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战备物资要求

2022-05-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部队战备物资要求

武警部队战备物资储备效益研究

摘 要: 武警部队后勤战备物资储备是为保障武警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应急物资需求而开展的物资储备工作。随着武警部队职能任务的不断拓展,对遂行多样化任务战备物资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部队各级往往只重视军事效益,忽视其经济效益。因此,本文立足于武警部队战备物资储备实际,着眼于武警部队战备物资储备建设和发展,建设节约型后勤、效益型部队的要求,通过优化武警部队后勤战备物资储备的整个过程中存在着的一些不科学、低效率细节来提高物资储备的效益。对武警部队战备物资储备效益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丰富和完善具有武警特色的国防经济理论,而且能有效减少资金占用和资源的浪费,对武警部队物资储备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武警部队;战备物资储备;效益

一、武警部队战备物资储备效益的内涵

武警部队战备物资储备效益的内涵是较为丰富的,要真正理解其内涵,首先应对战备物资储备、效益二者加以理解。

1.1 战备物资储备

武警部队物资储备是武警部队为保障不间断的物资供应而进行的物资储备,包括日常物资储备和战备物资储备。战备物资储备是指为保障部队迅速投入作战,衔接物资后续补给而进行的物资储备;战备储备的物资主要包括武器、车辆、弹药、油料、给养、被装、药材、维修器材等其他专用物资等。

1.2 效益

效益,即社会经济活动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劳动消耗与所取得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之间的比较,或简单地理解为产出与投入、成果与消耗、所得与所费的比较 。因此,武警部队战备物资储备效益可理解为战备物资储备过程中的投入与产出的有用成果的对比,投入包括战备物资储备过程中人、财、物等的各方面投入,产出是通过战备物资对处突任务的保障而产生的在军事、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作用与成果。显然,效益的大小与产出成正比,与投入成反比,要提高储备效益,应该从增加产出与减少投入两方面着手。

二、武警战备物资储备效益制约因素分析

研究战备物资储备效益的本质是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资源,使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充分地发挥作用,以保证武警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的需要。

2.1储备法规制度不健全

武警总部十分注重战备物资储备法规制度的建设,目前已基本建立起了以军队战备物资储备法规为统揽、以总部战备物资储备规章为主体、以部队各项制度为补充的具有武警特色的战备物资储备法规体系,在物资储备过程中基本实现了按标准储、按标准管、按标准供。但是从部队的实际情况来看,相关法规制度并不够健全,表现为某些单位出现有法不依、有章不循、执法不严、打擦边球、钻空子等现象还有一定的普遍性,对于某些单位战备物资的品种、数量和使用管理情况很难掌握清楚,这便是造成管理不规范、工作不落实的一个重要原因。

2.2储备布局不合理

武警部队战备物资储备布局是武警部队各级储备节点的数量、位置、储备节点与需求点的保障关系以及供应商与储备节点的供应关系。目前,武警部队后勤战备物资划区保障和按建制保障两种保障模式分别对应两个层次的储备节点,即总部级储备节点和总队(机动师、兵团指挥部)级储备节点。总部级储备节点储备的战备物资分别用于满足相应保障地域内的保障目标遂行多样化任务时对后勤战备物资的需求,各总部级储备节点保障区域都有着明确的划分,属于划区保障的模式;总队(机动师)级储备节点分布于每个省会城市(机动师驻地),每个省(师)各一个,属于按建制保障的模式。

虽然武警部队是储备节点数量较多,储备节点保障区域划分也较为合理,储备体系较为完善,但是,重点地区(新疆、西藏等地)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储备的战备物资及时高效地运送到处突一线官兵所在地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一是运输路途遥远;二是交通道路不便;三是自然条件恶劣。从武警部队处置西藏3.14事件与新疆7.5事件可以看出,武警部队无论是储备节点数量还是储备节点保障区域的划分都还有待进一步的优化。

2.3储备规模不适中

战备物资储备具有军事性与经济性的双重属性。如果片面考虑军事目的,显然是战备物资储备规模越大越好。但是,从经济学角度讲,任何资源都具有稀缺性。物资储备需要成本,储备过程中需要支付管理费、需要承担损耗费用及重置战备物资的费用等。因此,储备过多的物资,势必造成物资的积压,增加费用,经济效益低下;储备过少的物资,却难以满足军事需求,军事效益低下。根据经济学边际效益理论,储备的战备物资的军事产出随储备规模增加而逐渐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保持不变;物资储备成本随着储备规模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储备效益可表示为军事产出与储备成本之差,其大小随着储备规模的增加先不断增加而后逐渐减小。因此,武警部队战备物资储备规模的大小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储备效益。

第三、提高武警部队战备物资储备效益的对策

武警部队战备物资储备可以看作是一个大系统,储备布局、储备规模等是子系统,储备效益的大小与各个子系统的正常运行与否、效益实现与否紧密相连。因此,为真正做到有备无患,也为实现“保障有力”总目标提供坚实基础,必须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建立健全储备法规制度

健全完善物资储备的法规制度,是保证战备物资储备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第一,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确保战备物资储备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第二,要制定调查研究制度,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任务,主动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战备物资储备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有效的方案和措施;第三,要建立健全评审机制,专门成立评审专家组,统一组织对储备活动的成果与效益进行评估验证和检查鉴定;第四,建立公示制度,对战备物资的调拨、使用、报废等信息公示,加强对战备物资的管理。

3.2适当调整储备布局

科学的储备布局是武警部队后勤战备物资储备最优状态的一个表现,也是储备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笔者认为应该适当对个别仓库的保障区域做以调整,比如适当增加北京后勤基地的保障范围,可将河北、河南、天津等省份列入其保障范围。同时,笔者认为在突发事件较高的局部地区,可以适当建立局部地区专用的战备仓库。所建立的战备仓库是能结合总队(师)担负的作战任务,在热点、敏感地区建立的有针对性的存储武警部队在处置大规模突发事件中所急需的物资,并能够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及供应链管理技术建立军地通用物资信息数据库的集实体与虚拟为一体的现代化固定性仓库。通过战备仓库的建立能一定程度上解决仓库布局的不均衡的现状,有助于克服在处置西部地区的突发事件中存在的战备物资筹措难、运输路况复杂、时效性差、成本过高等问题。

3.3确保储备规模最优

实现战备物资储备规模最优主要应抓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做到储备的数量要适量。按照储备适中、布局合理、综合配套的原则,搞好战备物资储备。二是储备的品种、型号、规格要合理,要坚持“多储信息,多储技术,少储物品”的原则,根据战时可能需求情况,区别不同情况,配套储备。

第四、结论

武警部队战备物资储备效益的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广大官兵共同为之努力奋斗。在武警部队职能使命的不断拓展,处突任务不断加重的情况下,我们应立足实际,不断健全相关法规制度;着眼全局,适当调整储备布局;引入技术,确保储备规模最优。不断提高武警部队战备物资储备效益,为真正做到有备无患、保障有力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选编. 解放军出版社,2008

[2]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委员会.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86, 155

[3] 代蕊华. 高效办学效益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1999

(作者通讯地址:武警工程大学13队,陕西 西安 710086)

作者:董凌霄

第2篇:浅析武警部队战备物资优化问题

摘要:后勤基地仓库的建设是后勤设施建设的重要部分之一,它直接关系部队日常的保障以及应急情况下的保障质量,是后勤战备物资供给的重要环节。仓库的设备设施是仓库保障力形成的重要因素,提高仓库机械化水平,增加仓库设备的科技含量,对于满足部队任务需求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武警部队;战备物资;仓库

一、抓好后勤基地仓库设备设施及运输保障能力建设

1、抓好库区及设备建设

库区是后勤基地仓库与当地政府根据相关文件共同划定的、由后勤基地仓库直接管辖的区域。库区的布局要以优化战备物资储备仓库规模、整体建设布局、自身保障功能以及科学管理体制为抓手,通过系统的论证,确定重点,逐步推进,分步建立起保障功能完善、管理体制科学的战备物资储备仓库体系,与新时期、新阶段的武警部队历史使命相适应。

后勤基地仓库设备在后勤基地仓库各个作业环节之间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将后勤基地仓库的所有流程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迅猛发展,后勤基地仓库必须要逐渐走向全面信息化管理,其主要内容是:一要建立信息化的管理系统,从战备物资的收发、储存、统计、出巡等方面,对所有物资实施全程的可视化、自动化管理;二要建立监控报警系统,其中包括设置温度、湿度监测、控制装置,实现温湿度自动测量、自动控制以及防火、防盗装置;三要建立收发作业控制系统,在收发作业机械化得基础上,对战备物资的收发作业实施全面的可视化动态管理监控,实现信息化发展。

2、抓好运输保障能力的建设

战备物资的运输配送保障能力,是战备物资轴幅式网络的基础,它决定了理论是否能应用的实际,也决定了轴幅式网络能否顺利运行。提高运输配送保障能力,也是提高后勤战备物资储备布局的根本有效途径。

一方面,抓好后勤训练工作。搞好后勤训练,才能全面提高后勤综合保障能力,才能适应平时与战时的需求,才能确保后勤建设和后勤任务的圆满完成。目前,武警部队后勤基地仓库的后勤训练总体推进不错,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运输兵对运输路线不熟,处置突发情况能力不强,专业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后勤物资配送运输的高效性与及时性。所以,抓好后勤训练工作,是后勤战备物资轴幅式网络建立的实际需求,是网络平稳正常运行的基石。

另一方面,抓好交通运输设施、装备建设。交通运输保障能力不仅需要国家对基础交通设施大力的建设,也需要部队不断提高运输装备,增加科技含量,提高运输的效益。根据国家的交通建设情况,着眼于武警部队的机动需求,建设布局均匀合理,战略干线相互贯通,具有较强应急保障能力的交通网络是具有十分重要战略意义的。根据新时期、新阶段多样化遂行任务的需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着眼国家的布局、现实客观条件以及未来发展的需要,既要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同时也要满足国防建设的需求。

