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心理活动案例(精选7篇)
游戏主题:麦当劳、花店、玩具城、我的家、超市、银行 游戏目的:
1、能积极参与角色游戏活动,对角色游戏形成浓厚的兴趣,能正确反映角色的社会职责和角色相互之间的社会关系.2、能自主选择角色,学会用协商的方法分配角色,学会分工合作,与同伴友好交往,分享游戏的快乐,初步学会解决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3、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礼貌待人、遵守规则等良好的品德行为.4、尝试选用替代物来丰富游戏.游戏准备:(1)、家中常用的家具、炊具、餐具、食品等;(2)、货柜、货架、商品、宣传单、导购员和收银员的服装及工作牌;(3)、汉堡包、薯条、鸡腿、可乐等;(4)、各种绢花、塑料花、纸花、包装纸等;(5)、各种玩具、“存折”、“钱”等.游戏预设:
一、提出游戏主题,幼儿自由选择.二、幼儿看录像,讨论解决上次游戏时出现的问题.观察分析:能够从录像上看得很清楚,上次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如取钱没排队,花店的东西乱放,很不整齐.孩子们都提出了改正的方法,要排队,请工作人员监督;东西不能放地上,可以多搬一张桌子来放东西;去超市买的东西太多时,可以用袋子来装等.三、幼儿分组,自主选择游戏,学会协商分配角色,合作布置游戏场所.观察分析:大部分孩子们都能互相商量,很快就定好角色了.只有玩麦当劳的孩子,由于有好几个人都想当经理,商量了好久都没定下来.后来只好用石头剪刀布来决定.看来孩子们都已经会运用一些办法来解决问题.四、师以“记者”的身份参与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指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讲文明,有礼貌,引导幼儿大胆地模仿扮演角色,动脑筋大胆地选择可用的替代物.观察分析:因为之前看过录像,所以孩子们取钱时都能排好队,花店的孩子也搬了一张桌子放东西,看上去整齐多了.麦当劳的接待员很热情,会向顾客介绍各种好吃的东西.玩具城的生意非常好,组装玩具的技术员都忙坏了.不过孩子们对价钱还没什么概念,对物品的标价和收钱都是随意的.而且较没有想象力,不会利用替代物.五、结束游戏,讲评游戏.(1)、请幼儿说一说,你在玩游戏时有什么开心的事与大家分享.你最喜欢谁,为什么?(2)、说说在游戏中发现的问题,让幼儿思考,想办法解决,为下一次游戏做好准备.观察分析:孩子们能够说出开心的事,最喜欢和谁玩.看来老师的引导和提问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活动反思:孩子们玩角色游戏是越来越投入了,因为有了相关的生活经验,孩子们玩游戏的情节也更加丰富了.麦当劳的接待员很热情的招待客人,无论是本班的小朋友,还是客人老师,他们都能够大方的介绍.花店的花和玩具诚的玩具都深受大家的喜爱.游戏主题贴近幼儿的生活,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是游戏能够受到孩子喜欢的基本.因此孩子们玩角色游戏是越玩越爱玩,每一次玩都能够深入一些.不过,孩子们玩游戏还是停留在已有的经验之上,没有动脑筋去创新,胆子还太小,没有放开,不会选用替代物.以后玩游戏要重点引导孩子动脑筋去创新,选用替代物.大班角色游戏 上午游戏:角色游戏
游戏内容:美美理发店 健康诊所 麦兜银行 游戏目标:
1、在活动中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快乐.2、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和规则意识.3、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游戏准备: 美容院:化妆品、梳子、镜子、热水器、蒸头器等;健康诊所:听诊器、针筒、输液器、口罩、药品盒等;麦兜银行:点钞券、IC卡,小电脑.游戏过程:
1、启发谈话,激发幼儿活动热情.师:上次的游戏中我们的按摩师工作的态度非常好,被评为了“最佳工作人员”,今天我们要继续进行这个游戏,希望你们今天的服务人员能向他们学习,为了让其他工作人员组做得更好,我们在活动中要注意些什么呢?
2、引导幼儿开展讨论.(1)顾客应该怎样做?(2)营业员应该怎样做,要注意些什么?(3)幼儿讲述,教师做小结.3、幼儿按意愿自由分配角色.4、幼儿以角色身份布置游戏用具.5、开展游戏,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活动中,指导有个体差异的幼儿.6、工作人员共同收拾整理活动场地,结束活动.7、师生共同小结活动情况,评选“最受欢迎的顾客”.游戏内容:美美理发店 健康诊所 麦兜银行 游戏目标:
1、在活动中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快乐.2、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和规则意识.3、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游戏准备: 美容院:化妆品、梳子、镜子、热水器、蒸头器等;健康诊所:听诊器、针筒、输液器、口罩、药品盒等;麦兜银行:点钞券、IC卡,小电脑.游戏过程:
1、启发谈话,激发幼儿活动热情.师:上次的游戏中我们的按摩师工作的态度非常好,被评为了“最佳工作人员”,今天我们要继续进行这个游戏,希望你们今天的服务人员能向他们学习,为了让其他工作人员组做得更好,我们在活动中要注意些什么呢?
2、引导幼儿开展讨论.(1)顾客应该怎样做?(2)营业员应该怎样做,要注意些什么?(3)幼儿讲述,教师做小结.3、幼儿按意愿自由分配角色.4、幼儿以角色身份布置游戏用具.5、开展游戏,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活动中,指导有个体差异的幼儿.6、工作人员共同收拾整理活动场地,结束活动.7、师生共同小结活动情况,评选“最受欢迎的顾客”.角色游戏(大班)(一)角色游戏大班
一、情况分析
中班幼儿经历了两个月的暑假变成了幼儿园里年龄最大的孩子,虽然如今是大班孩子了,但他们身上依然留着许多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在开学第一个月的角色游戏中幼儿会表现出兴奋与热情,然而也同样会出现许多问题.如新学期不知道原先的主题是否还能玩,各个主题到底在什么地方玩,玩具在什么地方取等等.除此之外有很多幼儿还会回复到几个月以前的游戏水平,整个过程中少了许多社会化的内容,更多的是些动作的操作,在娃娃家.医院等主题活动中会出现许多孩子争抢玩具的现象.幼儿的游戏动机又变得简单,同时还会出现“许多幼儿在整个过程中不和同伴协商角色就直接进入游戏hh 应该说出现这些状况是完全正常的,这和两个月的暑假生活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关,教师在把握这一阶段的游戏时应该注意和中班时期的衔接.有的甚至可以用中班的要求来指导幼儿.二、活动目标
1.熟悉游戏环境,能够大胆地参与游戏.2.愿意与同伴协商角色,理解角色;有一定的角色意识.三、游戏指导 1.自由选择.这里包括教师向幼儿介绍游戏环境、游戏中玩具的放置、游戏场地的相对划分,还包括向幼儿介绍自制玩具素材的提供.在幼儿自主选择时,教师还可以和幼儿共同回忆上学期游戏的主题,共同聊聊上学期游戏中的快乐事,这样可以帮助幼儿更恰当地进入游戏氛围,对主题的延续也能有作用.说明
