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权法复习(精选10篇)
选择题
1、我国商标法规定商标构成的要素有()
A.文字、图形、字母、数字、气味、三维标志
B.文字、图形、字母、数字、声音、三维标志
C.文字、图形、字母、数字、颜色组合、三维标志
D.文字、图形、字母、数字、颜色组合、气味、声音、三维标志
2、商标法规定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有()
A、人用药和奢侈品
B、麻醉药品和贵重金属制品
C、烟草制品与酒类商品
D、人用药品与烟草制品
3、()申请人可以要求优先权
A、在外国第一次提出注册申请之日起6个月内,又在我国就同一商标提出注册申请的B、在外国第一次提出注册申请之日起12个月内,又在我国就同一商标提出注册申请的C、在我国政府主办的广交会上首先使用,在该商品展出之日起6个月内在我国提出商标注册的D、在我国政府主办的广交会上首先使用,在该商品展出之日起12个月内在我国提出商标注册的4、注册商标续展的宽限期为()
A、2年
B、1年
C、6个月
D、3个月
5、使用注册商标应当标明()。
A、“注册商标”,字样
B、注册标记
C、注册类型
D、注册日期
6、()属于商标侵犯商标权的行为
A、未经商标权人许可,在类似商品上使用近似商标的行为
B、商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销售仿冒产品的行为
C、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的行为
D、明知他人的商品是仿冒产品而提供仓储的7、“北京烤鸭”中“北京”属于()
A、商品商标
B、货源标记
C、地理标志
D、知名商品的特有名称
8、真皮标志属于()
A 证明商标
B 集体商标
C 防御商标
D 联合商标
9、商标法所称商标的使用,包括()
A 用于商品包装上
B 用于商品交易文书上
C 用于广告宣传中
D 用于商品发票上10、1992年2月19日,甲企业就其生产的家用电器注册了“康威”商标。后来乙企业使用该商标生产冰箱,并在2002年4月开始销售“康威”牌冰箱。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甲对其商标的续展申请应当在商标有效期届满后的6个月内提出
B.乙企业对“康威”的使用为非法使用
C.乙企业可以在2002年8月19日后在家用电器上申请获得注册“康威”商标
D.甲企业在商标续展期内仍享有商标专用权
11、甲公司在纸手帕等纸制产品上注册了“茉莉花”文字及图形商标。下列哪些未经许可的行为构成侵权?
A.乙公司在其制造的纸手帕包装上突出使用“茉莉花”图形
B.丙商场将假冒“茉莉花”牌纸手帕作为赠品进行促销活动
C.丁公司长期制造茉莉花香型的纸手帕,并在包装上标注“茉莉花香型”
D.戊公司购买甲公司的“茉莉花”纸手帕后,将“茉莉花”改为“山茶花”重新包装后销售
12、甲公司于2000年3月为其生产的酸奶注册了“乐乐”商标,该商标经过长期使用,在公众中享有较高声誉。2004年8月,同一地域销售牛奶的乙公司将“乐乐”登记为商号并突出宣传使用,容易使公众产生误认。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乙公司的行为必须实际造成消费者误认,才侵犯甲公司的商标权
B.即使“乐乐”不属于驰名商标,乙公司的行为也侵犯了甲公司的商标权
C.甲公司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该商号登记
D.乙公司的商号已经合法登记,应受法律保护
13、甲食品厂将已经使用二年的“茂宇”文字商标向商标局提出注册申请,但同日提出相同商标申请的还有乙服装厂,乙服装厂未使用过该商标。根据我国《商标法》规定,商标局将初步审定并公告的商标申请人是()
A.乙厂
B.甲厂
C.甲厂和乙厂
D.两厂都不予考虑
14、某公司有一注册商标“苹果”被核定使用于洗衣机上。为了有效保护该商标,该公司在洗衣机上又申请注册了“红苹果”“青苹果”“黄苹果”三件商标,这三件商标是()
A.联合商标
B.防御商标
C.集体商标
D.证明商标
15、以下诸选项中,不属于商标标识的有()。
A.自行车上的商标铭牌
B.服装上的商标织带
C.商品的特色包装
D.日用品上的商标纸
16、注册商标人可以申请续展注册的期限一共为____,____满仍未提出申请的,注销其注册商标。()
A.6个月,续展期
B.12个月,宽展期
C.6个月,宽展期
D.12个月,续展期
17、某厂在自己生产的牙膏上注册“田七”商标,其后又在香皂、洗涤剂上注册“田七”商标,后者即构成()
A.防御商标
B.联合商标
C.证明商标
D.集体商标
18、根据商标法的规定,商标注册人享有下列哪些权利?()
A.许可他人使用注册商标的权利
B.禁止他人在同一种或类似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近似商标的权利
C.在核定商品上使用注册商标的权利
D.在与核定商品相类似的商品上使用注册商标的专用权
19、商品使用未经核准注册商标的,根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应当如何处理?()
A. 一律不得在市场上销售,违者应受行政处罚
B. 原则上不许在市场上销售,但商标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C. 一律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但其商标不受法律保护
D. 原则上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但商标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20、驰名商标应由谁来认定?()
A.法院在个案中认定
B.消费者评选
C.行业协会认定
D.商标主管部门在个案中认定
案例题:
第一轮是全面复习,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的阶段。
第一轮复习在中考的全程复习中处于基础性阶段,是先导性阶段,主要任务是全面复习,夯实基础。第一轮复习的基本要求是按照课标,控制难度(0.6难度),夯实双基,全面复习,单元过关。中考试卷的难度按7:2:1的分布,可以间接说明第一轮复习中基础知识复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一轮复习的功能主要复习旧知,巩固和深化基本概念、规律、方法、技能与思想,为后续复习扫清基础性知识障碍。因此,要提高第一轮复习的有效性,建议采取以下的复习策略:
1.找准切入点,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
以教材为本,但绝不是常规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应该重视知识的归纳总结,从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方面来下功夫,对所学内容做一次大盘点,进行必要的知识梳理,归纳、简化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记忆的负担。可以找一条主线,如现象、概念、公式、定律、实验等角度将知识串接起来进行复习。也可以按照常规将内容分为力、热、声、光、电、磁等方面进行复习。要打破章节内容,适当地把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建立知识网络。形成一个由知识点到知识面、最后到知识网络的综合体。
2.基础知识复习,要求面要全,从面上发现常规教学中的遗留问题并解决之。
重点就是基础,就是概念。对学生有些容易混淆的相关、相近或相似的概念,通过列表类比的方法加以区分。对不同概念的不同表达式,找出相似的规律,增强记忆。从公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对物理定律、定理和物理规律,要从内容的表述、表达式的物理意义和运用条件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3.处理好教材与资料的关系,提高复习资料的辅助性。
