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啄木鸟

2023-01-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幼儿园中班科学啄木鸟

探讨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现状与问题

摘 要: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渠道,也是幼儿园中班的必备课程。而师幼互动作为科学探索的一种教育手段,在教育中起到双向建构的作用。先从教师和幼儿两个方面分析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中师生互动的现状,明确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师幼互动

幼儿是天生的科学家,熟练掌握科学知识有助于幼儿构建逻辑思维,能够清晰探索客观事实和世界变化,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科学教育活动具有探索性,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构建清晰的逻辑思维,而适时的师幼互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现状

目前,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现状并不乐观,大部分幼师并未注意到互动的重要性,尤其是针对刚毕业的大学生,难以熟练掌握师幼互动的精髓,影响科学教育活动开展的质量。有关调查显示,影响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因素主要为教师和幼儿,从教师方面来看,其专业素养、职业理念、个性特征和角色定位都会直接影响师幼互动的效果;从幼儿方面来看,主要受到其行为特征和家庭关系的影响。本研究随机选择20名幼儿园中班教师为研究对象,以课堂评估计分系统为研究工具,通过摄像的方式对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情况进行收集并评分,结论如下:

在20名幼儿园中班教师中,有7名教师评分为:课堂氛围融洽,师幼互动状态良好;有5名教师评分为: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差,师幼互动效果一般;有4名教师评分为:对幼儿活动敏感度低,师幼互动有待提高;有4名教师评分为:科学教育活动缺乏前瞻性,忽视师幼互动[1]。由此可见,大部分幼师并没有重视师幼互动,科学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还需完善。

二、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四点问题:

第一,幼师忽略幼儿的主体地位,习惯性对幼儿施加具有强制性、命令性的干涉,难以发挥幼儿天性,不利于幼儿自主能力的提升。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时,幼师并未给予幼儿足够的探索空间,相对于过程更加注重教学结果,师幼互动处于被动模式,压制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第二,情感培养和思维逻辑构建不受重视,在师幼互动中很少与幼儿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并未摆正幼儿作为独立个体的主导地位,机械化地传递任务、总结知识点,幼儿对科学原理的掌握不足,诸如头脑风暴、逆向思维培训等活动很少,限制幼儿自主思考,不利于幼儿想象空间的延展。

第三,科学教育活动氛围冷淡,无法对幼儿的情感认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降低师幼互动的效果。幼儿心理较为简单且脆弱,幼师的夸赞、表扬都会产生融洽的情感交流,而幼师呆板的面目表情会直接影响其与幼儿的沟通,幼儿的探索积极性下降,创新能力也会受到限制[2]。

第四,教学材料准备不充分,教学方式传统守旧,教学内容缺乏新颖性,难以發挥科学教育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部分幼师的教学材料缺少层次性和丰富性,备课时千篇一律,创新能力较差,幼儿在活动中难以激发想象力,虽然能够遵守班级秩序、认真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其思维逻辑和自主能力却难以提升,面对问题更不会主动发问,无法满足幼儿多元化的需求。

三、提升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对策

第一,尊重幼儿在科学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被动灌输转化为自主探究,降低幼师在课堂中的存在感,最大限度地鼓励幼儿发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相对于“纸上谈兵”更注重实践操作,让幼儿通过亲自操作发现其中的科学原理,并加以讨论,最后由幼师进行总结,加深幼儿对知识点的印象。同时在教学中要积极与幼儿沟通,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幼儿自己找到答案。

第二,重视幼儿逻辑思维的构建。通过科学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形成完整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鼓励幼儿大胆推测,并且不急于纠正,而是和幼儿一起去探索答案。通过实验、推理、总结,锻炼幼儿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根据自己现有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第三,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幼师要经常微笑,当幼儿独自解决问题时,应采取轻拍肩膀、拥抱、击掌等行为以示奖励。也可使用表扬、口头肯定等语言对幼儿表示认可。鼓励其积极探索,有助于幼儿卸下心理防备,积极主动地与幼师沟通和发问,在激发幼儿科学探索兴趣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师幼互动的效果。

第四,满足幼儿对教学材料的需求。针对不同类型的幼儿,对教学材料进行调整,因材施教,既能照顾到幼儿的整体需求,又能满足幼儿的个体差异。可以使用互联网进行教学,播放与科学活动相关的视频动画,在吸引幼儿注意力的同时,调动其感官的敏感性,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师幼互动作为幼儿人际交往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在幼儿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不仅会影响幼儿当下的学习情况,还会对幼儿未来的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因此,幼儿园中班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应灵活开展师幼互动,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发挥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赵洁.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淮北:淮北师范大学,2019.

