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掌声

2024-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掌声(精选6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掌声 篇1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回想一下,你们得到过别人的掌声吗?什么时候?

2、那么在什么时候你们也给过别人掌声呢?

3、掌声意味着什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自由读

你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

2、学习生字

(1)出示生词,读准字音

小儿麻痹症 残疾 姿势 情况 镇定 情绪 讲述 鼓励

默默 落下 刚调来的 犹豫 骤然间 忧郁 歧视 注:多音字(落 调);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落下”从词到句再到段逐步落实(2)全班交流,理解词义

小儿麻痹症: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統的急性传染病。這种疾病可分为三种类型;四肢麻痹、偏瘫、半截瘫。

骤然间:说明快、突然响起的掌声 用“骤然间”说句话

残疾:文中指生病落下不方便走路的缺陷 犹豫:拿不定主意

忧郁:找个近义词来替代,反义词呢? 是很长时间持续的不开心

3、分节检查读

继续思考:你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

三、写字

第二课时

一、认识掌声前的英子

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女孩儿,名字叫„„英子。

2、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英子,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先读读这段话,从中你知道了一个怎样的英子? 出示第一段“她很文静„„” 自由读

3、交流

师: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一个怎样的英子?从哪里看出的?

(1)“默默地”:你能想象一下“默默地坐着”的样子吗?

“总是”:从“总是”,你知道了什么? 师:你想怎么读好这句话。师:我听出了她的沉默。师:我听出了她的忧伤。(指名读3个,第一个先点评)

师:让我们带着对英子的同情,一起读读吧。(齐读)(2)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师:你还从哪些地方读出了英子的文静。师:为什么啊? 师:谁还有补充?

指名读:你说得真好,你来读读这句话。(男女生分读)

师:其实英子也多想去操场上玩,去舞蹈房跳舞,去花园里散步„„可是,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所以她„„(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不愿意和同学们说话。括号部分为老师手指屏幕引读。

4、师:读到这里,你还认为英子只是一个文静的女孩儿吗?

师:是呀,这是一个多么不幸的英子,她一直都是那么的不开心,她是多么的„„忧郁啊!板:忧郁 师:读读这个词。(齐读)

师:你真的体会到她的忧郁了吗?把你的感觉融入到朗读中来吧。

(齐读)

师:她是多么的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啊!

二、明确教学重点

1、师:几年以后,我们上了不同的中学。有一天,我收到了英子的一封来信,信中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 课件出示,指读

师:永远到底有多久?你读。

师:我明白了,是很长很长的时间。你再读。

2、师:是怎样的掌声,让“我”终生难忘呢?让记忆把我们拉回到小学时的那一年,那一天,那堂课„„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默读更有助于思考。想一想,掌声响了几次?用笔划出来。

3、交流

出示: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指名读

师:自己再去读读这两次掌声,你有什么问题? 指名说

师:“骤然间”响起了掌声,是什么样的?(突然 不约而同 情不自禁)

师:是有人在指挥他们吗? 师:那是为什么呢?

三、了解掌声蕴含的意义

(一)第一次掌声

1、师: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句子来理解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部分的内容,把描写英子的关键句子划出来,也许你就找到答案了。出示:一天„„那掌声热烈而持久。自由读

2、交流

出示以下三句话,自由读,谈感受,指导朗读

师:这就是三句描写英子的关键句,都找对了吗?请同学们自己再读读,感受一下,哪句话深深地打动了你?(1)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她不愿被人注意,却意外被注意,受伤、害羞)师:老师是故意让她出丑吗?

师:善意无心的注意带给她的却是自尊心的受伤,她紧张,难过。所以她立刻“把头低了下来”。

(2)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师:她在犹豫什么?(我到底该不该上去呢?)

师:犹豫中,她慢吞吞地站了起来,忧郁中,她的眼圈红了,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3)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引读

师:你读出了她怎样的心情? 指名读

师:这个残缺的女孩,尽管自卑,尽管紧张,尽管难过,但她还是站起来了,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引读: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师:假如你就是当时班级里的一员,你想通过掌声告诉英子什么?

师:原来,这掌声是同学们真诚的鼓励,这掌声是同学们深厚的情谊,再来读读这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吧!齐读 师: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引读 师:这泪水包含了什么?(感动 感谢 感激)师:鼓励的掌声是多么的震撼人心啊!再来看看第二次掌声。

(二)第二次掌声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的后半部分

2、师:这次掌声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不仅仅是鼓励,还是肯定和赞扬)师:你怎么知道的?

(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

引读:难怪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3、师: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引读),然后„„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出示: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师:虽然同样是走得一摇一晃,但此时的英子心情会和上讲台是有什么不同呢?

自由读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认识掌声后的英子

1、师:从那以后,英子变了。谁来读读?

出示: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指名读

2、师:她变得„„(开朗)了。板:开朗

师:这一切的变化,都是因为„„(掌声)啊!

难怪几年以后,英子在信中动情地写道:“„„。” 引读 出示: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五、课堂练笔,情感升华

l、师: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是不是对掌声又有了新的认识呢?

2、师:是啊,掌声是鼓励,是夸奖,更是尊重,是关爱„„

板:爱

3、师:掌声是爱的一种表达,而爱却不仅仅只是掌声,在我们的生活中,爱还是什么呢? 出示:爱是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

爱是同学们一阵热烈的掌声

爱是给下班回家的父母倒上一杯茶 爱是给山区的贫困孩子捐上一本书

爱是__________

„„

自由轻轻地读 指名读

师:爱还是什么?拿出你的笔,在积累本上写一写吧,一句两句三句都可以。4、交流

小结:爱还可以是许许多多„„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掌声 篇2

一、认识——整体把握是前提

导学措施根据不同学段有所侧重, 通过单元导语、吐泡泡、课后习题、语文园地等形式有机渗透、有序编排。黄色的提示性文字“小泡泡”作为导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材的一大亮点, 大部分是体现该学段课程目标的知识与能力学习要求的提示语, 承载着导思、导学、导行的作用。细细翻阅12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 小泡泡的出现还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以各个年级下册为例, 小泡泡具体出现频率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我们可以发现吐泡泡编排的三大特点:第一, 吐泡泡频率随着年级上升呈递减趋势;第二, 五六年级课文中没有涉及吐泡泡, 而集中出现在综合性学习和课外导读;第三, “小泡泡”在二三年级课文中出现最为频繁, 往往成为课文学习的方向和拐杖。

