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经济生活

2022-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时政热点经济生活

环球时政热点扫描

2004年末这场席卷南亚的海啸带来了一场浩劫,死伤人数惊人,旅游业遭受重创。但浩劫后的反思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亚洲预警机制的有待完善,也有许多科学家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南亚的旅游开发提出了警醒。原来因为建造酒店而对红树林和珊瑚礁的过度开发和破坏,也使得这些原本可以保护海岸,有助减轻海啸危害的自然选择生物失去了作用。人和自然应该怎样和谐相处,发展经济怎样合理开发和保护环境,这应该成为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

作者:唐佳梅

第2篇:2016年历史备考:观时政热点,析长效热点

【名师简介】胡运珉,中学高级教师,教学和科研成绩突出,先后荣获华中科技大学附中优秀教研组组长、十佳教师、武汉东湖开发区先进教研个人等荣誉称号。在《求学》、《历史教学》(国家核心期刊)、《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直接考查时政热点并非历史学科高考命题的风格,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基本能力和历史素养才是高考命题人的真爱。但鉴于历史学科独特的史鉴功能,高考试题或多或少会“暧昧”地呼应现实热点,让考生在历史问题中思考现实,在现实问题中反思历史。透过时政热点,搜寻高考长效热点(即契合时代主题的主干知识、高频考点),思考其可能出现的命题视角,考生在备考冲刺阶段不容忽视。

一、民主与法治

【热点背景】

民主与法治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

【知识延伸】

1.古代中国:

(1)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要特别注意其中的权力制约关系,如朝议、三省六部制、内阁等对君权的限制;中央机构之间的分权与相互牵制;中央对地方的分权与限制。(2)古代中国思想家、政治家的法制观念及法律文献。

2.近代中国:

(1)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的民主思想及其宪政实践。(2)中共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3)国民党的宪政实践。

3.现代中国: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的历程。

4.古代西方:从雅典梭伦改革到伯利克里改革;罗马法律制度由习惯法到成文法、由公民法到万民法的演变;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5.近现代世界:近代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确立;二战后西德、日本的民主化改造;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命题趋势】

视角1:古今中外政治制度的差异、原因、影响

古代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代雅典民主政治、近代西方的资本主义代议制、现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些不同的制度都是由各个阶段的国情(如地理环境、经济、政治、思想因素、历史原因等)决定的,其影响也应从政治、经济、文化、国内、国际等角度辩证分析。

视角2:中外权力制约观念的差异

1.古代中国:在君主专制的前提下,通过相权(或谏官)、天道(道德)、地方分权制约君权。从周公“以德配天”、孟子“民贵君轻”的主张,到董仲舒“天人感应”说,从朱熹要求君主收拾身心去其私念、主张加强宰相和谏官的职权,到黄宗羲等启蒙思想家的“君臣共治、地方分治”,这些思想都闪耀着分权制约的光芒。

2.古代雅典:城邦公民监督和制约官吏,议事会履行立法、行政职能,但受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的制约,以及受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的交叉制约。

3.近代西方:通过法制及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来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视角3:古代中外法制观念的异同

1.古代中国:法家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法不阿贵,法术势结合;儒家主张德主刑辅,以德治国。其中,荀子主张礼法并用,孟子主张治国需要法制,但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儒家法制观念深受宗法观念及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

2.古代雅典:法律至上是雅典民主政治的一大特点,原因在于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

视角4:近代西方主要国家代议制发展完善的历程、共性与个性、原因、影响

近代西方国家代议制的发展完善经历了比较长的过程。如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责任内阁制形成后,国王的行政权转移到内阁手中。工业革命后,英国进行多次议会改革。英国代议制确立的突出特点:渐进的温和变革,民众的斗争和政府的妥协相结合,尊重传统和遵循惯例等。议会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分权制衡、政党政治是西方代议制的共性,但美(总统制共和制)、法(议会制共和制)、英(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德(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政体又有其个性特征。代议制确立的原因可从经济、阶级、思想基础以及政治前提来分析,其影响可从对本国的政治和经济、对世界等角度分析。

视角5:近代中国追求民主的历程(代表人物、观念、背景、评价)

【模拟演练】

材料一: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关于法的基本主张。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韩非子和孟德斯鸠思想的异同。运用相关史实分析说明两者思想的实践效果。

【参考答案】

(1)法要有权威性,由官府制定,用文字形式公开颁布并告之全体百姓;法要有公信力,赏罚分明,顺应民心;法要有实用性,法是君主统治百姓的工具,刑德并用是其重要特征。

(2)同:都顺应时代的要求;都重视法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都付诸实践并产生了实际效果。

异:目的不同,韩非子是为了适应封建专制统治加强的需要,用法来强化专制;孟德斯鸠是为了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用法来约束专制;主张不同,韩非子主张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孟德斯鸠主张分权制衡和君主立宪;性质不同,韩非子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孟德斯鸠代表的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实践效果: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强化了统治,完成了大一统,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奠定了基础,但因其严刑峻法,统治残暴,激化了阶级矛盾,使其短暂而亡。孟德斯鸠是启蒙运动分权学说的重要代表,其三权分立的思想首先被美国成功实践,成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典型模式,对其他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名师点拨】

第一问是“据材料概括主张(或现象、表现)”之类的问题,考生的提分法宝是逐行、逐句、逐层全面提取有效信息。第二问是比较异同类的问题,考生要注意发散思维,多角度寻找比较点,如背景、主张、目的、过程、结果、影响等。在比较不同时期、不同国别的历史人物时,千万不要忘记其阶级属性的异同。历史地、辩证地评价是“效果”(或结果、影响)类问题解答的关键。“历史地评价”是指把历史人物、事件放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中进行评价,“辩证地评价”是指从积极、消极等方面全面评价。

二、反腐倡廉

【热点背景】

2013年,习近平提出“老虎”“苍蝇”要一起打;2014年,习近平强调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内两大法规,着力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

【知识延伸】

1.古代中国:(1)监察制度的演变;(2)孝文帝改革、庆历新政中整顿吏治的措施,明太祖惩治贪污的措施;(3)选官制度的演变: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2.近现代中国:(1)国民党政权的腐败;(2)中共的党风廉政建设——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

