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思政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12-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当前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一) .教学目标局限性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 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学目标局限于认知目标, 过于强调对知识的获得和掌握, 从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目标和道德修养的培养。尤其是中学应试教育只抓考试分数, 基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落实, 特别是创新意识、探究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也没有得到重视。

(二) 课程改革实效性不足

第一、教学方法有所改进, 但实际运用相对单一。“新媒体技术给现代教育提供了宽广的学习交流渠道, 教师可以将教学阵地向课堂前后辐射, 课堂内外延伸。”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通过视频、图片、声音等形象地展示抽象的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但由于教学硬件设施的缺乏, 一些学校仍则较多地使用教科书、粉笔、黑板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 没有跟上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第二、教材内容更丰富, 但仍需完善。现在的思想政治课教材教材在课文中插入了大量相关的图片、名人哲理、漫画、等等,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学生对政治课教材枯燥无味的看法, 但有些内容比较抽象难懂,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经常接触, 因而学起来在理解、分析、实践中都有一定的困难。第三、受教对象的主体意识欠缺。新课改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但是受教育观念、课时、应试要求等影响, 学生思想上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 不能够自觉地接受教育, 在知识认识、选择和接受方面也缺乏主动。

(三)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所提高, 但专业能力仍需加强

在思想政治学科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 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通过系统的学科教育和教学技能的培养, 教师的理论水平越来越高, 有着扎实的理论功底。但是, 高学历的背后是否对应着高水平?却不尽然。教学实践中很明显理论的充实只是基础, 也是远远不够的, 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教学能力等等都是决定教学实效的重要因素, 尚需不断加强。

二、提升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实效的对策

(一) 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1. 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

素质教育就有着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理念。根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 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 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 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 可以使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 转变应试教育观, 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

2. 转变教学的角色,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叶圣陶先生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好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要想转变教师角色,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必须要做到:首先,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不同的学生让他们学习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学习有了乐趣, 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寻找答案, 而不是依靠老师为他们寻找答案。其次, 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创造一种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 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运用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 更要运用关爱的眼神、亲切的话语、巧妙的情景等情感信息方面的交流, 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为他们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二) 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素质

1. 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教学能力, 还必须具备较高职业道德修养。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以较好的职业责任感推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人格、品性的形成。

2. 提高思想政治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教学技能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教学技能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校的教学质量。首先, 优化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的知识结构。既要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良好的理论素养, 又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其次,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还要掌握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 扩大知识视野。熟悉和了解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密切的或者相关的一些辅助性知识。再次, 加强学习, 不断充电, 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最后, 学习掌握扎实课堂的教学基本功。包括书写基本功、课堂语言基本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基本功、组织教学基本功等。

(三) 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关键”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 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法完成思政教学:1.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增加所显示信息的感染力, 吸引学生注意, 激发学生兴趣, 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2.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更快更好的进入到学习的氛围中去, 使学生更好地吸收老师所传授的内容。3.引导活动教学。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参与阅读、讨论、游戏等去学习知识的课堂教学方法或过程。通过听觉、视觉、空间知觉、触觉等在大脑指挥下协同活动而获取知识。4.实施情感教学。教学过程中精神饱满、情绪高昂则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教师用他渊博的学识、幽默的谈吐、积极的人生态度更会给学生创造一种温馨的、健康的、向上的人生体验从而缩短与学生在心理上的差距。5.开展实践教学。毛主席说:“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的最终目的是用于实践, 指导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实践教学能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理解和印象,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摘要:思政课程肩负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引导任务, 教学实践中目标偏差、方法单一、教育者素质等问题的存在影响思政教学实效, 需从端正目标、提升教育者素质、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多方着手, 提升思政教学实效。

关键词:思政教学,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周得胜《新媒体环境下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 (黑龙江教育) .2018.8

[2] 韩宇梅《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 (科技资讯) 2018.5

上一篇:浅析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问题下一篇: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加速推动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