,导致被保险人感觉被骗,退保的事件依旧屡见不鲜。

保险人明确说明义务的立法宗旨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保险合同是典型的格式合同,投保人对这些条款没有讨价还价的可能,而保险活动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一般投保人由于受到专业知识的限制,对保险合同条款内容的理解容易产生偏差、误解,这些均能导致在保险事故发生后,给保险人造就抗辩的理由,而投保人得不到预期的保险保障。基于公平原则和最大诚信原则,拥有专业技术优势的保险人应当对涉及双方当事人重大经济利益的条款进行说明,以使最终成立的保险合同建立在双方充分理解合同条款含义的基础之上。因此,在法律上设置“明确说明”义务,目的就是让投保方获得必要的信息,明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知道签订合同的法律后果,避免权利的无谓丧失,从而有利于平衡利益风险,体现保险的最大诚信原则。[1]

我国保险人的明确说明义务的范围正在扩张

由我国保险法的发展可以看出,法律规定对保险人的明确说明义务的对象的范围正在一步步扩张。早在2010年保监会发布的《人身保险业务基本服务规定》第15条规定:“保险公司应当在犹豫期内对合同期限超过一年的人身保险新单业务进行回访,并及时记录回访情况。人身保险新型产品的回访,中国保监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从规定中可以看出监管机构已注意到与“保险合同相关的重要事项”的重要性。对于与投保人利益相关的重要事项,根据征求意见稿保险人均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提示告知投保人。因为保险人的明确说明义务最初的立法宗旨就是为了解决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让投保方获得必要的信息,明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知道签订合同的法律后果。所以尽管征求意见稿并未将上述投保人应该提示告知的义务定义为明确说明义务。

对我国保险人明确说明义务的范围的建议

从规定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对于人身保险业务投保人需要获得理解的信息不仅仅局限于保险合同条款内容和免除保险人责任条款。对于保险人应该履行明确说明义务的范围,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参照日本法上保险人说明义务运用的核心词汇——“重要事项”。

对互联网保险中保险人履行明确说明义务的方式的建议①

由于人身险本身的复杂性,为了使投保人真正理解自己在电子保单生成时自己每一次点击鼠标意味着怎样的法律后果,也使得保险人的说明义务真正使得投保人实质上理解,而非只是应付法律规定而程序化的设计条款,笔者认为对我国人身险公司经营互联网保险时在投保人签订保险合同前,有必要履行以下两个步骤。

1.保险人应该在投保人进入阅读保险合同条款界面之前,借助电子媒体,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履行说明义务。对于一般的投保人而言,保险条款多显得专业生涩,所以保险人应该运用网络通过视频、音频、等新技术将前述的所有“重要事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表现,使投保人易于理解,印象深刻。视频、音频和等的制作的目的是要告知投保人与其相关的“重要事项”,而不能一味强调消费者体验性感受,更不能有销售误导。

2.通过第一步对投保人进行实时的讲解说明后,接下来可以设置合理的诸如弹框式的风险提示,通过在线客服对投保人进行询问,询问的内容应该包含刚刚上面所提到的“重要事项”。若投保人没有理解或者理解错误,应该及时予以说明,直到得到投保人肯定的反馈后,再确认投保动作的完成。

最后保险人和投保人都应该做好证据保存工作,利用网络优势,可以对上述步骤的视频,音频,和对话内容予以保存,在将来发生纠纷时可以提供有力的证据。

针对目前保险人说明义务过分注重程序而非实质,导致保险公2司因明确说明义务的败诉率居高不下[3],而投保人又有上当受骗的感觉的局面。在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之前,保险人履行上面两个步骤,可以使保险人的明确说明义务履行的更有意义,也能更好的保护保险消费者的权益。(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保险合同责任免除条款明确说明义务的适用标准”,台州市椒江区人民法院网,2011/09/02;http://jiaojiang.tzcourt.cn/InfoPub/ArticleView.aspx?ID=1399

[2]于海纯,吴民许:“日本法上保险人说明义务制度及其启示”,《保险研究》2009年第5期

[3]罗璨:“保险说明义务程序化蜕变后的保险消费者保护”,《保险研究》2013年第四期

注解:

①于海纯,吴民许:“日本法上保险人说明义务制度及其启示”,《保险研究》2009年第5期

②罗璨:“保险说明义务程序化蜕变后的保险消费者保护”,《保险研究》2013年第四期

作者:杨霞

第2篇: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的囚徒困境

摘 要:期末考试是高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检测教师教学成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方式。然而,近年来大学生作弊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呈直线上升的发展趋势。本文借鉴博弈论的景点模型“囚徒困境”分析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内在动因,并从打破“囚徒困境”的平衡点入手,提出大学生考试作弊走出囚徒困境的可能策略。

关键词:期末考试;大学生作弊;囚徒困境

一、引言

期末考试是检测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的一次总结性考试,是高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期末考试属于达标型考试,其考试权威性、监考资源的配备和监督力度都不如全国性的选拔型考试。然而,期末考试在高校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评定学生学业水平、使学生获得评奖学金、三好学生、入党、竞选学生干部、研究生保送资格的重要指标。所以,我们必须制订公平公正的考试制度,并不断完善,使期末考试这一教学环节走上科学化轨道。

然而,如今高校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的现象屡禁不止,作弊人数越来越多,作弊手段越来越高明和多样化。日趋严重的作弊问题使期末考试失去了测量和评价的作用,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妨碍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有效抑制考试作弊的蔓延,各高校依据教育部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制订了符合自己学校的考试违纪作弊处理规定,视情节轻重对违反考场纪律的学生给予警告、扣分、考试成绩记零、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处分。尽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的问题还是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本文尝试运用“囚徒困境”的理论来探讨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防治措施。

二、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里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模型:两个涉嫌共犯重罪的嫌疑犯被单独关在囚室中,如果其中一方愿意认罪并在法庭上作证,而另一方还坚持自己无罪,认罪的人被拘禁三十天后便可释放,不认罪的则会被重判十年监禁;若双方都认罪,则各判五年;如果双方都坚持自己无罪,警察又无法找到证据证明他们的罪行,则只能以较轻的罪名起诉,各判两年。用来表示两个囚徒的选择方案和损益的支付矩阵(payoff matrix)如下:

表1囚徒困境的支付矩阵

甲认罪 甲不认罪

乙认罪 各五年 甲:十年

乙:三十天

乙不认罪 甲:三十天

乙:十年 各两年

在囚徒困境中,两个囚犯都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是应该选择不认罪,使警察拿不到证据起诉,还是应该背叛对方,坦白自己的罪行,争取轻判?从甲的角度分析,在乙认罪的条件下,甲也认罪就被判五年,不认罪则被判十年;在乙不认罪的条件下,甲认罪就被关三十天,不认罪就两年。所以,不管乙的选择是什么,甲的最佳选择都是认罪。从乙的角度分析亦然。这样双方都做出对自己利益最大,风险最小的选择,结局就是两人都被监禁五年,对双方都不利。

博弈理论认为,每个博弈都会在某点或某些点上达到均衡,这就是所谓的”纳什均衡点”(潘天群,2002,页17-21)。在纳什均衡点上,参与博弈的任一方的选择对于局中其他人的策略都是最优的,所以,他们都不会有单独改变选择的冲动,从而使博弈达到一个稳定的结果。在囚徒困境中,唯一的均衡点就是双方都认罪,这是在这场博弈中最可能出现的结果。

三、囚徒困境与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

囚徒困境在理论上很好地反映了博弈的基本特征,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只要博弈双方的命运联系于对方的选择上,但双方又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囚徒困境就自然会形成。当今,很多社会现象的内在根源,都可以用囚徒困境来理解和分析。由于作弊涉及道德问题,而且考试分数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是学生获得评奖学金、三好学生、入党、竞选学生干部、研究生保送资格的重要指标,大部分学生都不会宣称自己考试的时候会作弊,于是考生之间在策略选择上就存在信息非对称性,在这种情况下,囚徒困境就出现了。在博弈论中,“理性人”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张维迎,页1)。我们假设作弊博弈的参与人是学生甲和学生乙,他們都明白在这场博弈中存在着博弈支付(表2),那到底是应该作弊(不合作)还是诚信考试(合作)呢?

