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降耗电子设备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批批智能建筑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顺应当前节能降耗的需要,更是当代建筑施工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智能建筑施工中存在质量管理问题;其次;针对智能建筑施工中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提出智能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要点,最后就质量控制进行简单的总结。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节能降耗电子设备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节能降耗电子设备论文 篇1:

物联网对高校机房能源增效作用研究

摘 要 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机房智能化管理与能源增效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对高校耗电巨大的机房进行物联网思维分析,基于物联网技术条件改造机房,并提出运用物联网技术的机房能源增效方案,对整个高校绿色校园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物联网;高校机房;IDC机房;能源增效;节能减排;绿色校园;节约型校园;机房能源管理系统

Study on Effect of Internet of Things on Energy Efficiency of Computer Rooms in Colleges//QIU Ping, HU Lun

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s; college computer rooms; IDC rooms; energy efficiency;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green campus; conservation-oriented campus;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of computer room

1 引言

高校机房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存放重要电子设备的IDC(Internet Data Center)机房,其正常运行对环境要求较高;一种是承担教学的电子机房,电子设备一般为台式计算机及一些大型电子仪器设备。随着节能减排、绿色校园要求的不断深入,降低机房能耗、提高机房能源增效已经成为行业内的热点,同时可以提高机房运行的智能化与稳定性,对节能降耗与绿色校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物联网是现代信息社会发展最为迅速的技术之一,具有泛在感知的能力、可靠传输的性能、智能处理的优势。物联网具体与能源增效建设进行结合,能够很好地为高校节能减排、绿色校园做出贡献。物聯网具有精细化管理的能力,可以实时监控各种设备的使用及耗能情况,并可以根据各种传感器数据情况进行自动化调整,解放了人工防守这种高成本方式;并可以根据物联网平台数据进行后续大数据分析,可持续跟进、动态调整机房能源增效相关方案。

2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现代大型互联网公司争相进军物联网市场。通常讲,物联网是指物与物相连,物与人相连,它是互联网系统的延伸。物联网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相关通信技术,把安装在各种物品中的传感器通过新的方式联系在一起,形成物与物、人与物的信息互联,从而构成远程管理控制的新型智能化网络系统[1]。物联网形式多样、技术复杂、涉及面广,通常根据工作机制分为四个层次: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

层、管理服务层和综合应用层(图1)。

物联网各层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在综合应用层以下,同一层次上的不同技术互为补充,适用于不同环境,构成该层次技术的全套应对策略。而不同层次根据应用需求,提供各种技术的配置组合,构成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具体到某个区域性的智能物联网,就应该以现实需求为向导对技术进行选择,根据具体的需求和环境,选择合适的感知技术、联网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2]。

3 物联网在高校机房能源增效中的应用

高校机房特点 高校IDC机房是高校重要电子设备运行场所,房间内除了安放计算机、通信设备等,为了增加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安装了多重辅助设备,主要包括不间断电源(UPS)、精密空调、电力检测、新风系统等设备。因IDC机房诸多电子设备散热量较大,房间温度过高,极易导致计算机等重要设备的故障。为了保证整个机房的长期、稳定运行,除了需要稳定的电力及温湿度环境保障外,还需要各种传感设备及监控设备来实时监测电力及设备运行环境的状态,一般通过RS-485通信线与数据采集器连接。

高校普通机房对环境要求相对IDC机房较低,其主要功能为公共计算机教学及专业课教学功用,耗能分析上主要为设备、空调及灯光耗能,对机房室内温湿度等要求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在后期利用物联网技术节能方式上也有不同。不管是IDC机房,还是普通教学机房,通常都通过物联网设备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主要有环境检测设备、监控系统、处理设备与执行设备(图2)。

烟感传感器、火感传感器、水浸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及红外传感器主要用来监测机房环境及机房实时动态;采用物联网数据模型开发方式,通过网络/RS-485接口转换器连接需要控制的设备,一般包括不间断电源(UPS)、精密空调、三相电力表;采集的主要参数包括设备运行的电力参数(电压、电流、功率等)、不间断电源的开关控制状态、空调的温湿度等。此外,还需要网络视频监控设备采集视频信息,可以通过监控画面是否变动判定是否有人活动,进行标记存储与电源管理。