[2]胡宁,王玉申.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特点:基于对沈阳市某幼儿园的调查[J].教育观察,2019,8(3):113-115.

编辑 李琴芳

作者:安君婕

第2篇: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教案《啄木鸟朋友》及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实验教案《啄木鸟朋友》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科学实验教案《啄木鸟朋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啄木鸟的外形特征和特有功能,知道啄木鸟是树木的"外科医生"。

2、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啄木鸟,了解禽类动物的基本特征。

3、知道啄木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增添爱鸟的情感。

4、体验游戏的快乐。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课件-照片:啄木鸟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用谜语引出主题有种鸟儿本领高,尖嘴能给树开刀,坏树皮,全啄掉,勾出害虫一条条。

2、谁能猜出来这是什么动物?

二、展开出示课件-照片:啄木鸟

1、啄木鸟是什么样子的?你发现啄木鸟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啄木鸟的外形重点提醒幼儿观察啄木鸟的嘴巴、舌头、脚和尾巴。

2、向幼儿介绍啄木鸟的特征和特有功能。

啄木鸟有长长、尖尖的像铁链子一样的嘴巴,他的嘴巴能啄开树皮,在生病的树上打洞。

啄木鸟的舌头能伸缩,舌头有短勾,能伸到树洞里勾出害虫。

啄木鸟有两只短短的脚,脚趾有尖锐的勾,能牢牢地抓住树干,啄木鸟的尾巴坚硬,啄树皮时,尾巴能支持起身体。

3、你知道啄木鸟有什么本领?为什么叫他啄木鸟?

4、组织幼儿思考并讨论,丰富幼儿对鸟类的认识。

(1)你们喜欢啄木鸟吗?为什么?

啄木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你还知道哪些鸟呢?他们长得什么样?

(2)啄木鸟头上有坚硬的嘴;身上长着一身的羽毛;还有一对翅膀;身体下有一双脚;身后有尾巴等。

三、结束交流讨论:啄木鸟是怎样出生的?

教师告诉幼儿"鸟类"还叫"禽类",它们的妈妈生下的宝宝先是一个蛋,经过孵化,硬壳而出后才变得和妈妈一样。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过程始终以幼儿为主体,以变魔术贯穿始终。 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教师为主导,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等方式体验,激发幼儿学习热情,在实际操作探索中发现颜色变化的神秘,感受两种颜色混合变化的乐趣,从而完成预设目标的要求。在活动中,幼儿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颜料进行操作,在操作中感知、探究颜色的变化,从中获得有关颜色变化的知识经验。活动下来,自我感觉幼儿对此活动非常感兴趣,教师带动起幼儿,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很浓厚,每个环节也初步达到预设的目标。

本次活动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最后环节结束的比较混乱没有达到一个提升,只有让幼儿通过用两种颜色进行配色变色,没有具体直观的让幼儿明白哪两种颜色混合变出新的颜色,可以准备操作卡或者PPT在幼儿回答的时候教师操作,将幼儿说到的颜色展示出来,让幼儿直观的看到颜色混合的变化,作为活动的延伸。其次,在回答问题时,没有关注到全体幼儿。如在水变色后的提问以及最后环节的提问只问了个别幼儿,没有多问几名幼儿,也没有一起来总结颜色是怎样变出来的。最后,教师的语速较快,第一环节导入太快,有的提问方式不够简单明了,还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中班科学实验教案《啄木鸟朋友》含反思这篇文章共3531字。

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气球》》:中班教案《气球》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观察的敏锐性、持久性,让幼儿在玩空气球和氢气球的过程中了解空气球要施加外力才能飞起来,而氢气球不需要施加任何力,自己就能飞起来。从而感知氢气比空气轻的原理,激发幼儿对科技小实验的兴趣,通过幼儿参与制作、操作,培养幼儿的协调合作精神,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气球》教案吧。

《中班教案《镜子真好玩》》:中班教案《镜子真好玩》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激发对光反射的兴趣,产生探究的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萌发幼儿对镜子的好奇心,体验镜子游戏的快乐,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镜子真好玩》教案吧。

第3篇:中班科学教案:啄木鸟朋友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啄木鸟朋友 活动目标

1、了解啄木鸟的外形特征和特有功能,知道啄木鸟是树木的“外科医生”。

2、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啄木鸟,了解禽类动物的基本特征。

3、知道啄木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增添爱鸟的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照片:啄木鸟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用谜语引出主题

有种鸟儿本领高,尖嘴能给树开刀, 坏树皮,全啄掉,勾出害虫一条条。

2、谁能猜出来这是什么动物?