二、建立战备物资储备区域性布局

1、战备物资区域性布局内涵

区域,是一个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的概念。不同的学科,对于区域有不同的概念界定。这种储备的方式,表现为由层级式战备物资储备储备变为基地式战备物资储备,充分运用空间布局的分散与聚合性,提高适应性与便捷性,通过区域联合,健全功能、环节联接,提高整体性与一体性。其内涵包括以下几点:

(1)规划上注重整体性和战略性。武警战备物资储备布局,是以总部综合保障基地及五大仓库为依托,各总队为基础的全国范围的布局。根据不同的区域的特征以及军事的需求,进行区域的划分。

(2)效益上既强调军事效益,同时也注重经济效益。顺利圆满完成部队遂行处突任务的保障是战备物资储备布局的最根本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同时也要讲求经济效益。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收益。区域经济的作用必须得到有效的利用,充分发挥区域经济的优势。

(3)结构上满足系统的完整性与功能的集成性。在全国范围内,针对重点地区要有重点储备布局,包括仓库及配套群,要有整体性,各区域之间要有衔接,相互补充。

(4)资源上要整合利用。既要充分利用本区域内的战备物资储备的资源,保障部队的军事活动,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地方的资源优势,借助地方的物流力量,加强部队的运输能力。

(5)技术上要充分发挥信息化与机械化的优势。区域范围内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区域之间也必须有畅通的信息沟通。加强运输力量的建设,努力提升机械化保障力量。

2、建立区域性战备物资布局的具体措施

(1)根据区域性质,建立兼容灵活的储备布局

根据区域性质,建立战备物资储备节点,一方面,划区储备,可以集中保障力量,提供部队任务最迫切需要的战备物资,形成保障“拳头”。我国反恐维稳、处突平暴、抢险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有一定的规律性,对特定地区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预测,这将更便于建立区域型的战备物资储备节点。另一方面,划区储备,可以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区域经济优势,不仅能节省储备的成本开支,同时可以提高储备的效率。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区域经济的特征已经表现的较为明显,根据这些特征,发挥区域经济的优势,一定可以提高战备物资储备的经济效益以及军事效益。

(2)建立前置储备基地,实现精确高效的保障

在保障任务完成任务的前提下,降低保障成本是军事后勤所追求的目标。针对暴恐问题较为突出的地区,战备物资前置储备则显得更为重要。首先,暴恐问题突出的地区,部队驻守的兵力较多,战备物资消耗的速度也更快,这就需要及时的补充。另一方面,由于暴恐问题的频繁发生,战备物资保障必须有更高的保障效率。快速反应,已经成为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也是部队军事任务保障的目标。物流网络的完善,重点区域的保障建设,一定能不断提高保障的效率,确保各种复杂遂行多样化任务的圆满完成。

三、建立战备物资军民融合式储备布局

1、建立战备物资军民融合式储备布局的必要性

首先,建立军民融合式后勤战备物资储备布局是武警部队后勤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军民融合式物资储备既是武警部队后勤保障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又是着力建设保障完成多样化任务、服务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军民融合式的战备物资储备布局,既能有效的减少物资保障的沉重负担,同时也能满足后勤摊子逐渐缩减的趋势。更重要的是,对于应急情况的保障,军民融合式的物资储备也能提供有力支撑。其次,军民融合式战备物资储备布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后勤发展的必然趋势。时代在发展,部队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实行军民融合式的后勤战备物资储备,既能减少部队的储备压力,又能增强地方战时的动员能力,同时还可以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

2、建立战备物资军民融合式储备布局具体措施

(1)进一步拓展地方代储的范围和种类

武警部队已经开展了战备物资地方企业代储,但是涉及的物资种类和数量还较少。应将通用性强、地方易生产、战时易筹措的物资交由地方储备,减轻后勤包袱。首先,与生产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将一部分的物资储备经费按年度一次性投放给企业。当部队使用时,不仅可以降低了储备物资的管理费用,还可以缩短储备时间,降低储备损耗,使用较新的物资。其次,与一些大型的商贸、流通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由于生产型的企业物资储备成本往往是高于商贸、流通型企业的,所以,与一些大型的商贸、流通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可以一定程度上的较少储备成本。部队与商贸、流通型企业签订优先购买合同,不仅可以有效利用资金进行其他的军事活动,实现有效经费的充分利用,流通型的企业的物资种类多,可按照部队需求一次性配送给需求单位,节约运输成本。

(2)完善军民融合式储备网络

首先,依托后勤基地仓库,实施战略支援保障。武警部队应与地方政府协调,将后勤基地仓库建设成军民兼容式物流基地。以相关省(市)机场、火车站、港口等交通枢纽为依托,各省(市)制定物流计划,做好各种情况的预案和演练,加强运输力量和储备力量的建设。其次,在运输方式上,部队可根据平时和战时的需要,与地方公路、民航既第三方物流企业,签订合同,组织运输力量的建设。同时,在运输配送上,建立军民融合式的联合保障模式。当较大突发性事件发生时,部队运输能力往往会捉襟见肘,此时地方的运力协同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本海,刘德广,赵辉多.样化军事任务后勤保障研究[M].解放军出版社

[2]处置突发事件后勤保障战例选编--第四辑[Z].内部资料

[3]王东明.军队后勤建设学[M]. 解放军出版社

[4]瞿兴元.军事斗争后勤准备概论[M]. 解放军出版社

[5]瞿兴元在.现代战略后勤概论[M]. 解放军出版社

[6]胡福文,李同敬.信息化战争后勤保障概论[M].海潮出版社

[7]王衍顺.加快推进特大城市防控战备物资储备模式转型[J].后勤学术,2013(6):72-73

[8]杨斌.大力加强新疆地区武警部队应急保障能力建设[J].后勤学术,2013年第8期:92-93

(作者通讯地址:武警后勤学院,天津 300000)

作者:李豫韡

第3篇:浅析信息化战争时期对部队后勤管理及军需战备建设的要求

摘要: 部队后勤精确管理,是指以条令条例为依据,以提高保障力为目的,运用现代管理模式和高新技术成果,对部队后勤实施精细、准确、快捷的规范与控制。本文从当前我军在后勤管理建设中存在的主要矛盾进行分析,提出了信息条件下解决军队后勤管理矛盾的主要对策。并以未来我军面对的信息化战争为背景,选取战时军需勤务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军需战备建设的角度,从战争爆发突然,要求军需战备建设常态化;物资消耗量大,要求军需装备建设精细化;保障手段多样,要求军需战备建设多元化;信息化程度高,要求军需战备建设信息化四个方面提出了信息化战争对部队军需战备建设的要求。

关键词:后勤精确管理 对策 信息化战争 军需战备 保障

一、 后勤部队精确管理

信息化催生了新军事变革,而新军事变革又促进了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就部队后勤来说,信息化与先进管理思想的结合,产生了精确管理。

部队后勤精确管理,是指以条令条例为依据,以提高保障力为目的,运用现代管理模式和高新技术成果,对部队后勤实施精细、准确、快捷的规范与控制。它是适应信息时代发展要求和部队后勤管理内在需要,推动现代后勤全面建设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部队后勤精确管理,要求摒弃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把提高管理效能作为管理创新的基本目标,它把管理手段的信息化,作为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首要因素,发展性地将网络技术、数理方法和微电子成果引入管理系统,推动管理机制的不懈创新,同时,它建立科学的评价系统,对管理对象进行定量分析和量化管理,能够以较小的管理成本取得令人满意的管理效果,有利于建设节约型后勤。

(一)部队后勤精确管理的本质特征是精确化

部队后勤精确管理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从管理理念到方法手段全面创新,呈现出区别于传统管理的崭新特征。首先,部队后勤精确管理采用数理方法,实现定性定量的精确化。马克思说:“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①精确管理将数理方法全方位运用到后勤管理工作中,在注重定性管理的同时更加注重定量控制,对后勤管理目标科学地实行层层分解细化,对完成情况严格考核,能够堵塞管理漏洞,节省管理成本。其次,它运用电子技术等手段,实现管理时空的精确化。部队后勤精确管理将电子技术和以电子技术为基础的智能技术、虚拟技术等广泛运用到后勤管理实践中,实现了重要管理场所的可视化,众多后勤物资器材管理信息的电子化,提高了管理控制的预见性和准确性。最后,它借助网络手段,实现管控实时的精确化。部队后勤精确管理借助网络技术,通过实时的数据采集和网状的信息传递,彻底改变了数据的生成方式和以往的线性传递模式,实现了后勤各类信息的全面同步共享,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后勤管理“迷雾”,缩短了决策时间,提高了后勤保障的反应速度。

(二)实施部队后勤精确管理是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必然要求

部队后勤精确管理是新的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它使后勤管理效能产生了质的飞跃,将对推进我军现代后勤的全面建设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一是实施后勤精确管理能为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打下扎实的管理基础。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与部队行政、装备等管理系统建设的好坏存在高度相关关系。在后勤精确管理条件下,为了实现各个管理子系统的协调和平衡,部队管理的其他子系统必需相应地提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精确化程度。而信息技术在部队各个管理环节和整个管理流程的应用,必然能全面提升部队各管理子系统的整合水平,大大提高部队各管理子系统之间交换信息,

横向协调的能力,从而提高部队管理的整体水平,为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打下扎实而广泛的管理基础。

