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给孩子做的事

2022-06-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父母给孩子做的事

孩子不希望父母做的事

当我们在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时,是否注意到孩子也在向我们说“YES”和“NO”呢?父母们似乎每天都在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而实际上,孩子们在成长中也会形成自己的意念,心理学家们把他们这种没有用语言表达的心里话归纳为“摇头的心意”。

请不要听见我哭泣而不理睬我。

在孩子哭的时候,大人往往觉得很烦,但如果只是拿个玩具或食物给他,并不能满足孩子的真正需要,年幼的孩子需要成人在身旁陪他玩,和他说话。成人了解孩子,就得付出观察的时间,您不妨在喝斥孩子“不许哭”“老实点”之前,也从孩子的角度考虑一下他的伤心情绪。

请不要只在我做你不喜欢的事情时,才注意到我的存在。

当孩子处在安静的状态中,成人经常不闻不问;而孩子表现出顽皮或多动时,却会马上引起父母的注意。由此孩子发现:“只有在我调皮的尝试中,父母亲才注意到自己。”这会引起孩子层出不穷的负面行为,令成人觉得如今的孩子更加调皮。

请不要指责我“笨蛋”“愚蠢”,而不告诉我应该怎样做。

“真笨!”是一些父母指责孩子的口头禅,即使心中并非真的那样想,却经常随口而出。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显现出的自我评价是从周围人的反应中建构出来的,如果他常听到“差劲”“笨拙”等字眼,使得他对自身的价值不够乐观,而在尝试新能力的表现上大打折扣。

请不要把我留在陌生的地方。

如果儿童对养育的环境并不熟悉,又不了解照顾他的人,这种经验对幼稚的心灵无疑是一种创伤。因为孩子无法理解父母去那里了,更担心父母一去不回。怕生、黏人、常有恐惧感的孩子大多经历了这样的早期生活。

请不要常给我糖果、玩具、书籍来代替你自己。

父母们在家里经常做一些儿童不能参与的工作,或者为了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忽略孩子。然而,孩子最需要的是和父母共同交流的时间,糖果、玩具等物品都不能取代善讲故事的妈妈和能够与自己游戏的爸爸。

教子心得:家长不能对孩子做的几件事情

包办代替

父母希望给孩子铺一条平坦的路,这是不现实的。遭遇挫折,不要觉得孩子受了委屈,千方百计地哄他或忙着帮他解决困难,应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不帮孩子总结败因

孩子输了比赛哭是种自然发泄,也是要求上进的表现,家长不能说“输就输吧,没关系”,否则会助长他无所谓的心态,而应帮他分析失败原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嘲笑孩子

孩子缺乏经验,遭遇挫折是难免的。大人不应嘲笑孩子,或责怪孩子这错那错,而是应该平时多注意培养孩子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品质,并在克服困难方面为孩子树立榜样。

过度预期孩子的能力

不要说“你肯定是第一名”、“我最喜欢你考一百分”等,不要让他觉得只有第一名,爸妈才会喜欢,如果做不到,就不喜欢他了,这会使他不愿意面对挫折和失败。

针尖对麦芒

挫折教育不是针尖对麦芒,必须注意适度和适量,过度的挫折感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恐惧感,最后丧失兴趣和信心。

剥夺孩子尝试的机会 不要因为怕宝宝失败,就不让他试,小时候的失败经验能让宝宝了解失败没什么大不了,否则长大后,小挫折也可能会变成大石头,让宝宝不相信自己有能力移开。

第2篇:孩子最害怕父母做的事

父母以为孩子还小,夫妻间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对小孩子是无所谓的。其实,孩子们那一双双亮晶晶的大眼睛,早已把父母在他们面前的一切言行都记录下来了。有些家庭,夫妻间争吵不休,满嘴粗话,甚至动手动脚,家庭气氛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这在孩子的心理上形成巨大的压力;有些父母,长期感情不合,在家里寡言少语,在这种气氛中生活的孩子很压抑,时间久了势必损害他们的心理健康,会使孩子变得冷漠、孤独、执拗、粗野,成为心理方面的畸形儿。

因此,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是每一位有爱心的年轻父母应该谨记的。

第3篇:32件孩子在10岁前应该做的事

32件孩子在10岁前应该做的事 1,在河边草地上打滚。(经常在草地上玩,躺在草地上看过蓝天,但是打滚还没有。不打滚就不是真快乐!)

2,用面粉捏小玩意儿。(经常和乐乐做,乐乐每次都很有成就感,并美其名曰“玩面”。)

3,捏泥团。(没有做过,我小时候经常玩,全程自己制作,挖胶泥,加点水不断在砖头上摔,摔“熟”,然后做哨子、泥钱等各种玩具,然后和小朋友玩泥钱。以后一定让乐乐试试。)

4,捉蝌蚪。(没有。还是不要捉,改成观察蝌蚪吧。在树林里经常看到钮扣大的小小的青蛙。)

5,在窗台上种水芹。(没有。什么是水芹?)