3.世界史:(1)雅典陶片放逐法,陪审法庭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2)罗马法中限制贵族滥用权力的规定;(3)近现代西方的权力制衡制度、文官制度;(4)巴黎公社的廉政措施——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任何一个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一个熟练工人的工资。

【命题趋势】

视角1: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的演变、特点、评价

秦朝在中央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汉武帝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北宋各州设通判监督知州,明朝在地方设按察使司管理地方的监察、司法。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加强了皇权,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法,防止官员贪污,但君主专制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

视角2:古代中国与近现代西方廉政建设的比较

1.古代中国:历代政权重视约束各级官吏权力;重视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以严格的法律规定惩治腐败;建立日趋完善、相对成熟的监察制度。古代中国的廉政建设以维护皇权为根本目的;强调人治;突出上级对下级的监督。

2.近现代西方:以分权制衡作为廉政的主要方式;通过立法加强廉政建设;建立资本主义民主政体,保障廉政建设顺利进行;把维护个人权利作为预防腐败的根本手段,保障个人的自由平等;重视公民的权利教育和参与能力;西方的廉政建设以维护公民的利益为前提;重视法治;突出民众对官员的权力监督。

视角3:中西官吏遴选与人才选拔制度的演变与区别

【模拟演练】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是在皇权至高无上体系下进行国家活动组织管理的制度设计,这种自上而下、层层相应、运转有序的行政体制在国家管理中发挥独特的功能。

——陈燕青《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及其现代价值探析》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主要选拔途径,并分析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如何 “在国家管理中发挥独特的功能”。

【参考答案】

选拔途径:世袭制(或世卿世禄制)、军功授爵制、察举制、征辟制、荫袭制和科举制等。功能:强化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保证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进一步巩固了儒家思想的长期独尊地位;制度化的选官标准和多种途径,有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扩大统治基础和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名师点拨】

古代中国文官的录用制度主要有先秦时期的世袭制(表现为世官制,即世卿世禄制)、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荐举制(如汉代的察举、征辟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以及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科举制。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评价历史事件或制度时,从政治(包括政策、制度、政局、国家)、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全面分析。

三、合作共赢

【热点背景】

合作共赢是中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政策取向。在政治领域,中国以“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积极与世界各国增进政治互信;在经济领域,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引领,积极与沿线国家开展经济合作;在社会人文领域,以“公共外交”为引领,积极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沟通和友谊。

【知识延伸】

1.古代中国:(1)朝贡外交;(2)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3)郑和下西洋;(4)海禁与闭关锁国。

2.近代中国:(1)清政府的屈辱外交;(2)抗战时期中国与盟国协同作战,废除列强在华的治外法权,国际地位提高。

3.现代中国:(1)建国初期的外交;(2)20世纪 70年代开创外交新局面;(3)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4.近现代世界:(1)殖民扩张;(2)二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3)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4)三大区域经济组织。

【命题趋势】

视角1:朝贡外交与近代西方外交的差异及原因

1.差异:

中国:形成华夷观念;德威并用;没有平等的外交观念和礼仪;缺乏专门的外交机构;以中国为中心,以朝贡为主要形式的区域性宗藩体制。

西方:确立以欧洲为中心的近代外交体制;确立常驻外国使节制度;设立外交领导机构(或外交部);召开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运用国际法规范外交行为。

2.原因:

中国:农耕经济高度发达;长期的大一统局面,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传统的儒家思想和文化观念的影响;对世界其他重要文明缺乏了解。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国家间交往频繁;欧洲国家间矛盾冲突;启蒙思想、自然法的影响。

视角2:中国外交政策(或国际地位)的演变

1.古代中国的外交:对外交往悠久频繁,多是以中国为中心的藩属朝贡关系,很少给予外部真正的平等外交。

2.近代中国的外交:列强侵华,建立国家条约关系,不给予中国真正平等的外交地位。但民国政府不断地谋求外交关系的改善,取得了一些成果,尤其通过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国际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新中国的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视角3: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至1991年是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美苏冷战争霸);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目前,国际格局暂时是一超多强,新的格局尚未形成。考生要注意分析世界政治格局演变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状态,其演变与国际经济、政治力量对比有关,对国际经济、政治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视角4:大国关系的演变及原因、影响(如欧洲一体化进程与美欧关系、美苏关系、美日关系、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苏关系等)

【模拟演练】

材料一:

马歇尔计划是指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国家给予经济援助和参与重建的计划。美国动用各种力量,确保这些借钱的国家不敢赖账。此计划固然使欧洲、美国得到双赢,然而在美国的主导下又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成为马歇尔计划的最大受益方。

材料二: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有人说,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就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不同意这种说法,理由如下:

第一,设计构想不同。美国提出并实施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恢复衰败的经济,并确立自己的全球经济霸主地位。“一带一路”是推动和平发展的大国方略,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有助于亚洲及其他地区相关国家通过合作促进共同安全,有效管控分歧和争端,走上和平发展之路。第二,根本目的不同。马歇尔计划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遏制共产主义,“一带一路”战略是为了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经济合作战略,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第三,参与方式及参与国所处的地位不同。马歇尔计划以美国为主导,这种援助建立在不对等的关系上,且附加诸多的条件,受援国处于被动接受与附属地位;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基于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谋求互利共赢。基于以上理由,所以不同意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就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的说法。

【名师点拨】

本题为观点辨析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是考生答题的基本要求。材料涉及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影响和“一带一路”战略的设计构想与目标,在做比较时,考生可从设计构想、目的、影响等角度展开。开放性试题的答案不具有唯一性,考生也可以如此作答:这种说法从表面上看有一定的道理,但实质上不科学、不严谨。从形式上看,二者确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比如都是一种资本输出和产能输出计划,都是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都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投资的重点领域。然而二者在设计构想、根本目的、参与方式及参与国所处的地位等方面均有着明显的差异(参照上面的答案分别论述)。

四、中国制造2025

【热点背景】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步,力争用10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2016年,达沃斯论坛确定的主题为“掌控第四次工业革命”。