面对大班上期幼儿自由选择游戏主题、角色、同伴、玩具等教师要有足够的心态允许他们出现”混乱“,比如一个主题出现八九个甚至十几个孩子,而有的主题谁也不去;比如抢游戏场地hh出现这些情况是幼儿”自由选择“的结果.但这无妨游戏的进程,教师在幼儿确有困难或有过激行为时可以重点引导”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来帮助幼儿解决.2.自主展开.九月份大班的幼儿在游戏展开后整个教室里是热闹的,许多幼儿能像中班时候那样开始投入地玩耍,有一些简单的情节,同样的也会出现一些和角色相匹配的动作.语言、神情,教师应该共享幼儿游戏的情感和快乐,并以教师的表情、动作和简洁的话语来鼓励、肯定.引导幼儿”做谁要像谁“.然而,九月份的大班角色游戏过程中还会出现不少问题,比如,想玩新主题新情节却又没有足够的经验;比如有明确角色身份的孩子和不商量就擅自进入角色游戏的孩子之间的磨擦,教师要全面地有重点地观察,并适时给予指导.全面的观察包括观察全班幼儿是否都能够大胆地参与游戏,还包括教师要了解在游戏中的活动流程.教师还要重点观察幼儿产生的新主题:重点观察某一主题的游戏.适时指导包括幼儿求助时的指导,幼儿有争执,产生过激行为的适时指导,出现不安全情形时的适时指导;还包括观察到幼儿有与所担任角色有相匹配的行为、动作、语言时所给予的鼓励、肯定和引导.3.自发交流.让幼儿在游戏结束后在集体或小组面前讲自己游戏中的感受,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满足幼儿愿意说.爱说的心理,这能给他的游戏添一份色彩,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话语中的闪光点加以点评,引导幼儿进一步熟悉游戏环境,知道要协商角色,并且感受角色知道做谁要像谁,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可以通过点评,也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讨论来达到目的,使幼儿从中获得一些经验.角色游戏教案(大班)角色游戏
活动目标:
1、能够明确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职责,并能监守岗位;
2、能够使用礼貌用语,较安静地游戏;活动内容:娃娃家、医院、理发店、菜场、银行、公共汽车、超市 活动过程:
一、引导语
小朋友,今天我们又要来玩娃娃家了,你们高不高兴啊?上次我们在玩娃娃家的游戏的时候啊,李子恒小朋友玩得可棒拉,他啊,本来是娃娃家的爷爷,可是后来他看到医院的医生不够了,那是因为医院的小朋友跑掉了,所以他就自己到了医院,帮助病人看病.而且他看病的方法与别人不一样,他用的是气功,今天,我要在来看一看,小朋友是不是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工作,并且能够把工作做到下班,还有,我们在做游戏的时候是不是要安静一点啊,这样,在医院里面看病和休息的人就能很好的休息了;
二、幼儿游戏
教师指导:重点指导娃娃家,扮演客人的角色和娃娃家的 妈妈一起将娃娃家整理干净;普遍指导各个服务场所能应用礼貌用语;教师观察:
1、观察幼儿是否能够先搬好椅子和桌子,再去拿玩具;
2、观察幼儿是否能够自己解决一些遇到的小问题;
3、观察幼儿是否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监守好自己的岗位,不在教室中间奔跑;
4、观察幼儿游戏的声音是否比较安静;
三、教师评价
1、让个别幼儿介绍今天自己的新发现;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2、对今天在游戏中能够监守自己岗位、并能使用礼貌用语的幼儿予以表扬;
3、对于全班幼儿在游戏中能够放低音量地进行游戏给予表扬,并告诉幼儿在下次游戏中也要看他们的表现;角色游戏:梦想成真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相互沟通、交往协调的能力,促进幼儿语言发展.2、幼儿学会合理运用自己的角色,通过行为、肢体的语言及相应的操作来体现角色的特征.活动准备: 各角色区标志牌及胸卡;各区域隔断用鞋架、桌椅、角色区背景乐、生日歌碟片、玩具架、幼儿床铺、爱婴医院:医生、护士的衣帽;指示牌、挂号单、视力表、医药箱、医学器械、多多药房:帽子、药品标价签、各种药瓶药盒、电脑收款机、人体称、面包物语:衣帽、幼儿自制各种糕点、电子称、面粉、橡皮泥、模具、面包蛋糕样品、盘子、纸杯盒、纸袋、鲜花店:各种假花及花篮、彩纸、胶棒、吸管、幼儿自制纸花若干、中国银行:提款机、纸币、银行卡、急救中心:电话、急救车、公用电话亭:电话 活动过程:
1、导入:以梦想为蓝图,引出话题,激发幼儿热情,拓展思路发掘幼儿想象空间.”人人都有自己的梦想, 你长大了想做什么?“ ?⑹奔淅先说某鱿郑?给予幼儿想象得以实现的新希望.师化妆后悄然出现”小朋
友们好!我是时间老人,听说你们都有自己的理想,我好高兴啊,想实现自己的愿望吗?让我来帮你们实
现伟大的梦想,好吗?“"现在我把时间调到20年以后,(转时针)很快就让你们梦想成真!”
2、活动以各职业工作人员的一日工作为核心,完整的展现幼儿的想象,让幼儿得到模仿实践的机会.音乐 切入,以一首《剪羊毛》开始一天的工作,幼儿自己进入活动工作区域,独立进行准备工作:穿制服,整
理用具等,医生、护士、面点师、药剂师、收银员、花艺师、急救医生、银行服务人员各就各位之后,其
他选择成为顾客的幼儿进入活动区以卡及学号密码取款进行游戏活动.3、设计情境,进入活动的最高潮,有病人突然晕倒,医护人员全力急救,激发幼儿治病救人的情感.4、活动的最后,随着下班音乐的响起,孩子们有序的整理制服,收好用具,走出活动区域.面包物语这一
活动区域准备为时间老人庆500岁生日的大蛋糕,整个活动在温馨的氛围中结束.角色游戏:多彩的服装
游戏由来:班级近期开展“多彩的服装”主题活动,幼儿在主动参与“收集服装的资料”、“认识多彩的服装”、“布置服装展览馆”的基础上,提出想自己来动手来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服装.于是,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各式各样的塑料袋、装饰纸等材料,并把它们投放到美工区指导幼儿进行服装的制作.当教师请小模特穿上自己制作的服装一展风采时,孩子们很开心,并提出想玩“时装模特”的游戏.但由于在游戏区中没有小观众欣赏,小演员们觉得很可惜,于是想在角色游戏中开个小剧院进行表演,这样就有观众来观看了.同时,幼儿发现商店里的服装常常一下就卖完,不够了,于是通过商量在游戏中产生了开个“服装加工厂”的游戏新内容.因此,教师就根据幼儿的想法与需要开展游戏.预设游戏目标:
1、引导幼儿能按意愿确定游戏的主题,通过大胆地假想、模仿和扮演社会角色,能创造性地反映角色的社会职责和角色相互之间的社会关系.2、能用协商的方法分配角色、分工合作,能与同伴友好交往,分享游戏的快乐,能解决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3、引导幼儿大胆、有创造性地选用替代物与游戏材料,根据游戏的需要在区域活动中自制简单的玩具材料,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性和动手操作能力.4、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礼貌待人、遵守规则等良好的行为品质.5、培养幼儿自觉地按要求归类、摆放和收拾游戏材料的意识和能力.第一次游戏
游戏主题:娃娃家、商店、医院、小吃店 经验支持: 具有娃娃家、商店、医院、小吃店的游戏经验.新增材料: 在商店中投放幼儿在区域活动“创意工作室”中制作的服装.指导要点:
1、结合班级近期开展主题
活动《多彩的服装》背景下的美工区制作服装这一活动,引导幼儿提出可以把制作好的服装送到商店里去卖这一游戏内容.2、教师重点深入到“商店”中,引导顾客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商品,并妥善保管好自己的物品;同时,提醒售货员在顾客购买商品后,要用计算机刷卡付款.3、在“医院”游戏中,提醒医生挂号时要用计器机进行登记并给病人病历,同时注意观察了解“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交流情况,对一些有代表性的行为是否正确给予必要评判.4、提醒小吃店的“服务员”应热情礼貌地为“顾客”服务,“顾客”应文明“用餐”,不浪费“食品”.游戏观察与推进: 在本次游戏中,教师第一次在商店中投放幼儿在区域活动“创意工作室”中制作的服装,幼儿感到很新鲜,于是在游戏一开始便出现了“抢购”的现象,并随即伴有争吵;同时,由于一次性购买物品过多,在拥挤的过程中东西掉了一地.教师立即以商店服务员的身份建议顾客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商品,并妥善保管好自己的物品.由于商店中购买物品的顾客较多,在评议中“收银员”提出一个人忙不过来,于是根据需要建议下次游戏时再增添一个“收银员”.小吃店游戏中,幼儿能大胆使用服务用语与客人交流,但在客人吃完东西后服务员没有意识要立即收拾,导致小吃店的环境比较脏乱.评议时教师提出了这一问题让幼儿讨论如何解决,幼儿都能很好地说出“要及时收拾”.同时,幼儿还提出每次客人来吃东西时,都要和客人说一遍有哪些东西吃,觉得很麻烦,经讨论一致同意制作一张点菜单.大班幼儿以物代物的水平较中班有了很大提高,大部分能通过自制玩具或替代物来丰富游戏;同时,能主动待客、做客,但交往的礼仪有待提高,教师将在下次游戏过程中以角色的身份深入指导.第二次游戏
