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学方案简称教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案。教案是教学设计的浓缩,是教研的源头,是一堂课的总纲领,只有纲领设计的好,课堂才能精彩。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1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新旧教材分析

摘 要:随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颁布,初中地理新教材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并且取得一定成果。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为研究对象,对新旧地理教材中的图像系统及活动系统分别进行比较,分析新教材的优点与不足,并对此提出教学建议,对教师明确新教材侧重点并转变教学方式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地理教材;改革;比较分析

随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地理学科进行了新一轮教材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果。但如何把握教材改革的优点与不足,教师的教学方法怎样转变仍值得人们关注。为探讨以上问题,本文将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九年制义务教育教科书”(后文称旧教材)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后文称新教材)进行比较,分析二者在图像系统、活动系统两大系统上的差异,探索新教材的侧重点。

一、地理图像系统分析

彭晓风对图像系统作了界定:地理图像是指地理教材中所插入的视觉化呈现。本文将图像系统定义为:地理教材中以视觉的形式呈现,直观形象地表述地理信息的各图画的集合。图像在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形象化,通过直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起到语言文字难以表述的作用。根据杨向东对图像系统的分类方法及本文所研究的教材内容将图像系统分为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表格、漫画、话框,对新旧教材图像系统进行比较分析,详见表1。

1.图像数量多,类型丰富

经统计,旧教材中图片数量为224幅,新教材图片数量为217幅,二者图片数量相差不大且数量多,对图像的运用都很重视。同时,地图、景观图、统计图、示意图、漫画等多种多样的图像形式都在两套教材中使用,只是所占比例不同。丰富多样的图像的直观形象呈现更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新教材中还出现了充满人文风格的艺术绘画等,丰富了教材,体现了教材图像的美育功能。

2.新旧教材各类型图像比重存在的差异

新旧教材中地图、地理景观图、示意图比重均較大。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景观图数量显著增多,由表1可知,在旧教材中地图、景观图、示意图分别占图像总量的22%、37%及17%,在新教材中分别占19%、48%及10%。景观图直观生动、真实性强,对于不能亲眼感知真实地理景观的学生来说,其功能作用和表达效果更强。

(1)新旧教材中漫画比重均最小

但新教材的漫画比重增加,在旧教材中漫画占图像总量的1%,在新教材中增加到了3%。漫画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地理的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话框的数量由25幅减少到12幅,减少了一半。旧教材中话框的内容文字表述较为呆板生硬,实际上是对课文知识的补充,没有增强趣味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性。新教材减少了话框数量,虽然话框的内容得到简化,但趣味性仍然不强。

(2)统计图数量少,比例低

新旧教材中统计图所占比例均不高,在旧教材中统计图占图像总量的9%,在新教材中占10%。统计图反映地理事物明确具体,科学性与实践性强,使学生能较容易地从中得出所需的信息,能训练学生分析图表及提取信息的能力,统计图的数量过少则影响学生能力的提高。

(3)图文结合,图像、课文及活动三大系统整体性增强

多图结合,随图设问,引导学生按步骤读图,引导学生揭示图片的内在含义,学会寻找不同图像之间的联系,在过程中逐步让学生学会读图、析图的方法,以达到教学目的。图像与文字叙述并重,采用图文互补的方式来阐述地理知识,地理问题因有图像而变得形象直观,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知识。图像系统与其他两大系统相互联系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并实现教学目标,使三大系统的整体性增强。

二、地理活动系统分析

根据彭晓风对地理活动的分类方法及所研究的地理教材内容,将活动分为认知性活动、体验性活动、操作性活动三个类型,对活动数量的统计得到表,详见表2。

1.新教材活动化繁为简,注重创造力、综合性与兴趣的培养

新教材中活动数量比旧教材少,新教材共有83题而旧教材设置了94题。但新教材简化了活动系统,更注重活动效果。

第一章第一节“地理位置”所设置的活动,新教材活动数量比旧教材少,新教材将旧教材的前两题合并成了一题,活动的目的是读图并比较我国与图示几个国家的地理位置。新教材采用一幅整体的世界地图,而旧教材用的是割裂的国家简图,新教材更利于学生对各国的地理位置的把握且容易对世界形成整体概念。旧教材第3题要求学生根据前面活动的分析填表说明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与其相对应的新教材第2题要求学生写介绍我国地理位置的小短文。写小短文的综合性远远强于填表,由此可见,新教材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创造及综合能力。

第一章第一节“行政区划”所设置的活动,新教材活动题量比旧教材题量少,但新教材对学生学习产生的效果更好。旧教材用严肃的语言让学生通过“找”来熟悉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及分布,而新教材更注重图文结合,提供给学生简单易学地记住省级行政区简称及分布的方法。例如“找邻居,沿线路,按方位,顺口溜”这样的活动,更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

2.问题层层递进,注重学生思维的过渡与深入

第二章第三节“长江的开发与治理”部分(旧教材为第二章第三节“长江的开发”部分)所设置的活动,旧教材用到大量的文字描述,最后让学生根据描述发表自己的观点,看似在启发学生运用材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际上这种方式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难度过大,问题没有层次性和梯度性,在实际教学中较难实施。新教材则简化了活动的难度,文字部分简短并附有长江干流各河段示意图,直观简洁。活动先让学生填入长江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再根据示意图分析长江上游与中下游面临的环境问题之间是否有联系性,最后针对长江不同河段的问题谈谈看法。问题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注重学生思维的过渡与深入,此为新教材的进步。

3.新旧教材均注重培养认知能力,新教材侧重于培养读图及阅读能力

旧教材认知性活动占总活动的60%,新教材占68%,均超过了活动总数的一半,说明新旧教材均注重培养认知能力。新教材中读图思考类与阅读思考类活动比例都增加,而问题思考类活动比例减少,旧教材中读图思考类活动、阅读思考类活动及问题思考类活动分别占活动总数的24%、9%及28%,新教材中三者分别占37%、14%及17%,说明新教材侧重于培养读图及阅读能力。旧教材中问题分析类活动所占比例最大,而此年龄段的学生抽象思维及综合概括能力较弱,让学生运用抽象思维进行问题分析,难度过大,活动实施效果并不理想。而新教材在课文系统采用图像能增强教材直观性,在活动系统采用图像能培养学生的用图能力,因此较多地采用图像和阅读材料则避免了旧教材出现的问题。

4.新教材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以及情感培养仍然不够重视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弊病就是过于重视学生认知和理论知识,而轻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且轻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操作性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将所学到的地理知识运用于实际,体验性活动能让学生在直接感知过程中培养自身情感。旧教材中操作性活动占活动总量的24%,新教材中操作性活动占活动总量的占20%,比例略有下降;老教材中体验性活动占活动总量的16%,新教材中体验性活动占活动总量的占12%,比例略有下降。由此可见,八年级地理新教材在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以及情感培养方面所做的努力还不够。

三、结论及建议

1.结论

图像系统设置方面,旧教材的优点在于图文结合,随图设问,图像各具特色且与其他系统相互配合;图像系统数量丰富,类型多样,地图、景观图、示意图比重较大。但统计图比例过低,画框设计仍较传统。新教材传承了旧教材优点,并且增加了景观图比例,从而增加了教材的现实性与直观性。

活动系统设置方面,新教材的优点在于读图思考类活动增加,问题设置简洁化,具有层次性和梯度性,对学生的启发性增强。缺点在于与旧教材一样过于重视认知能力发展,而轻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2.建议

教材编制时,图像系统中应适当增加统计图的数量和比例,画框设计的语言应增强生动性及趣味性。活动系统中应该多设置操作性与体验性活动,问题的设置不要过于严肃与学术化,而应多考虑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感性认知。

地理教學中,教师应善于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启发学生,激发学生好奇心。充分运用教材图文结合以及景观图数量多的特点,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呈现图像,指导学生学会看图,避免干瘪的讲述,通过景观图了解不熟知的地理现象与地理环境,通过示意图学习抽象的地理规律及原理,通过统计图学会提取地理信息及分析地理问题。及时指导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合作、相互探讨。在授课过程中,尤其是进行综合性活动时,充分挖掘其中的德育价值,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彭晓风.中学地理教材图像系统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2]杨向东.中学地理新教材图像系统分类与实践应用研究:人教版初中地理为例[D].山西师范大学,2006.

[3]张逢成.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若干问题商榷[J].教学与管理,2009(19).

[4]刘宏光.浅析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人文教育功能的体现[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10).

[5]李永治.评人教版义务教育地理教材的新特点[J].许昌师专学报,1996(4).

编辑 段丽君

作者:周步遥 吕娟 杜星慧

第2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品德教案

我爱我的家

教学目标:

1、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2、通过讲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

3、通过学习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温暖,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教学难点:

了解家庭的过去,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课程准备: 1、教学课件

2、家庭日常生活照片和一些老照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曲《可爱的家》,让大家猜猜这是什么曲子,会唱的一起唱。 2、听教师朗诵一首诗歌:《我爱我家》

3、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家,你们是家庭的一份子,在家庭的关心照顾下健康成长,你们爱自己的家吗?现在请我们的同学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家。

二、认识自己的家庭

1、让两名同学出示照片(家人合照或家居照),向大家介绍自己家的家庭成员和家居环境。

2、谈话,让学生明白到家人各有特点,每个家庭也各有特点,不同地区,人们的家居和生活习惯也各有不同。

三、你什么时候最想家

1、看图说说这些人在干什么,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他们为什么想家。

2、说说你什么时候最想家,为什么?

四、有家感觉真好

1、看照片评价照片中的小孩有一个什么样的家。

五、我爱我家

1、请学生用彩笔在教材上画自己家居的外观或内景,或者把家居的特点和自己在居室里的一些活动。

2、展示个别同学的作品,并让他说说怎样美化自己的家居。比如,自制一张剪贴画,贴在墙上;将零乱地房间收拾干净、整齐。

3、同学们各抒己见:我们应该用什么行动去爱我们的家?

六、讲讲我家历史上的小故事

1、教师先讲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或自己父母小时候的故事。

2、让学生将自己的调查情况在小组或班级中汇报,也可以将找到的照片和实物向大家做介绍。

3、交流一下调查后的感想。谈一谈,自己从中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4、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七、也谈我的烦恼。

1、教师:家庭是温暖的,是我们快乐成长的摇篮,是我们避风的港湾,但是在现实的家庭生活中,不少同学也会遇到过大大小小的“家庭中的烦恼”,现在,请我们的同学说说心里话。

2、让学生自己谈谈与父母发生的矛盾,通常是怎么解决的。大家互相交流解决矛盾的经验。

八、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行动来爱我们的家和我们的家人吧,愿我们的家庭生活更加温馨、更加美满!

我们的学校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及学校与自己成长的关系。

2、通过观看学校的橱窗、展板、专栏、校园特色角等,感受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在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的同时,获得积极的人生启迪。

3、通过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和全校师生取得的各种成绩,形成为学校感到骄傲自豪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产生“我也要为校争光”的愿望。

4、初步了解一些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学校,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进对学校的认识和对未来学校的憧憬。

二、教学重点

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及学校与自己成长的关系。感受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

教学难点

从校园文化中,获得积极的人生启迪,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产生为校争光的愿望。

三、活动准备

1、收集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的照片,学校的展板、专栏、文化墙、校园特色角等的照片,以及过去和现在本校校舍的照片或图片。

2、收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学校的照片。

四、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

1)播放歌曲《校园中的喜悦》

2)提问:听了这首歌,你知道歌中的意思是什么吗?你们喜欢学校的生活吗?

(二)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1)看图片,了解学校开展了哪些活动。

2)说说自己参加学校活动的纪念品,回忆自己参加的学校活动,如入队时的照片,参加活动时的照片,比赛中获的奖,春游时买的小纪念品,活动后写的日记,上课时画的图画,制作的美术作品。

3)讲一讲对自己印象最深的学校活动。

(三)校园文化探秘

1)将学生实地了解到的本校的校园文化写成一个小报告。内容可以为“校园文化面面观”、“我最感兴趣的一角”、“我给校园文化的寄语”等几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学校设计这样的校园文化的用意是什么。

3)“小小设计师”: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实际,动手设计学校文化环境,并交流一下自己的设计方案。

(四)我给学校写历史

1)以小组为单位,调查、访问学校成立至今的历程,学校历年来取得的成绩,优秀学生、模范教师的事例。

2)多种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各组收集的资料。

3)大家谈谈自己调查后的感想,畅想学校的未来可以是怎样的。

(五)学习研究活动

1)给出研究课题:不同地区的学校;不同时期的学校;不同类型的学校。学生自由组合成三个学习小组,开展研究学习。

2)请学生分组依次上台进行汇报交流,介绍自己小组的研究课题。

板书设计 我们的学校

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为校争光

《我生活的社区》

教学目标:

1、了解城市型社区的不同特色以及社区里的设施和机构。知道城市社区的人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2、体验社区里的功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要爱护社区的公共设施。

3、初步了解社区的一些机构,以及村镇,街道干部为搞好社区建设所做的努力,懂得要尊重他们。

4、了解社区的发展,感受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 教学重点:

了解城市型社区的不同特色以及社区里的设施和机构。知道城市社区的人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一 、谈话引入课题

1、大家都有一个可亲可爱的家,今天我们来说我们的家住在哪里?

2、让学生说说我们身边都有些什么? 二 、社区里有什么

1、说说你家附近除了商店、邮局、派出所,还有些什么?

2、谈谈你最喜欢的是哪个地方?为什么?引导学生尊敬,感谢为我们提供服务的人。

3、学生说说社区有哪些设施?感受这些设施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4、小小聪明泉:我们应该这样保护使用这些设施呢?

三、社区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1、比一比:社区里多了什么变化?

2、你喜欢这些变化吗?为什么?让学生感受生活的变化

四、社区的日常生活

1、说一说:自己平时都在干些什么?早上,中午和晚上。你的邻居们有干写什么?

2、你觉得生活得开心吗?为什么?感受社区带来给我们的快乐。

五、归纳总结

1、说说自己的家是在哪种社区?

2、你眼中的城市社区是怎样的?农村社区呢?

3、比一比:城市社区和农村的不同之处。

4、城市社区和农村的相同之处。

六、小结

社区虽然不同,但生活环境都不断改善,这里共同的我们的生活必定会更加幸福电脑播放轻松的背景音乐再展开谈话,引入话题。

七、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对于自己居住的社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进一步认识到社区的一切都需要大家来共同维护。要尊重社区里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劳动。通过对比,也认识到了社区之间的差别。

我学会了

一、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写自己学会的技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 体会学习的乐趣。

二、 重难点

1、启发学生说清楚学会了什么,写明白学会的全过程及受到的启发。

2、 学习搜集、整理自己学过的知识,懂得把自己学过的本领展示。

三、教学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从入学到现在已经两年多了,同学们在这两年来都学到了很多东西,今天我们就以《我学会了》为主题,召开一次自我展示的活动。(贴出《我学会了》展示栏,上面有课题和全班学生的姓名。)

2.师:同学们说说自己这两年来学会的东西。

(二)、活动展示

活动一:词语接龙

1、 成语接龙游戏:每人一句成语,一人接一人传接下去。

2、 师问:你们是怎样学会的?同学回答。

3、 师小结:同学们真能干,通过那么多途径去学习和掌握词汇。

活动二:K歌之王

1、唱一首不是在学校学的儿歌,看谁唱得多。

2、你从哪里学到的?

活动三:说单词比赛

1.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擂台赛。学生自己出英语单词考考其他组的人。看谁知道得多。

2. 宣布比赛结果。

(三)、才艺展示

1、请同学表演拿手的节目。

2、师小结:今天许多同学都展示了自己的风采。这些都遇不们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结果。

(四)、成长回顾展示

1、每个同学事先找出自己做过的手工、图画、自己获得的奖状或奖品。

2、师小结:看见这些成绩,你们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学生自由发言)

五.总结:同学们,只要你们继续努力,你们一定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学会更多的本领。

向谁学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体会生活处处有学问,只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学到很多东西; 2.感受学习的多种途径和方法,愿意学习别人的好经验。 行为目标:

懂得在学习中谈讨学习方法,感受学习方法和途径的多样性,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

二、教学重点:

1.懂得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学习的多种途径和方法。 2.教学难点: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 3.教学关键:培养学生愿意学习别人的好经验。

三、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a)让学生在3分钟内用纸做一件手工艺品。 b)提问:你们刚才所做的手工艺品是向“谁”学的? 板书课题:向“谁”学

(二)学文明理:

1.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在课外你都学到了些什么?都是向谁学的? 2.同学们都在课外学到了很多知识,除了向他人学以外,还有很多途径让我们学到知识。

3.电脑出示课文插图(P30-P31),学生说说他们从什么途径去学习? 4.教师小结。

5.齐声朗读课文P31方框的内容。

(三)教学延伸

1.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让学生学做纸鹤。

a)告诉学生歌中的小女孩为了救一只鹤而牺牲的事我们也要学小女孩那样有爱心,今天大家齐手学做纸鹤。

b)分小组,每人叠一只纸鹤,看看谁的纸鹤做得好。

c)请做得好的同学教教其他同学,大家也可以相互学习,再叠一只纸鹤看看有什么进步。

d)各组找出组内叠得最好的一只纸鹤进行比赛。并请做得好的介绍他们是怎样互相学习,取得进步。 2.我也参加讨论

a)电脑出示插图,让学生仿照图片,分小组讨论在生活中你向“谁”学会了什么?

b)班内共同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我们主要的学习途径。 c)齐声朗读P32方框的内容。

(四)深化导行

1. 电脑出示插图,让学生结合插图,想一想、说一说,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五)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板书:留心观察善于思考学到很多东西)

(六)布置作业

在课后,全班同学应多做学习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学会更多的东西。 板书设计:

向“谁”学

留心观察

学到很多东西

做学习的主人

设计意图:

这节课,我以三个动画人物的三种不同表情的出现,向学生提出了三个问题,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解决,从而一步一步的引出我们这的今天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做时间的主人,这个中心意思。这三个问题一步扣一步。足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这节课达到自己设计的要求。

设计流程:

认识冬冬——引出小丽——认识小军——活动总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面对挫折,要勇敢,坚强,要学会在困难中微笑。

2、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战胜自己,克制自己的个性品质。

3、知道效率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观念,懂得学习做事要讲效率。

4、学会合理安排学习和活动时间,专心致志的学习,工作,做一个讲究效率的人。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困难,正确面对困难。 教学难点:找出解决困难的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 学习方法:探究,合作。 教学用具:多媒体,自制课件。 学习用具:活动安排表。 教学过程:

一、出示动画人物,引出课题。

1、讲述:同学们,我们每个人在生活和学习中,都会认识几个好朋友,老师有几个好朋友,你们有没有好朋友?谁来告诉老师,你们的好朋友是谁?