表2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支付矩阵

考生甲作弊 考生甲诚信

考生乙作弊 学风、考风、校风恶化,师生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受损 甲:成绩排名后退

乙:获得更好的成绩

考生乙诚信 甲:获得更好的成绩

乙:成绩排名后退 完全达到考试目的,有利于长远发展

在实际中,考生的学习成绩各有差异,所以我们需要假设上面所说的学生甲和学生乙是学习成绩不相上下的两名考生,他们都很理性,都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来做决定,并且面临着作弊还是诚信考试的选择。

在这一场考试作弊的博弈中,如表2所示,如果甲、乙二人都选择诚信考试,这完全达到了考试的目的,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考试理念和公平竞争的考试规则,有利于学生和学校的长远发展;反之,如果双方都在期末考试时作弊,结果必然是反馈错误的测评信息,打击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导致学风、教风、考风、校风的恶化,损害师生和学校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若甲、乙两人的选择不同,那么选择作弊的学生将获得比实际更好的成绩,在成绩排名上占优势;而诚信考试的学生虽然反映了真实的水平,但是成绩排名明显落后于作弊学生,于是在以后的评奖评优、入党、党团干部竞选中都处于吃亏的位置。所以,与理性的囚徒双方最后都选择认罪的结果一样,所有的考生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都会选择不顾道德的谴责和考场规则,选择在期末考试中作弊。然而,这样不仅使作弊的学生本人荒废学业,而且助长了学生投机取巧的心理和弄虚作假的威风,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作弊中,加剧了社会的信用危机。

其实,诚信考试不管是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还是对学校和社会的总体利益都是最有利的策略,是一种理想状态,而大家都在考试中作弊却是这场博弈中的纳什均衡点,这也许就是高校作弊现象越来越严重,屡禁不止的原因。

四、大学生考试作弊走出囚徒困境的可能策略

对于教育而言,道德应该成为教育的最高目标,而诚信自古以来就是道德教育的重点。子曰:“信之于人重矣”。(论语)孟子:“诚着,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如果大学生考试作弊的问题不解决,长此以往,“素质教育”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这无疑是高等教育,甚至是中国教育的不幸。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囚徒困境是各考生的个体理性行为和非合作博弈的结果。想要走出这个困境,需要提高大学生行为自主性和个体理性水平,更需要考试各主体的共同努力与合作。

(一)提高各博弈主体的理性水平

在前文分析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的囚徒困境时,我们进行了一些前提假设。其中,我们假设所有考生都是理性的,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选择的标准。理性是囚徒困境产生的前提条件。在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的囚徒困境中,个人理性背离了集体理性。各考生都只考虑自身的利益,不顾他人的利益,从利己的个人理性出发,对他人的利益采取不合作的措施,导致了两败俱伤的结果。各考生以自利作为标准,选择不顾学校的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在考试中作弊,这似乎使自己处于一个更有优势的位置,但是作弊需要承担被发现的风险,在作弊过程中考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对学生的身心危害是不容忽视的。而且,长远来看,作弊这种选择将会使考生荒废学业,影响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扭曲考生的价值观、荣辱观,导致诚信品质缺失。最后,当作弊的学生走出校门,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终究会被淘汰。同时,这也导致学校的学风、考风、校风的恶化。这是个体的理性否定了集体理性,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宗旨,是个体理性选择导致了非理性的集体恶果。所以要走出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的囚徒困境,需要不断提高博弈各方的理性水平,加强诚信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二)加强合作

造成囚徒困境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警察把两个囚犯分别关在不同的囚室中隔离侦讯,使他们没办法合作。如果两个囚犯在严格的监狱管制之下还是找出了联系的方法,比如收买狱卒,那么他们就可以进行交流和讨论,从共同而非自我利益出发,进行合作,做出更好的决策,达到双赢的效果。所以,制订增加学生合作机会(大家都诚信考试)的制度是解决囚徒困境有效的办法。例如:考试前所有考生都要签字保证会严格遵守考场纪律,绝不在考试中作弊,若发现作弊现象,取消其评奖评优的资格。或者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所有违纪作弊行为都记录在档案里,学校的素质考核和评奖评优等活动都参考学生档案里的信用记录,并且该信用档案将来会与学生的其他档案一起交给用人单位,如果档案里有不良的信用记录,不仅影响学生在校期间的荣誉,还会影响学生的就业,这就迫使学生在考试中诚信应考。

然而,人的本性都是自私的。就如囚徒困境中的两个囚犯,即使他们达成了共识,说好无论如何都不认罪,但是,就算达成这个共识是最符合共同的利益的,自私的人有可能会在最后一刻偷偷认罪,希望有机会减刑到三十天。如果他们不能相互信任,那么,问题有回到了原点,还是无法摆脱最糟糕的结局。因此,如果博弈双方不能相互信任,我们需要第三方來进行监控。在这里,第三方指的是监考。通过观察分析,我们发现很多考试作弊频频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监考老师没有严格执行考试纪律,在考场上出现聊天、玩手机等现象,发现作弊以后隐瞒不报,只是口头训诫,并没有实际惩罚。这样,学生作弊的实际收益远远大于作弊的成本,自然会打破约定,冒险作出作弊的选择,而不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备考。加强监考力度可以迫使博弈双方信守承诺,展开合作,最终达到双赢的效果。

五、结语

囚徒困境描述的是博弈双方在特定的条件约束下,根据个体理性做出选择,而达成非合作博弈的一种均衡状态,揭示了个体理性导致合作困难的后果。众所周知,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蔚然成风不利于学生和学校的长远发展。然而,很多学生看到其他考生作弊成功,导致自己的眼前利益受损,为了不吃亏,铤而走险加入作弊队伍。于是,考生在作弊就陷入了囚徒困境。要使大学生走出困局,必须提升各博弈主体的理性水平和加强合作,具体措施可以包括加强诚信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使学生认识到长远利益的重要性;建立学生信用档案,加大未来利益对学生策略选择的影响力;制定严格的考场制度,加大监考力度等。然而,这些措施从理论上似乎是可行的,可是在执行上也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的囚徒困境并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仍然需要教育各方的通力合作,共同商议和研究最佳的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1]潘天群.博弈生存社会现象的博弈论解读[M].北京: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程香丽,张福磊.高校期末课程考试作弊问题的博弈论分析[J].德州学院学报,2014,30(5):89-94.

[4]饶异.高校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分析的新视角—博弈分析与对策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76-80.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作者:黄菲菲

第3篇:浅析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原因及防范措施

摘 要: 大学生考试作弊是一种影响较为恶劣的现象,学生考试作弊不仅严重影响教师教学质量,使教师教学效果与实际有出入,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投机取巧,妄想蒙混过关,平时不认真学习的心理,更严重的会败坏学校学习风气,摧残学生精神,降低高等学校的社会地位,影响高校的优良形象。本文从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原因及防范对策两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减少甚至杜绝该现象发生。

关键词: 考试作弊 大学生 原因 防范对策

大学生考试作弊分为传统型作弊和新型作弊两种类型。传统考试作弊方式包括偷看他人试卷,偷看暗中夹带的纸条、课本、小抄,或者将答案抄写在课桌、衣服等隐秘地位,事先与他人暗中串通作弊,扔纸团,借故上厕所,甚至在餐巾纸、水瓶等地方做笔记,等等。传统型作弊容易被教师察觉,新型作弊则较为灵活高科技,包括带有储存功能的手表、手机、计算器等高科技工具。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作弊手段更是层出不穷,严重影响考试纪律,败坏学校学习风气。因此必须对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进行严厉抵制,坚决杜绝学生考试作弊行为。

1.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

1.1学校学风不端正。

一个学校的学风很容易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不端正学风容易使学生产生作弊心理。如处在低年级的学生较为好学,受到高年级学生平时吊儿郎当、爱学不学的松散态度的影响,会觉得自己没必要那么辛苦,久而久之不愿意刻苦努力。臨到考试学生又开始害怕,不想挂科,更害怕成绩不好被父母亲戚数落,看到他人作弊也会动作弊的心思,作弊一次成功了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久而久之成为一种恶性循环。

1.2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评价机制设置不合理。

学生作弊很大程度上与学校课程设置有关系,科目太多,学的东西过杂,内容过于艰深,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最后选择作弊蒙混过关。如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需要学的除了专业草学、草地经济学、草业管理、普通投资经济学、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外,还要学习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高等数学、概率统计、会计学、法学等与自己的专业相去甚远的科目,学生平时叫苦不迭,考试前通宵达旦复习,不堪重负的学生最终只好依靠作弊蒙混过关。再者,许多大学科目都是通过一次期末考试评定学生本学期的学习效果,平时出勤、作业完成状况只占总评中很小一个部分,滋长学生厌学、考试作弊的心理。

1.3监考不够严格,对作弊行为惩罚不够严厉。

古语有云:“一而再再而三。”监考不严格严重助长学生侥幸心理,当学生一次作弊成功以后,食髓知味,很容易会选择在下一次考试中继续作弊,久而久之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很多情况下学生作弊时都忐忑不安,尤其是在监考教师四处巡视、不时提醒时。但有些监考教师疏于职守,监考时随意闲谈,接电话,甚至在监考过程中蒙头就睡,不仅影响正常考生的情绪,更使作弊考生不再重视考试。而教师疏于监考,导致许多作弊考生蒙混过关。再者,有些高校在发现学生作弊后往往放宽政策,仅做通告批评,殊不知这样无关痛痒的惩罚措施并不能起到杀鸡儆猴、杀一儆百的作用,还会使学生产生“其实作弊被抓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心理,助长学生作弊风气。

2.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的防范对策

2.1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诚信教育。

学生考试挂科是能力问题,但学生考试作弊是人格问题,这二者之间有天与地的差别,学校作为培育人才的摇篮,必须从思想上使学生认识到考试作弊的严重性。平时上课的时候,教师要着重强调考试纪律,着重灌输考试杜绝作弊,要求学生做到诚信考试。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生考试作弊是败坏诚信、有损人格的行为,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不仅要在上课时宣传,而且要在学生可见的过道走廊、校园里随时进行横幅宣传,强化大学里的诚信教育。

2.2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校园学风建设。

目前中国许多大学都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的情况,如新闻专业历史专业还要学习物理,学生学习以后工作用不到的课程等。因此学校要优化课程设置,适当减少公共课和没有必要学习的课程数目,适当增加一些简单轻松且有趣的选修课和扎实有用的必修课程。再者,学校要严格抓好学风建设,鼓励学生泡图书馆,平时狠抓出勤率,稳步使学生提高自己的知识文化素养。

2.3合理优化课程评价体系。

教师应合理优化课程评价体系,如平时出勤率,课堂参与度,课程论文及课堂作业,期中考试,课后作业等的比例要适当加大,而削弱期考所占总分值的比例。一般可以设置期末占总评的60%,平时占总评的40%,或者使期末的比例更小,着重看学生的平时表现,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课程参与度,强化教学效果,又能减轻学生应对期考的压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加强考试纪律监督管理,加大考试作弊惩戒力度。

严格的考试监督能极大地减少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因此负责监考的教师要严格律己,一切按照程序进行。在拆封试卷时要当着同学们的面,监考过程中不得闲聊,玩手机,睡觉打呼噜,接电话等。发现有学生带手机要坚决勒令其关机或者静音。在巡视过程中若发现学生作弊决不能姑息纵容,对于考生违反考试纪律的,要严格按作弊行为处理。再者,对于作弊考生,学校不能仅通告批评,还要记大过甚至做退学处理,学校应当给考生建立诚信档案,每个学生的作弊记录都将记录在诚信档案里并伴随终生,这样才能起到警示作用,避免学生依靠投机取巧、考试作弊蒙混过关。

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学校学风不端正,科目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学习压力过大,教学评价机制设置不合理,监考不够严格,对作弊行为的处分不够严厉,等等。因此学校应当采取适当措施加强学校学风建设,优化科目课程设置,合理分配期末与平时表现占总评的比例,严格监考,严抓考试纪律,加大对作弊行为的惩罚力度,才能做到防微杜渐,从根本上彻底杜绝学生的作弊行为,提高学校实际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1]李婷,马娜娜.大学生考试作弊主客观原因及对策分析[J].青年与社会,2014(12):64-65.