【知识延伸】

1.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3.现代中国:“一五”计划;“大跃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4.近现代世界:两次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第三次科技革命;知识经济;第三产业的兴起;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命题趋势】

视角1:中国艰难的工业化历程

中国的工业化历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命题:(1)古代中国不同时期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及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阻碍的原因;(2)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原因、影响;(3)现代中国工业发展的历程、特点及经验教训等。

视角2:近现代西方工业化的进程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近现代西方工业化的进程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这几个阶段:14~16世纪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16~18世纪的工场手工业时期,19世纪初至19世纪70年代的蒸汽时代,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的电气时代,1945年以后的信息时代。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分析不同阶段的特点(如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发展原因(从政治前提、资本、科技、市场、劳动力、资源等角度分析),影响(从生产力、生产组织形式、生产关系、经济结构、城市化进程、阶级关系、国际关系、思想文化等不同角度,运用多元史观分析)。

视角三:从中西方比较的角度命题,如中西方不同阶段工业(或手工业)、城市、科技等的发展特点、原因、影响

【模拟演练】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自南宋时期开始流传,至明清时期,“三日不见赣粮船,市上就要闹粮荒。”导致明清时期苏杭地区市场上出现严重粮荒的主要原因是( )

A.江南人口的持续增加

B.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C.京杭大运河运输功能的丧失

D.太平天国运动对农业的破坏

【参考答案】B

五、经济改革

【热点背景】

在推进新一轮的改革中,我国的经济改革将从国资国企、财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涉外经济体制四大领域入手。在2015年11月10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领各项经济工作是2016年经济工作的鲜明主线。

【知识延伸】

1.古代中国:管仲改革、鲁国的初税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

2.近代中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法币政策。

3.现代中国:三大改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4.古代世界: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

5.近现代世界:阿里改革、明治维新、俄国农奴制改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混合经济、福利国家制度、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命题趋势】

视角1:中外历史上改革的原因、成败得失

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从改革的阻力——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分析,支持改革的力量) ;改革者是否有远见的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执行。

视角2:中外改革中不同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1.苏俄(联):新经济政策是国家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策。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即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经济。

2.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3.美国: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视角3:深化改革需要顶层设计

【模拟演练】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央重新界定了经济特区的“特”:“保持经济特区优势的立足点……主要应通过深化各项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法制规范……”这一定位的时代背景是( )

A.围绕特区“姓资”“姓社”的争论

B.沿海和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消失

C.平等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完全形成

D.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

【参考答案】D

六、国际金融与贸易

【热点背景】

2015年12月,中国倡设的亚投行正式宣告成立。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人民币正式纳入SDR(特别提款权)。2016年1月中国正式加入欧洲复兴开发银行。

2016年2月4日,号称全球最大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在新西兰正式签署。

中国将继续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建立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要求,积极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中日韩自贸区等谈判。

【知识延伸】

1.古代中国:

(1)货币及金融机构:五铢钱、开元通宝、柜坊、飞钱、交子、票号、白银。(2)朝贡贸易。

2.近代中国:鸦片战争后银贵钱贱;外国在华开设银行;近代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法币政策;解放战争时期的通货膨胀;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现代中国:银元之战;对外开放;加入WTO。

4.近现代世界:

(1)世界金融中心的变化:阿姆斯特丹→伦敦→纽约;(2)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期各国的货币战、关税战;(3)布雷顿森林体系;(4)《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5)欧元诞生;(6)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

【命题趋势】

视角1: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及原因、影响

视角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历程

15至16世纪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全球化启动;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两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全球化得以发展;两次世界大战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争夺世界市场进入白热化阶段,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全球化陷入困境;二战后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使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体系化发展,全球化进入制度化阶段: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经济出现多极化趋势,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但两极格局的存在,使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大经济体系对立,阻碍了全球化进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解体,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世贸组织建立,世界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在梳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历程时,要注意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视角3:全球化中中国社会的转型

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西方列强的全球扩张,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中国被卷入全球化浪潮中,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历程(经济方面的工业化、城市化;政治方面的民主化;思想文化方面的科学化、理性化)。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在美苏两极对峙局面下,新中国成立并开始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快,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化,中华民族走向复兴。

【模拟演练】

1637年,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撰写的《西方问答》中有一段对话,涉及当时世界白银的流动状况。中国人问:“敝邦所用银钱,皆来自贵邦,不识何若是之多也?”艾儒略答:“西来诸商,与贵国(中国)交易,每岁金银不下百万,其所从来,有出于敝地之矿也,亦有海外亚墨利加(即美洲)所处而进者。盖其地之矿,广而且腴,计十分之土,金银且六七分也。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

依据材料,指出当时世界白银的流向。你是如何理解“敝地实受多银之害”的?

【参考答案】

流向:白银先通过殖民掠夺由美洲流向欧洲,再通过商业贸易由欧洲流向亚洲。理解:金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或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名师点拨】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很重要,“皆来自贵邦”“与贵国(中国)交易”“有海外亚墨利加(即美洲)所处而进者”,揭示了“白银流向”。设问考查的是价格革命这一重要概念,考生可根据材料信息“货愈贵”,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最后复习冲刺阶段,考生要特别关注重要概念和社会转型时期,并注意中外历史之间的关联。

七、关注民生

【热点背景】

目前,我国的民生工程正在全面推进,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住房、收入、医疗、户籍等方面的政策持续取得新进展: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新体系加速构建;争取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被写进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知识延伸】

1.古代中国:

(1)涉及民生的思想:孔子主张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孟子提出“民贵君轻”,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轻徭薄赋、不夺农时;荀子提出“君舟民水”;墨子主张“兼爱”“非攻”。(2)重农措施:农业耕作方式和农具的发明、改进;农作物的培植、引进和推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重农抑商政策;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原因和影响。(3)土地制度、赋税制度、户籍制度。(4)赈灾、社会保障措施及问题。

2.近现代中国:(1)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对农民生活的冲击。(2)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3)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4)新中国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发展的曲折过程及其原因。(5)物质生活的变迁与教育的发展。

