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贸易壁垒法律制度构建策略探究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的历史时期, 随着不断推进的国际贸易自由化进程, 导致了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世界各国为了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应付, 纷纷采取必要的环境措施, 限制国际贸易的实施, 绿色贸易壁垒也因此形成。目前, 国际上通行的做法, 就是对绿色贸易壁垒法律制度进行建立和完善, 以更好的维护自身的贸易利益和环境利益。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同时还是一个世界贸易大国, 不完善的绿色贸易壁垒法律制度, 对我国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及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由此, 需要对国际上先进的立法经验进行借鉴, 并对与我国国情相符的绿色贸易壁垒法律制度进行建立和完善。

一、绿色壁垒之内涵

绿色贸易壁垒简称环境壁垒或绿色壁垒, 一些国家在对外贸易往来中, 以保护环境和人类的健康为借口, 设置了一系列苛刻的标准和法规, 对外国商品进口采取准入限制, 而这种行为, 为大多数国家所无法接受。事实上, 贸易保护是绿色壁垒的核心。由于绿色壁垒与国际贸易组织的宗旨相违背, 因此, 我国对设置绿色壁垒并不提倡。但设置适度的绿色壁垒, 却能促进我国民生的发展, 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由此可见, “绿色壁垒”制度是一把双刃剑, 掌握得当, 即可使产品质量提升, 促进各国经济的增长;掌握不当, 则容易发生进出口贸易问题的国际冲突。

二、我国对外贸易中绿色壁垒的缺失

(一) 损害了人民的身体健康, 破坏了国内环境

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正源源不断的向我国转移污染, 这些印染和化工等洋垃圾严重破坏了我国的生态环境, 同时也加大了我国污染治理的难度和成本。尤为严重的是, 不健全的监管制度, 较低的质检标准, 导致大量的有毒有害产品进入我国, 严重损坏到我国民众的健康, 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 我国正面临着产品质量低劣、环境遭受破坏和资源不足的困境。而究其根源, 是因为没有制定有效的策略限制外国商品流入中国市场, 为此, 亟待相关部门制定经济保护措施, 限制外国商品的流入。

(二) 严重冲击到国内市场, 使企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

我国缺失绿色壁垒制度的缺失, 造成我国企业面临巨大的压力。一方面, 因为外国质检标准的打压, 使我国出口企业部分合格产品无法进入外国市场;另一方面, 因为我国较低的质检标准, 使外国一些低劣商品大量涌入, 国内产品受到倾轧和排挤。例如, 欧盟国家出台的偶氮染料禁令, 不仅使我国纺织品出口的扩张趋势被抑制, 还使我国出口纺织品的成本增加, 导致我国119种染料的被迫停产, 出口的比较优势发生了逆转。而欧盟研制的偶氮染料的替代品, 却有着旺盛的出口量。欧盟这种措施, 带有对其国内产业发展明显倾向性的保护, 严重打击了我国国内企业的发展。

(三) 逐渐加剧的化境污染, 加大了我国招商引资的难度

外商来华投资重点考虑的因素, 就是良好的环境。一直以来, 我国都是采用粗放式的发展模式, 造成非常脆弱的生态环境和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 因为不健全的绿色贸易壁垒法律制度, 使我国的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因为担心恶劣的环境会对产品的出口带来影响, 国外一些高新技术型企业不愿意来我国进行投资, 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三、我国绿色贸易壁垒法律制度的构建

为了获得更多国家的认可, 更好的与国际接轨, 我国在制定绿色壁垒制度上, 应与国际的基本要求相符。

(一) 构建我国绿色贸易壁垒法律制度的原则

一方面, 应立足于中国国情, 遵循中国环境保护工作实际原则。我国无论是在国内经济制度、国际贸易和环境保护工作方面, 都有自身的特点。由此在对国外经验借鉴和吸收的同时, 应对我国的国情进行具体的分析, 有机的结合国际制度和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 以更好的发挥绿色贸易壁垒法律制度的作用。由于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 作为发展中国家, 我国相关经济发展方面还有一些特殊需求, 如果脱离现实情况, 一味的契合国际社会的标准, 是一种盲目的不切实际的做法。因此, 我国应对外贸策略适时调整, 对绿色壁垒动态及时把握。