中考命题总体上遵循“保持稳定,重视基础,贴近生活”的命题方向。课标是复习的依据,课本是复习的根本,资料是复习的补充。要充分利用课本,拓宽知识内容,延伸课后习题。挖掘课本,注意细节。要重视课本中的插图、表格和图表的研究,注意其中蕴藏的物理知识与物理规律。复习时,课内习题的处理尽量用内容提要带例题分析,根据教材特点、重点、难点和疑问点精心设置编拟题型多样、新颖、富有启发性的习题,一步步诱导学生复习巩固,使学生在基本概念上得到加强,在解题技巧上得到启迪。
第二轮是提升阶段。
在基础复习的基础上,将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根据学生出错多的问题,通过概括、归纳和总结,进行强化训练,选择典型的习题,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将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再次呈现,进行讲评,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技巧,将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和应试能力。
主要采取“练、评、讲”的复习方法,坚持以学生综合练习为主体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按知识系统划分,学生的综合练习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几个知识点配以小综合练习,使点连成线,形成一个小单元;二是以几个小单元配以较大范围的综合训练,使点形成面;三是以几个大单元配以大范围的综合练习,使面形成体,从而达到知识点立体化的境界。
讲评时,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上,应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注重一题多变培养学生应试能力,应用一题多联培养学生联想迁移概括归纳能力。教师通过学生的综合练习,获得学生知识“盲区”的信息,针对性进行专题训练,达到深化知识、扩充知识的目的。
第三轮是冲刺阶段。
主要是结合中考模拟题(海南题),进行查漏补缺。着重增强考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正确决策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洞察能力及创造能力。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
模拟考试以四次为好,不要盲目地大题量训练,以便给自己留下思考的时间,注重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并通过练、评、反思,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
2.解题格式要规范,语言表达要准确。
比如:计算题要写出计算公式;简答题要简明扼要回答问题,或加以简洁的解释、举例。
3.训练综合题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技巧。
必要时可以在读题时画出草图,便于理解题意和解答。
4.关注社会热点,注意观察生活,联系实际。
第一轮注重基础知识的再现和记忆,理清线索。教师应根据中考的命题范围,逐章节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帮助学生弥补以往所学知识的漏洞,查漏补缺,巩固提高。教师要指导学生融会贯通地阅读教材。这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学会阅读教材。阅读教材先读目录。后读单元题目、课题、每课的小标题,了解历史线索,快速查找知识,迅速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最后抓住中心词。同时要注意教材中的细节,如课文中的小字、注解、阅读卡、文献资料,这些材料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历史过程非常重要。二是学会构建知识体系。中考历史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所以学生要能重组教材,纵横串联归纳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如可以将中国现代史分为“新中国的成立及巩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含失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三部分。
第二轮通过专题复习和训练培养学生归纳、提炼关联知识点的能力。在学习基础知识后,教师可进行专题复习,将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帮助学生从宏观角度全面把握教材,使点、线的知识以网络的形式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形成简明的知识框架结构。如将中国近现代史内容,分为这几个专题: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人民的抗争、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共的发展历程、三农问题、国共关系、台湾问题、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国和平崛起和外交政策。
近年来,中考较多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设计试题,在这一轮复习中要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热点问题链接起来,引导学生关注过去一年中发生的重大事件。
第三轮要以“综合练习”的方式进行查漏补缺和答题技巧的训练。历史开卷考试题型分为选择题与材料分析题。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阐述能力与辨证思维能力,解答时应从准确、最佳的角度思考,运用直选法、排除法、分析法进行选择。材料分析题多为“提供材料,设置情境,考能力”的形式,要做好材料题,应加强平时的训练。一是应运用教材里所引用的材料,提醒学生注意这些史料和所学知识的联系。二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复习加大信息量,给学生补充一些原始史料,让学生做到见多识广。三是,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用典型试题进行练习,如近年的中考题,让学生熟悉题型。四是锻炼学生的解题技巧。如仔细审题,审出题眼,抓住材料部分和问题的关键句,关键句一般出现在材料的首尾:如果材料是漫画,关键词一般是漫画的标题或漫画中的文字说明;如果材料是表格,关键数据一般与标题相关。答题时,语言和格式要规范化,观点、评价的表述要准确,做到史论结合,把握要点,简明扼要。只有掌握了方法,在解题时多角度地理解题意,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才能在考试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
首先把积累的知识分类。如: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病句修改等。然后,针对这类知识点,分析有关这些知识点的中考题型及考察方式。接着针对这类试题进行解题思路剖析,解题方法的总结归纳。最后整理解题过程,提炼解题技巧,探究解题规律。
这样,就避免了题海之劳苦,可得举一反三之效果。及解放了学生,又解脱了老师,还提高了做题速度和质量。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法
1.制订一个合理的预习计划。
从整体上把握高中数学教材内容,仔细揣摩教材字里行间所蕴含的玄机,完成课后练习,争取带着疑问入校,激发入校后的求知欲,尽快地让数学成为你的知心朋友。
2.做好新旧知识的对比。
应力求做到新的概念、定理,都要先复习之前高中数学学过的知识,把它贯穿在高中课程中,使新旧知识互相促进,共同巩固,达到知识的深化与能力的培养。独立思考初中阶段感兴趣的高中数学难题,回顾老师扩展的数学知识,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享受攻难克艰的乐趣,感受高中数学的魅力。