物联网在高校机房能源增效中的作用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已经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生活,各种传感器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实时监控设备或者环境等状态,并根据事先构建的节能策略对各种耗能设备进行节能控制。通过相关研究分析,IDC机房耗能主要由制冷设备、IT设备、供电设备、照明监控等附带设备组成。通常IT设备耗能占比最多,约占耗电总量的70%;制冷设备与供电设备约占14%;照明监控设备约占2%[3]。

运用物联网模型分析高校机房能耗情况,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节能策略针对性处理,从而达到能源增效的效果。IT设备是耗能大户,因为需要运用物联网监控技术对设备进行监控,找出耗能规律,构建节能增效的技术方案,主要运用虚拟化技术与超融合技术减少服务器等物理设备的总量,同时配合能源监控做好电力的节能优化;制冷系统也是高校机房耗能的重要来源,因IT设备发热量大,制冷系统对机房设备安全稳定至关重要,利用物联网传感器设置对温湿度的测定,制定通风或者制冷策略;此外,針对照明等小型耗能设备,可根据人体传感器侦测是否有人,从而控制电源开关[4]。

4 物联网对高校机房能源增效对策

制冷系统中机房能源增效 随着IDC机房设备的不断改造增加,机房的散热量也不断上升,制冷设备的耗能仅次于IT设备耗能,属于机房耗能大户。制冷设备运用物联网数据模型改造,构建通风降温与设备制冷双模式进行节能增效。通过物联网温湿度传感器,可以精确地获知机房温湿度,进而调节空调功率降低能耗,属于普通节能降耗方式,并不能明显节能增效。精密空调制冷主要从改善空气循环方面入手,冷风可以直接精准送入机柜,最大限度地高效利用冷气。

根据区域不同,高校IDC机房可建设通风降温与设备制冷双模式,根据地理位置不同做不同方案。特别是在北方地区,新风系统可以利用室内外空气交换达到降温的目的,有效节约能源。基本原理是利用机房内外温差,引入室外冷空气循环交替,达到物理降温的方式(图3):由温湿度传感器侦测室外空气,根据事先系统设定的定值启动新风系统,交换热冷空气。由于通风系统不涉及压缩机这种高耗能制冷设备,因此,相较于设备制冷,节约能源效果明显。实践发现,冬季效果尤为显著,有相关数据显示,可节约能耗约50%。

IT设备能源增效 根据数据分析,机房主要耗能的70%左右来自IT设备,其他为制冷、照明等设备耗能。因此,运用物联网思维对机房IT设备的耗能进行优化,对能源增效至关重要。运用物联网思维,就是创建万物互联、万物感知的环境,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把机房里面众多的IT设备进行互联互通,借此监测能耗情况,进行集中控制、统一管理,实现节能环保[4]。

通过物联网设备智能控制及分配设备用电时间及时显示耗能情况,适时调整用电规律抗大电流冲击等[5]。基于ZigBee标准的嵌入式传感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IT设备的监控。通常IT设备为了保持稳定,都有一定冗余,这部分设备也是耗能节点。运用物联网传感设备收集耗能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建立标准耗能模型,并根据不通时段对冗余需求进行设备的功耗降低或者关闭设备。除此之外,需要在服务器虚拟化方面加大力度,尽量集成设备以减少物理设备的数量,超融合技术的运用也可以有效减少设备耗能与设备数量。