另一方面, 要坚持适度原则, 把握好绿色壁垒制度建设的分寸。既要规避外贸发展进程忽快忽慢的情形, 又要对进出口不平衡结构进行有效预防, 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稳定和健康的发展。

(二) 建立绿色环境标志制度

在绿色贸易壁垒制度中, 一项比较常用的措施, 就是对没有取得本国环境标志的产品进行禁止和限制。尽管在1994年, 我国成立了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 并颁布了《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等文件, 但这些文件的层次较低, 极大地消弱了我国环境标志的可靠性和权威性。因此, 为了进行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环境标志管理, 使环境标志更加具有权威性和真实性, 我国就需要对有关环境标志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建立和完善, 从立法上明确环境标志的管理机构、使用期限和要求、审查程序和标准、申请条件以及标志持有者的法律责任和法律保护。

(三) 完善绿色包装制度

目前, 在我国的《清洁生产促进法》中, 有相关的产品绿色包装的规定。但因为该法的相关条款原则性极强, 不容易在实践中进行操作。因此, 我国应进行绿色包装单行立法, 对国外发达国家成熟的包装立法经验进行借鉴。严格规定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产品包装的环保技术标和法律责任, 对那些与绿色包装要求不符的产品, 明确禁止入口。

(四) 完善绿色检验检疫制度

目前我国有《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等关于检验检疫的较为系统的立法, 但在实践中发现, 这些立法还存在许多缺陷。首先是科学的标准匮乏, 存在法律的漏洞;二是各个立法之间, 具有非常突出的冲突问题和重叠现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相对混乱的管理, 执法水平不高, 导致一些与环境要求不符的国外产品源源不断的进入我国市场。由此需要相关部门尽快完善相关的立法, 对完善的绿色检验检疫制度进行构建, 以实现各个立法之间的有效协调。

(五) 绿色补贴制度

在WTO《卫生及动植物检疫措施协议》中, 绿色补贴属于所规定的不可申诉的非禁用补贴, 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开始采用绿色补贴措施。而在有关绿色补贴的立法方面, 目前我国尚处于空白状态, 亟待对绿色补贴制度进行建立, 通过提供绿色补贴, 鼓励企业对新的环保技术的使用和开发。对环保产业的发展大力扶持, 使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上大幅提升。

四、结论

综上所述, 在国际贸易中, 绿色贸易壁垒是一种新的非关税贸易障碍, 对我国而言, 即是机遇, 同时也是挑战。对于绿色贸易壁垒的存在, 我们必须正视, 对我国在环保与贸易之间法律协调的欠缺, 应充分认识, 并意识到环境措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能真正趋利避害, 在环境立法中纳入环境措施的贸易影响, 对绿色贸易壁垒合理利用, 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在改善环境管理制度同时, 大力发展我国的绿色产品, 并尽快完善国内有关贸易与环境立法, 通过构建绿色贸易壁垒法律体系, 促进环境保护和国际贸易的协调发展。

摘要:21世纪, 随着各国纷纷加入世贸组织, 开始逐渐消弱了关税壁垒。而作为世界外贸大国之一的中国, 也减弱了出口力, 这样为中国带来了非常惨重的损失。尽管我国目前已经构建了外贸立法制度, 但对外贸行为却很少涉及, 对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也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基于此, 亟待从立法视角, 规制绿色贸易壁垒, 并对绿色贸易壁垒制度进行构建和完善。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内涵,问题,策略

参考文献

[1] 宋向婷, 徐莉莉.我国环境保护费改税的法律思考[J].中国证券期货, 2013 (01) .

[2] 马森述.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立法路径思考[J].中国海商法研究, 2013 (02) .

[3] 王萃枝.关于我国环境税改费的法律思考[J].法制与社会, 2012 (14) .

[4] 晁根芳.WTO环境规则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我国的法律对策[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社科版) , 2008 (03) .

上一篇:CT平扫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下一篇:公安系统网络安全体系的集成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