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大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2024-06-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24大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2024大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篇1

1、带着孩子去小学走走,帮助他们了解小学生的生活,让孩子认识到自己长大了,激发他们上小学的愿望。

2、生活中,带着孩子认识一些汉字,使他们在进入小学后面对大量汉字能够更加自信。

3、一步一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迪士尼英语教学顾问、苏州大学英语系教授顾佩娅建议家长逐步增加孩子每天的学习时间,从10分钟到15分钟再到20分钟,最后到30分钟一天。家长也可以同步加深孩子的学习内容和材料,例如从唱一首简单的英文歌曲,加强到需要唱几首歌的趣味唱歌比赛。

对于马上就要进入小学就读的孩子,江苏路第五小学校长邵春安说,每个学校都设置了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准备期,这能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进入小学,孩子的活动范围其实是扩大了,由原来的教室内活动,扩大到整个校园活动,因此,认识校园很重要。”他建议,孩子刚进小学,可以从作息和生活习惯先着手,家长要注意养成孩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

4、调整作息,逐渐过渡到午休不午睡。晚上可以适当让孩子看些自己喜欢的书。

5、认识学校,知道自己的班级在几楼几班,在哪个教室。

和同伴一起参观走廊、操场,并知道老师办公室以及厕所的位置。

2024大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篇2

1.学会独自分类和整齐摆放主要学习用品,为入小学做好自理能力准备。

2.学会看课程表,尝试按课程表整理书包,养成自我服务的意识。

3.通过整理书包萌发做小学生的愿望。

活动准备

1.幼儿带来自己的小书包,课前互相欣赏书包,了解书包的功用。

2.小学生课本若干,课程表PPT课件。

3.各类文具:文具盒、卷笔刀、铅笔、橡皮擦、尺子。

4.其他用品:水壶、蜡笔、绳子、毽子、毛巾等。

5.拍摄小学生整理书包过程的录像。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课题

1.师:上次我们小朋友去参观了实验小学,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小学和幼儿园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教师小结:学校有教学楼,里面有教室、图书室、微机室、阶梯教室,学校里有老师和许多小学生,老师每天给小学生上课。

2.师:小朋友们马上要上小学了,小学生每天上学必须带什么?(在问答中帮助幼儿归类,如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

教师小结:书包里要放的东西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放书本和文具。

二、学看课程表

师:小学生每天要带什么书?怎么才能知道?

1.播放课程表PPT课件。

2.引导幼儿讨论:(1)这是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表,你能看懂吗?课程表上有什么?(2)小学生一天有几节课?上午几节?下午几节?都有什么课?(指导幼儿学看课程表)(3)你能看懂课程表吗?还有什么问题?

教师小结:课程表可以告诉我们每天有几节课,上什么课。有了课程表,我们就能按课程表来整理书包里的书。

三、学习按课程表整理书包

1.认识书包,了解书包的结构。

(1)师:书包是小学生的好朋友,我们小朋友也即将成为小学生了,你们的爸爸妈妈已经为你们准备了一个书包,那你们的书包是怎样的呢?请你拿出来向你的好朋友介绍一下。

(2)请1名~2名幼儿介绍自己的书包。认识书包的各个部分、颜色、图案。

2.操作探索,幼儿第一次学习整理书包。

(1)师:书包有什么用?那你们会自己整理书包吗?我们来试一试。(幼儿自由整理书包,老师巡回观察,注意幼儿整理书包的不同方法。)

(2)请两位用不同方法整理书包的幼儿示范给大家看,要求边整理边讲述并解释这样整理的理由。

(3)讨论:你觉得谁整理书包的方法好?为什么?

教师小结:整理书包时,大书放下面,作业本放大书上面;各种文具有序整齐地放入文具盒中,文具盒放本子上面;晚上整理书包要按第二天的课程表来进行。

3.幼儿第二次整理书包。

(1)播放小学生整理书包过程的录像。

(2)师:假如现在是星期日的晚上,请你们按课程表整理书包。想想该按星期几的课程表来整理呢?请你们按照正确方法再次整理书包。(教师关注幼儿整理的过程)

教师小结:要学会看课程表,找出对应的课本和作业本,再将它们归类好,按大小整理摆放整齐。

四、学习整理其他用品

1.(出示水壶、蜡笔、绳子、毽子、毛巾等)师:你觉得这些物品该如何整理?为什么?

2.师:现在我们再来整理一次,看看谁会用刚才的好方法又轻又快地整理。

教师小结:水壶和毽子这些用品可以放在书包两侧的小袋子里,方便取放。

大班幼小衔接活动:整理小书包 篇3

1学会独自分类和整齐摆放主要学习用品,为入小学做好自理能力准备。

2学会看课程表,尝试按课程表整理书包,养成自我服务的意识。

3通过整理书包萌发做小学生的愿望。

活动准备

1幼儿带来自己的小书包,课前互相欣赏书包,了解书包的功用。

2小学生课本若干,课程表PPT课件。

3各类文具:文具盒、卷笔刀、铅笔、橡皮擦、尺子。

4其他用品:水壶、蜡笔、绳子、毽子、毛巾等。

5拍摄小学生整理书包过程的录像。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课题

1师:上次我们小朋友去参观了实验小学,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小学和幼儿园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教师小结:学校有教学楼,里面有教室、图书室、微机室、阶梯教室,学校里有老师和许多小学生,老师每天给小学生上课。

2师:小朋友们马上要上小学了,小学生每天上学必须带什么?(在问答中帮助幼儿归类,如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

教师小结:书包里要放的东西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放书本和文具。

二、学看课程表

师:小学生每天要带什么书?怎么才能知道?

1播放课程表PPT课件。

2引导幼儿讨论:(1)这是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表,你能看懂吗?课程表上有什么?(2)小学生一天有几节课?上午几节?下午几节?都有什么课?(指导幼儿学看课程表)(3)你能看懂课程表吗?还有什么问题?

教师小结:课程表可以告诉我们每天有几节课,上什么课。有了课程表,我们就能按课程表来整理书包里的书。

三、学习按课程表整理书包

1认识书包,了解书包的结构。

(1)师:书包是小学生的好朋友,我们小朋友也即将成为小学生了,你们的爸爸妈妈已经为你们准备了一个书包,那你们的书包是怎样的呢?请你拿出来向你的好朋友介绍一下。

(2)请1名-2名幼儿介绍自己的书包。认识书包的各个部分、颜色、图案。

2操作探索,幼儿第一次学习整理书包。

(1)师:书包有什么用?那你们会自己整理书包吗?我们来试一试。(幼儿自由整理书包,老师巡回观察,注意幼儿整理书包的不同方法。)

(2)请两位用不同方法整理书包的幼儿示范给大家看,要求边整理边讲述并解释这样整理的理由。

(3)讨论:你觉得谁整理书包的方法好?为什么?

教师小结:整理书包时,大书放下面,作业本放大书上面:各种文具有序整齐地放入文具盒中,文具盒放本子上面:晚上整理书包要按第二天的课程表来进行。

3幼儿第二次整理书包。

(1)播放小学生整理书包过程的录像。

(2)师:假如现在是星期日的晚上,请你们按课程表整理书包。想想该按星期几的课程表来整理呢?请你们按照正确方法再次整理书包。教师关注幼儿整理的过程!

教师小结:要学会看课程表,找出对应的课本和作业本,再将它们归类好,按大小整理摆放整齐。

四、学习整理其他用品

1(出示水壶、蜡笔、绳子、毽子、毛巾等)师:你觉得这些物品该如何整理?为什么?