[2]张玲.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探究[J].职业时空,2010,6(4):130-132.

[3]郗霏,贠永刚.当代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特点及对策[J].科技展望,2014(20):140-141.

作者:韩盟

第4篇:保险学期末考试

一.如果你是保险人员,该如何推销保险产品。

答:如果我是保险人员,首先自己就购买一份保险产品,这样才会有说服力。在推销保险产品过程中,我会重点向客户讲解保险理念。在介绍保险产品时,不是着重介绍它的性能和功用,而是强调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和保险的意义作用。并且事先了解顾客的需求,提前做好准备。在推销保险产品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情况选择适合投保人的险种,并不是保费越贵越好,保障的范围和保障的额度才是衡量一张保单价值的首选因素。因此先确定自己的推销对象,明确谁是准顾客,然后才能有效的开展推销工作。当然,对保险知识的了解和对保险条款的掌握是必须的。

一.请你设计一种保险产品并为此产品设计出《保险合同》条款。

保险合同条款

第一条 简易人身保险合同(以下简称本合同)由保险单及本合同所载条款、声明、批注,以及和本合同有关的投保单、复效申请书、健康声明书,及其他约定书共同构成。投保条件

第二条 凡6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的人,均可作为被保险人。被保险人本人或对其具有保险利益的人或单位可作为投保人,向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称保险人)投保本保险。保险责任的开始及缴付保险费

第三条 保险人对本保险单应负的保险责任,自投保人缴付第一期保险费且保险人同意承保而签发保险单时开始。除另有约定外,保险单签发日即为本合同的生效日,生效日每年的对应日为生效对应日。

保险人同意承保且收取第一期保险费时,签发保险单作为承保的凭证。

保险期间

第四条 本保险的保险期间有五年、十年、十五年、二十年、三十年五种,投保人可选择其中一种或多种,但以保险期满时,被保险人的年龄不超过70周岁为限。

保险责任

第五条 本保险合同有效期内,保险人承担以下保险责任:

一、被保险人生存至保险期满,保险人按保险单所载的保险金额给付满期保险金,本合同效力即行终止。

二、被保险人在本合同生效一百八十天内因疾病而身故,保险人无息退还投保人所缴全部保险费,本合同效力即行终止;被保险人在本合同生效一百八十天后因疾病而身故,保险人按保险单所载保险金额给付身故保险金,本合同效力即行终止。

三、被保险人因遭受意外伤害而身故,保险人按保险单所载的保险金额的两倍给付意外伤害身故保险金,本合同效力即行终止。但因同一意外伤害保险人已给付的意外伤害残疾保险金,应予扣除。

四、被保险人因遭受意外伤害而身体残疾,保险人按保险单所载保险金额及保险单附表所列残疾比例给付意外伤害残疾保险金。但每年意外伤害残疾保险金的给付以保险单所载保险金额为限。

意外伤害残疾给付比例达到75%及以上的,免缴以后各期保险费,本合同继续有效。责任免除

第六条 被保险人因下列情事之一而身故或身体残疾时,保险人不负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一、投保人或受益人的故意行为;

二、在本合同生效或复效之日起二年内自杀或故意自伤身体;

三、故意犯罪、吸毒、殴斗、酒醉;

四、战争、军事行动或**;

五、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及其并发症;

六、核爆炸、核辐射或核污染;

七、无驾驶执照、酒后驾驶。

第二期及第二期以后保险费的缴付、宽限期间及合同效力的中止

第七条 第二期及第二期以后的分期保险费,应依照本保险单所载缴付方法及期限,向保险人缴付并索取凭证妥为保存。如保险人派员前往收取时,应向该收费员缴付并索取凭证妥为保存。第二期及以后的分期保险费到期未缴付时,自保险单所载缴付日期的次日起六十日为宽限期间;逾宽限期间仍未缴付的,本合同自宽限期间终了的次日起效力中止。如宽限期间内发生保险事故,保险人仍负保险责任,但应从给付保险金中扣除欠缴的保险费及利息。合同效力的恢复

第八条 本合同效力中止后,投保人可在效力中止日起两年内,填妥复效申请书及被保险人健康声明书申请复效。

前项复效申请,经保险人同意并缴清欠缴的保险费及利息后,本合同效力恢复。保险事故的通知与保险金的申请时间

第九条 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应于知悉被保险人身故或发生其他保险事故之日起十日内以书面通知保险人,并应于被保险人发生保险事故后三十日内向保险人申请给付保险金。

保险金的申请与给付手续

第十条 被保险人申请领取满期保险金时,应出具下列文件:

一、保险单及保险金申请书;

二、最近一次保险费的缴费凭证;

三、被保险人的户籍证明与身份证件。

第十一条 被保险人申请领取意外伤害残疾保险金及申请免交保险费时,应出具下列文件:

一、保险单及保险金申请书;

二、最近一次保险费的缴费凭证;

三、县级以上(含县级)医院出具的被保险人身体残疾程度证明书;

四、被保险人的户籍证明与身份证件。

第十二条 受益人申请领取被保险人意外伤害身故保险金时,应出具下列文件:

一、保险单及保险金申请书;

二、最近一次保险费的缴费凭证;

三、意外伤害死亡证明书;

四、被保险人的户籍注销证明;

五、受益人的户籍证明与身份证件;

六、应保险人要求出具的其他有效证明。

第十三条 受益人申请领取被保险人疾病身故保险金时,应出具下列文件:

一、保险单及保险金申请书;

二、最近一次保险费的缴费凭证;

三、公安部门或县级以上(含县级)医院出具的被保险人死亡证明书;

四、被保险人的户籍注销证明;

五、受益人的户籍证明与身份证件;

六、应保险人要求出具的其他有效证明。

合同的解除

第十四条 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在订立本合同或申请复效时,对保险人的书面询问应据实告知。如故意隐瞒事实,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或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本合同,且不退还保险费。对本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人不负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保险人通知解除本合同时,如投保人死亡、居住所不明,或其他原因,通知不能送达时,保险人将该项通知送达受益人。

第十五条 投保人解除本合同时,保险人应于接到通知后三十日内退还本保险单的现金价值。

投保人解除本合同时,应出具下列文件:

一、保险单及解除合同申请书;

二、最近一次保险费的缴费凭证;

三、投保人的户籍证明与身份证件。

年龄的计算及错误的处理

第十六条 被保险人的投保年龄以周岁计算。

投保人在申请投保时,应将被保险人的真实年龄在投保单上填明。如果发生错误应依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投保人申报的被保险人年龄不真实,并且其真实年龄不符合本合同约定的年龄限制的,保险人可以解除本合同,并在扣除手续费后向投保人退还保险费,但是自本合同生效之日起逾二年的除外。

二.如果你是有意投保的人,该如何选择购买保险产品。

答:首先要正确评估保险需求。按自身的情况确定所面临的风险,划分哪些是需要保险的风险,那些风险可以不用保险的方式加以避免,从而确定最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在购买保险产品时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量力而行,不增加经济负担;在购买投资性保险时,应首先考虑的保障功能,再考虑投资功能。首先是完善保障,再考虑投资。在购买投资型产品时也应该慎重选择适合自己投资风格的产品,不盲目购买。

第5篇:《人身保险》课程期末考试

内容:

1、家庭成员构成(年龄、性别):

丈夫,31岁,公司职员

妻子,29岁,公司职员 工作都不算太稳定

儿子:16个月

2、居住或工作所在地:

宁波

3、家庭收入(各占比例)、支出:

收入:

男 40000/年,年终奖5000到15000元之间

女 50000/年,年终奖具体不明

支出:

月还贷2500

生活费2600大约

合计 70000/年(包括过年过节等开销)

4、现有家庭资产:

存款 65000 正在找其他投资渠道(如基金等)

已购房 贷款40W/20年

5、已购保险的保障额及保障内容(包括社会保险及商业保险):

男:社保

女:社保,单位参保了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团体意外险和世纪行

儿子:居民医保

其它无

双方父母都五六十岁了,只有养老保险保和大病医保,没有其他商业保险。

6、目前所担心的问题 及希望解决那些问题:

担心二人一旦有疾病意外生活无法继续,希望有保障型保险,需要较大保

额,可接受消费型保险

7、被保险人健康状况:

二人都有点亚健康状态

8、预期每年保险费支出范围:

