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社会作文

2023-02-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诚信社会作文

大学生诚信与社会诚信

摘 要:诚信是为人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大学生诚信建设对整个社会诚信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内涵,和谐社会对大学生诚信品质的要求,针对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提出在构建诚信社会背景下,开展大学生诚信建设应将加强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和建立健全诚信机制结合起来。

关键词:大学生 和谐社会 诚信建设

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主席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大学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要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最重要的前提之一是把自己培养成为讲诚信的人。

一、构建和谐社会中诚信建设的意义

1.诚信是为人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诚”是指真实的内心态度和品质,它是内在的,重心在“我”,即“内诚于心”,体现一种自我的道德修养,是道德主体的内在德性,是对道德个体的单向要求,其作用在于约束自己。以此作为自己同他人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必须条件。承诺诚信,实践诚信就是最重要的规则之一。

中华民族视诚信为立世之本。它要求人们言与行的一致性,“言必行,行必果”,“人无信不立”。不诚,为有能动者也”,指出“诚”是宇宙的自然规律,追求“诚”是做人的规律,人道之诚是对天道之诚的效法。

2.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诚信是社会政治和谐的根本保障。政治和谐包括政治权力主体和政治权力客体规范化、程序化运作达到的比较缓和的关系状态,包括政治制度、政治文化及政治行为等政治系统要素内部和要素之间的和谐稳定发展状态,还包括政治系统适应、协调和促进经济、文化、生态等其他社会系统发展所表现出来的稳定有序状态。[1]政治和谐主要靠法律与道德来维系。如果说私人领域的诚信状况决定于个体,那么公共政治领域的诚信状况则决定于上层管理者或政府。只有政府讲诚信、讲信用,才能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才能协调好各种社会关系,解决好各种社会矛盾。

诚信是社会经济和谐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契约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与灵魂,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诚信具有极高的精神价值,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内摩擦,有利于增加社会的价值认同和凝聚力,使人们在彼此信任和相互关爱中,感受做人的价值和尊严,体验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幸福,甚至激发生命的创造力。

二、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品质

大学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其诚信素质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能影响整个社会的诚信环境。讲诚信能为大学生未来的成功积累人格力量,有利于大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况。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还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

1.考试作弊现象。据扬子晚报报道,一项对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七所江苏高校的5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的调查表明,近一成的被调查者承认自己在考试中经常作弊,逾五成多的承认自己曾作弊。[2]

2.毕业生自荐材料“注水”现象。就业履历掺水造假,夸大自己在校担任的职务,为了迎合招聘的需要夸大或添上许多子虚乌有的经历;有的甚至把其他同学在校获得的荣誉证书借来复印为己所用。[3]

3.签定就业协议时出现的乱签和不履行承诺的现象。学生择业时,脚踏两只船或多只船;签约后随意毁约,工作不久就跳槽。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曾针对北京地区大学生在求职与就业过程中违约的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违约的占16.3%。[3]

4.助学贷款赖账不还现象。1999年推行的国家助学贷款,旨在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但是此举却遇到了“信用”瓶颈。据有关部门统计,1999年至2001年某省57所高等学校开展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4.5万名贫困大学生获得了2.76亿元助学贷款,然而据调查有将近20%的学生在获得贷款后没有考虑还款的事情。[4]据2004年《南方周末》报道,国内各商业银行已暂停针对大学生的助学贷款,原因是此项贷款的不良贷款比率高达20%-40%。

5.恶意拖欠学费现象。国家和各高校为贫困学生专门开设“绿色通道”,便利学生申请缓交学费,申请各种特困生补助等,从各种渠道防止贫困生因缴纳不起学费而辍学现象的发生。但是,现实生活中,却有不少“有心”的学生利用当前国家和高校这方面政策不够完善、考核体系不够健全和监督力度欠缺等机会去品尝各种“免费的午餐”。

6.毕业论文剽窃抄袭他人作品,移花接木现象。论文是学生在校学习理论水平检验的形式之一,有的同学上网下载,随意拼凑,因抄袭论文而被取消学位资格的事件时有报道。

这一系列失信行为,不仅极大地损坏了当代大学生追求真理、文明向上的形象,冲击了素质教育的实效,还给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危害。社会呼唤诚信,教育呼唤诚信,要建立和谐社会,大学生的诚信建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有利于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形成。

三、大学生诚信建设的途径

1.加强诚信教育

学生的诚信意识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道德品质。诚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养成优良的诚信品质,并且把这种品质转化为一种习惯行为,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品质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在自律与他律过程中不断养成与完善的。同时,要教育学生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自觉抵制谎言和虚假,严惩作弊现象,敢于检举不良现象,从身边小事中做到真诚、守信、践诺,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上升到把自身诚信品质外化为社会所需要的诚信行为,更好地服务社会。

2.加强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良好的诚信环境氛围包括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高校环境建设要体现诚信教育,通过高品位的文化活动和良好的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大学生在这个氛围中去感悟、去思考,通过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培养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国家政府要严厉打击各行各业的失信行为,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诚信度,消除大学生对诚信的怀疑心理,培育出整个社会的诚信道德文化。形成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的观念。营造诚信者受尊重、不诚信者遭鄙视的社会氛围。

3.完善大学生诚信的制度建设

诚信教育的侧重点在于通过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培养学生的诚信习惯,强调的是大学生的自觉性;完善大学生诚信的制度建设,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各种诚信制度和诚信教育制度。另一方面,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把大学生有关个人的信用情况,如各种成绩、在校获奖情况、参与社会实践情况、在校期间的品行表现、申请助学贷款的还款时间和金额、欠费情况等在校期间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记录存档,由学校有关部门统一管理和输入相关个人诚信查询系统,采用“诚信档案制度”使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进入良性循环,从而达到帮助大学生树立诚信品质的教育目的。

四、结语

大学生要成为未来国家建设的栋梁,必须守信用、重良知,认识到诚信方能成人,成人是成才的前提。学校要把诚信作为基本的道德信念,灌输到学生做人的思想教育中去。新时代的大学生肩负着更大的历史使命,应在诚信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对自己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实现自我价值和承担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张雪梅.政治和谐:内涵、标准和价值[J].湖北大学学报,2006,(1):18.

2.林幸福.新教育视角下大学生不诚信行为浅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2):85.

3.韩春光.诚信卡:给就业加道“防火墙”[N].中国教育报,2004,02:25.

4.王阳,胡坚达:诚信-大学生的道德通行证[N].北京青年报,2001-09-03.

作者简介:

赵周娟,女,出生年月:1983年5月籍贯:陕西周至现为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助教

作者:赵周娟

第2篇:朱熹诚信思想与当代诚信社会建构研究

摘 要:朱熹诚信思想是其理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儒学德性伦理形态。朱熹诚信思想对当代诚信社会构建的价值应该从其理论基础、历史影响、当代诚信社会现状等多方面考量。传統伦理学的继承和弘扬对当代诚信构建有一定的积极价值,但应结合现代社会学和统计学等学科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和实践检验。朱熹诚信思想与当代诚信社会构建对接需要从语言分析、制度建设、思维方法、实践对策等多方面实现传统伦理资源的现代转换。

关键词:朱熹;诚信思想;诚信社会构建

文献标识码:A

如果我们把目光转向当下转型时期的现代化中国,那么社会诚信问题无疑是伦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领域共同关注的重心,社会失信、诚信危机问题等等不仅冲击着民族良知的底线,也给公民生命财产、社会稳定和谐及道德维系等带来极大危害,诚信危机严重影响着中国现代化发展中的各个领域。如何构建健康和谐的诚信社会道德风尚,有效遏制、防范、惩戒社会失信行为,中华传统道德伦理资源的阐发成为学界论述较多的话题,比如儒家诚信伦理资源的当代价值,佛教诚信思想的底蕴,等等。近年来,朱熹思想研究出现较多成果,其中朱熹的诚信思想也有一些学者论及,例如林建华的《朱熹诚信观及当代价值》;张品端的《朱熹的诚信思想及其当代意义》;萧仕平的《两种道德要求的分疏和转换——朱熹的“诚”、“信”之别及其对当代诚信道德建设的启示》等。另外,厦门大学乐爱国注重文献爬梳,从朱熹《中庸章句》的“诚”概念内涵角度多有阐发,如《朱熹〈中庸章句〉对‘诚者,天之道也’的诠释》《朱熹〈中庸章句〉‘诚’论》《朱熹〈中庸章句-哀公问政〉的为政以诚思想》等。这些文章从朱熹文献梳理、诚信概念阐述以及朱熹诚信思想的当代价值及局限等方面进行探索,反映了学人对朱熹诚信传统伦理价值和作用的高度关注,也表达了对当代社会诚信危机的反思。朱熹诚信思想作为传统儒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构建当代诚信社会是一项宏大的社会工程,将二者放置于同一个平台,既有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历史思考,又有现实问题的积极关注和反思,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如何将朱熹诚信思想带上前来与当代社会“照面”,进行传统文化视角下的朱熹诚信思想伦理特色、历史根源、价值作用与当代诚信社会建构的多维考量,由此探讨传统伦理在现代性历史进程中的价值转化等等方面值得认真研究。

一 朱熹诚信思想的传统德性伦理致思模式及价值分析

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一条重要德目,是千百年来备受中华民族关注的一项重要美德。诚信在中国伦理学上是一个意义完整的范畴。同时,“诚”和“信”在古代又是两个分别有不同含义的相对独立内涵。回溯中国文明史,古代诚信思想从上古人民对待神灵的朴素道德情感到春秋战国时期经过诸子百家的凝练和升华,成为中国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翻阅古代经典和思想家著作,关于诚和信的思想论述非常多,“诚”在战国以前典籍就已经出现,《尚书·太甲》是现存最早的古籍,其中就有关于“诚”的记载,“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1](P213);而早期古籍“信”字出现的频率更高,《尚书》出现“信”字7处,《论语》多达38处,《左传》则更是多达217处。“诚信”作为一个词组相连使用是在战国中期以后,《逸周书·官人解》曰:“乡党之间观其诚信。”[2](P305)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诚信思想大放异彩的时期,也是后世诚信思想的渊源。这一时期诚信思想内涵极为丰富,包含个体修养、为人处事、政治国事等多方面内容,诚信准则被很多思想家高度重视和阐述。比如,孔子作为先秦儒家最为突出的代表,对诚信道德规范作出了系统阐述,《论语》极为重视并数十次讲“信”,孔子把信作为仁的重要表现之一,要求”敬事而信”“谨而信”;《论语·学而》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君子……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论语·为政》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等;在论“诚”的问题上,孟子提出“思诚”的重要命题,《孟子·离娄上》讲“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天之道也。”天道至诚,人道思诚,天道就是人道的本体根据。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大学》《中庸》的诚信思想,还将诚信视作礼、义、仁、智、信的五伦之一,奠定了诚信在传统伦理道德中的重要地位;汉代董仲舒又将诚信阐发为“五常”德之一,巩固了孟子“五伦”之一的诚信思想,其后历代思想家、政治家等对诚信思想多有继承和发展。