2师:现在我们再来整理一次,看看谁会用刚才的好方法又轻又快地整理。

教师小结:水壶和毽子这些用品可以放在书包两侧的小袋子里,方便取放。

五、听《课间十分钟》音乐结束活动

大班幼小衔接工作如何开展 篇4

桂 载 秀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儿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

一、学习习惯早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

(1)认真倾听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如家长给孩子讲了故事后可以请孩子复述,可以训练孩子的记忆、理解能力。

(2)教孩子理解老师和父母的要求。

(3)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4)避免做事拖拉。

(5)养成阅读背诵的习惯。

二、五大能力培养最重要

语言与专注力、区分玩具与学习、课堂行为、时间观念、作业行为与任务意识。

1、语言与专注力: 通过语言与专注力的训练,使孩子能够把听觉材料快速地读出来,声音响亮,吐字清晰。

2、区分玩具与学习: 通过区分游戏与学习的训练,使孩子能够正确的区分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玩。能够正确的区分两者之间的关系。

3、课堂行为: 通过课堂行为的训练,使孩子能够养成正确的上课、举手、站立、坐姿、翻书、读书、做笔记以及下课等课堂行为,按照正确的课堂行为要求完成课堂内容的学习。

4、时间观念: 通过时间观念的训练,使孩子学会认识时间,学会整点与半点的表示方法。合理利用和珍惜时间,并会制定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时间表。减少和避免磨蹭、做事拖拉的坏毛病。

5、作业行为与任务意识: 通过作业行为的训练,使孩子了解什么是作业,学会正确的握笔姿势与写字姿势完成作业内容。按照正确的流程进行听作业、记作业、写作业、检察作业的训练。通过任务意识的训练,可以训练学生的能力。

三、培养幼儿自学遵守常规,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人们常说,儿童一入学就“进入了符号的世界,掉进了规则的海洋”,在小学有许多规则要孩子们熟悉和遵守,如《小学生行为规范》等。大班的老师应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加强规则意识,为孩子们顺利由一个年龄阶段迈向另一个年龄阶段铺平道路。为此,进入大班后,我就向幼儿介绍小学的情况,介绍哥哥姐姐认真学习的事,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的迫切心情。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有意注意,我特别制作了丰富的、新颖有趣的教具,活动中彩洗染生动的教学形式吸引孩子们,使幼儿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参加学习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自控能力。为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握笔和坐势正确,一开始我就提出要求,正确示范,让孩子有正确的模仿,然后我又通过练习书定自己名字等活动巩固幼儿养成的习惯,平时,认真观察孩子们发现个别幼儿的不良姿势,及时纠正。

大班班主任幼小衔接计划 篇5

大班班主任幼小衔接计划范文(一)

怎样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搞好幼小衔接工作,是小学第一学期的教育重点。具体计划如下:

一、心理准备方面

1、学校要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例如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新生感受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环境中生活,这对新生的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2、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儿童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因此,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十分重要。

3、进入小学后,加强纪律教育。教师在开学前的培训中要强调纪律,让新生有遵守纪律的心理准备,要求孩子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

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举措

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没有家庭教育和社会的相互配合,教育就不成合力,教育就难以真正影响和实施。因此,为增加“衔接”工作的实效性,做好家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2、利用校园网,向家长们宣传和沟通本班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这样做的目的,一可以培养新生做事的效率性,二可以培养新生责任性,使新生进入小学的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以防出现在学习上的虎头蛇尾。

3、利用家长来园接送新生、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使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家校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与生活。

四、加强与小学的联系与交流

1、改变以往的一些习惯做法,带新生去二年级观摩,从单一的观摩教学活动,到可观摩各种活动进行情况,从而激发新生的模仿欲望。

2、注意对新生书写、阅读方面的良好习惯的培养;适时调整新生的生活作息时间表,使新生能够逐步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的节奏。

3、认真做好幼小衔接各项工作的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综上所述,针对新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新生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等途径,促进新生的身心发展,使孩子能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

大班班主任幼小衔接计划范文(二)

幼儿园大班升入小学是一个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让孩子顺利过渡小学的生活呢?这当然需要我们老师、家长两方的合力,作为班主任,我做了以下计划。

一、工作目标

1.从心理准备入手,培养孩子入学前良好的心理品质。(情感、兴趣、注意力、意志、责任感、自信心等)

2.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重点,帮助孩子适应幼小过渡中的断层问题。

3.幼儿园向小学靠拢,为上小学做好社会适应、学习适应准备。

4.家园同步,增强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共同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准备。

二、具体措施

1.家长工作:

(1)针对幼小衔接工作及本班的实际,召开专题家长会,以取得家长的配合。

(2)要求家长和教师共同配合,让孩子无论是在幼儿园或是在家里都要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

(3)开辟专门的“幼小衔接工作家教园地”,加强与家长的信息交流。

(4)为家长推荐相关文章如:《大班幼儿园家长怎样对孩子进行入学前准备教育》、《“幼小衔接”的问答》、《孩子要当小学生,准备充分跃龙门》、《正确指导孩子阅读》。

(5)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其了解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

(6)要求家长在家庭中做好幼儿入学前的生活、心理、学习物质的准备,给幼儿购买的学习用品力求简洁实用,小巧安全。

2.教育教学:

身体方面:

(1)通过体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

(2)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我们将采取适当延

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

(3)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4)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电。

(5)培养幼儿自觉遵守纪律和各项常规、规则,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有责任感,能够承受小挫折,有集体荣誉感,愿意为集体做事,能够解决简单的问题和困难等。

独立生活能力:

(1)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2)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学习方面:

(1)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本学期,结合主题模仿学校要求让幼儿学习有关的常规知识: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刨铅笔和其它学习工具。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请家长配合老师,让幼儿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等;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注意倾听的习惯;再有,培养幼儿正确地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的习惯;还有,通过适当的布置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游戏、活动中加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3)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书写环境;如:将活动室的物品都注上汉字、活动室环境布置图文结合、以语言区为重点精心设计制作有关读写方面材料供幼儿操作,同时在各区域中进行渗透、同时,让幼儿熟悉汉语拼音,知道拼音是一种正确认读汉字的工具和基础;坚持开展餐前的认读识字活动等。为幼儿阅读、书写提供条件。

(4)通过每次的数学活动、数学区工作对幼儿进行分类、统计、简单运算、自编应用题的培养,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运用

数学经验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是针对本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而设定的,总之我希望本学期的工作给孩子能留下对幼儿园的美好回忆,也希望孩子能顺利地进入小学。

大班班主任幼小衔接计划范文(三)

一年之际在于春,当春天缓缓向我们走来的时候,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又迎来了新的学期。这是我班幼儿在园的最后一个学期,也是入小学前最关键的一学期。本学期,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认真开展工作,针对上学期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进行调整,使每一位幼儿能够得到发展。

经过大班上学期的学习,分析学期末班级幼儿检核情况,总的来看:幼儿在生活自理能力、学习习惯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特别是在体能、语言表达、社会交往、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表现较为突出。但是班级幼儿因为年龄相差较大,男女比率不均匀,造成了幼儿间能力相差较大、班级常规有待继续培养的局面。鉴于以上不足,本学期,我们把幼儿入学准备工作做为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加强幼儿前阅读、前书写的训练,将学前的准备工作与主题探究活动、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为幼儿进入小学打好基础。

幼小衔接实施方案:

1、学前思想准备:通过参观小学、请毕业生回园与幼儿座谈,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向往上小学、又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

2、身体方面的准备:

(1)通过体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

(2)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我们将采取适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

(3)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4)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电。

3、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1)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2)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4、学习方面的准备:

(1)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本学期,结合主题模仿学校要求让幼儿学习有关的常规知识: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刨铅笔和其它学习工具。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请家长配合幼儿园,让幼儿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等;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注意倾听的习惯;再有,培养幼儿正确地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的习惯;还有,通过适当的布置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游戏、活动中加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3)知识经验的积累:

A前阅读、前书写的渗透

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书写环境;如:将活动室的物品都注上汉字、活动室环境布置图文结合、以语言区为重点精心设计制作有关读写方面材料供幼儿操作,同时在各区域中进行渗透、同时,让幼儿熟悉汉语拼音,知道拼音是一种正确认读汉字的工具和基础;坚持开展餐前的认读识字活动等。为幼儿阅读、书写提供条件。

B数学方面的渗透

通过每次的数学活动、数学区工作对幼儿进行分类、统计、简单运算、自编应用题的培养,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班级日常工作:

1)本学期,我们将继续根据幼儿的意愿进行主题活动,并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为下一步的活动提供依据。主题的展示、活动设计、材料调整要适合大班幼儿的特点,更多的体现幼儿的参与性和主体地位,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2)配合教研组开展音乐、体育学科的研究。我们将从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入手,提高活动组织的艺术性,通过与同事间的互相学习与反思,我们将使这两门学科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3)在活动区组织设置中积极向蒙班学习,做到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及时更换区域工作材料,做到与主题相结合。

4)在显现班级教育教学特色的同时,做好各项常规工作及大型活动:新学期新操排练与评比;音乐、体育学科的观摩及评比;三.八妇女节活动;安全月、阅读月、健康月、园庆、大班毕业典礼等。

卫生保健工作:

1)做好卫生消毒工作,防止传染病流行。

2)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3)做好日常保健工作,保证幼儿健康成长,加强对个别体弱易病的幼儿的照顾。

家长工作:

1)开学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班务工作计划,取得家长对班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更好的实施幼小衔接方案打下基础。

2)坚持每月及时更换家长园地,鼓励家长参与班级教学,开展家长助教活动。

3)继续对新生家访、旧生约访,加强平时电话联系,取得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4)要求家长配合教师,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

5、鼓励家长积极参加各种班级活动:

三、八节爱妈妈活动;与主题相关的亲子活动等。

教师团队合作及专业成长:

通过上学期的合作,我班已初步形成良好的团队学习、合作的氛围,在本学期我们将继续这种好的团队精神,在工作学习中互相学习、及时反思,在专业方面,进一步加强教师的音乐素养,不断创新,努力做到超越自我。

大班幼小衔接家长学校教学计划 篇6

董集镇中心幼儿园 杨莉玲

活动时间:2014.6.25 活动地点:三楼家长学校教室 活动对象:大班家长

活动理念:三年的幼儿园生活,对于即将步入小学的孩子,有哪些应该了解和必知的,对于家长该做什么,有哪些应该帮孩子做的,很多家长表示不知从何入手,为此,我园特开展以《为孩子幼小衔接做好准备》为主题的家长学校大班组教育学习活动。

活动目标:

1、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不同点;

2、引导家长有序的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

3、了解怎样合理的安排孩子习惯养成及作息习惯。活动内容:

一、教师讲解入小学注意事项

1、有关上小学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2、有关生活习惯的养成。(1)、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2)、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3)、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4)、培养孩子服务性劳动的能力

3、健康方面

(1)、每天准备好有营养的早餐。(2)、每天锻炼身体。

(3)、小学课间十分钟注意事项。

2024大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篇7

要怎么做好大班学习期间的幼小衔接工作呢?笔者认为学校与家长要强力配合。幼小衔接作为基础教育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等多方面的支持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儿童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幼儿园的教育主要是游戏为主的活动方式,而小学的教育方式是以正规课业为主的课堂教学。这种强烈的改变,往往使得幼儿在进入小学学习后无所适从。幼小衔接现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一是社会因素。应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力。幼儿园区的建设应当与小学园区的建设相统一,而且尽量在建园的过程中,将其规划在一起,便于幼儿模仿小学学生的各项行为。教育部门应该出台相应文件,要求幼儿园教师与学校应该积极与小学一年级教师有多次的交流沟通,在共同的教研时间内一起探讨,让幼儿园的大班教师配置好课程模式,使得大班教师与小学一年级教师互相交流与学习。推广这种行为,则必须要教育部门出面,制定一个比较详细的有关幼儿学前教育的制度,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既照顾好各地的差异问题,又使幼儿园和小学明确自己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所担负的职责,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才能更好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二是幼儿园方面。在教育活动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责任感,教育活动是幼儿园教师对幼儿施加影响的主要手段,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如参观观摩学习,组织幼儿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活泼的观摩活动,如参观小学的校园,参加少先队活动,观看升旗仪式,看小学生上课,看小学生做作业,和小学生交谈,与小学生联欢,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等,激发他们的入学愿望。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学习,为了激发其入小学的愿望,让其顺利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减小心理压力,降低精神负担,通过这种类型活动,让幼儿较好、较全面地了解了小学,了解了小学生学习等情况,使幼儿在思想上、情感上做好了入学准备,激发了他们对小学的向往之情。另外,通过让幼儿戴红领巾、背书包、坐小学生的课桌椅、请小学老师为我们上课等实践活动,帮助幼儿真正理解了入学求知的目的,形成了正确的入学态度和情感。这样分阶段地培养幼儿任务责任感,对其走上有一定独立性的小学生活,无疑有着极大影响。

三是家庭因素。父母是孩子学习生活的启蒙老师,父母的教育是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因此寻求家长的培养幼儿任务意识的任务势在必行。家长应该积极与教师、学校沟通,建立家长合作小组,让家长传授知识于孩子,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自己的孩子了如指掌,一旦发现问题,就可以及时教育、及时纠正,把不良的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四是幼儿自身心理方面。我们要加强孩子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注意个性、情感以及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幼儿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作好做小学生的准备,使之在由幼儿向小学生转换中较好地适应。让孩子学会自我欣赏,学会克服困难,这对他在小学的学习、生活,乃至将来的学习、生活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对自己积极的认识和自信心往往来源于成人的尊重、认可和夸奖。为了鼓励孩子参与活动、完成任务,教师对幼儿提出任务要求后,在观察的基础上对其表现进行评价,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自觉地完成任务,培养学习兴趣,使得他们以最佳的状态进入小学阶段,这对他们适应小学生活、融入社会活动中很重要。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篇8

基于以上认识和十年来我们工作的经验,我们认为做好学前与小学衔接的工作,除了做好常规工作以外,还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主要领导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来审视和把握学前工作,是做好学前和小学衔接工作的前提。

1、慧眼识人、知人善用。

每学年我校进行人员安排时,均在全校范围内选择品德好、业务素质高、有着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学前班班主任工作;选配幼教系统名师、吉林省幼教科研先进个人孙凯主任为幼教主任,负责全校学前班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使学前班的整体管理和教学,在一开始就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

2、制度完善、内在激励。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基于此种认识 钻井小学制定了完善的学前班管理制度。工作中引导老师明白,工作既是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也是在给自己积累经验财富。我校学前班的制度加人情味的人文化的管理,使学前教师深刻的体会到了工作着、幸福着、快乐着。大家由过去的单打独斗,变成了现在的为共同打造钻井小学学前教育品牌而奋斗,集体的智慧也收获了丰硕的成果,1997年被评为吉林省示范学前班;2005年被松原市评为松原市示范幼儿园;2007年钻井小学被评为吉林省幼教科研先进学校。

二、把小事做实、做细是做好学前和小学衔接工作的基础。

1、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人生。

(1)培養孩子良好的课堂习惯。

以认真贯彻落实普教科下发的“三姿”标准为突破口,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我校几年来已经尝到在学前落实好“三姿”标准的甜头,特别是今年,新一年级的班主任普遍对新入学的学生很满意,在全校师生面前亮相时也受到了全校师生的好评。良好的课堂习惯为孩子幼小衔接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培养孩子学会积累的好习惯。

①识字方面,采用多种方式让孩子主动识字,让孩子多认少写。现在开学两个来月,我们的孩子已经能识字平均约170个。个别班已经达到200多个。

②积累词汇,如说成语接龙。现在我们学前班的孩子已经能用成语接龙的方式说出100个成语。

③背诵古诗文。能背《三字经》以及古诗十余首。

④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鼓励学前班学生借助拼音读简单的幼儿读物,培养阅读兴趣。

(3)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习惯。

一个人良好的修养的形成,是从小就开始培养的。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以下工作。根据教育处下发的“三姿”标准并结合幼儿的实际,我校的学前教师自编了钻井小学学前学生一日常规,让学生背熟,并按照要求去做。

2、用课题研究的方式研究学前教学。

鼓励老师用课题研究的方式研究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学校每学期初给学前的班主任布置一学期的任务,期末,由以校长为首的验收评估团,对各班进行逐个验收,此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前班的教育教学始终处于学校的宏观管理之中。

