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改善民生(精选7篇)
2014年申论热点范文:改善民生 文章来源:http://hn.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
【背景材料】
2011年12月,江苏省暨南京市“12309”检察民生服务热线开通仪式日在南京市检察院举行。江苏省、南京市纪委、公安、法院、工商、民政等相关部门人员出席开通仪式。江苏省检察院检察长徐安宣布热线正式开通,并启动标志开通的水晶球。“12309”检察民生服务热线的宗旨是“立足检察职能、服务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工作理念是“有限的职责、全心的服务”。服务范围主要有六个方面:受理控告举报、提供法律咨询、提供司法帮助、开展法制宣传、分析社情民意、进行检务公开。
江苏省检察院“12309”职务犯罪举报电话在全国率先开通试行。电话开通两年多来,该省三级检察机关一共收到群众来电2.4万余件,其中举报控告类2400余件,大都反映企业改制、征地拆迁中的贪污受贿问题。为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进一步畅通“听民声、排民忧、解民难”的绿色通道,江苏省检察院决定把“12309”职务犯罪举报电话升级为“12309”检察民生服务热线。
【题目】
以“改善民生”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范文】
以民生为本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共识和一个政党的战略高度。对此,中央新政都涉及到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问题上,使民生从政策深度上发生了变化。问题是;法制制度不能配套,就会使民生环节出现薄弱状态,让民生处于失控状态和不平衡之中。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显然,改善民生已成为一个时代的发展趋向和一个社会是否进步的风向标。中央从扩大内需,保证增长、上调个税起征点、扩大就业面积、调控房价等一份份保障民生的制度,一系列解决民生环节存在薄弱状态的举措,为科学发展勾画出一幅充满和谐意景的图景,彰显了和谐社会的民生之本,弥补了民生缺失的历史性欠帐,民生推动社会在多元化发展中进入一个充满民生情愫和元素的时代。
民生是什么?显然,这应该是一个怎样执政的大问题。这个大问题应从细微处体现民众中的意见倾向和需求变化。这些问题解决不了,就会引发社会矛盾。关键是;我们应该以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集聚民意的旗帜,用此凝聚人心,团结力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一个时代的共同理想。
民生是什么?诚然,这应该是一个社会建立公平正义秩序的基本要义。这个要义要以人为本,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本,更要建立起相关的制度,保障大多数人的生活权力、工作权益及学习权利。这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环节。这个环节将成为保障民生的基本框架。
社会进步,总要以产生相关的制度作保障。而社会进步的因素最简单的步骤是总结社会经验,归纳社会现象,分析社会结构,解决社会矛盾。在社会的发展中,我们曾经历了计划经济,现在正用市场经济的方式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转型跨越。
市场经济的根本还在于国家作经济的主导,这不仅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制度所决定,更是关系到一个国家主权的问题。面对有所失控的房价,国家已从保障民生的高度,从统筹处理速度、结构、物价三者关系的宏观层面,作出系列调控措施,使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重点趋于科学发展状态中。
但是,保障民生也存在弱点环节,一些问题处于失范的薄弱状态。诸如一些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地方和房地产商勾结谋利,一些地方对矿山的私采滥挖治理不力或官商联合犯罪。还有一些地方将发给老百姓的爱心煤变成黑心煤……纵观这些问题,已侵犯了百姓利益,从某种程度上讲,已使保障民生的举措进入尴尬状态。
这就在于我们要从法制建设的高度改善民生,每出台一项惠及民生的举措,就要为这项举措出台一部法律制度作保障,不能因法制漏洞而让保障民生失之偏颇。
3月23日,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者持刀行凶,致一死三伤。遇害的实习医生刚刚接到香港一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
一起恶性的医患冲突事件,让许多人无法享受周末的轻松。
舆论一片唏嘘。骂行凶者丧心病狂者有之,叹医生没有沟通技巧、不谙患者心理者有之,怨医生已成低收入高风险职业者有之,盼医生有尊严地活着者有之,忧未来病无所医者亦有之……甚至竟有零星的叫好声,让行医者更添痛楚,身心受伤。
尽管我们大力提倡医患和谐,但医患冲突在近年来依然时有所闻,医患关系紧张的忧虑依然挥之难去。“医者父母心”,中国传统曾最受人尊敬、并与人伦至尊父母相提并论的职业,屡屡因冲突事件受伤,令人深思。
其实,不管在哪个国家,总有病重不治者、铤而走险者,也总有缺乏沟通技巧的医者,医患冲突何以在今天令人震惊?这次哈尔滨被杀的医生,和凶手并无直接接触,受伤的医生在替谁挨刀?
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在社会保障事业方面积累了不少欠账,而“教育”和“医疗”就是被拖累的两个大户。今年,我们终于有望实现一个承诺近20年的目标——教育投入占GDP的4%。然而,政府医疗卫生的财政投入也是一个长期低迷、至今仍未引起重视的指标。2011年,我国政府的医疗卫生支出仅占GDP的1.35%,低于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而发达国家的政府卫生支出占GDP比例一般为6%—8%,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2%—6%。
投入偏低,造成医疗保障水平偏低,城乡与东西部医疗资源配置失衡,医药不分家带来的“以药养医”、大处方等乱象,医药市场监管不力带来的医托作祟、假药横行……这一切恰与国民物质生活的日渐富裕形成反差。百姓在温饱之后,健康长寿的欲望激增,求医问药时却殚精竭虑。人命关天,一些非理性患者便将怨气宣泄到了一线临床医生头上。
医务工作者的道德水准绝不会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相反大多数都是医者仁心。对13亿人而言,这是接触最多、依赖最深、受益最大的职业之一。绝大多数医生护士,都在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支撑着13亿人的健康大业,为了治病救人,他们拿着低工资,“白加黑”地工作,承受着超乎常人想象的心理压力,以及被一些无良同行倒出的、泼向这个职业的污泥浊水,甚至还得挨上虽然个别、却令人痛心的无妄之刀,承受直接伤害。
医生和患者,本该是同一战壕的战友,携手迎击共同的敌人——疾病。处于对立的两极,只会两败俱伤。因此,请将手术刀对准制度之弊,请像提升教育投入一样,为提升医疗投入而呼吁努力。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十二五”开局之年,在改善民生上要“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这些实事包括医疗、上学、就业、住房等民生关键词。中央扎扎实实办实事的决心,点燃了百姓对明年生活的新希望。
实事一
物价:减轻百姓生活压力
【会议】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监管工作,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现状】11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7%,CPI同比上涨5.1%,创28个月来最高,百姓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展望】国务院紧急出台了稳定物价16条,11月底以来,“吃”的价格趋稳或有所下降。但水、电、煤、气、油等价格上涨的压力仍悬在百姓头上,稳健的货币政策尚待落实。中央确定明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显示稳定物价的决心之大,不惜动用能动用的一切手段。
实事二
住房:强化政府保障之责
【会议】要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政府责任,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缓解群众在居住方面遇到的困难,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
【现状】国务院今年采取大量措施稳定房价,房价涨幅“稳步回落”。但商品房价格仍然“高高在上”,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7%,百姓仍是望房兴叹。
【展望】住建部日前提出,明年计划建设保障房1000万套。据专家测算,届时将达到每十个家庭拥有一套保障房。落实后,收入低的人有房住有望变成现实,房价将与百姓承受力对接。但要避免保障房落入“非穷人”之手。
实事三
看病:普及基本医疗服务
【会议】要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突出抓好健全基本药物制度和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保障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价格合理、方便可及,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为群众提供满意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现状】过去5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卫生发展最快的时期,但公立医疗机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倾向严重,小病“大处方”“滥检查”,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群众持续反映强烈的问题。
【展望】中央此次会议已明确要“坚持公共卫生医疗的公益性质”。在会议之前,国务院已出台具体政策,明确规定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的运行成本,政府将给予补助。这些政策透露出,政府将为百姓看病埋单。百姓有望不仅能在家门口看病,而且看病的高额费用有望降下来。
实事四
上学:还孩子一片自由成长的天空
【会议】要加强教育重点领域建设,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完善高中和职业教育,扩大涉农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范围,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现状】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文,确定了教育改革试点十大任务。目前,重考分轻育人的应试教育势头不减,致使学生思维受束缚,课业负担过重,逐步消磨掉了创新的能力。
【展望】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许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但中央的决策已指明了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人尽其才”,教育以此为开端,将逐步向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转变,还孩子一片自由成长的天空。
实事五
收入:让百姓“钱袋子”“鼓”起来
【会议】增强消费拉动力,重点提升居民消费能力;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现状】我国2004年开始酝酿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但不同行业、城乡之间收入差距过大,职工工资增长幅度低等问题持续存在。百姓收入低已成为制约我国提高百姓消费总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关键绊脚石。
【展望】中央此次把“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放在“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总领下,可见对此事下了决心。百姓期待着国家能出台政策,建立健全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让百姓通过劳动能获得与经济发展增长水平和物价上涨水平相一致的收入,日子能更上一层楼。
实事六
就业:让百姓生活更有尊严
【会议】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保障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现状】“十一五”期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但我国今后每年将有超过一千万的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到城镇,大学生毕业的规模日益庞大,百姓能找到工作、活得有尊严仍是沉重的话题。
【展望】中央提出把就业摆在政府职责的“优先”位置上。如何开发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就业人员;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创造更多的适合高校毕业生的智力密集型就业岗位等,是在现实中亟待政府部门破解的难题。
实事七
环保:还百姓蓝天碧水
【会议】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完善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作用,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企业和全社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
【现状】国家在“十一五”把节能减排工作提到战略高度,量化考核,目标基本完成,臭水和扬沙天正在减少。但河水浑浊、空气质量差等问题仍然存在,严重威胁着百姓健康。
【展望】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意味对各级官员来说,在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方面没有退路。百姓期待着中央的要求能落到实处,让百姓能生活在水清草绿花艳的优美环境中,这是一个国家百姓生活走向富裕的基础。
实事八
文化:让百姓生活得更开心
【会议】要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现状】我国文化产业去年增加值同比增长10%,国家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但我国的文化建设存在着过度商业化的问题,缺乏好的文艺作品,高昂的票价和书价,让百姓对买书、进电影院、看演出“望而却步”。
【展望】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让百姓享受快乐健康的“玩”文化,政府尚有很大的努力空间。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国家已部署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百姓期待着身边就有电影院和图书馆,有更多价格不高的好作品,能看得起好书,看得到好电影。樊政建议熟记的申论知识精华浓缩:
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2.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服务型政府。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切实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3.完善网上政务、新闻发布制度、听证会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发挥媒体导向和监督作用,加强政务公开、科学民主决策。健全规范政府采购,发挥政府采购对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的导向作用。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坚决纠正限制和干涉群众正常信访活动的错误做法。
4.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依法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能力,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完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价格政策,建立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和补偿机制,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格环境执法,加强环境监测。
5.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做好粮食储备工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解决流动人口各方面的实际困难,将进城务工人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打破城乡二元化结构。
6.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发挥慈善组织的“三次分配”作用。加强城乡低保工作,切实做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建立法律援助、心理援助体系。尊重人的尊严。7.打造集约经济,不断完善养老保证体系,迎接老龄化社会。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原则,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新体制。完善B超管理,有效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
8.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荣辱观,弘扬正气,弘扬民族文化。加强素质教育,提升社会道德水准、国民素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加强互联网管理监督和行业自律,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
背景链接
2018年新春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五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今年一号文件立足新时代“三农”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顶层设计,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原则,把振兴乡村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大任务,对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乡村振兴离不开美丽乡村,2018年2月初,中办国办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让新时代的乡村美起来”的愿望,有了清晰的落实蓝图。
当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状况还很不平衡,污水乱排、垃圾乱扔、秸秆乱烧等现象在一些地区还比较严重,因垃圾污水带来的环境问题,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最突出的矛盾。而在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推进的过程中,乡村的“脏乱差”,不仅与农民兄弟对宜居环境的期盼有较大差距,也成为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健康成长的制约因素。
[权威论述] 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统筹协调,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习近平
[内涵] 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村居民生产劳动、生活居住、休闲娱乐和社会交往的空间场所,包括农村居民居住、生活和活动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人工环境,涉及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 [原因]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直接关系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是不可耽搁的大事。农村面貌直接影响着农民群众的生产经营、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进而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同时,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很不平衡,脏乱差问题在一些地区还比较突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和农民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
[面临挑战] 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创造了条件,但同时也对传统的农村人居环境提出了诸多挑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农村建设缺乏长远规划。由于缺乏长远规划以及村庄整治的规划标准,农村居民滥用耕地、私搭乱建等现象随处可见,严重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农村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农村自然生态环境不断受到各种挑战,森林遭受大面积砍伐,植被遭受无端破坏,脆弱的生态平衡正在走向失衡。各种乡镇企业如小煤矿厂、小水泥厂、小火电厂等肆无忌惮地排放各种污染物,造成了农村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落后。虽然近年来国家大幅度增加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底子薄弱,农村生产生活等多种基础设施仍然非常落后,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上学难等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
