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注册申请书外国

2022-05-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商标注册申请书外国

近年我国中药新药注册申请不批准原因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近年来我国中药新药注册申请不批准的原因,探讨其中所反映的我国中药新药研发和注册管理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2006—2008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承办的中药新药注册申请中审评结论为“不批准”的全部品种,查询每个品种不批准的具体原因,并进行分类整理。统计涉及各类不批准原因的品种在全部不批准品种中所占的百分比,以进一步判读各类原因的主次关系。分析和探讨上述结果折射出的我国中药新药研发和注册管理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结果:检索范围内审评结论为“不批准”的中药新药品种共247个。其中申请临床试验品种218个,不批准的原因共9大类,29种具体原因;申请上市品种29个,不批准的原因共5大类,9种具体原因。申请临床试验的中药新药品种不批准的主要原因包括研发立题问题、非临床有效性问题和非临床安全性问题。申请上市的品种不批准主要原因为临床有效性问题。结论:近年我国中药新药注册申请不批准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主要原因包括有效性问题、安全性问题以及立题依据问题。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我国中药新药研发和注册管理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 新药;中药;注册

[稿件编号] 20120127003

[基金项目]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9312012)

[通信作者] *张晓东,Tel:(010)68585566102,Email:zhangxd@cdeorgcn 新药研发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然而,由于日益提高的医药产业发展需求和公众获取新治疗手段的迫切性,新药的研发却一直方兴未艾。近年来,我国中药新药研发的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研发水平也有了较大提升。但面对当前中药新药研发和注册的现状进行冷静思考,可以发现其中尚有许多问题有待挖掘并予以解决。基于此出发点,作者对近年来中药新药注册申请的技术审评结论情况进行了回顾分析,拟从分析近年我国中药新药注册申请不批准原因入手,从药品技术审评和注册管理的视角剖析当前中药新药研发和注册管理可能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和分析步骤 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信息支持系统”中的相关数据库,检索并规整2006—2008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受理承办的中药新药品种中审评结论为“不批准”的品种。逐个查询上述品种不批准的具体原因并进行分析和归类。对每大类和每种具体的不批准原因进行编号,制定“近年中药新药申请临床试验不批准原因编号表”和“近年中药新药申请上市不批准原因编号表”。将每个不批准品种和其不批准原因编号一一对应后,输入Excel文件,统计各大类原因及各种具体原因所涉及的不批准品种的数量,及其与全部不批准品种数量的百分比。通过各类不批准原因涉及品种的数量及其与全部不批准品种数量的百分比来直观反映各类不批准原因的主次情况,以区分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最后,在整体上对中药新药注册申请不批准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其中的规律,并探讨其中可能反映的问题。

1.2 中药新药的界定 2007年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一中规定的中药注册分类第1~7类。注册分类第8类(改剂型品种)和第9类(仿制药)不作为中药新药纳入分析。

1.3 数据整理的其他说明 药品技术审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本文统计的审评结论为截止至2010年1月1日的阶段性审评处理结论。

中药新药注册申请的数量以实际品种数量计,并非按受理号数量计。对于申报注册的有效成分原料药、有效部位原料药、新药材、新的中药材代用品、药材新的药用部位5种情况,如有同时申报制剂,则仅统计制剂。相同原料药同时申请多个规格的,按1个品种计;相同原料药同时申请多个剂型的,按多个品种计。相同处方和工艺的复方制剂同时申请多个规格的,按1个品种计;申请多个剂型的,按多个品种计。

1.4 统计方法 采用Excel 2007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根据研究需要合理选择比较对象进行比较性分析。

2 结果

2.1 近年我国中药新药注册申请不批准品种情况 2006—2008年国家药品审评中心承办审评的中药新药注册申请中,截止2010年1月1日审评结论为“不批准”的品种共计247个,其中申请临床试验的品种218个,申请上市注册的品种29个。具体分布见表1。

2.2 中药新药注册申请不批准原因归类整理 通过分析和归纳,总结了申请临床试验品种不批准的原因共9大类,29种具体原因;申请上市品种不批准的原因共5大类,9种具体原因。各类(种)原因及编号整编成“近年中药新药申请临床试验不批准原因编号表”和“近年中药新药申请上市不批准原因编号表”。具体见表2,3。

2.3 各类不批准原因的主次情况分析结果 分别统计各大类原因和各种具体原因涉及的不批准品种数量及其与全部不批准品种数量(申请临床试验218个,申请生产29个)的百分比,以体现和分析各种不批准原因的主次情况。具体涉及各类(种)不批准原因的品种数量及其与全部不批准品种数的百分比见表4,5。

3 分析与讨论

药品技术审评过程是一个综合分析和判读药品获益风险比值,并进行技术决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对一个新药注册申请做出“不批准”处理,是基于各种考虑因素(包括药学、药理毒理、临床、生物统计学等专业因素,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而进行的一种综合判断。例如,在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申请的审评过程中,对一个品种是否符合中医理论、有无临床用药经验以及非临床药效学研究结果是否支持其进入临床试验等因素要进行综合考虑和评判。如果该品种在传统中医理论的符合度上较差,但其有确切的临床用药经验(提供了有说服力的以往临床应用总结材料)或者其已有非临床药效学研究结果足以支持其进行临床试验,此时就不宜仅依据“不符合中医理论”这个不批准原因做出“不批准”处理。因此,本文中单个品种的不批准原因往往有多个方面,其中包括关键原因,也包括其他非关键原因;而表2,3所列的不批准原因是经过细分后的各大类和各种具体原因,如果不是关键原因,往往不会因为其中的某一条原因而致使具体品种无法获得批准。也正因如此,表4,5中涉及各类(种)不批准原因的品种数量之和可能超过具体品种的实际总数量。如2006—2008年申请临床试验品种中涉及第3大类不批准原因的品种数量为19个,但涉及到表2中3.1,3.2,3.3 3种具体不批准原因的品种数量之和却是27个。

表4显示,近年来申请临床试验的不批准品种中涉及第1大类(研发立题问题)、第4大类(非临床有效性问题)和第5大类(非临床安全性问题)不批准原因的品种数量最多,涉及品种数量分别为99,97,105,即在申请临床试验不批准的全部品种中分别有45.41%,44.50%,48.17%的品种涉及了上述3类问题。提示这3个方面的问题可能是当前中药新药前期研发过程中的薄弱之处,或者是关键症结。同时,这也表明上述3个方面的问题可能是药品审评机构在技术审评过程重点关注和进行审查的内容。从遵循药品研发客观规律的视角分析,这3个方面确实是药品研究开发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握的。对于药品研发立题方面的考虑,是药品研发的基点和轴心所在,位于药品研发的源头,牵涉到药品研发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因此其至关重要。对于药品研发过程中的非临床有效性考察,在我国中药新药研发和技术审评中依然处于重要地位,是由国内当前的药品研发实际状况所决定的。在国外发达国家,基于其相对成熟的药品监管和药品市场机制,出于研发风险控制的需要,企业作为药品研发的责任主体,会在早期重点关注候选药物的活性问题,而无需药品注册监管部门过多的从管理角度予以关注和强制要求。

表4中的数据还显示,非临床安全性问题涉及品种数量最多,是申请临床试验品种不批准的最主要原因。而在非临床安全性问题中,绝大部分的原因是表2中51类原因,即经过审评发现由于毒理学研究设计或方法学存在问题,致使不能提供充分的非临床安全性依据,而并非通过可靠的毒理

学试验证实新药品种的安全剂量范围狭窄等毒性问题而未进入临床。这种现象反映出的深层次问题值得深思。这种现象反映出国内中药新药前期研发在毒理学研究的设计和方法学方面还可能做不到有充分的把握,而对毒理学研究结果的科学合理分析和安全性风险的综合评估则显得更为困难。在这种背景下,药品注册管理加大对毒理学研究设计和方法学问题的关注力度,是切合实际的。

再从表4中看申请临床试验品种不批准的原因可以发现,除了上述三大主要问题外,其次便是第2,7,8大类原因,在申报临床试验未获批准的全部品种中均有20%以上的品种涉及此3类原因。具体涉及到组方合理性问题、质量标准和稳定性研究问题以及研究资料规范性和真实性问题。其中研究资料规范性和真实性问题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尤其对于第82种不批准原因(资料存在真实性问题,涉嫌造假。),涉及的品种数量还不少。虽然经过注册研制现场核查,但在注册过程中仍能发现一些造假问题,说明注册现场核查仍有待加强。同时,其中折射出的国内中药新药研发行业一定程度上存在自律和诚信缺失的问题,值得业内深思。对于新药研发主体,应该加强自律,打牢诚信基石,以降低药品研发的风险;对于药品监管机构,应加强相关制度和机制建设并积极探索有效的途径,从制度和措施上加大监管对象的造假成本,使注册行业内不敢造假,不想造假。

表5显示,近年来申请上市不批准品种中,第1大类不批准原因“有效性问题”涉及的品种最多,在全部申报生产不批准的品种中有7586%的品种涉及该类不批准原因。而其中最主要的是涉及1.1种原因(临床试验设计、方法学或研究质量控制存在问题,无法评价品种的有效性)的品种,在全部申报生产不批准品种中有6897%的品种涉及此种原因。这说明目前国内中药新药后期研发过程中,在临床试验的设计、方法学以及临床试验质量控制方面可能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近年来,新的药品注册管理法规和技术要求较以往更强调了临床应用价值和有效性在批准中药新药上市评价中的重要性。同时,监管部门还积极推行Ⅱ期临床的探索性研究和安慰剂对照试验,并强化生物统计和分析方法的正确应用以及临床试验数据管理质量要求等,进一步提高了临床有效性方面的上市标准。而部分注册申请人和研究机构尚未能完全适应这种变化,尤其对于一些早年就开始临床试验的品种,参考的是以往研究标准,沿用的是以往思路与方法,因此导致了上述现象的发生。

综上分析,近年来我国中药新药注册申请不批准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主要原因包括有效性问题、安全性问题以及立题依据问题。这些原因自身规律和形成背景的分析,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我国中药新药研发和注册管理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值得进一步予以关注并进行深入的探讨。

[责任编辑 马超一]