3.近现代世界:英国圈地运动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影响;工业革命对农村人口流动的影响;罗斯福新政;福利国家的建立;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农业政策;苏联斯大林模式与解决民生问题的探索失误等。

【命题趋势】

视角1:中国历史上土地(或赋税、户籍)制度的变化、原因、影响

古代中国户籍制度的特点:户籍制度历史悠久;普查人口;户籍登录内容日益详备;法律保障;户籍制度与赋役制度、基层管理制度相结合。

古代中国户籍制度变化的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的变化(如均田制、租庸调制等经济制度的变化);政权更替和战乱的影响;加强社会控制的需要。

视角2:古代中国和近现代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特点、原因、评价

古代中国社会保障的特点:民间发起;宗族慈善,大家族主持;帮扶对象以族内成员为主(形式多样,帮扶内容广泛)。

近现代西方社会保障的特点:有一定的社会保障措施,但实行个人自愿原则,政府缺乏通盘的考虑。二战后,福利国家制度发展起来,资金来源多元化,一般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三部分组成;发展程度较高,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社会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繁多,涉及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视角3:从物质生活、习俗(或教育等)的变迁看时代(社会)或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

【模拟演练】

当前中国政府表示,将允许农民流转土地承包权……这一改革思路是使中国农业摆脱一家一户在小块土地上从事生产的模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定, 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当今中国土地流转政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中国政府允许农民流转土地承包权的伟大意义。

【参考答案】

(1)允许农民流转土地承包权,有利于中国农业摆脱落后的生产模式,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2)农民流转土地承包权,有利于中国农业的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3)允许农民流转土地承包权,能使中国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发展。

【名师点拨】

材料以“2013年”“2014年”为界,分为三层,关键信息分别是“摆脱……提高农业生产力”“专业大户”“破除体制机制弊端”,考生据此回答即可。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依然是小农经济,生产技术、经营方式都十分落后,要实现农民富裕的目标还有很大的难度。农村经济的社会化、商品化程度还很低,还跟不上工业化发展的要求,需要开拓思路,探索新的改革措施,为解决这些问题,政府才出台土地流转政策。本题是人教版必修二中的课后练习“结合今日农村的变化,试分析农村经济改革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的改编题。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命题出现回归教材的趋势,临近高考,考生更需回归教材,不仅要关注教材正文,还要关注小字、注释、课后练习。

八、传统文化

【热点背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习主席说:“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

【知识延伸】

1.古代中国:

(1)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董仲舒的新儒学、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2)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汉字的起源演

第3篇:2014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

一、金融改革启新篇

【背景材料】

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3年夏季达沃斯论坛”表示,中国推进金融改革的决心是坚定的。中国将继续推进利率的市场化,推进资本市场的多元化,继续推进金融领域的对内对外开放。

2014年1月11日,2014年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提出,2014年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完善调控方式和手段,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协同性,大力推动金融改革,切实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考点探析】

《经济生活》角度:

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使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金融体制改革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3.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汇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能够推动我国与国际市场接轨,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化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

《政治生活》角度:

1.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我国政府加强金融体制改革,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政府履行组织经济建设职能和提供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

2.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推进汇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体现了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立场。

【试题预测】

1.2013年7月20日,央行决定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从《经济生活》角度看,这样做有利于( )

①促进银行采取差异化定价策略

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③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④增加流通中的货币发行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答】A。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有利于促进银行采取差异化定价策略,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①②正确。企业的经济效益与诸多因素有关,取消贷款利率下限不一定能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③错;流通中的货币发行量与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有关,金融机构自主确定贷款利率不能增加流通中的货币总量,④错。故选A项。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微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不少小微企业面临融资难的问题。财政部表示,2014年将探索更多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政策和手段。

材料二 金融改革的目标是构建市场导向、高效而富有弹性的金融体系,支持转型升级和城镇化进程,化解金融风险,与财税体制和要素价格改革等相配合。主要内容包括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等。

(1)有人说,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主要靠政府推进金融体制改革。请你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2)金融体制改革涉及国内国际多方面的问题,请你运用联系的观点,为防范金融体制改革中的风险出谋划策。

【参考答案】(1)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政府加大金融体制改革力度,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增强企业融资能力,加强对民间资本市场的管理和引导,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该观点看到了政府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中的作用,有正确的一面。

但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还需要企业本身制定科学的企业经营战略,优化企业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小微企业要加强诚信建设,增强金融机构的信贷信心。故这个观点又是片面的。

(2)①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金融体制改革,要处理好国内国际等多方面的问题以防范风险。②事物的联系具有条件性,要根据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要加强金融合作与监管,正确处理储蓄与消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国内和国际的关系,防范和化解金融体制改革中的风险。③正确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金融体制改革,要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统筹考虑,应对改革中的各种风险。④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金融体制改革涉及财政和货币、银行和企业、国内和国外等方面,我们要用综合的思维统筹考虑,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防范风险。

二、感动中国树楷模

【背景材料】

2014年2月10日晚上20时,“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评选于2013年10月启动,经《光明日报》等全国30家媒体组成的“感动中国媒体联盟”联合推选、网络公开投票以及评选委员会综合评定产生。最终,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等被评为“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

【考点探析】

《文化生活》角度:

(1)文化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举办“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激发群众爱国热情等,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

(3)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举办“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能够进一步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举措。

《生活与哲学》角度:

(1)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感动中国人物”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作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人需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试题预测】

1.每一个“感动中国人物”都有一段感人的事迹,体现出他们对人民、对社会负责任和无私贡献的美好品质,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

①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②应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③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④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解答】A。“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各种条件,①应选;“感动中国人物”都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②正确。③是政治生活中的要求,不是哲学方面的启示;④观点本身正确,但不是启示。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从2002年开始,迄今共举办了13届,共评了一百多位“感动中国人物”,这些人物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每个中国人,在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

材料二 沈克泉和沈昌健只是普通的农民,却有培育出优质油菜花品种的梦想。35年的科研路,28万元的负债,1000多次反反复复的失败都没有让沈克泉、沈昌健放弃心中的梦想。2014年,这对追逐科技梦想的 “油菜花父子”被评为“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评选的依据。