[参考对策] 一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地理、民俗、经济水平和农民期盼,科学确定本地区整治目标任务,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做到干净整洁有序。有条件的地区可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持续推进,不搞一刀切。确定实施易地搬迁的村庄、拟调整的空心村等可不列入整治范围。
二是示范先行、有序推进。学习借鉴浙江等先行地区经验,坚持先易后难、先点后面,通过试点示范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经验,带动整体提升。加强规划引导,合理安排整治任务和建设时序,采用适合本地实际的工作路径和技术模式,防止一哄而上和生搬硬套,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三是注重保护、留住乡愁。统筹兼顾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注重乡土味道,强化地域文化元素符号,综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风貌,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保护乡情美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四是村民主体、激发动力。尊重村民意愿,根据村民需求合理确定整治优先序和标准。建立政府、村集体、村民等各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动员村民投身美丽家园建设,保障村民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强化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提升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
四是建管并重、长效运行。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合理确定投融资模式和运行管护方式,推进投融资体制机制和建设管护机制创新,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确保各类设施建成并长期稳定运行。
时政热点专题六社会建设篇——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
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胜利开幕。
确立宏伟目标,带领亿万人民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开启新的征程,为实
报告指出主要从以下九个方面入手:
一、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2.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3.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
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5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6.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砥砺前行。
习近平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他说,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 / 8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二、就业:更高的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1.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2.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
3.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4.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5.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
6.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 8
三、社保:更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1.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2.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3.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4.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5.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
6.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四、扶贫:更均衡的发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1.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2.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
3.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4.确保到二O二O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5.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五、健康:更健康的体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1.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2.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3.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4.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5.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
6.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7.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8
六、法治:更专业的社会治理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1.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2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3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4.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5.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七、文化:更丰富的社会文化活动
1.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2.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
3.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4.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八、环境:更清新的空气、更美丽的中国
1.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
2.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3.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4.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
九、国际安全:强调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 8
1.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统筹推进各项安全工作。
2.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国家安全法治保障,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
3.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
4.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
1.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2.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健全学生资助制度。
3.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
4.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5.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6.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7.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8.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9.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一、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习近平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1.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工多渠道就业创业。
2.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8
[提纲挈领]
3.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4.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5.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6.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
4.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5.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6.讲好中国故事,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四、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4.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
5.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不忽视次要矛盾。
6.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
7.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发展推动社会意识的发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8.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政府履行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履行好社会建设职能。
2.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3.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方式,中国共产党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
4.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5.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之一。
6.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三、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实现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
3.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地位越来越重要。/ 8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主席在民生问题上,强调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等等。这体现了我国政府()①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③坚持并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
A.①②
{答案} B
{解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
③党和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④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 A.①③ B.②④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宗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中国共产
C.②③
D.①④
党为领导核心,②应选;党和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③应选。①④不选,材料未体现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
3.精准扶贫,是扶贫工作科学性的体现。党的十九大再次聚焦我国下一阶段的扶贫工作,强调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下列关于精准扶贫举措所体现的哲学道理对应正确是()①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抓好关键部分,促进整体发展 ②精准扶贫切忌大上项目、大造声势、撒胡椒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统筹全局,着眼整体 ④贫困群众需要自力更生,各级干部要真抓实干发挥引导作用——抓主要矛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A.②④
{答案} C
②积极发挥对资源配臵的决定作用 ④不断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D.③④ B.①③
C.②③
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增加人民收入水平的措施,体现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以及完善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①③适合题意。市场在资源配臵中起决定性作用,②错误;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的分配制度,不是基本经济制度,排除④;故本题选B。
2.十九大报告从八个方面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 8
B.③④
C.①② D.①③
{解析}精准扶贫是扶贫工作科学性的体现,强调的是精准,重点攻克深度贫困
卫生体制改革等全方位的要求,体现了我国的政府加强社会建设,建设服务型政府,①③符合题意,选A;②强调的是政府的经济建设职能,不选;我们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是各项权益,④不选。地区脱贫任务,体现了抓好关键部分,促进整体发展的道理,精准扶贫切忌大上项目、大造声势、撒胡椒面,达不到精准的目的,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①②项符合题意。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强调的是抓住关键部分而不是统筹全局,着眼整体,③项对应错误;贫困群众需要自力更生,各级干部也要真抓实干发挥引导作用,体现的是矛盾的主次方面,不是主次矛盾,④项对应错误;正确选项为C。
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在民生问题上,涉及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八大方面。提出了包括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全方位的要求。这些要求表明,我国政府必须()
①积极履行职能,加强社会建设
②审慎行使权力,坚持依法执政 ③提高行政效率,建立服务型政府 ④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公民各项权利
A.①③
{答案} A
{解析}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发展素质教育,B.②④
C.②③ D.③④
一、养老保险、调控房价、就业等民生问题是社会领域关注热点
在人民网关于网民对两会“最关心的10大热点问题” 的调查中,与民生有关的热点就占据了七个,其中,养老保险位居第一,从第三到第七的热点依次是依法拆迁、调控房价、贫富差距、就业问题、医疗改革,居第十位的是教育公平。
在中新社推出的《“后危机”时代中国“两会”十大热点》中,楼市博弈尚待观察、教育改革攻坚克难、医疗改革临近“中考”和“暴力拆迁”寻求法治等民生问题也榜上有名。
《济南时报》总编室副主任戴宝磊说,对这些热点问题,国家实际上已经相应出台了政策,采取了措施,但依然是社会关注热点,说明仍存在问题。因此,记者在报道基层民生成就的同时,更应该“沉”下去,深入百姓生活,了解这些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和实际效果。如有网民在新华网上披露了自己在农村的养老保险情况。他说,自己每月领到的71元养老金中,有50元是自己交的,只有21元才是额外享受到的,政府给予的补助很小。网民所提这一现象是否具有普遍性、农村的养老保险对农民是否杯水车薪?记者追踪这类线索,揭示养老保险方面出现的各种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推动两会有效解决问题发挥积极作用。
《山西商报》出版部主任王琛提到,在百姓最关切的民生话题中房价是一大焦点。国家关于楼市的宏观调控政策传递出哪些信息,楼市是否真能出现拐点,在抑制高房价的同时,如何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和配套机制,商品房和保障住房将以何种格局呈现,目前存在哪些问题,百姓有哪些诉求,代表委员有什么好的议案、提案„„我们将持续关注两会上的楼市话题。
《青年时报》俞琪说,近期在新华网上看到“2010全国两会:我向总理报民生”专题,其中住房最受关注,两会报道应关注代表委员提交的相关提案、议案,并开辟“关键词解读”栏目,请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解读,同时可以通过“你问我答”的栏目形式与受众互动,及时反映普通百姓的感受以及关注的热点。
《宁夏日报》总编室副主任徐东魁说,去年年底,关于农民工进城的话题比较热,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肯定会提到这一点,媒体可以结合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采访新生代农民工和农民工代表们,请他们谈谈自己进城的愿望、遇到的困难等,谈谈对户籍、城市就业、培训等方面的建议。针对农民工及其代表们提出的问题,可以再配上政府部委官员们的回答,这样的报道肯定更吸引人。
《钱江晚报》蒋梦桦说,刚刚告别春节长假,许多农民工兄弟出来打工,他们对就业情况非常关注,比如目前政府出台哪些就业政策?各地为改善就业环境采取哪些措施?如何进一步做好就业引导工作等,希望两会报道中会有所体现。
《燕赵晚报》时事版主编张力军说,媒体就代表委员关注的议题进行报道时,可从涉及到的新闻事件入手,深挖其内在的、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如,涉及东南沿海省份用工荒的议题,可以深入分析背后原因,是工资太低,企业主负担不起,还是劳力被内地截留?其中可能折射出物价、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诸多问
题,值得好好做。
《东莞日报》时政要闻部编辑倪恒虎说,现在珠三角很多地区面临用工难的问题,不是找不到人,而是找不到合适的人,人力流动和人才流动在这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知道长三角、京沪地区代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对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国家有关方面如何应对,两会期间,希望就这个问题连线代表。
《黑龙江日报》编辑杨明说,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对政府将出台哪些政策和措施促进就业,媒体应给予更多关注,对那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成功典型进行重点报道。在食品安全方面,对国家将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杜绝“三聚氰胺”等事件再次出现,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责任部门有哪些惩治措施等,应给予重点关注。
另外,针对依法拆迁、医疗改革等方面问题,网民踊跃发帖,希望引起两会代表关注。有网友说,修改拆迁条例,改拆迁为搬迁,避免暴力拆迁,区分公共利益拆迁与商业利益拆迁。拆迁补偿机制如何制定?国外有何经验可供借鉴?新医改方案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如何切实改变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庭冷落的现状?为什么医院实现预约挂号后还是一号难求?
