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平均数》教案(精选7篇)
一.目标和目标解析
1.通过本节教与学的活动,使学生了解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统计意义,理解“权”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计算加权平均数.教学中,以具体实例研究为载体,了解平均数可以描述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理解“权”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体会“权”的作用,使学生更全面的理解加权平均数,正确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对加权平均数的学习,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和发展统计观念,体会权的统计思想,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严谨的统计精神,思维的深刻性.通过设计“我来决策”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侧面有侧重地对评价对象进行全面的客观的考察和评价,培养科学严谨的数学精神和思维的深刻性.二.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创设情景,建立模型,揭示概念
问题
1以前的学习,使我们对平均数由有了一些了解,知道平均数可以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描述数据的“平均水平”,本节课我们将在实际问题情境中,进一步体会探讨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在一次数学考试中,七年级1班和2班的考生人数和平均成绩如下表:
(1)谈谈表格中“86分”所反映的实际意义.(2)求这两个班的平均成绩,并和同伴交流你的计算方法.预设:问题(2)可能会出现下面两种解法:
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讨论,初步理解权的意义.设计目的:问题(1)中,86分是七年级1班46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取长补短”均衡的结果,反映该班46名学生数学成绩的一般“平均水平”,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并体会平均数的统计意义.问题(2)中,以“任务布置──发现问题──生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教学程序,经历操作、观察、对比、分析、交流等探索活动,初步了解“权”的意义,解释计算加权平均数的理论依据,为概念的引入作铺垫.活动方式:以实际问题为研究载体,以自主参与、交流合作为教学形式,以多媒体动画演示辅助为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探究活动,发展数学思维.本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学生:①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数学思维的深刻性;②实际问题中体验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和初步了解权的意义;③体会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学生归纳:1.平均数反映的是数据的平均水平,;2.“权”反映了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3.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本质一致的,算术平均数是各数据的权为1的加权平均数,当数据的权相同时,加权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是相同的;当数据的权数不同时,加权平均数能更好地反映数据的平均水平,应当计算加权平均数.问题2 某市三个郊县的人数与人均耕地面积如下表:
求这个市三个郊县的人均耕地面积(精确到0.01公顷).追问1:用算术平均数的方法求三郊县的人均耕地面积合理吗?为什么? 追问2: 0.15、0.21和0.18这三个数中,那个数对总人均耕地面积的影响更大一些,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这三个数的权分别是什么?你如何计算该市三个郊县的人均耕地面积的?
设计目的:以求三郊县人均耕地面积为研究载体,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加权平均数,渗透平均数的统计意义,理解权的意义以及为什么要采用加权平均数;在具体问题情景中,逐步建立并抽象出加权平均数这一数学模型;通过两种不同计算方法的比较,进一步体会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活动方式:独立完成本问题任务,认真思考两个追问问题,交流看法和意见,教师做必要的指导或点拨,加深对权的意义的理解和用加权平均数计算的合理性;建立数学模型,抽象出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归纳:
(1)上例中15,7,10分别是0.15、0.21、0.18三个数据的权,平均数0.17称为三个数0.15、0.21、0.18的加权平均数,反映三个郊县人均耕地面积的平均水平.(2)若已知n个数及其对应的权,则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可求.活动二:实例分析,指导应用,体验概念
1.统计某一植树小组所有同学的植树情况,其中有5人各植树8棵,有3人各植树7棵,有2人各植树10棵,求平均每人植树的棵数.思考:各项的权分别是多少?如何计算植树的平均棵树?
2.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绩(百分制)如下:
(1)如果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3:3:2:2 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问题3 招聘口语能力强的翻译时,公司侧重于哪些方面的成绩?给出的比值是否能体现这些方面更加“重要”?听、说、读、写四种成绩的权分别是多少?数据对应的权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设计意图:在变式中理解权的含义.问题4 如果现在要招聘一名笔译翻译,你能给各数据制定一个合适的权吗?制定的依据是什么?最后计算的结果与你设想的一样吗?试一试,比较你与其他同学设计的不同结果,谈谈你对数据权的作用的新认识.设计意图:在系统中整体理解数据、权和平均数.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权的作用的理解,探究权对平均数的影响.此处,借助于Excel的数据处理功能,给数据赋以不同的权,展示出现的不同计算结果,便于学生观察分析,从而更好地体现权的“掌控”作用.问题5 若听、说、读、写的成绩分别按20%、20%、30%、30%的比例计入总成绩,如何计算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与(2)相比,数据权的表现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进一步体会数据权的不同表现形式.(自主合作,共同比较,交流分析,体会权的“掌控”能力.)活动三:拓展创新,我来决策,感悟概念 一家广告公司欲招聘广告策划人员一名,对A、B、C三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素质测试,他们的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
假如你是该公司老总,请发挥你的才智,给每项成绩赋予适当的权数,并通过计算进行选拔.设计目的:创设情景,为学生创造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亲身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积累数学经验,在感受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增强学数学的积极性和热情;借助于Excel的数据处理功能,展示不同的权数下的不同结果,深入体会权的意义和作用.活动方式:猜想──设计──计算──体会──交流.活动四:归纳小结,自主反思,优化概念
1.从下面的关键词中任选一个或几个,展示自己的演说才能,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或体会:
知识、方法、反思、猜想、交流、愉快、困惑、生活 2.布置作业:教科书P127页,练习第1题、第2题.设计目的:通过回顾和反思,让学生对数据的权的作用和加权平均数的意义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学生归纳和教师释疑,让学生优化概念、内化知识,同时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促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活动方式:反思学习过程,归纳并形成知识体系,交流体会和感受.三.目标检测设计(时间:15分钟;满分50分)
(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在“人与自然知识竞赛”中,七年级甲班5名同学的得分如下:9分、8分、9分、8分、9分.则这5名同学的平均成绩:=_______________.2.某人打靶,前3次平均每次中靶9环,后7次平均每次中靶8环,此人10次打靶的平均成绩:=_______________.3.从每公斤10元的水果糖中取出5公斤,每公斤12元的软糖中取出3公斤,每公斤9元的酥糖中取出2公斤,这三种糖混在一起后,这种“杂拌糖”应定价为每公斤_______元.
4.若m个数的平均数是a,n个数的平均数是b,则这m+n个数的平均数是_______.(二)解答题:
5.(20分)某市去年7月下旬各天的最高气温统计如下:
(1)计算该市七月下旬的平均气温.(5分)(2)(1)中所得到的平均数叫做35、34、33、32、28这5个数的________平均数.(5分)(3)在上面的5个数据中,35的权是_____,34的权是_____,28的权是_____.(5分)(4)如果把35和28的权调换一下,平均气温是多少?与(1)的计算结果相比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此你认为权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意义是什么?(10分)6.(10分)某学校规定:学生的学期总评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作业、期中测验、期末测验.小明同学的平时作业、期中测验、期末测验的数学成绩依次是98分、80分、90分.(1)若三项成绩分别按50%、20%、30%的比例计入学期总评成绩,这学期小明的数学总评成绩是多少?