南宋朱熹集理学之大成,汇通三教,儒学的解释范畴和张力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儒家的诚信观念得以相当程度的发展。朱熹诚信观主要继承《大学》《中庸》等经学论点,从理学视野角度将“诚”上升到“天理本然”,“信”作为“诚”的经验体现,并将诚信作为“礼义仁智”的基础性地位来构架其诚信伦理观念。我们可以从最能代表朱熹思想的《四书章句集注》的注解和理学的理论模式中梳理其诚信思想。《大学》第一章:“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朱熹注解为:“诚者,实也。意者,心之所发也。实其心之所发,欲其一于善而无自欺也。”[3]P(3-4)《中庸》第十九章:“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朱熹注解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诚之者,未能真实无妄而欲其真实无妄之谓,人事之当然一也。”[3](P31)可以看出,朱熹对“诚”的定义即真实无妄,而只有天理是真实无妄的,故天理得诚之名。诚是天理的本质属性之一,人修身存天理,首先必须诚。可见,朱熹理学视域中的诚,已经是自形而上的理念而折射到形而下的器世界的规则,诚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天理的代名词。朱熹理学体系中,诚已经上升到天理、道的地位,成为理学重要的核心价值之一。相对先秦儒学,朱熹理学赋予诚信作为“五伦”之一更为重要的位置,朱熹认为,诚信是“仁义礼智”的核心基础,“或问:‘仁义礼智,性之四德,又添‘信’字,谓之‘五性’,如何?曰:‘信是诚实此四者,实有是仁,实有是义,礼智皆然。”[4](P104)一人若不能诚,则不能信,仁义礼智四德则不能落到实处,诚即“天理之本然”,是理学的最高本体。朱熹理学视域的诚信内在结构,相对先秦诚信思想更为完备严密,涉及到本体论、价值论、修养论等,是传统儒学伦理思想史的继承和发展。

朱熹诚信思想的最大特征就是将“天理”“理”的第一哲学、理念作为中介实现嫁接宗教与人事的道德沟通,这一成功嫁接,使得诚信有了坚实的天理形而上基础,同时将神秘宗教意味的超验伦理落入到人事之“理”中,使得诚信思想具备日常生活世界的经验性内涵。“做人要讲道理”“有理走遍天下”的生活实践规范,违反道德就是“伤天害理”的恶德定位等,朱熹诚信观突出了将传统天人合一思想通过“理”本体观念的中介深入中国日常百姓生活。可以看出,朱熹的“理”既具有形而上的超验意蕴,也有日常经验性的现实内涵,是其“理一分殊”思路的必然生发。理学视域中的诚信必然也具备这一特色,即诚信不仅是天理之本然,也是日常道德生活经验的绝对律令。千百年来中国人将诚信作为个体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诚信更是一种道德责任,推动和谐人际关系和正常社会秩序具备重要意义。诚信意识已经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伦理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民族道德意识深层,发挥着积极价值。不难想见,作为封建社会后期思想集大成的朱熹理学及其诚信观念,无疑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影响。但从总体上看,从天理、天道到人道、诚信到天理仍然是传统儒学德性伦理的思维模式。因此,对朱熹诚信思想与理学的考量,必须界定于传统德性伦理学的范畴,即主要强调内心道德信念的自律、道德来源的天理形而上本体等等。朱熹诚信思想属于德性伦理范畴,是宋代儒学伦理学的重要成果,诚信是传统儒学德性伦理的重要内容。“德性伦理强调人的内在信念、善性良知、责任义务对道德行为的引领和支撑作用。”[5]P(32)以此可见,诚信品德在中国伦理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朱熹诚信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伦理形态,必然是中华传统伦理迎接新时代挑战的历史前提和内在动力。

二 朱熹诚信思想与当代诚信社会构建的理论前提考量

如果说朱熹诚信思想是传统儒学发展到成熟时期的伦理形态,集中代表宋代儒学对诚信这一论题的重要思想,那么对当下诚信社会构建的德性阐扬必然有一定的借鉴和价值指引,对诚信法制建构的道德之维也有一定启示。另一方面,朱熹诚信思想是中国古代农业时代的伦理思想,其诚信理论存在部分局限性,应用于当下也难免有时代隔阂。因此,朱熹诚信思想对当代诚信构建究竟有怎样的作用、如何发挥作用、通过怎样的方式发挥其现实效应、对朱熹诚信观应该有怎样的元伦理学追问,等等,都值得深入研究。论及朱熹诚信思想与当代诚信社会建构问题,一些学术理论上的基础前提值得认真思考。

1.对朱熹诚信思想的立论基础考量

从前面所述可知,朱熹论“诚”的内涵与“实”“理”“天”“本然”等核心概念紧密联系。近代历史学家钱穆指出:“朱子論诚亦可分为宇宙的与人心的两面……内指此心,外指行为,乃及天地万物之宇宙。诚之更高一层,则在此内外之合一。”[6](P79-80)由此可见,朱熹论诚的根本基础即“天”“理”,是传统天人合一的进路,天理至善,仍然是《中庸》的“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思维模式。天道如此,人道不得不如此,是中国传统伦理思考的方向惯性。而儒家视域的圣人,就成了至善的人间使者和偶像、诚信道德的代表,朱熹说:“诚是天理之实然,更无纤毫作为。圣人之生,其禀受浑然,气质清明纯粹,全是此理,更不待修为而自然与天为……有一毫见得与天理不相合,便与诚有以毫末未至。”[4](P1 563)

中国传统道德哲学的致思路径是“天人合一”,但是传统道德哲学中的天道能否等同于人事?天道能否有力规约人事?天道何以一定至善?究竟什么是善的概念?等等问题值得深入探究。也就是说,“天理”“诚”“实然”“天人合一”等等均为传统思维的模糊语言,并非严格的分析和逻辑语言,以致我们试图追问为什么“天人合一即是善”,理学家无非回答个人“体贴”而来,并不具备普遍性和必然性。从实际经验来看,宇宙的风行雨施,山川日月,寒来暑往,在古代确实提供了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但自然界也存在山洪爆发、旱涝灾害、动植物生老病死等客观事实,因此并不表明天道运行一定至善,天道运行是一个自然过程,说其至善,是中国传统人为思维的附加。刘小枫针对传统道德谱系指出:“道德心性所依据的天道再高玄也是自然形而上学之天,没有经批判的理性澄清形而上给定的道德心传的根据,就可以肯定某种道德心传的正当性?谁能保证古代先哲所谓的道德不是在虚假形而上学的根据上建立起来的?”[7](P9)从现代学术角度来看,朱熹诚信思想的立论基础:“天理”和诚信,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天人合一思维的成果,但其伦理学的严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问题,值得深入考量。

2.朱熹诚信思想的历史效果意识剖析

历史效果是哲学解释学创始人伽达默尔提出的重要概念,指传统文本作为流传物在历史中形成的延续影响作用。时间和空间距离是当代学术界考量朱熹思想应该具备的基本意识,南宋时代、古典农业社会形态和当下现代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的时空间隔是不可回避的客观事实。朱熹诚信思想经历千余年的风雨洗礼,在后世产生怎样的历史效果意识,能否延伸到未来的中国社会,会以怎样的方式影响现代等等问题留给我们予以解答和剖析。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指出:“观念的东西化为实在的东西,这个思想是深刻的,对于历史是很重要的。并且就是从个人生活中也可以看到,这里有许多真理。”[8](P91)朱熹作为宋代新儒学的集大成者,理学思想统治在封建社会影响达数百年,因而,其诚信思想必然发挥着历史性重要影响,深刻影响中华民族的诚信观念。例如,朱熹故里的徽商,以“仁义为先”“以义取利”的经商观念深受朱熹诚信思想影响,形成了诚信不欺、取予有义的商业伦理,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形象效应。今天中国老百姓为人处事、家庭教育、经商活动很多方面仍然可见传统伦理的潜在影响和道德规范作用等等。这是从积极意义上看朱熹诚信思想的历史效果意识,也是探索朱熹诚信思想与当代诚信构建关系的基本前提。

麦金太尔指出:“道德与道德哲学的历史乃是一个持续挑战某种先在的道德秩序的历史,一个在其中哪一方在理性论辩上击败另一方的问题始终要被区别于哪一方保有或获得了社会政治霸权的问题的历史。并且,只有参考这一历史,合理的优越性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9](P342)人类历史并没有一成不变的道德哲学,对一定道德哲学的影响必须考虑各种历史因素。朱熹理学能够深远影响后世,除开理学本身综罗百代的学术思想外,后世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也不可忽视,朱熹理学也适应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基础秩序的需要。从中国思想史实际分析,朱熹理学在同时代即有与王安石新学、苏轼蜀学的斗争,后来也有王学的分化、戴震对其“天理杀人”的批判以及明代李贽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的思想反叛等等。由此可见,朱熹理学思想在后世也是不断发展变化和遭受批判的,这启示我们对传统伦理学的理解和接受,必须保持开放和辩证的态度。

3.当代社会诚信危机问题的现象学分析

刘小枫认为:“中国哲人需要像维特根斯坦、胡塞尔、海德格尔对待自己的传统思想那样,来一番彻底的思想清理,才可以谈论道德形而上自足的可靠性。道德问题仍然需要知识(尽管不是自然科学一类知识)的明晰性。”[7](P9)不难看见,朱熹诚信思想理论的道德基础:“天理”是一个抽象的、难以明晰定论、定量的道德命题,按照这个观点,一个人不诚信的动机和根源是因为受到天地浑浊之气的蒙蔽而失去原初的天地清明之气(朱熹气的思想受张载“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的二分思维影响),所谓“存天理、灭人欲”无非就是通过操存涵养等修养工夫回复天地清明之性,也就达到诚和信的道德修养,这是从朱熹理学推导出的不诚信根源及道德修养根本。中国古典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形态,科技理性和商业交往远远没有现代化阶段水平,因此可以说,古代社会失信现象的动机相对现代社会较为单纯,传统德性教化相对能够发挥较大的整合作用。但当代社会失信现象的发生,形形色色,千差万别,有利欲熏心、见利忘义的动机,有报复不诚信现象的心理动机,有个人层面、社会层面、组织层面的失信现象,有善意和故意、恶意的失信原因,等等。绝非一个“天地浑浊之气”蒙蔽人心的原因所能涵盖,因此,社会诚信的建构不能仅仅依靠传统古典道德修养、恢复天地清明之性的涵养说教所能完全解决。

传统天道、人道合一的致思路径实际上混同了天道、人事的区别。事实上,人事有自己独特的规律,天道难以成为一个统摄人事的绝对力量。德国现象学家胡塞尔后期提出了“生活世界的存在论”重要观念,所谓生活世界,即在一切科学之前已经现行存在的世界,“因此人们可以提出生活世界本身的存在方式问题;人们完全可以站到这个直接直观的世界的基础之上,排除一切客观的、科学的意见和认识,以便全面地考虑,在生活世界所特有的存在方式方面,会产生什么样的‘科学的’因此可普遍有效地判定的任务”[10](P149)。胡塞尔关心的是欧洲现代科学与生活世界的关系,不言而喻,道德科学必然也包含其中。当我们思索当代社会诚信问题的时候,如何思考传统伦理学、应该构建怎样的伦理致思必然进入与当下生活世界的复杂关联。“当诸科学利用生活世界中的对于它们各自目的来说总是必需的东西时,诸科学是建立在生活世界的不言而喻之上的。但是以这种方式利用生活世界,并不意味着它们本身从科学上认识到了生活世界固有的存在方式。”[10](P152)生活世界先于科学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性来源,是胡塞尔现象学要表达的主题。因此,直面当下生活世界是构建诚信社会的前提,我们不能将某种既定的伦理学说强加于先行给予的生活世界,当我们联结朱熹诚信思想和当前社会诚信问题的时候,与其以某种抽象的“天理”“道”界定诚信的内涵和要求,不如从当代社会的“生活世界”先行给予出发,认识和对待诚信危机产生的种种根源和防范措施,这是面对朱熹诚信思想必要的视角转换。