3.关注高中数学思想方法的进一步学习。
高中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比如:类比法——引导我们探求新知;归纳猜想——我们创新的基石;分类讨论——化难为易的突破口;等价转化——解决问题的桥梁。
如果在这方面做得好的话,那么从一开始你就走在了前面。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如果你比其他同学适应得快,那么无疑你的进步会比别人快,从而形成一个增长的良性循环。
4.高中学习中的常用知识。
如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平面几何等,力求在数学知识、方法、思想方面恰当进行初中和高中的衔接(都可以在书上或网上找到),同学们要自主学习和思考,做一做相关练习题,打好基础。总之,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理性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希望同学在学习中能够多思考、多总结,达到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和必备的能力。
高三数学高效复习方法
高三的课一般有两种形式:复习课和评讲课,到高三所有课都进入复习阶段,通过高中数学复习,学生要能检测出知道什么,哪些还不知道,哪些还不会,因此在复习课之前一定要弄清那些已懂那些还不懂,增强听课的主动性。现在学生手中都会有一种高中数学复习资料,在老师讲课之前,要把例题做一遍,做题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
对高中数学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体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举一反三,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要作好笔记,笔记不是记录而是将上述听课中的要点,思维方法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以便复习,消化,思考。
高三数学选择题秒杀法
1.剔除法
利用已知条件和选择支所提供的信息,从四个选项中剔除掉三个错误的答案,从而达到正确选择的目的。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尤其是答案为定值,或者有数值范围时,取特殊点代入验证即可排除。
2.排除法
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本质就是去伪存真,舍弃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找到符合题意的正确结论.筛选法(又叫排除法)就是通过观察分析或推理运算各项提供的信息或通过特例,对于错误的选项,逐一剔除,从而获得正确的结论.3.数形结合法
数形结合法是指在处理高考数学选择题问题时,能准确地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几何图形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思考,通过“以形助数”、“以数辅形”,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从而实现化抽象为直观、化直观为精确,并达到简捷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形结合法在解决高考数学选择题问题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综合法
当单一的解题方法不能使试题迅速获解时,我们可以将多种方法融为一体,交叉使用,试题便能迎刃而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不易找到解题思路时,我们可以从选项里找解题灵感.5.测量法
树形图:
在复习时,通读全书后,理出该领域研究的主要线索,如:该学科领域研究涉及到哪几大方面的问题?每一个大问题下又涉及到哪些主要内容?每一个内容中关键的知识点是什么?等等。依据这些问题,可以画一个树型图,帮助你理解“树干”与“树枝”、“枝叶”等的内在关系。然后,依据这一树型图,再参考其它书目,对这一图式做进一步的充实完善,使得树型图更加完满,
这样,通过这一“制图”过程,就会使你自己对于这一学科研究的.整体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而且,这一图式对最后“冲刺阶段”的复习也能够起到帮助你理清脉络、迅速回忆起细节的作用。
下面还介绍几个考前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不要“抓大放小” 有的考生为了找捷径,只复习重点内容,对非重点内容和可能出小题的内容或不复习或下功夫不够。这样复习的结果,大大影响了考生的考生成绩的提高。
一、“重温课本”一条线
“重温课本”就是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返回课本, 重新温习课本, 吸收课本里面对于语文考试来说最基本的东西, 返回到语文学习最根本的凭借上去。复习备考, 大家都在寻找捷径, 希望能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大的效益。寻找有效的, 或者说高效的复习方法, 这是无可厚非的, 也是必须地。但是在寻找捷径的同时, 也有不少人迷失了复习的方向, 把高考复习备考当成了钻资料、做习题的过程, 完全丢掉了对课本的复习和巩固, 使复习备考陷于误区。虽然高考语文命题很少直接从课本中取材, 但在知识和能力两方面与课本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课本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复习资源, 重温时, 就是要求学生以课本为例, 确认知识, 联系知识, 比较知识, 达到对语文知识的立体理解和把握。因为课本内的例子都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 有利于学生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通过对课本例子的全新审视和深入挖掘来提高学生分析揣摩、运用语言的能力。总之, 语文复习完全丢弃了课本, 这样常常造成学生一些知识结构上的缺失, 使学生在考场上出现一些盲点, 考生是很难取得好成绩的。
二、“考点讲练”一条线
根据《广东语文考试说明》, 逐点讲练, 有主有次地全面铺开, 让复习有着眼点, 针对性强。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还让考生做一定数量的练习, 但是必须是在熟练掌握相关教学内容之后来练习。中学所学知识, 绝大多数属于各个学科的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知识。平时上课的时候, 我们是一点一滴、从不同的侧面学习这些知识。如果只是简单地将这些知识堆积起来, 那就是一堆杂乱无章的东西。在复习的时候, 应该对这些知识来一次彻底的梳理, 搞清楚所学的知识中哪些是最重要、最关键的知识, 哪些是一般的知识, 各项知识是怎么产生的, 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应用, 怎样应用, 各项知识之间有什么关系, 怎样联系等。用一个清晰的框架将知识归类, 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新高考将包括语文基础知识、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语言综合运用、作文五个部分。