(2)结合材料二,从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角度,探究人生价值的实现路径。

【参考答案】(1)①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这个中心环节。开展“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要求。②开展“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对于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①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油菜花父子” 培育出优质油菜品种需要社会提供客观条件,这说明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②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油菜花父子”为培育优质油菜品种,辛勤劳作,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③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实现人生价值,就必须像“油菜花父子”一样具有顽强拼搏的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索契冬奥促交流

【背景材料】

2014年2月7日至2月23日,第22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俄罗斯索契举行。索契冬奥会共有88个国家和地区派代表队参加,是历次冬奥会参加国家最多的一次。索契冬奥会共设15个大项、98个小项比赛项目。俄罗斯凭借东道主优势力压挪威、加拿大、美国等国家,时隔20年后重登冬奥会奖牌榜首位。中国代表队获得3金、4银、2铜。

习近平出席了索契冬奥会开幕式,这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出席在境外举行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也是习近平上任以来第二次选择俄罗斯作为年度首访国。

【考点探析】

《文化生活》角度: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习近平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推动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这说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冬奥会为索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这体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2.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冬奥会上,运动员顽强拼搏的精神对人产生了积极影响。

3.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冬奥会可以展现各国的风土人情、独特文化,人们可以通过它来了解世界各地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形态,有利于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

《政治生活》角度: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并举行中俄两国元首2014年的首次会晤,对中俄关系发展作出规划和部署,达成新的重要共识,这说明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试题预测】

1.索契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不仅给俄罗斯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也起到了振兴俄罗斯大国地位的作用。这说明了( )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决定 ③文化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解答】A。冬奥会有助于振兴俄罗斯的大国地位,说明了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①正确。经济决定文化,文化不能决定经济,②错;优秀的文化才能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③错;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源泉,而不是基础, ④错。故选A项。

2.对于索契冬奥会,西方国家显得十分冷淡,而习近平主席在美欧等领导人都不参加的情况下出席了索契冬奥会开幕式。这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出席在境外举行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也是习近平上任以来第二次选择俄罗斯作为年度首访国。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探析习近平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的原因。

【参考答案】①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并举行中俄两国元首会晤,说明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②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习近平出席了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体现中国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视和支持,有利于发展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

四、习连会晤话梦圆

【背景材料】

2014年2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一行,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两岸关系存在的很多问题一时不易解决,但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联结、共同的愿景,这是推动相互理解,携手同心,一起前进的重要力量;希望两岸双方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顺势而为,齐心协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更多成果,造福两岸民众,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考点探析】

《政治生活》角度:

1.公民应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努力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生活与哲学》角度:

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坚定不移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试题预测】

1.习近平主席从两岸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出发,指出两岸双方要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这说明了( )

①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③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④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答】C。正确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①错;④是认识论角度,不选。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在与连战会晤时指出,希望两岸双方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顺势而为,齐心协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更多成果,造福两岸民众,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公民如何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参考答案】①公民须履行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义务。作为中国公民,要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一切分裂活动作坚决的斗争。②要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入侵或占领,坚决反对分裂国家的行为。要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促进祖国和平统一。③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张胜利

第4篇:2016银行考试时政热点:经济金融时政(一)

中公金融人—金融类考试培训的领跑者

2016银行考试时政热点:经济金融时政

(一)

银行考试时政热点必不可少,根据往年银行考试内容分析,银行考试时政热点以经济金融为主,中公金融人特为考生整理编辑近期经济金融时政热点,供考试复习备考参考。

1、世界经济论坛全球议程第八届峰会10月26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开幕,与会代表将在为期3天的会议中进行讨论,寻求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应对全球经济等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

2、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10月24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同时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自同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3、世界银行行长金墉10月22日说,世行将进一步加强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合作,并将确定未来双方合作的具体领域,包括联合融资等机会。

4、美国前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日前表示,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有益于中国,也有益于美国,有益于世界。

保尔森在北京出席媒体圆桌会议时高度评价中国政府最近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包括央行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的完善。他对中国政府加快金融改革的决心印象深刻,并认为中国的金融改革路径正确,资本市场波动会随着市场日益成熟而减少。

5、由中国金融学会主办,台北金融研究发展基金会、中华经济研究院、台湾金融服务业联合总会合办的第二十届两岸金融合作研讨会10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龚清概,台湾金融代表团团长、台湾银行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李纪珠,台湾东吴大学法商讲座教授陈冲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出席闭幕式并演讲。

研讨会上,两岸专家学者就两岸普惠金融业务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两岸征信

中公金融人—金融类考试培训的领跑者

业务合作前景、互联网金融业务合作、两岸巨灾保险业务合作、两岸资本市场业务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务实的研讨与交流。来自两岸金融机构的专家学者近300人参加了研讨会。 1994年以来,两岸金融合作研讨会轮流在大陆和台湾地区举行,至今已成功举办20届,成为两岸金融交流合作的一个机制化盛会和重要平台,为促进和加强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5篇:2016银行考试时政热点:经济金融时政(七)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6银行考试时政热点:经济金融时政

(七)

银行考试时政热点必不可少,根据往年银行考试内容分析,银行考试时政热点以经济金融为主,中公金融人特为考生整理编辑近期经济金融时政热点,供考试复习备考参考。

1、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中央第十四巡视组近日进驻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专项巡视工作。11月2日上午,中央第十四巡视组巡视保监会工作动员会召开,保监会党委书记项俊波主持会议并作动员讲话。

2、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中央第十二巡视组近日进驻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开展专项巡视工作。11月3日下午,中央第十二巡视组巡视银监会工作动员会召开,银监会党委书记尚福林主持会议并作动员讲话,中央第十二巡视组组长武在平就即将开展的专项巡视工作作了讲话,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办公室主任黎晓宏就配合做好巡视工作提出要求。

3、中国证监会有关负责人11月6日表示,证监会综合考虑市场各方面对于进一步完善新股发行制度机制的意见和建议,重点围绕解决巨额资金打新、简化发行审核条件、强化中介机构责任、加大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等事项,提出了进一步改革完善新股发行制度的政策措施。证监会决定先按现行制度恢复28家公司中已进入缴款程序的10家公司新股发行。剩余18家公司将在年底前分批发行。证监会将恢复新股发行审核会议,合理安排审核进度。

