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话剧商鞅有感

2022-11-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观话剧商鞅有感

观话剧有感

观后感

今天学校请来一些人,他们是干什么的呢?始终是个疑问,来到操场我们下次才知道,他们是演话剧的。

同学们在自己的位置坐好,演员们换好服装,精彩的表演开始了。先上场的是北北和晶晶,他俩以组合就是北京。周一,一次庄严的活动:升国旗。但来了一位新同学,名叫小月月。她不能参加升旗。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她没有校服,参加升国旗,会给班里扣分的。他十分伤心,但为了集体的荣誉,他只能在办理静静的看着,看着。一个女生看到她失落的样子,于是决定把自己的另一套校服借给她穿。小月月高兴地说:“我终于能看到升国旗了!爸爸在天安门看升旗,我在学校里看升旗!”然后偶,他们兴高采烈地升旗去了。

同学之间应该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相互包容,这才是一个集体。

又接着,六个演员又把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件又案件重演了,又一次感动了我们。在繁华的大街上,有一个年过八十的老人正在拄着拐杖过马路。有一辆飞快的出租车把老人撞倒了,结果这个出租车司机非但没有承认是自己撞的老人,还说老人是来“碰瓷儿”的。来来往往过路的行人太多了,可是想把老人扶起来的始终没有几个。就是仅有的几个也被出租车司机给阻止了。后来,一位小学生看见这一幕,飞快的跑上前,把老人扶了起来。老人醒了,说是自己不小心摔倒的。老人的行为感动了司机,于是,行人们和出租车司机一起把老人送去了医院。而那名小学生却再也没出现过,没有人记住他的样貌,,他也未曾留下自己的名字。

老人遇到困难,我们要帮助他们。尊老爱幼,才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要继续把这种美德传承下去。

第2篇: 观话剧有感

2014年4月4日,杭州话剧团的大哥哥大姐姐们来到我们采一双菱校区给我们表演话剧来了!我们把自己的凳子搬到操场上,翘首以盼地等待演出开始。

音乐响起来了!大哥哥大姐姐们穿着各式各样滑稽的衣服,满脸笑容地高举着双手,有节奏地扭动着身体„„我很好奇:这将是一个怎么样的表演?一个穿白色衣裙的大姐姐,从背景板后蹦了出来。“哈哈!大家好,我是小逗号!”她抬高眉毛,瞪大双眼,使劲向我们挥着手,用俏皮又抑扬顿挫地语言开始了她的表演。她一转身,她的尾巴是一个大大的逗号。这可把我们逗乐了。“故事书爷爷”声情并茂地表演赢得了哄堂大笑,“东郭先生”的“愚蠢的行为”让我们又可气又好笑。

现场的互动,更是把我们带到了话剧中。我们仿佛成了话剧王国的一员,我们在经历着话剧王国里的奇闻趣事,感受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体会着他们的心得„„

在回教室的路上,热烈的讨论声此起彼伏。艺术的感染力可真不小!

——

三(2)班 李念

第3篇:观话剧《雷雨》有感

轰隆隆的雷声还在继续,四凤被电击中在这场雷雨中怀着悲哀的逝去,单纯善良的周冲为去救四凤也命丧黄泉,而周萍更是想得到人生的解脱而追随心爱的人儿而去…痴呆了,疯了,老了…两代人在这一场雷雨中结束了…

《雷雨》——一部反映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都市上层社会生活的腐烂与罪恶的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是现代著名戏剧家曹禺老先生的一部代表作。其实在初中的时候的语文课本里就有节选剧本的一部分作为教材,但是因为只有节选了部分而且是当课文去学,所以也就是大体知道一些故事情节却根本也就不能深刻了解到剧中的人物性格和其中的深刻内涵。

在上《戏剧艺术欣赏》这堂课之前,我从未接触过任何戏剧类作品更谈不上喜欢,但是《雷雨》这部现实主义悲剧真的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做震撼!不仅剧情的精彩设计和巧妙安排,还有戏剧演员们的全身心投入得演出,都能让这部作品深深地印入人心。,