三、转变教学观念、爱心对学生、诚心对家长是做好学前与小学衔接工作的根本。

1、在这里,我讲一个小故事。有一位商人获得了一匹宝马,但这匹宝马还没有驯化,于是他请了一位驯马师来驯这匹马,驯马师凭着他的经验进行驯马,一个月后,驯马师垂头丧气的对商人说,你还是另请高明吧。于是,商人又请来了一位著名的驯马师,一个月后这位驯马师又是垂头丧气的走了。商人又请来了第三位驯马师,一个月后,驯马师给商人牵来了驯化后的宝马。商人问:“你是怎么把它驯化的?”驯马师答道:“其实说简单也很简单,我想出了好多驯服它的办法,终于有一个办法很适应它,我就把它驯服了。”试想一下,我们教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基于此种认识,现在我校学前的教师都能自觉地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在工作中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去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来适应自己。

2、一位哲人讲:师者,之所以受人尊敬,就在于他用真诚恩泽需要帮助的人。教师用爱心对学生,必会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用诚心对家长,会更有利于自己工作的开展。从而使自己的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此种认识,我校在学前及全校教师中开展了“爱的教育”,在浓浓的“爱的教育”的氛围中,我校的学前班成了孩子的乐园,学前工作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

幼小衔接课程大班数学 篇9

活动内容:

爱儿坊幼儿园学前班数学教材第18页《开火车》。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50以内的数,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2.通过游戏的过程使幼儿经历发现、归纳数学知识的过程,感知学习方法。

3.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活动重点和难点:

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认读50以内的数,感知数的大小,理解数的顺序。在活动的过程中感知学习方法,体验学习的快乐。活动准备:

1.卡通数字卡片、奖励小星星、红旗一面、2.《春天在哪里》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准备春游坐火车——认知50以内数。1.:数数游戏

师:小朋友,天气暖和了,春天来了,老师要带大家去春游,好吗?我们开着我们的小火车去吧!老师找个火车头来数一数今天有多少老师和小朋友要坐我们的火车,一起来吧……(拍手唱歌曲《开火车》,传红旗,呜……声唱出停,红旗在谁手中谁来点数,其他小朋友小声跟数。学生跟着拍手唱。)师:如果每节车厢坐10个人,需要几节车厢?如果5个人呢?(教师引导幼儿10个10个数,5个5个数,分别说出需要的车厢数。)

(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及时表扬)2.认读数字宝宝。

教师任意出示数字卡请幼儿认读,谁读对就把卡片给谁,每人一张。

3.数字宝宝坐火车。

幼儿先听清老师的要求,边唱歌边走坐到指定车厢。6节车厢分别坐含有2、3、5、1、4、的数字。师:把你们每节车厢的数字宝宝放上来看看自己表现怎么样?看看每节车厢坐了几个人?

(幼儿说出每组的人数,说说单双数)

(奖励秩序好、表现好的幼儿)

二、开火车春游——比较数字宝宝的的大小

师:我们春游的小火车就要开了,请数字宝宝们扶好坐好我们去田野里找找春天的消息吧!

(师生共唱歌曲《小火车》边做动作,请表现好的的数字宝宝先下车找找春天的秘密吧!请四人下车)1.比较第一组数的大小 师:你手里拿的是什么呀?这四个数字宝宝都是谁呀?你知道他们谁最大谁最小吗?

(幼儿举手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奖励。)2.比较第二组数的大小

(师生共唱歌曲请第二组数字宝宝下车。)

师:这四个数字宝宝又是谁呀?谁最大?谁最小?。幼儿自主交流,派代表回答。3.数字宝宝排排队。

师:我们春游的小火车要过桥了,我们要按顺序一组一组过桥,你能给每组的数字宝宝按顺序排排队吗?

(请还没有参与活动的幼儿下车四人或六人一组。)(1)第一组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队。(2)第二组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师:你是怎么比较这些数的大小的? 总结归纳:比大小,看数位,两位要比一位大,都是两位看高位,高位相同看个位。

三、春游进行时——开火车游戏。(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1)幼儿以10人为一组,在规定时间内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成一队,玩开火车找春天游戏。(2)幼儿和朋友交换数字卡片,按照不同要求排队进行游戏。(评价幼儿游戏活动,奖励表现突出的幼儿)

四、活动延伸。

回家比比家里人的年龄,你会发现什么?

《比大小》活动设计说课材料

丁家中心幼儿园:田小燕

一、说教材

《比大小》是爱儿坊学前班数学下册主题三“数字的家”的一节活动课。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学习经验,制订出本次活动课的活动目标为:

1.引导幼儿认识50以内的数,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2.通过游戏的过程使幼儿经历发现、归纳数学知识的过程,感知学习方法。

3.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数字概念对幼儿来说是较抽象的,光靠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幼儿是没有兴趣的。那怎样引导幼儿轻松学习呢? 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活动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活动中结合周围环境和季节特点,以幼儿为主体,以春游为主线,以游戏为主导。根据幼儿认知过程的直观形象性,主要采取数、认、读、比结合法来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活动,以唱、玩、赞穿插进行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自信。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进步的方法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四、说活动过程

活动中我为了防止了“一言堂” 和 “满堂吼”的现象,注重幼儿秩序性的培养及探索能力的发展,设计了以下的过程: 1.设计一条活动主线

在本节活动课中我设计了春有这样一个符合季节环境特点的情境主线。以开火车这样一种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为主导,在“准备坐火车——开火车春游——春游进行时”三个环节中,第一环节引导幼儿丰富对50以内数的认识;第二环节通过有顺序、有目的的关注来引导幼儿尝试比较数的大小,说出自己的想法,发现真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一个环节:幼儿体验学习快乐,教师发现存在问题。整个活动调动了幼儿身体、感官、思维的活动,使枯燥抽象的数字在游戏中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达到幼儿园保教活动以游戏为主的目的。

2.培养一种快乐习惯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尤其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户外活动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同样的游戏也有玩腻的时候。通过开火车游戏的不同玩法,所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快乐感受和体验。我希望孩子们能培养出一种探索意识,获得一种探索的习惯。3.关注每一个幼儿发展

每个孩子都有获得表扬和赞许的权利,每一位老师也有表扬赞许孩子的义务。在每个孩子天真稚嫩的童心中,对表演赞许的渴望不亚于花儿对阳光的渴望。每一个幼儿都有他独特的个性,活动能力和身体各方面发展不尽相同,所以在工作及这节课中我都一直去留心发现每一个幼儿点滴的进步,并及时说出来。在活动中鼓励那些不积极,不善于表达的幼儿参与活动,我发现:“多给机会,多进步。”

五、活动延伸

大班幼小衔接数学优质教案 篇10

1、认识1元、5角、1角的硬币,能简单说出它们的特征。

2、会用钱币进行简单的买卖活动,乐于参加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认识人民币

2、足够数量的硬币,小物品。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展示各种小物品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这里都有哪些商品呀?

你想买点商品回家吗?你想买什么?

2、教师:你想把商品买回家,需要什么呀?(钱)

二、课件:认识硬币

1、教师: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钱)

展示1元、5角、1角硬币。

2、教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有什么不同?

3、请幼儿说说这些钱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从而了解这些钱币的特征:硬币中银色的最小的那个是1角钱的硬币,金黄色的那个就是5角钱的硬币,硬币中最大的就是1元钱的硬币。

4、教师小结:这些钱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硬币

5、购物

(1)买巧克力豆

教师:买巧克力豆需要一角钱的硬币,哪个是1角钱的硬币?

请小朋友找出来。

(2)买牛奶糖

教师:买牛奶糖需要5角钱的硬币,哪个是5角钱的硬币?

请小朋友找出来。

(3)买棒棒糖

教师:买棒棒糖需要1元钱的硬币,哪个是1元钱的硬币?

请小朋友找出来。

三、进行简单的数钱活动

1、教师:把1元钱的硬币加上一个5角钱的硬币就能买到1元5角钱的巧克力糖了。

那老师来考考你们:5角硬币加上1角硬币一共多少钱呢?

那1元钱的硬币加上1角硬币一共多少钱呢?

2、我需要买点八宝粥吃吃!