三 朱熹誠信思想与当代诚信社会建构的现实问题探索

当代社会,人们常用物欲横流、道德沦丧来形容市场经济运作下的商业社会,从经验事实上看,市场经济社会引发的片面物欲追求与道德沦丧的确达成直接的因果关系。朱熹理学产生的背景是南宋时期儒佛道三教交融的产物,朱熹以《四书》为重心,继承孔孟道统为己任,回应佛教的挑战,以儒学道德修养为主要目标来正人心、整合社会。不难看出,朱熹创立理学面对的“生活世界”与当代市场经济商业时代可谓天壤之别,在大量“传统儒学诚信思想的当代价值”“朱熹诚信观及其当代价值”的文章叙事背后,笔者常常感觉传统道德说教回应现实严峻道德问题的软弱和空洞。也就是说,试图阐发朱熹诚信思想为代表的传统美德伦理学,力图达到社会道德纯化的现实效果,去解决日益严峻的社会诚信危机,难免步入无济于事的现实困境。因此,朱熹诚信思想与当代诚信社会的构建对接,并非简单照搬和着力弘扬传统道德就能收到现实效果,而应该结合具体现实,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探索。

1.对朱熹理学及诚信思想的语言学分析之必要

面对传统美德伦理,历史虚无主义、理想主义、绝对主义都不可取,唯一可行的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朱熹诚信思想语言具备一定的民族特色,如“天道”“人道”“诚”“天理”“信”等等都代表东方伦理学基本概念。以现代学术理念来看,中国传统伦理学重视心性的感悟体验特征,但在语言表达和伦理认知上难以明晰化、科学化、精确化,因而面对日常生活世界的伦理判定和实践行动,需要对传统伦理学进行一番语言分析工作和意义转化。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乔装了思想……关于哲学问题的大多数命题和问题不是虚伪的,而是无意思的……全部哲学就是‘语言批判’。罗素的功绩是他能够指出:命题的表面的逻辑形式不必定是它的真正的形式。”[11](P38)从中国思想史角度分析,后世思想家对朱熹理学也进行过不断的语言分析和意义转换,从戴震的“人欲就是天理”、王阳明的“心即理”到李贽的“百姓人伦日用就是天理”等等莫不如此。可见理学视野中的“理”是随着人们的视域不断更新和变化的。因此,对待传统伦理学概念内涵,唯有进行时代转换和语义分析才不至于陷入“先验”的形而上学独断论。面对“人间万事细如毛”的日常社会世界,以某种高高在上的“天理”“理”来定位诚信的伦理基础,谁能保证难免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实困境?因此,传统伦理学语言的抽象和模糊性是当代弘扬传统道德资源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比如,在当代,我们可以说“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分配正义”就是“天理”,对诚信制度的建设、失信防范和惩戒就是最大的诚信,不仅个人、家族要讲“仁义礼智信”,政府、国家、社会、公民更要构建“仁义礼智信”的现代伦理。不难想见,朱熹的“天理”应该转化为现代社会“公理”的内涵,这是传统伦理学语言分析工作,也是现实社会生活的客观需要。

2.朱熹诚信的“体用一源”内在结构与现代诚信道德构建分析

萧仕平以“愿望的道德”“义务的道德”分别定位朱熹的“诚”和“信”,并指出:“义务的道德提示我们应以公共法规进行诚信制度的建设,确保人们达到朱熹所谓的‘凡事都著信’之境……愿望的道德提示我们回味朱熹‘诚之者,人之道也’,便是信,借助信仰力量夯实个体的诚信道德的基础。”[12](P75-76)从体用一源思想框架分析,朱熹的致思进路重视从“诚”到“信”的某种理想主义色彩,《中庸》的“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的思路即首先讲超验的“天”之诚,然后再讲“人”之诚,即从天到人的思维格局。朱熹继承先秦四书的基本理念,还是遵循天道到人道的超验推理,也就是坚持了“愿望道德”的主导地位,坚持内在的超越以通天地、圣人境界。前面分析传统儒学“天道之诚”、天理至善的立论基础并非无懈可击,朱熹理学和诚信思想的天人合一思维也是忽视天道和人道的区分,落入到现实,容易将生活经验事实的复杂伦理问题简单化之弊病。陈泽环认为:“当代开放、平等、多元社会的道德结构应当包括底线伦理、共同信念和终极关怀三个基本要素,其中得到普遍承认的底线伦理处于基础地位,经过民主商谈而达成的共同信念处于中心地位,源远流长、开放常新的各种终极关怀则处于反思地位。”[13](P20)可以说,朱熹诚信思想中的“诚”处于终极关怀的层面,“信”处于底线伦理,这和萧仕平对朱熹诚信观“愿望的道德”“义务的道德”概念分梳可以相通。从陈泽环的观点来看,朱熹诚信思想缺失“共同信念”这一道德结构层面,现代民主社会的交往理性、对话伦理学精神在朱熹诚信思想中相对缺失。

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对朱熹诚信思想来一个倒转式的批判反思,适应现代诚信构建之基本路径。即从“信”、个体的底线伦理出发,构建社会制度的基本规范和个体义务体系,以维系日常生活世界生存的基本道德。底线伦理是经验性第一位的,在此是一个完整道德结构中的独立要素,它代表中国公民全体的普遍性伦理构建;共同信念是现代社会应该培育的交往理性和对话伦理品格,是对重大道德问题采取民主协商形式达成的共识,是当代中国伦理学走向现代的关键环节;朱熹的“诚”可以为当代中国部分精英人士提供终极的个体“安身立命”的超越性道德反思。可见朱熹的“诚”和“信”之间内在的紧张关系是存在的,“诚”之体、“信”之用并不具备内在必然的一致,需要进行现代性的道德结构分层剖析。

3.诚信危机社会防范和传统伦理学效果统计分析

诚信社会的构建和失信防范不仅是一个道德伦理问题,也是一项社会工程,涉及法律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各个方面。从实践伦理学角度,当前做好诚信危机根源和防范对策的统计学分析非常重要,也是检测传统伦理学现实效应的有效途径。从生活世界出发,遵循现实社会失信防范对策和研究更为实用,否则容易陷入“空谈心性”的宋明心学老路。诚信防范对策效果分析,即是采用现代统计学方法,通过定量模型和计算数据等分析哪些方法和措施对诚信建构是有效的,以便决定我们日常生活中采用怎样的道德构建策略。

统计学的效度测不应是从某种道德体系出发,而是从诚信现状的生活世界出发,直面生活本身存在问题的道德状况进行科学分析。统计学分析并不排除道德教化对诚信构建的积极价值,比如针对特定人群的道德信仰状况调查,采取一定的数据问卷,检测传统道德的天地良心对社会成员有怎样的认同度、义利关系的现代认同情况、传统社会舆论对诚信伦理的规范和制约作用等等。通过统计数据分析,我们从大量的诚信承诺或失信案件中具体感触传统伦理的现实作用或者局限性,认知传统德性伦理在当下社会的现实效果。另一方面,制度发挥一种规范和惩戒作用,对诚信社会的维系具备刚性制约,制定怎样的制度、制度的现实效应等都需要统计学数据予以科学量化。通过统计学分析,从法治和德治两个方面促进当代诚信伦理构建走向科学途径。

四 结语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层已经充分认识到社会诚信缺失的严重性。党的十八大及新一届中央政府成立后,即着手落实诚信社会建设的措施,如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任务分工的通知,其中包括有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基础的公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立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出台并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等等。此前,党和政府早就明确提出以德治国的命题,把它提升到依法治国并举的治国方略高度。随后,我国政府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其中把“明礼诚信”确定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等。当下党中央将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加以倡导,诚信是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之一以及社会道德伦理的基石,足见党中央对构建诚信社会的的高度重视。当代诚信危机现象表现在社会各个领域,“三鹿奶粉”事件、黑心棉、注水肉、地沟油等商品造假、拖欠农民工工资、房地产烂尾楼、短信欺骗、学术领域的假文凭、论文抄袭等等引发的社会安全隐患,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面对当代诚信危机现象,学术界从诚信危机根源、传统德性伦理阐扬、制度建设、诚信教育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以建构诚信社会的有效对策。由此可见,诚信危机现象的多层次性、广泛性以及构建诚信社会对策的复杂性。

建设诚信社会,政府的引领与相应规范的制定是必要的,但诚信社会的建设不能完全依靠政府行为,必须依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探索和实践。正如詹世友、王涵林所述:“在当今时代,中国道德文化精神必须进行多维综合铸造,需要抓住根本,从基本的现代人伦关系的构造出发,尊重和保卫人们的自由和平等权利,这既是最基本的法治要求,也是当今道德文化建设的基本条件;……就人们的道德心理建设而言,既要培养一种理性的道德思维方式,同时也必须培养一种公共伦理精神。”[14](P1)毋庸置疑,当我们致力于弘扬朱熹为代表的传统诚信思想,也必须持有诚信社会的“综合铸造”思维向度。既要充分重视和弘扬朱熹为代表的传统诚信道德伦理,又要考虑到传统德性伦理的弘扬面临现代多元化、科技理性、商业社会的历史处境所遭遇的种种理论和现实问题。当下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制度伦理学、规范伦理学以及应用伦理学的相对缺位,突出显示传统德性伦理的不足和局限,对朱熹诚信思想应该有这样的基本认知。单纯的传统道德承续和弘扬远远不足以应对复杂多层次的诚信危机现象,朱熹诚信观念的时代弘扬不仅应考虑到其积极价值、理论基础,也要考虑传统伦理学和现代学术理念之间的相互对话和现实对接的可行性。只有这样,朱熹诚信思想的当代阐扬对推进诚信社会构建才能进一步发挥现实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學勤.尚书正义[M].十三经注疏标点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黄怀信.逸周书校补注释[M].修订本.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

[3]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0.

[4]黎靖德.朱子语类·卷1[M].北京:中华书局,2015.

[5]温克勤.德性伦理及其现当代价值[J].伦理学研究,2015(1).

[6]钱穆.朱子学提纲[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

[7]刘小枫.拯救与逍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8]列宁.哲学笔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9]麦金泰尔.追寻美德:伦理理论研究[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10]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1]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12]萧仕平.两种道德要求的分疏和转换——朱熹的“诚”、“信”之别及其对当代诚信道德建设的启示[J].道德与文明,2010(6).

[13]陈泽环.道德结构与伦理学——当代实践哲学的思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14]詹世友,王涵林.当代中国道德文化精神的多维综合铸造[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

(责任编辑 书华)

作者:兰浩

第3篇:社会需要诚信,大学生更需要诚信

【摘 要】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中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目前,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日益突出,对他们进行诚信教育意义深远。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 教育

大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和个性培养的关键期,是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加强对大学生的荣辱观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以诚实守信为荣”的正确观念,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未来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国市场经济逐渐国际化,政治不断民主化和法制化,文化越来越多元化,这些无一不突显出诚信的存在价值。但在大学校园中,诚信缺失的现象随处可见:学习上存在考试舞弊、抄袭论文、篡改成绩单等行为;生活上存在恶意拖欠学费、拖欠助学贷款等行为;在求职就业方面存在伪造求职简历、随意违反就业协议约定等行为;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言行不一、诽谤他人等行为。在社会制度和多元价值取向的影响下,大学生诚信缺失已经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一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1.当代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社会转型时期,由于机制不完善,市场经济加速发展带来的急功近利心理的蔓延,一部分人为了追求自身更大的利益,做出了许多有悖诚信的举动,这种失信的风气蔓延到了校园,这就势必给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2.学校教育制度存在偏差

公正的制度对学校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学校教育依旧是重智轻德。首先,学校德育教育方式上以灌输大道理为主,忽视情感教育以及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其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渠道单一,内容抽象,轻视道德践行,使得许多学生对德育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字面上,并没有达到深层次的理解,更没有内化为自己的信念与行为习惯,以至于出现学生“知其不善而为之”的现象。再次,学校的德育评价制度不够完善,缺乏常规性的检查和监督。另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在具体实施上出现不公正、教师个人行为出现不诚信等现象,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1.树立诚信教育的理念