被当时的封建礼教和社会伦理道德所不容的繁漪恰恰是我最喜欢的角色。繁漪,真的是一个不平凡的女子…我喜欢繁漪,这个被封建礼教洗礼过但更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敢爱敢恨的受过新式教育女人。繁漪,一个有思想有主见的新时代女性却偏偏嫁到了如牢笼般的周家,过着没有鲜活力的窒息生活。周朴园不能了解自己,称她有病,逼她吃药,十几年来她都承受着精神上的折磨;她只是一个女人,一个需要被爱的女人,她孤独寂寞,她渴望有一份情感的寄托,但这些都是周朴园所不能给予的…直到她与周萍在一起,两个孤独的灵魂碰撞在一起,她的生命里迸发出光芒,她才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女人…尽管他们的爱是不被社会伦理所接受的,尽管他们的爱是易碎的,但是繁漪始终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拯救这份不被看好的爱情,就算把人性扭曲到几近变态、就算放下所有的尊严,她始终不愿放弃的是自己那份纯真而热烈的爱!我最不能忘却的一段蘩漪的台词:“我希望我今天变成火山的口,热烈地冒一次,什么我都烧干净,那时我就再掉到冰川里,烧成死灰,一生只炽热地烧一次,也就够了。哼!我什么都预备好了,来吧,恨我的人!来吧,叫我失望的人!叫我嫉妒的人!都来吧!我在等候着你们!!”试问在当时那个封建礼教吃人的年代,有几人敢为了自己内心的释放的爱去放下

身段、放下财富、不理会世俗?恐怕寥寥无几吧!

周萍,在我眼中,是一个悲情的角色。从小就失去母亲的周萍在威严霸道的父亲和沉闷的家庭环境下养成了懦弱的性格,直到繁漪拯救了他!但是这段乱伦的感情却陷他于更深的痛苦之中,他爱父亲更爱弟弟,他不能原谅自己做出这样的事情!他的内心充满了罪恶,他肆意的去放纵自己,而此时,是善良单纯的四凤拯救了他,让他看到了一个新的希望。但是他的新希望,繁漪不允许,现实不允许,伦理更不允许!他只能在痛苦与挣扎中,在那个雷雨交加的夜里追随四凤而去…

在这部作品里最无辜的就是周冲和四凤了。他们单纯善良,怀着对爱情和未来的美好憧憬,却成为了这场悲剧中的牺牲品。上一辈人造下的孽偏偏要牵扯到他们这一辈,他们心中那美好的梦被无情的现实击的粉碎,在雷雨中结束了生命对他们来说也许是最好的解脱吧!

周朴园与鲁侍萍,我们并不能残忍的说一切都是他们造的孽,其实他们也只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而已。年轻的他们也曾真的爱过,三十年不变的家具及摆设难道还不能说明心底的那份难以忘怀吗?只是在当时的那个讲求门当户对的社会,一个女婢始终是做不成周家少奶奶的,而他们的爱情也只能随着周朴园的结婚和鲁侍萍的跳河而葬于心底…

一个悲剧的社会注定了他们只能有一个悲剧的收场…

雷声继续,雨未曾停…只是等到曲终人散,一切已是物是人非…

第4篇:“犀牛”们的狂乱悲歌 ——观《恋爱的犀牛》话剧有感

“犀牛”们的狂乱悲歌

——观《恋爱的犀牛》话剧有感

《恋爱的犀牛》是1999年由著名先锋派戏剧导演孟京辉执导,他的妻子廖一梅编剧的“先锋戏剧”,这是他们夫妻档的“第一个孩子”。 1999年夏天,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小剧场演出了40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创造了小剧场史上的奇迹; 2003年《恋爱的犀牛》首登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出5场,新版男女主角成为了青年爱情偶像的代名词, “非典”过后又在北京人艺小剧场连演33场,再次带动了小剧场戏剧的繁荣局面; 2004年以大剧场版被搬上了舞台。该经典戏剧不仅在来来往往地人流中得到热烈响应,而且还进入了大学校园,而且还进入了大学校园,成为了年轻一代的爱情圣经。 2008年它饱含新锐的视觉空间,沉淀内敛的文学魅力,不同以往的表演理念重归舞台,可能当年的先锋小剧场戏剧谈不上先锋了,但它依旧堪称中国戏剧史上的里程碑。