教师进行示范性操作,将饮料图片剪下来,贴在白纸上,用替代硬币的圆点进行粘贴。

教师:这八宝粥需要1元2角钱。

提问:我要付哪些硬币呢?

老师这里,这个最大是1元硬币,这个黄色的是5角的硬币,这个白色的是1角硬币。

首先需要把1元硬币粘上,再把两枚1角硬币粘贴在八宝粥的下面。)

除了老师这种办法,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进行粘贴。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让幼儿自由选择进行购物粘贴活动。

四、进行简单的讲评,指出存在的问题。

活动延伸

浅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篇11

一、注意水平的衔接

我们知道,“注意”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前提,无论是成人还是幼儿,没有注意伴随的认知活动是不存在的。

幼儿阶段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这种注意主要靠环境中的新奇、有趣的事物引起。而小学生在上课时需要的是有意注意,即他们学习时,需要依靠自己意志的努力,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师。针对这一变化,教师应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水平。如果幼儿注意的水平比较低,他上学后要进行有目的的学习是十分困难的。

怎样才能帮助幼儿做好注意方面的准备呢?我认为应该大力发展幼儿的无意注意,同时逐步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尽可能适合幼儿。到了大班,随着幼儿大脑额叶的成熟和神经纤维髓鞘化的完成以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教师要慢慢地减少教学活动的游戏成分,逐渐把幼儿的无意注意发展成为有意注意。这可以通過教师的要求、幼儿制定的规则、幼儿之间的竞赛、幼儿对学习活动的兴趣等来实现。

二、组织形式和学习方式的衔接

前面谈到大班要逐渐减少活动的游戏成分,也就是说,教师要适当增加集体活动的时间。除了组织集体游戏等活动以外,还要组织一些专门化的教学活动,以培养幼儿上课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使他们逐渐习惯于全班共同学习某一内容。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要真正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要让幼儿的思维动起来。

三、思维能力的衔接

学习活动说到底是一种思维活动,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我们为幼儿入学做准备,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思维能力的准备,即从幼儿初期主要通过感知、记忆进行学习转变为学习活动中不仅有感知、记忆过程,而且有归纳、概括、推理活动的参与。要做到这一点,大班教师就要仔细分析本班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水平,从“拉动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精心策划教学活动,真正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四、知识点的衔接

长期以来,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是在大班教不教幼儿一些小学知识。一方面,家长有强烈的要求,有些家长认为教师教得越多越好;另一方面,幼儿园不要教小学的知识,理由是:教育纲要中没有让教师教小学的知识,幼儿如果在幼儿园学习小学的知识,入小学后由于掌握了所学内容,上课时会不专心,况且幼儿园教师不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教错了,小学教师还得纠正。

我认为,家长的要求和幼儿园的理由各有道理,问题是教师怎么协调好关系,并且依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愿望,把握好分寸,趋利避害,帮助幼儿开一个好头。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幼儿上学后如果事先掌握一些零星的知识,教师讲课的内容就更容易引起幼儿的认识共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但是特别说明的是,在这里强调的知识点的衔接,并不是要求幼儿园教大班幼儿学习多少小学的知识,使他们占有知识方面的优势,在起跑线比别人先起跑,而是希望通过给幼儿一些零星的知识点,引起幼儿更大的学习兴趣。产生更强烈的上学愿望,在他们上学时能与老师产生更好的“认识共鸣”,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大班幼小衔接家长会通知 篇12

活动主题:幼小衔接家长会

活动时间:20xx年6月10日上午10:00-11:30

参加对象:幼儿园大班家长

活动地点:幼儿园迎宾园区多功能厅

报名方式:

1,随沟通本向班级老师报名;

2,电话报名:

注意事项:

1,请各位家长提前安排时间准时参加;

大班教研组幼小衔接专题研究 篇13

编导语:幼儿园大班是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起下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义务教育质量影响很大。

幼小衔接专题研究是这学期大班组的教研工作重点之一。

幼儿园大班是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起下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义务教育质量影响很大。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幼小学段的衔接教育进行研究探索,提高认识,摸清情况,掌握规律,是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后尽快适应不同阶段教育、高标准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现实要求。

“幼小衔接”的目的和意义: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因而使得幼儿园与小学在形成和坚持各自的教育教学特点与模式。大量的幼儿在缺乏过渡到小学的经验准备或过渡经验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从幼儿园毕业进入小学。他们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中,立即感受到了从未经历过的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许多儿童的身心在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困难。使他们的认知兴趣迅速下降,自尊心、自信心不断的减弱。因此,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上的“脱节”现象,我们幼儿园大班组让幼儿在大班阶段,开展一些相适宜的活动,让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有良好的过渡,同时也让家长积极参与活动,了解活动的目的和意义,真正通过家园配合,帮助孩子完成人生中关键的过程。

“幼小衔接”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

(一)开展培训工作

1、教师培训

让大班年级组的老师对“幼小衔接”工作引起充分的重视,深入了解“幼小衔接”的目的和任务,结合各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学习兴趣和各班使用的教材,通过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幼小衔接”的工作方法,全面展开“幼小衔接”活动。

2、家长的培训

①各班在新学期家长会上介绍本班幼小衔接活动计划,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的目的和意义,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才能积极有效的配合我们的工作,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②开展有关幼儿小衔接的系列讲座或咨询活动。如给家长做“怎样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的讲座。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在生活、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环境准备

1、大班年级桌子布置成小学形式摆放。让幼儿在思想上树立“升入大班,长大了”等意识。从而在思想上有初步准备。

(三)学习用品准备

学习用具:请家长给每个幼儿准备书包、文具盒、铅笔两支、橡皮等。“幼小衔接”活动内容 教育活动

(一)日常教育活动采取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按照“幼小衔接”活动的重点培养内容为方向,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1、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1)适当延长集体活动的时间。

在幼儿园大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较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美丽的泡影,心里开始失望。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了适当延长,大班上学期集体活动时间不变,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五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这种时间上的靠拢非常有效。(2)养成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

方法:可以布置一些手工或阅读作业,请家长辅导幼儿按时完成,帮助幼儿建立时间概念等。(3)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方法:坚持开展阅读活动,主要形式包括自由阅读和老师指导下的阅读活动两种。这两种活动,使小朋友既有自由选择阅读内容的机会,又能得到老师的引导,在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中,阅读方法、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这些能力又直接、有力地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识字的小朋友喜欢读书,读书又能学到更多的字。人与书产生互动,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在互动中增长。拥有这样的基础进入小学,给小学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如开学上课时,能听老师的要求正确理解拿、取书,能看通知,喜欢识字活动,能顺利地阅读报纸,能正确理解题意。识字兴趣、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明显比不识字的小朋友强,学习的起点高。幼儿坚持每天都带一本图书到园和小朋友进行分享阅读,晚上带回家。

(4)增加识字量

方法:大班幼儿对认读文字感兴趣,喜欢在故事的文字中主动认读自己认识汉字。因此我们利用电教活动播放识字动画增加幼儿的识字量。还通过“字宝宝”等来认识汉字等。(5)养成自我管理学习用具的好习惯。

方法:通过展开专门的教育活动(漂亮的文具盒、我的好朋友——书包等),让幼儿学会使用学习用具以及怎样保护学习用具,重要的方面是让幼儿使用书包、文具盒等学习用具来管理自己的物品。让幼儿了解学具在书包里的摆放顺序,教幼儿掌握整理书包的一般技巧,教幼儿懂得爱护书本是小学生的责任的道理。

(6)看书、写字姿势正确的好习惯。

方法:开展专门的教育活动,对如何正确看书(看书的姿势及用眼问题)、正确握笔的方法、写字的姿势等,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2、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1)遵守幼儿园的作息时间。

方法:开展活动让幼儿了解遵守作息时间的意义,并逐步了解自己在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表,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为能遵守小学作息时间奠定基础。

(2)培养幼儿养成早起的习惯。

方法:班级以不同的形式和方法,激励幼儿早起,参加幼儿园的早操活动同时开展家长工作,让家长配合,让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生活。(3)自己的事自己做。