(1) 语文基础知识复习包括年年都要考的字音、词语、成语、病句。语文基础知识琐碎, 又几乎没有什么规律, 掌握它们靠的是积土成山、积水成渊、集腋成裘的积累。那种集中一段时间攻克, 或临考拼命背上三五天攻克的速战速决思想是行不通的, 必须要有持久战的观念。要在理清知识脉络, 确定重点难点的基础上, 制定长远作战计划, 从高三总复习开始坚持每天安排10分钟左右的时间识记语文知识, 每天抄写音、字、词、成语、名句的文字量在200字左右, 定期检测一次自己积累的情况。打持久战, 最重要的就是坚持, 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2) 古诗文阅读主要考查三方面内容, 即古诗词曲鉴赏、名句名篇默写、文言文阅读。复习这个考点要求学生掌握一些答题技巧, 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佳作, 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意义和用法。高考古诗文阅读测试的主要目的在于读懂文章, 学习、运用古汉语知识是读懂文章的基础和首要条件, 但不是目的;对文言文内容的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是文言文阅读测试的重点和难点, 也是阅读文言文的目的所在。
(3) 现代文阅读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为文学类文本阅读, 重点是散文阅读和小说阅读;一为实用类文本阅读, 重点是新闻阅读和传记阅读。现代文阅读的核心能力包括整体感知、筛选信息、形成解释和鉴赏评价四项能力。所谓整体感知, 就是从文章的整体上着眼,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把握文章的思路结构, 感受文章的感情倾向, 理解文章基本的写法等。筛选信息, 就是根据要求从文中筛选出一处、几处或隐含的有用信息, 并能根据要求进行提炼和概括。形成解释, 指的是学生依据文本信息根据自己的经验对文章的内容、写法等做出合理的解释。鉴赏能力, 指的是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进行初步的文学鉴赏, 以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评价能力指的是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作品的内容、写法、感情倾向等做出价值判断的能力。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根本在于他的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于他整体感知、提取信息、形成解释和鉴赏评价能力的提升。
(4) 语言综合运用则需要注意扩展语句, 压缩语段;句式的选用、仿用、变换;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我们非常注意对考点的轻重详略处理, 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对每一个考点平均用力, 考试重点、热点采用多种形式强化复习。例如, 仿写句子要审清楚例句是单句还是复句, 是陈述句还是疑问句, 是肯定句还是否定句, 是主动句还是被动句, 是整句还是散句, 是长句还是短句, 是常式句还是变式句;看单句内部短语的结构, 看复句中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看语体色彩, 看感情基调;看关键性词语等。
(5) 作文这一考点将在另一条线专门复习。
三、“作文训练”一条线
分解审题、立意、表达的训练。作文考试, 最关键的当然就是审题, 审题正确, 一篇文章就成功了一半。在高考中作文题型往往是多种多样的, 有时是“话题”作文, 有时是“材料”作文, 有时是“命题”作文, 有时甚至是以漫画为题, 所以我们在作文训练中千万不能偏于一隅, 盲目跟风, 揣摩试题。“材料作文”也罢, “话题作文”也罢, 都不过是提供一个背景, 让同学们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关键是同学们要有自己的想法, 自己的感受, 要善于观察生活, 积累素材, 学会对一些生活现象进行思考, 引出自己的感悟和观点, 这样在考试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高考作文的立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首先, 从给出的全部材料中加以综合提炼、升华, 提出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确立主题, 如“自豪, 我的祖国”;从党和人民的关心、社会各界的援助, 提出大爱无疆, 如“孩子不哭”“爱能创造一切”。其次, 从所给的多种材料中选取某一项材料, 从一个角度深刻分析、探讨, 有明确的立意和充分的论述, 深刻抒情, 生动叙述。如, 从党和政府的关心这个角度去写;从全国人民对灾区的关心、援助、帮助去写, 体现坚强的信心、民族凝聚力;从传媒的关注、整个社会高度的人文关怀方面写;从灾区人民在灾难面前坚强不屈的角度写人的坚韧、伟大。考试作文的表达方式和我们平时作文没有什么两样, 不外乎记叙、议论、说明、抒情几种。要正确选择文章的表达方式, 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写作意图、文章的思想内容来决定, 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述。同时还要考虑到, 任何一篇文章都不是单一的存在, 它是一个复杂的整体, 往往不会单纯地使用一种表达方式。一般都是以一种为主, 综合运用几种表达方式, 记叙中有时要有议论, 议论中往往要求说明。但是任何一种表达方式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 用之不当则会变质, 所以必须掌握几种表达方式并熟练运用才能得心应手, 表达明确。在这一条线里面, 我们极为关注学生作文材料的积累工作。我们深深知道作文“写什么”对于生活空间狭窄的学生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我们通过对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材料的选择提供来达到使学生从中吸收写作材料的目的, 以阅读促写作。重点训练话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的写作, 并精选有浓厚生活气息或有文化底蕴的文字让学生参考。话题作文与以往的材料作文相比, 最大的差别是:“话题作文的核心是话题”。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 不像以往的材料作文那样, 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它只是命题者所作的“作前指导”, 是引发考生思考的一个“由头”, 是启发考生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 是“举一反三”的“一”;而材料作文行文的主旨要与材料相吻合。此外, 给学生讲清考场作文最基本的要求, 强化开头和结尾的写作, 严格要求规范书写, 写足字数, 少写错别字。
[关键词]看书 解疑 练习 讲评 命题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2-0063
中考物理复习教学在整个物理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如果复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设置科学合理,循序渐进,对学生物理综合能力的提升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把复习课上成简单的知识总结和回忆的过程,或是对已学知识的机械再现,那么复习的效率不会太高,效果也不会太好。本人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一套中考物理“五步复习”法,即看书、解疑、练习、讲评、命题五个步骤,下面作简要分析。