但事实上, 小泡泡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此类教学研究薄弱, 许多教师对其编排意图不领会, 地位认识不深刻, 要求把握不到位, 或视而不见我行我素, 或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或干脆将其作为一项可有可无的课外作业放任自流, 现状不容乐观。

二、思考———精心梳理是关键

面对教材中出现的许多小泡泡, 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散落在教材角落的小泡泡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1. 提示型

每个“语文园地”中的“我的发现”在低年级引导发现识字方法、词句规律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以拓展。在出示具有同一规律的词句后, 均以吐泡泡的形式予以提示, 引发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寻找语言文字背后的规律。如:“我发现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思……” (反义词构词方式) “我发现每组的第二句话……” (比喻修辞手法) “我发现同一个字的意思……” (同一字不同语境的意思) 这些小泡泡语言简短, 配以一个省略号, 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 激励学生读而思, 思而行, 从而总结、归纳有趣的语言现象, 揭示了遣词造句的规律, 强化了语文本体。

2. 任务型

“语文园地”中的“展示台”没有标题, 只有学习伙伴的图片和泡泡吐出的文字, 因此, 这里的小泡泡其实就是给学生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 提出了学习任务。如语文园地二中“展示台”三个小伙伴分别吐出这样的话:“这是我写的关于保护环境的建议书。”“这是我设计的保护环境的标语牌。”“这是我们办的‘保护绿色家园’的手抄报。”这里虽没有提出要求, 但胜过明确的要求, 小泡泡充当了标题的角色。学生可以在建议书、标语牌和手抄报三者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参与设计制作, 既落实了本单元保护环境的主题, 也锻炼了语文实践能力。

3. 理解型

这类小泡泡都随文出现, 有帮助理解词语意思、掌握解词技巧的, 如在《亡羊补牢》文题下面, 吐泡泡:“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 我知道‘亡’和‘牢’的意思。”又如《她是我的朋友》一课, 在“输血迫在眉睫。”一句旁边, 吐泡泡:“联系上文, 我读懂了‘迫在眉睫’的意思”于无形中落实了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两种方法。也有帮助理解句子、品味语言的, 如《七颗钻石》开篇描写人们焦渴难耐的情境时, 吐泡泡:“我能体会到当时水是多么重要。”

4. 疑问型

这类小泡泡一般出现在课文中间和结尾, 以问题的形式呈现,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把握本文价值取向。这些疑问, 有些是学生读着文章油然而生的, 让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进行思考, 如《燕子》结尾“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有些是紧扣关键词句要重锤敲打的, 如《画杨桃》中“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呢?”有些是编者有意而为之的、在课文有悖常理之处引发学生矛盾冲突的, 如《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中“为什么说地球变成了小村庄呢?”这样不断用吐泡泡的形式引领学生思维的方向和路径, 学生不仅解决了疑惑, 也学到了质疑的方法, 而且活跃了思想, 发展了思维, 有助于培养质疑能力和创新精神。

5. 拓展型

《珍珠泉》文后吐出泡泡:“我的家乡也有这样美好的景物……”旨在让学生仿照课文抓住景物特点的写法, 动笔描绘家乡的美景;而《一面五星红旗》文后吐出的泡泡“我想对那个面包店老板说……”则是让学生一吐为快, 畅谈学习课文后的感悟和收获;《可贵的沉默》一文, 在学生读懂应当学会表达爱的基础上, 文后吐出泡泡:“我也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更是联系儿童生活实际, 给那些天真纯朴的孩子布置了回报父母的实践作业。这类小泡泡一般出现在课文的结尾, 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训练, 或练笔, 或交流, 或导行, 是教师处理教材的宝贵资源。

三、实践——智慧引领是保障

针对小泡泡不同的导学功能, 笔者根据教学实践, 探索出相应的五种导学策略。

1. 整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本册教材中八个“语文园地”中的“我的发现”共有七个小泡泡, 都提示了构词规律和修辞手法。唯有“语文园地七”中的“我的发现”没有配以小泡泡。为此, 我运用迁移理论, 将多个“我的发现”进行整合教学, 提高了教学实效。

如:语文园地七“我的发现” (没有吐泡泡)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前六个“我的发现”, 在小泡泡的提示下, 我们发现了哪些有趣的语文现象和规律?

生:我们发现了由反义词构成的词语, 有形声字、多音字, 有比喻、反问的修辞手法, 还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不一样。

师:这里没有小泡泡, 你能帮他补一个吗?

生:“我发现这些词语都是……”

师:真聪明, 你已经学会自己吐泡泡了, 可以当小编者了。大家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

生:这些词语都是AABC类的。

将八个训练点进行整合教学, 不但可以节省教学时间,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还能让学生尽早将所学的知识辐射到日常学习, 及时积累运用, 形成读写能力。

2. 前置———引领单元整组教学

有些小泡泡的提示语和单元提示语、课文导语紧密结合, 浑然一体, 提示整组课文学习重点, 此时可把它当作“大任务”, 放在一个单元开篇教学之前, 将其前置。

如:《夸父追日》文后, 吐泡泡:“我想写一写读了这组课文的感受。”

师:今天我们走进第八组课文,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单元导语, 想想这组课文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

师:是的, 学习这类题材的课文, 我们要边读边浮现画面, 感受神奇的想象, 读出自己的感受。请看135页小泡泡, 希望同学们做学习的有心人, 带着这个任务, 在学习课文的同时积累真切的感受和学习的方法, 等学完这组课文后我们将进行读后感交流展评。

此法开门见山, 直击重点, 教学目标鲜明, 教学任务清晰, 使学生有的放矢, 避免了课文结束后重新梳理回顾。

3. 涵泳———探寻语言精妙秘诀

涵泳的“涵”是“沉浸”的意思, “泳”即游于水中。语文教师要学会指导、诱导、开导、教导、倡导涵泳, 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地“涵”, 自由地“泳”。许多文本将有价值、有意义的话题置于“小泡泡”中, 可以帮助学生感受遣词造句的精妙, 揣摩表达方式的精准, 这些小泡泡往往是最佳语言训练点。教师要善于在教材中发现, 在课堂上捕捉这些训练点, 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推敲语言, 既丰厚文本的内涵, 也丰厚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语文能力。

如:《荷花》一文写白荷花在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吐泡泡:“‘冒’用得真好。”

师:你觉得哪个词用得最好?