二、反腐倡廉、司法公正、民主监督等成为政治领域关注热点
在《法制日报》、法制网、中国平安网和法制日报手机报就广大网友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的调查中,反腐倡廉位列第一。《法制日报》调查中,有关权威专家认为,尽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已取得很大成绩,但未来工作仍复杂繁重、突出问题依然不少,中国反腐倡廉之路任重道远。
在人民网调查中,反腐倡廉在人们所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中,位居第二。被调查者认为,当前腐败现象最突出的问题是贪污受贿。
山东省委宣传部机关党委书记王少杰说,人们在对反腐成效的深切期待中,甚至产生了焦虑、担忧情绪,这就需要媒体针对具体问题包括外媒的不实之论,从正面加大宣传力度,以事实数据、历史比较让人们看到我国在体制机制、实际落实中已经取得的反腐成就;同时分析问题、提出对策,让人们抱有信心,为两会召开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在人民网调查中,司法公正、民主监督分别位列关注热点的第八、第九位。不少网民对此发表了看法,有网民说,从去年初的躲猫猫事件到年末的钓鱼执法事件,网上监督和网民调查进一步深化了民主监督的内涵和外延。网络问政会否成为大势所趋?
三、经济领域的关注热点涉及普遍性的深度问题
在证券时报网的“两会最受关注十大经济话题调查”共列出了16项内容,其中最受网民关注的十大热点依次是:1.央行会选择在什么时候加息。2.决策部门如何通胀预期。3.楼市调控是否还要念紧箍咒。4.社保医保改革能否更上层楼5.改变国民收入结构力度有多大。6.经济刺激政策会否“退出”。7.今年扩内需还有哪些新招。8.证券市场还有哪些创新举措。9.出口能否继续保持复苏势头。10.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会否加速。
《济南日报》时事部副主任李景体说,证券时报网调查所显示的两会最受关注十大经济热点话题,都是前瞻性设问,具有很强的专业深度和关注广度,甚至有许多是敏感话题,但这些确实是关注经济的民众
作者:浙江华图 来源:未知 点击数:
【政府文件】
616次 更新时间:2011-01-15 19:18 杭州市对接上海世博会,发展世博经济规划
(来源于:杭州市发改委网站)
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政府主办、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的国际大型博览会,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之美誉。上海申办2010年世博会的成功,不仅给上海带来了建成国际大都市的历史机遇,也为杭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根据上海世博会规划及其阶段性特点,对应上海世博会的筹备、举办和会后各个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及其影响,制定杭州市对接上海世博会,发展世博经济规划,对杭州把握上海世博会这一发展机遇,加快经济社会建设步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杭州市发展世博经济的背景与基础
(一)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总体规划及各阶段特征 1.上海主办世博会的总体目标与规划
上海世博会的目标是:努力把2010年世博会打造为“成功、精彩、难忘”的“科技世博、生态世博、人文世博和艺术世博”。借助世博会契机,加快上海国际化和现代化的进程,推动城市能级的提升,促进上海打造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城市建设目标的早日实现。
上海世博会的运作模式是“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要达到的直接经济效益是“收支平衡,略有盈余”,同时更多追求的是间接收益、长远利益和积极的社会效应,在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引发人类对城市生活和社会未来发展的思考。
上海世博会的规划布局是:在黄浦江东西两岸建立总面积为80万平方米的亚洲最大展馆,其中占世博园区总面积20%—25%的核心功能区将建设永久性建筑群,世博会后将成为上海国际文化商务交流中心。
2.世博会与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
世博会为上海现代服务业与国际接轨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世博会带来的无限商机、丰裕资金、先进理念、旺盛人气以及全球关注力更是发展现代服务业最亟需的资源。因此,世博会将有力推动以会展、旅游、金融、物流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在较高层次上快速发展。上海已明确提出了以国际化提升服务业能级、以市场化做大服务业规模、以信息化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以法制化创造服务业发展环境,着力提升功能型服务业,围绕城市功能转变,构筑“高增加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的远景规划。3.上海世博会各阶段的特点
——上海世博会筹备阶段的突出特点是大量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据上海有关部门测算,世博会筹备期间,仅对上海的直接投资总额就高达30多亿美元,而由此带动的产业结构调整、交通、商业、旧城区改造等延伸领域投资约是直接投资的5-10倍,总投资额可达1500亿至2700亿元人民币。世博经济引擎还具有很强的外溢效应,据上海有关部门预测,筹备世博会期间,每年对上海GDP增长的拉动约为2%,对上海周边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约为30%。
——上海世博会举办阶段的突出特点是消费对经济的推动。在世博会长达6个月的展期中,上海将云集国内外数量众多的参展商,世博会参观者更是高达7000万左右人次。如此巨大的客流将带动旅游、会展、宾馆餐饮、物流、交通等方面的消费,直接刺激经济发展。据上海有关部门预计,世博会举办阶段对上海GDP的带动增长将达到6.5%,当年上海GDP总量可达1.4万亿元。更重要的是,在世博会举办期间,上海将受到全球瞩目尤其是媒体的高度关注,将在提高国际知名度的同时,获得巨大的隐性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
另据预计,世博会7000万客流中将有35%左右会继续在长三角地区游览,将对长三角主要城市形成很强的辐射作用和财富溢出效应。
——上海世博会后的突出特点是对世博会带来的先进理念、城市文明成果的发扬光大和世博会基础设施与环境的后续利用。世博会后,一方面世博会的示范效应与扩散效应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而持续的影响;另一方面世博会耗时长久、规模空前的一轮投资过后,如果不能做好投资和消费方面的衔接工作,容易出现基础设施建设趋冷、世博会场馆闲置,旅游等消费相对疲软、宾馆入住率骤降等资源浪费现象,形成经济收缩趋冷的内在压力。
(二)上海世博会对杭州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世博会的场馆、交通及配套设施等方面的建设,为杭州市企业和民间资金提供了参与建设、进行投资、提供建材与货源等方面的巨大商机,使杭州有机会分享世博会的投资利益。上海为世博园建设而进行的旧城改造、产业结构调整,将有力促进杭州在沪企业的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扩大杭州企业在沪投资与销售市场的份额。
——世博会将促进杭州在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加快与上海接轨的步伐,促进杭州城市能级与国际化水平的提升。
——世博会举办期间,将为杭州旅游休闲、会展业及相关的酒店餐饮、文化娱乐、交通、商品销售、花卉苗木产销等带来巨大的直接经济收入。
——通过世博会的影响力及世博会参展商、参观者的口碑,让世界更多的人了解杭州独具魅力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提高杭州国际知名度与吸引力。
——世博会的示范效应与扩散效应,将引起杭州城建部门、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产业部门经营理念的更新、产业与技术的升级、产品与业务的创新等,从而对这些部门乃至杭州整体经济产生持续而深远的积极影响。
(三)杭州市发展世博经济的优劣势 1.相对优势
——城市竞争力优势。在国内外比较权威或较有影响力的城市竞争力研究与排名中,杭州均名列前茅。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04年对200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排名,杭州名列第5位,在长三角城市中仅次于上海,高于苏州、宁波和南京。而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05年底在北京发布的2004年城市竞争潜力排名,杭州名列第4位,在所有长三角城市(包括上海)之上。这为杭州发展世博经济,争取更多的直接、间接世博利益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特质资源优势。杭州不仅拥有举世闻名的西湖及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天目山、莫干山、西溪湿地等秀美自然旅游资源,而且具有丰富的人文资源:一是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杭州市区就有文物史迹370余处,其中南宋文化遗址、良渚文化遗址等历史文化遗产早在国内外闻名遐迩。二是由企业与市民的价值取向、创新创业意识所体现的杭州独树一帜的新人文精神正在逐步形成。这两个难以复制的特质资源为杭州发展世博经济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朝阳产业优势。以旅游休闲、会展、金融、信息业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是国内外公认的朝阳产业,也是与世博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产业。近年来杭州现代服务业表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处于相对的竞争优势地位,可为发展世博经济提供产业保障。
旅游休闲业通过实施“旅游西进”和“旅游国际化”战略,取得了快速发展,2004年杭州市旅游收入达410.7亿元,占本地国内生产总值的16.3%。
会展业竞争力在全国名列第5位,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2006年即将在杭州举办的世界休闲博鉴会,更是为杭州发展世博经济创造了有利的宣传和实践机会。
金融业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在“长三角”名列第2、第3位,金融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处于全国前列。
信息服务业已基本形成了产业门类广泛,特色优势明显的体系。尤其是杭州信息服务企业产权清晰,机制较为灵活,民营经济驱动力充足,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
——商务与投资环境优势。杭州人才、技术项目、民间资金等生产要素资源较为丰富,产业关联度高,企业经营机制灵活、内部治理结构较为合理,劳工技能和科技水平较高,法制与人文环境良好,政府服务管理水平较高、非正式收费负担较低,对内对外的商务基础设施质量较好,如此等等构成了良好的商务与投资环境。2003年杭州被世界银行列为中国内地投资环境最佳城市,和上海一起列为A+级。这为杭州融入上海世博会,争取更多的世博会项目和客源,从而获取更多的直接、间接世博经济利益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不足之处
——经济外向性和开放性程度有待提高。世博会是高度开放性、国际化的世界盛会,需要我们以高度开放的姿态与环境加以迎接。近年来杭州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海及长三角一些重要城市相比,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从杭州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定位来看,在外向性和开放性上还有待提高。