《平均数》作为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中的常客, 不少名师都曾演绎过这节课。因此正式设计前, 我们就在思考:想要突破必须从新的角度入手。首先要抓住平均数的本质, 其次可以从平均数诸多性质中进行选择性教学, 让学生体验平均数的统计意义。那么我又该抓住平均数的哪些性质呢?经过多次试教与反思, 最后确定除让学生深刻体验所有性质中最基础的虚拟性外, 还应充分体验平均数的敏感性。正是平均数具有敏感性, 所以出现极端数据时, 用平均数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不合理, 这样为高年级引入新的集中量数 (中位数、众数) 来描述做伏笔。基于上述思考, 本课在平均数统计意义的设计中, 有意放大了敏感性的教学。下面就结合几个教学片段具体谈谈我们在磨课过程中的思考。
一、平均数教学的引入
三年级前的学生通常不会将一组数据看做一个整体来描述, 当一组数据出现在眼前时, 他会对一些个别的数据感兴趣, 只知道一组数据能被组织与排序。排序后能发现这组数的一些规律。教学的关键是从对一组数的个别关注转移到对一组数的整体关注。其中较为典型的思路是:通过组织两组人数不等的比赛, 在学生初步体会到“比个人或比总数”不公平的前提下, 过渡到“通过求出平均每人的数量, 再作比较”的思路上来。“平均数”由此自然生成。对于上述的设计有人提出了质疑:为什么“求出平均每人的数量”再比较就公平了?
通过学习与思考, 我们有了自己的想法。平均数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指标之一。所谓数据的“集中趋势”, 就是数据“向某一中心值聚拢的倾向”, 或者说是数据的“一般水平、代表值或典型值”。一组数据少则几十, 多则上千, 甚至过万, 由于我们的思维不能思考所有的数据, 需要选取一个合适的代表值表达一组数据的特征。平均数便是统计中一个重要的集中量数, 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比如有人问你“班上同学的身高是多少”, 你不可能把张三、李四、王五的身高一一报出———这样太过琐碎, 不仅对你来说很麻烦, 对于提问的人也没有意义。实际上, 这时候你最好报出全班的平均身高, 这也是提问人更想了解“一般值”, 即通常情况、典型情况下的身高。
基于以上思考, 新课引入时我们采用了直接从寻找数据代表的角度来引入平均数。
[实践]
师 (创设情境) :妈妈给小新100颗牛肉粒, 并吩咐他每天不要吃太多。小新是根据每天做功课的表现来自我奖励的, 第一天吃8颗, 第二天吃4颗, 第三天吃5颗……20天后便吃完了。你想小新会怎样向妈妈汇报吃牛肉粒的情况?
(师呈现下表)
生:平均每天吃5颗。
……
追问:“平均”是什么意思?平均每天吃5颗。你怎么想的?那他是不是真的每天都吃5颗?
如果小新这样汇报:第一天吃8颗、第二天吃4颗、第三天吃7颗……这样一天一天地说下去, 你感觉怎样?
小结:看来大家还是赞同用假设每天一样多的数据来表示20天吃牛肉粒的一般情况。
[感悟]在上课之初通过创设“怎样向妈妈汇报吃牛肉粒的情况”的情境,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选取一个合适的代表值表达一组数据特征的必要性, 同时沟通平均分与平均数之间的联系, 使新课的学习切入学生的经验系统, 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从而让学生以良好的状态进入后继学习。
真正磨课时, 其实还遇到不少的障碍。比如100粒这个数据要不要隐藏起来?天数是不是可以再放大些?最后考虑到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 没有具体的粒数就太抽象了, 20天已经是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再放大就完全超出学生的计算能力。当然如果可以的话, “天数”是成千上万更好, 这样选取一个合适的代表值 (平均数) 表达一组数据的特征的需要就更迫切。
二、敏感性教学的设计
[实践一]
1. 教学3天 (7, 3, 5) 吃牛肉粒的一般情况。
2. 想一想他如果再吃一天后, 4天的平均数还会是5粒吗?
3. 同时呈现 (7, 3, 5, 1) 、 (7, 3, 5, 5) 、 (7, 3, 5, 9) 及相应的平均数的直方图。请学生观察这3幅图, 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
4. 全班交流。
小结:任何一个数据的改变, 都会使平均数发生改变。
课后反思:在统计教学中随意改变数据的做法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学生能理解敏感性的原因吗?经过反复思考, 想到利用“篮球比赛换队员”的学习材料来解决上面的问题, 同时通过追问让学生体验平均数敏感性的原因, 深化学生对平均数内涵的理解与把握。
[实践二]
光明小学篮球队主力队员的身高情况:
请你估一估平均身高在哪两个数之间, 平均身高怎么算?
教师再出示替补队员身高情况:
当一名替补队员顶替下场休息的4号队员时, 场上的平均身高会变吗?
小结:平均数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有关系, 所以任何一个数据的改变都会引起平均数的改变。
当两个替补队员同时换两个主力队员时, 场上的平均身高一定变吗?什么时候不变?
为什么改变一个数据, 平均数一定改变;而改变两个数据平均数却可能不变呢?
小结:改变一个数据, 这组数据的总数也就改变了, 所以它们的平均数才发生了改变。而改变几个数据, 这组数据的总数却可能没变, 所以它们的平均数也可能不变。
[感悟]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基本载体, 是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联系的重要资源。敏感性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学习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必须把握数学本质、突出数学思考。
三、算法与意义的统一
传统的平均数教学与现在的平均数教学, 最大的变化就是对算法的把握程度。传统的平均数教学, 主要关注平均数这一算法的概念性和操作性理解, 将课堂构筑在“总数÷份数=平均数”这一基础上;而现在的平均数教学, 则淡化了对算法的练习, 使学生重点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中的意义, 也就是强化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代表以及平均数所具有的各种性质的感受、体验。鉴于这样的认识, 产生了平均数算法教学的第一次实践。
[实践一]
1. 新课教学部分不总结平均数的算法, 只是提炼到“移多补少”“先合再分”。
2. 后面的教学中有2次涉及到求平均数。
3. 敏感性教学时, 为了讲清楚原因, 又提到总数、份数等术语。
课后反思:从学生的课后反映看, 学生对平均数的基本算法掌握比较好, 但是稍有变式, 正确率就大幅下降。课后讨论时, 大家对平均数算法教学的目标定位进行了探讨, 都觉得问题出在过分淡化算法上。有听课教师提出是否可以寻找一条将平均数算法与意义教学相结合的路子。于是有了平均数算法教学的第二次实践。
[实践二]
1.新课教学部分总结平均数的算法。
2.在平均数“虚拟性”“敏感性”的教学中有2次涉及到求平均数。
3.下表是小明、小强、小新在投篮练习中的投中情况。
表格内容按投篮的轮次分批呈现。第一轮先呈现2与7, 告诉学生这是最小数与最大数, 请学生估一估平均数, 再呈现3, 请学生求平均个数;第二轮是先估一估小新的个数比平均数大还是小, 再求小新的个数 (反馈是引导学生用计算与移多补少来解决) , 最后追问两个6的意义;第三轮请学生讲出思考的过程, 教师随机呈现5、5、5与0、0、15, 再追问哪种情况用平均数5来表示显得不合理, 哪些情况比较合理。
[感悟]这组练习主要是围绕平均数的算法练习为主线设计的, 把算法变式练习与平均数的意义、性质等整合在一起。通过平均数算法练习, 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同时, 也促使学生采用灵活的方法解决平均数问题, 重视数量关系的教学, 提高数学思维的含量, 实现了意义与算法练习的和谐统一。同时通过对比5、5、5与0、0、15两组数据哪种用平均数5表示更合理, 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平均数的缺陷, 即容易被极端值拉拢, 从而失去其“一般性”“代表性”意义。
本节课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熟悉的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8个方向,会辨别8个方向。教学目标:
1、在辨认8个方向基础上,学会看简单的线路图。并能用恰当词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对简单物体的位置关系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重点: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难点:能运用所学的方位知识(八个方向),描述行走的路线。教具学具准备:地图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在双休日都喜欢和家长去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去呢? 生:乘公交车。
师:每路公交车都有一定的行车路线,我们在乘车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看车是不是经过我们要去的地方。
生:看车开的方向是不是和我们要去的方向一致。生:看我们要坐几站才下车……
师:大家提的这些都很有必要了解清楚。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动物园看看,那么可以乘坐 几路车呢?首先要学习如何认识路线。(出示课题:认识路线)
二、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解决问题。1、引入:师出示1路车路线图。
师:有了这张路线图,你们一定能很快知道各个站点在动物园的哪个方向,谁来说一说? 师:小朋友观察真仔细,你能在小组内说一说1路车的行车路线吗?