希望控制在8000,或者二人总计不超10000。

9、保险目的

希望增加全家人的保障(主要指夫妻和孩子)

根据以上内容请为这个家庭设计一份人身保险家庭保障。

要求:

1、必须根据内容给这个家庭设计出一份切实可行的人身保险保障计划书(50分)

2、必须对你所给出的计划书的依据。(25分)

3、必须写出实际公司的实际保险种类(15分)

4、语法、版式、语句通顺(10分)

5、要求在设计书的前边附上考试内容和要求。

第6篇:武汉大学《社会保险》期末考试试题

发布时间:2005-12-26 20:45:00

2001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8分)

1、逆选择

2、转制成本

3、社会保障私有化

4、友谊社

5、居养

6、福利国家

二、填空:(每空1分,共34分)

1、影响养老保险偿付能力的因素有五个,分别是:

2、发达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特征有三个,分别是:

3、选择社会保险筹资方式要考虑的因素有四个,分别是:

4、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企业和个人的缴费比例分别为:

5、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有六个,分别是:

6、按照社会保险的原则,社会保险基金一般来源于三个主体,分别为:

7、城镇居民社会保障的“三道防线”分别是:

8、一般来说社会保险制度有五大险种,分别为:

9、哪个国家最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哪个国家最早建成福利国家?哪个国家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

三、简答:(每题6分,共12分)

1、简述社会保险产生的一般原因和条件。

2、简述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社会保险制度实行改革调整的原因和调整措施。

四、比较分析题:(每题8分,共16分)

1、比较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制度。

2、比较三种社会保险筹资模式及其对我国的适用性。

五、论述:(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及其现实意义。

2、试述中国统帐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2001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8分)

1、逆选择

逆选择是指由于事前的信息不对称,信息占优一方凭借其信息方面的优势,侵占或损害具有信息劣势地位一方的利益。逆选择在保险领域表现非常明显,即由于被保险人对于自己的健康状况或财产状况相对于保险人具有更多的信息,因此,健康状况较好的人将倾向于购买生存年金保险,而健康状况较差的人将倾向于购买医疗保险,从而侵害保险人的利益。

2、转制成本

隐性养老金债务是现收现付制DB(受益基准制,defined benefit)养老金制度向参保职工作出的养老金受益承诺。转制成本是从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向基金积累制养老金制度转轨后隐性养老金债务显性化的成本,即不考虑其他因素,只有转轨为基金积累制的那部分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的隐性债务会显性化为转制成本。

3、社会保障私营化

社会保障私营化是继20世纪70年代现收现付制公共社会保障制度出现制度我危机后,世界性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主导趋势之一。社会保障私营化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在个人账户基础上,从受益基准制转向供款基准制;二是对社会保险基金的集中垄断性管理转为分散竞争性管理;三是鼓励社会机构参与社会保险或将某些社会保险项目委托社会机构管理;四是社会保险基金按照商业化原则运营与管理。

4、友谊社

友谊社是继《济贫法》之后的第二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友谊社的会员主要是当时的熟练工人,它通过成员之间在经济上互助的方式,为他们提供丧葬和疾病方面的基本保障。会员大多来自同一行业的技术工人,定期缴纳一定数额的会费。当会员遭遇不可避免的工伤、失业、贫困、疾病、残疾和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种种风险后不能工作时,可以从“友谊社”领取救济,发挥社会保险的功能。

5、居养

居养是国民党政府重视的社会保障项目之一,它比施粥制度发达。居养对象为无自救方之老、幼、残疾人。其组织机构是:救济院下设养老所、孤儿所、残废所、育婴所、施药所和贷款所。如果各普通市及乡、区、村、镇设救济院,对于前列各所,得分别缓急,次第筹办,亦得斟酌各地方经济情形,合并办理。

6、福利国家

所谓福利国家,按照英国工党1945年在竞选宣言中所表示的,就是使公民普遍地享受福利,使国家负担起公民福利的职责。它贯彻“普遍性”的原则,口号是“收入均等化、就业充分化、福利普遍化、福利设施体系化”。其特点是:(1)保障范围包括“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生活需要;(2)社会保险按统一标准缴费,统一标准给付;(3)保障水平是以维持正常生活水平为准;(4)保障基金主要由国家解决;(5)保障业务由国家设立机构统一管理。

二、填空:(每空1分,共34分)

1、影响养老保险偿付能力的因素有五个,分别是:经济发展水平、通货膨胀、利率、人口结构、人口预期寿命。

2、发达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特征有三个,分别是:立法较早、保障全面、给付优厚。

3、社会保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保险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调节器”;社会保险是社会发展的“减震器”;社会保险是实现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平衡器”。

4、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企业和个人的缴费比例分别为:6%和2%。

5、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有四个,分别是: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

6、按照社会保险的原则,社会保险基金一般来源于三个主体,分别为: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

7、城镇居民社会保障的“三道防线”分别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条保障线。

8、一般来说社会保险制度有五大险种,分别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

9、哪个国家最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哪个国家最早建成福利国家?哪个国家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

德国最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英国最早建成福利国家,瑞典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

三、简答:(每题6分,共12分)

1、简述社会保险产生的一般原因和条件。 答:社会保险产生的一般原因是:(1)

劳动者收的差别性,决定了各国必须举办社会保险。(2)

为解决劳动者就业暂时中断的生活来源问题,需要举办社会保险。(3)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和退休人员在职人员比例的变化,要求建立社会保险制度。 社会保险产生的一般条件:(1)

生产力有了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除了满足人们政党生活需要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这是社会保险产生的基本条件。(2)

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工资劳动者增加,是社会保险产生的关键条件。(3) 政府重视是社会保险产生的重要条件。

2、简述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社会保险制度实行改革调整的原因和调整措施。

答:发达国家社会保险的基本特征是:(1)立法较早。发达国家建立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普遍早于发展中国家。当今世界各国实施的所有保险项目和具体做法都创始于发达国家。其中疾病、残障、养老、生育和工伤保险最早出现在德国。强制性失业保险如失业救助制度由英、法两国创建。家庭津贴是由新西兰于1926年创建的。(2)保障全面。同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保障比较全面,覆盖面广,包括的项目多,顾及到社会各个阶层、各类人员和社会需求的各个领域。在某些发达国家,如英国、瑞典,保障项目囊括了社会保险各大险种,保险对象不仅包括所有雇员,以及无工作的公民及幼儿,并且参加了保险后,就成为终身被保险人。(3)给付优厚。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险不仅推行的时间早、覆盖面广、项目多而齐全,而且提供的待遇也非常优厚。(4)管理相对统一。在发达国家,社会保险的行政管理是比较集中和统一的。 发达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由于超过经济发展承受能力的“过度福利”政策的实施,不同程度地给各国带来了一系列问题:(1)政府开支增大,国家财政负担过重;(2)固定资本投资下降,影响经济的进一步增长;(3)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竞争能力下降;(4)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市场对劳动力供求关系的调节作用;(5)高福利政策加重了人民的赋税负担;(6)政府管理的低效率和官僚化。

近10年的改革措施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开源——增加保险费收入;二是节流——降低保险费支出,其目的是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具体的办法是:(1)提高缴纳保险费的标准;(2)增加缴费(税)项目;(3)取消某些保障项目,降低待遇水平;(4)基金筹集模式从现代现付制到部分积累制;(5)对不同社会保险项目的改革措施。

四、比较分析题:(每题8分,共16分)

1、比较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制度。

答:人身保险,是以人的生命、劳动能力或人身健康作为保险对象(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按照保险合同规定,当被保险人在保险有效期内因意外事故而致伤残、死亡,或保险期满后,由保险人按约给付保险金。人身保险从社会意义上说,它是人类社会以合作互助的方式,共同分担风险的一种社会活动;从保险经营者方面来说,它又是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商业性经营活动。人身保险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具体表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 社会保险与人身保险在发展过程中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社会保险与人身保险的基本内容及其特征可以看出,在保障人民生活安定、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促进社会经济繁荣这个最终目的上,社会保险与人身保险是一致的。但是在其性质、举办方式、保障范围、保险责任和法律范畴等方面,两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主要有:(1)性质不同,主要表现在保险保障功能依靠的力量不一样;保险保障功能辐射的面不一样;保险保障基于的责任范围和尺度不一样;举办的主体不同;保险的保障实施的形式和采用的手段不一样;保险直接目的的二重性偏向不一样。(2)保险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略有不同。(3)保险人的保险责任不同。(4)保险受益人的资格界定不同。(5)立法范畴不同。

但是,社会保险与人身保险是同一社会保障项下的两大不同险种类别,两者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1)社会保险是人身保险进一步发展的产物。(2)相互补充,社会保险与人身保险在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相互补充的作用。(3)此消彼长。社会保险与人身保险由于具有同一的经济保障作用,所以,从长远看,它们之间的合作、相互补充和共同发展是有一定界限的,即人身保险的发展以社会保险只能保障人们的最基本生活水平为条件;同样,社会保险的发展也只能以人身保险仅仅保障那些具有投保资格的人们为条件。

2、比较三种社会保险筹资模式及其对我国的适用性。

(1)现收现付模式。现收付模式指的是以支定收,即根据当年养老金支出的需要确定养老保险税(费)率,从而保证保险税(费)收入与保险基金支出的财务平衡。其偿付能力表达式如下: S=CEW-PRW(式中S偿付能力;E在职职工人数;C保险税(费)率;W社会平均工资;P工资替代率;R受益人数)。