树立诚信教育的理念对提高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诚信教育过程中,应该以人格的塑造为目标,激发起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提升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把教育的视点从关注道德规范本身转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来;要通过教育使大学生拥有更系统更深刻的诚信理论,具备明确的诚信意识,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要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他们进行有效的自我教育;其次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念,深刻认识到诚信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积极主动的接受诚信教育,认真系统地学习诚信的理论知识,把诚信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去。

2.营造诚信教育的氛围

大学生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对他们进行诚信教育也离不开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支持。诚信的环境作为社会环境的一部分,要创建一个“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社会氛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要在营造加强诚信教育、弘扬诚信文化的氛围中发挥主导作用,大力推动社会诚信建设;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诚信品德对孩子的影响很大,要为孩子诚信品德的养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高校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可将学生诚信理念的树立和诚信行为的养成融入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多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3.完善诚信教育制度

加快建设健全社会和学校内部的信用体系,进一步完善信用管理体制,不断加强大学生诚信制度环境建设,为规范和约束学生的诚信行为提供有力的支撑。

大学生诚信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大力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引导大学生强化诚信意识,成为具有高素质、讲诚信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靳敏.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中的大学生诚信教育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06(7):72~73

[2]戚谢美、管晓怡.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学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

[3]李海涛.大学生诚信“危机”与诚信教育[J].决策与信息,2005(9)

〔责任编辑:林劲〕

作者:石中叶

第4篇:诚信、信用与现代诚信社会PPT内容

第三部分 诚信、信用与现代诚信社会

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信任困境;个人诚信问题:企业诚信问题:司法信用、政府信用:不仅是承诺性问题:不作为、乱作为、与民争利、毒奶粉 、炒回锅肉、出租车、囚徒困境;历史地看,在古代中国,诚信通常局限在特定的人际关系范围内。然后逐渐演变成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伦理道德规范,其基本表现为:

1.诚信是立身处世之本。它要求人们言论与行为的一致性,《左传〃成公十七年》道:‚人所以立,信、知、勇也。‛ 孔子特别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人无信不立‛)。 汉代的董仲舒还把‚信‛列为五种基本道德规范之一 2.诚信是从政的基本准则。《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立木取信‛、‚瓜期不代‛

3.诚信是自我修养的境界。培养高尚的品格,达到人格的完善。其中,信便是一种基本的道德境界。 慎独 4.诚信是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朋友有信‛

诚信作为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范畴之一,曾与仁义礼智并举,建立在平等的朋友关系基础之上,并推演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准则---遵守诺言,讲求信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古代中国,诚信是不同的阶级共同肯定的道德规范,是为大多数人民所遵奉的,具有普遍性。

作为一种普遍性的道德规范,诚信是古代中国思想家所设计的理想人格的重要部分,也是儒商们在经济活动中所追求的一种人格境界。 中国古代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尤其是商人来说,其人格境界也主要体现在善、信、美上 中国古代商人正是通过诚信来树立良贾形象的。

《太平广记》记载7世纪的一位谷物商人在售出谷物时,由买者自己动手量米,顾客十分信任,争相赴店购买。 同治《直隶州志》 徽商以‚信义服人‛,致使‚营谋渐裕‛。

明代歙县胡仁之‚贾嘉禾,年饥,斗米千钱,同人请杂以苦恶,持不可‛。

清代婺源朱文炽‚尝鬻茶珠江,逾市期,交易文契炽必书‘陈茶’两字,以示不欺。牙侩力劝更换,坚执不移。屯滞二十余载,亏耗数万金,卒无怨悔‛ 。

明代歙人许世积‚尝与他贾市米,岁计倍赢,公竞谢去‛ 或问之,曰:‚夫出入不同量,以是为利,虽什百非我愿也。‛ 明代 ‚商贾之称雄者,江南则称徽州,江北则称山右。‛

清代 ‚两淮八总商,邑人恒占其四‛,

‚山陬海涯无所不至‛,

江南各地更是‚无徽不成镇

其经营货物‚无所不居‛,资本甚为雄厚,‚下贾‛二三十万,‚中贾‛ 四五十万,‚上贾‛‚藏镪百万‛。

二、有了诚信就有诚信社会吗?

但是,为什么同样推崇诚信,西方式的诚信传统发展成为近现代信用伦理而成为诚信社会的基础,而传统中国式的诚信理念并没有带来我们今天希望和需要的诚信社会?关键就在于传统中国式的诚信理念和我们今天所提出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伦理原则是存在很大区别的。

首先,传统中国式的诚信理念使道德与利益绝缘,而西方式诚信文化更好地强调了市场条件下道德与利益的统一。

马克斯〃韦伯的基本观点是,天职观和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为新时代的世俗活动提供了精神动力,诚实、勤劳等之所以成为美德,是因为它可以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诚实乃最精明的行为‛

‚大凡出义则入利,出利则入义。天下之事,惟义利而已。‛

其次,传统中国式的诚信理念仅仅是一种道德诉求,并没有成为法的信条,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伦理原则即既是一种道德诉求,却更重要的依靠法的强制力量。

在市场交易活动中,往往为了谋求各自的利益而不得不相互之间达成一定的默契或许诺。由此就形成一系列的信用制度。而这些制度又都是建立在合同关系上的。从简单的金钱借贷到复杂的金融信贷,以及保险交易、票据流通、证券买卖等,都是依靠合同这种法律形式构成了一个严密的信用网。

在这种信用经济条件下,诚信原则作为维持信用经济的重要前提,单靠道德的约束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得到法律的确认,即上升为一种法律原则。这种原则在法律上属于强行性规范,当事人不得随意变更或排除其适用。

历史与现实

从法律史角度看,诚实信用原则起源于罗马法中的诚信契约和诚信诉讼。

诚信契约,债务人不仅要承担契约规定的义务,而且要承担诚实、善意的补充义务。如契约未规定的事项照通常人的看法应由债务人履行的,债务人应予以履行。

在诚信诉讼中,承审员不受契约字面含义的约束,可根据当事人的真实意思对契约进行解释,并可根据公平原则对人的约定进行干预,以消除某些约定的不公正性,按照通常人的判断标准增加或减少当事人所承担的义务。

由此可见,在罗马法中,诚信契约中的诚信要求起着补充契约条款不足的作用,诚信诉讼起着维持经济交易所要求的公平作用

法律形式的诚信原则涉及两个利益关系: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和个人与社会间的利益关系,诚信原则的宗旨在于实现这两个利益关系的平衡。

现实:街头犯罪与企业犯罪

2006.9.12:随着休斯顿地区法官绥姆〃雷克判处斯基林24年零4个月监禁。这也是安然公司案中被判刑最重的。

美国司法机构的态度向公众展示了企业家违背诚信原则会支付怎样的高昂成本。

如果这个案子发生在中国,我们的司法系统会如何审判‚中国的安然‛,‚中国的斯基林‛又会被判多少年?

新刑法将第一百六十一条 ‚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按照中国的法律,如果仅仅只按这一条罪名,斯林基最多会被判3年,最多被罚20万元。

在当天的审判之后,美国司法部发表了一项简短声明。声明指出,安然破产案的审判结果表明,打击企业犯罪如同打击街头犯罪,美国司法体系对企业豪雄们,也是毫不手软的。

司法之所以重要,在于它使诚信行为成为一种强制性的规范,不再只是一种抽象的道德教条。也正是如此,安然事件的审理,让我们看到了美国司法部门的可贵之处。‚打击企业犯罪如同打击街头犯罪‛,这样的声明令人钦佩,更值得我们的司法部门和有关证券监管机构借鉴。

其次,传统中国式的诚信理念充其量只是表达一种个人信用。并没有也不可能成为一种社会公共伦理。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伦理原则既强调个人信用,但更要求形成一种社会性、 公共性的制度伦理规范。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城邦制度

第三,传统中国式的诚信理念是建立在‚礼俗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亲疏关系为表现的‚同心圆‛式的信任结构。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伦理原则是建立在平等的契约关系的基础之上。

三、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

(一)什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

什么叫信用?最简单的定义就是,信用是承诺的可预期性。比较技术性的解释是,所谓信用是信托与受托双方之间的一种可靠的承诺或对应性的互报。

信用是有条件的信任。这个条件涉及到发生信用关系的双方。

作为一种个人美德,信用主要是指个人的诚实人格或可依赖的美德品质。而作为一种社会美德,信用则主要是指普遍信任和普遍的责任承诺。当我们说一个社会信用度很高的时候,也就是说这个社会的信用度比较普遍、广泛、可靠、持久稳定,并且这个社会是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作为个人美德和作为社会美德的信用有一个基本区别:作为个人美德,诚信的品质是无条件的,但诚信的社会行为是有条件的。作为个人美德,我不管别人是否诚实,我必须做到自己诚实。而作为社会美德,诚信是有条件的。如果别人不讲诚信,我是否能够坚持诚实守信的社会伦理规范?的确是一个疑问。

不是说不完全不可能,而是说这种可能性有多大,有多普遍。只有当整个社会的环境比较有利于信用行为的时候,人们的信用品格才能更好地提升,社会的信用度才能够持久普遍。

(二)建立并保持社会普遍信用度的条件

对失信行为要实施严格的正义惩罚,对守信行为要实施公平的补偿和奖励。

在一个社会中,如果失信的行为得不到及时应有的惩罚,反面成为投机获得的一种有效方式,那么,失信的行为就很可能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社会信用体系就会失效,甚至崩溃。而如果诚实守信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奖赏和鼓励,反面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例外现象,甚至成为人们嘲笑讥讽的对象,那么,一个必然的后果就是,由于诚实守信的代价太大,人们不得不放弃这种努力,结果使这类行为反而成了社会生活的稀缺资源。

如果一个社会中,做好人和诚实的人变得很难,做不诚实之事和不诚实的人反面变得很容易,那是一个怎样的社会?是否可以说,这个社会本身就是一个不诚实的社会?一个不诚实的人是不可与之相处的,一个不诚实的社会同样是不可相处其间的,因而它是不值得人们追求和向往的。反过来说,如果社会建立起某种机制,使得在该社会中要做一个不诚实的人变得很难,那么,这个社会信用度就一定很高,它一定是人们普遍向往和追求的社会。理由很简单:人们生活的幸福不仅在于他们获得或满足了什么,而且还有他们没有失去什么。

严重的问题是,在我们的社会中,恰恰失信的行为经常得不到应有的和及时的惩罚。

一般来说,社会惩罚机制和惩罚效应必然存在的滞后性,使得社会对惩罚正义尤为关注。

实现正义的间接性、制度依赖

滞后加轻微

滋长了社会上一些人的侥幸、投机和冒险的心理。

(三)个人信用与制度信用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是一个类似于循环式、多因素相互作用的一个复杂系统。

总体上我们把一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分为两大类、或三个层次。

1.个人信用,也可以说是人格信用。个人信用是根据个人的收入和资产、已发生的借贷与偿还、信用透支、不良信用行为所受的处罚和诉讼的情况记录

个人信用制度有两个基本点:

(1)比较完善的个人信用状况的调查机制。今后,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日趋成熟,对个人信用状况的调查不再是很困难的事情。

(2)规范个人的资信评估机制及标准。如果一个人的信用度偏低,就需要限制和规范他或她的信用行为。

2.社会制度信用。社会的制度信用包括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通过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所建立起来的信用体系,也可以称之为社会的法律信用。另一个层次就是市场信用。市场信用是制度信用的一种基本形式,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直接反映。它的作用限制

在商品交易行为之内。我们可以把制度信用定义为依据社会的法制和市场规则来实施规范的承诺的可期性。

社会的制度信用有三个基本点:第一个基本点是制度的规范和保障。第二个基本点是制度化的客观评估和评估标准 。第三个基本点是制度化的奖惩机制。制度化的奖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而是一种信用奖励。从个人信用与制度信用的关系看,现代社会的信用体系对制度信用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事实上,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本身也是一种社会资本,甚至可能转化为实质性的经济资本