作者:张晓东 张磊 王海南

第2篇:商标申请在先权利中姓名权的保护范围分析

摘要:申请商标注册会受到“不得损害他人现有在先权利”的限制。自然人的姓名是一种重要的在先权利,因此有必要探讨商标申请在先权利中自然人的姓名权的保护范围。首先要对姓名作出分类,借助德国法理论分为强制姓名和选择姓名。对强制姓名应当在承认人格平等的前提下考虑其社会影响力的差异进行不同程度的保护。外国自然人的强制姓名翻译成中文后可能有多种,应当结合我国公众的习惯称呼来认定是否属于侵权。自然人的选择姓名可以分为假名和绰号,对假名的保护是从获得交际效力开始的,对绰号的商标法保护要以自己使用为前提条件。

关键词:商标;在先权利;姓名;商标权;姓名商标

我国《商标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在先权利。”《民法典》第九百九十条规定的姓名权属于他人在先权利之一。在实践中商标与名人姓名相同或近似的事例愈发增多,因此,商标申请在先权利中姓名权的保护范围成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商标的作用以及商标法中在先权利的含义

商標(trade mark)是一个专门的法律术语,品牌或品牌的一部分在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注册后,称为“商标”。商标受法律的保护,注册者有专用权。商标的基本作用是:将一个经营者的商品或服务和其他经营者的商品或服务区别开来。在此基础上,商标还有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的广告宣传作用。

《商标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了商标不得侵害他人的在先权利。在先权利指的是在申请商标注册之前他人既有的合法权利,其对象为其他知识产权或者民事权利。概括地说,凡是可用来作为商标的客体都可能产生在先权利。商标申请常常因为该条款而被驳回或者在诉讼中被宣告无效。吴汉东教授认为在先权利的共通性在于:“均以文字、图案、数字或组合的形象化标志,适合于商标的选材”[1]。姓名权是以文字为要素的个人形象标志,是适合于商标选材的。我国自然人享有的各项权利当中,姓名权起到了将个体与其他区分开来的作用,姓名直接用于称呼该自然人,关系到人最基本的人格尊严,受到《民法典》第九百九十条的保护,应当属于《商标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的“在先权利”之一。

在传媒发达、名人商业价值极高的今天,商标的文字部分与名人的姓名相同时,该商标起到的作用可能与《商标法》立法者所追求的商标的作用相违背:公众可能误认为商标与名人有联系,此时的商标无法起到“区别商品和服务的来源”的正面作用,反而起到了“使得公众产生误解、混淆视听”的负面作用,不少商家正是追求后一种效果而申请与名人同名的商标。这种姓名商标激发起来的消费者的购买欲,不是基于商家真正的商誉而产生的应当受到法律保护的正当利益,而是不当搭乘名人的声誉的结果。此时法律非但不应当保护这类商标,反而应当保护自然人的姓名权,宣布该商标无效。

我国十四亿人都有姓名权,外国自然人也依法享有姓名权,显然不能认为只要商标与某人的姓名权相同或近似就侵犯了在先权利。根据自然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不同、商标的应用领域的不同,如何作出合理地认定商标是否侵犯了自然人的姓名权而无效的个案判断,正是本文接下来要研讨的问题。

二、自然人姓名的划分

为了对作为商标法中在先权利之姓名权的保护范围进行分析,首先有必要对姓名进行分类,笔者借鉴以理论体系严谨著称的德国法当中姓名的划分理论,将姓名分为强制姓名(Zwangsnamen)和选择姓名(Wahlnamen)[2]。

(一)强制姓名

强制姓名(Zwangsnamen)一词是复合词,由Zwangs与namen(姓名)两个名词复合而来。Zwangs有强制、强迫、约束的意思,并有两层含义:(1)各国姓名登记机关的强制性登记。国家机关强制所有自然人出生时必须拥有强制姓名,并且由国家机关签发的证件如我国的身份证、外国人的护照①加以证明,有公示效力,用于正式场合。强制姓名虽然可以变更,但是在一个时间点自然人的强制姓名是唯一的。(2)所有人都必须有强制姓名,与下文的仅仅是部分人才有的选择姓名形成了对比。在我国,强制姓名就是身份证上登记的本名。

(二)选择姓名

选择姓名(Wahlnamen)是部分自然人后天才有的姓名。选择姓名(Wahlnamen)一词也是复合词,由Wahl与namen(姓名)两个名词复合而来。Wahl作为德语前缀有挑选的意思。也有两层含义:(1)选择姓名是出生以后形成的,国家机关不强制每一个人都拥有选择姓名,某个人的选择姓名的数量和类别都可以从零到任意多个。(2)选择姓名可以是本人自己的选择,如自己取笔名、艺名、组合/乐队名,等等,这种在德国法中称为假名(Pseudonym)。选择姓名也可以由社会公众创造,在德国法中称为绰号(Spitzname)[2]。

三、自然人强制姓名相同导致的商标争议问题分析

(一)我国自然人同名同姓导致的姓名权与商标权冲突实例

德国法里的强制姓名(Zwangsnamen)在我国体现为身份证上记载的全名。这是姓名权当中的最常见的一种,当然可以作为商标申请中的在先权利。关于我国自然人的强制姓名,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当两个商标申请人拥有相同的姓名时,其申请自己的姓名作为商标是否侵犯了同名人的在先姓名权?在这里笔者举出两个自然人同名导致的权利冲突的案例以供后文进行解决方案的探讨。

1.篮球运动员姚明和厦门企业家姚明以及“姚明丝生活”商标冲突案

我国篮球运动员姚明于2002年加入NBA(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美国职业篮球联赛),此后知名度高涨。厦门企业家姚明于2004年创办姚明织带饰品有限公司,任公司董事长,向国家商标局申请“姚明”商标。由于该商标与著名篮球运动员姚明的姓名相同,遭到商标局的驳回。厦门姚明提请复审,终于在2008年获得了商标评审委员会予以核准注册“姚明”商标用于“花边;绳编工艺品;针织物品”等商品的裁定[3]。商标评审委员会作出该裁定的理由之一是:“其核定使用的商品与姚明知名的篮球和体育领域有较大差异”。然而,厦门姚明的企业名下的“姚明丝生活”商标申请却遭到商标评审委员会驳回,并且在行政诉讼中法院认可商标评审委员会的驳回决定②。

2.金栢丽公司刘德华、板鸭师刘德华与艺人刘德华商标冲突案

金栢丽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刘德华毫无公众知名度,他申请了“刘德华”商标,用于文艺或时尚領域,香港艺人刘德华所属的亨泰环宇公司主张其侵犯了在先姓名权,法院最终判决撤销该商标。与此相反的是,板鸭师刘德华姓名与艺人刘德华相同,申请“刘德华牌板鸭”成功并保有商标至今[2]。

(二)我国自然人同名同姓导致权利冲突协调法律分析

如果因为自然人强制姓名相同而导致权利冲突,在解决冲突问题时,应考虑以下两点,并区别对待。

1.自然人姓名的人格平等性

《民法典》第九百九十条规定:“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除前款规定的人格权外,自然人享有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产生的其他人格权益。”该条文位于《民法典》第四编人格权部分,依据体系解释和当然解释,该条文第一款列举的“姓名权”指的是作为人格权的姓名权。

因此,依据法律的规定,两个同名自然人的姓名权在人格权利意义上是完全平等的,没有高低之分,即任何一个人的姓名权不得高于他人,不得阻碍同名人的姓名权的使用。在上述“板鸭师刘德华”案判决书中,法官阐释道:“艺人刘德华享有对其艺名的姓名权,但争议商标的最初申请人亦对此姓名享有权利。”法官的解释正是作为人格权中姓名权人人平等的体现。

2.自然人姓名社会影响的差异性

我国《民法典》在规定自然人姓名权人人平等的同时,在其第九百九十条又规定:“除前款规定的人格权外,自然人享有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产生的其他人格权益。”此处的“人格权益”包括姓名权的商品化,如当姓名被用作商标的时候,姓名权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商品化权益,即“权利人可以有偿授权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因此姓名权具有财产权的性质。”[4]不同人的名声和带来的商业影响力不同,姓名权带来的财产利益大小也不一样。正如在前述“普通人刘德华”案中,法官阐释道:“在实际使用中易使消费者产生联想,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并对艺人刘德华的个人声誉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争议商标的注册申请人行使权利已超出合法的界限,损害了广大消费者和艺人刘德华的合法权益,具有不良影响,依据《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的规定,应当予以撤销。”在此案中,法官的解释体现了自然人强制姓名的差异性,法官说的姓名权的“合法的界限”以及不得损害同名名人的“合法权益”的精髓就是:作为财产性权利的姓名权绝非人人平等,而是依据自然人名声大小其姓名权的保护存在差异性。

(三)外国自然人的强制姓名在我国的商标法保护

1.外国自然人强制姓名在我国保护的实例

我们以“迈克尔·杰弗里·乔丹、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行政管理(商标)再审行政诉讼”(以下简称“乔丹案”)为例进行分析。在本案中,乔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乔丹公司”)未与美国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有任何商业合作关系,乔丹公司持有多个包含“乔丹”“QIAODAN”等字样的商标。再审申请人乔丹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申请,请求撤销“乔丹及图”等注册商标,其主要理由是:申请人是世界知名的美国篮球运动体育明星,在我国具有极高的知名度。相关公众看到与“乔丹”“QIAODAN”相同或者相似的标识,就会将其与申请人关联在一起。因此,争议商标的注册损害了申请人的在先姓名权。再审人民法院认为:乔丹公司明知再审申请人在我国具有长期、广泛的知名度,仍然使用“乔丹”申请注册争议商标,容易导致相关公众误认为标记有争议商标的商品与再审申请人存在代言、许可等特定联系,损害了再审申请人的在先姓名权。

2.外国自然人强制姓名在我国保护的法理分析

外国人有经过公权力机关登记的强制姓名。由于外国人的全名由多个部分组成,全称很长,如C罗的全名为“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多斯·桑托斯·阿维罗”,我国公众习惯以C罗简称他。再如乔丹案中的乔丹,全名是“迈克尔·杰弗里·乔丹”,我国公众习惯以乔丹称之。也就是说,外国人的强制姓名与我国公众对外国人的习惯称呼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又将影响商标法所保护的姓名权范围。如在上例中,乔丹公司主张“我国公众习惯以迈克尔·乔丹指代篮球运动员乔丹”,如是认可这一主张的商标评审委员会、一审、二审法院做出了裁定或判决维持争议商标。乔丹本人却主张“我国公众主要以乔丹指代篮球运动员乔丹”,如是认可这一主张的再审法院作出了有利于保护乔丹本人姓名权的判决。