二是实施精确管理能促进部队后勤正规化建设水平的提高。部队后勤精确管理,以网络技术为依托,应用现代技术手段,不但能实现重要管理场所的可视化,还由于管理流程透明,减少了管理“盲区”,能提高后勤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能力,降低案件、事故的发生率,使后勤管理的正规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如某保障基地为了达到正规管理,对车辆使用进行精确控制的目的,改变过去出车只需机关和分队领导批准的程序,在营门设置了电子识别放行系统,出车必须打卡,登记各类信息,否则即使领导批准,如果车辆动用违反了相关规定,营门电子系统也不会放行,他们还在车辆上安装了卫星定位系统,值班人员对车辆行驶路线、当前位置等能实时掌控,有效杜绝了驾驶员擅自改变行车路线等问题。②三是实施精确管理可以进一步提高后勤保障水平,有利于建设节约型后勤。实施精确管理,能够满足现代后勤保障在平时和战时适时、适地、适量供应的要求,按照“标准加管理”的精确管理原则,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经费物资的多少、状态、质量、运行情况一目了然,实现各类后勤保障物资请领、储存、运输、分发、使用等全过程的透明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经费物资,保证经费物资投向投量的精确,并通过网络对经费使用、物资分配跟踪问效,加大监管力度,杜绝管理中的漏洞,实现经费物资使用效益的最优化,努力实现节约型后勤建设目标。

(三)实现部队后勤精确管理的关键在管理者

首先,实现部队后勤精确管理,需要部队各级后勤管理者强化现代后勤意识,更新观念,根据精确管理的要求制定明确具体、有很强操作性的新的工作标准,使精确管理的实施有所遵循,确保精确管理落到实处。

其次,实现部队后勤精确管理,重中之重是要提高后勤管理者的素质,尤其是高科技知识方面的素质,同时还需要各级管理者具备很强的创新意识,能够运用高新技术的最新成果,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和方法,持续解决在推进精确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最后,实现部队后勤精确管理,需要各级后勤管理者科学决策,更新手段,量力而行,优化投入,突出重点,把经费集中投入到关键部门、关键部位、关键环节,需要立足军队,充分利用民用技术,研制先进的管理设施设备,持续推进管理手段创新。

二、信息化战争对部队军需战备建设的要求

军需战备是指军需部门为保障作战或其它军事行动的需要所进行的准备,包括平时的战备和临战战备,是军队后勤战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军需战备,对保证部队迅速、及时、齐装投入战斗和应付突发事件,乃至做好后续军需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信息化战争具有战争爆发突然、物资消耗量大、保障手段多样、信息化程度高等特点,这些新特点对部队军需战备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战争爆发突然,要求军需战备建设常态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里的应用,极大地改进了军队的作战手段,使作战力量的快速反应能力、机动能力、打击能力大大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作战效能显著增强,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辰连续作战发展,为短时间内完成作战任务创造了物质条件,③从而使未来信息化战争的突然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达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根据近期的几场局部战争的持续时间及战事前后影响时间④,信息化战争的这种突然性,使传统的后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化战争的后勤保障光靠战前的临时准备是满足不了战时军需保障任务的。为此,必须把军需战备纳入平时后勤工作中来,使军需战备建设工作常态化。

(二)物资消耗量大,要求军需装备建设精细化

未来信息化战争为达到预定的战略目的,将会使海军、空军、常规导弹部队以及陆军兵力等主要作战力量联合参加作战,参战兵力多,物资消耗量大,物资消耗量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这对军需战备工作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资储备是军需战备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信息化战争的背景下,要按照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物资储备,力求做到品种合理,结构合理,数量适当,实现军需战备建设的精细化。

(三)保障手段多样,要求军需战备建设多元化

信息化战争,包括渡海登岛、山地战、城市战等多种作战样式,其后勤保障手段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战场军需保障只有具备多种手段,才能适应担负不同作战任务部队的需求,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要实现保障手段的多样化离不开军需装备器材和野战物资的系列化。因此,既要有适合部队在正常情况下使用的大型骨干军需装备器材,也要有小分队在特殊情况下使用的野战军需装备器材,还要有适合单兵使用的野战简便装备;既要有大量的普通类型的适合于野战作战条件下的物资,又要有适当数量的特殊类型的适合于野战作战条件下的物资。同时,要加强适合于不同作战环境下的军需战备设施建设,真正实现部队军需战备建设多元化。

(四)信息化程度高,要求军需战备建设信息化

以海湾战争为代表的几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表明,信息化武器装备大量涌现和电子设备在作战中的全面运用,极大地提高了战争的信息化程度,从而大大改变了战争的面貌,为战争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战争,军需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加之现代战争的不确定性,使得大力提高战时军需资源的使用效益显得尤为重要。军需保障的信息化可为战时成功实施精确化军需保障提供物资基础,军需装备物资的信息化建设也就成为各国军队竟相追逐的目标。军需战备建设信息化就是为了更好地能在信息化战争的条件下保障军需物资的筹措、储备、补给和管理等全过程都能以信息化为核心组织实施军需保障。军需保障的目的是维持和提高战斗力,而实施军需保障的前提就是拥有准确的信息。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信息的使用贯穿军需保障的全过程,战争的信息化的必然导致后勤保障的信息化,后勤保障的信息化必然要求军需战备建设的信息化。

三、对军队后勤管理工作的思考

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其中也得益于军队的建设发展。在军队的建设发展中后勤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军队后勤管理工作,解决后勤管理与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要求不相适应问题,是信息条件下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全面加强后勤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当前我军在后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1、后勤人才素质与现代后勤发展不相适应

随着我国军队建设的深入转型,战场空间的不断扩大,作战方式的不断更新等,使得我国军队后勤建设过程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和矛盾随之凸显,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在新形势下的后勤管理人员已跟不上后勤建设的发展,工作单一,素质偏低,专业知识日显落后等已经有碍于军队的整体建设。要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军队建设的后勤管理人才是一个紧迫而现实的课题。

2、组织计划管理的权威性降低

军队后勤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就是计划管理,它是军队后勤建设中实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领导的主要表现形式。后勤管理的权威性降低主要表现在资金没有得到合理的计划与管理。这是因为多年以来供需矛盾不断突出,使得军队后勤工作重点太过于偏离财力,最后导致不能很好的控制计划力度。因此,要重视计划在后勤管理中作用,加强对计划管理的控制和协调。

3、管理机制滞后,宏观调控乏力

军队后勤建设能否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实行后勤宏观调控的管理手段和管理秩序至关重要。但在军队后勤的管理中只能通过计划管理为中心和通过科学合理、规范有效的管理机制来加强调控,而不能像市场经济那样采用利率、价格、货币投放等调控方法进行调控。加上不重视监督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完善,片面追求局部利益,导致宏观调控失灵,尤其是对经费调控能力减弱。

4、财务预算管理软化

军队财务预算是国家财政的其中一部分。因此,具有很强的法律性和权威性。但在实践中,行政权力支配着军队财务预算,相对而言较为随意,具体表现在军费供需矛盾突出,标准经费保障不足,致使预算管理控制功能更加软化,在管理上也越来越盲目。私存私放、截流截收和乱批乱花是常有现象。

(二)、解决信息条件下军队后勤管理矛盾的主要对策

1、全力培养新型的军队后勤管理人才

决定战争胜负的前提条件就是后勤是否得到有力的保障。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新知识、新理论层出不穷,武器装备的频繁更新,因此,军队后勤管理人才应当是一种实践性、市场性、知识性、专业性人才。这就要求军队后勤人才要紧跟时代步伐,不仅要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知识,还要掌握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更好的服务军队的建设。后勤管理人才不再仅仅是运粮、做饭、输油和医疗等工作,还要对物资进行保障工作,配合军事任务的执行。因此,新型的军队后勤人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念,精通管理学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经验,要懂得信息条件下的高科技技术与手段,在实战中不断学习、总结,研究出提高军队后勤保障能力的方法。最终很好的服务于军队建设工作。

2、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后勤管理信息化网络系统

更好的为后勤勤务保障提供了信息平台的方法就是开发和应用军队后勤指挥自动化网络。因此,要抓好后勤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化和信息化,就要从三方面进行入手:一是建立一个专门服务与军队的信息通道。这样才能加强后勤系统的完善,加强战略、战役、战术后勤的联合,加强指挥、控制、管理、情报、侦察和各项勤务的联合。二是实现宏观管理信息化。宏观管理力度如何对军队后勤管理绩效的提高和管理的科学化进程有很大的影响。三是加强开发研究后勤宏观管理的信息化。有了后勤宏观管理的信息化就能为后勤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3、创新适应军队后勤发展管理模式

创新后勤管理模式可以从四方面进行:一是总量平衡管理模式。该模式就是根据专业实际,进行限额的管理,然后采用“对少住少用不减经费,对新增多用不增经费”的方法来解决精减吃亏和超量受益问题,最终使得后勤建设工作从量向质的转变。二是合同管理模式。此模式就是根据相对法律形式的手段,来加强对市场行为的监督工作。这样就降低了行政手段行为,增加了法规的手段。根据合同的管理模式,可以将合同管理运用到不同建制部队之间的代供、代医、代修,军地之间的联给、联运、联医、联修和军队的社会保障等方面。三是质量效益管理模式。该模式在后勤工作中主要表现在食物上,要制定食物定量指标,优化食品结构;完善质量保障制,实行“三包”制;推行供应保障质量承诺制,对供应的物资实行三包;要监督各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若有迟到少到的现象,相关部门要补偿利息差额,而且还须对因标准不足而造成的损失承担后果。四是信息管理模式。实践证明,加大对后勤的信息管理模式建设,军队的物资流和资金流就会相应的变少,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

4、建立强化后勤管理宏观调控体系

加强对后勤管理工作的宏观调控要做好以下三点:一是要确定好调控目标。也就是在每一个后勤管理中要确定好目标,并要建立量化比率。例如,建立基建投资率、团以上单位的超支率等;二是对财务进行集中管理,从而为实现一体化财务体制提供保障。也即在财务管理上,要有统一的管理标准、管理模式和管理组织,从而对财务进行集中管理,杜绝分散的管理模式,这样才能防止私存私放、截流截收等现象的发生;三是要根据军队建设规律和发展周期合理安排军费,从而形成一种上统下分的管理模式,尤其是针对大型工程项目的军费安排,可以实行滚动计划和滚动预算等动态方式进行调控。