这种模式是通过代际间的债务转换来实现的,在理论上S值为0,所以又称之为零积累模式,也就是说能够保证S值不小于0,就称之为具有偿付能力,使S值不小于0可能性越大,则潜在的偿付能力越大。但是由于人品老龄化的影响,使得制度赡养率(R/E)不断攀升,要维持零偿付能力,势必要不断调高保险税(费)率C,而C又不能无限制地上升,否则会阻碍整个经济的发展。由此不难看出,现收现付模式下的偿付能力呈不断减弱趋势,需要从制度外(政府财政)不断注入持续扩大的资金锗能维持社会保险正常运转。

(2)完全积累模式。完全积累模式是指以个人账户为基础,所有保险税(费)及其收益完全归个人所有,退休时根据个人账户积累基金量按月或按年领取养老金的模式。那么在任一时点t时的偿付能力可用下式表示:S=SA-SP (式中S—偿付能力;SA—保险基金累积额;SP—保险金支出累积现值)。当且仅当S≥0时,完全积累的养老保险模式具偿付能力。

(3)部分积累模式。它是指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其偿付能力可以用现收现付制下的偿付能力和完全积累条件下的偿付能力相加求得。

五、论述:(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论述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成效与问题。

答:经过20多年的改革探索与实践,到2004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16342万人,比2003年底增加836万人。其中参保职工人数为12242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为4100万人,各级社保经办机构为其中60%以上的人员提供了社会化管理服务。

目前,各项改革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确立统账结合的基本制度,探索了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储蓄的多层次体系;二是扩大制度覆盖范围,实现了从国有企业向城镇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延伸;三是普遍实行个人缴费制度,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初步形成了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多元化筹资机制;四是实行原行业统筹下放省级管理,解决条块分割的矛盾,建立了上下贯通、覆盖全国的五级社保经办管理服务体系;五是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领取,实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维护了广大职工的基本权益;六是完成辽宁试点任务,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了改革的预期目标。 但是,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在:

第一,在保障项目方面,责任不明确,助长企业和地方政府的依赖倾向。 第二,在账户设计方面,债务不清晰,放大基金缺口和“空账”。 第三,在运行方式方面,机制不合理,增加制度和道德风险。 第四,在制度建设方面,体系不健全,抑制多样化养老保障需求。 第五,在组织保障方面,管理不顺畅,影响服务质量和效率。

2、试述中国统账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要建立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构成。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划入个人账户的比例一般为用人单位缴费的30%左右,具体比例由统筹地区根据个人账户的支付范围和职工年龄等因素确定。

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要划定各自的支付范围,分别核算,不得互相挤占。要确定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起付标准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左右,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起付标准以下的医疗费用,从个人账户中支付或由个人自付。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医疗费用,主要从统筹基金中支付,个人也要负担一定比例。超过最高支付限额的医疗费用,可以通过商业医疗保险等途径解决。统筹基金的具体起付标准、最高支付限额以及在起付标准以上和最高支付限额以下医疗费用的个人负担比例,由统筹地区根据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是总结借鉴国外发展社会保险和个人储蓄性保险的各自利弊,结合中国同情确立的一种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险制度。

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可以充分发挥互助共济作用,有效缓解职工高额诊疗费用负担的风险,这种制度充分体现了社会保险的互济性和公平性。但单纯的社会统筹,其结果会导致个人自我约束过弱,过分依赖社会医疗保险,而不能形成有效的医患制约。从目前我国的管理能力和保障水平看,也没有这个能力实行完全的社会统筹。

基本医疗保险建立个人账户,一方面可以在现实的医疗消费中建立医患直接制约机制,促使职工把原来“看病不花自己的钱不心疼”的医疗消费心理,转变为自我约束的医疗消费行为。另一方面促使职工在年轻健康时,就为自己年老、有病时储蓄医疗费,有利于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积累机制,有效缓解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产生的缴费来源减少而支出增大的压力。但单纯的个人账户制,没有社会统筹的互助共济,由于目前我国职工收入水平较低,而医疗成本高,支出管理控制的手段跟不上,会导致部分大病患者和多发病患者因个人账户支付不足影响医疗或因病致贫影响基本生活。

综合借鉴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各自作用,采取统账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社会保险和储蓄保险两种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横向”社会共济保障和“纵向”个人自我保障的有机结合,既有利于发挥社会统筹共济性的长处,也有利于发挥个人账户具有激励作用和制约作用的优点。这种制度模式也比较适合我国职工的社会心理。

武汉大学《社会保险》期末考试试题

发布时间:2005-12-26 20:43:00

2000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一、名词解释(每个6分,共30分)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基金 社会保险给付 医疗保险 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险模式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险的基本特点。 2.社会保险给付的确定受哪些因素影响? 3.编制社会保险预算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4.简述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当中转制成本的形成过程。

三、论述题(30分)

比较社会保险基金的两种筹集方式(征费与征税),试论中国目前的社会保险“税”“费”之争,并谈谈你的观点。

《社会保险》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发布时间:2005-12-26 20:43:00

2000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一、名词解释(每个6分,共30分)

1、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social insurance)是由国家通过立法形式,为依靠劳动收入生活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庭成员保持基本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安定而举办的保险。社会保险是一种特殊的强制性保险,它是从商业性保险的基础上产生的。其主要内容包括养老、残障、遗属、医疗(疾病和生育)、失业、工伤和家庭津贴等保险。

2、社会保险基金

社会保险基金是指社会保险征税机构通过各种方式征集的、用于社会保险事业开支的专项基金,它是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一般来说,社会保险基金主要来源于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劳动者个人。

3、社会保险给付

社会保险给付是指被保险人因保险事件发生后,保险人(指社会保险机构或社会保险组织)按照事先规定的条件与标准,向被保险人给付保险金或提供医疗服务。

4、医疗保险

医疗保险是指被保险人因疾病或患病而失去劳动收入时,保险机构或保险组织按规定支付医疗费和生活费的保险。疾病保险于1883年为德国创立,是德国社会保险制度,也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早立法。

5、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险模式

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险模式以英国、瑞典为典型代表。1941年英国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及有关福利问题的报告》,提出了在战胜德国法西斯后,英国将建立一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其特点是:(1)保障范围包括“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生活需要;(2)社会保险按统一标准缴费,统一标准给付;(3)保障水平是以维持正常生活水平为准;(4)保障基金主要由国家解决;(5)保障业务由国家设立机构统一管理。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险的基本特点。

答:从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险发展的整体上看,呈现出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经济落后与保障需求的矛盾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矛盾。

(2)发展的不平衡性。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保险以一种复杂的方式发展着,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因素,影响着各个国家社会保险的发展,使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不平衡性,有保障形式上的不平衡;保障水平不平衡;社会保险发展地区上的不平衡。 (3)殖民统治对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险的影响极其深远。

(4)形成了以社会保险为主,其他保障形式为辅的社会保障体系。

2. 社会保险给付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社会保险给付是指被保险人因保险事件发生后,保险人(指社会保险机构或社会保险组织,下同)按照事先规定的条件与标准,向被保险人给付保险金或提供医疗服务。社会保险给付的基本原则是:(1)社会保险给付意味着被保险人享受社会保险的权利;(2)社会保险给付所规定的条件,是被保险人领取给付金的依据;(3)社会保险给付的标准,是以能维持被保险人及其家属的最低生活水平为原则。

3.编制社会保险预算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答:社会保险预算的编制应遵循四项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即社会保险预算必须反映所有与社会保险事务有关的收支,以利于社会保险基金的统筹与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这就要求将现行各部门掌握的社会保险收支统一归并到社会保险预算之中。二是统一性原则,即任何社会保险收支都要以总额列入预算,而不应以收支相抵后的净额列入预算。三是专款专用原则,即社会保险资金只能用于社会保险方面的开支,不得挪作他用。四是适度结余原则,社会保险支出有相当一部分是在编制预算时难以测算的,为了不给经常性预算造成太大的压力,年度社会保险预算收支相抵应适度留有结余。同时也有利于社会保险资金的投资和调剂。

4.简述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当中转制成本的形成过程。

答: 隐性养老金债务是现收现付制DB(受益基准制,defined benefit)养老金制度向参保职工作出的养老金受益承诺。当一个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建立时,政府利用在职职工的强制性供款向当前的退休者支付养老金受益,并向在职职工承诺在未来也按一定标准向其支付养老金受益。既然现收现付制制度没有将当前职工的供款支付他们未来的养老金受益,而是使用其向当前的退休者支付受益,那么承诺在未来支付养老金受益的当前供款就成为了政府的借入债务。 转制成本是从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向基金积累制养老金制度转轨后隐性养老金债务显性化的成本。

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具体实践来看,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从一个单一的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制度(目标替代率90%以上)转变为一个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目标替代率58.5%),也即一个现收现付制统筹账户(20%)加上一个基金积累制个人账户(38.5%)。因此不考虑其他因素,只有转轨为基金积累制的那部分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的隐性债务会显性化为转制成本。也就是说,只有转为基金积累制个人账户部分的隐性债务显性化为转制成本。具体到制度本身来说,就是在制度改革之前参加工作的职工,由于在老制度下没有建立个人账户,也没有为个人账户储备,因此改革后这些职工就没有个人账户基金积累。这些职工包括在改革前就已经退休的职工,被称为“老人”;改革之前已经参加工作的职工,被称为“中人”。

三、论述题(30分)

比较社会保险基金的两种筹集方式(征费与征税),试论中国目前的社会保险“税”“费”之争,并谈谈你的观点。

答: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经济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保险制度能否尽快建立健全。那么,能否以开征社会保险税作为中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突破口呢?相对于缴费制和储蓄制来说,开征社会保险税是否是中国社会保险筹资的最佳选择?这是当前我国经济改革和社会保险制度创新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因此,围绕“费改税”这个主题产生了两派意见。