从火车站出发向 行驶…… 先引导学生在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师:谁还能说一说你想从哪个站点出发到哪个站点的路线? 请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行车路线。2、出示动物园的导游图。
3、师:我们乘坐1路车来到动物园,这里的动物可真不少,谁来说一说有哪些动物? 4、你最喜欢哪种动物,它在动物园的什么位置?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师:猴子在熊猫的什么方向?狮子在大门的什么方向?学生指名回答。接下来由学生提问,学生指名回答。
5、小朋友真聪明,我这儿还有一个要求:我想从大门出发去看完所有的动物,再从大门出来,我应该先去哪儿,再去哪,请帮我安排一条路线吧。a)同桌合作完成路线图。b)指名介绍路线图。c)集体评价。
三、巩固练习:
1、自己阅读课本第10页,对书上提的问题,在图上标出来,让小组内同学评一评。
2、独立完成课本第12页的第5题。
3、完成第6题。
(1)先让学生看图辨方向,弄清图上方位。(2)叙述行走路线。
四、全课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新的知识,说一说今天最感兴趣的什么?为什么?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材第96页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点。
2.经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3.能根据创设的现实生活情境,灵活地运用小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正确计算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教师谈话:我们以前学习了整数加减法,那么,整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老师这里有2道题,请2个同学来做一做,其他同学一边看他们的计算过程,一边思考3个问题:
①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②计算时从哪一位先算?
③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指名计算:48+9=,25-17=,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3.反馈题目是否正确,指名回答三个问题。
4.教师小结:通过练习,我们知道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①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低位开始计算。②哪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1”当10再减。这是以前学的整数加减法,那么小数加减法怎么计算呢?今天请你们来研究简单小数的加减法。
板书课题:简单小数的加、减法
【新课讲授】
1.利用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吗?(开学了,同学们到文具店买学习用具,每个蓝色笔记本2.5元,每个书包25.8元,每个文具盒6.8元……)
(2)利用你获取到的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你会列式吗?引导学生一人说提出的问题,一人说怎样列式,教师板书学生所说的算式,在学生提问并列式的基础上,教师引出主题:如果一个同学买了一个卷笔刀和一支绿色铅笔,我们可以提出几个问题?是什么问题呢?(一个卷笔刀和一支绿色铅笔共花多少元?一个卷笔刀比一支绿色铅笔贵多少元?一支绿色铅笔比一个卷笔刀便宜多少元?)教师肯定他们的说法后反问:你们会列式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列式)“0.8+0.6=,0.8-0.6=”这2道题怎么算呢?请你们来研究研究。
2.学生互动探究“0.8+0.6=,0.8-0.6=”。
(1)教师:你打算怎样计算呢?请你试着在数学作业纸上算一算,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同学说说。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交流。
(2)汇报反馈:可能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①学生用口算就算出结果了,但要让学生说明他是怎么想的;②把0.8元和0.6元改写成8角和6角,相加减后再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③按照前面复习整数加减法的方法写成竖式。
教师总结板书:
0.8+0.6=1.4(元)
0.8-0.6=0.2(元)
答:一共用了1.4元,一个卷笔刀比一支绿色铅笔贵0.2元。
教师提问并说明:在这里,“8”和“0.8”一样吗?为什么?所以在用小数直接加减时,在竖式上面也可以写上单位,元和元相加、减,角和角相加、减,目的是将相同数位对齐,这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是一样的。
3.学生互动探究“1.2-0.6=
”。
(1)老师引导:刚才同学提问带橡皮的铅笔比绿色铅笔贵多少元时,列式:1.2-0.6=,请你根据刚才的学习经验自己试着列竖式计算。
学生完成后说一说不同的做法,教师总结板书。
方法1:把1元看成10角,加上2角,12角减6角就是6角。
方法2:2减6不够减,向它的前一位退1当10,加上原来的2是12,12减6得6,写在6的下面,前面0减0还是0,所以得0.6。
(2)你在计算时,怎样就保证元和元、角和角相减呢?(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行了)
4.对比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1)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
(2)都是满十进1,退1当十。
不同点:做小数加、减法时,只要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了。
5.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减法该怎样计算呢?
【课堂作业】
算一算:
0.8-0.5=
0.7+0.4=
1.6+2.3=
1.9-1.3=
2.3-2.3=
5.3+1.6=
0.5+3.1=
0.8+1.5=
3.6-0.6=
【课堂小结】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请你说说。
【课后作业】
1.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一”第1、2、3题”。
2.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板书: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相同数位对齐
0.8+0.6=1.4(元)
答:一共用了1.4元。
小数点对齐
0.8-0.6=0.2(元)
答:一个卷笔刀比一支绿色铅笔贵0.2元。
教学反思:
营 养 午 餐
教学目标
1、了解健康常识,知道吃好午餐的重要性。
2、会用专家的建议正确地分析午餐菜肴中营养成分,能设计调配科学、合理午餐食谱。
3、懂得科学、合理营养饮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学重点:能合理地调配午餐食谱,对学生平时不正确的饮食习惯有所改变。教学难点:理解“不低于、不超过”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 师:(1)民以食为天,每个人都离不开吃。今天,老师准备了很多精美的菜肴图片想和大家一起来欣赏。(出示菜肴图片)
(2)你平时都喜欢吃些什么菜?
(3)你中午吃了什么?你认为自己吃得科学、合理吗?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回小小营养师,分析午餐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认知动机,提高学习兴趣,从交谈中初步了解学生平时的饮食习惯。
二、探究新知
(一)分析菜谱
(1)说说这些菜中,自己都喜欢吃些什么菜?