四、部队后勤建设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处理好跨越式发展与循序渐进的关系

跨越式发展是推进我军建设的必然选择,当然,实行跨越式发展也包含部队后勤建设。应当指出的是军事经济必须建立在社会经济以及科技发展的基础之上,不能脱离实际盲目求新。部队后勤建设要实现跨越,应当具备先进的后勤保障装备、具有前瞻性的后勤保障理论、科学的后勤体制编制、优秀的后勤人才队伍4个方面的要素。从部队后勤建设的现状看,有些要素我们已经具备,有些通过购买、引进可以基本具备,但有些是短时期内难以突击出来的,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需要正确引导,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某些领域集中力量重点跨越,并在稳步推进中通过一个个具体目标的实现,最终促成我军后勤建设的全面跨越式发展。

(二)、处理好“物力”投入与“智力”投入的关系

随着人类战争形态的革命性变化,知识创新已成为战斗力新的增长点。曾任美国参联会副主席的威廉·欧文斯海军上将提出:重要的不是航空母舰的大小、空军数量的多少,而是我们拥有智慧的多少、我们思考和运用信息能力的大小。因此,专家认为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一盎司硅片比一吨铀还要有作用”。传统意义上的军队后勤保障,大多体现在经费、物资、装备、生活等“物力”方面,通常人们认为后勤只要把钱物供应到位,甚至把具体事办好就行了。但随着信息化战争形态的逐步到来,传统的后勤建设和保障理念面临新的挑战和冲击,后勤建设必须突出“智力”投入,既是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要,也是后勤固有的技术性特征的客观要求;既是提高现代后勤保障能力的实际举措,也是部队后勤“智力”弱化的现实所迫。因此,在未来的后勤建设中既要继续重视“物力”的投入,更要重视“智力”的补充,着力改善后勤队伍的知识结构,注重建立后勤知识创新的机制和氛围,努力形成学知识、用知识,靠知识生成保障力的新局面。处理好重点建设与系统集成的关系

在供需矛盾仍较突出的情况下,部队后勤通过重点建设带动后勤全面发展,既符合国情军情,也是后勤建设的基本规律。但从部队后勤建设的发展要求和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要看,顾此失彼的现象仍然存在。就后勤重点建设而言,当前也存在一些偏差,比如撒“胡椒面”式的经费投入,发展不平衡,信息系统不兼容等。因此,加强部队后勤建设,必须要兼顾到方方面面的建设,在突出重点的同时,谋求后勤建设诸要素的系统集中。

(三)、处理好自主创新与学习借鉴的关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军队与军队之间、军队与地方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任何一支军队如果背离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这些年,部队后勤建设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过程中,积极学习借鉴地方和外军后勤建设与管理方面的有益经验,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部队后勤体制编制、保障机制、保障方式、管理方法等得到了明显的改进和加强,有力地促进了部队后勤建设。但从部队后勤创新的实际情况看,有的单位和部门在后勤改革创新的组织指导上仍然存在一些偏差,有的受单位和局部利益的影响,对部队后勤改革创新心有疑虑,思想和行动比较消极,甚至还有抵触情绪;有的虽然积极创新,但一味标新立异,甚至急功近利,贪大求洋,全盘照搬照抄,使后勤创新脱离了部队后勤建设的实际;有的缺乏整体和长远筹划,使部队后勤改革创新工作难以发挥出系统集成和长期效益等。因此,谋求后勤建设新的发展,应当妥善处理好自主创新与学习借鉴的关系。一方面,自觉把后勤改革创新融入国家和军队整体改革创新之中;另一方面,学习借鉴要坚持自主性和创造性,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投入少、效益高的后勤建设与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① ② ③ ④ 拉法格,《回忆马克思恩格斯》第72~73页。 国安全防范行业网《。信息技术走向部队》,2006年。 Terry E。Juskowiak and John F。Wharton。 Joint and Expenditionary Logistics for a Campaign-Quality Army[J]。 Army Logistician。 Sep-Oct 2004。

妮科乐施莱,莎贝娜布塞。美国的战争:一个好战国家的编年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178—259。

第4篇:消防部队元旦春节战备教育教案

节日战备丝毫不能放松

尤志华

搞好节日战备是战备制度的一项明确要求,是战备工作的重要环节。只有克服一切麻痹松懈思想、严格落实节日战备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执行好节日战备的规定要求,才能真正做到常备不懈,有备无患。

一、节日战备的重要性

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及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突发性、快速性和难预测性,要求我们必须强化战备观念,严格落实战备制度,不断提高战备水平,而加强节日战备尤为重要。节假日是敌人发动战争的可乘之机。在人类社会中,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节假日。过节假日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地域性和娱乐休闲性。特别是每逢佳节,全国放假,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部门到各个家庭,都要举行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军队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不例外。对每个官兵来说,节假日是紧张军旅生涯中富有诗意的一页,丰富多彩的节日生活给军营带来了欢乐和愉悦,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每到节假日,官兵往往会休息休息、调节一下精神,或是消闲娱乐,或是走亲访友,处理私事家事。因此,在节假日,军人的心理与平时也有所不同。这是应该的,也就成为人之常情。但正因为如此,节假日往往也成为敌人的可乘之机,也是我

1 们战备工作的重要一环。古今中外,没有任何一支军队对节日战备工作,不加以特别重视的。历史上许多战争和突发事件往往发生。在节假日孙武在《孙子〃九地篇》中说:“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克劳塞维茨也认为,“一切行动都是或多或少以出敌不意为基础的”,出敌不意“是导致胜利最有效的因素”。历史上,特别在现代战争中,战争一方为达成战争的突然性,谋得军事上的优势和政治上的利益,往往在节假日采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发动战争,以小的代价夺取大的胜利。1941年12月7日,是一个普通的星期天。这天清晨,美军珍珠港太平洋海军基地的士兵象往常一样,在各种娱乐场所轻松地欢度周末,连基地司令官也在打高尔夫球,到处是一片节日景象。突然两名美国士兵发现雷达屏幕上有异常信号,显示一群飞机正在向珍珠港飞来。他们报告了值班军官,结果却受到嘲弄,被告知是自己的飞机在例行军事演习。转眼间,死亡之神降临了。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数百架日军轰炸机、鱼雷机和战斗机呼啸而来,一枚枚航空鱼雷飞向战舰,一发发重磅炸弹落向机场、仓库、工厂。由于美军毫无准备,顿时,舰艇倾覆、飞机燃烧、房屋倒塌,到处硝烟弥漫,爆炸声震耳欲聋,整个珍珠港淹没在一片火海里。日本以微小的代价炸沉炸伤美军主力舰只8艘、其它辅助舰只10余艘,击毁飞机232架,死伤3681人。这就是日军为了瘫痪美国太平洋舰队,解除其

2 对日本南进威胁而发动的偷袭珍珠港事件。偷袭珍珠港的成功,使日本控制了太平洋地区的制海权,在太平洋战争初期顺利地展开进攻,迅速攻占了大片地区。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叙利亚之所以能一举突破以色列苦心经营多年的“巴列夫防线”,彻底打破以色列“不可战胜”的神话,赢得战争初期的主动,也是靠在节日期间发动突然袭击实现的。10月6日是个星期六。这天既是穆斯林斋月(十月)期间,又是犹太教赎罪月。按照传统习惯,在此期间,阿拉伯人白天不吃饭,工作时间短,活动少。以色列的军政机关和公共事业部门人员大多放假,参加宗教活动或留居家中。虽然美国和以色列的情报机关事先已获得了埃、叙军队集结的情况,但一直误认为是“例行军事演习”,未对部队发布任何战备指示。因此,战争打响后,以色列人措手不及,“从预备兵到部长们都不得不从祈祷堂里被找出来”,前线一片混乱,被迫放弃了一些阵地。美国、以色列的武器装备不可谓不先进,兵力不能说不强大,可一旦节日放松了戒备,仍难免要遭到失败,吞下自种的苦果。由此可见,做好节假日的战备工作有多么重要。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老子说过,“福兮,祸之所倚”。节假日表面祥和的气氛里也可能潜伏着很大危险。这就要求我们:节日战备丝毫放松不得,必须时刻提高警惕,绝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只有这样,有了情况才能保证一声令下立即出动,圆满完成应付突发事件和各种急、

3 难、险、重任务。我国节假日多、长的特点,要求更加重视节日战备。我国的历史渊源流长,在创造灿烂文明的同时,也形成了具有浓厚东方特色的节日文化传统。象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元宵节等,都有上千年的历史。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独特的节日,即使同一个民族,因居住区域、宗教信仰不同也有不同的节日。辽阔的幅员,众多的民族,使我国的节假日也比较复杂,不但数量多,而且时间长。部队要放假休息的节日就有元旦、春节、“五一”劳动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另外,元宵节、中秋节虽然不放假,但也为官兵普遍重视。据资料统计,从我国实行每周双休日制度以来,国家公职人员、企业职工和军队每年的节假日时间加起来占到了全年时间的1/3。我国节假日的这些特点,对节日战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能不能把节日战备落到实处,切实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人民生活的安宁。节日战备是战备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严格落实节日战备制度

节日战备既然这样特殊和重要,那么落实节日战备制度规定就必须特别严格,绝不允许有丝毫的麻痹和松懈。我们应该懂得,节日战备的哪一项规定也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战争经验和战备工作实践的总结。每个同志都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在节假日期间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做到“五个确保”。

1、战备方案要确保熟悉

战备方案是战备工作的预案,主要包括紧急集合方案、疏散方案、收拢方案、机动方案、留守方案、抢险救灾行动方案、作战方案和其他方案。战备方案是遂行作战和其他任务的基础,有无战备方案,对处理突发事件来说,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在这方面,中日发生的两场大地震的不同后果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1976年中国唐山大地震,由于我们预无准备,也没有处理突然地震的措施和预案,结果死伤惨重。而1995年发生的日本东京大地震只死亡几千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东京市政府预有紧急疏散、救援等各种方案,并经常组织演习,居民对方案都十分熟悉。这虽然与战备方案有所不同,但道理是一样的。有了战备方案,还必须要熟悉方案,知道遇到什么情况,应当怎样处置;知道到了什么时候应该干什么,这样,在节假日期间,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我们每个同志就能心中有数,不慌不乱,按预定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