——经济集聚能力与扩散效应有待增强。杭州作为浙江省会和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在浙江省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上海的强大极化效应和宁波的计划单列市地位,使杭州周围缺少有力的支撑极或卫星城,区域经济中心地位受到省内外的严峻挑战。上海世博会为杭州加强与上海经济合作,提高对本省经济聚集能力与扩散效应提供了契机,杭州要以整合浙江旅游及金融、信息服务资源为切入点,在大力发展世博经济过程中,提高经济集聚能力和扩散效应,更好地发挥区域经济中心作用。
二、杭州市发展世博经济的目标与思路
(一)战略目标 ——以城市能级为导向,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世博会为现代服务业与国际接轨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和难得的发展机遇,杭州要充分把握这一契机,着力推动以会展、旅游休闲、金融、信息服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在较高层次上快速发展,发展与巩固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地位,提升杭州城市能级。
——以市场为导向,力争尽可能大的世博经济市场份额。世博会筹备与举办期间,由投资建设和消费带动形成了相关产品的巨大市场空间,杭州企业通过积极参加市场竞争,力争销售更多的产品、承揽更多的工程、接待更多的游客。
——以国际化为导向,提高杭州国际知名度。通过世博会影响力及世博会参展商、参观者的口碑,让世界更多的人了解杭州,提高杭州的国际知名度与吸引力,推动杭州各个领域进一步与世界接轨。
——以创新为导向,学习推广各种先进理念。通过学习了解世博会展示的各种先进理念,推动杭州城市治理和企业经营理念的更新、产业与技术的升级、产品与业务的创新。
(二)总体思路
以接轨上海世博会,推动杭州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苦练内功、借梯登高为手段,积极做到与上海“交通共建、产业共兴、市场共享、规划共绘、环境共保”,努力使杭州在上海世博会筹备期间枢纽化、举办期间一体化、世博会后功能化,促进杭州现代服务业在较高层次上发展,提升杭州城市能级及国际化水平。
——世博会筹备期间枢纽化,是抓住世博会契机,充分发挥杭州区域经济中心的作用,强化和衍生自身的集聚功能和辐射能力,在旅游休闲、会展、金融、交通、信息服务等世博会直接涉及的领域,成为联结上海与浙江省的传导枢纽。
——世博会举办期间一体化,一是在交通体系、信息服务平台、金融服务网络、旅游休闲项目等方面与上海接轨,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能够与上海提供同步服务,以提升杭州的服务能级;二是与上海世博会同期举办一些特色展览和召开一些国际会议,与世博会交相辉映;三是实现“住杭州,观世博,游长三角”的构想,吸引部分国内外世博会游客以杭州为整个世博观光期的居留地,从杭州出发参观上海世博会和游览长三角,将杭州从世博会游客的顺道旅游点变为其立脚点和游长三角的中转站、集散地。
——世博会后功能化,是充分发挥世博会的示范效应、学习效应和扩散效应,着力将世博会带来的城市文明成果发扬光大,重新审视与塑造杭州城市功能,提升杭州城市能级和国际影响力;注重对为接轨上海世博会而建设的软硬件设施的后续开发与利用,根据实际情况对之进行完善改造,使之持久地发挥作用。
(三)基本策略
杭州发展世博经济的基本策略是:合作竞争,借势发展,错位发展。
——合作竞争,是杭州要在与上海及长三角其他城市通力合作、共同做大世博会“蛋糕”的基础上,力争较大的份额,获得更多的世博经济利益。
——借势发展,是在理念、规划及一些大型活动上主动与上海接轨,借上海世博会的强劲东风,提升杭州城市能级与国际化水平。
——错位发展,是在发展世博经济过程中,充分体现自身优势与特色,在与世博会密切相关的产业发展上与上海形成优势互补,特色发展。
旅游业,上海以“现代都市、购物天堂”著称,杭州则以“湖光山色、休闲仙境”闻名;上海力争让更多的国内外企业、机构组织、参观客前来参加世博会,杭州力争让更多的上海世博会参展商、参观客到杭州旅游度假及洽谈业务。会展业,上海要建成亚太地区国际会展中心,着力培育国际会展品牌,杭州则要建成国内著名、国际知名会展城市,首先着力培育国内会展精品及特色会展品牌;上海致力于将2010年世博会办成“成功、精彩、难忘”的一届世博会,杭州则要借助上海世博会提升本市会展业的国际知名度。
金融业,上海致力于打造全国金融中心与国际金融中心,杭州则努力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及长三角区域金融中心。
信息服务业,上海要建成全国信息服务中心、国际信息服务集团的主要聚集地和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电信枢纽之一。杭州则要建成长三角区域信息中心、浙江省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之一。
三、杭州市发展世博经济的重点与举措
(一)杭州市发展世博经济的重点领域
现代服务业是与世博会联系最为密切的产业,一方面上海世博会向现代服务业提出了提供高水平、全方位配套服务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又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操作平台。借世博会东风,加快杭州现代服务业与上海现代服务业接轨的步伐,从高起点上上一个新的台阶,既可使杭州为上海世博会做出积极贡献,又可获取相应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我市现代服务业的能级。因此,要将旅游休闲、会展、金融、信息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作为杭州发展世博经济的重点领域。
——旅游业通过创新旅游产品、挖掘旅游内涵,拓展旅游外延、优化配置旅游资源等方式,提升杭州旅游业能级及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前,基本形成融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会展商务为一体的大旅游发展新格局,在世博会举办期间能够全面进行运作,接受全方位的检验。
——会展业以上海举办世博会及建设“亚太地区国际会展大都市”为契机,以办好一年一届的西博会和2006年世界休博会为载体,全力打造会展精品项目,重点培育全国著名会展品牌,将杭州建成有较高知名度的会展城市。以会展业的发展带动旅游、宾馆、餐饮、运输、商贸及金融、信息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使会展业成为杭州新的经济增长点。
——金融业积极主动与上海金融业接轨,努力使杭州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上海世博会提供融资、货币兑换、国际支付结算等国际化服务,以提高杭州金融业的开放度。努力把杭州建成区域金融中心,并在民营金融发展及为中小企业提供特色金融服务方面走出一条特色之路,开创与上海金融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局面。
——信息服务业以上海打造“数字世博会”为契机,进一行打响“天堂硅谷”品牌,初步建成功能社会化、经营产业化、结构网络化、手段现代化、联系国际化、高效、综合的信息服务体系。使杭州成为浙江省信息服务产业的研发中心、成果交易中心、产品出口基地和全国重要的信息服务产业密集区之一,在上海世博会开幕前,基本建成“数字杭州”。与上海共建区域性信息高速公路,使杭州成为区域性乃至全国的信息交换中心和信息服务企业的主要聚集地。
(二)杭州市发展世博经济的主要举措 1.加强领导,合力推进,营造世博经济氛围
——成立杭州对接上海世博经济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办公室设在杭州接轨上海办公室内,由相关部门派员参加。大力宣传上海世博会的意义与作用,着力营造全市齐心协力发展世博经济的良好氛围,为充分发挥世博经济中企业的主体作用构筑平台,协调服务,创造条件。2.着力构筑“三大枢纽”,充分发挥区域中心作用
充分利用杭州作为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的优势,在基础设施、制度、理念等方面主动与上海接轨,着力构筑交通、信息和旅游“三大枢纽”。
——通过积极推进沪杭城际快速交通体系建设、实施沪杭快速轨道交通工程、沪杭高速扩建、沪杭高速公路第二通道、内河航运杭申线等工程,构筑沪浙乃至整个长三角南翼的交通枢纽。
——充分利用杭州信息产业相对发达、与上海联系更为紧密的优势,大力推进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和世博信息直通,向杭州和浙江省企业提供有关世博会筹建信息,引导企业参与世博,努力构建沪浙信息枢纽。
——加强杭州与上海及长三角其它地区旅游业的联动发展,延伸华东旅游线路,使杭州成为长三角南翼的旅游集散地,努力构建沪浙旅游休闲枢纽。
3.苦练内功,努力打造“三大优势”,增强世博经济竞争力 ——努力打造杭州整体环境优势。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优化城市软硬环境。在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大综合环境整治力度同时,大力弘扬“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人文精神,着力提升城市主体——市民、企业、政府的素质,做文明市民、诚信企业、高效服务型政府,从新的视角与层面塑造和美化城市形象,增强杭州对境内外投资者、贸易商、旅游者及优秀人才的吸引力。
——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及龙头企业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加大扶优扶强和发展产业集群的力度,鼓励和扶持旅游、会展、金融、信息、建筑建材、苗木花卉、食品饮料等与世博经济较为密切且具有一定实力和优势的产业加快发展,培育一批实力雄厚、管理先进、竞争力较强的龙头企业,以提高杭州发展世博经济的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
——努力打造山水休闲旅游的特色优势。充分利用2006年杭州承办世界休闲博览会的有利条件,努力树立“休闲、生态、文化、优雅”的旅游形象,大力发展文化游、休闲游、会展游、运动和探险游等特色旅游,在世博会举办期间与上海形成“逛世博品味城市美好生活,游西湖体验山水休闲人生”的互补,以此吸引更多的游客把杭州作为旅游度假的目的地城市。
4.借梯登高,提升城市能级与影响力
——借助上海世博会平台,通过媒体广告、城市建筑广告、会场广告等多种广告形式,以及在世博会设立展馆或展台的形式,充分展示杭州的自然风光、人文精神、城市成就及其在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地位,以杭州的城市特色诠释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充分利用世博会的扩散效应及国际影响力,提高杭州国际知名度及影响力。
——办好西博会、休博会,为发展世博经济创造条件。办好每年一届的西博会,使之成为长三角品牌会展项目。在上海世博会举办前,通过西博会培育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会展精品。办好2006年世界休博会,扩大杭州会展业的国际影响力,并为杭州与上海世博会同期举办一些特色会展打好基础。
——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或投资上海世博园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为世博会提供资金、技术、货源及金融、信息等多方面服务,获取世博经济利益。
——和上海共同打造“长三角大旅游圈”这一世博旅游精品品牌,努力使西湖成为“长三角大旅游圈”中核心精品,使杭州成为“长三角大旅游圈”的重要集散地。
——在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举办一些个性明显、文化内涵丰富的特色会展(如旅游休闲展、动漫博览会等)和专业会展(如小商品展、女装展、绿色食品展等)。同时结合杭州实际情况,举办几个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性会议,邀请参加世博会国家的官员、企业家来杭参加,以扩大杭州的国际知名度。
四、杭州市与世博经济联系密切的领域发展世博经济的重点与举措
(一)杭州市旅游业发展世博经济的重点与举措
1.上海世博会筹备阶段,杭州市旅游业的工作重点与主要措施(1)工作重点
