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个读书的理由

2024-05-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给孩子一个读书的理由(精选12篇)

给孩子一个读书的理由 篇1

——探索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

中国自古就有重视儿童阅读的传统。作为文明古国,早有“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民谚。但如今,我们看到的却是:有关权威部门的统计,国人中有阅读习惯的只占总人口的5%,阅读率依然面临持续走低的趋势;另据《中国儿童早期阅读现状与对策研究报告》指出,美国孩子4岁后进入独立的、自主的大量阅读阶段,而中国孩子平均到8岁才能达到这个水平,在阅读量上,中国孩子的阅读量则是美国孩子的1/6。看到这样的数据,作为一个教师,相信谁都会深深震撼。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总量作了明确的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课文160篇(段),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也明确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许多有识之士的大力倡导下,课外阅读正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在广大的农村,由于受学校办学条件的限制,社会以及家庭的影响,课外阅读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课外阅读被看作是可为可不为的教师个人行为。农村小学的孩子们,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甚至少得可怜,尤其是低年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表明,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是小学一二年级,即8岁左右进入自然阅读状态。

在诸多现代媒体冲击的不利环境下,怎样让孩子喜欢阅读、学会阅读,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把握农村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的现状

笔者通过对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发现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着诸多严峻的问题。

(一)多元的传播媒体不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孩子并不一定是天生就对阅读感兴趣的。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孩子,似乎从一出生起就与电视结下了不解之缘。电视在某种程度上缩小了城乡孩子之间的差距但其负面作用却也不小。动画片、电视当然较之阅读更能吸引孩子的目光,因为电视不仅画面漂亮而且看起来也轻松。网络的出现又让很多孩子迷恋上游戏,而游戏空间里一定没有书籍的位置。影视、网络和电子游戏构筑的声光世界让孩子与书本的距离越来越远。

(二)家长的意识阻碍了阅读氛围的形成不少家长并不重视孩子读课外书。在农村,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能够把课本学好、能自己完成作业,考出好成绩才是正事,至于课外书,能读更好,不读也无关紧要。这些家长,即便是为孩子买书也是买习题集、复习指导,买回来后硬是逼着孩子学习,反而使孩子对书产生了厌倦。有些教师劝告家长应该给孩子买些课外书,有些家长甚至会说:“那些书也可以看?我以为只看语文、数学书就够了!”

农村家庭缺乏课外阅读的氛围也阻碍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由于自身素质或是工作性质的原因,在家中,家长很少阅读书籍,不能成为孩子的榜样,更没有意识去督促、引导孩子博览群书。有些家长虽然也明白课外阅读有益于孩子的学习,支持孩子课外阅读,但在为孩子选择书籍时又显得随意和盲目,不是任由孩子买流行的动漫卡通,就是为孩子选择《作文大全》。在很大一部分的农村家长和孩子心目中,似乎优秀作文选就是课外书籍的全部。

(三)早期阅读的缺乏导致阅读能力的差异

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只要是与阅读活动有关的任何行为,都可以算作阅读。早期阅读不仅能发展孩子的阅读能力,还要让孩子通过各种途径,接受各种信息,形成看、听、读、写一整套的养成性教育。然而由于环境的原因,除极个别外,大部分农村孩子在学前往往严重缺乏这样的早期阅读。因此学生之间的阅读能力的差异较大。大部分初入学的孩子甚至不懂得该如何看书,往往就是把图片翻一下而已。

(四)教师的观念影响着阅读习惯的培养

在课标的倡导下,农村小学的教师也逐渐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也有努力创造条件为学生创设良好阅读氛围的愿望和行动。但由于受应试教育心理定势的影响,加上学生与城镇孩子相比起点较低,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们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还是走在了“围着课本打转”的老路上。

另外,繁重的教学任务、班主任工作、家庭琐事等也造成了农村教师自身阅读行为的缺失。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很多农村教师的阅读面很窄,平时也无暇读书,没有阅读的习惯,不能为学生的阅读作出表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此外,在农村小学还存在着如教育资源有限、教师教学水平较低、班级规模太大、学生人数多、教师空间小、教学设施落后等等因素都制约着阅读活动的开展,阻碍着学生读书能力的形成。

二、培养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以学生的智力水平为前提,以学生的个体经历为基础,是学生理解能力、概括能力、思维能力的综合表现,但是阅读同时又会受到环境、情绪等外界因素的制约,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氛围需要从一点一滴的小处培养。低年级是课外阅读的起步阶段,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喜欢阅读的良好习惯,引导全体学生学会阅读,经常阅读。

(一)教师为范,师生共读同成长

如果教师是个不爱读书的人,怎么会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来呢?可想而知,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教师首先要喜欢阅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贫瘠的阅读,使教师在专业知识上无法精进。因此,教师首先要阅读教育专著,养成坚持阅读的良好习惯。其次,作为语文教师,扎实的语文功底与人文底蕴也离不开大量的阅读。

再者,教师要阅读学生爱读的书籍。了解学生所读的书,知道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书籍,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和他们一起阅读,再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指导或推荐阅读。也只有这样,在与学生交流读书感受的时候,师生才会有“共同语言”。

(二)改善阅读环境,营造书香氛围,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较差,买书少。农村学校的图书室,藏书也不多。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师要努力改善学生的阅读环境,营造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⒈建立班级书屋

尽管学生的藏书不多,但为了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交流的平台,可以让学生以自愿为原则捐赠图书,填充班级图书角。家庭经济好的孩子,可以多捐赠书籍,而家庭比较拮据的学生,则少捐一些。

发动每位学生将自己已看完的好书向班里的同学进行推荐,然后将这本书存放在班级图书角,由图书管理员统一管理、借阅,形成“好书大家读,快乐共分享”的读书氛围。这样,只要每个孩子提供一本书,他就能读到四十多本书了。这样的“流动书屋”,书籍也是常换常新。学生可以互相借阅,还能促进阅读交流。

⒉开展亲情阅读 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多种渠道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意义,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如:①父母应起表率作用,多读书多看报,给孩子做出示范。长久的熏陶,孩子在潜移默化