(2)这些菜都可以进行如何分类?(肉类和青菜类)
(二)初次点菜
(1)让学生按照个人喜好,任点三个菜,特别强调:想吃什么就尽情点什么。
(2)点完三种菜后,让学生汇报。比一比谁的菜式热量总和最低、谁的脂肪总和最高。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乐中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为接下来的不合理点菜做伏笔。(学生容易点出低热量或高脂肪)
(三)对比专家建议
1、出示专家建议。让学生阅读饮食与健康(专家建议),教师介绍热量、脂肪的作用。
2、让学生结合实际说说“不低于”和“不超过”的具体含义。
3、让学生说说长期热量不足和脂肪过多可能导致的后果。
4、让学生用专家的建议对比自己的菜式,谈谈自己的菜式是否科学、合理。并找出不合理的理由。
[设计意图](1)通过学习专家的建议,了解热量和脂肪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白人体对热量和脂肪的需求并不是越多越好。(2)让学生明白到个人的喜好与科学、合理的饮食发生了冲突,从而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点菜方式。为接下来的合理调配做铺垫。
(四)合理调配
1、结合专家建议,4人小组之间说说点菜时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才能做到科学、合理?(荤素结合)具体操作要求:
a、先估算一下,哪些菜搭配在一起比较符合营养标准。b、说说搭配的理由,并由一名代表上到讲台推荐给大家。
2、在明白了点菜要注意荤素结合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再次点菜。(本次点菜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个别菜进行适当调配,也可以重新点一个菜式。)
标准是:科学、合理。
[设计意图] 让学生明白:点菜是不能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而点,点菜时也应该多考虑科学、合理。通过分析发现午餐菜肴要荤素搭配,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三、方法应用
(一)再次点菜
1、各学生把重新配置的科学、合理的菜式汇报给小组长。
2、由小组长进行整理,组织小组成员选出一份得票最高的菜式汇报给教师。
(二)投票评选
1、老师对各小组上传的作品进行整理后,让被选中的学生上去介绍自己的菜式。
2、进行全班投票。选出男生、女生和全班同学最喜欢的5种搭配。
3、对自己的学习结果汇报给老师,与其他的同学一起分享。
[设计意图] 通过交流分析,使学生凌乱、模糊的认识更加清晰化,从而形成建立合理饮食结构的意识。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1、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本节课的学习对你有什么帮助或启示?
3、你这节课的表现如何?你觉得还有哪些的同学表现比较棒? [设计意图](1)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形成一个更全面、更完整的框架。(2)学会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
五、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A
1、结合本节课本节课的10种菜,小组合作,把所有符合专家标准的菜式列出来。
课堂检测B
1、根据学习常见的事物热量表,小组合作设计一份比较合理晚餐食谱。
六、布置作业
1、针对热点洋快餐问题,如果你是肯德基的老板,为了更好地拓展中国的市场,怎样改进才能使它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写一份比较简单的报告。
[设计意图](1)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享受成功乐趣。
本组教材围绕神奇的科技世界这个专题编排,由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组成。其中《太阳》《月球之谜》写的是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果园机器人》展示了现代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这种安排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同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本组四篇课文是介绍有关科学知识的文章,在写法上各有特色。《太阳》是采用举数字、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的知识;《月球之谜》则紧扣谜字,把与月球相关的若干不解之谜讲出来;《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是通过叙述我的一次上网经历来介绍互联网的相关知识;《果园机器人》中机器人的特性则是随果园生产的需要一步步体现出来。单元整体设计
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资料的搜集非常重要,拥有一定的相关资料不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至关重要,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另外,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课文的学习到完成口语交际和习作,无不需要丰富的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科学创造的说法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学目标 会认个生字,会写个生字。掌握要求掌握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激发学生对网络和科技的兴趣。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引起对机器人的兴趣,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选择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然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写下来。教学重难点 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激发学生对网络和科技的兴趣。选择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然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写下来。课时安排
《太阳》课时
《月球之谜》课时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课时
《果园机器人》课时 《语文园地六》课时 主备人樊玉霞 太阳 学习目标 会认个生字,会写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摄氏、钢铁、庄稼、生存、繁殖、蔬菜、比较、杀菌、预防等词语。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课件出示课文第一段前两句(学生自由读)
说一说: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故事?(指名说)
师:《后羿射日》是一个古老而又美丽的神话故事,但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文《太阳》与它在写法上完全不一样。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它将会给我们介绍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词多拼读两遍,把课文读通,不通顺的地方再读一遍。
学生按要求自读。
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课件出示:(指名读开小火车读)
摄氏度 差不多 生存 繁殖 估计
杀菌 治疗 蔬菜 比较 凝成(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
说一说课文介绍了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
教师:概括起来讲,课文围绕太阳讲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太阳的特点,二是太阳与我们人类的密切关系。下面我们来深入学习介绍太阳特点的这部分课文。
三、学习课文(-自然段)
学生默读课文-自然段。思考:这三个自然段介绍了太阳的哪几个特点?
学生汇报交流。
交流远的特点:
师:我们知道太阳离我们居住的地球很远很远,那到底有多远呢?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它说清楚的呢?请从课文中找出句子读给大家听。
太阳离我们有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比较: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
师:这样写好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发现通过数字来进行具体说明,这些数字要精确、有科学依据。用人们熟悉的例子来说明,学生很容易理解)
(板书:列数字举例子)
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②、交流大、热的特点:
(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
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作比较列数字)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打比方)
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六千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列数字)
小结:作者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知识说得很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今后在说明事物时要注意学习运用这些方法。太阳离我们那么远,它与我们的关系是不是也很远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听写生子词。 说说课文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自然段
师: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太阳与我们密切的关系?
出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指名读)
交流: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师:可见,我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太阳带来的。也就是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三、学习-自然段
.默读-自然段,思考: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讨论自读情况。
选代表交流汇报。
课文是从太阳同动植物、同人类生活的关系、太阳同气象的关系以及太阳同防治疾病的关系这几方面来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的。
①第四自然段讲太阳和动植物及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太阳与动植物的关系是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明的:如果有了太阳、如果没有太阳
太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从吃的、穿的、烧的三个方面举例进行说明的。
②第五、六自然段讲太阳和气象的关系,是通过云、雨、雪、风的形成来说明的。
③第七自然段讲了太阳和防治疾病的关系。
④第八自然段总起来说太阳和人类的关系。是从正反两方面来说明的。
第一句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这是从正面说。
第二句如果没有太阳自然也不会有人。这是从反面说。
在从正反两个方面说的基础上,又把上面所有的内容归结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对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理解。)
四、总结全文
《太阳》这篇课文集中介绍了有关太阳的知识,是从它具有的特征和它与地球的关系两方面来具体讲的。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还知道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五、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四个人的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生字的。
()教师重点指导蒸蔬等字的书写。
()读写词语。
六、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必须背诵最后一段)
().课外阅读有关太阳的知识,可阅读书籍,也可网上测览。
()、练习写《太阳的自述》,月球之谜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观看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纪录片,相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语做个记号,可以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也可以向字典求助。
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学生在小组内认读。
鼓励质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生能解释的请学生解释,不能解释的,指导学生边学课文边理解。
游戏:猜一猜。
从学生的描述中猜测他讲的是哪个词语。
三、整体感知,展示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中提到的未解开的月球之谜和已解开的月球之谜。
找出你最想读的段落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让你的学习伙伴也对它感兴趣。
小组合作,展示朗读。
四、理解词语,书写生字
读课文过程中,相机指导理解词语。指导书写词语悬挂奥秘努力估计中所含生字:悬、奥、努、估。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小组合作,探究感悟
小组选择感兴趣的月球之谜进行探究性学习。
()我们最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是;
()我们要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让我们合作划出重点词句;()你所选择的月球之谜是否已解开? 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并相机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并鼓励学生积累。
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时,请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教师指导朗读。
三、拓展延伸,鼓励质疑
课文中提到了许多有关月球的知识,还有令你费解的吗?(鼓励学生质疑)
你所提的问题人类是否已经解开?