方法:教师提供幼儿机会,让幼儿开展自我服务和他人服务性的活动,如自己穿衣、收拾图书和玩具、自己擦桌子、积极参加值日生活动、自己的衣物自己管理等。要求家长也在家庭中提供相应的机会,增加幼儿的生活能力。

3、培养幼儿的运动能力。方法:

(1)积极锻炼,提高出勤。

各班教师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幼儿园的早操,户外活动等,增强幼儿体质。鼓励幼儿不随便请假,提高班级出勤率。

(2)每名幼儿必须学会跳绳和拍球等方法。年级活动上展开竞赛。4、培养幼儿的心理适应性。(1)带着孩子们到小学参观。

各班争取家长配合组织幼儿到幼儿园附近的学校参观。如:小学校园的各种设置、学生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学校应该遵守的校规、校纪等情况;在参观的过程中,请家长不失时机地引导孩子们去感受学校生活和幼儿园生活的不同。让孩子们感受学校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不同之处,从而激发孩子们渴望上学的积极性和渴望当一名小学生的愿望。(2)家长开展对孩子心理适应的培养。

如:孩子的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孩子的作息时间、孩子的各种生活能力(自我管理、与他人交往、应付突发事件、安全意识等)、孩子的心理素质等。

家长还要鼓励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为孩子顺利地走进学校生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机关幼儿园幼小衔接专题研究

-----系列报道

(三)机关幼儿园在大班后期对幼儿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等。近期组织大班幼儿进行“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组织幼儿观看有关录像,这些活动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在常规要求上有所提高,如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等。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老师加强了对幼儿注意力和思

维敏捷性的训练。

此外,我们对大班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作为生活活动的重点,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独立意识。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开展自我服务类活动,自己的被子自己整理等,并请家长协助在家庭中提供相应的机会,增强幼儿的生活能力等方面。

课题小结:在科学活动中体现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专题 更新:2007-1-25 阅读:

课题小结:在科学活动中体现幼小衔接 自幼儿升入大班以来,我们大班教研组老师普遍反映,家长面对幼儿升学择校的竞争,要求幼儿园在教学上多做算术题、多识字,以便能考上好的学校,适应其小学的学习环境。但这又与《幼儿园教育纲要》相矛盾。因为幼儿园的教育是将培养儿童的情感、态度、能力等视为目标的落脚点。面对家长的要求和小学与我们在教学方式的不同,如何做好这方面的衔接。我们教研组决定将幼小衔接问题作为我们的教研课题。那么,是在智力上,还是在非智力上的衔接呢?通过参观小学,在与小学老师座谈中,了解到幼儿园的孩子进入小学学习后知识的学习上没问题,而在倾听习惯、任务意识、规则意识等行为和能力上存在问题。因此我们以科学领域为研究的切入点,对幼儿非智力因素作为重点培养,为幼儿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倾听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幼儿入小学后有效学习的保证。但是,目前大多数幼儿园的孩子在这方面的习惯上还没养成,表现出:有插话的,有自己回答完问题就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建议的,有的还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没有听老师或同伴讲等等。这些现象势必会影响他们的注意力,没有好的倾习惯会影响幼儿今后的学习态度和质量。所以,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培养幼儿良好学习态度的重要一环。那么我们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注重了这样几个环节,1)向幼儿提出问题。这一环节是吸引孩子注意倾听要求的好时机,幼儿只有听清了教师提出的问题,才能很好地完成下面的活动。2)幼儿提出假设。在阐述自己的见解后,要求幼儿要仔细听别人与自己的那不一样,这样又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3)活动进行中。有时在

活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在全体幼儿中进行指导时,就要求幼儿必须放下手中的事,注意倾听老师的话。4)最后的经验分享。这个环节最容易出现幼儿争先恐后发言的场面,因此教师必须把握好。可以看出,倾听习惯的养成不是专门的教育活动能完成的,而是要在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逐渐养成。

另外,培养幼儿倾听习惯同样需要我们成人的垂范及家园的配合。如教师在听幼儿讲述时,必须要仔细、认真地倾听,不要任意打断幼儿的讲话,待幼儿讲述后再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如何形成家园的合力,我们可以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园地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倾听的好的教育方法,让家长知道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比多认字、多做数学题更有利于幼儿长远的发展。二.任务意识的培养

幼儿入小学后,由于文字的经验少,老师布置的作业或一些任务主要是靠口头传授。因此在幼儿园我们就要培养幼儿有任务意识、有责任心,知道老师布置的事一定要完成。那么如何在科学领域中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呢?

首先,教师把要让幼儿完成的任务交待给家长,如带一些废旧材料,或到户外去观察、去做纪录等,由家长帮助幼儿共同完成任务。其次,教师直接将任务交待给

幼儿。由家长提醒幼儿老师有什么任务需要完成,来增强幼儿完成任务的意识。

最后,能让幼儿主动告诉家长,老师要求做什么,需要完成。这样循序渐进地培养,使幼儿逐渐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从而树立任务意识。三.规则意识的培养

幼儿进入小学后,立即进入学校的“规则海洋”。小学的学习有较强的规则性,一节课40分钟,教师面对的是全体学生集中上课,要求学生必须遵守课堂纪律,需要讨论时学生马上讨论,要求停止时马上停下来,听老师的要求。而幼儿园的教育手段则是以游戏活动为主的,也同样需要幼儿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在科学领域中,做探究活动前,教师要先讲明规则,让幼儿明确活动的要求,树立规则意识。也可利用幼儿在玩棋类活动时增强规则意识,使幼儿知道要违反了规则是要受到相应“惩罚”的。这样在生活中、在游戏中不断对幼儿进行规则意识的养成,使幼儿逐渐适应小学的教学形式。

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方法及途径 篇14

关键词:幼小衔接;教育;儿童发展;内在规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141-02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幼小衔接问题便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并作为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但是时至今日,幼小衔接仍然是一个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孩子不能很好适应小学生活、学习的现象有增无减。为什么幼小衔接工作开展了这么多年还没有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呢?这需要我们作更深层次的思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教育不仅是小学等学校教育的奠基阶段,也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幼儿教育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它有自身的意义与价值。它与小学阶段是不同的,但是其过渡要建立在整个幼儿阶段的正确发展基础上。孩子能够较好地适应小学生活。是建立在整个幼儿阶段的良好教育基础之上的。

幼小衔接不应是简单地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增加一个过渡环节;幼小衔接不是谁靠谁,而是幼儿园和小学都要靠儿童的发展规律。日本就把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置身于终身教育的背景下考虑,而不是狭义地看成是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问题。因此日本文部省明确指出幼小衔接不是要幼儿园培养与小学特定学科内容直接连接的东西,而是培养儿童上小学后成为其生活、学习基础的东西。幼小衔接的关键是要遵循教育的规律,幼儿教育要按幼儿年龄特点进行,小学教育要按小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幼小衔接的核心是要找到“奠基阶段”的内容,而不是简单地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增加一个环节。让幼儿延长课时,像小学生一样长时间保持坐姿,这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让幼儿盲目超前学习小学课本内容,这也不是奠基阶段的核心内容。如果幼小衔接工作的结果是使幼儿园越来越小学化或者是使小学教育幼儿园化,这都是不科学的,是不利于儿童的终身发展的。

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1990----1994年合作进行了“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在大量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指出幼小衔接的过渡期在儿童入学前半年和入学后最初半年。在这期间,幼儿园、小学及家庭应以“在过渡中促发展,在发展中求适应”为指导思想,围绕“学习适应能力(语言、数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任务意识和执行任务的能力,学习、生活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人际交往的能力)”这一核心,为儿童做一般的和特殊的两个方面连续的准备,以帮助儿童实现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顺利过渡。这里指出的衔接是全面的,不仅有知识、技能,还有情感、态度、能力方面;不仅有语言、数学能力,还有规则意识、任务意识、社会交往等社会能力。