中也会喜欢读书。②给孩子一个可以静静阅读的时间、空间。生活习惯要注意,如果孩子看书,家长应该压缩看电视的时间或关低音量,避免声音对孩子读书的干扰。③和孩子一起共享阅读的好时光。每天坚持和孩子一起阅读15分钟,让读书成为家庭生活中的一部分。让每天和孩子一起读书成为一种习惯。④给孩子足够的鼓励,读完后和孩子一起聊聊书中的人物、情节,或交流阅读后的感受,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让家长明白,孩子从小就应当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这件事虽不能一时显现出效果,却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建立“阅读情况记录”可以帮助家长督促孩子自觉在家读书。每周让家长记录孩子在家阅读的情形:月日 读了《》,问题(如有几个字不会念等):。收获:。有了这样的记录,孩子自然会完成阅读作业。因为还可作为期末评选“书香家庭”的依据,因此它同时也会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三)培养读书习惯,提高实效

乌申斯基说过:“人的好行为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而林语堂先生在谈读书时说,“一个人读书必须出其自然,才能应受读书的乐趣”。这里的“自然”应该就是喜爱读书的习惯。因此,从孩子入学开始,教师就应培养孩子喜欢读课外书的习惯。而习惯的培养,要从阅读学生喜爱的童书的习惯开始。

⒈选择合适的书籍

课外阅读是学生自主的、有选择的获取大量信息的学习活动,近似于生活中的自然阅读。在未经引导的情况下,很多刚入学的孩子只喜爱诸如《奥特曼》、《红猫蓝兔七侠传》等卡通图书。他们看书都是有什么看什么,很少有目的地选择书目,因此不能盲目让他们读书。指导他们选择合适的书,极其重要。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以拼音读物为主。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内容健康、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类型多样的读物,包括古诗、儿歌、童话、寓言、小说、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都应涉及。

初入学的孩子,可以让他们阅读一些图文并茂的绘本,通过教师或家长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借助图猜一猜等方式读懂内容;学完拼音后,开始让学生借助拼音逐步阅读浅显的注音读物;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可以引进经典的童话、寓言故事等童书。

⒉在计划中运作

阅读计划的制定,保证了课外活动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外阅读更有条理。首先,教师要结合班级的实际从阅读时间、阅读目标、阅读内容、阅读评价等方

面来制定班级阅读计划。班级要有固定的课外阅读时间,如每周可设定一节课为阅读课。为鼓励学生读书,教师还可让学生每天在书包里放一本课外书,以奖励的形式,对当天作业完成好或学习认真的学生,奖励看课外书。学生要制定自己的读书计划。选定要阅读的书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蜻蜓点水、半途而废,要养成选一本就要读完一本的习惯;根据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就好几天不读。这些习惯是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教师和家长要经常提醒、督促检查。

⒊培养听读习惯

早期阅读中,儿童听读及其伴随的思维、智力的发展,对阅读过程中形音义的结合,儿童的语言意识培养以及由口头词汇到书面词汇的过渡,从听、到读、到写的自然过程等是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奥秘所在。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应从最基本的听、读童书开始。

本着“有益、有趣”的原则,结合农村小学实际,对低年级学生阅读要求不能过高,可以定位在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图文结合,了解故事情节,读后把故事讲给别人听,侧重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和想象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听入手,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如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童书,用讲故事的形式或利用媒体让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老师讲故事;也可以用一节课的时间,与学生共读一本书,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交流,保持学生对书本的浓厚兴趣。

(四)创新多种形式,激活阅读期待

课外阅读是自由的阅读,从严格意义上说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但茫茫书海,学生怎么读才最有实效?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不断探索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精心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才能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⒈故事激趣

教师在讲故事时,选择故事的高潮或其它适当的时候突然停止,让学生想象故事的发展,或在讲较长的故事时,到精彩处突然停下来,让学生课后自己去阅读,过几天再继续讲述或由读过故事的孩子续讲。如经典绘本《逃家小兔》的阅读指导就可以采用让学生边读图边读文字边想象故事情节的方法:在讲到小兔准备逃走时学生会觉得新奇,此时可安排让学生猜一猜的环节;在讲到小兔一次次的变化时又可以让学生猜猜妈妈会变成什么;在读到中间穿插的一页页没有文字的彩图时,还可以让学生猜一猜图画背后又隐藏了怎样的文字。学生在一次次兴趣盎然的猜想中读懂了图画、学习了语言、学会了表达。

⒉读唱结合低年级的孩子善于形象思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阅读指导中注意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唱游的作用,把古诗、儿歌、名言警句、绕口令、歌曲,情境对话等引进课堂,利用声音、脸部表情或肢体动作来帮助阅读,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形式中学会阅读,喜欢阅读,不断提高朗读能力。⒊好书推荐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外读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向学生推荐阅读,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故事情节生动有趣的作品,可以选择其中最精彩的情节讲给学生听;语言优美、适合积累的文章,可范读或朗诵其中的片断;而对于一些知识类的文章或书籍,则可以通过作品中学生感兴趣而又不太了解的知识的介绍让学生产生想读书的迫切心情。一位老师在推荐著名作家张天翼的经典童话《大林和小林》时,选择书中最精华部分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运用“卖关子”策略,不断设置悬念,一个悬念被聪明的孩子解除后,又自然引向另一个悬念,环环相扣。孩子们的胃口吊得足足的,兴趣激发得浓浓的,大有一读为快之势头。这样做,充分激发孩子们阅读的欲望。

⒋读书汇报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阅读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汇报交流活动,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喜悦。如利用课前五分钟交流通过课外阅读积累的好词好句;举行“班级赛诗会”、“美文大家读”集体朗读比赛,从课外阅读的诗歌、文章中选择一篇,进行朗读比赛;举行《我喜爱的故事》讲故事比赛,评选“故事大王”活动;开展“比比读书量,好书天天读”的竞赛活动等等。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情感。

就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的口号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吧――“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让书籍走进每一个孩子的生活。

参考书目

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2.《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

3.《课外阅读:为孩子储蓄自己的童年精神》《小学语文教师》2007/2

给孩子一个读书的理由 篇2

在和父亲通电话时, 电话中突然传来噼哩啪啦的鞭炮声。于是便随口问父亲:谁家在办喜事呀?父亲告诉我说对面老刘头儿子考上了北京一所名牌大学, 正在办酒席呢。放下电话后我沉思良久, 思绪像暗流在心头涌动, 记忆也似乎穿越时空, 回到了那段为老刘头儿子打抱不平的“侠义”岁月。