扩大杭州旅游知名度,提升城市旅游能级。在2010年世博会开幕前,基本形成融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会展商务为一体的大旅游发展新格局,实现旅游业与上海的同城效应。
(2)主要措施
——积极宣传杭州、展示杭州。利用上海这一国际大都市的广阔平台,通过各种渠道与方式广泛宣传杭州城市特色、展示杭州旅游精品;主动走出国门,通过在香港、韩国等地办旅游展示会、促销会,加强与海外友好城市、国际旅游组织及海外旅行商与传媒机构的联系等方式向世界展示杭州、推销杭州。
——拓展旅游外延,放大旅游功能。根据“优化结构、充实内涵、丰富特色、全面发展”的原则,将单一的观光旅游功能向观光、度假、休闲、会展、商务旅游等多功能方向发展。将传统的名山名水、江南风情观光旅游向名城古都历史文化旅游、康体、娱乐、会展、博览旅游等多系列旅游发展。
——创新旅游产品,开展特色旅游。在提供旅游产品共性服务的基础上,推出体现特色和个性化服务的文化游、会展游、体育游、森林与生态游、宗教游等专项或特色旅游服务项目。
——对境内外游客采取不同营销策略。境内游客很多是回头客,要用旅游新品种、新项目吸引他们经常来杭州;对于境外游客则要通过对杭州自然风光、历史古迹旅游精品的大力宣传吸引他们到杭州旅游度假。
——逐步实现旅游业与上海的同城效应,为吸引上海世博会游客“住杭州、观世博会、游长三角”做准备。加快沪杭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缩短沪杭时间距离,实现两地空间上的同城效应;积极在旅游观念、政策、效率等方面与上海接轨,实现两地软环境上同城效应;延长旅游线路,与上海方面共同推出“上海-杭州-黄山”等黄金旅游线路,使杭州成为境内外游客游览长三角南翼的重要中转站。
——加强部门间的合作,促进地区间的协调发展。加强与上海及长三角其他城市的沟通与合作,共建“长三角大旅游圈”;从“大杭州、大旅游、大发展”的思路出发,对城区与各县(市)旅游业进行统一规划,促进杭州各地区旅游业共同发展、协调发展。
2.上海世博会举办阶段,杭州市旅游业的工作重点与主要措施(1)工作重点
充分利用上海世博会平台,提高杭州国际知名度和吸引力。尽可能多地吸引世博会游客来杭州旅游、休闲、度假,争取部分世博会游客以杭州为整个世博观光期的居留地,从杭州出发参观上海世博会和游览长三角,以延长旅游产业链,增加杭州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直接、间接收入,提高杭州服务业能级。
(2)主要措施 ——成立世博会杭州旅游促销团,赴上海宣传、引导并组织世博会参展商、参观者来杭州旅游度假,通过世博会的影响力及其参展商、参观者的口碑,让世界更多的人了解杭州,将杭州旅游项目和产品向世界推广。
——扩大杭州旅游企业服务范围,增强杭州旅游企业整体竞争力。鼓励在杭州设立总部的一些大旅游企业,到长三角主要城市设立分部,以扩大杭州旅游企业的服务范围,方便世博期间团队游客出行;发挥好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咨询中心的作用,为游客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加强和上海集散中心的联系,方便世博会期间游客在沪杭之间的流动。
——为了实现“住杭州,观世博,游长三角”的构想,要加强各有关部门的合作,为世博游客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尤其是交通要跟上,争取在现已开通的国际航班基础上,增加航线与班次,让国际旅游者可以直接从杭州出入境;建立杭州与上海之间由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多通道高速公路组成的交通体系,设立沪杭旅游专线交通等;通过时空转换和大集中、小分散,增加停车设施等途径,改善杭州市内交通拥堵状况,提高旅游黄金时间、黄金地段聚散人流、车流的能力。
——恢复杭州历史文化原貌,使之与西湖相得益彰。保护性开发传统风貌的商业区、休闲区、美食中心等,尤其是打好商业特色街区和“杭帮菜”品牌,做好游、吃、购一条龙服务,使旅游与商贸互相促进,共同发展。通过世博会影响力及世博会游客口碑,将杭州名优精品、特色产品及“杭帮菜”推向世界。
3.上海世博会后,杭州旅游业的工作重点及其主要措施(1)工作重点
学习、总结世博会的文明成果,充分发挥世博会的后续效应,促进杭州市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2)主要措施
——充分发挥世博会扩散效应。通过世博会游客亲历杭州而形成的口碑,让更多海内外人士了解杭州,选择杭州;通过世博会期间来自全世界的文化交融,新科学、新技术的接触,提升市民素质和杭州的整体开放度,优化旅游环境,促进杭州旅游业在世博会后的持续发展。
——充分发挥世博会示范效应。努力学习、认真把握世博会各国参展商所带来的新的旅游理念和旅游产品,进行旅游观念更新、产品创新和业务领域的拓展,促进我市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总体水平上一个新档次。
——充分发挥世博会联动效应。世博会后,杭州要进一步加强与上海的合作,力争成为上海一些大型展示会、交易会、促销会的分会场或主办方之一。同时注重自主举办“旅游、休闲、文化”类专业展示会、交易会,促进旅游业与会展业的联动发展。
(二)杭州会展业发展世博经济的重点与举措
1.上海世博会筹备阶段,杭州会展业的工作重点与主要措施(1)工作重点
加强与上海会展业的紧密合作,着力培育一批定期举办、代表杭州形象的会展品牌,提高会展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使杭州成为上海会展都市群中除上海之外的最主要成员,使会展业成为杭州新的经济增长点。
(2)主要措施
——加快会展场馆的改造与建设,对现有会展场馆进行改造,提高其科技化程度尤其是网络服务的水平;加快钱江新城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等大型会议会展场馆及配套设施的建设,提高杭州展览场馆层次;完善现有场馆的会议、停车、人流集散、客户服务及信息化设施的配套设施,完善场馆周边的餐饮、休闲娱乐、购物、交通等方面的服务配套。
——内援外引,努力培育一支高素质的会展人才队伍。通过优惠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招聘优秀会展人才,尤其是通过积极主动引进上海一些好的会展项目来引进上海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加大对本地会展人才的培育力度,今后5年内,采取各种措施,培育若干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公司和一批高素质会展专业人才。
——继续办好一年一届的西博会,打造杭州会展品牌。树立精品意识,通过西博会培育一批全国闻名、世界知名的会展精品;利用杭州紧邻上海之优势,鼓励上海企业及市民参与西博会,甚至可以把西博会的一些项目放到上海去举办,借上海会展业的影响力来提高西博会的知名度。
——办好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会,提高杭州会展业的国际知名度。2006年休博会为杭州对接上海世博会提供了一次重要的实践机会,以世界休闲博览园和世界休闲风情园的建设为纽带,加强与上海世博会园区的规划共绘与建设合作,鼓励上海会展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向杭州;以举办休博会为契机,进一步塑造杭州旅游观光、度假休闲的会展特色和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形象;
——积极发展会展中介业,加快杭州会展业的发展。有计划地建立一批高起点、规范化经营的会展中介机构,充分发挥其信息灵通、信息面广、专业人才集中、与相关企业联系密切、对行业变化灵敏度高的特点与优势,为会展企业与参展企业的合作牵线搭桥,并为会展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推介项目、引进国内外参展商等服务。
——加强与国际会展业的联系。一是与国际著名会展机构展开密切合作,如与香港展览会业协会进行每年定期派员或组团互访,通过香港这一窗口宣传杭州会展业,引进会展管理方面经验和优秀人才;二是与国际权威设展机构建立良好关系,进一步建立和加强与国际展览局、国际展览联盟、国际会议协会和世界休闲组织等国际组织的联系,提高杭州会展业的国际知名度。
2.上海世博会举办阶段,杭州会展业的工作重点与对策措施(1)工作重点
力求实现世博会同城效应,尽可能多地获取会展经济利益,提升杭州会展业能级和国内国际知名度。
(2)主要措施
——在上海世博园设立杭州馆,向世界展示杭州经济、文化、科技方面的优秀成果。鼓励并尽力帮助杭州企业通过承租世博会展览厅、展示台等方式,将杭州名优特产品打入世博会,扩大其国际影响,争取得到尽可能多的订单,使企业享受到直接经济利益。通过参与世博会展览,直接与外国公司及游客接触,从中学习外国公司的经营理念与管理经验。
——与上海世博会同期举办一些特色展览和国际会议,借助世博会的人气,增加会展企业及相关产业的收入;通过举办高层次的国际会议,与参加世博会的各国官员、企业管理层直接对话,提高杭州的战略影响力,同时获得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3.上海世博会后,杭州会展业的工作重点与主要措施(1)工作重点
学习、总结上海世博会成果,强化世博会的示范效应和扩散效应,提升杭州会展业能级,将杭州建成有较高知名度的会展城市。(2)主要措施
——利用世博会的品牌效应和示范效应,对杭州会展业发展格局进行设计与定位。根据上海世博会传递的会展理念及国际会展业发展趋势,结合杭州实际情况,确定杭州会展业发展重点,在会议会展、特色会展、专业会展、中小企业产品会展方面创响品牌,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推动我市会展业发展。“请进来”就是把其他城市的企业或会展项目请进杭州,尤其是要让国外知名企业或会展机构入住杭州,促进杭州会展业的发展;“走出去”就是杭州企业主动走出本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参与全国性、国际性的知名会展。
(三)杭州市金融业发展世博经济的重点与举措
1.上海世博会筹备阶段,杭州金融业的工作重点与主要举措(1)工作重点
以接轨上海世博会为契机,加强与上海金融机构的高层次合作,扩大杭州金融机构业务范围,提高杭州市金融竞争力;积极为世博会建设项目融通资金和提供配套服务,开辟企业与民间资金投资新渠道,增加杭州金融业产值。
(2)主要措施
——以世博会为契机,加强与上海金融业的接轨,争取使杭州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金融机构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成为上海金融市场及其配套清算系统的重要成员,使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各项功能在杭州得到延伸,在杭州可以享受如同在上海一样的金融服务。以促进杭州金融服务功能的扩大,提高杭州对国内外投资者与消费者的吸引力。
——利用多渠道、多形式引导杭州社会资金投资世博会项目。上海世博会建设项目的巨额资金要通过多方面投资来解决,杭州金融机构可以通过组合存款、信托等方式聚集企业与民间资金,再通过贷款、购买世博会建设债券等方式投资世博会建设项目。由于上海世博会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得到中央政府的全额财政担保,投资风险相对较小,引导社会资金投资世博会项目,可以给投资者和金融业带来稳定收益,并可以促进杭州金融机构融资能力的提高及业务范围的扩大。
——地方金融机构(如杭州市商业银行)争取借助上海世博会平台走出杭州闯进上海。杭州地方金融机构要积极创造条件,在政策许可的情况下到上海设立分支机构;与上海金融机构合作,成立“银行家银行”(即由多家银行共同合资参股组建一家新的银行,从事由一家银行难以单独承担的专门性融资业务),共同为世博会项目融资,借此实现与上海金融机构的高层次合作。
——借助上海世博会平台,积极引进外资金融机构,扩大杭州对外开放。积极吸引在沪著名外资金融机构来杭州发展;吸引在杭州有较多投资企业的国家或地区的金融机构到杭州设立分支机构,为其本地在杭企业提供配套或跟踪服务;鼓励有实力又有意向的在杭企业集团引进国际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加强沪杭两地产权市场对接力度,等等。
2.上海世博会举办阶段,杭州金融业的工作重点与主要举措(1)工作重点
争取实现金融服务与上海的同城效应,积极为世博会提供优质高效的多样化金融服务,在世博会的金融服务需求市场中占据较大的份额,以增加杭州金融服务收入,扩大杭州金融业的影响。
(2)主要措施 ——提高杭州金融服务的国际化水平,加强在杭商业银行与在沪外资银行间的联系与合作,积极推出与完善本外币信用卡、多币种信用卡的联网与结算,以方便国外游客来杭参观、旅游和消费;大力引进外资银行,以提升杭州金融业务的开放度和国际化水平,增强对境外投资者与游客的吸引力。