2、出示动画: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一个好朋友,大家想不想认识他呢?(生答:想。)那么,我们现在就来认识他,看看他是谁?

3、教师板书课题。

二、探讨交流,明确做学习主人的含义。

1、认识冬冬。

同学们,你们看看这是谁?,(生答:冬冬。)看看他现在的表情是怎样的呢?

生答:好像不高兴,有烦恼。

师答:的确,冬冬最近有一些烦恼,那么,他的烦恼是什么呢?

2、帮冬冬解决问题。 (1)、出示问题。

翻开书看着数学应用题,冬冬犯了难,题中有的字不认识,对起来很吃力。更不知道怎么列式了。平时,都是爸爸看着他做作业,有不会的,爸爸准会告诉他,可是,今天,爸爸,妈妈迟迟没回来,唉,真烦人。他想,干脆还是等爸爸回来再做吧。冬冬的问题出在哪儿? (2)、分析问题。

①题中有不认识的字,读起来很吃力。 ②不知道怎么列式?

同学们,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冬冬呢? (3)解决问题。

①题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者去问同学和其他人。读起来很吃力,可以多读几遍。

②不知道怎么列式,可以多读几遍题,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读的变数多了,它的意思也就理解了,自然也就会列式了。

(4)同学们,你们在学习中,是否也遇到了类似于冬冬的情况?你们是怎样解决的呢?

(5)、生答。略。

(6)、小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烦恼时,不要着急,只要动动脑筋,想办法,总会克服困难的。

三、具体分析理解做学习的主人的含义。

1、引出小丽。

同学们,大家看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她是谁呢?

a)

生答:小丽。

b)

提问:同学们,大家看看小丽的表情是怎样的呢? c)

生答:高兴,欢快,手舞足蹈。

师答:是的,小丽遇到了高兴事了。那么,她遇到的高兴事是什么呢? d)

出示内容:

小丽发现了一个怪现象,平时写作业没有两个小时写不完,星期六,妈妈答应带她去动物园,条件是必须在一个小时内完成作业,还不能出错误。虽然这天作业比平时多一些,小丽只用了40分钟就写完了,真不知是怎么回事。

e)

帮助小丽分析原因。

f)

找出规律。 (1)给自己限定一个时间。 (2)给自己定一个目标。

g)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学习,还是做事,只要抓紧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才能有效率。

四、合理安排时间。

1、认识小军。

同学们,看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朋友,他是谁呢? 生答:是小军。

师答:对。我们就来认识小军。

2、观察图画。

师问:大家看看小军正在干什么?

生答:小军正急匆匆的从玩具店里出来。手里拿着他买的文具。 师答:他这样匆忙是想干什么呢? 生答:他想干六件事。

3、活动安排。 略。

4、展示自己的活动安排。

五、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学习,还是做事,只要抓紧时间,合理安排时间,才能作时间的主人。

板书设计:

不怕困难

做学习的主人 时间奥秘 一定成功

合理安排

教学反馈:

在我给大家讲完《冬冬的烦恼》这个故事之后,班上的一大半同学都表示自己有同样的烦恼,但同时有几个小朋友说现在已经找到了解决烦恼的办法,得到这一信息我立刻改变设计,请他们给大家讲讲。在讲述过程中我注意到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异常的集中,接下来的介绍学习好经验的环节同样精彩。活动,是孩子最好的成长舞台!这是我上了这次课以后的最大的、最深的感受。

通过这次课,我真的觉得,只要我们真正的了解了学生,真正的愿意将课堂还给学生,真正的能将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只要我们敢于这样做,并能想出有效的调动他们的方法,孩子们是不会让我们失望的!甚至他们会让我们感动!

大家都在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自己周边大人们学习的情况,感受当今的社会是学习的社会,学习将伴随人的一生。

2、感受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给人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学习就会落伍。

3、在观察中找到身边的榜样,并从大人们“学而不厌”、“学习不止”中受到鼓舞。

教学重点:

通过看图,让学生知道当今社会,不论男女老少,都不断地学习,接受新鲜事物。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大人们“学而不厌”、“学习不止”的精神。 教学关键点:

通过学习,启发学生珍惜时间,抓紧学习,掌握更多知识和本领。 课前准备: a)教学课件。

b)要求学生做好调查,家里的人近两年来新学到什么知识和本领,现在又在学什么?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检查调查结果。

(学生都说出家里人近两年新学到的知识和本领,教师以一个学生小明家为例,向同学们展示一下。)

2、电脑出示课本40~41页的八幅图,每幅图都有旁白说明

3、 小组讨论:他们都那么大了,为什么还要学习?

4、 引出课题:大家都在学

5、 师说:小明爷爷是一位种田能手,很多事情都干,是村里有名的能人。现在,爷爷遇到了新问题。电脑出示书中42页的三幅图。

6、教师小结:通过过去是劳动能手,今天却遇到了新问题,说明了社会进步真快呀!天天都有新变化。大人们在抓紧时间学习。我们要和他们比一比,看谁学得更好。

板书设计

大家都在学

学而不厌

学习不止

规则在哪里

教材分析:

《规则在哪里》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我和规则交朋友》这一主题的第一课,这一课是一个开放性的主题,教材内容只以几幅图片和几句简单文字的形式出现,这就需要我们创生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多种资源充分激活我们的课堂。

教学目标:

1.通过做游戏,体验了解规则。

2.在讨论、调查的基础上,学习发现生活中的规则。 3.了解与小学生有关的规则,初步形成规则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了解规则,初步形成规则意识。

难点:感受规则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自觉遵守规则。 设计思路:

生活处处有规则,我让学生通过“动一动,查一查,说一说,找一找,试一试”等活动方式,感受生活中规则的重要性,形成规则意识。

活动一:动一动,了解规则 1.游戏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做“吹气球”的游戏吧。(请六位同学分成两组按不一样的时间吹气球,其他同学当裁判,评判胜负)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所在,游戏为什么没完成好(学生讨论原因后,①引出游戏规则;②阐述规则的概念强调规则的重要性)

3.明确规则,再做游戏

学生说规则后,让同学们再按一定的规则做游戏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为切入点,有意设置游戏不按规则做,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积极讨论和探索,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所在,游戏无规则无法完成,从中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形成规则的初步感知,为寻找身边的规则作铺垫。)

活动二:查一查,感悟规则

过渡:没有规则,我们连一个小小的游戏都无法进行,看来规则真的很重要。刚才咱们通过游戏,知道了只有按一定规则活动我们的游戏才能很好地进行,可见规则在我们的游戏中,那么规则还在哪儿呢?这节课,我们活动的主题就是一 12

起来找找规则在哪里(板书:规则在哪里)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本46—47页,找找规则都在哪里?

1.学生看图寻找规则,学生自由看图后,教师指名说,相机出示相应的规则内容。(例如:用完东西放回原处;按时到校上课;红灯停,绿灯行„„)(学生说哪个相机讲明如果不按规则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并重点提取“红灯停,绿灯行”补充资料展开。)

2.过渡:除了这些规则,生活中还有很多规则,课前,老师已经让同学们去收集我们身边的规则了,谁愿意把自己收集的规则在小组中交流。

(用课件出示)

(1)认真倾听小组同学调查结果,可以相互补充。 (2)讨论时声音不要太大。

(3)组长整理资料,汇报时内容尽量不重复。 3.汇报、展示交流结果。

过渡:生活处处有规则,那么与我们小学生紧密联系的规则有哪些呢?(《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等。)

小结:同学们有一颗明亮的眼睛,发现了规则与我们密不可分,规则在家庭生活中,规则在学校生活中,规则在社会生活中,真是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并板书: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生活处处有规则)

(设计意图:“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调查,作为一种学生主动了解、接触社会的直接手段,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处处有规则)

活动三:说一说,遵守规则

过渡:刚才通过游戏和交流,我们了解了很多规则,现在我们要考考你们,有信心吗?请同学们判断正误,并说原因(出示课件让学生辨析,针对平时学生出操时上下楼梯的情况,送学生一首儿歌)

《文明上下楼》

同学们,要注意,上下楼梯不拥挤。 排好队,按秩序,规则要求记心里。 上下楼,靠右走,通道顺畅又安全。 会礼让,不拥挤,文明礼貌我做起。

(设计意图:以学校生活作为课程资源,用图片的形式充分挖掘隐藏在校园中的规则,对比自己的行为,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用实际行动做一个遵守规则的孩子。)

活动四:找一找,深化规则

过渡:你们想让更多的人明白规则的重要性,想让他们和我们一起遵守规则吗?请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将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和本节课所了解到的规则按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进行分类整理。(待整理后汇报展示)

(设计意图:整理有关规则的资料,汇成表格,做到有“则”可循,同时也把规则的重要性印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活动五:试一试,实践规则

小结:在这节课中,我们交流了许多规则,那么下课时又有些什么规则呢?比比看,谁做得好。

(设计意图:课堂上时时有规则,处处是教育,我利用下课时的这一资源给学生一个从现在做起的实践空间。)

板书:

规则有什么用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了解规则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熟悉本校的规则,并能对制定这些规则的意义和作用进行认识、评议。 3.引导学生把遵守规则从外在强制性行为转化为一种自觉需要。

二、教学重点

认识、了解规则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熟悉本校的规则,并能对制定这些规则的意义和作用进行认识、评议。 教学关键点

引导学生把遵守规则从外在强制性行为转化为一种自觉需要。

三、课程准备 a)教学课件

b)搜集有关规则作用的典型正面反面事例 c)课堂游戏所需的三个小球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a)介绍一位新朋友扬扬,并和他一起唱《文明用语》这首儿歌。

b)这首歌告诉我们对待客人要怎么样呢?(有礼貌)对客人有礼也是规则,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规则有什么用?

c)同学们,我们知道,交通有规则,待人接物有规则;游戏有游戏的规则,比赛有比赛的规则,规则无处不在,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d)有些同学可能会想:“定这么多规则干什么?真烦人,玩要被管,吃要被管,买东西也要被管,一点自由也没有!”我们的新朋友扬扬现在心里头也正这么想呢!

(二)活动一(没有规则行不行) a)引导学生看图,说说没有规则行不行?

b)小结:古人说“无规则不成方圆”,可见规则由来已久,我们的工作、生活是离不开规则的,没有规则,这世界就乱套啦!

(三)活动二(给规则分分类)

a)规则多种多样,指导同学们看图,说说各种不同的规则 b)看图,参与讨论学校有哪些规则,完成表格,评讲。

(四)活动三(规则有什么用)

a)看图说说规则的作用,重点指导观察图的对比,体会遵守规则的好处。 b)现场采访:

指名分角色读50页小同学的话,按要求进行现场的讨论采访,完成51页表格

c)各抒己见

提要求,让学生积极发言,向学校提意见。

小结:老师会把你们的意见收集起来向学校反映,学校也会把合理的建议作为参考,完善我们的校园规则,你们说好吗?

(五)游戏“击鼓传球” a)先说游戏规则,再开始游戏。

b)在游戏过程中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适时点拔,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规则的作用。

c)游戏结束,出示小扬扬语录2:以前我讨厌规则,现在我觉得规则是帮助我们的好朋友!

(六)小结延伸

a)讲故事《悲剧为什么会发生?》,教育学生不要小看规则,应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越是危急关头,越要遵守规则。

b)结合学校的一次防火演练加以举证自觉遵守规则的可贵。

总评:在设计这一课时,我从生活入手,选择孩子们耳熟能详的事例,组织学生各种活动、游戏,让学生亲自实践,感受规则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生活性、活动性和开放性。

我们给自己定规则

一、教学目标

1.试自己制定规则,体会规则是大家制定的,大家定的规则,需要大家来共同遵守。

2.懂得遵守规则靠自觉。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尝试自己制定规则,从中知道大家定的规则,需要大家共同遵守。懂得假如不遵守规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教学难点

明白不能只想到自己,还要考虑别人的利益,进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遵守规则与大多数人利益的关系。

三、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

2.搜集有关违规造成的恶果的事例。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游戏导入,体验规则

1.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照片,你们想看吗?

2.师:(分发给每组两张)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孩子们,你们只有1分钟时间传看,赶快看吧!

3.师:孩子们,时间到。每个组请一个代表说说传看盒子的情况。(代表纷纷说出本组的情况。)

4.(组织探究)为什么有的组能在规定时间看到这份礼物,而有的组却吵吵闹闹,很多人还没有看到呢?

(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就会发现都观看到的小组,必定遵循了一定的规则。争吵、告状的组事前没有经过商量,没按规则办事。学生参与自己喜欢的活动,在玩耍中自然而然地体验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人们为确保事情的顺利开展而制定的。这种真实的体验,远比教师反复的说教,有效得多。)

活动二:感知规则——出示课件:会说话的故事书

1.提问:看了这个故事,你们能帮他们制定规则吗?你们在学习上、生活中遇到过这种情况吗?这时,你想到什么方法?板书课题:我们给自己定规则。

2.学生讨论制定

3.出示课件(会说话的故事书,后部分)

3.结合教材上的事例,让学生总结规则是怎么制定出来的。思考以下问题(课件):

(1)为什么要定规则?(出现矛盾,要协商解决矛盾,需要定规则。) (2)在规则中要注意什么?(要考虑多数人的利益,要公平,还要易于操 16

作等。)

(3)规则需要得到谁的认可?(大多数人的同意。) 活动三:学文明理

1.假如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班,我们会怎样定规则

2.出示教材插图(或两根跳绳、两个毽子),想:同学们怎样制定规则?制定了什么规则?

4.小结(课件):在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当各方的愿望发生冲突时,就要互相协商,定一个大多数拥护的规则。规则是我们自己制定的,大检查都要遵守。

活动四:制定规则

1.提出:什么是“我理想的班集体”?学生自由讨论,得出结果。

2.根据刚才的讨论,找找班里哪些地方还不够理想。(让学生从改进自己班集体的角度查找班里的问题)

3.针对班里出现的问题,大家共同定个班级公约。 (1)学生自由提出班级公约。

(2)共同讨论提出的公约符合不符合班里的实际。

(3)选取符合班里实际,大多数人拥护的,作为班中的公约。 (4)把公约抄写好,贴在墙报上,说一说自己是否能做到。 4.教师小结: 活动五:深化导行

1.出示一些学生不遵守规则的幻灯片和图片,提问:为什么有些时候,明明知道规则要求,但没能自觉遵守,是什么原因?

2.引导学生讨论图中几个同学的想法和做法。

3.想一想生活周围有没有这种情况?当别人没有按规则做,影响到你,你是怎样想的?

4.想一想,说一说,自己有没有因违反规则而影响别人的情况? 5.教师小结 活动六:教学延伸

1.看图片:违规造成的恶果。

2.说说生活中、学习中违规造成的恶果的事例。

(六)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

2.在集体和社会生活中,不能只图自己一时快乐,还有考虑到做事的后果,遵守规则与大多数人利益有关。

第3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植物

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 (你能发现几点?)