《恋爱的犀牛》的主线是两个“个性偏执者”的爱情故事。犀牛饲养员马路爱上了女邻居明明,但明明深爱着陈飞,而陈飞只是在玩弄她的感情。马路用尽各种方法也无法获得明明的感情,在绝望中,他以爱情的名义将明明绑架,并在她的面前杀死了自己最心爱的黑犀牛,挖出犀牛心来表达自己的爱情。

“人,结成社会而生活”。人是社会化的动物,而正如剧中台词所说“这是一个物质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情感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知识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我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我们有太多的东西要学,我们有太多的声音要听,我们有太多的要求要满足。”飞速发展的社会给人以更广阔的自身发展的空间,倡导个人的自我满足和自我价值追求,但同样也给人提出了更高的社会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自我意识和社会需要的不可调和性日益凸显,而这一矛盾也成为该剧中的主要矛盾之一。

剧中主要人物可分为两类:

一, “偏执者”——马路和明明;坚持自我意识,拒绝向现实和社会妥协,执着于追求内心真正的渴望;

二, “社会化”的人,如牙刷,黑子,大仙,红红,莉莉,主持人,恋爱教授等。与前者相反,他们在适应着社会需要,以这种适应为生存的手段和生活的目的,成为社会的机器。

由于个人内心世界和外界的分裂,社会与个人之间产生了一种隔离感。 第十二场的“二十世纪百大新闻评选”,罗列了一长串二十世纪的重要事件,穿插在马路和明明的情感纠葛中,造成一种荒诞感,表现了历史和社会与个人的日常生活的脱节。剧中的重要意象,也是舞台的背景 “大钟”,作为一个完全人为的,社会化的产物,和“二十世纪百大新闻”一样,对绝大多数人的生活状况并无本质意义上的改变,即便马路因大钟彩票而飞来横财,也仍无法扭转其命运的悲剧性。相比马路毫不关心的态度,大钟的制造者们在钟上刻名字,对大钟热情赞美并赋予其崇高意义的行为多少显得有些滑稽。而恰恰是漠不关心的马路获得了制造大钟的最大利益——五百万奖金,这或许是对那些关注社会并赋予某些社会行为过多的意义的“入世”姿态的一种讽刺。

除了对人和社会这一对关系的阐述之外,《恋爱的犀牛》还表现了人生的戏剧性,荒诞感和绝望感。马路和明明的遭遇中,有一种“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之感,即:内心最深切的渴望无法获求,不想要的东西却于无意间得到。马路无意中获得许多人渴求的五百万大奖,但他却无论如何也得不到明明的感情;明明轻易地获得了马路的感情和肉体,但却无法得到陈飞的真心。对于马路和明明这两个“栽花者”来说,“柳”是毫无意义的,而“花”却永远无法获求。这种“易得”和“不可求”的对照,形成一种绝望感和宿命意味。

社会对人的异化和隔离,使得灵魂守望者们退守个体的心灵空间,自我封闭,固执地追逐自己设想中的“幸福”,成为人群中的“犀牛”;而自我追求的难以实现及对追求目标的盲目和误解,更使“犀牛”们走向极端和疯狂。