照明监控等设备的能源增效 高校IDC机房与普通机房都必须配用监控设备,实时监控画面并存储视频,此外还有照明设备等少量耗能产品。现如今,监控设备已经嵌入物联网感知设备,有红外摄像功能、移动侦测功能、自动碎片化摄录功能、热传感功能等。根据物联网智能家居模式,可构建机房照明及辅助设备的智能化控电方式,这种模式在普通机房发挥的功用更为明显。根据控制区域将照明分组,通过每个微波传感器与摄像头移动侦测或智能家具中的人体侦测,构建智能化控制照明方案,传感器根据现场的环境光照度与是否有人员活动,综合决定是否执行感应动作或者开启录制[6]。此外,现代机房监控都支持APP远程查看与控制,在一些极端天气与环境下可以实现远程查看现场与能源控制。

5 结语

建设绿色校园、节约型校园是大势所趋,机房作为高校一个重要耗能节点,能源增效方面尤为重要。运用物联网技术进行能源监控与管理将是今后机房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运用物联网模型构建机房能源管理系统进行能源控制,由于机房耗能100%为电能,主要由控电进行节能。机房能源管理系统可根据现实需要对不同能源增效方案进行策略调整,以便选择更好的节能增效方案[7]。如北方机房对精密空调与新风系统分季节使用,冬季使用新风系统而关闭精密空调,节能明显。用高压直流电替代传统UPS也有较好的节能效果。物联网技术运用在机房节能增效方面效果明显,将为绿色校园与节约型校园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郭忠文.物联网系统设计开发方法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3):168-172.

[2]丁承君,刘强,等.基于物联网和边缘计算的高校机房在线监测[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8(21):257-264.

[3]高中兰.降低数据中心电力损耗和节能措施研究:能耗监测系统在徐州电信IDC机房的应用[M]//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2013:545-550.

[4]何力,余海,房利国.基于物联网的能耗检测系统解决方案[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2(1):67-69,71.

[5]刘媛,杨杉,张泉,等.物联网技术在机房监测和资产管理中的应用[J].湖北电力,2016,40(8):43-47.

[6]赵巧颖.基于物联网的电信运营商机房能耗监控系统研究与设计[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7]赵巧颖,等.基于物联网的电信运营商机房能耗监控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7,53(22):204-207,270.

作者:邱平、胡伦,宁波工程学院,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为数字图书馆、智慧图书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315211)。

作者:邱平 胡伦

节能降耗电子设备论文 篇2:

智能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要点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批批智能建筑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顺应当前节能降耗的需要,更是当代建筑施工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智能建筑施工中存在质量管理问题;其次;针对智能建筑施工中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提出智能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要点,最后就质量控制进行简单的总结。旨在与同行交流,不断提高智能建筑施工质量。

【关键词】智能建筑;问题;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要点

智能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工作到位与否直接与智能化建筑工程质量有着极大的关联。基于智能建筑在我国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基于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谈智能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要点。

1.当前智能建筑施工工程中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

智能建筑施工涉及到对于多个对专业性较强的系统,因而在各系统施工工程中难免会出现问题,笔者结合实际,分析当前智能建筑施工工程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

1.1各系统使用线缆材料方面的混用情况较为普遍

智能建筑工程包含很多系统,例如供电系统、电气照明系统、防雷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等电气系统中需要使用各种各样的线缆,而且部分线缆的使用标准有着严格的要求,而当前很多智能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为施工方面和节省经济效益,经常出现线缆混用的情况较为普遍,尤其是需要具有屏蔽性能的线缆换成非屏蔽线缆、低规格线缆代替高规格线缆等等。这些都具有较为隐蔽性,这不仅是质量管理的重点也是难点,然而在一些施工工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盲区,无疑降低了智能建筑的施工质量。

1.2各定制电子设备、元件质量低下

智能建筑中各种电子设备必须在结合工程的实际下,到这些电子元件和设备厂商定制专业的诸如支架和设备外箱等产品,且对各定制材料的保养、防腐和安装不到位。外壳接地不良等都给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

1.3各设备和接线箱等的安装和安置不规范,接线方式不规范

智能建筑中的各电气系统结构的布线主要由中心机房向中间控制设备布线和安装,中中间控制设备主要采取点对点星散式的布线施工,是各线缆的汇集中心,然而由于各设备和接线箱等安装和安置不规范,导致不能满足各系统的正常用线需要,极大了阻碍了这些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此外,在安置过程中的接线方式大都是不规范的混搭乱接,例如线与线之间的街头本应进行焊锡处理的并没有焊锡或焊接工艺水平低、屏蔽线缆出现屏蔽层不接地等等不规范的现象。