如有学生知道可当堂解决,如不了解,鼓励学生课余查阅资料。
四、指导写字
引导学生比较菌藻,书写菌藻项遐。
五、积累词语
鼓励学生课余把词语表里的词语及课文中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个生字,理解关键性词语的意思,如信息、信息高速路、便捷、网上购物、拍卖、五州四海、电子邮件、羡慕等。
能正确朗读课文。能读懂本课的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了解电脑网络的意义和用途及有关知识,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教学难点
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关心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学生谈自己的想法感受。小结,过渡
二、检查预习,顺情引导
检查学生认识生字情况,(课件。出示词语)比较难理解的通过各种方式理解:
()联系上下文理解
()通过肢体语言理解
()在实际生活中理解
检查学生初读课文情况,整体感受课文内容
评价(学生自己评价,学生之间评价,老师评价)
小结,过渡
三、协作学习,解决疑难
再读课文,老师出示自读要求(课件出示。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请教周围伙伴解决问题,还是解决不了的旁边打上问号,一会儿告诉老师。)
学生提出问题(简单的老师随即解决)
师生共同归纳问题
老师随即打出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为什么电脑网络这个新鲜玩意儿到底是什么呢?网络到底神奇在哪儿?(出示课件)
分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以一小组为例,重点说明。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指导朗读,充分利用身边的多媒体辅助工具,例如投影仪,可出示课文内容,用各种方式读:例如指名读,评价,赛读;师范读)
其他小组也可按照这个小组的汇报方法交流,也可有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这篇课文给你了一个什么样的感受?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电脑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什么影响?
老师出示宽带网,给学生提供一些比较好的网站,学生也可以自主查阅更多网站,亲身感受宽带网带来的神奇。
把自己的知道的网络用处写下来,如果有时间可以进行交流。板书设计: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
互联网(奇妙)
查阅信息 建立联系 网络购物
其他用途 果园机器人 学习目标
能正确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知道机器人是怎样的。
就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与同学交流讨论。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独立阅读的能力。课前准备
上网查询并下载智能机器人的图文资料及课文插图。
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参观机器人表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阅读猜想
(板书:机器人)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大家都来说一说自己对机器人有哪些了解。
(板书:果园机器人)让我们来大胆地猜想一下果园机器人是什么样子的、会干哪些活。
二、自读自悟
打开课本,认真朗读课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根据阅读提示中的学习要求默读课文。
找出文中果园机器人最新奇有趣的地方,有空白处写写自己的感想。
三、小组交流
小组内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组内成员共同讨论文中果园机器人新奇有趣的地方。
四、全班交流
(出示文中的两幅插图)自选方式,汇报你们小组认为果园机器人最新奇有趣的地方。如:
机器人的样子设计可爱合理:它的外表就像一个淘气的孩子;各个部位都设计得非常科学合理,它的电子眼能够发现浓密枝叶后的每一个成熟的水果;胳膊可随意弯曲旋转伸缩,手上戴有手套,不会将水果抓伤;它的脚能够依据地势保持平衡。
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自然段,来表现果园机器人的神奇有趣。
五、感悟积累
抄写三句文中加有引号的句子,同桌间说说自己的体会。
给大家读一句你感到最有趣的句子,并说说原因。(如,让果农在大片密密的果树林里一个个地去找饿倒了的机器人,那可太麻烦了。本来人才知道饿,饿了没有力气就干不动活,那么机器人没电也干不了活,作者说它们被饿倒了,让我感觉到它们就像一群饥肠辘辘的工人,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躺在果树林里向果农抗议,感到非常生动有趣)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机器人的资料,说说机器人还能干什么。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关注科技发展,展开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乐于参与口语交际,交流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并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就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大胆想象,先说后写,与同学交流后再修改。
能发现多音字的规律,正确掌握个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读音。
认记个生字,积累关于天气预测的民间科技知识。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和积累科技知识。
课前准备
介绍智能机器人的课件。画一画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的样子,并简单标注它的功能。 多音字注音卡片。
引导学生平时关心科技发展,做科技新闻剪报和科技知识卡片。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果园机器人》一课,知道机器人是那样聪明能干。在机器人的大家族里,有的可以进入险区,排除险情;有的可以潜入深海,寻找宝藏;有的可以进入人体,查病治病老师还知道同学们也想发明更加聪明能干的机器人。让我们先来给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取个名字吧。(板书课题:我想发明的机器人)
学生拿出设计好的图纸,为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取名。
二、创设情境,明确交际要求。
机器人协会要举办未来的机器人大赛,评出最佳创意奖。你们有没有信心参赛,介绍自己发明的机器人?
我们不能打无准备的仗。要想获得好成绩,该怎样介绍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呢?大家讨论一下。
通过讨论明确:第一,对机器人的样子及本领的想象要既奇特又合理;第二,要说得清楚明白。
三、示范引路,感悟要领。
要把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介绍得生动有趣,让评委爱听,还要把自己的想象说明白,让评委听清楚,是获奖的主要条件。怎样才能说清楚说生动呢?请大家来看一看。(播放课件)
你们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自由发言)
四、展开交际,多向互动。
学生自由练说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重点说清经的样子和本领。
教师扮演评委,请一名学生扮演参赛者,师生合作演示说、评的交际过程。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并评选出组内最佳创意奖。
请各组的优胜者上台介绍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老师和其他同学当评委,就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提问和点评。
全班学生进行评议。引导学生进行评议时,主要从三方面来评:第一,想象奇特合理;第二,说得清楚明白;第三,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表情自然,说话有礼貌。
五、总结拓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人们对机器人的研制越来越先进。自年起,日本每年举行一次国际性的机器人足球世界杯比赛,而我们国家的机器人足球竞赛水平还相对落后,愿同学们设计的机器人能早日诞生。
展出优胜者设计的图纸。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激发习作兴趣,拓展思路。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上节课交流了自己想要发明的机器人,未来的机器人可能就是你们今天的想象。那让我们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未来的人吃穿住行会变得怎样呢?