二、展开

出示课件-照片:啄木鸟

1、啄木鸟是什么样子的?你发现啄木鸟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啄木鸟的外形

重点提醒幼儿观察啄木鸟的嘴巴、舌头、脚和尾巴。

2、向幼儿介绍啄木鸟的特征和特有功能。 啄木鸟有长长、尖尖的像铁链子一样的嘴巴, 他的嘴巴能啄开树皮,在生病的树上打洞。

啄木鸟的舌头能伸缩,舌头有短勾,能伸到树洞里勾出害虫。 啄木鸟有两只短短的脚,脚趾有尖锐的勾,能牢牢地抓住树干, 啄木鸟的尾巴坚硬,啄树皮时,尾巴能支持起身体。

3、你知道啄木鸟有什么本领?为什么叫他啄木鸟?

4、组织幼儿思考并讨论,丰富幼儿对鸟类的认识。 (1)你们喜欢啄木鸟吗?为什么?

啄木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你还知道哪些鸟呢?他们长得什么样? (2)啄木鸟头上有坚硬的嘴;身上长着一身的羽毛;还有一对翅膀; 身体下有一双脚;身后有尾巴等。

三、结束

交流讨论:啄木鸟是怎样出生的? 教师告诉幼儿“鸟类”还叫“禽类”, 它们的妈妈生下的宝宝先是一个蛋, 经过孵化,硬壳而出后才变得和妈妈一样。

第4篇:中班手工:啄木鸟

中班手工:啄木鸟

活动目标:

1.通过看图折纸和讨论的方法,掌握啄木鸟的基本折法。

2.用添画的方法为所折的啄木鸟添画眼睛。

3.重点:掌握啄木鸟的基本折法。 难点:看懂步骤图。

活动准备:

手工纸、记号笔、教师范例,PPT,树等。

活动过程:

1.猜谜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

谜语:小小鸟儿本领大,长着尖尖长嘴巴。森林里面捉害虫,飞来飞去工作忙。你要问问它是谁,大叔医生就是它。(啄木鸟)

师:对了,它就是啄木鸟。(教师出示PPT)啄木鸟是大树的医生,大树生病了找啄木鸟来帮它治病。

2.了解大树医生——啄木鸟的基本制作过程和方法。

(1)森林里有好多树都生病了,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帮忙,请啄木鸟去帮它们治病,好吗?(好)那我们今天就来折啄木鸟吧!

(2)教师出示作品,幼儿欣赏。

师:瞧,这是老师折的啄木鸟,它刚才对我说请你们赶快也来折些啄木鸟,让它和它的朋友一起去帮大树治病。

3.共同分析、探讨啄木鸟本折法。

出示折叠啄木鸟步骤图,师生共同分析步骤图,对幼儿不懂的几个环节进行重点演示。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啄木鸟是怎么折的,首先看第一步(教师出示PPT),依次一步一步的看着学折。

4.幼儿进行折啄木鸟。

在幼儿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个别指导并给予适当的帮助,鼓励幼儿独立完成作品。

4.作品展示,共同欣赏。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为家长开放日展示活动,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啄木鸟是树木的医生,孩子们对啄木鸟了解以后,知道要保护啄木鸟,针对这个学习目标来学习折啄木鸟,表达感谢它能给大树治病,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很快折出了大树的医生——啄木鸟。

通过这次活动既培养了幼儿热爱小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又培养幼儿对折纸的兴趣及动手能力,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第5篇:中班科学活动:切开后的水果—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设计意图:

水果是幼儿十分熟悉的食物,但他们不一定了解水果的切面形态。在该活动中,我紧扣“水果切面”这个点,以问题引路,带领幼儿进行探索,使幼儿获得相关的认知经验。培养幼儿细心观察及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整个探索过程包括观察感知、猜想验证、游戏拓展三个环节。“观察感知”环节重在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梨的两种切面形态,初步理解“切面”的概念;“猜想验证”环节则通过让幼儿探索苹果、猕猴桃、香蕉的切面形态,感受水果切面形态的多样性;在最后的“游戏拓展”环节中,让幼儿两两合作,根据六种不同的水果切面进行配对游戏,既为幼儿创设了交流、合作的机会,也对幼儿的认知、思维能力提出了挑战。