4、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日前发布的《全球资本信心晴雨表》报告显示,有59%的受访公司表示未来12月内希望达成并购交易,这一意愿创6年来新高。就并购目的地而言,迄今为止,美国今年的并购规模最大,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正在成为全球并购增长最快的市场。

5、据海关统计,今年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9.9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8.1%。其中,出口11.46万亿元,下降2%;进口8.47万亿元,下降15.2%;贸易顺差2.99万亿元,扩大75.3%。

6、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5255.07亿美元,较9月的35141.20亿美元增加了113.87亿美元,结束连续5个月下降的局面。

7、近期,浙江、山东、江西等多地银监局陆续公布的三季度当地银行业运行情况显示,多个省份三季度末的不良贷款率,均已突破2%,而浙江、广东、山东三省的不良贷款规模,则已突破千亿元大关。其中,浙江达到1778亿元,广东、山东则达到1410亿元、1219亿元,三省合计达到4400亿元之多。

8、英国央行5日一如预期维持利率不变,并一致同意维持3750亿英镑资产购买规模不变。同日,央行公布了最新通胀报告,预计首次加息将在2017年初。

第6篇:高一政治生活 时政热点

时政热点材料分析

2013年4月19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6月1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式启动,活动将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点,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2013年9月23日至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的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根据中央的统一安排,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每个领导班子都要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截至10月22日,已经有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召开了民主生活会,集中反映出各地普遍存在调研走样、脱离群众、怠惰自满、铺张浪费等四大问题。

材料分析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所体现的道理。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核心力量。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③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④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切入点2:结合材料,说明各省市召开民主生活会对加强党的领导的作用。

①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有利于发现问题,解决矛盾,增强党的宗旨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避免怠惰自满、脱离群众。

②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找不足,有利于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

③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有利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例题分析:.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就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发扬优良作风,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

"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

⑴各级党委:①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②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政治、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和提高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水平。③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一切工作都是网络造福人民。

各级政府:①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②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③坚持依法行政,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自觉接受监督,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

背景材料:.2013年7月25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习近平指出,今年以来,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良好开局。尤其可喜的是,稳中有进的“进”进一步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步伐加快、亮点增多。我们强调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强调通过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这些思想被越来越多地区和企业接受,用市场机制倒逼经济结构调整紧迫感明显增强。

习近平强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任务艰巨,需要各方面共同来努力。希望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上来,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宏观调控水平等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多献务实之策,为实现今年经济工作目标任务共同努力。习近平表示,中国共产党正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将坚持开门搞活动,请大家围绕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重点问题,多向我们反映群众呼声,多提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政治生活角度

问题一: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哪些特点?

分析:(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中共中央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就体现了这一点。

(2)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习近平要求各民主党派围绕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重点问题,多提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就体现了这一点。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要求各民主党派围绕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重点问题,多提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就体现了这一点。

问题二: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知识,说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什么要坚持开门搞活动。

分析:(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坚持开门搞活动,广泛听取群众呼声,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坚持开门搞活动,是党民主执政的要求,有利于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坚持开门搞活动,听取包括各民主党派在内的社会各界对党作风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是贯彻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的要求,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四:打击网络谣言,服务社会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网络谣言也在滋生蔓延。北京尔玛互动营销策划有限公司创始人杨秀宇(网名“立二拆四”)和员工秦志晖(网名“秦火火”)等人被刑事拘留,揭开了多起网络造谣事件的真相。秦志晖因编造散布“7•23”动车事故赔偿意大利籍乘客2亿元、雷锋生活奢侈、张海迪拥有日本国籍等谣言被刑拘。

2013年来,公安部组织开展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谣言专项行动,全国各地公安机关查处了一批网络造谣典型案件,一批在网上恶意造谣的人受到了法律制裁。

2013年10月12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做好2014年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编排和备案工作的通知》,被称为"加强版限娱令"。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全国歌唱类选拔节目只能保留4档,且只有一档在黄金时段播出。

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公民应如何利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享有言论自由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应积极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②公民应自觉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利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底线。③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

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公民既要珍惜自己的权利,又要自觉履行义务,把个人合法权益,他人正当利益、国家利益有机结合起来。④公民应不断提高自身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利用网络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时事背景】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胜利在北京闭幕。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集中全党智慧,顺应人民意愿,是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的纲领性文件,是为赢得战略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实现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第一年的良好开局,进一步坚定了全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进一步凝聚起深化改革的广泛共识,增强了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把改革推向深入、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必胜信念。

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此,政府要求切实履行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努力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2)建设法治型政府。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政府要注意协调人民内部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推进综合执法,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建立权责统

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

(3)我国政府的性质、宗旨和原则。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在频繁发生社会焦点事件正在考问政府公信力的今天,政府必须重视自身的公信力建设,做到讲信誉,有令必行,有禁则止。

(4)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关系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党带领我们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例题分析: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如何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1)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此,政府要求切实履行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努力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2)建设法治型政府。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政府要注意协调人民内部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推进综合执法,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建立权责统

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

(3)坚持政府的宗旨和原则。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在频繁发生社会焦点事件正在考问政府公信力的今天,政府必须重视自身的公信力建设,做到讲信誉,有令必行,有禁则止。

(4)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关系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党带领我们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7篇: 时政热点:厕所革命是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大事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就旅游系统推进“厕所革命”工作取得的成效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两年多来,旅游系统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体现了真抓实干、努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旅游业是新兴产业,方兴未艾,要像抓“厕所革命”一样,不断加强各类软硬件建设,推动旅游业大发展。(11月27日 新华社) 如厕事小,提升生活品质事大。公厕,一直为中国城市发展之掣肘。尤其对旅游城市来说,伴随外地游客大量涌入,流动人口日渐频繁,“如厕难”窘境随之凸显,成为制约旅游经济发展的“顽症”,更影响城市文明和城市魅力传播的美誉度。每年11月19日被定为“世界厕所日”,更是充分说明了“厕所革命”的重要性。