三、回忆中的大树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第二课 校园的树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第三课 大树和小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教学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

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

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第四课 观察水生植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教学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

二、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

三、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

四、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

第五课 植物的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教学重点】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学过程】

一、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

三、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第六课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教学重点】观察记录描述植物的变化。

【教学难点】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怎样观察植物的变化

二、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三、实地观察记录植物的茎、叶

第七课 植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教学重点】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的一些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图片,植物一生的图片; 学生: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比较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二、了解植物的一生

三、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第二单元

动物

单元目标 科学概念

1、 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都是由物质构成的,都有新陈代谢活动,能适应和影响环境、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进行生长发育。

2、 地区上有很多种不同种类的动物,它们和植物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的生命世界。 课时计划:本单元每课用一个课时完成,整个单元用九课时完成,其中两个课时为机动课时,用于查漏和单元总结。

第一课

寻访小动物

【教学目标】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教学重点】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教学难点】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教学准备】

1、 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最好教师提前寻访一遍)。

2、 设计简单的记录表,供学生参考。 【教学过程】

一、理解小动物

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

第二课

蜗牛

(一)

【教学目标】

1、 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 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学准备】

1、 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 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四、饲养蜗牛

第三课 蜗牛

(二)

【教学目标】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教学准备】分组: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

二、观察蜗牛吃食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四、继续观察蜗牛

第四课

蚯蚓

【教学目标】

1、 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2、 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教学重点】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 【教学准备】每组:几条蚯蚓,一只浅水碟子。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蚯蚓

二、观察蚯蚓的身体

三、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反应。

四、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和不同

第五课

蚂蚁

【教学目标】

1、 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 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礁,胸上长有六只脚。 【教学重点】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 【教学准备】

每组: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昆虫,放大镜。

教师准备: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志、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找蚂蚁

二、观察蚂蚁

三、交流发现

第六课

金鱼

【教学目标】

1、 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 金鱼用鳍游泳,用腮呼吸。

3、 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难点】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教学准备】每组:2-3条金鱼,装载玻璃缸里。1只滴管、少许使用色素调制的红水、少许鱼食。

【教学过程】

一、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

二、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三、观察金鱼的吃食和呼吸

四、比较金鱼和蚂蚁的相同和不同

第七课

动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目标】

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环境也不同,但是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教学重点】整理已经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共同的除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学生提供的信息是否有证据支持,学生无证据信息对整理的干扰。 【教学准备】蜗牛、蚯蚓、蚂蚁、金羽的图片;四种动物议政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讨论动物的共同特点。

二、感受生物的多样性

三、总结生物的共同点

四、讨论人与其他动物、植物的共同特点

第1课 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教学目标】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教学重点】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 【教学准备】6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二、观察描述几种常见材料的主要特点

第2课 谁更硬一些

【教学目标】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比如硬度、柔韧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教学重点】比较材料软硬的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每小组):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各两根,铁、铜、铝等金属片各一条,砂纸、玻璃杯、热水。

【教学过程】

一、比较硬度

二、认识金属

三、饮料罐的故事 第3课 比较柔韧性 【教学目标】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度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教学重点】用简单测量方法比较材料的柔韧性。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柔韧性的认识

二、比较3种不同材料的柔韧性

三、认识塑料

四、讨论了解塑料的循环使用

第4课 它们吸水吗

【教学目标】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教学重点】用观察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发现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教学准备】

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稀释的红墨水、滴管。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二、谁更容易吸水

三、纸的观察

四、介绍造纸术

五、我们来造一张纸

六、课堂小结:

第五课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目标】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教学重点】

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

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器材:

1、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

2、水槽1只,装半水槽水。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二、沉浮实验

三、认识木头

第六课 砖和陶瓷

【教学目标】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砖和陶瓷各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教学难点】

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的变化及砖和陶瓷的区别。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器材:

1、砖与陶瓷各一小块,一枚铁钉、一杯水、一个滴管。

2、制作砖和陶瓷的两种黏土各一小份。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二、砖和陶瓷

三、研究砖和陶瓷的性质

四、黏土的变化

五、课堂小结

第七课 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物体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

【教学重点】 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对材料的认识。

【教学难点】

把物体和材料联系起来,会从物理特性的角度看待物体和材料。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可再利用材料的资料。

2.教师准备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图片,自制复合纸(在普通纸外面用塑料薄膜覆盖起来)一份。

【教学过程】

一、给我们生活中的物品分类

二、对所学过的材料按物理性质进行总结归纳

三、材料与环境

四、进一步了解材料,拓宽视野。

第四单元《水和空气 》

第一课 水

【教学目标】

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教学重点】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教学难点】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我们知道的水

二、水在哪个袋中 第二课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教学目标】

水和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水和食用油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具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教学准备】

给每个小组准备:2个塑料杯、1片玻璃、1张蜡光纸、1支筷子、2个试管、2根长木条(可以是长一些的牙签)1个玻璃杯、1个塑料瓶(矿泉水瓶)、1个水槽。

【教学过程】

一、观察水和食用油

二、滴液比较

三、比较水和油的轻重

四、借助多种容器,进一步观察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

五、总结提升

第三课 谁流得更快一些

【教学目标】

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教学重点】简单设计对比实验,描述并简单解释液体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影响。 【教学难点】设计对比实验,理解公平实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教学准备】

给每组的材料:1小杯水、1小杯油、1小杯洗洁精、1块玻璃、3个滴管(或吸管或塑料勺)、一张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设计流动比赛

二、实验、思考

三、液体、固体比较

第四课 比较水的多少

【教学目标】

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能较规范地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明确用标准单位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 【教学准备】

给每组的材料:3个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1个玻璃杯、1个量筒、1条纸带、胶水、记录纸若干。

【教学过程】

一、比较哪个瓶子水最多

出示三个不同的瓶子,里面装有不等量的水。请学生猜测,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多,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少,并说明理由。

二、比较水多多少

三、认识并使用量筒

第五课 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学目标】

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比水轻,也会流动。 【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2个透明塑料袋、2个玻璃杯、1个水槽、1根香、1个打火机、1个吹泡泡器(或吸管)、1杯洗洁精或肥皂水。

【教学过程】

一、我们知道的空气

二、空气的存在

三、比较空气和水

第六课 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学目标】

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教学重点】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教学难点】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教学准备】

给每个学生准备:记录纸一张、维恩图一张。 【教学过程】

一、空气占据空间

二、杯中的纸会湿吗?

三、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第七课 空气有重量吗

【教学目标】

空气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轻。

【教学重点】知道并能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有重量,但很轻 【教学难点】设计多种方法,重复验证空气有重量,但很轻。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空气有重量吗

二、改进小天平的测量效果

三、天平称量皮球的重量

四、单元小结

第4篇: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快乐的do re mi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快乐的do re mi》,识记do re mi三个音。 教学目标:演唱歌曲《快乐的do re mi》,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认识和演唱音符do re mi。 教学过程:

一、听唱歌曲《快乐的do re mi》

1、听赏歌曲

(1)、听录音范唱《快乐的do re mi》 (2)请你跟琴唱一唱这三个音。

(3)教师演唱《快乐的do re mi》,学生接唱歌曲中的do re mi。

2、听唱法演唱歌曲 (1) 轻声读歌词第一段

(2) 听教师慢速范唱第一段歌词,学生心里默唱一遍,轻声唱一遍。

(3)引导学生演唱歌曲第一段,教师仔细听学生演唱,加以指导。“演唱”四分休止符时,可用手势动作代替

(4)学习演唱

二、三段歌词。听录音范唱,跟琴直接演唱。 (5)全体演唱全曲二至三遍

二、音乐游戏

1、认识五线谱上的do re mi的唱名位置。

2、跳房子游戏

三、演唱歌曲

1、再演唱过程中可不断变换演唱形式:以小组为单位或领唱与齐唱,小组派出代表演唱等形式。

2、表演唱或小组表演唱、个人表演唱

3、进行歌词创编

四、自我评价: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教学反思:认识唱名do re mi;用不同唱法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表现活泼快乐的情绪。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我是小小音乐家》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我是小小音乐家》,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气氛。

2、引导学生用do re mi三个音进行音乐创编活动。 教学过程:

一、我是小小主持人: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并和大家一起欣赏。

二、我是小小音乐家

1、初听歌曲:你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是几拍子的?

2、听歌曲:学生可以跟着小声唱一唱、动一动。

3、教师分句教唱歌曲。要特别注意歌曲的弱起小节和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4、在涂颜色处拍手或用打击乐(铃鼓)伴奏并演唱。 在学生会演唱的基础上,按照教科书的要求,在涂颜色处拍手或用打击乐(铃鼓)伴奏并演唱。

5、听歌曲、自由表演

三、我是小小作曲家

1、游戏《找朋友》。

2、活动《小小作曲家》

(1)教师做一个范例:选图片、节奏、分析创编乐曲。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图片进行创编、教师指导 (3)小组汇报展示,集体评价。

四、自我评价

五、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多来咪》,并进行律动表演。 教学目标:

听赏歌曲《多来咪》,进一步巩固对音符do re mi的识记,并在欢快的歌声中进行律动表演。 教学过程:

一、跳房子游戏;复习音符do re mi

二、听赏歌曲《多来咪》

1、初听歌曲录音,教师简介歌曲,引导学生读一读歌词。

2、听歌曲(教师演唱或录音)

3、师生共同演唱歌曲并自由表演

教师唱第一乐段,学生分为七组分别演唱do re mi fa sol la si 七个音。衔接处全体演唱。

三、音乐表演《多来咪》

1、教师讲解 《音乐之声》的故事情节

2、讨论表演《多来咪》片断

可以分为:歌唱组、表演组、伴奏组、制作头饰组等,由学生自由选择小组。

3、进行音乐表演

四、补充欣赏歌曲《孤独的牧羊人》《雪绒花》

感受乐曲的情绪,了解演唱形式

五、自我评价: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六、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在祖国怀抱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在祖国怀抱里》 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在祖国怀抱里》。

2、歌表演《在祖国怀抱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的插图,说一说图上有哪些少数民族小朋友。

2、你还知道那些少数民族?

二、范唱

1、教师范唱:

教师简介这些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及音乐风格(学生知道也可请同学们自己介绍)

2、录音范唱:请同学们重点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三、学唱歌曲

1、教师提示歌曲演唱顺序。

2、教师反复播放范唱录音(2-3遍),让学生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3、教师分句教唱歌曲。

4、提示八分休止符的“演唱”。

四、启发学生有感情、有语气的演唱歌曲。

五、启发学生创遍动作表现歌曲。

六、自我评价

七、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中国娃娃》《最美丽》

2、节奏练习《山泉、小溪、大河》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中国娃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通过欣赏歌曲《最美丽》能听辨出齐唱、合唱、轮唱的演唱形式。

3、通过节奏练习抒发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教师伴奏,请同学齐唱、独唱《在祖国怀抱里》。教师和同学评价

二、欣赏歌曲《中国娃娃》

1、第一遍:请同学们听赏歌曲的情绪,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第二遍:回答书上的提问(两条大河是长江、黄河,四大发明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五岳是华山、恒山、衡山、蒿山、泰山)。

3、第三遍:再次感受歌曲轻快活泼、有朝气的情绪。

三、欣赏歌曲《中国娃娃》

1、第一遍:请同学们听赏歌曲的情绪,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第二遍之前教师提示:这首歌曲用了齐唱、合唱、轮唱三种演唱形式,你能听辨出来吗?(乐曲开始为齐唱,中间为合唱,第三部分为轮唱)

3、第三遍:带领同学听辨三种演唱形式。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用这么丰富的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学生回答。

4、第四遍:再次感受歌曲中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四、活动:小小作曲家《山泉、小溪、大河》

1、出示山泉节奏

×

0

×

0

×

0

×

0 叮

2、出示小溪节奏

×

×

×

×

×

×

×

×

3、出示大河节奏

×

×

-

×

-

×

-

4、练习完之后做三声部的合奏

5、创编:请按上面的节奏配上do re mi 唱一唱、奏一奏。

6、用自己创编的旋律(或选择其他适合的音乐)为小诗伴奏。

五、自我评价

六、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歌表演《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2、学跳集体舞,并在学跳集体舞中学会合作。

3、活泼有序的表演演唱。 教学过程:

1、创编练习:请同学展示自己的创编成果。教师和同学评价。

2、复习歌曲《在祖国怀抱里》:教师伴奏,请同学齐唱、独唱。教师和同学评价。

3、感受情绪:请同学感受歌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欢快的情绪。

4、感受民族风格:请同学听辨歌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与哪个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相同?

5、感受歌曲节拍:一边听,一边拍手。

二、学习歌曲

1、师范唱

2、学生跟琴用lu哼唱

3、师教唱

4、齐唱

5、习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提示学生要互相配合,做到活泼而有序。

6、歌表演:一边听歌曲,一边表演。

三、、自我评价:

四、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地球我们共同的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美丽的黄昏》 教学目标:

这是一节以声乐教学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学生们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的运用轮唱的方式有感情的完整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学生在歌曲《美丽的黄昏》的伴奏为背景音乐开始学习。 教师可提问:这段音乐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它是几拍子的歌曲?

二、学习歌曲《美丽的黄昏》

(1)解决歌曲旋律难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弹琴),出是卡片唱准下面的音。

1 2 3 1 4 3 3 2 1 (2)解决轮唱难点

(3)学唱歌曲《美丽的黄昏》的曲谱:

可采取个人学习或小组学习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音准和节奏及三拍子的韵律感。 (4)学习歌词

教师可提问:你感觉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表现了什么意境?你想用什么样的歌声演唱? (5)学习轮唱

教师解释轮唱的含义,并作示范。

教师可根据学生能力分步骤进行:二部轮唱、三步轮唱。

3、器乐练习:

讲学唱的歌曲用打击乐器与他人合作演奏。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森林与小鸟》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乐曲,培养学生正确的聆听音乐的习惯;能够正确区分乐曲的两个段落,并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记忆模唱乐曲的第二主题片断。 教学过程:

1、初听全曲:你听到了什么?

2、分段欣赏:

(1)欣赏第一部分:这段音乐描述了什么情景?为什么?(速度较慢、节奏较为舒展,表现了森林早晨的情景。) (2)欣赏第二部分:

a、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情景?为什么?(速度较快、节奏紧凑,表现了森林中各种鸟在鸣叫。)

b、小组讨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为旋律伴奏。 (3)完整欣赏歌曲:请你为乐曲起个好听的名字。

3、拓展教学:

这首乐曲的名字叫《森林与小鸟》。它表现了小鸟在美丽的大自然中自由快乐的生活。请问同学们,鸟儿在什么样的森林中才无忧无虑的生活?才能唱出快乐的歌?我们现在生活的地球出现了哪些危机?作为少年儿童的我们应该怎样做?请同学们利用业余时间收集一些资料,共同交流。

4、教学反思:学生通过聆听音乐,积极体验乐曲带给人们的不同情绪。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绿荫》 复习歌曲《美丽的黄昏》 教学目的:

通过汇报小组学习的成果,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揭示本单元的中心议题“地球是我家,环保靠大家”的思想。欣赏歌曲《绿荫》,感受乐曲优美的情绪,增强学生爱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复习歌曲《美丽的黄昏》,并以小组的形式汇报演唱或演奏。 教学过程:

1、小组汇报:

(1)地球面临的问题。

(2)那些问题是由人类的影响造成的? (3)我们该怎样做?

2、教师展示相关的材料。

3、欣赏歌曲《绿荫》:

(1)初听乐曲:地球需要绿荫、小鸟需要绿荫、我们人类更需要绿荫。

(2)再听乐曲:请问这首乐曲的速度?情绪? (3)教师出示歌词:跟着音乐哼唱歌曲旋律。

4、复习歌曲《美丽的黄昏》 (1)全体齐唱 (2)全体练习二部轮唱 (3)小组练习并演唱二部轮唱 (4)全体练习三部轮唱

(5)小组练习并演唱三部轮唱或轮奏

5、总结下课

6、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留给我》 教学目的 :

通过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的方式,运用以掌握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学会歌曲《留给我》,指导学生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歌曲,并为歌曲设计演唱方式。 教学过程:

1、导入:有关环保主题的录像片段。

2、学习歌曲《留给我》

(1)初听歌曲: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再听歌曲:你喜欢歌曲的哪一乐句? (3)小组学习歌曲的旋律。 (4)分小组汇报

(5)教师弹琴,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旋律:注意用声方法。 (6)演唱歌词: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正确的演唱歌词、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教师弹琴伴奏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4、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练习领唱与齐唱的演唱形式。

5、汇报设计结果并表演。

6、总结下课

7、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健康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健康歌》,并随歌曲进行律动表演。

2、学唱歌曲《小小足球赛》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健康歌》的全部歌词内容,感受其跳荡的律动,学会一段歌词。

2、 学会歌曲《小小足球赛》的第一段歌词。

3、 能随歌曲《健康歌》,的音乐即兴动作。 教学过程:

1、导入:学生在歌曲《健康歌》的伴奏为背景音乐开始学习。 教师提问:这段音乐唱了些什么?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2、学习歌曲《美丽的黄昏》 (1)教师范唱歌曲《美丽的黄昏》 (2)指导学习歌词 教师提问:你感觉乐曲的情绪是什么样子的?歌曲表现了什么意境?你应该用什么样的歌声表现? (3)学生跟着歌曲录音清唱两遍。 (4)鼓励学生跟着音乐做律动表演

3、用自己身边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放《小小足球赛》的录音,学生朗诵歌词,跟着录音学唱第一段歌词。

5、自我评价: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6、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溜冰圆舞曲》《跳绳》

2、学唱歌曲《小小足球赛》 教学目的:

1、能听辨出乐曲《溜冰圆舞曲》中各段音乐的情绪变化,听辨出《跳绳》中三个乐段ABC的结构。

2、学会歌曲《小小足球赛》

3、能随着《溜冰圆舞曲》的录音模仿溜冰的动作。

4、知道一些有关足球的趣闻。 教学过程:

1、请同学们议论有关溜冰的话题,引入新课,欣赏《溜冰圆舞曲》。

(通过欣赏这首曲子你看到了什么?)