本剧的结尾,马路开枪杀死犀牛,所有人冲进犀牛馆,明明突然唱起歌来,话剧在警报声和众人的歌声中结束,象征着人与社会的矛盾的不可解决和人生终极命题的无法回答。从这个意义上说,《恋爱的犀牛》是“犀牛”们的狂乱悲歌,亦是对社会和人生的一声哀叹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孟京辉的话剧,里面有不少很精练或者很先锋的台词,它没有很曲折激烈的情节变化,不像传统话剧中把情节的变化浓缩在一个时间一个舞台上,就像天才的《雷雨》那样。它更多的是表现一个横断面,展示一个状态,或者一个缓慢的变化过程。这样要出来并且不枯燥,就需要台词的精练有趣,就需要各种插科打诨。不得不说,这幕剧整个下来,一个人如果看进去了,是会经历很多情绪的变化的,里面有明明之歌那样心酸的段落,也有不少出来活跃气氛的符号式的人物,整个看下来都不会累。

我非常喜欢《恋爱的犀牛》中,那些独具韵味的意识流台词,我想可能这也是先锋派的台词艺术的一个文学特征吧,“内聚焦”的叙述角度很好的表达了主人公的不同时间,空间,社会属性下的情感变化,着重表现人的意识领域。剧中马路的大段独白便是其表现形式。

《恋爱的犀牛》中,运用的大量的:直接内心独白,间接内心独白,都充分的吻合了该剧所要表达的思想倾向

还让我对这部话剧倾心不已的原因就在于它的荒诞性 比如说恋爱补习班的那几幕,非常的有意思,诙谐调皮地表现出了对现实或者某种状态的影射和讽刺,还有四处乱窜的推销员“牙刷”被执着、倔强的马路逼问到被急哭了,以及剧中的黑子,为了让马路从思恋明明的痛苦中摆脱出来,想到要红红来吸引他的注意力,结果马路依旧深爱明明,而红红却发疯似的爱上了马路的情节,都是很荒诞的。

正是这种常人无法理解的情节,不可接受的对白,突出了该剧的主题,即没有偏执就没有新的创举,就没有新的境界,就没有你想也想不到的新的开始。 台词是话剧最基本的元素,通过大量的对白,旁白,独白,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情节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恋爱的犀牛》一剧上映已余十年,今天看来,依旧那么贴近生活,贴近许多年轻人的心声。演员可以更换,舞台布置也可以推陈出新,灯光,音效等一些细微的舞台元素也是在不断变化。惟独台词是不变的,可见文本的力度和厚度才是决定一部话剧的主要因素。 初看《恋爱的犀牛》,很多细节值得再次观摩,体会。就自己的理解,作了上述陈述。另有一点收获,便是更坚定了我对文学功底直接作用于艺术创作的观点的信赖。

第5篇:观《雨花台》有感 话剧雨花台观后感

前几天,学校组织我们去江南大学看了话剧《雨花台》,让我感触颇深,同时我也被烈士们勇于献身的精神所震撼!

“国不可以不救,他人不去救,则唯靠我自己;他人不能救,则唯靠我自己;他人不下真心救,则唯靠我自己。”恽代英留下这句青年人所信仰的话后就被敌人在监狱里发现了身份。只要再过几个小时他就能得到自由,却被叛徒告发。即使后来“保尔”让他假意叛变揭露“保尔”身份以获得自由,可是恽代英为了情报能安全送到周恩来同志的手里,他毅然放弃了生的机会。他说:“我也想活,但是我的死可以换来共产党的生,我的死是值得的。”正是因为恽代英的舍身,使得情报顺利送到共产党的手中。

恽代英乃年轻人心中的精神信仰是毫无疑问的,他的言论在共产党员之中口口相传,因此他也成了敌军的心腹大患,毕竟一个人的思想比武力更重要。现在看看我们自己,我们是多么自私。有时候我们会自己安慰自己,“人性本就是自私的”,但是为何还有人为大义献身、为正义献身。好多人常常抱怨不公平,但是没有什么是可以不劳而获的。恽代英为了共产党付出了生命,但是他换来了共产党员上万人的生命。他是共产党的功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功臣!