2、值班军官要确保到位

节日战备值班包括首长值班、作战值班、部门值班和部(分)队值班。《营连战备工作规定》第四章第八条规定,元旦、春节、五

一、八

一、十一和上级明确的加强战备期间,由营、连级军官担负本级值班。节日战备期间,值班人员必须确保在职在位,随叫随到。因有事

5 需离开值班岗位的,必须有代理人,并将自己所在地点和时间报告上级值班员或首长。战备值班是节日战备的一项关键环节,只有值班人员坚守岗位,才能保证节日期间遇有突发情况,能够及时处置;保证各级对部队实施不间断指挥。现在,由于长期和平环境,不少同志对值班在位有一种“走开一会,不会有事”的麻痹态度,这是万万不可取的。俗话说,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值班的一刻失误,往往会造成重大损失。我们各级军官都应该以很强的警惕性和责任意识,严肃认真地履行好值班员的职责。

3、分队人员要确保在位

分队人员要按比例外出,这也是节日战备的一项重要制度。条令明确规定,节假日分队人员外出比例,战备值班部队所属分队和边防分队不超过军事实力数的5%,其他分队不超过军事实力数的10%。战备值班分队通常在营区内休息,干部战士不得外出。这项规定,从制度上保证了在节假日期间,我们部队始终保持一定的战备状态和战斗力水平,能够做到一声令下,立即出动,作出快速反应。我们必须严格遵守这些规定,决不能认为一过节假日就都“自由”了,而淡忘了自己的职责。

4、重要目标要确保安全

机械库、办公区、炊事班、油料库、车场、站台等重要目标是敌

6 人首先破坏的对象,必须加强戒备,保证绝对安全。特别在节假日,对这些目标的警戒就显得更为重要。二战中日军偷袭珍珠港时,只重视对水面舰艇、飞机的轰炸,使油库、修理厂等重要目标幸免于难。这一疏忽,给日本帝国海军留下了后患。由于后勤保障设施基本完好,美军太平洋舰队很快恢复了元气,在随后的中途岛海战中报了一箭之仇。还有一个战例很能说明问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战役中,敌对双方连续大战了几个月没有结果,形成了对峙状态。但战斗中,由于一方偶然偏离方向的一发炮弹击中了敌方一个隐蔽的军火库,几十万发炮弹发生连续爆炸,使战役很快决出了胜负。就是在和平时期,这些地方也往往是不法分子窥视的目标。因此,节假日期间,我们对重要目标的警戒和安全是万万不可大意的。

5、通信联络要确保畅通

通信是军人的“耳朵”。节假日发生意外情况,部队要拉得出、打得响,首先必须联得上。联得上就要确保通信时刻畅通无阻,指挥不间断。现代战争中电子战的出现,使通信畅通不仅更为重要,也更难做到。海湾战争爆发前24小时,多国部队连续不断地对伊拉克军队的雷达、通信系统进行压制性干扰;战争一打响,又派出20多架F-117A隐形战斗轰炸机摧毁了伊通信系统。战争结束后,不少军事专家说,通信不畅,是伊军失败的一条重要原因。正因为如此,我们不仅非常

7 重视平时的通信畅通,对节假日的通信保证更有特殊的要求。明确规定,节假日期间,各级要加强通信值班,坚持有线试线,无线出联制度,保证遇有情况,能够联得上,指挥得动。

三、执行节日战备规定是每个军人的职责

执行节日战备规定要特别自觉搞好节日战备。我们每个同志都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从我做起,自觉落实好节日战备规定。不论形势如何发展变化,节日战备观念不能淡化。

1、解决无所谓的问题

在长期的和平环境中,我们有的同志对节日战备容易产生一些模糊认识,认为节日战备是自己折腾自己,自己吓唬自己,搞不搞无所谓,出不了什么问题。这种思想是十分有害的。要看到,尽管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我国周边环境也处在建国以来的最好时期,但这个世界并不是太平无事。世界战略格局仍在变化中,不确定的因素增多,地区性武装冲突有增无减,冷战后的和平其实是充满争斗的“冷和平”。作为军人,时刻准备打仗是最起码的责任,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形势怎样发展变化,节日战备观念都不能淡化,绝不能被表面现象迷住了眼睛,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不论遂行什么样的任务,节日战备工作丝毫不能放松。在我们军队中,各个部队遂行的具体工作任务不尽相同。有的担负边防、海防、防空

8 执勤和战备值班任务,有的进行正常的教育训练,还有的长年搞施工生产。即使同一个部队,每个同志从事的具体工作也有所不同。但从根本上讲,无论是战备执勤,还是训练、生产、施工,都是在为赢得未来战争作准备,都要把立足点放在随时准备打仗、准备执行紧急任务上,绝不能以自己从事生产、施工为由,就认为战备与己无关。

2、解决思想麻痹的问题

战备值班部队固然要加强节日战备,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随时准备拉出去,担负其他任务的部(分)队也丝毫不能有松懈心理,在完成训练、生产、施工等任务的同时,同样需要高质量、高标准,一丝不苟地做好节日战备工作。不论过什么节假日,落实战备规定不能走样。“每逢佳节倍思亲”,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道出了人伦亲情。节假日盼望与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尤其对许多基层官兵来说,夫妻两地分居,常年远离家人,在节假日思乡恋家的愿望更为强烈。但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不可能轻轻松松、无所顾忌地过节假日,必须作出更多的牺牲和奉献。所以,尽管“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但我们要扛枪保家卫国,必须时刻在职在位。我们不能因为想家、渴望团圆就放松要求,对节假日的各项战备制度,想执行就执行,不想执行就变通。不论过什么节日,都要保持高度的警觉,严格按照战备工作规定,不折不扣地执行落实。

9

第5篇:在部队,节日是用来战备的

文/吴荣鑫

我是一名军人,也是一名大学生,而对我身份更为准确的称呼,在部队里有一个更为明确的定义:军校学员。四年前我进入“陆战之王的摇篮”——装甲兵工程学院(北京),现在作为一名任职培训学员就读于安徽蚌埠的装甲兵学院。 军校四年,我由懵懂少年蜕变为钢铁战士,长期的摔打和磨炼,让我对军校紧张、严苛的生活变得适应,后来面对一系列挑战的时候,我变得从容了。大四,我训练新兵,很多时候都能看到自己曾经的样子:紧张、不适应,也让我想起那段努力去适应的日子。

中学,我就明确了大学的目标:军校。为此,高中三年,我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背书和诵读课文,晚上学习到十二点,还努力保证每天的跑步,锻炼身体。我总是第一个点亮教学楼的灯,在刺骨的冬日早起,在操场上跑了一圈又一圈……高考前两个月,我参加体检,各项指标都正常,身体素质相对于其他同学还更为出色。视力检查时,我左眼5.0,右眼4.5,离军队院校招生的标准双眼4.6差之毫厘,但是于我而言,真是“谬之千里”。军校的大门似乎要对我关上了。更糟的是,当天我得知自己的“二模”成绩下降得厉害,按照高考的标准线来看,刚刚达线二本。在经验丰富的老师看来,学生的“二模”的成绩基本预测高考时的状态。那一刻,我沮丧极了。 后来我告诉自己,既然事实无力改变,那也别辜负已经有过的付出。我努力做调整,改变复习策略,也给自己鼓劲。高考后,公布成绩,我舒了口气,分数达到军校录取线。 我做了眼睛的手术,视力达到5.0以上,到南京参加军检。这次顺利得让我觉得有点梦幻和不可思议,军检合格。填志愿时我没敢报考国防科技大学,选择了装甲兵工程学院。拿到通知书后,我有些飘飘然。

曾经我是父母眼中的骄傲、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中的佼佼者,被军校录取后,顶着“共和国未来军官”的美誉,我几乎身处云端!我曾经无数次想象过进入军校后的意气风发:我穿上军装时英姿飒爽,我在训练场上的流汗流血,我手握钢枪时精神抖擞。

就这样,我欢天喜地到军校报到。踏进军校营区的那一刻,我的心一沉,这里的环境跟我的高中比都差一大截,更别提我想象中高大上的大学了!再往里走,我发现全是男的,一个女孩子也没有!到了宿舍,等待我的不是笔挺的军装(其实应该叫常服),而是没有军衔的迷彩服以及那不成型的被子。我的心凉到了极点!

剃头,脑袋上只留3毫米的头发。换上作训服,我已经变样了。整齐划

一、步调一致、精诚团结是对我以及兄弟们的最基本要求,那一刻我尚无法知道“兄弟”一词的真正含义。转眼,中秋佳节到了。那一天我很难忘记,不仅仅是我在军营第一次过中秋。那是一个周一,我当兵的第27天。

“嘟嘟嘟……”紧急集合哨音打破了清晨的宁静,疲惫的我和战友们慌张地着装、打背包,集合。此前,我们刚刚完成了20公里的负重拉练,凌晨四点回到营区。大家原本都盘算着到中秋了,可以好好休息下。教官用三声短促哨音“组织”了逢到佳节部队所特有的活动——紧急集合,并告诉我们这群新兵:“兄弟们,节日在部队不是用来过的,更不是用来休息的,而是用来战备的!”