——实现与上海金融服务的同城效应。杭州金融业要积极推进与上海及长三角主要城市间的信息联网建设,重点建立“长三角中心城市电子化支付与结算网络”,与长三角各城市签订银行信用卡联合协议,为来杭州的世博会参展商和游客的商务、消费支付与结算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服务。
——为上海世博会提供多样化保险服务。与一些大型国际活动一样,世博会的举行也存在着诸多风险,需要保险业来加以转移风险。杭州保险业要与上海及长三角其他城市保险业的合作,根据世博会的特点及实际情况设计不同险种,以满足参展商和游客的需求。
3.上海世博会后,要为实现金融业的发展目标继续努力 上海世博会为杭州金融业发展提出了要求、带来了机遇。经过世博会的推动与考验,杭州金融业的服务质量与国际化水平会有较大提高,但要实现区域金融中心及上海国际金融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目标任重而道远。杭州金融业要在世博会后继续努力,不断发展,尤其是要在推进地方金融改革、壮大地方金融实力,引进、培养和留住金融人才,推进金融服务信息化、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和国际化水平等方面狠下功夫。
(四)杭州市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世博经济的重点与举措 1.工作重点
(1)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三网融合”,构建网络间信息交换平台,做到功能互补、资源共享,使杭州率先进入全国“三网融合”城市行列。争取在世博会开幕前,在与上海“三网融合”接轨工作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进行数字电视普及,积极推动互联网本地交换平台建设,加强与上海的合作,有效推进数字电视与FTT的良性互动,大力拓展网络与数字等增值业务。争取在2008年前,实现我市数字电视全部“模转数”,并和上海数字电视和移动电视合作,实现互通,为世博会期间实现杭州与上海的同步效应创造条件。
——打造市民卡工程。新建、改造、整合各类与市民办理个人社会事务相关的政府部门信息系统,形成杭州市民基础信息交换系统;逐步建立一个以IC卡为载体、覆盖全市的市民卡服务体系;积极与上海市政府合作,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通过协商,实现杭州市民卡部分功能与上海“一卡通”的对接,扩大市民卡的功能与应用。
(2)加快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重点建设信用数据库。打造“信用杭州”城市品牌,由市政府牵头,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和商业手段,逐步收集分散在工商、税务和银行等不同部门的法人、个人的信用记录,建立征信数据库,构建信息平台。在此基础上,与上海等城市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为沪杭企业间的频繁互动与合作提供信息便利。
——推出宏观经济及投资管理数据库。由市政府组织市发改委、经委、统计局等部门,搜集杭州、浙江省及长三角的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相关的投资政策和投资环境等方面的详细数据。在此基础上,定期推出杭州投资管理环境报告,让国内外投资者了解杭州的优势和特点,吸引他们前来投资。——建立自然和人文资源数据库。在市政府领导下,各部委紧密合作,对杭州的众多自然景观、人文资源进行一次彻底的收集、分类、归纳与整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关于杭州自然人文资源数据库,利用上海世博会契机,提升杭州作为著名风景旅游、会展城市的国际知名度。
(3)全力打造电子商务之都
——把杭州建成全国旅游电子商务中心。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借助杭州自然和人文资源数据库,高标准建设旅游信息资源库,吸引旅游信息资源向杭州集中,通过网络手段,建设沟通国内外、服务全社会的全国旅游电子商务中心。
——加快金融电子化建设步伐。通过政府推动,加快CA认证建制、支付网建设和运作规范制定的步伐,建立电子数据交换中心(EDI)和网络,发展门户网站,注重金融信息化的创新,努力实现“一网两体系”(即综合性的城市金融网和支付清算体系、金融信息体系)。加强与上海的金融信息网络联系,让世博会参展商与参观者能在杭州享受与上海的同城金融服务。
——实现流通领域商务化。结合杭州物流配送现代化建设,从电子营销入手,促进在线交互电子交易的增长和应用领域的扩大,逐步实现经营活动电子化、网络化。使世博会期间的众多参展商和游客能够享受到天堂购物的乐趣,促进杭州商贸零售业的发展。
(4)加快电子政务建设
——借助电子网络,树立服务型政府形象。加强沪杭两地在政府信息公开和公共信息资源、社会信息资源及其他领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合作,大力推进信息资源对社会的开放和再利用。加强网上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实现行政审批项目“一站式”服务。
——加快两项骨干工程的建设与完善。为了保障世博会的顺利举办,上海正在建设世博会集成化总体调度系统和世博会突发应急事件处理决策指挥调度系统。为了与上海世博会接轨,也为了提高杭州的快速反应能力,要加快建设和完善杭州城市管理综合系统和应急联动指挥系统。
(5)大力发展软件与系统集成服务业
——借助世博会契机,提升杭州软件业能级。大力推进沪杭两地政府部门和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促进软件服务业为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的扶植培育提供优质服务。利用现代“数字世博”对软件产品巨大需求这个机遇,在电子政府、社会信息化、现代远程教育等新兴产业中开拓市场,促进杭州软件业发展;利用上海世博会这一国际窗口和平台,加强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提升杭州软件业的国际化程度。
——加快发展杭州软件业,服务上海世博会。通过接轨上海,充分利用上海的国际信息交流平台,从中获取相关的信息为我所用;加强与上海在数字信息家电相配套、与传统产品设备相关的嵌入式软件产品及系统等方面的合作。根据“数字世博”对不同软件和集成电路的需求,加快相应的软件和集成电路产品开发;进一步完善沪杭软件交易市场的建设,为软件和集成电路产品及其服务提供交易平台。
2.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各级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和工作机构,充分发挥市信息化在组织制订信息化规划和相关政策措施,指导县(市)规划和部门规划的编制,监督、协调信息化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的实施等方面的作用。——调整、充实杭州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其对发展信息服务业的智囊作用。聘请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企业家等组成杭州信息服务业“智囊”组织,参与发展战略制订、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重点工程项目方案评审和建成成果的鉴定等工作。
——充分发挥学会、协会和其它社会团体组织的作用。加强政府与企业间的沟通与联系,健全行业自律管理,让其参与培育和发展信息市场、组织学术交流、推进知识更新、协调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等方面的活动。
(2)提高政策扶持力度
——加快信息服务业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有机统一的管理体制。针对当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产品制造业、电信服务等分属不同行政部门的状况,应由市政府出面统一协调各部门的信息力量,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增强信息服务业的合力。
——引导信息消费。制定适当的政策,加强舆论宣传,降低网络资费,鼓励、倡导企业、市民上网,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积极培育和不断扩大信息消费市场。
——扶持科技创新。针对信息化建设重大工程和信息产业重点发展领域,研究制订吸引大企业(项目)扶持优势、新兴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配套政策。通过法制规范、组织协调、政策引导和改善服务,推进技术创新。
(3)完善人才机制
——加快构建杭州信息服务业人才培养和培训体系,以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特点及杭州的实际需要为依据,成立专门信息服务业培训机构,加强岗位职业培训,建立信息服务业人才库,为杭州信息服务业的全面提升提供人才支持。
(4)建立风险投资机制
——借鉴国际上培育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的普遍规律,尽快建立风险投资机制。积极引进外资风险投资企业,筹措风险投资基金和培育小型企业发展的政府种子资金,扶持风险投资机构,推动信息服务业发展;在推荐优势企业上市时,重点向电子信息企业作政策倾斜;借助上海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筹集资金,解决杭州信息服务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增强杭州信息服务业实力。
(5)建立长三角联动机制
——建立杭州市与长三角其他城市、尤其是上海市政府间的联动机制,在软件业、网络服务业、数字电视、信息咨询、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等领域展开资金、人才、信息和技术等方面的紧密合作,实现区域内信息服务业的共同发展。
(五)杭州市现代农业发展世博经济的重点与举措 1.工作重点
杭州对接上海世博会、发展现代农业的工作重点,可以用“一只拳头,两个产业,两个衔接点”来描述。“一只拳头”,是要把拳头产品、品牌产品打入世博会,打向全世界。“两个产业”,是重点发展花卉苗木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两个衔接点”,一是抓住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第一产业向外转移的机遇,根据上海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发展我市的都市农业。二是将杭州的都市农业、生态农业与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结合起来。具体而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培育外向型名优农产品品牌。加快农产品品牌工程建设,发掘和培育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有较高知名度的名优农产品品牌。一是抓住世博提倡健康休闲的生活理念和我市“倡导茶为国饮、打造杭为茶都”的双重契机,以“西湖龙井”为载体,做强做大杭州茶产业,并在茶保健、茶旅游等领域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和挖掘潜在市场。二是将东升牌山核桃、郭氏牌天目笋干等已有一定知名度、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森林绿色食品作为打向世博会的独特亮点。
——适当发展花卉苗木业。抓住上海世博会给花卉苗木业带来的发展机遇,根据花卉苗木产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规划杭州花卉苗木产业,不仅在产业规模上,更要在产业能级、产业辐射力、产业流程的顺畅性等方面狠下功夫,提高杭州花卉苗木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花卉苗木业商会或行业公会,将分散的花农与商家组织起来,盯紧上海花卉苗木的需求和缺口,及时获得信息,与上海需求方洽谈,争取拿到更多的订单,或组成不同形式的联合体竞标世博会花木供应项目。