新加坡的黄金和钻石贸易

金融危机中的台湾、新加坡、韩国、阿根廷 政府信用问题

无忧宫磨房的故事

《左传》齐桓公 燕庄公 孤竹国

一、政府信用的特殊性

政府信用是指政府对法定权力和职责的履行程度,表明政府在自身能力限度内的实际‚践约‛状态,是社会组织、民众对政府行政行为所产生的信誉和形象的一种主观评价或价值判断。

与一般信用体系相比,政府信用有着显著特征:首先,政府信用是一种代理者信用。与市场信用相比,它是一种非利润刺激信用,‚代理者信用‛意味着代理行为与代理后果的分离,故存在信用动力不足,只要不必承担最终责任,也就没有践约守信的内在动力。其次,政府信用是一种特殊是建立在信用方和信任方权力非对等基础上的信用。当信用方即政府一旦发生失信行为,信任方即公众由于其权力支配上的明显劣势而显得孤立无助。权力的非对称性可能引致政治委托人的风险成本增加或实际权益的损失,从而引发信任危机,导致政府信用危机。现代政府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职能是履行公共责任,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实现公众利益。政府代理公共权力的信任度,关系到公共责任和公众利益的实现程度。行政权力的公共性决定了政府信用的核心是公共责任。代理理论认为,权利与责任必须对称,公共责任履行的充分程度也就成为政府信用的实质标准。与市场信用只损及消费者权益、产生经济影响的失信后果相比,政府失信将在社会整体层面上产生政治影响。政府失信于民,表面上是政府威望的丧失,而本质上是对公共责任的猥亵和对公共利益的侵损,政府职能的实现必然遇到阻碍,政府行为就得不到社会和公众的支持和配合,甚至会引起民众与政府的对抗,危及政府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春秋:

在上位者,轨度其信,可明征也,而后可以治人。夫上之所为,民 之归也。上所不为而民或为之,是以加刑罚焉,而莫敢不惩。若上之所为而民亦为之,乃其所也,又可禁乎?

二、政府信用的重要性 政府信用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先导

社会诚信体系是一个信用管理制度的系统。个人信用管理制度、企业信用管理制度、行业信用管理制度和政府信用管理制度,以及信用信息采集制度、信用约束与惩罚制度和信用等级评价制度等,都是这一系统的基本要素。政府信用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核心。 没有良好的政府信用,就绝不能建立起良好的社会信用,要营造一个诚信的社会环境,首先要建立一个诚信的政府,这是由政府的职能所决定的。通过制定得到社会公众较为普遍认同的国家典章法令,来倡导和培植国民的主导价值观,这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政府是社会最具公信力的组织,他及他的每一个成员(公务员)的诚信行为,对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具有根本的引导与示范作用。 按照经济学理论,政府的诚信行为将产生很大的正的外部性,同样他们的失信行为也会产生很大的负的外部性,这已经被许多经验事实所证明。离开了政府诚信,其他所有主体的诚信都难以自立与持久,这也是由政府的社会地位和影响所决定的。 政府信用决定政府产生和存续

从政府产生和存续的角度来看,政府诚信建设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政府的产生来源于诚信的发展。按照政治学中的契约理论,广大人民是公共权力的拥有者,而政府是受广大人民委托行使公共权力的机构,政府官员是受广大人民的委托行使公共权力的人员。契约就是诚信的产物,广大人民凭借对政府的信任,将公共权力委托给政府,不需政府做任何‚抵押‛,而政府的每一项措施和行为都在 ‚履约‛。因此这种公共权力的委托与被委托关系,就逻辑地推导出公共权力的被委托者对委托者必须负责的结论,也就是说,作为受托方的政府和政府官员必须对委托方的人民负责。 政府因契约而产生,政府承担着‚约定‛的政治责任,这种政治责任对社会公众而言,是一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的、授信之后的期待。对政府来讲,则是一种承诺,只有其遵守、兑现承诺,才会具有行使公共权力的合法基础,委托和被委托的关系才具有真实性。委托和被委托关系的存续同样依赖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即公众自信其利益期待可通过政府对行政权的代理得到实现。委托和被委托关系的变更也以政府代理行政权的实际表现即行政信用为条件。如果政府的代理行为有失信表现,将不同程度地威胁到委托与被委托关系的存续。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的对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问责‛的制度,正是对政府信用进行‚他律‛的突出表现。对那些没有信守承诺,按照人民授予的职权积极履行政治责任的政治主体,采取相应的机制迫使其承担消极意义的政治责任,符合公共权力委托方与被委托方的双方利益,对公共权力的委托方—人民而言,保障了他们的利益不受损害,对公共权力的受托方—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整体而言,保障了运用公共权力进行政治管理的合法性基础。 政府要实现合法存续、良好治理,必须加强自身的诚信建设。

中国的体制决定的政府信用的特殊性

四、政府加强诚信建设的措施 政府诚信建设,对于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乃至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良好运行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那么,应如何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呢?大致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建立诚信的道德信仰和价值评价。没有好的政府诚信道德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行政作风,也不可能出现良好的政府行为。对政府而言,政府诚信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是行政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凝聚民心、号召民众、推动改革开放与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政府是否守信,反映了政府权力行使的责任,政府行为只有在规范化、信用化的基础上运作,才能真正实现政府管理的科学化,体现‚人民政府为人民‛的根本宗旨。建立诚信的道德信仰,就是要求行政机关和公务员处理好权力和权位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明确行政权力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工具,不是谋取私利的手段。要求行政机关及公务员真正做到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此外,应引入诚信原则的评价和赏罚机制,在政府的评价和公务人员的选拔、任免和升降等工作中引入道德评价机制,是诚信原则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

2、 建立诚信的制度规范

制度公正是政府公信度的基础。政府的公信力,首先体现在所制定的政策,必须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体现制度的公正、公平原则,这是制度伦理的基本价值观。我国经济社会运行的实际也说明,制度的公正,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建立诚信政府的根本保证。因此,坚持科学发展观,集中解决分配公正、司法公正、教育公正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弥合权利不对等、起点不公平、信息不对称、事实上的不平等等方面的制度设计缺陷,就成为诚信政府建设的重中之重。另外,政府在各项规章制度的制订过程中一定坚持诚信原则,政府立法不得变化无常,任意溯及既往,政府立法应符合社会发展和变化的要求,不能随心所欲、朝令夕改,否则就会令人们无所适从,失去对法治的信心。

3、实施诚信的政府行为。政府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同时又是具体的实施者。政府的施政行为也是提高政府公信度的重要方面。符合社会公正的制度,最终要通过各级政府和政府公务人员去实施,实施的状况与其自身行为,决定着政府公信度和形象。建设诚信政府,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法执政,以诚为本。认真执行法律是法治对政府的最低要求,树立法律的权威并在此前提下规范地行使权力,是树立政府信用的捷径。建设诚信政府,要求行政权力的来源、存在和行使,必须依据和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违法应承担法定责任。行政权力的运行不仅在形式上要合乎法律的要求,而且在实质上应当贯彻法律公正、公平、公开和不得滥用权力的要求。

4、培养诚信的公务人员。公务员是政府人员构成中的主体,他们的诚信度如何,对政府信用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不仅因为其言谈举止,代表政府信用的形象,更因为他们所做出的决策,对一个地区、部门、单位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只要一个公民成了公务员,诚信对他来说,就不仅仅是‚私人领域‛的事情,还关系到诚信政府的塑造和政府的公信力。要打造‚诚信政府‛,必先打造一批诚实守信的国家公务员。公务员要做到诚实守信,一要坚持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当老实人,不回避矛盾,不推诿扯皮,不搞弄虚做假,不做表面文章;二要清正廉洁,珍惜名誉,以人格的力量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威信,以诚心诚意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的公仆形象取信于民;三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为群众树立榜样,做诚实守信的表率。要培养诚信的公务员,一方面要培养公务员的公共精神,提高公务员的道德素质,另一方面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由政府主导、全体公民共同参与的公务员诚信考核制度,鼓励公务员带头讲诚信、守信用,让守信者得益,失信者受损,激发公务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诚信政府的形象。比如扬州,分别建成于2002年、2003年的两个小区,便在业主们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被悄悄收回了土地使用权,拿到市场上重新挂牌出让。这两个小区的所有业主,在交付房款后,都收到了‚土地使用权证‛。这本土地使用权的法定凭证标明了70年的使用权期限。这不仅仅是一本证书,更是政府与业主的一纸官方合同,是政府对业主的一种正式承诺和保证。如今合同的另一方、被保证人尚懵然不知,官方就已经卖地拆房了,古今中外,有这样的合同和承诺吗?这不是政府对民众的失信,又是什么?无忧宫在德国波茨坦市北郊,宫殿及四周的园林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1745—1757)所建,全部模拟法国凡尔赛宫,整个园林占地290公顷,座落在一个沙丘上,故有‚沙丘上的宫殿‛之称。有意义的是沙丘上有一个古色古香的风车。作为动力运用的风车,在过去时期总是与磨面等消费活动联在一同的,当然如今欧洲很多中央的新建的风车曾经没有磨面的功用,而是作为一种返璞归真的标志,这样的风车另当别论。无忧宫的风车却是真正的古迹:在宫殿所在的山丘上,被绿树丛掩映着的庞然大物,不可能无遮无挡地承受风力,显得有些不三不四。陪我参观的德国朋友解释说:这个磨房当时属于一户农民,国王要征他的地皮,用以建造皇宫,固然拆迁补偿是少不了的,但这户农民却故土难离,就连国王也奈何不得他。于是这户农民不断住在皇宫的园林中,从事他祖传的营生。我的德国朋友做了这番解释,还意味深长地问:‚您能否感到不可思议?‛ 让我感到震惊的是,以尊重和维护私有财富为重要内容的政治文化—民主宪政,在两个多世纪前的封建普鲁士王国竟可以得到如此充分的表现。尊重和维护私有财富是政治文化的突出表现。18世纪中叶,英国一位首相老威廉皮特在一次演讲中,这样形容过财富权对人的崇高性: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勇于对立国王的权威,这就是常常被引为经典的‚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宪政寓言。德国无忧宫山顶上磨房微风车可以保存至今也是对这一宪政准绳很好的注释。春秋时齐桓公带兵帮助燕国抵御外侮,凯旋时燕庄公依依不舍,不小心送过了边界50里,按照当时的‚国际法‛,国君送国君,到边界为止,不愿丧失信用的齐桓公当即拍板,把50里地转让给了燕国。

第5篇:加强社会体系建设,创建诚信社会

一、我国现阶段建立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的极端重要性

建立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的基本目的,在于建设诚信社会,确立诚信观念和诚信道德,推动经济发展。它所针对的,正是我国社会诚信观念和诚信道德的严峻形势。据统计,我国银行系统由于失信行为而造成的损失每年达5855亿元。就以作为一项善举的助学贷款为例,仅广东省就有64所

高校的2.3万名困难大学生从中受益,贷款额达3亿多元。但很多贷款毕业生还贷违约,违约率超过了20%,致使一些银行不得不停止这项贷款业务,不仅严重破坏了自己的信用记录,还把“苦果”留给了正在大学校园求学的贫困师弟师妹。这样的现象正是我国诚信建设严峻局面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我国历来是一个讲究诚信的国家,儒家学说的“仁义礼智信”历来被奉为道德经典,“信”德自在其中。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信者,诚也,人言无不信者为诚。以“信”为本,讲究诚信,反对失信,是我国社会尊崇的信条。但是,近代以来,“信”德乃至于儒家道德受到三次大的摧残和冲击:第一次是“五四”运动,在砸烂“孔家店”的口号下,诚信道德的破坏作为革命的副产品,不可避免地成为现实;第二次是“文革”,在极端的“革命”口号之下,孔孟之道再次受到“清算”,“信”德不可能离开“仁、义、礼、智”的命运而单独存在下来。第三次是改革开放当中,人的信仰出现危机,过于追逐经济利益,一切“向钱看”,诚信观念和诚信道德同样在危机当中,以至于造成现今的状况。