大家傻了,觉得不可理喻,但这是军营,而且还是新兵训练营!“军人以履行使命为职责,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句话从我们穿上军装第一天就在耳边不断重复,所以即使万般不理解,我们也都照做了。紧急集合后,根据速度的快慢、背包的质量以及装具的齐全程度,我们120人被分为两大组:达标的和不达标的。不达标的兄弟们到操场上跑20圈。我属于达标的,留在了营房门口。我正暗叹侥幸,教官发出口令:“蹲下!”大家迅速蹲下。教官接着说:“他们什么时候跑完回来,我们什么时候起立!”套用今天的说法,我当时就醉了! 不达标的兄弟跑回来后,达标的我们终于可以起立,站直后大家的腿直打颤。教官口令:“右转弯,跑步走!”我们接着跑了20圈。那天大家像疯了一样,跑得非常快,只要有劲就使出全力往前跑。队伍里有呐喊声,有鼓励身边战友的加油声。最后我们以34分12秒的时间跑完20圈,教官们在我们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终于说出了吝啬已久的肯定:“好样的!”后来我们才知道,这是每一届学员都要经历的传统项目,而我们“有幸”打破了“中秋20圈跑”的记录。之后,整个白天我们是在高强度的训练中度过的。那个晚上,月亮很亮、很圆,严厉的教官们带着我们开了中秋晚会,大家纷纷表演节目,唱歌、跳舞、即兴演讲、二胡独奏《赛马》、萨克斯吹响《回家》……战友们各有所长,表演的和看演出的,都很开心。那是我们自入学以来第一个得以放松的夜晚,现在想来都觉得特别美好、特别怀念。突然降临的幸福有反作用,大家都变得格外想家人。晚会结束后,比我们年长不了几岁的教官,掏出自己的手机,告诉大家:每个人限时5分钟,可以给家人打电话。每个拿着电话的人都泪流满面,挂电话前的话几乎一模一样:“我很好,你们放心吧!多保重身体,不要为我担心,等会儿还有事,先挂了!”

那晚12点左右,我们被紧急集合的哨音“喊醒”,全副武装,开始拉练。这就是我在军营第一个中秋节的全部印象:一直在走或跑,一直在路上。后来,跟教官聊天,他告诉我达标的和不达标的都跑20圈,是要让我们这群初入军营的新兵们感受到,无论是优秀、出色还是落后、平庸,都不是那么容易承受的,都需要付出相应的努力或者代价。作为军人,要将优秀变成一种习惯,宁可为出色付出努力,也不能为平庸付出代价。在军校时间长了,我越来越明白“节日在部队不是用来过的”的含义,举国人民沉浸在团圆的喜悦、节日的放松时,军人作为国家安全的守护者、社会安定的捍卫者,绝对不能放松,相反,要提高警惕,增强忧患意识,履行好自己的使命,守护住安定,捍卫好和平。

初入军校,同时当好军人和学生这两个角色是很辛苦的,我的不适应一度要爆表。俯卧撑训练后,我吃饭时拿不起筷子;长跑训练时,我体会到大腿的酸疼,跑到最后,呼吸急促,挺痛苦的;负重拉练,翻山越岭到我深刻领会了“绝望”的感觉;半夜紧急集合,总是在一片慌乱中狼狈不已……类似的不适应大概能说三天三夜,我从来没有想过这样的大学生活,于是我很自然地郁闷了、痛苦了、难受了,甚至开始怀疑自己为什么来到这里了。我一度格外思念远方的家与亲人,因为这样的对比,让我突然意识到从前平常日子里的幸福和快乐,暗暗地“悔恨”自己不知珍惜。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都喊“流血流汗不流泪”,可是,我还是掉眼泪了。在第一次打电话回家的时候,在第一次听到心爱的姑娘的声音的时候,在强忍着内心的痛苦告诉家人朋友自己很好请他们放心的时候,在那些夜里,我都曾流下过泪水。

泪水并不意味着我的脆弱或者不够坚强,它真切地反映我的不适应。但是,在熬过了那令人“抓狂”却也令人怀念的为期8周的“军政基础集中强化训练”后,泪水不知不觉间就没有了,我有了风吹雨打后的笑容。是的,经历了那些别人难以想象和承受的训练与“煎熬”,我逐渐拥有了一种军人特有的气质,我变得适应了。文章节选自2016年1月《大学生》,更多精彩敬请关注纸质杂志。

第6篇:战备要求

当日值班人员区别正常人员的具体要求

一、大队机关的执勤人员,应佩戴执勤标识;

二、在不影响战备值班的前提下,可在规定的范围内从事本人正常业务工作;

三、如需要离开营区开展执勤战备的相关工作,应统一行动,并佩戴好执勤用具,确保随时按照指挥部的指令投入战斗;

四、执勤人员因工作需要单独外出,必须经大队当班指挥长同意,并指定相同级别和专业的人员替班。

战备等级

一、什么叫经常性战备

专职消防队为完成日常执勤战斗任务所保持的准备状态为经常性战备;专职消防队处于经常性战备状态时,执勤人员的在岗率不应低于当班执勤人员定员数的95%,执勤车辆的完好率不应低于核定执勤车辆总数的95%。经常性战备工作宜与日常工作合并进行,但日常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战备工作。

二、什么是特殊战备

在重大节日、承担特殊保卫任务、责任区生产状况异常、发生重大灾害以及上级要求加强戒备的情况下的战备状态为特殊战备;专职消防队进入特殊战备状态时,应确保执勤实力达100%,并根据需要调整执勤人员,充实一线执勤力量;大队战备管理人员应集中值班,及时收集掌握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制定作战方案,逐级进行战备动员,通报任务情况。

战备职责

一、大队领导应履行下列职责:

1、 组织贯彻上级有关战备工作的要求,制定并落实战备工作措施,研究解决战备工作中的问题;

2、 督促各级、各部门人员在战备工作中发挥职能作用,保持良好的战备状态;

3、掌握责任区基本情况以及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的执勤实力,协调建立联动工作机制;

4、 组织制定并熟悉本级执勤战斗预案,掌握各类灾害事故的处置对策。

二、战训部门或人员应履行下列职责:

1、掌握队伍的执勤实力,熟悉责任区及联防区内其他消防和应急救援队伍的人员、装备等情况;

2、 组织制定各类灾害事故的力量调动方案、执勤战斗预案和区域联防增援预案;

3、检查队伍的战备工作,督促落实战备制度,做好灭火与应急救援的准备工作;

4、拟制战备工作的安排、指示、计划,督促队伍贯彻落实;

5、 组织制定执勤战斗装备的配置计划,做好执勤战斗装备的战备管理和调配工作;

6、组织队伍熟悉责任区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发现的问题;

7、协调责任区内供水、供电、供气、通信、医疗救护、交通运输、环境保护、气象等有关单位和其他应急救援队伍,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做好灭火与应急救援协同作战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装备管理部门或人员应履行下列职责:

1、组织建立专职消防队战勤保障体系,督促落实战勤保障制度;

2、制定专职消防队执勤战斗保障预案,并组织实施;

3、落实执勤战斗装备的配置计划,建立装备档案和运行记录,负责装备的运行管理和维修保养工作。

四、防火部门或人员应履行下列战备职责:

1、 及时向战训部门和基层大(中)队通报责任区单位影响灭火救援工作的问题、火灾隐患及变化情况;

2、做好责任区情况熟悉和演练的协调工作,参与制定本级执勤战斗预案,提供相关信息资料;

3、在发生火灾事故时,及时赶赴现场,提供灭火救援相关信息,协同开展灭火救援行动。

灭火救援职责

一、总指挥员

1、调集作战力量,组织现场侦察,分析判断灾情,制定总体作战方案,根据现场需要,划分战斗区域;

2、向参战的下级指挥员部署作战任务,组织参战单位协同作战,并根据现场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力量部署;

3、根据灭火救援需要,决定使用现场资源和设施,切断物料、电力、燃气供应以及破拆、警戒、疏散和局部交通管制等;

4、提出由供水、供电、供气、通信、医疗救护、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有关单位配合作战行动的请求;

5、全面掌握现场情况,当发现重大险情而又不能及时控制,直接威胁参战人员生命安全时,迅速下达撤离命令,组织参战人员撤出灭火救援现场。

二、副总指挥员

主要职责是协助总指挥员工作,在总指挥员授权或者离开现场时,履行总指挥员职责。

三、作战指挥组

1、实施现场侦察,向总指挥员提供具体作战方案,向参战力量下达作战任务,掌握战斗进展情况,绘制作战图表;

2、掌握现场参战力量、装备情况,组织现场供水(灭火剂)和各种力量协同作战行动;

3、确定防护等级措施,掌握现场变化情况,遇有直接威胁参战人员生命安全的重大险情而又不能及时控制时,立即组织参展人员撤离,并向总指挥员报告;

4、指挥督促参战力量落实灭火救援总指挥部及现场作战指挥部下达的各项命令,并及时上报执行情况;

5、记录上级领导的指示、命令以及各参战单位到场的力量、时间和任务完成情况,汇总统计相关数据,向上级指挥员和作战指挥中心报告。

四、通信联络组

1、统一通信联络方式、方法和信号,组织现场通信,维护现场通信秩序;

2、建立现场通信指挥网,确保战斗命令及时准确传达到各级指战员,保证现场通信畅通;

3、保持现场与作战指挥中心的不间断通信联系,维护通信器材,及时上传现场图像和信息。

五、后勤保障组

1、负责组织实施参战部队的装备、灭火剂、燃料供应及现场车辆装备的抢修、维护等战勤保障工作;

2、负责参战部队饮食、饮水、休息、防寒保暖等生活保障工作;

3、负责组织参战部队的医疗救护和伤员运送救治工作。

六、技术专家组

1、观察、搜集现场相关情况和信息,判断灾害事故发展趋势,监控消防控制中心和消防设施,配合灭火与应急救援行动;

2、评估灾害事故的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以及可能发生的后果,提出应急处置建议;

3、参与制定作战方案,提供技术支持,解决技术难题。

第7篇: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行动对档案战备工作的影响和要求

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行动对档案

战备工作的影响和要求

李恩学、刘运泉、宫岩

人类进入21世纪,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战争的威胁一天也没有减少,战争不仅无情地吞噬着人类积累的物质财富,也严重地摧残着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档案作为人类历史的珍贵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任何损坏都可能是无法挽回的。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相继问世,并用于战争,深刻地改变了战争形式,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战争效能,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战争的破坏程度。因此,作为档案部门,如何在未来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确保档案的安全,做到“平时保得住、战时用得上;战时保得住、服务能保障”,从而为“打得赢”提供及时、快捷的信息服务,是我们军队档案工作者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 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特点