生:冒。

师:它还可以换成什么字?

生:长、露、钻、冲、顶……

师:读读这段话, 想想怎么样长出来才算冒?

生:一下子、迫不及待、争先恐后、喜气洋洋、满心欢喜、兴高采烈……

师: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中冒出来, 仿佛_______

生1:想展示自己美丽的身姿。

生2: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美。

生3:想和飞舞的蜻蜓亲吻。

……

师:就这么一个“冒”字, 它不但把白荷花写美了, 而且把一池的荷花都写活了, 好一个神奇的“冒”字!我们再美美地读读这段话。

师:我们写文章就得这样, 反复琢磨, 不断推敲, 使词句不光优美, 而且传神, 这也是写作的秘诀!

上述案例中, 教师紧紧围绕小泡泡中的提示, 重锤敲击“冒”字。这样引导学生逐步体味“冒”所传达出的神韵, 思维训练和语言实践并重, 整个课堂赋予更多的人文内涵, 学生不但感受了作者用词的精妙, 也探寻到了语言精妙的秘诀。

4. 追问———激活学生无限思维

本册教材的课文中共出现34个小泡泡, 问题式的小泡泡多达11个, 约占三分之一, 而且这类问题都是围绕课文中心和重点编排, 是学生思维的指明灯, 也往往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 要把这些问题作为中心任务, 深究重点, 不断追问, 及时跟进, 让学生困惑迎刃而解, 使教学目标不攻自破。

如:《燕子》结尾, 吐泡泡:“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

师:蓝蓝的天空, 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 多么像五线谱啊!读到这里, 你有什么疑惑?

生: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

师:这里的五线谱指什么?音符又是什么?

生:电线和停在上面的燕子就是五线谱。

师:难道仅仅是外形上像五线谱吗?

生1:燕子在跃动, 就像音符在跳动, 在演奏。

生2:燕子有大有小, 停得错落有致, 就像是音符。

生3:燕子是春天的音符, 正在唱春天的赞歌。

师:猜猜, 还有谁也在演奏着春天的赞歌呢?

生:小鸟、小虫、小鱼、风、小朋友、作者……

师:是啊, 我们也何尝不想唱一支春天的赞歌呢!让我们以读代唱, 一起美美地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郑振铎的《燕子》文质兼美, 画面感强, 但不少学生在理解“五线谱”时存在着肤浅现象。文中的小泡泡将学生疑惑抛出, 通过追问, 激活了学生思维, 打开了学生想象的闸门, 学生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欣欣向荣的春之画, 也水到渠成地感悟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和喜悦之心。

5. 拓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不少课文中间和结尾处吐出泡泡, 一般用“我想对某某说……”的形式表述, 这其实是进行文本拓展最佳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利用小泡泡, 找准课堂的延伸点, 用口语、书面、实践等形式进行拓展训练, 最大限度发挥小泡泡的作用。

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文后, 吐泡泡:“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

师:课文学完了, 我们看着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变成了一片废墟。此时你站在小村庄的遗址旁, 看着被洪水肆虐过的地面和残存的树桩, 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什么?请你用这样的句式写两三句话:人们啊人们______, (生交流)

师:的确, 这场灾难, 让小村庄的人们幡然醒悟, 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保护环境, 珍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简短的提示, 引发学生深深的思考。但不是每个提示都要求动笔, 除了拓展练笔,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辩论、劝说, 将阅读资源转化为口语交际资源。不同形式的拓展和延伸, 将学生引向更广阔的语文实践天地, 语言训练更富有新意和实效, 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掌声 篇3

《观潮》是一篇以叙事的形式出现而重点在写景的文章。它有以下一些写作特点:

1、首句简当。文章首句开门见山,引用了人们的朴素赞语“天下奇观”,而且是“自古以来”,既显示了钱塘江大潮的宏伟声势,又说明了钱塘江大潮的影响历史悠久。寥寥数字,如同一个双响爆竹,“噼啪”震天,清脆响亮,点题简当。

2、层次清晰。文章写钱塘江大潮,先写潮来之前:“江面很平静”“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人们是“人山人海”“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再写潮来之时:“响声越来越大”“浪潮越来越近”……人们是“踮着脚往东望去”。最后写潮来之后“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渐渐“恢复了平静”。条理清楚,思路清晰。

3、比喻增色。文章中一些生动的比喻句,为课文增色不少。如用“好像闷雷滚动”来比喻大潮将要到来、在远处发出的声音,用“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来比喻大潮的浩大气势,用“如同天崩地裂”来比喻大潮的巨大声响,用“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来比喻大潮给人们的强烈震撼。这样的比喻惟妙惟肖,富有情趣。

《观潮》中的“动”“静”描写

《观潮》一课运用了“摹形”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大潮没有来、将要来、来到后、渐渐退去的过程。

1、没有来——横卧眼前。开始,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是“平静”的,这是一种静态描写,显示的是一种平和的景象。

2、将要来——闷雷滚动。听,“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而且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这是大潮将要来时的情景,是动态描写。

3、来到后——山崩地裂。随着白线的向前移动,“逐渐拉长”,钱塘江“白浪翻滚”“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真是气势磅礴,而它的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又活生生地勾画了它的声势,加上“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一夸张性描写,更使钱塘江大潮摄人魂魄,激人壮志。这段动态描写是全文的高潮和重点。

4、退去后一恢复平静。“潮头奔腾西去”,表示着退潮的开始。“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说明钱塘江大潮已经完全退去了。这是一段静态描写。

在《观潮》一文中,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以静一动一静的顺序摹写钱塘江大潮之形,生动形象,令人神往。

《鸟的天堂》的“语言美”

《鸟的天堂》一文流畅自然,朴实生动,富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一、准确传神,生动形象。作者善于运用确切的词语,描绘事物的性质、状貌,恰到好处地抒情表意。如“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里的“似乎”用得十分神奇,把感觉和景物融为一体,引人遐想;“颤动”二字真把绿叶富有生命力的特有精神状态写活了。“似乎、颤动”传神地把作者当时的感受、联想融入写景,具有物我两忘的心态,意境深远,妙不可言。第二次去看榕树,用“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充分写出了鸟的形态多种多样,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二、节奏明快。情深意厚。全文节奏鲜明,声音铿锵,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如写静态的榕树,多用长句,耐人寻味。写群鸟嬉戏,以词为句,长短错落,生动热闹,给人以急促的动感。作者又用“连环”“顶真”等写法,“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给人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作者还运用了多种方式表达感情。如用景抒发内心的愉快:划船途中,“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当被大榕树的生命力所倾倒,被群鸟的欢乐所感染时,直接抒情:“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那歌声真好听”;结尾的“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抒情更显得异常强烈,震撼人心,如豹尾般有力。