“厕所革命”,任重道远。早在2015年4月,总书记曾经就“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抓“厕所革命”是提升旅游业品质的务实之举。如今,再度批示,既彰显了国家领导人对百姓生活的重视,也突出了该“革命”重要性。当前,公众越来越有共识——厕所问题不仅关系到旅游环境的改善,更是关乎现实的大事,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百姓过得惬意,不妨就从“厕所革命”开始。首先,旅游公厕,事关城市形象,公厕就是城市的“脸”,城市和景区的“革命”势在必行。数据显示,中国是每年接待超过37亿人次的旅游大国,但旅游厕所的“脏、乱、差、少”现状依然存在。如此境遇之下,开启“公厕革命”就是提升城市形象,就是重视旅游经济。好消息是,自2015年起,国家旅游局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三年旅游厕所建设和管理行动。行动启动以来,全国旅游系统将“厕所革命”作为基础工程、文明工程、民生工程来抓,精心部署、强力推进,“厕所革命”取得明显成效。截至今年10月底,全国共新改建旅游厕所6.8万座,超过目标任务的19.3%。

其次,新农村建设也需要“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迫在眉睫。这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更关乎乡村文明建设。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就将农村改厕工作纳入《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央《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农村“厕所革命”也由此开启。当前,“厕所革命”逐步从景区扩展到全域、从城市扩展到农村、从数量增加到质量提升,受到广大群众和游客的普遍欢迎。

对于“旅游厕所”的规划,笔者所在城市烟台早有动作。前几年,烟台就进行过“公厕革命”,其最大亮点可浓缩成两个词——方便、灵活。“步行250米就能找到公厕”的方便,“重女轻男”和“商铺公厕”的灵活,都是人性化的折射。对市民和游客来说,这些才与他们息息相关,和他们的生活紧密相依,因而这样的“革命”,也更受百姓欢

迎。在一项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游客对旅游厕所满意度调查”中,烟台位居全国前十,总体游客满意度也跃居第二位。

对市民和游客来说,这样的“革命”,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关乎生活品质,关乎城市文明。我们也期待着,全国层面的“厕所革命”更无缝覆盖,城乡文明建设能再上台阶。

第8篇: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科技创新助推经济转型

从资源投入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是经济长远发展的根本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这一点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也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强调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重要内容。

经过10年的努力,我国在诸多产业技术尤其是中低端技术上实现了全面突破,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相关行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并在市场中培育积累了一批优秀的科研人才。凭借这一良好基础,我国正寻求在一系列新兴产业技术上取得进展,努力抢占未来全球经济制高点。

中低端技术全面突破 不断夯实国力基础

十六大以来,我国技术创新发展迅猛,能源资源技术、材料和制造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都有了很大的进展,尤其是在机床、汽车、船舶、电子等重要产业上实现了中低端技术的全面突破,一批国内产业由此迅速崛起,在全球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以我国机床为例,最近10年我国在机床上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已全面掌握中低端数控机床的技术,国产机床的质量、可靠性大幅度提高。由此,我国机床行业实现了10多年的高速增长,成为全球机床生产、消费的第一大国。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当值理事长、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龙兴元告诉记者,按协会统计口径,我国金属加工机床产值由2009年的153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209亿美元、2011年的282.7亿美元。

“这主要得益于我国机床行业创新能力的提高。”龙兴元说,“拿陕西秦川机床来说,10年来,公司通过组建陕西省精密数控机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机械工业复杂曲面磨削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滚动功能部件基础理论实验室等研究平台,掌握了核心技术,2010年公司的销售收入是‘十五’末的5.53倍,利税是‘十五’末的6.61倍。”

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司长赵玉海对记者说:“由于技术创新的加快,目前我国部分技术依赖产业的安全问题已有了很大改善,大的趋势是产业风险不断降低,这与对资源依赖的产业完全不同。”

企业渐成创新主体 科研人才底子日益雄厚

在最近10年的技术创新过程中,国内科技体制机制也不断地进行改革,原本被忽视的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逐渐得到了确立,一批优秀的科研人才被培养、积累起来,我国技术创新的底子日渐雄厚。

“十一五”期间,在中船工业、中船重工、中集集团、中远集团、熔盛重工等一批国有、民营企业的带领下,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以企业为主体进行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全行业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工产品。

如以“海洋石油981”为代表的全球最先进的第六代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以“海洋石油941”为代表的自升式平台等,都使我国的海工产品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同时,随着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逐渐得到确立,一批优秀的科研人才以更加市场化的机制被聚集起来,这在我国民用飞机(以下简称民机)研制中表现得特别突出。

10多年前,我国民机的自主品牌整机主要有运10飞机和运7飞机。但是到上世纪末,运10飞机研制半途而废,运7飞机及其改进型新舟60飞机随后也退出了运输航空市场。为重整民机产业,国务院于2000年决定启动30~70座级涡扇新支线飞机项目,即ARJ21飞机项目。3年后,国务院又委托科技部启动了大飞机项目论证工作。大飞机和ARJ21飞机项目,现在都由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商飞)负责研制。

中国商飞总经理助理、人力资源部部长燕桦介绍说,随着大飞机等民机项目的进行,按照“择优选调一批、大胆使用一批、重点培养一批、海外引进一批”的思路,中国商飞已成功地集聚了一大批民机产业科技人才,带动了全国民机产业人才的培养。

中国商飞公司先后与清华大学等7所大学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从北大等知名高校选聘优秀毕业生3000余人,引进各类海外人才700余人。目前,公司副主任设计师以上技术人才队伍逐渐壮大,已有100多人,成为我国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在市场中培育积累科技人才的真实写照。

力求突破高端技术 掌握未来全球经济制高点

在高端技术上,尽管目前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不小差距,但凭借日渐雄厚的技术创新底子,近年来我国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交会对接成功,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人类首次7000米级海底作业和科研任务,首座实验快堆成功并网运行,“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研制成功,量子通信实用化取得新进展,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亩产突破900公斤„„我国在若干重要和新兴科技领域开始迈入世界前列。