信息化战争,是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主要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武器装备,以信息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而进行的战争。信息化战争以其军队人员知识化、武器装备智能化、作战编成一体化、战场要素数字化、作战方式精确化、作战空间多维化以及后勤保障集约化等鲜明特点,构成了与机械化战争的本质区别。体现在制胜因素上,主导战争胜负的是信息能力,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就能够更多地掌握战场上的主导权;体现在作战方式上,非线式、非接触作战将成为未来作战的主要方式;体现在作战目的和手段上,实现作战目的更强调精确地运用“硬”、“软”一体手段,打击敌作战系统的关节点,瘫痪敌整个作战体系;体现在对抗方式上,体系对抗成为战场对抗的基本特征,各种力量的一体化作战成为基本作战形式。随着大量先进武器装备在战场上的综合运用,陆、海、空、天、电磁等各种复杂的战场空间相互联结、照应、重叠,形成了全方位、高立体、全领域、多层次的战场空间,军事行动扩展到整个地面、海洋乃至外层空间,使战场空间越来越广,反应速度越来越快,战场时间越来越短,打击精度越来越高,战争的破坏程度也越来越大。

二、 战争对档案的破坏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冷兵器战争,还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每次战争对档案的破坏都是空前的,也是无法弥补的。而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又无

2 时不充斥着战争。从世界各国古代改朝换代火拼到近代疯狂掠夺的侵略战争,从现代争取和平与解放的正义之战到打着“正义”的旗号到处狂轰滥炸的霸权行径,这大大小小的数万次战争,都使大量珍贵档案资料在炮火中化为灰烬。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期,以法西斯德国为代表的轴心国,就有计划地掠夺了被占领国家的大量档案。在1938年3月德国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后,从布拉格中央档案馆运走1800卷重要档案。同年9月侵占波兰,将波兰军事档案馆、华沙近代文件档案馆馆藏军事档案运回德国;波兰在二战期间共损失了73%的档案。1940年,法国马其诺防线的十几吨档案和参谋部的全部档案均落入德军之手。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意、日本本土遭到大规模轰炸,大批档案毁于战火。德国由于错误地估计形势,未采取转移档案的措施,因此,仅帝国档案馆就有一半的档案化为灰烬。意大利战前虽有准备,但战事发展出乎意料,从1941年起,英国空军多次轰炸意大利各大城市,许多档案馆毁于战火,米兰档案馆化为灰烬。意大利投降后,意大利档案又遭到德国的报复性破坏和掠夺,如波兰的档案在疏散后被德军发现,结果866箱档案被付之一炬,其中有保存数百年的54000张珍贵的羊皮纸档案。鉴于二次世界大战

3 对各国的文化财产的损坏和掠夺,1945年后,国际组织专门制定了在战争中保护文化财产的国际公约。但是在强权 政治的国际社会中,一些强权国家往往在对自己有利时高擎国际公约,一旦对自己不利,就视国际公约如废纸。过去的德国法西斯是如此,今天的霸权主义国家依然如此。科索沃战争,在北约强大的空袭中,南联盟50多座档案馆遭到破坏,大批国家机关档案被炸毁。当年4月3日,南斯拉夫档案馆馆长波波维奇在一项声明中痛心疾首地披露:“原以为是个非常安全合适的地方,却不想在一次空袭中被炸毁,这不仅是南联盟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宝藏中无可挽回的重大损失。”2001年阿富汗战争,塔利班当局不仅丧心病狂地摧毁了喀布尔的博物馆和巴米杨大佛,还焚烧了国家公共图书馆。该馆馆长拉迪夫〃贝德拉姆在巴黎接受采访时说:“2001年8月12日是我一生中最难过的一天。那天早晨,我看见数十个肩扛火箭筒的士兵,先向录像室发射了火箭,又向电视系统开枪扫射,并破坏了中心馆藏的所有文物书稿,致使55000册藏书,其中一些是几个世纪甚至是十几个世纪之前的罕见文稿葬身火海。”

由此可见,战争对档案的破坏是巨大的,任何一次战

4 争都可能对档案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更何况现在天下并不太平。所以,我们必须树立忧患意识、战备意识,早做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战争一旦来临,使档案少受损失或不受损失。

三、 怎样确保战时档案安全问题的思考

对档案进行保管和利用是档案工作的双重职能。“保”是“天职”,“用”生“活力”,“保”是基础、是条件、是保证,无论平时还是战时,如果“保”的问题解决不好、处臵不当 ,“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由此可见,保管好档案在档案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臵。尤其是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怎样才能保得住、管得好、用得上,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树立战备意识,增强做好战时档案安全的紧迫感 当今世界,虽然和平与发展是两大主题,但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早就把我国作为主要对象,千方百计地加以遏制,并逐步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我们的周边地区也不安宁。种种迹象说明,我国的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居安思危,首先我们要从思想上树立战备意识,增强做好战时档案安全

5 的紧迫感。

一是加强战备教育,克服和平麻痹思想。军队档案工作者大多未经历战争的考验,对战场环境、战争的突然性和战争的残酷性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尤其是1985年以后,我军建设从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到和平时期的建设轨道上来,讲和平因素多了,讲战争因素少了,长期的和平环境,使部分同志滋生了和平麻痹思想,弱化了战争准备的紧迫感,失去了忧患意识。近几年来发生在中东地区的几次局部战争,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天下居安,忘战必危”,这是一条血的教训。作为一名军人,要充分认清我军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转变,并不意味着“建和平军”;军队不搞临战状态,并不等于不做应付突发性事变的军事斗争准备;遏制战争,准备打仗,永远是军人的职责。作为一名军队档案工作者,就要密切关注未来战争对我军档案工作的影响,深入研究战时档案工作的安全问题,自觉增强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真正做到常备不懈,防患于未然。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战备教育,要通过岗位练兵、战时模拟演练等多种形式,提高档案人员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应急能力,努力培养一支思想好、业务精、反

6 应快的档案工作队伍,以确保战时档案信息的完整与安全。

二是树立“一盘棋”思想,克服打仗与已无关的模糊认识。目前,在档案队伍中,有的同志认为,未来作战有一线部队冲锋在前,我们只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认识误区,高技术战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战场重心已由“地面”转入“天空”,交战方式由“短兵相接”转变为非接触性作战,空袭和远距离精确打击已成为作战的主要样式,现代战争已无前后方之分。档案馆一般都身处于机关院内,最有可能成为对方重点打击的目标。所以,我们必须从思想上克服这种模糊认识,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和前后方“一盘棋”的思想,关注档案命运,心系档案安危,自觉加强对高技术战争知识的学习,研究和探讨高技术战争的特点和规律,制定好战时档案安全应急预案,无论平时还是战时,都能真正做到“军事斗争准备需要解决什么重大现实问题,档案信息服务就突出什么主题;军事斗争准备工作推进到哪里,档案工作信息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军事斗争中心任务和重大行动调整到哪里,档案工作信息服务就主动保障到哪里;为首长、机关、部队提供快捷、准确、周到的信息服务”。

7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只有筑牢随时打仗的思想基础,做到“眼高、手实、坚定不移”,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才能在未来战争中确保档案万无一失。

(二)制定应急预案,切实抓好落实

《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条例》中明确规定:“军队档案工作必须坚持平战结合,适应平战转换的要求。档案管理机构应当制定战备方案,遭遇突然袭击或者突发事件,应当根据上级指示的战备方案,适时组织档案转移,确保档案安全。”

长期以来,应该说我们对档案的安全防范工作还是非常重视的。早在六十年代就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对各类战备物资的处臵办法,制定了适合军队档案工作特点的“平战结合”、“三分四定”、“前馆后库”等行之有效的方针、办法和措施。各单位也都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战时档案转移的应急预案,诸如,人员的组织、车辆的安排、转移地点的落实,战时哪些档案需要携行,哪些档案需要就地封存,哪些档案需要战时销毁等。问题是这些预案大多是纸上谈兵,很少进行实际的演练,更缺少实践的检验。尤其是随着档案“以利用为中心”观念的提出,“前馆后库”的格局已名存实亡。有的单位虽然还

8 有后库,但是由于受人员编制、经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现已无人看管;有的年久失修,已形同虚设,根本无法使用。面对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怎样确保档案安全,是我们必须面对和着力研究解决的问题。

我们认为,根据现代战争的特点,如果照搬60年代那种大搬迁的作法,无疑是把自己进一步地暴露给对方,成为对方追逐打击的目标,这样将给档案安全带来灭顶之灾。但是又不能按兵不动,坐以待毙。我们认为比较可行的办法:一是以档案馆原址为依托,就地修建或扩建地下库房,尤其是新建和待建的档案馆,在设计规划中,要作为重点内容考虑其中,这样遇有紧急情况,档案原件就可以就近转入地下库房;二是各档案馆基本都在机关院内,

六、七十年代为了备战,机关院内都修建了大量的人防工程,我们也可以对部队人防工程进行改造,建成战时档案库房;三是为适应现代战争需要,档案战时库房也可以和战时地下指挥所建在一起,这样即方便首长、机关利用档案,又可以保证档案安全;四是可以考虑对现有的部分条件比较好的后库,进行有重点的保留,纳入设防工程计划,由全军统一规划、妥善修复、统一使用。综上方法,是把平时的档案管理与战时的隐藏、防护结合起来兼容前馆与

9 后库的双重功能,形成“平战一体”管理档案的新模式。其好处:一是遇有突发事件可以就地转移,确保档案安全;二是可以节省长途转移过程中付出的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三是可以避免原件转移途中的损坏,有利于对档案原件的保护;四是地下库房密闭性好,具有良好的保温、保湿、防震、防火等功能,能适应恶劣的战场环境;五是利于保障战时首长与作战部门对档案信息的使用;六是可以节约经费,做到少花钱、多办事。

同时,要根据“三分四定”的原则,国家和军队要尽快制定档案分级管理办法,平时严格按等级分类管理,战时可随时分轻重缓急进行安全转移;各级档案馆要建立档案珍藏室,对重要档案进行重点保护,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保证这些档案能够迅速转移。