老刘头自幼丧父, 靠母亲一人拉扯大, 可能正是由于单亲家庭的原因, 他母亲为了生计而疏于对儿子的管教, 导致老刘头染上酒、赌、偷三大恶习。母亲苦于无力管教儿子, 于是寻思着早点给他娶个媳妇, 一来续个“后”, 二来看能否对他的恶习有个约束。因此, 20岁刚出头的老刘头便在众亲友的张罗下, 让母亲如愿以偿了。媳妇是邻村一位腼腆本份的姑娘, 次年便产下一胖仔, 这便是如今考上大学的刘兴。

可这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夫的老刘头不仅恶习不改, 甚至有变本加厉之势, 稍有空闲便溜到镇上赌牌, 赚了就大吃海喝, 亏了便回家打老婆撒气, 他老婆也只有忍气吞声的份。

这乌烟瘴气的日子也没过多久, 老刘头便被4个破门而入的警察抓走了。后来才知道, 老刘头为还赌债, 不惜伙同他人深夜潜入一工厂偷电机。这一判就是5年。

老刘头因偷窃判刑后, 他媳妇深感无脸见人试图服毒自尽, 幸好被她婆婆发现而制止;后来张罗着想改嫁, 也在左邻右舍的劝说下而放弃。是呀, 看着嗷嗷待哺的儿子和体弱多病的婆婆, 换了谁也着实铁不下心肠。更何况婆婆行走不便, 生活不能自理, 她要是铁心一走, 婆婆肯定必死无疑。

痛定思痛后的刘媳妇, 强忍着屈辱挑起了一担箩筐, 也挣扎着挑起了一家人的生计。从此以后, 刘媳妇便用这担箩筐挑着洗衣粉、肥皂、盐、味精等居家日用品, 走村串户地叫卖, 每个小商品赚个五分一毛的。渴了, 向老乡讨口水喝;饿了, 扒几口担子里带的饭。这一卖就是十几年, 不管刮风下雨从未停歇过。

记得有一次, 她在一个边远村庄叫卖时, 一个杂货店的老板嫉妒她抢生意, 狠毒地放出自家的大狼狗追赶她。因跑不过狼狗, 刘媳妇硬生生地被它撕咬直至倒在血泊中, 幸得好心人救助并把她送往医院, 才捡回一命。

转眼间, 老刘头的儿子刘兴也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他上一年级时, 我正上五年级, 由于在一起读书的都是些邻村孩子, 因此他爸因偷电机而坐牢的事尽人皆知, 没想到这成了那些孩子讥笑和歧视刘兴的由头。更有甚者, 几个刺儿头孩子给刘兴取了个“刘电机”的绰号, 课间活动时或放学后, 一伙刺儿头便成群结伙地像合唱团, 追着、围着刘兴“唱”、“喊”他的绰号。刘兴由于胆小吓得不敢吱声, 不是蹲在地上哭便是躲在一个角落里偷偷抹泪, 回家还不敢跟他娘说。每次当我看到这种场景时, 便会忍不住冲过去, 抓住一个为首的刺儿头左右开弓, 给他几个耳光。三番五次较量后, 那群刺儿头终于有了些许收敛, 当然, 我也由此给老师们留下了爱打人的印象, 甚至还被班主任训斥过几次。

5年后, 老刘头出狱, 为了谋生也为避嫌, 便孤身一人南下广东谋生。刘媳妇继续走村串户, 挣扎着操持着一贫如洗的家。

俗话说,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刘兴这孩子不仅早当家, 更可谓是早得志。这次他不负众望地考进了北京的大学, 在鞭炮声中摘取了属于自己的莫大荣誉, 也有力地回击了往日街坊、同学的冷眼歧视。可是在贺喜声中, 谁曾想过透进柴门的这线曙光, 竟然是源自一位母亲、一个弱女子几十年如一日的风雨挣扎?幸好雨过之后, 总算见到了一轮彩虹……

此时, 我不禁想起美国拳王詹姆斯。出生于拳击世家的詹姆斯, 刚出道时拳打得并不好, 甚至可谓屡战屡败, 所以靠打拳为生的詹姆斯一度陷入经济困境。随后全球性经济危机像龙卷风一般席卷而来, 使整个美国经济进入大萧条状态。拳击行业也未能幸免, 原本就经济拮据的詹姆斯, 一家五口很快便陷入难以糊口的生死边缘。对于没有其它谋生技能的詹姆斯来说, 要想拯救全家于生死线还得靠看家本领——拳击。在被逼无奈之下, 这个曾经屡战屡败的拳坛败将为了一家人的活路, 不得不硬着头皮重返离开多年的拳坛。

意外的是, 这位重返拳坛的昔日败将, 复出后却如得神助, 曾经击败过他的对手纷纷倒在了他面前。如:1989年2月25日, 以十回合点数击败伯比克;同年7月21日, 以十回合点数击败迈考尔;1990年2月11日, 詹姆斯在日本东京以10回合击倒泰森, 爆出冷门, 成为公认的世界重量级冠军。詹姆斯由此也打破了泰森不可战胜的神话, 结束了泰森长达3年半对拳坛的统治, 他本人也成为拳击史上的英雄。

在记者招待会上, 记者问他这次出山为何会如此神勇, 与早年的你似乎判若两人?詹姆斯悠然地说:“因为现在的我比以往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当记者追问他想要什么时, 他坚定地说:“牛奶和面包。”这一简短的回答震惊了所有在场的人。

给男人的健忘一个理由 篇3

复述故事有助记忆

女生的童年大都在小红帽、灰姑娘、白雪公主的故事中度过,妈妈们还会让女生复述一遍,所以,你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可爱的小女孩会把自己想象成童话里的公主,手拿「仙女棒」,一本正经地念着故事里的台词。而男生就没有这样梦幻了,妈妈们通常不会让孩子再说一遍,甚至,「就让自己拿着书看」,一位受访的男士回忆说。

研究表明,试着让孩子讲故事能帮助他们形成记忆。最近的一项研究追踪了一些学龄前儿童的生活,结果显示,擅于讲故事的孩子比起同龄人来说,能记得更早的往事。

父母同男生说话的方式与对女生不同

仔细回忆下童年,妈妈是否经常询问你们在学校的日常?对于年幼的女孩儿来说,母亲更多地关心她们的情绪。对小男孩儿,母亲则更倾向于引导他们如何处理这些情绪,比如,男孩儿如果在学校和小伙伴发生争执了,母亲会告诉他们如何和平解决。