学生自由说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根据学生说的内容,适时小结,启发学生明白本次习作既可以写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工作用品,也可以地玩具、公共设施等,只要自己感兴趣就可以。
二、明确习作要求。
题目可以用未来的也可自己拟定题目
想象奇特而又合理语句通顺叙述有一定顺序
三、说出想象,初步修改。
教师示范说,并真诚地邀请同学们提出修改建议。
例如:
未来的食物
老师最不喜欢进厨房了,一直到今天也做不出美味可口的饭菜,每天一到下班要做饭时,常常为要吃什么而发愁;而在厨房里烟熏火燎之后,往往连自己都不再想吃饭了。我幻想着未来的食物
未来的食物当然是色形味俱佳,由新鲜的、绿色的原料加工而成。儿童食物的形状是各种卡通形象;成人的则是各种自然植物、水果的造型。这些食物放在超市中,只要买回来就可以吃,免去了买菜、买面的麻烦。
未来的食物不需加工就可食用,因为高科技的包装,它始终保持着最新鲜的状态和最理想的温度。我们的厨房完全可以改做游戏室了,我们的妈妈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未来的食物营养丰富,有人体必需的各种维生素,我们只要按时吃饭就能保证身体健康。再也不用考虑一天一杯牛奶、一个鸡蛋、几两肉的问题了,而且吃多了也不用担心身体会发胖。
怎么样,同学们,想尝尝未来的食物吗? 请同学们提出建议或意见,老师表示虚心接受。
把自己的想象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并请大家提出建议;认真听别人说,看能受到什么启发。
四、自主习作。
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在浏览中注意发现想象奇特有趣、叙述角度新颖、富有个性的典型习作。
五、自己修改,自我评价。
多读几遍自己的习作,修改不满意的地方。
为自己的习作配上一幅插图。
自我评价一下:五颗星,你的习作能得几颗?画在自己的习作后。
六、引导互评。
与你的好朋友互换习作,给对方进行星级评价,并将写得好的地方画上波浪线,写两句评语。
各小组内互读,评出一篇在想象上新奇有趣、叙述上清楚明白的习作进行全班交流。教师推荐几名写法上有个性及进步较大的学生,当众朗读,给予鼓励。
七、拓展活动。办一期美好的未来板报,展出学生的优秀习作。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自读,注意带点的字,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一字多音,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读音不同)
教师用卡片或游戏方式检查学生认读多音字的准确情况。
指导学生用词语说句子,体会多音字的读音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定。
拓展认识。你在课外阅读中发现过多音字吗?小组合作仿照课本写词语,看哪一组写得多。
日积月累
一、读读认认
自读韵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同桌互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
小组内指认生字,说一说记字的小窍门。
教师出示字卡,以开火车方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二、读读背背
自由读这句民谚,看谁读得最正确。
同桌互相说一说知道了哪些关于天气预测方面的知识。
通过小组间、男女生间、师生间多种形式的对读,达到背诵积累的目的。
宽带网
一、激发交流资料的兴趣: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同学们一直在课外关注着科技的发展,收集了很多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召开一个科技新闻及知识发布会。
二、整理资料,准备发布。
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翻看并加以整理,确定几条你认为重要的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
试着练一练怎样发布这些重要信息。
三、组内练习,进行评选。
组员轮流发布重要的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
评选出资料丰富、分类保存最合理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展示资料。
各组优胜者轮流上台进行新闻发布,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接受小记者的采访,主要说清收集资料的途径及筛选、保存办法。使大家明白可以通过收看(收听)新闻、查阅报刊、询问、上网途径获取信息,在多方获取信息后要进行筛选,用记录、剪报或知识卡片等形式保存下来,便于查找。
五、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这次新闻发布会,老师发现大家不但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收集资料。让我们到生活中去学语文、用语文吧!教后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指导课 教学目标
能用一两件具体的事夸夸父母对自己的爱,也可以写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 能抓住父母的神态、语言和动作,写出他们对自己的爱。 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重、难点 事情怎样写才具体。 如何才能抓住神态动作来写。真实感受怎样表达。本次习作指导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丁丁说,他的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请大家一边听他为妈妈写的歌,一边找一找他的妈妈好在哪里。播放歌曲《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母的爱,情深似海,我们在爱中一天天长大。今天就让我们来谈谈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板书:爸爸妈妈对我的爱)
(二)话题交流,真情融汇:吹面不寒杨柳风 .教师谈话:先讲述关于父母之爱的动人小故事,然后激情导入: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世界上最亲情的爱是父爱。我们每一天对生活在快乐的日子里,在父母的关怀下健康成长。能不能告诉老师,你的父母是怎样爱你的呢?
.教师提示:爱的方式不同,如生活中的爱、生病时的爱、学习上的爱、游戏中的爱等等。你愿意介绍哪一方面父母的关爱呢?
.教师激励:请同学们准备一下,今天我们就来一个口语交际大赛,说一说父母是如何关爱我们的。比一比谁说得好。有信心吗? .学生发言。 ()想一想父母关爱自己的事情。把事情的过程想完整。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小组交流。每人说一件事情,谈谈父母的关爱。
(三)成语点睛,诗句引趣:嘈嘈切切错杂弹 读一读下面的诗句,猜一猜描述的是什么景物?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四)激发情趣,游戏引路:未成曲调先有情 .小小比赛会。教师提示: ()比赛主题:谈谈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比赛方式:个人介绍。 ()教师提示: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提醒学生口语交际中应注意的问题,如,谈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可以只谈具体的事情,也可以结合感受来谈。其他学生当评委,等同学讲完后,评价一下他讲的如何。.学生比赛 .学生评价。
(五)奇思妙想,开启心路:一语天然万古新 .教师启发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父母这样爱我们,我们应该如爱自己的父母呢?
.分小组讨论:谈谈应该怎样爱自己的父母 .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集体讨论:如果自己在向父母表达爱时遇到问题或困难时,应该怎么办? ①不会向父母表达爱,怎么办? ②自己想向父母表达爱,但父母不同意怎么办? ③你在向父母表达爱时,遇到什么困难或问题,说出了,大家帮帮你。 ④如父母不在了或父母不在身边,你应该怎么办? .大家互相交流,想办法,出主意。生活拓展: 自己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让父母感动一次;与自己父母一起交流一次,体验爱和亲情;动手做一件小礼物,在父母生日时送给他(她),让父母惊喜一次。 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进行了口语交际的练习,每一个同学都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把自己的心里话用优美的语言写出来,就是很棒的作文了。大家愿意写出来吗? .指导阅读习作提示
(六)充分交流,开拓思路。 .习作前小组学生充分交流,说说自己最想写什么?