目标:

1.通过观察、探索,发现水果横切、竖切时会呈现不同的形态。

2.能细心观察、大胆猜想,乐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准备:

1.教具:三块展示板(见图

1、

2、3),各种水果,实物投影仪,背景音乐。

2.学具:人手一张记录表,若干水果的切面图片。

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水果,看看都有些什么?(苹果、香蕉、猕猴桃、梨„„)

师:如果我要把梨分成两半,可以怎么切?切开后会是什么样子呢?(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在展示板的表格内记录“|”标记表示竖切,见图1。)

二、基本部分

(一)观察感知:比较梨的两种切面形态,理解“切面”的概念。

1.观察梨的竖切面。

师:“|”这个符号表示把梨竖起来切。你们看看切开后的梨是什么形状。(椭圆形。)

(教师将切开的梨放在投影仪上让幼儿观察。)

师:仔细看看里面还藏着什么?(种子。)数数有几粒种子?它们是怎么排列的?种子长在什么地方?(引导幼儿说出梨核,并观察梨核的形状。)

师:我们看到切开后的梨面上有梨核和种子,这个面可叫作水果的切面。

(以“竖切”引入主题,符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关注水果的切面形态,同时形象地理解了“切面”的概念。)

2.观察梨的横切面。

师:除了从上到下竖切,还有什么不同的切法吗?(引导幼儿说出横切的方法,同时在展示板的表格内记录“一”标记。)

师:如果把梨横着切会出现什么样的切面呢?会和刚才竖着切一样吗?(教师根据幼儿的猜想用简笔画的形式记录切面的形态。)

(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自然引出横切的方法,激发了幼儿探索水果横切面的兴趣。幼儿通过观察与比较,大胆推测和假设,产生了探索和验证自己想法的愿望,这为后面的探索活动作了铺垫。)

师:究竟谁猜对了呢?我们还是切开来看一看吧!(教师操作演示,并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画出相应的简笔图。如:看,变成什么形状了?<圆形。>再仔细看看里面的梨核像什么呀?<小花。>数数有几片“花瓣”?每片“花瓣”里藏着什么?<种子。>比比种子的数量和“花瓣”的数量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一样多>)

(在对水果横切面的观察感知中较为自然地整合了形、数量、空间等方面的数学知识。) 3.比较竖切面和横切面的不同。

师:竖切和横切出来的切面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从外形轮廓、梨核、种子三方面寻找不同。)

(二)猜想验证:分组探索不同水果的切面形态。

1.明确操作要求。

师:今天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许多水果,有苹果、猕猴桃、香蕉,等会儿请你们每人选择一样水果,猜猜把它竖切和横切后会是什么样子,然后把你的猜想用画画的方式记录在表格里。

(选取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水果,以开放性的问题引入,让幼儿大胆猜想,这是对幼儿现有知识经验的挑战。幼儿的求知欲就在这种寻根究底的情境中被激发出来。)

2.幼儿猜想并记录猜想结果,教师观察指导(见图2)。

3.交流猜想结果。

教师根据不同小组的猜想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如,(香蕉组侧重从外形进行猜想)香蕉竖切后是什么样子的?横切呢?(猕猴桃组侧重从种子的排列进行猜想)看看猕猴桃组的记录,你同意谁的猜想?(苹果组侧重从苹果核的形状进行猜想)你们觉得什么地方最难猜?

(这种提问方式既避免了拖沓,又突出了重点。)

4.切开水果验证,并请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绘画记录。

5.组织幼儿交流观察结果。如,香蕉组重点讲外形变化和种子退化,猕猴桃组重点讲种子排列,苹果组重点讲核的形状。

(三)游戏拓展:配对找朋友。

1.明确操作要求。

师:(在展示板上出示草莓、菠萝、哈密瓜、橙子、无花果、猕猴桃的完整图片,见图3。)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配对找朋友”的游戏。请你们每人在篮子里选一张图片,看看是什么水果的切面,然后找找它的另一半,找到后和你的好朋友手拉手一起把图片贴到相应的表格里。

(此环节是活动的拓展延伸。六种不同的水果代表了不同的难易层次,幼儿在操作时需要排除颜色、形状的干扰。结果草莓的配对正确率较高,哈密瓜、菠萝、橙子的配对正确率较低,无花果配对最难<因为幼儿不常见到这种水果>。虽然展示板上有猕猴桃图片,但我并未提供幼儿操作用的小图片,它只是作为一个干扰因素。)

2.在《好朋友》音乐伴奏下,幼儿每人找一水果的切面图片进行配对找朋友。

3.讲评。

师:你们找到的是什么水果,它是怎么切的?切开来的样子是怎样的?