情绪串联有助记忆

这一现象出现的部分原因来自于父母对男孩和女孩期望的不同,也许父母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男人就该是坚毅勇敢的,在《爸爸去哪儿》第二季》中吴镇宇和费曼这对父子身上就能窥见一斑,费曼每每想哭,都会深吸一口气来硬忍住,因为他的父亲告诉他,男子汉有悲伤情绪时要深吸一口气,把悲伤都留在心底,留给别人的是一个挺直的背影。

在这样的成长经历下,女孩子在描述一件事时更容易加入自己的情绪,而男孩子就认为情绪不是那么重要。汉密尔顿学院的心理学家Azriel Grysman说:「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女性更有可能将一件事的不同片段联系起来,这将有助于她们的长期记忆。」无疑,情绪是条串联的线。

给生命一个高贵的理由 篇4

给生命一个高贵的理由

高三9班高斯彤

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梦想,都是璀璨华美的;每一次感受,都是茁壮新生的;每一丝希望,都是洒满阳光的。我们高贵,我们自信,我们奋斗,我们,从不平庸。

也许我们习惯了这种平淡如水的生活,但我们不平庸。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有无尽美好的万物在前方等待着我们靠近。知识是宝贵的,它让我们懂得了更多做人的道理,品味了更多人生的真谛。我们在这种平淡中走向成熟,走向未来,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享受岁月带给我们的时光。

也许我们习惯了这种喧嚣浮华的城市,但我们不平庸。城市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有那么多双勤劳的双手不断地呵护;国家之所以繁荣,是因为有那么多充满智慧的人持续地发展。夜深,轻触月光的倒影,淅淅沥沥洒过一丝清新。我们每个人都是组成美丽的一份子,恬淡氤氲在心里,不曾离去。

也许我们习惯了这种匆匆的时光,但我们不平庸。无论现世如何,我们的心中都有一片纯净的世外桃源,沉淀着不朽的美丽。时间总会逝去,褪色成回忆。今天总要过去,明天充满未知。做最好的自己,用心感受幸福。

也许我们习惯了这种简单的体会,但我们不平庸。世间没有什么是复杂多变的,一切都可以变得简单。我们喜欢追求生活品质,一杯

浓茶,几本触动人心的书,几支动听的音乐,组成了日子的淡然。享受惬意的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生活。简单并不意味着庸碌,而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一种超越尘世的自我追求。我们,需要简单。

也许我们习惯了这种心灵的追求,但我们不平庸。追求和渴望,才有快乐,也有沮丧和失望,经历过,就更懂得珍惜。我们不喜欢掩饰自己,喜欢追求快乐,追逐梦想,追赶希望,追寻未来。即使一些幻想不会实现,我们也不会伤感,我们会乘着另一只前进的船远航。不曾迷惘,新的仰望。

我们只是普通人。没有华丽的霓裳,没有富丽堂皇,但我们有梦想,我们有希望,我们用行动证明我们不平庸。我们是高贵的,自信的,不懈奋斗的,敢于拼搏的青年;是真诚的,善良的,谦逊的,品德高尚的学子。

给生命一个高贵的理由,拒绝那迷失自我的平庸。让浮沙随风飘去,让灵魂永远驻留。

对梦想的理解:梦想是生活的目标,是奋斗的动力,是人生的期许,是心灵的思想。生活因为有梦想而美丽,梦想因为有信念而精彩。

给自己一个活下去的理由 篇5

给自己一个活下去的理由

三百多年前,在英国,有一位传奇式的人物鲁滨孙。他从小就很顽皮,长大后,不听父亲的劝阻,出海经商去贩卖黑奴。在海上,遭遇了狂风巨浪,同船的11人中,10人被海浪吞没,仅剩下鲁滨孙一人,流落到了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在岛上,他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驯成了忠实的奴仆。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然后,他又去巴西经营种植园,最后终于成了一位大富翁。这个故事,就是英国小说家笛福写的《鲁滨孙漂流记》的主要内容。笛福五十九岁才开始写小说,第一部小说就是《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发表后,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总之,《鲁滨孙漂流记》成为了人们喜爱的小说,也是中学生必读的`世界名著之一。 《荒岛余生》这篇课文,既没有节选鲁滨孙海上遇难、生死系于一发的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节选鲁滨孙在荒岛上如何历尽艰辛谋生的传奇故事,只是围绕鲁滨孙落难荒岛之初的心理活动展开叙述。 理解课文时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文章的主题: 1.理清人物的思路,感受他的心理变化过程。 课文呈现给我们的是鲁滨孙在一段时间内的心态变化历程。他面临着三个很现实的问题。首先是生存问题,即要不要活下去。鲁滨孙在海上遇难,被抛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身陷绝境,他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鲁滨孙刚流落到荒岛上感到自己的前途很暗淡,但他还是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那就是,在海难中,同船的11个人中,死了10个,就他一人活着,这是上帝对他的特别关照。其次是物质问题,即怎样才能活下去。他从搁浅的船上获得了维持生活的大量必需品,这是上帝对他的格外恩赐。最后是精神问题,即光有物质条件算不算生活。而他的日记本上所列出的六大“好处”,最集中地体现了鲁滨孙要顽强活下去的理由。 2.体会文章的心理和情节设置,把握主人公的形象。 初陷荒岛的鲁滨孙心情如何,想法怎样?作者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给了广大读者一个十分清晰的答案,为大家展现了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积极乐观、意志坚强的鲁滨孙形象。鲁滨孙为什么要顽强地活下去?他是否值得这样活着?如果换一个人,在这样的绝境中,很可能就不想活了。因为想到自己一个人在孤岛上,迟早都是死,与其饿死、病死或老死,不如自杀而死DD当然这是一种因为精神完全崩溃后导致的自杀行为。鲁滨孙却没有这样做,他说服自己顽强地活着,并打定主意在岛上独自生活一辈子。这需要巨大的勇气。 他记录时间、从船上搬运必需品和一些小东西、打造栅栏、写日记和阅读《圣经》等情节表明鲁滨孙决定好好地活下去。从中可以看出,鲁滨孙十分善待生命、热爱生活、充满信心,而且他活得积极主动。 3.联系现实生活,领会“鲁滨孙”精神。 鲁滨孙身上集中了人类的许多优秀品质,我们从不同角度解读,可全面、深入地理解人物。他克服了极端的孤独、恐惧、艰苦,经过反复动摇之后,终于调整好心态,理智地鼓起勇气,孤身创业。他初陷荒岛之所以能由伤心绝望、怨天尤人到重新燃起生活信念,是因为有一种精神力量在支撑着他。这力量是什么?是对生活的坚强信念!是乐观向上的处世态度!是不向困难低头的顽强意志!是勤勉实干的精神! 鲁滨孙在这样的荒岛中,凭着自己的意志顽强地活了下来,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一个人在逆境中不但不可以悲观绝望,而且要积极地、努力地寻找有利于自己脱险的条件,从而改变自己被动的局面。我们要学习“鲁滨孙”精神,做一个热爱生活,能勇敢地面对生活的人。 给自己一个活下去的理由