所以,全面地看待幼小衔接工作,既要考虑到微观的幼小衔接,也要考虑到宏观的幼小衔接;既要考虑到认知内容的衔接,更要考虑到身体的、情感的、态度的、社会的等内容的衔接。儿童的发展既是阶段性的,又是连续性的,一个孩子决不是在跨入小学的那一天,突然失去幼儿的特点。发展的连续性规律决定了在衔接时间,幼儿园和小学两阶段的特点同时并存,且相互交叉。幼儿阶段的特点逐渐减弱,小学阶段的特点逐渐增强。为适应儿童在此时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促进其健康成长,幼儿园和小学都要是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即不能一味地要求儿童适应小学生活,而要强调让教育适应儿童的发展:

一、尊重儿童发展的年龄特点

目前,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的一个重要根源便是过分强调微观的幼小衔接。有的小学在招收新生时就进行摸底测验,内容包括识字、计算等,并以此为依据决定是否接受新生入学或给新生编班。一些家长迫于压力,就要求幼儿园对孩子进行汉语拼音、识字、计算以及英语等教学。而幼儿园为了争得生源,也就盲目顺应家长的要求,在幼儿园过早地进行超容量的拼音、识字、计算等的教学。这样剥夺了幼儿大量的自由活动时间和游戏时间。为了和小学衔接,一些幼儿园经常训练大班的孩子像小学生一样长时间地坐在位子上不许动。如此,幼儿园怎么能不小学化?幼儿园小学化无异于拔苗助长,而拔苗助长的危害非常大。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二、强化儿童发展的内在联系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如在幼儿园大班,课桌的摆放形式有所改变,课节时间延长,游戏时间、活动数量减少,或是组织幼儿到小学参观一下或请小学生回园介绍一下小学生活。而儿童的适应能力、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等内在因素往往被忽略了。我们不应仅仅是停留在有没有学过某种知识,或是已经学了多少关知识,而是应该找到知识联系的内在衔接点。例如: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教育中,通过幼儿对实际物体的观察、操作而感知“把两堆物体合并到一起,说出总数是多少”就是把两堆物体加起来;“从一堆物体里去掉一部分,说出还剩下多少”就是从总体里减去一部分。有了幼儿园里的对实际物体的充分的操作、体验,逐步实现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真正理解了数的含义,才能有利于小学数学加减的学习。

三、突出儿童生理成长的价值

儿童生理成长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突出智能和心理方面的衔接,如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独立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而忽视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教育。如幼儿在家乱吃零食、挑食,造成一些孩子营养不均衡或营养不良。有的孩子在家过长时间看电视,在幼儿园不注重体育锻炼;有的孩子肥胖,有的孩子瘦弱。现在的小学生近视率和蛀牙率都越来越高,这和幼儿阶段的教育是有很大关系的。另一方面是指随着儿童的生理的成长对他的精神的成长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一点为好多人所忽视。如儿童的注意力、控制力的发展是受大脑成长的影响的。随着大脑的成熟,儿童的注意力、控制力水平都将有所提高。但是大脑的成长要有适宜的环境,既要有充分的物质营养,也要有恰当的精神营养。如果我们为了培养幼儿的注意力、控制力,在幼儿园减少幼儿的游戏时间而延长集体教学时间。这不仅不利于幼儿的大脑的发展,也不利于幼儿注意力和控制力的发展。反而使孩子的注意力涣散和行为控制能力差。

要真正解决幼儿园与小学衔接问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当前,我们应对处于衔接年龄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作进一步的探索。经过长期的科学验证,研究制定多种既有利于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又能提高教育质量的教育方案,寻求符合我国国情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工作的途径。

1、进行系列幼小衔接活动,提高对幼小衔接的认识

(1)组织教师方面的会议和学习活动

首先组织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座谈会。让小学教师对幼儿园教师培养的孩子作出分析、评价,及给予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以使大班的“幼小衔接”工作受到更多的启示。给小学老师提出一些方法,使小学也能向幼儿园靠拢。然后组织有关老师进行学习,加强老师的思想意识。如:看录像《小学生守则》,观看小学老师上课、邀请小学老师来园现场指导等,了解小学对学生的要求及小学的一些情况。老师还要更新观念,经常阅读“幼小衔接”的有关文章。

(2)组织家长方面座谈、咨询活动

根据家长的需要开展有关幼儿小衔接的系列讲座或咨询活动。如:请小学优秀教师给家长做“怎样给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的讲座。分班请一些小学的老师与家长开座谈会和咨询活动。及将“幼小衔接”的有关计划发给家长,使家长更进一步明确:该如何配合幼儿园教育好孩子,使他们能顺利过渡到小学进行学习。大班还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家长小组的教学开放日活动,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在生活、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研究家长反馈的意见,改进工作。还组织了全体大班家长进行有关“幼小衔接”的答辩会及知识竞赛活动。

2、采取有效措施使幼小两阶段更好地衔接

(1)时间上的互相靠拢

在幼儿园大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较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美丽的泡影,心里开始失望。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了适当延长,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这种时间上的靠拢非常有效。

(2)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上互相衔接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坐姿、写姿、握笔姿势是学校多年来一直强调的事情,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在高年级纠正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这样的起始阶段建立起上述几个良好习惯尤为重要。在大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还可以组织大班年级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组织幼儿观看有关录象,这些活动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在常规上有要求。如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老师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日常生中,老师尽少使用在小、中班时对幼儿常用物质奖励法,注重激励幼儿发自内心的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3)生活能力上的重点培养

幼儿园大班应加强生活能力的培养。如: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物品,准时上幼儿园,按时入睡,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使用权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初上小学时丢三拉四,东拉西扯的现象,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

(4)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从语言环境上来讲,江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方言地区,其中最主要的有启海话、南京话、扬州话、标准的或有地方口音的普通话等。家长的文化素质也参差不齐,这给我们江苏的教育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一方面要求教师注意语言的规范、优美、丰富多彩,另一方面要求教师鼓励幼儿多作普通话交往,还要提倡家庭里多用普通话交谈。

(5)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活动的主要形式包括自由阅读和老师指导下的阅读活动两种。这两种活动,使小朋友既有自由选择阅读内容的机会,又能得到老师的引导,在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中,阅读方法、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这些能力又直接、有力地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通常,班里有这样的情形,识字的小朋友喜欢读书,读书又能学到更多的字。人与书产生互动,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在互动中增长。拥有这样的基础进入小学,给小学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如开学上课时,能听老师的要求正确理解拿、取书,能看通知,喜欢识字活动,能顺利地阅读报纸,能正确理解题意。识字兴趣、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明显比不识字的小朋友强,学习的起点高。

在幼儿园从来不专门设计活动教识字,幼儿识字活动都安排在分区活动里,幼儿们利用老师提供的大环境和可操作的材料,按自己的兴趣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加以迁、选择。要知道,在幼儿阶段识字不是任务,而“利用环境、自然习得”则是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同样,我们把这条经验也可以介绍给家长。

幼儿园大班教师论文幼小衔接 篇15

摘要:幼小衔接问题是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分析幼儿进入小学后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不适应现象来加强人们对幼小衔接的认识,探讨怎样使幼儿更顺利的实现由学前向小学过渡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幼小衔接、教育、儿童发展、内在规律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幼小衔接问题便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并作为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但是时至今日,幼小衔接仍然是一个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孩子不能很好适应小学生活、学习的现象有增无减。为什么幼小衔接工作开展了这么多年还没有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呢?这需要我们作更深层次的思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教育不仅是小学等学校教育的奠基阶段,也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幼儿教育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它有自身的意义与价值。它与小学阶段是不同的,但是其过渡要建立在整个幼儿阶段的正确发展基础上。孩子能够较好地适应小学生活。是建立在整个幼儿阶段的良好教育基础之上的。

幼小衔接不应是简单地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增加一个过渡环节;幼小衔接不是谁靠谁,而是幼儿园和小学都要靠儿童的发展规律。日本就把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置身于终身教育的背景下考虑,而不是狭义地看成是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问题。因此日本文部省明确指出幼小衔接不是要幼儿园培养与小学特定学科内容直接连接的东西,而是培养儿童上小学后成为其生活、学习基础的东西。幼小衔接的关键是要遵循教育的规律,幼儿教育要按幼儿年龄特点进行,小学教育要按小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幼小衔接的核心是要找到“奠基阶段”的内容,而不是简单地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增加一个环节。让幼儿延长课时,像小学生一样长时间保持坐姿,这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让幼儿盲目超前学习小学课本内容,这也不是奠基阶段的核心内容。如果幼小衔接工作的结果是使幼儿园越来越小学化或者是使小学教育幼儿园化,这都是不科学的,是不利于儿童的终身发展的。