现代社会是诚信社会,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没有诚信的社会,不能成为现代社会;没有诚信的经济,同样不能成为健康发展的市场经济。因此,针对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诚信状况的实际需要,必须尽快建立完善的社会征信体系,而作为先导和探索,必须加快银行系统征信体系的建设,进而推动全社会的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的全面建设,推动诚信社会的全面建设。据世界银行金融部高级经济学家玛格丽特?米勒女士介绍,拉美发展中国家的银行在征信体系提供的个人信用报告的帮助下,违约率在大银行减少41%,小银行减少78%。社会征信体系的建立,对于建设诚信社会、维护金融秩序、避免金融风险,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基本状况

近年来,我国对征信体系建设有了初步发展。据与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任兴洲女士提供的信息看,从1989年开始至今,我国的社会征信体系建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征信业的起步,由于对外贸易企业对于信用调查的需求,国内出现了部分信用调查机构和企业咨询策划机构,中国的征信业开始起步。第二阶段是民营征信业的初步发展和外资进入,从1995年开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商品买方市场的初步形成,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规模都不断扩大,对企业信用调查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国内出现了新的民营征信企业,外资征信和资信评级企业不断进入中国市场,推动了我国征信业务的发展。第三阶段是政府推动征信业发展,2000年至今,在加入wto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市场更加开放,居民信贷消费增加,社会的信用规模进一步扩大,而失信行为的不断增加,也促使政府重视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征信机构的建立,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战略任务,中央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建立起来并发挥作用,个人征信试点也开始进行,并在上海取得了很好的经验。

至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建立了四类不同的征信机构:一是政府部门所属、专门提供企业资信调查活动的机构;二是中资民营的企业征信公司,主要从事企业信用调查和咨询、风险管理等业务;三是已经进入中国的外国征信机构,提供企业征信服务;四是正在试点的个人征信机构,例如上海建立的个人征信机构,已经有了100多万上海市民在个人征信机构中拥有了自己的信用记录。

应当看到的是,尽管我国征信体系的建设已经有了上述的发展,市场化运作模式也初步形成,企业征信市场的集中度在逐步提高,个人征信试点初见成效,中央银行信贷咨询系统建立并取得成效,但是就全国征信体系的状况而言,这仍然是初步的发展,距离建设诚信社会的整体需求,确实具有相当大的距离。

三、全面建立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的基本思路

为了中国社会诚信建设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全面建立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归纳起来,其基本思路是:

第一,必须全面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的建设速度。就目前我国征信业的发展而言,面对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远远不能适应商业银行和社会各界对征信服务业提出的迫切需求,加快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因此,在现有基础上,必须全面加快征信体系的建设,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二,征信机构建设应当公共模式和民营模式并举,引进外资征

信机构,形成市场化良性竞争。在美国,发挥主导作用的征信机构是民营征信机构,主要的征信业务集中在三大民营征信机构。在欧洲,以国营的或者公共征信机构为主导。中国建设社会征信机构,应当公共模式和民营模式并举,同时,欢迎外资征信机构进入市场,形成征信业的良性竞争,通过市场引导征信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以建立统一的银行征信机

构为先导,带动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机构发展。现在,中央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已经建立并运行,录入420多万借款企业的信用信息,查询用户达到6万多个,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会议认为,应当在此基础上,中央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还应当建立个人的信用信息登记,进一步带动全国的企业和个人的征信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将中央银行征信体系建设和上海市个人征信试点经验推向全国,逐步形成少数拥有全国基础信用信息资源的大型的综合性征信机构和众多提供信用信息评估等信用增值服务的各具特色的地域性、专业性征信机构,建立覆盖全国的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

第四,坚持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针,全面开展征信业务,充分发挥征信体系作用。征信机构由于涉及到企业和私人的信用信息披露,必须坚持特许经营,经过必要的审批。征信机构不仅要开展一般的信用信息的征集、加工、使用服务,还要进行信用评级、评估等信用增值业务,并且要开展专业性的、地域性的征信业务服务,形成信用信息资源整合,实现信息共享,各具特色,充分利用各项资源,发挥规模效益,适应不同征信需要,为推动诚信社会建设充分发挥作用。

四、建设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必须加强法制

建设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必然涉及到被征集信用信息的主体的权利保护问题,同时,征信机构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进行,如果不加强法制,也会出现严重的问题。因此,建立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必须依法进行。

建设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如何在采集、加工和使用企业、个人信用信息的时候,保护好信息主体的权利。建设完善的社会征信体系,是以征集、加工整理和使用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为基础,这就必然涉及到民事主体民事权利的保护问题,即围绕个人信用报告的采集、制作与使用,必然地要对个人的信用信息进行披露,形成与个人和企业的隐私权和商业秘密的保护矛盾和冲突。对这种权利冲突的协调原则是:第一,坚持对企业和个人权利的保护原则,特别是对个人的隐私权、信用权必须予以保护,不能因为征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而使个人和企业的权利受到侵害。第二,个人和企业应当适当让渡自己的部分权利内容,即对于自己的信用信息对征信机构予以披露,对这些信息以及已经公开的信用信息,准许征信机构采集、整理和使用。第三,对于征信机构采集的信用信息以及制作的征信产品,个人和企业享有知情权,征信机构应当保障信息的准确,对信息主体必须定期报告,每年应当免费为其出具个人和企业的信用报告,使信息主体知道自己被征集和使用的信用信息的真实情况。第四,征信机构对掌握的信用信息必须正确使用,保障信息管理及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的安全;信息主体对信用信息享有变更权,当信息主体发现自己的信用信息不准确,有权请求变更,征信机构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更正。第五,发生侵权纠纷,可以选择通过诉讼程序解决。总之,加强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应当依照法律进行,求得信息公开与民事权利保护的协调,确保社会征信系统的全面建设和良性运行,使我国建立起完善的社会征信体系,对社会各界提供信用信息咨询参考,防止失信行为为害社会(中国好范文 )。

第二方面,如何将一个市场化运作的社会征信体系管理纳入法制轨道。首先,必须制定征信机构管理法律法规,使其依法进行。各国一般都由征信管理法律法规,在美国有《公平信用报告法》,在泰国有《征信业法》。我国也应当制定征信管理的法律法规,规范征信机构运行及其管理,促进征信业健康发展。其次,应当加强征信业的标准化建设,实行信息标识标准,信息分类及数据格式编码标准和安全保密标准等,规范征信业的有序发展。再次,应当加强对征信市场的监管,政府监管对于规范征信机构的行为,保护信用交易双方的权利,维护征信市场秩序,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最后,要加强征信业的自律,征信从业人员应当自觉遵守法律,尊重他人的权利,作诚实守信的典范。

第6篇: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三方互动”推动全市信用体系建立

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十二五”规划纲要更加鲜明的要求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构筑。众所周知,“诚信”是社会存在的灵魂,是社会全体成员应当遵守的道德“红线”。反观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依旧滞后,诚信缺失问题依旧突出,重拾诚信,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结合胶州当前诚信体系建设实际,如何继续推动征信工作纵向深入开展?一言蔽之,应当构建一种政府,企业,民众三方合力联动的局面,树立自上而下,从政府到个人的诚信理念和工作方式,让每家机构,每个个人经营好自己“诚信的店面”,打造幸福和美新胶州的诚信氛围。

一、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政府部门要“立”

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政府既是信用体系的科学规划和制定者,也是确保信用体系正常运转的践行者和监管者,其垂范作用至关重要。政府部门如果不能在打造诚信社会中发挥榜样作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无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政府在丧失诚信的同时也会失去民心。因此政府部门一定要严肃对待,以身作则,不能在诚信体系建设问题上缺位,不作为。

1.加强表率作用。要树立政府部门诚信旗臶,积极拓宽诚信考核晋级办法,将征信内容考核纳入其中,从服务态度,执法理念,监管措施等方面加强诚信理念,各项措施要公开公平,让权

力运行于阳光之下,做到以德服人、以信立威。要自觉接收公众监督,保证权利运作规范化,阳光化。统筹协调各部门机构,杜绝部门间利益保护所导致的信息征集难,公开范围窄的现象。

2.加大宣传力度。通过金胶州,政务网及印发宣传材料等方式营造诚信建设的良好氛围,要定期组织市内各行业机构代表开展诚信工作总结大会,积极聆听各方意见,不断完善我市征信工作,打造适合我市发展特色的征信体系。要适当安排专项资金,可通过“诚信标兵”、“守信单位“等荣誉及奖励办法的实施引导全市范围共同开展诚信活动,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3.构筑信息平台。将市内各机构纳入征信考核体系,以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和应用为重点,在市内几家代表性金融机构及企业采取试点,通过征信体系的具体要求,制定切合实际的量化考核办法进行考核。政府可适当扩大预算,安排部分资金,通过购买设立服务终端查询机,诚信信息服务窗口等途径建立信息数据库等信息公开平台,征信范围涵盖要广,上级监管部门要不定时进行敦促抽查,完善相关信用登记及数据信息的更新,并对公众及需求者提供便捷查询,切实让信息平台真正成为社会信用的“反映器”。

二、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家企业要“做”

企业部门作为市场活动的主体,是信用体系建设的主力军。对企业而言,诚信不仅是企业外部形象,而且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不仅

意味着企业自身软实力提升,更关乎全市信用体系建设成功与否。近期,我市出台了《胶州市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文件,并在青岛辖区率先启动了“胶州市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的开展,这几项重要举措为我市中小企业信用建设指明方向和行动目标,各家企业应当依照工作方案具体要求,立足自身实际情况,认真推进本单位征信工作的开展。

1.立足实际,加强学习。市内各家机构企业,要在本单位内开展行之有效的诚信学习和培训,不断学习上级部门出版出台的关于征信工作开展的书籍文件,通过召开座谈会,交流会,撰写总结等多种活动形式,将诚信理念作为本单位的经营准则,形成浓厚的外部氛围,提高全体员工的诚信意识。

2.提升认识,加强配备。要增强诚信体系建设及信息数据采集处理,要在人力物力上加强支持,成立诚信工作小组,由分管部门组成工作组成员,主要领导负总责。对于工作分工要明确,任务布臵要细化,确保征信工作各项任务都有人负责实施。各单位也需要结合自身情况适当扩大预算额度,拨出部分资金,积极争取申领政府的专项表彰资金,让信用体系建设有可靠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

3.多方交流,吸纳创新。各家企业在通过政府部门组织的诚信体系建设交流会上可以广泛听取其他行业,其他部门在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当中的优秀经验,结合自家工作实际,采取吸纳创新,探索适合自己特色的诚信经营道路。在单位内要广泛开展

自上而下的总结交流会,从一把手到一般职员都可以发表个人对于诚信工作开展的工作认识,统筹各方意见发挥自身优势,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诚信体系。

三、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社会群众要“融”

群众是社会主体,重拾诚信,每个人都责无旁贷。作为社会群众,不能认为诚信工作的开展与己无关,应当树立一种“主人翁”意识,发挥自身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融入社会诚信体系工作的开展建设当中。可以将诚信要求融入到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当中,规范自己的工作生活方式、向单位上层或政府部门提供合理化建议对策、参与社区开展的诚信活动、撰文写稿等多种途径来发挥自身能动性,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积极出谋献策。通过全市民众的集思广益,推动我市信用体系建设愈加完善。

第7篇:《社会呼唤诚信》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承诺形式,感知社会各种主体(厂家——消费者、政府—— 市民、签订合同的甲方——乙方„„)对诚信的期待。

2、知道在社会的监督与制约下,诚信品牌毁之容易建之难,我们应该每时每事以诚为本。

3、关注社会诚信 问题,愿意为打造诚信社会出一份力,也做一个呼唤诚信的社会人。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有关诚信的事例,感受社会各种主体对诚信的期待。

2、通过对社会生活中诚信与不诚信事例剖析和对比,懂得诚信是现代商品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加入WTO后,遵守相关规则的必然要求。

3、懂得诚信是现代社会 中的一条法律原则,是各行各业人们要遵守的基本法律行为准则。

教学准备:

1、学生访问、观察、查找社会生活中的承诺(信誉卡、保修卡、合同等)。

2、调查了解本地区人们比较信赖的产品和信得过的商店,了解人们为什么信赖它们。

3、收集我国古代有关诚信的故事和格言。

4、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要做到诚信,一方面需要个人的严格自律,另一方面也依靠社会的完善规范。社会生活中的信用到处存在。板书课题:社会生活中的承诺。学生齐读。

二、社会生活的各种承诺形式

课件出示2006年“经洽会”签约场景图(是解说有关事宜)、政府向公民做出的承诺。

1、分组思考、讨论:人们为什么要签订协议、合同和作出承诺,它们在社会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呢?