给自己一个选择考研的理由 篇6

就业严峻已经成为公认的事实,自从进入大学以后,我就很关心每年本校的就业状况。但是,除了就业率呈下滑趋势,我没有听到更好的消息。还记得自己上大二时,隔壁宿舍的大四师哥因为8场招聘会都没有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而抑郁的找我们喝酒。他语重心长的对我们说,劝你们考研吧,为了以后好就业,现在努力还来得及。那时,我对于考研这个词,还处于懵懂状态。后来,听说隔壁寝室的一个师哥考上了研究生(Q吧) ,我也跟着人家激动不已,甚至也有了考研的冲动。升入大三后,明显感到周围的气氛变得紧张了,同学们似乎都开始忙碌自己的事情了,实习的、准备考研的、课外学习电脑的……突然刺激我意识到,我也应该抓紧时间做出自己的选择了。

大三下学期时,系里安排了一个去企业“认识实习”的活动。我们去的`这些企业,多是与化工专业密切相关的,而且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机械化流水线生产。每次走进厂房,都感觉走进了一个无边无际的迷宫,机器的轰鸣,令人耳膜振动;每次走进混料车间时,弥漫的粉尘让大家都畏步不前,出来后衣服都是白白的粉末。可以想象,如果在这种环境里工作一、两天还可以忍受,如果是一辈子在这种环境里,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崩溃。

当时我就想,对于这里生产一线的工人来说,其实并不需要了解具体的工作原理,只要按照章程操作就行了。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尤其是一些主要从事加工的企业,一个熟练的技工或者机械师比化工类的本科生更加实用。目前,在大学校园里苦读死书的理论型人才在就业市场面前,越来越力不从心。大多数刚毕业的大学生只能拿到微薄的工资,在工资所得上,如果与民工相比,只是区别于体力抑或是脑力劳动,毫无优势而言。本科生就业难:一方面,我们不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进行深层的研发,另一方面又缺乏动手的能力。同时,也不愿意放下身价去当个普通工人。

实习后,回了一次家,因为事先没和老爸老妈打招呼,所以着实让他们感受到了意外的惊喜。下午老爸特地请假没去上班,说是要在楼上陪我打游戏。我跟着他上楼,低着头走到他身后,我说,爸,你说我还考研吗?我爸也不回头,继续在那儿打游戏。我看着屏幕,发现游戏里敌人都打过来,马上要短兵相接了,可我爸还只顾在那儿造农民种粮食。过了会,我爸回过头来跟我说:“这事儿你自己好好思量思量,老爸现在的任务,就只是负责你的报名费啦”。说完就笑了。我看着我爸,他的笑容让我感到踏实和亲切。他的答复给了我最为广阔的自由空间和信任!

回校后,我坐在安静的自习室里,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觉做学生真好。我已经理清了自己的思路,知道了自己该怎样选择。虽然人说考研是条不归路,选择它就意味着选择了孤独。但是,为了让自己明天的路可以走得更远些,我还是决定考研。就像那次我去听咨询会,一个叫张锐的考研辅导专家所说的,“其实工作和考研都有辛苦和无奈的一面,重要的是将个人的发展方向定位在了哪一个点上”。

尽管现在我仍身处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二流高校,但我坚信自己可以一举成功。我觉得只要代价够,梦想的实现只是早晚的事。而且我也一直认为:世界上没有我真正做不到的事,关键看是不是真的想做。我很清楚如果我想要取得超凡脱俗的成绩,拥有一个自己比较满意的未来,就得付出与之等量的代价。所以,我已做好了破釜沉舟,放弃一切身外之物,诸如恋爱、玩乐、节日,甚至与考研无关的其他事情。我为自己确立了目标,要在拿取清华的公费研位。我相信,“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无所得”。

09年的考研人,让我们一起努力考研吧!

给孩子一个读书的理由 篇7

大学是个学校,所以目的是求知。然而,学习知识,并非大学精神的全部。大学重在告诉你在知识的装备下如何思考,乃至一种创新精神。大学之所以为大,因为它兼容并包的人文精神,让大学生的“大”与之相称。大学还使你明白一件事:做事情要认真,认真,再认真,也就是学术精神,或者叫成功的必修法则。在实际状况下,这就是求生的必备技能,当完成自己生计的同时还能帮助别人,融入社会发展的主流,意味着你真正懂得了大学。

更实际的一点是,大学映出了人间冷暖,社会百态。宿舍同学间的磕磕碰碰,学生组织中的合作竞争,面对期末考试时紧张而复杂的心情,想起家庭时知道自己该负些责任了,而遥远的未来逐渐清晰……这些体验和成长,构成了是另一种意义的大学。

进入大学,你也许会发现与高中紧张但目的性明确的生活相比,大学中的时间完全是你的所以,有的人如鱼得水,有的人则如断了线的风筝。但单纯的自由是不可靠的。真正的自由是与责任相联,只能自己争取。比如在大学,你越是放荡不羁地追求那种没来由的自由,你将越被束缚。你若想自由,就要证明给别人看你能承担起学习、生活和社会的责任!

也许是几天,也许是几十天,你对大学会有新的了解:硬件如此,软件如何,专业怎样。也许如你所愿抑或些许失望。但大学是然,关键在你持有的态度和行动。努力让现实的与理想的大学融合,直到有一天在这里中创造出自己的大学的时候,你就是个成功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正是这个道理!