笔者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在“乔丹案”中,通过调查的方法判断公众对外国自然人的“习惯称呼”值得肯定。最高人民法院通过搜索“期刊、网络文章、书籍、专刊”中关于球星乔丹的报道,发现大多数文章称呼迈克尔·乔丹为乔丹,而各类文章书籍对球星乔丹的习惯称呼又会影响读者对乔丹的称呼习惯。在“乔丹案”中,最高法院发现“乔丹”这一称呼在我国各类媒体中都占据绝大多数,法院最终确定了“……均主要以“乔丹”指代再审申请人”。

当然,公众对外国自然人强制姓名的简称,并不是说该外国自然人存在两个强制姓名,而是因为公众的简称与外国自然人强制姓名的指向是同一自然人,与强制姓名的功能相同,即该外国自然人的对应符号。如我国“很多摩登媒体把Trump译成了‘川普’,而官媒却将其译成了‘特朗普’”[5]“目前国内对于新任总统Donald Trump的中文译名尚未统一,一些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以及民间对于Donald Trump的译名存在着分歧。”[6]笔者认为,我国公众对外国自然人强制姓名的习惯称呼能够让公众与该自然人联系起来,不会引起误导,就应该作为商标法保护的在先权中的姓名权而受到保护。

另外,外国自然人强制姓名的粤语译名也比较特殊。粤语文化圈对于外国人名有自己习惯的、基于粤语汉字读音的翻译方式,与普通话的译名完全不同,这些译名主要通行于我国香港与澳门等地区,广东省的公众对此也有所了解。例如英国足球运动员Beckham,一般习惯翻译为“贝克汉姆”,粤语翻译为“碧咸”,巴西足球运动员Ronaldo Luiz Nazario DeLima,一般习惯翻译为“罗纳尔多”,粤语翻译为“朗拿度”。有学者提出,粤语译名不是我国通行的、官方认可的译名,不构成在先权利中的姓名权。笔者认为,译名是官方语言普通话还是粤语等方言不重要,关键在于是否导致公众的混淆。由于粤语的特殊地域,粤语译名的商标申请人以广东企业越多,笔者选取了四位知名运动员的粤语名字(这四位运动员形象正面,受到公众关注和喜爱较多,容易转化为商业价值并且不具有争议性),查询了四位知名运动员的粤语名字商标注册信息,列表如下:

粤语虽然不是中国的官方语言,但是广东省的公众大多懂得粤语,与习惯使用粤语译名的香港、澳门地区来往便利,能够以粤语汉字读音读出这些商标名从而联想到四位球星的名字。这说明申請粤语译名商标的企业绝不是出于其他创意碰巧申请了与人名重复的商标,而是有搭乘名人声誉,故意引起粤语文化圈公众的联想的主观恶意。因此,对外国自然人的强制姓名粤语翻译,同样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商标法的保护。

四、自然人选择姓名的保护问题

(一)选择姓名的分类

德国法中的选择姓名(Wahlnamen)可以是本人自己的选择,如自己取笔名、艺名、乐队名等等,这种在德国法中称为假名(Pseudonym)。选择姓名也可以由社会公众创造,在德国法中称为绰号(Spitzname)。

1.假名(Pseudonym)

在德国法中,假名(Pseudonym)包括笔名(Schriftstellername)和艺名(Künstlername)等,以上两种显然只是不完全列举,假名的本质特征是:它不是生来就有强制姓名的而是后天部分人可能有的,它和绰号的不同点在于假名是本人给自己取得而不是其他人赋予的。德国法认为假名的法律保护不是从给自己取一个假名开始的,而是从假名在相关交际圈内获得交往效力(Verkehrsgeltung)才开始获得法律的保护。这一德国法理论和笔者强调的要考察姓名持有人的知名度和商业影响力也是相符的。

2.绰号(Spitzname)

在我国《商标法》和《民法典》中都不见“绰号”“外号”等字眼,因此关于绰号能否构成在先权利可以借鉴德国法的规定。在德国法中,绰号(Spitzname)不同于假名(Pseudonym)的主要区别,在于绰号是其他人主要是社会大众创造的,而非本人创造的。德语中的绰号(Spitznamen)是复合词,由Spitz与Namen(名字)两部分构成,Spitz有挖苦的、敏锐的两层意思,“挖苦”指的是绰号被公众用于调侃打趣,“敏锐”强调绰号像箭头一样指向特定个人。

(二)选择姓名的保护条件分析

1.对假名的商标法保护

我国《商标法》没有对自然人假名的保护规定,但是《民法典》、地方审查指南中有规定,如《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七条规定的“笔名、艺名、网名”也是权利人自己的选择。综合以上两种情况,“别名、笔名、艺名、雅号、网名”都属于德国法上的权利人自己为自己选取的假名(Pseudonym)。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的审理指南》(以下简称“审理指南”)第十六条规定的:“姓名包括户籍登记中使用的姓名,也包括别名、笔名、艺名、雅号、绰号等”。可见,在一定的条件下对自然人的假名予以姓名权的保护是有依据的。但“娱乐团体组合名”是否属于假名(Pseudonym),作为姓名权受到保护?存在争议。以“羽泉”商标案为例,涉案商标名与知名乐队名字“羽泉”相同③,但是乐队名不在《民法典》和《审理指南》列举的名称之内。申请人借此辩称:“‘羽泉’为国内音乐组合的名称,不构成民法意义上的姓名权。”审理法院也认为:“乐队名称并不属于现有法定权利类型的客体”“拥有者通过将上述的声誉、信誉、知名度等与商品或服务的结合进行商业性的使用而实现经济利益。因此,上述作品或名称可通过商业化的使用,能够给拥有者带来相应的利益,可以作为‘在先权利’获得保护……知名乐队名称可以作为‘商品化权益’载体获得《商标法》第三十二条的保护。”这里审理法院所说的“声誉、信誉、知名度”是指社会公众看到“羽泉”二字后将其与乐队名乃至于陈羽凡和胡海泉二人联系起来。可见在此案中,法院用“商品化权益”以扩大对“娱乐团体组合名”的保护。

2.对绰号的商标法保护

德国法对绰号保护有两个要件:一是某情境下的指代性,二是权利人积极的自己使用(Ingebrauchnahme)。某情境下的指代性指的是在某个情境下人们只用绰号就足以指代某人。第二个要件还要求权利人在被他人取绰号后积极地自己使用(Ingebrauchnahme)该绰号,方能强化该权利,否则就会逐渐失去该权利。

笔者认为德国法的“绰号保护两要件”与我国《商标法》的立法的两个目的是恰好对应的。我国《商标法》第一条明确了两个立法目的:既要保障消费者的利益,也要保障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利益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④。

第一个要件“某情境下的指代性”符合《商标法》“保障消费者”的利益的立法目的,因为当社会公众为某人创造了绰号后,指代性意味着消费者还将绰号和某个自然人联系了起来,从而不由自主地受到名人的声誉影响而产生对产品的期望和购买欲,在这种情形下如果不保护绰号这种姓名权而任由其他主体注册商标,则消费者会陷入错误认识而消费。“某情境”这一前置限定词符合现代社会多元发展的状况:现代社会行业多样,各个词语用于不同行业有不同的意味已经成为常态,某些名人的绰号也只能局限于“某个情境”之下,社会全体公众都熟知某个绰号的可能性越来越低。

第二个要件“自己使用(Ingebrauchnahme)”是基于绰号与强制姓名的本质区别提出的。强制姓名经过了国家机关的登记,有强大的公示效力,当事人只需要提交身份证或类似证件就能完成举证,对于一个自然人的强制姓名,一般来说人们不会有认知分歧。因此强制姓名不存在当事人是否“自己使用(Ingebrauchnahme)”这一问题。绰号则不一样,绰号并非生来就有,没有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对绰号进行统一登记,没有公示效力。绰号的举证无法通过提交证件来完成,而必须调研社会舆论,因此绰号的存在和使用频率和范围都充满了争议,举证难度大。另外,只要本人不更改强制姓名,则强制姓名终生不变十分稳定。绰号随着本人的出名而出现,随着本人的知名度提高而为更多人所知,也会随着本人影响力的减退而淡出公众的记忆。

“自己使用”一词中的“自己”应当做广义理解,既包括绰号指向的自然人自己,也应该包括自然人授权的经营者。虽然绰号的影响力来自名人个人,但是现代商业中能够精心策划营销手段,将绰号的商业价值发挥到极致的往往是背后的企业而非本人。经营者的典型例子是拥有AirJordan(飞人乔丹)的绰号的迈克尔·乔丹与耐克公司有合作关系,在这个例子中,迈克尔·乔丹进行了授权,然而积极地将绰号发扬光大的“自己使用”的营销主体却是耐克公司[7]。综上所述,绰号的不稳定性导致德国法要求当事人积极主动地使用和维护自己的绰号,这就是“自己使用(Ingebrauchnahme)”的含义。因为只有当本人积极地利用绰号从事生产、经营或授权他人生产、经营的时候,绰号才能不被淡忘,才能为更多人知晓,才能被赋予越来越大的商业价值从而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如果绰号对应的自然人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自己使用绰号,甚至通过自己的言行表达出了对某绰号的否定甚至厌恶的态度,其后又突然主张对绰号的在先权利,则该人的行为前后矛盾,有违诚实信用原则或者英美法当中的“禁反言”原则。

虽然我国《民法典》《商标法》等中没有绰号这一概念,但在实务中有相关的案例。如我国的电子竞技选手、网络游戏主播卢本伟的绰号叫“五五开”,腾讯公司申请过商标“五五开黑节”,遭到了驳回⑤。那么,腾讯公司申请“五五开黑节”商标是否侵犯了卢本伟在先的绰号“五五开”?卢本伟是网络游戏《英雄联盟》的职业选手,在美国参加某次职业比赛的总决赛时,卢本伟被记者问道:“你和韩国选手Faker相比如何?”他自信地回答:“五五开吧,我也经常单杀他。”此后《英雄联盟》的游戏玩家和其他职业选手多以绰号“五五开”称呼卢本伟。在缺乏语境的情形下,“五五开”在现代汉语中的一般含义是“势均力敌”“旗鼓相当”,并不能指向卢本伟本人。在本案中,“某个情境下”指的是《英雄联盟》这款网络游戏以及其职业比赛。“五五开黑节”的申请人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正是《英雄联盟》这一游戏在中国的代理商,运营着服务器,并且宣传卢本伟参加的职业比赛,从中获利颇丰。更重要的是“五五开黑节”中的“开黑”一词也是英雄联盟玩家之间的流行用语,意思是“几个相互认识、彼此熟悉的玩家组局通过语音或当面交流的方式与对方玩家对战,彼此熟悉的一方就具有很大的优势战胜对方。”[8]并且游戏方式也是五人对抗五人。该商标的国际分类是41,主要包括“由个人或团体提供的人或动物智力开发方面的服务,以及用于娱乐或消遣时的服务”,这也是网络游戏所属的类别。因此,结合后面的“开黑”字眼,《英雄联盟》的五人游戏制,腾讯公司的业务范围,商标的国家分类等情境下,足以让《英雄联盟》的玩家联想到卢本伟。综上所述,“五五开”是应当受法律保护的卢本伟的绰号(Spitznamen),腾讯公司申请“五五开黑节”商标侵犯了卢本伟在先的绰号“五五开”,知识产权局驳回商标申请的决定是合理的。