1.4智能建筑中心机房施工质量问题

中心机房是整栋智能建筑的核心设备的集中地,其施工质量好差对整个系统能否正常运行并达到预期投资目标具有重要的影响。除设计原因外,施工中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设备布置不合理;二是定制机柜仅仅考虑美观而未考虑系统设备的通风散热;三是人员管理操作和设备检修维护的要求不达标、管线敷设规划不整齐等。

2.智能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要点

2.1树立全员质量管理意识

不管是智能建筑还是一般的建筑,树立全员质量管理意识都是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只有树立全员质量管理意识,才能做好质量管理。因而不管是高层项目管理人还是一般的生产班组成员都必须树立良好的质量管理意识,不能为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而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正确处理质量、工期和造价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制定相应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相应的奖惩机制。

2.2加大技术交底力度

为优化施工组织设计、细化施工方案,必须进行技术交底工作,且不能只在项目管理人员之间进行,还应尽可能的具体落实到每一施工人员。智能建筑的系统较多,由于系统的不同其所需设备品牌、型号、规格以安装工艺都存在加大的差异,笔者结合自身实际,建议建设样板房并全面推广,经过实践,能取得一定的效果。能很好的处理各设备和接线箱等的安装和安置不规范和接线方式不规范的现象。例如,在某一智能建筑中,在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楼层接线箱时,由于事先建设了样板房,施工人员根据样板首先整齐规划固定楼层接线箱体,在研究合理的走向线路和接线方式之后,就对整个接线箱内进行正确、熟练接线。

2.3坚持预防为主,强化重点控制

在智能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非常熟悉各构成系统的基本特点,以此做好施工作业的安排部署。一是根据相关要求,做好施工作业计划,确定好施工质量目标,掌握施工技术要领,特别应切实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从源头上防止出现质量隐患。二是加强对智能建筑施工的了解,确定质量控制的关键部位,对于重点进行严格地质量监督检查与控制。对于管线集中的地方,应该设为质量控制的重点。如楼层设备间、智能化中心机房等部位。对于重点机房,应该予以特殊对待。当对其进行设备安装时,应该切实考虑到通风散热的相关要求,做好相应的设置,以便于人员操作管理和设备维护。作为专业质量检查员,应该对这些重点部位加大巡检力度,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应要求其及时整改到位。

2.4随时关注设计变更,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在智能建筑施工中,产品升级换代的速度较快,与之相应的技术更新频率较快。有些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具有比较长的周期,如果仅仅按照原来的设计进行施工的话,就无法对新的产品系统进行正确地施工作业。因此,应该根据产品、技术的更新,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并得到设计、建设、监理三方的同意,制定出新的施工方案,以确保智能建筑工程质量。

2.5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施工

为提升智能建筑工程质量,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施工,这也是智能建筑质量控制要点中的重要一点。这是由于智能建筑的施工工艺复杂,需要多工种交叉作业,且智能建筑大都是高层建筑,因而必须按照施工设计图设计,禁止头功减料情况的发生,严格按照各系统实际需求标准购置专业的电子设备和元件,一旦出现影响施工质量的不规范行为,应立即对其进行规范指导,特别是对于偷工减料等严重损害质量的行为的应坚决予以严厉的打击。

2.6实行动态组织和计划调整

组织是智能建筑工程项目成败的决定性因数,实行动态组织和计划调整,同样是质量控制要点之一,智能建筑工程的推进必须依附土建及其他专业工程的总体进度。各类前端探测设备、传感器、执行器的安装必须取得其他专业工种的大力配合。智能化施工企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相关配合专业工程的现场实际进度,实行动态的组织和计划调整。取得建设单位、总包单位的协调支持,紧跟建筑工程总体进度,避免因其他工种的事先安装、缺乏预留安装位置,导致智能建筑设备的安装位置不符合产品安装标准及技术要求而引发质量问题。

3.结束语

总之,智能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作为施工企业,必须严格把握控制要点,树立全员质量管理意识,加大技术交底力度,坚持预防为主,强化重点控制,随时关注设计变更,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施工,实行动态的组织和计划调整,切实做好智能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为实现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奉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郝晓冬.浅谈智能建筑电气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措施[J].今日科苑,2010,(10).