1.看书。毕竟复习课所要复习的是很久以前学过的旧知识,先让学生自己看书,对以往学过的知识有一个重新拾起的过程。学生自己看书后,自己将知识点进行梳理,可以白行完成老师事先设计好的知识网络图的填空,层次高的学生可以自己绘制知识网络结构图,这样做的日的是要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知识网络,并让学生在重新看书的过程中再一次把课本上不懂的东西找出并记录下来,这一点是看书环节的关键所在。比如在复习《质量和密度》时,可以让学生白己制定关于质量、天平使用以及密度的知识网络图;在复习《电功率》这一章时,可以让学生深入思考诸如焦耳定律的适用范围,进而上升到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中电热的计算等问题。学生通过再次阅读、总结和思考,能力必将会有很大的提升。
2.解疑。就是学生通过看书以及再次思考后.提出问题,可以向教师提出问题,也可以向同桌提出问题,可以前后左有讨论,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疑惑,但是最后一定是教师把它收回来,教师在了解了学生的问题的前提下,把它们适当梳理并对一些典型易混淆的问题进行统一解答,此时的问题不宜过深。比如,在复习了欧姆定律公式I=U/R之后,学生提出了欧姆定律使用范围的疑惑,教师可点拨此定律中的电流和电压必须是同一段导体同一时刻的值;而又比如焦耳定律Q=2Rt只能用在纯电阻电路中,至于非纯电阻电路中电热的计算,比较复杂,可以留到后期提高训练中再深入剖析,此处不宜过早涉及以免学生在理解水平尚未到达的情况下,增加思想负担和畏难情绪。
3.练习。解疑之后是练习。对于复习课的练习,很多教师容易让学生陷入茫茫题海,一口气发下很多张试卷让学生做,其实这样的效果非常不好,学生也容易产生倦怠和应付情绪。要想学生的练习有效,教师一定要在挑选练习上狠下工夫,给学生做的练习必须是经过筛选、且适合学生做的题目,不能够拿了一份试卷不加删减和选择就发给学生做,这样不但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还会把学生的思路搞乱。关于练习的方法,一个切实有效的做法就是将大试卷变成小试卷。具体做法是:教师可以事先将各个知识点的典型题日挑选一些出来,按照由浅到深的梯度编排印好后分成一张张的小试卷。在课堂上采用先讲例题,然后用小试卷测试,并当堂抽改,再讲评的方式进行。比如,在复习电功率的四个公式P=W/t、P=UI、P=PR、P=U?/R时,可以将这四个公式的相关练习分别找出一两题印成巴掌大的随堂测试卷,讲一个公式立刻练一题,并随堂抽改,然后当堂讲评,这样更能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真正动手演算,对知识的掌握效果要比教师全部讲完后.再一大张一大张地发试卷进行训练效果要好很多。
4.讲评。在讲评之前,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首先要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或试卷,要对学生的答题情况有个清楚的了解,比如,答题格式是否规范,学生典型的错误有哪些,试卷各个分数段的人数是多少等等。试卷发下去后,教师可以不着急讲评,可以让学生针对试卷自行讨论几分钟,让学生针对试卷上做错的题日进行讨论,可以和教师讨论,也可以和同桌讨论,也可以下座位去请教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学生讨论完后,错误题型的讲评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讲评,当然教师应对什么问题由学生讲,要心中有数。有的时候学生讲给学生听效果反而更好,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故意抛出一些问题,比如一些看似比较容易实际又有很多陷阱的题日,让学生来讲。有些平时较认真的学生就会发现问题。这样就会在课堂上形成一种氛围,或讨论、或交流、或“针锋相对”这样的氛围是很不错的。这样学生更容易专心,效果也更好。
5.命题。学生经过一定量的练习后,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条件,让学生参与命题。学生参与命题能有效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当然,由于学生的层次各有不同,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命题的难易程度可以稍有区别。当然,在这个环节学生会花费比较多的时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开展。
第一章
概述
一、婚姻家庭法的含义
实质意义:调整亲属关系的发生、变更、消灭以及基于亲属关系所产生的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形式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二、婚姻家庭法的性质与特点
性质:私法,民法的组成部分,身份法 特点:
普通法、伦理性、强行性、团体性、习俗性
三、我国婚姻法关于基本原则的规定: 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一夫一妻、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计划生育
四、身份法律行为的特征1、2、3、4、身份行为不得代理
身份行为不得附条件或期限 身份行为具有要式性
身份行为不适用总则关于法律行为的规定
五、亲属的含义与分类
含义:指基于婚姻、血缘或法律拟制形成的具有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内容的关系
分类:配偶、血亲、姻亲
直系血亲:上下一贯而成的血缘关系形成的血亲
旁系血亲:出于同一血缘的祖先而相互间无直接血缘关系的血亲
六、亲等的计算
亲等是指计算亲属关系远近的尺度。多数国家采用世次亲等制度计算法
直系血亲亲等计算:从一方数至对方有几个世代交替(世次)即为几个亲等
旁系血亲亲等计算:分别从双方数至共同的同源祖先将两边世次数目相加即为其亲等数
第二章
结婚
一、婚姻的含义:结婚系男女为将来永久共同生活所订定的契约,其因结婚而生的关系称为婚姻关系。
二、我国法律关于结婚实质条件规定
1、当事人应具结婚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
2、达成结婚合意
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法5条)
3、结婚应达到法定婚龄
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法6条)
4、符合一夫一妻制(禁止重婚)前一婚姻未解消之前,不得缔结后一婚姻。
5、当事人双方不具有法律规定的禁婚亲属关系
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法7条):直系血亲&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之间不得结婚
6、患有法律规定不应结婚的疾病的人不能结婚或暂缓结婚(法7条)
《母婴保健法》: 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严重的遗传性疾病、严重的精神疾病
三、婚姻的撤消与无效
1、婚姻的撤消
原因:受胁迫结婚 撤消权人:受胁迫的一方
撤消权行使期间:自结婚登记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被非法限制
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2、婚姻的无效
原因:我国法律规定(法10条):重婚、未达法定婚龄、违反禁亲婚的规定、患有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未治愈的
3、婚姻撤消与无效的后果:我国法律规定无效或被撤销的婚姻,自始无效。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义务。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对重婚导致的婚姻无效的财产处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当事人的财产权益。当事人所生的子女,适用本法关于父母子女的规定。(法12条)