三、欲扬先抑,气韵贯通。文贵曲忌直,本文就采取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第一次看到大榕树的错觉,先抑,后写真是一株大榕树,后扬:先写没有看到鸟的遗憾,又抑,后又突出写群鸟嬉戏的场面,再扬。证实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前后对比,波澜起伏,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全文自然流畅,朗朗上口,气韵贯通,如写动态的第一段,作者用两个表时间的名词“起初”“后来”,用两个写拍手的短句,连起了由静寂到有鸟,再到鸟开始飞起,最后到处是鸟,各具情态的整个场面变化过程。接着又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描写到局部刻画:由“眼睛应接不暇”的概写到“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再到一只画眉鸟的细写,连贯流畅,紧凑而又有变化。

《鸟的天堂》自然朴素且又细致周密,奏响了一曲自然与生命的赞歌。

“鸟的天堂”的引号

《鸟的天堂》一文的结尾处写道:“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里“鸟的天堂”为什么前面加引号而后面不加引号呢?

前一个“鸟的天堂”是人们赞美这棵大榕树,给它的特定称号,是说它枝条繁多,浓荫密布,许多鸟儿在上面栖息、活动,非常快活,它就好像是“鸟的天堂”一样,所以要加上引号:后一个“鸟的天堂”是作者亲眼看到大榕树上活跃着那么多的乌,感到大榕树的的确确是鸟儿自由生活的乐园,把它说成鸟的天堂是名副其实的,不是什么特定的称号,所以就不需要加引号了。

蟋蟀的住宅=“伟大的工程”?

《蟋蟀的住宅》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课后有个思考题:它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作“伟大的工程”?

用“伟大的工程”来形容蟋蟀挖掘的洞穴,似乎是太夸张了,但是用蟋蟀挖掘洞穴的工具来作比较,说是“伟大的工程”却一点也不为过。蟋蟀的整个身躯是那么柔弱,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前足和后腿,与要完成的挖土、搬土块、踏地、推土、铺土、修整等工程相比,这是多么大的反差!所以对蟋蟀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也是人们为之惊讶的超凡举动。

再说,蟋蟀与其他许多昆虫比较,特点是不肯“随遇而安”“不利用现成的洞穴”,而是靠自己“慎重地选择住址”,“一点一点挖掘”,造出了“倾斜的隧道”,具有排水的功能:还让“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使住宅十分隐蔽,有利于保证自己的安全。特别是“在这平台上弹琴”一句,作者巧妙地把蟋蟀发出的声音比喻为“弹琴”,又将蟋蟀洞穴门口的平地称为“平台”,这说明这座住宅的设计是很讲究的,它不仅能藏身栖息,还具备休闲娱乐的功能——劳动之余,四周静悄悄之时,住宅的主人操琴弹奏,享受生活的乐趣。蟋蟀是这样的顽强和聪明,造出的住宅有如此高的水平,我们能不说它是“伟大的工程”吗?

白鹅的特点

《白鹅》一课后有个思考题:课文中的白鹅有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

这篇课文中,作者重点表现白鹅性格的特点——高

傲。刚把这只鹅抱回家时,从“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的姿态中,留下了最初的“高傲”印象。接着用“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一过渡段统领全文,细致刻画了鹅“严肃郑重”的声调、“大模大样”的步态和“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的吃相。这都表现了白鹅的特点。

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如,用鹅的“引吭大叫”与狗的“狂吠”对比,表现鹅的叫声“大”和“严厉”的特点;用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显出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大家风范;通过对狗“躲在篱边窥伺”“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等如小偷般的委琐相的描写,彰显鹅的老爷派头。这一系列对比,非常形象生动,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从这些描写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你说是吗?

“孤帆”是“一只帆船”吗?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两句诗,特别耐人寻味。

这里的“孤帆”就是指“一只帆船”。难道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吗?显然不是。那为什么这样说?原来诗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好友乘坐的那只帆船上,对其他的船只都视而不见了。由此可见他与好朋友孟浩然的深情厚谊。这里还有一个“尽”字和一个“唯”字值得引起注意,“尽”是说“帆影已完全消逝了”,而“唯”则是说“只”,只看见江水在远远的地方流。两个字巧妙地展现出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驻神驰的情形。

“诗贵意境”,这两句诗的意境也非常鲜明动人、意蕴深厚。好朋友坐的船已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那浩浩荡荡的江水正流向远处。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给流向“天际”的江水,要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那遥远的目的地。诗人匠心独运,把对好友的深情厚谊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情景交融,余味无穷。

《卡罗纳》的“!”

《卡罗纳》里面有四个“!”细细品读,颇有意味。

在卡罗纳要来上学的前一天,细心的老师就提前嘱咐孩子们:“任何人都不许跟他开玩笑,不许在他面前放声大笑!”为什么呢?因为他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他的母亲去世了。这里的“!”是关切,是热情,更是老师的一颗敏锐的“爱”心!

当神情恍惚、面容憔悴的卡罗纳回忆起以前和母亲在一起的美好情景而放声大哭时,老师对他说:“哭吧,痛痛快快地哭吧,可怜的孩子!”这里的“!”是同情,是理解,是对卡罗纳的无限深情!

老师还说:“但你要坚强!你母亲已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但她能看见你,她依然爱着你,她还生活在你身边。孩子,你要坚强哟!”这里前一个“!”是叮嘱,是希望:而后一个“!”则是深情的鼓励,是充满希望的呼告!