反对实行社会保险“费改税”的人士认为费与税都是社会保险资金的筹集方式,是手段而非目的,它们均为实现制度的目标服务,并取决于特定的制度模式。在新型社会保险制度正在定型、各种相关问题尚需缓解的条件下,如果不能对费与税两者及其决定与制约因素有较为全面的、客观的认识,就对此作出重大变革,其结果可能会因准备不足或预期偏高而适得其反。

赞成社会保险“费改税”的人士指出我国社会保险机制不完善,不仅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持,也未将保险资金列入预算内管理。保险基金征缴困难,欠缴企业增多。各地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基金筹集比例标准高低不同,资金管理分散,筹集成本高,调剂面窄。对资金筹集和使用缺乏监督,难以满足社会保险支出需要等。通过开征“社会保险税”,以法律形式明确国家、单位和个人的分配关系,避免随意收费和分配不公等问题,全面实现保险基金分配的公开化,带动社会的保险机制,利益机制,和分配机制全面运转。 目前,我国社会保险缴费的基本制度框架已经初步具备,各地也正结合本地实际进行贯彻落实。然而,无论是从社会保险费征缴实践来看,还是从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系统性分析,现行社会保险缴费制度都存在许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开征社会保险税是解决一系列问题的最佳途径:(1)开征社会保险税可有效提高社会保险的社会化程度;(2)开征社会保险税有利于实现社会保险的公平性目标,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3)开征社会保险税有利于降低制度运行成本;(4)有利于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预算管理,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机制,保证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性。

但在我国当前基本养老保险中“统账结合、混账管理、空账运行”的格局下,是难以开征社会保险税的。因此,开征社会保险税的前提条件是做实个人账户,实现“统账结合、分账管理、实账运行”,那么针对社会统筹账户开征社会保险税,并将社会统筹基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第7篇:保险学期末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

1、补偿性合同:是指当保险合同约定的事故发生后,保险人根据保险标的因事 故发生所造成的实际损失额,对被保险人进行经济补偿的合同。财产保险合同即属补偿性保险合同。因这种合同的目的是补偿被保险人的损失,故在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在保险金额的限度内,以评定实际损失为基础来确定保险金的数额,所以也称之为评价保险合同。

2、给付性合同:是指保险合同约定的特定事件出现或者保险期届满,保险人就必须按照保险双方事先约定的保险金额支付保险金的合同。

3、弱体保险:是指被保险人的风险程度较高,不能按照正常费率承保而必须附加特别条件来承保的保险

4、健体保险:健体保险是指对于身体、职业、道德等方面没有明显缺陷的被保险人,保险人按照所制定的标准或正常的费率来承保的保险。

5、火灾保险:是指以存放在固定场所并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财产物资为保险标的,由保险人承担保险财产遭受保险事故损失的经济赔偿责任的一种财产保险。

6、保险单:简称保单,是指保险合同成立后,保险人向投保人(被保险人)签发的正式书面凭证。保险单由保险人制作,经签章后交付给投保人。保险单包括以下四个部分内容:

(1)声明事项; (2)保险人责任范围; (3)除外责任 ; (4)条件事项。即保险合同当事人双方享受权利时所应承担的义务。

7、近因原则:在风险与保险标的的损害关系中,如果近因属于承保风险,保险人应负赔偿责任;如果近因属于除外风险或未保风险,则保险人不负赔偿责任。

8、委付:是指保险人同意将受损的保险标的视为推定全损,在补偿被保险人全部损失的同时,获得该受损标的物的所有权。保险人接受委付后,可以通过对标的物的处理,接受大于赔偿金额的收益。

9、代位求偿原则:是指在财产保险中,保险标的发生保单承保风险造成的保险事故,且事故是由第三者责任造成的,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支付保险赔款后,依法取得对第三者的索赔权。

10、最大诚信原则:保险合同当事人双方订立保险合同及在合同的有效期内,应依法向对方提供影响对方作出是否缔约及缔约条件的全部实质性重要事实,同时绝对信守合同订立的约定与承诺。否则,受到损害的一方,可以以此为理由宣布合同无效或不履行合同的约定义务或责任,还可以对因此而受到的损害要求对方予以赔偿

11、财产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交付保险费,保险人按保险合同的约定对所承保的财产及其有关利益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的保险。

12、人身保险: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当被保险人在合同期限内发生死亡、伤残、疾病等保险事故或达到人身保险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由保险人依照合同约定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二、简答

1、可保风险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风险必须是纯粹风险;风险损失可以用货币来衡量;风险的发生具有偶然性;④风险的发生必须是意外的,非故意行为所致和发生是不可预知的;⑤风险须是大量标的均有遭到损失的可能性;⑥风险导致的损失应具有严重性

2、简述风险处理的方法并评价其适用性。

风险处理的主要方法包括: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避免、预防、抑制、分散)和财务型风险管理技术(自留、转移)

当损失频率高,损失程度高时,采用风险回避。

当损失频率高,损失程度低时,采用损失预防、风险自留。

当损失频率低,损失程度高时,采用损失抑制、风险转移。

当损失频率低,损失程度低时,采用风险自留。

3、什么是风险?风险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怎样?

风险是指在特定的客观情况下,在特定的期间内,某种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 构成要素:(1)风险因素。包括物质风险因素心理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

(2)风险事故。指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偶发事件,是造成损失的直接或外在的原因,是损失的媒介物(3)损失。指非故意的、非预期的和非计划的经济价值的减少,即经济价值意外的减少或灭失。广义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关系:风险因素引起或增加风险事故的发生,风险事故发生导致产生损失。

4.论述保险的职能以及保险在宏观微观方面的作用。

职能:

一、保险的基本职能:1.分散风险2.经济补偿或保险金给付

二、保险的派生职能:1.融资职能2.防灾防损职能3.分配职能

作用:

(一)保险的宏观作用:

1、保障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

2、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交往

3、有助于推动科技发展

4、有助于扩大积累规模

5、有助于增加外汇收入

6、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分散危险

7、对经济起稳定作用

(二)保险的微观作用:

1、有利于受灾企业及时恢复生产

2、有利于安定人民生活

3、有助于均衡个人财物收支

5、分析保险和储蓄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保险与储蓄都可以作为处理经济不稳定的善后措施,尤其是人寿保险与储蓄比较相似。

区别:

1、经济关系:保险是互助、共同经济行为,储蓄是个人经济行为

2、对等关系:保险不对等,储蓄对等

3、原则:保险投保自愿、退保自由,储蓄存款自愿、取款自由

4、计算方法:保险需要特殊的计算方法,储蓄不需要。

6、保险利益原则的意义

能有效防止赌博

可以减少道德风险

可以限制保险的赔偿金额

7、简述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中保险利益的主要来源

财产保险的来源是财产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承运权、保管权、抵押权、留置权等;人身保险的来源是人身关系、亲属关系、雇佣关系、债权债务关系。

8、重复保险的概念及其损失分担方式有哪几种?

投保人在同一时限内就同一标的物的同一危险向若干保险公司投保,如果保险金额之和超过标的财产的实际可保价值,称为重复保险。比例责任方式,保险人按其承保的保险金额与各保险人承保保险金额的总和的比例分摊责任。限额责任分摊方式:即假设在没有重复保险的条件下,各保险人依其承保的保险金额应负赔偿的最高限额与各保险人应负赔偿限额的总和的比例分摊责任。顺序责任分摊方式: 按照各家保险公司出单顺序赔偿,先出单的公司首先在其保险金额限度内负责赔偿,后出单的公司只有在损失金额超出前一家保额的情况下,才在自身保额限度内赔偿超出部分。

9、损失补偿原则的含义及其限制条约

补偿原则是指当保险标的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时,通过保险赔偿,使被保险人恢复到受损前的经济现状,但不能使其因损失而额外受益。补偿原则包含三层意思:无损失则无补偿,补偿须以损失的发生为前提;保险人所补偿的损失只能是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即由于保险事故造成的保险标的的损失;保险赔偿以补偿实际损失为限。

限制:以实际损失为限。以保险金额为限以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保险利益为限

10、分析保险合同的定立程序

保险合同的订立程序包括要约与承诺。要约又称“订约协议”,是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订立合同建议的法律行为,是签订保险合同的一个重要程序。具有三个特点:投保人一般是保险合同的要保人。保险合同要约内容比一般合同更加具体和明确。保险合同要约一般为投保单的书面形式或其他形式。承诺又称“接受订约提议”,是承诺人向要约人表示同意与其缔结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有效的条件为:承诺不能附带任何条件。由受约本人或其合法代理人作出。在要约有效时间内作出。

11、简述保险合同的特征

保险合同是有名合同。保险合同是要式合同。保险合同是附和性合同。保险合同是有偿合同。 保险合同是最大诚信合同。保险合同是双务合同。

12、简述保险合同的主体和客体

保险合同的主体是指与保险合同发生直接关系、间接关系的人(含法人和自然人),包括当事人、关系人和辅助人。当事人是指直截参与建立保险法律关系、确立合同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人,即参与订立保险合同的主体,包括投保人和保险人。关系人是指与保险合同有经济利益关系,而不一定直截参与保险合同订立的人,包括被保险人、受益人、保单所有人。辅助人是指协助保险合同的当事人签署保险合同或履行保险合同,并办理有关保险事项的人,包括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和保险公估人。

客体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主体履行权利和义务时共同指向的对象。保险合同的客体不是保险标的本身,而是投保人于保险标的上的保险利益。

13、财产保险的特征都哪些?