五、结语

姓名权和商标权的冲突本质上也是法的价值和利益的冲突[9]。不论涉案的姓名属于上文列举的哪一种,其背后存在的价值类别都有三种:姓名对应的人格尊严、姓名的商品化价值以及消费者的信赖利益价值。不论何种姓名,都应该承认其对应的商品化价值有大有小,保护力度应当有合理化差异。除了保护姓名权人的利益以外,在判断姓名权与商标权冲突的个案时还应该变换视角,从消费者的认知和混淆的角度来看问题,以保护消费者对产品和自然人的对应关系的认知所带来的信赖利益价值。

注 释:

①迈克尔·杰弗里·乔丹、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行政管理(商标)再审行政诉讼(2018)最高法行再32号。

②厦门姚明织带饰品有限公司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一审行政判决书北京知识产权法院(2017)京73行初8516号。

③叶立强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一审行政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2016)京73行初6529号。

④《商标法》第一条:“为了加强商标管理,保护商标专用权,促使生产、经营者保证商品和服务质量,维护商标信誉,以保障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的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制定本法。”

⑤在知识产权局的网站上查询“五五开黑节”商标,申请人是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商标国际分类41,商标申请被驳回http://wcjs.sbj.cnipa.gov.cn/txnDetail.do?Flt3WMZ5=qqrVSK_5PZPLy2FjwqebXlTIyrYGz_xxm3j_qhBl9qEvNSVcJ0iWrHYo04pWPOZsdRxSMXu6P9qUv5.eXN5EcSW7DLNPWaLf0XAELVD9bn49FHvEhwqcYR0blE59EwoJZ8SuqLIoZfdEH_f.4L61JJowbNmhVE6ch6WmBy0t0b2V_7qc&wfAbSsA0=2hiPQgl1PTAN_lRA3NWIVWWQbcUh4uZhNsw2DsWMgIIWOSjb24NXy.5lC186C0XN6z4Df8nDigzz7uobmI8uipTtGY3EK1COlSJtddLKcaqAAuXwcijb69SubZA_OtLNFKLoYpBB_1tOOzJ0TNGi3pwsuKgf.64KRCif__Dg.MMYT1DPlvM8zGaHu5ldGO4nG6rnaMKAnLWXeChS6OU2efDd57uwXG.Nth8tpx0DhwkGsNB1DmaTgnFaZsnLdTId_。

参考文献:

[1]吳汉东.知识产权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215.

[2]汤文平.从个案规范到民法法典化——以“乔丹案”对司法解释及民法典草案的影响为例[J].现代法学,2020(3).

[3]两个“姚明”打官司 厦门姚明赢回商标[EB/OL].厦门网.2013-07-05.

http://news.xmnn.cn/a/xmxw/201307/t20130705_3397371.htm.

[4]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140.

[5]卢东民,向平.Trump汉译定名——一种值得升级为现象的探讨[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18(1).

[6]郭晨.漫谈美国政要Donald Trump之汉语译名[J].戏剧之家,2017(4).

[7]陈宁.符号学视角下Air Jordan品牌球鞋电视广告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2019(2).

[8]许永强.网游玩家在线互动与社会资本建构[D].合肥:安徽大学,2017.

[9]魏臻.论商标权与姓名权的冲突与规制[J].公关世界, 2020(10).

作者简介:罗爽童(1993—),男,汉族,四川成都人,单位为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研究方向为民商法知识产权。

(责任编辑:朱希良)

作者:罗爽童

第3篇:商标申请驳回复审案件中恶意注册情形的法律问题分析及行政诉讼程序应对思路

摘要:课题组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速审团队2016年3月份以来审结的商标驳回复审案件为基础,结合其他国家对制止恶意注册行为的制度性安排、典型案例以及我国参加国际条约所应履行的条约义务,采取实证分析、比较分析的调研方法,对上述情形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梳理和研究,进而提出有利于推动实质性解决纠纷的行政诉讼程序措施,为进一步规范商标申请注册秩序,遏制恶意注册行为,提升司法裁判的公信力,发挥进一步指引作用。

关键词:商标申请,恶意注册,商标驳回復审

一、选题的意义

申请在先原则是商标注册制度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这一原则的优势在于,商标注册申请审查机关可以较为便捷地确定申请主体并进行相应审查。但这一制度由于不涉及对申请注册商标的“实际使用”或“意向使用”这一申请基础事实的审查,因此也就产生了相应社会和法律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商标恶意注册行为。

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简称商标法)在第十三条、第十五条、第三十二条等条款中对制止恶意注册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规范,并在第七条1中增加了原则性的规定。上述条款的比照、结合适用,在商标不予注册复审案件、宣告注册商标无效案件中,对制止恶意注册行为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商标申请驳回复审行政纠纷案件(简称商标驳回复审案件)中,商标恶意注册的表现形式与上述类型案件存在较大差异,集中体现为:存在恶意注册情形的是引证商标而非诉争商标。尽管诉争商标申请人往往会提出引证商标存在恶意注册的主张,但基于申请在先原则,人民法院仍将引证商标作为诉争商标申请注册的在先权利障碍事实加以认定,并依据商标法第三十条、三十一条有关法律规定驳回诉争商标申请人的诉讼请求,而对于引证商标注册行为是否属于恶意注册诉争商标申请人已经享有的合法在先权益不作实体审理。

课题组认为,商标注册制度的宗旨在于善意注册并积极在商品流通领域中使用商标标志。针对商标驳回复审案件中引证商标存在恶意注册影响诉争商标申请注册的情形,为促进争议的实质性解决,课题组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速审团队2016年3月份以来审结的商标驳回复审案件为基础,结合其他国家对制止恶意注册行为的制度性安排、典型案例以及我国参加国际条约所应履行的条约义务,采取实证分析、比较分析的调研方法,对上述情形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梳理和研究,进而提出有利于推动实质性解决纠纷的行政诉讼程序措施,为进一步规范商标申请注册秩序,遏制恶意注册行为,提升司法裁判的公信力,发挥进一步指引作用。

二、商标恶意注册的现状及危害性后果

自2016年3月至12月,我院速审团队审结商标申请驳回复审案件共计1578件。其中涉及商标法第三十条和第三十一条的约970件,诉争商标申请人主张引证商标存在恶意注册情形的案件共67件,均集中于此类案件中,占6.9%。

课题组发现,主张商标恶意注册的民事主体大都对该商标标志进行了前期的商业使用并获取了一定商业利益,或基于该商标标志享有其他在先合法民事权益。恶意注册行为会造成损害其上述民事权益的法律后果。同时,诉争商标申请人亦会采取针对性的维权措施,维护其合法权益。课题组选取了诉争商标申请人所属国籍或国际组织、引证商标恶意注册具体情形、诉争商标申请人目前所采取的程序性和实体维权措施等视角,对商标恶意注册的现状、特点、危害后果作一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商标驳回复审案件中恶意注册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的原因,为制定相应的程序性解决措施指明方向。

(一)诉争商标申请人所属国籍或国际组织情况

在上述67件案件中,涉及欧盟成员国的22件2美国16件,中国大陆13件,中国香港5件,中国台湾4件,日本2件,韩国、泰国、加拿大、新西兰、阿联酋各1件。其中,诉争商标申请人主体具有涉外因素的案件有54件,占80.6%。

上述统计数据体现出,针对我国法域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商标实施的恶意注册行为所占比例较高,占80.5%。虽然针对国内商标实施的恶意注册行为所占比例相对较低,但绝对数量相比已经仅次于美国和欧盟。

(二)引证商标存在恶意注册的具体情形

在上述67件案件中,诉争商标标志具有较强固有显著性且与引证商标高度近似的有64件。其中有53件案件的诉争商标申请人就引证商标恶意注册行为所损害其特定的在先民事权益加以了明确。课题组认为,从该视角分析可以总结概括出恶意注册行为所损害的合法在先民事权益的种类,并对其中最具典型性的行为加以规制。具体情况为:

1、有3件案件体现为,引证商标注册系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对诉争商标(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复制、摹仿或者翻译的情形,即商标法第十三条第二款所调整的情形;

2、有1件案件体现为,引证商标权利人与诉争商标申请人存在商业代理、代表关系,未经授权,擅自将诉争商标申请人使用的商标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注册,即商标法第十五条所调整的情形;

3、有49件案件体现为,引证商标系对诉争商标申请人享有在先民事权益的客体进行商标注册,或对其在先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进行注册的情形,即商标法第三十二条所调整的情形3;

4、在53件案件中,还有17件案件同时涉及大量抢注他人权利标志或将公共资源进行商标注册的情形,即商标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所调整的情形。

具体见下表:

表一:

表二:

基于上述统计可以较为清晰的体现出几个特点:

1、诉争商标标志具有较强固有显著性且与引证商标高度近似。课题组认为,恶意注册行为主要特征之一即商标标志之间存在高度近似,刻意复制、摹仿的特点十分突出,极易造成相关公众对商品来源产生混淆、误认;

2、引证商标权利人对所申请注册的商标标志并未早于诉争商标申请人使用或基于该标志内容拥有其它合法在先民事权益。其注册行为扰乱商标注册秩序并攫取或不当利用了诉争商标申请人的市场声誉,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

3、恶意注册行为所侵害的合法在先民事权益包括:未注册驰名商标权益、在先使用有一定影响的未注册商标权益、在先著作权、商号权、姓名权等;

4、涉及商标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的主要体现为大量恶意注册情形以及对社会公共资源的侵占。课题组认为,在商标驳回复审案件中,该情形往往作为引证商标注册行为具有主观恶意的辅助性事实加以体现;