(这个环节需要幼儿逆向思维,相对于上一环节来说难度有所提高。采用“找朋友”的游戏形式,既为幼儿营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又有效提升了幼儿的观察、判断、合作能力。)

三、结束部分

师:今天你们发现了很多水果的秘密,老师就把这些水果奖励给你们,一起品尝吧!

第6篇: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综合活动教案:快快躲起来

目标:

1、在说说玩玩中体验游戏的快乐。

2、对大小、数量、颜色感兴趣。 准备:

1、三个颜色大小不同的圈圈。

2、音乐《快乐的小熊》。 过程:

一、集中游戏

1、哇,这是什么呀?(圈圈)我们一起来数数有几个圈圈(

1、

2、3)这些圈圈是什么颜色的?他们大小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

2、宝宝们跟妈妈一起来玩圈圈罗。

①我们到大圈圈来玩一玩。边念儿歌,边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如:小兔跳,小马跑,小鱼游等。问:你在哪个圈圈里玩呀?

②我们到中圈圈里去玩了。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和圈圈做游戏。如:小手和圈圈做朋友罗,双手拍拍地;小脚和圈圈做朋友罗,跺跺脚等。问:你的什么和圈圈做朋友啦?

③我们到小圈圈也去玩一下。听口令做动作,如:老师说上,小朋友就把小手高高地举起来;老师说下,小朋友们就把小手放下去;老师说前,小朋友们就把小手平平地向前举;老师说后,小朋友们就把小手藏后面。

二、分散游戏

1、呆会儿妈妈把眼睛闭起来,请宝宝们自己找个圈圈躲起来,你喜欢哪个圈圈就躲到哪个圈圈里去。

2、

一、

二、三;

三、

二、一;找个圈圈躲起来。

①这个圈圈里有几个宝宝?那个圈圈里有几个宝宝?(引导幼儿练习数数)

②你躲在什么圈圈里?(引导幼儿完整地回答问题说出圈圈的颜色、大小)

3、游戏反复三到四次。

三、放松活动

好了,宝宝们该做运动罗:向前爬,向后爬,打个滚。模仿熊的各种动作。

第7篇: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图形宝宝找家》

活动目标:

1、复习平面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学习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

2、产生对图形的认知兴趣。

活动准备:

1、颜色、大小、形状不同的图形胸卡若干。

2、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小卡片若干。

3、"家"四个(家门分别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活动过程:

1、播放音乐《我想有个家》,教师和幼儿手牵手轻轻走进活动室,幼儿排成两排坐在小椅子上。

2、教师提问:刚才这首歌好听吗?(好听)你们知道他们的名字吗?(不知道)老师告诉你们:这首歌的名字叫《我想有个家》。

3、小朋友你们都有自己的家吗?(有)你们认识自己的家吗?(认识)可是今天有几个小宝宝不认识自己的家了,他们正着急地哭呢?小朋友咱们来看看是谁?(出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图形)原来是这些图形宝宝不认识是自己的家了,小朋友咱们应怎么办呢?(帮他们找到家、把他们送回家)那你们认识它们的家吗?(出示图形宝宝的房子)请幼儿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宝宝把它送回自己的家。(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查有没有小朋友把图形宝宝送错了家的)

4、图形宝宝为了感谢小朋友他们给小朋友变了个魔术。(出示图形拼贴画两幅,引导幼儿说出每种物品是有那几种图形宝宝变成的)

5、图形宝宝不仅给小朋友变魔术,他们还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小朋友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喜欢)

6、每个幼儿的胸前都贴有一个图形宝宝的胸卡,教师引导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引导幼儿找相同的图形宝宝做朋友。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到外面和图形宝宝玩其它的游戏

上一篇:班会文明礼仪记心中下一篇:护工工作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