4、婚姻无效宣告程序上的规定: 针对无效宣告判决不得上诉、宣告后婚姻自始不受法律保护、婚姻无效情形已经消失的不予支持。(释一7、8、9条)
三、结婚登记
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的机关是县级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申请时应提交证明、证件:
本人的户口簿、身份证;
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签字声明。
登记的效力:经审查符合法律规定的予以登录,发结婚证,婚姻关系从登记时成立。补办登记的效力:男女双方根据婚姻法第八条规定补办结婚登记的,婚姻关系的效力从双方均符合婚姻法所规定的结婚的实质要件时起算。
第三章
婚姻的效力
一、婚姻的普通效力
我国法律中关于夫妻人身关系的规定:
夫妻双方都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权利、夫妻双方都有加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的自由 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义务 忠实义务
夫妻相互有扶养义务 夫妻相互有继承的权利
二、夫妻财产制
1、我国法定夫妻财产制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
(二)生产、经营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遗嘱人或赠与人明确表示属于夫妻一方所有的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五)其他:(司法解释二11条)(1)、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所取得的收益(2)、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应取得的住房公积金和补贴(3)、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应取得的养老保险金和破产安置费。
主张为一方所有的,不能证明时,推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对共同的财产享有平等的处理权。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军人的伤亡保险金、伤残补助金、医药生活补助费属于个人财产
军人的复员费、自主择业费,以夫妻关系存续年限乘以年平均值,所得数额为夫妻共同财产,剩余为个人财产。(司法解释二13、14条)
2、约定财产制
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归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法定夫妻财产制规定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算。(婚姻法18、19条)
3、夫妻财产制的清算(1)共同财产的分割
分清个人财产、夫妻共同财产和家庭共同财产,坚持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照顾无过错方,尊重当事人意愿,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合情合理地予以解决。(2)债务清偿
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夫妻为共同生活或为履行抚养、赡养义务等所负债务,应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离婚时应当以夫妻共同财产清偿。下列债务不能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应由一方以个人财产清偿: 夫妻双方约定由个人负担的债务,但以逃避债务为目的的出外 一方未经对方同意,擅自资助与其没有抚养义务的亲朋所负的债务
一方未经对方同意,独自筹资从事经营活动,其收入确未用于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 其他应由个人承当的债务
第四章 离婚
一、协议离婚 协议离婚的条件
我国法律的规定:
①、男女双方达成离婚合意 ②、就子女抚养达成一致意见 ③、就财产分割与债务清偿达成一致意见。另外,男女双方须在内地办理过结婚登记。
协议离婚的程序: ① 登记机关: ② 申请时应提交的证明证件:
本人的户口簿、身份证
本人的结婚证
双方当事人共同签署的离婚协议书(离婚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以及对子女抚养、财产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③ 登记:登记机关审查申请合法的予以登录,发给离婚证,自登记时起婚姻消灭。登记仅为离婚契约的生效条件。
二、判决离婚
我国法律关于判决离婚的规定:
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①、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②、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③、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④、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⑤、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的,应准予离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符合离婚条件,不应当因当事人有过错而判决不准离婚。
关于军婚:我国规定军人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同意,但军人有重大过错的除外。
男方离婚诉权限制:离婚诉权的限制:我国婚姻法规定妇女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提出离婚的,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
我国法律关于离婚效力的规定
1、身份上的效力
(1)夫妻同居义务免除
(2)双方均取得再婚自由
(3)继承权丧失
2、财产上的效力
(1)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2)约定分别财产制的,一方在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了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
(3)离婚时如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应从其住房等个人财产中给予适当帮助。
(4)离婚损害赔偿请求(婚姻法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三)实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解释一30条:
(一)符合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无过错方作为原告基于该条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必须在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
(二)符合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无过错方作为被告的离婚诉讼案件,如果被告不同意离婚也不基于该条规定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可以在离婚后一年内就此单独提起诉讼。)