保险标的为各种财产物资及有关责任 ;业务性质是组织经济补偿;经营内容具有复杂性 投保对象与承保标的复杂 ;承保过程与承保技术复杂 ;危险管理复杂;单个保险关系具有不等性

14、团体火灾保险中,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保险金额的确定方式

固定资产的保险金额的确定:按账面原值、账面原值加成、重置重建价值或实际价值确定。 流动资产的保险金额的确定:按照流动资产最近12个月的平均余额或最近账目余额确定。

15、简述责任事故处理原则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是契约责任阶段,它强调在处理责任事故时以受害方与致害方存在着直接的契约或合同关系为前提;二是过错责任阶段,它强调在责任事故中只有当致害人对受害人的伤害负有故意或过失责任时,才承担起法律规定的经济赔偿义务;三是绝对或严格责任阶段,即只要受害人不是自己的故意行为所致的损害事实,均可以从实施行为的另一方面获得经济上的赔偿。

16、人身保险的特征有哪些?

人身保险事故的特点:首先,人身保险的保险事故的发生通常具有必然性。其次,保险事故的发生具有分散性。最后,人身保险中的死亡事故的发生概率随被保险人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具有相对稳定性。人身保险产品的特点:反映在保险产品的需求、保险金额的确定、保险金的给付、保险利益的确定、保险期限的长短和寿险保单的储蓄性等方面。人身保险业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保费的收取、准备金的提取、资金的运用、保单的调整和连续性管理等方面。

17、分析原保险和再保险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

投保人(被保险人)支付保险费给原保险人(分出公司),并签订保险合同,原保险人(分出公司)支付再保险费给再保险人(分入公司),并签订再保险合同。发生事故后,投保人(被保险人)可向原保险人(分出公司)请求保险赔偿或给付,原保险人(分出公司)向再保险人(分入公司)请求再保险摊赔,再保险人(分入公司)摊付损失赔款,原保险人(分出公司)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给投保人(被保险人)。区别:

18、再保险合同的形式有哪些及其具体的含义如何?

(一)临时分保

原保险人根据业务需要,临时选择再保险人,经协商达成协议,逐笔成交的再保险形式。

(二)合同分保

保险人和再保险人事先订立再保险合同,在一定时期内对合同规定范围内的业务,都依据事先商定的条件进行分保。

(三)预约分保

双方事先签订分保合同,原保险人对于合同规定范围内的业务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分保及分出份额;而再保险人则没有选择的自由,凡合同规定范围内的业务,只要原保险人决定分出,再保险人就必须接受,无选择的余地。

第8篇:保险学 期末重点复习

保险学 复习题

一、解释概念

1.重复保险

是指投保人对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分别向二个以上的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的保险

2.险位超赔再保险

它是以每一危险单位的赔款金额为基础确定分出公司自负赔款责任的限额即自赔额,超过自赔额以上的一定赔款额,由分出公司负责。

3.可保风险

可保风险是保险公司可以接受承保的风险。

4.损失说

损失说以处理损失作为保险核心内容的学说,分为损失赔偿说,损失分担说,风险转嫁说,人格保险说四种分支学说

5.危险单位

保险标的发生一次灾害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范围。是保险公司确定其能够承担最高保险责任的计算基础。

6.公众责任保险

是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因疏忽或意外事故造成他人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进行承保的一种责任保险。

7.足额保险与超额保险

所谓足额保险,又称全额保险,就是保险金额等于保险价值的保险。超额保险,就是保险金额超过保险价值的保险。

8.保险金额

是指保险人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最高限额。

二、简答题

1.共同海损与单独海损的区别。

(1) 损失的原因不同:单独海损是直接原因;共同海损是人为原因 (2) 损失的补偿方式不同:单独海损由受损方或承保人单独承担;而共同海损由受益各方按比例分摊。

2.代位求偿的含义和实现条件。

答案:保险代位求偿权又称保险代位权,是指保险人享有的,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造成保险标的损害负有赔偿责任的第三方之索赔求偿权的权利。

对于代位求偿权的成立要件:(1)保险标的所遭受的风险必须属于保险责任范围; (2)保险事故的发生应由第三者承担责任; (3)被保险人要求第三者赔偿;

(4)保险人必须事先向被保险人履行赔偿责任; (5)保险人只能在赔偿金额限度内行使代位求偿权.

3.理想可保风险应具备哪些条件?

(1)风险必须是纯粹的风险。(2)风险必须具有不确定性。

(3)风险必须使大量标的均有遭受损失的可能。(4)风险必须有导致重大损失的可能。

(5)风险不能使大多数的保险对象同时遭受损失。 (6)风险必须具有现实的可测性。

4.原保险与再保险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

(1)原保险是再保险的基础,再保险是由原保险派生的

(2)再保险是对原保险的保险,再保险支持和促进原保险的发展。

区别:

(1)保险关系的主体不同。原保险关系的主体是保险人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体现的是保

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再保险关系的主体是原保险人与再保险人,体现的是保险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2)保险标的不同。原保险的保险标的包括财产、人身、责任、信用以及有关的利益;再

保险的保险标的是原保险人所承担的风险责任,是一种具有责任保险性质的保险

(3)保险赔付的性质不同。原保险合同包括补偿性合同和给付性合同两种。再保险合同均为补偿性合同。

5.损失补偿原则的含义和补偿的限度。

(1)损失补偿原则包含三层意思:

一.无损失则无补偿,补偿须以损失的发生为前提;

二.保险人所补偿的损失只能是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即由于保险事故造成的保险标的的损失;

三.保险赔偿以补偿实际损失为限。

(2)关于赔偿金额的限度。

一.以实际损失为限。

二.以保险金额为限

三.以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保险利益为限

6.保险投资的来源包括哪些?

答案:

1) 资本金。资本金是保险公司在开业时必须具备的注册资本。我国设立保险公司的注册

资本的最低限额为2亿元人民币。保险公司注册资本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保险公司的资本金除按法律规定缴存保证金(我国目前为实缴货币资本的20%)外,均可用于投资,以获得较高的收益率。

2) 各种责任准备金。责任准备金是保险公司为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从收取的保费中提

留的资金。包括: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总准备金和人身保险的各种准备金。

3) 其他投资资金。在保险经营过程中,还存在着其他可用于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

结算中形成的短期负债、应付税款、未分配利润、公益金、企业债券等。这些资金可根据其期限的不同作相应的投资。

7.信用保险与保证保险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

(1)投保人不相同;

(2)信用保险是填写保险单来承保的,其保险单同其他保险单并无大的差别;

(3)信用保险的被保险人是权利人,承保的是被保证人的信用风险,除保险人外,在保险合同中只涉及权利人和义务人两方;

(4)在信用保险中,被保险人缴纳保费是为了把可能因义务人不履行而使自己受到损失的风险转嫁给保险人。

8.保险损失说的内容。(见课本)

9.举例说明补偿性保险与给付性保险的区别。

与补偿性保险相对,给付性保险不以补偿损失为目的。大多数人身保险都属于给付性保险。因为人身保险的标的人的生命或健康是不能以价值来衡量的,保险事故发生后造成的损失也无法以货币来评价。而且,有些人身保险并无意外事故的发生,也无损失的存在,保险人依

合同规定所给付的保险金只是为满足被保险人的特殊需要。比如,在生存保险中,在保险期限届满时被保险人仍然健在,无意外事故的发生也谈不上造成损失,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们年龄越高,体力越差,就更需要得到经济上的保障,而保险人于此时给付保险金,能够达到雪中送炭的效果。因此,在人身保险合同中,通常根据被保险人的特殊需要及承担保险费的能力确定一个保险金额,在危险事故发生或保险期限届满时,由保险人根据合同规定的保险金额承担给付义务。这个金额是固定的,不能任意增减,因此,人身保险合同也被称为定额保险。

10.保险合同的特征。

答案:

保险合同是合同的一种形式,一方面它应遵循一般合同的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公共利益、协商性;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特殊的民事合同。与一般的民商事合同相比,保险合同的法律特征主要表现在:

(1)射幸性。 (2)附合与约定并存性。(3)双务性。(4)要式性。(5)有偿性。(6)诚信性。

三、论述题

1、导致保险合同终止的原因。

答案:保险合同的终止,是指保险合同确立的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结束,即保险关系的完全消灭,是保险合同发展的最终状态。导致保险合同终止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自然终止

自然终止是指因保险合同期限届满而终止。这是保险合同终止的最普遍、最基本的原因。

(二)义务已经履行完毕而终止

保险人已经履行赔偿或给付全部保险金义务后,如无特别约定,即使保险期限尚未届满。保险合同即告终止。

(三)因合同主体行使终止权而终止

合同主体在合同履行期间,遇有某种特定情况,享有终止合同的权利,无须征得对方的同意。

(四)因保险标的全部灭失而终止

由于非保险事故发生,造成保险标的灭失,保险标的已实际不存在,保险合同自然终止。

(五)因解除而终止

解除终止是指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尚未届满前,合同一方当事人依照法律或约定解除原有的法律关系,提前终止保险合同效力的法律行为。

2、保险公司的经营特征。(见课本)

3、代位求偿的含义及其实现条件是什么?

答案:保险代位求偿权又称保险代位权,是指保险人享有的,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造成保险标的损害负有赔偿责任的第三方之索赔求偿权的权利。

对于代位求偿权的成立要件:(1)保险标的所遭受的风险必须属于保险责任范围; (2)保险事故的发生应由第三者承担责任; (3)被保险人要求第三者赔偿;

(4)保险人必须事先向被保险人履行赔偿责任; (5)保险人只能在赔偿金额限度内行使代位求偿权.