2、汇报交流。

3、小结:双方用签订合同、协议的方式,作出约定,并依据约定行事。违约要受到惩罚。

三、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承诺,交流自己的调查情况

1、信誉卡小展示。①将收集的信誉卡、保修卡、房屋买卖合同、装修合同等展示出来,

大家讲讲其中的故事。②说说商家按承诺上门服务,自己买到放心商品的喜悦和商家不讲信誉的烦恼。

2、社会生活中,还有哪些承诺形式?思考:①签订了合同意味着什么?②谁来读读你的合同?想想合同对双方有什么约束?

③以小品的形式表演出人们得到承诺和没得到承诺的感觉。

3、政府、村镇、街道等有关部门向市民、村民作出承诺,说明了什么?当这些承诺得以兑现,人们会有怎样的感受?

社会生活中有许多的承诺,人们因为这些承诺得到兑现而对对方信任着,因没得到承诺而愤怒、失望。

四、总结:现代社会生活中离不开信用,社会呼唤诚信

五、作业:

调查了解本地区人们比较信赖的产品和信得过的商店,了解人们为什么信赖他们。 板书设计:

社会生活中的承诺:合同 协议 措施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社会因诚信而美好,人们因各种承诺得以兑现而信任它们,诚信要靠行动来打造。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汇报交流上节课调查本地区人们比较信赖的产品和信得过的商店的情况

1、分小组汇报:①它们为什么能成为重合同守信用单位?②顾客在这里买东西放心吗?生意怎么样呢?

2、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小结:一个单位、企业的生命力不仅在于质量,而且也在于信誉。

三、品牌的由来

1、课件出示海尔砸冰箱事例。

小组讨论:厂长为什么要砸掉冰箱,如果放任冰箱流入市场,会出现什么后果?边讨论边思 考:76台不合格冰箱的冰箱销毁会给厂家造成什么损失?如果将这批冰箱与合格冰箱一起卖掉,对厂家和消费者分别会带来什么后果?降价卖掉与砸毁不合格产 品,会对以后工厂打造品牌产品,保证产品信誉等带来什么不同的影响?

全班汇报交流。

小结:由于海尔冰箱重质量、重信誉,所以才打造出海尔冰箱的品牌。

2、学生自读教材17页:温州鞋业的兴衰历程。

讨论:问什么两千多双劣质鞋,就能毁掉温州的信誉,而重建信誉却需要近二十年的时间?

汇报交流:假如自己听说某地生产假冒产品,愿意不愿意买该地的产品,当看到是这个地区的产品时,即使外观很好,会不会买,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3、从海尔砸冰箱和温州鞋业的兴衰历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四、总结:一个单位、企业的生命力在于质量,在于信誉。在现代社会规则制约下,诚信品牌毁之容易建之难,我们应该时时事事以诚为本。

五、作业:

调查本地区在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 板书设计: 诚信要靠行动来打造 品牌的由来

第三课时

一、谈话引入

汇报本地区在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把自己的家乡建立成诚信城市,我们应该怎么做?回归诚信大行动开始了。

二、建立诚信城市的几项措施

1、要建立诚信城市,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①分小组讨论。 ②汇报交流。

2、总结出建立诚信城市的几项措施。

3、小品表演:假如我是市长„„

三、模拟活动:开办诚信商店

1、在全班竞聘一名商店经理,由经理招聘店员。

2、创办诚信商店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①假如你是经理,你怎么保证聘用的员工讲诚信呢? ②怎样保证商店不进假货呢?

③假如商店卖的食品过期了,你们会怎么处理?

3、从这次活动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四、作业:

1、开办诚信专栏:关注社会诚信问题,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来开办诚信万里行专栏。

2、收集诚信有关的故事和格言。 板书设计: 回归诚信大行动 诚信措施:

第四课时

一、谈话引入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以诚信为本,有很多关于诚信的故事、格言。我们开个故事会。

二、讲与诚信有关的故事。

1、学生演讲收集的诚信故事。

2、听了这些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三、写诚信格言

1、关于诚信的格言有许多,我们把这些格言写下来,看看是什么意思?

2、我们每个人都来写一条格言,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3、出示“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你怎样理解?

四、总结

待人真诚、言而有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维系现代社会的纽带。要做到诚信,一方面需要个人的严格自律,另一方面也依靠社会的完善规范。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在为自己打造诚信品牌,就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现代公民。

板书设计: 诚信故事会 诚信格言: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第8篇:社会诚信之我见

社会纪实报告

——社会诚信

这些天,展开各大报纸,翻开各大杂志,敲开各大网站,一篇篇刺人心痛的文章迎面而来。“工业明胶变药用胶囊”“立顿茶包含高毒农药”“蒙牛牛奶含高致癌物”这一件又一件的报道无不摧残着我们的身体;“温州老板跑路”“企业债务筑高台”这一连接一连的报道无不摧毁着我们的市场经济;“陌生人不敢救”“老人不敢扶”“重病不敢救”“路人不敢搭载”这一串又一串的事件无不冲击着我们的视觉。这个社会怎么了?我们不是文明古国吗?我们不是诚实守信的炎黄子孙吗?我们的诚信何在?我们还有多少人记得诚信这个字眼?我们还有多少人能抒写诚信?

《左传》云:“信,国之宝也。”其指出诚信是治国的根本法宝。人无信而不立。国无信不富不强。诚信是立人之本;诚信是齐家之道;诚信是交友之基;诚信是为政之法;诚信是经商之魂;诚信是心灵良药。然而现今的社会却好像不怎么明白这个道理,诚信缺失到处可见。这主要表现在三个大的方面。

第一. 个人诚信缺失。它大量的表现为不讲真话,不守信用,没有信誉,弄虚作假。

2000年3月13日,被告人于嘉义将位于沈阳市沈河区令闻街198号的商品房(该商品房商业网点门市房,建筑面积700平方米,系沈阳市华侨房屋开发建设公司为还工程欠款而抵债给于嘉义的)卖给张桂玲后,在明知房屋已卖出及原始房屋产权证的房号(196号)是错号的情况下,仍用该房及错号房证作抵押,骗取中国农业银行沈阳市金锋支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人民币130万元(银行扣留10万元作为到期还款的保证金,被告人实际获款120万元)。被告人骗得贷款后,仅返还人民币10.45万元,余款拒不偿付。

而相对于于嘉义,古人孟信却做得很好,他虽然身陷窘迫之中,却依旧批评儿子欺骗买者卖病牛,并坚决要回病牛。古人尚可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可?为什么我们不能以诚相待,以信相交?

第二,企业诚信缺失。它主要的表现为:不守信用,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不讲信誉,相互之间拖欠货款,合同违约严重,利用合同进行欺诈,财务信息严重失真,假冒伪劣盛行,制假贩假猖獗。

蒙牛,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一个创造奇迹的品牌,一个标榜为人类健康奋斗的品牌,却做出了许多为人唾弃的事。2009年9月 蒙牛等品牌液态奶被检出三聚氰胺;2010年4月 陕西18名学生喝蒙牛牛奶后食物中毒;2011年4月 陕西251名小学生疑食用蒙牛牛奶后中毒;2011年10月 蒙牛1个月曝3起问题奶。这样的一个奇葩,一个样板工厂,如今却成了祥子工厂。他们把人们的健康置于不顾,他们的良心何在?他们的诚信何在?

第三,政府诚信缺失。它主要表现在一些地区和部门政策多变,不守承诺,随意性大,暗箱操作。

据报道山西长治市拟任命的副处以上干部中,有2人系14岁参加工作,1人16岁参加工作,5人17岁参加工作。举例:王瑞,男,1982年10月生,长子县人,1996年8月参加工作,2003年4月入党,大学学历,现任市政协办公厅综合科长,拟任市直单位副处级领导干部。李艳珺,女,1982年2月生,晋城市人,1998年10月参加工作,2002年12月入党,大学学历,现任市政协学联法制委办公室主任,拟任市直单位副处级领导干部。真不知道这些神童是怎么完成大学学业?又是怎么从公务员那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我不否认这世界有天才,但天才扎堆就不免让人怀疑了。他们凭什么进入政府部门?凭什么为人民服务?政府的相关官员在为自己的子女谋福利时有没有想过老百姓?有没有想过政府公信?

也许你会觉得这不是件大事,觉得只要还有诚信,缺失点不算什么。觉得孰能无过?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诚信的缺失给我们的生活、社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首先,诚信缺失严重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从计划经济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法制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两大基石。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交往活动少、活动地域窄、生产规模小,基本是“熟人关系”,一般不会担心相互失信。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随着生产规模、市场范围、交往层次和交换频率的迅速扩大与增加,信用作为一切交易活动的基础,必然要求被人们认同和遵守。因为只有交易双方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承诺和践诺,才能使得双方无须付现即可获得商品、服务和货币,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而诚信的缺失,一方面造成交易主体不被对方信任,限制交易主体自身发展,另一方面为防范交易风险被迫增加交易成本,使得经济活动萎缩,经营效率低下甚至破产。最重要的是造成了社会信用链条的中断和损害,破坏了市场机制和市场经济规则。

其次,诚信缺失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假冒伪劣、坑蒙拐骗,造成无数个人身心伤害,多少家庭家破人亡,大量企业举步为艰;失信使经济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得不到保证,使得消费者对社会和政府失去信心信任;失信使一些人靠骗人暴富,也加剧了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导致人民群众对社会和政府产生强烈不满。

第三、诚信缺失败坏社会风气。社会诚信缺失造成人们之间互不信任相互提防,使得相互间的交流和沟通变得更加困难,对他人的同情、关心和帮助也变得更加不易。更为严重的是,失信行为得不到有效制止,使得许多诚实守信的人利益受到损害,认为“老实人吃亏”的思想占了主导,整个社会的道德风险加大,道德水平下降。

第四、诚信缺失严重影响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据统计,在国际贸易中我国现汇交易达到80%,信用交易方式仅占20%左右。落后的结算方式严重阻碍了贸易的扩大和企业的发展,也使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大大减弱。另外,由于我国一些企业和个人制假贩假,使得一些国家的企业和消费者对我国商品心存疑虑予以抵制,也极大地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世贸组织总干事穆尔曾尖锐地指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从长远看,最缺乏的不是资金、技术和人才,而是信用以及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的机制。