游戏主题:新增小剧场、娃娃家、商店、医院、小吃店 经验支持: 在区域活动“快乐小舞台”中进行过“时装模特表演”游戏.新增材料:
1、创设新场景:小剧场(提供背景装饰树、录音机、音乐磁带、观众的小椅子等)
2、在商店中投放幼儿在区域活动“创
意工作室”中制作的服装,和幼儿共同收集的围巾、帽子、头饰等表演装饰材料.3、在小吃店投放点菜单.指导要点:
1、教师通过谈话与孩子共同提出新游戏主题“小剧场”.“前一阶段我们在区域活动l快乐小舞台r中玩了l时装模特表演r的游戏,小演员们表演地非常精彩,可是没有小观众欣赏,多可惜呀!于是,小演员建议把小舞台搬到角色游戏中去,开个小剧场.今天我们的小剧场就要开张啦,大家高兴吗?”提出小剧场这一游戏主题,激发幼儿进行游戏的兴趣.2、教师重点深入到“小剧场”中,以副导演的身份介入游戏,协助总导演排练“时装模特表演”,帮助解决游戏中遇到的困难.3、提醒“小吃店”的“服务员”要及时收拾和整理小吃店中各类“物品”,保持整洁卫生.4、引导“娃娃家”中的幼儿在做客、待客时要知道做客、待客的一般礼仪.游戏观察与推进: 幼儿在班级区域活动“快乐小舞台”中玩 “时装模特表演”游戏时,小演员们觉得他们表现得很好,可每次都没有人来观看欣赏,感到很可惜,于是,幼儿建议把小舞台搬到角色游戏中去,开个小剧场.在本次“小剧院”的“时装模特表演”排练时,小演员不时发现有小朋友老在门口探头探脑,纷纷跑来反映情况.针对这一问题与幼儿展开讨论,有的说“不让进来,否则会影响演员排练”,有的说“小声一点进去看,不要影响他们”、还有的说“等演出开始了再去看”hh最后,经大家的讨论决定:小演员可以在“快乐小舞台”中进行排练,下一次游戏时就进行表演,但小观众要保持安静,不影响别人.在娃娃家游戏中,教师以客人的身份到娃娃家中做客,引导幼儿注意待客的一些基本礼仪,但同时发现幼儿从商店购买了很多的物品,用完没有地方放,扔得到处都是显得很乱,教师提醒幼儿东西太多啦,该怎么办呢?幼儿想了想就纷纷把物品都送回了商店.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在评议时对幼儿提出并讨论“你们家中用完的垃圾是怎么处理的?”“你们家的东西用完有没有又送回商店去呢?” 幼儿听了纷纷大笑,接着急忙说:“不不不,是扔到垃圾筒里.”接下来的问题一下就解决了,大家建议在每个娃娃家都提供一个垃圾筒,把用完的东西扔到筒里,等游戏结束后再返还给商店.第三次游戏
游戏主题:小剧场、娃娃家、商店、医院、小吃店 经验支持: 丰富幼儿做客、待客的一般礼仪.新增材料:
1、增加商店中时装表演所需的服装、装饰品等.2、为每个娃娃家投放一个垃圾篓.指导要点:
1、启发进行“小剧院”游戏的幼儿根据所扮角色的职责进行排练,分工合作,共同布置演出环境、准备演出道具.2、提醒娃娃家里的爸爸妈妈有空可以带着宝宝到小剧场去观看演出,但要保持安静,不影响演员的正常演出.3、以客人的身份到娃娃家做客,提醒幼儿家里要保持干净整洁,并把垃圾扔到垃圾篓里.游戏观察与推进: 在上次游戏问题讨论的基础上,本次游戏活动时幼儿更加有序,游戏情节也日渐丰富.教师再次以客人的身份到娃娃家去做客,发现幼儿能使用礼貌用语较为热情地接待客人;同时,幼儿对处理垃圾有着深刻的日常经验,加上上次游戏的讨论,幼儿能很自觉地整理物品,并把垃圾及时扔到垃圾筒里.本次游戏中,有一家幼儿主动到另一家去做客,其它家幼儿看见了就纷纷效仿,相互邀请起来.于是,教师就引导幼儿该怎样做客.小剧院游戏开始时,小演员们还是处于准备道具排练阶段,直到来了一些小观众,他们才意识到要演出了.来看表演的小观众也十分开心,有的戴着墨镜,有的戴着围巾把自己打扮得很漂亮;有的妈妈带着宝宝,有的姐姐带着弟弟一起来看表演;还有的带来的照相机、手机来照相hh观看表演时秩序较好.在评时有部分幼儿提出“商店里的衣服一下都卖完了,不够了”,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启发幼儿讨论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有的说“从家里再带些小时候的衣服”,有的说“在美工区多做一些衣服”,柯嘉说:“可以在我们游戏中开个服装加工厂,让他们把做好的衣服送到商店去卖!”就柯嘉小朋友的提议教师征求了全班小朋友的意见,大部分小朋友赞同柯嘉的提议,于是商量决定在下次游戏中开展“服装加工厂”的游戏.同时,教师就“林良恬小朋友很想要一件坚领的衣服,可是商店里没有她喜欢的这种款式 ,那该怎么办?”这一问题又展开了讨论.最后,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决定回去先设计好自己喜欢的衣服图纸,在下次开展“服装加工厂”游戏时把订单交给制作师,让制作师根据图纸设计制作服装.第四次游戏 游戏主题:新增服装加工厂、小剧场、娃娃家、商店、医院、小吃店 经验支持:
1、在区域活动的“创意工作室”中幼儿已能较熟练地制作服装.2、在平时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了服装订单.新增材料: 在服装加工厂里提供各式各样的塑料袋、装饰纸、水彩笔、剪刀等材料.指导要点:
1、教师通过谈话与孩子共同提出“服装加工厂”新游戏主题.“今天我们的服装加工厂就要开张了.制作师们可以根据顾客设计的服装订单来进行加工制作,然后把制作好的服装送到商店里去卖,这样顾客们就能买到自己喜欢的衣服了.”让幼儿主动提出服装加工厂这一游戏主题,激发幼儿进行游戏的兴趣.2、教师重点深入到“服装加工厂”中,以总经理的身份介入游戏,提醒“制作师”应按顾客设计的订单进行装饰制作.3、引导幼儿以到商店送货的方式增强“服装加工厂”与“商店”间的联系.4、以游戏的口吻提醒幼儿下班后到剧场观看演出,并进行集中评价.游戏观察与推进: 根据上次游戏中幼儿提出“商店里的衣服一下都卖完了,不够了”的游戏需要,在与幼儿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在本次游戏中我们增加了新的游戏主题“服装加工厂”.由于是新的游戏主题,所以每个幼儿都十分想玩,于是教师以“总经理”的身份聘请报名参加的“制作师”到加工厂上班,未被聘请到的幼儿请他们下次可以继续报名参加.由于在美工区中有制作服装的经验,所以游戏一开始幼儿就十分迅速地制作起服装来.但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幼儿似乎只对制作服装这个过程感兴趣,并没有和其它游戏主题产生联系,感觉有点像美工区的活动,没有具备游戏的性质;同时,幼儿在设计投放的订单内容较为单一,多是小背心.所以建议在游戏结束后与
幼儿共同讨论“加工厂的游戏可以怎么玩?”“哪些游戏中需要服装,需要什么样的服装?”并丰富订单内容.第五次游戏
游戏主题:服装加工厂、小剧场、娃娃家、商店 经验支持:
1、与幼儿共同讨论了有关“服装加工厂”的游戏.2、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根据需要设计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服装订单.3、利用集中活动学习手套、帽子、围巾等制作方法.新增材料: 在娃娃家中投放他们设计好的订单.指导要点:
一、活动案例实录
【活动目标】
1.认 真倾听故事 ,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并感知小鸟与大树的真挚情感。
2.引导幼儿懂得诚信 ,知道答应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
3.激发幼儿爱护树木 ,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小鸟的图片一张。
2.没有小鸟的教学挂图四幅。
【活动过程】
1.以谈话的方式引出故事 ,激发幼儿倾听的欲望。
(1)出示小鸟的图片 ,请幼儿说说小鸟的好朋友都有谁 ?
(2)今天小鸟给小朋友带来了它和它的好朋友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2.完整讲述故事《去年的树》。
提问:(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2)故事里都有谁? 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请幼儿观看教学挂图分段欣赏故事 。
(1)出示挂图一 ,请幼儿观察并和老师一起讲述。
(2)出示挂图二 ,请幼儿观察并和老师一起讲述。
(3)出示挂图三 ,请幼儿观察并和老师一起讲述。
(4)出示挂图四 ,请幼儿观察并和老师一起讲述。
4.讨论 :
(1)你喜欢小鸟吗 ? 为什么 ?
a.请幼儿自由讲讲为什么喜欢小鸟 ?
b.教师小结 :小鸟很讲诚信 ,答应的事情一定做到。
(2)小鸟找不到大树的心情怎样 ? 说明小鸟和大树的感情怎样?