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1990----1994年合作进行了“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在大量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指出幼小衔接的过渡期在儿童入学前半年和入学后最初半年。在这期间,幼儿园、小学及家庭应以“在过渡中促发展,在发展中求适应”为指导思想,围绕“学习适应能力(语言、数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任务意识和执行任务的能力,学习、生活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人际交往的能力)”这一核心,为儿童做一般的和特殊的两个方面连续的准备,以帮助儿童实现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顺利过渡。这里指出的衔接是全面的,不仅有知识、技能,还有情感、态度、能力方面;不仅有语言、数学能力,还有规则意识、任务意识、社会交往等社会能力。

所以,全面地看待幼小衔接工作,既要考虑到微观的幼小衔接,也要考虑到宏观的幼小衔接;既要考虑到认知内容的衔接,更要考虑到身体的、情感的、态度的、社会的等内容的衔接。儿童的发展既是阶段性的,又是连续性的,一个孩子决不是在跨入小学的那一天,突然失去幼儿的特点。发展的连续性规律决定了在衔接时间,幼儿园和小学两阶段的特点同时并存,且相互交叉。幼儿阶段的特点逐渐减弱,小学阶段的特点逐渐增强。为适应儿童在此时的身

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促进其健康成长,幼儿园和小学都要是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即不能一味地要求儿童适应小学生活,而要强调让教育适应儿童的发展:

1、尊重儿童发展的年龄特点

目前,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的一个重要根源便是过分强调微观的幼小衔接。有的小学在招收新生时就进行摸底测验,内容包括识字、计算等,并以此为依据决定是否接受新生入学或给新生编班。一些家长迫于压力,就要求幼儿园对孩子进行汉语拼音、识字、计算以及英语等教学。而幼儿园为了争得生源,也就盲目顺应家长的要求,在幼儿园过早地进行超容量的拼音、识字、计算等的教学。这样剥夺了幼儿大量的自由活动时间和游戏时间。为了和小学衔接,一些幼儿园经常训练大班的孩子像小学生一样长时间地坐在位子上不许动。如此,幼儿园怎么能不小学化?幼儿园小学化无异于拔苗助长,而拔苗助长的危害非常大。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2、强化儿童发展的内在联系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如在幼儿园大班,课桌的摆放形式有所改变,课节时间延长,游戏时间、活动数量减少,或是组织幼儿到小学参观一下或请小学生回园介绍一下小学生活。而儿童的适应能力、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等内在因素往往被忽略了。我们不应仅仅是停留在有没有学过某种知识,或是已经学了多少关知识,而是应该找到知识联系的内在衔接点。例如: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教育中,通过幼儿对实际物体的观察、操作而感知“把两堆物体合并到一起,说出总数是多少”就是把两堆物体加起来;“从一堆物体里去掉一部分,说出还剩下多少”就是从总体里减去一部分。有了幼儿园里的对实际物体的充分的操作、体验,逐步实现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真正理解了数的含义,才能有利于小学数学加减的学习。

3、突出儿童生理成长的价值

儿童生理成长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突出智能和心理方面的衔接,如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独立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而忽视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教育。如幼儿在家乱吃零食、挑食,造成一些孩子营养不均衡或营养不良。有的孩子在家过长时间看电视,在幼儿园不注重体育锻炼;有的孩子肥胖,有的孩子瘦弱。现在的小学生近视率和蛀牙率都越来越高,这和幼儿阶段的教育是有很大关系的。另一方面是指随着儿童的生理的成长对他的精神的成长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一点为好多人所忽视。如儿童的注意力、控制力的发展是受大脑成长的影响的。随着大脑的成熟,儿童的注意力、控制力水平都将有所提高。但是大脑的成长要有适宜的环境,既要有充分的物质营养,也要有恰当的精神营养。如果我们为了培养幼儿的注意力、控制力,在幼儿园减少幼儿的游戏时间而延长集体教学时间。这不仅不利于幼儿的大脑的发展,也不利于幼儿注意力和控制力的发展。反而使孩子的注意力涣散和行为控制能力差。

要真正解决幼儿园与小学衔接问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当前,我们应对处于衔接年龄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作进一步的探索。经过长期的科学验证,研究制定多种既有利于促

进儿童全面发展,又能提高教育质量的教育方案,寻求符合我国国情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工作的途径。

1、进行系列幼小衔接活动,提高对幼小衔接的认识

(1)组织教师方面的会议和学习活动

首先组织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座谈会。让小学教师对幼儿园教师培养的孩子作出分析、评价,及给予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以使大班的“幼小衔接”工作受到更多的启示。给小学老师提出一些方法,使小学也能向幼儿园靠拢。然后组织有关老师进行学习,加强老师的思想意识。如:看录像《小学生守则》,观看小学老师上课、邀请小学老师来园现场指导等,了解小学对学生的要求及小学的一些情况。老师还要更新观念,经常阅读“幼小衔接”的有关文章。

(2)组织家长方面座谈、咨询活动

根据家长的需要开展有关幼儿小衔接的系列讲座或咨询活动。如:请小学优秀教师给家长做“怎样给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的讲座。分班请一些小学的老师与家长开座谈会和咨询活动。及将“幼小衔接”的有关计划发给家长,使家长更进一步明确:该如何配合幼儿园教育好孩子,使他们能顺利过渡到小学进行学习。大班还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家长小组的教学开放日活动,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在生活、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研究家长反馈的意见,改进工作。还组织了全体大班家长进行有关“幼小衔接”的答辩会及知识竞赛活动。

2、采取有效措施使幼小两阶段更好地衔接

(1)时间上的互相靠拢

在幼儿园大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较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美丽的泡影,心里开始失望。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了适当延长,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这种时间上的靠拢非常有效。

(2)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上互相衔接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坐姿、写姿、握笔姿势是学校多年来一直强调的事情,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在高年级纠正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这样的起始阶段建立起上述几个良好习惯尤为重要。在大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还可以组织大班年级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组织幼儿观看有关录象,这些活动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在常规上有要求。如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老师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日常生中,老师尽少使用在小、中班时对幼儿常用物质奖励法,注重激励幼儿发自内心的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3)生活能力上的重点培养

幼儿园大班应加强生活能力的培养。如: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物品,准时上幼儿园,按时入睡,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使用权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初上小学时丢三拉四,东拉西扯的现象,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

(4)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从语言环境上来讲,江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方言地区,其中最主要的有启海话、南京话、扬州话、标准的或有地方口音的普通话等。家长的文化素质也参差不齐,这给我们江苏的教育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一方面要求教师注意语言的规范、优美、丰富多彩,另一方面要求教师鼓励幼儿多作普通话交往,还要提倡家庭里多用普通话交谈。

(5)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活动的主要形式包括自由阅读和老师指导下的阅读活动两种。这两种活动,使小朋友既有自由选择阅读内容的机会,又能得到老师的引导,在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中,阅读方法、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这些能力又直接、有力地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通常,班里有这样的情形,识字的小朋友喜欢读书,读书又能学到更多的字。人与书产生互动,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在互动中增长。拥有这样的基础进入小学,给小学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如开学上课时,能听老师的要求正确理解拿、取书,能看通知,喜欢识字活动,能顺利地阅读报纸,能正确理解题意。识字兴趣、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明显比不识字的小朋友强,学习的起点高。

在幼儿园从来不专门设计活动教识字,幼儿识字活动都安排在分区活动里,幼儿们利用老师提供的大环境和可操作的材料,按自己的兴趣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加以迁、选择。要知道,在幼儿阶段识字不是任务,而“利用环境、自然习得”则是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同样,我们把这条经验也可以介绍给家长。

上一篇:逛书店300字作文下一篇:为官不为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