——开发休闲观光农业。杭州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目前已经建成2个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8个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和15个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示范单位。今后要以世博会为契机,继续建设和发展一批特色鲜明的精品休闲观光农业旅游项目,建立不同层次、不同规模、能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的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网络,促进杭州旅游业与现代农业的综合发展。
——发展生态农业。围绕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杭州应将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建设生态市的目标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到2010年市区建成生态市,到2015年全面建成生态市的目标。
2.主要措施
——统筹规划和加强调研。由市农办负责统一制定现代农业发展世博经济的具体计划和实施方案,组织力量对世博会的农产品需求情况进行市场调研,对世博会的相关项目进行专项调研,然后根据杭州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策略措施。
——开展合作和建立渠道。市政府有关部门要与上海相应机构保持良好的联络和沟通关系,积极为杭州现代农业企业与上海洽谈世博会业务牵线搭桥。竭力促进双方共同开发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线路,在农产品市场结构上形成互补,在两地交通和农产品运输条件改善方面共同合作。
——做好信息收集和通报工作。充分发挥杭州农网、杭州农业信息网等网站的窗口功能,同时考虑在相关网站上建立世博会绿色通道,使世博会的有关信息和商情,能够快速有效地传达给广大商户和农户。通过信息与商情的通报,对散户较多的花木业和一些特色农业进行有效组织与指导。
——给予政策与税收方面的支持。市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颁布相关的政策法规,对世博会相关的农业项目进行特殊的鼓励和保护,并在税收政策上给予适当的优惠和倾斜,如对可以借助世博打响品牌的名优特农产品进行政策扶植,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等。
——引导产业整合和企业重组。从制度与政策保障方面着手,支持企业的战略重组和兼并,提升杭州农业企业在长三角的竞争力,促进有实力拿下世博会大项目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的发展。
(六)杭州市建筑建材业发展世博经济的重点与举措 1.工作重点
——大力发展钢构业,为上海世博会提供新型建材。上海世博会场馆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尤其是大量临时性会展场馆的建设,需要大量高技术含量的新型建材原料,特别是钢结构材料。杭州钢构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主导产品,其中网架结构和高层钢结构等制造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东南”、“杭萧”、“大地”已成为国内著名三大钢结构品牌。杭州要抓住上海世博会这一难得机遇,促进钢构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一是重点发展大跨度空间结构、高层及多层钢结构、轻钢结构三大体系产品,注重产品的科技含量,把好质量安全关,争取培育出4个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行业重点企业。
二是在注重质量同时,提高适应市场需求的钢构产品总产量,以提高杭州钢构业实力,抢占市场份额。
三是以重点建设萧山生产基地为切入点,把杭州建成技术先进、规模巨大的钢结构生产基地,促进杭州钢构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直接或间接参与上海世博会项目建设,分享世博经济利益。上海世博会的场馆、交通、配套设施建设离不开周边地区的合作,杭州建筑、装饰及其相关企业要充分利用这一机遇,通过洽谈、投标、联合开发等方式直接参与世博会工程项目建设。还可以通过投资入股、购买投资基金或企业建设债券等方式间接参与世博会项目建设,以分享世博经济利益。
2.主要措施
——政府有关部门积极为我市建筑建材企业顺利进军上海搭建平台。
一是由杭州市政府有关部门出面,与上海市有关部门进行直接接触与合作,积极向上海有关部门宣传、推荐杭州具有实力的建筑建材企业,让其更好地了解杭州建筑建材业的实力和优势;通过官方途径了解有关世博会的场馆及相关设施建设与招标的信息,及时传递给杭州建筑建材企业,以便他们及时了解上海工程建设与建材需求方面情况,积极参加相关的业务洽谈与招标工作。
二是积极完善杭州产权交易市场,鼓励、支持杭州建筑企业进行有效的合作、兼并和重组,以提高杭州建筑业整体竞争力。
三是鼓励建材业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引进先进的生产线,开发新的高技术含量产品和绿色产品,以提高杭州建材供应世博会的竞争力。
——加强三个合作,提高杭州市建筑建材及相关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一是加强杭州建筑业与建材业间的合作,做到产业衔接、信息共享、风险共担,以提升行业整体竞争能力。建筑建材业联合向上海世博会项目投标,以提高中标可能性,提高行业整体利润水平。
二是加强杭州建筑建材业与其它行业的合作,如:加强建筑建材业与信息中介咨询服务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其信息优势,在第一时间抢占世博会商机;建筑建材业联合杭州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其相关企业整体出击,积极参与世博会基础设施融资和建设,等等。
三是加强杭州市建筑建材业与上海建筑业的合作,这种合作可以通过政府牵线、中介机构介绍、企业主动出击等多种方式进行。杭州建筑企业要凭借自身在特定领域的优势,与上海建筑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如共同承包大项目或承担其工程建设的子项目等。杭州建材企业则要凭借自己产品的质量优势,与上海建筑企业签订长期的供货协议,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环沪护城河】
浙江省落实上海世博会“环沪护城河”
安保工作
一、世博会基本概况
(一)世博会有关活动情况
上海世博会是我国第一次举办的综合类世界博览会。博览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目前已有24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预计届时将有7000万中外宾客参加,平均每天40万人,高峰时可达60万人。世博会场地位于上海市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沿黄浦江两岸布局,规划用地5.28平方公里,围栏区域(收取门票)3.28平方公里。会场将建设世博轴、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等100多个场馆,其中外国自建馆40个、企业馆17个、租赁馆40个,还有各省(市、区)的展区,展馆建筑面积达7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0万平方米,均刷新世博会历史记录。
世博会活动主要分三类:第一类是博览会展示。100多个展馆的展示是世博会的主要内容,几乎每天都有开馆日活动,内容非常丰富。第二类是文化演艺活动。世博会期间,每天将安排近百场次的各类文化演艺活动,总量将达2万多场次,再加上参展者在各自展区内举办的活动以及开幕前后举办的活动,数量十分巨大。第三类是世博论坛。期间将举办1个高峰论坛、6个主题论坛和若干场公众论坛。其中高峰论坛于10月底在世博园区内的世博中心举行,议题是“城市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整个世博会论坛的高潮和亮点,届时将邀请联合国秘书长、各国元首或政府首脑和部长、国际展览局主席以及国内外众多城市市长、企业界和学术界代表、媒体记者等2000余人参加。6个主题论坛将在世博举办期间每月举办一次,从城市生活的各个角度,深入探讨全球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论坛邀请参加的对象是各国政府官员、参展方展区总代表以及国际组织、政界、学界、企业界代表,每个论坛规模约500至800人,将分别在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和我省的杭州、宁波、绍兴举办。其中杭州市承担10月份的“和谐城市与宜居生活”主题论坛;宁波市承担5月份的“信息化与城市发展”主题论坛;绍兴市承担9月份的“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主题论坛。初步估计,世博会期间我省将接待世博游客2000余万人次,卡点车流量将达到每日5.8万辆,同时杭州、宁波、温州的机场被确定为世博会备用机场,嘉兴市三级以上宾馆作为世博签约酒店。另外,世博会期间绍兴市还将举办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预计中外参赛代表2.5万人,获胜的参赛队伍还将赴世博园参加合唱表演。
(二)世博安保总体要求
做好世博安保工作,确保世博会安全顺利举办,是世博会取得圆满成功的重要基础。中央领导同志对世博会安保工作高度重视。去年7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做好各项筹办工作,真正把上海世博会办成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特别是对安保工作提出了“大事不出,小事也不出”的总体要求。去年6月2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在视察上海世博园区时,也对安保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把安保工作纳入世博会筹办工作全过程,并突出重点、以面保点,实施“环沪护城河”工程,以全国稳定保上海稳定,以上海及周边地区稳定保世博园区稳定。
今年1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亲自视察了上海世博园区,听取了俞正声同志代表上海世博会组委会的工作情况汇报,并发表了重要讲话。锦涛同志指出:“举办世博会,不仅是上海的大事,也是全国大事;办好世博会,不仅是上海的责任,也是全国的责任。我们不仅要举全国之力,而且要集世界智慧,确保上海世博会取得成功。”同时,胡锦涛总书记还就进一步做好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提出了6点要求,其中一点就是对安保工作的要求。他强调:“要始终把安保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完善安保政策和安保工作方案,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安保工作,实现平安世博目标。”
根据中央领导精神,上海世博安保协调小组确定了“政府主导、属地负责、专群结合、以面保点”的上海世博会“环沪护城河”安保工作原则,提出了“五个坚决防止”安保工作的目标是,即坚决防止“重点人、危险物”从我省流入上海;坚决防止发生危害国家安全和上海世博会安全的重大政治事件;坚决防止发生涉及我省的暴力恐怖事件;坚决防止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和个人极端事件;坚决防止发生影响恶劣的重大刑事案件和重大交通、火灾等治安灾害事故”,基本明确了“环沪护城河”安保工作主要围绕强化情报信息、矛盾排查调处、重点人员危险物品管控、入沪通道设卡安检、社会面治安防控、低空慢速小目标管控等方面开展。我省作为紧邻上海的省,是全国上海世博会“环沪护城河”安保工作重点省之一,对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对我省“环沪护城河”安保工作,赵洪祝书记提出了“确保从浙江去上海的人不惹事,上海来浙的中外游客不出事”的具体要求。在今年1月召开的全省政法工作会议上,赵洪祝书记又再次强调:“做好世博安保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全力助推上海世博会实现成功、精彩、难忘的总目标。”
(三)世博安保组织机构基本情况