.在交流过程中,学生通过相互启发,确定自己最想写的内容,把思路打开。 .强调:在习作时,想想自己最想写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如何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完整,写清楚。要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写出自己心里的有新鲜感的语句 .再读习作提示,拓展思路。
(七)佳作引路,章法导写:要把金针度与人
我给妈妈买礼物 平时,都是妈妈给我买礼物。今天是母亲节,我决定拿出平时节省下来的零花钱给妈妈买礼物。到了商场,一看,东西真多啊!我一个柜台一个柜台地去挑选。最后,我看中了一枚胸花。这枚胸花是白颜色的,四周镶着一颗颗亮晶晶的珠子,看上去闪闪发光。我想,妈妈带上它一定非常漂亮。于是,我就把它买了下来。回到家,看见妈妈正在厨房里。我连忙走上前去,双手托着胸花,说:妈妈,这是送给您的节日礼物。妈妈高兴极了,伸出双手接了过去,说:唉呀!真是太漂亮了。谢谢你,我女儿长大了。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真高兴。 .学生讨论: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认为哪儿写的好?
.老师点评:开头交代了买礼物的原因,亲切自然;中间写了买礼物的过程,十分具体。结尾写了事情的结果,妈妈见到礼物后的高兴心情和对我的夸奖,十分有趣。 .教师小结:从内容和体裁两方面点评习作的示范作用。
(八)快速行文,一气呵成:轻舟已过万重山 .师:现在,也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书写心中的爱,抒发爱父母的情怀,别忘了,先想好一和美丽的题目,然后想清楚按什么顺序写,抓住什么特点写。注意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哟。
.提示: ①要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 ②要注意把事情经过写具体。人物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神态有什么变化,心情有什么变化等,要写具体,力求写得活灵活现。 ③结尾要自然,要写出自己的快乐心情。 .学生习作,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板书设计
感受真爱 父母的爱<>生活细节 感恩报答 范文指导 妈妈的爱
妈妈的爱,是一把雨伞,遮挡着孩子们前方的风吹雨打。妈妈的爱.是一艘小船,载着孩子们驶向美好的未来。妈妈的爱,是一座港湾,给孩子们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空间。妈妈的爱,是一口清泉,她将甘甜的水给了我们。而母亲自己,却只是默默地为我们付出辛劳。记得那是秋天的一个下午,放学回家时,天正下着大雨,我一路走着回家,总觉得头重脚轻,一到家,便倒在了床上。
傍晚,劳累了一天的妈妈下班回来,见我躺在床上,摸了摸我发烫的额头,看了看我痛苦的神情,又望了望窗外的大雨,二话没说,披上雨衣抱起我就向医院走去。一路上,风吼得更厉害了,雨也越下越大,风雨无情地向我们袭来,妈妈怕我被雨水淋着,把雨衣的一大半给了我,把我裹得严严的。我躺在妈妈的怀中,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渐渐的,我发现妈妈的呼吸越来越急促,脚步好像也放慢了,每挪动一步都那么吃力。我着急地想:医院啊,医院,以前你离我家不是挺近的吗?可是现在为什么变得那么遥远呢 到了医院后医生给我打了针服了药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我醒来时发现妈妈正坐在床边见我醒了她微笑着轻声问好点了吗我望着妈妈湿漉漉的衣服和头发点了点头激动地说好多了妈妈我的被鼻子一酸再也说不下去了
想到这里我又望了望妈妈的身影不禁想起了爸爸曾教给我的一首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的妈妈不也是这样吗那么,我将怎样来报答妈妈无私的爱呢
我真幸福
我真幸福啊,有一个这么好的爸爸!从前,我只感受过母爱,却从没感受到父爱。但我现在感受到了。
那天,刚放学,天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许多同学都撑着伞走了。而我却孤零零地站在屋檐底下,打算等雨停了再回家。要是早上听妈妈的话,把雨伞带着就好了。干嘛不听呢!我站在哪儿,看着豆大的雨点像断线的珠子一颗一颗地落在地上,溅起一朵一朵的水花。忽然,我的视线里模糊的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走进一看是爸爸、爸爸"我在这儿,我激动的大喊。爸爸听见了,立马跑过来。爸爸:你怎么在这儿,知道你没带伞,所以给你送伞来了。我们快走吧!免得着凉。我们撑着伞,在雨中走着。回到家时,我才发现爸爸浑身湿透了,变成了一只落汤鸡而我却安然无恙,身上一滴水也没有。原来爸爸一路上都把伞偏向给我,所以我才没有淋湿,可他没有一句怨言,自己承受着。
这件事让我体会到父爱也是那么的伟大,就像一座沉甸甸的大山;父爱也是那么的温暖,就像冬日的太阳。父爱像一把保护伞,不让我们在夏日的炎炎烈日灼伤;父亲是一颗大树,让我们在绿荫下乘凉;父爱是一座遮挡雨的亭子,我们在他的保护下茁壮成长。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文指导课 教学目的
.启发学生自由地想象,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的创新思维能力。 .指导学生有序地、重点突出地、主次分明地说和写。 .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热爱学校、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启迪学生展开大胆、丰富、新奇的想象,并指导学生有序地、主次分明地说和写。
三、课前准备
.课前学生绘制自己心目中想象作文构想图。 .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第二课时为写作及讲评)
五、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第一课时
一、想象导入,明确要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是一切创造之源。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学习爱因斯坦,天马行空想象一回。
出示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习作要求。读一读,把你认为重点的词句画下来。
记得在上学期我们已经写过一回想象作文了,谁还记得想象要怎么样? 指名说、师相机板书:大胆新颖奇特美好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出示幻灯,看画展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小朋友奇妙的想法,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这奇妙的世界,请边看边想:你有哪些奇妙的想法(引导学生说自己想法或畅想未来.))小组互相交流。)指名说说。
二、请欣赏习作范文: 看画()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想法?(小组讨论)()指名说 、出示范文(例文根据这幅画而写)过渡:老师也进行了大胆的想法。()抓住了什么去想?()有哪些想象?()想象合理吗?为什么?
四、展开想象,说一说
师:你准备写什么?请四人小组互相交流,可以出示自己的图画,也可以自由想象。.谁先来说一说,展示一下(个生)全班交流评价:你们认为他说得怎么样? 同学们想象得真美好!赶快顺着你的思路写下来吧。形式不限。题目自拟。老师期待着更多的富有想象力的佳作问世。
设计理念
《翠鸟》一课,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在老渔翁的启发下,“我”体会到喜爱翠鸟应该把它当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鸟饲养的念头。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是本课在表达上的独特之处。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提出:“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因此,在教学时,我力图体现这一学段目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培养学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泡泡、又尖又长、清脆、一眨眼、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教学难点
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初读感知;指导书写;小结、检测)
一、激趣导入,走进翠鸟世界
同学们,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小鸟,像孔雀、画眉、黄莺„„请大家看看这是什么鸟?(课件出示“翠鸟”图片),对了这是翠鸟。翠鸟又叫“叼鱼郎”,它生活在靠近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有着高超的捕鱼本领。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翠鸟的。
板书课题(齐读:亲切的喊出它的名字)【设计意图:运用直观、形象的画面创设愉悦、轻松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想一想,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翠鸟?(多媒体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生字)。齐读、同桌对读、指名读(2)认读生字
男女比赛读、开火车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评议。
(4)交流: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翠鸟的?