3、离婚在亲子关系上的效力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由抚养&教育的权利&义务
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抚养意见1、2、3、4、5、6条)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第五章 父母子女关系
一、我国法律关于父母子女权利义务的规定
父母对子女(包括未成年子女或已经成年但是不能独立生活)有抚养教育的义务 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 父母与子女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二、非婚生子女
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歧视。
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教育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婚姻法25条)
三、继子女
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婚姻法27条)
第六章 收养
一、收养的成立 收养成立的实质条件 我国法律的规定:
①被收养人:下列不满14周岁的为成年人:孤儿、社会福利机构养育的弃婴和儿童,生父母无力抚养的子女收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子女、继父母收养继子女不受不满14周岁的限制
②送养人:
孤儿监护人、社会福利机构、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
③收养人:
收养人必须无子女
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
未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
收养人要年满30周岁 ④达成收养合意(收养人与送养人)⑤ 其他特别条件:
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收养孤儿和残疾儿童不受此限制
有配偶者收养子女,须夫妻共同收养
无配偶男性收养子女,收养人与被收养人之间的年龄应相差40周岁
收养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应当征得被收养人同意
收养有效成立的形式条件
我国法律规定:收养人与送养人以及年满10周岁的被收养 人以及收养人与被收养人亲自到登记机关为收养意思表示及同意 意思表示。
收养登记性质: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收养契约的生效条件
登记机关:县级以上民政部门
程序: 申请(提交有关证明证件):
登记:自登记之日起收养关系成立
4、收养的效力: ①拟制效力:收养人与被收养人之间产生法律拟制的父母子女关系
养子女与养父母的近亲属间产生拟制血亲关系
养子女的后代与养父母及近亲属间产生拟制血亲关系
②解消效力:养子女与生父母及其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禁婚义务不消除)(收养法23、24条)
5、收养关系的解除(终止)
(1)合意终止:由收养人与送养人达成终止合意,被收养人年满10周岁的,征得被收养人的同意。合意终止须经解除收养关系登记。
(2)单方终止:下列情形发生单方终止权:
收养人不履行扶养义务,由虐待、遗弃等侵害未成年子女合法 权益行为的,送养人有权要求解除收养关系,养父母与成年子女 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养父母或养子女有权要求解除收养关系(3)收养终止的法律后果:
①收养终止后,养子女与养父母及其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消灭,养子女与生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恢复,但养子女已成年者是否恢复,当事人协商确定。
②养终止后,成年养子女对有扶养需要的养父母应给付生活费,成年养子女虐待、遗弃养父母的,养父母可以要求养子女补偿收养期间支出的抚育费,养子女尚未成年,生父母提出终止收养关系,养父母同意的,养父母可以要求生父母适当补偿收养期间支出的抚育费
第七章
扶养
一、扶养人范围与顺序 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
父母对子女有扶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抚养的义务。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或子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
有负担能力的兄、姐,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弟、妹,有扶养的义务。由兄、姐扶养长大的有负担能力的弟、妹,对于缺乏劳动能力缺乏生活来源的兄、姐,有扶养的义务。
二、程度、方法及变更
(1)程度: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20%至30%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担一般不得超过50%抚育费的给付期限,一般至子女十八周岁为止(2)方法: 抚育费应定期给付,有条件的可一次性给付(3)变更: 子女因患病、上学等其他正当理由原定抚育费不能维持当地实际生活水平的可请求增加。
[作者] 刘起增/刘耘
[内容]
(北京市一中 刘起增)
(首都师范大学 刘耘)
编者的话
随着高考激流的逝去,老高三这些弄潮儿,暂且可以缓口气等候消息。而新高三的同学却正需振奋精神、继往开来、踏上迎接来年高考之路。“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暑假来临,稍事松弛一下固然合理。然而,请别忘记自己的重任,时光匆匆如流水,来年考期不过还有300余日,也是转眼即到,不容蹉跎的。
为帮助新高三同学们科学地抓紧利用时间,学习和复习好知识,增长本领,及早打好基础,以期不久的将来能在高考浪潮中胜任愉快地顺利通过,《考试》杂志特在本期刊登几篇关于如何搞好高考复习的文章。尽管这些文章写作角度不同,有的是谆谆告诫同学们应如何从暑假就开始有条不紊地、提纲挈领地、循序渐进地搞好巩固旧知识,牢记知识要点、为开拓新知识作着具体准备;有的是写给辅导老师的,文章作者以敏锐的洞察力透辟地分析高考复习与教学之间存在的种种问题,又以他们的宝贵经验去解决这些问题,力图与辅导老师们取得共识,以利推动高考复习与教学的健康发展,不仅培养应考的能手,更重要的是为国家培养真正有能力的人才。所以,这些文章无论写作角度怎样不同,也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些文章是由辛勤执教数年乃至数十年、积累了丰富厚实的教学、教研特别是指导高考的宝贵经验的特级、高级教师所撰写。他们都能将自己对本学科指导高考复习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行之有效、屡试不爽的招数,无私地奉献给新高三同学、指导教师以及广大读者,使我们透过文章的字里行间,看到这些老师们那一颗颗助人真诚、诲人不倦的心。这不能不令人感谢他们。
作为本文作者之一的高级语文教师刘起增先生,虽任副校长之职,但始终不肯放弃他几十年为之呕心沥血、情有独钟的讲课生涯,他的文章即是他多年教学、指导高考的心血之结晶。本文针对高考复习中语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作者看问题之敏锐深刻,论述之中肯精当,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些经验,不仅行之有效,而且能代表如何将高考与教学有机结合得更好的一个主流。本文辅导老师读后,有借鉴意义;新高三同学读了,亦可从中悟出高考语文复习之要略。