(三)利用缩微摄影技术实行多套保管、异地存放 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已使地球上没有任何绝对安全的地方,就连美国的世贸大厦也在恐怖分子的袭击中化为灰烬。由此可见,档案馆也绝非是万无一失的保险箱和与世隔绝的安全岛,一旦天灾人祸降临,档案就可能会一焚俱焚。实行“多套保管、异地存放”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档案或档案信息留有备份,一旦遭遇突然袭击或天灾人

10 祸,也不至于全部被毁,造成单位历史发展的空白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缩微摄影技术在档案部门的应用,对档案和档案信息进行“多套保管、异地存放”已有可能变成现实。到目前为止,我们认为,保存档案信息最安全、最可靠的方法,仍然是缩微摄影胶片。

1.缩微胶片具有法律凭证作用

缩微影像的模拟特性可以使缩微品保持原件的本来面貌,反映的信息真实可靠、并且不易篡改。1990年11月,国家档案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其中第21条规定:“各级各类档案馆提供利用的档案,应当逐步实现以缩微品代替原件,载有档案收藏单位法定代表人的签名或者印章标记的,具有与档案原件同等的效力。”这就为档案原件的再生性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2.缩微胶片存储信息安全可靠

缩微胶片记录的是光学影像,阅读这种影像对设备的依赖性小,在最困难的时候有一个较高倍率的放大镜就可以阅读,这样就为战时使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由于缩微胶片具有较长的保存时效,据美国影像持久研究所对胶片实施人工老化实验表明,醋酸片的寿命可达100年,聚脂片的寿命可达500年以上。用这样的缩微胶片制成的缩微

11 品基本可以达到一劳永逸的目的。

3.缩微品体积小,转移起来非常容易

一个馆藏几万卷的库房档案,缩微后,只要一至两节档案柜就可以存放,如果一旦发生战争,转移起来非常方便。由于缩微品可以多代拷贝,我们不妨多备份一套,一旦战时需要,就可以随时提供使用。

凡此种种,可以看出档案缩微无论是平时对档案原件的保护,还是战时的信息转移,较之其他技术都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军队档案缩微工作起步于80年代初,二十几年来,在军队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档案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组织下,军队档案缩微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研究制定了适合军队档案缩微工作特点的多项国家军用标准,实现了档案缩微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建立了符合军队档案缩微工作实际的工作流程,使缩微工作更加合理顺畅;总结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培养了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军队档案缩微工作队伍;逐步形成了一个设备比较齐全、操作比较规范、管理比较科学、标准比较统一的军队档案缩微工作体系。尤其是“九五”期间,全军24个档案馆中有19个档案馆配臵了成套的缩微设备,总投资800

12 多万元,缩微拍摄档案7000多万画幅,为军事档案信息的再生性保护奠定了基础。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缩微技术是一项再生性保护技术,消耗材料投资大,见效慢,加上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冲击,许多档案部门已把主要精力全部投入到档案数字化建设之中,而忽视或放弃了档案缩微工作,致使大批缩微设备闲臵,大量档案缩微品的保护工作受到影响。这种顾此失彼的现象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我们认为:一是档案业务指导部门必须在年初工作计划安排中,进一步强调档案缩微工作的重要性,并对各档案馆每年要完成的缩微品进行任务定量;二是各档案馆要充分认识缩微品在档案保护工作中,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工作,在人员、经费和时间安排上应给予重点保证和足够重视;三是各业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档案缩微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加大对专业人员业务培训的力度,并作为一项长期的考评项目,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以确保军队档案缩微工作健康发展。

(四)运用数字容灾备份,保护档案数据安全 “十五”期间,全军档案工作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加强了档案数字化建设,到目前为止,已扫描档案全文1.4

13 亿多页,建立了基于网络环境下多门类、多专题的档案信息数据库,使全军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未来高技术战争条件下怎样保证这些数据的安全,则是我们必须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1993年,美国世贸中心大楼发生爆炸,给了我们很大启示,爆炸前,约有350家企业在该楼中工作。1年后,再回到世贸大楼的公司变成了150家,有200家企业由于无法存取重要的信息系统而倒闭、消失。IBM公司做过统计,计算机系统如果一个小时不能正常工作,90%的企业还能生存;如果一天不能正常工作,有80%的公司将倒闭;而如果一个星期系统不工作,没有一家公司能幸免生存。企业的倒闭或许还牵涉不到国计民生,但作为为首长机关决策提供信息保障的军队档案部门来说,没有对容灾备份的认识,一旦灾难爆发,不能及时提供相关信息,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抓紧进行军队档案数据的容灾备份,已是当务之急。

建立容灾备份系统会涉及到多种技术,如SAN或NAS技术、远程镜像技术、虚拟存储、基于IP的SAN的互联技术、快照技术以及自动化与智能化恢复系统等等。军队各档案馆在选择容灾备份等级和模式上,没必要照搬金融、数据中心等实时备份的容灾模式,应从档案数据特点、

14 技术和资金等因素来确定。

从军队档案特性来看,由于大部分为历史档案,数据相对来说是静态的,各档案馆最为关注的是RPO即数据的损失和恢复情况,对于恢复的时间,RTO不会特别强调实时备份和分秒级恢复。军队档案馆容灾备份的重点是保障数据备份环节,据调查,许多单位都采用光盘、磁带和移动硬盘等形式的离线式备份,以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来实现数据库的容灾备份。虽然这些备份足能应付简单的宕机或小的破坏,但适应抗击大的灾难和经受战争的考验还存在一些问题,如:

磁带的缺陷。面对灾难、面对战争,存取磁带信息的能力可能受到限制,甚至完全丧失。由于磁带本身抗毁坏性能差,磁带机设备单一,驱动操作依赖备有安装驱动程序的计算机设备等因素,在复杂的情况下有效恢复磁带数据的直接读取将会很困难。

光盘的局限。现在每个档案馆都有1-2T的数据量,以现在的VCD-R 或DVD-R的容量装载,今后光盘的使用和管理会更多的依赖计算机、光盘柜等附属设备和软件。另外,光盘内容的存放是以全宗+形式存放,会涉及到同一个问题的内容分布在许多光盘上,不便于单独使用。

15 备份数据的应用。军队档案数据是在特定的安全数据库环境下运行的,有的是本馆加密的数据,完全依赖其保密安全环境,如果环境遭受毁灭性破坏,系统环境的恢复将占RPO的全部恢复时间很大比例,其难度比数据恢复还要复杂。

异地的距离。通过汶川地震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异地备份的合理距离是多少?过去的异地仅局限在不同机器、不同房间、不同的办公地址,并没有真正考虑地理位臵的异地。而战争是多方位的,一个安全的异地,我们认为应该扩大到一个战区或战区之外。

网络的依赖。各档案馆信息的应用系统大都是基于网络的环境,过多的是依赖网络,不论是馆内的局域网,还是军队的综合信息网,一但网络出现问题,一切都将瘫痪。信息化战争对网络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如2007年,台湾海峡光缆震断事件就提示着人们,即使只是中断互联网络,就能使许多机构陷于瘫痪。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建立适应军队档案特点的容灾备份模式,应考虑以下几点:

在方式上:实行基于移动应用型数据硬盘备份。根据档案的特性,数据容灾备份应以静态的冷备份为宜。但这

16 种备份不应是被动、简单的拷贝复制,而应该是能在最简单、最普通环境下自身带有存储、检索、利用功效的,是即插即用式移动硬盘备份。通过采用大容量的移动载体,将全文数据、目录数据及检索程序打包在一起,当需要的时候,直接通过USB接口直接插入普通的计算机单机就能正常使用,战时连接一个普通的笔记本就能满足临时使用。

在内容上:可选用多种多套存放形式。如由常规的以全宗--机构存放的体系,转为以专题或全宗-机构-为存放顺序的体系,以解决战时或重要情况下的某一类急需信息的恢复和利用。

在装具上:选用安全存储盒或硬盘存储盒。如选用一种很实用,并有密封防水、防火等级的安全存储盒,可以存放磁盘、光盘和磁带等多类介质。这种存储盒,有的还带有一个简单的信号发射装臵,如果被埋在地下可以遥控启动发射装臵,方便搜寻,不易丢失。

抓紧建立军队档案数据容灾系统是大势所趋,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需要坚持的原则是:

一是要搞好顶层设计,在整体筹划中总揽全局。建立军队档案数据容灾系统,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

17 观念的更新、理论的支撑、技术的依托、标准的导向、经费的支持、制度的规范和人才的保证。应由总参办公厅保密档案局亲自领导,研究制定全军档案数据信息安全备份规划,并组织实施。

二是要统一标准,实现资源共享。必须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法规和标准,从系统的建立到使用,从系统的维护到管理,从信息存储到开发利用,都应用标准加以规范,从而实现系统的安全、稳定、兼容和共享。

三是整合信息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做好灾难性备份系统,数据大集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灾难性备份系统的建立需要耗费很大的资金,如果每一个战区都建立一个灾难性备份中心,代价是很难承受的。有效的解决办法是整合目前的资源,建立全军性的数据集中系统,即全军档案系统建立一个综合灾备中心,这样既可以减少灾难备份系统建设的成本,又可以实现集中管理,集中维护,有效避免各自进行备份而导致的各自为政、管理不统一的问题。

当今世界并不安宁,局部战争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作为军队档案工作者,不仅要研究怎样为“打得赢,不变质”提供优质、快捷的信息服务,更要研究在战时怎样“守

18 得住、保得全、跟得上”,要根据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对档案战备的影响和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并认真抓好落实,真正做到常备不懈,防患于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辱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该文为全军档案系统防范应对突发情况工作研讨课题,原载《解放军档案》2008年第4期、获空军军事理论研究优秀论文三等奖,课题组成员署名:李恩学、刘运泉、宫岩、郭建勇、王璐、周丽娜)

上一篇:初三化学空气教案下一篇:关注留守儿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