坐在草地边的长椅,你静静思索:前方如此遥远,大学的路到底该怎么走呢?你想的是:我要成功,我想要我周围的人快乐,我想赚很多钱,我想拥有最美的爱情,我想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但你真的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吗?你想要的东西,都很概念化却缺乏一个实际的目标。正是这种明确目标的缺乏,让我们更不知道该如何去走过大学。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都在寻找成功和幸福,获得真正成功的唯一方式是向社会展示自己。首先要有一个明确、清晰、现实、完美的目标。其次,要有实现目标的必要手段——智慧、金钱、物资和方法。第三,针对目标调整你的手段。大学是人生中知识储备、性格成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在每年的毕业时节,仔细观察优秀毕业生的特点,你会发现他们的成功惊人的一致,即一直储备人生。他们无不是有了一个奋斗目标,拥有了丰富的储备,然后厚积而薄发。

今天的社会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瞬息万变的。大学,一个社会的浓缩,也正在体现着时代的特征。新大学时代,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空间,这足以激励雄心勃勃的青年积极上进、奋力向前,为自己的生活寻找亮点。

在大学,学大人之学,与志同道合的同窗切磋琢磨,终别于宵小的修养境界;

在大学,学大学问,基于学习,转变言行,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升华;

在大学,积成功素养,从“明德新民止于善”的目标确定,到“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具体落实,为“修齐治平”的远大志向而奋起直追。

这,就是我们的大学,简约而不简单。

在大学成长的你,将会不断累积奋斗的成绩,体悟深刻的崇高!

给白酒一个昂贵的理由 篇8

几年前的某个秋夜,在南新仓的一个茶馆中里喝茶,广州来的大哥忽的叹了一声,说:“嗨,我有个朋友在北京买了个老四合院,修房子的时候,工人刨开了院子,地底下埋着些坛子,打开一看是酒。这朋友立刻遣走工人,找了辆车连夜把挖出的几十个酒坛子给拉回香港去了。”听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在苏富比的网页上还只浏览当代油画和珠宝拍卖的记录,有关酒的拍卖几乎不曾点进去。对于这种当下可以大批量产的商品,很难去和持续升值的艺术品,或是具有历史价值的古玩并列到投资项目中。

然而,很快关于陈年酒的拍卖高潮次第而来。先是2009年春拍上,北京荣宝第64期拍卖会:一瓶1959年1月4日生产、瓶身正面标签上印有“地方国营茅台酒厂出品”字样的茅台酒价格达到了28.56万元,其余五瓶出厂年份分别是1984年、1985年、1986年、1987年、1988年的茅台酒,也分别以2万元~3万元的价格成交。

2010年6月19日北京歌德拍卖会中国名酒专场:包括茅台酒、五粮液、泸州老窖等20多个品牌、近200瓶1989年前出厂的陈年白酒上拍。一瓶1959年出厂的车轮牌陈年茅台酒以103万元的价格拍出。

2010年12月2日北京保利陈年名酒专场:一瓶1958年5月30日出厂的五星牌茅台,以112万元成交。

2010西泠秋拍:一瓶1958年2月15日土陶瓶茅台酒以145.6万元成交,刷新白酒拍卖的最高单价记录。这瓶茅台是出现在拍卖市场上年份最久的陈年茅台,品相保存完好,存酒量在7两以上。

是什么让陈年白酒有了价值

如同现在很多色味俱美的食物中不可缺少食品添加剂一般,各种添加剂技术也是目前大部分白酒的香气的主要来源,而并不是传统的通过生物工程发酵出来的,仅此一点酒足够让那些在这也是以前无添加剂时代生产的白酒倍受珍惜,更何况,以前的土地和种植环境明显好过当下,作为白酒的酿造原料——粮食的质量也更好。以茅台为例,拍卖公司主要征集“以1992年为界,因为1992年前的茅台全都是按传统的人工发酵酿造工艺制作的,当时的所用原料粮食质量也更好,因为产量有限,存世量稀少。”所以,物以稀为贵。

从口感上来说,瓶装酒因为“酒在瓶中发生的变化没有大量窖藏或罐藏剧烈和快速,而是缓慢地发生着变化,口味也由于长期沉存而更淳合、净爽。因此在瓶中陈存30年的白酒口味很好。”

除了质量和口感着这两点以外,西泠拍卖总经理陆镜清先生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白’也是一种艺术品。透过茅台、五粮液这些有历史积淀和美学传承的名酒,可以追寻并梳理中国的酒文化的脉络——这是将高端白酒提升为奢侈品、投资品的文化土壤。”

陈年白酒投资收藏法则

对于每一个感兴趣陈年白酒的人,西泠拍卖总经理陆镜清先生都反复地强调“一定要先理清——对于白酒,是投资、是收藏,还是消费。”“如果是消费,那么关注的是酒的口感,只要质量没问题,可以不在乎酒的外包装(外包装缺损的酒价格要相对实惠很多);如果想要投资,除了品质过硬,必须保留完好的品相,还必须关注其生产年份,达到特定年份的酒才有资格列入投资级;如果是收藏,在投资需要的条件上,最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稀缺性。”而面对国内刚刚兴起的酒类交易平台,收藏最好以茅台、五粮液等高端品牌的陈年白酒为首选。

陆镜清先生建议,投资前,要确定投资类型和投资的目的,然后再实施行动。根据经验,有这样几种方案:

参与型: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可以考虑去拍卖会上拍下几瓶陈茅台,既是投资,也是收藏。其中,1970-1992年的茅台价格相对较低,也可以自己品尝。

进取型:不打算购买拍卖会上收藏级的酒,只想先进行小量的投资。那么,可选取茅台、五粮液、汾酒、古井贡等进行少量的“囤积”。只要保存得当,这批酒放个5年、10年后脱手,跑赢CPI绝对没问题。

强势型:如果资本雄厚,投资白酒有可能仅凭兴趣,而且非“王级”拍品不买,非白酒原液不囤。建议选取一些有特殊意义的珍藏版产品进行投资或收藏,其升值潜力大,也有很大的收藏价值,但投资门槛较高。

2578

1958年 土陶瓶茅台酒

数量:1瓶

度数: 约54%

容量:540ml

生产日期: 1958年2月15日

说明: 本拍品封口贴纸保存完好,正标、背标皆佳。此酒生产于“大跃进”期间,贵州粮食短缺,供给生活已是不足。而生产一瓶茅台酒需要12斤上等的高粱小麦,在当时即属珍品。存藏至今,颇为难得。

预估价 250,000-500,000成交价1456000

2543

1984年地方国营茅台

数量:6瓶

度数:约54%

容量:约540ml

生产日期: 1984年2月16日,1984年4月3日,1984年6月19日,1984年8月3日,1984年9月1日

说明: 此组茅台正酒标右下角印有“地方国营茅台酒厂出品”字样,俗称“地方国营茅台”。此商标在1953-1986年期间使用。

预估价 35,000-45,000成交价 313600

2577

60年代末木塞黄釉瓶茅台

数量:1瓶

度数: 约54%

容量:540ml

生产日期: 60年代末期

说明: 本拍品生产于“文革”期间,土陶瓷瓶内外挂黄釉,瓶盖为木塞,外套红色封膜。由于土陶瓷瓶制作工艺复杂,周期较长,故1972年后全部采用乳白玻璃瓶,塑料旋盖。此瓶酒保留至今,品相完好。更显弥足珍贵。