6,用花瓣制作香水。(没有。是个很好的主意!)

7,用硬纸板作面具。(经常做,学校里也热衷教孩子做面具。面具是脸的艺术,脸是最生动的景色。)

8,用沙子堆城堡。(没问题,经常做。)

9,爬树。(做过一点点,在乐乐回中国老家的时候。我小时候很精通爬树。)

10,在院子里挖一个洞穴。(没有。但是在海滩上挖过。)

11,用手和脚作画。(用手做过。)

12,自己搞一次野餐。(经常野餐,冬天少些,其他季节很多。)

13,用颜料在脸上画鬼脸。(乐乐爱做这个,不过有时候被我批评。正确的做法是给孩子买可以画脸的颜料。)

14,用沙子“埋”人。(埋过脚丫子和小腿,孩子特别喜欢这个游戏!)

15,做面包。(我们做的是蛋糕和饺子。)

16,堆雪人。(做过。)

17,创作一个泥塑。(沙雕算不算?还有橡皮泥、纸塑、装置。。。。。我们做很多类似的的手工。)

18,参加一次“探险”。(没有。好主意!)

19,在院子里露营。(在奶奶家做过。孩子很喜欢这个游戏,列入计划中。)

20,烘蛋糕。(做过几次。)

21,养小动物。(即将拥有自己的小猫。)

22,采草莓。(做过。还有采野菜和各种浆果。)

23,玩丢棍棒游戏。(没有。还有沙包什么的,为什么不把小时候的玩意儿传给孩子呢?)

24,能认出5种鸟。(差不多。比如天鹅、鸽子、鹦鹉、乌鸦、鸭子,如果鸭子也算鸟的话。看过很多鸟。)

25,捉小虫子。(捉过蜗牛,在家里养死过两只。有只蜗牛夏天爬到窗台下,窗台正午变得炙热,给烫死了,从此不再往家捉小虫子,我们会把人行道上的蜗牛捡回灌木丛,免得被人踩死。玩玩瓢虫,然后放飞。还有观察蚯蚓。)

26,骑自行车过泥水坑。(还没。)

27,做一个风筝并放上天。(还没。这提醒了我,春天来了,要放风筝了!侄子三岁的时候我们一起放过风筝,很快乐的游戏。)

28,用草和小树枝搭一个窝。(没有。这可是个绝妙的好点子啊,争取尽快去做!)

29,在公园找10种不同的叶子。(经常玩叶子,但是没有这样玩过。主意不错,让孩子体会大自然的丰富神奇,那些形态各异的叶子就是很好的教材!加上:秋天让孩子去树林里找10种果实,在比利时很容易做到的,树林森林很多的。)

30,种菜。(在阳台上种过,失败了。在姥姥家,乐乐帮姥姥的菜园浇过水。)

31,为父母做早饭并送到床前。(乐乐经常过家家“做饭”给父母吃呢,这算不算呢?)

32,和人小小地打一架。(乐乐不爱打架,要说算得上打架的,就是和妈妈打架了。这可是个难题。我有个好主意:咱们可以表演打架么。心理学家说,模拟打架游戏,包括儿童的战争游戏,可以帮孩子驯服恐惧感。)

大家看了这个什么感觉?我反正是觉得如获至宝。其中提到的“用花做香水”,“爬树”,“玩泥巴”,“放风筝”,“野营”,“用草和树枝搭鸟窝”,“捡10种不同的叶子”,是多么好的主意啊!

我自己,还希望把脱泥钱,做沙包的本事教给乐乐!还有踢毽子,跳绳,丢木棍,用蓖麻叶做个小葫芦打水。。。。。。等等等等。不要让这些可爱的游戏失传哦。

我小时候和小朋友玩的最惊险的游戏是树上捉迷藏。姥姥家有很多百年大桑树,枝叶纷披,小朋友蒙上眼睛在树上玩捉迷藏。听上去很惊险吧,不过还真没有小朋友摔下来过。桑葚树的树枝都向下长,不是很高,树下都是松软的沙丘土,摔下来也摔不坏的。

我一直特别怀念姥姥和她的大桑树。虽然我小时候在姥姥家住的时候总是爬树上房,让她提心吊胆

第4篇:父母一定要教学前孩子做的11件事

父母一定要教学前孩子做的11件事》内容简介:这11件事,构成了一个教子的体系:走进大自然、在游戏中学习、培养人文素质和健康的生活习惯,是任何孩子健康成长(不仅指生理意义)的四大基石,少任何一块都会带来难以弥补的缺陷;说“我能行”(追求卓越)和生活技能,是成长性的,是孩子在面对人生和社会时不可或缺的品质和手段;道德建构、融入集体、社会交往和自我心理调节,是孩子走向成功人生的第一步;而安全防范,可以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编辑推荐