小结:小鸟和大树有着深厚的感情,找不到大树很伤心很着急。
(3)如何不让小鸟和大树分开 ? 我们如何爱护环境。
小结:爱护环境,不乱砍树木,少用一次性纸巾、一次性筷子等。
5.让我们一起帮小鸟去找个新大树朋友吧 。
活动结束。
二、案例诊断分析
1.活动目标表述主体不一致 ,目标把握不到位 。
在教学活动中,常见的目标表述方式有两种:教师作为行为主体,用教师做的事加以表述,如:“使幼儿……”,“启发幼儿……”,“引导幼儿……”;幼儿作为行为主体,用幼儿的行为变化加以表述,如:“会……”,“体验……”,“感受……”。在同一活动中,表述的方式不统一是不恰当的。一般来说,活动目标的表述,以幼儿作为行为主体,表述其行为变化较合适。从以上明显可以看出,目标1“认真倾听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并感知小鸟与大树的真挚情感”是以幼儿作为行为主体的,而目标2“引导幼儿懂得诚信,知道答应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和目标3“激发幼儿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出现“引导幼儿”和 “激发幼儿”这两个行为动词均是用教师所做的事情表述目标的,可见目标1和目标2、3的行为主体是不统一的,目标2、3的行为主体改为幼儿比较合适。因此,笔者认为活动目标可以改为:目标1“认真倾听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并感知小鸟与大树的真挚情感”;目标2“懂得讲信用,答应人家的事情要做到”;目标3“萌发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意识”。
2.活动材料表述不够清晰 ,不能不目了然 。
一般活动准备包括物质准备(或材料准备)、经验准备和情境创设三方面内容, 但是不是说每次活动都必须考虑三方面,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安排活动准备。此次活动需要的材料比较简单,没有过多的材料,但是无论材料是多是少,均应该表述清晰,让人一目了然。比如本次活动的活动准备就显得表述模糊,不够清晰,且活动准备不够丰富。以上的“小鸟的图片一张”和“没有小鸟的教学挂图四幅”均应归类为物质准备(或材料准备)。此外,因为开头是以谈话“小鸟的好朋友都有谁? ”进行导入的,所以小朋友应该掌握“好朋友”的概念是什么,笔者认为应该添加一个经验准备“基本理解好朋友的概念”。
3.活动设计不合理 ,内容过于空泛不生动 。
活动过程一般分为以下三个部分:活动开始(或导入部分)、活动进行(中心环节)和活动结束。其中活动进行部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核心部分和中心环节,在语言活动中,尤其是故事活动中,更应该循序渐进,各环节层层递进。在第一环节通过谈话教师导入故事之后, 第二环节教师通过完整讲述故事,幼儿认真倾听故事,知道故事的名字和里面的人物,大概了解讲了什么事情,但幼儿仍然不能理解故事的具体内容。接下来第三环节“请幼儿观看教学挂图分段欣赏故事”,通过挂图可以具体直观地帮助幼儿更深刻地了解故事的每一段内容,教师可一边操作挂图一边讲述故事。因此笔者认为可以把原案例的第三环节改为“边操作挂图边讲述故事,帮助幼儿进一步完整理解故事内容”。第四环节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集中自由讨论交流,可以围绕小鸟和树的友谊,也可以围绕小鸟讲信用的品质, 还可以围绕爱护树木和珍惜环境等方面自由讨论,无论从哪个角度,教师都应该充分让幼儿自由表达想法并大胆说出理由。
此外,从原教案的活动过程内容可以看出,活动过程的内容比较简单,不够具体生动,而且教师在原案例中没有具体呈现师幼互动,而是以肯定陈述的语言表达出来,笔者认为这也是案例存在的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三、活动方案修订【活动目标 】
1.认 真倾听故事 ,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并感知小鸟与大树的真挚情感。
2.萌发爱护树木 ,保护环境的意识 。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小鸟的图片一张,没有小鸟的教学挂图四幅等。
经验准备:基本理解“好朋友”的概念。
【活动过程】
1.以谈话的方式引出故事 ,激发幼儿倾听的欲望。
(1)出示小鸟的图片 ,通过提问引发幼儿的思考。
师: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想看:小鸟的好朋友都有谁?
(2)教师正式导入主题。
师:(小结)原来小鸟的好朋友有这么多,有天空、白云、森林,对了,还有树。
2.完整讲述故事《去年的树》。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有关小鸟和好朋友“树”的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去年的树。下面,老师把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一下。
教师讲完故事后提问。
师: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师:故事里都有谁? 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边 操作挂图边讲述故事 , 帮助幼儿进一步完整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挂图一 ,请幼儿观察并和老师一起讲述。
师:小鸟和树为什么是好朋友? 你从哪里听出来的? 分别的时候它们说了什么?
(2)出示挂图二 ,请幼儿观察并和老师一起讲述。师:春天来了,小鸟为什么要回来?
师:小鸟回来了之后找到树了吗? 看到了谁?
师:树桩告诉小鸟树到哪里去了? 小鸟听到后做了什么事情?
(3)出示挂图三 ,请幼儿观察并和老师一起讲述。
师:小鸟来到了山谷,看到了谁? 找到了大树吗?
师:工厂的大门告诉小鸟大树变成了什么? 小鸟听到后做了什么事情?
(4)出示挂图四 ,请幼儿观察并和老师一起讲述。
师:小鸟来到了村子里,看到了谁? 找到火柴了吗?
师:小女孩告诉了小鸟什么? 最后小鸟找到大树了吗? 大树变成了什么?
师:看到火光小鸟心情怎么样? 小鸟做了什么事情?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一边看着挂图,一边听老师再讲一遍这个故事。 (教师边操作挂图边讲述故事)
5.集中自由讨论交流 。
教师引导并请幼儿自由表达想法,并大胆说出理由。
(1)师 :小鸟每次找不到大树的心情怎么样 ? 说明小鸟和大树的感情怎么样?
师:(小结)小鸟和树是好朋友,它们感情很好,小鸟找不到大树时很伤心很着急。
(2)师 :你喜欢小鸟吗 ? 为什么 ?
师:(小结)小鸟很讲诚信,答应了好朋友“树”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到。
(3)师 :那么小朋友想想看 , 怎样才能不让小鸟和大树分开?
师:我们要怎么样才能保护大树,爱护环境呢?
2.合作探索瓶中取物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增强规则意识,自觉维护生活的美好。
活动准备:
1.课件:15秒计时器、人们拥挤着上车情景、小朋友有序下楼情景、警报声。
2.每组一个玻璃瓶,瓶子里放入10个系上绳子的玩具;记录表一份。
活动过程:
(一)游戏:拉瓶中的玩具
桌子上有什么?瓶子里有什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瓶中取玩具的游戏!
分析:教师开宗明义,直接点题,提出具体任务“瓶中取玩具”,把幼儿的注意力和思维迅速集中到活动内容中来,导入环节符合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
1.第一次嘗试
(1)介绍游戏规则。小朋友们4个人1组,共同完成任务。时间只有15秒,当计时器“嘀——”地响一声的时候,你们用手拉绳子,把玩具从瓶子里拉出来;计时器再次响起时,大家要立刻放下手中的绳子,把拉出来的玩具摆放到桌子上。
(2)幼儿分成4组比赛。
(3)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在黑板上的表格中记录比赛成绩。
小结:请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玩具都挤在瓶口,没有被全拉出来?怎样拉,才能把瓶子里的玩具都拉出来呢(幼儿大胆猜测,教师请个别幼儿表述猜测结果)?
分析:第一次尝试前,许多幼儿都跃跃欲试,只想着尽快把自己手里的玩具拉出来,却忽略了方法,因此,4个组中,只有第二组拉出了2个玩具,其余几个组都没有拉出。难能可贵的是,孩子们都真实地记录了本组的成绩,他们对下一步的探索活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有个细节值得商榷,就是在分组比赛后,孩子们都急于展示本组的成绩,但是 “选组长”一环节的设置,无疑使幼儿展示的欲望遭到搁浅,因此,此环节可以在介绍游戏规则时完成。
2.第二次尝试
现在就请小朋友们去试一试,一个一个地拉,看能不能把瓶子里的玩具全部拉出来!(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测再次实验,完成记录表相应内容。)为什么一个一个地拉,还不能全拉出来呢(请个别幼儿讲述猜测结果)?
小结:拉球要一个一个地拉,先拉上面,再拉下面,这样才能拉得又快又多。接下来,我们再实验一次,看这回哪组拉出来的玩具最多。
分析:通过第二次尝试,幼儿基本上了解了秩序的重要性,并且知道要“一个一个地拉”才能快速将玩具拉出,这些经验都不是教师灌输得出,而是在探索中发现的,体现了“做中学”的思想。
3.第三次尝试
再一次分组尝试,完成记录表相应内容,体验遵守秩序所获得的成功。这回你们都把球拉出来了吗?你们是怎样配合的?
小结:通过3次尝试,我们知道了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的重要性。只有一个一个排好队,有秩序地拉玩具才能拉得又快又多。
分析:有了前两次探索的基础,幼儿又进入到了第三次尝试活动中。这一次,幼儿都已具备有关互相配合、巧妙拉出玩具的经验,加上教师的梳理,“秩序”在幼儿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为之受益。第三次尝试,4个组的幼儿都互相配合,将瓶中的玩具全拉了出来。此时,教师欣然,幼儿畅然,活动进入了小高潮,同时巧妙地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二)联系生活,感受拥挤的危害
1.(播放幻灯)看图片1:人们拥挤着上公共汽车。请你们看一看,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应该怎样?如果你来上车,你会怎么做?
看图片2:小朋友有秩序地下楼。这回你看到了什么?这样做安不安全?
小结:是啊,拥挤既不安全也不文明,我们要像图片中的小朋友那样,一个跟着一个有秩序地下楼,这样做既安全又文明。
2.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需要排队及遵守秩序?