2、这首曲子中重复的乐曲是那一段(讲授这首乐曲的主题)

3、随教师唱这一主题的乐谱。

4、再次聆听《溜冰圆舞曲》全曲,注意上述主题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5、介绍丁善德及其儿童钢琴组曲《快乐的节日》,欣赏《跳绳》。在听赏过程中,教师作微小的动作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例如:在第

一、第三乐段时可做挥绳动作。第二乐段可做跳跃动作和轻盈的舞蹈动作。

6、引导学生听出第三段与第一段是相同的,再在课本中第三部分的空格中填上绿色。

7、继续学习《小小足球赛》的二段歌词。

8、师生共同讨论有关足球的趣闻。

9、分组讨论如何表演这首歌曲。

10、上台展示。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综合性音乐活动“趣味运动会” 教学目标:

1、能听辨《溜冰圆舞曲》《跳绳》《拔河》

2、能初步认准音准1-

2、1-

3、1-

5、1-6 1-i

3、学会跳绳儿歌的歌谱并唱会歌曲。

4、在诸项表演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1、《运动员进行曲》的音乐声中开始本课教学。

2、师生共同讲述一些有关运动会的趣闻。

3、找两三组同学表演《小小足球赛》。

4、在欢悦的音乐声中表演踢毽子动作。

5、学习跳绳儿歌的歌谱和歌词,再随着歌声表演跳绳动作(分组进行,两人抡长绳,其他同学轮流跳绳),途中可即兴的改动某些歌词,如“小熊小熊你点点头”等。

6、随《溜冰圆舞曲》的音乐表演溜冰动作。

7、听音乐《两个小乒乓球运动员》,再进行“我们来打乒乓球”的即兴演唱的练习。

8、随着优美的音乐表演韵律操动作。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 《小小足球赛》《健康歌》

2、创编与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歌曲的学习与聆听,让学生初步了解抗日战争年代,我们少年儿童在战争中所发挥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2、在节奏的创编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创设愉快的环境,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大胆地创造,使其更加喜欢上音乐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

1、学生听琴完整地演唱本课两首歌曲一遍。

2、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演唱,进行简单的评价,说一说哪些地方唱得好,哪些地方唱得不好,并说出原因。

3、分小组进行讨论,用一句话谈谈自己对这两首歌曲的感受及理解。

三、为乐伴奏:

1、学生分别拿出自己制的小乐器,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进行歌曲伴奏。

2、每小组选出优秀的演奏者在全体同学面前为大家作表演,上全体同学为这些演奏的同学作评价。

四、游戏

五、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动画城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黑猫警长》、《葫芦兄弟》、《宝莲灯》中的音乐。

2、动画人物联欢会 教学目标:

通过动画中的音乐吸引学生,把学生对动画片的兴趣转移到动画音乐上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音乐《大风车》,请学生们拍手做律动。

2、播放一组音乐,请同学们分辨出是哪部动画片里的音乐,并回答动画片里的主要人物是谁?

二、欣赏

1、分别播放《人们叫我唐老鸭》和《米老鼠之歌》,学生猜是什么音乐,主人公是谁?

2、小结:米老鼠和唐老鸭是美国迪斯尼乐园里的代表动画人物,现在我们来观看一下他们的精彩表演。(插播一段动画,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

3、再播放几首动画片的音乐,看看大家还能不能猜的出来。(播放《啊哈!黑猫警长》、《小小葫芦娃》、《天地在我心》)

4、学生听音乐拍手做动作,并回答

三、创作表演

同学们可以准备一首动画片里的歌曲、故事或舞蹈,也可以画画你喜欢的动画人物装饰我们的联欢会,大家可以单独表演也可以联合演出,咱们开始行动吧! 播放《蓝猫三千问》主题曲《天有多高》。(学生随音乐演唱并做表演)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动画城》 教学目标:

1、学唱《动画城》歌曲,用歌声来感受小朋友对动画城的赞美和向往。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感受歌曲的节拍,自编动作,创造性地进行歌表演。

3、欣赏迪斯尼动画电影《狮子王》的开场曲“生生不息”。 教学过程

一、感受“动画城”

二、

1、11 观赏中央电视台《动画城》节目中的卡通片段,观赏完后,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动画人物。

2、请你们模仿一下自己最喜欢的动画人物动作。

3、贴一贴、画一画,把自己最喜欢的卡通人物,请进动画城里来。

二、学唱歌曲《动画城》

1、谈话。

2、听赏《动画城》歌曲。

3、唱一唱、认一认,(p书26页音阶图,认唱7 I音高及手势的位子)

4、把学过的音符按音高低顺序填一填、唱一唱(书P27页城墙图)

5、找一找在歌曲中7音出现了几次?跟琴哼唱旋律。

6、熟悉歌词,用中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注意突出强拍。

7、学唱歌曲,区别第

一、第二乐句只有最后一小节旋律不同,用颜色涂上分别唱一唱。

8、请同学们根据歌曲的内容,创编动作。

三、欣赏迪斯尼动画电影《狮子王》的开场曲“生生不息”。

1、根据书27页图片,说一说剧情,了解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2、感受音乐为卡通片制造了氛围。

3、模仿动画片的情景进行表演。(分组进行)

四、小结 教学反思: 。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活动:丰富多彩的动画人物

2、欣赏:《哪吒再生》 学习目标:

1、通过动画中的音乐吸引学生,把学生对动画片的兴趣转移到动画音乐上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记忆能力。

2、通过童话故事对学生进行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的教育,从中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觉和想象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音乐《大风车》,请学生们拍手做律动。

二、欣赏《哪吒再生》

1、(教师出示图片或动画音乐),提问:讲的是谁,说的是什么故事。

2、小组讨论后,请学生讲述这段故事。

3、初听:音乐是怎样表现这段故事的?

4、分段细听:

(1)金光洞里:乐曲一开始,扬琴奏出轻快的震音,似云雾蒙蒙的金光洞。

(2)哪吒苏醒:木琴奏出连串固定音型,仿佛看到荷花透出青气,哪吒在抬手,伸腿。

(3)师徒相见:2/2拍的节拍和全乐队的强奏,抒发了哪吒见到师父时的悲喜交加、感慨万分的心情 (4)出发抱仇:三连音节奏的层层推进,体现了哪吒奋发操练,为民处害的决心。

(教师可边讲,边听,边议,以引导学生想象,进一步提高他们对音乐表现手段的认识)

5、完整的听全曲。

6、由学生来复述音乐的内容。要求随音乐的出现顺序简单讲述。其他学生可边听边画出你喜欢的曲中人物或情节。

四、创作表演

1、学生以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编创动作。

2、小组成果展示。

3、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演唱《机器猫》 教学目标:

1、 能活泼有趣的演唱这首歌曲。

2、 会讲述一段机器猫的故事。 教学过程:

1、 播放《机器猫》片断引入教学。

2、 完整欣赏原唱版《机器猫》,熟悉旋律。

3、 教师指导学生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4、 用听唱法逐句学习这首歌曲。

5、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6、 展示,并讲述自己知道的机器猫的故事。

第六单元 闪闪的红星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嘎子嘎》,用打击乐为歌曲加配伴奏。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嘎子嘎》,结合电影《小兵张嘎》了解革命历史,更好的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景。

2、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3、能即兴随歌曲表演。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教师播放电影《小兵张嘎》片断,并简介影片背景及内容。

2、 初次欣赏,谈感受。

二、欣赏乐曲。

1、 有节奏的读歌词,并了解歌曲内容。

2、 出示节奏谱,引导学生唱。

3、 逐段欣赏,并交流感受,完成课本填空。

4、 完整欣赏,并尝试并听边打节奏。

三、创编活动:用动作表现人物、故事情节。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红星歌》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红星歌》,感受歌曲中进行曲的雄壮的风格。

2、体会重音记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欣赏的歌曲《嘎子嘎》。

二、导入新课

1、播放电影《闪闪的红星》的片段。

2、介绍电影的主题曲《红星歌》。

3、播放《红星歌》完整的录音。

4、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三、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感受。

2、体会歌曲中雄壮的情绪。随音乐走步。

3、出示歌谱,唱旋律。

4、学唱歌词部分。

5、体会重音记号的演唱方法:演唱时要果断的、坚定的。

6、用行进的步伐做律动。

7、完整地演唱歌曲,注意表现音乐雄壮的气氛。

四、感受进行曲的特点,师生共同总结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五、结束新课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我是人民小骑兵》,感受音乐所描绘的狂风暴雪的情景,同时了解一些蒙古族的风情,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2、通过静心聆听、朗读主题诗、模仿律动、画一画、敲一敲等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听辨主奏乐器——木琴的音色特点及音乐力度的变化,感知乐曲的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学生律动进入教室(音乐可采用《秧歌调》)

二、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

(一)聆听乐曲引子,直接导入:音乐在模仿什么声音?这种声音好像把你带到哪里?你知道是什么乐器在演奏?

(二)出示图片,介绍木琴的形状、演奏方式和音色特点

(三)朗读单元主题儿歌,导入乐曲欣赏:

1、师生相互交流自己对大草原的印象,朗读单元主题儿歌

2、完整听赏乐曲,思考:乐曲描绘了哪些情景?

3、介绍曲名——《我是人民小骑兵》

4、分段落听赏、交流。

(四)用律动参与的方式复听全曲,如:模仿骑马动作等

(五)相互交流自己听赏后的感受

(六)分组活动

1、画一画——试用各种不同的图形或符号来表现声音的渐强和减弱

2、敲一敲——使用打击乐器来模拟马蹄声来表现声音的渐强和减弱

3、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声音的渐强和减弱

三、总结 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 音乐中的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能够激发学生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2、 能边听边有情感的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交流自己知道的战争时期的小英雄。

2、引出王二小,学生交流有关王二小的故事。

3、引入。

二、欣赏歌曲

1、初次欣赏,思考讨论:歌曲是以什么样的情感演唱的?(叙事、回忆地)

2、再次欣赏,交流:我从歌曲中听到了„„

3、看书上的插图,尝试配乐讲述《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4、展示,激发学生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三、整体欣赏,总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老爷爷赶鹅》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的声音、较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演唱《老爷爷赶鹅》。

2、能一边唱一边表演,不断提高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欣赏一首歌曲《咏鹅》。

2、(出示《老爷爷赶鹅》歌片)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罗马尼亚儿童歌曲《老爷爷赶鹅》。

二、整体感知,熟悉歌曲。

1、听赏,了解歌曲的情绪风格。(欢快、风趣的)

2、跟音乐轻唱,熟悉旋律。

三、学习歌曲

1、教师指导学生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2、教师弹琴,学生逐句跟唱。

3、以各种形式练习。

四、拓展:边唱边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五、展示,总结。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教学目标:

通过唱游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深刻内涵,学习蜗牛身上的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

一、播放《春天在哪里》带学生走入教室。

二、引入教学:出示蜗牛与黄鹂鸟图片。

三、学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1、听音乐,讲故事。“那蜗牛与黄鹂鸟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来听一听。”

2、学生讲故事,做动作。模仿蜗牛和黄鹂鸟的语气和动作。

3、(出示歌词)带有节奏的朗读,选一位同学带读,教师打节奏。

4、听音乐,模仿动作。

5、学生跟琴演唱。

6、教师范唱。请学生分析演唱的不同点,处理歌曲。

7、分角色演唱。

四、拓展

1、讨论:你喜欢蜗牛还是黄鹂鸟?为什么?

2、欣赏《蜗牛过桥》的组图,让学生发现蜗牛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音乐剧《蜗牛与黄鹂鸟》 教学目标:

通过小小音乐剧的实践体验,提高学生们综合艺术的表现能力并贯穿思想教育,让学生知道,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战胜困难。 教学过程:

一、节奏律动:

二、激情导入:

1、播放课件:《蜗牛与黄鹂鸟》,教师提示学生用动作或拍手表现音乐情绪。

2、学生讲述故事。

三、音乐剧的编排:

1、看一下课本中的图片,自己说一说每幅图所表现的内容,以及每幅图提出的要求。

2、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每幅图的内容。

3、总结:蜗牛不怕吃苦,非常认真。

4、欣赏老师们编排的音乐剧。

5、学生表演: 学生分组排练;带上头饰表演;完整的一组一组的进行。

四、课堂总结:

学习小蜗牛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能成功的。 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 金钥匙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地有多厚,天有多高》;认识顿音记号。 教学目标:

1、 能够富有想像力的演唱歌曲。

2、 认识顿音记号,知道他的作用,能正确在歌曲中应用。

3、 通过学习歌曲,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论《蓝毛淘气三千问》引入。

二、欣赏,熟悉旋律。

1、 播放歌曲,欣赏,交流: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2、 讨论:歌曲用了什么样的情感演唱?

3、 再次欣赏,熟悉。

三、学习歌曲。

1、 领唱歌谱,学生跟唱。

2、 逐句教学歌词。

3、 跟着音乐一起唱,以各种形式练习唱。

四、认识顿音记号。

1、 出示顿音记号,并简要介绍。

2、 在歌曲中找,并尝试唱出来。

3、 教师指导运用。

五、指导学生有情感的演唱。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介绍欣赏乐曲《种太阳》、《星空》 教学目标:

1、请学生用语言或绘画、动作等形式自由表现对《种太阳》、《星空》这首乐曲的感受。

2、体会并表达乡村孩子们天真、纯朴的美好愿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分别开始介绍、欣赏《种太阳》、《星空》

1、 用语言或绘画表达感受,可给他起个名字

2、 教师带领学生用肢体表现对《种太阳》、《星空》乐曲的感受

3、 进行配乐诗朗诵比赛

三、总结,交流感受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老水牛角弯弯》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老水牛角弯弯》,体会并表达乡村孩子们天真、纯朴的美好愿望,启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种太阳》

在歌曲《种太阳》的陪衬下,学生们用一句话表述自己的美好愿望

二、导入本课主题

1、出示牛图片,让学生说出有关牛的联想,也可说出水牛、黄牛、奶牛的区别。最后引导看牛角后的联想

2、引导学生听《老水牛角弯弯》,了解歌曲内容和情绪。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出歌中人物的年龄、身份、当时的心情和愿望。

二、学唱歌曲《老水牛叫弯弯》。

1、 分句教唱

2、 及时纠正音准、节奏和倚音的唱法

3、 指导学生用甜美、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并用歌声表达一个农家孩子天真、质朴、美好的心愿

4、 各组简单演唱形式背唱

5、引导学生要想成为宇航员探索宇宙的奥秘,就应该从现在不断克服自身缺点,持之以恒地努力学习,才是实现美好理想的金钥匙。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西坪二小

2011年9月

第5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教案

反思

教材分析

《周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41的。它是一节数学概念课。它是在学生掌握认识各种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通过本节课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以学生最大程度参与为基本原则,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知识和学会学习的过程,真正的使学习变得快乐起来。因为周长是一个数学概念,而且在我们整个小学阶段,大部分概念没有下严格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帮助他们感悟概念的本质属性。所以本节教学内容结合了大量实物和图形,通过学生的感知、动手操作来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综合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运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综合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创设情境:小朋友们,国庆节快到了,你们开心吗?有哪些事情值得开心?哇,想起来感觉真不错。那这节课我们来做几张卡片,表达表达高兴的心情,愿意吗?

①感知周长:出示做好的贺卡,这是我做的祝你们国庆快乐的贺卡。 你们喜欢什么图形来做贺卡?

出示各种图形:美术老师给了我一个建议,在贺卡周围围一圈彩带会很漂亮,那我需要多长的彩带得先知道什么?

②巩固周长概念:你愿意举着自己喜欢的图形,大声告诉别人它的周长在哪里吗?(生演示,指出周长)

③抽象周长概念:谁能说说周长到底是什么?

2、出示一图形,请学生指出它的周长在哪里?

二、探究求周长的策略

1、请你独立想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的周长怎么算?告诉我你的办法就可以了。如果你喜欢的图形太简单,也可以选一个难的。

2、告诉你的同桌你的想法。

3、反馈,汇报

(1)生:只要量出各边的长,再全部加起来就可以了。

师:同意吗?

生:同意。

(这两个图形方法同上)

(2)探究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生:只要量出一条边就可以了,然后加4次。

生:只要乘以4就可以了,比较简单。

师:有没有意见?(3)生1:用尺子量每条边,再加起来就好了。

生2:用尺子量一个角的两边长度之和,再乘5就好了。

生3:用尺子量一条边,再乘10就好了。(4)师:长方形的周长呢?

生1:量出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好了。。

生2:只要量两次就可以了,量一个长再乘2,量一个宽再乘2就行。

生3:行。

师:什么理由?

生:有两个(长+宽)。

师:这几种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个方法?

生1:第一种。

生2:第二种。(5)生1:用尺量

师:(给一根米尺)你量给大家看。

生1:不行,不行。

生2:拿根绳子先围一围,再量绳子的长度。

师:(给一根绳子)你围给大家看。

生2:(简要操作)

师:这个办法行吗?