――编者
* * *
多年来,题海战术愈演愈烈,学生被无休止的练习篇子搞得头晕目眩,浪费许多时间,耗去无数精力,但应试本领未必得到真正提高。
如何使学生在高考语文复习时改变“大运动量”的被动状态,关键在教师如何领路。
一
高考命题遵循《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教学当然要严格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逐项逐条熟悉和掌握《考试说明》,认真研究和领会其精神实质,把《考试说明》做为复习的依据。这无须赘述。
为了保证测试更公正、更合理,坚持考查能力为主,试题取材于课外是必然的。“高考”不再考虑直接从课文中出题所占的比例,但绝不等于扔掉课本,而是很重视“课本依据”。命题更灵活地以课外材料检查课内学习质量,所考查的知识有的在课文中学过,或间接涉及过,有课文依据。一九九四年全国高考出现了判断“令尊、令堂、令郎、令媛”几个传统礼貌称谓正确与否的题目。大多数考生找不到它们的出处,这是因为他们不熟悉课文。熟悉课文的学生会想到《守财奴》中的两段:
“小姐,令尊既不愿意把产业分开,也不愿意出卖,更不愿意因为变卖财产,有了现款而付大笔的捐税,所以你跟令尊共有的财产,你得放弃登记。”
“哦,你得在这张文书上签个字,表示你抛弃对令堂的承继权,把你跟令尊共有的财产,全部交给令尊管理,收入归他,光给你保留虚有权……”
两段话,五次出现这类传统礼貌用语,只要熟悉课文,谁称谓谁,具体含义是什么,都弄清楚了,解答此题难度不大。
命题的难度要求,能力要求,与课本的要求“相当”。1990年全国高考题中有“阅读文天祥《念奴娇》,完成××题”,文天祥的《念奴娇》学生没学过,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规定的基本篇目。学生背熟苏轼的《念奴娇》就不难推断出此题答案。
我们应当尽力改进课堂教学,科学有效地使用课本,在复习中充分重视课本的作用。教师对课本要讲深,讲透,讲全面。高考中反映出来的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不强的问题,关键在于课内的学习不扎实,不得法。应多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思想的深度及文字表现特点方面去发掘教材。
二
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题成了全卷的难点,这是师生公认的。教师当然要认真研究近几年所出的现代文阅读试题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但有一条最根本的作法必须牢牢抓住不放,即指导学生扎扎实实地逐渐养成精读的良好习惯。教师只是一般性地、笼统要求学生仔细、认真、反复读,不行;必须指导学生具体地掌握精读的基本方法,抓住规律性的东西,使学生的精读能力在训练中不断强化。因为精读乃是掌握各种阅读方法的基础。
在阅读训练中,要使学生学会运用工具书准确地解释词义,选择恰当的义项,对陌生的词语进行恰如其分的解释。使用工具书不解决问题时,教师应培养学生借助语境推断词义的能力,根据构成该词语的各个语素推断词义的能力。还应该使学生熟悉词语的适用范围,要理解某些特殊词语的特定含义和作用。
在阅读训练中,为了使学生理解句子的确切含义,要让学生练习抓住并突破关键词语。因为有些句子意思的`表达和句中某些词语关系至为密切,抓住了关键词语,句子的意思也就容易理解确切了。有些句子要让学生结合句子表达上的特点来理解它的确切含义,或让学生通观上下文,以辨别句子含义,对含义抽象的句子可举例说明。还应该让学生具有对句子的含义进行提要式或评析式概括的能力。
不同体裁的文章,运用的表达方式不同,所以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对依靠逻辑思维进行写作的文章,要训练学生采用提取中心语句的方法来抓住文章的内容要点;对小说、戏剧和一部分散文,要让学生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抓住人物的特点,来概括作品的主旨;有些文章应训练学生善于借助背景材料,即作家的思想、经历和时代背景,深入理解作品内容。
文章的内容要点,需借助材料来表现,不能对文章中材料作出确切分析,就难以准确抓住内容要点。因此,平时要训练学生对材料进行量的分析,即明确文章用了哪些材料,哪几件事例,哪些方面的情况;不同逻辑层次上的材料,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不可混为一谈,要训练学生分清材料的隶属关系,同一类属的材料,在文章中处于不同部分,也应恰当归纳;主要材料是观点的直接支撑物,而陪从材料则从反面或侧面起到对比烘托的作用。要让学生理解各种材料的作用。
要训练学生理清文章层次及作者思路,熟悉常见的层次关系,如纵向递接的关系、横向并列的关系、逆向转折的关系、阐释解说的关系、因果推论的关系、比照烘托的关系等。这样,可全面了解作者意图,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此外,运用图解法分析文章层次关系较好,因为图解过程就是使分解和综合的思考活动进一步明晰化的过程。
学生具有以上所说的“精读训练”作为现代文阅读的扎实基础,教师再注意到近几年高考试题选文多样化的特点,适当扩大学生的阅读面,选文精当,不拘一格,让学生在阅读训练中把握各类文体的不同要求。同时,根据题型综合性的特点,对学生加强解题技能的训练。突破现代文阅读这一难点是有可能见效的。
三
高考作文命题方式几乎年年不同,或采用传统的一卷一文命题方式,或给文字材料作文,或给图画材料作文,或一卷两题一大一小,或两文两体(或两种表达方式)。怎样才能使学生以不变应万变呢?
首先,在思想方面,要使学生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健康的思想感情,一定的政治理论常识。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观察研究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写出思想正确,感情健康,有积极意义的文章。毛主席的基本哲学观点近些年好像不大流行了,其实还有许多现实意义,诸如“存在和意识”,“实践和认识”,“外因和内因”,“现象和本质”,“主流和支流”,“坏事和好事”,“偶然和必然”等等,不仅政治课上要向学生灌输,而且作文课上也应以此武装学生头脑。使学生面对不同题目或所给的不同材料,能用正确的观点做出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分析,这的确是至关重要的一点。而这方面恰恰是终日忙于应考的众多学生作文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
其次,切不可让学生的思想终日禁闭在备考的象牙塔里,应引导他们随时注意观察、体检、研究、分析自己所接触到的人和事,从而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们和社会有很多接触和联系,日常总会耳闻目睹一些社会现象,应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他们听到或见到过坚持实事求是好作风的干部,也听到或见到过某些人身上欺上瞒下、弄虚作假,言过其实的坏作风。教师要引导他们分析研究。他们也听到或见到过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时代中能充分发挥自己优势与特长的强者。教师要引导他们讴歌与赞颂。他们还听到或见到过能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舍生取义”的英雄模范人物。教师应引导他们学习与效仿。他们还听到或见到过祸国殃民的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的种种丑态。教师应引导他们斥责与批判。总之,要引导学生平日准备写作材料,就像为了做饭准备柴米油盐一样,这样学生才能写出既有骨头,又有血肉的好文章。
再次,要克服偏重议论文训练,忽视记叙文训练,偏重给材料作文训练,忽视命题作文训练的错误倾向。注意“叙议并重”的试题走向,从强化实践操作角度兼顾说明文与应用文练习,使学生真正掌握各种文件,各种方式的写法。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