预估价 45,000-60,000 成交价 190400

图片中周总理所饮的茅台酒和本拍品为同一时期

2591

长江大桥牌五粮液等一组

数量: 12瓶

度数: 约60% 52%

容量:约545m l500ml

生产日期: 1980年11月2日,1981年9月2日,1984年11月1日,1985年1月1日,1986年1月1日,1989年11月3日,1990年2月26日,1991年5月30日

说明: 本拍品有红长江大桥五粮液、白长江大桥五粮液各一瓶,交杯牌五粮液两瓶,麦穗瓶五粮液两瓶。1972年-1980年五粮液的注册商标为长江大桥牌。 1981-1986年注册商标为交杯牌。70-80年代中期四川粮油和湖北粮油经营着外销五粮液,酒标底色为白色。熟称“白长江大桥”五粮液。1990年之前外销五粮液即为麦穗瓶。

给孩子一个读书的理由 篇9

给自己一个坚强的理由,你就会发现原来渺小的你也拥有着巨大的能量;

给自己一个坚强的理由,你就会发现你也可以挺起胸膛迎接一切风霜。

我曾是一个懦弱的人,生活中的丁点小事都可以让我流下眼泪,考场上的失利,生活中的不顺,都能让我愁云满面。我也害怕遇到困难,理科中但凡写上了“迁移拓展”“拓展创新”此类的题目,我从不敢提笔。10岁那年,因琴弹的不错,老师推荐我去参加比赛,可我太懦弱了。因为害怕得不到那夺目的奖杯我宁可不去争取。

上了初中以后凭借着我的一点小聪明,时不时也能登上第一名的宝座。我以为我的成绩就会这么的稳定下来,所以写学习目标时,毫不犹豫便填上了一位和我成绩不相伯仲的女孩——小A。但是事实根本不是这样,我对那些难题的态度让我一败涂地,那些难题堆积成一座撼不动的大山,我无法跨越。初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过后,小A拿着成绩单站在讲台上头仰得高高的对我说:“你成绩太差了,别拿我做竞争对手,好吗?别人不知道还以为我成绩也这么差呢!”

我抬起头,只能看到小A的下巴,于是我站起来,努力使自己的目光与她平视。我说:“不,你做我的竞争对手最合适。”说完我捏紧拳头走出了教室。

我承认在听到小A的话时,的确是鼻子发酸,两眼发红,可我又忽然想到了很多,我想李白在遭遇仕途的不顺时仍然高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去帆济沧海。”

我看见杜甫在泰山脚下呐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我听见王安时轻吟:“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我突然就觉得我没有理由去懦弱,一直逃避到现在,应该觉醒了。

从那以后,我一直以李白、杜甫、王安石为榜样,在我每一次想要退缩的时候我就会想到,我没有一个可以让我懦弱的理由,却有千万个让我坚强的理由。我以实际行动向小A证明了她适合做我的竞争对手。

给自己一个不放弃的理由作文 篇10

可是好景不长,寒假到了,我们也不得不跟心爱的花儿暂分一个月。虽然心疼这些花,但是又没办法好照顾,于是我们把这些花统统深浇了一遍,不由得叹息道:凭天由命吧!就看你们谁的生命力强了!

开学了,进门一看,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凄凉。二十多盆鲜花大部分死了,小部分还有生的希望,我们赶紧给它们浇水,但愿能挽回这些生命垂危的小生灵!

快一个月了,我们也终于让这些濒临死亡的喇叭花活了过来,尽管只是长出了几片小叶子。但是我相信再过些日子,这些花一定不会辜负主人的希望,一定会开出鲜艳的花朵来!

有人说:生命很脆弱,但从这些花告诉我,生命又是如此坚强,只要我们不放弃,就会有重生的希望!

生活里不会有一帆风顺,所以我们更需要有坚强与不放弃的精神。让自己坚强起来,给自己一个好心情,让我们的生活里充满阳光,充实过好人生的每一天吧!

夏天,给肌肤一个相爱的理由 篇11

若是两个人坐着或者躺着,就更让人不安。夏天,两个心爱的人儿,好像浑身带了刺,明明深深相爱,却拒绝靠近,汗水和汗水粘在一起,谁也不愿意,尽量保持距离,百年修得共枕眠的缘分,若是一个轻微的点头或者条件的允许,便会逃难似的离开,选择一个人的惬意和安稳。

房间小而拥挤,显得杂乱而炎热。我挽着头发,将电脑声音开大,待欢快的音符流动在房间里,而他却焦躁不安地对着风扇发呆,我站在他背后,有股熟悉的味道被夏天渲染得浓郁。

“亲爱的,在想什么?”我轻轻走到他面前,刚沐浴完的我,穿着蓝色的细碎小花的睡衣,肌肤带着未干的水滴若隐若现地呼吸,光洁的腿裸露着,还有领口的轮廓,让他的视线久久停留着,短暂的呆滞后,他带着微笑贴过来。

“亲爱的,喜欢,很喜欢,真热啊。”热比激情更焦点,那么就先减退热度。我笑着推着,催他先沐浴,听着水声哗啦,我心里涌动着等待的温情。

回来,他发现我还坐着,不紧不慢地吃着冰淇淋,眼神里却充满挑逗。在他的惊诧间,我拉着他的手,让他坐下,舀一勺冰淇淋,我先含在自己嘴里,然后小心送过去,舌头抵着他的舌头。

眼神的交换和暧昧,舌头略微有点冰凉,却依然灵活,几分羞涩,几分大胆,游走在他的舌头上,吮吸,纠缠,手牵着手,听着彼此的心跳感染着彼此的呼吸。

我用依然冰凉的舌尖游走在他的肌肤上,从微汗的额头,到脸颊,到脖子,然后到心脏的肌肤之上,他动了一下,略微颤抖。

“怎么?”