生:行。

生3:我用米尺也能量。

师:你量量看。

生3:我在圆上做一记号,再把圆在尺子上滚一圈,就知道它的周长了。

师:(示范)是不是这个意思?行吗?

生:行。(6)生1:在尺子上滚一滚。

师:(示范)行吗?

生:不行。

师:有向里的凹面就不能滚,那怎么办?

生2:用绳子先围,再量量吧!

师:(略作示范)行吗? 生:行。(7)生1:用绳子围,再量的方法。(生略作示范)

生2:弯的地方用绳子围,直的地方用尺子量,再加起来就可以了。

(8)生1:这个图形很简单嘛,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加起来就行了。

生2:我发现一个问题,只要量两条边的长度就可以了。

师:说说看

生3生4:我们也发现了。

把有的线段移动一下就可以变成一个长方形,像这样...... 师:我发现大家都很了不起,已经学会把一个比较复杂的图形转化成简单图形进行计算,这样的图形以后我们还会碰到很多,大家要继续加油!

二、巩固练习:算出以下图形的周长

三、小结:用一句话说说这节课最大的收获。

第6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快乐的do re mi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快乐的do re mi》,识记do re mi三个音。

教学目标:演唱歌曲《快乐的do re mi》,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认识和演唱音符do re mi。 教学过程:

一、听唱歌曲《快乐的do re mi》

1、听赏歌曲

(1)、听录音范唱《快乐的do re mi》 (2)请你跟琴唱一唱这三个音。

(3)教师演唱《快乐的do re mi》,学生接唱歌曲中的do re mi。

2、听唱法演唱歌曲 (1) 轻声读歌词第一段

(2) 听教师慢速范唱第一段歌词,学生心里默唱一遍,轻声唱一遍。 (3)引导学生演唱歌曲第一段,教师仔细听学生演唱,加以指导。 “演唱”四分休止符时,可用手势动作代替

(4)学习演唱

二、三段歌词。听录音范唱,跟琴直接演唱。 (5)全体演唱全曲二至三遍

二、音乐游戏

1、认识五线谱上的do re mi的唱名位置。

2、跳房子游戏

三、演唱歌曲

1、再演唱过程中可不断变换演唱形式:以小组为单位或领唱与齐唱,小组派出代表演唱等形式。

2、表演唱或小组表演唱、个人表演唱

3、进行歌词创编

四、自我评价: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教学反思:认识唱名do re mi;用不同唱法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表现活泼快乐的情绪。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我是小小音乐家》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我是小小音乐家》,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气氛。

2、引导学生用do re mi三个音进行音乐创编活动。 教学过程:

一、我是小小主持人: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并和大家一起欣赏。

二、我是小小音乐家

1、初听歌曲:你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是几拍子的?

2、听歌曲:学生可以跟着小声唱一唱、动一动。

3、教师分句教唱歌曲。要特别注意歌曲的弱起小节和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4、在涂颜色处拍手或用打击乐(铃鼓)伴奏并演唱。

在学生会演唱的基础上,按照教科书的要求,在涂颜色处拍手或用打击乐(铃鼓)伴奏并演唱。

5、听歌曲、自由表演

三、我是小小作曲家

1、游戏《找朋友》。

2、活动《小小作曲家》

(1)教师做一个范例:选图片、节奏、分析创编乐曲。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图片进行创编、教师指导 (3)小组汇报展示,集体评价。

四、自我评价

五、教学反思:学生能在演唱歌曲时表达欢快热烈的情绪,并能在涂色处用打击乐伴奏。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多来咪》,并进行律动表演。

教学目标:听赏歌曲《多来咪》,进一步巩固对音符do re mi的识记,并在欢快的歌声中进行律动表演。 教学过程:

一、跳房子游戏;复习音符do re mi

二、听赏歌曲《多来咪》

1、初听歌曲录音,教师简介歌曲,引导学生读一读歌词。

2、听歌曲(教师演唱或录音)

3、师生共同演唱歌曲并自由表演

教师唱第一乐段,学生分为七组分别演唱do re mi fa sol la si 七个音。衔接处全体演唱。

三、音乐表演《多来咪》

1、教师讲解 《音乐之声》的故事情节

2、讨论表演《多来咪》片断

可以分为:歌唱组、表演组、伴奏组、制作头饰组等,由学生自由选择小组。

3、进行音乐表演

四、补充欣赏歌曲《孤独的牧羊人》《雪绒花》 感受乐曲的情绪,了解演唱形式

五、自我评价: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六、教学反思:能跟着录音轻声演唱歌曲;能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即兴的音乐表演。

第二单元 在祖国怀抱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在祖国怀抱里》 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在祖国怀抱里》。

2、歌表演《在祖国怀抱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的插图,说一说图上有哪些少数民族小朋友。

2、你还知道那些少数民族?

二、范唱

1、教师范唱:

教师简介这些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及音乐风格(学生知道也可请同学们自己介绍)

2、录音范唱:请同学们重点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三、学唱歌曲

1、教师提示歌曲演唱顺序。

2、教师反复播放范唱录音(2-3遍),让学生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3、教师分句教唱歌曲。

4、提示八分休止符的“演唱”。

四、启发学生有感情、有语气的演唱歌曲。

五、启发学生创遍动作表现歌曲。

六、自我评价

七、教学反思:不同的歌曲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要有所不同,例如:一首曲调节奏非常简单的歌曲就适合进行视谱教学,而一首曲调优美节奏复杂的歌曲就不适合,而一首民歌小调要更多地发挥教师范唱作用。重点在于用歌声去表现歌曲的风格特点。 本课教学中的巩固教学(即创编动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歌词内容很易理解,音乐形象鲜明,所以是个极佳的歌表演曲目。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中国娃娃》《最美丽》

2、节奏练习《山泉、小溪、大河》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中国娃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通过欣赏歌曲《最美丽》能听辨出齐唱、合唱、轮唱的演唱形式。

3、通过节奏练习抒发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教师伴奏,请同学齐唱、独唱《在祖国怀抱里》。教师和同学评价

二、欣赏歌曲《中国娃娃》

1、第一遍:请同学们听赏歌曲的情绪,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第二遍:回答书上的提问(两条大河是长江、黄河,四大发明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五岳是华山、恒山、衡山、蒿山、泰山)。

3、第三遍:再次感受歌曲轻快活泼、有朝气的情绪。

三、欣赏歌曲《中国娃娃》

1、第一遍:请同学们听赏歌曲的情绪,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第二遍之前教师提示:这首歌曲用了齐唱、合唱、轮唱三种演唱形式,你能听辨出来吗?(乐曲开始为齐唱,中间为合唱,第三部分为轮唱)

3、第三遍:带领同学听辨三种演唱形式。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用这么丰富的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学生回答。

4、第四遍:再次感受歌曲中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四、活动:小小作曲家《山泉、小溪、大河》

1、出示山泉节奏

×

0

×

0

×

0

×

0 叮

2、出示小溪节奏

×

×

×

×

×

×

×

×

3、出示大河节奏

×

×

-

×

-

×

-

4、练习完之后做三声部的合奏

5、创编:请按上面的节奏配上do re mi 唱一唱、奏一奏。

6、用自己创编的旋律(或选择其他适合的音乐)为小诗伴奏。

五、自我评价

六、教学反思:对于三年级的同学来说,欣赏二声部合唱还有些困难,尤其是在没有歌词的前提下,所以,在教学中,我重点让学生听出歌词,感受情绪,《最美丽》和《中国娃娃》两首正好联系起来,前一首唱了祖国最美丽,后者就细说了美丽在哪里:在于一座长城,两条大河,四大发明及五岳……等条件成熟时,让学生去查阅有关四大发明、两条大河、一座长城、五岳、六合塔等知识,会让学生主动地掌握不少知识,另外,也让学生了解到音乐课并非只是唱歌,它是一门艺术。包含的内容很多,有文学、历史、地理、诗歌等等。从而改变“音乐课就是唱歌”的错误观念,提高学习兴趣。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歌表演《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2、学跳集体舞,并在学跳集体舞中学会合作。

3、活泼有序的表演演唱。 教学过程:

1、创编练习:请同学展示自己的创编成果。教师和同学评价。

2、复习歌曲《在祖国怀抱里》:教师伴奏,请同学齐唱、独唱。教师和同学评价。

3、感受情绪:请同学感受歌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欢快的情绪。

4、感受民族风格:请同学听辨歌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与哪个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相同?

5、感受歌曲节拍:一边听,一边拍手。

二、学习歌曲

1、师范唱

2、学生跟琴用lu哼唱

3、师教唱

4、齐唱

5、习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提示学生要互相配合,做到活泼而有序。

6、歌表演:一边听歌曲,一边表演。

三、、自我评价:

四、教学反思:学会跳集体舞。这样的课可以带学生到室外去上。如在教室上,可以让学生观看更多的维吾尔族歌舞片段,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录像了解更多的维吾尔族风土人情,激发学生兴趣。要让学生有种想去新疆旅游的欲望,这样,民族情感、爱国主义教育都将会渗透。

第三单元 地球我们共同的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美丽的黄昏》

教学目标: 这是一节以声乐教学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学生们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的运用轮唱的方式有感情的完整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在歌曲《美丽的黄昏》的伴奏为背景音乐开始学习。 教师可提问:这段音乐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它是几拍子的歌曲?

二、学习歌曲《美丽的黄昏》

(1)解决歌曲旋律难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弹琴),出是卡片唱准下面的音。

1 2 3 1 4 3 3 2 1 (2)解决轮唱难点

(3)学唱歌曲《美丽的黄昏》的曲谱:

可采取个人学习或小组学习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音准和节奏及三拍子的韵律感。 (4)学习歌词

教师可提问:你感觉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表现了什么意境?你想用什么样的歌声演唱?

(5)学习轮唱

教师解释轮唱的含义,并作示范。

教师可根据学生能力分步骤进行:二部轮唱、三步轮唱。

3、器乐练习:

讲学唱的歌曲用打击乐器与他人合作演奏。

教学反思:能正确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能完整地表达歌曲的情绪。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森林与小鸟》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乐曲,培养学生正确的聆听音乐的习惯;能够正确区分乐曲的两个段落,并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记忆模唱乐曲的第二主题片断。 教学过程:

1、初听全曲:你听到了什么?

2、分段欣赏:

(1)欣赏第一部分:这段音乐描述了什么情景?为什么?(速度较慢、节奏较为舒展,表现了森林早晨的情景。) (2)欣赏第二部分:

a、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情景?为什么?(速度较快、节奏紧凑,表现了森林中各种鸟在鸣叫。)

B、小组讨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为旋律伴奏。 (3)完整欣赏歌曲:请你为乐曲起个好听的名字。

3、拓展教学:

这首乐曲的名字叫《森林与小鸟》。它表现了小鸟在美丽的大自然中自由快乐的生活。请问同学们,鸟儿在什么样的森林中才无忧无虑的生活?才能唱出快乐的歌?我们现在生活的地球出现了哪些危机?作为少年儿童的我们应该怎样做?请同学们利用业余时间收集一些资料,共同交流。

4、教学反思:学生通过聆听音乐,积极体验乐曲带给人们的不同情绪。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绿荫》 复习歌曲《美丽的黄昏》

教学目的:通过汇报小组学习的成果,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揭示本单元的中心议题“地球是我家,环保靠大家”的思想。欣赏歌曲《绿荫》,感受乐曲优美的情绪,增强学生爱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复习歌曲《美丽的黄昏》,并以小组的形式汇报演唱或演奏。 教学过程:

1、小组汇报:

(1)地球面临的问题。

(2)那些问题是由人类的影响造成的? (3)我们该怎样做?

2、教师展示相关的材料。

3、欣赏歌曲《绿荫》:

(1)初听乐曲:地球需要绿荫、小鸟需要绿荫、我们人类更需要绿荫。 (2)再听乐曲:请问这首乐曲的速度?情绪? (3)教师出示歌词:跟着音乐哼唱歌曲旋律。

4、复习歌曲《美丽的黄昏》 (1)全体齐唱

(2)全体练习二部轮唱 (3)小组练习并演唱二部轮唱 (4)全体练习三部轮唱

(5)小组练习并演唱三部轮唱或轮奏

5、总结下课

6、教学反思:学生养成聆听音乐的好习惯,小组合作演唱和演奏的表现能力有所提高。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留给我》

教学目的 :通过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的方式,运用以掌握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学会歌曲《留给我》,指导学生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歌曲,并为歌曲设计演唱方式。 教学过程:

1、导入:有关环保主题的录像片段。

2、学习歌曲《留给我》

(1)初听歌曲: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再听歌曲:你喜欢歌曲的哪一乐句? (3)小组学习歌曲的旋律。 (4)分小组汇报

(5)教师弹琴,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旋律:注意用声方法。

(6)演唱歌词: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正确的演唱歌词、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教师弹琴伴奏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4、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练习领唱与齐唱的演唱形式。

5、汇报设计结果并表演。

6、总结下课

7、教学反思:学生能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掌握学习歌曲的能力。

第四单元 健康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健康歌》,并随歌曲进行律动表演。

2、学唱歌曲《小小足球赛》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健康歌》的全部歌词内容,感受其跳荡的律动,学会一段歌词。

2、 学会歌曲《小小足球赛》的第一段歌词。

3、 能随歌曲《健康歌》,的音乐即兴动作。 教学过程:

1、导入:学生在歌曲《健康歌》的伴奏为背景音乐开始学习。 教师提问:这段音乐唱了些什么?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2、学习歌曲《美丽的黄昏》 (1)教师范唱歌曲《美丽的黄昏》 (2)指导学习歌词

教师提问:你感觉乐曲的情绪是什么样子的?歌曲表现了什么意境?你应该用什么样的歌声表现?

(3)学生跟着歌曲录音清唱两遍。 (4)鼓励学生跟着音乐做律动表演

3、用自己身边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放《小小足球赛》的录音,学生朗诵歌词,跟着录音学唱第一段歌词。

5、自我评价: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6、教学反思:学生能感受歌曲中的跳跃的律动,能跟随歌声即兴表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溜冰圆舞曲》《跳绳》

2、学唱歌曲《小小足球赛》 教学目的:

1、能听辨出乐曲《溜冰圆舞曲》中各段音乐的情绪变化,听辨出《跳绳》中三个乐段ABC的结构。

2、学会歌曲《小小足球赛》

3、能随着《溜冰圆舞曲》的录音模仿溜冰的动作。

4、知道一些有关足球的趣闻。 教学过程:

1、请同学们议论有关溜冰的话题,引入新课,欣赏《溜冰圆舞曲》。 (通过欣赏这首曲子你看到了什么?)

2、这首曲子中重复的乐曲是那一段(讲授这首乐曲的主题)

3、随教师唱这一主题的乐谱。

4、再次聆听《溜冰圆舞曲》全曲,注意上述主题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5、介绍丁善德及其儿童钢琴组曲《快乐的节日》,欣赏《跳绳》。在听赏过程中,教师作微小的动作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例如:在第

一、第三乐段时可做挥绳动作。第二乐段可做跳跃动作和轻盈的舞蹈动作。

6、引导学生听出第三段与第一段是相同的,再在课本中第三部分的空格中填上绿色。

7、继续学习《小小足球赛》的二段歌词。

8、师生共同讨论有关足球的趣闻。

9、分组讨论如何表演这首歌曲。

10、上台展示。

11、教学反思:在欣赏音乐时的理解能力有所提高,在模仿溜冰动作时有创造性。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综合性音乐活动“趣味运动会” 教学目标:

1、能听辨《溜冰圆舞曲》《跳绳》《拔河》

2、能初步认准音准1-

2、1-

3、1-

5、1-6 1-i

3、学会跳绳儿歌的歌谱并唱会歌曲。

4、在诸项表演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1、《运动员进行曲》的音乐声中开始本课教学。

2、师生共同讲述一些有关运动会的趣闻。

3、找两三组同学表演《小小足球赛》。

4、在欢悦的音乐声中表演踢毽子动作。

5、学习跳绳儿歌的歌谱和歌词,再随着歌声表演跳绳动作(分组进行,两人抡长绳,其他同学轮流跳绳),途中可即兴的改动某些歌词,如“小熊小熊你点点头”等。

6、随《溜冰圆舞曲》的音乐表演溜冰动作。

7、听音乐《两个小乒乓球运动员》,再进行“我们来打乒乓球”的即兴演唱的练习。

8、随着优美的音乐表演韵律操动作。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 《小小足球赛》《健康歌》

2、创编与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歌曲的学习与聆听,让学生初步了解抗日战争年代,我们少年儿童在战争中所发挥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2、在节奏的创编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创设愉快的环境,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大胆地创造,使其更加喜欢上音乐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

1、学生听琴完整地演唱本课两首歌曲一遍。

2、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演唱,进行简单的评价,说一说哪些地方唱得好,哪些地方唱得不好,并说出原因。

3、分小组进行讨论,用一句话谈谈自己对这两首歌曲的感受及理解。

三、为乐伴奏:

1、学生分别拿出自己制的小乐器,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进行歌曲伴奏。

2、每小组选出优秀的演奏者在全体同学面前为大家作表演,上全体同学为这些演奏的同学作评价。

四、游戏

五、教学反思:学生们能积极参与表演。

第五单元 动画城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黑猫警长》、《葫芦兄弟》、《宝莲灯》中的音乐。

2、动画人物联欢会

教学目标:通过动画中的音乐吸引学生,把学生对动画片的兴趣转移到动画音乐上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音乐《大风车》,请学生们拍手做律动。

2、播放一组音乐,请同学们分辨出是哪部动画片里的音乐,并回答动画片里的主要人物是谁?