让我心疼的是许包野、叶雁平和施滉、罗静宜两夫妻。许叶夫妇仅仅相聚了十天,却分离了十一年。他们在监狱相聚时,叶雁平说她把这十一年过成了那最幸福的十天,即使相聚时间不长但是却抚慰了相互思念的心。而施罗夫妇也是在即将上雨花台之前相聚,可惜的是施滉在就义前都未能见一见心爱的儿子。短暂的相聚后他们就要阴阳相隔了,所以他们很珍惜这短暂的团圆。死,是一个沉重的字眼,但是他们在面对死亡,面对即将和爱人生死相隔时,即使心中不舍也不会在敌人面前露出一丝丝的波澜。试问现在还有谁能如此平静的面对死亡,面对分别。让我心疼的是十一年的分离只换来了十几分钟的相聚。我不敢想象这种事如果发生在我身上,我会做出什么选择,不过我可以肯定的是我绝对无法平静面对。所以在看到他们分离时,我眼角湿润了。

而真正让我触动的是袁咨桐,这个年纪最小的孩子。他在无意中知道了敌军想法设法寻找的“保尔”的身份,害怕在审问时受不住残忍酷刑而说出,甚至靠自残抑制自己去保守秘密,为的是不想做叛徒。虽然他是当时敌军司令的小叔子,纵然在第三次入狱后便失去了生命,他也未曾透露出任何关于共产党的消息。虽然他有活下去的机会,但是他不愿舍弃共产党的身份,不愿去做一个叛徒。现在再去看看历史,有多少人为了利益变成了叛徒,他们连一个孩子都比不上还谈何做人。想到一个正当年少的孩子为了共产党,为了上万人的生命献身,在心疼他的同时我的内心也久久不能平静!

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直到现在,所有人在最后一起说出:“国不可以不救,他人不去救,则唯靠我自己;他人不能救,则唯靠我自己;他人不下真心救,则唯靠我自己”时的场景依旧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他们用自己的身躯为我们换来了平静的生活,我们由衷的对他们表达感激之情!

第6篇:观看话剧《雷锋》有感

3月5日是雷锋纪念日,我校五位学生代表去杭州话剧团观看了话剧《雷锋》。晚上7点半,随着剧场灯光慢慢地变暗,我的目光不知不觉被吸引到了舞台上,仿佛回到了雷锋叔叔生活的那个年代。

话剧中介绍了雷锋生前的典型事迹,件件都是展现出“先人后己”的雷锋精神,有雷锋照顾孤寡老人,当学校的指导老师,为灾区捐款,帮助丢失火车票的抱孩子妈妈赶车等等,最让我们感动的事是雷锋冒着生命危险冲进火海救人的那一幕。当看到浓烟和烈火渐渐“吞噬”了他身体,观众的心都揪了起来。这时剧场里烟雾弥漫,仿佛置身在浓烟里,不断地找寻着雷锋的身影;当看到不断倒下的木头就要砸中他时,有观众惊声尖叫了起来,可雷锋硬是没有后退一步,继续向前冲去。在人们渐渐绝望的哭喊声中,雷锋背着老大爷跌跌撞撞地出来了!那一刻,我们的眼泪夺眶而出,雷锋真实地出现在我们观众的眼前,那么真实、那么高大。尽管他的脸上乌黑一团,衣服破烂不堪,可他不再是书中或电视上那触摸不到的模糊形象,他已经在我身边,把我紧紧包围了。

台上的《雷锋》让我们想起了身边的“雷锋”,有“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几十年如一日为人民免费修车的孔祥东等等许多鲜活的人物,他们无私的弘扬了雷锋精神,让我们的社会感受到了大爱的存在。

突然,一声吼叫拉回了我们的思绪,啊!雷锋在医院里抢救,他的脑部被战友倒车时撞断的电线杆子砸中,牺牲了!只有22岁的雷锋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可他那句朴实而感人的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

8点45分,剧场灯光亮起,台上参演集体感谢,台下响起了持久热烈的掌声,有的观众眼中还泛着泪光,带着激动和敬佩之情离开剧场,话剧《雷锋》给年轻的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雷锋精神将永垂不朽„„

3月6日

上一篇:项目施工进度管理制度下一篇:乡村效能建设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