既然诚信缺失会导致严重后果,那么我们该如何构建诚信呢? 法律方面的建设

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机制,仅仅依靠道德宣传和良心谴责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在客观上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法律支持体系和科学的行政管理体系,对各种非诚信行为要有明确的法律规范、限制和惩处措施,做到有法可依;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司法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只有当社会成员普遍感受到任何不守诚信的行为都必然导致相应的法律后果的时候,竭诚守信才会成为一种风尚,诚信原则才会逐渐深入人心,诚信机制才具有其基本功能。必须强化法律在信用制度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最重要的是物权法与债权法、合同法与侵权法、企业破产法与个人破产法的制定和完善,特别是要制定一部完善的侵权法,以便在确定故意侵权与过失侵权、损害赔偿与损失赔偿、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等方面能够有法可依,并且对失信和侵权行为起到有力的防范作用和震慑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商业信用的有关法律机制。

政府方面的作用

政府在诚信机制建立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首先,政府的诚信是建设诚信社会的基础;其次,政府是经济组织诚信工程的最有力的倡导者或推动者,政府是公众的机构,也只有政府更适合于作为诚信结果公正性的主要监督者;再者,政府及其相关执法、管理机关具有对假冒伪劣商品交易和欺诈性的交易行为及结果进行约束与惩罚的职能,对社会诚信的维护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我国各级政府部门本身还存在各种职能不清的问题,因此未能很好地发挥在诚信机制建设方面的应有作用。如我国各级政府部门都还存在政企不分、缺乏服务意识等问题,信息数据开放度低,国家信用管理体系本身不健全,缺乏失信处罚机制等。因此,首先要分清和履行政府应尽的各项职能。要尽快地使政企分离,政府不能插手、干预商业企业的经营管理,而要把注意力集中于为商业提供服务上,把力量集中于市场环境的管理上,政府应增强服务意识,起好诚信的示范作用。要加强对个人特别是对公务员的信用教育,尽快建设出良好的信用政府形象。

商业行业方面的自律

就商业企业方面而言,目前大部分企业内部都还缺乏信用管理制度,因此,要加强企业内有关法律知识的教育,进行商业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自身认识水平,充分认识诚信资源的价值,正确选择竞争方式,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管理与监督,提升自身素质。要使商业企业自觉履行其社会职责,自觉建立商业企业的诚信自控机制,做到自觉地诚信经营,更好地服务社会。 社会方面监督管理 目前,在社会方面,一个总的形势是整个社会普遍缺乏信用意识,信用观念淡漠,因此,加强社会各方面的诚信意识也是商业诚信机制正常运行的关键条件,商业诚信是社会问题,因此,建立、完善商业信用信息网络体系并加强全社会的监督管理是必然的举措。各银行、社会中介机构应建立、完善商业信用信息网络体系,对商业企业进行全面的把握、控制,预防问题的发生。新闻媒介、消费者都应该加入到这个监督管理的行列中来,以完善商业诚信机制的运行。全社会对商业诚信的宣传引导应有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使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这样也将使社会整体的道德状况好转。

第9篇:社会诚信体系de 建设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2010级、2011级专升本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我国网络舆论的现状与监督

——关于网络舆论的监督办法探讨

王 芳

别 地质与交通工程系

土木工程

土木11升本

0927101037

指导教师

日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题目:

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社会实践主要内容:

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当前,恶意拖欠和逃废银行债务、逃骗偷税、商业欺诈、制假售假、非法集资等现象屡禁不止,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对于打击失信行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稳定和发展,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保护群众权益,推进政府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评语: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成绩:

评定教师签字:

[1]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摘 要: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法制为基础,信用制度为核心,以健全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政府推动、培育市场,完善法规、严格监管,有序开放、维护安全”的原则,建立全国范围信贷征信机构与社会征信机构并存、服务各具特色的征信机构体系,最终形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关键词:诚信 监督 管理 规范

诚信是一个人的立命之本,是人人必备的优良品格,一个人讲诚信,就代表了他是一个讲文明,讲信用的人,这样的人处处受欢迎,时时受尊重。不讲诚信的人,人们会避免和他打交道,甚至忽视他的存在。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讲诚信,企业更应该讲诚信才能发展,社会更应该有诚信才有和谐。

一种风气一旦养成,其自身便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它能够迅速膨胀,弥漫到它能到达的每一个角落,并将在它形成之后踏入其中的每一个人裹挟,后来者除了随波逐流,找不到任何应对之策。这种风气可以给顺从者以实际的利益,如那些支持者所说的“有利于人际交往、开展业务”;而不顺从者则会因头衔太小被人看作“人微言轻”,工作无法展开甚至处处受阻。最终的结果是,所有想在其中生存的人都要向这种风气屈服。

但随波逐流的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正如一个考场中,当作弊者只有几个人时,这几个人会因为作弊而得高分,但当考场中所有人都作弊时,每个人都会在考试中得高分,这时分数也就变得毫无意义。而且最要紧的是,只有数人作弊,被发现的几率较小,而所有人都作弊,作弊也就像“秃头上的虱子”,是明显摆着的事了。这时,谁都无法再从中获益,而只能集体被打入诚信的“黑名单”。

但是,虽然很多人也会想到最终的结局是谁都无法获益,作为个体,却不会为整体的利益过多着想。而且,由于最终的损失不会由其一个人来承担,这也减少了其心理上的负罪感。但“头衔通胀”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却是身处其中的人们谁都无法逃脱、必须承受的。

到处都是“经理”,“经理”便不值钱了;到处都是“老总”,“老总”便不值钱了。“头衔通胀”发展到现在这种状况,绝非一日之功,其弊端已经逐渐凸显。每个身在其中的人,既从中获益,也因而受损,既快乐又痛苦,既想跳出又乐在其中,在这样的纠结中,社会的诚信环境不可避免地大大恶化了。

是该反省的时候了。浮夸与虚饰的社会不可能进步,普遍不诚信的结果是谁都不可能从中获益。方鸿渐的“克莱登大学博士”头衔是这种浮夸的远祖,某些公众人物如唐骏的学历造假是其近亲,有方舟子等人坚持不懈地打假,说明我们仍有进步的希望,而为数不少的为唐骏辩护者以及唐骏本人“只认错不道歉”的态度也说明,这一过程仍然任重而道远。

如今社会诚信的缺失,给社会带来了灾难,更带来了麻烦。诸如:“毒牛肉”、“牛肉膏”、“染色馒头”、“硫磺姜”、“瘦肉精”,这些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威胁到了社会的安全,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湖北省委宣传部在第一时间开展“诚信大家谈”活动,可见讲诚信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当下讲诚信更是不可少的。

社会诚信体系由以下四个方面组成:(1)社会诚信制度,主要包括建立完善的信用法律体系、行政规章和行业自律规则等。(2)信用管理和服务系统,是由各社会主体单位,包括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内部的信用管理系统;以及社会专业机构承担的资信调查、联合征信、

[2]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信用评级、信用担保、信用管理咨询和商账催收等社会专业服务系统所构成。(3)社会信用活动,主要包括消费者信用活动、企业信用活动、银行信用活动和政府信用活动等。 (4)监督与惩戒机制,主要包括信用监管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运用行政、经济、道德等多种手段,依法对信用活动行为进行监管和失信惩戒,将有严重失信行为的企业单位和个人从市场经济的主流中剔除出去,同时激励守信企业单位和个人。

反观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依旧滞后,诚信缺失问题依旧突出,重拾诚信,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结合胶州当前诚信体系建设实际,如何继续推动征信工作纵向深入开展?一言蔽之,应当构建一种政府,企业,民众三方合力联动的局面,树立自上而下,从政府到个人的诚信理念和工作方式,让每家机构,每个个人经营好自己“诚信的店面”,打造幸福和美新胶州的诚信氛围。

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政府部门要“立”

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政府既是信用体系的科学规划和制定者,也是确保信用体系正常运转的践行者和监管者,其垂范作用至关重要。政府部门如果不能在打造诚信社会中发挥榜样作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无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政府在丧失诚信的同时也会失去民心。因此政府部门一定要严肃对待,以身作则,不能在诚信体系建设问题上缺位,不作为。

1.加强表率作用。要树立政府部门诚信旗帜,积极拓宽诚信考核晋级办法,将征信内容考核纳入其中,从服务态度,执法理念,监管措施等方面加强诚信理念,各项措施要公开公平,让权力运行于阳光之下,做到以德服人、以信立威。要自觉接收公众监督,保证权利运作规范化,阳光化。统筹协调各部门机构,杜绝部门间利益保护所导致的信息征集难,公开范围窄的现象。

2.加大宣传力度。通过金胶州,政务网及印发宣传材料等方式营造诚信建设的良好氛围,要定期组织市内各行业机构代表开展诚信工作总结大会,积极聆听各方意见,不断完善我市征信工作,打造适合我市发展特色的征信体系。要适当安排专项资金,可通过“诚信标兵”、“守信单位“等荣誉及奖励办法的实施引导全市范围共同开展诚信活动,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3.构筑信息平台。将市内各机构纳入征信考核体系,以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和应用为重点,在市内几家代表性金融机构及企业采取试点,通过征信体系的具体要求,制定切合实际的量化考核办法进行考核。政府可适当扩大预算,安排部分资金,通过购买设立服务终端查询机,诚信信息服务窗口等途径建立信息数据库等信息公开平台,征信范围涵盖要广,上级监管部门要不定时进行敦促抽查,完善相关信用登记及数据信息的更新,并对公众及需求者提供便捷查询,切实让信息平台真正成为社会信用的“反映器”。

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家企业要“做”

企业部门作为市场活动的主体,是信用体系建设的主力军。对企业而言,诚信不仅是企业外部形象,而且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不仅意味着企业自身软实力提升,更关乎全市信用体系建设成功与否。近期,我市出台了《胶州市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文件,并在青岛辖区率先启动了“胶州市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的开展,这几项重要举措为我市中小企业信用建设指明方向和行动目标,各家企业应当依照工作方案具体要求,立足自身实际情况,认真推进本单位征信工作的开展。

1.立足实际,加强学习。市内各家机构企业,要在本单位内开展行之有效的诚信学习和培训,不断学习上级部门出版出台的关于征信工作开展的书籍文件,通过召开座谈会,交流

[3]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会,撰写总结等多种活动形式,将诚信理念作为本单位的经营准则,形成浓厚的外部氛围,提高全体员工的诚信意识。

2.提升认识,加强配备。要增强诚信体系建设及信息数据采集处理,要在人力物力上加强支持,成立诚信工作小组,由分管部门组成工作组成员,主要领导负总责。对于工作分工要明确,任务布置要细化,确保征信工作各项任务都有人负责实施。各单位也需要结合自身情况适当扩大预算额度,拨出部分资金,积极争取申领政府的专项表彰资金,让信用体系建设有可靠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

3.多方交流,吸纳创新。各家企业在通过政府部门组织的诚信体系建设交流会上可以广泛听取其他行业,其他部门在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当中的优秀经验,结合自家工作实际,采取吸纳创新,探索适合自己特色的诚信经营道路。在单位内要广泛开展自上而下的总结交流会,从一把手到一般职员都可以发表个人对于诚信工作开展的工作认识,统筹各方意见发挥自身优势,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诚信体系。 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社会群众要“融”

群众是社会主体,重拾诚信,每个人都责无旁贷。作为社会群众,不能认为诚信工作的开展与己无关,应当树立一种“主人翁”意识,发挥自身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融入社会诚信体系工作的开展建设当中。可以将诚信要求融入到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当中,规范自己的工作生活方式、向单位上层或政府部门提供合理化建议对策、参与社区开展的诚信活动、撰文写稿等多种途径来发挥自身能动性,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积极出谋献策。通过全市民众的集思广益,推动我市信用体系建设愈加完善。

[4]

上一篇:五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下一篇:兴趣激发与兴趣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