四个“!”,使同学们都向卡罗纳伸出了热情的手,“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的“沉思”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后有个思考题: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有同学说,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这样的回答是正确的。但我觉得,这里的关键是,他常常“一个人在沉思”。

想一想,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如果不“沉思”,能使他产生“疑惑不解”的心态吗?而当他“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时,如果不“沉思”,能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吗?正是由于“沉思”,才有他在全班同学面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心迹表明,即在少年时代就心系中华的振兴,立下了远大的志向。

“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这句话正是他“沉思”的起因,而“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这句话正是他“沉思”的结果。因此,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绝不是出于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认真充分的思考才立下的远大志向。

借物喻人情更深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中有几处对爬山虎的描写。这就是借物喻人。

在“我”刚走进叶圣陶先生的里院时,“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这只是写“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吗?不。这里表面上写爬山虎的充满活力,充满生机,实质上也表现了作者因为征文受到叶老的指点和鼓励,对自己的文学创作充满了信心,充满了希望,以至于阳光也是绿的。

“那片爬山虎”初见时“绿葱葱”,再望则变得“沉郁”。因为“我”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叶老对自己的作文付出了许多心血,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而到叶老家里做客时,进一步见到了叶老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融化了”“我小小的心”,使“我”不但学到了作文的方法,更学到了做人的道理。这使“我”十分激动。因而在作者的心目中,叶老就像“那一墙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让人感到可亲可爱,“虎虎有生气”。

爬山虎因阳光照耀而绿,“我”因叶老的教导而深受鼓舞。每当作者想起叶老的教导和期望,就像那片爬山虎一样,总是充满生气和活力,以至于“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更突出了叶老精神对“我”的永远的激励。

《五彩池》的结语

在《五彩池》一文中,作者精心设计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结语: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照应开头。文章开头引用奶奶所讲的神话传说中的五彩瑶池是那么神奇美妙,引起“我”的无限遐想;等到“我”实地游览了四川松潘的五彩池之后,才感觉到五彩瑶池就在人间,巧妙地呼应开头,显得圆活自如,结构相当严密。

二是对比映衬。文章开头极力渲染神仙境界的五彩瑶池如何奇特瑰丽,使“我”心驰神往,同时用虚拟和实写的手法形成对比,映衬人间的五彩池形态奇特,色彩各异,更加令人觉得美不胜收。

三是传情达意。天上的五彩瑶池只是神话传说,谁也没见过,人间的五彩池才是实在的,远远胜过了传说中的五彩瑶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掌声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等15个词语。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词语搭配练习(引出课题)

金色的(阳光)金色的(麦浪)金色的(童年)金色的(草地)……

2、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 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3、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生字读正确,把课文读通。2.学习词语

钓鱼 合拢 盛开 玩耍 使劲 绒毛 假装 这些 钓鱼 观察 花瓣 合拢 手掌 有趣 朝向 朝阳 一本正经 引人注目

3.朗读展示:你最喜欢读哪个自然段,站起来读读,让我们感受你对它的喜爱!

三、品读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呢?

读第一自然段找答案——因为蒲公英花盛开了。读第一段

2、谈谈你收集到的关于蒲公英的资料。

草本植物,花为黄色,有白色软毛。每当初春来临,蒲公英抽出花茎,在碧绿丛中绽开朵朵黄色的小花。花开过后,种子上的白色冠毛结为一个个绒球,随风摇曳。种子成熟后,像把把小小的降落伞,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安家落户,孕育新的花朵。

3、欣赏蒲公英图片

春天到了,蒲公英盛开了,到处都是金色的蒲公英,在阳光的映衬下金光闪闪,直刺你的眼。小鸟也来了,蝴蝶也来了,空气中满是青草的香气和蒲公英柔嫩的绒毛。说说你此刻的感受吧。

4、再读读第一自然段

(二)第二自然段

1、瞧,谢廖沙两兄弟也和你们一样,跑到草地上玩耍来了。朗读第二自然段,他们玩蒲公英可有趣了。他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各自放声读一读,然后同桌两人边说边演一演。

2、指导朗读:此时,这两兄弟心情会怎样?把这种快乐兴奋的语气读出来。

(三)第三自然段

1、蒲公英不仅给兄弟俩带来了欢乐,它还非常有趣呢!有趣在哪里呢?请你读第三段,找出答案来。

2、学生读课文。

蒲公英的花瓣像人的手掌,可以合拢,张开。

3、一起读读第三段

4、指名说说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

填一填。

蒲公英的花就像

,可以、。

早晨,花朵,它是,草地就 ;

中午,花朵,它是,草地就 ;

傍晚,花朵又

,草地就。

5、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奥秘说清楚?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6、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7、“我”是怎样知道这个有趣的事情的?——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再通过观察,解决问题

对你有什么启发吗?

(四)第四自然段

1、多么可爱的——引读第四自然段。

2、我们大家都爱上了蒲公英,蒲公英仿佛是通人性的。文中小朋友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你觉得这种说法怎么样?

让学生联系上文所讲的早、中、晚蒲公英花瓣的开合情况谈体会。

3、穿插句子训练。

(1)是我最好的朋友,他常常和我一起

,和我一起。(2)

一起

,一起。

四、总结课文

1、朗读课文。

2、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在那里你会长到欢乐!

第二课时:

一、学习写字

1.出示“耍、装、些、察、掌、绒、劲、朝、钓、拢、假、瓣、趣”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例:“而”下加“女”,耍耍耍

“此”地有“二”,些些些 “壮壮的”“衣服”,装装装

看到高“尚”的人或事,就会拍“手”鼓“掌”。

“趣”:“取”字会“走”真有趣

3、指导写字 :重点范写“绒、假、瓣、察、掌”

4、练习:查——检查、查字典、查找; 察——警察、观察、考察;

瓣(花瓣)辩(辩论)辨(辨别)辪(辪子)儿歌:用心去辨别;言语来辩论;用丝扎辪子;花瓣落尽结瓜果。

假JIǎ(虚假)JI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掌声 篇5

1、那()的民族服装,把学校()得更加()。同学们向()的小鸟(),向()的老师(),向()的国旗()。

上课了,()的小学生,在()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这时候,()十分(),树枝(),鸟儿(),蝴蝶(),好像都在()。最()的是,跑来了几只()。这些山林里的(),是那样()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来许多小鸟,连()、()也赶来()。

这就是我们的(),一所()的民族小学。()的(),挂在大青树()的枝干上。()的影子,在()的粉墙上()„„

第二单元 名人名言:

()在于(),()在于()。——列宁

()无难事,只要肯()。——毛泽东

为()而读书。——周恩来

任何()都是()劳动的结果。——宋庆龄

()是人类进步的()。——高尔基 第三单元

11、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和(),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秋天的雨,有一盒()的颜料。你看,它把()给了(),黄黄的叶子像(),扇哪扇哪,扇走了()。它把()给了(),红红的枫叶像(),飘哇飘哇,邮来了()。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对联:

天对(),雨对(),大陆对(),()对海树,()对()。

()白,()红,水绕对()。雨中()落,()草虫()。第四单元

13、鲜花朵朵,(),()迷人。要是我们()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四点,牵牛花吹起了();五点左右,()的蔷薇()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放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傍晚六点,烟草花在()中();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

.14、蜜蜂靠的不是(),而是一种我无法()的()。正月()才(),二月栽下(); 三月()长得(),四月()雨后生; 五月()大街(),六月葫芦(); 七月()头(),八月()个个红; 九月柿子(),十月萝卜();

()白菜(),腊月()正()。第五单元

17、孔子名言:

()而()。

三人行,()。学而(),不()乎? 知之为知之,(),是知也。学习是()。

19、这座桥不但(),而且()。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着()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的龙,前爪相互(),各自();还有的刻着()。所有的龙似乎都在(),真像活了一样。第六单元

22鱼()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有的全部()彩色的();有的头上长着一()红缨,好看极了;有的()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有的眼睛()的,身上长满刺儿,()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23、夏天,树木长得(),()的枝叶把森林()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在()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

祖国风光诗句:

明月(),()石上流。——王维 江()鸟(),()青()欲燃。——杜甫

千里()绿映红,()山郭()。——杜甫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重重柳,山后山前()。——王安石 第七单元

.25、坦克把()的()、()的()(),在战场上()。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谁就会是()。八字成语

千里之行,()。

(),更进一步。耳听(),眼见()。人无完人,()。

第八单元

31、我紧紧地()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和(),以及一个陌生女孩()的笑脸。《三字经》

人之初,()。(),习相远。子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人不学,()。为人子,()。(),习礼仪。

一、形近字。

坪()

耍()

仰()

诚()

推()

纪()评()

要()

迎()

城()

准()

记()遥()

坊()

测()

瓣()

拣()

坦()摇()

访()

侧()

辫()

捡()

担()恼()

锯()

予()

抢()

即()

随()脑()

据()

矛()

枪()

既()

腿()村()

待()

娇()

郊()

燥()

绪()材()

持()

桥()

胶()

躁()

堵()

二、多音字。

闷 几

卡 假

三、词语。

1、ABB式:

油()

懒()

慢()

圆()

胖()红()

笑()

乐()

喜()

静()雾()

雨()

绿()

黑()

白()

2、AABB式:

严严实实

来来往往

舒舒服服

确确实实

飘飘摇摇 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祖祖辈辈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ABCC式:

白发______

风尘______

大名______

4、又„又„:又松又软

又香又脆

又唱又跳

又说又笑

又肥又厚

又踢又跳

.5、不„不„: 不慌不忙

不紧不慢

不知不觉

不闻不问

不言不语

6、含有反义词的成语:

______闻名

______相间

_____倒置

舍____求_____

头____脚____

积____成____

____口____声

____邻____舍

____应____合

7、四字词语: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满载而归

如愿以偿

没精打采

沉默不语

刻舟求剑 目不转睛

恍然大悟

五洲四海

举世闻名

高楼大厦

应有尽有

一本正经 引人注目

自言自语

欢蹦乱跳

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垂头丧气

争奇斗艳 芬芳迷人

准确无误

挤来挤去

远近闻名

奔流不息

双龙戏珠

风景优美 特产丰富

五光十色

高低不平

各种各样

成群结队

千奇百怪

四脚朝天 合二为一

乱成一团

大显神威

相提并论

不假思索

兴高采烈

闻鸡起舞

8、成语归类:

描写神态的成语:

没精打采

沉默不语

目不转睛

恍然大悟

垂头丧气

四、近反义词。

1、近义词:

安静——宁静

穿戴——穿着

打扮——装扮

常常——经常

似乎——好像

犹豫——迟疑

鼓舞——鼓励

力量——力气

居然——竟然 快乐——高兴

喜爱——喜欢

坚定——坚决

突然——忽然

立刻——马上 仔细——认真

平整——平坦

巨大——庞大

明白——了解

著名——有名 特别——非常

漂亮——美丽

高兴——愉快

缓缓——慢慢

憧憬——向往 快活——快乐

五彩缤纷——五颜六色

辽阔——广阔

修建——建造 大致——大概

眺望——遥望

拜访——拜见

欣赏——观赏

产生——发生 迎候——等候

连忙——急忙

纳闷——奇怪

茂盛——茂密

坚固——牢固 节省——节约

才干——才能

普通——平凡

热闹——喧闹

瑰丽——美丽 宝贵——珍贵

飞舞——飘舞

危急——危险

仍然——依然

悲伤——悲痛 难过——难受

骄傲——傲慢

谦虚——虚心

轻蔑——轻视

懦弱——软弱 镇定——镇静

永远——永久

获得——取得

思索——思考

诚挚——真诚 2反义词:

傲慢——谦虚

懦弱——勇敢

丑陋——美丽

愚蠢——聪明

安静——热闹

古老——年轻

快乐——痛苦

喜爱——讨厌

合拢——张开 犹豫——果断

炎热——寒冷

勤劳——懒惰

高大——矮小

经常——偶尔 严寒——酷暑

仔细——马虎

稳稳当当——摇摇晃晃

希望——失望 温柔——粗暴

宽阔——狭窄

有意——无意

干燥——湿润

危险——安全 陌生——熟悉

伟大——渺小

简单——复杂

产生——消失

清闲——忙碌 敬重——轻视

远近闻名——默默无闻

上升——下降

轻——重 清——浊

黑暗——光明

巨大——微小

容易——困难

节省——浪费 减轻——加重

清清楚楚——模模糊糊

前进——后退

长处——短处

.胜利——失败

减少——增加

果然——居然

结束——开始

五、短语。

1、“的”字短语:

_______的小鸟

________的老师

____________的国旗

_______的铜钟

_______的枝干

_______的粉墙

_______的民族小学 _______的草地

_______的花瓣

_______的蒲公英

_______的石级 _______的老爷爷

_______的白桦树

_______的早晨

_______的地质学家 _______的土地

________的颜料

_______的叶子

_______的炎热 _______的凉爽

_______的菊花

_______的气味

_______的小喇叭 _______的衣裳

_______的歌

_______的蔷薇

_______的笑脸 _______的花蕾

_______的记忆力

_______的发现

_______的变化 _______的风

_______的云

_______的雷声

_______的大地 _______的江河

_______的雨露

_______的宇宙

_______的图案 _______的历史遗产

__________的珊瑚

_______的鹿角

_______的贝壳 _______的海龟

_______的鸟粪

_______的西沙群岛

_______的浓雾 _______的叶子

_______的天空

_______的金光

_______的雪 _______的大花园

_______的宝库

_______的铁罐

_______的陶罐 _______的神气

_______的掌声

_______的祝福

_______的民族服装

2、“地”字短语:

匆匆地_______

快活地_______

悄悄地_______

拼命地_______ 轻轻地_______

好奇地_______

甜甜地_______

认真地_______ _______地歌唱

_______地喊叫

_______地奔跑

_______地转着 _______地睡大觉

_______地传授

_______地蠕动

_______地流着 _______地刮过

_______地站起

_______地鞠躬

_______地说

六、积累。

1、读背

①聪明在于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上元难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恩来)任何成就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天对_____,雨对____,______________。山花对海树,______________。秋月白,___________,水绕对_________。雨中山果落,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正月菠菜__________,二月___________________;三月 _______长得旺,四月______________;五月_________________,六月__________________;七月茄子__________,八月___________________;九月柿子___________,十月______________;

.________白菜家家有,________蒜苗正泛青。④十二生肖:

子_____

丑_____

寅_____

卯_____

辰_____ 巳_____ 午_____

未_____

申_____

酉_____

戌_____

亥_____ ⑤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青花欲燃。(________)千里莺啼绿映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_______)水南水北重重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千里之行,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更进一步。耳听为虚,____________。

人元完人,______________。⑦《三字经》:

人之初,__________。性相近,__________。子不学,__________。幼不学,__________。玉不琢,__________。人不学,__________。__________,方少时,__________,习礼仪。⑧孔子名言:温故而_______。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⑨祖国风光的谚语:上有天堂,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秀,________天下雄。五岳归来__________,黄山归来__________。桂林山水________,阳朔山水_________。

⑩颜色:蓝: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红: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绿: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黄: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七、修辞

1、比喻句:

①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②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③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④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⑤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⑥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⑦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

⑧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2、拟人句:

.①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②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③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④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⑤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⑥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

⑦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睡莲从梦中醒来;烟草花在梦中苏醒;昙花含笑一现。⑧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样子挺威武。

⑨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⑩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

3、反问句:

①你只要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是不是很有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她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夸张句: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5关联词:

①有的„有的„还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但„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更加„更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不仅„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不是„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无论„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如果„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是„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文中重要语句。

1、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________,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还有________。

同学们向在___________打招呼,向_____________问好,向_____ _______敬礼。这时候,窗外_______,树枝________,鸟儿__________,蝴蝶__________,好像都在________。

2、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___。花朵张开时,它是________,草地也是__________;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________,草地就变成__________。

.3、啊,峰顶这么高,______!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_______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科是________________,真叫人__________!

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_________,一只胸脯是__________。它们在树枝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常_____________。男孩看看列宁,说:“会回来的,_________________。它还活着。”

6、他仔细_______着高尔,咧开嘴笑了,然后用手指说沙发,说“请您坐在这儿看报纸。”

7、__________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__________。它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终于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我们精心地做着,心中充满面了________和_________。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_______,把它叫做“__________”。我们快活地__________,在田野里拼命地________。我们__________,千呼万唤。

11、黄黄的叶子像_________________,扇哪扇哪,扇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红红的枫叶像_________________,飘哇飘哇,邮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梨__________,菠萝__________,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_________________,带给小朋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3、鲜花朵朵,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____________________;七点,睡莲____________________;中午十二点左右,__________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______;傍晚六点,烟草花__________;月光花在七点左右____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_______。植物开花的时间,与_____、____、___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___相吻合。

14、蜜蜂靠的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他发现,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还有另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里的_______,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玩具”——__________

“小人国”——__________

“居民”——__________

17、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__________。他总觉得_________,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________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_____,孔子__________,_____,几个月后,终于到了洛阳。学习是_________。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__________,也敬重他们的__________。

18、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分渐渐分开了,______________,缓缓上升,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慢慢下降,变成了________。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______和______;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______;他的双眼变成了_______和______;他的四肢,变成了______;他的肌肤,变成了_______;他的血液,变成了_________;他的汗毛,变成了_______;他的汗水,变成了________。

人类的老祖宗________,用他的_____________,创造了__________。

19、赵州桥是一座__________的石拱桥,又叫__________。它是______朝的石匠____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_________年了。

赵州桥非常______。这坐桥不但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________,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节省了石料。

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我国宝贵的________________。20、________时候,__________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_________________》。

22、西沙群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个_______________。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__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________,更加__________。

23、春天,树林_______新的枝条,长出__________的叶子。

夏天,树木长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枝叶把森林封得______________。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__________。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_______________,也是一座__________________。

25、如果盾大得像个__________,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在铁屋子上开个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__________或__________ 谁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就会是_________。

26、木匣是我__________埋的,那时候我还小,_______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____________,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岁,而是________。

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

27、_______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_______它。

我们生来就是______________,并不是来_______________。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29、英子________了一会儿,__________地站了起来,_______________。大家的掌声给了我______________,使用我鼓起勇气__________面对生活。30、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

31、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以及一个陌生女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练习

一、字词

1、查字典:

“旅”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

“阔”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部,再查_____画,它是________结构。“威”字用数笔划查字法应查_____画。

2、选词填空。

①我总是_____好红领巾_____去上学。

(带、戴、代、在、再)②李老师说话的态度很______。

这是一个______的集体。

(温暖、温和)③我们的教室______明亮。

汽车在______的马路上行驶。

(宽阔、宽敝)④上课了,同学们______走进教室。妈妈话说完,又______干起活来。

小明______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继续、陆续、连续)⑤一老一小______爬上了峰顶。

商人照老人指点一路找去,______找到了走失的骆驼。(果然、居然)⑥列文虎克_______了显微镜。

这个秘密被丁丁_______了。

(发现、发明)

二、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闻:A、听到的事情或消息

B用鼻子嗅

C听见 爸爸每天都要看新闻。()我远远的就闻到了一股花香。()