二、欣赏

1、分别播放《人们叫我唐老鸭》和《米老鼠之歌》,学生猜是什么音乐,主人公是谁?

2、小结:米老鼠和唐老鸭是美国迪斯尼乐园里的代表动画人物,现在我们来观看一下他们的精彩表演。(插播一段动画,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

3、再播放几首动画片的音乐,看看大家还能不能猜的出来。(播放《啊哈!黑猫警长》、《小小葫芦娃》、《天地在我心》)

4、学生听音乐拍手做动作,并回答

三、创作表演

同学们可以准备一首动画片里的歌曲、故事或舞蹈,也可以画画你喜欢的动画人物装饰我们的联欢会,大家可以单独表演也可以联合演出,咱们开始行动吧! 播放《蓝猫三千问》主题曲《天有多高》。(学生随音乐演唱并做表演) 教学反思:

学生能积极参与表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动画城》 教学目标:

1、学唱《动画城》歌曲,用歌声来感受小朋友对动画城的赞美和向往。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感受歌曲的节拍,自编动作,创造性地进行歌表演。

3、欣赏迪斯尼动画电影《狮子王》的开场曲“生生不息”。 教学过程

一、感受“动画城”

观赏中央电视台《动画城》节目中的卡通片段,观赏完后,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动画人物。

2、请你们模仿一下自己最喜欢的动画人物动作。

3、贴一贴、画一画,把自己最喜欢的卡通人物,请进动画城里来。

二、学唱歌曲《动画城》

1、谈话。

2、听赏《动画城》歌曲。

3、唱一唱、认一认,(p书26页音阶图,认唱7 I音高及手势的位子)

4、把学过的音符按音高低顺序填一填、唱一唱(书P27页城墙图)

5、找一找在歌曲中7音出现了几次?跟琴哼唱旋律。

6、熟悉歌词,用中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注意突出强拍。

7、学唱歌曲,区别第

一、第二乐句只有最后一小节旋律不同,用颜色涂上分别唱一唱。

8、请同学们根据歌曲的内容,创编动作。

三、欣赏迪斯尼动画电影《狮子王》的开场曲“生生不息”。

1、根据书27页图片,说一说剧情,了解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2、感受音乐为卡通片制造了氛围。

3、模仿动画片的情景进行表演。(分组进行)

四、小结 教学反思:

学生有表情的演唱;积极参与到音乐游戏中。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活动:丰富多彩的动画人物

2、欣赏:《哪吒再生》 学习目标:

1、通过动画中的音乐吸引学生,把学生对动画片的兴趣转移到动画音乐上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记忆能力。

2、通过童话故事对学生进行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的教育,从中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觉和想象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音乐《大风车》,请学生们拍手做律动。

二、欣赏《哪吒再生》

1、(教师出示图片或动画音乐),提问:讲的是谁,说的是什么故事。

2、小组讨论后,请学生讲述这段故事。

3、初听:音乐是怎样表现这段故事的?

4、分段细听:

(1)金光洞里:乐曲一开始,扬琴奏出轻快的震音,似云雾蒙蒙的金光洞。

(2)哪吒苏醒:木琴奏出连串固定音型,仿佛看到荷花透出青气,哪吒在抬手,伸腿。 (3)师徒相见:2/2拍的节拍和全乐队的强奏,抒发了哪吒见到师父时的悲喜交加、感慨万分的心情

(4)出发抱仇:三连音节奏的层层推进,体现了哪吒奋发操练,为民处害的决心。 (教师可边讲,边听,边议,以引导学生想象,进一步提高他们对音乐表现手段的认识)

5、完整的听全曲。

6、由学生来复述音乐的内容。要求随音乐的出现顺序简单讲述。其他学生可边听边画出你喜欢的曲中人物或情节。

四、创作表演

1、学生以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编创动作。

2、小组成果展示。

3、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教学反思: 学生能否分辨表现不同情景的音乐,并从音乐中联想一定的情景。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演唱《机器猫》 教学目标:

1、 能活泼有趣的演唱这首歌曲。

2、 会讲述一段机器猫的故事。 教学过程:

1、 播放《机器猫》片断引入教学。

2、 完整欣赏原唱版《机器猫》,熟悉旋律。

3、 教师指导学生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4、 用听唱法逐句学习这首歌曲。

5、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6、 展示,并讲述自己知道的机器猫的故事。

第六单元 闪闪的红星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嘎子嘎》,用打击乐为歌曲加配伴奏。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嘎子嘎》,结合电影《小兵张嘎》了解革命历史,更好的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景。

2、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3、能即兴随歌曲表演。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教师播放电影《小兵张嘎》片断,并简介影片背景及内容。

2、 初次欣赏,谈感受。

二、欣赏乐曲。

1、 有节奏的读歌词,并了解歌曲内容。

2、 出示节奏谱,引导学生唱。

3、 逐段欣赏,并交流感受,完成课本填空。

4、 完整欣赏,并尝试并听边打节奏。

三、创编活动:用动作表现人物、故事情节。 教学反思: 学生能配合着音乐用打击乐器伴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红星歌》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红星歌》,感受歌曲中进行曲的雄壮的风格。

2、体会重音记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欣赏的歌曲《嘎子嘎》。

二、导入新课

1、播放电影《闪闪的红星》的片段。

2、介绍电影的主题曲《红星歌》。

3、播放《红星歌》完整的录音。

4、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三、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感受。

2、体会歌曲中雄壮的情绪。随音乐走步。

3、出示歌谱,唱旋律。

4、学唱歌词部分。

5、体会重音记号的演唱方法:演唱时要果断的、坚定的。

6、用行进的步伐做律动。

7、完整地演唱歌曲,注意表现音乐雄壮的气氛。

四、感受进行曲的特点,师生共同总结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五、结束新课 教学反思:

能完整的演唱歌曲,跟着音乐节奏边演唱边行进。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我是人民小骑兵》,感受音乐所描绘的狂风暴雪的情景,同时了解一些蒙古族的风情,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2、通过静心聆听、朗读主题诗、模仿律动、画一画、敲一敲等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听辨主奏乐器——木琴的音色特点及音乐力度的变化,感知乐曲的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学生律动进入教室(音乐可采用《秧歌调》)

二、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

(一)聆听乐曲引子,直接导入:音乐在模仿什么声音?这种声音好像把你带到哪里?你知道是什么乐器在演奏?

(二)出示图片,介绍木琴的形状、演奏方式和音色特点

(三)朗读单元主题儿歌,导入乐曲欣赏:

1、师生相互交流自己对大草原的印象,朗读单元主题儿歌

2、完整听赏乐曲,思考:乐曲描绘了哪些情景?

3、介绍曲名——《我是人民小骑兵》

4、分段落听赏、交流。

(四)用律动参与的方式复听全曲,如:模仿骑马动作等

(五)相互交流自己听赏后的感受

(六)分组活动

1、画一画——试用各种不同的图形或符号来表现声音的渐强和减弱

2、敲一敲——使用打击乐器来模拟马蹄声来表现声音的渐强和减弱

3、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声音的渐强和减弱

三、总结 教学反思:

能用动作表现乐曲的强弱变化,能用打击乐为乐曲伴奏。

第七单元 音乐中的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能够激发学生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2、 能边听边有情感的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交流自己知道的战争时期的小英雄。

2、引出王二小,学生交流有关王二小的故事。

3、引入。

二、欣赏歌曲

1、初次欣赏,思考讨论:歌曲是以什么样的情感演唱的?(叙事、回忆地)

2、再次欣赏,交流:我从歌曲中听到了„„

3、看书上的插图,尝试配乐讲述《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4、展示,激发学生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三、整体欣赏,总结。 教学反思:

学生积极参与,歌曲演唱准确。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老爷爷赶鹅》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的声音、较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演唱《老爷爷赶鹅》。

2、能一边唱一边表演,不断提高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欣赏一首歌曲《咏鹅》。

2、(出示《老爷爷赶鹅》歌片)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罗马尼亚儿童歌曲《老爷爷赶鹅》。

二、整体感知,熟悉歌曲。

1、听赏,了解歌曲的情绪风格。(欢快、风趣的)

2、跟音乐轻唱,熟悉旋律。

三、学习歌曲

1、教师指导学生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2、教师弹琴,学生逐句跟唱。

3、以各种形式练习。

四、拓展:边唱边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五、展示,总结。 教学反思:

学生积极参与,二部轮唱准确协调。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教学目标:

1、通过唱游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深刻内涵,学习蜗牛身上的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

一、播放《春天在哪里》带学生走入教室。

二、引入教学:出示蜗牛与黄鹂鸟图片。

三、学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1、听音乐,讲故事。“那蜗牛与黄鹂鸟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来听一听。”

2、学生讲故事,做动作。模仿蜗牛和黄鹂鸟的语气和动作。

3、(出示歌词)带有节奏的朗读,选一位同学带读,教师打节奏。

4、听音乐,模仿动作。

5、学生跟琴演唱。

6、教师范唱。请学生分析演唱的不同点,处理歌曲。

7、分角色演唱。

四、拓展

1、讨论:你喜欢蜗牛还是黄鹂鸟?为什么?

2、欣赏《蜗牛过桥》的组图,让学生发现蜗牛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反思:

学生积极参与,学会演唱本歌曲,积极筹备小小音乐剧。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音乐剧《蜗牛与黄鹂鸟》 教学目标:

通过小小音乐剧的实践体验,提高学生们综合艺术的表现能力并贯穿思想教育,让学生知道,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战胜困难。 教学过程:

一、节奏律动:

二、激情导入:

1、播放课件:《蜗牛与黄鹂鸟》,教师提示学生用动作或拍手表现音乐情绪。

2、学生讲述故事。

三、音乐剧的编排:

1、看一下课本中的图片,自己说一说每幅图所表现的内容,以及每幅图提出的要求。

2、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每幅图的内容。

3、总结:蜗牛不怕吃苦,非常认真。

4、欣赏老师们编排的音乐剧。

5、学生表演: 学生分组排练;带上头饰表演;完整的一组一组的进行。

四、课堂总结:

学习小蜗牛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能成功的。 教学反思:

学生积极设计、讨论、收集资料,在表演中有合作精神。

第八单元 金钥匙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地有多厚,天有多高》;认识顿音记号。 教学目标:

1、 能够富有想像力的演唱歌曲。

2、 认识顿音记号,知道他的作用,能正确在歌曲中应用。

3、 通过学习歌曲,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论《蓝毛淘气三千问》引入。

二、欣赏,熟悉旋律。

1、 播放歌曲,欣赏,交流: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2、 讨论:歌曲用了什么样的情感演唱?

3、 再次欣赏,熟悉。

三、学习歌曲。

1、 领唱歌谱,学生跟唱。

2、 逐句教学歌词。

3、 跟着音乐一起唱,以各种形式练习唱。

四、认识顿音记号。

1、 出示顿音记号,并简要介绍。

2、 在歌曲中找,并尝试唱出来。

3、 教师指导运用。

五、指导学生有情感的演唱。 教学反思:

能理解并正确运用顿音记号,准确、完整的演唱歌曲。能正确恰当的运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和音乐表现手段表达歌曲内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介绍欣赏乐曲《种太阳》、《星空》 教学目标:

1、请学生用语言或绘画、动作等形式自由表现对《种太阳》、《星空》这首乐曲的感受。

2、体会并表达乡村孩子们天真、纯朴的美好愿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分别开始介绍、欣赏《种太阳》、《星空》

1、 用语言或绘画表达感受,可给他起个名字

2、 教师带领学生用肢体表现对《种太阳》、《星空》乐曲的感受

3、 进行配乐诗朗诵比赛

三、总结,交流感受 教学反思:

学生能够感受并且表达出歌曲的情绪变化。分析出歌词中所表达的内容与含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老水牛角弯弯》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老水牛角弯弯》,体会并表达乡村孩子们天真、纯朴的美好愿望,启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种太阳》

在歌曲《种太阳》的陪衬下,学生们用一句话表述自己的美好愿望

二、导入本课主题

1、出示牛图片,让学生说出有关牛的联想,也可说出水牛、黄牛、奶牛的区别。最后引导看牛角后的联想

2、引导学生听《老水牛角弯弯》,了解歌曲内容和情绪。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出歌中人物的年龄、身份、当时的心情和愿望。

二、学唱歌曲《老水牛叫弯弯》。

1、 分句教唱

2、 及时纠正音准、节奏和倚音的唱法

3、 指导学生用甜美、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并用歌声表达一个农家孩子天真、质朴、美好的心愿

4、 各组简单演唱形式背唱

5、引导学生要想成为宇航员探索宇宙的奥秘,就应该从现在不断克服自身缺点,持之以恒地努力学习,才是实现美好理想的金钥匙。 教学反思:

学生能够感受并表达出歌曲的情绪变化,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第7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1、我们的民族小学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资料袋中的图片)瞧,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他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让他们自我介绍一下吧!安排几位学生戴上相关民族的头饰,学生简单介绍这些民族的资料。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

2.顺势切入,初读课文

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我们的民族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趣味识字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坪坝 傣族 阿昌族 德昂族,摔交 穿戴 招引 蝴蝶 孔雀舞 铜铃 粗壮 凤尾竹

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练读。

4.做游戏巩固字词。

a、“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小朋友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例:傣族姑娘的图片下就可以贴“傣族”“孔雀舞”)

b、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小朋友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5.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朗读感悟

1.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同桌间互相说说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

2.组织朗读比赛,你最喜欢读哪段,读出你的感情来。

第二课时

朗读感悟

1.读读说说,学习第一自然段。

a、自读感悟

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根据下列提示展开想象,读后交流描述:

早晨,同学们来上学了,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学生读后交流描述。

b、指导朗读:早晨的校园多美啊,你喜欢这时的校园吗?那么就把你的喜欢的情感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来吧。

学生自读自练,指名交流。

2.读读说说演演,学习第

二、三自然段。

a、你喜欢这所民族小学吗?

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如:上课时民族小学的学生读课文非常好听,下课时他们尽情嬉戏,非常快乐等等。

b、这读书的声音究竟有多好听啊?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引导学生理解“窗外十分安静„„”一句,体会正因为同学们读书的声音非常好听,所以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不飞了,猴儿也来了。

C、情景表演:几个小朋友分别扮演树枝、鸟儿、蝴蝶、猴子,请“它们”做评委,其他小朋友感情朗读第

二、三自然段,如果读得好的话,“它们”就如课文所示,围拢过来静静地聆听。

d、激情朗读:同学们读得可真好,为了鼓励大家,今天老师允许大家一起和民族小学的小朋友一起游戏,你想玩什么?

引导学生口述,再朗读该部分。

3 、读读画画,学习第三自然段。

a、同桌互读。

b、联系前面的课文,带着你的感情,放飞你的想象,画画你脑海里的民族小学。

复习生字

1.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通过已学过的生字帮助巩固新学生字,如提土旁加平还读píng,虫字旁加胡依然读hú。注意渗透偏旁表义的思想。

2.边用课件演示要求写的十二个字,边指导书写。

3.学生写字,教师相机指导,组织评议。

拓展活动

民族小学的许多学生都很想和大都市的小朋友交个笔友,他们很想知道你们是否喜欢他们热爱的民族小学,也很想了解你们的生活。请小朋友们给他们写封信,这样他们就可以通过你们获得更多的信息了。

学生写信后在学习园地里展示。教师从媒体上寻找信息,选择一所边疆小学的学生与本班同学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 教学后记: 课文后面安排了本学期第一次“综合性学习”,内容是把自己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我在本篇课文教学结束后,向学生进行布置。这次活动是根据本组专题安排的,目的是通过记录课余生活这一形式,把课内外结合起来,把动脑、动口和动手结合起来,使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内容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综合性学习”提出了活动内容、要求以及记录活动的方式。并例举了用文字叙述、填表格、画图画三种形式,因此我可引导学生选择一两种,也可以选教材没有提到的其他形式。再根据“综合性学习提示”中的要求,进行阶段性的交流,为“语文园地”中的汇报、交流做好准备。

2.金色的草地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11个生字,学会"弟、呵、欠、揪、引、注、并、返、升、随"并正确书写;正确读写"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引人注目、合拢";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善于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收集资料,自读识字,表演揣摩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探究性地发现草地变色的原因,真实体验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课外搜集有关蒲公英的文字资料或开花时的图片或亲自观察一下。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见过草地吗?它们是什么颜色的?(指名学生回答)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金色的草地〉,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据题置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能解决的,让学生进行回答,不能解决的,留在学文时解决)。

三、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 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合拢",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重点理解"合拢"。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检查学生可前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中的插

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师简单介绍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外皮黄棕色,叶根生,花为头状花序。 (4)本课生字较多,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要指导读准字音,如"蒲、傍",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

四、回顾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了哪些知识,并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重点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草地会是金黄色的?