《父母一定要教学前孩子做的11件事》:

章佳佳所著的《父母一定要教学前孩子做的11件事》,让您重温一些陌生的教子常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一想让孩子输有起跑线上吧,那么,请重温这些陌生的教子常识。

目录

第1件事走进大自然 和孩子一起欣赏闪电 天空为什么是蓝的 鼓励孩子登上山顶 在雾中捉迷藏

和孩子一起追踪蜗牛的生活轨迹 协助孩子为小鸟做餐桌

第2件事在游戏中学习 和孩子做一做“连体人” “百变小樱”的魔幻房间 奇妙的录音机 排一排小木棍 乒乓球干扰游戏

和孩子一起“找回忆” 听故事,想答案

第3件事发现人文世界的魅力 图书馆里的家庭日 博物馆里的旅行 破译“凡·高密码” 每个月陪孩子看一场电影 记录下孩子的奇思妙想

第4件事健康也要从娃娃抓起 青菜和肉的争吵 肯德基的“诱惑” 让孩子爱上白开水 鼓励孩子用筷子吃饭 和孩子一起睡个午觉 口腔卫生刷出来

让孩子自己“爬马桶”

第5件事教会孩子说“我能行” “肯定”孩子是个绘画天才

经常对孩子重复他自己定下的目标 告诉孩子,下一次他可以做得更好 从孩子的兴趣入手 和孩子一起数硬币

用老花镜制作简易望远镜 找个地方把孩子“丢下” 辅导孩子要讲“度”

第6件事生活技能多几招 教孩子做一道最简单的菜 独立用餐的习惯要从小培养 让孩子自己倒水喝

穿衣、穿鞋一点都不麻烦 用孩子废弃的靴子做花盆 寻找机会和孩子分房睡 别再让孩子丢三落四

第7件事美德靠“教”更靠“养” 让孩子懂得“垃圾入箱” 把排队的任务交给孩子 教孩子分清“拿”和“偷” 原谅孩子犯的错 给孩子只买一双鞋

让孩子养成尊敬长辈的好习惯 要求孩子每天写一封感谢信 献血不可怕

这个假期让孩子在农村过

第6件事帮孩子过好集体生活关 用自己儿时的经验想当然 教孩子主动向陌生人介绍自己 叫孩子一起搬桌子

让孩子给小伙伴分一分果珍水

支持孩子把最心爱的玩具拿出来“共享” 鼓励孩子与“讨厌的人”合作 输与赢,都要笑 夏令营里的较量

第9件事做个社交高手

让孩子不欺负比他弱小的伙伴 培养孩子言而有信的好习惯 请让我来帮助你

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让孩子做一做“客人”与“主人” “听”与“说”一样重要 让孩子适当参与异性问的游戏

第10件事我的心理我作主 怎样对待生气的孩子 把孩子的自卑化为自信 给骄傲的孩子“泼盆冷水” 和孩子一起做“快乐面包” 乐观的心态让孩子受益终生 捅破嫉妒的窗户纸

第11件事安全防范一生平安 模拟广播寻人

外出游戏时注意玩耍安全 让孩子带领家长过马路

和孩子玩一玩“陌生人”的游戏 家里也有伤害孩子的“黑手” 特别提示这样说,孩子才肯听 画张“爱的检查表” 适时的沉默也是一种沟通 孩子并非不可理喻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放下架子对孩子说“对不起” 营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 为孩子创设私密空间

第5篇:孩子最不希望父母做的6件事!

1、父母吵架

父母以为孩子还小,夫妻间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对小孩子是无所谓的。其实,孩子们那一双双亮晶晶的大眼睛,早已把父母在他们面前的一切言行都记录下来了。有些家庭,夫妻间争吵不休,满嘴粗话,甚至动手动脚,家庭气氛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这在孩子的心理上形成巨大的压力;有些父母,长期感情不合,在家里寡言少语,在这种气氛中生活的孩子很压抑,时间久了势必损害他们的心理健康,会使孩子变得冷漠、孤独、执拗、粗野,成为心理方面的畸形儿。

2、父母对自己发脾气

孩子简直像极了蜡笔小新,又在恶作剧了,当你都催了十遍他还是不动窝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了起来。对孩子发脾气,确实会让孩子害怕。在恐惧中,孩子那些让父母心烦的行为暂时看不见了。但他会怎么样呢?有这样几种可能:

•乖乖地听你指挥,你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被吓呆了,愣在那儿不动; •大哭起来,不会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让他干的事; •学着你的样子,也发起火来,把你心爱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发脾气,也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情绪。但是,孩子还弄不清,父母为什么发脾气。也就是说,在很多父母发脾气的时候,孩子虽然停止了 父母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发脾气,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发了火,发完脾气后,最好向孩子解释清楚,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该怎么做,同时还要通过行动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

3、父母失信、撒谎

家长说话不算数,多是因为学习而起,一些父母围绕学习口头承诺某些条件,但当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父母却在兑现时推三阻四。比如有的父母说:赶紧写作业,写完作业看电视,可是孩子写完作业,家长又会留一些学习任务,让孩子继续学习;有的家长答应孩子只要考试成绩达到前几名,就有什么奖励,孩子真的考好了,却得不到应有的奖励。孩子最讨厌父母轻易承诺又不能兑现,言而无信,“捉弄”自己。

失信同时失威信,家长说话不算数,不仅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甚至还影响孩子的自身形象。

它会让未形成守信观念的孩子觉得,一个人说话可以不负责任,答应别人的事情也可以不办,这样,孩子就很容易养成“轻率”“无信用”的坏习惯,成人后,这种"失信"的习惯会让自己损失很多朋友和机会。 做个说话算数的家长就要不轻易许诺,不随便许愿;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眼前的目的,而随便地答应孩子的要求;当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认真想一想,这种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兑现,如果是合理的、可兑现的,就要认真地承诺、必须兑现。

4、不耐心解答孩子提的问题

有的父母嫌孩子烦,三言两语打发孩子,孩子也许还很小,但他也能感觉到爸妈的态度,父母的冷淡会让孩子以为自己不应该问问题,或者不应该问这一类问题,让他对自己能力失去了信心。爸妈的敷衍还会让孩子渐渐失去提问的热情,也会渐渐失去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知半解,信口作答,孩子对爸妈的话总是深信不已,你给他错误的答案,孩子会当成是真理而记住,错误的观念一进入脑海,再要改回来就难了。以没有时间作借口不回答孩子问题,这只是一个借口,不应该成为理由。如果爸妈在当时没有时间回答孩子,也应该首先肯定孩子的提问,然后向宝宝说明自己现在确实没有空,并向宝宝承诺在某个专门的时间来回答宝宝的提问。

5、不欢迎孩子的朋友 孩子长大了,也希望拥有几个真心的朋友,和自己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相信妈妈们应该也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际关系好。但是有些父母可能会因为孩子的小伙伴不太懂礼貌,或太精于算计,或会欺负人,爱撒谎等缺点而不喜欢。

父母应当尊重孩子对好朋友的选择,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好朋友,善于进行角色换位思考,尊重维护孩子的选择。父母要承认与孩子之间选择朋友时的差异,并尊重这种差异。有时候给孩子足够的面子,孩子也将会给父母足够的面子。

孩子能与他人建立好朋友是人际关系中一种最基本的关系,要尊重孩子根据双方意愿和喜好进行自由选择。

6、在客人面前指责孩子

人来客往,亲朋好友相聚,谈论各自的孩子,常常成为重要话题之一。

很多父母喜欢在众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别人诉苦,说自己教育这样一个孩子多不容易。但孰不知,自己只顾着吹毛求疵地指责他的短处,博取别人的赞叹有的家长,简直把孩子说成“豆腐渣”。这无形中,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让家人为他受累,也觉得父母对自己不满意,和父母逐步疏远。

第6篇:家长课堂:聪明父母必为孩子做的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第二件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2、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

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

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

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

不过,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第三件事: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第三件事: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潇洒;乱管瞎管,种瓜得豆;唠叨数落,肆意打骂;代替包办,制造“机器”„„父母若采取如此种种不明智的做法,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

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没有找到孩子最擅长的方面?是没有科学用脑?是父母阻碍了孩子的“玩中学”的天性?是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是可以激发的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响或者严格要求不够,而是阻塞了孩子的兴趣。

兴趣(好奇心)、梦想、成就感、质疑、感恩、发奋、发愤等都是疏通和启发孩子求知欲的通道。而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而已。心情、开窍、暗示、遐想、激励、计划是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六大原则。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爱学”是“会学”的前提,而“会学”是“爱学”的保证,“会学”才能“学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须要掌握一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计划完成、认真写字、慢慢看课本、整理错题、随手笔记、无私帮助同学、高效率考试、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步入了一个新的误区,即盲信盲从甚至痴迷于所谓成功教子的家教经验,但这些经验听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它们没有“可迁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郸学步”,适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东西是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提炼的。教育孩子并没有父母想像的那样复杂,抓好了亲子关系、习惯培养、学习这三件大事,父母成为杰出的父母,孩子成为杰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遥远的梦幻了。

上一篇:温暖的时刻作文下一篇:计划生育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