“凉得惬意,让人开始喜欢夏天。”

做一个给孩子“点灯的人” 篇12

这是斯蒂文森的一首儿童诗《点灯的人》, 在孩子眼里, 那个点灯的工人是个光的输送者, 他给一家家送来光, 因而给一家家送来了幸福。孩子自己将来也要做一个送光者。光是幸福的源泉。读着这首诗我觉得儿童文学作家也是点灯的人, 他们把一本本有趣且耐人寻味的书带给孩子们, 仿佛点亮了很多盏助人成长的灯。细细想来, 一个班主任, 一个一线的语文教师, 不也是点灯的人吗?在孩子懵懵懂懂的时候, 给孩子点亮很多盏灯, 给每一个孩子送去灯光。不知不觉中, 孩子们有了人生方向, 从而让他们变得优秀、进取。

一、相约读书时间, 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 每节课除了能够按计划保质保量完成既定教学目标之外, 还应该以自己流利准确的语言, 丰富广博的知识, 儒雅文明的风度来吸引学生, 影响学生, 从而使学生得到一些额外的收获。于是, 读书便成了我和孩子们的美丽相约。与我们班的孩子朝夕相处4年, 我最希望阅读能成为孩子的习惯。我运用班级阵地, 就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做了一些探究和尝试。

(一) 给孩子读故事

这帮孩子刚进入二年级的时候, 认识的汉字不多, 基本没有书面的作业, 很是空闲, 我和他们相约的读书时间就这样开始了。张秋生的小巴掌童话就是他们的最爱, 一个个简短的童话, 幽默、温馨、充满情感。每当给孩子们读着一个个童话时, 孩子们瞪大眼睛静静地看着, 凝神地听着, 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们带来了轻松欢快的阅读愉悦和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 同时也活跃了孩子的思维, 真正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服务。

(二) 抛砖引玉讲故事

渐渐地, 读的故事多了, 孩子特别喜欢听故事。语文课一开始, 孩子就会问:“老师, 今天讲故事吗?”于是, 我就利用他们爱听故事的特点, 准备把罗纳尔德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送给他们。我先把这本书反复阅读, 尽力做到讲述时如行云流水, 提问时准确到位, 启发时生动形象, 过渡时圆润自如, 总结时简洁凝练, 以此来吸引孩子。讲了几个有趣的章节之后, 我就故意戛然而止, 让孩子自己去阅读。许多孩子从阅读这一本书开始, 先后认识了小猪稀哩呼噜、笨狼、大个子老鼠等等。二年级的暑假里, 好多家长都告诉我, 孩子捧着书, 都不愿意睡午觉, 一个人看得痴迷地笑。

(三) 制定阅读中的竞争机制

把竞争带到阅读活动中, 有益于持续发展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看着孩子渐渐地喜欢看书, 我希望他们能带动更多的孩子爱上阅读。于是, 我在班级阵地开辟出“多多光荣榜”, 上面记录着孩子们的课外书阅读数量。看完一本书, 讲给老师听或者接受老师有目的地提问, 孩子就能得到一个笑脸。孩子们兴趣盎然, 为了得到一个又一个笑脸, 他们一有空, 就钻在书堆里。

学期结束进行阅读小明星的评比, 将一个学期中读书量较多的学生评选成“读书小明星”, 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还可以将书籍作为奖品颁给这些获奖的孩子。老师送的书让孩子们多了份阅读的热情, 为了赢得老师的奖品, 下一个学期又会有更多的学生争取, 如此良性循环, 怎能不让孩子爱上阅读呢?

二、相约读书时间,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 和孩子们一起阅读

三年级, 孩子的课业一下子重了起来, 相对于低年级来说, 时间少了很多。于是我利用每天的语文课课前10分钟, 与孩子一起阅读了第一本书———《夏洛的网》, 人手一本, 每天预备铃一打, 孩子的语文书和这本课外书总是一同出现在桌子角上, 似乎怕老师会忘记这10分钟。于是, 我和孩子们共同阅读, 静静地读书, 每天一个章节。刚开始的时候是把章节中最喜欢的一两句话读给大家听, 与大家分享。渐渐地, 孩子读的水平进步了, 从原来的支支吾吾到能够读流利。于是, 我就改变方法, 先读出你喜欢的一两句, 说说为什么, 孩子说完, 我也让他们听听老师是怎么想的。慢慢地, 孩子读的水平、说的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到最后几个章节, 我就让孩子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 对感兴趣的地方写一写。全书读完了, 我们再来热烈地讨论。这时, 孩子对文章的感悟就不仅仅局限于故事的情节了, 可以从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情感等经历中提高认识, 丰富情感, 磨炼意志, 在不知不觉中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二) 分享孩子的读书体验

分享是十分重要的一种人生体验, 当孩子养成了比较好的读书习惯, 班级里营造出了轻松愉快的读书氛围后, 孩子就会有一种渴望“分享”的心理。于是, 在读完《夏洛的网》后, 我以推荐阅读为主, 让孩子们自主阅读了《窗边的小豆豆》、《佐贺的超级阿嬷》, 采用和孩子聊一聊的方法, 分享孩子的读书体验。聊聊角色: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主人公性格怎样?从哪儿可以看出来?聊聊故事:故事的情节哪些出乎你的意料?这样曲折的故事情节与哪本书相似?聊聊环境:故事发生在怎样的背景中?那几个场景让你印象深刻?聊聊主题:用什么名言或成语, 可以概括故事的主旨?

孩子的阅读兴趣激发了, 阅读的课外书更多、更广泛了, 对于孩子的写作能力来说, 也提高了不少。因此, 我还利用这一平台把孩子的优秀作文展示给大家。

(三) 让读书活动温暖学生的心

读书要日不间断, 长期坚持。进入四年级, 每当看到孩子们专心致志看书的样子, 我喜在心头。我利用每天语文课前的5分钟, 让孩子们交流自己在课外书中阅读到的精彩片段或者有趣的知识。孩子有的介绍百科知识, 有的介绍历史故事, 有的介绍读的文章中的幽默语言, 连我都被他们讲述的有趣情节感兴趣。之后, 便会在教室中出现好多同学同读一本书的情景。就这样, 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在班级的黑板报上, 我又开辟了“我手写我心”, 给孩子们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上面记录着孩子们最喜欢的书, 他们把看完书后, 把最精彩的片段、最深刻的阅读感受写下来, 展示在板报上, 让更多的孩子去关注这一类好书, 激发他们去阅读的兴趣, 也让孩子们广泛地了解书籍, 而不是局限于童话之类。

这些丰富多彩的相关活动, 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 获得成功的喜悦, 使孩子们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上一篇:工伤保险学习总结下一篇:初二集体备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