(1)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2)看满地盛开蒲公英花的图理解草地是金黄色的,结合感受读一读句子。 第二自然段

(3)

1、同桌齐读,感受文中的哥弟俩是怎么玩的。

(4)

2、指名两位学生上台像他们这样玩一玩,一名学生上台帮忙读一读文本。课件播放蒲公英四处飘散的样子。

(5)

3、师生评一评,相机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几个词语。 (6)

4、再指导读第二自然段,请两位学生上台演一演,一生帮忙读。 (7)

5、一起来玩一玩,体会玩蒲公英带来的乐趣。

(8)

6、一起在读一读本段最后一句,理解“引人注目”一词。 第三自然段

1、指名一生朗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自由说。

2、出示填空题: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是-------,草地是----------。 中午,花朵--------,是-------,草地是----------。 傍晚,花朵---------,是-------,草地是---------。 (1)同桌互相说一说。

(2)指名说一说,加上动作说一说,不看提示说一说。

3、齐读本段。 第四自然段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又发现了什么或新的想法? (理解最后一句话,为什么一起起床,一起睡觉?)

二、小结:学了这篇课文,你能说说你理解的这是一片怎样的草地啊?

三、机动:摘抄好句子,听写与基础训练练习。 板书设计

2、金色的草地

蒲公英 一本正经 揪掉 草地 许许多多 金色 开心

3.爬天都峰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能过课件感受天都峰的“又高又陡”,双而体会小姑娘和老爷爷爬山前的心理活动;通过朗读学习并讨论了解爬山的过程是,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课件 第一课时

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 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 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

3、4自然段。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

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 学生读书圈划。

b.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 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

6、7两段。 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a. 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 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 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第三课时

课外延伸,交流课余生活

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指名交流,师生评议。 完成作业:听写、基础训练练习。

课后反思:知识技能目标完成地不错,但是情意目标稍欠火候,对于战胜困难,互相学习鼓励品质,只能初步地培养。原因可能是学生家庭条件较好,生活较舒适,没有碰到过什么困难,所以没有实际生活的体会。

4、槐乡的孩子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愉。。掌握生字词。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读----思---发表见解---体会---再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法:阅读教学法

教具准备:卡片,槐乡槐花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言激趣,提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交学费,体会到了种种劳动的乐趣,他们就是------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各自轻声读,遇到生字拼读一下,较长的句子或者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读几遍。

2、分成小组组织朗读,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

3、各组代表分段朗读。

三、细读课文,感知理解。

1、出示图片,介绍槐树槐花。

2、读读议议。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是什么样的?文中还把槐花比做什么? B:槐米有什么作用?

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读读相关的课文。

D:八月份,天气怎么样?谁能描述一下?找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朗读。

E: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化的时节,他们是怎样分工合作割槐花的?练习分角色朗读。

四、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有笔画出来,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2、通过课文的朗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3、引导小结:快乐不只是来自于休闲、享受,劳动中也有无穷的乐趣。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那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第二课时

一、说话训练。

组织学生说说自己在课余时间所从事过的劳动,比如参加公益劳动,在家里帮助家长做家务。先想一想准备说哪些方面的内容,想好以后,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

二、听写生词。

三、完成基础训练,难题事先引导提醒。

板书设计:

勤劳懂事,分担父母的辛劳 4 槐乡的孩子

可爱

吃苦耐劳,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以苦为乐,快乐的歌声、甜蜜的微笑

语文园地一

知识目标:

1、完成习作。

2、准确区别区别的不同读音。

3、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 情感目标: 熟练背诵古诗。 能力目标:

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 我们的课余生活

1、导入:

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乐趣与大家分享。

2、生分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

3、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4、评议

(1)看学生他们的课作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注意内容充实) (2)选拔优秀,颁发小奖品。 (3)生谈交流后自己的打算。

二、习作指导

1、导入。

2、生选择写作题材

游戏娱乐生活:踢毽子、跳皮筋、跳绳„„

课余辅导训练:网页制作、科技小发明、绘画写生、足球比赛„„ 个人爱好:小收集、小饲养、小种植、小演奏家„„ 家务劳动家庭帮手:洗衣服、餐具、打扫卫生„„

3、写法指导:

这篇文章只需集中写一项课余活动或一件课余发生的事。

4、生拟定提纲、评议。

5、生起草。

6、生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7、生各自修改。

8、誊写文章。

三、日积月累

1、生自由轻声读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指名横着诚。

3、揭示发现:

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4、齐读巩固。

四、读读认认

1、生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字,读不准的借助注意拼读。

2、比赛:谁读得正确、流利。

3、谈谈这一题中每一组字的共同之处。

4、齐读巩固。

5、单独指读横线条中的生字。

五、读读背背

1、师范读古诗。

2、师引导。

3、生模仿读。

4、比赛读。

5、师生合作、表演。

6、竞赛背诵。

六、展示台

1、小组交流各自展示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展示。

2、了解展示准备。

3、举行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

4、评选优秀展示组。

5、灰雀

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 读中感悟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 合作学习

1.出示列宁照片,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同志。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1)学习小组交流资料(教师下组参与,发现有价值的交流资料) (2)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三、指导学习,读懂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深入学习,读懂第3至10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自由朗读11-13自然段。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6 、小摄影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二.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课前预习、准备

1.学生自渎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生收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教师准备投影片和道具。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学生说说课前自渎课文的情况以及体会,介绍搜集到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二.重点检查读书情况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便。

2.在学习小组内份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3.画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同伴讨论等方法初步理解。 4.投影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 5.自由说说课文的大体内容。

三、深入理解课文,探研文章的思想感情

1.分角色朗读课文,这篇课文在写作上很大的特点是对话很多。从人物的对话中,你们体会到什么?

(1)高尔基喜爱小男孩。 (2)小男孩崇敬、热爱高尔基。 2.默读课文,自读自悟

(1)从那些地方看出高尔基喜爱小男孩,用“

”画出有关句子 (2)从那些地方知道小男孩崇敬热爱高尔基,用“

”画出有关句子。 3.学习小组交流情况。 4.全班反馈交流。 5.老师小结板书。

这篇文章通过人物的对话,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及孩子们对他的崇敬、热爱。 四.开展讨论

这两个人物,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五.课堂作业

读、背、写一句高尔基的名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男女生、同练习分角色朗读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注意运用适当的语气表达情感。 2.教师范读,在指名读,师生给予评价。 二.课堂实践活动 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

2.学生两人一组,借助道具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提示学生注意语言、表情、动作的协调统一,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景。 三.识字写字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

阳光明媚 鞠了个躬 咧开嘴 吩咐 准备停当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记者 突然 侧过脸 a.读一读

b.用实物、动作、换词、造句等方法再度感悟词义。

c.各小组以竞赛的方法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词语组得又多又正确的小组获胜。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要写的字,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学生瞄红仿写,然后说说自己什么字写得好,介绍经验。 四.扩展训练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高尔基对记者和小男孩的态度上形成了宣明的对比。联系上文,小男孩好不容易进了高尔基的办公室,高尔基又是那么地配合他的拍照 ,可万事俱备,他却忘了带胶卷,所以他哭了,这是懊悔,这是自责。对这一点,高尔基是完全能体会到的。因此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小男孩还会再来吗?讨论中让学生联系全文,找出自己的看法的依据,并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五.板书

6小摄影师

喜爱

高尔基 小男孩

热爱

对话、细节描写

7、奇怪的大石头

教学时间:9月23号 9月26号 一.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二.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

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课前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3.生字、新词卡片。 五.教学方针 讨论,探究学习. 第一课时

一.投放多媒体,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 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 研究、震(zhân)惊 三.解决一些术语词

1.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2.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3.突兀:高耸。

4.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5.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

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6.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三.完整地齐读课文。

四.默读课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 五.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3.各自抄写。 第二课时

一.四人小组讨论解决上节课提出的问题,把仍不能弄懂的记录下来. 二.全班反馈,归纳整理提出的问题. 三.老师引导解决读懂文章必须弄懂的问题.

(一).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3.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二.分角色读3-----8自然段.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三).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四.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五.作业设计: 小练笔:我的小发现

8、我不能失信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宋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寻找搜集与宋庆龄有关的课外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有谁订阅过《儿童时代》这本杂志?哪位同学知道这份儿童刊物最早的创办者是谁?(宋庆龄)那么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谁自告奋勇来说一说? 让学生利用自己寻找搜集到的资料,并结合课后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 《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轻声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展开探讨交流。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提到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爸爸 妈妈

宋庆龄

到 教

伯伯家 小珍

c.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不去? d.别人是怎样劝说她的?她又是怎么回答的? (让生找出课文中的相关句子进行回答) e.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可她突然想起今天要教小珍学叠花篮,不管爸爸妈妈怎样劝说,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布置任务:以4人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一人读旁白,其余三人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全班交流,进行比赛。

2.各小组安排角色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教师在巡视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宋庆龄和她父

母亲当时的所思所想,准确读好每一个关键问语,每一句话的语气、语调。 3.请三至四个小组进行朗读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出优胜组。 5.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讨论深化

1.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宋庆龄这样做到底对不对?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示? 2.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你是怎么处理的?

3.小结:俗话说得好“一诺值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大家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宋庆龄一样守信用,重诺言。 板书设计:

爸爸 到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教 小珍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重难点1.口语交际2.习作练习

课前准备: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讲名人故事时用。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讲名人故事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 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二、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挑选

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三、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交代任务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选材构思

1.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概括介绍一下,口头填写下表。 人 物—— 该人物给自己的印象————————

李四光 遇事爱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宋庆龄 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坚决做到 „„

2.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的?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习的事。

3.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情想清楚。 把事情想清楚。 事情发生的时间 事情发生的地点 事情中的主要人物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三、动笔起草

1.下面就请大家动笔打草稿,把自己熟悉的人身上值得写的事写下来,注意着重写清楚该人在这件事中的举动、表现。 2.学生动笔写草稿,教师巡视。

四、修改誊写

1.大家邀请有代表性的

一、二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2.师生共同评议。

3.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 4.誊写习作。提示格式及书写字迹要求。

5.写完后找机会把自己写的文章读给描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样。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读文猜人

1.教师挑选几篇以同学为介绍对象的优秀习作,请作者隐去习作中同学名字,向大家朗读,

全班同学猜一猜写的是谁。对被同学猜出了,且公认为描写准确的小作者加以表彰。 2.议一议,为什么该同学没说出名字而我们也能猜出习作写的是谁? 3.请作者介绍为什么能把同学介绍得如此准确、生动?

引导学生明确,要了解一个人平时要多关注他,做个有心人;写作时要用心回忆。

二、再读欣赏

1.请以其他人物为写作对象的优秀习作作者朗读习作。 大家听后议议评评。

2.教师朗读其他同学习作中的一些精彩句段。

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 a.指名读句子。

b.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

这三句句子都是写人物说的话的,句子中加引号的部分都是引用人物说的原话。在引用人物原话时,通常要交代说话者是谁,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话语的前边,可以放在后边,也可以放在中间。 3.齐读句子、体会。

4.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

二、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6.齐读巩固。

7.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三、成语故事

1.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2.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 4.各自再读。

5.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6.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一看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会想到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习艺的祖逖、刘琨。以后说话写作,你想表示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个意思时,就可以用上“闻鸡起舞”这个成语。

9、《夜书所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喜欢背古诗吗?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首古诗——李白的《静夜思》。(师生配乐背诵)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静夜思》的意思吗?(“思”在这里是“思念故乡”的意思)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古诗也是表达诗人思念家乡感情的。

二、新授

(一)学习《夜书所见》

1、出示诗题、作者姓名。读诗题,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那书是什么意思呢?谁能连起来说说?你对叶绍翁了解多少?知道多少讲多少!(师:叶绍翁是我国宋代的一个大诗人。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抓住“见”字提问,诗人此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让我们先自己读一读,想一想,不懂的词语查一查注释。

2、指名读诗。读中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景象——梧叶、秋风、儿童、促织、篱落、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诗意。(读着读着,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脑海里浮现出什么?)作者在他乡看到了这些景物,引起了作者什么感情呢?

3、请大家再自己读读这首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引导朗读交流,读中感悟。抓住“送寒声”“动客情”“一灯明”这些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此刻的心情。

师:现在谁来给我们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

师:读得真好啊!我刚刚听你把“送寒声”的“寒”读得特别好,我想问问,你是怎么读得这么好的呢?

生:我觉得我是把诗读得有感情了。

师:是啊,你想,萧萧的秋风啊,把梧桐树叶吹得纷纷落了下来。诗人此时会有怎样的感觉? 生:有点寒冷的感觉。 师:诗人只是觉得身上寒冷吗?

生:除了身上寒冷外,他肯定也很心寒,他现在一个人在外地,肯定很孤独。

师:你体会得多好啊!诗人此时孤身一人在外地,看到萧萧的秋风吹落枫叶,心里感到非常孤独。请你再读一读这句诗。(个别读、齐读)动客情,使诗人产生了什么感情? 师:谁来读读后面两句诗? 生读

师:这两句写了什么?此时诗人看到这些情景,又会想到什么呢? 生1:他会想到自己的亲人。

生2:他会想到自己的亲人和自己童年时的小伙伴。

师:是啊,他可能会想到自己童年时跟小伙伴一起捉蟋蟀的场景,可能会想到小时侯一起玩时有趣的事,可能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可是现在呢?自己一个人在外地,童年的伙伴们还能记起我吗?再读一读,好吗? 生:知有儿童捉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师:诗人一个人在外地,多孤单啊!读—— 生:知有儿童捉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师:他看到萧萧的落叶,看到捉促织的儿童,他心里又是多凄凉啊,读—— 生:知有儿童捉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师:我在这里这么孤单,我的朋友啊,你们能想起我吗?读—— 生:知有儿童捉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请大家把整首诗联起来.读一读,好好感受感受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样的景象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

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4、谁愿意来当当这思念故乡的叶绍翁?配乐

(二)、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介绍诗人的背景:唐朝的诗人王维15岁时离开了故乡到长安去参加科举考试,20岁时考上进士。在这段时间里,他一直漂泊在外,自然会产生思乡念亲之情,尤其是佳节到来之际,这种情感更加强烈。

2、出示诗句,师配乐诵读

读诗题,解题。抓住“忆”字引入诗文学习。 师:谁来给我们读读诗题? 生读

师:这么长的题目你都能读好很了不起!谁再来读读? 生读

师:你读的很有感情!知道题目的意思吗? 生:就是九月九日思念山东的兄弟。 师: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 生:是重阳节,是亲人团聚的日子。

师:在人们团聚的日子里思念在山东的兄弟,山东是山东省吗? 生:不是,是华山以动,是作者的家乡

师:对了,是华山以东,那么这个题目意思还可以怎么说? 生:重阳节思念自己家乡的兄弟。

师:是啊,当人们用传统的方式来庆祝节日的时候,独在异乡的诗人怎能不更加怀念家乡的亲人呢!自己读一读,想想诗人此时会怎样“忆”亲人?

3、你认为哪个句子最能表达诗人此刻的思念之情?读给大家听听,再说说你的体会。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从“倍”字生发联想——诗人平时就常常思念自己的故乡,每到佳节良辰,思乡之情尤切,更加凸显诗人客居他乡的孤独。 师:重阳佳节,秋阳高照,遥想此刻兄弟们一定插上茱萸香草了,一定在饮菊花酒了,一定在登高远眺了,你们可知道?我一个人——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我仿佛听到兄弟们的欢声笑语,他们也一定正在惦念着我。我的心里又多了一丝安慰。“遥知——”

生接

师:遍插茱萸少一人,唯独少了我一个人啊!怎能不让我——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4、师生合作,有感情诵读全诗。

当这两首诗同时呈现在你的面前,当你读出两位生活在不同时代的诗人共同的思乡怀亲之情时,你想对家乡、对亲人说些什么?

5、小结:我们能生活在自己的亲人身边,是多么幸福!我们能认识这么多朋友,大家就像一家人似的愉快相处,是多么幸福!幸福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感受亲情的同时,更应该珍惜亲情。时刻记得关心我们身边的人,也让他们感受到幸福。

6、师生配乐背诵古诗两首。

三、拓展延伸

古往今来,怀乡思亲的人们留下了许多千古佳句。出示《杂诗》《游子吟》《夜雨寄北》等。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再找一找,把自己喜欢的背下来,好吗?

9、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及《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板书课题,理

解“书”的意思。

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要发散学生的思维)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根据课堂情况可让学生写一写)

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趣味活动

1、我说你读。方法:

(1)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

方法: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

3、情境背诗。

方法:学生可自由下位,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

五、识字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促、深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六、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第二课时

一、课前游戏,复习导入

1、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3、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 自学基本步骤:

(1)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2)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 (3)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读诗,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 指名朗读诗文。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以情促读。问: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吗?