小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需要排队和遵守秩序,比如说:我们游戏的时候,上厕所的时候,散步的时候,乘电梯的时候,过马路的时候,都需要遵守秩序,这样做既安全又文明。
分析:通过对两幅图的对比,幼儿进行了观察和思考,理解了“秩序”的重要。在讲述“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需要排队及遵守秩序?”时,幼儿能够根据个体的经历和体验大胆表达,想法也很多。值得提醒的是,教师小结时,语言宜简练,不必一一重复幼儿的答案。
(三)安全演习,紧急撤离
在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发生了大地震,许多人都被压在倒塌的房屋中无法逃生,但是有一所学校叫桑枣中学,这所学校的学生都顺利地逃出教室,没有一个受伤,你们猜猜他们是怎么做的?(幼儿讨论原因,再次感受遵守秩序的重要性。)
因为他们平时做了很多次逃生演习,当地震来临的时候,同学们都没有慌张,而是一个跟着一个有秩序地逃走。现在,我们也来进行一次地震演习,请小朋友们把自己的小椅子一个接着一个排放好,组成安全通道,大家听到警报声就从安全通道上有秩序地撤离。(幼儿将小椅子拼搭成一条长长的通道,在警报声中一个跟着一个从通道里有序撤离。)
分析:教师预设的“演习”活动,帮助幼儿亲身体验了秩序的重要性,实现了由“知”到“行”的过渡。真实的体验活动也让幼儿的情绪达到新的高度,教育活动形成高潮。
活动评析:
“瓶中取物”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游戏,这个游戏不仅好玩,还值得我们深深思考:“秩序”意味着什么?怎样才能帮助孩子们理解“秩序”,进而内化为一种行为?曹婷老师就把这种思考带入了集体教学中。
本活动充分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的理念,在活动中,教师巧妙设置了“如何把玩具从瓶子拉出来?”这样的问题情境,通过“提出问题——猜测验证——得出办法”一系列的探索过程,使全班幼儿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并发现了“用最短的时间将玩具从瓶子里拉出来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地引导幼儿发现“秩序”的重要,以此达成活动目标。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按图片内容的顺序进行较细致的观察,鼓励 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2、继续培养幼儿倾听习惯。
3、让幼儿感受到助人为乐的情感,知道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教学准备:大图片6张、小图片8张、录音故事《奇怪的桥》、动物头饰。教学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用亲切的语言激发孩子的兴趣)师: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幅图画,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啊? 二、观察图片,说一说(教师用语言、手势、形体动作引导幼儿按图片内容的顺序进行细致的观察,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积极发言,引导幼儿说完整话,教师及时评价。渗透助人为乐的情感。)
(一)教师引导:
1,你看到了什么?(提示幼儿要说完整话)2,看到这幅画你想到了什么? 3,你能看着这幅画,说几句话吗?
(二)在观察、讲述第六幅图画的时候,教师引导,使学生感受助人为乐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三)欣赏完整的故事。(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学说普通话,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教师通过提问题,提高幼儿的语言理解力。)
三、放录音故事《奇怪的桥》提问:故事中有哪几种小动物?原本鸭妈妈是来帮忙的,后来没有帮上,可是鸡妈妈也过了河,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小朋友竖起你们的小耳朵仔细的听一听。
四、分组讲故事(由于幼儿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所以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了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的讲述,既提高了孩子的表达能力,也发展了孩子的想象力。)
(一)提前分好组
(二)老师提要求:每个人都要讲一讲,一个人讲话的时候,其他小朋友要认真听。
五、个别幼儿讲故事(鼓励幼儿当众表达,表达时自然、从容、自信。)
1、请一个小朋友讲故事,其他人认真听。教师提示:他讲的好不好? 为什么?
2、注重评价,教师要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使幼儿明确自己讲的好,好在哪?其他小朋友学,应该学什么?
六、结束部分:表演故事《奇怪的桥》(通过表演加深孩子们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同时,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1、幼儿自主选择扮演的角色,教师组织好孩子。
2、放录音故事,教师和孩子一起表演。教学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单靠教师直接“教”是难以掌握的,教室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交往。在本课内容中,通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并用语言讲述内容和故事情节,鼓励幼儿当众表达,在讲述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幼儿看到美丽的图画,兴趣浓厚,观察画面很认真,很细致,基本上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讲出来,不足之处如下:
1、教师对于幼儿的习惯培养这方面强调的不够,应随时关注孩子的习惯培养,如倾听习惯、站姿、举手姿势等。
2、教师的评价过于简单,或干脆不评价。遇到一些特殊的“回答”,教室不予理睬,这样会影响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3、个别幼儿没有照顾到,可能整个活动他都是旁观者,没有参与进来。改进措施:
1、教师随时用启发式的语言提示幼儿如何“听”,如何“站”,如何举手等常规习惯,要常抓不懈。
2、教师评价要具体,如某某的声音真好听,某某站的真直,某某举手举的真精神等,如遇意外情况,可请小朋友评一评,既避免老师的尴尬,又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教师要面向全体,对于一些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也要关注到,可以请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或重复一下其他小朋友的话,这样可锻炼他们当众说话的能力。
好饿的毛毛虫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感悟故事创意,获得阅读快乐,产生持续阅读的愿望,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2、引导幼儿尝试用图表的方式表达、迁移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建立初步的读和写的信心,培养幼儿的书面表达能力。活动一: 活动准备:
1、故事录音《好饿的毛毛虫》。
2、毛毛虫吃过的实物图片一套,色彩标志与数字卡片一套。活动过程:
一、引题(出示小毛毛虫图片)小朋友看,这是谁?(毛毛虫)这只毛毛虫又瘦又小,它是一直好饿好饿的毛毛虫。小毛毛虫饿了,它会自己找吃的吗?它会吃什么?吃多少呢?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呀?
二、猜想故事内容,幼儿翻看《幼儿习得手册》,提醒幼儿从前往后仔细观察画面,猜猜故事内容。
三、幼儿讨论故事内容,幼儿自由结组,和同伴一起看图,讨论故事内容。
四、集体阅读,老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图上画了什么?会是什么意思呢?是这样吗?
五、听故事录音小朋友听故事录音,提醒幼儿边听边指相应的画面。
六、找对应画面,幼儿听故事指相对应画面。
七、讲故事和幼儿一起看书,完整的讲一遍故事。活动二:
一、幼儿讲故事,请两名幼儿边指点画面,边讲故事内容。
二、分组讨论,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发现了什么,或者认识了什么,学到了什么。老师参与到幼儿的讨论中去,倾听、鼓励、启发、指导。提醒幼儿把大家的发现及时地用图片或符号的形式记录下来。
三、集体讨论,各组代表发言,其他幼儿补充。同时,老师将幼儿发现按不同的线索,同于表的形式加以概括:
1、从时间上说,故事从一个星期开始,到下一个星期日,又过了些天。老师将故事发生的时间按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列。
2、小毛毛虫的成长过程:一个小小的“蛋”——又小又饿的毛毛虫,又肥又大的毛毛虫——茧——一只漂亮的蝴蝶。老师可让一名幼儿到前面来,把相关的小图片按毛毛虫从小到大的顺序,从上到下对应星期几的时间,排成两列。一目了然,毛毛虫长得一天比一天答大,他最后变成一只漂亮的花蝴蝶。学习词语:又饿有小,又肥又大。故事里还有一个这样的词语形容叶子,是什么?(又嫩又绿)你还能用又,又的形式说一些词语吗?(如:苹果又甜又脆;眼睛又大又亮我又蹦又跳等)
3、毛毛虫吃东西的顺序:一个苹果,——两个梨子——三个李子——四个草莓——五个橘子——许多好吃的东西——一片又嫩又绿的叶子。把所吃的食物图片按时间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三列,同时提醒幼儿正确使用量词。
4、毛毛虫吃东西的数量:1个、2个、3个、4个、5个、许多,一片。小毛毛虫吃的一天比一天多。星期六,它吃了很多东西,吃的太多了,所以晚上,它肚子疼。星期日,它只吃了一片嫩叶,肚子就舒服多了。请小朋友从上到下,把数字卡片贴在对应的位置。
5、毛毛虫吃东西的颜色:青(苹果)黄(梨子)紫(李子)红(草莓)橙(橘子)五颜六色(各种食物)嫩绿(叶子)。把色卡标志从上到下贴在相应的位置。
6、从语言表述上看,故事反复用了“可是,还是”的转折句式,请幼儿用这种句式说话。不如老师举例:我已经把这本书看了两遍,可是,我还是记不住。为了降低难度,老师可提供图片,或与幼儿配合做动作,然后让幼儿表述如:我提醒幼儿明明不要再说话了,可是,他还是一个劲的说。讨论结束,黑板上完成了一幅图表。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这是一个诗情与创意的故事。说诗情,你看,绿叶,大地,蝴蝶,五彩缤纷的果实,为孩子们唱出了一首生命的赞歌。说创意,故事描述了蝴蝶的成长过程,以星期作为每段的开头,各种水果,点心等食物依次的出现,语句排列对应有序,语言内容有鲜明的规律,使故事读起来颇有情趣。
巴喳——巴喳
一、活动产生背景: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无处不在,有鸟叫声、雷鸣声、树叶的沙沙声,琴儿的叮咚声„„,我们每个人都有神奇的大脑,它不仅能听到声音,而且能判断出是什么声音。这些声音都会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和探索,而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又是以倾听为基点的,因此,我选择了这一内容设计本次活动。这首诗通过摹声和动作的描绘,塑造了一些小动物的形象。整首诗节奏感强,富有音乐性,能够唤起幼儿有关的声音经验,在积极思维的同时进入诗歌独特的意境之中。
二、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节奏美,引发幼儿对声音的联想。
2、鼓励幼儿大胆表演,体验语言活动的乐趣!
3、创编诗歌内容,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提高幼儿的创造性讲述能力!活动准备:教学挂图、活动小图片(啄木鸟、松鼠、小羊、老鼠);池塘荷叶图、青蛙;幼儿每组一份操作小卡片(猫、狗、鸟、蜜蜂、青蛙、鸡、鸭等)。活动过程:
一、欣赏诗歌,引导幼儿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节奏美。老师出示图片,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提问:(1)诗歌的名字叫什么?(2)“巴喳——巴喳”的声音你猜是谁发出来的?