为了加强对世博会的组织领导,国务院已成立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任主任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任第一副主任委员的组委会。在安保工作上,国家层面延用奥运安保领导组织模式,成立了上海世博安保协调小组,由公安部党委副书记、副部长刘京任组长,安全部、总参、武警总部负责人和上海市有关领导任副组长,交通运输部、海关总署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其前方工作组已于去年年初进驻上海开展工作。上海市也于2007年4月成立了世博安保工作指挥部,由俞正声同志担任总指挥。
我省也于去年8月成立了由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长王辉忠任组长,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省武警总队总队长王平安,省公安厅党委副书记、副厅长张景华为副组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委宣传部等28个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安保工作领导小组(现成员单位增加到29个),并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
我厅于去年年底正式成立了由厅党委副书记、副厅长张景华任组长,副厅长郑兴军、凌秋来、陈重天任副组长,厅各处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厅世博“环沪护城河”安保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厅治安总队总队长陈石春兼任办公室主任,厅指挥中心、治安总队、交管局有关分管领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地点设在治安总队。
二、工作开展情况
去年以来,在上海世博会安保工作协调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我省按照“及早谋划、提前布局、扎实推进”的工作思路,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全面协调地推进“环沪护城河”安保工作。目前,全省安保组织领导体系已全面建立,安保措施和工作责任已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岗位和人员,卡点建设等工作已基本完成,全民参战的安保氛围也日益浓厚。前阶段,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构建完善安保组织体系。省委、省政府对安保工作抓得早、抓得紧。去年初以来,省委书记赵洪祝、省长吕祖善多次过问世博安保工作,省委常委会也多次专题研究,赵洪祝书记明确提出“确保从浙江去上海的人不惹事,上海来浙的中外游客不出事”的工作目标,为全省安保工作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省长吕祖善多次亲自协调解决世博安保的有关人员、经费和装备保障问题,要求省级有关部门对涉及世博安保的有关工作要特事特办。去年8月,我省成立了世博安保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内设综合协调、卡点检查、交通管理、宣传发证、科通保障、水上安保等若干工作组,分别由相关省级单位牵头,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去年10月,省“两办”联合下发《浙江省上海世博会“环沪护城河”安保工作总体方案》,明确了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职责与任务。此后,省委、省政府先后三次召开全省“环沪护城河”安保工作会议进行部署,在今年3月1日的临战动员会上,省政府与全省11个市人民政府及29个省级成员单位签署了责任状,进一步明确了责任主体,细化分解了工作目标。各地党委、政府也参照省里的做法,层层建立组织体系,召开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和全市动员部署会进行研究部署和组织发动;各相关职能部门也根据职责分工,成立安保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负责抓好业务条线上的安保工作,全省真正形成了自上而下、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领导格局。
(二)强化地区与部门之间的协作联动。为了打好安保工作整体仗、联手仗,全省各地、各部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分工负责、分兵把守,强化协作配合、相互补漏。省世博安保领导小组切实履行牵头抓总、组织协调职责,先后9次召开办公室工作会议和专题工作会议,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强化实地检查督导。各相关职能部门坚持主动负责,特别是8个工作组的牵头责任部门、主责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公安厅代拟了全省社会治安防控等级响应工作规范,明确相关职能部门在不同防控等级中的响应动作,将在世博会期间正式启动。交通厅组织开展了入沪“路(桥)、站(码头)、车、船、人”基础大排查活动。浙江海事局积极协调舟山、嘉兴等市,着力解决水上安保工作遇到的技术性问题。全省各地之间也强化协作配合,衢州市主动派员赴嘉兴、湖州等地就省际卡点工作进行对接,研究把好我省“西大门”,策应嘉兴卡点工作。与此同时,我们还主动加强与上海方面的工作对接,先后与前方工作组、上海市相关单位开展了10余次的工作对接和交流。去年9月,浙沪两地对水陆安保、卡点建设、发证宣传等工作进行了综合对接,之后又与上海方面就浙沪省际客运码头安检等专项工作进行对接,进一步明确省际客运码头安检工作责任归属和具体操作实施标准。嘉兴、宁波、绍兴、舟山等地公安机关加强与上海对应工作的对接,绍兴市政府还专门就世界合唱比赛活动的组织、安保工作与上海方面也进行了深度对接,实现信息共享、优势互补。
(三)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为了全面、协调、均衡推进各项工作进度,防止出现工作“短板”和“断链”,我们制定下发了全省安保工作推进计划书,梳理出29项重点工作,逐项排出进度表,以倒逼机制抓好工作进度。目前,由我省负责建设的6个陆上卡点土建、装饰工程已全部完工,相关安检装备、车架查控、视频监控、通信保障、交通辅助及灯光照明等设施正在作最后的安装和调试,2个水上卡点安检所需硬、软件已基本装备到位,47个无名道口的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已基本完成;道口通行证发放方案已下发,全省发证工作已全面启动,卡口自动比对系统、道口通行证件审核发放系统正在抓紧建设;舟山全市所有客运船只安装了高频电台(VHF)、GPS定位系统、自动识别系统,185马力以上渔船全部安装了卫星船位信息终端设备,60马力以上渔船全部安装了自动识别系统,7个入沪水路客运站点均配备了X射线安检仪和视频监控系统,信息全部接入了嘉兴前方指挥部;舟山无人岛核查工作稳步推进,现已核查无人岛屿821个,占全市总数的70.7%,其中靠近上海的97个重点无人岛屿已全部核查完毕,并全面落实了治安防控力量;对全省开通入沪班次的133个公路客运站点及各铁路、民航客运站,已全面督促落实安检装备和安检人员;对全省寄递行业,邮政管理部门已逐一与各企业负责人签订安全工作责任状,督促落实对寄往上海物品100%的验视及收、发货物人员实名登记工作。在反恐怖工作方面,开展检验性演习。承办世博主题论坛和世界合唱比赛的杭州、宁波、绍兴三市也正在有序推进安保筹备工作。
(四)加强社会面治安秩序整治。为了以面保点做好安保工作,全省各地坚持“零容忍”导向,进一步严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认真落实治安乱点挂牌整治制度,强化治安突出问题整治。全省部署开展了世博安保“护城”系统集中统一行动,根据世博会的重要时间节点和工作节点,适时组织开展,以营造社会面严管高压态势。针对世博期间将有大量中外宾客来我省观光旅游的实际,我们目前正在加快推进旅馆业“积分制”管理模式,推进娱乐场所治安管理系统建设和应用,严厉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消防部门也在深入开展人员聚集场所的安全大检查,并对勤务进行新的调整和安排,强化应急处置工作。交警部门以省政府最近公布的100处事故多发点段挂牌整治为契机,以通沪道路和进沪客运车辆为重点,加大隐患整治力度,并严格执行严重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常态严管措施。在全省综合推出消防监管、危险物品管控和查禁“黄赌”27条严管措施。同时,我们要求各地统筹安排世博期间省内拟举办的非常规性节庆活动,对可搞可不搞的,建议党委政府暂停举办,以集中精力抓好世博安保工作。
(五)强化人财物保障。针对有关项目筹建任务时间紧、标准高的特点,省、市、县相关部门坚持特事特办,在人财物方面给予了有力保障。截至目前,省财政已下拨各类安保经费7000万元。绍兴市给公安机关拨出安保专项经费9000余万元(包括世界合唱比赛活动费用)。嘉兴及嘉善、平湖两级财政已筹措安保经费4000余万元。舟山市拨出320万元用于购置安检防爆装备。在警力保障上,省武警总队、省警察学院、省职业警官学院三个单位已落实1000名武警及学员警力增援嘉兴卡点安检工作。为了弥补警力不足,我们认真做好社会借力文章。省公安厅专门下发全省世博安保宣传工作方案及交通宣传方案,力求通过宣传让群众理解、了解有关世博安保工作的政策与规定,使群众知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近日,我们与全省发行量最大的“都市快报”合作推出世博安保系列报道,省内覆盖面最广的“交通之声”广播电台也将派员入驻前方指挥部,实时发布入沪交通信息。特别是对入沪通行证申领发放事宜,现已通过各电台媒体开展滚动式宣传。同时,我们借助省内完善的综治工作平台,整合街道(乡镇)、社区(村居)和企业、物业保安以及治安积极分子、治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开展社区巡逻、看楼护院、邻里守望等活动。特别是对所有乡村入沪无名通道,明确由当地党政统一领导,落实群防力量进行巡查看护。舟山市已初步建立了治安信息员、群防组织、驻岛蹲守、海上巡查等“四支队伍”参与无人岛屿防控工作。为了提高安保工作水平,省世博安保领导小组及省公安厅、交通厅和嘉兴等地先后组织人员赴上海、江苏、河北等地考察学习“护城河”安保工作经验,并积极开展培训活动,特别是对通行证审核发放、卡点安检、船舶监督等专项性工作,按照不同部门、岗位责任分别进行培训。目前,仅省级层面已开展各类培训10余期,受训人员达2万余人次。
三、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一)摸清底数情况,梳理安保重点。全省组织开展了环沪区域及接壤边界的基础大排查工作,全面摸清了包括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入沪水陆通道、交通流量、辖区浙沪警力等相关内容,为我省全面落实“环沪护城河”安保工作夯实了基础。目前,全省有各类陆路通行道路57条,其中,高速公路3条(沪杭、申嘉湖、杭浦高速公路),国、省道2条(320国道嘉善段、01省道平湖段),县级公路5条,其余47条为乡村道路;水路17条,其中主要通航水道2条(嘉善红旗塘、平湖六平申线)。全省负责建设的入沪陆路检查站6个,内河检查站2个。舟山通往上海海上客运站点9个(其中2个客运站正在审批),通往上海航线9条,每天28个班次;渔业船只10020艘,其中捕捞船只8966艘,渔运船只1154艘,从业人员约为10万人;登记注册货运船只3052艘,从业人员约5万人。
(二)重点推进卡点建设,工程土建已全面完工。全省把卡点建设列为护城河安保工程的重中之重,全力推进重点道路公安检查站卡点建设,制定了具体的施工计划表,落实专门的承建施工单位和责任人,所有建设指标均要求符合上海卡点的相关标准。目前,6个陆路检查站卡点和其他无名通行道路卡点已全面完工,并于3月1日开始投入试运行。1000名支援警力的6个住宿点已经落实,硬件条件良好、地点便利,完全能够满足武警、警校提出的住宿、生活基本要求。舟山通往上海海上客运站点9个已经落实了X光检查仪等安检实施。
(三)组建前方指挥部,已启动半个月投入试运行工作。省世博安保领导小组办公室经多次现场踏勘和商讨,确定在嘉兴市人民警察培训学校设立省世博安保领导小组前方指挥部。总建设经费为200万元的总指挥部已于3月20日启动。
【申论热点:改善民生】推荐阅读:
08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四大民生热点06-10
申论热点专题11-13
申论热点问题解析06-07
申论热点评论10-21
公考申论热点解读06-24
申论热点分析:海绵城市06-04
农信社申论热点四07-03
申论热点之社会管理09-20
申论热点:规范网络信息20111-24
申论热点一 生态文明建设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