3、引导以读促发想象。问: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能交 流一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

五、趣味活动

1、 生字连词背诵。

方法:请学生把生字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在本子上或黑板上排列,再连起来,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

4、赛诗会。

方法:(1)集体赛:每个小组背

一、两首古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

(2)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有感情。

六、识字写字

1、出示要求写的生字,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异、插”的写法。

3、书写生字

七、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 中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推荐相关的古诗:《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三首古诗。

10、风筝

教学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4、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教学重点

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2、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课前准备

1、寻找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的文字片段,有条件地可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第一课时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师巡视,了解学情)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复杂到简单一步一步的归纳,切忌敷衍。)

三、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勾下来、写下来。(估计学情:学生能读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对于“憧憬”、“依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 (2)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资料谈谈看法。“憧憬”一词可根据“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查字典,或在具体的语境中解决。“依然”一词可用近义词“仍然”,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当学生在谈到书中孩子的心情时,引导他们读两个句子: a、我们精心的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b、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教法:多种形式读,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4)假如就是你在做风筝,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入情入境) (5)多种方式读全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或者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场面的文章,让学生入情入境。

(3)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4)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5)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需要精读的句子:a、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b、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注:此二句可根据课堂情况,分析写法,如第一句中动词“托”“牵”的用法。 (6)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四、小组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注:“拼”“村”“丧”的读音需特别注意,磨的读音:二声(摩擦)、四声(磨面);坊的读音:一声(牌坊)、二声(作坊)。

2、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注:“村”可与“材”进行比较记忆,“丧”的下面部分没有一撇。

3、练习书写生字。

五、课堂练习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诵读回味 表现情感

1、 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读出感情。

2、 作者在做风筝,放风筝时的心情怎样?用一个词概括。

二、细读深究 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a、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b、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c、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重点读好这个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方式:读、体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可表演。

d、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

5、

6、

7、8自然段

(1)师: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2)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

5、

6、

7、8自然段。 重点读好: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3)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会句。)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一个提问下,帮助学生再次疏导出全文线索,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并再次朗读几个描写心情的重点句。

四、课堂练习

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

2、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

10、《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感悟、积累和运用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描写的景物特点,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和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抓住哪些景物特点来写秋天的雨的。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雨吗?谁来说说我们曾经学过哪些关于雨的课文?(《春雨》《雷雨》等)

试着背一背。

2、秋天的雨给我们送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给我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秋天的雨》。(板书课题

二、播放画面,感受美景

1、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秋天的雨景。你们想欣赏吗?(学生欣赏美丽的多媒体画面)

2、秋天的雨景美吗?你们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三、动情朗读,文中寻美

1、个性化读书。(自主读)

2、展示朗读水平。(读中评)

3、默读感悟,集体交流。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抓住哪些景物特点来写秋天的雨的?

(2)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分享“收获”的快乐。(根据学生的发言,老师相继出示课文的有关句子及相应画面。)

四、小组研读,互动探究

同学们通过读书交流,明白了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现在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自由组合,深入研读。

1、出示研读方法。

(1)自读你感兴趣的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观察的?秋天的雨给植物染上了哪些颜色?

(2)细细品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3)你最喜欢这一段中的哪句话?为什么?怎样读好你喜欢的句子?(学生研读,老师巡视参与其中。)

2、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下列表格。

我看到我闻到我听到(发现)植物(图)颜色水果(图)

五、心灵对话,交流体验

各小组汇报交流,其他小组可提出疑问,老师适时点拨、鼓励。

六、反复诵读,体会升华

七、引申创作,体验成功

1、播放歌曲《小雨沙沙》;

2、学生自由组合,创编歌词;

3、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作者朗读;

4、配乐试唱学生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八、积累运用,拓宽发展(三题任选一题)

1、收集课内课外描写秋天的词句,贴到墙报上。

2、把自己心中的秋天画下来。

3、和爸爸、妈妈去秋游,把自己看到的秋景写下来。

反思:

1、趣味性的导入。上课开始,教师就从旧课导入新知,再通过欣赏秋雨的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直观的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秋雨之美,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2、个性化的朗读。从自由练读、整体感知到自主质疑、解难导行,再到默读研读、思考探索,最后交流体验、熟读成诵,都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朗读中,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发现并提出问题。

3、合作性的学习。在教学中设置了让学生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让大家分享“收获”的快乐:小组研读、互动感悟;小组探究,完成表格;心灵对话、交流体验;自由组合,创作歌词等环节,展开合作学习,落实教学目标。

4、探究性的运用。最后引申创作,仿编歌词,让学生巩固新知,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布置课后作业,引导积累运用,拓宽发展,让学生在课内外都学会探究性地学语文、用语文。

11、秋天的雨 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会写“盒、扇、邮”等10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点

1、“爽”“柿”的字形,“扇”“梨”“粮”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1、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作者在谴词造句方面的特点。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让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到户外去感受秋天,还可查阅资料从文字图片上去感受秋天。 第一课时

一、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

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3、唤起情感:你觉得这样的景色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导学:

a、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

b、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要求:边听边想象画面。

2、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初步体悟本文语言文字的美。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美的多读几遍。

3、 把自己认为美的读给同桌听听。

4、 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三、品读课文,想象动情

1、 品读第一自然段。

(1)营造气氛,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谈谈自己对本段的看法。

(2)在品读时,注意读好“清凉和温柔”“轻轻地”“留意”,其中“留意”一词需引导学生理解。(留心、在意等)

(3)想象画面: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 品读第二自然段。

(1)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3)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写的景物简单地画一画。

(4)品说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5)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那样用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吗?

四、变读为述,积累语言

1、师引: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朗诵给大家听?

2、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朗诵练习。

3、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诵并评点。

四、识字写字

1、学习生字,交流学法。

注:“枚”的右边不是“文”;“柿”的右边易错。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

3、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秋天的雨就象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引读第二自然段 。

3、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

a、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b、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c、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

d、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e、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a、师转换话题: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

b、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

c、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d、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它告诉大家,_________。小喜鹊______,小松鼠_______,小青蛙_______,松柏_______,杨柳树叶_______,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 先让学生说说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

三、总结拓展

1、出示课文第1—4自然段的开头每句,让学生背诵课文,学生愿意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秋天的雨,是一把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有一盒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藏着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吹起_____________。

3、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先作铺垫。)

12、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能交流体会,自己创作诗歌。 教学难点:创作诗歌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1.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的录音带。 2.配套的课文朗读磁带。 3.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1.游戏导入:同学们,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们想欣赏一下吗?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播放声响录音带)

2.展开想象: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第1—3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5.加动作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四、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诵读第4—5节。

2.读后引述:听听,秋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一起走近每一片叶,每一朵花„„去听听他们的声音,并仿照课文第1.2节或第3节的样子,也来作一段诗,好吗? 3.播放声响录音带,说一说你听到哪种声音最美。

4.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一首诗。 5.选派代表诵读,给学生配上音乐。

五、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六、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可以一个人诵读,也可以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诵读。可以边诵读边加上动作。

2.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合作诵读自己编的诗。

七、作业 自编一首诗。

语文园地三

教学准备1.让学生到大自然观察秋天。2.搜集秋天的资料。

一、感悟秋天──创设情境,引发真情 1.图片、录像引入。

(1)师:同学们,上周我们学习了第三单元的四篇描绘秋天的课文,谁来说说秋天是怎样的景象?

(学生们可以根据手中搜集的秋天的资料或结合自己身临秋天的感受来谈秋天。) (2)教师渲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小伙伴们放风筝的身影、玩耍嬉戏的场面都让我们回味无穷。秋天里红红的枫叶,黄黄的叶子,清凉的秋雨„„这么美丽的秋天,同学们想亲眼去看看吗?(播放录像,帮助学生丰富秋天的印象。)

(3)师:刚才同学们自己描绘了秋天,现在我们又亲眼看了看秋天的景象,我相信此时此刻你们心中的秋大一定是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吧!那就请你借助手中的画笔,把心中的秋天画出来吧!播放一段轻音乐,边听边画。(通过音乐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拓展习作思路。) (4)教师小结:同学们利用画笔画出了心中的秋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说说秋天吧! [设计意图:教师的任务不是硬性要学生怎么写,而是引导、启发,让学生在选材、构思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感受,自由抒发。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寻习作素材,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条件和广阔空间。因此本部分设计了学生亲临大自然感受秋天,在日常生活中捕捉秋天,放录像回味秋天,描绘秋天。目的是让学生身临其境,从特定的环境中感知,丰富积累,为下一步“说” 好秋天埋下伏笔。]

二、说秋天──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1.小组交流。

师:请大家把你心中的秋天讲给小组同学听听,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2.集体交流。

(1)指名上台描绘秋天,及时进行评价与指导。

师:听了这位同学描绘的秋天,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

生:他说秋天里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多美呀!

师:你听得可真认真!是呀,刚才那位同学注意用上了咱们平时课文中积累的词句来说秋天,他多会学习呀!(随机板书: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 (2)再找一人描绘秋天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师:他观察得多仔细呀!不仅说出美丽的景象,还体会到了秋收时人们的喜悦之情。这就说描写秋天时不仅可以写秋景,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人(随机板书:景、人) (3)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相机指导。

教师抓住学生发言,在习作的内容上继续给予指导(例如,描写秋天的文章里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事情以及秋天带给我们的欢乐。) 3.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双方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无拘无束、自由奔放地进入习作中态。本部分的教学设计就是遵循以上理念通过学生自由的说和教师的有机指导,使与生拓展思路、善于表达,为下一步“写”秋天奠定基础。

三、写秋天──引导习作,抒发真情 1.习作导入。

师:同学们描绘的秋天这么美,那现在请你提起笔,把你心中的秋大写下来,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别忘了用上咱们平时积累的词句,好吗? 2.开始习作。

学生根据要求,结合自己的画或图片开始进行秋天的片断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在此部分的设计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真情实感,最终写出优秀的文章。]

四、品秋天──评析习作,交流真情 1.小组评析。

师:请同学们写好后读给小组内同学听听,让同学们评一评。 2.集体评析。

实物投影出示几个学生的习作,让全班同学评议。 3.小结延伸。

师:同学们,习作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选择真实的事例,抒发真实的感情,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课后,请大家把习作念给家长或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然后根据别人的意见自己改一改,抄一抄,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好吗?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步的设计目的是重视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习作能力。

13、《花钟》教学设计

一、出奇的课堂导入(解释花钟)观看花钟课件 师:认真看屏幕,告诉我,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花钟

师:刚才快上课时有位家长问我“花钟”是什么东西?我说上课了,我们班的学生会告诉你的。现在让我们来告诉在座的家长吧!什么是花钟? 生1:用花做成的钟就叫花钟。

生2: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做成像钟一样的就叫花钟。

师:(我想采访你,你是怎么知道的呢?——预习真是好习惯!大家都应该像你学习,掌声送给他!)

孩子们,在花钟这一课完整地告诉我们花钟是什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再完整地告诉大家,好吗?

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并且把花圃修建得象钟面一样,这就是花钟。师:家长们理解了吗?

反思:利用和重组了来自听课家长的资源。这一出奇制胜的开头,不仅马上把听课家长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更激起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欲望。能够帮助在座的家长解难这可是学生最乐意做的事,也是学生感兴趣的事,更是学生引以为自豪的事。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我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当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

二、学习第一段

师:那老师看着花钟,这么说“我看到什么花开了,就知道几点钟了”,这句话对吗?

生:错,应该是“我看到什么花开了,就大致知道几点钟了”,是不确定的。 师:你很会发现,这句话里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没有。 师:去读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如果学生一开始就没有发现,那么就让他们读课文) 师:“我看到什么花开了,就大致知道几点了”,现在对了吗? (生还是说对)

师:(范读第3自然段)发现了吗?

生(豁然开朗):错,应该是“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师:是啊,作者用词是非常确切的。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来感受感受。 (一起来读读这句话: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大致知道是几点钟。)

反思:在以往的教学中,如果要体会某个词在句子中的确切性或重要性,老师往往拿出两个句子进行比较,让学生读一读、比一比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这次,我让学生认真倾听,仔细辨别,并让学生自行发现句子中的错误、知识点的不科学。

师:我看到牵牛花开了,现在大致是凌晨四点;蔷薇花开了,现在大致是五点;睡莲开了,大致是七点;午时花开了,大致是中午十二点,万寿菊开了,大致是下午三点;烟草花开了,大致是傍晚六点;月光花开了,大致是七点;夜来香开了,大致是晚上八点,昙花开了,大致是九点(边出示图片边说,让学生认识各种花) 师:孩子们,那你们有没有注意张老师说些什么啦? 生:你只说牵牛花开了,睡莲开了„„

师:真会倾听,我们把刚才说的连起来就是,(出示: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七点左右,月光花开了;晚上八点夜来香开了;九点左右,昙花开了。)自己读一读,你觉得怎样?你觉得这段话写得怎么样? 生1:“开了”一词用得太多了。

生2:“开了,开了”,太单调了,有点烦。

生3:“什么花开了,什么花开了”,太枯燥乏味,一点儿也不美。

师:课文是不是跟老师这样写的?(生答不是)同样写“花开了”,文中是怎样写的? 找到那一段,认真读一读,画一画,请挑其中一句,反复朗读,想象一下这花的样子?(生反馈)

生:“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牵牛花还真像个调皮可爱的小男孩儿。 师:(满脸笑容)你也来吹吹看。 (生边做吹喇叭的动作,边读这句话。) 师:(灿烂地笑)唉呀!吹得还真响呢。

生:“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就是这样(他用双手捂着脸,再打开,露出一张可爱的笑脸)。 师:(大笑)哇,还真像个迷人的花仙子。

生:“万寿菊欣然怒放。”(边做动作边说)就像过年时放烟花一样,“嘭──啪”,很快地向四面八方绽放,五彩缤纷。

师:(会心地笑)真是一位豪爽的花大姐。(生边做心花怒放的动作,边读这句话) 师: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花,我觉得这些花就好像是我们班的学生,他们各有各的性情,各有各的姿态。真是五彩斑斓,生机勃勃。请大家同桌读一读(加上动作、表情)一起看着大屏幕说一说。

反思:学生通过听、读、辨,自己发现问题,发现了我们平常说的口头语是那样单调、枯燥乏味,激起了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美的欲望,体现了新课标自主探究的精神。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里却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言的丰富和精妙。我就想想通过这样的语言活动,培养、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三、巧妙的学科融合

师:接下去老师要考考大家数学学得怎么样?究竟会不会认钟? 师:哟,万寿菊开了。 生:现在大致是下午三时。 师:哇,蔷薇开了。 生:现在大致是早上五点。

师:“大致”是什么意思?你们还能换个词来说吗? 师:你看,夜来香开了。 生:大概是晚上八点。 师:烟草花开了。 生:大约是傍晚六点。 师:月光花开了。 生:现在是晚上七点左右。

师:午时花开了。 生:也许到十二点了。 (小组里演一演)

接下来,请9朵花上来表演,我们说时间,他们排成钟面,用上语言、动作、表情来表达!(2组)

所以:(生接“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大致知道是几点钟”)

师:作者给各种花的开放都“穿上了“诱人的词汇,让花显得这么美,这么动人,现在让我们一起配着音乐,加上动作来齐读第一段,感受花的美丽,好吗?

反思:就在这几句简单的对话中,数学、常识、语文三门学科的知识都有了巧妙的融合、重组:让学生学会看钟,是早上几点,下午几点,还是晚上几点,这是数学方面的知识技能;而让学生知道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了解什么花大致是几点开,这又是常识知识;“万寿菊开了,大致是下午三时。蔷薇开了,大致是凌晨五点。”这又是用“大致”进行了说话训练,接着又用了“也许、左右、大概、大约”等词来回答,不仅加深了对“大致”的理解,更是一种词语的活用,词语的内化。真可谓是一举多得,而且组合得是那样不露声色, 浑然一体。

四、延伸

师:孩子们你们发现第一段最后是什么号?那代表什么呢? 想不想知道还有哪些花也会在整点开放呀?

师:都有哪些花呢?不知道能通过什么方法知道呢?是啊,老师就是通过查图书、网络收集了这些花的知识。大家来看一看。 谁也能用小作者的表达方式来描述一下花。 句式说话。_____点,______花________。

师:真能干,一个个都简直成了小诗人了。各位小诗人,刚才我们通过认花、了解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以及用诗人般的言语描绘网上的花,现在,你们对花的感受不一样了吧!带上你独特的体验看图背第一段。

师:那么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来学习。 (第二课时解决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写字、词。)

14 、《蜜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 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二、课前准备: 生字卡

留心和收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第一课时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 .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4.呼应导语。

现在你知道法布尔做了一个什么有趣的实验了吗?

三、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细读课文

默读课文,明确默读要求。

a.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b.再次默读,带着问题思考: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结果怎样?。

c.同桌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将实验的过程说一说。

三、精读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细细品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a.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证实“听说”一词,体现作者不亲信盲从,探个究竟。 b.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捉自家蜜蜂,便于观察;给蜜蜂做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在两里外放飞,更能说明问题;叫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考虑周密,体现作者做事严谨。 c.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有明确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学现象,不能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能说明他对待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2.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3.齐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收集到的相关知识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板书设计:

14蜜蜂

做记号 做事严谨 实验 放 实事求是

得出结论

上一篇:财务报表分析习题集下一篇:信访局保密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