[2]罗文胜.论智能建筑电气施工及质量管理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0,(05).

[3]徐冰.浅谈智能建筑电气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2).

[4]林基.浅谈智能建筑弱电工程的实施与管理[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06).

作者:余贞伟

节能降耗电子设备论文 篇3:

机电一体化电机控制系统研究

摘 要: 随着机电一体化的推广与普及,技术的可靠性与稳定性都有了大幅提高,我国的系统工程也实现了能耗的降低与效率的提高。但在技术更 新与发展背景下要意识到,机电一体化技术下电机的保护与控制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与缺陷。在电子设备的应用背景下,电子技术的研发与更新技能 带来效率的提高,但技术发展上的缺陷以及不足也会影响到整体的工作质量,面临机电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电机保护与控制存在缺陷的实际问题, 机电一 体化要有意识地归纳电机保护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解决对策的提出来保障系统工程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电机保护;控制技术

机电一体化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也被称为机械电子学,在实际生 产应用中,主要以计算机技术为主体,通过对机械技术、信息技术、电子 控制技术等各种现代技术手段的融合来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各种技术难 点。机电一体化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为了保障机电一体化技术 的可持续运用,对电机的控制和保护路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新的改 进措施的研究,使其发挥出自身的最大作用,提高质量水平和效率,进而 推动工业生产的发展。

1 机电一体化电机保护与控制中的问题

1.1 装置无法满足应用需求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电机控制与保护装置无法满 足应用需求的实际问题。我国当前在整体的机电一体化应用过程中主要采 取的电机控制保护装置应用了电磁以及电热原理,该种原理主要使用的是 过载保护以及短路保护的功能。为了有效地实现电机的控制与保护,熔断 器作为基础的重要装置影响着整体的控制与保护效果。从硬件的设计以及 优化的角度来说,熔断器在其整体的设计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熔断 器在设计的过程中忽视了综合性、整体性、复合性的考问题导致了在具体 的应用场合,熔断器只能单一的实现短路以及过载保护,无法满足机电一 体化技术应用环境下的综合保护需求[1]。

1.2 电机控制保护装置设计忽视了节能降耗

在工业系统工程中,越来越多地认识到了电机节能降耗的重要性,对 于电机等设备的节能降耗需求日益增加。而目前我国的电机控制保护装置 的设计重点集中在安全性和稳定性上,很少有生产厂家将电机的耗能作为 电机的重要设计指标,甚至为了提高电机的整体性能而牺牲其有意提高电 机的能耗。电机控制保护装置能耗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成 本,不利于企业乃至整个工业系统工程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3 特种控制保护问题较多

机电一体化在应用过程中有着较为复杂的应用环境与应用范围,电机 的保护与控制作为基础性功能,既要考虑到普遍性的工作要求,同时也要 考虑到特种的电机控制保护问题。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电机保护与应用装 备的使用需求。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下,电机保护与控制面临着较多的外部 影响因素。而在进行设备设计时,除了内部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提高之 外,也要从外部的使用环境下考量影响因素的处理解决办法,但当前的电 机控制与保护较多的是从内部的设计上进行优化,忽视了对于外部环境的 考量与处理。该种设计上的缺陷导致了电机在实际使用环境下易遭受外部 因素的影响,威胁到整体的使用安全与使用可靠性。