(3)诗歌里的小动物听到声音都怎么样了?都躲在了哪里?(4)那么,到底是谁躲起来了呢?让我们再来仔细欣赏一遍诗歌。
二、再次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引发幼儿对声音的联想。朗诵后提问:
(1)、“笃笃”听到声音,一下子飞进了树枝?它会是谁呢?为什么?
(2)、“吱吱”听到声音,一下窜上了松树?它会是谁呢?为什么?(3)、“咩咩”听到声音,一下子钻进了草丛?它会是谁呢?为什么?(4)、“沙沙”听到声音,一下子溜进了泥洞?它会是谁呢?为什么?
三、引导幼儿用声音和肢体动作表演诗歌内容
四、尝试创编诗歌
(1)集体示范创编出示青蛙荷叶图引导幼儿创编:青蛙听到巴喳声后发出什么声音?躲到了什么地方?是怎么躲的?
(2)分组个别创编每组一份小图片,老师交代创编要求:先想一想你编的小动物听到巴喳声后发出什么声音?躲进了什么地方?是怎么躲的?幼儿每人一张小动物图片自由编,先小组讨论分享创编结果再集体交流,请个别幼儿创编可以把幼儿创编的连成长长的一首诗歌
五、游戏:我编你猜
请幼儿根据发言者创编的诗歌中的声音和躲藏的地方来猜测某种动物。附诗歌:
《巴喳——巴喳》 穿上皮靴在林子里走,巴喳——巴喳!“笃笃”听到这声音,一下子飞进了树枝间。“吱吱”一下窜上了松树。“咩咩”一下钻进了草丛。“沙沙”一子溜进了黑洞。全都悄没声儿地蹲在看不见的地方,目不转睛地看着“巴喳——巴喳”越走越远。
六、活动过程实录
为了让幼儿能很快的理解和记忆诗歌的内容,我把整首诗设计成一张形象的图谱。图谱画的是树林的情景:上面是茂盛的树木、中间是松树、下面是草丛和泥洞。图上还贴着各种声音符号。在开始部分,我出示了图谱,告诉幼儿图就是一首动听的诗,诗里还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看谁能动脑筋把它们找出来。幼儿一听好奇心马上被发起来,我朗诵了一遍诗歌后提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巴喳声是谁发出的?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答案各不相同:老虎、狮子、野猪、大 力士、猎人等。我给予了一一肯定。孩子认为是什么就是什么。接着我问小朋友小动物听到声音都怎么样了?大家都知道是躲起来了。我就点着图问它们躲到了哪里?看着图幼儿都能把躲藏的地方说出来。接着再次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引发幼儿对声音的联想。我一个个提问:“笃笃”听到声音,一下子飞进了树枝?它会是谁呢?为什么?(后面依次提问)我根据诗歌的内容把图谱设计成了可抽拉式的活动教具,随活动步骤的开展和幼儿的回答相应的揭示动物的谜底,带给幼儿一种新奇的感觉。每当幼儿看到自己猜中的小动物被请出来时都会无比激动,现场也是一片欢呼。接下来一个环节是引导幼儿用声音和肢体动作表演诗歌内容。我给孩子们提供了自由表现,自我创造的机会,幼儿都非常的投入。通过摹拟声音和动作表演更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为了唤起幼儿有关的声音经验,我下面的环节让幼儿尝试创编诗歌。为了让幼儿能顺利进行创编活动,我先进行了集体示范创编活动,重点是让幼儿掌握诗歌的一个格式,为下面的创编做好铺垫。我出示池塘荷叶青蛙图启发幼儿:图上有谁,它听到巴喳声会发出什么声音?会躲到哪里去?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编出了:“呱呱” 听到这声音,就一下子躲到了荷叶下。幼儿学会了怎么创编后,我为每组幼儿提供了许多幼儿所熟悉的、幼儿有声音经验的小动物。如猫、狗、鸟、蜜蜂、青蛙、鸡、等。创编时采用了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幼儿间相互交流。整个活动时幼幼互动积极。讨论后老师请小朋友把创编的句子讲述给大家听,幼儿创编的非常不错的,一个小朋友拿着小鸭的图片编:“嘎嘎”听见声音,一下子游进了池塘里。有个小朋友拿着蜜蜂的图编了起来::“嗡嗡”听见声音,一下子飞进了花丛„„,在仿编过程中,不仅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提到了提高,同时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发挥,最后环节我设计了“我编你猜”的游戏:小朋友根据发言者创编的诗歌中的声音和躲藏的地方来猜测某种动物。幼儿对这种活动方式很感兴趣,每当幼儿说出一句诗句时,幼儿都能根据声音猜出小动物,现场气氛非常活跃。
教学反思: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本次活动中的诗歌通过摹声和动作的绘塑造了一些小动物的形象。整首诗节奏感强,富有音乐性,能够唤起幼儿有关的声音经验,在积极思维的同时进入诗歌独特的意境中。
哈哈镜
一、设计意图
散文以其独特、巧妙的思维想象富于了日常生活中人、事、物一种鲜活、动感的形象,并用艺术性的语言表现出来,《哈哈镜》就是这样一篇散文。她从另一个角度来展示出哈哈镜的有趣,以及周围事物中一个个可爱、生动的形象存在。让幼儿欣赏这样的散文,使幼儿早理解、感受作品的过程中,培养了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及对文学作品意境美、语言美欣赏能力。通过理解、体验、迁移经验、扩展和表达自己的想象来学习语言,有利于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想象散文所表现的画面,培养幼儿欣赏散文的兴趣。学习朗诵散文。
2、发展幼儿想象力,提高幼儿运用文学语言的能力。
3、让幼儿学习按照散文的结构形式,应用个人经验仿编新的散文。
三、重难点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并学习仿编散文。
四、准备:
小镜子一面 课件 录音磁带、彩色笔 画纸
五、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镜子引出话题这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还有什么能照出自己的样子来?有一种镜子能帮助东西变样非常有趣,知道是什么吗?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散文也叫《哈哈镜》可它是一面奇特的哈哈镜。我们来听一听。
(二)、欣赏散文《哈哈镜》教师朗诵。提问:散文里的哈哈镜是什么?池塘怎么变成哈哈镜?这是一篇很优美、很有趣的散文,我们在来欣赏一遍,小朋友把你喜欢的优美的句子和有趣的地方找出。
(三)、感受并理解散文看幻灯并欣赏录音说说哪些是优美的句子,哪些是有趣的句子
(四)、学习仿编散文引导幼儿模仿“小草照照----”仿编“xx照照----”句式再想想风娃娃照照还有哪些有趣的现象发生仿编结束,集体朗诵新编散文。
(五)、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散文的理解和喜爱小朋友很喜欢这篇优美、有趣的散文,你用什么方法告诉大家?是用好听的声音还是漂亮的画面,或者用别的方法?让个别幼儿尝试朗诵表演或是别的方法。最后让幼儿在欣赏中绘画。结束。
落 叶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诗内容,激发欣赏散文诗的兴趣,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
2.能参照原文进行联想,仿编。用动作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投影。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秋天到了,一片片的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树叶都飘到哪儿去了呢?
2.幼儿完整的欣赏教师朗诵的配乐散文诗,初步理解作品的内容。(1)文诗的题目叫什么?(2)落叶都飘到哪里去了?
3.教师出示图片,有感情的朗诵配乐诗,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并学习短句。
(1)树叶落在地上,谁爬过来了,它把树叶当成了什么?(2)树叶落在沟里,谁爬过来了,它把树叶当成了什么?(3)树叶落在河里,谁爬过来了,它把树叶当成了什么?(4)树叶落在院子里,谁看见了,它是怎么说的? 4.幼儿分角色边欣赏散文诗边表演。5.启发幼儿进行联想.仿编。
树叶还会落在哪里呢?谁会看见,它会把树叶当成什么? 6.朗诵自己仿编的新诗。附散文:
落叶秋风起了,天气凉了,一片片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树叶落到地上,小虫爬过来,躺在里面,把它动作屋子。树叶落在水沟里,蚂蚁爬过来,坐在上面,把它当作小船。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小伞。树叶落到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说:“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了。”
拼拼读读真开心
内容与要求:
1、快乐地参加拼读游戏,大胆响亮地进行拼读,安静仔细地倾听,继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尝试用合作的方法拼出完整的儿歌,有一定的协作意识。活动重点:积极参加拼读游戏,大胆响亮地进行拼读,安静仔细地倾听,继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活动难点:尝试用合作的方法拼出完整的儿歌
活动准备: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字卡若干、儿歌一则、黑板三块、学习用品字卡:铅笔、橡皮、铅笔盒、语文书、数学书、尺、英语书、书包、练习本、卷笔导刀,生活用品字卡:饭盒、餐巾纸、雨披、茶壶、手帕 活动过程:
一、拼读分类(集体游戏)
指导语:这几天我们都背来了小书包,书包里要放些什么呢?你们知道哪些是学习用品吗?(幼儿说说)小学里的老师要考考我们小朋友(出示音节卡片),这些拼音宝宝里有的是学习用品,有的不是学习用品,你能把它们分开吗?