在上述总结基础上课题组认为,在先使用有一定影响的未注册商标被恶意注册的情形最为突出,虽然对未注册驰名商标恶意注册的情形相对较少,但由于商标知名度较高,社会影响较大,且涉及与在先使用有一定影响商标之间就知名度事实的认定以及法律适用的协调问题,因此将上述两种情形一并作为主要研究的典型案件类型。

(三)诉争商标申请人所采取的程序性和实体维权措施

诉争商标申请人针对引证商标的恶意注册行为,往往采取两方面措施:一方面针对引证商标提出异议申请、撤销注册申请或宣告商标无效申请等实体维权措施 ;另一方面,在诉争商标的商标驳回复审案件中,基于前述实体维权措施进而请求法院中止案件审理,或主张引证商标注册违反诚实信用原则,不应成为诉争商标注册的合法在先权利障碍。

1、在前述67件案件中,诉争商标申请人明确对引证商标采取实体维权措施的有42件,未采取维权措施的有15件,还有10件未予以明确。

2、在前述67件案件中,诉争商标申请人明确提出案件应当中止审理的34件,未提出的33件;

3、在前述67件案件中,诉争商标申请人明确提出引证商标不应成为诉争商标申请注册在先权利障碍的25件,未提出的42件。

具体见下表:

诉争商标申请人通常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

1、针对引证商标恶意注册行为,依据商标法第四十九条第二款提出撤销注册申请的有4件;

2、针对引证商标恶意注册行为违反商标法第十三条第二款、第十五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规定,依据商标法第三十三条提出异议申请的有2件;

3、针对引证商标恶意注册行为违反商标法第十三条第二款、第十五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规定,依据商标法第四十五条提出宣告该注册商标无效申请以及针对同时存在其他大量恶意注册商标情形,依据商标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提出宣告该注册商标无效申请的36件。

具体见下表:

基于上述统计,课题组对商标驳回复审案件中恶意注册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的原因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1、引证商标的恶意注册行为系利用商标申请注册制度中的申请在先原则,而作为实际使用在先的诉争商标申请人的已有商标正常商业使用以及后续商标申请注册,均会受到恶意注册的干扰和影响。申请在先原则与使用在先原则的辩证认知和协调适用是遏制商标恶意注册的首要问题;

2、商标申请注册的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是商标局及商标评审委员会依职权进行的行政确认或行政许可行为4。审查过程中审查员依职权选擇适当的引证商标加以对比并作出判断,该过程不会听取诉争商标申请人的意见陈述。诉争商标申请人只有在收到商标注册申请的驳回决定后,才能得知引证商标的相关信息。引证商标是否存在恶意注册的情形只有待商标驳回复审程序中诉争商标申请人主动提出才能加以呈现;

3、基于现有认识和解决途径,诉争商标申请人只能另行通过对引证商标采取提起宣告商标无效等措施维护自身权益。而在诉争商标自身的商标驳回复审行政审查中,商标评审委员会不会将引证商标恶意注册纳入评审范围;

4、后续行政诉讼程序中,诉争商标申请人虽然一方面以对诉争商标提起宣告商标无效为由申请案件中止审理,另一方面主张引证商标系恶意注册,不应成为诉争商标注册的在先权利障碍,但实际结果却差强人意。在上述34件案件中针对诉争商标申请人提出的中止审理申请均未予以准许。主要原因在于,该情形并未纳入商标评审审查范围,基于行政诉讼对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的特点,诉讼程序亦不将该情形纳入案件审理范围。此外由于针对引证商标启动的其他评审程序审查周期长、审查结论不确定性等因素,在诉讼中往往将引证商标仍视为合法有效的先权利障碍,进而驳回诉争商标申请人的诉讼请求;

5、目前的司法实践中,法官已经开始注意到部分引证商标存在恶意注册较大可能性的因素,且在诉争商标申请人已经向商标评审委员会就引证商标恶意注册提出了撤销注册或宣告无效请求后,会视情况将案件中止审理。但中止审理掌握的标准不统一。主要表现为:部分案件在引证商标撤销注册、宣告无效行政裁决作出后,且已经进入诉讼程序时考虑中止案件审理;部分案件在尚未作出行政裁决时即中止案件审理。其原因在于,前者主要从关联案件针对引证商标恶意注册事实已经进入司法审查阶段,无需就此事实重复审理角度予以认定,后者主要从行政裁决审查周期较长,司法主导性可以体现在引证商标恶意注册事实的及时预判与确认予以认定。

三、恶意注册的内涵、构成要件以及典型形态

在前述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课题组对商标恶意注册的内涵、在商标驳回复审案件中体现的构成要件以及典型形态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

(一)内涵

商标恶意注册系违背诚实信用原则,以攫取或不正当利用他人市场声誉,损害他人在先合法民事权益,或者以侵占公共资源为目的的商标注册行为。5

(二)商标驳回复审案件中对恶意注册认定的构成要件

1、诉争商标在引证商标申请注册日之前作为商标持续使用并具有相应的知名度,或诉争商标申请人就该标志享有其他合法在先民事权益;

2、诉争商标与引证商标标志相同或近似;

3、诉争商标指定使用商品、服务与引证商标核定使用商品、服务具有密切关联性;

4、引证商标注册行为属于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商标法第十三条第二款、第十五条、第三十二条、第四十四条第一款所调整的情形;其他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情形;

5、引证商标的申请注册行为无历史原因的正当性;

6、在恶意注册行为构成的前提下,恶意情形加重的考虑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引证商标权利人针对诉争商标申请注册人,基于引证商标专用权行使请求权;诉争商标权利人就该商标向特定或不特定民事主体实施兜售或其他图谋获取不当利益的行为等。

(三)商标驳回复审案件中恶意注册行为侵害特定民事权益的典型类型及法律适用

1、典型类型:

(1)抢注他人在先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未注册商标;

(2)抢注他人在我国法域范围内未注册的驰名商标。

2、法律适用分析:

(1)区分未注册驰名商标与在先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未注册商标的事实认定标准,其中:

①未注册驰名商标,在其实际使用商品领域的驰名事实认定标准要严格一些,因为相关事实区别于工商行政机关就驰名事实进行审查并认定,而是直接由司法审查在个案中加以认定;

②对在先使用并有一定影响商标的事实认定下线标准可以因恶意注册情形而适当放宽。

(2)在驰名事实认定中,相对已注册驰名商标而言应当对驰名事实的证据采取更为严格的审查。

(3)加强全球化因素的考量:

外国企业拥有注册在我国法域外的驰名商标,该企业在与我国经营性主体存在商业接触、商业广告投放、公益活动以及赛事赞助等活动中在我国法域范围内使用该商标,适度考虑域外使用证据在驰名商标事实认定中的作用。

(4)对恶意注册商标标志近似性以及商品或服务类似的判断标准方面,可以比商标法第三十二条后半段掌握的相应标准更具有弹性一些。形成商标法在第十三条二款和三十二条后半段适用上的相对平衡。

(5)强调容易导致混淆的“可能性”。其中:

可以参考美国商标法“likehood of confusion”标准,较多、相当可观的相关公众可能产生混淆,即较大盖然性;

即便恶意抢注商标经过大量商业使用,在部分地域的相关公众中已经形成了能够区分与驰名商标提供商品、服务来源的现实状态,但仍应当从法域范围以及全球化视角对混淆可能性加以判断。

四、域外制度性规范和判例的经验借鉴

违反诚实信用原则获取不当商业利益的行为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一种不正常现象。商标恶意注册行为本身也具有这一特点,这也是市场交易秩序完善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发达国家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并逐渐成熟的过程中,亦面临同样的问题。特别是经贸活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以英美为代表的衡平法系与法德为代表的大陆法系针对商标恶意注册行为的规制措施也在不断地相互借鉴和完善,特别是在成文法和判例方面均予以了高度重视。我国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是发展的必由之路,特别是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后,遵守国际条约的相关规定也是成员国所应遵守的基本义务。课题组在前述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两大法系中代表性国家以及重要区域性国际组织、国际条约的立法和判例予以列举、分析,为我国规制商标恶意注册行为提供借鉴。

(一)域外制度性规范和判例介绍

1、《巴黎公约》及《TRIPS协定》的相关规定:6

《巴黎公约》的第六条之五就原属国已经注册的商标在其他成员国给与“原样保护”时,从反面列举了四种可以驳回及无效的情况,其中包括:在要求保护的国家,商标具有侵犯第三人的既得权利的性质;商标违反道德或公共秩序,尤其是具有欺骗公众的性质。第六条之七明确规定,代理人未经商标所有人同意而以自己名义注册商标是违反诚实信用的恶意注册行为。

《TRIPS协定》强调商标不得损害他人在先权利。

2、欧盟商标制度7

《欧盟商标条例》、《欧盟商标指令》、《欧盟商标审查指南》是欧盟成员国区域内商标注册和保护的主要法律与政策性文件。其中《欧盟商标条例》规定,申请人在提交商标注册申请时具有主观恶意的,可以作为申请该商标无效的绝对理由。《欧盟商标指令》规定,申请人恶意申请注册的商标,可能与申请时已经持续在外国使用的商标相混淆的,可以驳回注册或宣告无效。《欧盟商标审查指南》规定,判决恶意的时间点是该商标申请注册时。申请人是否有“搭便车”意图、是否以阻止第三人进入市场为目的、是否试图人为延长商标不使用期限、商标显著性、基础注册商标是否由于恶意注册已被无效、是否向他人所要经济赔偿等因素均属于人大可能存在恶意的相关事实。

3、美国商标制度(兰哈姆法案及其它法律规范):8

(1)商标注册以“善意使用”或“善意使用意图”为前提和基础

申请人在提交商标注册申请时,可以选择三种基础,包括实际使用、意图使用、外国注册。上述基础均需要在申请注册前在美国有实际使用或意图使用。申请人签订意图使用声明后,如发现与事实不符的情况,则构成伪证罪,面临商标被无效以及罚款、限制人身自由的风险。9

(2)将恶意注册作为判断混淆可能性和淡化的考虑因素10

(3)不道德或欺骗性的商标不予注册

在美国《商标法案》第2(a)条中规定,商标包含不道德、欺骗性或诽谤性的信息予以驳回。第14(3)条和第33条(a)(1)规定,欺诈取得注册的商标可以作为撤销注册和抗辩的事由。11