当下,世界范围内新兴产业革命初现端倪,一些重要科技领域显现出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历史一再证明,哪个国家能抢占新科技革命的制高点,哪个国家就能在发展中争取到主动权。

西方发达国家为了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推动经济复苏增长,纷纷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我国现在也已认识到高端技术创新的紧迫性,在一些新兴产业上开始与世界同步发展。

如电动汽车被视为未来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之一,为了能赶上汽车工业这一变革步伐,我国把新能源汽车列为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国内车企也对电动车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发。比亚迪汽车公司自2002年开始对电动车进行大规模研发投入,到目前为止公司在电动车上总投入已达到100亿元。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动车的研发起步并不晚。不过从整体来看,我国在技术创新的投入上还显不足。以现代制造基础雄厚的上海为例,该市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只有1.94%,与发达国家差距尚远。为尽快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实现经济转型,我国现已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以上。

能否抓住当前新科技革命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事关国运兴衰。可以预见,今后我国将会力求通过技术创新突破更多的高端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第9篇:2014江西军转时政热点:国家政治经济热词盘点

【导语】军转干考试大纲,要求考生对时事政治熟练把握,中公教育军转干考试网精选时政热点事件,分析整理,供广大军转干部阅读备考。中公教育军转干事业部竭诚为广大军转干部服务!

当前的中国经济,改革与增长同行,短期因素与长期因素相互纠结,周期性影响与结构性影响并存,国际问题与国内问题相互作用,令宏观形势格外扑朔迷离。在新的一年里,诸如收入分配改革细则、国企改革指导意见等多项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改革方案将面世,民企参与混合所有制、养老金并轨等“硬骨头”有望获得积极进展。

在全面深化改革序幕就此拉开的时候,推进改革又有哪些焦点?会给企业和整个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一年一度全国两会的召开,使得13亿国人都把视线聚焦于中国,聚焦于北京。今年全国两会的聚焦点在哪里?我们着重从经济角度思考。

◎热点一:新中国成立65周年

“中国梦”与“改革年”成为热词。

实现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梦”将成为代表委员频繁提及的热词。大步向前的中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梦工厂”。十八届三中全会突破性地为中国改革“升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新主张。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份2万余字的纲领性文件,共计137次提到“改革”一词。在既得利益群体已然存在、利益藩篱日趋固化的当下,改革,再成各界共识。在《决定》涉及的15个领域60项任务中,目前已经有至少23项陆续出台了相关措施或已着手细化改革内容。

如何实现“中国梦”?两会代表委员的积极建言献策将会集中在:要让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增加环保投入等。

◎热点二:民生期待

新老“三难”话题最多,社会保障最受关注。

“中国梦”是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不断改善的“民生梦”,是强国富民、改善环境的“小康梦”。最近五六年的全国两会上,除了经济方面的话题,食品安全问题、住房问题、上学问题、看病问题、就业问题、养老问题,也是老百姓的聚焦点所在。

近年来,中国的民生成绩单亮点频现。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角度看,民生领域一些体制性弊病仍然严重,公共服务领域欠账不少。“看病难、就业难、上学难”这“老三难”还没抖搂清楚,“养老难、入托难、出行难”的“新三难”又摆在面前。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方面,实现弹性退休制、异地报销都会有提案涉及。企业退休职工和下岗职工确实非常困难,尤其是下岗、买断、失业老工人的生存艰难,企业退休人员连涨七年退休金才是同等条件的公务员1/3;“双轨制”是当今社会最大不公,从企业退休和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养老金相差数倍。国家应把重点放在促进社会公正、缩小养老差距上。除了企业职工养

老,特别关心农民的养老,让农民安心在农村生活。

◎热点三:反腐倡廉

“打老虎”力度或将升级,制度反腐呼声更高。

2013年末,陈安众、童名谦、李东生、杨刚和李崇禧,相继5名省部级官员被查。12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预示着中央将以频率更高、力度更强的“打老虎”动作把中国带入2014年。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要求巡视制度全覆盖,探索实行官邸制等。三中全会后,官方又接连释放出试点新提任领导干部财产公开、制定“裸官”任职岗位管理办法、分解一把手权力、制定干部待遇标准等反腐新政信号。新年开启,这些制度反腐的“硬骨头”如何啃,备受关注。

人们更期待的是制度层面的新进展。廉政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问题在于:廉政法律体系不健全、不完善;法律观念淡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体系不健全。如何建立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如何加强对权力监督制约,需要两会代表委员发表真知灼见。做到要把权力关进“笼子”,还要“把钥匙交给人民”。

◎热点四:分配改革

盼望改革细则出台,抑制贫富分化。

收入分配改革的进度将成为各方关注中国改革整体进度的一个窗口。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这与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相比,有了一个更高的视角。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于缩小收入分配怎么表述,更为引人关注。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实施细则有望在2014年出台。“提低、扩中、控高”被公认为是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基本思路。要通过改革,消除初次分配领域的不公,对中低收入者减税,控制高收入,并消除社会保障上的待遇差异,最终形成“橄榄形”的收入分配格局。这是政府的思路。

《决定》突出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2020年上缴红利提到30%,更多的是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也会引起人们对企业界的关注。

◎热点五:经济运行

风险仍在加大, 经济增速7.5%左右。

2013年末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14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再次定为7.5%左右。这个数字显示出一方面要继续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要加大改革力度,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心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上,放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

今年没有能够带动经济快速反弹的动力,改革启动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塑造经济增长的动力。经济还将围绕7.5%这样一个中枢窄幅波动,增速可能略低于2013年,主要考虑到目

前的利率上升、融资成本高企可能对固定资产投资产生一定抑制作用,而消费和进出口的增速可能与上年持平。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风险点很多。外围环境,QE退出,产能过剩,金融风险,债务隐患,楼市泡沫,潜藏的风险在不断积累,对短期和长期的经济运行均构成威胁。

2014年经济增长还面临产能过剩的制约。产能过剩首当其冲的是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这不仅是某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是未来几个需要解决的。产能过剩会制约需求水平,进而制约我国的经济增长,这是最大的风险点,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上一篇:卫生计生工作表态发言下一篇:教育系统职务犯罪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