1、你怎么知道哪些是学习用品,哪些不是呢?(拼读)
2、要求:选择一张卡片,先自己拼出再领读,其他小朋友也要听仔细了,要是他拼对了就跟着他念一遍,要是他拼错了,你要帮助他学会拼,看看谁的耳朵最灵。拼完以后,把它们送回自己的家。(两块板:学习用品、生活用品)
3、幼儿拼读分类活动。
4、小结:这些学习用品都很重要,上学的时候,千万不能忘记,这一边的生活用品,你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的带。
指导语: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一张纸条,上面要告诉我们小朋友一句话,你想知道它说什么吗?边上还有几个字宝宝,它们是来和拼音宝宝做朋友的。不过这回要考验我们小朋友合作的本领,你们要一起动脑筋,先把拼音拼一拼,然后再去帮它找朋友,把找到的字宝宝贴在拼音宝宝下面,要对对齐,这样才算真的找到了朋友。(1)、幼儿合作拼读,找字
(2)、拼读验证。(老师将幼儿完成的纸条在黑板上贴好,成为一首儿歌。)
1)告诉大家你拼出的是一句什么话?
2)考考你们,第×个拼音宝宝是怎么拼的?(老师,幼儿)
3)告诉大家,这些纸条连起来就是一首儿歌啦,我们小朋友本领真大。我们一组接着一组念念看,每组念一句。
(3)、集体完整的朗读儿歌。(可以分组读,打节奏读等)
(4)、现在,我们小朋友本领越来越大了,不但会自己拼,而且会合作拼,到了小学,老师一定会觉得你们真能干。(表扬合作拼读又快又好的小组。)
二、翻牌大赛(集体竞赛)
指导语:因为你们那么能干,所以我们来玩翻牌大赛开心一下,我们分2组进行,轮流进行,每拼对一个就可以插上一面红旗,等卡片翻完,哪组红旗多,哪组就胜利了!你们有没有信心夺最多的红旗?要求:我们先听翻牌的小朋友拼,要是他拼对了就跟着他念一遍,要是他拼错了,你要帮助他学会拼,能做到吗?
本次活动选自《幼儿园教育活动教材》下册,第六主题活动《我的春天》内容的一节拓展活动。因为春天来到了处处欢歌笑语、鸟语花香、春光一片,景色非常美好,孩子们十分感兴趣,也非常需要了解和知道有关春天方面的知识。同时这一主题的内容在教材中站有了很重要的位置,有许多故事、儿歌、歌曲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介绍,可见春天内容是孩子们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内容。本次活动是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引用一个故事里面的一首小诗为导入,描绘出春天的特征,再用排水画涂底色作铺垫展开的拓展活动。符合季节变化的需要;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孩子们的心理需要。题目改为《多彩的春天》,更能表达出孩子们盼望春天热爱春天的情感。
二、设计理念
新《纲要》指出:“老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能摒弃传统的绘画教育观念和模式,变“范例--示范--临摹”为“观察写生--语言引导--欣赏创作”,使幼儿绘画活动成为快乐的生活体验。
设计思路: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春天的特征,抓住春天里有代表性的景色进行绘画创作,能够统一构思和意见。
难点:幼儿能在老师正确的引导下掌握排水画的方法,使一幅画变得更完美。
四、教学目标
1.幼儿初步感知《叫醒春天》故事内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春天的美景。
2.幼儿能学会用排笔作画的基本方法。
3.幼儿能感受春天的美,体验创作的快乐。
五、教学准备
1.课件、相机、一张范画
2.幼儿已听过童话故事《叫醒春天》。
3.油画棒、素描纸、水粉(黄、绿)、塑料布等工具。
六、说设计
1.教法
我主要采用是提问法、充实法、讨论法、总结法。通过一个故事里面的一首小诗导入活动,让小朋友们说出春天景色的特征,看到和感觉到了那些春天的特征。通过充实法孩子们观看课件丰富视野,补充了认识的不足。通过讨论法,孩子们决定用绘画的形式来创作内容。用排水画的方法来涂底色引起幼儿的兴趣,知道涂底色是可以用多种方法的。通过简短总结法,老师总结出孩子们的知识经验,对于大家的表现给予肯定。
2.学法
孩子们课前先要进行观察春天特征的一些活动,这样有利于丰富思想和回答问题。再让孩子们在观看课件,欣赏美丽的春天景象,丰富和加深对春天特征的认识,有助于下一步的绘画创作。接着孩子们进行讨论,选择一种大家都认可的表达方式。孩子们在进行绘画创作过程中,要描绘出较明显的春天景色的特征。最后孩子们一起学习排水画的方法涂底色,使画面更有新意。
七、教学程序
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回忆
师:《叫醒春天》这个故事小朋友都听过,故事里面的小灰鼠为小白鼠朗诵的那首小诗大家还记得吗?那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下吧!
2.出示PPT,引导幼儿作画。
出示文稿,教师朗诵诗内容
师:一闪一闪,阳光闪耀在青草之间
一闪一闪,露珠闪耀在花朵之间
一闪一闪,小鱼儿闪耀在波浪之间
一闪一闪,春天的蒲公英闪耀在你暖暖的笑容之间
那是一首暖洋洋的小诗,好像每一个字都是蘸着阳光写成的。
提问:
师:小灰鼠用了这么一首美丽景色的小诗叫醒了春天,小朋友来想一想,被叫醒的春天还会有什么样的美丽景色呢?
幼儿:小草发芽了、桃花开了、小燕子飞来了--------
师:小朋友说了这么多美丽的景色,请小朋友将这些美丽的景色画出来,好吗?先不要涂底色。
3.幼儿作画
(1)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背景音乐,带有春天的图片)
(2)出示范画
师:小朋友的画已经画好了,这是小朋友画的一幅画,今天老师来教小朋友用一种新方法来涂底色。
(3)出示画画工具,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方法及要求。
师:老师这里有一把刷子和一些调好的颜料,先将刷子轻轻的沾满颜料,记住不能沾的太多,会滴下来,可以在小碗的边上轻轻的靠一下,我们可以用从左向右、或者从上向下的方法涂,选择一种方法顺着一个方向涂到底。老师选择从左到右的方法,不要反复的在同一个地方刷,如果有没涂到的地方,可以从后面再向前涂一下就可以了。师:好了,我的画完成了,小朋友想动手去试一试吗?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黄色和绿色两种颜料,选择其中一种颜料去试试吧!
(4)幼儿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4.作品欣赏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交往能力,也有与人交往欲望。然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孩子们为丁点小事的争吵、为玩玩具而争抢甚或相互间的打斗现象,引发了我的深思。于是,《好朋友握握手》这个活动应运而生。我试图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游戏“猜朋友”等环节设计,引导幼儿初步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处理朋友间的矛盾。
活动过程:
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情况,我组织了本次活动。
(一)活动目标1.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让幼儿感受有朋友的快乐。
2.培养幼儿的语言、交往、合作及协调能力。
3.幼儿初步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处理朋友间的矛盾。
(二)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熟悉并会表演《拉拉勾》。
2.场地准备:布置一个表演舞台。
3.物质准备:电脑、投影仪、课件《小猴找朋友》、《找朋友》音乐各一。
(三)活动过程1.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组织幼儿玩音乐游戏《找朋友》,体验交朋友的快乐。
(在熟悉的音乐背景下,幼儿与老师轻松游戏,消除了幼儿交往的胆怯心理,胆子大的幼儿带动胆子小的幼儿,有些比较内向的幼儿如黄佳玲、旭、刘曜都被热闹的气氛带动了起来,参与到游戏中,体验到了与朋友游戏的快乐。)2.播放课件,让幼儿感受有朋友的快乐。
教师结合课件,通过学习故事《小猴找朋友》,让幼儿知道怎样才能找到好朋友。
(1)讲述后提问:小猴子为什么前三次没有找到朋友?妈妈是怎么对小猴说的?第四次小猴子为什么很快找到了朋友?
(2)组织幼儿讨论:怎样才能找到更多的朋友?
(幼儿通过看自己感兴趣的课件,边看边思考,在参与小猴子找朋友的过程,明白了要想交到朋友,首先要有礼貌、会分享、懂谦让、守规则。通过幼儿间的讨论,让幼儿回忆、讲述自己的找朋友过程,从而使幼儿们获得更多的交友经验。)3.游戏《猜朋友》,在合作中增进彼此友谊。
(1)一名幼儿上台说出自己好朋友的特征,如:她是个女孩子,有长长的辫子,会弹钢琴,眼睛大大的。
(2)其他幼儿根据描述特征猜出这位朋友是谁。
(《猜朋友》这个游戏环节很受幼儿的喜欢。每个孩子都有好朋友,每个孩子都有发言的欲望。而且这些孩子相处快一年了,谁是谁的好朋友幼儿一般都知道,所以当幼儿上台说出自己好朋友的特征时,下面幼儿猜测的准确很高,几乎没有错的,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非常好。在这个环节中,一方面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激发了幼儿拥有好朋友的自豪感,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4.谈话活动《说优点》,培养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
幼儿分组开展谈话活动:说出朋友的优点,并说说自己应该向好朋友学什么?