4、英国商标制度:12

(1)商标注册申请也以“善意使用”或“善意使用意图”为前提和基础。

(2)“恶意”作为商标注册驳回的绝对理由

英國《商标法》第三条规定,出于恶意提出申请的,或商标申请达到恶意程度的商标不得注册。13

5、法国商标制度:

法国商标法L.712-6条规定:“如果注册人对第三人的权利构成欺骗,或者违反了法定或约定的义务,认为对该商标享有权利者可依合法程序追还所有权。”14该项制度是将恶意注册商标借鉴专利法类似规定,直接将商标返还原主,避免撤销后在进行注册的程序安排。15

6、日本商标制度:16

(1)商标注册申请也以“善意使用”或“善意使用意图”为前提和基础。

(2)商标注册驳回的理由涵蓋恶意情形

日本《商标法》第四条(一)19项规定:“与标示他人业务相关的商品或服务且在日本国内或外国消费者间已广泛认知的商标相同或相近,并以不正当的目的(指以为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给他人造成损害为目的等不正当目的)使用商标的”。17

(二)相应启示

通过上述列举可知,无论是国际条约还是上述国家立法,商标存在恶意注册情形均已成为驳回商标注册申请的法定事由;衡平法系更注重商标的“善意使用”或“善意使用意图”,即强调商标使用在先原则在商标注册制度中的主导作用,以注册证明标准的“高门槛”来尽量避免后续的争议纠纷发生;欧盟商标制度对恶意注册考量的因素作了更为明确的规定,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法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将商标权比照物权保护的相关制度加以规制。

五、行政诉讼程序中促进恶意注册问题实质性解决的应对思路

(一)相关立法完善与新形式下司法政策的指引

1、商标法的修正

注册商标专用权取得的制度性安排中,申请在先原则成为世界各国的主流做法。为了充分发挥该制度的优势,避免或减少恶意注册行为的发生,各国立法大都引入民法上的诚实信用这一基本原则加以补充。我国商标法的修正也汲取了上述经验,在第七条中增加一款,明确“申请注册和使用商标,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这一原则有助于申请在先原则与使用在先原则在商标注册和保护中的协调适用,实现私权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

2、新形势下司法政策的指引

遏制恶意注册行为是商标司法审查中的一项重点工作。特别是2013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对此出台了相应的司法政策和指导性案例。其中2013年3月 28 日,最高人民法院对人民法院就审理商标和不正当竞争案件有关情况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特别强调大力遏制恶意抢注商标行为。其中提到“恶意抢注扰乱了正常的商标注册秩序,阻碍品牌的培育和发展。各级人民法院在审判实践中坚持“两手抓,两头堵”,依法遏制非法抢注行为。具体而言,一手抓商标注册环节,在审理商标授权确权案件中,注意根据商标的知名度、显著程度等,恰当运用商标近似、商品类似、在先使用并且有一定影响的商标、以欺骗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商标注册等裁量性法律标准,妥善把握商标注册申请人或者注册人是否有真实使用意图,以及结合商标使用过程中的“傍名牌”行为认定主观恶意等,不予损害他人权益和公共利益的抢注商标注册,已经注册的依法撤销,从权利取得的源头堵;另一手抓侵权诉讼,在民事诉讼中赋予被抢注者以抗辩权,对于注册商标属于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抢注被代理人或者被代表人的商标或者以不正当手段抢注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被诉侵权的在先商标使用人以此为由提出抗辩的,人民法院予以支持,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从而堵住非法抢注者的权利行使路径,使其无利可图。并进一步强调,在今后的审判实践中,人民法院将进一步加强商标权司法保护,最大限度地划清商业标志之间的边界,促进品牌创新和形成品牌竞争新优势。以净化市场环境、鼓励正当竞争为指引,坚决制止假冒商标、恶意抢注、搭车模仿等商业标识侵权行为,为知名品牌的培育和成长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与此同时,人民法院还将加大驰名商标保护力度,有效制止各类“傍名牌”行为,推动品牌竞争新优势的加速形成。以诚信竞争和公平竞争为导向,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切实维护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营造诚实守信、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2016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在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更加重视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统一,要以解决实体问题和实现实体公正为终极目标,避免程序空转或者机械司法,最大限度实现司法定分止争的效果。对于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或者侵犯他人合法在先权利而取得的知识产权,权利人指控他人侵权的,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以构成权利滥用为由对其诉讼请求不予支持。在先权利人以被告取得和行使知识产权侵犯其合法在先权利为由,直接起诉被告构成侵权或者不正当竞争的,应该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依法裁判,既不需要以行政程序的处理结果为先决条件,也不需要因行政程序正在进行而中止诉讼。

2017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印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改善营商环境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进一步发挥知识产权司法监督职能,加大对知识产权授权确权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深度和广度,推动完善知识产权诉讼中的权利效力审查机制,合理强化特定情形下民事诉讼对民行交叉纠纷解决的引导作用,促进知识产权行政纠纷的实质性解决。”

(二)案例指导制度的巨大牵引作用

1、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度指导案例:

在邵文军诉宁波广天赛克思公司侵权商标权纠纷一案中,最高人民法院明确指出缺乏合法性基础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不能对抗他人的正当使用行为,法院应当注重审查被诉行为的正当性以及诉争商标注册的正当性。以非善意取得注册的诉争商标对具有正当性的被诉行为提起侵权之诉,属于对注册商标权利滥用行为,其诉讼请求不应得到支持。

2、最高法院第16批指导案例中指导案例82号:

在王碎永诉深圳歌力思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银泰世纪百货有限公司侵害商标权纠纷一案中,最高人民法院进一步明确了当事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损害他人合法权益,扰乱市场正当竞争秩序,恶意取得、行使商标权并主张他人侵权的,人民法院应当以构成权利滥用为由对其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三)相应的启示

课题组认为,前述立法完善、司法政策以及指导案例充分体现了人民法院在商标审判领域倡导诚实信用原则的司法导向,对净化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竞争秩序、遏制商标恶意抢注现象,具有重要的规则指引与价值导向作用。同时,在申请商标注册必须符合合法性、非功能性、显著性的要求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得到如下的启示:

1、在商标权权利效力审查机制中,该商标在申请注册阶段的合法性审查是重中之重,审查内容应当包括:该标志已经在先使用、申请注册行为具有善意以及不违反商标法第十条关于禁用标志的相关规定。前两项着重考虑注册环节的正当性;

2、合法性是获得注册商标专用权以及行使该权利的重要基础。不具有合法性的注册申请应当予以驳回,即便核准注册,在向具有合法在先民事权益的特定民事主体行使该权利时也不具备实现请求权功能的基础;

3、合法在先使用该商标的民事主体,认定其就该商标的正当使用行为应当包括,在原有使用商品类别的使用以及在上述商品类别申请注册商标的行为;

4、商标恶意注册行为是商标民事、行政案件中往往交叉并存的问题。既然在民事侵权诉讼中,人民法院作出恶意注册的商标权利人针对具有合法在先民事权益的主体提出侵犯其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主张,属于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权利滥用行为,不予保护并驳回其诉讼请求的认定。那么在商标授权程序中,引证商标如存在恶意注册诉争商标申请人在先使用商标或其他合法在先民事权益的情形,可以依据上述判例精神进一步认定: 即商标注册制度中申请在先原则适用的前提是注册行为具有合法性,要求引证商标不得存在对诉争商标恶意注册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情形,否则引证商标注册不具有合法性,不应成为诉争商标申请注册的在先权利障碍。商标民事、行政案件中的上述认定相互呼应,使执法尺度相统一,促进知识产权民事、行政纠纷的实质性协调解决。

(四)具体措施和建议:

1、商标驳回复审案件的审理范围

目前的商标申请注册实质审查程序针对的审查客体仅限于诉争商标,并不涉及引证商标。诉争商标申请人就引证商标存在恶意注册的主张不属于目前商标注册实质审查范围。课题组认为,基于上述启示中确立的法律适用规则及其延伸适用,诉争商标申请人提出的引证商标存在惡意注册情形的主张,经商标授权确权机关结合相关证据审查后认定引证商标存在恶意注册较大可能性的,应当纳入商标申请注册的审查范围。18在后续的行政诉讼过程中,诉争商标申请人主张引证商标存在恶意注册的请求亦应纳入行政案件的审理范围,从而加大对商标授权确权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深度和广度。

2、商标驳回复审案件的诉讼参加人范围的再考量

由于引证商标是否存在恶意注册纳入案件审理范围,案件的处理结果对引证商标权利人即具有利害关系,依照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九条的相关规定,由法院应当通知引证商标权利人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并对参加诉讼原因向各方当事人加以释明。诉争商标申请人、引证商标权利人也可以主动提出追加第三人的申请。通过庭审调查,对引证商标是否存在恶意注册情形加以司法审查并作出事实认定。

3、应当中止审理和不中止审理直接裁判的情形

(1)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十一条第一款第(六)项规定,引证商标恶意注册的事实19已经在其他在审案件中予以审理,应当中止诉争商标的商标驳回复审案件的审理。

(2)在本案诉讼程序开始后,权利人或利害关系人针对引证商标恶意注册的事实20又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评审请求的,本案不需要中止审理。

4、案外人的协助调查机制

针对审理中关于恶意注册事实的查清,法院依照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有权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补充证据,依照第四十条的规定,有权向案外人调取证据。

5、对商标授权程序的再完善建议

(1)用好商标驳回前的审查意见书制度,即“驳回申辩制度”,将引证商标恶意抢注情形纳入商标申请注册的实质审查范围。

(2)依照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商标评审范围是驳回决定、申请人复审的事实和理由以及评审时的事实状态三部分组成。如审查意见书不支持引证商标存在恶意注册的主张,商标评审委员会应当依照上述法律规定审查此部分的事实。这样做使得申请注册的实质审查、评审程序以及行政诉讼程序相互衔接,保障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的程序和实体性权利。

第4篇:外国人在中国注册公司相关规定,外国人在中国注册公

外国人在中国注册公司相关规定,外国人在中国注册公司需要什么手续,老外要在中国大陆注册外贸公司的具体流程

外国人注册中国公司有哪些要求呢?比如说外籍华人在中国注册公司,这个公司是外资公司性质吗?那要先搞清楚外资公司的概念:投资者为境外机构或者境外个人(包含港澳台),所以上述公司应属于外资企业。普通外资公司办理流程:查名 → 商务委→ 工商→ 质检→ 税务→ 外管局→ 银行开户(外币帐户和人民币帐户)→ 汇入资本金→ 出具验资报告→ 变更执照→ 办理统计证→ 财证登记证。

外国人在中国注册公司相关规定?