2 提升电机控制和保护的措施

2.1 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加强电机控制与保护

电机控制和保护是一项系统的功能,不仅是因为其本身的重要性,更 是因为其关系到系统其他功能的实现和稳定运行。提升电机控制与保护, 需要加强新技术的应用。例如: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加入光电技术来改进 和体型机电一体化水平,增加电机控制与保护;将信息化技术与传统的总 线控制技术相结合,加强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下电机及其他设备运行情况的 控制、跟踪[2]。

2.2 加强对电压与电流的合理管控

电机在机电一体化中是核心的组成部分,整个系统电力驱动的关键, 其中电压和电流是两个重要的控制因素,对于不同的电机,其额定电压和 电流不同,当电机正常运行时电流和电压都处于一个标准值,当检测到电 压和电流值处于不正常范围时,电机将会发生故障,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 生。电压和电流均可以通过仪表进行测量,可以通过测量值监测电机的安 全与否,对事故进行及时的排查,从而通过电压和电流的控制更好的避免事故的发生。

2.3 提升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模块化水平

目前,在我国的工业系统工程中,虽然机电一体化水平较之以前有了 很大的提升,但仍有很多的不足和发展空间。其中,机电一体化标准化建 设最为关进,也最为紧迫。因为缺少标准化规划,各类设备以及各个厂家 生产的设备兼容性很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电机控制保护设备和技 术的研发生产,增加了电机控制保护风险。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模块化,不 仅可以提升电机控制与保护功能的实现,有效避免因为兼容性问题出现的 风险和弊端,提升电机安全性和稳定性;更可以使电机能够满足不同情况 下的需求,实现电机控制与保护的定制化[3]。

2.4 清理電机作业环境

电机的作业环境对环境的要求比较严,因其在运行时静电的产生会 大量吸附杂志和灰尘,通风不及时等,都会对电机的正常运行和电机本身 的质量都会产生影响,进而产生不必要的消耗,甚至引发安全问题,所以 需要定期的严格对电机所处环境的卫生状况和电机本身的细节部分进行检 查,并及时的进行清理,保障电机所处环境的清洁卫生很重要,同时还应 对电机所处的环境进行适当的通风,保证空气的流通,确保电机所产生的 热量得到及时散发。

2.5 加强智能化水平

面对当前电机控制与装置系统设备集成性较差的实际问题,为了解决 电机控制保护装置由于设备差异而造成的成本加大问题,当前的电机控制 保护要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设备集成的设计与优化来实 现设备之间的联动控制,既节约电机设备与控制的成本同时也通过集成速 度的提高来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而除了技术的更新与发展之外,在设备 集成的背景下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故障的预警与预防性的 维护。传统的电机控制保护装置有着较高的维护成本,而数字化智能化技 术可以通过便捷的网络传输以及自动化的检测,及时明确当前的设备工作 状态,通过当前数据与标准数据之间的对比来分析设备的异常情况,及时 发现问题也促进设备维修效率的提升[4]。

2.6 定期的安全检查

机电一体化是连接软件与硬件中各种技术融合的关键,其中电机是整 个系统驱动的保障,电机在整个系统的运行中的关键一环,长期处于一个高 负荷的运行状态,难免会产生损耗,定期的检查与维修能够减轻电机的损 耗,增长电机的寿命,除了定期的检查与维修,必要的维护措施的使用也是 不可或缺的。电机通常都有其自身使用寿命,通过及时的检查,在使用寿命 到来时,对电机进行及时的更换,能够保障整个系统更好的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下的电机控制与保护的实现,需要随着科 学技术的不断提升而发展,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在解决传统电机控制保护 存在问题的同时,更可以实现系统的创新发展,为我国机电一体化事业的 蓬勃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纪合忠.智能电机保护和控制装置在电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 技术,2019(10):143.

[2]吴芸益.综合保护器用于电机保护与控制的实例简析[J].电气应用,2010,2 9(10):50-55.

[3]潘彩霞.机电一体化应用中的电机控制与保护路径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 2017(03):208-209+216.

[4]李宗敏.机电一体化应用中的电机控制与保护路径简述[J].中国设备工 程,2018(15):197-198.

作者:牛静辉

上一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2篇)下一篇:农村小学后勤管理论文