(幼儿先分组讨论,再归纳总结,幼儿不再局限于自己好朋友的优点,而是从众多幼儿口中认知到不同好朋友的优点,提高了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规范了幼儿的行为标准。)5.歌表演《拉拉勾》,幼儿学习与朋友闹矛盾的处理方法。
(1)幼儿随音乐进行表演。
(2)表演后启发幼儿讨论:如果你和朋友闹矛盾了,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拉拉勾》是幼儿比较喜欢的音乐律动,歌词讲述的是幼儿由生气到和解的过程。幼儿与好朋友共同表演律动后,再来讨论怎样解决朋友间的矛盾,让幼儿在轻松的气氛中打开了话匣子,想出了很多的办法,如:惹朋友生气了赶紧说“对不起”;讲笑话给朋友听;和好朋友握握手和好等。)6.教师小结,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组织本次活动后,班上幼儿的行为习惯好了许多,为丁点小事争吵、打斗的现象少了,幼儿社会交往技能有所提高,如玩玩具时不会争抢了,学会了合作拼搭;想进人多的区角玩时要学会等待,遵守区角规则;有好东西会和朋友一起分享;借东西时,会用礼貌语言,如果没有得到允许,还会寻求老师的帮忙;和好朋友发生矛盾时,能用自己学会的方法解决,不再像以前只知道哭鼻子。每个幼儿都很珍惜现在的朋友。
组织完这次活动后,我也有一些感想:
1.把幼儿一日生活看作是一个教育整体《纲要》社会领域目标中提出: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本次活动的生成来源于幼儿一日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为了引导幼儿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处理朋友间的矛盾,积累正确的交往经验,我采用了游戏、故事、讨论、歌表演等组织形式,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自主学习,创设了一个幼儿容易接纳的环境,避免了单一的言语说教。当然,幼儿良好社会交往行为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养成的,而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这就需要老师关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教育,使幼儿的一日生活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整体。
雪花插片是我班幼儿喜欢的一种拼塑材料,它需要幼儿发挥想象动手拼组。最初,幼儿能将雪花插片拼组成简单的线状或他们熟悉的平面状图形。随着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幼儿非常乐意尝试拼组一些立体图形。在教师的引导下,大班幼儿通过不断尝试,在操作前已能主动告诉教师要拼什么,并能自觉地用图画的方式将自己的想法表征出來。
活动记录:
区角活动开始了,烁烁告诉老师他要去拼插区拼一个“有炮筒和带轮子的车子”。教师问他:“那你的车子打算拼多大呢?这么大还是这么大?”教师故意夸张地用手比划了两种对比明显的车子轮廓。烁烁边说边用手比划了一下:“这么大吧!”教师又问:“你感觉要拼出这样的车子用一个活动时段够不够?需不需要和别人合作?”他想了想说:“我感觉不够,上次我没有拼完汽车就收玩具了。我和文文一起拼,用一个时间段就可以完成。”旁边的文文应和道:“我愿意和他一起拼,我们是好朋友。”
商量好后,烁烁取出纸和笔,开始画他想要拼搭的车。烁烁边画边对文文说:“车身是方形的,这是盖子,我们用一条条竖线来表示,盖子上边是个圆圆的炮筒。”文文说:“车子应该是四个轮子呀。”烁烁说:“那边的两个轮子被挡住了,我们用两个轮子来表示就可以了。好了,我画完了,你准备拼哪一部分?”文文指着“炮筒”说:“拼这一块。”烁烁回应道:“那我就拼车身和轮子吧。”商量好后,他们各自把名字写在计划图纸上(如图1),并将计划图纸放到桌子的一边开始拼组。
烁烁看了一下图纸,自言自语道:“我还是先拼车身吧,它是方形的,我上次拼过。”只见他很快用插片连接好了一个平面状的长方形,并将它放在一边说:“这是车顶。”之后,他用同样的方法拼了两个大小一样、比车顶小一点的长方形作为车子的前后两面。他在拼车身底部时注意到了自己画的轮子的位置,开始有意识地将平面拼成了两个拱形。他边拼边说:“这里是待会放轮子的。”之后,他将这四个平面状的插片首尾相接连在一起,组装成了车子的轮廓。此时,文文的“炮筒”也拼好了,烁烁看了看文文的“炮筒”说:“你这个‘炮筒’看起来怎么像梯子,这样怎么发射呀?”文文看了看自己的作品,自言自语道:“‘炮筒’是用来发射的,要圆圆的、粗粗的。”说完,他开始重新拼组“炮筒”了。他先将插片组成一个平面状的圆形,之后开始在这个圆形上沿着一个方向添加插片直至组成一个圆柱状的轮廓。与此同时,烁烁也已经拼好了四个圆形平面状的轮子,并开始把它们连接在车身底部拱形的位置上。文文在帮助他安装,并小心翼翼地把自己拼的“炮筒”斜向安装到车子顶部(如图2)。
他们的作品似乎完成了,烁烁兴奋地说:“我们拼好了!我们要放到展示台上给大家看!”但是,在放置的时候,他发现车子无法立起来,就努力调试了几下,可车子还是没法平稳站立。文文说:“是不是上面太重了,把轮子压得站不稳了?”烁烁说:“那我们试试多放点插片,让轮子变成粗粗的,这样就能撑住了!”说完,他们开始动手改装轮子。他们将轮子一个个拆下来,把这些平面状的轮子改成了短短的圆柱状的轮子。最后,他们晃动几下试了试,发现车子能立起来了,便开始去记录他们的操作结果了。烁烁说:“确定这个轮子的位置有点难,所以我想用不同颜色的笔画上记号。”说完,他用蓝色水彩笔将轮子的部位圈了起来,以此来表示他认为难的部分。文文也拿起笔圈起了炮筒和车身的连接处以及轮子这两个部位。圈完后,他们在计划图纸上画上两个笑脸来表示他们完成后的心情,并写上了日期。
在讲评作品的环节,教师问烁烁:“这是不是你们想要拼的小车的样子?你觉得拼得怎么样?”烁烁回应说:“是的,这就是我们想要拼的车子。”“那么,你们在拼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烁烁和文文都指着车轮说:“我们在拼轮子时遇到了问题,因为我们之前没有想过要加粗轮子,结果车子没法站稳,最后我们想到了要增加插片的数量把轮子变成直筒样子的,车子才不会倒。”文文补充说:“在拼这个连接处时,需要使劲地倾斜慢慢插才行。如果不慢慢拼,插片就容易散。”教师说:“在这次操作中,你们学到了什么可以与小朋友分享的经验呢?”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要有耐心,要慢慢地拼。”“拼之前要想好哪个位置是怎么拼的,拼完后还要看看能不能站住。”教师肯定了他们的表现,并请他们把作品连同图纸一起摆放在展示台上(如图3)。
解读:
在操作前,烁烁的任务意识比较强,他能计划好自己要拼什么物体,并能用言语和图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刚开始时,他的计划是笼统的,但是在看到教师夸张的比划后,他能及时将计划具体化。同时,他能结合自己以前拼小车的经验去预估任务的难易程度,提出两人合作就能在一个时间段完成作品。在画计划图的时候,烁烁不仅能画出车子的细节,而且能分配任务,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元认知知识非常丰富,计划能力较强。
在操作中,烁烁的自言自语体现出其任务知识、策略选择、对操作过程作更详细的计划以及对操作过程进行监控和修正等元认知。烁烁和文文知道自己需要拼组的部分,表现出能根据计划图纸操作和修正作品。如烁烁看到文文拼的“炮筒”像梯子,认为这样的“炮筒”无法发射炮弹,因此提醒文文,促使文文修正错误,拼搭了立体的炮筒。可见,幼儿在同伴合作学习中,不仅会自我监控,也会进行同伴监控。在轮子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体现出了他们解决问题的经验非常丰富,能及时发现车子立不起来的关键原因并进行修正。
在操作后,烁烁能对自己的操作过程进行评价,并将操作结果与计划进行比对,以进一步增强对操作过程的监控。他和文文能回顾自己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做上标记。同时,他们能对自己的操作进行反思,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回应:
教师在幼儿活动前运用启发式提问,从车子的大小及操作时间的长短等方面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帮助幼儿明确任务,启发幼儿细化自己的计划。
活动中,教师更多的是观察幼儿操作,在幼儿遇到问题时不急于介入,而是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对能力较强的幼儿来说,这样的回应方式是有效的,有利于幼儿深入思考。不适宜的介入反而会干扰幼儿的思考。
在活动后的讲评环节中,教师能引导幼儿去反思自己的操作过程,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经验,并以将幼儿的作品摆放在展示台上的方式给予幼儿鼓励和肯定。
下一步计划:
教师可继续鼓励幼儿在操作前丰富自己的计划,在操作中做到回头看看自己的操作和最初的想法是否一致。当然,鉴于这个年龄段幼儿的思维特点,如果他们做的和想的有出入,也要给予理解。
结合幼儿本次操作和积累的经验,教师可鼓励幼儿尝试设计更复杂、更具体的计划图,并努力解决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还要给幼儿足够的操作时间,如果一个时间段里幼儿完成不了作品,可为他们提供保留未完成作品的空间,以便幼儿下次继续操作。
【大班心理活动案例】推荐阅读:
大班心理健康活动教案09-29
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大班10-09
护理心理评估案例09-21
人际沟通心理案例10-12
心理护理典型案例11-11
家长教育心理案例解析05-30
心理学典型案例09-23
教育心理案例分析范文09-29
小班幼儿心理案例分析10-03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案例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