4、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

联系:从功能上看,两者都是社会风险化解机制。社会保险是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商业保险可以作为对社会保险的补充,是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保险的产生晚于商业保险,它所使用的术语和计算、预测方法很多与商业保险有关。

区别:(1)保险性质不同(2)实施方式不同(3)资金来源不同和保费的负担原则不同(4)保障对象不同(5)保障程度不同(6)保险范围不同

(见教材P2-3页,论述题需要将每一个要点展开谈一谈)

5.保险利益原则的含义内容及意义。

答案:(1)保险利益原则的含义内容

保险利益也称可保利益,是指被保险人对其所投保的标的所具有的法律上认可的经济利益,也就是说,标的的损坏或灭失对被保险人有着利害关系。如果财产安全,投保人就能得益;如果财产受损,其利益亦遭受损害。所谓保险利益原则是指在签订和履行保险合同的过程中,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必须具有保险利益。我国《保险法》第12条规定:“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投保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无效。”但人身保险合同除外。

(2)意义

保险利益原则规定,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必须具有法律上承认的利益,否则,保险合同无效。在保险经营活动中,坚持保险利益原则意义深远。

(1)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在保险利益原则的规定下,由于投保人与保险标的之间存在利害关系的制约,投保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种经济保障,一般不会诱发道德风险。

(2)避免赌博行为的发生。保险利益原则规定,投保人的投保行为必须以保险利益为前提,一旦保险事故发生,投保人获得的就是对其实际损失的补偿或给付,这就把保险与赌博从本质上区分开来。

(3)便于衡量损失赔偿金额,避免保险纠纷的发生。保险人对被保险人的保障,不是保障保险标的本身不遭灾受损,而是保障保险标的遭受损失后被保险人的利益,补偿的是被保险人的经济损失;而保险利益以投保人对保险标的的现实利益以及可以实现的预期利益为限,因此是保险人衡量损失及被保险人获得赔偿的依据。保险人的赔付金额不能超过保险利益,否则被保险人将因此获得额外利益,这有悖于损失补偿原则。再者,如果不以保险利益为原则,还容易引起保险纠纷。

第9篇:保险实务模拟期末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 班级:

一、 实验目的

通过对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的实验操作,我已经对保险实务模拟系统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的家庭财产险、运输工具车辆险、工程责任险和运输货物险的实验让我进一步了解和熟悉了保险的运作过程,并能正确缮制各类单据,了解各种类别的保险投保意义。

实验三家庭财产险的实验目是掌握家庭财产险包含的要素,满足不同需求的客户对个人和家庭投保的保障。熟悉家庭财产险投保流程,正确缮制各类单据,了解家庭财产险投保意义。

实验四是运输工具车辆险,要求我们加深对运输工具车辆险的认识,掌握投保、理赔流程。并学会正确缮制各类运输工具车辆险单据。

实验五是工程责任险,对我们的要求有三:1.理解工程责任险概念。2.掌握工程责任险的投保、变更、理赔等流程,熟悉工程责任险范畴。3.正确填制保险单据,理解条款意义。

实验六运输货物险要求我们掌握运输货物险种的基本险别和附加险别,并理解其含义;熟悉运输货物险中普通投保、预约投保、理赔等流程;准确填写各类投保相关单据。

通过对这六项实验的学习及上机操作,不仅为我们构建了一个与实际贴近的操作平台,让我们体验了各种保险业务的流程;而且通过上机操作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提高了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实验要求

通过上机模拟,掌握各类保险操作的基本环节,包括:产品管理、询价、报价、投保、付费、签收、委托等各个环节。熟练客户、保险公司、经纪公司和代理人之间的角色转换。熟悉直接投保、间接投保和理赔的整个运作过程。

三、 实验内容

1. 实验过程

(1)讲授:通过老师讲解和教材叙述,了解系统基本环境和实验要求。观看视频,对操作流程进一步学习。

(2)直接投保:保险公司发布产品——客户直接从产品管理中看到信息向保险公司直接发起询价——保险公司报价——客户填写保单——提交给保险公司录单——客户进行缴费——保险公司扣费、核保——客户保单签收,投保完成。

(3)变更:保费支付前,客户可向保险公司递交变更申请——保险公司处理变更、生成批单——变更完成——保险公司核保、签发保单——客户签收保单、支付保费——投保完成。

(4)预约投保(仅限于运输货物险):客户向保险公司进行预约保单投保——保险公司查勘——客户确认查勘——保险公司报价——客户确认报价——保险公司签发保单——客户签收保单——客户单次货运申请——保险公司签发保单——客户签收保单、支付费用——保单生效投保结束。

(5)理赔:向保险公司直接报案的,客户填写报案申请——保险公司受理报案——客户填写理赔申请——保险公司立案、理算处理、发核赔通知书——客户收到核赔结果——保险公司支付赔偿、核赔结束(若客户部满意赔偿结果,则可以向保险公司上述)。向经纪公司或代理人报案的,需要经纪公司或代理人受理委托——经纪公司向保险公司报案-保险公司受理报案,之后与向保险公司直接报案的流程相同。

2. 内容体会

(1) 实验一和实验二

由于第一次接触浙科保险实务系统,感到很棘手,茫然不知所措。在注册保险公司,客户,经纪人和代理人的过程中就犯了很多错误,好多次都是注册失败,或者用户名已经存在,忙得焦头烂额。忙活了好久,终于搞定了各个账号密码,后来在研究了老师给的操作流程,与同学广泛讨论并且问过老师之后,终于对操作过程有了大致的了解。但因为同时操作好几个身份,所以相当手忙脚乱,而且各个身份的操作步骤等都不大一样,因此也很容易搞混。总而言之,通过这次试验,我基本熟悉了一下账号密码以及基本流程。

(2) 实验三

比起实验一来要好了很多,对于操作过程已经基本了解,但仍然时不时会搞错。这天因为对投保、委托等基本过程有了一定了解,我发现,保险过程是一个需要投保人,保险人,经纪人和代理人密切配合的一个过程,这其中一道道程序严密完善,通过各方面、各环节的审核通过,来确保保险人和投保人的利益。各环节也都有责任人的签字,如果日后发生纠纷也可以迅速找到责任人。在填写人寿、财产等各种类型的保险单时对于保险合同各条款也有了较为直观的了解,各大保险原则、保险合同要素等知识,在实务模拟中也得到了实际验证,对于保险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

(3) 实验四

有了前三个实验的基础,操作已经比较熟练了。但我发现只有保险公司添加产品的同时客户添加车辆,然后车辆才能投保,保险公司录单、核保,客户缴费等,其中在确定支付前客户都可退保、变更。最后保险公司退费。

(4) 实验五和实验六

在继续进行了之前的实验操作之后,对投保、理赔等基本操作,已经十分熟悉,基本不需要小秘书提醒就可以独立完成实验操作了。在这6次实验中,代表不同身份进行不同的操作使我对保险业务中的关系人、当事人的各自职责有了直观具体的印象。同时,通过这6次模拟实验操作,也锻炼了我日后从事保险方面工作的实践技能,增强了我运用保险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我收获良多。

四、 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像遗忘过程、重复操作等,我每次都会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最终都得到了解决。通过本实验熟悉了保险模拟软件的操作,并了解了我国保险公司的相关保险业务的具体内容以及我国保险业务的具体流程,在此基础上通过自己的亲自操作,即首先以保险客户的身份填制保险申请单以及交保费,然后以保险业务员的身份进行相关审核等工作,从而了解了该如何选取保险和买保险,并知道了保险业务内部的运作流程。并通过上网了解了如我国人寿保险股份公司的机构设置,保险业务内容以及有哪些保险产品等。通过学习和了解保险相关知识,我觉得我国保险公司应该不断创新和开发出更多的保险产品以适应快速发展的保险市场,满足客户的需要。

但是我们毕竟只是进行的一次模拟操作,对于现实中保险公司内部业务操作并不全部了解。同时以客户、保险公司、经纪人、代理人的身份进行操作,有时候脑子就会混乱,不知道下一步该以什么身份去操作。所以以后有机会还是要学习更多保险相关知识以便为以后从事保险相关工作打下基础。同时通过本次上机实训,对一些财产、人身保险相关案例的查看,学会了自己如何分析与财产、人身保险相关的案例。通过查看和自己分析相关财产、人身保险相关的一些案例,具体了解了财产、人身保险的合同的条款的基本具体内容。

在这6组实验中,我每天都非常的充实,在熟悉系统后,不停地用代表不同身份进行不同的操作使我对保险业务中的关系人、当事人的各自职责有了直观具体的印象。同时,通过这些模拟实验操作,也锻炼了我日后从事保险方面工作的实践技能,增强了我运用保险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我收获良多。

五、 对本门课及授课教师的建议

(1) 小秘书提醒不够全面,每次需要退出角色才可以看见小秘书的提醒。不是特别方便。

(2) 软件中有很多操作比如招标、投标、索赔、理赔等都进行不了,虽说危险事故是随即发生的,可它的几率实在是不高,这使得我们完全没有操作到以上几个程序,没有完成一个完整的保险业务流程,这不能不说是比较遗憾的,所以我希望危险事故能更多一些。即使在现实的保险实务中不可能有那么高的危险事故发生率,但作为模拟实验,我还是希望能遇到更丰富的情况和案例来增加我的实践经验。

(3) 我还希望老师能多进行一些讲解,让我们对保险的基础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我是物流专业的学生),使进行实验操作时能有更明确的目标。

(4) 总而言之,很喜欢这门课,也很喜欢赵老师的教课方法。如果老师再开其他与保险有关的课程,我还会选修的。

上一篇:婚纱摄影系统下一篇:基层党组织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