讨论得出结论,并找出相应段落:外形——1自然段;活动——
2、3自然段;住处——第4、5自然段。(随机板书:外形、活动、住处)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注重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文章脉络的把握,有利于提高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3、再读课文,指导朗读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本课生字较多,可归类学习。(1)结构识字。
“秆、腹、衬、衫、泛、泡、饲、陡”都属于左右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
(2)旧字带新字(部件法)
用加减或者替换偏旁的办法学习生字:“秆、绣、褐”
2、重点指导书写
指导“翠、翁”“秆、透”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它们分别有“羽”“禾”的部件,但书写时是有区别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在书写指导,注重具体笔画、笔形和结构上的特点。】
四、小结、检测
小结:这一节课我们认识了翠鸟,知道了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写出了翠鸟特点的,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作者是如何抓住翠鸟的特点进行描写的。
板书设计:
翠鸟
外形——1自然段 活动——
2、3自然段 住处——
4、5自然段
附检测题
(一)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品读感悟;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一、复习导入
孩子们,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写出了翠鸟的特点,谁能告诉老师,是哪三个方面呢?
(指名回答,师板书:外形活动住处)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作者是如何抓住翠鸟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板书课题(齐读)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有关翠鸟的录像,看看翠鸟的外形和活动有什么特点。(播放视频一)
二、品读感悟
(一)、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认识翠鸟的外形特点。
1、看图说说翠鸟的外形特点。
2、课文是怎样描写的?默读第一自然段,按要求把有关的词语划出来。()的爪子()的眼睛()的嘴()颜色()体态(课件出示)
3、指名说说你找到的词语,读一读。
4、作者是哪几方面来介绍翠鸟的外形特点的?(课件出示该段)指名回答(爪子、颜色、体态、眼睛、嘴)
板书:爪子(红色)颜色(鲜艳)眼睛(透亮灵活)嘴(又尖又长)体态(小巧玲珑)
5、你体会翠鸟的这样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有什么关系?
6、作者按什么样的顺序描写翠鸟羽毛的?(头上——背上——腹部)
师生共同作填色游戏(课件出示)
7、这几句话是围绕着哪个词语来写的?(颜色鲜艳)
8、“橄榄绿、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都是表示颜色的词,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颜色的词?
(黄:金黄、杏黄、橙黄、鹅黄;红:火红、粉红、橘红、桃红;蓝:宝蓝、蔚蓝、湛蓝)
9、重点理解描写翠鸟羽毛的三个比喻句。(运用这些比喻句,把翠鸟的颜色写得更美了,那我们能不能也来美美地读一读呢?)
10、作者为什么用“头巾”、“外衣”、“衬衫”这些词语,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作者对翠鸟有一种怎样的感情?(喜爱、赞美)
用喜欢、赞美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设计意图: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二)、精读课文第二、三段,了解翠鸟的活动特点。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并用——画出相关词句: 1)、翠鸟的动作怎样?
2)、课文第二自然段写翠鸟的什么动作?
2、赏析课文第二自然段:
1)、翠鸟的叫声有什么特点?它喜欢怎样的活动?(指名回答)2)、比较句子(课件出示)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飞。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3)、课文第二自然段还写了翠鸟的什么动作?(等鱼)4)、板书:等鱼:一动不动注视(静)5)指导朗读。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欣赏翠鸟捕鱼的录像。
3)、课文是怎样描写的翠鸟捕鱼的动作的?自由读翠鸟捕鱼的句子,用“△△”划出有关词语。
4)、板书:捕鱼:蹬飞叼飞(动)
5)、分小组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6)、汇报讨论情况。
7)、比较句子:(课件出示)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翠鸟蹬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
8)、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动作敏捷?
理解句子: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看视频二)9)、指导朗读。
4、小结:翠鸟不但外形美丽,而且是捕鱼高手,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具体地把翠鸟捕鱼经过表达了出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和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写的】
(三)、自学课文第四、五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
2、谈理解,你读懂了什么?
3、板书:峭壁上
4、师归纳:
老渔翁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小溪尽头的峭壁上,翠鸟来这里是和我们做朋友的,我们打消了捉它的念头,只是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留一会儿。
5、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翠鸟怎样的情感?(板书:喜爱)
【设计意图: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三、总结全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
1、作者写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并写出了它在捕鱼过程中动作神速、身手敏捷的特点,分别从静到动两方面表现出来,使人们不禁对翠鸟产生喜爱之情。
2、说话练习:
请你学学作者,用最美丽的语言赞赞你所喜欢的动物。
【设计意图:从阅读训练到表达方法指导,形成了语文学习的一个圆】
四、课外延伸
1、欣赏鸟类的图片
2、作业
★ 读一读描写翠鸟羽毛颜色、外形、捉鱼动作的句子,再把你喜欢的词句抄下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请你以“我喜爱的鸟”为题,仿照《翠鸟》抓住事物特点来写介绍自己所了解的鸟。
附板书:
课堂检测题
(二)1、按原文填空
它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__________,绣满了____________。背上的羽毛像____________。腹部的羽毛像__________。它小巧玲珑,一双__________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____________的嘴。
2、选词填空。
愿望
失望
希望
(1)我有一个美好的__________,长大了当一名飞行员。
(2)老师对同学们说:“《翠鸟》的第一段写得很精彩,__________大家背下来。”(3)我们一定不辜(gū)负家长的__________,做一名好学生。
(4)李平满怀__________,在学校运动会上得跳高冠军,可是只得了第三名,他很__________,哭了。资料袋:
翠鸟
翠鸟中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是欧亚翠鸟。这种鸟在我国东部、南部常见,也叫钓鱼郎。翠鸟体长约15厘米。头大,体小。翠鸟常常蹲在河溪、水塘、湖泊、海湾的水面上,或盘旋在上空,只要鱼鳞银光一闪,它便紧夹双翼,尾上头下,全身笔直插入水中,双喙像镊子一样张开,钳住小鱼,随即张开双翼,龟缩着脑袋,掉头振翅浮出水面,整个过程前后不过几秒钟。翠鸟把抓住的小鱼往自己爪上狠狠打几下,再将鱼抛向空中,张大嘴接住,美餐一顿。
翠鸟这种高超的捕鱼本领,来自它独特的身体构造。它的羽毛里,隐藏着许多气袋,尾部有分泌防水油的腺体,借此可在水中迅速潜游而不致弄湿羽毛。翠鸟在插入水中的瞬间,能够精确调节因光线的折射而造成的视差。进水之后,仍能保持极佳视力。
教后记:
第六册7课《翠鸟》一文,备课中考虑到对于翠鸟这种只闻其名,不见其形的小鸟,学生们知之甚少。针对本课必须完成的教学目标,在随机教研中与颜承丽老师交流时决定采用网上下载的课件,结合挂图和若干鸟类头饰,并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的资料。
课堂中,感到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然后分组交流的完成为学生主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供了适宜的空间,汇报交流中指导学生注意语言准确与生动,培养了想象力与表达力,如出示两组句子,每句较之前一句都多一个“形容词”,这样写的作用让学生观察,读中比较体会,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平均数》教案】推荐阅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06-13
人教版三年级第三单元06-09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06-05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比较小数大小教案12-19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11-28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09-20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范文06-15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