问:我是新加坡人,要在中国注册贸易公司,做进出口业务,中国有什么相关工商条例?需要多少注册资金?相关手续?

答:中国人和外国人在设立公司上没有什么区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登记范围

第二条具备企业法人条件的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联营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其他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本细则有关规定,申请企业法人登记。

第三条实行企业化经营、国家不再核拨经费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经营活动的科技性社会团体,备企业法人条件的,应当申请企业法人登记。

第四条不具备企业法人条件的下列企业和经营单位,应当申请营业登记:

(一)联营企业;

(二)企业法人所属的分支机构;

(三)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的分支机构;

(四)其他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

第五条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的办事机构应当申请登记。

第六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应当办理登记的企业和经营单位,按照《条例》和本细则的有关规定申请登记。

登记主管机关

第七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企业法人登记和营业登记的主管机关。登记主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实行分级登记管理的原则。

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管理和授权登记管理的原则。

上级登记主管机关有权纠正下级登记主管机关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决定。

登 记 条 件

第十四条申请企业法人登记,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外商投资企业另列):

(一)有符合规定的名称和章程;

(二)有国家授予的企业经营管理的财产或者企业所有的财产,并能够以其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三)有与生产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经营管理机构、财务机构、劳动组织以及法律或者章程规定必须建立的其他机构;

(四)有必要的并与经营范围相适应的经营场所和设施;

(五)有与生产经营规模和业务相适应的从业人员,其中专职人员不得少于8人;

(六)有健全的财会制度,能够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独立编制资金平衡表或者资产负债表;

(七)有符合规定数额并与经营范围相适应的注册资金,其中生产性公司的注册资金不得少于30万元(人民币,下同),以批发业务为主的商业性公司的注册资金不得少于50万元,以零售业务为主的商业性公司的注册资金不得少于30万元,咨询服务性公司的注册资金不得少于10万元,其他企业法人的注册资金不得少于3万元,国家对企业注册资金数额有专项规定的按规定执行;

(八)有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经营范围;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外国人在中国注册公司需要什么手续?

一、外商投资广州公司所需资料 :

1、投资方个人:

(1)、提供个人护照复印件,如:投资方为外国个人(护照需经中国驻当地大使馆作公证认证);如:投资方为香港、澳门、台湾个人(通行证及身份证需到香港、澳门、台湾的律师楼以及司法部作公证认证);2份原件;

(2)、提供个人简历复印件;

投资方公司:

(1)、提供注册证书(包括公司注册证书,税务证,章程,成立时一套文件)的复印件,如:投资方为外国公司(经中国驻当地大使馆作公证认证);如:投资方为香港、澳门、台湾公司(需到香港、澳门、台湾的律师楼以及司法部作公证认证);2份原件;

(2)、提供经会计事务所审计的最近一年的审计报告(需要译成中文并加盖翻译公司的公章);

2、银行资信证明;如:投资方为外国个人(护照需经中国驻当地大使馆作公证认证);如:投资方为香港、澳门、台湾个人(通行证及身份证需到香港、澳门、台湾的律师楼以及司法部作公证认证);2份原件;

注:指外方开户银行出据,表示公司经营状况良好、存款额达到将要投资公司的注册资金或者高于注册资金的额度;

3、公司办公的租赁合同;承租人必须为法定代表人;(租期一年以上并经房管局备案)2份原件以及相关产权证明(包括房产证复印件,消防许可证复印件,房产属个人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加签名,房产属公司,消防许可证复印件,提供执照、法人身份证复印件加盖公章;)(用途为:办公楼、写字楼,如生产型企业必须为:厂房);

4、法定代表人5张相片,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原件或护照原件(办理银行户时需要提供原件核对);

二、必须文件(签名盖章):

1、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2、外资企业设立申请书;外资公司企业章程;

3、外资企业执行董事或董事长授权书、法律送达文件委托书;

4、委任书、董事会成员名单、股东会决议、经理任职书、监事任职书、执行董事任职书;

5、可行性报告;(由企业自行填写自营项目)

6、共同投资合作合同(两个外国人或两个公司以上投资,需要提供)

7、进出口商品目录(做贸易的公司需要提供)

三、办理程序和时间:

1.提出申请 → 2.外经贸局审核批准大概45工作日→ 3.申领工商登记证(10个工作日)→ 4.申领:代码证(3个工作日)→ 5. 申领:地、国税务登记证(1-3个工作日)→ 6.办理外汇IC卡(10个工作日)→7. 银行开户+验资户(7个工作日)→ 8办理财政登记证 (10个工作日)→9.申请进出口权(咨询公司不需要)(45个工作日)(全部完成大概120-145个工作日左右)。

四、 注册完后全部文件:

1、营业执照正、副本;

2、代码证正副本、代码IC卡一张

3、地税登记证正、副本;

4、国税登记证正、副本;

5、批复文件、批准证书原件;

6、公章、财务章、法人章一套;

7、公司章程;

8、开户许可证。

9、外汇IC卡;

10、财政登记证正、副本;

外国人要在中国大陆注册外贸公司的具体流程

问:外国人想在中国大陆注册一个外贸公司,建立一个小的OFFICE, 请问这种情况下,怎样去注册外贸公司?

答:

1、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申请书》(原件);

2、企业名称登记核准通知书(原件);

3、审批部门关于合同、章程的批复(复印件);

4、批准证书副本(一)(原件);

5、合同、章程(原件);

6、国有企业若以实物投资,必须提供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确认文件(原件);

7、外方投资者的银行资信证明;

8、董事会成员任职文件(原件);

9、董事签字及总经理登记备案表;

10、董事身份证明(复印件);

11、住所的使用证明:房屋产权证或土地使用证,若是租赁还需提供租赁期限至少一年的租赁协议(原件或加盖企业公章的复印件)。

到外经贸委(厅)办理。

第5篇:外国人如何注册深圳公司(外商投资)

第一章

外资企业注册说明

一、外资独资企业概述

用来鼓励外商到中国设立生产性或高科技性企业,此类企业以出口为导向。外商独资公司可以由海外公司或个人设立。

二、外资企业的优势

从外商投资的角度看,建立外资企业的优势有:

1. 获得投资当地政府的保护,享受投资地区的土地优惠,投资地区的特殊优惠政策;

2. 操控简单,容易管理,有能力正式开展业务,而无须像办事处一样有诸多限制。

3. 可以拓展中国庞大的市场,并有效使用中国具有竞争力的劳工市场;

4. 在中国可以用人民币经营业务,以人民币开出发票,并以人民币作为核算;

5. 有效监控在中国已经实施的知识产权,专有技术保护。

6. 在中国所获取的利润,在完税后,可以全部汇往海外的总公司;

7. 如果投资额较大的,可以申请部分设备或汽车进口免税节约资本;

8. 如果属高科技项目,还可以申请高科技扶持基金和其它的优惠保护措施

第二章 外商投资设立的条件

一、办理外资独资设立条件

1、有符合登记要求的投资者;

2、有符合登记要求的经营场所;

3、注册资本达到法定资本的要求;商贸型不低于50万(或等值的外币),服务型不低于10万(或等值的外币),建议注册资金为100万办理会方便,审批快些.

二、 办理外资企业需要提供材料

1、 公司投资者主体材料:投资公司董事会决议原件;境外公司证书原件(需经中国驻当地大使馆授权的司法部门公证);银行资信证明原件一式2份(要求:投资者境外的开户银行出具,资信额或存款余额应不低于其在中国的首期投资额);审计报告(成立超过一年的公司需要提供,未满一年的企业无需提供),公章;公司董事长身份证、通行证或护照复印件(本人加签名);新公司法人的身份证或护照复印件,法人一寸照片三张

2、 自然人投资者主体材料: 投资者的身份证、通行证或护照(需经中国驻当地大使馆授权的司法部门公证);银行资信证明原件一式2份。(要求:投资者境外的开户银行出具,资信额或存款余额应不低于其在中国的首期投资额);法人一寸照片三张

3、 企业经营场所材料:中国租赁厂房的提供房地产租赁合同书原件一式2份(要求:以投资者姓名或名称租用场地// 租赁期限一年以上 // 该合同须经房屋租赁管理所登记签章)。 备注:

1. 外国投资者,须提供中国驻当地大使馆认证的文件原件;属港、澳投资者,须提交中国委托公证人认证的文件原件,并分别经中国法律服务(香港)有限公司、中国法律服务(澳门)有限公司加盖转递专用章;属台湾投资者,须递交当地公证机构公证并经广东省公证员协会核验的证明文件原件

2. 外方文件和公证资料须付中文翻译(翻译文件须加盖翻译公司印章)

第三章 外商投资办理的程序

第四章 外商办理得到文件

一、得到文件

3. 贸工局批文八份 4. 市政府批准证书正副本 5.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副本 6. 国税地税正副本 7. 组织代码正副本 8. 组织代码卡 9. 刻章登记卡

10. 公章、财务章、法人章 11. 外汇登记证 12. 开户许可证 13. 财政登记证 14. 公司公章

二、办理时间

35-45个工作日内逐步完成。(在所有资料提供完全,审批后起计算)

三、注意事项

1.营业执照变更(需要有费用产生)

2. 一般只办理到外汇登记,如还需要办理进出口,后面的程序: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刻报关章—海外登记—商检登记—电子口岸;

还需要提供电子口岸操作人员的身份证原件(不能是法人)和法人的健康证(深圳口岸医院体检)

第五章 各步骤提供的资料和时间

一、名称预先核准(即刻完成) 所需提供的材料:

1、 委托书原件;

2、 预取新公司名称(1-3);

3、 股东身份证明复印件。(自然人出具身份证或护照复印件,内资法人出具营业执照副本复印加盖工章,外商法人提供合法开业证明复印件)

二、外经委审批(5-10个工作日) 所需提供的材料:

1、申请书原件;

2、 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复印件;

3、股东身份证明复印件;

4、股东资信证明复印件;

5、公司住所证明;

6、意向书原件;

7、 投资方资料确认书原件;

8、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原件;

9、经营合同原件;(独资企业不需此项);

10、公司章程原件;

11、董事会成员名单;

12、董事会成员委派涵原件;

13、 董事会成员身份证明复印件。

三、企业开业设立(5个工作日) 所需提供的材料:

1、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原件;

2、 股东资信证明复印件(如有中方则需原件);

3、 公司住所证明;

4、经营合同原件;(独资企业不需此项)

5、公司章程原件;

6、合同、章程、经营范围批复原件;

7、设立批准证书(副本1)原件;

8、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及一寸照片一张;

9、法定代表人个人简历。

四、刻章

所需提供的材料:

1、 申请书;(由我公司代拟);

2、介绍信;(由我公司代拟,独资企业不需此项);

3、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全部);

4、设立批准证书原件;

5、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

五、办理组织机构代码(5个工作日)

1、营业执照副本原件;

2、 经营合同原件;(独资企业不需此项)

3、公司章程原件;

4、合同、章程、经营范围批复原件;

5、设立批准证书原件;

6、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

7、公章。

六、外汇管理局登记(当天完成) 所需提供的材料:

1、申请书;(由我公司代拟);

2、经营合同原件;(独资企业不需此项)

3、公司章程原件;

4、合同、章程、经营范围批复原件;

5、设立批准证书原件;

6、营业执照副本原件;

7、 组织机构代码证原件;

8、公章。

七、开设基本帐户(当天完成) 所需提供的材料:

1、营业执照正副本原件;

2、 组织机构代码证原件(附IC卡);

3、国(地)税副本原件;

4、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

5、公章、财务章、人名章;

6、 银行要求的其它材料

八、开设资本金帐户(当天完成) (OPEN CAPITAL ACCOUNT) 所需提供的材料:

1、申请书;(由我公司代拟);

2、营业执照正副本原件;

3、设立批准证书原件;

4、外汇登记证原件;

5、外汇登记核准件原件;

6、 组织机构代码证原件(附IC卡);

7、 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

8、公章、财务章、人名章;

9、银行要求的其它材料。

九、国税及地税登记(5个工作日) 所需提供的材料:

1、公司章程复印件;

2、合同、章程、经营范围批复原件;

3、 设立批准证书复印件;

4、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5、开户核准通知书复印件;

6、全体股东身份证明复印件(如有法人股需提供法人股营业执照复印件,中方法人股还需提供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7、 房屋租赁合同(如果是无偿使用,则需产权方提供无偿使用证明);

8、公司办公室座机电话、主营业务、单位所在地所属街道办事处(或乡);

9、 出租方地税计算机代码、负责人姓名、联系电话(私房不需此项);

10、房产证复印件或租赁许可证复印件(若是私房则二者都需要;私房如无房产证需提供购房合同和发票复印件;农民私房无房产证者需要乡土地规划科开具产权证明,并需要租房许可证复印件);

11、会计人员身份证复印件、会计证复印件(需要有年检页);

12、法定代表人、会计人员如是外地人,需提供暂住证复印件;

13、提供公司从业人数。

十、按合同入资(1个工作日) 所需提供的材料:

1、经营合同原件;(独资企业不需此项);

2、公司章程原件;

3、合同、章程、经营范围批复原件;

4、设立批准证书原件;

5、营业执照副本原件;

6、外汇登记证原件;

7、外汇登记核准件原件;

8、入资进帐单原件;

9、入资对帐单原件;

10、入资询证涵原件;

11、 中方法人股东的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加盖公章;(独资企业不需此项)

12、 中方法人股东的近期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原件。(独资企业不需此项) 十

一、工商换照(5个工作日) 所需提供的材料:

1、营业执照正副本原件;

2、 经营合同原件;(独资企业不需此项)

3、公司章程原件;

4、合同、章程、经营范围批复原件;

5、设立批准证书原件;

6、 董事会决议原件;

7、验资报告原件。 十

二、海关备案(5个工作日) 所需提供的材料:

1、营业执照副本原件;

2、组织机构代码证原件;

3、经营合同原件;(独资企业不需此项)

4、公司章程原件;

5、合同、章程、经营范围批复原件;

6、设立批准证书原件;

7、国税登记证副本原件;

8、 地税登记证副本原件;

9、 企业入资进帐单、对帐单原件;

10、验资报告原件;

11、企业财务制度;

12、 企业财务账目设置清单;

13、企业财务人员清单;

14、公章、海关报关章、人名章。

第六章 中外合资企业

所需资料如下:

(1)、 投资双方的开业证明文件原件2份(需公证),复印件6份(复印件• 需盖上投资双方各自的公章)。

(2)、 投资方开户银行出具的银行资信证明原件2份,复印件6份(复印件。需盖上投资双方各自的公章)。

(3)、 拟设立深圳企业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董事长/董事/监事/经理的身份证明(如身份证、回乡证、护照(如香港身份证请与回乡证复印在同一张A4纸上)复印件各8份(复印件需盖上投资双方公章)。

(4)、 拟设立深圳企业办公场所房屋租赁合同原件三份,租赁合同、产权证明(如房产证,没房产证的提供相关购房证明)、消防合格批复文件复印各6份(租赁合同需经房屋所在地的房管所备案,复印件需盖上投资双方公章)。

(5)、 拟设立深圳企业法定代表人同底一寸免冠相片2张。 (6)、 《办理外资企业提供信息明细表》请查看附件。 (7)、 中方已年检的执照副本复印件(需盖上公章)

(8)、 如中方以国有资产投资,须提交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认的国有资产评估报告或项目备案表

(9)、 外方经所在国公证机关公证并经我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的公司合法的注册证明。如外方以个人名义投资,需经所在国公证关机公证并经我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的身份证明。 (10)、 外方银行出具的资信证明

中外合资流程

第6篇:通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新生学籍和外国留学生学历证书电子注册试行办法

通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新生学籍和外国留学生学历证书电子注册试行办法

2007年12月07日 09:00

第一条 普通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新生学籍和外国留学生学历证书电子注册是政府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外国留学生招生行为实施监督管理,保证留学生培养质量的管理方式。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暂行办法的通知》(教学〔2007〕3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外国留学生学籍电子注册的对象为学校实施学历教育的留学生新生(以下简称新生)。

第三条 学校新生学籍和外国留学生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工作统一归口由学校留学生主管部门负责。

第四条 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办法

(一)学校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招收新生,并应于新生注册报到工作结束后一个月内,由学校留学生主管部门将新生学籍电子注册信息数据(采用DBF格式,数据结构见附表一)上传至教育部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学校登录教育部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的注册名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秘书处(以下简称基金委)发送至各校留学生主管部门。

(二)在华接受专科、本科、研究生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在汉语补习和预科教育阶段不做学籍电子注册,正式进入专业学习后,必须进行学籍电子注册。

(三)春季入学新生学籍电子注册信息的受理时间截至当年的4月15日;秋季入学新生学籍电子注册信息的受理时间截至当年的10月15日。请学校务必在规定时间内上报新生电子注册信息,以保证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工作有序进行并及时对外提供查询。

(四)在上报的信息数据中,每名学生在学历教育阶段只有一个学籍电子注册号,不得重复编号,注册号编码规则见附表二。

(五)信息数据中“国籍”一栏,请按照国家和地区标准名称填写(见附表六),如录入信息不符合要求,教育部学籍学历信息管理系统将不予接收。

(六)学生在学期间,如发生变更专业、改变学制、因故休学等学籍变动时,学校留学生主管部门须及时登录教育部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进行修改,确保学籍电子注册数据信息的实时和准确性。

(七)本项工作开展后,新生如无学籍电子注册信息,其学历教育部将不予承认。对于2008年以前入校的外国学历留学生,仍按学校原新生注册办法管理。

第五条 外国留学生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办法

(一)按照教育部2001年关于改革外国留学生学历证书管理办法的规定,在向外国留学生颁发毕业证书(包括自行印制的证书)后60天内,学校应按“外国留学生学历证书电子注册数据库结构”(见附表三)将相关信息录入光盘并附学校公函向基金委申报注册。

(二)毕业证书编码规则见附表四。

(三)基金委负责将汇总的各校外国留学生毕业证书数据信息报教育部审核、备案后,在教育部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向社会公布,提供查询服务。

第六条 学历证书发放办法

学历证书发放办法仍按照教育部关于改革外国留学生学历证书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凡需申领教育部印制的外国留学生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的学校,请逐项认真填写《外国留学生毕业预报表》(见附件五),加盖学校公章后,报本地省级外国留学生工作主管部门审核并加盖其公章。学校最迟须在外国留学生毕业前60天,将经审核后的《外国留学生毕业预报表》报送基金委。基金委经与学校学籍电子注册信息核对无误后,向学校寄发毕业证书。

第七条 本办法自2008年3月1日起试行。

第7篇:承认外国法院判决申请书

申请人:(基本情况).

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

委托代理人姓名:住址: 电话: 单位:

请求事项:承认Χ国ΧΧ法院Χ年Χ月Χ日的ΧΧ判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具有法律效力。事实与理由:(写明案件的起因及最后判决结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67条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国公民申请承认外国法院ΧΧΧΧ问题的规定》,现向你院提出上述请求,请依法裁定。

证据:

1、Χ国ΧΧ法院Χ年Χ月Χ日ΧΧΧΧ判决书副本及中文译本各一份;

2、Χ国ΧΧ法院寄给申请人的出庭传票及中文译本各一份;

此致

Χ省ΧΧ市中级人民法院

申请人:年 月 日

第8篇:承认外国法院判决申请书

申请人:(基本情况)。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委托代理人姓名:住址: 电话: 单位:请求事项:承认Χ国ΧΧ法院Χ年Χ月Χ日的ΧΧ判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具有法律效力。事实与理由:(写明案件的起因及最后判决结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67条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国公民申请承认外

国法院ΧΧΧΧ问题的规定》,现向你院提出上述请求,请依法裁定。证据:

1、Χ国ΧΧ法院Χ年Χ月Χ日ΧΧΧΧ判决书副本及中文译本各一份;

2、Χ国ΧΧ法院寄给申请人的出庭传票及中文译本各一份;此致Χ省ΧΧ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人:年月日

第9篇:商标注册申请书

更新时间:2012-7-24 17:21:34 点击率:67 来源:郑州统力知识产权

书式一

商 标 注 册 申 请 书

申请人名称:

申请人地址:

是否共同申请:□是□否

邮政编码:

联系人:

电话(含地区号):

传真(含地区号):

代理组织名称:郑州统力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商标种类:□一般□集体□证明□立体□颜色 商标说明:

类别:

商品/服务项目:

(附页:页)

上一篇:责任协议书模板下一篇:运营专员求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