②深:A从上到下的距离大

B距离开始时间久

C深奥

D颜色浓

E 感情厚 他们的感情很深。()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这本书的内容很深。()莲花湖的水很深,见不到底。()今天教师穿了一件深色的衣服。()

三、扩写句子。

1、我们表演节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苹果树上挂着苹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做作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修改病句。

1、列文虎克发明了微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家养了一对雪白的花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光荣地加入了少先队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全校师生和和班主任都参加了植树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兴趣小组的同学基本上都到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班长小丽是我十分最好的朋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积累。

1、我会写两句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一册,我认识了不少的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也能写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会写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还知道说话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会加标点: ①小男孩摆弄了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②□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③□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躬请□让我进去吧□

jiǎ()

cháo()

量 liáng()

jià()

zhāo()

liàng()

huǎng()几 jī

()

数shǔ

()

huàng()

()

shù

()

dōu()

挣 zhēng()

tiáo()

dū()

zhèng()

diào()

kàn()

()

zuò

()

kān()

()

zuō

()

dàng()

juǎn()

相xiàng()

dāng()

juàn()

xiāng

()

()

shâng()

应 yìng

()

qiǎ

()

chãng()

yīng()

cáng()

zhuǎ()

mēn

()

zàng()

zhǎo()

mân

()答

()

hǎo()

倒dǎo

()

dá()

hào()

dào

()

乐 yuâ()

chãng()

溜 liù

()

lè()

shèng()

liū

()落

luò()

xīng()

撒 sā()

luò()

xìng()

sǎ().教

jiào()

sì()

nán()

jiāo()

shì()

nàn()舍 shě()

漂piāo()

qǔ()

shè()

piào()

qū()参

shēn()

chù()

重 zhòng()

cān()

chǔ()

chóng()还 huán()

磨mò()

论 lùn()

hái()

mó()

lún()角 juã

(jiǎo(chā(差

chāi(chà(.))))

系)

模mú(mó(xì

(jì

()))

称)

应 yīng(yìng(chēng()châng()

chèn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练习6课件 篇6

教学内容:《练习6》 教学目标

1、学用字词句,辨析多音字,从而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

2、练习写好钢笔字。

3、读读背背,增加积累。

4、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5、学写毛笔字,练习写折。

学习重难点:辨析多音字;指导说清楚制作过程。教学准备:准备好小制作的材料。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辨析多音字,练习写好钢笔字。

一、学用字词句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1。(2)说说本题的要求。

2、我的十分钟

(1)出示黑板,学生自由认读“发人深省、丢三落

四、亲密无间、参差不齐”。(2)查字典对照自己有无读错音的,并了解这些字的另外读音与意思。(3)给多音字组词:

省shěng()落luõ()间 jiān()xǐng()là()jiàn()cān()cī()参cēn()差 chà()shēn()chāi()

3、练习2(1)自由读读这句话。(2)指名读,试一试。(3)正音,齐读。

(4)各人想想“称、兴”的另外读音并试着组词。不知道的可以查字典。(5)指名说一说读音、组词。

4、练习3(1)自由读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带点字的读音。(2)同桌互相读读。(3)指名读一读。

二、写好钢笔字

1、出示“印、即、郎”(1)指名读读这三个字。

(2)观察一下它们的结构,写字时的共同点。(3)指名说一说。(4)教师小结并范写。

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在写得时候要注意左高右低。(5)学生描红临写。(6)展示、评点。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读读背背,增加积累,了解大概意思;口语交际:介绍我的小制作。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尤其要指导能运用恰当的语言叙述清楚自己的制作过程。

一、读读背背

(一)成语:

1、学生借助字典自由读读。

2、指名读。

3、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了吗?(—风—雨)

4、再自由读读,体会体会。

5、我的十分钟

6、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认读成语,把成语读正确

2)小组合作,组长主持,依次说说成语的意思。3)由组长记下组内经过自主学习仍没有理解的成语。4)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汇报。5)、师相机指导,小结并简述成语的大概意思 栉风沐雨:形容在外奔波,不避风雨,历尽艰辛。凄风苦雨:形容天气恶劣,也比喻处境悲惨凄凉。呼风唤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和社会的力量。见风是雨:比喻只看到一点迹象,就轻率地信以为真。未风先雨:比喻事情还未进行就对结果乱加猜测议论。春风化雨: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6)自由练读,同桌互背 7)展示背诵

(二)古诗《竹石》

1、出示图画

看图:图上画了什么?(竹、石)你觉得这幅画画得怎样?

2、我国清代著名的文学家、画家郑夔,也就是郑板桥看到这幅画后喜爱至极,当即题诗一首,(出示诗《竹石》)因此我们通常把这类诗称为“题画诗”。

3、生借助字典读读这首诗。

4、指名读读。

5、图文对照,再读诗句,初步体会诗意。

6、师生讨论对诗的理解。

7、指导朗读。

8、自由练习背诵。

9、指名背诵、齐背。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能流利介绍自己的小制作;学写毛笔字,写好笔画“折”。

一、口语交际:介绍我的小制作 1审题 指名学生读题

分析题中的要求:一要动手制作,二要说说制作过程。2指导

(1)学生开始动手制作。教师巡视。(2)制作完,在小组内举行“小制作展示会”。(3)我的十分钟:

a组内介绍自己作品的制作材料、制作过程、特点及制作的设想。其他学生听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

b小组内评选出优秀作品。

(4)每组选一件作品上台交流,并介绍制作过程。(5)在班级评出“最佳作品”和“最佳解说员”。

3、教师小结。

二、书法指导

1、交代本次练习任务:学写笔画“折”。

2、指导

(1)出示本次要练习的笔画:横折、竖折(2)练写“横折”

A、学生观察笔画,并说说注意点。

B、教师范写,讲清运笔:这是横竖连写的复合笔画,宜用左尖横起笔,行笔至折处,稍停,向右上微提笔锋,然后向右下顿按,再向下中锋行笔,略向内收 C、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纠正。注意提醒:折锋缓行,节节加力。(3)练写“竖折”。

A、学生观察笔画,并说说注意点。

B、教师范写,讲清运笔:这是竖横连写的复合笔画,起笔方法同“竖”,下行时略向右收,至“折”处微微提笔向左,旋即蹲锋右行,右靠笔画时,即提起收笔。C、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纠正。注意提醒:折锋缓行,节节加力。

上一篇:秋天的青春作文下一篇:读生命的光辉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